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3769B - A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tical testing - Google Patents

A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tical test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3769B
TWI263769B TW094104387A TW94104387A TWI263769B TW I263769 B TWI263769 B TW I263769B TW 094104387 A TW094104387 A TW 094104387A TW 94104387 A TW94104387 A TW 94104387A TW I263769 B TWI263769 B TW I2637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reflected
reflected ligh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4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8699A (en
Inventor
Hiroshi Okabe
Takuya Honjo
Hiroshi Fukui
Hirokazu Furusawa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filed Critical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ublication of TW200538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8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3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37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8Placing of hollow pipes or mould pipes by means arranged inside the piles or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3/00Accessories for placing or removing piles or bulkheads, e.g. noise attenuating chambers
    • E02D13/04Guide devices; Guide fram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03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Description

126376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以如液晶顯不器(L C D)用玻璃基板之呈週 期性排列有指定大小之構造物之具透光性基板爲對象,測定 上述構造物之週期性排列圖案之光學式測定裝置。 又,在本說明書中,構造物係以電極爲例進行說明,但 不限於此,還可將濾色器、黑色矩陣等作爲構造物。對任一 構造物均可測定大小、形狀、高度、寬度等。 【先前技術】 在測定具有週期性之凹凸圖案之習知方法中,藉由將光 照射於觀察對象之凹凸圖案而產生複數次繞射光,藉由核對 各次的繞射光強度的關係與邏輯値,測定凹部深度、寬度及 排列週期等。(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5049號公報 ❿ 在將上述習知技術應用於透明基板的情況,除需要考慮 由基板表面反射的繞射光(以下,稱爲「表面反射光」)外, 還需要考慮透過基板而由基板背面側所反射的繞射光(以 下,稱爲「背面反射光」)。第1 7圖爲顯示由習知構成之光 學系統測定透明基板之情況的光行進狀態者。圖中的3 a爲 玻璃基板3的上面,且每隔一指定間隔形成有電極3 1。在本 說明書中,將該上面3 a考慮作爲玻璃基板3的表面。另外, 將玻璃基板3的底面內側面3 b考慮作爲背面。 習知光學系統係藉由準直透鏡等對測定對象照射平行 之光,另一方面,在始自玻璃基板3的反射光光路上配備有 1263769 聚光透鏡200及一次元CCD201(以下,簡稱爲「CCD201」)。 第1 7圖中,由實線表示照射於玻璃基板3 (以下,簡稱爲「基 板3」)之照射光及表面反射光的光路,另一方面,由一點鏈 線表示透射於基板3內之透射光及背面反射光的光路。在對 基板3照射平行光束的情況,從基板3側反射之反射光也成 爲平行狀態。另外,背面反射光及表面反射光均成爲平行的 | 關係,因此可將通過聚光透鏡200後之反射光聚集於特定位 置。上述CCD201係對應於該反射光之聚光位置所配置。 ^ 又,上述第1 7圖中,僅顯示0次繞射光之行進狀態, 而其他之繞射光也可藉由相同原理,將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 射光聚集於CCD201的特定位置。 在第17圖之例中,當基板3之厚度爲較光源之相干光 長大者時,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射光成爲互不干涉之狀態, 針對任一繞射光均可獲得相當於加總表面反射光強度及背 & 面反射光強度的値的受光量。 第18圖爲說明上述考察用者。第18(1)圖係假定在 • CCD201上僅聚光表面反射光的情況的受光量分布曲線,第 1 8(2)圖係假定僅聚光背面反射光的情況的受光量分布曲 線。在此等曲線均出現反映各次的繞射光強度的複數峰値, 但曲線間之峰値座標一致。第18(3)圖係在上述(1)之曲線的 所示強度加上(2)之曲線的所示強度所獲得的曲線。根據上 述第17圖之光學系統,可考慮可獲得該第18(3)圖之分布曲 1263769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上述之測定處理,一般係在稱爲「定盤」之支持台(具 有鑄鐵定盤及石定盤等)上設置玻璃基板的狀態下所進行。 