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0320B -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70320B TWI270320B TW094111363A TW94111363A TWI270320B TW I270320 B TWI270320 B TW I270320B TW 094111363 A TW094111363 A TW 094111363A TW 94111363 A TW94111363 A TW 94111363A TW I270320 B TWI270320 B TW I2703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 reflection
- emitting portion
- ang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YAHIZSMUZPPFV-UHFFFAOYSA-N erbium Chemical group [Er] UYAHIZSMUZPPF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Ruthenium Chemical group [Ru]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bismuth atom Chemical group [Bi]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2 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germa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Ge]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2—Toothed members; Worms for transmissions with crossing shafts, especially worms, worm-gea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70320 β Λ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顯示元件及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尤指 關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技術。 【先前技術】 以往,已知有使用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有機電激發光 Φ 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在射出側的面及與射出側相 反側的面,具有由透明構件所構成的基板。因爲構成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的各層厚度極薄,所以基板是爲了構成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之各層的固定及補強而設置者。來自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之發光部的光會透過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之射 出側的基板而朝外部射出。此時,會有來自發光部之光中 的部分光在射出側的基板界面進行全反射,而取入有機電 激發光顯示器內部的情形。在此,提案有在機電激發光顯 Φ 示器中將來自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使之以臨界角以 下的角度入射至基板射出面的技術。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 , 器中將來自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的技術而言,乃提案 於例如日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日本特開 ‘ 2001-33238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323272號公報。 日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所提案之技術、及日本 特開200 1 -3 3 23 8 8號公報所提案之技術,係設置將來自發 光部的光反射以進行角度轉換的反射面。在此,在發光部 的射出側沒有設置基板等而設置僅具反射面的構造物之方 -4- (2) 1270320 式極爲困難。因此,可想到將反射面設置在射出側的基板 中與發光部周邊相當的位置。在基板中與發光部周邊相當 的位置設置反射面的構成中,來自發光部之光中的一部分 光會在基板的射出面進行全反射,而入射至設置於其他畫 素之發光部周邊的反射面。入射至設置於其他畫素之發光 部周邊之反射面的光,會在反射面或發光部內部的電極反 射後,可從基板的射出面射出。 _ 然而,當某畫素之發光部所供給的光,入射至與其他 畫素對應設置的反射面時,會有射出不同畫素之光所謂的 產生串擾(c r 〇 s s t a 1 k )的情形。串擾是指看到畫像的輪廓 模糊或不應顯示的鬼影(ghost image )等,此乃造成畫質 降低的原因。日本特開2000-3 23272號公報所提案的技術 係在基板的射出面設置擴散板。設置擴散板的情形亦與曰 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的技術、及日本特開 200 1 -3 3 23 8 8號公報的技術同樣,會有產生串擾的情形。 φ 由以上得知,以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爲首的顯示裝置中, 會產生必須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防止畫 質低劣的問題。 >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會有因室內的照明光或日射等的 '外光而造成對比低劣的情形。在發光部使用反射電極的有 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時,由於從觀察者側入射至發光部的外 光會在反射電極反射,而使外光與顯示光一起朝觀察者側 行進,所以會造成對比低劣。爲了降低此種對比低劣,故 可想到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發光部,使用低反射性構 -5- 1270320 β ^ (3) 件所構成的低反射電極之技術。藉由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 電極’可減少入射至發光部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反射,而可 降低對比低劣。 曰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所提案的技術係在發光 " 部的周邊設置反射面。爲了同時實現來自發光部之光的角 度轉換、與對比低劣的降低,也可想到倂設發光部周邊的 反射面與發光部的低反射電極即可。然而,在發光部周邊 φ 設置反射面時,會有入射至反射面的外光直接朝觀察者側 的方向反射的情形。沒有入射至低反射電極而從反射面朝 觀察者側行進的外光,被認爲是造成對比低劣的原因。又 ’外光除了入射至反射面後,直接朝觀察者側的方向反射 外’也有在反射面彼此間反射後,再朝觀察者側的方向行 進的情形。如上所述,倂設反射面與低反射電極時,也會 有來自觀察者側的外光沒有入射至低反射電極,而返回觀 察者方向之情形的問題發生。 φ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降低畫質低 t 劣的顯示元件、及該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一 【發明內容】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目的,根據本發明,可提供 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 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 於發光部的周邊且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 -6- 1270320 β 、 (4) 和將來自發光部及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 於反射面彼此間且與射出面相對的平坦面, 換部係將由發光部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 羼 以進行角度轉換,而發光部係在基準平面上 " 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並且,將反射面中 置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設爲t ;將於兩方向 預定方向設置發光部的間距設爲P ;將預定 φ 的長度設爲d ;將預定方向之平坦面的長度 射面與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0 a時, 式子: 0^t<p(p— d— f) ( tan 0 a ) / ( p + d 顯示元件的角度轉換部具有將來自發光 進行角度轉換的反射面。在反射面反射的光 出面之臨界角小的角度。在反射面反射後朝 光,沒有在射出面全反射而是朝外部射出。 φ 且沒有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會直接朝角度轉 方向行進。此時,當反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 . 會有來自發光部的光中傾斜行進的光且沒有 ^ 而直接行進至射出面的光,以臨界角以上的 ^ 出面的情形。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至射 射出面進行全反射。在射出面進行全反射的 原先的發光層方向,而會朝其他的畫素方向 低畫像的模糊或鬼影(ghost image)的產生 其他畫素方向行進的光。 出面;和設置 並且該角度轉 面的方向反射 於大致垂直相 射出面側的位 中之一方向之 方向之發光部 設爲f ;將反 可滿足以下的 -f)…(1)。 部的光反射以 可轉換成比射 射出面行進的 於發光部產生 換部的射出面 距離較大時, 入射至反射面 角度入射至射 出面的光會在 光,不會返回 行進。爲了降 ,必須降低朝
