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0320B -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0320B
TWI270320B TW094111363A TW94111363A TWI270320B TW I270320 B TWI270320 B TW I270320B TW 094111363 A TW094111363 A TW 094111363A TW 94111363 A TW94111363 A TW 94111363A TW I270320 B TWI270320 B TW I2703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reflection
emitting por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1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1895A (en
Inventor
Taisuke Yamauch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359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928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47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33261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01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1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0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03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2Toothed members; Worms for transmissions with crossing shafts, especially worms, worm-gea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70320 β Λ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顯示元件及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尤指 關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技術。 【先前技術】 以往,已知有使用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有機電激發光 Φ 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在射出側的面及與射出側相 反側的面,具有由透明構件所構成的基板。因爲構成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的各層厚度極薄,所以基板是爲了構成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之各層的固定及補強而設置者。來自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之發光部的光會透過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之射 出側的基板而朝外部射出。此時,會有來自發光部之光中 的部分光在射出側的基板界面進行全反射,而取入有機電 激發光顯示器內部的情形。在此,提案有在機電激發光顯 Φ 示器中將來自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使之以臨界角以 下的角度入射至基板射出面的技術。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 , 器中將來自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的技術而言,乃提案 於例如日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日本特開 ‘ 2001-33238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323272號公報。 日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所提案之技術、及日本 特開200 1 -3 3 23 8 8號公報所提案之技術,係設置將來自發 光部的光反射以進行角度轉換的反射面。在此,在發光部 的射出側沒有設置基板等而設置僅具反射面的構造物之方 -4- (2) 1270320 式極爲困難。因此,可想到將反射面設置在射出側的基板 中與發光部周邊相當的位置。在基板中與發光部周邊相當 的位置設置反射面的構成中,來自發光部之光中的一部分 光會在基板的射出面進行全反射,而入射至設置於其他畫 素之發光部周邊的反射面。入射至設置於其他畫素之發光 部周邊之反射面的光,會在反射面或發光部內部的電極反 射後,可從基板的射出面射出。 _ 然而,當某畫素之發光部所供給的光,入射至與其他 畫素對應設置的反射面時,會有射出不同畫素之光所謂的 產生串擾(c r 〇 s s t a 1 k )的情形。串擾是指看到畫像的輪廓 模糊或不應顯示的鬼影(ghost image )等,此乃造成畫質 降低的原因。日本特開2000-3 23272號公報所提案的技術 係在基板的射出面設置擴散板。設置擴散板的情形亦與曰 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的技術、及日本特開 200 1 -3 3 23 8 8號公報的技術同樣,會有產生串擾的情形。 φ 由以上得知,以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爲首的顯示裝置中, 會產生必須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防止畫 質低劣的問題。 >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會有因室內的照明光或日射等的 '外光而造成對比低劣的情形。在發光部使用反射電極的有 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時,由於從觀察者側入射至發光部的外 光會在反射電極反射,而使外光與顯示光一起朝觀察者側 行進,所以會造成對比低劣。爲了降低此種對比低劣,故 可想到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的發光部,使用低反射性構 -5- 1270320 β ^ (3) 件所構成的低反射電極之技術。藉由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 電極’可減少入射至發光部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反射,而可 降低對比低劣。 曰本特開平1 0- 1 8925 1號公報所提案的技術係在發光 " 部的周邊設置反射面。爲了同時實現來自發光部之光的角 度轉換、與對比低劣的降低,也可想到倂設發光部周邊的 反射面與發光部的低反射電極即可。然而,在發光部周邊 φ 設置反射面時,會有入射至反射面的外光直接朝觀察者側 的方向反射的情形。沒有入射至低反射電極而從反射面朝 觀察者側行進的外光,被認爲是造成對比低劣的原因。又 ’外光除了入射至反射面後,直接朝觀察者側的方向反射 外’也有在反射面彼此間反射後,再朝觀察者側的方向行 進的情形。如上所述,倂設反射面與低反射電極時,也會 有來自觀察者側的外光沒有入射至低反射電極,而返回觀 察者方向之情形的問題發生。 φ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降低畫質低 t 劣的顯示元件、及該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一 【發明內容】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目的,根據本發明,可提供 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 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 於發光部的周邊且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 -6- 1270320 β 、 (4) 和將來自發光部及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 於反射面彼此間且與射出面相對的平坦面, 換部係將由發光部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 羼 以進行角度轉換,而發光部係在基準平面上 " 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並且,將反射面中 置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設爲t ;將於兩方向 預定方向設置發光部的間距設爲P ;將預定 φ 的長度設爲d ;將預定方向之平坦面的長度 射面與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0 a時, 式子: 0^t<p(p— d— f) ( tan 0 a ) / ( p + d 顯示元件的角度轉換部具有將來自發光 進行角度轉換的反射面。在反射面反射的光 出面之臨界角小的角度。在反射面反射後朝 光,沒有在射出面全反射而是朝外部射出。 φ 且沒有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會直接朝角度轉 方向行進。此時,當反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 . 會有來自發光部的光中傾斜行進的光且沒有 ^ 而直接行進至射出面的光,以臨界角以上的 ^ 出面的情形。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至射 射出面進行全反射。在射出面進行全反射的 原先的發光層方向,而會朝其他的畫素方向 低畫像的模糊或鬼影(ghost image)的產生 其他畫素方向行進的光。 出面;和設置 並且該角度轉 面的方向反射 於大致垂直相 射出面側的位 中之一方向之 方向之發光部 設爲f ;將反 可滿足以下的 -f)…(1)。 部的光反射以 可轉換成比射 射出面行進的 於發光部產生 換部的射出面 距離較大時, 入射至反射面 角度入射至射 出面的光會在 光,不會返回 行進。爲了降 ,必須降低朝