但是若基板在如此狀態下獲得支持時,因爲如下的要因,要 正確獲得背面反射光之強度有困難。 首先,因爲定盤上面並非完全的水平面,因此如第19 _ 圖所示,具有在定盤(圖中以元件符號400表示)與基板3之 間產生有空氣層的情況。玻璃基板3背面之反射率,係因接 • 觸定盤400的情況與接觸空氣的情況而各異。另外,圖中如 由虛線箭頭ql,q2所示,當從基板3透過之光在空氣層內進 行多重反射時,將有該反射光影響及背面反射光之強度的擔 憂。 另外,爲減低反射光而大多將黑色石用於石定盤,但石 材料之顏色不均勻而混入有顯白色石,因此無法將定盤之反 > 射率保持爲一定。至於鑄鐵定盤,爲減低反射光也塗覆爲黑 色,若在塗覆時具有顏色不勻,則同樣無法將反射率保持爲 ^ 一定。此種定盤之反射率的誤差,成爲增大背面反射光強度 之誤差的要因。 在因爲上述要因而無法正確獲得背面反射光強度的情 況,會產生要獲得可精度良好反映電極圖案形狀的反射光的 分布曲線變得困難,且測定誤差增大的問題。 本發明著眼於該問題,其目的在於藉由從背面反射光分 離取出基板表面反射光,以便精度良好地進行對構造物之週 期排列圖案的測定。
1263769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光學式測定裝置,係以在具透光性基板上呈週 期性排列之構造物爲測定對象,且使用將光照射於基板表面 排列之複數週期構造物時產生的繞射光來測定構造物者。該 裝置具備將在基板表面包含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 朝向基板表面照射之照射光的光軸方向的面之剖面中的集 束光,以該剖面成爲入射面的方式傾斜入射照射於基板表面 的投光部;及 包含具有排列之複數受光用畫素的攝像元件的受光 部,其中該排列方向爲含於藉由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 及由基板表面所正反射的光的光軸方向所決定的面內方向; 在攝像元件上,以在入射有藉由照射光所產生的表面反 射光的m次繞射光(m爲任意的整數,將在由基板所反射之 繞射光中遠離投光部側設爲正向)及(m+ 1 )次繞射光的位置 之間,入射背面反射光之m次繞射光的方式,來決定投光部 相對基板的距離及照射光的照射角度,以及包含攝像元件的 受光部相對基板的距離及角度。 入射面係意味著由相對屬測定對象之基板的法線與朝 向基板照射之光線方向所規定的平面。 在上述光學測定裝置中,除如玻璃基板之透明基板上的 構造物外,還可將形成於可使光透過之半透明基板上的構造 物作爲測定對象。基板表面可考慮爲排列有構造物之具凹凸 的表面。另外,背面可考慮爲基板底面的內側面。投光部包 含如雷射二極體的光源及複數透鏡,且以包含呈週期性排列 1263769 之複數構造物的點光或可照射帶狀光的構成者爲較佳。 在投光部之透鏡群,爲將集束光照射於基板表面,以含 有聚光透鏡爲較佳。另一方面,還可不在受光部側設置聚光 透鏡。另外,攝像元件可使用沿並排方向配置各繞射光之反 射光的一次元攝像元件及二次元攝像元件。攝像元件的例子 可含有CCD、CMOS裝置、光電二極體陣列。 投光部側之聚光透鏡,若使用具有較該透鏡與基板之距 I 離足夠長的焦點距離者,即可照射集束光,還可照射橫斷複 • 數構造物之大小的光。由該照射光所產生的繞射光,係由基 板表面及背面所反射,但其在反射後仍維持爲集束狀態,而 聚光於指定位置。另外,背面反射光係在較表面反射光更爲 遠離投光部的場所進行反射,因此可聚光於與表面反射光不 同的位置。 攝像元件在聚光透鏡設置在僅從基板離開指定距離的 情況,希望能對準所能考慮之進行測定所需表面反射光的聚 I 光的位置進行配備。該情況,根據構造物之大小及週期’雖 ® 可預見聚光位置有若干變動’但只要將聚光透鏡之焦點深度 設爲夠深的話,即可將充分收斂之光入射於攝像元件。另 外,可認爲背面反射光之聚光位置係形成於較攝像元件更靠 眼前,但同樣可入射被充分收斂之狀態的光。因此無論是表 面反射光還是背面反射光’均可於攝像元件上成像充分鮮明 的像。 另外,攝像元件係以在πι次表面反射光之入射位置及 (m+1)次表面反射光之入射位置之間入射m次背面反射光的 1263769 ' 方式所配備,因此,作爲受光量之分布曲線,可獲得交錯且 以次數順序排列表面反射光之像及背面反射光之像的狀態 下的曲線。因此,藉由每隔一個選擇該分布曲線中的峰値, 即可求得每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強度,基於該強度即可測定構 造物之大小及排列週期等。 m之正方向係在由基板反射之繞射光中將遠離投光部 側設爲正向,若在受光部未使用透鏡,則在攝像元件上其遠 離投光部側也成爲正向。另一方面,在受光部上設置受光透 ® 鏡的情況,遠側成爲負,而近側可成爲正。 較佳態樣之光學式測定裝置,設有基於由攝像元件獲得 之受光量之有關受光畫素排列方向的分布資料中的最大値 以及投光部與受光部的位置關係,從受光量之分布資料中個 別抽取各次的表面反射光強度的抽取手段;及使用由抽取手 段所抽出的各表面反射光強度來測定構造物的測定手段。 _ 該態樣可應用於以如LCD用基板之將矩形狀構造物排 列成矩陣構成的圖案作爲測定對象物的情況。在藉由如此之 ® 矩陣排列而於基板表面生成矩形狀凹凸圖案的情況,〇次繞 射光之強度成爲壓倒性優勢的情況居多。可以認爲此種情況 之〇次繞射光之反射光,其無論於表面反射還是背面反射均 較其他之繞射光的反射光要強。 另外,根據上述光學系統,在受光量之分布曲線中,因 爲對應於表面反射光之峰値與對應於背面反射光之峰値係 交錯且以次數順序排列,因此可認爲其中排列最大峰値與第 2大峰値的部分對應於0次繞射光。另外,表面反射係在較 -10- 1263769 背面反射更爲接近投光部的場所所產生,因此可認爲表面反 射光之像係在較背面反射之像更爲接近投光部的位置所產 生。 受光量之分布資料可藉由數位變換來自攝像元件的受 光量信號所獲得。抽取手段及測定手段可藉由處理該受光量 之分布資料的電腦所構成。抽取手段可基於上述原理從受光 量之分布資料所示峰値中抽取最大値及其旁鄰的第2大峰 値’且抽取其中接近於投光部的峰値作爲對應於該0次繞射 ® 光之表面反射光的峰値。又,以對應於該0次繞射光之表面 反射光的峰値爲基準,每隔一個抽取峰値,即可抽取對應於 該〇次以外次數的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的峰値。因此可將每 次抽取之峰値所示値特定爲該次數之表面反射光的強度。 又’表面反射光強度不只限於峰値,也可爲積分以峰値爲中 心之指定範圍的資料的値。 _ 測定手段利用將抽取之各次的強度分布曲線與預先準 備之複數種的邏輯曲線比較等,即可測定構造物的高度、寬 ® 度等。