TWI29205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2059B
TWI292059B TW93109116A TW93109116A TWI292059B TW I292059 B TWI292059 B TW I292059B TW 93109116 A TW93109116 A TW 93109116A TW 93109116 A TW93109116 A TW 93109116A TW I292059 B TWI292059 B TW I2920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hase difference
group
resin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0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0658A (en
Inventor
Masayuki Sekiguchi
Yasuhiro Sakaura
Hiraku Shibata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00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0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2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20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1292059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之相位差 薄膜及偏光板者。 【先前技術】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由於主鏈結構之剛直性,玻璃轉 、 移溫度高,主鏈結構上有甚多的基板存在之故,爲非晶性 鲁 而光線穿透率高;而且折射率之各向異性小,具有顯示低 複折射性等之優點,做爲耐熱性、透明性、光學特性均極 優異的透明熱塑性樹脂、倍受囑目。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有各種構造者之提案(例如參照 先發文獻1〜6等)。 近年來,利用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上述特徵,進行應 用於例如,光碟、光學透鏡、光纖維等之光學材料、光半 導體封閉等之封閉材料等領域的檢討;又,應用於光學用 β 薄膜’如下所述,嘗試改善以往之光學用薄膜各項問題重 點。 自早期以來做爲光學用薄膜使用之聚碳酸酯、聚酯、 或三乙醯醋酸酯等所成的薄膜,光彈性係數大之故,微小 的應力改變即能使相位差顯現變化,或由於有耐熱性及吸 水變形等問題之故,有以環狀聚烯系樹脂所成薄膜,做爲 光學用之各種薄膜的提案;例如先發文獻7〜10中,有以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所成薄膜而成之相位差板的記載;又, -5- (2) 1292059 先發文獻Π〜1 3中,有以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所成薄膜,做 爲偏光板之保護薄膜使用的記載;甚至,在先發文獻1 4中 ,有以環狀聚烴系樹脂所成薄膜而成之液晶顯示元件用基 板的記載。 此等專利文獻中,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之吸水率在〇 · 〇 5 重量%以下者,較易取得;又,取得低吸水性是其特徵, 而且亦爲必要者。 不過,以此低吸水性之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所成薄膜, 例如,做爲相位差板或液晶顯示元件用基板時,與在此等 之表面形成的硬塗層、防反射膜或透明導電層之密著性、 或與偏光板、玻璃之黏著性上,會發生問題;又,做爲偏 光板之保護膜使用時,除上述問題以外還加上,與偏光膜 之膠黏通常使用水系黏著劑,該水系黏著劑中之水份,有 難以乾燥去除的問題。 又’環狀聚烯烴系樹脂,有各種構成者之故,並非全 部之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吸水率都在〇 . 〇 5重量%以下,爲 取得吸水率在0.05重量%以下之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環狀 聚烯烴系樹脂必要爲僅由碳原子與氫原子所成之結構者、 或必要爲含有以鹵原子替代一部份之氫原子的結構者。 而且,爲解決上述之低吸水性所由來的問題,有以含 有分子內引進極性基之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光學用薄 膜的提案(例如參照先發文獻1 5及1 6 );此等之光學用薄 膜’具有透明性高、賦予穿透光之相位差小,而且拉伸定 向時能均勻、穩定的賦予相位差等優異的光學特性,同時 -6 - (3) 1292059 具有耐熱性及與其他材料之密著性·黏著性等良好,並且 吸水變形小等優勢者;但是加工時及使用時之操作處理性 並非充分足夠者。 又’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器之大型化、液晶面板之 採用於電視監控器’要求液晶顯示元件必須具有更精細之 高亮度的對比、視(野)角辨識性等之優越的光學特性者 •,因此’例如有以拉伸定向賦予相位差之相位差薄膜,做 爲視角補償用薄膜使用的液晶顯示元件之提案;又,做爲 視角補償用薄膜使用的相位差薄膜有,例如先發文獻1 7上 記載之相位差薄膜的提案;此相位差薄膜爲,具有相位差 之偏差小的優異視角特性之相位差薄膜者,具備如此之相 位差薄膜所成液晶顯示元件,並非要求充分具有所期望的 特性者。 進而,液晶顯示元件所用之液晶,以往係採用液晶分 子在面內水平定向之TN型者,由於使用以電視監控器爲 中心的液晶分子在面內垂直定向之VA型者,以此VA型之 液晶所成液晶顯示元件中,謀求可以顯現最適當的視角特 性之相位差薄膜。 不過,爲滿足如此之要求,必要將其特性不足的複數 之相位差薄膜重疊使用;又,必要在偏光板上重新膠黏, 在其製造步騾中,有工業生產損失高、不能獲得高生產效 率之問題。 先發文獻1 :特開平1 · 1 3 2 6 2 5號公報 先發文獻2 :特開平b 1 3 2 6 2 6號公報 (4) (4)1292059 先發文獻3 : 特開昭6 3 - 2 1 8 7 2 6號公報 先發文獻4 : 特開平2 - 1 3 3 4 1 3號公報 先發文獻5 : 特開昭6 1 - 1 2 0 8 1 6號公報 先發文獻6 : 特開昭6 1- 1 1 5 9 1 2號公報 先發文獻7 : 特開平4 - 2 4 5 2 0 2號公報 先發文獻8 : 特開平4-36120號公報 先發文獻9 : 特開平5-2108號公報 先發文獻10 :特開平5 - 6 4 8 6 5號公報 先發文獻1 1 :特開平5 -2 1 2 82 8號公報 先發文獻12 :特開平6-51 1 17號公報 先發文獻]3 :特開平7 - 7 7 6 0 8號公報 先發文獻14 :特開平5 -6 1 026號公報 先發文獻1 5 :特開平7 -2 8 7 1 22號公報 先發文獻1 6 :特開平7 -2 8 7 1 23號公報 先發文獻17 :特開平1 1 - 1 8 3 72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之掲示〕 本發明基於上述之事實,其目的爲提供,能發揮熱塑 性原菠烯系樹脂所具有之各種光學特性、耐熱性及與其他 材料之密著性•黏著性等,而且靭性高、具有優越相位差 特性、同時在加工時及使用時之操作處理性良好的膜厚較 薄之相位差薄膜及使用此相位差薄膜的偏光板。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 (5) (5)1292059 之相位差薄膜;其特徵爲能滿足各種之特定條件者;以面 內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nx、面內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 ny、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率爲nz、薄膜厚度爲d〔 nm〕; 在光線波長4 0 0〜7 0 0 n m之範圍內,選擇之光線波長λ 〔 nm〕的穿透光之薄膜面內相位差,以式 α (λ) = (nx — ny)xd 表示之値 α (λ) ( nm ) ;該光線波長(λ )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之 相位差,以式 冷(λ) = 〔 (nx+ny) / 2— nz〕xd 表示之値冷( λ ) 〔 nm〕時,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面內相 位差α ( 5 5 0 ) 〔 nm〕、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 厚度方向相位差冷(550) 〔nm〕、及薄膜厚度(d)〔 nm〕,能滿足特定之條件;係具有下述(a )〜(C )之 任一種型態者。 (A ) h疋條件爲’具有下述之條件(& )〜(e )的 薄膜(以下稱爲「薄膜A」。) (B )特定條件爲,具有下述之條件(a )〜(〇 )、 (f) '及(g )的薄膜(以下稱爲「薄膜B」。) (C )特定條件爲,具有下述之條件(a )〜(d )及 (h )的薄膜(以下稱爲「薄膜c」。) 條件:(a ) 1 〇 〇 < d S 1 〇 〇 〇 〇 〇 (b) 0.95< α ( A ) / α ( 5 5 0 ) $ 1.05 (〇 0.95^ β ( χ ) / β ( 5 5 0 ) ^1.05 (d) 0 ^ α (550) ^ 40 -9> (6) (6)1292059 (e ) 150^/3 ( 5 5 0 ) ^ 3〇〇 (f) 50^ a (550) $150 (g) 30^/3 (550) ^100 (h) β ( 5 5 0 ) ^ 80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中,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以玻 璃轉移溫度在100〜250 °C者較爲適合。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中,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以具 有下述一般式(1 )所示之結構單位a、與下述一般式(2 )所示之結構單位b者較爲適合。 —般式(1)
〔式中,m爲1以上之整數;p爲〇、或1以上之整數; X爲亞乙烯基(一 CH=CH —)或乙烯基(一 CH2CH2—) ;R1〜R4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原子,具有含氧原子、 氣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亦可的取代或非取代之 碳原子數1〜30的烴基、或極性基;而且,R1與R2、:^與 R4、或R2與R3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結構或者其他之環縮 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亦可;形成之碳環或雜環爲芳 香環亦可,爲非芳香環亦可。〕 -10- (7) (7)1292059 一般式(2)
〔式中,Y爲亞乙烯基(一 CH^CH—)或乙烯基( —CH2CH2 -) ; R5〜r8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原子, 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亦可的 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 '或極性基;而且 ,R5與R6 ' R7與R8、或义6與R7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結構 或者其他之環縮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亦可(但,以 一般式(1 )所示之結構除外);形成之碳環或雜環爲芳 香環亦可,爲非芳香環亦可。〕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中,在薄膜面上1 m2相當的亮點 數,以10個以下爲宜。 本發明之偏光板,爲具有在偏光膜之兩面上分別層合 保護薄膜而成之構成;在偏光膜的一面上層合而成的保護 薄膜爲將薄膜A及薄膜B層合者,或者以薄膜A或薄膜B所 成,是其特徵。 本發明之偏光板,爲具有在偏光膜之兩面上分別層合 保護薄膜而成之構成;在偏光膜的一面上層合而成的保護 薄膜爲以薄膜C所成,該偏光膜的另一面上層合而成的保 護薄膜爲將薄膜A及薄膜B層合者、或者以薄膜A或薄膜B 所成,是其特徵。 本發明之偏光板中,在保護薄膜面上]m 2相當的亮點 -11 - (8) (8)1292059 數,以10個以下爲宜。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 ,具有對穿透光賦予相位差之功能的薄膜者;包含H ( 1 ) 、( 2 ) 、( 3 )之三種薄膜。 此等相位差薄膜,由於材料之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的 高分子鏈在一定之方向定向,爲可以對穿透光賦予相位差 者。 (1 )滿足下述條件(a )〜(e )之薄膜(薄膜A ) (2 )滿足下述條件(a )〜(c ) 、 ( f )及(g )之 薄膜(薄膜B ) (3 )滿足下述條件(〇〜(d )及(h )之薄膜(薄 膜C) 條件: (a ) 100< 1 0 0000 (b) 0.95^a (λ) ( 5 5 0 ) ^1.05 (c) 0.95$^ (入)/ ^ (550) ^1.05 (d) a ( 5 5 0 ) ^ 40 (e ) 1 50 ^ yS ( 5 5 0 ) ^ 300 (f) 50^ a (550) ^ 150 (g ) 30^ β (550) ^ 100 (h ) β (550) ^ 80 於此,「d〔 n m〕」爲薄膜厚度。 -12- 1292059 Ο) 「α ( λ ) 〔 nm〕」係,以面內進相軸方向(折射 率爲最小之方向)之折射率爲nx,面內遲相軸方向(折射 率爲最大之方向)之折射率爲ny,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爲η z,薄膜厚度爲d〔 n m〕時,以式α ( λ ) = ( η X — n y )xd表示,在光線波長400〜700 nm之範圍內,選擇任意 之光線波長λ 〔 nm〕的穿透光之薄膜面內的相位差;「 α ( 5 00 ) 〔 nm〕」爲,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 面內之相位差。 又,「/5 (又)〔nm〕」係,以式 /3 (;1)=〔( nx + ny ) /2 — nz〕xd表不,在400〜700 nm之範圍內, 選擇任意之光線波長λ 〔 nm〕的穿透光之薄膜厚度方向 的相位差;「/5( 5 5 0 ) 〔 n m〕」爲,光線波長5 5 0 n m之 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之相位差。 又,「α (久)/ α ( 5 5 0 )」係,表示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面內相位相α ( 5 5 0 ) 〔 nm〕之波長分 散性;又,「/5 (又)/冷(5 5 0 )」係,表示光線波長 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之相位差冷( 550 ) 〔nm 〕的波長分散性。 在薄膜A中,薄膜厚度d爲0.1〜100# m (1〇〇〜 100;000 nn〇 ,以 0.5 〜80// m ( 500 〜80,000 nm)更佳, 以 1〜70// in ( 15000 〜70,000 nm)最理想。 藉由使用如此厚度之薄膜A,可以謀求例如,液晶顯 示元件等之製品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又,相位差α ( 5 5 0 )爲0〜4 0 nm,以0〜2 0 nm較適 - 13- (10) (10)1292059 合,以0〜10 nm更佳,以0〜5 ηηι最爲理想。 相位差A ( 5 5 0 )爲150〜3 00 nm,以170〜270 nm較 佳,以190〜250 nm更佳。 相位差α ( 5 5 0 )之波長分散性α (又)/ α ( 5 5 0 ) 爲,在光線波長400〜700 nm之範圍以0.95〜1.05爲宜, 以0 · 9 7〜1 . 0 3更佳。 相位差石(5 5 0 )之波長分散性冷(又)/万(5 5 0 ) 爲,在光線波長400〜700 nm之範圍以0.95〜1.05爲宜, 以0.97〜1.03更佳。 在薄膜B中,薄膜厚度d爲0.1〜100# nl,以〇.5〜8〇 // m更佳,以1〜7 〇 # m最佳。 藉由使用如此厚度之薄膜B,可謀求例如液晶顯示元 件等之製品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又,相位差α (55〇)爲50〜150 nm,以70〜130 n m 較佳,以9 0〜1 10 nm更佳。 相位差石(550)爲30〜100 nm,以40〜90 nm較佳, 以4 0〜8 0 n m更佳。 相位差α ( 5 5 0 )之波長分散性α (又)/ α ( 55〇) 爲,在光線波長400〜700 ^之範圍以0.95〜1.05爲宜, 以0.97〜1.03更佳。 枏位差/5 ( 5 5 0 )之波長分散性冷(又)/冷(5 5 〇 ) 爲,在光線波長4 0 0〜7 0 0 n m之範圍以〇 · 9 5〜1 · 〇 5爲宜, 以0.9 7〜1 · 0 3更佳。 在薄膜C中,薄膜厚度d爲0. 1〜]〇〇 v m,以〇.5〜 -14 - (11) (11) β 件 2 0 爲 以 爲 以 薄 局 以 偏 下 爲 的 鏈 1292059 m更佳,以1〜7 0 A m最佳。 藉由使用如此厚度之薄膜C,可謀求例如 等之製品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又,相位差α ( 5 5 0 )爲0〜4〇 nm n 以0〜1 0 nm更佳。 相位差Θ ( 55〇)爲0〜80 _,以10〜6〇 〜4 0 n m更佳。 相位差α ( 5 5 0 )之波長分散性α (又) ,在光線波長4〇〇〜7〇〇 niB之範圍以〇95〜 0.97〜1.03更佳。 相位差/? ( 55 〇 )之波長分散性点(λ ) ,在光線波長4⑽〜7 0 0 n m之範圍以〇 9 5〜 0.97〜1.03更佳。 在薄膜A、薄膜B及薄膜C (以丁總稱爲「 月旲」)中’以芽透特疋相位差薄膜之光的相 ’較爲適合;在光線波長5 5 0 n m之偏差,領 下’以±10%以下較佳,以±5%以下更佳 差超過± 2 0 %之範圍時,在液晶顯示元件等 ’會發生色不勻等缺點,顯示器主體之性能 如上所述之特定相位差薄膜,以熱塑性原 成型材料,在例如以後述之熔融擠壓法、鑄 薄膜上,施行拉伸定向處理等之加工,可以 之規則的定向。 於Jit ’所謂「規則的定向」,係在將通常 液晶顯示元 …2 0 n m較佳 n m較佳,以 / a ( 550) 1 .05爲宜, / β ( 550) 1.05爲宜, 特定相位差 位差均勻性 ί常爲± 2 0 % :相位差之 使用的情況 會惡化。 菠烯系樹脂 造法等成型 獲得高分子 之局分子 ( -15 - (12) 1292059 聚合物)以熔融擠壓法、鑄造法等成型爲薄膜狀時,對其 步驟中發生之薄膜變形的大小 '分子鏈不朝特定方向之無 規則狀態而言,特定相位差薄膜之整體分子鏈爲在薄膜平 面的單軸方向、或雙軸方向、甚至厚度方向,呈規則的定 向之意;定向之規則性的程度各自不同。 特定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者; 爲獲得此特定相位差薄膜之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有下述 之①〜⑤所示的(共)聚合物(以下總稱爲「特定聚合物 」)等等。 ① 以下述一般式(3 )所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爲「特 定單體a」)的開環聚合物。 ② 特定單體a,及可與該特定單體3共聚合之化合物( 以下稱爲「共聚合性單體」)的開環聚合物。 ③ 上述①之開環聚合物、或②之開環聚合物的氫化物 〇 ④ 將上述①之開環聚合物、或②之開環聚合物,以弗 里德爾-克拉夫茨反應環化而得之化合物、或其氫化物。 一般式(3) ⑤ 特定單體a之附加型聚合物、或特定單體^與含不飽 和雙鍵化合物之附加型聚合物,或其氫化物。 D1