I 1270320 * (5) 滿足式子(1 )的顯示元件,即使某畫素之發光部所 發出的光在射出面全反射時,亦可將該發光部的光於預定 方向相鄰接之兩畫素份的區域射出。例如,在發光部之光 的射出位置移動兩畫素份的程度來講,一般認爲串擾( crosstalk)被看成影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ghost image) 的情形極少。藉由將顯示元件之串擾止於鄰接之兩畫素爲 止的範圍,可降低顯示裝置之畫質的低劣。因此,可獲得 φ 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降低畫質低劣 的顯示元件。 根據本發明較佳的型態,又以可滿足以下的式子(2 )爲佳: 〇=t<p(p— d— f) ( t an Θ a ) /2(p+d— f) “.(2)。 滿足式子(2 )的顯示元件,即使某發光部所發出的 光在射出面全反射時,亦可將該發光部的光於預定方向相 鄰接的一畫素份的區域射出。藉由將顯示元件的串擾( φ crosstalk )止於一畫素爲止,更可獲得可降低畫質低劣的 顯示元件。 k 又,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反射面係以在大致垂 / 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方式設置 • 爲佳。若顯示元件爲在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設置反射面 的構成的話,則可將串擾止於預定的範圍內,且可降低畫 質低劣。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該顯示元件具有設置於基板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 -8- 1270320 β , (6) 度轉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發光部的周邊且 將來自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發光部及 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並且該角度轉換部係將由
H 發光部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進行角度 £ 轉換,其特徵爲包括: 暫時接著步驟,係將保持基板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上 ;和模轉印步驟,係藉由將預定形狀的模具推壓到平行平 Φ 板之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之面相反的面, 而在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之面保持預定距離的位置形成反 射面;和貼合步驟,係將平行平板之模轉印步驟中形成有 反射面側的面、與預先設有發光部的基板貼合;和剝離步 驟,係將暫時接著步驟中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的保持基板 剝離。 藉由調節顯示元件之反射面中射出面側的位置、與射 出面之間的距離,可防止來自發光部的光在與兩畫素份的 Φ 區域相距更遠的位置射出。可以預測到隨著顯示元件之反 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變長,會產生串擾。在此,爲了 t 獲得可降低串擾產生的顯示元件,必須製造反射面與射出 . 面之間之距離較短的顯示元件。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在暫 • 時接著保持基板的平行平板上,實施模轉印。藉由使用保 持基板,即使在較薄的平行平板進行模轉印時,亦可防止 平行平板的破損。在較薄的平行平板實施模轉印,可容易 地製造反射面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較短的顯示元件。保持 基板藉由使用可用例如紫外線、熱或水來剝離的接著劑而 -9 - 1270320 # (7) 暫時接著,亦可降低剝離步驟的破損。以此方式,得以製 造可降低製造步驟之平行平板的破損,且可降低串擾產生 的顯示元件。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換 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在發光部的周邊具備反射面,且藉由 入射至反射面之來自發光部的光朝射出側反射,以進行角 φ 度轉換,並且將反射面與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0b (弧度:radian )、將構成角度轉換部之構件的折射率設 爲η時,可滿足以下的式子(3): { asin ( 1 / η ) } / 2 Λ- π / A < θ b < π/ 2-· (3)。 顯示元件藉由式子(3 )限定對於基準平面設置反射 面的角度,使得從射出側入射至反射面的外光不會朝射出 側反射,而會朝發光部或其他反射面行進。在反射面反射 的光中朝發光部行進的光,可藉由例如在發光部設置低反 φ 射電極,以降低朝射出側行進。又,從反射面行進至其他 反射面,而逐漸朝發光部側行進的光,可在反射面間反覆 . 進行的反射中使光亮衰減。此外,有時從反射面朝其它反 ; 射面行進之光中的一部分光,會朝射出側行進。在反射面 ' 反射兩次後朝射出側行進的光,藉由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 面進行全反射,會再度朝發光部側行進。在反射面反射兩 次後朝發光部側行進的光,可藉由再度於反射面等反射而 使光亮衰減。 由上述得知,可防止顯示元件中從射出側入射至反射 -10- 1270320 . (8) 面的外光,在反射面反射一次或兩次後朝觀察者側射出。 關於在反射面反射3次以上的外光,藉由在反射面重覆反 射,可使光亮衰減。又,關於從射出側直接入射至發光部 的外光,藉由例如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電極,可降低朝射 '出側行進。再者,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設置偏光板時, 尤其在反射面反射兩次的光,有時會因相位改變化而無法 受到偏光板遮蔽。本發明中,由於可使在反射面反射兩次 φ 後朝射出側行進之光的光亮衰減,故可降低朝觀察者行進 的外光。因此,可獲得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 出,且可降低對比低劣的顯示元件。 又,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發光部係以在基準平 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爲佳,而反射面 係以在兩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爲佳。若顯示元 件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設置反射面的 構成的話,則可以良好效率將來自發光部的光射出,且可 φ 降低對比低劣。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上述發光部係在基 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矩陣狀,而角度轉 _ 換部係以具備: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 ‘ 面;和在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爲佳 。當顯示元件設置在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與 在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時,亦可藉由相對之反 射面間的反射,與相鄰之反射面間的反射而使外光的光量 衰減。藉此構成,可進一步降低對比低劣。 -11 - 1270320 · ’ (9)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發光部係以具有從上述射 出側入射之光的反射率爲預定値以下的低反射部爲佳。藉 由在發光部設置低反射部,可降低入射至發光部的外光朝 觀察者側行進。因此,可降低對比低劣。 >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以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 ,又具有僅透過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偏光板爲佳。 在角度轉換部的射出側設置偏光板時,外光中僅特定振動 0 方向的偏光光線入射至顯不兀件。例如在偏光板的發光部 側設置相位板時,入射至顯示元件的偏光光線會在相位板 轉換振動方向。藉由相位板轉換成與特定振動方向不同之 其他振動方向的偏光光線,不會透過偏光板而會被遮蔽。 設置偏光板時,可降低外光朝觀察者側行進。因此,可降 低對比低劣。 