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7026B - Wiring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Wiring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7026B
TWI277026B TW092130533A TW92130533A TWI277026B TW I277026 B TWI277026 B TW I277026B TW 092130533 A TW092130533 A TW 092130533A TW 92130533 A TW92130533 A TW 92130533A TW I277026 B TWI277026 B TW I2770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conductive layer
relay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0181A (en
Inventor
Toshihide Miyazaki
Shin O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10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0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7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70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3Storage capaci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ixel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0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aperture rat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77026 ⑴ 玖、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屬於在基板上層積有各種配線、電 路元件等所構築的配線構造及其製造方法的技術領域。又 ,本發明也是關於一種屬於具備此種配線構造所構成的光 電裝置。 【先前技術】 此種配線構造是例如作爲交換元件的薄膜電晶體( TFT )、或薄膜二極體、電容器、電阻等的各種電路元件 、及連絡此些之中間的配線等所構成。又,在近幾年來, 此些各種要素是在基板上常常進行立體地或構築形成層積 構造。例如爲在TFT上配置電容器,並在該電容器上面配 置電性連接於上述TFT的配線等。構成.如此,達成配線構 造的高密度化,可實現該配線構造,甚至於包含該構造的 電子機器等的小型化、狹小化、輕薄化等。 更具體而言,如上述的配線構造,是例如在一對基板 間夾持液晶等的光電物質所構成,貫穿此些地透過光,被 適用在可顯不畫像的液晶裝置等的光電裝置。又,在此所 謂「畫像的顯示」是例如在每一像素變更光電物質的狀態 ’來變更光透過率,而利用在每一像素作成可視認濃淡度 不相同的光就可實現。 此種光電裝置是藉由在上述一對基板的其中一方的上 面具備:矩陣狀地排列的像素電極,設成穿過該像素電極 (2) 1277026 - 間的掃描線及資料線,以及作爲像素交換用元件的TF丁等 ,提供可主動矩陣驅動者(參照日本特開2002 - 1 228 89 ) 。在該光電裝置中,上述的各種構成成爲作在其中一方的 基板上’惟平面地展開此些,則成爲需要大面積,有降低 像素數値口徑(亦即,光對於基板全面的領域須透過的領 域的比率)之虞。如此,利用如上述的配線構造的立體地 構築,就可顯著地減低受到此種不方便之虞。亦即,例如 在基板上’首先形成TFT及具有作爲該TFT的閘電極膜的 功能的掃描線,而在其上面形成資料線,又在其上面形成 像素電極等。構成如此,可達成裝置的小型化之外,利用 適當地設定各種要素的配置,也可提高像素數値口徑等。 然而,在此種光電裝置中,在基板上,以最適當地立 體地配置如上述的各種要素,一般不容易地構成最適當的 :層積構造。 ^ 例如在上述層積構造中,除了上述掃描線、資料線、 -TFT及像素電極以外,爲了提高像素電極的電位保持特性 的目的,在後兩者具備電性連接的儲存電容。此種儲存電 容是一般具備較大的電容値。然而,不容易將此種儲存電 容具備於基板上作爲層積構造的一部。首先,欲將該儲存 電容單純地形成作爲具有平面性地擴展者,則會成爲狹窄 - 像素數値口徑,無法達成顯示明亮畫像的光電裝置的原來 目的。因此,在極小面積的儲存電容無法享受充分的電荷 積蓄特性,又,無法將此功能作爲電容器而沒有意思。 另一方面,爲了對應於光電裝置的小型化及高精細化 -6- (3) 1277026 的也被要求儲存電容的小型化及狹小化。換言之,被要求 構成該儲存電容的一對電極及利用此些被夾持的介質膜的 小面積化及薄膜化。又,對應於被要求此種小面積化及薄 膜化’有關於上述三者中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必須電 性連接各該像素電極及TFT。但是,對應於該要求,如上 述地很難達成儲存電容的電容値的增大化,或光電裝置的 小型化、高精細化等,且構成最適當的層積構造。 此種缺點問題是具體而言例如如下地顯在化。亦即, 在基板上從下方依次地,形成薄膜電晶體、儲存電容(下 側電極、介質膜及上側電極)及像素電極時,爲謀求上述 的下側電極與T F T及像素電極的電性連接的事例。這時候 ,較容易謀求T F T及下側電極的電性連接。然而,並不容 易謀求該電極與像素電極的電性連接。這樣子,在下側電 極的上側乃存有介質膜及上側電極。因此,爲了實現兩者 間的連接’對於須顯出下側電極上方的面的介質膜及固定 電位側電容電極必須實施適當的圖案處理。但是,構成儲 存電容的此些各種要素,是如上述地被薄膜化爲一般想法 ’因此實施上述的圖案處理,則在下側電極產生所諝「穿 透」的可能性極大。 亦即’本來僅須蝕刻上側電極,惟也可能同時地蝕刻 介質膜,以及位於其下側的下側電極。若產生此種事象, 則產生無法實現下側電極與像素電極的電性連接之虞,使 得該儲存電容也有已經無法功能作爲電容器之虞。 順便提一下’上述事象是儲存電容形成在具階段差的 (4) 1277026 表面上時,成爲更深刻。此乃,位於該階段差上的介質膜 及上側電極的厚度,及未位於該階段差上的此些厚度之間 會產生不一致所致。這時候,一般前者的厚度大於後者的 厚度。因此,若擬完全地除去位於階段差上的上側電極( 在該時機,未位於階段差上的上側電極是被完全地除去) ’未位於階段差上的下側電極也被蝕刻的可能性極高(詳 細請參照下述的第3圖及第4圖的說明)。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缺點問題所創作者,其課題是針對 於提供一種可適當地實現構成層積體的一部分的第一導電 層及須電性連接於此的導電層間的電性連接的配線構造及 其製造方法。又,本發明課題是提供一種具備此種配線構 造的光電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配線構造是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其特徵爲: 在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導電層、形成在該第一導電層上 的絕緣層、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第二導電層;具備:與上 述第一導電層電性連接的導電層,及配置於上述第一導電 層與上述導電層的各該下層的中繼層;上述第一導電層與 上述導電層是經由上述中繼層電性連接。 依照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第一導電層與須電性連接於 此的導電層,經由位於此些各該下層的中繼層被電氣式地 連接。亦即,第一導電層與中繼層的配置關係,前者成爲 更上層,後者成爲更下層,且導電層與中繼層的配置關係 (5) 1277026 ,也是前者成爲更上層,後者成爲更下層。主要爲,在此 些三者間’中繼層是成爲位於最下層。又,第一導電層及 導電層間的電性連接’是利用經由上述中繼層所進行,而 在該構造中,在第一導電層與導電層的各該下側具有電性 連接點,而在其上側可成爲未具有電性連接點。 在此所謂第一導電層在其上側未具有電性連接點,是 爲了 I某求該桌一導電層’及與該第一導電層須電性連接的 導電層的電性連接’不必進行能從上方面對面地看到該第 一電極的表面的處理或加工的意思。在此,若進行能看到 第一導電層表面的處理等,則必須以具有所定形狀地圖案 化位於其上層的第二導電層。亦即,第二導電層的面積小 於第一導電層的面積地’換言之,從第二導電層的緣溢出 第一導電層的緣地,產生必須圖案化第二導電層。然而, 在此種圖案化一般隨伴著困難。此爲即使擬僅纟虫刻第二導 電層,必定隨著也蝕刻位於其下層的絕緣層及第一導電層 的可能性(亦即,所謂「穿通」的可能性)。若產生這些 穿通等,則成爲產生沒有第一導電層的電性連接等的不方 便。 然而,在本發明如上述地,第一導電層的電性連接點 是存在於其下側,而爲了顯出該第一導電層的表面,不必 〃 實施對於第二導電層的如上述的具較困難的圖案處理等。 由以上,依照本發明,利用可良好地實現第一導電層 與導電層的電性連接之同時,在層積體產生無用的缺陷( 例如,如上述的第一導電層的穿通等)之虞極減低,可提 -9- (6) 1277026 - 供一種.更良好動作的配線構造。 . 又,依照本發明的配線構造,作爲整體必須進行任何 圖案的情形,而成爲可一舉地圖案化第二導電層、絕緣層 及第一導電層。 在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一形態中,上述第一導電層、 上述絕緣層、上述第二導電層及上述中繼層所構成的層積 體,是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爲其特徵者。 依照該形態,上述第一導電層,上述絕緣層,上述第 二導電層及上述中繼層所構成的層積體是形成在具階段差 的表面上,因此剖視觀看該層積體,則構成該層積體的第 一導電層、絕緣層及第二導電層是成爲具有屈曲部分的形 狀。例如該層積體是成爲具有:位於第一水平面上的部分 ,位於上述第一水平面更高的第二水平面上的部分,及位 於連接第一水平面及第二水平面的緣分上的部分。 ' 這時候,例如假定垂直於上述線分的方向的該層積體 • 的厚度及垂直於上述第一水平面的方向的厚度均爲'' t 〃 ,而該線分從第一水平面觀看僅傾斜角度0 〔 rad〕(但 是,0 < 0 < 7Γ / 2 )的情形,則線分上的以垂直於第一水 平面的方向所計測的層積體的厚度t2,是成爲t2 = t/ co S0 。另一方面,垂直於第一水平面的方向的該層積體 - 的厚度11是11 = t。 如此地,在第一水平面上及第二水平面上的部分的該 層積體的厚度11,及上述線分的部分的該層積體的厚度 t2之間,一般可產生t2> tl的關係。又,以上所述爲有 -10- (7) 1277026 ' 關於「層積體」的厚度,惟相同事項,在構成層 . 第二導電層」、「絕緣層」及「第一導電層」均 說明。 如此,有關於存在於此種階段差上的層積體 行如上述的第二導電層的蝕刻,則在該鈾刻的實 加如上述的困難性。因爲,欲整齊地蝕刻絕緣層 電層上的所有第二導電層,首先,除去第一及第 上的第二導電層,然後,成爲上述線分上的第二 除去,惟在該線分上的第二導電層被除去的過程 時地進行第一及第二水平面下方的層的除去,亦 地進行絕緣層,或是第一導電層的除去的可能性 在第一導電層產生穿通等可能性是成爲更高。 可是在本發明,如上所述地,利用在第一導 面側具有與中繼層的電性連接點,且由此可謀求 的電性連接,不必進行如上述的困難的鈾刻。