〔式中,η爲1以上之整數;p爲0、或I以上之整數; R 1〜R 4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原子,具有含氧原子、氮 -16- (13) 1292059 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亦可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 原子數1〜3〇的烴基;或極性基;而且,尺]與以2、R3與R4 、或R與R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結構或者其他之環縮合 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亦可;形成之碳環或雜環爲芳香 環亦可,爲非芳香環亦可。〕 特定聚合物,以使用做爲共聚合性單體之以下述式( 4)所示的化合物(以下稱爲「特定單體b」)、及將特定 單體a與特定單體b共聚合而得者,較爲適合;依如此構成 之特定聚合物,最終獲得之特定相位差薄膜爲,性等之 機械特性更爲優越者·’又,以拉伸加工容易獲得特定相位 差薄膜必要之所期望的相位差。 一般式(4)
〔式中’ R〜R8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齒原子,亘有 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亦可的取代 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或極性基;而且,R5 與R6、反7與R8、或R6與R7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結構式或 者其他之環縮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亦可(但,以〜 苟又式(1 )所示之結構除外);形成之碳環或雜環爲芳香 環亦可,爲非芳香環亦可。〕 進m ’特定聚合物,係特定單體a與特定單體b之開環 外〇物者,以具有上述一般式(1 )所示之特定單體a中的 > 17- (14) 1292059 由來結構單位(以下稱爲「結構單位a 式(2 )所不之特疋卓體b中的由來結構 結構單位b」)者較爲適合;如此構成 謀求耐熱性、與藉由拉伸加工等之加熱 爲適合。 在一般式(1)〜(4)中之鹵原子 子、及溴原子等等。 碳原子數1〜30之烴基有,例如甲 之烷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 丙烯基等之鏈烯基等等。 又,一般式(1)〜(4)中之取代 ’直接結合於環結構亦可、或以連結基 可 ° 連結基有,例如,碳原子數1〜1 0 (CH2) q—(式中,q爲1〜10之整數) 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 (―CO-)、碳醯氧基(一 o(co) -(一 S 0 2 —)、醚鍵(一 0 —)、硫醚錢 基(—N Η —)、醯胺鍵(一 N H C 0 -、 氧烷鍵(一 OSi ( R92 ) —)(式中,R 之烷基)〕;或此等二種以上結合者等 極性基有,例如羥基、碳原子數1 氧碳醯基、芳氧碳醯基、氰基、醯胺基 、三有機矽氧烷基、,三有機甲矽烷基 」)、與上述一般 單位(以下稱爲「 之特定聚合物,可 加工性的平衡,極 、有氟原子、氯原 基、乙基、丙基等 乙烯基、烯丙基、 或非取代的烴基爲 介入其間而結合亦 之二價烴基〔如一 所示之儲基〕;含 結基〔如,碳醯基 )、碼基 I ( 一 s -)、亞胺 一 C0NH — ) 、5夕 92爲甲基、乙基等 等。 〜1 0之烷氧基、烷 、含醯亞胺環之基 、胺基、醯基、烷 -18- (15) (15)1292059 氧甲矽烷基、含磺醯之基、及羧基等等;更具體的,上述 烷氧基有,例如甲氧基 '乙氧基等等;烷氧碳醯基有,例 如甲氧碳醯基、乙氧碳醯基等等;芳氧碳醯基有,例如苯 氧碳醯基、萘氧碳醯基、芴氧碳醯基、聯苯氧碳醯基等等 ;三有機矽烷氧基有,例如三甲基矽氧烷基 '三乙基矽氧 烷基等等;三有機甲矽烷基有,例如三甲基甲矽烷基、三 乙基甲矽烷基等等;胺基有伯胺基等等;烷氧甲矽烷基有 ,例如三甲氧甲矽烷基、三乙氧甲矽烷基等等。 特定單體a之具體有, 四環〔4.4·〇·ι2’5·ι 7,】。〕—3-十二烯、 五環〔9·2·1·ΐ3,9·〇2,]'〇4,8〕— ]2一十五烯、 五環〔9.2·1·ΐ5,8.〇2,]0.〇4,9〕— 12 一十五烯、 8 —甲氧碳酿基四環〔4.4.0.12,5.17,]G〕一 3 —十二烯 8 —乙氧碳醯基四環〔4.4.0.12,5.17,】g〕一 3 —十二條 、 8 —正丙氧碳基四環〔4.4.0.12,5.17,】G〕一 3 —十二燒 8 —異丙氧碳醯四環〔4.4.0.12,5.17’】G〕一 3——h二燒 8 -正丁 氧碳醯基四環〔4.4.0.12,5.17,]G〕一 3—十二 烯、 8 —苯氧碳醯基四環〔4·4·0·12,5.17,1()〕一 3——h二嫌 -19 - (16) 1292059 8—甲基一8-羧基甲基四環〔4.4.0.12,5」7,】0〕一 3 — 十二烯、 8—甲基—8 一乙氧碳醯基四環〔4,4·〇.—3 一十二烯、 8 一甲基一 8 —正丙氧碳醯基四環〔4·4·〇.5.pjo〕 —3 —十二條、 8 —甲基一 8 -異丙氧碳醯基四環〔4·4.0.12,5.17,ι()〕 —3 -十二烯、 8 一甲基一 8 一正丁氧碳醯基四環〔4·4·〇.p,5.pjo〕 一 3 -十二烯、 8—甲基一 8 一苯氧碳醯基四環一3 —十二儲、 8 —亞乙基四環〔4.4·0·12,5·Γ,1()〕一 3 —十二烯、 8- 苯基四環〔4.4·0.I2,5.17,】G〕— 3 —十二烯、 8 — 甲基一 8 —苯基四環〔4.4·0·12,5.17 = ]()〕一 3 —十二 烯、 8 - 氟四環〔4·4·0·12,5·17,1()〕一 3 —十二烯、 8 —氟甲基四環〔4.4.0.12,5.17,1()〕一 3 —十二烯、 8 — 二氟甲基四環〔4.4.0.12,5.17,10〕一 3 —十二烯、 8 —三氟甲基四環〔4.4·0·12,5·17,1()〕一 3 —十二烯、 8 —五氟乙基四環〔4.4.0.]2,5.17 = ]G〕一 3—十二烯、 8,8 —二氟四環〔4.4.0.]2,5.17,1()〕一 3 —十二烯、 8,9 —二氟四環〔4·4·0·12:5.17=Ι()〕— 3 —十二烯、 8,S —雙(三氟甲基)四環〔4.4.0. I2:5. 1 7:10〕一 3 — -20- (17) 1292059 十二烯、 8,9 —雙(三氟甲基)四環〔4·4·0·12,5.17,】0〕— 3 — 十二烯、 8 一甲基—8 —三氟甲基四環〔4.4.0 · 12,5 · 1 7,10〕一 3 — 十二燒、 8,8,9 一三氟四環〔4.4.0.I2,5.I7,1。〕一 3 — 十二烯 8,8,9一三(三氟甲基)四環〔4·4.0.12,5·17,1()〕一 3 -十二烯、 8,8,9,9 —四氟四環〔4·4·0·12,5·17,1()〕一 3 —十二 嫌、 8,8,9,9 —四(三氟甲基)四環〔4.4.0.I2,5.17,1C 〕一 3 -十二烯、 8,8 —二氟一 9,9 一雙(三氟甲基)四環〔 4·4·0·12,5.17,]()〕一 3—十二烯、 8,9 一二氟一 8,9 —雙(三氟甲基)四環〔 4·4·0·12,5.17,】°〕— 3 —十二烯、 8,8,9 —三氟一9 一三氟甲基四環〔4.4.0.12,5.丨7,】0 〕一 3 —十二烯、 8, 8, 9 一三氟一 9 —三氟甲氧基四環 〔 4.4.0. 12.5.17J()〕— 3-十二烯、 8,8,9 —二氟一 9 —五丙氧基一四環〔 4.4.0. 12.5·]7,]0〕— 3—十二烯、 8—氟—8—五氟乙基一 9,9一雙(三氟甲基)四環〔 -21 - (18) (18)1292059 4.4.0. 12.5.17,】G〕— 3—十二烯、 8,9 —二氟—8 —七氟異丙基一 9 —三氟甲基四環〔 4.4.0. 12.5.17,1()〕一 3 —十二烯、 8 —氯—8,9,9 —三氟四環〔4.4.0.12,5.17,1()〕一 3 — 十二烯、 8,9 —二氯一 8,9 一雙(三氟甲基)四環〔 4 · 4.0 · 1 2,5 · Γ,1。〕— 3 —十二烯、 8 — (2,2,2 -三氟乙氧碳醯基)四環〔 4.4.0. 12.5.17,】g〕一 3 —十二烯、 8 —甲基一 8一 (2,2,2一三氟乙氧碳醯基)四環〔 4.4.0. 12.5.17,】。〕一 3-十二烯、 8 — (4—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0.12 = 5.17,ig 〕一3 —十二燒、 8 — (4 一聯苯碳醯氧基乙基)四環〔4·4.0·12··5·ιΉ 〕—3 —十二燒、 8 一甲基一8一 (4 一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4·4·0·12,5·17,ι()〕— 3—十二烯、 8— (2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0.12ί5.17’]() 〕一3 —十二烯、 8 —甲基一 8 — (2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4.4.0 . 1 2,5 · 1 7 ·_ ] °〕一 3 —十二烯、 8 — (3—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0·12’5.17,1() 〕一 3 —十二 j:希、 8 一甲基—s 一 ( 3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22 - (19) (19)1292059 4·4·0·12,5.17 = ι。〕一 3—十二烯、 8- (1—萘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〇 i25.i7,i〇〕 —3 -十二燒、 8 —甲基一 8 — (1—萘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4·4·0·12,5.17,】。〕一 3一十二烯、 8— (2 —萘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〇ι2,5.ι7,]〇〕 一 3 -十二嫌、 8 —甲基一 8 — (2 —萘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4·4·〇·12,5·17,1()〕一 3-十二烯、 8 — (9 一蒽碳醯氧基甲基)四環〔4·4·〇ι25·ι75】〇〕 一 3 —十二嫌、 8 —甲基一8 - ( 9 —蒽碳醯氧基甲基)四環〔 4.4.0.12,5·;!7,】。〕一 3—十二烯、 1 ’ 2— (2Η’ 3Η—〔 1,3〕表環五)—!,2 〜二氮 化苊烯與環戊二烯之狄爾斯一阿德耳反應附加物,等等= 特定單體a,並不限定於此等化合物;又,此等化合物, 可單獨或兩種以上組合做爲特定單體a使用。 其中,以分子內至少具有一個極性基之化合物,較爲 適合,尤其在一般式(3)中,R1及R3爲氫原子或碳原子 數1〜1 0之烴基,R2及R4爲氫原子或相當於一價之有機基 ,而且R2及R4之至少一個爲氫原子及烴基以外的極性基, 從提升與其他材料之密著性·黏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 所得特定聚合物中之極性基含量,係以要求最終所得 特定相位差薄膜的所期望功能而決定’沒有特別的限制; -23- (20) 1292059 定萆 %以 結橇 在特定單體a之由來全結構單位中,具有極性基之特 體a的由來結構單位,通常爲1莫耳%以上,以5奠耳 上較佳’以10莫耳%以上更佳;特定單體a之由來t 單位,均具有極性基亦可。 又,特定單體a係,在一般式(3 )中,R2及之至 一個爲下述一般式(5)所示之具極性基者,從容易护= 所得特定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與吸水性的觀點而=制 甚爲適合。 a ’ —(CH2 ) nCOOR1 0 ...... ( 5 ) (式中,η爲0〜5之整數;R1〇爲一價有機基。) 在一般式(5)中,以表示之一價有機基的具體例 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等之烷基;苯基、萘基、蒽基 聯本基等之芳基;其他之具有二苯基碼、四氫芴等之荀 類的芳香環、呋喃環;亞胺環等之雜環的一價基。 又’一般式(5)中,η爲0〜5之整數,以〇〜2之整數 較佳,以〇爲最佳;η之値愈小則特定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 度Ά阔’極爲適合,尤其η爲0之特定單體a,其合成容易 甚是理想。 進而,等定單體a係,在一般式(3)中,以在結合一 般式(5 )所示之極性基的碳原子上,更結合烷基者,較 爲適合·’藉此,可謀求所得特定聚合物之耐熱性與吸水性 的平衡;於此,烷基之碳原子數以1〜5爲宜,以1〜2更佳 ,以1特別理想。 又,特定單體a係,在一般式(3 )中,m爲1而p爲〇 — 24- (21) 1292059 者,從獲得玻璃轉移溫度高之特定聚合物的 爲理想。 而且,上述特定單體a之具體例中列舉 一甲氧碳醯基四環〔4.4·0·12,5·17,ια〕一 3 — 合,藉由使用如此之特定單體a,可獲得具 度高,幾乎不受吸水變形之不良影響、與其 性·黏著性良好的程度之吸水性的特定聚合 特定單體b之具體例有, 雙環〔2.2.1〕庚一 2-稀、 三環〔5·2.1·〇2,6〕癸一 8—烯、 三環〔6·2·1·02’7〕(十一)—9 —燒、 5—甲基雙環〔2.2.1〕庚一2 —燒、 5—乙基雙環〔2.2.1〕庚〜2—燒、 5-甲氧碳醯基雙環〔2.2.1〕庚〜2 —燒 5 —甲基一 5-甲氧碳醯基雙環〔221〕 5-苯氧碳醯基雙環〔2.2.1〕庚—2 —締 5-甲基一5-苯氧酸基雙環〔2 2 1〕 5-氰基雙環〔2.2.1〕庚—2—燒、 5—亞乙基雙環〔2.2.1〕庚〜2 —燒、 5—苯基雙環〔2·2·1〕庚〜燒、 5- ( 2-萘基)雙環〔2·2·;ι〕庚一 2一 體)' 5-氟雙環〔2.2.1〕庚一 2〜_、 5—氟甲基雙環〔2.2.]〕庚〜2一燦、 觀點而言,極 的8 —甲基一 8 十二烯特別適 有玻璃轉移溫 他材料之密著 物0 庚一 2 -燒、 Ν 庚一 2 —燃、 (22) (22)1292059 5 —二氟甲基雙環〔2.2.1〕庚一 2— _、 5 —五氟乙基雙環〔2.2.1〕庚一 2—烯、 5,5 —二氟雙環〔2.2.1〕庚一2 —烯、 5,6 —二氟雙環〔2.2.1〕庚一 2-烯、 5,5 —雙(三氟甲基)雙環〔2.2.1〕庚—2—烯、 5,6 —雙(三氟甲基)雙環〔2.2.1〕庚一 2—烯、 5 —甲基一 5 —三氟甲基雙環〔2.2.1〕庚一 2—烯、 5,5,6 —三氟雙環〔2.2.1〕庚—2 —烯、 5,5,6—三(氟甲基)雙環〔2.2.1〕庚一2 —烯、 5,5,6,6 —四氟雙環〔2.2.1〕庚一2— 烯、 5,5,6,6 —四(三氟甲基)雙環〔2.2.1〕庚—2 — 烯、 5,5 —二氟—6,6 -雙(二氟甲基)雙環〔2.2.1〕 庚一 2 -烯、 5,6 —二氟—5,6 -雙(三氟甲基)雙環〔2.2.1〕 庚—2 —嫌、 5,5,6—三氟—5 -三氟甲基雙環〔2.2.1〕庚—2 — 烯、 5—氟一5 —五氟乙基一6,6 —雙(三氟甲基)雙環〔 2.2.1〕庚一 2 —燒、 5,6 -二氟一 5 —五氟異丙基—6 —三氟甲基雙環〔 2.2.1〕庚—2 —烯、 5 —氯—5,6,6-三氟雙環〔2.2.1〕庚一2—烯、 5,6 —二氯一 5,6 -雙(三氟甲基)雙環〔2.2.1〕 -26 - (23) 1292059 庚—2 -條、 5,5,6 —三氟—6 —三氟甲基雙環〔2.2.1〕庚一 2 - 烯、 5,5,6 —三氟—6 —五氟丙氧基雙環〔2.2.1〕庚一 2 一烯、 5 —(4 —苯基苯基)雙環〔2.2.1〕庚一 2 —烯、 •4 一 (雙環〔2.2.1〕庚一 5 -烯—2 —基)苯磺醯基苯 、 5 — (4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庚一 2- 烯、 5 — (4 一聯苯碳酿氧基乙基)雙環〔2.2.1〕庚一 2- 少希、 5— (4 -聯苯碳醯氧基丙基)雙環〔2.2.]〕庚一 2 - 烯、 5 —甲基一 5— (4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 〕庚一 2 —條、 5— (2—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庚一 2 - 烯、 5— (2 —聯苯碳酷氧基乙基)雙環〔2.2.1〕庚一 2- 烯、 5 —甲基一 5 — (2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 〕庚一 2 -條、 5 — ( 3 -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 · 2 . 1〕庚一 2 - 烯、 -27 - (24) 1292059 5 - (3 —聯苯碳醯氧基乙基)雙環〔2.2.]〕庚—2 - 烯、 5 一 〇 —萘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庚一2—烯 5 一 (1 一萘碳醯氧基乙基)雙環〔2.2.1〕庚一 2—烯 5 一甲基一 5 一 (1 —萘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 庚—2-烯、 5 — (2—萘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庚一 2—烯 、 5 — (2 —萘碳醯氧基乙基)雙環〔2.2.1〕庚一 2—烯 - 28- (25) 1292059 一個爲碳原子數1〜3 〇的烴基,其他全爲氫原子者,從能 控制最終所得特定相位差薄膜之點而言,較爲適合,尤其 是R5〜R8全爲氫原子者、或任一個爲甲基、乙基、或是苯 基’而其他全爲氫原子者,從獲得耐熱性高的特定聚合物 之點而g ’極其理想;而且,雙環〔2 ·丨.丨〕庚一 2 —烯、 二烯〔5.2.1.02’6〕癸一 8 一烯、5 一苯基雙環〔ni〕庚 - 2 -烯’從能極爲顯著的提升最終所得之特定相位差薄 膜的靭性之點而言極爲理想。 將特定單體a與特定單位b共聚合而得之特定聚合物, 爲該特定單位a及特定單位b、與以外之其他可共聚合性單 體一起共聚合者亦可。 其他之共聚合性單體有,例如環丁烯、環戊烯、環庚 烯、環辛烯、二環戊二烯等之環烯烴等等;環烯烴之碳原 子數,以4〜20較爲適合,以5〜12更佳。 而且’在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苯乙烯一丁二烯共 聚物、乙烯一非共軛二烯共聚物、聚原菠烯等之主鏈上具 有烯烴性不飽和鍵的不飽和烴系聚合物等之存在下,將特 定單位a、及因應需求之特定單位b共聚合亦可,如此而得 之特定聚合物,極適合做爲耐衝擊性大的樹脂原料。 