I 1270320 * (5) 滿足式子(1 )的顯示元件,即使某畫素之發光部所 發出的光在射出面全反射時,亦可將該發光部的光於預定 方向相鄰接之兩畫素份的區域射出。例如,在發光部之光 的射出位置移動兩畫素份的程度來講,一般認爲串擾( crosstalk)被看成影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ghost image) 的情形極少。藉由將顯示元件之串擾止於鄰接之兩畫素爲 止的範圍,可降低顯示裝置之畫質的低劣。因此,可獲得 φ 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降低畫質低劣 的顯示元件。 根據本發明較佳的型態,又以可滿足以下的式子(2 )爲佳: 〇=t<p(p— d— f) ( t an Θ a ) /2(p+d— f) “.(2)。 滿足式子(2 )的顯示元件,即使某發光部所發出的 光在射出面全反射時,亦可將該發光部的光於預定方向相 鄰接的一畫素份的區域射出。藉由將顯示元件的串擾( φ crosstalk )止於一畫素爲止,更可獲得可降低畫質低劣的 顯示元件。 k 又,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反射面係以在大致垂 / 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方式設置 • 爲佳。若顯示元件爲在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設置反射面 的構成的話,則可將串擾止於預定的範圍內,且可降低畫 質低劣。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該顯示元件具有設置於基板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 -8- 1270320 β , (6) 度轉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發光部的周邊且 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發光部及 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並且該角度轉換部係將由
H 發光部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進行角度 £ 轉換,其特徵爲包括: 暫時接著步驟,係將保持基板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上 ;和模轉印步驟,係藉由將預定形狀的模具推壓到平行平 Φ 板之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之面相反的面, 而在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之面保持預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反 射面;和貼合步驟,係將平行平板之模轉印步驟中形成有 反射面側的面、與預先設有發光部的基板貼合;和剝離步 驟,係將暫時接著步驟中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的保持基板 剝離。 藉由調節顯示元件之反射面中射出面側的位置、與射 出面之間的距離,可防止來自發光部的光在與兩畫素份的 Φ 區域相距更遠的位置射出。可以預測到隨著顯示元件之反 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變長,會產生串擾。在此,爲了 t 獲得可降低串擾產生的顯示元件,必須製造反射面與射出 . 面之間之距離較短的顯示元件。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在暫 • 時接著保持基板的平行平板上,實施模轉印。藉由使用保 持基板,即使在較薄的平行平板進行模轉印時,亦可防止 平行平板的破損。在較薄的平行平板實施模轉印,可容易 地製造反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較短的顯示元件。保持 基板藉由使用可用例如紫外線、熱或水來剝離的接著劑而 -9 - 1270320 # (7) 暫時接著,亦可降低剝離步驟的破損。以此方式,得以製 造可降低製造步驟之平行平板的破損,且可降低串擾產生 的顯示元件。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換 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在發光部的周邊具備反射面,且藉由 入射至反射面之來自發光部的光朝射出側反射,以進行角 φ 度轉換,並且將反射面與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0b (弧度:radian )、將構成角度轉換部之構件的折射率設 爲η時,可滿足以下的式子(3): { asin ( 1 / η ) } / 2 Λ- π / A < θ b < π/ 2-· (3)。 顯示元件藉由式子(3 )限定對於基準平面設置反射 面的角度,使得從射出側入射至反射面的外光不會朝射出 側反射,而會朝發光部或其他反射面行進。在反射面反射 的光中朝發光部行進的光,可藉由例如在發光部設置低反 φ 射電極,以降低朝射出側行進。又,從反射面行進至其他 反射面,而逐漸朝發光部側行進的光,可在反射面間反覆 . 進行的反射中使光亮衰減。此外,有時從反射面朝其它反 ; 射面行進之光中的一部分光,會朝射出側行進。在反射面 ' 反射兩次後朝射出側行進的光,藉由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 面進行全反射,會再度朝發光部側行進。在反射面反射兩 次後朝發光部側行進的光,可藉由再度於反射面等反射而 使光亮衰減。 由上述得知,可防止顯示元件中從射出側入射至反射 -10- 1270320 . (8) 面的外光,在反射面反射一次或兩次後朝觀察者側射出。 關於在反射面反射3次以上的外光,藉由在反射面重覆反 射,可使光亮衰減。又,關於從射出側直接入射至發光部 的外光,藉由例如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電極,可降低朝射 '出側行進。再者,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設置偏光板時, 尤其在反射面反射兩次的光,有時會因相位改變化而無法 受到偏光板遮蔽。本發明中,由於可使在反射面反射兩次 φ 後朝射出側行進之光的光亮衰減,故可降低朝觀察者行進 的外光。因此,可獲得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 出,且可降低對比低劣的顯示元件。 又,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發光部係以在基準平 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爲佳,而反射面 係以在兩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爲佳。若顯示元 件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設置反射面的 構成的話,則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 φ 降低對比低劣。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上述發光部係在基 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而角度轉 _ 換部係以具備: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 ‘ 面;和在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爲佳 。當顯示元件設置在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與 在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時,亦可藉由相對之反 射面間的反射,與相鄰之反射面間的反射而使外光的光量 衰減。藉此構成,可進一步降低對比低劣。 -11 - 1270320 · ’ (9)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發光部係以具有從上述射 出側入射之光的反射率爲預定値以下的低反射部爲佳。藉 由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部,可降低入射至發光部的外光朝 觀察者側行進。因此,可降低對比低劣。 >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以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 ,又具有僅透過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偏光板爲佳。 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設置偏光板時,外光中僅特定振動 0 方向的偏光光線入射至顯不兀件。例如在偏光板的發光部 側設置相位板時,入射至顯示元件的偏光光線會在相位板 轉換振動方向。藉由相位板轉換成與特定振動方向不同之 其他振動方向的偏光光線,不會透過偏光板而會被遮蔽。 設置偏光板時,可降低外光朝觀察者側行進。因此,可降 低對比低劣。 又,就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而言,由在大致垂直相交 之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反射面所形成的構 φ 造體、和由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 度方向之反射面所形成的構造體,係以對基準平面之法線 .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設置爲佳。