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1883B -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1883B
TWI271883B TW094126533A TW94126533A TWI271883B TW I271883 B TWI271883 B TW I271883B TW 094126533 A TW094126533 A TW 094126533A TW 94126533 A TW94126533 A TW 94126533A TW I271883 B TWI271883 B TW I2718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refractive index
emitting
tunne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6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7785A (en
Inventor
Jung-Chieh Su
Original Assignee
Jung-Chieh 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Chieh Su filed Critical Jung-Chieh Su
Priority to TW094126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71883B/zh
Priority to US11/260,382 priority patent/US20070029560A1/en
Priority to JP2006213533A priority patent/JP2007053358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1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18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070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77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7188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裝置,例如發光二極體(LED)、 、 諧振腔LED以及平面型LED(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特別是,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半導體發光裝置, 其光控制部分係至少由一光穿隧層所構成。 【先前技術】 一個電激發光(EL)發光裝置基本上包括一發光部份,其 實質上包含一發光層以及包覆層,該發光部份具有可自靠 ® 近紫外光至紅外光頻譜操作之材料。該等材料包含第III-V 族,第II-VI族半導體,半導體聚合物及特別的二元、三元 及四元合金材料(例如第III族氮化物,第III族磷化物及第 III族砷化物),例如 GaN,AlGaN,AlInGaN,AlGalnP, GaAlP,GaAsP,GaAs及AlGaAs。半導體磊晶層部份,包 括由至少一η型層以及一 p型層形成之一發光層,係形成於 一半導體或玻璃基板上。當其上施加一電場時,由陽極注 φ 入之電洞以及由陰極注入之電子在該發光層重新結合並產 生光子。被廣泛採用的一例示性組態為該發光層係由包覆 層所包爽,基板包括一部份之蠢晶緩衝層、一基板以及一 " 底部反射層。一電流擴散/分佈層形成於該蠢晶層的表面 、 上,因此電流可以有效率地注入該發光層。一保護層係形 成於整個裝置表面上。一接觸電極部份形成於該表面上。 一底部反射層提供一高熱能耗散及高反射功能並設計為具 有一低熱阻以允許高電流密度操作。 102677-941107.doc !271883 基本上,對於上述之發光裝置,可知電激發光(EL)裝置 發出光子,其係由一發光層所產生並自該發光裝置脫離進 入周圍介質。考慮該裝置及周圍介質之折射率之差異,該 裝置/周遭(周圍)介質存在相當小之全内反射臨界角造成發 光層所發出之大部份光子被反射回該裝置内,加上該發光 層中之反射光再吸收現象造成外部量子效率實質小於其内 部量子效率,也就是所謂的臨界角損失。因此,汲取效率 或外部量子效率係定義為光逃逸出該裝置或逃逸出該裝置 進入周圍之效率。 因為形成裝置之半傳導發光材料之折射率大於周圍介質 材料(典型地係為用於包裝或封裝該裝置之環氧樹脂或空 氣)之折射率,所以在發光裝置與周圍介質之間之介面的 王反射6¾界角之大小係由下列公式決定: 全反射臨界角係視折射率不匹配之比例而定。%及〜係分別 為入射及折射介質之折射率。只有以小於該臨界角之入射 光可被傳播穿透該介面。換言之,存在一發射光束之逃逸 錐體,其具有等於臨界角之頂角,如圖丨所示。假設發光裝 置的非偏極發光具有等向角分佈及包括夫瑞奈(Fresnel)反射 損失,穿透過介面傳播光能量相對於到達該介面之光之比 例係由下列公式決定: 叶十(叫/2上Co〗紙),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因此,由於全内反射(TIR)所造成之損失隨著該裝置内 之折射率與該裝置外之介質折射率之差異快速地增加。特 別是,對於一立方體型發光裝置,其具有六個此種介面或 逃逸錐體’其損失應為六倍。因此發生總光沒取效率受全 反射影響嚴重惡化。 例如,如果GaAs、GaN、藍寶石、氧化銦錫(IT〇)及玻 璃係為用於裝置光射出表面之典型材料,其折射率分別為 3.4、2.4、1.8、2.25及1.5,逃逸至外部空氣之效率將是 2.2% ’ 4.3%,8.7%,5.2%及11%。所以使得大部份由發光 層所產生之光被困在該裝置内。介面折射率差異太大係為 在電激發光發光裝置所遭遇之主要問題。由於由該發光層 所產生之光其光學特徵係為具有等向角分佈光源之非偏極 發光,光子可經由所有暴露表面逃逸出該裝置。因此,電 激發光裝置之一般封裝設計概念係重新導向逃逸光線進入 所欲輸出方向並進入該逃逸錐體以達到增加汲取效率之目 的。 習知技藝已揭示許多方法以增加汲取效率,該等方法可 分為四方面:(I)增加發光率;(π)降低該裝置中之吸收損 失,(III)增加逃逸錐體數目及錐體角度;及(IV)增加進入 逃逸錐體的機率。由於發光裝置内之接觸電極、發光層或 基板的光吸收特性,因此裝置之發光及光吸收特性受到磊 晶層堆疊結構影響。 美國專利公告號第US 20040211969號申請案揭示使用具 有一結構之一光汲取層,其中折射率在厚度變化方向朝向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忒光射出表面逐漸減少,結果,該逃逸錐體頂角沿著所發 光之傳輸之方向單向延伸擴大,使得内反射漸漸地消 除。另一方面,美國專利公告號第Us 2005062399號申請 案揭不在該電極層之上,一光控制層具有一結構位於該基 板與電極之間,其折射率朝向發光裝置之發光層漸漸增 加’该基板具有低於該光控制層之折射率之折射率,其中 自該發光層之一點光源發出之一球面波可被轉換成平面波 形’藉此在該基板和周圍介質之間介面之全内反射被減 > 少。兩方法均密切地根據所使用的材料成分組成及複雜的 光本夕層膜製程’因此很難在大量生產中有效地控制其成 本與其光學特性。 