特定聚合物,在3 0 °C氯仿中測得之特性黏度(7? inh ) ,以0.2〜5 dl/g較爲適合,以0·3〜4 dl/g更佳,以0.5 〜3 dl / g最理想;特性黏度超過5 d 1 / g時,溶液黏度太 高、加工性惡化;特性黏度低於0.2 dl/ g時,薄膜強度降 -29- (26) 1292059 特定聚合物之分子量,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 C )測 定,換算聚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Μη)通常爲8,000〜 1,000,000,以 105000 〜500,000較佳,以 20,000 〜1005000 更佳,以3 0,000〜1 00,000最理想;又,重量平均分子量 (Mw),通常爲 20,000 〜30050000,以 30,000 〜]〇0,0000 較佳,以40,000〜500,000更佳,以405000〜3005000之範 圍特別理想。 又,特定聚合物之分子量分佈,上述之Mw/ Μη,通 常爲1·5〜10,以2〜8較佳,以2·5〜5更佳,以2.5〜4·5最 佳。 特定聚合物在23 t之飽和吸水率,通常爲〇.〇5〜1重 量%,以0.1〜0.7重量%較適合,以0.1〜0.5重量%更佳 ;飽和吸水率在此範圍內時,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亦能維 持例如透明性、相位差、相位差之均勻性、或尺寸精確度 等各種光學特性、與其他材料的密著性、黏著性優越之故 ,使用中不會發生剝離;又,與抗氧化劑等添加物的相溶 性良好之故,使添加之自由度增大;飽和吸水率低於〇. 〇 5 重量%時,缺乏與其他材料之密著性、黏著性,使用中容 發生剝離;又,會制抗氧化劑等添加物之配合;另一方面 ,飽和吸水率超過1重量%時,容易引起由於吸水而產生 之光學特性的改變及尺寸的改變;還有,上述飽和吸水率 ,係以ASTMD 5 70爲基準,在23°C之水中浸瀆一星期,測 定其增加重量而求出之値。 特定聚合物之SP値(溶解度參變數),以】〇〜3 〇 ( -30- (27) 1292059 MP a W2 )較爲適合,以12〜25 ( M Pa 1/2 )更佳,以15〜20 (MPa 1/2 )特佳;使用SP値在上述範圍之特定聚合物,於 後述之薄膜製膜加工時,能使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容易溶 解於汎用溶劑中,同時能穩定的進行薄膜之製造;又,能 使最終所得特相位差薄膜的特性均勻,而且黏著性、與基 板之密著性良好,進而能控制適度之吸水率。 特定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 ),例如,可調整特 定聚合物之結構單位a及結構單位b之種類、或者結構單位 a與結構單位b之比、或以添加劑之添加,適當調整,通常 爲100〜250 DC,以100〜200 °C較佳,以120〜180 °C更適合 ;Tg在1 〇(TC以下時,熱變形溫度降低,恐產生耐熱性之 問題,又,最終所得薄膜之光學特性,會受到溫度很大的 影響;又,T g在2 5 0 °C以上時,在拉伸加工等加熱至T g附 近加工之情況,使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熱劣化的可能性增 局。 在具有結構單位a及結構單位b之特定聚合物中,結構 單位a與結構單位b之莫耳比(a/ b ),以a/ b= 95/ 5〜5 / 95較佳,以95/ 5〜6〇/ 4 〇更佳;結構單位a之比例大於 上述範圍時,會有不能達成靭性改良效果及所期望之光學 特性的情況;相反的,結構單位a之比例小於上述範圍時 ’玻璃轉移溫度降低,會產生耐熱性的問題。 進而’在具有結構單位a及結構單位b之特定聚合物中 ’該聚合物之結構單位a與結構單位b的比率(組成比), 以分子·量分佈之全範圍內,偏離較小者爲適合;具體的說 -31 - (28) 1292059 ,對供應至聚合反應之特定單位a與特定單位b之比率,任 意的分子量組成比,爲± 5 0 %之內,以± 3 0 %之內較佳, 以± 2 %之內更佳的偏離範圍,可獲得更加均勻之特定相 位差薄膜;又,在此範圍取得,能獲得拉伸定向時之相位 差更上一層的均勻性。 針對製造藉由特定單位a、及因應需求之特定單位b、 或其他之共聚合性單體的開環共聚合、或者藉由此等單體 開環共聚後,將所得開環共聚物氫化,而得特定聚合物的 條件,說明如下。 <開環聚合催化劑> 單體之開環聚合反應,係在復分解催化劑之存在下施 行。 此復分解催化劑爲,(a )至少一種選自W、Mo及Re 之化合物、與(b )戴明之週期表的ΙΑ族元素(例如Li、 Na、K等)、IIA族元素(例如Mg、Ca等)、IIB族元素( 例如Zn、Cd、Hg等)、IIIB族元素(例如B、A1等)、 IVA族元素(例如Ti、Zr等)、或IVB族元素(例如Si、 Sn、Pb等)之化合物,至少一個爲該元素—碳結合、或與 至少一種選自具有該元素-氫原子結合者之組合所成的催 化劑;又,此情況下爲提高催化劑之活性,添加後述之( C )亦可。 做爲(a )成份之適合W、Mo、或Re之化合物的代表 例有,WC]6、MoC15、ReOCl3等特開平1 - 24 0 5 1 7號公報上 -32 - (29) 1292059 記載之化合物等等。 (b)成份之具體例有,n — C4H9Li、( C2H5) 3A1、 (C2H5) 2A1C1' (C2H5) uAlClu、(C2H5) A1C12、甲 基阿魯莫奇桑、L i H等特開平1 - 2 4 0 5 1 7號公報上記載之化 合物等等。 (c )成份之代表例有,醇類、醛類、酮類、胺類等 適合使用,而且可使用特開平1 -2405 17號公報上記載之化 合物。 復分解催化劑之使用量,以上述(a )成份,與特定 單位a及特定單位b (以下將雙方合稱爲「特定單位」)之 莫耳比表示,(a)成份:特定單位通常爲1 : 5 0 0〜1 : 50,000之範圍,以1 : 1,000〜1 : 105000之範圍更佳。 (a )成份與(b )成份之比例,其金屬原子化「( a ):(b )」爲1 : 1〜1 : 5 0,以1 : 2〜1 : 3 0之範圍更佳 〇 (a )成份與(c )成份之比例,其莫耳比「( & ) ·· (c)」爲0.005: 1〜15: 1,以〇·〇5: 1〜7: 1之範圍更適 合。 <分子量調節劑> 特定聚合物之分子量的調節,可依聚合溫度、催化劑 種類、溶媒種類而施行;本發明中,以分子量調節劑共存 於反應系,加以調節較爲適合。 適宜之分子量調節劑有,例如乙烯、丙烯、】_丁烯 -33 ‘ (30) 1292059 、]—戊烯、1一己烯、1一庚烯' 1 一辛烯、1 一壬I 癸烯等之α —烯烴類及苯乙烯等等;其中以1 一丁 j; 己儲爲佳。 此等分子量調節劑,可單獨或兩種以上倂用。 分子量調節劑之使用量,對供應聚合反應之特 1莫耳,爲0.005〜0.6莫耳,以0.02〜0.5莫耳更佳。 <開環聚合反應用溶媒> 開環聚合反應中所用之溶媒有,例如戊烷、己 烷、辛烷、壬烷 '癸烷等之烷類;環己烷、環庚烷 烷、萘烷、原菠烷等之環烷類;苯、甲苯、二甲苯 苯、異丙苯等之芳香族烴類;氯丁烷、溴己烷、二 、二氯乙烷、六亞甲基二溴化物、氯苯、氯仿、四 等之鹵化烴化合物類;醋酸乙醋、醋酸正丁醋、醋 酯、丙酸甲酯等之飽和羧酸酯類;二甲氧基己烷、 醚、四氫呋喃等之醚類等之,此等可單獨或兩種以 ;其中以芳香族烴類最爲適合。 溶媒之使用量,通常溶媒:特定單位(重量y • 1〜10·· 1,以1: 1〜5: 1更佳。 <氫化> 以上由開環聚合而得之開環共聚物,雖可直接 定聚合物使用,但在開環共聚物餘留之烯烴性不飽 以氫化成氫化物較爲適合。 t、1 一 I ' 1 一 定單位 烷、庚 、環辛 、乙基 氯甲烷 氯乙烯 酸異丁 二丁基 上倂用 :)爲1 做爲特 和鍵, -34- (31) (31)1292059 此氫化物’爲具有優異熱穩定性者,在薄膜製膜加工 及拉伸加工時、或做爲製品使用時,很難因加熱而使其特 性劣化。 在如此之氫化物中,對烯烴性不飽和鍵,氫化率爲5 0 %以上,以7 〇 %以上較佳,以9 0 %以上更佳,以9 8 %以上 特別理想。 又,供應氫化之開環共聚物的分子中具有芳香環時, 於氫化後,該芳香環以實際上不被氫化爲佳。 氫化反應,通常之方法係在開環共聚物的溶液中,添 加氫化催化劑,以常壓〜3 0 0氣壓,以3〜2 0 0氣壓更佳的 氫氣,在〇〜200 °C,以20〜180 °C更佳,之溫度下作用而 進行。 氫化催化劑,可使用通常之烯烴性化合物的氫化反應 所用者;此氫化催化劑,爲眾所周知的非均勻係催化劑及 均勻系催化劑;還有,將具有分子中具芳香環之取代基的 開環聚合物氫化時,以選擇芳香環之不飽和鍵實際上不被 氫化的條件爲佳。 非均勻系催化劑有,將鈀、鉑、鎳、铑、釕等貴金屬 類,附載於碳、二氧化砂、氧化銘、二氧化欽等載體之固 體催化劑等之;又均勻系催化劑有,環烷酸鎳/三乙基金呂 、乙醯丙酮鎳/三乙基鋁、辛烯酸鈷/正丁基鋰、二氯化 鈦/二乙基鋁單氯化物、乙酸铑、氯(化)三(三苯基膦 )铑、二氯(化)三(三苯基膦)釕、氯氫碳醯基三(三 苯基膦)釕、二氯碳醯基三(三苯基膦)釕等之;催化劑 -35- (32) 1292059 之型態,爲粉末或粒狀均可。 此等氫化催化劑,以開環聚合物··氫化催化劑(重量 比)爲1 : lxio·6〜1 : 2之比率使用。 特定聚合物中,可配合不損及透明性、耐熱性之眾所 周知的熱塑性樹脂、熱塑性彈性體、橡膠質聚合物、有機 微粒、無機微粒等之。
又’特定聚合物中亦可添加抗氧化劑、吸收紫外線等 之添加劑。 抗氧化劑之具體例有,2,6 -二叔丁基一 4 一甲基苯 酚、2,2,一 二羥基—3,3,—二叔 丁基一 5,5,—二甲 基二苯基甲烷、四〔亞甲基—3 一 (3,5 一二叔丁基〜 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季戊四醇四〔亞甲基一 (3 ,5 —二叔丁基一 4 一羥基苯基)丙酸酯〕、1,1,3〜Ξ (2 —甲基一 4一羥基一 5一叔丁基苯基)丁烷、1,3,
二甲基一 2,4,6—三(3, 5 —二叔丁基一 4一羥基苄基) 苯、硬脂醯一沒一 (3, 5 —二叔丁基一4一羥基苯基)芮 酸酯、2,2 —二經基一 3,—二叔丁基一 5,5,〜二乙 基苯基甲烷、3,9一雙〔1,1 一二甲基一 2—(冷一 (3〜 叔丁基—4 一羥基一 5 一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 ,4,8,10—四螺〔5·5〕十一烷、三(2,4一二叔 丁基 苯基)磷酸酯、循環季戊烷四基雙(2,4 一二叔丁基苯基 )磷酸酯、循環季戊烷四基雙(2,6—二叔丁基一 4〜甲 基苯基)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叔丁基苯基 )辛基磷酸酯等等。 -36- (33) (33)1292059 吸收紫外線之具體例有,2,4 一二羥基二苯甲酮、2 一羥基一 4 一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之。 此等添加劑之添加量,對特定聚合物1 〇 〇重量份,通 常爲0.01〜3重量份,以〇.〇5〜2重量份更佳。 而且,除抗氧化劑及吸收紫外線以外,爲提升加工性 之目的,可添加滑劑等添加劑。 本發明中’加工前薄膜,係將以特定聚合物而成之熱 塑性原疲烯系樹脂,使用熔融成型法或溶液流延法(溶劑 鑄造法)成型爲薄膜狀或者薄片狀而得,從獲得厚度之均 勻性局、表面平滑性良好的加工前工薄膜之觀點而言,以 採用溶劑鑄造法較適合。 溶劑鑄造法爲,例如將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溶解或分 散於溶媒中,調製成含有適當濃度之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 的薄膜形成液,以此薄膜形成液灌注或塗佈於適當之載體 上’將其乾燥後,由載體上剝離的方法等之。 將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溶解或分散於溶媒之際,該熱 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的濃度,通常爲0 · 1〜9 0重量%,以1〜 5〇重量%較佳,以10〜3 5重量%更爲適合。 此濃度低於0 . 1重量%時,恐難以獲得具有所期望之 厚度的加工前薄膜;又,在乾燥在除溶媒之際,隨著該溶 媒之蒸發,容易產生氣泡等,恐難以獲得具有表面平滑性 良好的加工前薄膜;另一方面,此濃度超過90重量%時, 薄膜形成液之溶液黏度過高,恐難以獲得厚度及表面狀態 均勻的薄膜。 -37- (34) 1292059 又’簿膜形成液之黏度,在室溫下通常爲1〜 1,0 0 050 0 0 ( mPa · s ),以 1〇〜! 〇〇,〇〇〇( mPa· S )爲佳, 以 100〜50,000 (mpa· s)更佳,以】,〇〇〇 〜4〇,〇〇〇(mpa • s )特別理想。 使用於調製薄膜形成液之溶媒有,苯、甲苯、二甲苯 等之芳香族系溶媒;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1 一甲氧 基- 2 -丙醇等之溶纖劑系溶媒;二丙酮醇、丙酮、環己 酮、甲乙酮、4 一甲基一 2—戊酮、甲基環己酮、乙基環己 酮、1 ’ 2 —二甲基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媒;乳酸甲酯、乳酸 乙醋等之醋系溶媒;2,2,3,3 —四氟—1—两醇、二氯 甲烷、氯仿等之含鹵原子溶媒;四氫呋喃、二噁烷等之醚 系溶媒;1 一戊醇、1 -丁醇等之醇系溶媒等。 又’除上述之溶媒以外,使用SP値(溶解度參變數) 通常爲10〜30 (MPa1/2),以1〇〜25 (MPa1/2)較佳,以 15〜25(MPa1/2)更佳,以15〜20(MPaW2)最佳之範圍 的溶媒,可以獲得表面均勻性、與光學特性良好的加工薄 膜。 上述之溶媒,可以單獨或兩種以上組合使用;溶媒兩 種以上混合使用時,所得混合溶媒之SP値的範圍以在上述 範圍內爲佳;此時,混合溶媒之SP値,可由構成該混合溶 媒的各溶媒之重量比求得,例如在兩種溶媒所得之混合溶 媒中,各溶媒之SP値以SP1及SP2表示,其重量分率以W1 及W2表示時,混合溶媒之SP値可由,SP値:-W1 · SP1 + W2 · SP2算出。 -38- (35) 1292059 薄膜形成液中,使用混合溶媒做爲溶媒時,將對熱塑 性原菠烯系樹脂爲良溶媒者、與弱溶媒者組合,可獲得具 有光擴散功能之加工前薄膜;具體的說,熱塑性原菠烯系 樹脂之SP値爲SPx、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之良溶媒的“値 爲SPy、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之弱溶媒的sp値爲SPz時, SPx與SPy之差以7以下爲宜,5以下更佳,以3以下特別適 合;SPx與SPz之差以7以上爲宜,8以上更佳,以9以上最 適合;SPy與SPz之差,以3以上爲宜,5以上更佳,以7以 上特別理想;藉此在所得加工前薄膜中,能賦予光擴散功 能’其結果可使最終獲得之特定相位差薄膜具有光擴散功 能。 又,混合溶媒中,弱溶媒所佔之比例,以5 0重量%以 下爲宜,以30重量%以下較適合,15重量%以下更佳,以 1 〇重量%以下特別理想;又,弱溶媒之沸點與良溶媒之沸 點的差’以1 C以上爲宜’ 5 °C以上較佳,1 0 °C以上更佳, 以20 °C以上特別理想,尤其以弱溶媒之沸點高於良溶媒之 沸點爲佳。 將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溶解或分散於溶媒之際的溫度 ’在室溫或高溫均可,藉由充分攪拌而得熱塑性原菠烯系 樹脂均勻溶解或分散之薄膜形成液。 又,因應需求,薄膜形成液中可添加染料、顏料等之 著色劑;藉此可獲得著色的加工前薄膜。 又,爲提升所得加工前薄膜之表面平滑性,在薄膜形 成液中添加平坦劑亦可;平坦劑,可使用各種一般所用者 -39- (36) 1292059 ’其具體例有’氟系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特殊丙烯酸樹脂 系平坦劑、砂系平坦劑等等。 爲形成薄膜形成液之液層的載體,可以使用金屬鼓、 7鋼帶,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或聚萘二甲酸 乙二醇醋(PEN )等所成的聚酯薄膜、聚四氟乙烯製之帶 等之。 將薄膜形成液塗佈的方法,可採用使用模頭或塗佈機 之方法、噴霧法、毛刷塗佈法、滾筒塗佈法、旋轉塗佈法 、浸漬法等。 又’藉由薄膜形成液之重覆塗佈,可以控制所得加工 前薄膜之厚度 '及表面平滑性。 又,採用聚酯薄膜做爲載體時,使用經表面處理之薄 膜亦可。 表面處理之方法,一般施行親水化處理方法,例如將 丙烯酸系樹脂、含磺酸鹽基樹脂、塗佈或層壓而層合的方 法,或以電暈放電處理提升薄膜表面之親水性的方法等等 〇 在溶劑鑄造法中,去除液層中之溶媒的具體方法,沒 有特別的限制;一般所用之乾燥處理法,例如雖可利用經 多數滾筒通過乾燥爐的方法,但在乾燥步驟中隨溶媒之蒸 發而產生氣泡時,將使最終所得特定相位差薄膜的特性顯 著降低之故,爲避免此情況,乾燥步驟以二段以上之複數 步驟施行,以控制各步驟中之溫度或風量爲佳。 如此所得加工前薄膜之餘留溶媒量,通常爲1 0重量% -40- (37) 1292059 以下,以5重量%以下爲佳,1重量%以下更佳,以〇. 5重 量%以下最理想;加工前薄膜中之餘留溶媒量超過i 〇重量 %時,該加工前薄膜經拉伸加工而得之特定相位差薄膜, 在實際上使用時的經時尺寸變化增大,甚不適合;又,由 於餘留溶媒使玻璃轉移溫度降低、耐熱性下降,極爲不適 〇 又’爲使後述之拉伸加工順利的施行,亦有必要將加 工前薄膜中之餘留溶媒量適當調整至上述範圍內的情況; 具體的說’爲藉由拉伸定向處理,使薄膜中之相位差穩定 且均勻的顯現,加工前薄膜中之餘留溶媒量,通常爲i 0〜 〇·1重量%,以5〜0.1重量%爲佳,以1〜〇·ι重量%更佳; 加工前薄膜中餘留微量之溶媒,可使拉伸定向處理容易施 行、或使相位差之控制容易進行。 本發明中,加工前薄膜之厚度,通常爲1〜500# m ( 1,000 〜500,000 nm),以 1 〜300//m 爲佳,以 1 〜200// m更佳,以1〜:I 00 // m最爲理想;此厚度小於1 ηΊ時, 該加工前薄膜在實際上之處理操作時有其困難·,另一方面 ,此厚度大於5 0 0 # m時,在將該加工前薄膜捲成滾筒狀 之際,會有所謂「卷曲習性缺點」,在後加工等時,有處 理操作困難之情況。 加工前薄膜之厚度分佈,對平均値,通常爲± 2 0 %以 內,以± 1 0 %以內爲佳,以± 5 %以內更佳,以± 3 %以內 特別適合;又,1 cm相當之厚度的起伏現象,通常爲1〇% 以下,以5 %以下爲佳,以1 %以下更佳,以0.5 %以下特 -41 - (38) 1292059 別理想’是所期望者;加工前薄膜之厚度分佈,控制在上 述範圍內,對該加工前薄膜而言,於施行拉伸定向處理之 際’可防止發生相位差的偏離。 製造特定相位差薄膜之拉伸加工法,具體的說,有眾 所周知的單軸拉伸法、或雙軸拉伸法等之;即,採用拉幅 器之橫向單軸拉伸法、經滾筒間之壓縮拉伸法、利用圓周 不同之兩組滾筒的縱向單軸拉伸法、或橫向單軸與縱向單 軸組合之雙軸拉伸法、藉由吹塑法之拉伸法等之可以使用 〇 使用單軸拉伸法時,拉伸速度通爲1〜5,000 % /分鐘 ,以50〜]·,000%/分鐘爲佳,以100〜;[5〇〇〇%/分鐘更 佳,以100〜5 00 % /分鐘最理想。 使用雙軸拉伸法時,有同時在兩方向施行拉伸之情況 、及於單軸拉伸後,在與最初之拉伸方向相異的方向施行 拉伸處理之情況;此時,爲控制拉伸後薄膜之折射率橢圓 物的形狀,兩個拉伸軸之交角,依所期望的特性而決定, 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爲120〜60度之範圍;又,拉伸速 度爲各拉伸方向相同亦可,相異亦可;通常爲1〜5,000 % /分鐘,以50〜1,000% /分鐘爲佳,以100〜15000%/ 分鐘更佳,以100〜5 00 % /分鐘特別理想。 在拉伸定向處理之處理溫度,沒有特別的限制,以所 用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基準,通常爲 Tg ±3 0°C ,丁g± ] 5 t:爲佳,以 Tt— 5°C 〜Tg+ 之範圍 更佳;處理溫度在上述溫度範圍內時,可抑制相位差偏離 -42 - (39) (39)1292059 之發生,又,折射率橢圓物之控制較容易,甚爲適合。 拉伸倍率,依所期望之特性而決定,沒有特別的限制 ’通常爲1.0 1〜10倍,以1.03〜5倍爲佳,以1.03〜3倍更 佳;拉伸倍率爲1 0倍以上時,相位差之控制有困難的情況 〇 拉伸之薄膜,雖可直接冷卻,但以在Tg — 20 °C〜Tg 之溫度的大氣下至少維持10秒以上,以30秒〜60分鐘爲佳 ’以1分鐘〜60分鐘更佳的熱固定,較爲適合;藉此,可 獲得穿透光相位差之經時變化極少,而且穩定的相位差薄 膜。 