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9131B -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9131B
TWI279131B TW094127823A TW94127823A TWI279131B TW I279131 B TWI279131 B TW I279131B TW 094127823 A TW094127823 A TW 094127823A TW 94127823 A TW94127823 A TW 94127823A TW I279131 B TWI279131 B TW I2791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center
damping
state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7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8619A (en
Inventor
Haruo Ha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618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8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9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91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5Motion detection by distinguishing pan or tilt from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3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a processor, e.g. controlling the readout of an image mem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Description

νΛ .127913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搭載在錄像機或數位相機之非 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以及諸如錄像機或數位相機的攝像機 器。 【先前技術】 檢測攝像機器之晃動成分(swing component)的方法 的一例,係在1989年第20回影像光學會議中由松下電器 產業(株)所發表。該方法係使用藉由刊載於昭和61年 (1968)9月6日所公開之特開昭號[HD4N7/137] 公報中之代表點匹配法所得之移動向量,而由影像資訊中 檢測出攝像裝置之晃動成分的方法。在該發表中,係在根 據影像資訊所得之移動向量來修正非故意手動作的方法 中,導入阻尼係數(damping c〇efficient)。此外,於晝面 中配置4個檢測區域’而依照各檢測區域算出部分移動向 量。 以下將說明根據所得之部分々 作的方法。圖框間的奸移動動向1修正非故意手動 〜動向量,係使用前述之4個部 伤移動向里的平均。假設整體炎
係以下式⑴表示。 移動向…時積分向量I
Sn— K * Sn-l + Vn ··· (1) 在上述公式(1)中,ς车- 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積分體移動向量、Κ表示 刀向里的阻尼係數Κ係小於1的 317325 5 '1279131 η 小數。 藉由使用以上所得之積分向量Sn,使影像之輪廓位置 (trimming position)移動,即可修正非故意手動作所導致 之影像模糊。如第7圖所示,積分向量sn係表示影像記憶 脰(圖框&己彳思體15 )之中心〇到顯不區域(輪廊圖框 (trimming frame)) 100之中心〇t為止的距離與方向。 藉由控制阻尼係數K,可使對應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 率(non-corrected residue percent)(待修正之晃動的頻 _率特性)、以及為確保修正範圍而使影像輪廓位置回到影像 記憶體中心的速度(中心定位速度)產生變化。未修正殘率 係定義為修正前之晃動振幅與修正後之晃動振幅的比例 [%] 〇 第19圖係顯示以阻尼係數κ為參數之晃動頻率[Hz] 與未修正殘率[% ]的關係。 例如,Κ=1·〇時,可完全修正所檢測的晃動。當κ = _0 · 90日$ 2 [ Hz ]的晃動被修正約5 〇 %、5 [ Hz ]的晃動被修正 約70%。亦即,阻尼係數κ愈小,則對低頻率帶的晃動的 修正程度愈低。 但疋,由於阻尼係數兼具有控制待修正之晃動的頻率 特性與中心定位速度的功能,因此無法設定成彼此獨立的 ==例如,縮小阻尼係數κ而不修正低頻率帶的晃動時, 會導致中心定位速度增大的副作用,而導致即使停止錄像 機的操作,影像延遲動作的現象(此現象於下文中將稱為延 遲晃動)仍然顯著的問題。 317325 1279131 此外,相反地,將阻尼係數κ設成1以完全修正低頻 率帶的晃動時’則會產生無法中心定位而無法確保修正範 圍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的對策,係提出於日本 7-23276號公報。該公報係針對搖動傾轉(細_/ HU⑽攝影後延遲晃動顯著_題,㈣ 攝影中,僅依照動作向量之預定比例部分,將影像 位置移動至影像記憶體的中心側。但 冢之^廓 攝影中,將常會發生錯誤檢測動作 :::轉 ㈣動傾轉攝影中產生操作性明顯降低的而會在進 【發明内容】 ^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非故意手、 可彼此獨立地設定待修正之晃動的頻;特: 意;=置之中心定位特性,進行更確實的非故 本毛明之第1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褒置係且備 2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二 .晃動 % ’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正篁產生手 針對晃^員率之未修正殘率的料二=控制 ^晃動置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 位以 可變之晃動量之阻尼中=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特性與 本發明之第2非故意手動作抵 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備有··晃動 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1晃動㈡^ 3】7以 7 '1279131 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 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位置, 且该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特 欧兵可’交之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 :心定位速度’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 设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本發明之第3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係具備有:晃動 崎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狀態判別手段,係用 2判別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 意手動作狀態;第!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 段判定目前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2修正量產 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 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二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 <心:=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位 W生、與可變之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位2 之中心定位速度;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㈣狀;:動 目,態係為攝影者意祕之相機㈣時:該第 係將用以算出修正位置的修正量設成前 圖框之修正量;以及,當經該 叉取刖 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業已變化為非:、咅手動::測出攝影 阻尼中心設定在對應此時之修正量的; 3J7325 1279131 中’该弟1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中心 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 本發明之第4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係具備有: 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修正量產2手 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栌制 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 及=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靡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 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影像輪庵位 |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 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 之中心^位速度’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 預設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本發明之第5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係具備有:晃動 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狀態判別手段,係用 以判別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 麵^手動作狀悲,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 又判疋目鈾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1修正量產 生手^又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 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 以及用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中心位置 淨夕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影 像輪廓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 修正殘率特性、與用以使影像輪廊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中心 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 317325 9 1279131 判別手段判定目前狀態係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所致 之晃動狀態時’該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將用 輪廓位置的修正量,設成前—圖框之修正量;以及,“ 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举已變化 為^意手動作狀態時,將阻尼中心設定在對應此時之修 正置的影像輪廓位置的手段,其中,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 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 心的手段。 