換 ‘ 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在本形態的「階段差」所產生 可更顯著地享受。 又,在本形態中所述的「階段差」,是例如 板上的配線或是電路元件等的任何要素上,形成 膜等時,出現在該層間絕緣膜表面。該階段差是 — 述要素的高度所產生者。順便提一下,由該說明 在基板上且上述層積體下構築任何要素,則產生 說的「階段差」的可能性較高,又,該構築的構 雜’則產生該「階段差」的可能性極高,同時該 積體的「 適合以上 ,欲僅進 施上更增 及第一導 二水平面 導電層被 中,也同 即也同時 。如此, 電層的下 與導電層 言之,本 的狀況下 形成在基 層間絕緣 起因於上 可知,若 本形態所 造物愈複 樣子也可 -11 - (8) 1277026 - 成爲複雜者。 _ 又,作成僅蝕刻上述的第二導電層時的不方便程度, 是藉由上述階段差的高度,或上述第一水平面及上述線分 的角度大小等可得到不相同。一般,上述高度愈高,或上 述角度愈大,則上述不方便程度是可成爲更大。 然而,本發明是基本上與如上述的事實無緣。亦即, 本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如既述,在此種狀況下才可更顯著地 發揮。 在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其他形態中,上述第二導電層 是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層所構成。 依照該形態,一般第二導電層是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 層所構成之故,因而對於複數層的每一層可產生蝕刻等級 不同的情形。因此,成爲僅進行如上述的第二導電層的蝕 刻,則在該蝕刻的實施上成爲比上述更加困難的情形。特 別是,在第二導電層的上層配置更難蝕刻的材料所構成的 ^ 層。而在下層配置更容易蝕刻的材料所構成的層的情形是 增加困難。 然而,在本發明中,由既述的理由,與此種情形無關 ,反而在本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在此種狀況下,更可顯著地 發揮。 ^ 又,作爲本形態的第二導電層的具體例,例如有在上 層具有鋁所構成的層,而在下層具有聚矽所構成的層者, 或是由上層依次地交互地重複鎢矽化物所構成的層及鈦所 構成的層,最後具有聚矽所構成的層者等。任何情形,各 -12 ~ (9) 1277026 層的蝕刻率不相同’因此僅進行蝕刻第二導電層的情形的 不方便是成爲顯著。 在該形態中,上述第二導電層是在上層包含鎢矽化物 所構成的層,而在下層包含聚矽所構成的層較理想。 依照此種構成’在上層具有鎢矽化物(W S i )所構成 的層,而在下層具有聚矽所構成的層的構造之故,因而對 於前者的蝕刻,是侵蝕後者之故,因而僅蝕刻第二導電層 的情形的上述的不方便是成爲更深刻。因此,本發明的作 用效果是成爲更顯著。 在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其他形態,上述層積體是構成 電容器。 依照該形態,層積體是構成電容器之故,因而可得到 如下的作用效果。亦即,如既述地,若必須僅蝕刻構成層 積體的第二導電層,則會產生絕緣膜,或第一導電層等的 「穿通」等之故,因而必須施以對於此的對策。這時候, 作爲有效的對策方法,有將上述絕緣膜、或是上述第一導 電層形成較厚層。構成如此,可利用作爲所謂蝕刻停止該 絕緣膜或該第一導電層之故,因而在發生上述「穿通」等 之前’在僅蝕刻第二導電層的時刻,就可終了該蝕刻處理 〇 然而,在此種對策中,第一有無法對應於配線構造的 小型化、狹小化等的要求的缺點問題。又第二,層積體在 如本形態地構成「電容器」之情形,若絕緣層較厚,則有 無法得到該電容値的困難點。 -13- (10) 1277026 ^ 可是’在本發明中,不必經過如上述地僅蝕亥 ^ 積體的第二導電層的工程,就可得到第二導電層5 的電性連接。亦即,此乃意味著如上述的對策,功 * 必採取將絕緣層等成爲較厚等的對策的意思,相β 該絕緣膜是儘可能形成較薄的意思。如此地,如才 ,若上述層積體構成電容器,成爲可得到該電容器 容値。 在該形態中’上述絕緣層是包含高介質常數相 成的層較理想。 依照此種構成’可更增大上述電容器的電容値 又,更具體而言,在絕緣層包含高介質常數相 例的氮化矽(SiN )等的情形,與該絕緣層僅包含 的情形相比較,成爲更顯著地受到僅進行如上述的 電層的蝕刻時的不方便(亦即,氮化矽是具有更溶 ' 刻的性質)。 然而,在本發明中,由配述的理由,與此些 ,反而,本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在此些狀況下,才 發揮。
又,作爲本發明的「高介質常數材料」,除了 氮化矽之外,還有包含氧化鉬(TaOx )、欽酸纟思| )、鈦酸鍩酸鹽(PZT )、氧化鈦(Ti〇2 )、氧 Zi02 )、氧化飴(Hf〇2 )及氧氮化矽(si0N )中 種所構成的絕緣材料等。特別是,若使用Ta〇x、 PZT、Ti02、Zi02及Hf02的高介質常數材料,貝|J 構成層 導電層 即指不 地,指 形態地 的大電 料所構 〇 料的一 氧化矽 第二導 易被蝕 項無關 顯著地 上述的 \ ( BST 化鉻( 至少一 BST、 在有限 (11) 1277026 的基板上領域可增大電容値。或是使用包含二氧 Si02 )、氧氮化矽(SiON )及 SiN的矽的材料, 低層間絕緣膜等的應力產生。 或是,上述絕緣層是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層所 而且其中一層是與其他層相比較包含高介質常數材 成的層較理想。 藉由此些構成,也可更增大上述電容器的電容 又,在此些構成,例如絕緣層成爲採取氮化矽 化矽層等的兩層構造,因此利用前者的氮化矽得到 ,而利用後者的氧化矽可確保耐壓性等,可發揮該 的高功能化。 在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形態中,又具備:形成 第一導電層與上述中繼層之間及上述導電層與上述 之間的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在上述導電層與上述 之間的第二層間絕緣膜;電性連接上述第一導電層 中繼層的第一接觸孔;以及電性連接上述導電層與 繼層的第二接觸孔。 依照該形態,具備第一層間絕緣膜及第二層間 ,而且藉由僅貫穿前者的第一接觸孔可實現第一導 中繼層間的電性連接,而藉由貫穿前者及後者雙方 接觸孔可實現導電層及中繼層間的電性連接。如此 照將第一導電層及導電層形成在不同層的形態,可 配線構造的更高密度化,並可更優異地實現該配線 小型化及狹小化等。 化矽( 則可減 構成, 料所構 値。 層及氧 電容値 電容器 在上述 中繼層 中繼層 與上述 上述中 絕緣膜 電層及 的第二 地,依 達成該 構造的 -15- (12) 1277026 又,本發明的第一層間絕緣膜及第二層間絕緣膜,是 分別包含複數層間絕緣膜的情形。例如,在中繼層與第一 導電層之間,存有任可其他要素,而在該要素的各該上下 形成有層間絕緣膜的情形也可以(這時候,第一層間絕緣 膜是成爲具有兩層的層間絕緣膜)。 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在基 板上形成中繼層的工序;在上述中繼層上形成第一層間絕 緣膜的工序;在上述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通至上述中繼層 的第一接觸孔的工序;形成第一導電層於上述第一層間絕 緣膜上且塡補上述第一接觸孔的工序;在上述第一導電層 上依次形成上述絕緣層與上述第二導電層的工序;在上述 第二導電層上形成第二層間絕緣膜的工序;在上述第二層 間絕緣膜與上述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通至上述中繼層的第 二接觸孔的工序;以及形成導電層於上述第二層間絕緣膜 上且塡補上述第二接觸孔的工序。 依照本發明的配線構造之製造方法,可適當地製造上 述的本發明的配線構造。 又,本發明的第一層間絕緣膜及第二層間絕緣膜,是 分別包含複數層間絕緣膜的情形。例如在中繼層與第一導 電層之間,存有任一其他要素,而在該要素的各該上下形 成有層間絕緣膜的情形也可以(這時候,第一層間絕緣膜 是成爲具有雨層的層間絕緣膜)。 在本發明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的一形態中,上述第一 導電層、上述絕緣層及上述第二導電層是形成在具階段差 -16 - (13) 1277026 的表面上。 依照該形態’第一導電層、絕緣層及第一導電層所構 成的層積體,是利用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分別成爲 具有剖視觀看的屈曲的部分的形狀。如此,這時候,僅蝕 刻第二導電層的情形,產生隨著此的既述的不方便。然而 ’在本形態中,第一導電層是在該時刻已經經由第一接觸 而與中繼層電性,然後,該中繼層是經由第二接觸孔與導 電層電性連接連接,可實現第一導電層及導電層間的電性 連接之故,因而不必僅蝕刻第二導電層。 如上述地,依照本形態,本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可更顯 著地發揮。 本發明的光電裝置,屬於在基板上具備:朝第一方向 延伸的資料線及朝交叉於該資料線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掃描 線’以及配置成對應於上述資料線及上述掃描線的交叉領 域的像素電極及薄膜電晶體,其特徵爲:在上述基板上又 具備:電性連接於上述薄膜電晶體與上述像素電極的儲存 電容,及配置於上述像素電極及上述儲存電容的各該下層 的中繼電極;構成上述儲存電容的一對電極中的其中一方 的電極與上述像素電極,是經由上述中繼電極電性連接。 。又本 本發明的光電裝置,是成爲相當於上述的本發明的配 線構ia的更具體且貫際上的適用例。亦即,本發明的光電 衣置的「中繼電極」是相當於上述的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 中繼層」,同樣「其中一方的電極」是相當於「第一導 電層」,又同樣「像素電極」是相當於「導電層 -17 - (14) 1277026 發明的「儲存電容」是相當於上述的「層積體」。 因此,依照本發明的光電裝置,可得到與藉由上述的 本發明的配線構造所發揮的作用效果大約同樣的作用效果 〇 亦即,依照本發明,爲了電性連接儲存電容及像素電 極,不必經過僅蝕刻構成儲存電容的另一方的電極的困難 工程,而該儲存電容及該像素電極間的電性連接是經由中 繼電極來進行,就可良好地進行該電性連接。 又,在本發明中,不必經僅蝕刻上述的另一方電極的 工程,因此可形成沒有不必要的缺陷(例如,上述其中一 方的電極的穿通等)的儲存電容。 又,依照本發明,對於整體儲存電容,在必須進行某 一圖案化時,成爲可一舉地圖案化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 介質膜及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 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的一形態中,上述儲存電容是形 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 依照該形態,上述的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層積體,可 享受與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的情形同樣的作用效果。 亦即’摘要地說,儲存電容中僅蝕刻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 時,在這些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的情形,該鈾刻成爲 極困難時,本發明是與此些事實在基本上無關。