特定相位差薄膜之加熱的尺寸收縮率,在施行1 0 加熱5 0 0小時時,通常爲1 〇 %以下,以5 %以下爲佳,3 % 以下更佳,1%以下最佳。 爲使尺寸收縮率在上述之範圍內,熱塑性原菠烯系樹 脂之原料的,例如特定單位a、特定單位b或其他之共聚性 單體,加以選擇;藉由鑄造方法、拉伸方法,可予以控制 〇 還有,不施行拉伸定向處理狀態之加工前薄膜的加熱 尺寸收縮率,在施行1 〇 〇 °c加熱5 0 0小時時,通常爲5 %以 下,以3 %以下爲佳,以1 %以下更佳,以〇. 5 %以下特別 理想。 如上所述之拉伸薄膜,以拉伸使分子定向,對穿透光 可賦予相位差;此相位差,藉由調整做爲原料使用之熱塑 性原菠烯系樹脂的種類、拉伸倍率、拉伸處理溫度、或拉 -43- (40) 1292059 伸前之薄膜(加工前薄膜)的厚度,可 伸倍率而言,拉伸前之厚度相同的薄膜 薄膜,穿透光之相位差的絕對値有增大 伸倍可獲得對穿透光賦予所期望之相位 拉伸前之薄膜(加工前薄膜)的厚度而 ,拉伸前之薄膜厚度較大者,賦予穿透 値有增大之傾向,以改變拉伸前薄膜之 透光賦予所期望之相位差薄膜;又就拉 拉伸溫度較低者,穿透光之相位差的絕 ,以改變拉伸溫度,可以獲得對穿透光 差的相位差薄膜。 又,特定相位差薄膜之厚度,以調 度、拉伸倍率等,可以控制;具體的說 工前薄膜之厚度、或增大拉伸倍率,可 厚度降低。 在如此的特定相位差薄膜中,薄膜 亮點之個數,爲1 0個以下,以7個以下f ,3個以7以下特佳,以〇或1個最佳。 所謂「亮點」,係指將特定相位差 鏡狀態之偏光板觀察時,以肉眼確認之 通常計測外徑1 // m以上者(圓形者爲 者爲其長度方向之長);當然,依要求 計測比此爲小者做爲亮點的情況。 又,如此之亮點,料必爲在微細領 以控制;例如就拉 ,拉伸倍率較大之 之傾向,以改變拉 差的薄膜;又,就 言,拉伸倍率相同 光之相位差的絕對 厚度,可獲得對穿 伸處理溫度而言, 對値有增大之傾向 賦予所期望之相位 整加工前薄膜之厚 ,例如藉由減少加 以將相位差薄膜的 面上換算1 m2相當 S佳,5個以下更佳 薄膜挾在交叉偏光 部份的光之洩漏, 其直徑,其他形狀 之性能而定,亦有 域中相位差之部份 -44 - (41) 1292059 的偏離是其原因;即,在加工前薄膜中,有雜質、氣泡等 存在時,其爲不能以肉眼確認之大小者,於拉伸加工之際 ,在雜質、氣泡等存在的部份集中應力,此應力集中之部 份的相位差、與四周部份之相位差相異,料必以此相位差 之不同而使光洩漏。 又,在特定相位差薄膜中,薄膜面上換算1 IB2相當的 雜質之個數,以10個以下爲宜,5個以下較佳,3個以下更 佳,以〇或1個最爲理想。 所謂「雜質」,係指光穿透特定相位差薄膜時,實_ 上妨礙光之穿透者;如此的雜質存在於特定相位差薄膜中 時,會影響穿透光強度,在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等之憒況 ,恐導致畫素脫除、特性降低。 、 還有,應計測雜質之大小,通常爲外徑1 // m以上者 (圓形者爲其直徑,其他形狀者爲長度方向之長),依要 求之性能而定,亦有計測比此爲小者做爲雜質的情況。 特定相位差薄膜,可將其單獨、或種類相異的薄膜兩 片以上層合之狀態者,做爲保護薄膜膠黏於偏光膜上,如 此的保護薄膜分別膠黏於偏光膜之兩面所構成的層合物’ 極適合做爲偏光板使用。 可做爲偏光板使用之層合物的構成之具體例,如下戶斤 述。 (1 )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三醋酸纖維素(簡稱 TAC )薄膜,在該偏光膜的另面上膠黏薄膜a所成之餍合 物。 -45 - (42) (42)1292059 (2 )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ATC薄膜,在該偏光膜 的另面上膠黏薄膜B,所成之層合物。 (3)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薄膜C,在該偏光膜的另 面上膠黏薄膜A,所成之層合物。 (4 )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薄膜C,在該偏光膜的另 面上膠黏薄膜B,所成之層合物。 (5 )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T A C薄膜,在該偏光膜 的另面上,依序重疊膠黏薄膜A及薄膜B所成構成之層合 物。 (6 )在偏光膜之單面上膠黏薄膜C,在該偏光膜的另 面上,依序重疊膠黏薄膜A及薄膜B所成構成之層合物。 (7 )在偏光膜之兩面上均膠黏薄膜C,所成之層合物 〇 將特定相位差薄膜層合於其他之薄膜、薄片、基板上 時,可使用膠黏劑、黏著劑;膠黏劑、黏著劑以使用透明 性優異者爲佳,其具體例有,天然橡膠、合成橡膠、醋酸 乙燒/氣乙細共聚物、聚乙燒基酸、丙細酸系樹脂、改性 聚烯烴系樹脂等之膠黏劑,及在具有羥基、胺基等功能基 之上述樹脂中,添加含有異氰酸根合基之化合物等硬化劑 的硬化型膠黏劑、聚胺基甲酸酯系之乾式層壓用黏著劑、 合成橡膠黏著劑、環氧系黏著劑等等。 又’特定相位差薄膜,爲提升與其他薄膜、薄片、基 板之層合的操作性,可用預先準備之膠黏劑層合、或黏著 劑層層合;層合時,可使用上述之膠黏劑或黏著劑。 -46 - (43) 1292059 特定相位差薄膜,可在其至少單面上層合透明導電層 •,形成透明導電層之材料,可以使用Sn、In、Ti、Pb、Au 、Pt、Ag等金屬或其氧化物。 以金屬氧化物所成之透明導電層’可藉由在基板上將 金屬氧化物直接沉積而形成,亦可以金屬單體或低級氧化 物之型態沉積於基板上形成被膜,然後,施行加熱氧化處 理、陽極氧化處理、或液相氧化處理等之氧化處理使透明 化而形成。 又,透明導電層,亦可將具有透明導電層之其他薄片 、薄膜等黏著於光學薄膜而形成;以電漿聚合法、濺射法 、真空蒸鍍法、電鍍、離子電鍍法、噴霧法、電解析出法 等,在特定相位差薄膜上直接形成亦可;如此的透明導電 層之厚度,因應所期望的特性而決定,沒有特別的限制, 通常爲10〜10,000A,以50〜5,000A更適合。 在特定相位差薄膜上直接形成透明導電層時,該特定 相位差薄膜與透明導電層之間,因應需求,形成黏著層或 增黏塗層亦可。 構成黏著層之材料有,環氧樹脂、聚醯亞胺' 聚丁二 烯、苯酚樹脂、聚醚醚酮等之耐熱樹脂。 又’增黏塗層’使用以含有環氧二丙烯酸酯、氨基甲 酸酯二丙烯酸酯、聚酯二丙烯酸酯等之所謂丙烯酸系預聚 物等爲主成份者,以眾所周知的硬化法,例如u V硬化、 加熱硬化,而硬化。 又’在將透明導電層層合而成之特定相位差薄膜(以 -47 - (44) 1292059 下稱爲「光學用複合薄膜」)中,因應需求,爲使 水蒸氣之穿透性減小,可將聚亞乙烯基氯化物、聚 等之氣體障壁性材料,至少在光學用複合薄膜之一 上層合。 進而’爲提升光學用複合薄膜之耐傷性及耐熱 化學用複合薄膜上,直接或在氣體障壁層上,層合 亦可;硬塗劑,可以使用有機矽系樹脂、三聚氰胺 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之有機硬塗材料、或二 等之無機系硬塗材料;其中以有機矽系樹脂、丙烯 脂等之硬塗材料較爲適合;有機矽系樹脂,可使用 種功能基者,以具有環氧基者爲佳。 特定相位差薄膜中,至少在其單面上可層合防 ;防反射層之形成方法,可以使用濺射法、蒸鍍法 法、浸漬法等之方法形成例如以矽、鈦、鋁、鉻等 氧化物所成之無機系、或例如以氟化亞乙烯、六氟 四氟乙烯之(共)聚合物、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聚合物等之含氟化合物所成之有機系的0.01〜10// 之防反射膜;防反射層之厚度,通常爲0.01〜50 0 · 1〜3 0 a m較佳,以0.5〜2 0 # m更佳;厚度低於0 // m時,不能發揮防反射之效果,厚度超過5 0 μ m 塗膜之度中容易產生偏離不勻,使外觀等惡化,甚 〇 又,在層合防反射層之特定相位差薄膜中,層 周知的硬塗層、防污層亦可;又,層合上述之透明 氧氣及 乙烯醇 邊的面 性,在 硬塗層 樹脂、 氧化矽 酸系樹 具有各 反射層 、塗佈 之金屬 丙烯、 (共) m厚度 m,以 • 01 時,在 不適合 合眾所 導電層 -48- (45) 1292059 亦可;而且,層合防反射層而成之特定相位差薄膜,該特 定相位差薄膜可以使用具有光擴散功能者。 如此,具有複數之功能,層合防反射層而成的特定相 位差薄膜,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時’防反射薄膜兼用 爲相位差板、光擴散薄膜、偏光膜保護薄膜、或電極基板 (透明導電層)之幾個功能,可減少以往其構件之數量。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具有在偏光膜的兩面上層合保護 薄膜而成之構成者,包含(1)在偏光膜之單面上層合而 成的保護薄膜爲,將薄膜A與薄膜B層合者、或以薄膜A或 薄膜B而成者,與(2 )在偏光膜之一面上層合而成的保護 薄膜爲,以薄膜C而成在該偏光膜之另面上層合成的保護 薄膜爲,將薄膜A與薄膜B層合者、或者以薄膜A或薄膜B 而成者等兩種之偏光板。 在如此構成之偏光板中,以特定相位差薄膜及特定相 位差薄膜之層合物而成的保護薄膜,可爲具有特定相位差 之層合物而成者,可以使用特定相位差薄膜與、例如TAC 薄膜等之薄膜層合而成的構成者。 依如此構成之偏光板、保護薄膜具有保護功能及相位 差賦予功能之故,該偏光板具有不必再膠黏相位差板的優 點’同時’可g某求例如液晶顯示元件等之製品的薄膜化、 及高功能化’而且對A V型液晶而言,能顯現良好之光學 補償功能。 在本發明之偏光板中,保護薄膜面上〗相當的亮點 之個數,爲1 0個以下,以7個以下較適合,5個以下較佳, -49- (46) 1292059 3個以下更佳,以〇或1個最理想。 所謂「亮點」,係指將保護薄膜挾在交叉偏光鏡狀態 之偏光板觀察時’以肉眼確認之部份的光之洩漏,通常計 測外徑1 μ m以上者(圓形者爲其直徑,其他形狀者爲其 長度方向之長);當然,依要求之性能而言,亦有計測比 此爲小者做爲売點的情況。 又,保護薄膜面上1 m2相當的雜質之個數,以1〇個以 1 下爲宜,5個以下較佳,3個以下更佳,以〇或1個以最爲理 · 所謂「雜質」,係指光穿透保護薄膜時,實際上妨礙 光之穿透者。 還有,應計測雜質之大小,通常爲外徑1 μ m以上者 (圓形者爲其直徑,其他形狀者爲其長度方向之長),依 要求之性能而定,亦有計測比此爲小者做爲雜質的情況。 本發B月之相位差薄膜及偏光板,可使用於例如,行動 電話、數位資訊終端設備、袖珍電話機、導航器、車載用 I 液晶顯示器、液晶監控器、調光面板、事務機器用顯示器 、A V機器用顯示器等之各種液晶顯示元件、電致發光顯 示元件、或接觸面板等等;又,亦極適合做爲CD、CD -R、MD、MO、DVD等之光碟的記錄·還原裝置之波長使 用。 【實施方式〕 〔實施例1〕 -50- (47) (47) A D Η」,在波長 4 8 0 nm > 5 50 1292059 就本發明之具體的實施例說明如下;本發明 施例沒有特別限制;還有,下述中之「部」除特 ,爲「重量部」之意。 又,下列實施例中,玻璃轉移溫度、飽和吸 光線穿透率、穿透光之相位差、亮點個數、亮度 以及對比、耐傷性、薄膜靭性等,以下述之方法: 〈玻璃轉移溫度(Tg) > 使用「謝口」儀器公司製之差示掃描熱量音 ,在氮氣大氣中,於升溫速度2 0 °C /分鐘之條件 璃轉移溫度。 〈飽和吸水率〉 依ASTM—D 570之標準,將試料浸漬於2^ 星期’測定浸漬前後之試料的重量改變,由其値 吸水率。 <全光線穿透率> 使用斯加試驗機公司製之霾霧度計「HGM 一 ,測定全光線穿透率。 <穿透光之相位差> 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份有限公同製之「口布 5 9 0 11 m、6 3 0 對此等竇 別規定外 7jC率、全 及視角、 測定。 (DSC ) 下測定玻 之水中一 求出飽和 2DP型 拉 一 2 1 -n m、7 5 0 -51 ^ (48) 1292059 以上述波長之相位差 nm、測定,就該波長以外之部份 値爲基準,使用科希
Cauchy )之分散式算出。 <亮點個數> 在売度1〇00 Cd/ m2之光源上,將試料挾在交叉偏光 鏡狀態的偏光板之間,以肉眼確認外徑1 A m以上之大小 部份之光洩漏’做爲亮點而計測。 <亮度、視角及對比> 使用米諾魯達股份有限公司製之亮度計「LS _ u 〇」 ,以日本電子機械工業會規格EIAJ ED-2 5 2 2爲基準,測定 亮度、與視角、及對比。 <耐傷性> 依JIS K5 4 0 0之標準,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其耐 傷性。 <薄膜靭性> 依JI S K 7 2 1 8,針對薄膜之縱方向及橫方向的分別各 五點進行試驗,測定耶魯免得魯夫之扯裂載重値,將所得 耶魯免得魯夫之扯裂載重値的平均値,做爲靭性値而評估 之。 〔合成例1〕 -52 - (49) 1292059 在氮氣取代之反應容器中,加入做爲特定單位a之8 一 甲基一8 —羧基甲基四環〔4.4.0.I2,5.17JG〕一 3 —十二烯 225重量份、與做爲特定單位b之雙環〔2.2.1〕庚一 2—稀 2 5重量份、與做爲分子量調節劑之1 -己烯1 8重量份、及 做爲溶媒之甲苯7 5 0重量份,將此溶液加熱至60 °C ;接著 ,在反應容器內之溶液中,添加含有做爲聚合催化劑之Ξ 乙基鋁1.5莫耳/ 1之甲苯溶液0.6 2重量份與、含有以叔丁 醇及甲醇改性之六氯化鎢(叔丁醇:甲醇:鎢=〇 · 3 5莫耳 :〇 . 3莫耳:1莫耳)的濃度〇 . 〇 5莫耳/ 1之甲苯溶液3 · 7重 量份;將此溶液在8 (TC下加熱攪拌3小時,進行開環共聚 合反應,即得開環共聚物溶液。 此聚合反應中之聚合轉化率爲97 %,構成所得開環共 聚物溶液之開環共聚物的3(TC氯仿中之固有黏度(77 ) 測得爲0.65 dl/ g。 將所得開環共聚物溶液4;0 00重量份注入壓熱器,在 此開環共聚物溶液中,添加碳醯基氯氫三(三苯基膦)釕 { RuHCl ( CO ) [ P ( C6H5 ) 3〕3 } 0.48 重量份,在氫氣 壓力100 kg/ cm2、反應溫度165°c之條件下加熱攪拌3小 時,進行氫化反應;將所反應溶液(氫化聚合物溶液)冷 卻後使氫氣稀壓;將此反應液注入大量之甲醇中,使凝固 物分離回收,將其乾燥,即得氫化聚合物〔以下稱爲樹脂 (a - 1 )〕。 就所得樹脂(a - ]),以4 0 0 Μ H z、] Η - N M 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 9.9 %。 -53- (50) (50)1292059 又,樹脂(a — 1)中,雙環〔2.2.1〕庚一 2 —烯由來 之結構單位b的比例,以4 0 0 MHz、W—NMR及光譜測定 ,約在3.7 ppm附近出現;以8 -甲基—8 —羧基甲基四環 〔4 · 4 . 〇 · 12,5 · 1 7,1G〕— 3 —十二烯由來之結構單位a的甲基 酯之甲基質子的吸收尖峰、與在0.15〜3 ppm出現之結構 單位a及結構單位b之脂環結構的質子之吸收尖峰爲基準算 出,爲 20. 1 %。 又,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 )分離,換算聚苯乙烯 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萬以下者、超過1萬在3以下之範圍 者、及超過3萬者,分個別之結構單位b之比例,以400 MHz、NMR及光譜確認,對在樹脂(a — 1 )整體中之 比例爲2 0 . 1 %之値而言,其偏離,任一種均在1 5 %以內。 又,就樹脂(a -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溶 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Mn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39^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1 6,000,分子量分佈 (Mw/Mn)爲 2.97。 又,樹脂(a — 1 )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1 1 0 °C, 於2 3 °C之飽和吸水率爲〇 · 3重量% ;又,樹脂(a 一 ;[)之 SP値測得爲19 ( MPa1/2 ) ,30°C氯仿中的固有黏度(77 inh )測得爲 0 · 6 7 d 1 / g。 〔合成例2〕 除使用做爲特定單位a之8 —甲基一 8 -甲氧碳醯基四 (51) (51)1292059 環〔4·4·0.12ϊ5·17,1()〕一 3 -十二烯200重量份、與做爲特 定單位b之5 - (4 一聯苯碳醯氧基甲基)雙環〔2.21〕庚 -2 -烯5 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合成例1同樣的進行,即 得氫化聚合物〔以下稱爲(b - 1 )〕。 就所得樹脂(b — 1 ),以4 0 0 Μ Η z、1 Η - N M 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9.9% ;又,確認芳香環實際上未被氫化 〇 又,就樹脂(b -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 C ,溶 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Μ η )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Μη )爲 4 7,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87,000,分子量分佈 (]\4〜/]\411)爲3.98。 又,樹脂(b — 1 )之玻璃轉移溫度(τ g )爲1 6 0 t, 於2 3 °C之飽和吸水率爲〇 · 3重量% ;又,樹脂(b — 1 )於 3〇°C之氯仿中的固有黏度(π inh )測得爲0.68 dl/ g。 〔合成例3〕 除使用做爲特定單位a之8 —甲基一 8 —甲氧碳醯基四 環〔4·4·0·12’5·:1·'1()〕一 3 - 十二烯 1 75重量份、與!,4 一 甲焼一 1,4,4a,9a —四氫荀(別名:1Η,4Η,4aH, 9 aH— 1 ’ 4一甲烷芴)75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合成例]同 樣的進行,即得氫化聚合物〔以下稱爲樹脂(c 一 1 )〕。 就所得樹脂(c — 1),以400 MHz、4 一 NM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9.9%,又,確認芳香環實際上未被氫化。 -55- (52) (52)1292059 又,就樹脂(C 一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 P C,溶 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Mn )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32 5.0 〇〇,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20,0 00,分子量分佈 (Mw/ Μη )爲 3.75 〇 又,樹脂(c — 1 )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i 5 5艺; 於2 3 °C之飽和吸水率爲0 · 2重量% ;又,樹脂(c — 1 )於 3 0 °C氯仿中的固有黏度(7? ; n h )測得爲〇 . 6 1 d 1 / g。 〔合成例4〕 除使用做爲特定單位a之8—甲基- 8 —甲氧碳醯基四 環〔4 · 4.0.1 2 5 5. 1 7 J Q〕一 3 —十二條2 0 0重量份、與做爲特 定單位 b之 1,2-(2H,3H- 〔1,3〕表環五)—1,2-二經基危烯5 〇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合成例1同樣的進行 ,即得氫化聚合物〔以下稱爲樹脂(d — 1 )〕。 就所得樹脂(d - 1 ),以4 0 0 MHz、4 — NM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 9 · 9 % ;又,確認芳香環實際上未被氫化。 