又,就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而言,由在大致垂直相交 之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反射面所形成的構 φ 造體、和由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 度方向之反射面所形成的構造體,係以對基準平面之法線 .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設置爲佳。反射面係由從發光 / 部朝射出側變廣的斜面所構成。設置於某顯示元件的反射 ^ 面與設置於相鄰之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分別在射出側的位 置相接而形成構造體。在構造體的射出側位置,形成有各 反射面相連接的稜線部。在第1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構造 體的高部、與在第2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構造體的高部不 同時,有時某構造體之稜線部反射的外光,會在相鄰之其 -12- 1270320 * (10) 他構造體的反射面反射而射出。如上所述,在反射面反射 兩次的光,會有因相位改變而透過偏光板的情形。由於在 第1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構造體、和在第2方向具有長度 方向的構造體,與基準平面相距的高度大致相同,故可防 & 止在稜線部反射的外光,在相鄰之其他構造體的反射面反 射。若僅在稜線部反射的話,相位的變化較少,所以在棱 線部反射的外光會被偏光板遮蔽。如上所述,可降低在構 φ 造體之稜線部反射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射出。因此,可降低 對比低劣。 就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而言,角度轉換部係以在反射 面之射出側的位置,具有用以吸收光的光吸收部爲佳。設 置於某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及設置於與該顯示元件相鄰之 顯示元件的反射面,分別在射出側的位置相連接而形成稜 線部。藉由在該棱線部的位置設置光吸收部,可防止入射 至棱線部之外光的反射。藉由防止入射至稜線部之外光的 φ 反射,可降低朝觀察者側行進的外光,且可降低對比低劣 。此外,由於係在反射面彼此間相連接的稜線部設置光吸 > 收部,所以亦可減少光吸收部所吸收顯示光。因此,可形 * 成可以良好效率僅吸收外光的構成,且可降低對比低劣。 嫌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第1圖是表示使用實施例1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100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顯示裝置100是由本發明之顯 -13- 1270320 β (11) 示元件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顯示裝置1 0 0係在基板1 1 2上積層角度轉換部1 1 〇而構 成。基板1 1 2係具有複數發光部1 20的有機電激發光面板 。發光部120係在與基板112大致平行的基準平面SS上 1 ,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的ΧΥ方向設成矩陣狀。 角度轉換部1 1 0係由透明樹脂構件所構成的平行平板 。角度轉換部1 1 0在基板1 1 2側的面具有稜鏡構造體1 02 φ 、104。稜鏡構造體102、104係由設置於各發光部120周 邊的反射面、及設置於反射面彼此間的平坦面所構成。棱 鏡構造體102、104分別在X方向、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而在發光部1 20彼此間設成格子狀。角度轉換部1 1 〇在 與基板1 1 2相反側的一面整體具有射出面。射出面係與基 準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在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一單 位係指一個發光部120、及與該發光部120對應部分的角 度轉換部110。顯示裝置100係由與畫素對應配列的複數 φ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此外,第1圖是顯示裝置1 00 的主要部位,表示將X方向的四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及Υ方向的三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列成矩陣狀的部分 * 斜視構成。 * 詳言之,發光部1 20具有彼此相對的兩個電極層、和 設置於電極層間的功能層。發光部1 2 0的功能層係藉由使 用外部電源在兩個電極層間施加電壓來供給光。各發光部 120的一邊電極係與設置於每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未圖 示的TFT電路連接。顯示裝置1〇〇係利用各配線於各 -14 - (12) 1270320 TFT電路進行電性存取,來驅動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利 用所謂的動態矩陣方式來顯示畫像。 發光部1 20係在角度轉換部1 1 0的設置側供給光。從 發光部120在接近垂直基準平面之方向所供給的光,會直 + 接從角度轉換部1 1 0的射出面射出。又,從發光部1 20傾 斜供給的光,會在稜鏡構造體102、104的反射面反射後 ,從角度轉換部1 1 0的射出面射出。角度轉換部1 1 0將從 φ 發光部1 20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進 行角度轉換。從發光部1 20傾斜行進的光係以對於射出面 之光的入射角度爲臨界角以下的方式進行角度轉換。角度 轉換部1 10將發光部120的光進行角度轉換,以降低在射 出面的全反射。顯示裝置1 0 0藉由設置角度轉換部1 1 0, 可將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取出外部。 第2圖係表示顯示裝置1 〇〇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第 2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係圖示並列於X方向之稜鏡構造體 φ 1 02的剖面。棱鏡構造體1 02具有設置於發光部1 20側的 兩個反射面205、和設置於兩個反射面20 5之間的平坦面 203。一個反射面205a爲大致平面狀傾斜面,其與平行於 基板1 1 2面(換言之,平行於設有發光部i 20的基準平面 • ss)之平面間的角度形成0a。另一個反射面205b亦爲大 致平面狀傾斜面。反射面2 0 5 b與基板1 1 2面形成角度 Θ a —。角度0 a /等於(180 ° — 0 a)。發光部120兩側 的反射面2 0 5 a及2 0 5 b係以朝向射出側而變廣的方式傾斜 設置。平坦面203係與射出面207相對設置。第2圖的剖 -15- (13) 1270320 面中,稜鏡構造體102係以平坦面203爲上 來表示。角度轉換部110在反射面205中射 位置(即反射面205與平坦面203之接線上 與射出面207之間的距離t係以形成預定範 構成。爲了說明第2圖所示之角度轉換部1 2 03的構成,由第1圖放大平坦面203。 與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相比較, g 反射面上的位置與射出面之間的距離的有機 之構成。如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 00所示,通 出面的稜鏡構造體102、104極難以單體形 般來說,稜鏡構造體102、104係以藉由對 模形成外緣形狀後,再將充塡材密封於平行 來構成。藉由壓模形成稜鏡構造體的外緣形 換部的材料必須使用可承受壓模,且較厚的 3圖是表示設有由較厚的平行平板所形成I φ 3 10的顯示裝置3 00的構成例。角度轉換部 上的位置與射出面之間係以相當於稜鏡構造 5倍的距離t >的方式構成。 從發光部1 20傾斜行進之光中的部分光 ’ 反射面,而是如第3圖所示地入射至角度轉 出面。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至角度轉換 面的光,係在射出面進行全反射,而朝向離 發光部1 20的方向行進。在射出面反射的光 他畫素之發光部120或反射面的光,會在發 底的梯形形狀 出面2 0 7側的 的位置Μ ), 圍之値的方式 I 0設有平坦面 說明沒有調節 電激發光元件 常,設置於射 成。因此,一 平行平板的壓 平板間的空間 狀時,角度轉 平行平板。第 Ϊ勺角度轉換部 3 1 0之反射面 體高度的大約 ,沒有入射至 換部3 1 0的射 部3 1 0之射出 開原來畫素的 中,入射至其 光部1 2 0的電 -16- (14) 1270320 極或反射面反射,而朝射出面射出。因此,顯示裝置3 0 0 有時會因與原來畫素不同的其他畫素所射出的光,而 產生串擾(crosstalk)。串擾(crosstalk)指畫像的輪廓 模糊、或看到不應顯示的鬼影(ghost image)等,此乃造 成畫質降低的原因。顯示裝置3 00之距離越長,則由 與原先畫素相距較遠位置之畫素所射出的光就越多。所以 ,可認爲顯示裝置3 00的距離t /越長,則畫像的輪廓模 0 糊越大,鬼影(ghostimage)就越多。 返回第2圖,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 〇〇的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係以可滿足式子(1 )的方式構成。 0^t<p(p— d— f) (tan0a) /(p+d— f) ··· (1) t係反射面205中射出面側207的位置M與射出面 2 0 7之間的距離。p係在預定方向的X方向,設置發光部 1 20的間距。間距p係與相鄰之發光部1 20之中心位置彼 此間的距離相同。d係預定方向之X方向之發光部1 20的 φ 長度。f係預定方向之X方向之平坦面203的長度。0a 係反射面205與基準平面SS所形成的角度。圖中,0 a 係表示反射面205與平行於基準平面SS之基板112面之 * 間的角度。此外,角度轉換部1 1 〇具有稜鏡構造體1 02的 • 高度h加上距離t的厚度。 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以臨界角以下的角度入射 至射出面207的光,會從射出面207朝外部射出。相對於 此,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以臨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 至射出面207的光,會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射而朝其他 -17- (15) (15)