Τ 田本發明之第1攝像機器係具備有:晃動檢測手段,传 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菸片 θ 议你 異跡、、… 修正量產生手段,係根據該 尼t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父及晃動-的阻 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未^ ’且㈣正量係具 之阻尼中心。、未I正殘率特性與可變之晃動量 %以:發明之第2攝像機器係具備有:晃動檢測手段,俜 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 ^ 丁权係 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動:正量產生手段,係根據該 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控._晃_ 阻尼中心,來 :=Γ針對晃動頻率心殘率== 其中,該修正量產生二;=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奴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中心的 ]〇 3]7325 .1279131 '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本發明之第3攝像機器係具備有:晃動檢測手段,係 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狀態判別手段,係用以判別攝影者 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作2 態·’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冑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前 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丨修正量產生手段係根 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制針對晃動 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 鲁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 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位置,且該終正 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特性、與可變 之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 度丄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前 狀悲係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時,該第2修正 手段係將用以算出修正位置的修正量設成前一圖框之修正 量;以及,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 : I動作業已變化為非故音手動At 士 』性之相 力掛廡“… 狀態時’將阻尼中心設定 的修正位置的手段,其,,該第〗修 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頁叹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 本發明之第4攝像機界、俜且 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動檢測手段,係 尤勒,以及,修正量產生 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b ’、又 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2“、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 的見動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制用 ]] 3J7325 \ 1279131 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 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影像輪廓位置,且該修正 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特性、與可變 之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 度,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中 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本發明之第5攝像機器係具備有:晃動檢測手段,係 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狀態判別手段,係用以判別奸者 f圖=之相機動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作狀 態二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前 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丨修正量產生手尸护根 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 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 制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中心位置移動之中: J位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影像輪廊位 g ’且祕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 特,、與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令心移動之中 二位j度;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 判疋目丽狀態係為攝影者意圖性 能時,m代”女口,《相機動作所致之晃動狀 :久置產生手段係將用以算出影像輪廓位置 的知正!,設成前一圖框之修正量;以 =:r㈣圖性之相物 像輪廊位置的手段,二中二應此時之修正量的影 Ψ 。亥弟1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 317325 12 -1279131 有根據預設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 段。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圖面説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第1圖係顯示錄像機的組構。 錄像機10係包含有:使經由透鏡u輸入之被攝體(無 圖示)的光訊號轉換為電氣訊號的固態影像攝像元件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12,如 CCD 等。固 馨態影像攝像元件12的電氣訊號係被輸入相機電路13。如4 周知一般,相機電路丨3包含抽樣保持電路,其係用以保^ 從固態影像攝像元件12而來之電氣訊號。所抽樣保持之電 氣訊號的位準除了藉由AGC進行調整,並再經由同步訊= 附加,路附加同步訊號。藉由上述方式,相機電路13即^; 將固態影像攝像元件12的影像訊號轉換為類比視頻訊號。 ,相機電路13輸出之類比視頻訊號係進一步藉由二d |換益14轉換為數位視頻訊號。由A/D轉換器η輸出之 位=頻訊號係在被送到移動檢測電路(搖純測裝置爪 '同=,經由記憶體控制電路寫入圖框記憶體15。 第2圖係顯示移動檢測電路18的構成。 移動檢測電路18例如係使用周知的代表點匹配法 ::出動作向量。於此說明代表點匹配法的概要。如第3 ::心圖r影像區内,設置複數的動作向量= 接基 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E4的大小均同 ’再將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li E4分割為複數個 317325 】3 1279131 在此例中’係將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们至歸 戶=Γ。各,6例如係由32像素“6列(一) 數 ” ’如弟4圖所示,在各小區域e分別設定複 數個抽樣點S’以及“固代表點R。 厂:各個動作向量檢測區域£1錢,得到現在圖框之 广域e之各抽樣點5的像素值(亮度值),與前圖框之對 應之小區域W代表點只的像素值(亮度值)間的樣 點的相關值)。然後,於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1至£4中, I針對所有小區域e之相對於代表點R具有各別相同位移的 = 算相因此,可在各動作向量檢測 4中’求出對應!個小區域。内之抽樣點^之 ^(correlation accumulated value) 〇 此外,在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至E4内,相關累積 值攻小之點相對於代的位移,亦即,相關性最高點 的位移’係被抽出做為該動作向量檢測區域们至 作向量。 1勃 移動檢測電路18係包含輸人端31,於該輸人端Μ係 接收有來自A/D轉換器14之數位視頻訊號,且由該輸入端 31輸入之數位視頻訊號係通過濾波器32傳至代表點記情 ? 33以及減算電路34。濾波器32係—種數位低通濾波-器,係用以改善S/N比,並以較少的代表點磙保充分的檢 測精度。