又’邏輯曲線係將構造物的高度、寬度、週期作爲指 定値’藉由求得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強度所獲得。另外,各 邏輯曲線最好在對應各自導出其曲線用的參數(上述構造物 的高度、寬度、排列週期等)的狀態下,登錄於設定有抽取 手段及測定手段的電腦記憶體內。 測疋手段係基於依據抽取強度之分布曲線,例如,藉由 最小自乘法抽去最爲接近於該分布曲線的邏輯曲線,可將對 應於該邏輯曲線之參數所示排列圖案特定爲測定對象的構 -11- 1263769 • 造。因此可將特定之排列圖案的上述參數所示値作爲測定結 果輸出。 含於上述態樣之更佳態樣的光學測定裝置,具備輸入測 定對象之構造物的排列週期的輸入手段’及使用由輸入手段 所輸入之排列週期算出一次元攝像元件之各次表面反射光 的入射位置的間隔的算出手段。該情況之抽取手段係從由攝 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之有關受光畫素的排列方向的分布資 > 料中排列最大及第2大峰値的部分’將由基板所反射之繞射 • 光中對應接近投光部的峰値特定爲〇次表面反射光之入射位 置,同時,將相距該入射位置僅相當於由算出手段算出的間 隔的m倍(m却)距離的位置特定爲m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 置。並基於此等特定位置抽取各表面反射光的強度。 上述中,輸入手段可由鍵盤等的輸入部或從外部機器輸 入顯示排列週期之資料的輸入埠構成。算出手段可由與抽取 手段及測定手段相同的電腦構成。該算出手段可基於〇次之 I 表面反射光到達攝像元件的距離L、投光部的光波長、入射 • 角及排列週期,求得在攝像元件上的m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 位置及(m + 1)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的距離a。該距離a 可認爲是相當於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的間隔。 又,距離L可作爲調整受光部位置用的條件預先求得。 該態樣之抽取手段還可基於前述原理,從排列有受光量 分布資料中的最大値與第2大値的部分,將由基板所反射之 繞射光中對應接近投光部的峰値特定爲對應表面反射光 者,將該峰値座標設爲〇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又,以 1263769 該Q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爲基準,利用邊改變m値邊求 得朝正負兩方向僅離開(axm)的位置,即可特定〇次以外之 複數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但是,該抽取處理係在攝像元 件之長度範圍內進行,其正方向之抽取數與負方向之抽取數 不一定一致。 如此般當特定複數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時,抽取手 段可於此等每一入射位置,利用積分以該位置爲中心的指定 t 範圍等,即可抽取各表面反射光之強度。 # 又,上述2個態樣係以使0次繞射光較其他次之繞射光 具有壓倒性優勢爲前提者,但根據構造物之形狀,即使呈週 期性排列,作爲0次繞射光不會成爲最大情況的對應,針對 在與未排列有構造物的測定對象同種的基板上照射來自投 光部的光時所產生的反射光、亦即鏡面反射光,預先求得攝 像元件之入射位置的範圍並登錄於記憶體內,於測定時從攝 像元件之登錄範圍內之受光量抽取最大峰値與第2大峰値, > 並將此等特定爲對應於0次繞射光者。 • 從未排列有構造物的基板入射的反射光的位置,可假定 反射面位在測定對象基板之表面至背面之間,而邏輯性求 得。該情況,設定從邏輯上之入射位置朝正負方向離開僅較 上述距離a小指定距離c的位置的範圍,並將此登錄作爲入 射位置的範圍。 針對在與未排列有構造物之測定對象同種的基板上照 射來自投光部的光時所產生的反射光、亦即鏡面反射光,預 先登錄攝像元件之入射位置,並根據該入射位置或最爲接近 1263769 * 該位置的峰値可同樣予以特定。 在本發明之光學式測定裝置,可設置對垂直於構造物排 列方向之方向的投光部位置進行調整用的位置調整手段;及 使用由上述攝像元件獲得的受光量分布資料,控制依位置調 整手段的位置調整處理的控制手段。該情況之位置調整手段 可作爲使基板或投光部之任一方移動的驅動機構。尤其是在 移動基板側的情況,移動調整手段可爲支持基板的XY台。 控制手段可由與抽取手段及測定手段相同的電腦構 • 成,包含在位置調整手段進行位置調整處理的過程中,從在 該狀態下獲得之受光量分布資料抽取未對應0次表面反射光 及〇次背面反射光兩方的範圍的受光量的手段;將所抽取之 受光量與指定基準値比較的手段;及使用比較處理之結果, 針對基板及投光部判斷適合測定之位置關係的手段。 在以矩陣排列有矩形狀構造物的基板爲測定對象物的 情況,可將各方向上之構造物的任一者作爲測定對象(當然 > 可順序將各方向作爲測定對象)。該情況,爲使依測定對象 • 之構造物的繞射光入射於攝像元件,需要橫斷該構造物之排 列,且照射不會涉及其他(非測定對象)構造物的光。若光照 射到測定對象外的構造物時,可以認爲不易產生光的繞射, 而變得僅〇次反射光成爲優勢。根據上述態樣,可邊對垂直 測定對象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的投光部位置進行調 整,邊搜尋〇次反射光以外之受光量超過基準値的位置,且 以投光部與測定對象構造物之位置關係適合測定之狀態的 方式進行調整。或是,可僅以預先指定的次數執行位置調整 -14- 1263769 。 處理、受光量之抽取處理及比較處理,判斷受光量之抽取値 成爲最接近於基準値的狀態時的基板與投光部的位置關 係,爲最佳狀態。如此般,利用調整基板與投光部的位置進 行測定處理,即可大幅提高測定處理的精度。 又,上述態樣中,在受光量之抽取處理中,當從由攝像 元件所獲得之受光量的分布資料或上述登錄範圍內的分布 資料,將排列最大峰値及第2大峰値的部分對應於〇次繞射 > 光時即可進行判斷。因此只要從除對應該0次繞射光的部分 φ 外的範圍的一部份或全體抽取受光量,與上述基準値比較即 可。基準値可爲預先藉由使用模型基板的測定所抽取者,也 可爲從邏輯値導出的値。任一情況均希望能將基準値預先登 錄於裝置內的記憶體內。 