1270320 · 畫素的發光部1 20的方向行進。第2圖所示的 直接入射至射出面207的光中與基準平面SS 角度/3。以滿足式子(1 )的方式構成有機電 時,即使角度/5的光L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 射設置於與原先畫素相距兩畫素之前的反射面 至設置於兩畫素之前的反射面2 05的光L,t 射面205或發光部120的電極反射後,從射出 。因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 射出面207全反射的光,可在由原先的畫素 向移動兩畫素份的位置射出。顯示裝置100藉 足式子(1 )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即使來自 的光在射出面207產生全反射時,亦可在相羯 份的區域內射出。 顯示裝置1〇〇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甚至也 子(2 )的方式構成。 0^t<p(p— d— f) ( tan 0 a ) /2 ( p + d - 以滿足式子(2 )的方式構成有機電激發 即使角度/5的光L在射出面207進行全反射, 設置於一畫素之前的反射面205。因此,有檫 件藉由滿足式子(2 ),使得在射出面207全 可在由原先的畫素220於X方向相鄰的位價 裝置100藉由設置可滿足式子(2)的有機霄 ,即使來自發光部120的光在射出面207產往 亦可在相鄰接之一畫素份的區域內射出。再 光L係表示 形成最小的 激發光元件 :射,也會入 ί 205 。入射 「在相對之反 丨面207射出 [),使得在 220於X方 ί由設置可滿 發光部1 2 0 5接之兩畫素 L可以滿足式 -f)…(2) 光元件時, 亦會入射至 ^電激發光元 :反射的光, 【射出。顯示 Π敦發光元件 i全反射時, 者,當t = 〇 -18- (16) 1270320 時,來自發光部1 20的所有光皆可在該位置射出,可獲得 不會產生串擾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如第4圖所示,R光用畫素、G光用畫素、B光用畫 素並列於X方向時,顯示裝置1 00藉由並列於X方向的 三個畫素220,構成全彩畫像的一畫素(pixel)。顯示裝 置1 0 0因串擾,使光的射出位置朝X方向移動兩畫素份 的程度,可認爲觀察者看到畫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的情形 g 極少。 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Y方向亦與X 方向的情況同樣,可構成角度轉換部1 1 0。在Y方向的情 況下,式子(1)之p、d、f的各參數任一者均適用預定 方向之Y方向的間距或長度。顯示裝置100以亦可在γ 方向滿足式子(1)的方式構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故Y 方向的串擾亦可止於兩畫素的範圍。顯示裝置1 00的顯示 畫像中,觀察者確認兩畫素左右的糢糊極爲稀少。因此, φ 顯示裝置100在γ方向亦因串擾而移動兩畫素份的程度 來講,可認爲觀察者看到畫像的輪廓模糊或鬼影的情況極 少。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1 )’可將串擾止於相鄰接之兩畫素的範圍,而可降低畫質 ’低劣。因此,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丨2 〇的光以良好效率射 出’且降低畫質低劣的效果。又,顯示裝置1 00的有機電 機發光元件藉由滿足式子(2 ),更可降低畫質低劣。 此外,雖然表示本實施例之顯示元件的角度轉換部 110具有大致平面狀反射面205的構成,然而亦可形成具 -19- (17) 1270320 有曲面狀反射面的構成。又,角度轉換部i i 〇的稜鏡構造 體102、104亦可形成在反射面20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 面2 0 3的構成。形成反射面2 〇 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面 203的構成時,顯示裝置1〇()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係以可 滿足以下的式子(4)的方式構成。 0 ^ t < p ( p - d ) ( tan 0 a ) / ( p + d ) ··· ( 4 ) 在此,t、p、d及Θ a具有上述的意思。 φ 再者’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機發光元件又以可滿足 以下之式子(5)的方式構成。 0^t<p(p— d) ( tan (9 a ) /2 ( p + d ) ··· (5) 在此,t、p、d及Θ a具有上述的意思。 顯示裝置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準平面SS 上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的X方向及Y方向,設置具 有反射面205的稜鏡構造體1〇2、104。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不僅限於設置在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20 5、及 φ 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205之構成。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的反射面205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 少一方向設置具有長度方向的構成即可。若有機電激發光 ‘ 元件爲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設置反射 • 面205之構成的話,則可將串擾止於預定範圍內。藉此構 成,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1 2 0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降 低畫質低劣的效果。 第5Α圖及第5Β圖係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 製造方法的說明圖。上述實施例1之顯示裝置1 〇〇的有機 -20- 1270320 > (18) 電激發光元件可使用本實施例的製造方法來製造。首先, 在暫時接著步驟的步驟a中,將保持基板5 0 1暫時接著於 透明樹脂所構成的平行平板5 1 0上。保持基板5 0 1係具有 預定厚度m的透明平板,其在後述的模轉印步驟中可充 分防止平行平板5 1 0的破損。平行平板5 1 0與保持平板 5 0 1的暫時接著係藉由暫時接著層5 02來進行。 繼之,在模轉印步驟的步驟b中,將模具5 03推壓到 平行平板5 1 0之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保持基板5 0 1 之側相反側的面。模具5 03具有將反射面205與平坦面 2 03轉印到平行平板510的預定形狀。模具5 03對於平行 平板5 1 0之形狀的轉印,可藉由例如真空成形法或壓空成 形法等熱成形來進行。接著,在步驟c中,拆除模具5 0 3 ,在由與保持基板5 0 1暫時接著之面相距預定距離t的位 置,形成反射面205。角度轉換部1 10係於步驟b、c後 ,藉由在平行平板510實施加工而形成者。 接著,在貼合步驟的步驟d中,將平行平板之角度轉 換部1 1 〇之步驟b中形成有反射面2 0 5之側的面、與預先 設有發光部1 20的基板1 1 2貼合。角度轉換部1 1 〇與基板 1 1 2的貼合係以在角度轉換部1 1 〇的反射面2 0 5彼此間配 置發光部120的方式定位來進行。以上述方式定位使角度 轉換部1 10與基板1 12貼合,可以反射面205、平坦面 203及基板112面,形成稜鏡構造體1〇2、1〇4的形狀。 反射面205可由例如將金屬薄膜成膜來形成。就構成 反射面2 0 5的金屬薄膜而言,可使用例如鋁或銀。金屬薄 -21 - (19) (19)1270320 - 膜係在貼合角度轉換部1 1 〇與基板1 1 2前,在角度轉換部 1 1 0的基板1 1 2側將形成材料蒸鍍及圖案化而形成者。此 外,成膜金屬薄膜以形成反射面205時,稜鏡構造體102 、104可充塡接著劑而構成。 此外,反射面2 0 5彼此間沒有設置平坦面2 0 3時,之 後所構成之棱鏡構造體102、104之前端部的強度有時會 不足。平坦面203是爲了確保棱鏡構造體102、104之前 端部的強度而設置者。若可充分防止稜鏡構造體1 02、 104的破損的話,則稜鏡構造體1〇2、104亦可不設置平 坦面203而僅由反射面205構成。爲了將反射面205與射 出面207以非常小的距離t來設置,故平坦面203以在可 防止稜鏡構造體1 02、1 04破損的範圍內,儘量用較少的 面積來構成爲佳。 再者,反射面205除了成膜金屬薄膜來構成外,亦可 以全反射面來構成。設置全反射面的反射面205時,棱鏡 構造體102、104可充塡氮氣等非活性氣體來構成。反射 面2 0 5可利用構成角度轉換部1 1 〇的樹脂構件、與稜鏡構 造體102、104的折射率的差,將入射光進行全反射。 