代表點記憶體33係儲存在第3圖所示之各動作= 里檢測區域E1至E4的小區域e中之代表點R的位置次^ 與亮度資料。 貝β 317325 14 1279131 。、減异電路34係依照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以的小 =域e,在代表點記憶體33所供給之前圖框之代表點的亮 :賁料以及輸入端31所供給之現在圖框之抽樣點s的亮度 :料之間進打減算’以算出絕對值結果(各抽樣點的相關 。所求出之各抽樣點的相關值係傳送到累積加算電路 〇 5 ° 累積加算電路35係依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Μ至E4, 小區域e之具有從代表點R起相同位移之抽樣點$ 目關值分別予以加算累積。並將該相 邏輯運算電n 韙輯運异電路36係依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l至Μ, 的Γ晉目關ΐ積值的平均值’並求出相關累積值最小之像素 ΓίΛ:藉由上述方式’於各動作向量檢測區⑽ 所狀相關累積值的平均值、相關累積值之最小值 ^目關累積值最小之像素的位置資料係由輸出端37被 I®运至微電腦20(參照第1圖)。 微電腦20係根據邏輯運算電路%所供給之資料,算 畫面整體的動作向量(以下簡稱為整體動作向量)。首# ::::作向量檢測區域叫4中,根據相關累積值 二位置資料,算出相關累積值最小之像素對代 至Ε4 Λ f該位移使用為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Μ 、、動作向量(部分動作向量)。需注意的是,為 为動作向量的檢測精度’亦可使用相關累 之; 之周圍4像素的相關累積值進行内插,來計算㈣⑽值 317325 15 •1279131 曹 最小之像素的位置資料。 铽I腦20係於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E4中判斷以 相關^積值之最小值除以相關累積值之平均值所得的值是 否大於—給定的臨限值(threshold value),並進一步判斷 f關累積值的平均值是否為預定值或大於預定值,從而判 ^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E4中所求得之部分動作向 量是否可靠,亦即’判斷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E4為 有效,無效。若在某一動作向量檢測區域中,以相關累積 丨值之取小值除以相關累積值之平均值所得的值大於—定的 旦限值’且相關累積值的平均值大於預定值時,該動作 罝檢測區域即被視為有效區域。 具體而言,動作向量檢測區域是否為有效區域 方式進行判斷。首先,當畫面的對比較低時,二 ^ ^小’相對地相關累積值亦較小。例如,晝面 1 色時其相關累積值會變小。在上述情況下,係喪失^ 因此’當相關累積值^預定料,區域储視為有效。 此外,預定值係根據實驗結果來決定。 所佔Γ外J動作向量檢測區域内有移動物體時,移動物體 有之邱Γ卩份的相關累積㈣不同於未被該移動物體所佔 夂二的相關累積值,且移動物體所佔有之部份係具有 (口相II Λ之相關累積且該相關累積值一般而言會較大 相低)°因此,動作向量檢測11域内有移動物體時, 杯 最小值變大的可能性會增高,而產生無法正 备祆出動作向量檢測區域 … J L Α円之動作向量(部分動作向量)的 317325 16 .1279131 疑慮。 測。=檢=作向量時,將導致整鍾動作向量之誤 ^相關累積值的平均值較大 的最小值大至某程度仍係可靠的。另一方面「使=“積值 值的平均值較 另方面’當相關累積 將不足以採信。因目而關:㈣值更小否則該檢測結果 平均值)/(相严以2 〃 糸將滿足(相I累積值的 檢測區域判斷2=最小值)>5之條件的動作向量 籲量檢測區域的^ 而無法滿足上述條件之動作向 所致之ϋ。、刀動作向置則不予使用’從而防止誤檢測 有效Hi返2個條件’判斷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是否為 的部分= 乍向2=斷為有㈣域之動作向量檢測區域 動量、亦即整ΐ動作:::將該平均值設定為圖框間的移 框間之移動量整體動作向量^係顯示圖 νη曾出产八二^向。微電腦20係利用整體動作向量 ’所二二刀::Γ。有關積分向量Sn的算出方式係如後 域(輪廓圖框)中心為止的_及方向。 至"不£ 内的二中〆係藉由變更圖框記憶體15 憶體15與輪她之廟位置)來進行修正。圖框記 圖框1〇。所圍繞的區域係顯示為攝像影像:輪 初期位置係設定在其中心與圖框記憶體15 之中—致的位置。接著,根據所檢出之動作向量移動該 317325 17 • 1279131 位置。例如’數位相機朝太 mM ΪΠΩ „AA /械朝右私動時,圖框記憶體15與輪廓 攝-即朝⑽關Γ如第6圖所示。錄像機朝右移動時,被 =二圖細意體内的左側移動。在此,係藉由使輪磨 ‘二佶月者賤像機之動作的相反方向移動錄像機的移 ^ Ϊ所顯示之影像(構圖)不致產生變化,從而得以解 决非故思手動作的問題。 第7圖員不積分向置s與輪廓圖框则間的關係。 的位置,在以圖框記憶體15之中心q為原點的 •絲糸中,係由輪廓圖框100之中心的座標〇t來決定。 將現在圖框的積分向量設定為3時,由圖框記憶體15的中 心往積分向量5所示方向移動積分向量3所示距離的點, 即為輪磨圖框1 〇 〇的中心〇 t。 在此,如第8圖所示,非故意手動作抵消的範圍係輪 廓圖,100位於圖框記體15之端部為止的範圍。亦即,積 分向量S的水平成分Sh、垂直成分Sv的範圍,分別為第8 鲁圖的 Sh-min 至 Shlax、Sviin 至 Sv-max。 曰如第9圖所示,在數位相機產生大幅晃動,且積分向 量S的水平成分Sh超過修正範圍之極限值的情況下,當水 平成分Sh小於Sh-min係將水平成分Sh設成Sh—min(極限 值),而當水平成分Sh大於Shiax時則係將水平成分Sh 設成Sh-max(極限值)。積分向量s的垂直成分Sv超過修 正範圍的極限值時,同樣地,當垂直成分Sv小於Sv—min 日守ϋ將垂直成分Sv設成Sv-min(極限值),而當垂直成分 Sv大於Sv-max時則係垂直成分Sv設成Sv-max(極限值)。 317325 18 1279131 積分向Sn的算出方法,會依據現在狀態為「非故意 手動作狀悲」或「搖動(panning)或傾轉狀態」 而有所不同。上述狀態係由微電腦2〇來判斷。而顯示「非 故意手動作狀態」、「搖動或傾轉狀態」的資料,係儲存於 微電腦20的記憶體(無圖示)中。 在「非故意手動作狀態」下時,微電腦20係使用:由 焦距檢測電路19所取得之35mm谬捲換算的透鏡焦距F ; 預,之焦距的最小值及最大值F_;以及預設之積分 修向置的阻尼係數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並根據下記 公式(2),具出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κ。 K^Kmin +
…(2) 接著,根據公式(3),計算現在圖框的積分向量Sn。
Sn=K · (S„-,-C) +Vn+C ...(3) 旦在上記公式(3)中,!(係根據上記公式(2)算出之積分 鲁=里的阻尼係數。Vn為前圖框與現在圖框間的整體動作向 量Vn。Sn_1為前圖框的積分向量。C為阻尼中心。阻尼中 心=初期值A 0,並且根據上記公式(3),在每次算出積分 向量Sn時,根據公式(4)更新該數值。
C= Kc · C ···⑷ 在上S己公式(4)中,Kc為預設之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 “在/「搖動或傾轉狀態」時,如以下公式⑸所示,微電 ,20係將儲存於微電腦別之記憶體之前一圖框的積分向 置Sn-】視為現在圖框的積分向量s。亦即,不進行非故意 317325 (¾ 19 (5) 1279131 手動作抵消
Si! = Sn-l (a)由「非姑立主杨條件(a)、⑻、(C)時進行。 之第i納二 作狀態」變為「搖動或傾轉狀離」 續地產生,且連/;;= 的方向一致的圖框係連 連、‘圖框數達臨限值㈣30次以上。 具體而言,圖框之整體動作向量 直 Θ >(上或下)係一致車钵砧方a 土且攻刀的方向 上’或圖框之整體動=:之:::=3。次以 係-致且連續地產生,且連續圖框 =:(左或右) 〜⑻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變為「搖動或傾轉狀態」 之弟2遷移條件:積分向4Sn為修正範圍之極限值以上的 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連續圖框數達丨〇次以上。 具體而言’係指積分向量Sn之垂直成分為修正範圍之 fP艮值以上的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連續圖框數達ι〇次以 上’或積分向量S η的水平成分達修正範圍之極限值以上的 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連績圖框數達〗〇次以上。 需注意的是,在積分向量Sn之垂直成分Sv超過修正 範圍之極限值的情況下,當垂直成分Sv小於Sviin時係 將垂直成分Sv設成Sv-min(極限值),而當垂直成分Sv大 於Sv-max(極限值)時則係將垂直成分Sv設成Sv—max。此 外’在積分向量Sn之水平成分Sh超過修正範圍之極限值 的情況下’當水平成分Sh小於Sh-miη時係將水平成分处 317325 20 1279131 設成Sh-min(極限值),而當水平成分Sh大於汕―max時則 係將水平成分Sh設成Sh-max(極限值)。 (c)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變為「搖動或傾轉狀態」 之第3遷移條件··整體動作向量^之方向一致之圖框係連 、·’貝地產生,且王同一方向連續之整體動作向量的積分值 係為影像角(image angle)(輪廓圖框的影像尺寸)的2〇% 以上。 具體而言,係指整體動作向量…之垂直成分方向(上 ♦或致之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呈同—方向連續之動作 向置Vn的垂直成分的積分值係輪廓圖框之上下寬度的別 %以上,整體動作向量Vn^水平成分方向(左《右)一致 :匡係,連、·Λ地產生’且呈同一方向連續之整體動作向量 平成刀的積分值係輪廓圖框之左右寬度的以 Γ 〇 由==或傾轉狀態」變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的 ^夕,結滿足訂任—遷移條件(a)、(b)時進行。 之第Γ、Λ「Λ動或傾轉狀態」變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之弟1遷私條件··整體動 係連續地產生,且遠一“為0.5像素以下之圖框 且連續圖框數達10次以上。 具體而言,係指整體動作向量〜之 像素以下之圖框传遠鉢仏 成刀為〇.5 μ 4 係連績地產生’且該連續圖框數遠10吹以 上’或是整體動作向汇數達10 _人以 框係連續地產生m 為G.5像素以下之圖 ίΜώΓ4 且该連績圖框數達ίο次以上。 搖動或傾轉狀態」變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31732$ 2] • 1279131 之第2遷移條件:整體動 θ 動作狀態」遷移至「搖= 向與從「非故意手