又,本發明之光學式測定方法,係以在具透光性基板上 呈週期性排列之構造物爲測定對象,且接收將光照射於排列 於基板表面之複數週期構造物時所產生的繞射光,其特徵 •爲: • 將包含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朝向基板表面照 射之照射光的光軸方向的面之剖面中的集束光,以該剖面成 爲入射面的方式傾斜入射照射於基板表面; 在具有排列之複數受光畫素,且該排列方向爲含於藉由 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由基板表面所正反射的光的 光軸方向所決定的面內的方向的攝像元件上,以在入射有藉 由照射光所產生的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的m次繞射光(m爲 任意的整數,將在由基板所反射之繞射光中遠離投光部側設 1263769 爲正向)及(m + 1 )次繞射光的位置之間,入射背面反射光之m 次繞射光的方式配備上述攝像元件,接收相對照射光之基板 的反射光。 在上述光學式測定方法之較佳態樣中,基於依據攝像元 件接收反射光之後獲得之受光量之分布資料中的最大値及 朝基板表面照射光之投光部與包含攝像元件之受光部的位 置關係,從受光量之分布資料中個別抽取各次的表面反射光 k 強度,使用抽出的各表面反射光強度來測定構造物。 # 另外,在另一較佳態樣之光學式測定方法中,可反復執 行邊沿垂直構造物排列方向的方向使光相對構造物的照射 位置移動,邊使用由攝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的分布資料,判 斷上述照射位置是否爲適合測定之位置的步驟。在該判斷步 驟中’執行從利用攝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的分布資料,抽取 未對應0次表面反射光及0次背面反射光的兩方的範圍內的 受光量的步驟,及將所抽取的受光量與指定基準値比較的步 驟,在獲得超過上述基準値之受光量時,即判斷該時點之光 # 照射位置適合於測定。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攝像元件,可獲得交錯且以次數順序 排列表面反射光之像及背面反射光之像的狀態下的受光量 的分布曲線,因此從該受光量之分布曲線中抽取各次表面反 射光的強度即可進行測定。因此,可不受含有大量雜訊成分 的背面反射光的影響,而可進行高精度的測定處理。 【實施方式】 -16- 1263769 外觀 3的 接感 介面 的週 部及 該控 的輸 1內 電路 ^ 12 備有 備有 出入 基板 26、 且介 β 第1圖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光學式測定裝置的 及其使用例。 該光學式測定裝置係針對形成於LCD用玻璃基板 電極,用以測定其大小及排列週期等者,並由電纜4連 測頭1及控制器2所成。又,控制器2係將感測頭1用 基板及程式組入電腦者,其包含鍵盤2 a及顯示器2b等 邊機器。 > 在上述感測頭1含有將雷射二極體作爲光源之投光 • 具有一次元CCD(以下,簡稱爲「CCD」)的受光部等。 制器2係控制該感測頭1之動作,同時取入來自CCD 出以執行後述之測定處理。 第2圖顯示光學式測定裝置的電氣構成。該感測頭 除投光部1 1及受光部1 2外,還包含投光電路1 3、受光 1 4及時序控制電路1 5等。又,有關投光部1 1及受光 之構成將於後面之第4圖中予以說明,在投光部1 1配 I 雷射二極體111(出示於第4圖),而於受光部12配 _ CCD122(出示於第4圖)。 控制器2除具備CPU21、記憶體22、硬碟23、輸 部24等電腦之普通構成外,還具有上述專用之介面 20。在介面基板2〇上安裝有介面部25、A/D轉換電路 感測器控制電路2 7、觸發輸入部2 8及電源電路2 9等, 由介面部25連接於CPU匯流排201。 上述中,在控制器2之硬碟2 3內,儲存有執行測定處 理用的程式及判定表等。記憶體22係用於暫時保存用於測 1263769 定之受光量資料。輸出入部24包含鍵盤2a'顯示器2b、 未圖示之外部機器的輸出端子等。 介面基板2 0之感測器控制電路2 7,係用以將通知測 處理之時序的觸發信號供給感測頭1之時序控制電路1 5 該觸發信號除可基於來自觸發輸入部2 8的外部信號生 外,還可基於來自CPU21的指令所生成。採用任一觸發 號,可藉由事前的資料輸入來設定。又,觸發輸入部2 8 1 連接於基板檢測用感測器等者。 • 時序控制電路1 5係響應上述觸發信號生成指定長度 時序信號,並將該信號輸出給投光電路1 3及受光電路1 4 投光電路1 3係基於該時序信號來驅動投光部1 1的雷射二 體1 1 1。受光電路1 4則基於該時序信號來驅動受光部1 2 CCD122。藉此,可以與雷射二極體1 1 1之發光同步的時 接收來自玻璃基板3的反射光。 藉由CCD 122所生成的受光量信號,係輸入介面基板 I 之A/D轉換電路26,而進行數位變換。CPU21係介由介 # 部2 5取入該受光量信號之數位資料(以下,稱爲「受光量 料」),在儲存於記憶體22後,使用該記憶體22內之受 量資料,執行上述測定處理。 又,上述電源電路2 9係將電源供給感測頭1用者。 第2圖中雖未圖示,但來自該電源電路2 9的電源線、來 感測器控制電路27的觸發信號的輸送線、來自CCD1 22 受光量信號的輸送線等,係收容於電纜4內。 第3圖爲放大顯示玻璃基板3的側面及上面。該玻璃 -1 8 - 對 定 〇 成 信 係 的 0 極 的 序 20 面 資 光 在 白 的 基 1263769 ' 板3 (以下,簡稱爲「基板3」)係具有指定厚度t者 > 在上面 3 a沿縱橫之各方向分別隔開一定間隔配備指定寬度的矩形 狀電極3 1。在本實施例中,著眼於2方向之任一方的電極 3 1的週期排列(當然,可順序著眼於各方向之週期排列),沿 排列方向照射指定長度的帶狀光5。藉此,產生反應電極3 1 的凹凸狀態的複數繞射光,由基板表面及背面進行反射。 又,基板3背面可認爲是底面內側之面3 b。另外,基板3 I 之底面係由未圖示的定盤上面所支持。 φ 在第3圖中,h顯示電極3 1的高度,d顯示電極3 1的 寬度,Λ顯示電極3 1的排列週期。在本實施例中,基板3 的厚度t及週期Λ爲一定,且h、d値爲測定對象。爲進行 該測定,在本實施例中,有關h、d値的組合不同的複數種 週期排列圖案,預先求得各繞射光的表面反射光的邏輯上的 強度,並登錄於記憶體22內。具體而言,登錄有於每一排 列圖案對應各繞射光之強度的判定表格。CPU2 1係使用從處 b 理對象的基板3獲得的受光量資料,測定各次之表面反射光 # 的強度,藉由核對該測定値與上述判定表格,以特定基板3 的h、d値。