接著,在剝離步驟的e步驟中,將暫時接著步驟中暫 時接著於平行平板的保持基板5 0 1剝離。在此,爲了使保 持基板501容易剝離,故暫時接著層5 02以可用紫外線、 熱或水來剝離的接著劑爲佳。可容易地將保持基板5 0 1從 角度轉換部1 1 0剝離,故可降低顯示裝置1 0 0的破損。藉 此方式,可製造顯示裝置100。 -22- 1270320 * (20) 本實施例之製造方法中,藉由使用強固的保持基板 5〇1,故即使使用模具5 03在較薄的平行平板510進行模 轉印時,亦可充分地防止平行平板5 1 0的破損。因爲可在 較薄的平行平板5 1 0進行模轉印,所以可容易地製造反射 面205與射出面207之間的距離t較短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藉此構成,具有可製造可降低串擾發生之有機電激發 光元件的效果。更且,也可降低製造步驟之平行平板的破 •損° 第6圖係表示使用實施例3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6 0 0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部分係 附註相伺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顯示裝置6 0 0是由 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構成的有機電激 發光顯示器。顯示裝置600係在基板1 12上積層角度轉換 部6 1 0而構成。角度轉換部6 1 0係由折射率n之透明樹脂 構件所構成的平行平板。角度轉換部6 1 0在基板1 1 2側的 φ 面具有稜鏡構造體602、604。 第7圖是表示顯示裝置6 0 0的主要部位上面構成。第 7圖所示的上面構成係表示於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稜鏡 / 構造體602、及於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稜鏡構造體604 * 彼此大致垂直相交的狀態。稜鏡構造體602、604分別設 置於發光部1 2 0彼此間。稜鏡構造體6 0 2係由在第1方向 的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所構成。稜鏡構造體604 係由在第2方向的Υ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反射面所構成 。稜鏡構造體602、604係由設置於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23- 1270320 β (21) 的反射面、與設置於相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射面, 分別在射出側的位置相接而形成的構造體。角度轉換部 610具備:在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射出面、與在γ方向 具有長度方向的射出面。 返回第6圖,角度轉換部6 1 0在與基板1 1 2相反側的 一面整體具有射出面。射出面係與基準平面大致平行的面 。在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一單位係由一個發光部1 20 • 、和與該發光部1 2 0對應部分的角度轉換部6 1 0所構成。 顯示裝置600係由與畫素對應配列的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所構成。此外,第6圖是顯示裝置600的主要部位,是 表示將X方向的四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γ方向的三 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配列成矩陣狀之部分的斜視構成。 發光部1 20係在角度轉換部6 1 0的設置側供給光。發 光部1 2 0在接近垂直基準平面之方向所供給的光,會直接 從角度轉換部6 1 0的射出面射出。此外,從發光部丨2 0傾 φ 斜供給的光,會在棱鏡構造體602、604的反射面反射後 ,從角度轉換部6 1 0的射出面射出。角度轉換部6 1 0係將 從發光部1 2 0入射至反射面的光,朝射出面的方向反射以 * 進行角度轉換。從發光部1 2 0傾斜行進的光係以對於射出 " 面之光的入射角度爲臨界角以下的方式進行角度轉換。角 度轉換部6 1 0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進行角度轉換,藉以 降低射出面的全反射。顯示裝置6 0 0藉由設置角度轉換部 6 1 0,可將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取出外部。 第8圖係表示顯示裝置6 0 0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第 -24- (22) 1270320 8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係圖示並列於X方向之稜鏡 604的剖面。發光部120係設置於基準平面SS上 部120在基準平面SS上具有低反射電極721。低 極721係由入射光的反射率爲預定値以下的構件所 低反射部。低反射電極721可在例如ITO上積層鈦 。棱鏡構造體602具有設置於發光部120側的兩個 7 0 5。反射面70 5爲大致平面狀的傾斜面,其與平 p 板112面(換言之,平行於設有發光部120的基 SS )之平面間的角度形成0 a。反射面705係以從 1 20朝向射出側變廣的方式傾斜而設置。又,反射 係設置於發光部120的周邊。 反射面705可由例如將金屬薄膜成膜而形成。 反射面705的金屬薄膜而言,可使用例如鋁或銀。 膜係在貼合角度轉換部6 1 0與基板1 1 2前,藉由在 換部6 1 0的基板1 1 2側將形成材料蒸鍍及圖案化而 φ 此外,成膜金屬薄膜而形成反射面705時,稜鏡 6 02、6 04可充塡接著劑而構成。 第9圖係用以說明透過射出面707從外部入射 裝置600之外光的動作。顯示裝置600有時會因室 ’明光或日射等外光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同樣地朝 側行進,而造成對比(contrast )降低。本發明之 激發光元件藉由設置低反射電極72 1,可降低從射 發光部1 20行進的外光朝觀察者側反射。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 構造體 。發光 反射電 構成的 而構成 反射面 行於基 準平面 發光部 面 705 就構成 金屬薄 角度轉 形成。 構造體 至顯示 內的照 觀察者 有機電 出側朝 以可滿 -25- (23) X270320 足式子(3)的方式構成。 { asin ( 1 / η ) } / 2+ π/4<01)<π/2 …(3) 0 b係反射面705與基準平面SS所形成的角度(弧 度:radian ) 。N係構成角度轉換部61〇之構件的折射率 。第9圖中’角度(9b係表示反射面705、與平行於基準 事面S S之面之間的角度。例如,當角度轉換部6 1 〇的折 射率η 1 · 5時,藉由上述式子(3),反射面705相對於 基準平面SS,可以大於65.9。、小於90。的角度0b設置 • 。(65.9<0b<9〇)。 顯不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藉由式子(3 )限定反射面7 0 5對於基準平面S S的角度,使從射出側 入射至反射面7 0 5的外光L 1朝發光部1 2 0的方向行進, 而不會朝射出側反射。朝發光部1 2 0之方向行進的外光 L 1,入射至發光部1 2 0的低反射電極7 2 1,可減少朝射出 側行進。又,就以大於外光L 1之入射角入射至顯示裝置 φ 600的外光L2而言,可使之入射至反射面705後,再入 射至相對的其他反射面。向下入射至反射面705的外光 L2,可在反射面705間反覆反射中使光量衰減。 此外,從反射面705朝另一反射面70 5行進的光中, ^ 會有一部分的光朝射出側行進的情形。就在反射面705反 射兩次後朝射出側行進的光而言,藉由在射出面707進行 全反射,再度朝發光部120側行進。在反射面705反射兩 次後朝發光部120側行進的光,藉由再度於反射面705等 反射,可使光亮衰減。 -26- 1270320 ' (24) 第10圖係表示在稜鏡構造體602的反射面705、與 稜鏡構造體604的反射面705之間反覆進行反射的外光 L3。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不僅可在相對的反 射面705 ( 705a及70 5b )之間進行反射,亦可藉由在相 鄰的反射面705 (稜鏡構造體602的反射面70 5、與稜鏡 構造體604的反射面705 )之間進行反射,使外光的光量 衰減。如第10圖所示,旋繞發光部120的周圍而行進的 0 外光L3,由於在反射面705之反射次數很多,故可使光 売大幅较減。 由以上得知,可防止顯示裝置6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中由射出側入射至反射面705的外光,在反射面705反 射一次或兩次後,朝觀察者側射出。更且,在反射面705 反射三次以上的外光,可藉由在反射面705的反覆反射而 使光量衰減。再者,從射出側入射至發光部1 2 0的外光, 可藉由設置低反射電極7 2 1,而減少朝射出側行進。因此 φ ,具有可將來自發光部1 20的光以良好效率射出,且可降 低封比低劣之效果。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尤其在明亮室內環境下 '可降低畫像的對比低劣。又,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亦可形成 • 在角度轉換部610的射出面707設置用以防止反射的光學 薄膜的構成。例如,藉由設置防止射出面707的外光反射 且可透過來自發光部120之光的光學薄膜,可進一步降低 對比低劣。 第1 1圖係實施例3之變形例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 -27- (25) 1270320 說明圖。