又,就樹脂(d -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溶 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Μη )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Μη )爲 42,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805000,分子量分佈 (Mw/ Μη )爲4_29 ;又,樹脂(d - 1 )之玻璃轉移溫度 (丁 g )爲 1 7 5 °C 。 -56 - (53) 1292059 〔合成例5〕 除使用做爲特定單位a之8 —甲基一 8 —甲氧碳醯基四 環〔4.4.0.1 ’5.17’1()〕— 3 -十二稀175重量份、與做爲特 定單位b之莫耳比爲95 : 5的三環〔5· 2. 1.02,6〕癸一 8 —烯 7 5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合成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氫化 聚合物〔以下稱爲樹脂(e 一 i )〕。 就所得樹脂(e - 1 ),以4 0 0 Μ H z、】Η — N M 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 9 · 9 %,又,確認芳香環實際上未被氫化。 又,就樹脂(e -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 C,溶 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Μη )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19,000,重量平均分子量(μ w)爲75,000,分子量分佈( M w / Μη )爲 3 . 7。 又,樹脂(e — 1 )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1 5 5 t:; 於2 3 °C之飽和吸水率爲0.2重量% ;又,樹脂(e — 1 )於 3〇°C之氯仿中的固有黏度(π inh )測得爲0.52 dl / g。 〔合成例6〕 除使用做爲特定單位a之8 —甲基一 8 —甲氧碳醯基四 環〔4.4.0. 1 2’'I7,1 G〕一 3 —十二烯250重量份,其他都和 合成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氫化聚合物〔以下稱爲樹脂(g 一 1)〕。 就所得樹脂(g - }),以4 0 0 Μ Η z、1 Η — N M R及光譜 測得氫化率爲9 9.9 %。 -57- (54) 1292059 又,就樹脂(g 一 1 ),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 P C,溶 媒爲四氣卩夫喃)測疋換昇本乙;細之數平均分子量(Μη)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25,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〇5〇()(),分子量分佈( Mw/Mn)爲 4.0。 又,樹脂(g 一 1 )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169。(:; 於2 3 °C之飽和吸水率爲〇.4 9重量% ;又,樹脂(g 一 !)於 3〇°C之氯仿中的固有黏度(C inh )測得爲〇.72 dl / g。 〔調製例1〕 在反應容器中’加入蒸餾水2 5 0重量份,於此反應容 器添加丙烯酸丁酯90重量份、2 -羥基乙基(甲基)丙烯 酸酯8重量份、二乙烯基苯2重量份、油酸鉀〇 .丨重量份後 ,將此系以特氟龍(註冊商標)製之攪拌翼攪拌,施行分 散處理;其後,反應容器內以氮氣取代,將此系升溫至5 0 °C,添加過硫酸鉀0 · 2重量份,開始聚合;聚合開始2小時 後,更於聚合反應系添加過硫酸鉀0 . 1重量份,此系升溫 至8 0 C ’經1小時繼續聚合反應,即得聚合物分散液。 接著,使用蒸發器,將聚合物分散液濃縮至固形份濃 度爲7 〇重量%,即得由丙烯酸酯系聚合物之水系分散體所 成的水系膠黏劑(具有極性基之膠黏劑)。 就構成如此而得之水系膠黏劑(以下稱爲水系膠黏劑 A ),的丙烯酸酯系聚合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 C, 溶媒爲四氫呋喃)測定換算苯乙烯之數平均分子量(Μ η -58- (55) 1292059 )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69,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j5,000 又,就水系膠黏劑A,測得於3 〇 °C之氯仿中的固有黏 度(7?inh)爲 1.2dl/g。 〔實施例1〕 將樹脂(a 一 1 )溶解於甲苯調成濃度3 0 % ;所得溶液 在室溫下之溶液黏度爲3〇,〇〇〇 mPa · s ;於此溶液中,添 加樹脂(a — 1 ) 1 0 0重量份爲〇 . 1重量份之做爲抗氧化劑的 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一 4一羥基苯基)丙酸 酯〕;將所得溶液,以日本波魯公司製之孔徑5 // m的金 屬纖維繞成過濾器,在差壓〇·4 MPa以內控制穩定的溶液 流速,同時過濾後,使用設置於1,〇〇〇級無塵室內之井上 金屬工業公司製的「IVEX拉頗扣達」,以丙烯酸系表面 處理劑進行親水化(易黏著性化)處理,塗佈於厚1 00 // m之PET薄膜(東麗股份有限公司製之「魯密拉一U94」 );接著,將所得液層在5 0 °C下施行第一次乾燥處理,更 於90 °C下施行第二次乾燥處理後,由PET薄膜剝離,即形 成厚1 〇 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a — 2 )〕 ;所得樹脂薄膜(a - 2 )之餘留溶媒量爲〇 · 5重量%,光 線穿透率爲9 3 %以上。 又,以與上述相同之方法,形成餘留溶媒量爲〇 .4重 量%,厚度8 0 μ m的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a 一 3 )、及餘留溶媒量爲0 · 3重量%,厚度5 0 // m之樹脂薄膜 -59- (56) (56)1292059 〔以下稱爲樹脂薄膜(a — 4 );所得樹脂薄膜(a — 3 )及 樹脂薄膜(a - 4 )之全光線穿透率均爲93 %以上。 進而,將樹脂薄膜(a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至 12Q°C ( Tg+ 10°C ),以拉伸速度3 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 方向之縱方向拉伸1 .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 1.3倍;其後,在90°C ( Tg — 2 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 分鐘,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 得相位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a -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a - 5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其結果如表1所示。 又,將樹脂薄膜(a —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至1 20 °C ( Tg + 10°C、),以拉伸速度3 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 向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 3倍拉伸後, 在9i)t: (Tg— 20它)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 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a - 6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a -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 β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其結果如表1所示。 將樹脂薄膜(a -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至1 2 0 °C ( Tg + 10°C ),以拉伸速度300%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 縱方向拉伸1 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1倍; 其後,在90t: ( Tg— 2 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 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a — 7 )〕。 -60- (57) (57)1292059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a 一 7 ) ’測定相位差^ ( 5 5 0 ) 、冷(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其結果如表1所示。 .又,就相位差薄膜(a - 5 )〜(a - 7 ),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又)/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3 (又)/万( 5 5 〇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a - 5 )〜(a — 7 )相 同;相位差薄膜(a - 6 )之相關結果,如圖1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a — 5 )〜(a —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均爲0〜1個。 〔實施例2〕 除實施例1中之樹脂(a—i) ’以樹脂(a—2)替代 以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餘留溶媒量爲 0 · 4重量%,厚度1 〇 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薄膜(b 一 2)〕、與餘留溶媒量0.3重量%,厚度80// m之樹脂薄 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b - 3 )〕、及餘留溶媒量〇·3重 量% ’厚度5 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b 一 4 )〕;所得樹脂薄膜(b — 2 )〜(b - 4 )之各全光線穿透 率均爲93%以上。 將樹脂薄膜(b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7 〇 °C ( Tg + 10 °C ),以拉伸速度300%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3倍;其 後’在14(TC ( Tg— 2〇t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b — 5 )〕。 -61 - (58) (58)1292059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b 一 5 ) ’測定相位差α ( 5 5 〇 ) 、相位差(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b —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7 0 °C (Tg + 10°C ),以拉伸速度3〇〇%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3倍拉伸後;在 1 4 0 °C ( T 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b — 6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b -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 表1 〇 將樹脂薄膜(b —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7 0 °C ( T g + 1 〇 °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 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1倍;其 後,在140°C ( Tg - 2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b — 7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b — 7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9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就相位差薄膜(b - 5 )〜(b - 7 ),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又)/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3 ( λ ) / /3 ( 5 5 0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b — 5 )〜(b — 7 )相 同;相位差薄膜(b - 6 )之相關結果,如圖2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b — 5 )〜(b —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均爲0〜2個。 -62- (59) (59)1292059 〔實施例3〕 除貫施例1中之樹脂(a — 1 ),以樹脂(c — 1 )替代 以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餘留溶媒量〇. 4 重量%,厚度1 0 〇 μ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c 一 2)、與餘留溶媒量0.3重量%,厚度80// m之樹脂薄膜 〔以下稱爲樹脂薄膜(c 一 3 )〕、及餘留溶媒量〇. 3重量 %,厚度5 0 μ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c 一 4 ) 〕·’所得樹脂薄膜(c — 2 )〜(c 一 4 )之各全光線穿透率 均爲9 3 %以上。 將樹脂薄膜(c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6 5 °C ( T g + 1 0 °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3倍;其 後-在1 3 5 °C ( T 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c 一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c 一 5 )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石(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c 一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6 5 t (Tg + 1 0°c ),以拉伸速度300%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3倍拉伸後,在 1 3 5 °C ( T g — 2 0 r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b — 6 ) 〇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c 一 6 )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63- (60) 1292059 、相位差冷(5 5 0 )、薄膜厚度 '薄膜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c 一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7 〇 t (Tg + 1 0°C ),以拉伸速度3 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縱方向拉伸1.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1倍 ;其後,在1 4 0 °c ( T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 位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c 一 7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c 一 7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石(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所 示。 又,就相位差薄膜(c 一 5 )〜(c 一 7 ),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 λ ) / α ( 55〇 )、波長分散性石(a ) /冷( 5 5 0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c — 5 )〜(c 一 7 )相 同;相位差薄膜(c 一 6 )之相關結果,如圖3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c 一 5 )〜(c 一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5均爲0〜2個。 〔實施例4〕 除鹙施例1中之樹脂(a — 1 ),以樹脂(d — 1 )替代 以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餘留溶媒量〇 . 4 重量%,厚度1 0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d 一 2 )、與餘留溶媒量〇·3重量%,厚度80 v m之樹脂薄膜 〔以下稱爲樹脂薄膜(d — 3 )〕、及餘留溶媒量〇. 