有關該處理之詳細如後述。 第4圖顯示感測頭1內之投光部1 1及受光部1 2的主要 構成及其作用。又,圖中,X、y係以測定對象之電極排列爲 基準的座標軸,其中y對應於電極的排列方向,X對應於與 此垂直的方向。另外,圖中的引出說明部(A)顯示光照射於 基板3的照射狀態,引出說明部(B)顯示對C C D 1 1 2之反射光 的聚光狀態。 -19- 1263769 ’ 投光部1 1係於構成光源之雷射二極體1 1 1之前方順序 配置有準直透鏡112、圓柱透鏡113及聚光透鏡114。另一 方面,受光部1 2係於C C D 1 1 2之前方配備有圓柱透鏡1 2 1。 又,投光部1 1側之雷射二極體1 1 1及各透鏡1 1 2、1 1 3、1 1 4 係分別由專用之固定器1 1 5、1 1 6、1 1 7內所支持。同樣,受 光部12側之透鏡121及CCD112也專用之固定器123、124 所支持。 > 上述中,從雷射二極體1 1 1出射的光經由準直透鏡1 1 2 φ 而被平行化後,順序通過圓柱透鏡1 1 3及聚光透鏡1 1 4。圓 柱透鏡1 1 3係將通過準直透鏡1 1 2的平行光,收斂在X方向, 而於y方向則生成長帶狀光。構成該帶狀光之平行光,經由 聚光透鏡1 1 4而變換爲集束光。但是,聚光透鏡11 4係使用 具有較該聚光透鏡1 1 4至基板3的標準距離足夠長的焦點距 離者,因此如引出說明部(A)所示,可對基板3照射橫斷指 定數電極3 1的長帶狀光5。 I 受光部1 2側的C C D 1 2 2,係在對應該聚光透鏡1 1 4的焦 # 點距離的位置,配備於可區分接收相對帶狀光5的繞射光的 反射光的位置(詳細如後述)。又,藉由投光部11側之圓柱 透鏡1 1 3的作用,各反射光成爲朝與上述受光部1 2側的收 斂方向相反方向擴展的光,但受光部1 2側之圓柱透鏡1 2 1 係具有收斂該擴展,將該反射光形成爲指定長度的帶狀光6 的功能。 又,本實施例中,以帶狀光6較CCD122的畫素12h 的寬度更長的方式調整圓柱透鏡121的曲率。另外,CCD122 -20 - 1263769 出 示 狀 反 射 光 14 此 集 在 成 面 〇 爲 準 0 f ? 另 反 表 ' 係將其畫素排列對應帶狀光6的排列方向進行配備。在引 說明部(B )中,Y顯示C C D 1 2 2之畫素排列方向,而X顯 此垂直的方向。 第5圖模式顯示依上述第4圖之光學系統的光的行進 態。在該第5圖中,由實線表示對基板3的照射光及表面 射光,由一點鏈線表示透射於基板3內之透射光及背面反 光。又,在該第5圖中,爲明確各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射 > 的關係,僅顯示〇次繞射光的光路,但針對其他之繞射光 φ 也可獲得相同的關係。 由投光部11所生成的平行光,係經由通過聚光透鏡1 而變換爲集束光後照射於基板3。因爲基板3爲鏡面,因 在表面反射光中也維持集束狀態,且成爲在指定位置進行 光。背面反射光中也同樣維持收束狀態,該背面反射光係 較表面反射光還要遠的地方對投光部1 1進行反射,因此 爲聚光於與表面反射光不同的位置。 > 又,若著眼於對應照射光之1光路的表面反射光與背 • 反射光,此等反射光將在基板3的上方成爲平行行進的光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電極3 1之高度d及寬度w分別 指定値,聚光透鏡1 1 4係對準放置在距基板3隔開上述標 距離的位置時的表面反射光的聚光位置’來配備c c D 1 2 2 另外,當電極3 1之排列圖案及感測頭1之高度位置變動闻 還可認爲表面反射光對CCD 122的聚光位置也發生變化。 外,背面反射光與表面反射光比較,其從聚光透鏡1 1 4至 射位置的距離增長,因此若如上述將CCD 1 22對準配備在 1263769 . 面反射光的聚光位置時,則聚光於C C D 1 2 2的眼前方。但是 若加深聚光透鏡1 1 4的焦點深度的話,此等聚光位置的偏移 變得微不足道,任一反射光均可在視爲獲得聚光狀態的狀態 下入射於CCD 122。因此將表面反射光與背面反射光分離狀 入射在CCD 122上,即可獲得各反射光之鮮明的像。 第6圖顯示在將光學系統如上述第5圖進行調整的情 況,藉由CCD 122的各畫素獲得的受光量的強度分布的較佳 > 狀態。第6(1)圖爲假定僅將表面反射光聚光於CCD 122上的 • 情況的分布曲線,對應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山峰狀圖像係以 指定間隔出現。以下,稱該山峰狀圖像爲「表面反射光像」。 第6 (2)圖爲假定僅聚光背面反射光的情況的分布曲線,同 樣,對應各次之背面反射光的山峰狀圖像係以指定間隔出 現。以下,稱該山峰狀圖像爲「背面反射光像」。第6(3) 圖爲在上述(1)之分布曲線所示強度上加上(2)之分布曲線所 示強度所獲得的曲線。在基板3的厚度t較光源的相干光長 ί 大,且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射光成爲互不干涉之情況時,即 • 可獲得該(3)所示受光量的分布曲線。 又,上述任一曲線,其橫軸表示受光量資料的座標,且 對應於上述第4圖之引出說明部(Β)的Υ方向。在以上述第 4圖之關係配置投光部1 1及受光部1 2的情況,第6圖中, 越是朝向離開投光部1 1的方向行進則其座標變得越大。 各繞射光的反射光係在基於上述第5圖所示原理聚光於 C CD 1 22上的情況,如該第6圖之例子,出現在m次繞射光 之表面反射光像Pm與背面反射光像pm不同的位置。另外, -22 - 1263769 • 在該第6圖之例子中,在m次表面反射光像P 1T,與下一(m + 1 ) 次表面反射光像+ 1之間具有m次背面反射光像pm。換言 之,成爲交錯且以次數順序排列各表面反射光像與背面反射 光像的狀態。 另外,當將光照射於如上述電極之週期圖案的矩形狀構 造物的凹凸圖案上時,0次繞射光較其他之繞射光成爲壓倒 性優勢的情況居多。可以認爲第6 (1 )圖之例中峰値最大的表 I 面反射光像P〇,及第6(2)圖之例中峰値最大的背面反射光像 Φ P 〇,分別對應於〇次繞射光。此等反射光像P 0,p Q,在實際 獲得之受光量的分布曲線中,如第6(3)圖所示,可以認爲是 位於相鄰接的位置。又,圖中較 〇 次右側的像 …,係1次、2次、3次…的表面反射光像與 背面反射光像,較〇次左側的像,係 -1次、-2次、-3次…的表面反射光像與背面反射光像。 在本實施例之光學式測定裝置中,預先求得各繞射光之 I 表面反射光與背面反射光在如第6 ( 3 )圖的狀態下分離聚光 # 於CCD1 22上的條件,並基於該條件調整聚光透鏡丨14的焦 點距離、聚光透鏡1 1 4與CCD 1 22的位置關係。以下,針對 該條件,並參照第7至9圖進行說明。 首先,第7圖顯示如第6 (3 )圖般交錯且以次數順序排列 各次之表面反射光像與背面反射光像用的條件。圖中,Pm 與Pm+1分別爲m次及(m + 1)次之表面反射光像,pm與pm+1 分別爲m次及(m + 1)次之背面反射光像。爲獲得如第6 (3 )圖 的受光量的分布曲線,需要讓相同次數之表面反射光像Pm -23 -