反射面係由從發光 / 部朝射出側變廣的斜面所構成。設置於某顯示元件的反射 ^ 面與設置於相鄰之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分別在射出側的位 置相接而形成構造體。在構造體的射出側位置,形成有各 反射面相連接的稜線部。在第1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構造 體的高部、與在第2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構造體的高部不 同時,有時某構造體之稜線部反射的外光,會在相鄰之其 -12- 1270320 * (10) 他構造體的反射面反射而射出。如上所述,在反射面反射 兩次的光,會有因相位改變而透過偏光板的情形。由於在 第1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構造體、和在第2方向具有長度 方向的構造體,與基準平面相距的高度大致相同,故可防 & 止在稜線部反射的外光,在相鄰之其他構造體的反射面反 射。若僅在稜線部反射的話,相位的變化較少,所以在棱 線部反射的外光會被偏光板遮蔽。如上所述,可降低在構 φ 造體之稜線部反射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射出。因此,可降低 對比低劣。 就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而言,角度轉換部係以在反射 面之射出側的位置,具有用以吸收光的光吸收部爲佳。設 置於某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及設置於與該顯示元件相鄰之 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分別在射出側的位置相連接而形成稜 線部。藉由在該棱線部的位置設置光吸收部,可防止入射 至棱線部之外光的反射。藉由防止入射至稜線部之外光的 φ 反射,可降低朝觀察者側行進的外光,且可降低對比低劣 。此外,由於係在反射面彼此間相連接的稜線部設置光吸 > 收部,所以亦可減少光吸收部所吸收顯示光。因此,可形 * 成可以良好效率僅吸收外光的構成,且可降低對比低劣。 嫌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第1圖是表示使用實施例1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100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顯示裝置100是由本發明之顯 -13- 1270320 β (11) 示元件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顯示裝置1 0 0係在基板1 1 2上積層角度轉換部1 1 〇而構 成。基板1 1 2係具有複數發光部1 20的有機電激發光面板 。發光部120係在與基板112大致平行的基準平面SS上 1 ,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的ΧΥ方向設成矩陣狀。 角度轉換部1 1 0係由透明樹脂構件所構成的平行平板 。角度轉換部1 1 0在基板1 1 2側的面具有稜鏡構造體1 02 φ 、104。稜鏡構造體102、104係由設置於各發光部120周 邊的反射面、及設置於反射面彼此間的平坦面所構成。棱 鏡構造體102、104分別在X方向、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而在發光部1 20彼此間設成格子狀。角度轉換部1 1 〇在 與基板1 1 2相反側的一面整體具有射出面。射出面係與基 準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在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一單 位係指一個發光部120、及與該發光部120對應部分的角 度轉換部110。顯示裝置100係由與畫素對應配列的複數 φ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此外,第1圖是顯示裝置1 00 的主要部位,表示將X方向的四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及Υ方向的三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列成矩陣狀的部分 * 斜視構成。 * 詳言之,發光部1 20具有彼此相對的兩個電極層、和 設置於電極層間的功能層。發光部1 2 0的功能層係藉由使 用外部電源在兩個電極層間施加電壓來供給光。各發光部 120的一邊電極係與設置於每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未圖 示的TFT電路連接。顯示裝置1〇〇係利用各配線於各 -14 - (12) 1270320 TFT電路進行電性存取,來驅動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利 用所謂的動態矩陣方式來顯示畫像。 發光部1 20係在角度轉換部1 1 0的設置側供給光。從 發光部120在接近垂直基準平面之方向所供給的光,會直 + 接從角度轉換部1 1 0的射出面射出。又,從發光部1 20傾 斜供給的光,會在稜鏡構造體102、104的反射面反射後 ,從角度轉換部1 1 0的射出面射出。角度轉換部1 1 0將從 φ 發光部1 20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進 行角度轉換。從發光部1 20傾斜行進的光係以對於射出面 之光的入射角度爲臨界角以下的方式進行角度轉換。角度 轉換部1 10將發光部120的光進行角度轉換,以降低在射 出面的全反射。顯示裝置1 0 0藉由設置角度轉換部1 1 0, 可將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取出外部。 第2圖係表示顯示裝置1 〇〇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第 2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係圖示並列於X方向之稜鏡構造體 φ 1 02的剖面。棱鏡構造體1 02具有設置於發光部1 20側的 兩個反射面205、和設置於兩個反射面20 5之間的平坦面 203。一個反射面205a爲大致平面狀傾斜面,其與平行於 基板1 1 2面(換言之,平行於設有發光部i 20的基準平面 • ss)之平面間的角度形成0a。另一個反射面205b亦爲大 致平面狀傾斜面。反射面2 0 5 b與基板1 1 2面形成角度 Θ a —。角度0 a /等於(180 ° — 0 a)。發光部120兩側 的反射面2 0 5 a及2 0 5 b係以朝向射出側而變廣的方式傾斜 設置。平坦面203係與射出面207相對設置。第2圖的剖 -15- (13) 1270320 面中,稜鏡構造體102係以平坦面203爲上 來表示。角度轉換部110在反射面205中射 位置(即反射面205與平坦面203之接線上 與射出面207之間的距離t係以形成預定範 構成。爲了說明第2圖所示之角度轉換部1 2 03的構成,由第1圖放大平坦面203。 與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相比較, g 反射面上的位置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的有機 之構成。如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 00所示,通 出面的稜鏡構造體102、104極難以單體形 般來說,稜鏡構造體102、104係以藉由對 模形成外緣形狀後,再將充塡材密封於平行 來構成。藉由壓模形成稜鏡構造體的外緣形 換部的材料必須使用可承受壓模,且較厚的 3圖是表示設有由較厚的平行平板所形成I φ 3 10的顯示裝置3 00的構成例。角度轉換部 上的位置與射出面之間係以相當於稜鏡構造 5倍的距離t >的方式構成。 從發光部1 20傾斜行進之光中的部分光 ’ 反射面,而是如第3圖所示地入射至角度轉 出面。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至角度轉換 面的光,係在射出面進行全反射,而朝向離 發光部1 20的方向行進。在射出面反射的光 他畫素之發光部120或反射面的光,會在發 底的梯形形狀 出面2 0 7側的 的位置Μ ), 圍之値的方式 I 0設有平坦面 說明沒有調節 電激發光元件 常,設置於射 成。因此,一 平行平板的壓 平板間的空間 狀時,角度轉 平行平板。第 Ϊ勺角度轉換部 3 1 0之反射面 體高度的大約 ,沒有入射至 換部3 1 0的射 部3 1 0之射出 開原來畫素的 中,入射至其 光部1 2 0的電 -16- (14) 1270320 極或反射面反射,而朝射出面射出。因此,顯示裝置3 0 0 有時會因與原來畫素不同的其他畫素所射出的光,而 產生串擾(crosstalk)。串擾(crosstalk)指畫像的輪廓 模糊、或看到不應顯示的鬼影(ghost image)等,此乃造 成畫質降低的原因。顯示裝置3 00之距離越長,則由 與原先畫素相距較遠位置之畫素所射出的光就越多。所以 ,可認爲顯示裝置3 00的距離t /越長,則畫像的輪廓模 0 糊越大,鬼影(ghostimage)就越多。 返回第2圖,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 〇〇的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係以可滿足式子(1 )的方式構成。 0^t<p(p— d— f) (tan0a) /(p+d— f) ··· (1) t係反射面205中射出面側207的位置M與射出面 2 0 7之間的距離。p係在預定方向的X方向,設置發光部 1 20的間距。間距p係與相鄰之發光部1 20之中心位置彼 此間的距離相同。d係預定方向之X方向之發光部1 20的 φ 長度。f係預定方向之X方向之平坦面203的長度。0a 係反射面205與基準平面SS所形成的角度。圖中,0 a 係表示反射面205與平行於基準平面SS之基板112面之 * 間的角度。此外,角度轉換部1 1 〇具有稜鏡構造體1 02的 • 高度h加上距離t的厚度。 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以臨界角以下的角度入射 至射出面207的光,會從射出面207朝外部射出。相對於 此,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 至射出面207的光,會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射而朝其他 -17- (15) (15)