然而,根據先前技藝,當入射光之全内反射在兩介質 (其中第二介質,即光穿隧層之折射率小於第一介質,即 蠢晶層之折射率)之間介面發生時,如果第二介質之厚度 接近或小於入射光之波長時,隨著第二介質之厚度朝零減 少時,部份入射光會被耦合進入具有 •折射率較第二介質之折射率為大之第三介質,此一現象即 為眾所周知的光穿隨(optical tunneling)現象。此一光穿隨 現象稱為如諸多研究論文中所描述之受抑全内反射(ftir,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兩介質之間介面發生 光穿隧現象之必要條件係為如下··(1)光穿隧層之折射率低 於入射介質之折射率;(2)光穿隨層之厚度遠小於入射光之 波長。因此’在LED蠢晶層及周圍介質之間,除加一層光 穿隧層外,並可增加一光汲取層,其折射率大於該光穿隨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層之折射率以形成受抑全内反射。 此外,在受抑全内反射(FTIR)中,逝溢波之強度可以藉 由如 Nesnidal 及 Walker 所發表之"Multilayer dielectric structure for enhancement of evanescent waves”(卷 35,第 13號,第2226頁,1996年,Applied Optics)中所描述之多 層堆疊介電質材料結構而增加。該多層堆疊結構係藉由鍍 上一層光學薄膜以增加逝溢波之強度。 另外,Li Li所公開的一篇 ’’The Design Of Optical Thin ^ Film Coatings With Total And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第 24至 30 頁,2003 年 9 月,Optics & Photonics News)中顯示在大於光全反射臨界角時可製作出一寬頻廣 角、高消光比、偏極化分光鏡(high extinction ratio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換言之,對於大於臨界角之入 射角之非偏極光,TM偏極光(p偏光)將被反射,而非傳播 穿透全内反射介面,因此只有TE偏極光(s偏光)透過該全 内反射介面傳播。因此,存在藉由裝置及周圍介質介面使 修 用受抑全内反射效應以產生製造一偏極發光裝置之可能 性。上述偏極發光裝置之偏極光(s或p偏光)至少在下列條 件成立時才能夠過該全内反射介面傳播:(1)當入射角大於 臨界角(全反射角)時;(2)磊晶層與周圍介質之間依序具有 一光穿隧層以及一光汲取層,其中該光穿隧層之折射率低 於該光汲取層之折射率;以及(3)該磊晶層及該光穿隧層之 間另具有一高折射率層,其折射率高於該光穿隧層之折射 率。 102677-941107.doc -10- 1271883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透過光穿隧效應轉換一部份被全内反 射現象困住之光為可傳播輸出之光,藉以改善發光裝置之 ,光汲取效率。特別地,本發明藉由使用一光穿隧層結構形 成一光控制部份以引發發光裝置内部大於全内反射角之入 射光束產生光穿隨效應來增加光汲取效率。 本發明敘述一種用於發光裝置之方法,其中所發之光線 之大部份係以大於該裝置之全内反射臨界角度之角度入射 _ 至發光裝置/周圍介質之介面。這些光線被内反射並在逃 逸出該裝置之前經歷至少一次内反射。此外,在該裝置 内’由於接觸電極和發光層的吸收光很強,大部份光線最 、、s會被吸收’ ¥知技藝常错由布拉格反射鏡或表面粗縫化 而加以改善,換言之,改善汲取效率之實現係藉由增加多 重(次)内反射機制以增加光線逃逸之機率。此方法之優點 應相對於存在於發光裝置結構中之增加的吸收光量所平 衡。因此’減少多重内反射並增加逃逸錐體之臨界角對於 _ 增加沒取效率是很重要的。 逃逸錐體被用於敘述從發光層所發出光線可逃逸至周圍 介質之錐體’該逃逸錐體之頂點係為全反射效應所產生, 換吕之’逃逸錐體頂角為全内反射臨界角所限制。 所使用之關於形成於發光裝置之光射出表面上之術語,, 光穿隧層”,其係用以引起發光裝置之光射出表面之受抑 全内反射現象。對發光裝置所發射光束波長而言,光穿隧 層之折射率係低於發光裝置之出射磊晶層之折射率。 102677-941107.doc -11 - 1271883 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關於形成於發光裝置之光控制部份 之第二部份之術語,,光汲取層",對發光裝置所發射光束波 長而言’該層具有高於發光裝置之光穿隧層之折射率之折 -射率,其係形成於裝置之光穿隧層之上。同時,”光汲取 層π被理解為一發光裝置之一光控制部份,位於光束離開 該裝置經由透明電極層、磊晶層或遠離發光層之基板表面 的另一邊。本發明所稱平面發光裝置其特徵為具有一光控 制部份’其包括具有引發光穿隧特性之光穿隧層及存在於 φ 面向遠離發光層之出射層之一邊之光汲取層,其中由發光 層產生的光束之光穿隧效應在大於全内反射臨界角之角度 可發生以增加光汲取效率。光控制部份包括至少一光穿隧 層。基本上,光控制部份可為一兩層結構以引起受抑全内 反射效應,該兩層結構係由一光穿隧層以及一光汲取層所 組成。光控制部份可以位於發光裝置基板與裝置周圍介質 或發光磊晶層與裝置周圍介質之間。光汲取效率之改善係 依據光控制部份光穿隧效應功能來決定。由具有光穿隧層 • 結構之發光裝置發出之主要發光,當光束較偏斜地入射光 控制部份時可以產生較佳偏極光特性。實際上,一具偏極 發光特性的發光裝置是可以被實現。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轉換一部份所被困住之光束為藉由光 穿隧效應所傳播之光束,藉此改良發光裝置所輸出之光量 度。由於受抑全内反射(FTIR)效應,從裝置内部入射於光 射出表面之角度可以變成大於臨界角。改良發光裝置輸出 光束之進一步方法係在發光裝置之一側或側壁提供至少一 102677-941107.doc -12- 1271883 光穿隧層以便進一步增加受困之光束之穿隨效應。此外, 可於裝置之側壁增加一高反射塗層確保被困住之光無法在 側邊離開該裝置,因此增加透過光射出表面之穿隨效應或 • 傳播之機會,並可對汲取效率做出貢獻。 由於發光層及周圍介質性質與結構可影響光束入射於光 射出表面之輸出光束之角分佈,受抑全内反射結構設計應 為使入射於一平面之光束可透過大角度範圍有效地傳播, 也就是說,自具有光穿隧結構層之發光裝置輸出之光束應 • 具有較大之空間頻率。因此,光汲取效率可被避免因發光 1置之磊晶層及周圍介質之介面之光束之全内反射而減 低’藉此造成光沒取效率之改善。 本發明係關於一發光裝置,其組態以使由該發光裝置產 生之光束可自該發光裝置通過該光控制部分之表面發射出 為特色。光控制部分具有兩或多個介電層,光控制部分之 第一部份包括一光穿隧層,其係以一低折射率材料所形 成’該光穿隧層對發光裝置所發光波長之折射率較發光 鲁層、基板或透明電極層之折射率為低,而該透明電極層對 於發光裝置發出之主要發光之波長係為完全透明。一較光 穿隧層之折射率為高之第二(沒取)層係形成於第一(穿隧) 層之頂部上以引起一受抑全内反射(FTIR),換言之,光穿 隨效應可被操縱在發光裝置之光射出表面及周圍介面中 間。結果’所發出光束之較大百分比可以較大偏斜角入射 於發光裝置/周圍介質介面,如果介面係為平坦的或無粗 化的。這些光線經歷光穿隧效應並將一次通過而逃逸,所 102677-941107.doc -13- 1271883 以不易在裝置内被吸收。換言之,有效逃逸錐角大於傳統 毛光衣置在裝置/周圍介面的逃逸錐角。至於發光裝置之 光拴制部分之厚度係足夠小以使發出之汲取光束可延伸到 車乂王内反射角大的出射方向,換言之,自發光層發出之主 要I光之二間頻率(spatial 可藉由光控制部份之 結構被操作。 