Om^rn
a^L 1263769 與背面反射光像p m的距離b形成爲較表面反射光像p m 間的距離小。亦即,需要成爲a > b的關係。 弟8(1)圖爲藉由m次及(m+1)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光 示上述距離a者。圖中之L爲以在照射於基板3之光照 置C所產生的0次表面反射光聚光於CCD122上的方式 調整時的〇次表面反射光的光路長度。以下,稱該L爲 L。在本實施例中,係由距離L來表示對上述光學系統 整所必要的條件。 圖中,0 m爲m次之繞射角。在此,設定電極之配 案的週期爲Λ,照射光之波長爲λ,基板厚度爲t,光的 角爲t,則由下述(1)式可求得。 ⑴ λ
AcosQi 爲πα+l次之繞射角,可利用將上述(1)式之 m + 1來求得。在此,若考慮繞射角0 m,0 m+ !爲極小(0 << 1 )時,上述距離a成爲近似於下述(2 )式之値者。 (2) λ
AcosQi 其次,第8(2)圖爲藉由m次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2 反射光的光路顯示距離b者。圖中之角度0 tr透射於3 之繞射光與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在繞射角Θ m爲極/」 上述距離b成爲近似於下述(3)式者。又,(3)式中’ η Ρ !Π + 1 路顯 射位 進行 距離 的調 線圖 入射 換爲 5 ^ m + 1 背面 板3 時, 係基 -24 - 1263769 ^ 板背面的折射率。 (3) * tan sin~2 sinBi * cosQi 藉由將上述(2)、(3)應用於上述條件:a> b,則針 離L,可導引出下述(4)式。 對距 (4)
L>2 - 1/ . /α/? sinQi siir1 - 、n2 * cos26i 但是’在表面反射光像的寬度w,相對上述距離 成爲不可忽視的大小時,希望將獲得上述分布曲線用的 設定爲如下的(5)式。該情況,針對距離L,可導引出下 式用以取代(4)式。又,有關上述表面反射光的寬度w,必 如第9圖所示’可設爲相對表面反射光像的峰値的強度 Ι/e2以上的區域的寬度。 a、b 條件 述(6) 可如, 成爲
(5)
w w ci--> b Η-- -2 2 (6) L> Λ rr-cosOi · sinQi 2t · tan siir1 ‘ n2 _ • cos9i^~w 在本實施例之光學式測定裝置中,在將感測頭1影 離開基板3指定距離的位置時,以基板3與c C D 1 2 2阳 滿足上述(4)式或(6)式的關係的方式,調整聚光透鏡1 CCD122的位置關係。另外,聚光透鏡n4係在上述β :於僅 距離 14與 .置關 -25 - 1263769 ' 係中·採用具有將表面反射光聚光於CCD 1 22,且背面反射 光也成爲可視作爲聚光中的狀態的焦點距離者。又,上述距 離L之特定所需要的參數Λ、λ、^、t、112,可基於測定對 象之基板或電極的圖案、投光部1 1的構成等預先特定。 藉由進行上述調整,在C C D 1 2 2中可生成每次順序排列 有相同次數之表面反射光像及背面反射光像組的分布曲 線。上述控制器2之CPU21係從顯示該分布曲線之受光量 I 資料中抽取顯示各次之表面反射光像者,並使用此等強度測 馨 定電極的週期圖案。 又,本實施例係以使0次繞射光較其他次之繞射光具有 壓倒性優勢爲前提者,但根據電極3 1之形狀,即使呈週期 性排列,仍具有0次繞射光不會成爲最大的情況。作爲此種 情況之對應,可針對在與未排列有電極3 1的測定對象同種 的基板3上照射來自投光部1 2的光時所產生的反射光、亦 即鏡面反射光,預先求得對CCD 122之入射位置的範圍並登 I 錄於記憶體22內,於測定時從登錄範圍內之受光量抽取最 • 大峰値與第2大峰値,並將此等特定爲對應於0次繞射光者。 從未排列有電極3 1的基板3入射的反射光的位置,假 定反射面位在基板3之表面3 a至背面3 b之間,即可邏輯性 求得。該情況,可設定從邏輯上之入射位置朝正負方向離開 僅較上述(2)式之距離a小指定距離c的位置的範圍,並將此 登錄作爲入射位置的範圍。 第10圖顯示上述表面反射光之強度抽取的CPU21的操 作步驟。又,該操作步驟係對應於後述之第1 2圖的步驟2 -26 - 1263769 的詳細操作步驟‘且以2 0基數的數字表示各步驟。另外, 在該第1 0圖及以下的說明中,簡稱各步驟爲^ S Τ」。
如上述,〇次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射光,具有 其強度均較其他次之反射光要高,且並排位於受光量之分布 曲線中的關係。在此,該操作步驟中,在s Τ 2 1,從受光量 資料中之各反射光像中抽取峰値最大者及峰値第2大者。此 等峰値間的距離係接近於上述距離b的値,在確認了在兩者 間未存在其他的峰値的基礎上,將對應此等峰値的2個反射 光像特定爲對應〇次繞射光者。 在其次的ST22,將對應前次0次繞射光之一對反射光 像的任一方特定爲表面反射光像。如第5圖所示,背面反射 光係在較表面反射光要離開投光部1 1的位置進行反射,且 與表面反射光平行行進,因此即使在CCD 122上也成爲聚光 於離開投光部1 1的位置。因此,在ST22,將上述一對反射 光像中接近投光部1 1的像(根據第6圖的座標軸,成爲座標 軸較小方的像)特定爲表面反射光像。 另外,在本實施例之受光量的分布曲線中,各次之表面 反射光像係隔開上述第7圖之距離a而以次數順序排列。在 此,在其次的ST23,將僅從上述0次之表面反射光像的位 置離開上述距離a的m倍(m < 0,m > 0)値的位置,特定爲m 次表面反射光像的位置。又,a的具體値可由上述(2)式來求