1270320 · 畫素的發光部1 20的方向行進。第2圖所示的 直接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與基準平面SS 角度/3。以滿足式子(1 )的方式構成有機電 時,即使角度/5的光L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 射設置於與原先畫素相距兩畫素之前的反射面 至設置於兩畫素之前的反射面2 05的光L,t 射面205或發光部120的電極反射後,從射出 。因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 射出面207全反射的光,可在由原先的畫素 向移動兩畫素份的位置射出。顯示裝置100藉 足式子(1 )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即使來自 的光在射出面207產生全反射時,亦可在相羯 份的區域內射出。 顯示裝置1〇〇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甚至也 子(2 )的方式構成。 0^t<p(p— d— f) ( tan 0 a ) /2 ( p + d - 以滿足式子(2 )的方式構成有機電激發 即使角度/5的光L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射, 設置於一畫素之前的反射面205。因此,有檫 件藉由滿足式子(2 ),使得在射出面207全 可在由原先的畫素220於X方向相鄰的位價 裝置100藉由設置可滿足式子(2)的有機霄 ,即使來自發光部120的光在射出面207產往 亦可在相鄰接之一畫素份的區域內射出。再 光L係表示 形成最小的 激發光元件 :射,也會入 ί 205 。入射 「在相對之反 丨面207射出 [),使得在 220於X方 ί由設置可滿 發光部1 2 0 5接之兩畫素 L可以滿足式 -f)…(2) 光元件時, 亦會入射至 ^電激發光元 :反射的光, 【射出。顯示 Π敦發光元件 i全反射時, 者,當t = 〇 -18- (16) 1270320 時,來自發光部1 20的所有光皆可在該位置射出,可獲得 不會產生串擾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如第4圖所示,R光用畫素、G光用畫素、B光用畫 素並列於X方向時,顯示裝置1 00藉由並列於X方向的 三個畫素220,構成全彩畫像的一畫素(pixel)。顯示裝 置1 0 0因串擾,使光的射出位置朝X方向移動兩畫素份 的程度,可認爲觀察者看到畫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的情形 g 極少。 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Y方向亦與X 方向的情況同樣,可構成角度轉換部1 1 0。在Y方向的情 況下,式子(1)之p、d、f的各參數任一者均適用預定 方向之Y方向的間距或長度。顯示裝置100以亦可在γ 方向滿足式子(1)的方式構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故Y 方向的串擾亦可止於兩畫素的範圍。顯示裝置1 00的顯示 畫像中,觀察者確認兩畫素左右的糢糊極爲稀少。因此, φ 顯示裝置100在γ方向亦因串擾而移動兩畫素份的程度 來講,可認爲觀察者看到畫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的情況極 少。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1 )’可將串擾止於相鄰接之兩畫素的範圍,而可降低畫質 ’低劣。因此,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丨2 〇的光以良好效率射 出’且降低畫質低劣的效果。又,顯示裝置1 00的有機電 機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2 ),更可降低畫質低劣。 此外,雖然表示本實施例之顯示元件的角度轉換部 110具有大致平面狀反射面205的構成,然而亦可形成具 -19- (17) 1270320 有曲面狀反射面的構成。又,角度轉換部i i 〇的稜鏡構造 體102、104亦可形成在反射面20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 面2 0 3的構成。形成反射面2 〇 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面 203的構成時,顯示裝置1〇()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係以可 滿足以下的式子(4)的方式構成。 0 ^ t < p ( p - d ) ( tan 0 a ) / ( p + d ) ··· ( 4 ) 在此,t、p、d及Θ a具有上述的意思。 φ 再者’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又以可滿足 以下之式子(5)的方式構成。 0^t<p(p— d) ( tan (9 a ) /2 ( p + d ) ··· (5) 在此,t、p、d及Θ a具有上述的意思。 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準平面SS 上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的X方向及Y方向,設置具 有反射面205的稜鏡構造體1〇2、104。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不僅限於設置在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20 5、及 φ 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205之構成。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的反射面205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 少一方向設置具有長度方向的構成即可。若有機電激發光 ‘ 元件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設置反射 • 面205之構成的話,則可將串擾止於預定範圍內。藉此構 成,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1 2 0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降 低畫質低劣的效果。 第5Α圖及第5Β圖係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 製造方法的說明圖。上述實施例1之顯示裝置1 〇〇的有機 -20- 1270320 > (18) 電激發光元件可使用本實施例的製造方法來製造。首先, 在暫時接著步驟的步驟a中,將保持基板5 0 1暫時接著於 透明樹脂所構成的平行平板5 1 0上。保持基板5 0 1係具有 預定厚度m的透明平板,其在後述的模轉印步驟中可充 分防止平行平板5 1 0的破損。平行平板5 1 0與保持平板 5 0 1的暫時接著係藉由暫時接著層5 02來進行。 繼之,在模轉印步驟的步驟b中,將模具5 03推壓到 平行平板5 1 0之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5 0 1 之側相反側的面。模具5 03具有將反射面205與平坦面 2 03轉印到平行平板510的預定形狀。模具5 03對於平行 平板5 1 0之形狀的轉印,可藉由例如真空成形法或壓空成 形法等熱成形來進行。接著,在步驟c中,拆除模具5 0 3 ,在由與保持基板5 0 1暫時接著之面相距預定距離t的位 置,形成反射面205。角度轉換部1 10係於步驟b、c後 ,藉由在平行平板510實施加工而形成者。 接著,在貼合步驟的步驟d中,將平行平板之角度轉 換部1 1 〇之步驟b中形成有反射面2 0 5之側的面、與預先 設有發光部1 20的基板1 1 2貼合。角度轉換部1 1 〇與基板 1 1 2的貼合係以在角度轉換部1 1 〇的反射面2 0 5彼此間配 置發光部120的方式定位來進行。以上述方式定位使角度 轉換部1 10與基板1 12貼合,可以反射面205、平坦面 203及基板112面,形成稜鏡構造體1〇2、1〇4的形狀。 反射面205可由例如將金屬薄膜成膜來形成。就構成 反射面2 0 5的金屬薄膜而言,可使用例如鋁或銀。金屬薄 -21 - (19) (19)1270320 - 膜係在貼合角度轉換部1 1 〇與基板1 1 2前,在角度轉換部 1 1 0的基板1 1 2側將形成材料蒸鍍及圖案化而形成者。此 外,成膜金屬薄膜以形成反射面205時,稜鏡構造體102 、104可充塡接著劑而構成。 此外,反射面2 0 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面2 0 3時,之 後所構成之棱鏡構造體102、104之前端部的強度有時會 不足。平坦面203是爲了確保棱鏡構造體102、104之前 端部的強度而設置者。若可充分防止稜鏡構造體1 02、 104的破損的話,則稜鏡構造體1〇2、104亦可不設置平 坦面203而僅由反射面205構成。爲了將反射面205與射 出面207以非常小的距離t來設置,故平坦面203以在可 防止稜鏡構造體1 02、1 04破損的範圍內,儘量用較少的 面積來構成爲佳。 再者,反射面205除了成膜金屬薄膜來構成外,亦可 以全反射面來構成。設置全反射面的反射面205時,棱鏡 構造體102、104可充塡氮氣等非活性氣體來構成。反射 面2 0 5可利用構成角度轉換部1 1 〇的樹脂構件、與稜鏡構 造體102、104的折射率的差,將入射光進行全反射。 接著,在剝離步驟的e步驟中,將暫時接著步驟中暫 時接著於平行平板的保持基板5 0 1剝離。在此,爲了使保 持基板501容易剝離,故暫時接著層5 02以可用紫外線、 熱或水來剝離的接著劑爲佳。可容易地將保持基板5 0 1從 角度轉換部1 1 0剝離,故可降低顯示裝置1 0 0的破損。藉 此方式,可製造顯示裝置100。 -22- 1270320 * (20) 本實施例之製造方法中,藉由使用強固的保持基板 5〇1,故即使使用模具5 03在較薄的平行平板510進行模 轉印時,亦可充分地防止平行平板5 1 0的破損。因爲可在 較薄的平行平板5 1 0進行模轉印,所以可容易地製造反射 面205與射出面207之間的距離t較短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藉此構成,具有可製造可降低串擾發生之有機電激發 光元件的效果。