Vn的方向呈^ 5 、軲狀您」時之整體動作向量 1()次^ 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連續圖框數達 具體而言,係指整體動作 θ 從「非故咅丰… “之垂直成分的方向與 整』::!Γ」遷移至「搖動或傾轉狀態」時之 續::i L垂直成分的方向呈反方向之圖框係連 動或傾轉狀^,向〜「非故意手動作狀態」遷移至「搖 反之整體動作向量Vn之水平成分的方向呈 反方^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連續圖框數達ig次以上。 “搖動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能」 亦T電腦20會將此時的積分向量sn設定至阻尼中心:。 亦即,將微電惱20之圮愔 L'體上的阻尼中心c更新為與此時 <檟刀向1 Sn相同的資料。 在本貫施例中’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系對應難 m m之範圍的焦距而具有〇. 9至〇 · 9 5之範圍。此外,將 阻尼係數Kc設定為〇.98。藉由控制積分向量之阻尼係數 K攸而此夠使修正之非故意手動作的頻率特性產生變化。 此外’由於在H位速度快且構圖變化較大之 轉操作後,立刻係將阻尼中心c設定為完成搖動或傾轉操 乍後的積刀向里Sn ’因此不會因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κ之 故而產生急劇的中心定位。取而代之,可藉由阻尼中心之 阻尼係數](C(=〇.98r進行缓和的中心定位,而使攝影者 317325 22 1279131 在無庸費神的情況下,確保修正範圍。 以上述方式求得之積分向量Sn係被傳送至記憶體控 制電路21。在記憶體控制電路21中,係根據所供給之積 分向量Sn決定圖框記憶體15的讀出開始位址,並由該位 址讀出儲存於圖框記憶體15之數位視頻訊號。亦即,圮愫 體控制電路21係根據微電腦2〇所算出之積分向量sn,將 圖框圮憶體15内的輪廓圖框丨〇〇予以移動。 猎由記憶體控制電路21由圖框記憶體15讀出之數位 •視頻訊號係被傳送至電子放大電路16。電子放大電路“ 為,得相當於圖框記憶體15大小的視頻訊號,而根據圖框 «己丨心取:15所項出之數位視頻訊號並使用内插法將影像放 匕由電=放大電路16輸出之數位視頻訊號係被傳送至輸 第1〇圖係顯示對每—㈣所進行之錄像機1G的㈣ Flag係使用為用以儲存「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或「 0傾轉狀態」之旗標。t重置Flag(Fiag=G)時係顯、 ::嶋「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而當設定Fiag(Fi: )才則顯示目前狀態為「搖動或傾轉狀態」。 態传It重f Flag(Flag==〇)(步驟S1)。亦即,初期* 〜係6又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最丨在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至E4中,利用相關 接:素的:置_貝料,求出部分動作向量(。 接者,根據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E1 值的平均值以乃i日pi毋士 M之相關累積 # Ά值的最小值,判斷各動作向量 317325 23 1279131 士區域El至E4為有效區域或無效區域(步驟S3)。然後, 飞斷是否存在有效區域(步驟S4)。 均政區域存在時,即將有效區域之部分動作向量的平 夫二疋成全體動作向量Vn(步驟S5)。接著,進入步驟Μ。 子。在有效區域時,將全體動作向量Vn設定為0(步驟 接著,進入步驟S7。在步驟S7中,判斷Flag是否 離士 δ 〇 4亦即,當目前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 二」4 ’由焦距檢測電路19取得換算為35匪膠捲的焦距, 出夕χ ί上°己么式(2),算出阻尼係數κ(步驟S8)。使用所算 ,根據上記公式(3),算出積分向量Sn(步 驟 S9) 〇 / 1、艮/康上記公式(4)更新阻尼中心C(步驟S10)。接著, 昂1狀態判定處理後(步驟S11),即進入步驟S14。 〖:弟1狀態判定處理請參照後述。 2記步驟S7中’當Flag=1時,亦即,#目前狀態 :搖:或傾轉狀態」時,根據上記公式⑸,算出積分向 sm,乂驟S12)。然後’在完成第2狀態判^處理後(步驟 。,即進入步驟S14。關於第2狀態判定處理請參照後 0 2步驟S14中,係根據上記步驟S9或S12所算出之積 刀二里Sn,异出輪廓圖框的位置。之後,即結束目前程序 的處理〇 ^ ^ 第11圖係顯示第10圖之步驟S11的第1狀態判定處 317325 24 1279131 ' 理的順序。
動戍:ΐ狀判斷疋否滿足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變為「搖 ,或轉狀^之第1遷移條件(步驟S21)。亦即,判斷 疋否滿足:整體動作向量V 生、且連她… 之圖框係連續地產 1且連圖框數達30次以上的條件。若滿足上 仏Γ寺,即判定為「搖動或傾轉狀態」,亦即,判斷1由「非 狀態」遷移至「搖動或傾轉狀態」,並設定 春^)(步驟S25)。之後,移行至第1〇圖的步驟 未滿足上記第!遷移條件時,即判 意手動作壯能辨4足 非故 心」·交為搖動或傾轉狀態 驟卿。亦即,是否滿足e / 2遷^^ 之極限俏之FI4「〆士 領刀门里&超過修正範圍 之極限值之圖框係連續地產生、且 的條件。滿足上吃筮9& 口 I歡違10次以上 傾轉狀能,亦/ 時’即可判定為「搖動或 至「搖動㈣鞋1’判斷為已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遷移 ΐ後步驟卿。 之後和饤至罘10圖的步驟S14e 足上。己第2遷移條件日夺,即判別是否潘足ώ「 動或傾轉狀態」變為「非故意手動作:= 件(步驟S23)。亦即,判 勺苐3遷移條 之方向A 4日η + 断八疋否滿足··全體動作向量Vn 之方向為相同方向之圖框 續之整體動作向量Vn的社' 、,、 、且壬同一方向連 里Vn的積分值超過影像角 像尺寸)之20%的條件。、、丈口 一 豕月⑷舜圖桓的影 糸「览备★、 ~足上述第3遷移條件時,即判定 為搖動或傾轉狀態 Μ疋 疋即,判_已由「非故意手動作狀 317325 25 1279131 態」遷移至「搖動或傾轉狀態」,而設定Flag(Flag=1)(步 驟S25)。之後,移行至第1〇圖的步驟S14。 未滿足上記第3遷移條件時,即判斷為「非故意手動 作狀恶」,亚重置Flag(Fiag=0)(步驟S24)。之後,移行 至第10圖的步驟S14。 第12圖係顯示第10圖之步驟S12之第2狀態判定處 理的順序流程圖。 首先,判疋其是否滿足從「搖動或傾轉狀態」 立 一 w /1八心 j 又 π —了手動作狀悲'」的第)遷移條件(步驟如)。亦即,判 ::否滿足:整體動作向量Vn低於〇. 5像素之圖框係連續 生、且連續圖框數達1〇次以上的條件。若滿足上述第 Η木件時,即判定為「非故意手動作狀 =搖動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又疋為現在圖框之積分向量Sn後(步驟 動或遷移條件時’即判定是否滿足從「搖 ^ ^ ^ S32) 〇J ;,; , "" 1 J 2 ^ # 方向盥從「非从立 滿足:整體動作向量“的 時之整體動=手广:狀態」遷… 生、且連續Qt二向呈反方向之圖框係連續地產 條件時;條件。滿足m 「搖動或傾轉狀態㈣乍f態」’亦即’判斷已由 ^l私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而在將 317325 26 1279131 阻尼中心c設定為現在圖框之積分向量如後(步驟S34), 重設Flag(Flag=〇)(步驟S35)。之後,移行至第1〇圖的 步驟S14 〇 未滿足上記第2遷移條件時,即判斷為「搖動或傾轉 狀態」,並設定Flag(Flag=l)(步驟S33)。之後,移行至 第10圖的步驟S14。 以上述方式進行操作之錄像機10,在光學廣角侧(具 有小變焦倍率),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κ會變小,其中在光 籲學廣角側’過去在進行搖動或傾轉之操作時固定感係顯著 的。因此’在光學廣角側,由於減弱用於低頻率帶之晃動 的修正牙王度,故即使未成功地檢測出搖動或傾轉狀態時, 在開始搖動或傾轉操作後之初期階段的錄像機之某些移動 也會維持未被修正,而減輕固定感。 因此,相較於過去,可提升光學廣角側之操作性(降低 晃動)’並於整個攝像區域進行具備良好操作性之非故意手 ^力作抵消。 此外,當狀態由「搖動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 手動作狀I、」k ’阻尼中心c會移動至目前的影像輪廊位 置’之後,在「非故意手動作狀態」+阻尼中心C會慢慢 地朝圖框記憶體的k定位。因此,可消除在習知技術中、 因結束搖動或傾轉後,對影像輪廓位置急速地進行中心定 :的現Ί於亚未在「搖動或傾轉狀態」中進行非故意 乍抵肖卩此不w對搖動或傾轉時的操作性造成不良 景,¥ 〇 317325 1279131 :對該點進行詳細說明。第i3a圖至 根據上述公式(1)管中 固诉,,,、貝不 或傾轉狀態」遷移至·之習知方法,由「搖動 咅手2 13圖所7F,將「搖動或傾轉狀11」遷移至「非故 思手動作狀態」時的積分向 非故 量設成VI 、 里5又成S0、下一圖框的動作向 士成V1、再下—個圖框的動作向量設成V2時,下一圖 =分向量si係如第13b圖所示,變為sl = K.s〇 + : 地’再下-個圖框的積分向量s2如第13圖。所示一 斂,變為 S2 = K · si + V2。 第14a圖至第14d圖係顯示在本發明之手法中,由「搖 狀態」移行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後經過3圖 框為止之積分向量s〇至S3的變化。 士第14圖所不,將自厂搖動或傾轉狀態」移行至厂非 故思手動作狀悲」時的積分向量設定為s〇、阻尼中心c設 定為C0、將下一圖框之動作向量設定為Η、將再下一圖ς ^動作向量設定為V2、而將再下下一個圖框的動作向量設 定為V3時’ 框的積分向4 S1如第14目b所示,由 於 CO = SO ’ 故形成 S1 = K · (S0-S0) + V1 + S0 = V1 + S0。 接著,二個圖框後的積分向量S2如第14圖c所示, 變成S2 = r·⑶—⑴+軸。在此,C1係以ci = Kc. CO所求出之最新的阻尼中心。同樣地,三個圖框後的積分 向量S3如第14圖d所示,變成S3 = I( · (S2 — C2) +V3 + C2。在此,C2係以C2 = Kc· Cl所求出之最新的阻尼中心。 317325 28 1279131 根據習知方法,如笼7 Q ^ θ 如弟13a圖至第13c圖所示,積分向 置sn係以點〇為中心而利 〜用阻尼係數K予以減弱。另一方 面,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势1 4 Γ . ν 如弟14a圖至第14d圖所示,自 •…占Cn起的積分向量(Sn—Cn)係以 ;係以點Cn為中心而利用阻尼係 數K予以減弱。此乃意味著:相4 t 栢 相對农*知方法係以開始圖 榧為基準而以阻尼係數K i隹弁 以進仃非故意手動作㈣,根據本 發明之方法,則是以搖動或傾鏟灿处 勒及彳員轉狀怨結束時之圖框為基準 而以阻尼係數K來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 因此’在習知方法中,籍八 b 則蚀ς古& λ Τ積刀向置之阻尼係數Κ愈小, 、】使&直接減弱’其變化量變大 為 明顯,但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即籌^又化更為 數Κ,只會使Sn-C的阻尸w 積刀向1之阻尼係 曰使Sn Cn的阻尼速度、亦即&接近匕的速度變 =且&的變化速度基本上係依存於[之變化量 =广的變化速度大部分係依存於阻尼中心的阻尼 由1 Kc,而幾乎與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κ無㈣。因 )由本备明之方法,可在非故意手動作之晃 精 外’將Sn的變化这声f介gp ^ ^、率特f生之 中、、〜、 腐圖框(影像輪摩位置)的 中〜疋位速度)調節為所希望的值。 第15圖係顯示使錄像機朝左方搖. 之輪摩圖框與構圖的變化。’"疋錄像機時 根據習知方法,由於在搖動操作初 ^ 判斷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因此, 月J狀悲係被 % 一 昂15圖之 所不一般,輪廓圖框100係隨著相機的 (b)