在ST24,求得被特定之各表面反射光像的強度。該強 度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1圖所示,關於各表面反射光像 -27 - 1263769 ' Pm,Pm+1 ...,分別求得含於寬度Wm,Wm+1…的範圍內的資料積 分値。又,該情況之寬度wm,wm+1…也與第9圖所示寬度w 相同,可設爲對應獲得峰値的1 /e2以上的強度的區域者。 第1 2圖顯示電極之排列圖案的測定的一系列操作步 驟。又,在該圖及以下的說明中,簡稱各步驟爲「ST」。 首先,在最初的ST 1,進行取入測定處理所必要的受光 量資料的處理。在該處理中,在介由感測器控制電路27驅 > 動感測頭1側的投光電路1 3及受光電路1 4後,A/D變換來 φ 自CCD 122的受光量信號,並儲存於記憶體22內。 在其次的ST2,關於在ST1獲得的受光量資料,藉由執 行上述第1 0圖的操作步驟,以檢測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強 度。在其次的ST3,從上述判定表格讀出指定排列圖案之邏 輯上的表面反射光強度(包含每次繞射光之複數強度的資 料)。在ST4,針對在ST2抽取的各強度與上述邏輯上的強 度’藉由最小自乘法計算兩者的誤差σ。 &以下,在每一登錄於判定表格之排列圖案,藉由執行 φ ST3、4的處理,以順序求得誤差σ。當針對登錄之所有排列 圖案求得誤差σ時,ST5成爲「YES」,在其次的ST6,將 上述誤差 σ成爲最小時的排列圖案特定爲測定對象之構 造。其後,在ST7,將該特定之週期圖案的電極寬度d及高 度h作爲測定結果輸出給外部。 CPUM作爲光學式測定裝置進行之處理如上述第12圖 所示。又,C P U 2 1可從該測定結果來進行判斷上述電極的排 列圖案的良否的處理。 -28 - 1263769 ^ 如此般s根據上述處理,除容易受定盤之特性影響的背 面反射光外’可進行僅依表面反射光的測定,因此可針對電 極週期圖案進行高精度的測定。 但是,在上述第3至5圖中,僅僅顯示沿基板上的一方 向排列之電極3 1,在實際之LCD用基板3中,源極線及閘 極線之2種類的電極係矩陣狀排列,上述帶狀光5係沿成爲 測定對象方之電極排列進行照射。該情況,爲精度良好地進 I 行對測定對象之電極的測定處理,需要以在不致照射到其他 φ 電極的位置照射帶狀光5的方式,來調整感測頭1相對基板 3的位置。 第1 3圖顯示針對測定對象之電極與帶狀光5的位置關 係,用以比對良好例及非良好例。圖中,沿水平方向(y方向) 排列之電極3 1 a爲源極線,沿垂直方向(X方向)排列之電極 3 1 b爲閘極線。另外,在由此等電極3 1 a、3 1 b包圍之每一區 域設有薄膜電晶體(TFT)32。 t 在此,在將源極線3 1 a作爲測定對象的情況,帶狀光5 # 係沿y軸方向進行照射。該情況之帶狀光5,如圖中之箭頭 A所示,以照射在不會觸及到閘極線3 1 b、薄膜電晶體3 2 的位置爲較佳。如箭頭B、C所示,當在涉及閘極線3 1 b之 位置上照射帶狀光5時,起因於源極線3 1 a之排列週期的光 繞射幾乎不會產生,要獲得如第6(3)圖所示受光量資料變得 困難。 尤其是在檢查大型基板之電極製造的情況,具有在基板 上設定了複數測定對象區域的基礎上,使基板或感測頭1移 -29- 1263769 ~ 動,將各測定對象區域順序位置對準於感測頭1進行測定的 必要。但是,因爲此種基板之電極間的間隔極小,因此在僅 僅機械式定位基板或感測頭1中,要將帶狀光5照射於正確 位置有困難。 在此,在以下所示實施例中,先於測定處理前,邊略微 移動帶狀光5之照射位置,邊使用在各位置獲得之受光量的 分布資料,用以特定最適於測定的照射位置。 I 第14圖顯示LCD基板之電極檢查用檢查裝置。該檢查 # 裝置除感測頭1外,還包括支持基板3之XY台7、2台照 相機9及2台控制器2 S、8等。 XY台7係配備於基板3之製造裝置5 0的近旁,在獲取 從製造裝置5 0搬出的基板3後,可邊支持其邊沿X方向及y 方向移動。感測頭1及照相機9係分別藉由專用之支持部 7 1、7 2而固定配備於XY台7的上方。又,感測頭1之構成 與上述第2圖及第4圖所示者相同。 t 在本實施例之基板3上設有複數測定對象區域3 0 0,同 ® 時在此等之每一測定對象區域3 00設有將該區域位置對準於 感測頭1下方用的對準標記(未圖示)。上述控制器8係連接 於XY台7及照相機9,用以處理來自照相機9的圖像並抽 取對準標記位置,基於該抽取結果來控制XY台7的動作。 另一台之控制器2 S係在如第1、2圖所示控制器2上附 加XY台7的控制及檢查用的功能者。該控制器2 S係連接 於控制器8及感測頭1,根據與控制器8的通信邊控制χγ 台的動作,邊處理來自感測頭1的受光量資料,以測定對象 -30 - 1263769 區域3 Ο 0與感測頭1成爲最佳位置關係的方式進行調整。 在此,參照第1 5圖,說明ΧΥ台之位置調整用的受光 量資料的處理。 在來自感測頭1的投光部1 1的帶狀光5照射至由第1 3 圖之箭頭Α所示位置的情況,產生依據測定對象之電極3 1 a 的複數繞射光。因此,在該情況受光量資料中,如第1 5 ( 1 ) 圖所示,成爲交錯且以次數順序排列各次之表面反射光像與 I 背面反射光像的狀態。相對於此,如箭頭B、C所示,在帶 # 狀光5照射至測定對象外的電極上的位置的情況,即變得不 易產生依據測定對象之電極3 1 a的光繞射。因此在受光量資 料中,如第15(2)圖所不,除〇次反射光像Ρ〇,ρ〇外,成爲不 出現顯著的反射光像的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預先從可適宜將帶狀光5照射於測定對 象區域3 00的情況的受光量資料的邏輯曲線求得〇次以外之 指定次數(在第1 5圖之例中爲2次)的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 t 射光強度,以足以符合此等的強度爲基準値,登錄於控制器 Φ 2 S的記憶體內。另一方面,針對從上述C C D丨2 2獲得的實際 受光量資料,也特定應包含有2次表面反射光像P2及背面 反射光像p 2的區域R,抽取該區域R內的受光量。另外, 將從該區域R抽取的受光量與上述基準値比較,以判斷是否 獲得測定所需要的繞射光。