更且,也可降低製造步驟之平行平板的破 •損° 第6圖係表示使用實施例3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6 0 0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部分係 附註相伺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顯示裝置6 0 0是由 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的有機電激 發光顯示器。顯示裝置600係在基板1 12上積層角度轉換 部6 1 0而構成。角度轉換部6 1 0係由折射率n之透明樹脂 構件所構成的平行平板。角度轉換部6 1 0在基板1 1 2側的 φ 面具有稜鏡構造體602、604。 第7圖是表示顯示裝置6 0 0的主要部位上面構成。第 7圖所示的上面構成係表示於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稜鏡 / 構造體602、及於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稜鏡構造體604 * 彼此大致垂直相交的狀態。稜鏡構造體602、604分別設 置於發光部1 2 0彼此間。稜鏡構造體6 0 2係由在第1方向 的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所構成。稜鏡構造體604 係由在第2方向的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所構成 。稜鏡構造體602、604係由設置於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23- 1270320 β (21) 的反射面、與設置於相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射面, 分別在射出側的位置相接而形成的構造體。角度轉換部 610具備:在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射出面、與在γ方向 具有長度方向的射出面。 返回第6圖,角度轉換部6 1 0在與基板1 1 2相反側的 一面整體具有射出面。射出面係與基準平面大致平行的面 。在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一單位係由一個發光部1 20 • 、和與該發光部1 2 0對應部分的角度轉換部6 1 0所構成。 顯示裝置600係由與畫素對應配列的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所構成。此外,第6圖是顯示裝置600的主要部位,是 表示將X方向的四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γ方向的三 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列成矩陣狀之部分的斜視構成。 發光部1 20係在角度轉換部6 1 0的設置側供給光。發 光部1 2 0在接近垂直基準平面之方向所供給的光,會直接 從角度轉換部6 1 0的射出面射出。此外,從發光部丨2 0傾 φ 斜供給的光,會在棱鏡構造體602、604的反射面反射後 ,從角度轉換部6 1 0的射出面射出。角度轉換部6 1 0係將 從發光部1 2 0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 * 進行角度轉換。從發光部1 2 0傾斜行進的光係以對於射出 " 面之光的入射角度爲臨界角以下的方式進行角度轉換。角 度轉換部6 1 0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進行角度轉換,藉以 降低射出面的全反射。顯示裝置6 0 0藉由設置角度轉換部 6 1 0,可將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取出外部。 第8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 0 0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第 -24- (22) 1270320 8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係圖示並列於X方向之稜鏡 604的剖面。發光部120係設置於基準平面SS上 部120在基準平面SS上具有低反射電極721。低 極721係由入射光的反射率爲預定値以下的構件所 低反射部。低反射電極721可在例如ITO上積層鈦 。棱鏡構造體602具有設置於發光部120側的兩個 7 0 5。反射面70 5爲大致平面狀的傾斜面,其與平 p 板112面(換言之,平行於設有發光部120的基 SS )之平面間的角度形成0 a。反射面705係以從 1 20朝向射出側變廣的方式傾斜而設置。又,反射 係設置於發光部120的周邊。 反射面705可由例如將金屬薄膜成膜而形成。 反射面705的金屬薄膜而言,可使用例如鋁或銀。 膜係在貼合角度轉換部6 1 0與基板1 1 2前,藉由在 換部6 1 0的基板1 1 2側將形成材料蒸鍍及圖案化而 φ 此外,成膜金屬薄膜而形成反射面705時,稜鏡 6 02、6 04可充塡接著劑而構成。 第9圖係用以說明透過射出面707從外部入射 裝置600之外光的動作。顯示裝置600有時會因室 ’明光或日射等外光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同樣地朝 側行進,而造成對比(contrast )降低。本發明之 激發光元件藉由設置低反射電極72 1,可降低從射 發光部1 20行進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反射。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 構造體 。發光 反射電 構成的 而構成 反射面 行於基 準平面 發光部 面 705 就構成 金屬薄 角度轉 形成。 構造體 至顯示 內的照 觀察者 有機電 出側朝 以可滿 -25- (23) X270320 足式子(3)的方式構成。 { asin ( 1 / η ) } / 2+ π/4<01)<π/2 …(3) 0 b係反射面705與基準平面SS所形成的角度(弧 度:radian ) 。N係構成角度轉換部61〇之構件的折射率 。第9圖中’角度(9b係表示反射面705、與平行於基準 事面S S之面之間的角度。例如,當角度轉換部6 1 〇的折 射率η 1 · 5時,藉由上述式子(3),反射面705相對於 基準平面SS,可以大於65.9。、小於90。的角度0b設置 • 。(65.9<0b<9〇)。 顯不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藉由式子(3 )限定反射面7 0 5對於基準平面S S的角度,使從射出側 入射至反射面7 0 5的外光L 1朝發光部1 2 0的方向行進, 而不會朝射出側反射。朝發光部1 2 0之方向行進的外光 L 1,入射至發光部1 2 0的低反射電極7 2 1,可減少朝射出 側行進。又,就以大於外光L 1之入射角入射至顯示裝置 φ 600的外光L2而言,可使之入射至反射面705後,再入 射至相對的其他反射面。向下入射至反射面705的外光 L2,可在反射面705間反覆反射中使光量衰減。 此外,從反射面705朝另一反射面70 5行進的光中, ^ 會有一部分的光朝射出側行進的情形。就在反射面705反 射兩次後朝射出側行進的光而言,藉由在射出面707進行 全反射,再度朝發光部120側行進。在反射面705反射兩 次後朝發光部120側行進的光,藉由再度於反射面705等 反射,可使光亮衰減。 -26- 1270320 ' (24) 第10圖係表示在稜鏡構造體602的反射面705、與 稜鏡構造體604的反射面705之間反覆進行反射的外光 L3。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不僅可在相對的反 射面705 ( 705a及70 5b )之間進行反射,亦可藉由在相 鄰的反射面705 (稜鏡構造體602的反射面70 5、與稜鏡 構造體604的反射面705 )之間進行反射,使外光的光量 衰減。如第10圖所示,旋繞發光部120的周圍而行進的 0 外光L3,由於在反射面705之反射次數很多,故可使光 売大幅较減。 由以上得知,可防止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中由射出側入射至反射面705的外光,在反射面705反 射一次或兩次後,朝觀察者側射出。更且,在反射面705 反射三次以上的外光,可藉由在反射面705的反覆反射而 使光量衰減。再者,從射出側入射至發光部1 2 0的外光, 可藉由設置低反射電極7 2 1,而減少朝射出側行進。因此 φ ,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可降 低封比低劣之效果。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尤其在明亮室內環境下 '可降低畫像的對比低劣。又,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亦可形成 • 在角度轉換部610的射出面707設置用以防止反射的光學 薄膜的構成。例如,藉由設置防止射出面707的外光反射 且可透過來自發光部120之光的光學薄膜,可進一步降低 對比低劣。 第1 1圖係實施例3之變形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 -27- (25) 1270320 說明圖。顯示裝置11 0 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沒有設置在 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x方向具有長 度方向的棱鏡構造體,而僅具備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的稜鏡構造體11 04。本變形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 射面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之一方向的Y方向,具 有長度方向。顯示裝置1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藉由僅 逾兩方向中之任一方向設置具有可滿足式子(3)之角度 0 0 a的反射面,可降低對比低劣。