由方;非故意手動作抵消係根據Sn = K · S ^進行,因此 3 ^7325 (s) 29 1279131 構圖幾乎未產生變化。 此外,如第15圖(b)所示,當輪廓圖框1〇〇達到圖框 記憶體端時,如第15圖((:)所示,即使在之後的圖框中輪 廓圖框100也會固定在圖框記憶體端。當輪廓圖框1〇〇被 固定於圖框記憶體端後,實際上即不再進行非故意手動作 抵消,因此構圖只會產生相機移動量的變化。該狀態連續 10 -人後,即判定已由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移至「搖動或 傾轉狀態」,而輪廓圖框1〇〇則變為固定狀態(&=心—ο。 此日可,如第1 5圖之(d)所示,構圖只會以相機的移動量而 變化。 之後,若在相機固定時’構圖不再變化,而判定為已 由「搖動或傾轉狀態」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由於 Vn=〇’因此如第15圖之(e)至⑴所示,係以 使輪廓圖框1〇〇移動。將積分向量之阻尼係數κ設成〇 n9、 將「,動或傾轉狀態」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 Γ疋成,像素時,移動速度即為6.4像素/圖框。 的關係如第16 鉍一 y , 心诅罝(構圖) 「非故咅列如,由「搖動或傾轉狀態」移至 為58 ^素,t 」後’ 一秒間(3〇圖框)的構圖之變化 合护成不白/使相機維持靜止時構圖亦有極大的變化,而 冒形成不自然的影像。 又儿阳 判定:Ο音發明之方法,在搖動操作初期,係 %、手動作狀態」,因此如第15圖之(3)至(5) 3)7325 30 1279131 所不一般,輪廓圖框丨00係根據相機的移動而移動。此時, 由於阻尼中心C的初期值為0,因此非故意手動作抵消係 如習知一般,根據Sn==K. Sn_i + Vn而施行,因此構圖幾^ 無任何變化。 此外,如第15圖(b)所示,當輪廓圖框1〇〇達到圖框 記憶體端時’如第15圖⑹所示,即使在之後的圖框中^ 廓圖框100也會固定在圖框記憶體端。當輪廊圖框_ = 固定於圖框記憶體端後,實際上即不再進行非故意手動作 抵消因此構圖只會產生相機移動量的變化。該狀態連續 10次後,即可判定已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移至「搖= 或傾轉狀態」’而輪廓圖框100則變為固定狀態(Sn== Sn 2。此日守,如第15圖之(d)所示,構圖只會以相機的移動 之後,在相機固定後,構圖不再變化,而判定為已由 :搖動或傾轉狀態」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由於Vn ♦=〇,因此如第15圖之(e)至(ί)所示,係根據S„=K· (Sn C) + C(其中,C係以㈣·(:所更新),使輪靡圖框 〇移動。將積分向量之阻尼係數κ設成G 9、將阻尼中心 P尼係數κ 6又成0. 98、而將「搖動或傾轉狀態」移至「非 故意手動作狀態」時的Sn( = G)設定成64像素時,其移動 速度,即變為△&=△(;;= 128像素/圖框。 自上記「搖動或傾轉狀態」到「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之遷移時點起的經過時間(圖框數)與輪廓數(構圖)的^ 3 的關係如弟17圖所示。例如,纟「搖動或傾轉狀態」移j 317325 3] 1279131 2非故意手動作狀態」後,—秒間⑼圖框)的構圖之變化 W 〇像素,且在相機固定後構圖係逐漸產生變化,因此相 乂於自〕知方法,所形成之影像較無不協調感。 第18a圖至第18d圖係顯示當錄像機1〇的 生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搖動狀態-固定狀態之變二 框數與錄像機10之顯示影像(構圖)之移動量的關係。 f W圖係顯示未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時之構圖的 夕動里’笫18b圖顯示在根據上記公式⑴算出積分向量 >之先前技術中,將阻尼係數^^為G 9而進 =動作抵消時(稱為第!先前技術)之構圖的移 ,顯示在根據上記公式⑴算出積分向量&之先前技: (稱為:t =設定為°. 9 8而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時 構__,第⑻圖則是顯示 =本“例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時(權宜 向1之阻尼係數j(設成0 9、將阳尸由 占n 00 士、 又珉U. 9將阻尼中心之阻尼係數Kc設 ^成0. 9 8 0守)的構圖的移動量。 ,期間T1所示’當實際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 即判断錄像機10中也是「站立 技術(第则、第1δΓθ 手㈣狀'態」,而在先前 手動作抵消。)及本貫施射㈣行非故意 接著,如期間Τ2所示-般,當實際狀 作狀態變化成搖動狀態時,由於 非故α手動 前狀態還是被Μ為「非故竟手化叙㈣階段之目 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之後二^=因此依然會進 俊即滿足由「非故意手動作狀 317325 32 .1279131 2 = 動或傾轉狀態」之第1遷移條件、第2遷移 ί移條件之其中—項條件,而使錄像機10 件之、1疋結果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遷移至「搖動或 :轉狀態」。結果’將不再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且修正 後的構,的移動係與未進行非故意手動作抵消時相等。 在實際狀態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變化為搖動狀態後、 錄像機10所得之判定結果由「非故意手動作狀態」遷移至 搖動或傾轉狀悲」為止的期間,由於在第2先前技術(第 _圖)中之阻尼係μ係較大,且會強力地修正低頻成分 的晃動’因此晝面無法往所希望之方向移動的現象(固定現 象)會明^增加。另一方面,在第!先前技術(第⑽圖) 以及本貫施例(;第18d圖)中,因阻尼係數κ較小,對低頻 成分之晃動的修正程度較弱,因此會減輕固定現象。 此外,如期間T3所示一般,當實際狀態由搖動狀態變 $為固定狀態時’可滿足「搖動或傾轉狀態」變為「非故 手動作狀悲」之第1遷移條件、或第2遷移條件之其中 一項條件,而使錄像機10所得之判定結果由「搖動或傾轉 狀悲」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由搖動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後’在先前技術中係利用積分向量的阻尼係數κ使影像輪 廓位置進行中心定位,但在本實施例中,主要是利用阻尼 中^ C之阻尼係數Kc使影像輪廓位置進行中心定位。在第 1先月ίι技術(第18b圖)中,因積分向量之阻尼係數κ較小, 故影像輪廓位置之中心定位速度會加速,而使構圖急速變 317325 33 1279131 化。另一方面,由於在第2先前技術(第18c圖)中之積分 向董之阻尼係數K較大,且在本實施例(第I8d圖)中之阻 尼中、C的阻尼係數Kc較大之故,晝像輪廓位置的中心位 置速度會較緩慢,而使構圖也會缓慢變化。 亦即,在先前技術中,由於丨個阻尼係數1(係決定晃 動的頻率特性與中心定位速度,因此無法同時降低搖動開 ^之固^感與搖動結束後之中^位的明顯度,-然= 只施例之錄像機1G’由於可用獨立之阻尼係數調整待修 動頻ί特性與中心定位速度,而得以同時降低搖 汗。守之固疋感與搖動結束後之中心定位的明顯产。 可可使用代表點匹配法求出動作向量二亦 糟由例如角速度感測器求出動作向量。 土 動作抵消除控制影像記,2忍手 透鏡角度、透鏡位置或是受光元件的亦可控制例如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積
,據變焦倍率(焦距F)變化,但亦可將= 且曰尼係㈣ ’予以固定。 將積刀向篁之阻尼係數K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 根據上述公式⑶算出積分向量Sn圖之/驟S9中’係 S10中根據上述公式⑷更新阻尼中、、二弟10圖之步驟 尼中心C。㈣,可省略第1〇圖之步=亦可不更新阻 尼中心C的初期值為〇,但是如 圖驟Sl0。此時,因阻 般,由「搖動或傾轉狀態」遷「:之步驟幻4所示一 時,係設定為㈣。在省略掉第至“故意手動作狀態」 10圖之步驟S10時,影 317325 34 •1279131 像輪廓位置係朝阻尼中心c收斂。 【圖式簡單說明】 弟1圖係_示錄像機之電氣組構的方塊圖。 f 2圖係顯示移動檢測電路之電氣組構的方塊圖。 第3圖係顯示設定於影像區内之複數動作向量檢測區 域的模式圖。 第4圖係顯示設定於第3圖之各動作向量檢測區域内 之小=域内之複數抽樣點,及丨個代表點的模式圖。 丨第5圖係顯示圖框記憶體與輪廓圖框之間的關係的模 式圖。 % 第6圖係顯示使錄像機朝右方移動時之圖框記 輪廓圖框間的關係的模式圖。 心八 第7圖係顯示積分向量與輪廓圖框之間的關係的模式 第8圖係用以說明非故意手動作抵消範圍的模式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超過非故意手動作抵消範 胃1的模式圖。
第10圖係顯示在錄像機1〇針對每一圖框所進行之 作的流程圖。 T 弟11圖係顯不苐10圖之步驟q 11 从 口之步驟sn的第1狀態判定處 理程序的流程圖。 2狀態判定處 弟12圖係痛示第10圖之步驟$ 13的第 理程序的流程圖。 由「搖動或傾轉狀態 弟13 a圖至弟13 c圖係顯元 317325 1279131 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後,經過2圖框為止的積分 向量的變化的模式圖。、 、第l4a圖至第Hd圖係顯示,由「搖動或傾轉狀態」 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後,經過3圖框為止之積分 向量SO至S3的變化的模式圖。 、 第15圖係顯示將錄像機移至左方後固定錄像機時,輪 廊圖框與構圖的變化的模式圖。 、第w圖係顯示使用習知手法時,由第15圖之「搖動 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之時點起之你 過時j (圖框數)與輪廓圖框(構圖)之位置間的關係圖。 第17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手法時,由第15圖的「搖 動或傾轉狀態」遷移至「非故意手動作狀態」之時點起之 經過時間(圖框數)與輪廓圖框(構目)之位置之間的關係 圖0 立第18a圖至第18d圖係當錄像機1〇的實際狀態產生非 ,故意手動作狀態〜搖動狀態一固定狀態之變化時,圖框數 共錄像機1G之顯示畫面(構圖)之移動量間的關係圖。 第19圖係顯示阻尼係數κ之搖動頻率與未修 的關係圖。 【主 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錄像機 11 12 固態影像攝像元件 13 14 A/D轉換器 15 16 電子放大電路 17 透鏡 相機電路 圖框記憶體 輪出端子 3]7325 36 1279131 ' 18 移動檢測電路 19 焦距檢測電路 20 微電腦 21 記憶體控制電路 31 輸入端 32 濾、波器 33 代表點記憶體 34 減算電路 35 累積加算電路 36 邏輯運算電路 37 輸出端 100 輪廓圖框 El至 E4動作向量檢測區域 e 小區域 R 代表點 S 積分向量 • Sh 積分向量S的水平成分 Sv 積分向量S的垂直成分 37 317325

Claims (1)