3重量 ^ ^麼5 〇 Μ Π]之樹脂搏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d — 4) -64 - (61) (61)1292059 〕;所得樹脂薄膜(d - 2 )〜(d - 4 )之各全光線穿透率 均爲93%以上。 將樹脂薄膜(d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8 5 °C ( T g + 1 0 °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3倍;其 後,在155°C ( Tg— 2 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d -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d — 5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万(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d —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8 5 °C (Tg + 1 0 °C ),以拉伸速度300%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 3倍拉伸後,在 155°C ( Tg — 2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d — 6 ) 〇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d -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將樹脂薄膜(d -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8 5 °C ( 丁 g + ί 〇 °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 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1倍;其 後,在1 5 5 °C ( T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d - 7 )〕。 -65- (62) (62)1292059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d — 7 ),測定相位差α ( 5 5 〇 ) 、相位差yS ( 5 5 Ο )、薄膜厚度 '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所 示。 又,就相位差薄膜(d — 5)〜(d— 7),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又)/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3 (又)/〆( 5 5 0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d - 5 )〜(d — 7 )相 同;相位差薄膜(d - 6 )之相關結果,如圖4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d — 5 )〜(d —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均爲0個。 〔實施例5〕 除實施例1中之樹脂(a — 1 ),以樹脂(e “ 1 )替代 以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餘留溶媒量0.4 重量%,厚度1 〇 〇 # ηι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e —2 )、與餘留溶媒量0.3重量%,厚度8 0 // m之樹脂薄膜 〔以下稱爲樹脂薄膜(e - 3 )〕、及餘留溶媒量0.3重量 %,厚度5 〇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e — 4 ) 〕;所得樹脂薄膜(e - 2 )〜(e - 4 )之各全光線穿透率 均爲9 3 %以上。 將樹脂薄膜(e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6 5 °C ( T g + 1 0 t ),以拉伸速度3 Ο 〇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3倍;其 後,在1 3 5 t ( T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66 - (63) (63)1292059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e —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e — 5 ),測定相位差α ( 5 5 〇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e -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6 5 t (丁 g + 10 °C ),以拉伸速度3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 3倍拉伸後,在 1 3 5 °C ( T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c 一 6 ) 〇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e -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々(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e—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65 °C (T^g + 1 0 °c ),以拉伸速度3 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縱方向拉伸1 .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1倍 ;其後,在1 3 5 °c ( T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伺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 位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e — 7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e — 7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 又,就相位差薄膜(e - 5 )〜(e - 7 ),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 λ ) /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3 ( λ ) /石( 5 5 〇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e — 5 )〜(e — 7 )相 同;相位差薄膜(e - 6 )之相關結果’如圖5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e — 5 )〜(e —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 67- 1292059 (64) ,均爲0〜1個 1292059 (65) 表1 薄膜之種 薄膜之厚 α (550) β (550) 薄膜靭性 類 度(μ m ) (η m) (nm) (gf) (a-5) 5 6000 1 2 10 4 1 實施例1 (a-6) 45 000 99 46 3 8 (a-7) 43 000 1 30 39 (b-5) 5 7000 1 243 43 實施例2 (b-6) 44000 1 03 73 40 (b-7) 44000 2 27 4 1 (c-5) 5 6000 1 240 45 實施例3 (c-6) 45 000 98 7 5 42 (c-7) 42000 1 ο η J J 43 (d_5) 5 7000 2 244 42 實施例4 (d-6) 4 6 0 0 0 96 7 4 40 (d-7) 44000 3 35 4 1 (e-5) 5 5 000 1 24 1 50 實施例5 (e-6) 44000 1 00 7 6 45 (e-7) 42000 1 29 47 (f-5) 92000 1 2 10 60 比較例1 (f_6) 7 7000 99 4 7 58 (f-7) 4 8 000 3 28 59 (g-5) 110000 η 2 10 11 比較例2 (g-6) 1 05 000 1 02 49 8 (g-7) 110000 2 35 9 -69- 1292059 〔比較例1〕 除實施例1中之樹脂( 以出光石油化學公司製 之聚碳酸酯酸樹脂A 2 7 0 0替代、甲$ & 甲苯以二氯甲烷替代以外
)、與餘留溶媒量〇 . 3重量%
’厚度5 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f 一 4 )〕 •’所得樹脂薄膜(f— 2 )〜(f— 4 )之各全光線穿透率均 爲9 1 %以上。 將樹脂薄膜(f 一 2)置於拉幅器內,加熱i65〇c (Tg + 1 〇 °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 0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〇 3倍; 其後,在135t ( Tg- 2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 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f 一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f 一 5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5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f 一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65 °C (Tg + 1 0°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 03倍拉伸後,在 1 3 5 °c ( T 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f — 6 ) ° -70- (67) (67)1292059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f 一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將樹脂薄膜(f 一 Ο置於拉幅器內,加熱至1 6 5 °C ( Tg+ l〇t ),以拉伸速度3 0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 縱方向拉伸1 · 〇 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〇 1倍 ;其後,在1 3 5 °C ( T g - 2 0 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 位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f 一 7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f 一 7 ) ’測定相位差^ ( 5 5 0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就相位差薄膜(f 一 5 )〜(f一 7 ),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 λ ) /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5 (叉)/ /3 ( 550);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f 一 5)〜(f 一 7)相 同;相位差薄膜(f 一 6 )之相關結果’如圖6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f 一 5 )〜(f 一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均爲0〜1 8個。 〔比較例2〕 除實施例1中之樹脂(a 一 1 ) ’以樹脂(g 一 1 )替代 以外,其他都和實施例1同樣的進行,即得餘留溶媒量0.7 重量%,厚度200 μ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g 一 2 ) '與餘留溶媒量〇 · 5重量% ’厚度1 8 0 # m之樹脂薄 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g - 3 )〕、及餘留溶媒量〇. 4重 量%,厚度1 2 0 # m之樹脂薄膜〔以下稱爲樹脂薄膜(g - -7卜 (68) 1292059 4 )〕;所得樹脂薄膜(g — 2 )〜(g — 4 )之各全光線穿 透率均爲93%以上。 將樹脂薄膜(g — 2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79°C ( Tg + 1 〇 °C )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縱 方向拉伸1 · 3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〇倍;其 後,在149°C ( Tg— 2 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 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 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g - 5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g - 5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3 ( 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將樹脂薄膜(g — 3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1 79 °C (Tg + 10°C ),以拉伸速度3 0 0 % /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 之橫方向的寬度保持一定,同時縱方向1 . 3倍拉伸後,在 149 °C ( Tg - 2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同時冷卻 ,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差薄膜( g — 6 )。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g - 6 ),測定相位差α ( 5 5 0 ) 、相位差/3 ( 5 5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將樹脂薄膜(g — 4 )置於拉幅器內,加熱至1 7 9 °C ( Tg+10°C),以拉伸速度300%/分鐘使薄膜面內方向之 縱方向拉伸1 .1倍後,薄膜面內方向之橫方向拉伸1 . 1倍; 其後,在149°C ( Tg - 20°C )之大氣下保持此狀態1分鐘, 同時冷卻,更於室溫下冷卻,由拉幅器內取出,即得相位 差薄膜〔以下稱爲相位差薄膜(g - 7 )〕。 -72- (69) (69)1292059 就所得相位差薄膜(g 一 7 ),測定相位差^ ( 5 5 0 ) 、相位差々(5 5 0 )、薄膜厚度、薄膜靭性’結果如表1。 又,就相位差薄膜(g 一 5)〜(§一7),審定波長分 散性α ( λ ) / α ( 5 5 0 )、波長分散性/5 (又)/石( 5 5 0 ):其値實際上與相位差薄膜(g - 5)〜(g— 7)相 同;相位差薄膜(g — 6 )之相關結果,如圖7所示。 又,相位差薄膜(g - 5 )〜(g - 7 )的各亮點之個數 ,均爲0〜1個。 〔實施例ό〕 將聚乙烯醇(以下簡稱「EVA」)置入以碘濃度0.03 重量%、碘化鉀濃度〇.5重量%之水溶液所成溫度30 °C的 染色浴中,進行拉伸倍率3倍之前拉伸加工;其後,在以 硼酸濃度5重量%、碘化鉀濃度8重量%之水溶液所成溫度 5 5 °C的交聯浴中,進行拉伸倍率2倍之後拉伸加工;經乾 燥處理,即得偏光膜〔以下稱爲偏振器(1 )〕。 接著,在偏振器(1 )之單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使 相位差薄膜(a — 7 )膠黏;在偏振器(1)之另面上,用 PVA系黏著劑使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 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膜(a 一 5 )膠黏,即得偏光板〔 似下稱爲偏光板(a — 8 )〕。 所得偏光板(a — 8 )之穿透率爲44.0 %,偏光度爲 99.9%,亮點之個數爲〇〜〗個。 又,就偏光板(a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 >73- (70) (70)1292059 有顯示2 Η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a - 8)不同的,在偏振器(丨)之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a 一 7 )膠黏;在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a 一 6)膠黏,更於相位差薄膜(a 一 7)的上面,在壓力ιχ 1(T4 To or之真空下將氮化矽蒸鍍,形成厚度8〇 nm的第1蒸 鍍膜;更將Μ -鐵一銘合金(TbFeCo)蒸鍍,形成厚度 2 0 nm之第2蒸鍍膜;將氮化矽蒸鍍,形成厚度3〇 nm的第3 蒸鍍膜,及在最外層,將鋁(A1 )蒸鍍,形成厚度50 nm 之第4蒸鍍膜;層合共計4層之蒸鍍膜而成的防反射層,賦 予由來的防反射功能。 接著’在具備回流冷卻器及攪拌機之反應、器內,加入 甲基三甲氧基矽烷25重量份、甲醇分散之膠體二氧化矽( 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甲醇溶膠,固形份濃度3 0 重量% ) 1 0重量份、自來水6重量份;將此系加熱至7 (TC ,反應2小時後,添加異丙醇3 8重量份,即得塗佈組成物 ;將塗佈組成物以空氣噴霧槍塗佈於防反射層上,在1 40 °C下加熱60分鐘,形成厚度1〇〇 μ m之硬塗膜,即得偏光 板〔以下稱爲偏光板(a - 9)〕。 所得偏光板(a— 9)之穿透率爲47.0%,偏光度爲 9 9 · 9 %,亮點之個數爲〇〜1個。 