此外,關於大致垂直相 交之兩方向中將哪一方向設爲反射面的長度方向,可依據 入射至顯示裝置1100之外光的主要入射方向,適當地加 以決定。 第1 2圖係表示使用實施例4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1 2 00的主要部位剖視構成。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的特徵係具有光吸收部1 207。與上述實施例3 之顯示元件相同的部分係附註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 φ 說明。稜鏡構造體1 204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稜鏡構 造體1 204係由設置於一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射面 7〇5a、和設置於與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相鄰之有機電激發 > 光元件的反射面705b,在射出側的位置相接而構成。稜 ’ 鏡構造體1 204在兩個反射面705相接的射出側位置具有 稜線部。光吸收部1 207係設置於稜鏡構造體1 204的稜線 部。第1 2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中,光吸收部1 207係設置於 兩等邊三角形狀稜鏡構造體1 204的前端部。 光吸收部1 207可藉由黑色樹脂構件等可吸收可視光 -28- 1270320 (26) 之性質的構件來構成。從射出側入射至光吸收部1 207的 外光L4會被光吸收部1 207吸收。藉由設置光吸收部 1 207,可防止從射出側入射至稜鏡構造體1 204之稜線部 的光再度朝射出側反射。藉由防止入射至稜線部之外光的 反射,可降低外光朝射出側行進,而可降低對比的低劣。 此外,由於是在反射面705彼此相接的稜線部設置光吸收 部,故亦可減少因光吸收部1 207而造成顯示光被吸收。 φ 因此,可形成僅可吸收外光之構成,且具有可降低對比低 劣的效果。 此外,爲了進一步減少光吸收部1 207之顯示光的吸 收,光吸收部1 207係以盡量縮短顯示光的射出方向(即 Z方向之長度)來設置爲佳。藉由儘量縮短光吸收部1207 之Z方向的長度,可防止來自發光部120的光入射至光吸 收部1 207,且可進一步減少光吸收部1 207之顯示光的吸 收。此外,光吸收部1 207並不侷限於設置於在Y方向具 φ 有長度方向之稜鏡構造體1 204的情況,亦可設置於在X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稜鏡構造體。 第1 3圖係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5之顯示元件之顯 _ 示裝置1 3 00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特徵係具有偏光板1 3 0 1。與上述實 施例3之顯示裝置600相同的部分係附註相同的符號,而 省略重複的說明。在角度轉換部1 6 1 0的射出面,設有λ / 4相位板1 3 02。偏光板1301係設置於λ / 4相位板 1 3 02的射出面。偏光板1301僅透過特定振動方向的偏光 -29 - 1270320 ' (27) 光線例如P偏光光線。 當外光從射出側入射至顯示裝置1 3 00時,偏光板 1 3 0 1僅透過外光中 p偏光光線成分的光。透過偏光板 1301之p偏光光線成分的光,可藉由λ /4相位板1302 從直線偏光轉換成圓形偏光。轉換成圓形偏光的光,在反 射面705或發光部1 320的反射電極反射而入射至λ/ 4相 位板1 302。入射至λ/ 4相位板1 3 02的光中仍爲圓形偏 0 光光線的光這次則轉換成s偏光光線。轉換成s偏光光線 而由λ/ 4相位板1 3 02射出的光,會受到偏光板1 3 0 1遮 蔽。顯示裝置1 3 00藉由設置偏光板1301,可降低外光返 回射出側。 直線偏光光線藉由透過兩次λ/ 4相位板1 3 02,相位 改變λ/ 2。因此,可將透過偏光板1301之特定振動方向 的偏光光線,轉換成特定振動方向以外之振動方向的偏光 光線,直到再度入射至偏光板1 3 0 1爲止。於此,有時行 φ 進於角度轉換部1610的圓形偏光,藉由在發光部1 320的 反射電極或反射面705的反射,而造成相位改變。可以想 像的到藉由反射電極或反射面705的反射而使相位改變約 ~ λ/ 2的光,會變成特定振動方向的偏光光線而入射至偏 • 光板1 3 0 1。變成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光,會透過 偏光板1 3 0 1,返回射出側,這是造成對比降低的因素。
以金屬薄膜構成反射面705時,在反射面705反射的 光會依入射角而改變相位。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 3 0 0係 與上述實施例3的顯示裝置600同樣,對於基準平面SS 30- (28) (28)
1270320 ' 以預定角度設有反射面705。由反射面 反射面705b的光係與上述實施例3的款 轉換部1610的射出面1 707全反射而朝, 進。在反射面705反射兩次,即在反射面 射後,朝發光部1 3 20側行進的光,可_ 705等反射而使光量衰減。由以上得知, 705反射兩次而入射至偏光板1301的光 透過偏光板1 3 0 1返回射出側的外光,5 低劣之效果。 再者,顯示裝置1 3 00的有機電激發 實施例3同樣,亦可形成在發光部1320 的構成。藉由在發光部1320設置低反躬 接或在反射面7 0 5反射後入射至發光部 光板1301的方向行進。因此,可進一步 1 3 0 1而返回射出側的外光。 顯示裝置1 3 0 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3同樣,具有稜鏡構造體602、604。稜 604係以從基板112面至基準平面SS E 對Z軸方向的高度h )大致相同的方式I 602、604的高度h係從基板112面至稜 繼之,說明在棱鏡構造體602之棱 光的動作。第1 4圖係作爲本實施例之 的比較,表示棱鏡構造體604的設置筒 705a行進至另一 Ϊ明同樣,在角度 發光部1 3 20側行 ί 705a 及 7〇5b 反 『由再度於反射面 可減少在反射面 i。因此,可減少 _具有可降低對比 t光元件係與上述 設置低反射電極 卜電極,可降低直 1 3 2 0的光,朝偏 —降低透過偏光板 :係與上述實施例 鏡構造體602、 J法線方向(即, t置。稜鏡構造體 線部1 3 0 5的距離 泉部1 3 0 5反射之 ί機電激發光元件 [高於稜鏡構造體 -31 - 1270320 ^ (29) 6 02時之光的動作。在稜鏡構造體602之稜線部1 3 05反 射的外光L5,有時會在與稜鏡構造體602相鄰之稜鏡構 造體604的反射面1 405反射,而朝射出側行進。如上所 述,由於在稜線部1 3 0 5、反射面705及反射面1 405反射 複數次後再朝射出側行進的光,相位偏差較大,所以會透 過偏光板1 3 0 1。 第1 5圖係本實施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表示將棱 鏡構造體602及棱鏡構造體604以大致相同的高度h設置 0 時之光的動作。將稜鏡構造體602與稜鏡構造體604以大 致相同的高度h設置時,可防止在稜線部1 3 05反射的外 光L5在相鄰的反射面705反射。因爲若僅在稜線部1305 反射的話,相位的變化較少,所以在稜線部1 3 05反射的 外光L5會被偏光板1301遮蔽。藉此構成,可降低在棱鏡 構造體602、604之稜線部1 3 05反射的外光朝射出側行進 。因此,具有可降低對比低劣的效果。 ^ 此外,雖然上述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係使用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作爲顯示元件,但是並不侷限於此。例如,顯示 元件亦可使用無機電激發光元件或發光二極體元件(LED ·)等固體發光元件。使用本發明之顯示元件的顯示裝置可 .適用於電子機器的顯示面板。具備本發明之顯示元件的顯 示面板可廣泛地應用在攜帶電話機、個人電腦、文字處理 器(word processor)、攜帶型資訊機器的PDA、電視、 汽車導航(Car Navigator )等電子機器。再者,本發明的 顯示元件除了適用在顯示面板外,亦可適用於照明裝置、 -32- (30) 1270320 電子紙(paper)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丨之顯示元件之顯示 裝置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圖。 第2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3圖是串擾的說明圖。 g 第4圖是表不畫素與稜鏡構造體的配置例圖。 第5 A圖是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的 說明圖。 弟5B圖是本發明貫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的 說明圖。 第6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圖。 第7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上面構成圖。 φ 第8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9圖是入射至顯示裝置之外光的動作的說明圖。 第1 0圖是相鄰之反射面間之光的反射之說明圖。 第1 1圖是實施例3之變形例之顯示元件的說明圖。 第12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4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 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1 3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5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 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1 4圖是在稜鏡構造體的稜線部反射之光的動作之 -33- (31) 1270320 說明圖。 第1 5圖是在稜鏡構造體的稜線部反射之光的動作的 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300、 600 > 1100、 1200、 1300 :顯示裝置 102、104、602、604、1 204 :棱鏡構造體 110、310、610、1610:角度轉換部 1 1 2 :基板 120、 1320:發光部 2 0 3 :平坦面 205、 205a、 205b、 705、 705a、 705b :反射面 207、 707、 1707 :射出面 220 :畫素 5 〇 1 :保持基板 5 02 :暫時接著層 503 :模具 5 1 〇 :平行平板 7 2 1 :低反射電極 1 207 :光吸收部 1 3 0 1 :偏光板 1 3 02 : λ/ 4相位板 1 3 0 5 :棱線部 SS :基準平面 -34 -