另外,光控制部分之結構係組態以使由該發光層所產生 自光控制部分之表面發出之主要發光較一傳統發光裝置更 _ 具有偏極性。此外,這對於製造一偏光發光裝置是特別有 利的,因丨由發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可被操作透過光穿隨 效應以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並以較傳統發光裝置偏極 之發光逃逸出該發光裝置。因此光沒取效率實質地依據發 光裝置之設計結構設計而加以改善。 發光裝置可以是雷射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聚合體發光二極體(pLED)、平面發光led以及 高亮度發光二極體⑽LED)等。光控制部分堆疊之材料可 •由半導體或有機/無機介電材料所形成,例如m_v族半導 體、光學高分子、二氧化石夕、金屬氧化物、石夕溶凝朦、石夕 及鍺等。 本發明製造光控制部分,愈』_ # 、 剌-刀之氣轾僅使用半導體發光裝置作 為實施例以避免混淆本發明姓 螭+ ¾明之特铽。但本發明之光穿隧光 控制部分亦可用於其他於氺驻罢 ,、他么先裝置,例如有機發光裝置等。 【實施方式】 該等附圖係描述實施本 本發明參考附圖以更詳細敘述 102677-941107.doc -14- 1271883 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以數種實施例例示,但 不應受限於該等實施例。該等實施例係為對熟習該項技藝 人士更完整揭示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 根據本發明,發光裝置係指包括至少一可藉由施加外部 電能而發光或產生光之發光層之有機/無機電激發光裝 置。更明確地,折射率係針對發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之尖 峰波長。光穿隧層係指一具有較發光裝置之光射出表面層 之折射率為低之折射率之介電層,該層係配置在該發光裝 • 置之光射出表面上,其對於由發光層發出的光束以一大於 臨界角之角度入射光穿隧層位在裝置及周圍介質之間介面 可造成光穿燧效應。 圖1顯示穿透一發光裝置1之單一光控制部分(即光控制 部份10僅具有光穿隧層12)之光線之簡化路徑圖。逃逸錐 體18、一發光層14、一 P型包覆層π及一 N型包覆層15、一 基板16以及一反射層17分別顯示於圖1中,其中光控制部 份10僅具有一光穿隧層12且P型及N型接觸電極並未於圖中 馨顯示。光穿隧層12之入射光線22可以輕易穿透光控制部份 10’因為其入射角小於臨界角81。然而,因為光穿隨效應 的緣故,部份入射光線21可以一大於臨界角的入射角穿透 包覆層13並穿透具有較包覆層13之折射率為低之折射率之 光穿隧層12(即穿透包覆層13以及光穿隧層之間之介面)進 入周圍介質内。光穿隧效應之必要條件係為光穿隨層12的 折射率小於包覆層13之折射率,以及光穿隧層12之厚度遠 小於入射光線21之波長。光穿隨效應會造成一部份光線 102677-941107.doc -15· 1271883 (穿隧光31)穿隧該光穿隧層12而另一部份光線(光線51)被 反射。該穿隧光31穿透該光穿隧層12並被傳播進入周圍介 - 質。向下光線61由反射層17所反射,接著朝該裝置之光射 出表面行進。較佳地,光控制部份10係存在於光射出表面 並包含由光射出表面至反射層17間之側壁也可以提供在逐 漸變窄之傾斜側壁(圖中未顯示),該傾斜側壁可增加由發 . 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由該側壁反射進入逃逸錐體之機率, 藉以增加光射出表面之光沒取率。此外,光控制部份1 〇係 提供於至少一光射出表面上。 圖2顯示圖1之發光裝置丨之反射率與光穿隧層厚度之關 係之理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1具有一二氧化石夕光穿隧 層(折射率1.46)之GaN LED(折射率2.4),其中發光波長係 為460奈米,在入射角65度時(大於未使用光穿隧層時之 GaN/空氣介面之臨界角),反射率會隨著光穿隧層之厚度 之減少而逐漸下降。 圖3a顯示圖i之發光裝置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1係為具有厚度為20奈米之二氧 化矽光穿隧層(折射率146)2GaN LED(折射率2·4)。圖中 . =示當未使用光穿隧層時(請見圖3a之左半部虛線部份), ·. ^著入射角之增加,介面反射率會快速增加。然而,當使 用光牙隧層時(請見圖“之右半部),臨界角之限制逐漸被 ,、而;及取效率明顯被增加(換言之,反射率明顯地下 降)。 圖3b顯示圖i之發光裝置r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102677-94ll07.doc -16- 1271883 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係為具有厚度為辦米之二氧 化石夕光穿隧層(折射率U6)之GaNLED(折射率叫。圖中 顯示當未使用光穿隨層時(請見圖3b之左半部虛線部份), 隨著入射角之增加’介面反射率會快速增加。然而,當使 用光穿随層時(請見圖儿之右半部),臨界角之限制逐漸被 移除,而汲取效率明顯被增加(換言之,反射率明顯地下 降)。然而,相較於圖3a可知當入射角較大(例如大於4〇度 時)且光穿隧層厚度較薄時,其反射率較低,而光穿隧層 | 厚度較厚時,其反射率較高。 由圖2、3a及3b可知當光控制部份1〇僅包含光穿隧層12 日守,TE波(p偏光)與TM波(s偏光)之反射率並沒有明顯地區 分,換言之,兩者之反射率非常地接近。 圖4顯示穿透一發光裝置2(例如GaN LED)之光控制部份 1〇堆疊之兩層(即光穿隧層12及光汲取層U)之光線之簡化 路控圖。逃逸錐體18、一發光層14、一 p型包覆層13及一 N 型包覆層15、一基板16以及一反射層丨7均與圖1中所示一 #致。然而,圖4之發光裝置2與圖1所顯示之發光裝置1不同 之處在於該光控制部份10另外包含一光汲取層U,其係形 成於光穿隧層以及周圍介質之間,其中光汲取層丨丨之折射 率大於光穿隧層12之折射率。光穿隧層12之入射光線22可 以輕易穿越’因為其入射角小於臨界角8 1。然而,因為光 穿隧效應的緣故,部份入射光線21可以一大於臨界角的入 射角通過包覆層13並穿透具有較包覆層13之折射率為低之 折射率之光穿隧層12(即穿透包覆層π以及光穿隧層之間 102677-941107.doc -17- Ϊ271883 之介面)進入光汲取層丨!内。光穿隧效應之必要條件係為 光牙隨層12的折射率小於包覆層13之折射率,以及光穿隨 層12之厚度遠小於入射光線21之波長。光穿隧效應會造成 • 一部份光線(即穿隧光)穿透該光穿隧層12並被傳播進入光 沒取層11 ’而另一部份光線(光線51)被反射。該光汲取層 11的厚度係經設計以使大部份之穿隨光(即穿隨光3 1)可穿 透該光汲取層11而被傳播進入周圍介質,只有一部份穿隨 光41被反射回半導體層或光汲取層丨丨。此外,由於光穿隨 • 層12及光汲取層11之間之折射率差異,穿隧光41會被傳播 或在光汲取層11中被多重反射,最後穿隧光41終會有效地 輸出進入周圍介質。上述現象提供了製造用於平面顯示器 應用之側面發光裝置(例如LED背光裝置)之機會。向下光 線61係由一反射層17所反射,接著朝該裝置之光射出表面 行進。只有一小部份光線51會消逝在其無法穿隧或輸出的 方向上。