又,測定偏光板(a -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波長 4 00〜7 0 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波長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74- (71) 1292059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H硬 良好耐傷性。 又,將採用A S V方式之低反射黑薄膜晶體液晶之 股份有限公司製液晶電視「L C — 1 3 B 1 - S」的液晶面 面分別膠黏之偏光板、與相位差薄膜剝離;在此液晶 之背照光側的一面上,將偏光板(a - 8 ),以構成該 板(a - 8 )之相位差薄膜(a 一 5 )接觸於液晶面板的 膠黏;在該液晶面板之另面上,將偏光板(a — 9 ), 成該偏光板(a - 9 )之相位差薄膜(a - 6 )接觸於液 板的狀態膠黏;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爲改組液 視(1 )〕。 分別確認所得改組液晶電視(i )之亮度、、視角 比;其後’將該改組液晶電視(1 ),在溫度100°C之 下放置20 00小時後,再度確認亮度、視角、對比,評 耐久性;結果如表2所示。 〔實施例7〕 與實施例6同樣的施行,即得偏振器(1 ):在此 窃(1 )之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 )膠黏;在該偏振器(〇之另面上,用pVA系黏著 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水系黏著劑 位差薄膜(b- 5 )膠黏,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 b 一 8 ) 〕。 所得偏光板(b - 8 )之穿透率爲44 . 〇 %,偏光度 度之 夏普 板兩 面板 偏光 狀態 以構 晶面 晶電 、對 TES 4-=^ 估其 偏振 b - 7 劑使 將相 板( 99.9 -75- (72) 1292059 %,亮點之數爲〇〜2個。 又,就偏光板(b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 有顯示2H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b — 8 )不同的,在偏振器(1 )之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b - 7 )膠黏;在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膜(b 一 6 )膠黏;於此相位差薄膜(b - 6 )的上面,與實施例6 同樣的進行,賦予防反射層由來的防反射功能;更於防反 射層之上形成硬塗膜,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b 一 9 )〕。 所得偏光板(b — 9)之穿透率爲47.0%,偏光度爲 9 9.9%,亮點之個數爲0〜2個。 又,測定偏光板(b —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波長 4〇0〜7 0 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波長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H硬度之 良好耐傷性。 又,除實施例6中之偏光板(a - 8 )以偏光板(b 一 8 )替代,偏光板(a - 9 )以偏光板(b - 9 )替代以外,其 他都和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 爲改組液晶電視(2 )〕。 就所得改組液晶電視(2 ),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法 ,評估耐久性;結果如表2所示。 -76 - (73) 1292059 〔實施例8〕 與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偏振器(1 );在此 器(1 )之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c -膠黏;在該偏振器(1)之另面上,用PVA系黏著 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水系黏著齊丨 相位差薄膜(c - 5 )膠黏,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 (c 一 8 ) 〕。 所得偏光板(c 一 8)之穿透率爲44.0%,偏光度 %,亮點之個數爲0〜2個。 又,就偏光板(c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 有顯示2 Η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c 一 8 )不同的,在偏振器(1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Α使相位差薄膜(c 一 7 )膠黏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g 一 6 )膠黏;於此相位差薄膜(c — 6 )的上面,與實方彳 同樣的進行,賦予防反射層由來的防反射功能;更於 射層之上形成硬塗膜,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相 —9)〕。 所得偏光板(c — 9 )之穿透率爲4 7 · 0 %,偏光 99.9%,亮點之個數爲0〜2個。 又,測定偏光板(c 一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 4 00〜70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 Η硬 偏振 -7 ) 劑使 j Α將 光板 99.9 認具 )之 ;在 I ( C S例6 防反 乏(c 度爲 波長 波長 度之 -77- (74) 1292059 良好耐傷性。 又,除實施例6中之偏光板(a - 8 )以偏光板(c 一 8 )替代,偏光板(a - 9 )以偏光板(c 一 9 )替代以外,其 他都和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 爲改組液晶電視(3 )〕。 就所得改組液晶電視(3 ),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法 ,評估耐久性;結果如表2所示。 〔實施例9〕 與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偏振器(1 );在此偏振 器(1 )之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d - 7 )膠黏;在該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P V A系黏著劑使 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水系黏著劑A將 相位差薄膜(d - 5 )膠黏,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 (d - 8 )〕。 , 所得偏光板(d — 8 )之穿透率爲44.0 %,偏光度爲 99.9%,亮點之個數爲〇〜1個。 又,就偏光板(d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 有顯示2H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d - 8 )不同的,在偏振器(1 )之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d - 7 )膠黏;在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膜(d 一 6 )膠黏;於此相位差薄膜(d - 6 )的上面,與實施例6 同樣的進行,賦予防反射層由來的防反射功能;更於防反 -78 - (75) (75)1292059 射層之上形成硬塗膜’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d 一 9 )〕。 所得偏光板(d - 9)之穿透率爲47.0%,偏光度爲 9 9 · 9 %,亮點之個數爲〇〜1個。 又,測定偏光板(d -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波長 4 0 0〜7 0 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波長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 Η硬度之 良好耐傷性。 又,除實施例6中之偏光板(a - 8 )以偏光板(d - 8 )替代,偏光板(a - 9 )以偏光板(d - 9 )替代以外,其 他都和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 爲改組液晶電視(4 )〕。 就所得改組液晶電視(4 ),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法 ,評估耐久性;評估的結果,如表2所示。 -79 - (76) 1292059 表2 偏光板構成 評估項目 放置前 放置後 實施例6 (a-9) + 液晶面板 + (a-8) 亮度[cd/m2] 460 455 對比 560 555 視(野)角 [度] 上下 17 1 170 左右 17 1 170 實施例7 (b-9) + 液晶面板 + (b-8) 亮度[cd/m2] 445 440 對比 555 550 視(野)角 [度] 上下 170 169 左右 1 70 169 實施例8 (c-9) + 液晶面板 + (c-8) 亮度[cd/m2] 450 445 對比 555 550 視(野)角 [度] 上下 170 169 左右 170 1 69 實施例9 (d-9) + 液晶面板 + (d-8) 亮度[cd/m2] 445 440 對比 555 550 視(野)角 [度] 上下 1 70 169 左右 1 70 1 69 實施例1 〇 (e-9) + 液晶面板 + (e-8) 亮度[cd/m2] 470 465 對比 5 70 565 視(野)角 [度] 上下 1 72 1 7 1 左右 1 72 17 1 比較例3 (f-9) + 液晶面板 | (f-8) 亮度[cd/m2] 430 4 10 對比 500 450 視(野)角 [度] 上下 130 1 1 0 左右 13 0 110 ^ 80- (77) (77)1292059 〔實施例1 0〕 與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偏振器(1 ) •,在此偏振 器(1 )之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e — 7 ) 膠黏;在該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PVA系黏著劑使 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水系黏著劑A將 相位差薄膜(e — 5 )膠黏,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 (e — 8 )〕。 所得偏光板(e - 8)之穿透率爲44.0%,偏光度爲 99.9%,亮點之個數爲〇個。 又,就偏光板(e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 有顯示2H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e - 8 )不同的,在偏振器(1 ),之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e — 7 )膠黏;在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膜(e 一 6 )膠黏;於此相位差薄膜(e — 6 )的上面,與實施例6 同樣的進行,賦予防反射層由來的防反射功能;更於防反 射層之上形成硬塗膜,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e - 9)〕。 所得偏光板(e — 9 )之穿透率爲47.0 %,偏光度爲 99.9%,亮點之個數爲0個。 又,測定偏光板(e -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波長 4 00〜7 0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波長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 Η硬度之 -81 - (78) (78)1292059 良好耐傷性。 又,除實施例6中之偏光板(a - 8 )以偏光板(e - 8 )替代,偏光板(a 一 9 )以偏光板(e - 9 )替代以外,其 他都和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 爲改組液晶電視(5 )〕。 就所得改組液晶電視(5 ),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法 ’評估耐久性;評估如表2所示。 〔比較例3〕 與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偏振器(丨);在此偏振 器(1 )之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f— 7 ) 膠黏;在該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PVA系黏著劑使 TAC薄膜膠黏,更於TAC薄膜的上面,以水系黏著劑A將 相位差薄膜(f - 5 )膠黏,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 (f一 8 ) 〕。 所得偏光板(f 一 8 )之穿透率爲44.0 %,偏光度爲 9 9 · 9 %,亮點之個數爲1 1〜1 8個。 又,就偏光板(f - 8 ),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 有顯示2 Η硬度之良好耐傷性。 進而,與偏光板(f— 8 )不同的,在偏振器(1 )之 單面上,以水系黏著劑A使相位差薄膜(f 一 7 )膠黏;在 偏振器(1 )之另面上,用水系黏著劑A將相位差薄膜(f 一 6 )膠黏;於此相位差薄膜(f 一 6 )的上面,與實施例6 同樣的進行,賦予防反射層由來的防反射功能;更於防反 -82- (79) 1292059 射層之上形成硬塗膜,即得偏光板〔以下稱爲偏光板(f 一 9 )〕。 所得偏光板(f 一 9 )之穿透率爲47·〇%,偏光度爲 9 9.9%,亮點之個數爲11〜18個。 又,測定偏光板(f 一 9 )中,由防反射層側而來波長 400〜700 nm範圍之光射入的反射率,確認具有任一波長 之光的反射率均低於1 %之良好防反射功能。 而且,進行鉛筆硬度試驗,確認具有顯示2H硬度之 良好耐傷性。 又,除實施例6中之偏光板(a — 8 )以偏光板(f 一 8 )替代,偏光板(a - 9 )以偏光板(f 一 9 )替代以外,其 他都和實施例6同樣的進行,即得改組液晶電視〔以下稱 爲比較用改組液晶電視(1)〕。 就所得比較用改組液晶電視(1 ),以與實施例6相同 之方法,評估耐久性;結果如表2所示。 〔發明之功效〕 本發明之相位差薄膜,能發揮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 具有之高透明性、低相位差等之光學特性、耐久性及與其 他材料之密著性·黏著性等,而且靭性高,加工及使用時 之處理性良好,同時,係薄膜面內之相位差及薄膜厚度方 向之相位差均加以調整的薄膜,具有相位差均勻性及穩定 的相位差特性者。 如此之本發明的相位差薄膜,能賦予光擴散功能,又 -83- (80) (80)1292059 ’可層合透明導電層、防反射層等。 本發明之偏光板中,上述之相位差薄膜可做爲保護薄 膜使用;該相位差薄膜具有保護功能、與相位差賦予功能 之故,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等時,可減少以往使用之構件 的數量。 因此,依本發明相位差薄膜及偏光板時,能以高生產 效率製造由V A型液晶所成液晶顯示元件等,同時,可顯 現得液晶顯示元件等之最佳視角特性,進而能謀求薄型化 、小型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實施例1所得相位差薄膜(a - 6 ),,.其穿透光的 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2爲實施例2所得相位差薄膜(b - 6 ),其穿透光的 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3爲實施例3所得相位差薄膜(c 一 6 ),其穿透光的 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4爲實施例4所得相位差薄膜(d- 6 ),其穿透光的 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5爲實施例5所得相位差薄膜(e - 6 ),其穿透光的 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6爲比較例1所得比較用相位差薄膜(f 一 6 ),其穿 透光的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圖7爲比較例2所得比較用相位差薄膜(g - 6 ),其穿 -84- (81) 1292059 透光的波長分散性之値與光線波長的關係圖 -85 -

Claims (1)

1292059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3 1 09 1 1 6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6年8月7日修正
1 . 一種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 之相位差薄膜;其特徵爲,以面內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 nx、面內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ny、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 率爲nz、薄膜厚度爲d〔nm〕;在光線波長400〜700 nm 之範圍內,選擇光線波長λ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面內 之相位差,以式α (又)=(nx— ny) xd表示之値a ( λ )〔nm〕;該光線波長(λ )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 度方向之相位差,以式/3 ( A) = { (nx+ny) / 2— nz } xd表示之値冷(λ ) 〔 nm〕時,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 透光的薄膜面內相位差α ( 5 5 0 ) 〔 nm〕、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相位差冷(5 5 0 ) 〔nm〕、及 薄膜厚度(d ) 〔 nm〕,滿足下述之條件(a )〜(e ) 條件:(a ) 1 0 0 < d S 1 0 0 0 0 0 (b ) 0.95^ α ( λ ) / α ( 5 5 0 ) ^1.05 (c ) 0.95 ^ ^ ( λ ) / ^ ( 5 5 0 ) ^ 1 .05 (d ) α ( 5 5 0 ) ^ 40 (e ) 150^/3 (550) ^ 300 該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爲,具有下述一般式(1 )所示之 結構單位a、與下述一般式(2 )所示之結構單位b者, 1292059