顯示裝置11 0 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沒有設置在 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x方向具有長 度方向的棱鏡構造體,而僅具備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的稜鏡構造體11 04。本變形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 射面在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之一方向的Y方向,具 有長度方向。顯示裝置110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藉由僅 逾兩方向中之任一方向設置具有可滿足式子(3)之角度 0 0 a的反射面,可降低對比低劣。此外,關於大致垂直相 交之兩方向中將哪一方向設爲反射面的長度方向,可依據 入射至顯示裝置1100之外光的主要入射方向,適當地加 以決定。 第1 2圖係表示使用實施例4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1 2 00的主要部位剖視構成。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的特徵係具有光吸收部1 207。與上述實施例3 之顯示元件相同的部分係附註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 φ 說明。稜鏡構造體1 204在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稜鏡構 造體1 204係由設置於一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反射面 7〇5a、和設置於與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相鄰之有機電激發 > 光元件的反射面705b,在射出側的位置相接而構成。稜 ’ 鏡構造體1 204在兩個反射面705相接的射出側位置具有 稜線部。光吸收部1 207係設置於稜鏡構造體1 204的稜線 部。第1 2圖所示的剖面構成中,光吸收部1 207係設置於 兩等邊三角形狀稜鏡構造體1 204的前端部。 光吸收部1 207可藉由黑色樹脂構件等可吸收可視光 -28- 1270320 (26) 之性質的構件來構成。從射出側入射至光吸收部1 207的 外光L4會被光吸收部1 207吸收。藉由設置光吸收部 1 207,可防止從射出側入射至稜鏡構造體1 204之稜線部 的光再度朝射出側反射。藉由防止入射至稜線部之外光的 反射,可降低外光朝射出側行進,而可降低對比的低劣。 此外,由於是在反射面705彼此相接的稜線部設置光吸收 部,故亦可減少因光吸收部1 207而造成顯示光被吸收。 φ 因此,可形成僅可吸收外光之構成,且具有可降低對比低 劣的效果。 此外,爲了進一步減少光吸收部1 207之顯示光的吸 收,光吸收部1 207係以盡量縮短顯示光的射出方向(即 Z方向之長度)來設置爲佳。藉由儘量縮短光吸收部1207 之Z方向的長度,可防止來自發光部120的光入射至光吸 收部1 207,且可進一步減少光吸收部1 207之顯示光的吸 收。此外,光吸收部1 207並不侷限於設置於在Y方向具 φ 有長度方向之稜鏡構造體1 204的情況,亦可設置於在X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稜鏡構造體。 第1 3圖係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5之顯示元件之顯 _ 示裝置1 3 00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本發明之顯示元件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特徵係具有偏光板1 3 0 1。與上述實 施例3之顯示裝置600相同的部分係附註相同的符號,而 省略重複的說明。在角度轉換部1 6 1 0的射出面,設有λ / 4相位板1 3 02。偏光板1301係設置於λ / 4相位板 1 3 02的射出面。偏光板1301僅透過特定振動方向的偏光 -29 - 1270320 ' (27) 光線例如P偏光光線。 當外光從射出側入射至顯示裝置1 3 00時,偏光板 1 3 0 1僅透過外光中 p偏光光線成分的光。透過偏光板 1301之p偏光光線成分的光,可藉由λ /4相位板1302 從直線偏光轉換成圓形偏光。轉換成圓形偏光的光,在反 射面705或發光部1 320的反射電極反射而入射至λ/ 4相 位板1 302。入射至λ/ 4相位板1 3 02的光中仍爲圓形偏 0 光光線的光這次則轉換成s偏光光線。轉換成s偏光光線 而由λ/ 4相位板1 3 02射出的光,會受到偏光板1 3 0 1遮 蔽。顯示裝置1 3 00藉由設置偏光板1301,可降低外光返 回射出側。 直線偏光光線藉由透過兩次λ/ 4相位板1 3 02,相位 改變λ/ 2。因此,可將透過偏光板1301之特定振動方向 的偏光光線,轉換成特定振動方向以外之振動方向的偏光 光線,直到再度入射至偏光板1 3 0 1爲止。於此,有時行 φ 進於角度轉換部1610的圓形偏光,藉由在發光部1 320的 反射電極或反射面705的反射,而造成相位改變。可以想 像的到藉由反射電極或反射面705的反射而使相位改變約 ~ λ/ 2的光,會變成特定振動方向的偏光光線而入射至偏 • 光板1 3 0 1。變成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光,會透過 偏光板1 3 0 1,返回射出側,這是造成對比降低的因素。
以金屬薄膜構成反射面705時,在反射面705反射的 光會依入射角而改變相位。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 3 0 0係 與上述實施例3的顯示裝置600同樣,對於基準平面SS 30- (28) (28)
1270320 ' 以預定角度設有反射面705。由反射面 反射面705b的光係與上述實施例3的款 轉換部1610的射出面1 707全反射而朝, 進。在反射面705反射兩次,即在反射面 射後,朝發光部1 3 20側行進的光,可_ 705等反射而使光量衰減。由以上得知, 705反射兩次而入射至偏光板1301的光 透過偏光板1 3 0 1返回射出側的外光,5 低劣之效果。 再者,顯示裝置1 3 00的有機電激發 實施例3同樣,亦可形成在發光部1320 的構成。藉由在發光部1320設置低反躬 接或在反射面7 0 5反射後入射至發光部 光板1301的方向行進。因此,可進一步 1 3 0 1而返回射出側的外光。 顯示裝置1 3 0 0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3同樣,具有稜鏡構造體602、604。稜 604係以從基板112面至基準平面SS E 對Z軸方向的高度h )大致相同的方式I 602、604的高度h係從基板112面至稜 繼之,說明在棱鏡構造體602之棱 光的動作。第1 4圖係作爲本實施例之 的比較,表示棱鏡構造體604的設置筒 705a行進至另一 Ϊ明同樣,在角度 發光部1 3 20側行 ί 705a 及 7〇5b 反 『由再度於反射面 可減少在反射面 i。因此,可減少 _具有可降低對比 t光元件係與上述 設置低反射電極 卜電極,可降低直 1 3 2 0的光,朝偏 —降低透過偏光板 :係與上述實施例 鏡構造體602、 J法線方向(即, t置。稜鏡構造體 線部1 3 0 5的距離 泉部1 3 0 5反射之 ί機電激發光元件 [高於稜鏡構造體 -31 - 1270320 ^ (29) 6 02時之光的動作。在稜鏡構造體602之稜線部1 3 05反 射的外光L5,有時會在與稜鏡構造體602相鄰之稜鏡構 造體604的反射面1 405反射,而朝射出側行進。如上所 述,由於在稜線部1 3 0 5、反射面705及反射面1 405反射 複數次後再朝射出側行進的光,相位偏差較大,所以會透 過偏光板1 3 0 1。 第1 5圖係本實施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表示將棱 鏡構造體602及棱鏡構造體604以大致相同的高度h設置 0 時之光的動作。將稜鏡構造體602與稜鏡構造體604以大 致相同的高度h設置時,可防止在稜線部1 3 05反射的外 光L5在相鄰的反射面705反射。因爲若僅在稜線部1305 反射的話,相位的變化較少,所以在稜線部1 3 05反射的 外光L5會被偏光板1301遮蔽。藉此構成,可降低在棱鏡 構造體602、604之稜線部1 3 05反射的外光朝射出側行進 。因此,具有可降低對比低劣的效果。 ^ 此外,雖然上述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係使用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作爲顯示元件,但是並不侷限於此。例如,顯示 元件亦可使用無機電激發光元件或發光二極體元件(LED ·)等固體發光元件。使用本發明之顯示元件的顯示裝置可 .適用於電子機器的顯示面板。具備本發明之顯示元件的顯 示面板可廣泛地應用在攜帶電話機、個人電腦、文字處理 器(word processor)、攜帶型資訊機器的PDA、電視、 汽車導航(Car Navigator )等電子機器。再者,本發明的 顯示元件除了適用在顯示面板外,亦可適用於照明裝置、 -32- (30) 1270320 電子紙(paper)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丨之顯示元件之顯示 裝置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圖。 第2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3圖是串擾的說明圖。 g 第4圖是表不畫素與稜鏡構造體的配置例圖。 第5 A圖是本發明實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的 說明圖。 弟5B圖是本發明貫施例2之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的 說明圖。 第6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3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的主要部位斜視構成圖。 