相反地, 在此種情形,在習知的方法中表示細心的注意而進行上述 蝕刻,必須實現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與像素電極的電性連 接,而在本發明中並不需要這些,反而在此種狀況下,本 -18 - (15) 1277026 ^ 發明的作用效果是可得到顯著地發揮。 一 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的其他形態中,上述其中一方的 電極包含電性連接於上述像素電極與上述薄膜電晶體的像 - 素電位側電容電極’上述儲存電容是由該像素電位側電容 電極;對向配置於該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而作爲固定電位 的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以及被夾持在上述像素電位側電 容電極與上述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間的介質膜所構成,上 述介質膜是構成包含高介質材料所構成的層的層積體。 依照該形態’儲存電容是包含高介質常數材料之故, 因而可增大其電容値。又,更具體而言,在介質膜是包含 局介質材料的一例的氮化砂(S i N )等的情形,與該介質 膜僅包含氧化矽時相比較,成爲更顯著地得到進行僅蝕刻 上述第二導電層時的不方便(亦即,氮化矽是具有更容易 蝕刻的性質)。又,本發明的「高介質常數材料」是具有 * 與上述者同樣的意義。 ‘ 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的其他形態中,上述中繼電極是 與包含於上述掃描線的上述薄膜電晶體的閘極作成相同膜 所形成。 依照該形態’中繼電極是與包含於掃描線的薄膜電晶 體的閘極作成相同膜所形成之故,因而例如與經特別工程 製造該中繼電極等的情形相比較,可得到製造工程的簡化 - ,或是製造成本的低廉化。 又’依照此種形態,可更自然地決定像素電位側電容 電極’中繼電極及像素電極間的配置關係,可更適當地進 -19- (16) 1277026 行基板上的層積構造的具體性形態的決定,或是可提高各 種要素的佈置的自由度。 又,此些作用效果是在如下情形中,可更有效果地享 受。亦即,薄膜電晶體配置於層積構造的最下層或是更下 層的情形。依照此,中繼電極可自然地實現位於儲存電容 及像素電極更下層的形態。 又,如此地,在掃描線包含閘極的情形,可更充分地 發揮作爲該閘極的功能地,該掃描線中,對於至少該閘極 部分’例如構成導電性的聚矽膜所形成較理想。在這種情 形下,在閛極與中繼電極作成相同膜所形成的本形態中, 該中繼電極也成爲由導電性聚矽膜等所構成。 又,由本形態的記載反而可知,本發明的「中繼電極 」是並不一定形成與閘極相同膜。在這時候,如上述地, 並不是中繼電極及閘極由相同材料所構成,因此該中繼電 極的材料是只要具有導電性,基本上可自由地選擇。 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的其他形態中,上述固定電位側 電容電極是形成覆蓋上述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 依照該形態,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形成覆蓋固定電位 側電谷電極之故,因而成爲以更寬廣的電極面積可夾持介 質膜,而成爲構成具有更大電容値的儲存電容。具體而言 ’例如在本形態中,成爲也可將上述三要素的側面利用作 爲電容器,而可得依此的電容値的增大値。又,由此種觀 點上’例如作成將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形成較厚等,則上 述側面的面積是變大,而可更有效率地得到電容値。 -20- (17) 1277026 本發明的此種作用及其他優點是由如下所說明的實施 形態可明瞭。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以下的說 明’首先,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配線構造的一例子,之後, 對於與其製造方法有關連地說明由該配線構造所得到的作 用效果。 首先,一面參照第1圖一面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配線構 造。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配線構造的一例的剖視圖 。在第1圖中,該配線構造是由下層側依次地配線4 〇 1、中 繼層3 0 1,本發明所指的層積體的一例的電容器2 〇 c及導電 層1〇1所構成。又,在導電層101及電容器20C間形成有第 三層間絕緣膜3、電容器2 0 C及中繼層3 0 1間形成有第二層 • 間絕緣膜2,而在中繼層3 0 1及配線4 0 1間形成有第一層間 ^ 絕緣膜1 ;成爲短路不會產生在此些各要素間。又,此些 第一至第二層間絕緣膜1〜3是例如氧化砂膜等所構成。 在該配線構造中,首先在基板S上形成的配線4 0 1。配 線4 01是給成與第1圖中其他要素沒有連絡,惟該配線401 是與未圖示的任一要素連接,而發揮作爲配線的功能者。 - 特別是在第1圖中’利用形成有該配線4 0 1,在位於該配線 -401更上層的構成中表示產生階段差STP。此種階段差STP 是經由第一至第三層間絕緣膜1〜3被傳達至最上層。 在配線4 0 1上經由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有中繼層3 0 1 - 21 - (18) 1277026 ,而在在該中繼層3 0 1上經由第二層間絕緣膜2形成有電容 器20C。又,這些中繼層301及電容器20C,是經由接觸孔 851被電性連接。更具體而言,電容器20C是由上側電極 201、絕緣層202及下側電極203所構成;與中繼層301電性 連接,是這些中成爲下側電極203。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 中,上側電極201是具備:在圖中上層具有WSi膜所構成 的層(以下稱爲「WSi層」);而在其下層具有聚矽膜所 構成的層(以下稱爲「聚矽層)」的層積構造(未圖示在 第1圖及第2圖。請參照下述的第3圖及第4圖)。 在電容器20C上經由第三層間絕緣膜3形成有導電層 1 0 1。又,該導電層1 0 1是經由貫通第二及第三層間絕緣膜 2、3而被開孔的接觸孔8 5 2與中繼層3 0 1電性連接。 在此種配線構造中,下側電極203及導電層101是必須 互相地電性連接。其必要性的根據有各種,惟如在下述的 光電裝置的實施形態所述地,有導電層1 0 1是用以將電場 施加於液晶分子的像素電極(在第6圖、第9圖中的記號9 a ),電容器20 C是提高該像素電極的電位保持特性的儲存 電容(在第6圖、第9圖中記號70 );下側電極203是像素 電位側電容電極的下部電極(在第6圖、第9圖中記號7 1 ) 的情形下,又在該下部電極連接有TFT的汲極,爲了實現 T F T,下部電極及像素電極的信號流動,而有後兩者的電 性連接成爲必需等情形。 又,在此種本實施形態的各種要素的配置關係中,注 重在中繼層3 0 1及構成電容器2 0 C的下側電極2 0 3及導電層 -22- (19) 1277026 1 〇 1,則中繼層3 01可配置在下側電極2 0 3及導電層1 ο 1各該 下層。亦即,在三者間,中繼層3 0 1成爲位於最下層。 由此,下側電極2 0 3與中繼層301的電性連接點,是成 爲位於下側電極2 0 3的下面側,而導電層1 0 1與中繼層3 0 1 的電性連接點,也成爲位於該導電層1 0 1的下面側。 依照成爲如以上構成的配線構造,可得到如下的作用 效果。對於此點,利用進行與未採用如第1圖的構造的配 線構造的對比就可明瞭。以下,一面參照第2圖一面說明 該對比。在這裏,第2圖是表示用以進行與第1圖的構造的 相同視點的剖視圖。又,爲了說明的方便,在第1圖及第2 圖之間,實質上指示相同要素時,使用相同記號進行說明 〇 首先’在第1圖中,如上所述地,下側電極203與中繼 層3 0 1,是經由開孔在形成於兩者間的第一層間絕緣膜1的 接觸孔8 5 1被電性連接。因此下側電極2 〇 3對於中繼層3 〇 i 的電性連接點是可說位於該下側電極2 〇 3的「下側」。 ¥寸於此’在第2圖中’未存有中繼層3 〇 1。因此,下側 電極203與導電層1 〇 1的電性連接,是經由在該下側電極 2 03的上側具有電性連接點的接觸孔85 1 /所實現。更詳述 之,接觸孔8 5 1 /是開孔在第三層間絕緣膜3,及上側電極 201及絕緣層202,而導電層101是形成能塡補該接觸孔 851 " 〇 亦即,在此種構造中,爲了實現下側電極2 〇 3及導電 層101間的電性連接,在第2圖就可明瞭,必須利用下側電 -23- (20) 1277026 極2 0 3的「上側」。又在這時候’必須實施僅對於構成電 . 容器2 0 C的上側電極2 0 1或僅對於絕緣層2 0 2的蝕刻工程( 參照圖中虛線)。因爲,爲了謀求與下側電極20 3的上側 ' 的電性連接’必須現出從上方面^彳該下側電極2 0 3的表面 _ 的狀態。 然而,此種蝕刻工程成爲極困難者。以下,一面參照 第3圖及第4圖一面說明此點。在這裏,第3圖及第4圖是在 第2圖的配線構造中,說明僅蝕刻上側電極20 1的工程所用 的工程圖。 首先,在第3圖的工程(1)中,電容器20C的構成要 素中,僅圖示WSi層201a及聚矽層201b以及位於其下層的 氧化矽膜所構成的絕緣層202。又,該電容器20C是形成在 階段差STP上之故,因而上述WSi層201a、聚矽層201b及 絕緣層2 02,剖視觀看均具有屈曲的形狀。又,該電容器 ' 2 0C形成在階段差STP上之故,因而在第3圖的工程(1 ) - 中,如WSi層201a所示地,表示著形成在水平面上的WSi 層20 la的厚度T1,與形成在階段差STP上的WSi層20 la的 厚度T2不相同(T2 > T1 )。 又,對於此種階段差STP上的電容器20C,在殘留絕 緣層202下(亦即,將該絕緣層202使用於所謂蝕刻停止下 ' ),在僅蝕刻w S i層2 0 1 a及聚矽層2 0 1 b時,首先,如第3 - 圖的工程(2 )所示地,實施僅蝕刻W S i層2 0 1 a的工程。 由此,蝕刻WSi層201 a是成爲從絕緣層202上被消滅(參 照圖中虛線)。然而,在該第3圖的工程(2 ),成爲形成 -24 - (21) 1277026 有殘留部2 0 1 a E。此乃如參照第3圖的工程(1 )所述地, 水平面上的鈾刻W S i層2 0 1 a的厚度T 1與階段差S TP上的厚 度T2不相同所導致。亦即,僅厚度(T2 — T1 )的分量, 不被蝕刻地會殘留在WSi層201a。 因此,W S i層2 0 1 a的蝕刻是如第3圖的工程(3 )所示 地,一直到除去該殘留部20 la仍繼續進行。但是這時候, 位於WSi層201a的下層的聚矽層201b的蝕刻也成爲同時地 進行。結果,藉由實施以除去殘留部2 0 1 aE作爲目的的 WSi層20 la的過度蝕刻,在第3圖的工程(3 )的階段中, 水平面上的聚矽層201b的厚度,是成爲起初所成膜的厚度 更小厚度T3。 又,在此種情形的W S i層2 0 1 a的蝕刻時,也同時地存 在聚矽層2 0 1 b的蝕刻率大於該W S i層2 0 1 a的蝕刻率的缺點 問題。亦即,在第3圖的工程(3 )中,好不容易殘留厚度 T3而還存在聚矽層201b,惟在不好的情形,也有在第3圖 的工程(3 )的階段中成爲完全地消失該聚矽層2 0 1 b的情 形〔參照第3圖的工程(3 )中,粗虛線〕。又,對於W S i 層201 a的蝕刻,是也可進行對於絕緣層202的蝕刻之故, 因而在完全地消失聚矽層2 0 1 b之後,本來就有的絕緣層 2 02的侵蝕,又也會產生其消失的事態。更具體而言,超 越絕緣層2 0 2,也會產生位於更下層的層(亦即,下側電 極203 )的侵蝕。 順便提一下,在如上述的情形,是在階段差S TP較大 時成爲特別地深刻。因爲若階段差s TP較大,則殘留部 -25- (22) 1277026 201aE也變大,因此對於欲除去此的WSi層201a的蝕刻是 成爲較長期地進行。如此,成爲在對於層積體的蝕刻會隨 伴著極困難的情形。 