1279131 十、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 修正量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 之晃動量、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 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及晃動量的阻尼令心,來產生修 正量以算出修正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 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晃動量之阻尼中 • 心。 2· —種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 知正畺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 之无動量、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 的$動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 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 生正1以开出修正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 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修正 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八中。亥如正里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 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3· —種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具備有: =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 狀悲判別手段’係用以判別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 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⑽g; 317325 38 1279131 &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 月!J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 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制^ 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 之令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 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 ㈣之特性 '與可變之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 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二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 别狀態係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時,該第2修正量 產生手段係將用以算出修正位置的修正量設成前一圖里 框之修正量;以及 ^ -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攝影者意圖性 之相機動作業已變化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
4. 將阻尼中心設定在對應此時之修正量的修正位置,’、 其中’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 且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一種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具備有: 勒檢測乎奴,即巾从概凋影像之晃動;以及 修正1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 之晃動量、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 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廓. 在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叫 317325 39 1279131 生修正量以算出影像輪練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 =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 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 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5·—種非故意手動作抵消裝置,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 狀態判別手段,係用u判別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 馨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1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 則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 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制^ 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靡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中心位 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 參出影像㈣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ί 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用以使影像㈣位置往攝像 影像之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Α ί 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目 前狀態係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所致之晃動狀態 時’該第J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將用以算出影像輪廊二 的知正里’設成前一圖框之修正量;以及 一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攝影者意圓性 之相機動作業已變化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手段係 3】如5 ® •1279131 將阻尼中心設定在對應此時之修正量的影像輪廓位置, 其中,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 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 種攝像機器,係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 修正量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 之晃動量、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 的,動量阻尼係數、以及晃動量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 正里以异出修正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 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晃動量之阻尼中 〇 7· —種攝像機器,係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 仏正1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测出 之晃動量、用以㈣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 •的^動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 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 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位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 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修正 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 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8· —種攝像機器,係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 317325 4] :1279131 狀態判別手段,係用以判別攝影者意圖性之 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二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 丽狀態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 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 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十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位置移動 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算出修正 =,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 Μ之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修正位置往修正前之初期 位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 =狀態係為攝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作時,該第2修 生手段係將用以算出修正位置的修正量設成前一圖 框之修正量;以及 -成⑴圖 手奴’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攝影者意圖性 機動作業已交化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手段係 、阻尼中心設定在對應此時之修正量的修正位置, 9. 