在該特定LED結構中,光穿隧層12的最佳位置可 加以麦化或藉由晶片蠢晶結構、材料及製造方法進一步限 _制來加以製作。實際上,光控制部份1 〇之數量及製作係藉 由晶片結構、複雜度及製造此種結構之所需成本所控制。 這些技術包括光控制部份10之磊晶生長。光穿隧層12及光 汲取層11之塗層或沈積製造方法可以使用浸潰、旋轉塗 膜、自組裝(self-assembly)形成及矽溶凝膠(s〇1-gel)沈積 製权,或傳統薄膜锻層,例如錢鑛、電子搶(E•別η)及化學 蒸Ά沈積(C VD)。此外,裝置之發光層14可使用分子束蠢 晶(ΜΒΕ)、液相蠢晶(LPE)、金屬有機化學汽相沈積 102677-941107.doc -18- 1271883 (MOCVD)、汽相磊晶(vpE)或 、 份10及LED可藉由單一或夕逢^ ^〇 4方式。光控制部 片結構所決定之順序成長製作。 “由所“曰 圖5顯示圖4之發光裝置2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传之理 淪杈擬圖形。所示發光裝 Μ 1 m 係為具有一二氧化矽光穿隧 二 :、“6)以及由GaN材料(折射率2.4)形成之一光 配置於該光㈣層12上之㈣响折射率Μ),
nm發光波長假設為46〇 nm。對於以低於臨界角之入 :角入射於裝置及周圍介質之間介面之光線,本實施例之 I置之反射率低於沒有光穿隧層之裝置之反射率(請見圖5 之左半邛虛線部份)。圖中顯示對於偏極光以及 5〇%™偏極光在臨界角後之平均反射率可藉由光穿隨效應 大也被減^,但是當入射角增加到大於60度左右時,其 反射率快速地升高。此外,圖中顯示在一特定入射角範圍 中(、力至55度之間)’ ΤΕ偏極光較ΤΜ偏極光不被反射之 一 ”、、員效應因此,可以根據此一特殊效應製造一偏極發 光裝置’該裝置可藉由選擇發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之入射 角之不同範圍以決定穿透該裝置之光射出表面之光線是以 ΤΕ偏極光或是以τΜ偏極光為主。 圖6顯不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例如一 傳統AlInGaN LED)之截面圖。在此實施例中,發光裝置2 包括一光控制部份,其包含在透明電極IT〇層68及電流分 佈Au/Ni合金層69上之一光穿隧層12及一光汲取層u,該 102677-941107.doc -19- 1271883 光牙隨層12具有低於出射層(也就是說,ITO層68)之折射 率之折射率,該光汲取層11具有高於該光穿隧層12之折射 率之折射率。通常用作保護目的的二氧化石夕層可以作為光 • 牙隧層12,只要其厚度足夠薄而可讓逝溢波穿透,也就是 說’其厚度小於自發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之波長。該發光 波置2另包括一發光層14(即發光多重量子井)被包夾於一 ρ 型包覆層13(即Ρ型AlInGaN包覆層)以及一Ν型包覆層15(即 N型AlInGaN包覆層)之間,該N型包覆層15係於成長於基 # 板16(即透明藍寶石基板)上之一磊晶緩衝AlInGaN層70之 頂部’一反射層17(例如銀或鋁)被沈積於該基板之另一側 以提供良好熱傳導及光反射率。該發光裝置2與圖4所示之 發光1置2之較明顯差異係在於當製作光控制部份時,可 以用/尤積或磊晶方式以粗糙化光汲取層11之表面結構而產 生散射、衍射/繞射及折射等現象,以額外增加光汲取效 率 〇 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3之截面 肇圖。该發光裝置3與圖4所示之發光裝置2之差異係在於光 控制部分10另外具有一第三層6〇配置於光汲取層上,其折 射率低於光汲取層丨丨之折射率,以進一步改良該發光裝置 3之光汲取效率。來自發光層14之傳播光束之空間頻率可 藉由光控制部份1〇及材料變化所控制。光穿隧層12與發光 層14之位置距離也可造成改良的發光特徵,其中傳播光束 及穿隧光(從發光層14)自接近垂直方向至大於臨界角的範 圍内入射至光射出表面並穿透到周圍介質中。 102677-941107.doc -20- 1271883 圖8揭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4之截面 圖’其利用 Li Li 之,’The Design Of Optical Thin Film
Coatings With Total And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所揭示之結構以製作而成一偏極發光裝置,其 中光控制部份ίο可經設計以增加第一次通過(first pass)之 光束汲取量並增加來自發光層14之輸出光進入周圍介質之 偏極化程度。在此實施例中,發光裝置4包括一光控制部 份10以及一發光部份,該光控制部份包含一高折射率層 _ 92、一光穿隧層12以及一光沒取層1丨,該發光部份包含一 基板16、一 N型包覆層15、一發光層14、一 p型包覆層13、 一光偏斜裝置結構(light deflection elements,LDE)90 以及 一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91。增加一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之 目的係為使發光層發出之光以一更大傾斜角入射於發光裝 置與周圍介質之間的光控制部分1〇,該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 係為一棱鏡陣列層,較佳係為一金字塔形狀陣列層,該光 偏斜裝置結構90係以折射率高於該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 _ 91材料折射率之材料所形成。為了重新導向在高折射率層 92以及光穿隧層12介面發出之主要發光至一更大入射角, 4主要杳光以一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於光偏斜裝置結構 封衣層91和光控制部份丨〇之間介面。換言之,對於給定的 發射角分佈而言,相對於光射出表面較大傾斜角之發射光 束之百分比增加。例如,如圖8所示,自發光層14發出之 主要發光95,96被等角棱鏡陣列以較佳3〇至7〇度傾斜角所 折射。如果傾斜角假設為4〇度,接近垂直入射之光線叫皮 102677-941107.doc •21- 1271883 光偏斜裝置結構90所折射並在該光控制部份10以大約40度 照射,同時,以40度角入射之光線96並未被折射而以最多 40度入射角入射該光控制部份1〇。因此,光線96及95均以 一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於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91以及 光控制部份1 0之間之介面。換言之,該主要發光之偏極化 程度及發射角分佈可根據所需應用而被調整。 光偏斜裝置結構90可在LED成長製程中被形成且一旦陣 列被形成’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91可藉由一蠢晶、蒸 參 發、化學汽相沈積、喷濺、旋轉塗膜及浸潰技術被成長或 沈積以在該LED中篏入該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之表面。光偏 斜裝置結構封裝層91可由下列材料製造,例如二氧化石夕、 氮化矽、氮化鋁、氧化鋁、例如SiNx、AIN、SiOx、 Si3N4、A1203、Si02 或 SiNi-χΟχ、二氧化矽氣凝膠(silica aerogel)或光學高分子材料。