繼續第3圖的工程(3 )中,在第4圖的工程(4 )的階 段,進行對於聚矽層20 lb的蝕刻。由此,成爲首先蝕刻具 有上述的厚度T3的水平面上的聚矽層201b。然而,對於聚 矽層20 1b,在存在於階段差STP上的該聚矽層201b,存在 著其厚度大於上述T3的厚度T4部分。因此,在第4圖的工 程(4 )的蝕刻,與上述WSi層201 a同樣,成爲產生殘留 部201 bE。因此,對於該聚矽層201b,也必進行除去殘留 部20 1 bE的過度鈾刻。 如此,最終地,如第4圖的工程(5 )所示地,聚矽層 20 lb是成爲從絕緣層202上完全消失,與此同時地,對於 在第4圖中位於最下層的絕緣層2 02,成爲進行僅蝕刻原來 不被蝕刻的厚度T2的部分。這並不是原來所盼望的事情。 又,若該厚度T5大於作爲絕緣層202起初所成膜的厚度( 以下,雖未圖示,惟作爲厚度TS )時,雖欲殘留絕緣層 2 02,也成爲會消滅該絕緣層202。又,厚度T5與厚度TS 相比較極大時,換言之,階段差STP比較上很大時,則超 越絕緣層202,也會產生侵鈾位於更下層的層(亦即,下 側電極2 0 3 )。 如上所述地,在習知,階段差S TP上的電容器2 0 C的 蝕刻是極困難。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必經過如上的第3圖及第4 -26- (23) 1277026 圖的各工程。因爲在第1圖中’電性連接下側電極2〇3與導 電層1 0 1,不必使用直接地連接此些的接觸孔8 5 1 /(參照 第2圖),而該下側電極2〇3及該導電層101是成爲經由位 於此些各該下層的中繼層3 0 1被連接。下層電極2 0 3如此地 在圖中下面側有電性連接點時’不需要第3圖及第4圖的各 工程。 由以上,依照本實施形態,可良好地實現下側電極 203與導電層1〇1的電性連接’同時利用在電容器20C產生 不必要的缺陷(例如,如上述的下側電極2 〇 3的穿通等) 之虞被儘量減低,而可提供一種可進行更良好動作的配線 構造。 又,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本發明的「層積體」成 爲構成電容器2 0 C的形態之故,因而可達成其大電容化。 因爲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必如上述地經過第3圖及第4圖的 各工程,來謀求下側電極203及導電層101的電性連接之故 ,因而除了顧慮絕緣層2 02或是下側電極203的穿通等之外 ,並不需要將此些厚度採用較大。亦即,絕緣層202的厚 度是儘量作成較薄,因此可達成電容器2 0C的大電容化。 又,有關於此點,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必顧慮上述絕 緣層202的穿通等,乃指構成該絕緣層202的材料的選擇上 ,並未受到特別限制。例如,作爲構成絕緣層2 0 2的材料 ,若選擇比氧化矽膜更高介質常數的氮化矽膜,則對於電 容器20C的電容增大化較適合。然而,由兩者間的飩刻選 擇比的觀點,若選擇較容易蝕刻的氮化矽膜,會增大該絕 (24) 1277026 緣層2 02的穿通等可能性的側面。因此,在習知,進行選 擇氧化矽等。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並不沒有此種顧慮。在本實 施形態中’由此點來看,成爲能促進電容器2 0 C的電容增 大化。 又,在絕緣層2 0 2,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層所構成, 同時其中之一層是包含比其他層以高介質常數材料所構成 的層的構造,亦即可具有層積構造。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電容器20C形成在階 段差S TP上的形態,惟本發明是並不被限定於此種形態者 。例如若未存在階段差STP,成爲必須僅蝕刻上側電極 2 0 1的工程的情形,有蒙受既述的不方便之虞。因此,即 使電容器20C,或是更一般性地本發明所指的「層積體」 未形成在階段差上,本發明的作用效果是也可相對應地享 受。 又,有關於該階段差S TP,在上述實施形態的階段差 S TP,是起因於配線4 0 1的高度所形成,惟一般,在構成 各種電子機器的配線構造,與表示於第1圖的階段差S TP 相比較,有高度更高,更陡峻,又其樣子變成複雜者(例 如,某一階段差反映著位於其下層的複數要素的高度等) 的情形。因爲只要設置中繼層3 0 1,與該階段差無關地, 也可良好地實現第一導電層及導電層的電性連接。相反地 ,若該階段差愈高,愈成爲陡峻,或愈複雜,則本發明所 具有的價値,是可更提高。 -28- (25) 1277026 (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 以下,參照第5圖的流程圖及第1圖說明上述實施形態 的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 首先,如第5圖的步驟S 1 0,在基板S上形成配線4 〇1之 後,在該配線40 1上形成第一層間絕緣膜1。由此,第一層 間絕緣膜1的表面上,成爲產生起因於配線4 0 1的高度的階 段差STP。 之後,如第5圖的步驟S 1 1,在第一層間絕緣膜1上形 成中繼層301。 然後,如第5圖的步驟S12,在中繼層301上形成第二 層間絕緣膜2。之後,在該第二層間絕緣膜2,形成通至中 繼層3 0 1的接觸孔8 5 1。 然後,如第5圖的步驟S13,在第二層間絕緣膜2上, 且塡補接觸孔851地形成下側電極2 03之後,在該下側203 上形成絕緣層202及上側電極201,以構成電容器20C。利 用該工程,成爲可實現下側電極203與中繼層301的電性連 接。 之後,如第5圖的步驟S14,在電容器20C上,形成第 三層間絕緣膜3。然後,在該第三層間絕緣膜3,及在位於 其下層的第二層間絕緣膜2,形成通至中繼層3 0 1的接觸孔 8 5 2 ° 之後,如第5圖的步驟S 1 5,·在該第三層間絕緣膜3且 塡補接觸孔8 5 2地形成導電層1 0 1。利用該工程,成爲實現 導電層1 01與中繼層3 0 1的電性連接,成爲也實現導電層 -29- (26) 1277026 101及下側電極203間的電性連接。 如此地,在製造本實施形態的配線構造時,不必經過 如在第3圖及第4圖所說明的僅蝕刻上側電極20 1的困難工 程,就可適當地實現下側電極203及導電層1 〇 1的電性連接 〇 又,構成上述配線4 0 1、中繼層3 0 1、構成電容器2 0 C 的三要素,導電層101是分別利用濺鍍法、或CVD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在基板S全面形成導電性 材料所構成的前驅膜之後,對於該前驅膜藉由微影成像及 蝕刻等圖案化成具有適當的平面形狀較理想。又,在本發 明中,包括在此些各要素間混存其他要素的情形(例如, 在中繼層3 0 1及下側電極2 0 3間存在有配線等的其他要素的 情形)。主要爲從電的流動來看,若有從下側電極2 0 3 ( 或導電層101)流至其下層的中繼層301,又有從該中繼層 3 〇 1流至其上層的導電層(或下側電極2 〇 3 )的電流,則這 些是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光電裝置的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的實施 形態’是將本發明的光電裝置適用在液晶裝置者。 (像素部的構成) 首先’參照第6圖至第9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光 電裝置的像素部的構成。在這裏第6圖是表示構成光電裝 、30 - (27) 1277026 置的畫像顯示領域的矩陣狀地形成的複數像素的各種元件 ’配線等的等値電路。第7圖是表示掃描線、資料線、像 素電極等所形成的TFT陣列基板的相鄰接的複數像素群的 俯視圖。又,第8圖是爲了表示第7圖中的主要部分,具體 而言爲了表示資料線、遮蔽層及像素電極間的配置關係, 主要僅抽出此些的俯視圖。第9圖是表示第7圖的A -八/ 剖視圖。又,在第9圖中,爲了作成在圖式上可認識各層 ’各構件的程度的大小,在該各層、各構件地作成不同縮 尺。 在第6圖中,在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的像素顯 示領域的矩陣狀地形成的複數像素,分別形成有用以交換 控制的T F T 3 0,而供給畫像信號的資料線6 a電性連接於該 TFT 3 0的源極。寫入在資料料6a的畫像信號si、S2....... 、Soi是依該順序依線順次地供給也可以,或是對於相鄰接 的複數資料線6 a彼此間,供給於每一群也可以。 又,構成閘極電性連接於TFT 30的閘極,以所定的時 機,將掃描信號G 1、G2........ Gm依順序以線順次脈衝 地施加於掃描線1 la及閘極。像素電極9a是電性連接於TFT 3 0的汲極,利用僅一定期間關閉交換元件的TFT 30的開關 ,而在所定時間內寫入從資料線6 a所供給的畫像信號S 1、 S2、...... 、Sno 經由像素電極9a作爲光電物質的一例的寫入在液晶的 所定電平的畫像信號SI、S2........Sn是在與形成於對向 基板的Μ向電極之間被保持~定期間,液晶是利用所施加 -31 - (28) 1277026 的電壓電平並依分子集合的配向或秩序變化,調變光線, 而可成爲灰階顯示。若爲正常白模態,則對應於以各像素 單位所施加的電壓,減少對於入射光的透過率,而若爲正 常黑模態,則對應於以各像素的單位所施加的電壓,增加 對於入射光的透過率,作爲整體來自光電裝置出射具有對 應於畫像信號的對比。 爲了防止被保持在該處的畫像信號洩漏,與形成在像 素電極9 a與對向電極之間的液晶電容並聯地附加儲存電容 7 〇。該儲存電容7 0是排列設在掃描線1 1 a,包含固定定位 側電容電極,而且包含被固定在定電位的電容電極300。 以下,參照第7圖至第9圖說明依上述資料線6a、掃描 線1 la及閘極' TFT 30等的實現如上述的電路動作的光電 裝置的實際構成。 首先,在第7圖中,像素電極9a是在主動矩陣基板的 TFT陣列基板10上,矩陣狀地設置複數(利用虛線部表示 輪廓)’分別沿著像素電極9a的縱橫境界設有資料線6&及 掃描線1 1 a。如下述地資料線6 a是包含鋁膜等的層積構造 所構成,而掃描線1 1 a是如導電性聚矽膜等所構成。又, 掃描線1 1 a是電性連接於相對向於在半導體層丨a中以圖中 右上方的斜線領域所表示的通道領域〗a的閘極3 a,而該閘 極3 a是成爲被包含於該掃描線Ua的形狀。亦即,在閘極 3 a與貧料線6 a的父叉部位,分別設有包含於掃描線n a的 閘極3a對向配置於通路領域]a /的像素交換用的τρτ 3〇。 換言之,TFT 30 (除了閘極)是成爲存在於閘極3a與掃描 -32 - (29) 1277026 線1 1 a之間的形態。 如表示於第7圖的A _ A /線剖視圖的第9圖,光電裝 置是具備例如石英基板、玻璃基板、矽基板所構成的TFT 陣列基板1 〇、及對向配置於此的例如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 所構成的對向基板2 0。 如第9圖所示地,在TFT陣列基板1 〇側設有上述的像 素電極9 a,而在其上側設有施以硏磨處理等所定配向處理 的配向膜16。像素電極9a是例如ITO膜的透明導電性膜所 構成。另一方面,在對向基板20側設有對向電極21於其全 面,而在其下側設有施以硏磨處理等的所定配向處理的配 向膜22。其中對向電極21是與上述像素電極9a同樣地,例 如ITO膜等的透明導電性膜所構成;上述配向膜16、22是 例如聚醯亞胺等的透明有機膜所構成。 在如此地被對向配置的TFT陣列基板10及對向基板20 間,液晶等光電.物質被封入在利用下述的密封材料(參照 第1 〇及第1 1圖)所圍繞的空間,形成有液晶層50。液晶層 5 0是在未施加來自像素電極9a的電場的狀態下利用配向膜 1 6、2 2採取所定的配向狀態。液晶層5 0是例如混合一種或 複種類的向列液晶的光電物質所構成。密封材料是以周邊 黏貼TFT基板10及對向基板20所用的例如光硬化性樹脂或 熱硬化性樹脂所構成的黏接劑,混入有將兩基板間的距離 作成所定値所用的玻璃纖維或玻璃珠等間隔物。 