Claims (1)
1270320 * .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 1 1 1 36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5年8月10日修正 1 · 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 換部,
上述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上述發光部的周邊且將 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上述發 光部及上述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和設置於上述 反射面彼此間且與上述射出面相對的平坦面,並且將由上 述發光部入射至上述反射面的光朝上述射出面的方向反射 以進行角度轉換之角度轉換部, 上述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 方向設成矩陣狀, 將上述反射面中上述射出面側的位置與上述射出面之 間的距離設爲t ;將於上述兩方向中之一方向之預定方向 設置上述發光部的間距設爲p ;將上述預定方向之上述發 光部的長度設爲d;將上述預定方向之上述平坦面的長度 設爲f ;將上述反射面與上述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 0 a時,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t<p(p— d— f) ( tan 0 a ) /(p+d— f)。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元件,其中,更且 ,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270320 〇St<p(p— d - f) ( tan 0 a ) /2(p+d— f)。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元件,其中, 上述反射面係以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方式設置。 4 · 一種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 該顯示元件具有設置於基板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 角度轉換部,
上述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上述發光部的周邊且將 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上述發 光部及上述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並且該角度轉 換部係將由上述發光部入射至上述反射面的光朝上述射出 面的方向反射以進行角度轉換, 其特徵爲包括: 暫時接著步驟,係將保持基板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上 ;和 模轉印步驟,係藉由將預定形狀的模具推壓到上述平 行平板之上述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上述保持基板之 面相反的面,而在與暫時接著上述保持基板之面保持預定 距離的位置形成上述反射面;和 貼合步驟,係將上述平行平板之上述模轉印步驟中形 成有上述反射面側的面、與預先設有上述發光部的上述基 板貼合;和 剝離步驟,係將上述暫時接著步驟中暫時接著於上述 平行平板的上述保持基板剝離。 -2- 1270320 5 . —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 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在上述發光部的周邊具備反射面, 且藉由入射至上述反射面之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朝射出側 反射,以將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而射出,
並且將上述反射面與上述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 Θ b (弧度:radian )、將構成上述角度轉換部之構件的 折射率設爲η時,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 asin ( 1 / η ) } / 2+ π/4<θΐ3<π/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元件,其中,上述 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 矩陣狀, 上述反射面係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任一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元件,其中,上述 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 矩陣狀, 上述角度轉換部包括: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 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面;及在上述大致 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 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上述發光部具有從上述射出側入射之光的反射率 爲預定値以下的低反射部。 -3- 127032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在上述角度轉換部的上述射出側,又具有僅透過 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偏光板。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顯示元件,其中,由在 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 上述反射面所構成的構造體、和由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 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面所構成的 構造體,係以對上述基準平面之法線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 的方式設置。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上述角度轉換部在上述反射面之上述射出側的位置 ,具有用以吸收光的光吸收部。
-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35940A JP4192837B2 (ja) | 2004-04-30 | 2004-04-30 | 表示素子及び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4147680A JP2005332614A (ja) | 2004-05-18 | 2004-05-18 | 表示素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01895A TW200601895A (en) | 2006-01-01 |
TWI270320B true TWI270320B (en) | 2007-01-01 |
Family
ID=3518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11363A TWI270320B (en) | 2004-04-30 | 2005-04-11 |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50242709A1 (zh) |
KR (1) | KR100733166B1 (zh) |
TW (1) | TWI2703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73275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Canon Inc | 有機el発光装置 |
KR20100003458A (ko) * | 2008-07-01 | 2010-0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광학 필터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
KR102295610B1 (ko) * | 2013-12-27 | 2021-08-3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