較佳地,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 之材料可為例如第三族氮化物、第三族磷化物及第三族砷 化物,例如,GaN,AlGaN,AlInGaN,AlGalnP, _ GaAlP’ GaAsP,GaA_A1GaAst)沈積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 之材料較佳厚度係為100 11„1至1〇 um。有兩種方法形成光 偏斜裝置結構90。首先,美國專利US 6,091,085揭示-實 她例,其使用GaN成長於圖案化之二氧化矽層上,方法為 在GaN層之表面上創造二氧化石夕特徵結構圖案以提供g· 磊晶成長突出物於GaN層上。這些特徵⑽突出物具有傾 斜角,其產生使光束在相對於該LED之光射出表面一大傾 斜角度行進以離開該LED光射出表面。第二’美國專利仍 102677-941107.doc -22- 1271883 ,79 1,11 7敘述使用歪斜活性離子姓刻或切割製程以形成 一粗糙歪斜汲取表面,結果,光射出表面層具有一三角錐 截面。因此,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可被形成為一金字塔形狀 ‘ 陣列’其具有較佳為30至40度之傾斜角以控制來自發光層 64之輸出光線。圖9中所顯示之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之形狀 僅為可能形狀之-例子且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於所顯示之 形狀。此外,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層之形狀及尺寸係經選擇 以最佳化所欲之偏極化輸出之光束輸出。 • 圖9顯示圖8之偏極發光裝置4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 之理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4係為具有一 GaN材料高折 射率層92(折射率2.4)、一二氧化矽光穿隧層12(折射率 1.46)以及由GaN材料(折射率2·4)形成之一光汲取層丨丨之 GaN LED(折射率2.4),並以Si〇2作為封裝層材料,其中該 高折射率層92、該光穿隧層12及該光汲取層u之厚度分別 為40 nm ' 40 nn^100 nm,發光波長假設為46〇 nm。圖中 顯不光控制部份1〇如同一偏極化分光器作用以介於4〇至7〇 Φ度之入射角產生一TM偏極光(P偏光)輸出(沒有光穿隧層之 裝置之反射率,請見圖9之左半部虛線部份)。為增加其偏 極化效應,光偏斜裝置結構9〇應具有較光偏斜裝置結構封 裝層91材料之折射率為大之折射率。在光偏斜裝置結構封 裝層91和光偏斜裝置結構90之間之較高折射率差異可准許 光以一較大入射角進入光控制部份i 〇表面。 接觸磊晶層之光控制部份10包括至少一低折射率之光穿 隨層12。該光穿隧層12通常具有小於磊晶層或基板材料之 102677-941107.doc -23- 1271883 折射率之折射率,典型地係為約1·35及2之間。當使用二 氧化石夕氣凝膠時,折射率可以低於上述數字且低到接近 1·〇。高折射率層材料具有大於2()之折射率,典型地係為 、力2.0到3.4之間。使用於光控制部份1〇之材料係經選擇以 化成折射率之差異以最大化入射於光控制部份丨〇之傳播。 光控制部份10係經選擇及配置以通過入射於光射出表面之 光束之光穿隧效應以及發光裝置側壁提供最大輸出光量。 選擇低或南折射率材料係根據光射出表面材料以增加光穿 φ 隧效應。因此,例如為了光穿隧目的,光穿隧層12具有低 於磊晶半導體層、透明電極、半導體基板、玻璃基板及陶 瓷基板之折射率之折射率且可以是氧化物、氮化物、矽之 氮氧化物、氧化鋁、鋰、鈣、鎂之氟化物以及其他包括這 些材料之合金或有摻雜其他材料之成分組成。為了受抑全 内反射之目的,高折射率材料為,例如鈦、铪、錫、銻、 鍅、鈕、錳、硫化鋅之氧化物、第三族氮化物、第三族砷 化物、第三族磷化物以及其他包括這些材料之合金或有摻 # 雜其他材料之成分組成。 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發光裝置均可使用覆晶技術封 裝。 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可知,第一,光控制部份1〇可藉 由沈積具有折射率小於發光裝置出射表面之折射率之光穿 隧層12被用以增加汲取效率,而該光穿隧層12之厚度小於 該主要發光之波長。第二,具有高於光穿隧層12之折射率 之折射率之光汲取層11係覆蓋於該光穿隧層12之頂部,事 102677-941107.doc -24- I27l883 灵上,光控制部份10在發光裝置之光輸出之影響係改變或 增加光束之出射角頻寬(或空間頻率),該出射角頻寬可傳 播能量進入周圍介質。此效應可被視為在該介面逃逸錐角 之改變或增加。換言之,當發光裝置被封裝時且光控制部 分1〇形成被用於該發光裝置之一部份封裝,當逃逸錐角大 於臨界角,藉此對應於出口面之兩側之材料之有效折射率 之一改變。換言之,光穿隧發生於入射角大於該臨界角之 光束。通常,光控制部份10之光穿隧性質係經選擇以使該 % 光控制部份1 〇吸收光所造成之損失遠小於相較於該光控制 部份10之供應之光輸出之增加。 此外,由於光控制部份10之存在,以小於臨界角入射之 直接傳播之光束以及以大於臨界角之入射角入射之穿隨光 束均對光汲取效率做出貢獻。此外,具有光控制部份10之 該裝置之輸出光束具有較沒有光控制部份1〇(具多重光程 路徑)較短之光程路徑,因此反射光吸收較少。此外,輔 助方法(例如表面粗糙化)可被應用於本發明以增加自發光 _ 裝置之光汲取,如圖6所示。折射率之差異將許多入射於 側土之光反射回该裝置可被有效沒取之光射出表面。發光 裝置亦可包括一磷光/螢光材料以使由該發光裝置所產生 通過光控制部分之表面之主要發光與該磷光/螢光材料互 相作用,使得由磷光/螢光層所發出之光係為白光。雖然 本發明係為具有一強化全發光能力之一發光裝置,此解決 方法並不限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以及發光裝置,並 可使用於平面發光光源。 102677-941107.doc -25- 1271883 另外,本發明之光射出表面並不限於發光裝置之最頂部 表面’只要光控制部份配置於所欲之光射出表面上,即可 達到本發明之提高光汲取效率之目的。 本發明之特點及技術内容已充分揭示如上,任何熟習該 項技藝之人可依據本發明之揭示及教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 發明精神之替換或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不應僅限 於所揭示之實施例,而應涵蓋這些替換及修倚。 【圖式簡單說明】 • 圖1顯示穿透一發光裝置1之單一光控制部分(即光控制 部份10僅具有光穿隧層12)之光線之簡化路徑圖。 圖2顯示圖1之發光裝置1之反射率與光穿隧層厚度之關 係之理論模擬圖形。 圖3 a顯不圖1之發光裝置1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i係為具有厚度為2〇奈米之二氧 化石夕光穿隧層(折射率1.46)之GaN LED(折射率2.4)。 圖3b顯示圖1之發光裝置1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1係為具有厚度為40奈米之二氧 化石夕光穿隧層(折射率1·46)之GaN LED(折射率2.4)。 