另一方面,在TFT陣列基板1〇上,除了上述像素電極 9a及配向膜16之外,還具備包含此些的各種構成作成層積 -33- (30) 1277026 構造。如第9圖所示地’該層積構造是由下方依次地,包 含掃描線1 la的第一層,包含閘極3a的TFT 30等的第二層 ,包含儲存電容70的第三層,包含資料線6a等的第四層, 包含遮蔽層400等的第五層,包含上述的像素電極9a及配 向膜16等的第六層(最上層)所構成。又,在第一層及第 二層間設有底質的絕緣膜1 2,在第二層及第三層間設有第 一層間絕緣膜4 1 ;在第三層及第四層間設有第二層間絕緣 膜42 ;在第四層及第五層間設有第三層間絕緣膜43 ;在第 五層及第六層間設有第四層間絕緣膜44 ;能防止上述各要 素間發生短路。又在此些各種絕緣膜1 2、4 1、4 2、4 3、4 4 ,也設有例如電性連接TFT 30的半導體層la中的高濃度源 極領域1 d與資料線6a的接觸孔等。在以下,從下方依次地 說明此些各要素。 首先,在第一層包含例如鈦(Ti )、鉻(Cr )、鎢( W )、鉅(Ta )、鉬(Mo )等的高融點金屬中的至少一種 的金屬單體、合金、金屬矽化物、聚矽化物、層積此些者 ,或是設有導電性聚矽等所構成的掃描線i ! a。該掃描線 1 1 a是在平面上觀看,沿著第7圖的χ方向,條紋狀地圖案 化。更詳細地觀看,條紋狀掃描線i la具備:沿著第7圖的 X方向延伸的本線部,及資料線6 a或遮蔽層4 0 0朝第7圖的 Y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又,從鄰接的掃描線1〗a所延伸的突 出部是不會互相地連接,因此該掃描線n a是成爲一條一 條被分斷的形狀。 由此’ ί市描線1 1 a是成爲具有一齊地控制存在於相同 -34^ (31) 1277026 行的TFT 3 0的導通、斷開的功能。又,該掃描線1 1 a是形 成能大約塡補未形成有像素電極9a的領域之故,因而也具 有能遮斷從下側入射至TFT 3 0的光線的功能。由此,成爲 ^ 能抑制TFT 30的半導體層la的光洩漏電流的發生,成爲可 — 顯示沒有閃爍等高品質的畫像。 又,作爲第二層,設有包含閘極3a的TFT 30。如第9 圖所示地,TFT 30 是具有 LDD (Lightly Doped Drain)構 造,作爲該構成要素,上述的閘極3 a具備:例如聚矽膜所 構成而藉由來自閘極3a的電場形成通道的半導體層la的通 道領域la /,包含絕緣閘極3a與半導體層la的閘極絕緣膜 的絕緣膜2,半導體層la的低濃度源極領域ib及低濃度汲 極領域1 c以及高濃度源極領域1 d及高濃度汲極領域1 e。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特別是,在該第二層,作爲與 上述閘極3 a相同膜形成有中繼電極7 1 9。如第7圖所示,該 中繼電極7 1 9是平面性地觀看,形成島狀地位於各像素電 ~ 極9 a的一邊的大約中央。中繼電極7 1 9與閘極3 a是形成作 爲相同膜之故,因而後者例如導電性聚矽膜等所構成的情 形,前者也由導電性聚矽膜所構成。 又,較理想是如第9圖所示地,上述的T F T 3 0是具 LD D構造,惟在低濃度源極領域i b及低濃度汲極領域1 c具 — 有未進行雜質植入的偏移構造也可以,或是將閘極3 a作爲 光罩而以高濃度植入雜質,自匹配地形成高濃度源極領域 及高濃度汲極領域的自動對準型TFT也可以。又,在本實 施形態中,將像素交換用TF T 3 0的閘極僅配置一個於高濃 -35- (32) 1277026 度源極領域1 d及高濃度汲極領域1 e間的單一閘極構造,惟 在這些中間配置兩個以上的閘極也可以。如此地若以雙閘 極或二閘極以上構成TFT,則可防止通道與源極及汲極領 域的接合部的洩漏電流,可減低斷開時的電流。 又,構成TFT 30的半導體層la是非單晶層或單晶層均 可以。在形成單晶層,可使用黏貼法等公知方法。將半導 體層1 a作成單晶層,可特別地得到周邊電路的高性能化。 在以上所述的掃描線11a上面且TFT 30的下面,設有 如矽氧化膜所構成底質絕緣膜1 2。底質絕緣膜1 2是除了從 掃描線1 1 a層間絕緣T F T 3 0的功能之外,還具有利用形成 在TFT陣列基板10全面,防止TFT陣列基板10的硏磨表面 時的粗糙,或在洗淨後所留下的污物等影響到像素交換用 TFT 3 0的特性變化的功能。 在該底質絕緣膜12,平面觀看在半導體層la兩邊,開 掘有與沿著下述的資料線6a延伸的半導體層la的通道長度 相问寬度的槽(接觸孔)1 2 c v,對於該槽1 2 c v,被層積於 其上方的閘極3 a是包含凹狀地形成在下側的部。又,利用 能塡補該槽12cv整體般地,形成有閘極3a,在該閘極3a, 成爲延設與該閘極一體地形成的側壁部3 b。由此,如第7 圖所詳示,TFT 30的半導體層la是平面地觀看成爲從側方 覆蓋,而成爲至少抑制來自該部分的光線入射。 又,該側壁部3b是形成能塡補上述槽12cv,同時其下 端成爲與上述掃描線1 1 a接觸之狀態。在這裏,掃描線1 1 a 是如上述地條紋狀地形成之故,因而存在於某一行的閘極 -36 - (33) 1277026 3 a及掃描線11 a是注重在該行,經常成爲相同電位。 在本發明中,採用作成平行於掃描線1 1 a,包含閘極 3 a而形成其他的掃描線的構造也可以。在該情形下,該掃 描線1 1 a與該其他的掃描線,是成爲採用冗長的配線構造 〇 由此,例如即使在該掃描線1 1 a的一部分有某些缺陷 ,成爲無法進行正常通電時,只要存在於與該掃描線1 i a 相同行的其他掃描線健全,經由此也可依然正常地進行 TFT 3 0的動作控制。 又,繼續上述第二層,在第三層設有儲存電容70。儲 存電容70是TFT 30的高濃度汲極領域le及作爲連接於像素 電極9a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的下部電極7〗,及作爲固定 電位側電容電極的電容電極3 0 0,利用經由介質膜7 5並對 向配置所形成。依照該儲存電容7 0,成爲可顯著地提高像 素電極9 a的電位保持特性。由第7圖的俯視圖可知,本實 施形態的儲存電容70,是形成不會達到幾乎對應於像素電 極9 a的形成領域的光透過領域之故(換言之,形成控制在 遮光領域內之故),因而光電裝置整體的像素數値口徑是 維持較大,由此,成爲可顯示更明亮的畫像。 更詳細地,下部電極7 1是例如導電性聚矽膜所構成而 功能作爲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但是,下部電極7 1是由包 含金屬或合金的單一層膜或多層膜所構成也可以。又,該 下部電極7 1是除了作爲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的功能之外, 還具有中繼連接像素電極9a與TFT 30的高濃度汲極領域]e (34) 1277026 , 的功能。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這裏所稱的中繼連接, 是經由上述中繼電極7 1 9所進行爲其特徵。對於此點將在 以後加以說明。 - 電容電極3 0 0是功能作爲儲存電容7 0的固定電位側電 _ 容電極。在本實施形態中,爲了將電容電極3 0 0作成固定 電位,進行與作爲固定電位的遮蔽層4〇0電性連接就可 達成。 又’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該電容電極300是在 TFT陣列基板10上中,島狀地形成能對應於各像素,上述 下部電極71是形成具有與該電容電極3 0 0大約相同形狀。 由此,本實施形態的儲存電容70是在平面上沒有白費 地擴展,亦即未降低像素數値口徑,且成爲在該狀況下能 實現最大限度電容値。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儲存電容 70是以更小面積,具有更大電容値。 ' 更詳細地,在第9圖中,電容電極3 0 0的面積是形成稍 - 大於下部電極7 1的面積,亦即可知形成前者能覆蓋後者。 由圖式可知,依照此種形態,也可將該電容電極3 00及該 下部電極7 1側面利用作爲電容器(參照第9圖的儲存電容 7 0的左邊)之故,因而可得到電容値的增大化。又,也難 產生兩者間的短路。又,由此種觀點,爲了須增大上述側 * 面的面積,例如事先形成較厚的下部電極7 1也有效。 又,該電容電極300是例如由上層依次地也可具有 W S i層與聚矽層的兩層構造。依照此種兩層構造,利用 W S i層的存在可提高對於TFT 3 0的光遮蔽性,而利用聚矽 -38- (35) 1277026 層的存在可得到良好的電傳導性。又,此外,電容電極 3 0 0是從上層依次地有鋁層及聚矽層的兩層構造,或是從 上層依次地有交互地重複WSi層及鈦所構成的層,而在最 後具有聚矽層者等。 如第9圖所示地,介質膜75是例如由膜厚5至200 nm左 右的較薄 HTO (High Temperature Oxide)膜、LTO (Low Temperature Oxide)膜等的氧化矽膜,或是氮化矽膜等所 構成。從增大儲存電容7 〇的觀點,在只要膜的信賴性能充 分地得到,介質膜75是愈薄愈好。又,特別是在本實施形 態中,如第9圖所示地,該介質膜75是成爲在下層具有氧 化矽膜75a,在上層具有氮化矽膜75的兩層構造者。其中 上層的氮化矽膜75是圖案化成稍大於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 的下部電極7 1的尺寸,控制成形成在遮光領域(非開口領 域)內。由此,利用存在介質常數較大的氮化砂膜,除了 可增大儲存電容7 0的窄量値之外,不但如此,還利用存在 氧化矽膜75a,也不會降低儲存電容70的耐壓性。如此地 ,利用將介質膜75作成兩層構造,成爲可享受相反的兩個 作用效果。又,利用存在氮化矽膜75b,成爲可將水對於 TFT 3 0的侵入防範於未然。由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不會 導致TFT 3 0的臨限電壓上昇的情形,成爲可較長期地運用 裝置。又,具著色性的氮化矽75b是圖案化成稍大於下部 電極7 1的尺寸,而未形成在光線所透過部分(位於遮光領 域內)之故,因而可防止降低透過率。又,在本實施形態 中,介質膜7 5是成爲具有兩層構造者,視場合,例如構成 -39- (36) 1277026 氧化矽膜、氮化矽膜及氧化矽膜等的三層構造,或是具有 此以上的層積構造也可以。 在如上所述的TFT 30至閘極3a及中繼電極7 19上,且 在儲存電容7 0下,形成有例如非矽酸鹽玻璃(N S G )'磷 矽酸鹽玻璃(P S G )、硼矽酸鹽玻璃(B S g )、硼磷矽酸 鹽玻璃(B P S G )等矽酸鹽玻璃膜、氮化矽膜或氧化矽膜 等,或較理想是形成有NSG所構成的第一層間絕緣膜41。 又,在該第一層間絕緣膜4 1,能貫通下述第二層間絕緣膜 42地開設有電性連接TFT 30的高濃度源極領域id與下述資 料線6a的接觸孔8 1。又,在第一層間絕緣膜4 1,開設有電 性連接TFT 30的高濃度汲極領域ie與構成儲存電容70的下 部電極7 1的接觸孔8 3。 又’在該第一層間絕緣膜4 1,開設有電性連接作爲構 成儲存電容7 0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的下部電極7 1與中繼 電極7 1 9所用的接觸孔8 8 1。還有在第一層間絕緣膜4 1,能 貫通下述第二層間絕緣膜地開設有電性連接中繼電極7 1 9 與下述第二中繼電極6a2的接觸孔882。 又,在此些四個接觸孔中,在接觸孔8 1、8 8 2的形成 部分,成爲未形成上述介質膜75。換言之,成爲在該介質 膜7 5形成有開口部。此乃在接觸孔8〗中,必須謀求高濃度 源極領域Id及資料線6a間的電氣式導通,而在接觸孔882 ’該接觸孔8 8 2用以貫通第一及第二層間絕緣膜41、42。 順便提一下’此種開口部設在介質膜75,在進行TFT 30對 於半導體層1 a的氫化處理時,成爲可得到將使用於該處理 -40- (37) 1277026 的氫氣經由該開口部可容易地連到半導體層1 a的作用效果 〇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對於第一層間絕緣膜41,利用 進行大約15000 °C的燒成,來謀求注入在構成半導體層la 或閘極3 a的聚矽膜的離子的活性化也可以。 