阻:中°玄第1修正置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 阻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種攝像機器,係具備有·· ^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以及 修,量產生手段,係根據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 晃動I、用以控制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 317325 42 1279131 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及用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摩位置 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 生修正量以算出影像輪廓位置,且該修主量係具有可變 之針對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之特性、與可變之用以使 影像輪磨位置往攝像影像中心、移動之中^定位速度, 其中’該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阻尼 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10 · —種攝像機器,係具備有: 晃動檢測手段,係用以檢測影像之晃動; 狀態卿手段,剌關職影者意®性之相機動 作所產生的晃動狀態與非故意手動作狀態; 、,第1乜正里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判定 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第1修正量產生手段 該晃動檢測手段所檢測出之晃動量、用以控制針 晃動頻率之未修正殘率的特性的晃動量阻尼係數、以 及用以控制用以使影像輪廓位置往攝像影像之中心位 置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的阻尼中心,來產生修正量以瞀 【影像輪IN立置,且該修正量係具有可變之針對二動; 正殘率之特性、與用以使影像㈣位置往攝像 7y象之中心移動之中心定位速度; 第2修正量產生手段,當經該狀態判別手 係騎影者意圖性之相機動賴致之晃動狀態 的修二t正量/生手段係將用以算嶋^ " 里’叹成鈾一圖框之修正量;以及 317325 43 1279131 之相機::堂當經該狀態判別手段檢測出攝影者意圖性 .乍業已變化為非故意手動作狀態時,該手段係 、阻設,在對應此時之修正量的影像輪廓位置, 阻尼^ 亥弟1修正量產生手段係包含有根據預設之 尼中心的阻尼係數來更新阻尼中心的手段。
317325 44
TW094127823A 2004-08-31 2005-08-29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I27913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3417 2004-08-31
JP2005227770A JP4404822B2 (ja) 2004-08-31 2005-08-05 手ぶ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8619A TW200618619A (en) 2006-06-01
TWI279131B true TWI279131B (en) 2007-04-11

Family

ID=3543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7823A TWI279131B (en) 2004-08-31 2005-08-29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623153B2 (zh)
EP (1) EP1631062A3 (zh)
JP (1) JP4404822B2 (zh)
KR (1) KR100655846B1 (zh)
CN (1) CN100568921C (zh)
TW (1) TWI279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0897B2 (en) 2007-06-14 2015-10-13 Fotonation Limited Fast motion estimation method
US8417055B2 (en) 2007-03-05 2013-04-09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89516B2 (en) 2007-09-18 2015-03-24 Fotonation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39889B2 (en) 2004-11-10 2009-12-29 Fotonation Ireland Ltd. Method of notifying users regarding motion artifacts based on image analysis
US8264576B2 (en) 2007-03-05 2012-09-1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RGBW sensor array
US7639888B2 (en) 2004-11-10 2009-12-29 Fotonation Ireland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subsequent exposures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motion blurring artifacts
TWI271998B (en) * 2005-09-21 2007-01-2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1874043B1 (en) * 2006-02-20 2013-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pick up apparatus
JP4952891B2 (ja) * 2006-05-08 2012-06-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撮影装置および動画撮影プログラム
IES20070229A2 (en) 2006-06-05 2007-10-03 Fotonation Vision Lt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201809B2 (ja) 2006-11-13 2008-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US7773118B2 (en) * 2007-03-25 2010-08-10 Fotonation Vision Limited Handheld article with movement discrimination
TWI367026B (en) * 2007-03-28 2012-06-21 Quanta Com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stabilization
JP2008270983A (ja) * 2007-04-17 2008-11-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手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手ぶれ補正方法
KR101392732B1 (ko) * 2007-08-20 2014-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에 의한 움직임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이용한영상 촬상 장치
JP2009069618A (ja) * 2007-09-14 2009-04-02 Canon Inc 撮像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800652B2 (en) * 2007-12-12 2010-09-21 Cyberlink Corp. Reducing video shaking
KR100958369B1 (ko) * 2008-02-01 2010-05-17 유창산업기계(주) 손떨림 보정 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영장치
JP4513871B2 (ja) * 2008-02-15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213493B2 (ja) * 2008-03-26 2013-06-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動き検出装置
JP5268433B2 (ja) * 2008-06-02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30398B2 (ja) * 2008-12-19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48800B2 (ja) * 2009-12-25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手段
JP201121017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ony Corp 移動物体検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501119B2 (ja) * 2010-06-29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041817B2 (en) * 2010-12-23 201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ster output of rotated interpolated pixels optimized for digital image stabilization
JP5699806B2 (ja) * 2011-05-27 2015-04-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US8890962B2 (en) * 2011-12-06 2014-11-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gyroscopic image stabilization
KR101657525B1 (ko) * 2012-01-11 2016-09-19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기준 영상 설정기와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 안정화 장치
US10142598B2 (en) * 2014-05-30 2018-11-27 Sony Corporation Wearable terminal device, photographing system,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US9392174B2 (en) 2014-12-11 2016-07-12 Faceboo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lapse selection subsequent to capturing media content
US20170085740A1 (en) * 2015-05-21 2017-03-23 InvenSense,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images and sensor data