圖4顯示穿透一發光裝置2(例如GaN LED)之光控制部份 1〇堆疊之兩層(即光穿隧層12及光汲取層11}之光線之簡化 路徑圖。 圖5顯示圖4之發光裝置2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論极擬圖形。 圖6顯不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之截面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圖。 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3之截面 圖。 圖8揭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4之截面 圖。 圖9顯示圖8之發光裝置4之反射率與入射角之關係之理 論模擬圖形,該發光裝置4係為具有一 GaN材料高折射率 層92(折射率2·4) ' —二氧化矽光穿隧層12(折射率146)以 及由GaN材料(折射率2.4)形成之一光汲取層u之 LED(折射率2.4)。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發光裝置 2 發光裝置 3. 發光裝置 4 發光裝置 10 光控制部份 11 光汲取層 12 光穿隧層 13 p型包覆層 14 發光層 15 N型包覆層 16 基板 17 反射層 18 逃逸錐體 102677-941107.doc -27- 0 1271883 21 入射光線 22 入射光線 31 穿隧光 41 光線 51 光線 61 向下光線 60 第三層 68 透明電極ITO層 69 電流散佈Au/Ni合金層 70 磊晶緩衝AlInGaN層 81 臨界角 90 光偏斜裝置結構(LDE) 91 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 92 高折射率層 95 光線 96 光線 102677-941107.doc 28-

Claims (1)

1271883 十、申請專利範圍: h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 - 一發光部份,包括·· 一基板,其係為光可穿透的; 卷光層,其係由一p型包覆層以及一N型包覆層所 包夾,並為光可穿透的; 該p型包覆層,其位於該發光層之一側,並為光可 穿透的; % 忒N型包覆層,其位於該發光層之另一側,並為光 可穿透的; P型電極層’其位於該P型包覆層上;以及 一 N型電極層,其位於該N型包覆層上, 其特徵為該發光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光控制部份,包括:
一光穿隧層,其係配置於該發光裝置之光射出表面 上,並具有對於自該發光層發出之主要發光波長較該 土板該專包覆層及该等電極層之折射率為小之折射 率’且該光穿隧層之厚度小於該主要發光波長。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控制部份進一步包括 一光汲取層,其係配置於該光穿隧層上,並具有對於該 主要發光波長較該光穿隧層之折射率為大之折射率。 如請求項2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部份進一步包括— 光偏斜裝置結構及一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以及該光 控制部份進一步包括一高折射率層,該光偏斜裝置結構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及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裝層依序配置於該p型包覆層上且 該光偏斜裝置結構之折射率高於該光偏斜裝置結構封裳 層之折射率,該高折射率層係配置於該光穿隧層下並具 有對於該主要發光波長較該光穿隧層之折射率為大之折 射率。 4·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偏斜裝置結構係為— 棱鏡陣列層或一金字塔形狀陣列層。 5。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偏斜裝置結構可使該 主要發光以30至70度所折射。 6·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構成該光偏斜裝置結構封 裝層之材料係選自由SiNx、AIN、SiOx、Si3N4、Al2〇3、 Si〇2 SiN1-x〇x、一氧化碎氣凝膝及光學高分子材料所 組成之群組。 ?β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構成該光偏斜裝置結構之 材料係選自由 GaN、AlGaN、AlInGaN、AlGalnP、 GaAlP、GaAsP、GaAs及 AlGaAs所組成之群組。 8.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偏斜裝置結構之厚度 係為 100 run至 10 um。 9·如請求項2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控制部份進一步包括 一第三層,其係配置於該光汲取層上,並具有對於該主 要發光波長較該光汲取層之折射率為小之折射率。 10 ·如%求項2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沒取層之頂部表面係 經粗糙化。 11·如請求項10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粗糙化係由沈積方式或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蠢晶方式處理。 12·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 面上沈積有一反射層 ,其中相對於該光射 出表面之另 如請求項丨、2或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係選自 由一雷射二極體裝置、有機發光裝置、聚合體發光裝 置、平面發光裝置及高亮度發光裝置所組成之群組。 14.如請求項1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係為覆晶封裝 結構。
102677-941107.doc 1271883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单說明: 1 發光裝置 12 光穿隧層 13 P型包覆層 14 發光層 15 N型包覆層 16 基板 17 反射層 18 逃逸錐體 21 入射光線 22 入射光線 31 穿隧光 51 光線 61 向下光線 81 臨界角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102677-941107.doc