又,在連續於上述第三層,在第四層設有資料線6a。 該資料線6a是一致於TFT 30的半導體層la延伸方向地,亦 即能重疊於第7圖中Y方向般地條紋狀地形成。如第9圖所 示地,該資料線6 a是從下層依次地,形成作爲具有:鋁所 構成的層(參照第9圖的記號4 1 A )、氮化鈦所構成的層 (參照第9圖的記號4 1 TN )、氮化矽膜所構成的層(參照 第9圖的記號4 0 1 )的三層構造的膜。氮化矽膜是圖案化成 稍大尺寸而能覆蓋其下層的鋁層與氮化鈦層。其中資料線 6a利用包含較低電阻材料的銘,可無停滯地實現對於tft 30 ’像素電極9a的畫像信號的供給。另一方面,利用在該 資料線6a上存有堵住水分侵入的作用上較優異的氮化矽膜 ’可提高TFT 30的耐濕性,並可實現其壽命長期化,氮化 矽膜是電漿氮化矽膜較理想。 又,在該第四層,作爲與資料線6a,形成有遮蔽層用 中繼層6al及第二中繼電極6a2。如第7圖所示地,這些是 平面地觀看,並不是形成具有與資料線“連續的平面形狀 ’各者間是形成在圖案化上被分斷。亦即,注重在位於第 7圖中最左邊的資料線6 a,在其右邊形成具有大約四邊形 狀的遮敝層用中繼層6al,又在其右邊形成有稍大於遮蔽 -41 - (38) 1277026 層用中繼層6 a 1的面積且具有大約四邊形狀的第二中繼電 極6 a2。遮蔽層用中繼層6al及第二中繼電極6 a2是與資料 線6 a相同工程,從下層依次地,形成作爲具有鋁所構成的 層,氮化鈦所構成的層,氮化矽所構成的層的三層構造的 膜。又,氮化矽膜是圖案化成稍大尺寸而能覆蓋其下層的 鋁層與氮化鈦層。氮化鈦層是功能作爲防止對於遮蔽層用 中繼層6al,第二中繼電極6a2所形成的接觸孔8 03、8〇4的 蝕刻穿通所用的障壁金屬。又,在遮蔽層用中繼層6a 1及 第二中繼電極6a2上,利用形成有堵住水分侵入的作用上 較優異的氮化矽膜,可提高TFT 30的耐濕性,並可實現其 壽命長期化。又,氮化矽膜是電漿氮化矽膜較理想。 在以上所述的儲存電容70上且資料線6a下,形成有藉 由例如NSG、PSG、BSG、BPSG等的矽酸鹽玻璃膜、氮化 矽膜或氧化矽膜等,或是較理想是藉由使用TEOS氣體的 電漿CVD法所形成的第二層間絕緣膜42。在該第二層間絕 緣膜42,開設有電氣式連接TFT 30的高濃度源極領域Id與 資料線6a的上述接觸孔8 1,而且開設有電性連接上述遮蔽 層用中繼層6al與儲存電容70的上部電極3 00的接觸孔801 。又,在第二層間絕緣膜42,形成有電性連接第二中繼電 極6 a2與中繼電極71 9所用的上述接觸孔8 82。 又,連續於上述第四層,在第五層形成有遮蔽層4 00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地,該遮蔽層400是平面地觀看, 朝圖片X方向及Y方向分別延伸般地格子狀地形成。該遮 蔽層4 〇 〇中對於朝圖中γ方向延伸的部分,特別是覆蓋資 -42 - (39) 1277026 料線6 a地,且形成比該資料線6 a寬廣。又,對於朝圖中χ 方向延伸的部分,爲了確保形成下述第三中繼電極402的 領域,在各像素電極9 a的一邊的中央附近具有切除部。 又,第7圖或第8圖中,在朝XY方向分別地延伸的遮 蔽層4 0 0的交叉部分的角落部,設有能塡補該角落部的大 約三角形狀部分。在遮蔽層400利用設有該大約三角形狀 部分,可有效果地進行TFT 30對於半導體層〗a的光線遮蔽 。亦即,對於半導體層1 a,欲從斜上方進入的光線,是在 該三角形狀部分成爲被反射或吸收而成爲無法達到半導體 層1 a。因此,成爲抑制光洩漏電流的發生,可顯示沒有閃 爍等的高品質的畫像。 該遮蔽層4 0 0是從配置有像素電極9 a的畫像顯示領域 1 〇 a延設於其周圍,與定電位源電性連接,作爲固定電位 。又’作爲在此所述的「定電位源」,供給於資料線驅動 電路1 0 1的正電源或負電源的定電位源也可以,或是供給 於對向基板2 0的對向電極2 1的定電位源也可以。 如此地,形成覆蓋資料線6 a整體(參照第8圖),依 照作爲固定電位的遮蔽層400的存在,就可排除發生在該 資料線6 a及像素電極9 a間的電容耦合的影響。亦即,成爲 可將對應於對於資料線6&的通電而變動像素電極9 a的電位 的情形的防範於未然,可減低在畫像上發生沿著該資料線 6 a的顯示斑駁等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遮蔽 層4 0 0是格子狀地形成之故,因而對於掃描線丨la延伸的部 分也不會產生不必要的電容耦合地,成爲可抑制該情形。 -43- (40) 1277026 又,在第四層,作爲與此種遮蔽層400相同膜,形成 有本發明的「中繼層」的一例的第三中繼電極402。該第 三中繼電極402是具有經由下述接觸孔89,中繼第二中繼 電極6 a 2及像素電極9 a間的電性連接的功能。又,此些遮 蔽層400及第三中繼電極402間,是並不是形成平面形狀地 連續,兩者間是形成圖案化上被分斷。 另一方面,上述遮蔽層400及第三中繼電極402是在下 層具有銘所構成的層,在上層具有氮化駄所構成的層的兩 層構造。又,在第三中繼電極4 0 2中,下層的鋁所構成的 層是成爲與第二中繼電極6 a2連接,而上層的氮化鈦所構 成的層是成爲與ITO等所構成的像素電極9a連接。這時候 ,特別是後者的連接是成爲良好地進行。此點,若採取直 接地連接鋁與ITO的形態,則在兩者間會產生電蝕,鋁的 斷線,或鋁的形成所產生的絕緣等,與較理想的電性連接 無法實現成爲對照性。如此地,在本實施形態中,利用良 好地可實現第三中繼電極402與像素電極9a的電性連接, 成爲良好地可維持對於該像素電極9a的電壓施加,或是該 像素電極9 a的電位保持特性。 又,遮蔽層400及第三中繼電極402,是包含光反射性 能上較優異的鋁,且包含光吸收性能上較優異的氮化鈦之 故,因而得到作爲遮光層的功能。亦即,依照該構成’在 其上側可遮蔽TF T 3 0對於半導體層1 a的入射光(參照第9 圖)的進行。又,對於此些情形,如上所述地’對於上述 的電容電極3 0 0及資料線6 a也可說同樣。在本實施形態中 -44 - (41) 1277026 ,此些遮蔽層400、第三中繼電極402、電容電極300及資 料線6a,形成構築於TFT陣列基板1〇上的層積構造的—部 分,可功能作爲遮蔽來自對於TFT 3 0的上側的光入射的上 側遮光膜(或是注重在構成「層積構造的一部分」時爲r 內設遮光膜」)。又,依照該「上側遮光膜」或「內設遮 光膜」的槪念,除了上述的構成之外,閘極3 a或下部電極 71等’也可包含在該等者。主要爲,在了解最廣義的前提 下,若爲構築在TFT陣列基板1〇上的不透明材料所構成者 ,就可稱爲「上側遮光膜」或「內設遮光膜」。 在以上所述的上述資料線6a上且遮蔽層400下,形成 有NSG、PSG、BSG、BPSG等的砂酸鹽玻璃膜、氮化砂膜 或氧化砂膜等’或是較理想是形成有使用TE〇s氣體的電 發C V D法所形成的第三層間絕緣膜4 3。在該第三層間絕緣 膜43 ’分別開設有電性連接上述的遮蔽層400與遮蔽層用 中繼層6 a 1所用的接觸孔8 0 3,及電性連接第三中繼電極 4 02與第二中繼電極6a2所用的接觸孔8 04。 又,對於第二層間絕緣膜42,有關於第一層間絕緣膜 利用未進行如上述的燒成,謀求緩和產生於電容電極3 00 的介面附近的應力。 最後,在第六層,如上述地像素電極9a矩陣狀地形成 ,在該像素電極9a上形成有配向膜16。又,在該像素電極 9a下,形成有NSG、PSG、BSG、BPSG等的矽酸鹽玻璃膜 、氮化矽膜或氧化矽膜等,或是較理想是B P S G所構成的 第四層間絕緣膜4 4。在該第四層間絕緣膜4 4,開設有電性 -45- (42) 1277026 連接像素電極9a及上述第三中繼電極402間所用的接觸孔 8 9。又,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第四層間絕緣膜44的表 面是利用 CMP(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處理等 被平坦化,減低起因於因存在於其下方的各種配線或元件 的階段差的液晶層5 0的配向不良。但是,如此地代替在第 四層間絕緣膜44施加平坦化處理,或是還在TFT陣列基板 1 〇、底質絕緣膜1 2、第一層間絕緣膜4 1、第二層間絕緣膜 42及第三層間絕緣膜43中至少一個開掘槽,利用塡補資料 線6 a等配線或TFT 3 0等,進行平坦化處理也可以。 特別是在作成此種構成的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中, 作爲第二層,存在有作爲與閘極3a相同膜所形成的中繼電 極7 1 9,且位於第三層的儲存電容7 0的下部電極7 1與位於 第六層的像素電極9 a,經由該中繼電極7 1 9被電性連接爲 其特徵者。 如此地,下部電極7 1及像素電極9 a,由此些分別觀看 ’利用經由位於更下層的中繼電極7 1 9來連接,該中繼電 極7 1 9與下部電極7 1 9被連接,該中繼電極7丨9與下部電極 7 1的電性連接點,特別是注重於下部電極7 1的電性連接點 ’是成爲位於該下部電極7 1的下側(參照第9圖的接觸孔 88 1) 〇 這種光電裝置的構造,可更具體地且實際上適用上述 的本貫施形態的配線構造者。亦即,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的 「中繼電極7 1 9」是相當於上述本發明的配線構造的「中 繼層3 0 1」;同樣「下部電極7 1」是相當於「下側電極2 〇 3 - 46- (43) 1277026 」;同樣「像素電極9a」是相當於「導電層1〇1」。又, 本發明的「儲存電容70」是相當於上述的「電容器20C」 。因此,依照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可得到與藉由表示 於第1圖的配線構造所發揮的作用效果大約同樣的作用效 果。 亦即’依照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爲了電性連接儲 存電容70及像素電極9a,不必經過僅鈾刻構成儲存電容70 的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的電容電極3 0 0的困難工程,該儲 存電容7 〇及該像素電極9 a間的電性連接是經由中繼電極 7 1 9來進行,就可良好地實現該連接。 又,在本發明中,不必經過僅蝕刻上述電容電極3 1 0 的工程之故,因而可形成沒有不需要的缺陷(例如在下部 電極7 1的穿通等)的儲存電容7 0。又,依照本實施形態, 對於整體像素電極,在必須進行某種圖案化時,成爲可一 舉地圖案化電容電極3 00、介質膜75及下部電極71 9。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中繼電極7 1 9是形成作爲與 閘極3 a相同膜,惟本發明是並不被限定於此種形態者。例 如在上述實施形態,將形成於第三層的儲存電容70,藉由 各種情形,也可考慮形成於更上層的情形之故,在這種情 形,也可設定得到中繼電極位於比閘極3 a更上層的情形。 又,對於各構成要素的立體式、平面式佈置,本發明是並 不被限定於如上述實施形態的形態者。也可考慮與第6圖 至第9圖等不相同的各種形態。 又,在上述中,儲存電容70是由下依次地構成像素電 -47 ^ (44) 1277026 位側電容電極,介質膜及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的三層構造 ,惟視情形,構成與此相反的構造也可以。在該情形中, 例如,將上部電極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形成具有比固定 電位側電容電極的面積更大的面積,亦即前者對於後者形 成具有平面性過剩的面,同時該過剩的面,配置成對應於 貝通至中繼電極7 1 9的接觸孔的形成位置較理想。依照該 形態,中繼電極7 1 9與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的電性連接, 是藉由經該接觸孔可容易地實現。 如此地,本發明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並不是 構成儲存電容7 0的「下部」電極7 1 (參照上述實施形態) ,構成該上部電極也可以。 (光電裝置的整體構成) 以下,參照第1 0圖及第1 1圖說明如上所.構成的本實施 形態的光電裝置的整體構成。又,第丨〇圖是表示將TFT陣 列基板形成於其上面的各構成要素一起從對向基板2 〇側觀 看的俯視圖;第1 1圖是第1 〇圖的Η — Η <剖視圖。 在第1 〇圖及第1 1圖中,在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對 向配置有TFT陣列基板10與對向基板20。在TFT陣列基板 1 〇與對向基板2 0之間,封入有液晶層5 〇、T F T陣列基板1 〇 與對向基板20是利用設在位於畫像顯示領域10a周圍的密 封領域的密封材料52互相地連接。 密封材料52是爲了黏接兩基板,例如紫外線硬化樹脂 、熱硬化樹脂等所構成,藉由紫外線、加熱等被硬化者。 -48- (45) 1277026 又,在該密封材料52中,若將本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適 用於液晶裝置進行如投影機用途地以小型擴大顯示的液晶 裝置,散佈有將兩基板間的距離(基板間的間隙)作成所 定値所用的玻璃纖維、或是玻璃珠等的間隙材料(間隔物 )。或是若將該光電裝置適用於如液晶顯示屏或液晶電視 地以大型進行等倍顯示的液晶裝置,則此種間隙材料是包 含於液晶層5 0中也可以。 在密封材料52的外側領域,利用在所定時機將畫像信 號供給於資料線6 a,沿著T F T陣列基板1 0的一邊設置驅動 該資料線6a的資料線驅動電路1 〇 1及外部電路連接端子1 〇2 ’藉由以所定時機將掃描信號供給於掃描線1 1 a及閘極3 a ’沿著鄰接於該一邊的兩邊設有驅動閘極3 a的掃描線驅動 電路1 0 4。 又,若供給於掃描線11a及閘極3a的掃描信號延遲不 會成爲問題,則當然掃描線驅動電路1 〇 4是一邊也可以。 又,沿著像素顯示領域1 0a的邊將資料線驅動電路1 〇丨排列 於兩側。 在TFT陣列基板10留下的一邊,設有連接設於顯示領 域1 0 a兩側的掃描線驅動電路1 〇 4間所用的複數配線〗〇 5。 又,在對向基板2 0的角落部的至少一部位,設有在基 板1 〇與對向基板2 0之間電氣式地導通所用的導通材料1 〇 6 〇 在第11圖中’在TFT陣列基板1〇上,配向膜形成於像 素交換用的TFT或掃描線、資料線等配線所形成後的像素 -49 - (46) 1277026 電極9a上。另一方面,在對向基板20上,除了對向基板21 之外’在最上層部分形成有配向膜。又,液晶層5 0是例如 混合一種或數種類的向列型液晶的液晶所構成,以這些一 對配向膜間,採取所定的配向狀態。 又,在TFT陣列基板10上,除了此些資料線驅動電路 1 〇 1 ’掃描線驅動電路1 04等之外,還形成以所定時機將畫 像信號施加於複數資料線6a的抽樣電路,將所定電壓電平 的事前充電信號先行於畫像信號分別供給於複數資料線6a 的事前充電電路,用以檢查製造途中或發貨時的該光電裝 置的品質、缺陷等的檢查電路也可以。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代替將資料線驅動電路1 0 1 及掃描線驅動電路1 04設在TFT陣列基板1 0上,例如經由 設在TFT陣列基板10的周邊部的各向異性導電薄膜電氣式 及機械式地連接於安裝於TAB ( Tape Automated Bonding )基板上的驅動用L S I也可以。又,在對向基板2 0的投射 光所入射的一邊及TFT陣列基板10的出射光所出射的一邊 ,分別對應於例如TN ( Twisted Nematic )模態、VA ( Vertically Aligned)模態、PDLC (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模態等動作模態,或正常白模態、正常 黑模態,以所定方向配置有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偏光 板等。 本發明是並不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在不違反申 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所讀取的發明要旨或思想的範圍可適 當地變更,隨著此種變更的配線構造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光 -50- (47) 1277026 - 電裝置,或是例如電泳裝置或電發光顯示裝置,或包含此 _ 些光電裝置的電子機器,也被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配線構造的一例的剖視圖 〇 第2圖是表示用以進行與第1圖的對比的構造的相同視 點的剖視圖。 第3圖是表示在第2圖的配線構造中,用以說明僅蝕刻 上側電極的工程的第一工程圖。 第4圖是表示在第2圖的配線構造中,用以說明僅蝕刻 上側電極的工程的第二工程圖。 第5圖是表示用以說明第1圖的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的 流程圖。 第6圖是表示設於構成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 的晝像顯示領域的矩陣狀的複數像素的各種元件、配線等 的等値電路的電路圖。 第7圖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的資料線 '掃描線、像素電極等所形成的TFT陣列基板的相鄰接的 複數像素群的俯視圖。 第8圖是表示僅抽出第2圖中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 第9圖是表示第2圖的A - A /剖視圖。
第1 〇圖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光電裝置的TFT -51 - (48) 1277026 陣列基板,與形成在其上面的各構成要素一起從對向基板 側觀看的俯視圖。 第1 1圖是表示第1 〇圖的Η — Η /剖視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0 1 導電層 20C 電容器(層積體) 20 1 上側電極 20 1a WSi層 20 1b 聚石夕層 202 絕緣層 203 下側電極 301 中繼層 3 a 掃描線 6 a 資料線 9a 像素電極 10 TFT陣列基板 30 TFT 70 儲存電容 7 1 下部電極 75 介質膜 75a 氧化砂膜 75b 氮化矽膜 300 電容電極 -52 - 1277026
(49) 400 遮 蔽 層 7 19 中 繼 電 極 43 第 二 層 間 絕 緣 膜 44 第 四 層 間 絕 緣 膜 88 1 ( 連 接 下 部 電 極 與 中 繼 電 極 的) 接 觸 孔 882 ( 連 接 像 素 電 極 與 中 繼 電 極 的) 接 觸 孔 -53 -

Claims (1)

1277026 ⑴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配線構造,其特徵爲: 在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導電層、形成在該第一導電層上 的絕緣層、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第二導電層;具備: 與上述第一導電層電性連接的導電層,及 配置於上述第一導電層與上述導電層的各該下層的中 繼層; 上述第一導電層與上述導電層是經由上述中繼層電性 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第一導電層、上述絕緣層、上述第二導電層及上述中 繼層所構成的層積體,是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第二導電層是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層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第二導電層是在上層包含鎢矽化物所構成的層,而在 下層包含聚矽所構成的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層積體是構成電容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絕緣層是包含高介質常數材料所構成的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上述絕緣層是包含不同材料的複數層所構成,而且其中一 層是與其他層相比較包含高介質常數材料所構成的層。 -54 - (2) 1277026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構造,其中, 又具備: 形成在上述第一導電層與上述中繼層之間及上述導電 - 層與上述中繼層之間的第一層間絕緣膜; 形成在上述導電層與上述中繼層之間的第二層間絕緣 膜; 電性連接上述第一導電層與上述中繼層的第一接觸孔 ;以及 電性連接上述導電層與上述中繼層的第二接觸孔。 9· 一種配線構造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 在基板上形成中繼層的工序; 在上述中繼層上形成第一層間絕緣膜的工序; 在上述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通至上述中繼層的第一接 觸孔的工序; 形成第一導電層於上述第一層間絕緣膜上且塡補上述 - 第一接觸孔的工序; 在上述第一導電層上依次形成上述絕緣層與上述第二 導電層的工序; 在上述第二導電層上形成第二層間絕緣膜的工序; 在上述第二層間絕緣膜與上述第一層間絕緣膜形成通 至上述中繼層的第二接觸孔的工序;以及 - 形成導電層於上述第二層間絕緣膜上且塡補上述第二 接觸孔的工序。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配線構造的製造方 -55 - (3) 1277026 法,其中,上述第一導電層、上述絕緣層及上述第二導電 層是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 11· 一種光電裝置,屬於在基板上具備:朝第一方向 延伸的資料線及朝交叉於該資料線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掃描 線’以及配置成對應於上述資料線及上述掃描線的交叉領 域的像素電極及薄膜電晶體,其特徵爲: 在上述基板上又具備: 電性連接於上述薄膜電晶體與上述像素電極的儲存電 谷’及 配置於上述像素電極及上述儲存電容的各該下層的中 繼電極; 構成上述儲存電容的一對電極中的其中一方的電極與 上述像素電極,是經由上述中繼電極電性連接。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光電裝置,其中 ’上述儲存電谷是形成在具階段差的表面上。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光電裝置,其中, 上述其中一方的電極包含電性連接於上述像素電極與 上述薄膜電晶體的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 上述儲存電容是由該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對向配置 於該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而作爲固定電位的固定電位側電 容電極;以及被夾持在上述像素電位側電容電極與上述固 定電位側電容電極間的介質膜所構成, 上述介質膜是構成包含高介質材料所構成的層的層積 體。 - 56- (4) 1277026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光電裝置,其中 ,上述中繼電極是與包含於上述掃描線的上述薄膜電晶體 的閘極作成相同膜所形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光電裝置,其中 ,上述固定電位側電容電極是形成覆蓋上述像素電位側電 容電極。 16.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爲: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 1 1項至第1 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光電裝置。 -57-