JP6318693B2 (ja) | 2014-02-25 | 2018-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20180012176A (ko) * | 2016-07-26 | 2018-02-0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385091B1 (ko) * | 2017-03-07 | 2022-04-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57474A (en) * | 1970-04-13 | 1972-04-18 | Paul H Turnrose | Psychedelic device attachable to front of television tube |
US4601861A (en) * | 1982-09-30 | 1986-07-22 | Amerace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bossing a precision optical pattern in a resinous sheet or laminate |
US5229882A (en) * | 1990-05-16 | 1993-07-20 | Reflexite Corporation | Colored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5171624A (en) * | 1990-06-01 | 1992-12-15 | Reflexite Corporation | Retroreflective microprismat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3247148B2 (ja) | 1992-06-18 | 2002-01-1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US6046543A (en) * | 1996-12-23 | 2000-04-04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High reliability, high efficiency, integrat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ame |
US6091195A (en) * | 1997-02-03 | 2000-07-18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Displays having mesa pixel configuration |
JP3573393B2 (ja) | 1996-12-27 | 2004-10-06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6174578B1 (en) * | 1997-10-24 | 2001-01-16 | Rexam Industries Corp. | Radiation deactivatable adhesive tape |
JP2000315582A (ja) | 1999-05-06 | 2000-11-14 | Denso Corp | 有機el素子 |
JP2000323272A (ja) | 1999-05-14 | 2000-11-24 | Casio Comput Co Ltd | 平面光源 |
JP3991605B2 (ja) | 2000-03-13 | 2007-10-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543951B2 (ja) * | 2000-06-22 | 2004-07-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US6678095B2 (en) * | 2000-11-27 | 2004-01-13 | Visual Systems Research, Inc. | Anamorphic optical system |
JP2002202737A (ja) * | 2000-12-28 | 2002-07-19 | Nec Corp |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発光素子 |
JP2003115392A (ja) | 2001-08-03 | 2003-04-18 | Canon Inc | 薄膜型el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03100464A (ja) | 2001-09-26 | 2003-04-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US6833667B2 (en) * | 2002-02-27 | 2004-1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r portable terminal unit using thereof |
JP2003282255A (ja) | 2002-03-22 | 2003-10-03 | Seiko Epson Corp | 表示装置 |
US6911772B2 (en) * | 2002-06-12 | 2005-06-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led display having color filter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
TWI330269B (en) * | 2002-12-27 | 2010-09-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Separating method |
-
2005
- 2005-03-31 US US11/094,030 patent/US2005024270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4-11 TW TW094111363A patent/TWI27032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4-29 KR KR1020050035938A patent/KR10073316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
- 2008-02-12 US US12/068,806 patent/US795546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60047628A (ko) | 2006-05-18 |
TW200601895A (en) | 2006-01-01 |
US20050242709A1 (en) | 2005-11-03 |
KR100733166B1 (ko) | 2007-06-27 |
US7955465B2 (en) | 2011-06-07 |
US20080194166A1 (en) | 2008-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59692B2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導光板 | |
TWI270320B (en) |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 |
JP3951893B2 (ja) | 表示体、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KR20010078303A (ko) | 광학 필름 | |
TW200940905A (en) |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olor convers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06147566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3991862B2 (ja) |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5579876B2 (ja) | 光学複合シート | |
KR20030013428A (ko) |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및 도광판 및 도광판의 제조 방법 | |
JP2004062084A (ja) | 視認性向上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 |
JP4402111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759556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04259606A (ja) |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5162805B2 (ja)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 | |
TW200921255A (en) | Image screen | |
JP2009109625A (ja) | 反射フィルム | |
JP4192837B2 (ja) | 表示素子及び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 |
CN110888255A (zh) | 显示装置 | |
WO2012137772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
JP2003262865A (ja) | 導光体と該導光体を用いる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653682B (zh) | 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 |
CN113991043B (zh) |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JP2004259630A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4199953A (ja) | 表示体、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
TWI841736B (zh) | 具有環境對比度增強蓋板之光學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