TW094126533A 2005-08-04 2005-08-04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TWI27188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4126533A TWI271883B (en) 2005-08-04 2005-08-04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US11/260,382 US20070029560A1 (en) 2005-08-04 2005-10-28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JP2006213533A JP2007053358A (ja) 2005-08-04 2006-08-04 発光素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4126533A TWI271883B (en) 2005-08-04 2005-08-04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71883B true TWI271883B (en) 2007-01-21
TW200707785A TW200707785A (en) 2007-02-16

Family

ID=3771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6533A TWI271883B (en) 2005-08-04 2005-08-04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29560A1 (zh)
JP (1) JP2007053358A (zh)
TW (1) TWI2718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8132B (zh) * 2012-05-22 2014-10-21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3945B1 (ko) * 2006-11-01 2010-0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10512662A (ja) 2006-12-11 2010-04-22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透明発光ダイオード
US8637883B2 (en) 2008-03-19 2014-01-28 Cree, Inc. Low index spacer layer in LED devices
KR101469979B1 (ko) * 2008-03-24 2014-12-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그룹 3족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다이오드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351111A1 (en) * 2008-08-01 2011-08-03 Illumitex, Inc. Photon tunnel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methods
US20100214282A1 (en) 2009-02-24 2010-08-26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ight source modulation in dual modulator displays
KR101084263B1 (ko) 2009-12-14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2063700A1 (ja) * 2010-11-11 2012-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拡散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EP2458412A1 (en) 2010-11-24 2012-05-30 Université de Lièg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mproved optical layer of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surface nano-micro texturation based on radiation speckle lithography.
CN102565918B (zh) 2010-12-17 2015-04-22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量子点照明技术
TWI580070B (zh) * 2011-05-25 2017-04-21 元智大學 具光萃取層的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3080827A (ja) * 2011-10-04 2013-05-02 Sharp Corp 発光素子
JP2014056984A (ja) * 2012-09-13 2014-03-27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車両用灯具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118309B1 (ko) 2012-09-19 2020-06-03 돌비 레버러토리즈 라이쎈싱 코오포레이션 양자점/리모트 인광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개선
JP6054426B2 (ja) * 2013-01-25 2016-12-2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ES2830248T3 (es) 2013-03-08 2021-06-03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 Técnicas de visualización de doble modulación con conversión de luz
EP3123240A2 (en) 2014-03-26 2017-02-01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 Global light compensation in a variety of displays
EP3183726B1 (en) 2014-08-21 2019-10-23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ual modulation with light conversion
CN105161011B (zh) * 2015-08-11 2018-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智能穿戴设备
CN113614940A (zh) * 2018-06-06 2021-11-05 康宁公司 光提取设备和oled显示器
WO2021142559A1 (zh) 2020-01-13 2021-07-22 华南理工大学 薄膜型白光led芯片