第7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上面構成圖。 φ 第8圖是顯示裝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9圖是入射至顯示裝置之外光的動作的說明圖。 第1 0圖是相鄰之反射面間之光的反射之說明圖。 第1 1圖是實施例3之變形例之顯示元件的說明圖。 第12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4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 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1 3圖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5之顯示元件之顯示裝 置的主要部位剖面構成圖。 第1 4圖是在稜鏡構造體的稜線部反射之光的動作之 -33- (31) 1270320 說明圖。 第1 5圖是在稜鏡構造體的稜線部反射之光的動作的 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300、 600 > 1100、 1200、 1300 :顯示裝置 102、104、602、604、1 204 :棱鏡構造體 110、310、610、1610:角度轉換部 1 1 2 :基板 120、 1320:發光部 2 0 3 :平坦面 205、 205a、 205b、 705、 705a、 705b :反射面 207、 707、 1707 :射出面 220 :畫素 5 〇 1 :保持基板 5 02 :暫時接著層 503 :模具 5 1 〇 :平行平板 7 2 1 :低反射電極 1 207 :光吸收部 1 3 0 1 :偏光板 1 3 02 : λ/ 4相位板 1 3 0 5 :棱線部 SS :基準平面 -34 -

Claims (1)

1270320 * .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 1 1 1 36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5年8月10日修正 1 · 一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 換部,
上述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上述發光部的周邊且將 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上述發 光部及上述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和設置於上述 反射面彼此間且與上述射出面相對的平坦面,並且將由上 述發光部入射至上述反射面的光朝上述射出面的方向反射 以進行角度轉換之角度轉換部, 上述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 方向設成矩陣狀, 將上述反射面中上述射出面側的位置與上述射出面之 間的距離設爲t ;將於上述兩方向中之一方向之預定方向 設置上述發光部的間距設爲p ;將上述預定方向之上述發 光部的長度設爲d;將上述預定方向之上述平坦面的長度 設爲f ;將上述反射面與上述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 0 a時,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t<p(p— d— f) ( tan 0 a ) /(p+d— f)。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元件,其中,更且 ,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270320 〇St<p(p— d - f) ( tan 0 a ) /2(p+d— f)。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元件,其中, 上述反射面係以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至少一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方式設置。 4 · 一種顯示元件之製造方法, 該顯示元件具有設置於基板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 角度轉換部,
上述角度轉換部具備:設置於上述發光部的周邊且將 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予以反射的反射面;和將來自上述發 光部及上述反射面的光予以射出的射出面,並且該角度轉 換部係將由上述發光部入射至上述反射面的光朝上述射出 面的方向反射以進行角度轉換, 其特徵爲包括: 暫時接著步驟,係將保持基板暫時接著於平行平板上 ;和 模轉印步驟,係藉由將預定形狀的模具推壓到上述平 行平板之上述暫時接著步驟中與暫時接著上述保持基板之 面相反的面,而在與暫時接著上述保持基板之面保持預定 距離的位置形成上述反射面;和 貼合步驟,係將上述平行平板之上述模轉印步驟中形 成有上述反射面側的面、與預先設有上述發光部的上述基 板貼合;和 剝離步驟,係將上述暫時接著步驟中暫時接著於上述 平行平板的上述保持基板剝離。 -2- 1270320 5 . —種顯示元件,其特徵爲: 具有設置於基準平面上且供給光的發光部、及角度轉 換部,而該角度轉換部在上述發光部的周邊具備反射面, 且藉由入射至上述反射面之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朝射出側 反射,以將來自上述發光部的光進行角度轉換而射出,
並且將上述反射面與上述基準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設爲 Θ b (弧度:radian )、將構成上述角度轉換部之構件的 折射率設爲η時,可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 asin ( 1 / η ) } / 2+ π/4<θΐ3<π/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元件,其中,上述 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 矩陣狀, 上述反射面係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任一 方向,具有長度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顯示元件,其中,上述 發光部係在上述基準平面上於大致垂直相交的兩方向設成 矩陣狀, 上述角度轉換部包括: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 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面;及在上述大致 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 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上述發光部具有從上述射出側入射之光的反射率 爲預定値以下的低反射部。 -3- 127032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在上述角度轉換部的上述射出側,又具有僅透過 特定振動方向之偏光光線的偏光板。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顯示元件,其中,由在 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兩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具有長度方向之 上述反射面所構成的構造體、和由在上述大致垂直相交之 兩方向中的第二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上述反射面所構成的 構造體,係以對上述基準平面之法線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 的方式設置。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顯示元件, 其中,上述角度轉換部在上述反射面之上述射出側的位置 ,具有用以吸收光的光吸收部。
-4-
TW094111363A 2004-04-30 2005-04-11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TWI27032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5940A JP4192837B2 (ja) 2004-04-30 2004-04-30 表示素子及び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147680A JP2005332614A (ja) 2004-05-18 2004-05-18 表示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1895A TW200601895A (en) 2006-01-01
TWI270320B true TWI270320B (en) 2007-01-01

Family

ID=3518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1363A TWI270320B (en) 2004-04-30 2005-04-11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50242709A1 (zh)
KR (1) KR100733166B1 (zh)
TW (1) TWI270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3275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有機el発光装置