月巧日修(更)正替換頁 —般式(1 )
〔式中,m=l ; p=〇; X爲亞乙烯基(—CH=CH一 )或乙嫌基(—CH2CH2 — ) ·’ R1〜R4爲分別獨立之氫原 子;鹵素原子;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砂原 子之連結基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〇的煙基;% 者極性基〕, 一般式(2)
〔式中’ Y爲亞乙嫌基(一 CH=CH—)或乙燒基( —CH2CH2 — ) ; R5〜R8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原子; 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取 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0的烴基、或者極性基;而且 ,R5與R6、R7與R8、或R6與R7可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結 構或者其他之環縮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但,以一 般式(1 )所示之結構除外):形成之碳環或雜環可爲芳 -2- 1292059
香環,亦可爲非芳香環〕。 2· —種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
之相位差薄膜;其特徵爲,以面內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 nx、面內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ny、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 率爲nz、薄膜厚度爲d〔nm〕;在光線波長400〜700 nm 之範圍內’選擇光線波長λ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面內 之相位差’以式α ( λ ) = (nx— ny) xd表示之値α (入 )〔nm〕:該光線波長(λ )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 度方向之相位差,以式/3 ( λ ) = { (nx+ny) / 2— nz } xd表不之値/5 ( λ ) 〔nm〕時,光線波長550 nm之穿 透光的薄膜面內相位差α ( 5 5 0 ) 〔 nm〕、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相位差冷(5 5 0 ) 〔 nm〕、及 薄膜厚度(d ) 〔 nm〕,滿足下述之條件(a )〜(c )、 (f)及(g ) 條件:(a ) 1 〇 〇 < d g 1 〇 0 0 0 0
(b ) 0.95 ^ α ( λ ) / α ( 5 5 0 ) ^ 1 .05 (c ) 0.95 ^ ,8 ( λ ) / β (550) ^ 1.05 (f) 50 ^ a (550) $150 (g) 30$ /3 (550) ^ 100 該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爲,具有下述一般式(1 )所示之 結構單位a、與下述一般式(2 )所示之結構單位b者, -3- 1292059
〔式中,m=l ; p=〇; X爲亞乙烯基(—CH=CH — )或乙稀基(一CH2CH2 — ) :111〜R4爲分別獨立之氫原 子;鹵素原子;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砂原 子之連結基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0的烴基;或 者極性基〕, 一般式(2)
〔式中,Y爲亞乙烯基(一 CH=CH—)或乙烯基( —CH2CH2 — ) ; R5〜R8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原子; 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取 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或者極性基;而且 ,R5與R6、R7與R8、或R6與R7互相結合可形成具有單環結 構或者其他之環縮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但,以_ 般式(1 )所示之結構除外):形成之碳環或雜環可爲芳 -4- 1292059 香環,可爲非芳香環〕。 3 · —種相位差薄膜,係以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所成
之相位差薄膜;其特徵爲,以面內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 nx、面內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爲ny、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 率爲η z、薄膜厚度爲d〔 n m〕;在光線波長4 0 0〜7 0 0 n m 之範圍內,選擇光線波長λ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面內 之相位差,以式α (又)=(nx— ny) xd表不之値d ( λ )〔nm〕;該光線波長(λ ) 〔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 度方向之相ill差’以式卢(人)={ (nx+ny) / 2— nz } xd表示之値石(λ ) 〔 nm〕時,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 透光的薄膜面內相位差α ( 5 5 0 ) 〔 nm〕、光線波長5 5 0 nm之穿透光的薄膜厚度方向相位差;3 ( 5 5 0 ) 〔 nm〕、及 薄膜厚度(d ) 〔 n m〕,能滿足下述之條件(a )〜(d ) 及(h), 條件:(a)100<d$ 100000
(b) 0.95^ α ( λ ) / a (550) ^1.05 (c) 0.95^ β { λ ) / β ( 5 5 0 ) ^ 1.05 (d ) 0 ^ α (550) ^ 40 (h) β (550) ^ 80 該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爲,具有下述〜般式(1 )所示之 結構單位a、與下述一般式(2 )所示之結構單位b者, 1292059 一般式(1 )
〔式中,m=l; p=〇;X爲亞乙烯基(—CH=CH — )或乙烯基(一 CH2CH2—) (R1〜R4爲分別獨立之氫原 子;鹵素原子;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 子之連結基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或 者極性基〕, 一般式(2)
〔式中,Y爲亞乙烯基(一 CH=CH—)或乙烯基( —CH2CH2 — ) ; R5〜R8爲分別獨立之氫原子;鹵素原子 :可具有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白勺 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或者極性基;_ 且,R5與R6、R7與R8、或R6與R7可互相結合形成具有單環 結構或者其他之環縮合的多環結構之碳環或雜環(但,& 一般式(〗)所示之結構除外):形成之碳環或雜環g胃 -6 -
1292059 芳香環,可爲非芳香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薄膜 ,其中熱塑性原菠烯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爲1 〇 0〜2 5 0 °C 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相位差薄膜 ,其中在薄膜面上每1 m2之亮點的個數,爲1 〇個以下者。 6· —種偏光板,其特徵爲,具有在偏光膜之兩面上 分別層合保護薄膜之構成;於偏光膜之一面上層合而成的 保護薄膜,爲層合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項之相位差薄膜者 、或者以申請專利範圍第】或2項之相位差薄膜所成。 7· —種偏光板,其特徵爲,具有在偏光膜之兩面上 分別層合保護薄膜之構成;於偏光膜之一面上層合而成的 保護薄膜,爲以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相位差薄膜所成; 該偏光膜之另面上層合而成的保護薄膜,爲層合申請專利 範圍第1及2項之相位差薄膜者、或者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 或2項之相位差薄膜所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偏光板,其中在保護薄膜 面上每1 m2之亮點的個數,爲10個以下者。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偏光板,其中在保護薄膜 面上每1 m2之亮點的個數,爲10個以下者。
TW093109116A 2003-04-10 2004-04-01 Phase film and polarizer TW20050065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6778A JP4172310B2 (ja) 2003-04-10 2003-04-10 偏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0658A TW200500658A (en) 2005-01-01
TWI292059B true TWI292059B (zh) 2008-01-01

Family

ID=3329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9116A TW200500658A (en) 2003-04-10 2004-04-01 Phase film and polariz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172310B2 (zh)
TW (1) TW200500658A (zh)
WO (1) WO2004092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6927B2 (ja) * 2005-01-13 2010-1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8227053B2 (en) 2005-01-13 2012-07-24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ly compensatory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JP4530276B2 (ja) * 2005-01-31 2010-08-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712455B2 (ja) * 2005-06-29 2011-06-29 帝人株式会社 光学用フィルム
JP2007017816A (ja) * 2005-07-11 2007-01-25 Okura Ind Co Ltd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からなる光学補償フィルム
JP2007065575A (ja) * 2005-09-02 2007-03-15 Jsr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71362A (ja) * 2005-12-20 2007-07-05 Fujifilm Corp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32732B1 (ko) * 2006-05-22 2013-0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000955A (ja) * 2006-06-21 2008-01-10 Jsr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08058473A (ja) * 2006-08-30 2008-03-13 Jsr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098682A (ja) * 2007-09-28 2009-05-07 Jsr Corp 液晶パネル、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
WO2009041377A1 (ja) * 2007-09-28 2009-04-02 Jsr Corporation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
JP2009128821A (ja) * 2007-11-27 2009-06-11 Jsr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60551B2 (ja) * 2008-03-31 2014-07-30 Jsr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パネル用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
US20130081612A1 (en) 2010-06-15 2013-04-0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Film mirror for reflecting sunlight and reflective device for 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JP2013029792A (ja) * 2011-07-29 2013-02-07 Fujifilm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12624B2 (ja) * 2011-09-21 2014-06-0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4704404A (zh) * 2012-10-12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802B2 (ja) * 2001-03-23 2011-07-20 Jsr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238501B2 (ja) * 2001-04-27 2009-03-18 Jsr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0658A (en) 2005-01-01
JP4172310B2 (ja) 2008-10-29
WO2004092791A1 (ja) 2004-10-28
JP2004309979A (ja)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2059B (zh)
JP4178810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JP3899511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JP4238501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JP3912159B2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JP2007108529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WO2006073102A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JP2005164632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US20090156770A1 (en) Retardation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304904A (ja) 偏光板
JP4325196B2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応用製品
JP2009020485A (ja) 偏光板
JP200722324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9046615A (ja) ノルボルネン系開環(共)重合体、フィルム、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
WO2007001020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JP470171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4352776B2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915409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JP4635968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CN108431653B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偏振片以及显示装置
TWI391230B (zh)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 optical film, an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xtended film
JP2008062519A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4743213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系光学用フィルム
TWI501009B (zh) TN (Twist Nematic)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retardation film for TN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2008216605A (ja) 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