US11592166B2 (en) 2020-05-12 2023-02-28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llumination and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US11876042B2 (en) 2020-08-03 2024-01-16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Omnidirectional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23076607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ght emitting diodes containing epitaxial light control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8822A (ja) * 2001-11-30 2003-06-13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47437B (en) * 2003-07-28 2006-01-11 Toyoda Gosei Kk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JP4195352B2 (ja) * 2003-09-10 2008-12-1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US7868343B2 (en) * 2004-04-06 2011-01-11 Cree, Inc. Light-emitting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encapsulation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encapsulation layer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050236630A1 (en) * 2004-04-23 2005-10-27 Wang-Nang Wang Transparent contact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674375B2 (en) * 2005-07-21 2014-03-18 Cree, Inc. Roughened high refractive index layer/LED for high light extraction
JP4952884B2 (ja) * 2006-01-24 2012-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発光装置組立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8132B (zh) * 2012-05-22 2014-10-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53358A (ja) 2007-03-01
US20070029560A1 (en) 2007-02-08
TW200707785A (en) 200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1883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US5793062A (en) Transparent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irected light output
US6015719A (en) Transparent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irected light output
JP5727320B2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層を有するAlGaInNベースLED
US8217488B2 (en) Ga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ight extraction on GaN light emitting diode via sapphire shaping
JP2012044132A (ja) 光学密度の高い材料によるコーティング基板を有する発光器具
CN100379043C (zh) 全角度反射镜结构GaN基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JP5649653B2 (ja) 粗面化された活性層及びコンフォーマルなクラッドを利用する高輝度led
TW201308691A (zh) 半導體發光裝置
TW200908399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TW200807769A (en) LED device with re-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nstruction and optical element
CN101127379A (zh) 高提取效率发光装置
JP2010199247A (ja) 発光装置
JP2010114405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KR20080043649A (ko)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CN103380551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使用它的发光装置
US20130126829A1 (en) High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US7915621B2 (en) Inverted LED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JP2003179255A (ja) 光の抽出を改善すべくフリップチップ発光ダイオードに量子井戸を選択的に設ける方法
JP2006128659A (ja) 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92957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10141A (en) Radiation-emitting semiconductor chip
Park et al. Al2O3/AlN/Al-based backside diffuse reflector for high-brightness 370-nm AlGaN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
KR100683924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KR20150113525A (ko) 광학 구조물을 구비하는 발광 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