KR20100003458A (ko) * 2008-07-01 2010-0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터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KR102295610B1 (ko) * 2013-12-27 2021-08-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JP6318693B2 (ja) 2014-02-25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80012176A (ko) * 2016-07-26 2018-0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5091B1 (ko) * 2017-03-07 2022-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7474A (en) * 1970-04-13 1972-04-18 Paul H Turnrose Psychedelic device attachable to front of television tube
US4601861A (en) * 1982-09-30 1986-07-22 Amerac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bossing a precision optical pattern in a resinous sheet or laminate
US5229882A (en) * 1990-05-16 1993-07-20 Reflexite Corporation Colored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171624A (en) * 1990-06-01 1992-12-15 Reflexite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microprismat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3247148B2 (ja) 1992-06-18 2002-01-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6046543A (en) * 1996-12-23 2000-04-0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High reliability, high efficiency, integrat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ame
US6091195A (en) * 1997-02-03 2000-07-18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Displays having mesa pixel configuration
JP3573393B2 (ja) 1996-12-27 2004-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6174578B1 (en) * 1997-10-24 2001-01-16 Rexam Industries Corp. Radiation deactivatable adhesive tape
JP2000315582A (ja) 1999-05-06 2000-11-14 Denso Corp 有機el素子
JP2000323272A (ja) 1999-05-14 2000-11-24 Casio Comput Co Ltd 平面光源
JP3991605B2 (ja) 2000-03-13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43951B2 (ja) * 2000-06-22 2004-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6678095B2 (en) * 2000-11-27 2004-01-13 Visual Systems Research, Inc. Anamorphic optical system
JP2002202737A (ja) * 2000-12-28 2002-07-19 Nec Corp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発光素子
JP2003115392A (ja) 2001-08-03 2003-04-18 Canon Inc 薄膜型el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3100464A (ja) 2001-09-26 2003-04-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US6833667B2 (en) * 2002-02-27 2004-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r portable terminal unit using thereof
JP2003282255A (ja) 2002-03-22 2003-10-03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
US6911772B2 (en) * 2002-06-12 2005-06-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isplay having color filter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TWI330269B (en) * 2002-12-27 2010-09-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para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5465B2 (en) 2011-06-07
US20050242709A1 (en) 2005-11-03
US20080194166A1 (en) 2008-08-14
KR20060047628A (ko) 2006-05-18
KR100733166B1 (ko) 2007-06-27
TW200601895A (en) 200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59692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導光板
TWI270320B (en) Displa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ment
JP3951893B2 (ja) 表示体、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010078303A (ko) 광학 필름
TW200940905A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olor convers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14756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3991862B2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579876B2 (ja) 光学複合シート
KR20030013428A (ko)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및 도광판 및 도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04062084A (ja) 視認性向上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4402111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5955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60171164A1 (en) Optical film structure, il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4259606A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55154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162805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
TW200921255A (en) Image screen
JP2009109625A (ja) 反射フィルム
JP4192837B2 (ja) 表示素子及び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0888255A (zh) 显示装置
WO2012137772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03262865A (ja) 導光体と該導光体を用い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11653682B (zh) 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CN113991043B (zh)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4199953A (ja) 表示体、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