TW092130533A 2002-11-26 2003-10-31 Wiring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TWI27702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2490A JP3835403B2 (ja) 2002-11-26 2002-11-26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0181A TW200410181A (en) 2004-06-16
TWI277026B true TWI277026B (en) 2007-03-21

Family

ID=3258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0533A TWI277026B (en) 2002-11-26 2003-10-31 Wiring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79198B2 (zh)
JP (1) JP3835403B2 (zh)
KR (1) KR100611861B1 (zh)
CN (1) CN100339941C (zh)
TW (1) TWI277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3994A (ja) * 2004-08-05 2006-03-16 Seiko Epson Corp 接続用基板、接続構造、接続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TW200617547A (en) * 2004-11-19 2006-06-01 Innolux Display Corp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70014715A (ko) * 2005-07-29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구율이 향상된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0746940A (en) * 2005-10-14 2007-12-16 Ibiden Co Ltd Printed wiring board
US7882928B2 (en) * 2008-06-26 2011-02-08 Welch Allyn, Inc. Acoustic measurement tip
WO2010137213A1 (ja) * 2009-05-29 2010-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FR2965942B1 (fr) * 2010-10-08 2013-02-22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Afficheur a cristal liquide de type transmissif en technologie cmos avec capacite de stockage auxiliaire
ITTO20110995A1 (it) * 2011-10-31 2013-05-01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Dispositivo micro-elettro-meccanico dotato di regioni conduttive sepolte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JP5953923B2 (ja) * 2012-05-15 2016-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539095A (zh) * 2014-04-01 2015-10-16 Seiko Epson Corp 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4660A (ja) 1996-10-03 1998-04-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396454B (en) * 1997-06-24 2000-07-01 Matsushita Electrics Corporati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437353B1 (ko) * 1997-07-16 2004-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3401589B2 (ja) * 1998-10-21 2003-04-28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ト・ディスプレイ Tftアレイ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24591B1 (ko) * 1998-12-24 2002-04-17 박종섭 티타늄 알루미늄 질소 합금막을 상부전극의 확산방지막으로서 이용하는 캐패시터 제조 방법
JP3134866B2 (ja) * 1999-02-05 2001-02-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402197B2 (ja) * 1999-05-24 2010-0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4496600B2 (ja) 2000-04-24 2010-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616313B2 (ja) * 2000-06-30 2005-02-02 花王株式会社 固形石鹸
JP3608531B2 (ja) 2000-08-31 2005-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830361B2 (ja) 2000-08-11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Tftアレイ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2107745A (ja) 2000-09-27 2002-04-1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47627A (ko) 2004-06-05
CN1503322A (zh) 2004-06-09
US7079198B2 (en) 2006-07-18
JP3835403B2 (ja) 2006-10-18
CN100339941C (zh) 2007-09-26
KR100611861B1 (ko) 2006-08-11
JP2004177589A (ja) 2004-06-24
TW200410181A (en) 2004-06-16
US20040119899A1 (en) 2004-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1193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514757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WI229303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TWI288265B (en)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TWI252363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200414100A (en)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4191931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22695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232697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8020572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277026B (en) Wiring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JP2004354966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295073A (ja) 平坦化層を有する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及び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0275680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
JP2004317728A (ja) アライメントマーク付き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JP2004184495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302382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
JP200433584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910706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231233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26965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TW200931115A (en) Array substrate adapte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228921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7193373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5450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基板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