JP6564284B2 (ja) * 2015-09-04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KR101891262B1 (ko) * 2016-11-29 2018-08-24 박병섭 휴대용 개인건강 관리장치
CN108881703B (zh) * 2017-05-09 2020-07-2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90297265A1 (en) * 2018-03-21 2019-09-26 Sawah Innovations Inc. User-feedback video stabil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0587807B2 (en) 2018-05-18 2020-03-10 Gopr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ing videos
US10432864B1 (en) 2018-09-19 2019-10-01 Gopr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ing videos
DE102022112743B4 (de) 2022-05-20 2024-02-01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Qualität einer Audio- und/oder Videoaufzeichnung sowie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01581A (ja) 1985-03-04 1986-09-06 Toshiba Corp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
JP2563567B2 (ja) * 1989-03-20 1996-12-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揺れ補正装置
JPH04207481A (ja) * 1990-11-30 1992-07-29 Canon Inc 動き検出装置
JP2792768B2 (ja) 1991-09-25 1998-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H05103253A (ja) 1991-10-11 1993-04-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US5371539A (en) * 1991-10-18 1994-12-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Video camera with electronic picture stabilizer
US5748231A (en) * 1992-10-13 1998-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motion vector deci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gital image stabilizer system
JP2940762B2 (ja) * 1993-06-28 1999-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ビデオカメラ
DE69428838T2 (de) * 1993-06-29 2002-07-18 Sanyo Electric Co Videokamera mit elektronischer Bildstabilisierung und Erzeugung von Additionsdaten
JP2957851B2 (ja) 1993-06-29 1999-10-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方法
JPH07123317A (ja) * 1993-10-21 1995-05-12 Canon Inc 防振機能付き撮影装置
JP3208264B2 (ja) 1994-11-24 2001-09-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
JP2902966B2 (ja) * 1994-12-16 1999-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
JP3538965B2 (ja) 1995-05-30 2004-06-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手振れ補正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5959666A (en) * 1995-05-30 1999-09-28 Sony Corporation Hand deviation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video camera
JPH09261530A (ja) * 1996-03-19 1997-10-03 Toshiba Corp 映像記録装置
JP2002296633A (ja) 2001-03-30 2002-10-09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手ぶれ補正方法
JP3829773B2 (ja) 2002-07-22 2006-10-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センタリング情報取得方法
DE10348567A1 (de) * 2002-10-22 2004-05-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Bildunschärfekorrektureinrichtung
JP2004241922A (ja) 2003-02-04 2004-08-26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4187704B2 (ja) * 2004-08-31 2008-11-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手ぶれ補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31062A3 (en) 2009-10-21
CN1744668A (zh) 2006-03-08
JP4404822B2 (ja) 2010-01-27
KR100655846B1 (ko) 2006-12-11
CN100568921C (zh) 2009-12-09
US7623153B2 (en) 2009-11-24
KR20060050795A (ko) 2006-05-19
TW200618619A (en) 2006-06-01
EP1631062A2 (en) 2006-03-01
US20060044404A1 (en) 2006-03-02
JP2006101485A (ja) 2006-04-13
US20090251547A1 (en) 2009-10-08
US7633525B2 (en) 2009-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9131B (en)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319842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to prevent image blurr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TWI280048B (en) Unintentional hand movement canceling device
US8373761B2 (en) Shake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i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N101762940B (zh) 模糊校正设备、模糊校正方法和图像拾取装置
JP2008244803A (ja) 撮像装置
US20020027599A1 (en)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to be used in a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image tak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o be used in these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be used with these apparatuses
US1019408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2007116309A (ja) 画像情報再生装置
JPH08172566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
JP51668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11440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740398B2 (ja) 振れ補正装置、振れ補正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制御装置、振れ補正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制御方法、振れ補正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制御プログラム、撮像装置
JP2004104463A (ja) 撮像装置
JP5954987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JP2007201570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影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H06133298A (ja)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
JP2925172B2 (ja) 自動追尾装置
JP200806108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21201A (ja) ビデオ撮影装置
JP2007235806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影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3027612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3213492B2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67391A (ja) ブレ補正装置
JPH10191149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カメラ一体型vt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