又,在特定受光量資料中的區域R時,以與上述第1 0 圖相同的步驟,在抽取排列最大峰値與第2大峰値的區域 後,基於將上述(2)式之距離a設爲2倍的値,特定區域R 1263769 的位置。另外,區域R內的受光量可藉由積分 受光量資料來獲得。 第1 6圖顯示上述檢查裝置的處理步驟。 系列的ί栄作步驟的主體係爲上述控制器2 S,但 動控制係介由控制器8所進行。又,本實施例 定對象之電極的方向係y方向,χγ台7的位 方向來進行者。 t 第1 6圖之步驟係響應將基板3搬入上述 # 情況來開始。在最初的S T 1 0 1中,基於上述對 1測定對象區域3 00來到感測頭丨下方的方式 的位置。 在ST102中,將計數XY台7的調整次數 設爲零位重設。在其次的S T 1 0 3中,驅動感測 自CCD122的受光量資料。另外,在ST104中 料特定上述區域R,抽取該區域R的受光量。g > 中,將抽取之受光量與XY台的現在位置一起 # 內。又,XY台的現在位置,例如可由xy座標 點座標所表示。 在ST106中,沿X軸方向將上述XY台僅 △ X。在ST107中,將上述計數器m更新爲一 更新後之m爲指定臨限値Μ以下的話,便欲 ST 103。 如上述,邊調整ΧΥ台的位置邊執行Μ次 料的處理,使每時之區域R內的受光量與X Υ 該區域R內的 又,執行該一 ΧΥ台7的移 中,排列有測 置調整係沿X ΧΥ台7上的 準標記,以第 調整ΧΥ台7 用的計數器m 頭1,輸入來 ,從受光量資 ,著,在 ST 1 05 保存於記憶體 系中的台的原 僅移動指定量 個大値。若該 έ ST108返回 取入受光量資 台的位置對應 -32- 1263769 _ 保存於記憶體內。當該處理結束時,進入ST 1 09,將保存之 受光量與上述基準値比較。判斷對應基準値之差最小的受光 量的XY台7的位置爲最適合於測定的位置。 在S T 1 1 0中,將XY台7移動於由上述S T 1 0 9所判斷的 最適合位置,在S T 1 1 1執行測定處理。又,在該測定處理中, 因爲執行與上述1 2所示相同的步驟,故而在此省略詳細說 明。 I 以下,針對其他的測定對象區域3 0 0,同樣執行S T 1 0 1 # 〜1 1 1的處理。當所有之對測定對象區域3 00的處理結束 時’ST112成爲「YES」而進入ST113,並基於每一測定對 象區域3 00的測定結果,判斷上述電極的排列圖案的良否。 於是在ST1 14將上述判定處理的結果輸出給顯示器2a(出示 於第1 4圖)及未圖示的上位系統等,然後結束處理。 根據上述第1 6圖之步驟,對任一測定對象區域3 00,均 可將帶狀光5照射於上述第1 3圖中由箭頭A所示位置,以 B 進行測定處理,因此使用由測定對象之電極所產生的繞射光 # 的表面反射光像,即可精度良好地測定上述電極的排列圖 案。藉此,可提供大幅提高檢查精度,且可靠度高的檢查裝 置。 又,上述實施例之檢查裝置中,爲簡單說明起見,雖固 定配備感測頭1,但在實際規格中,最好以可配合檢查對象 之電極的排列週期Λ來變動上述(4)式的距離L的方式,可 上下移動地配備感測頭1。該情況,藉由將檢查對象的基板 3的厚度t、電極3 1的週期Λ輸入控制器2 S,以求得L値, -33 - 1263769 並可基於該値來調整感測頭1的高度。另外,於測定處理時1 藉由在從受光量資料特定各次的表面反射光像的處理(對應 上述第10圖之ST23的處理)中,基於輸入之Λ値求取上述 距離a,即可特定各表面反射光像的位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本發明之光學式測定裝置的外觀及其使用例的 示意圖。 第2圖爲顯示光學式測定裝置的電氣構成的方塊圖。 第3圖爲同時顯示玻璃基板的構成與測定對象的參數及 測定方法的示意圖。 第4圖爲投光部及受光部的主要構成及其作用的示意 圖。 第5圖爲照射光及反射光的行進狀態的示意圖。 第6圖爲表面反射光及背面反射光的較佳分布的關係的 示意圖。 第7圖爲獲得第6圖之分布曲線所須條件的示意圖。 第8圖爲藉由反射光之光路表示第7圖的a、b的示意 圖。 第9圖爲有關表面反射光像的寬度w的定義的示意圖。 第1 〇圖爲顯示表面反射光之強度檢測處理的步驟的流 程圖 第1 1圖爲強度之計測方法的示意圖。 第1 2圖爲顯示測定處理的步驟的流程圖。 第1 3圖爲針對帶狀光的照射位置’用以比對良好例及 -34- 1263769 非良好例的示意圖。 第1 4圖爲電極檢查用檢查裝置的構成例的示意圖。 第15圖爲檢查對象區域與帶狀光的位置對準用的受光 4資料的處理的說明圖。 第1 6圖爲顯示檢查裝置的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第1 7圖爲習知測定方法之光學系統的構成及光行進狀 態的示意圖。 第18圖爲由第17圖之光學系統獲得的表面反射光與背 φ 面反射光的分布關係的示意圖。 第1 9圖爲第1 7圖之光學系統的問題點的示意圖。 【元件符號說明】
感測頭 控制器 鍵盤 顯不器 玻璃基板板 上面 底面內側面 m觸 m 帶狀光 XY台 照相機 控制器 投光部 -35 - 1263769
12 1 3 14 15 20 2 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1、3 1a、3 lb 32 50 71、72 111 112 113 1 14 115、 116、 117 12 1
受光部 投光電路路 受光電路路 時序控制電路 介面基板 CPU 記憶體 硬碟 輸出入部 介面部 A/D轉換電路 感測器控制電路 觸發輸入部 電源電路 電極 薄膜電晶體(TFT) 製造裝置 支持部 雷射二極體 準直透鏡 圓柱透鏡 聚光透鏡 固定器 圓柱透鏡 -36 - 1263769 1 2 2 CCD 122a 畫素 123、 124 固定器 20 1 CPU匯流排 300 測定對象區域 pm 表面反射光像 Pm 背面反射光像
-37-

Claims (1)

126376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學式測定裝置,係以在具透光性基板上呈週期性排 列之構造物爲測定對象,且使用將光照射基板表面排列之 複數週期構造物時所產生的繞射光來執行測定處理之裝 置,其特徵爲: 具備 投光部’將於包含有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朝向 基板表面照射之照射光的光軸方向的面之剖面中集束的 光’以該剖面成爲入射面的方式傾斜入射照射於基板表 面;及 包含具有被排列之複數個受光用畫素的攝像元件的受 光部,其中該排列方向爲包含於藉由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 的方向以及由基板表面所正反射的光的光軸方向所決定 的面內方向; 在攝像元件上,以在入射有藉由照射光所產生的表面反 射·光的m次繞射光(m爲任意的整數,將在由基板所反射 之繞射光中遠離投光部側設爲正向)及(m+1)次繞射光的位 置之間,入射背面反射光之m次繞射光的方式,來決定投 光部相對基板的距離及照射光的照射角度,以及包含攝像 元件的受光部相對基板的距離及角度。 2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測定裝置,其中具備基於 由攝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之有關受光畫素排列方向的分 布資料中的最大値以及投光部與受光部的位置關係,從受 光量之分布資料中個別抽取各次的表面反射光強度的抽 -38- 1263769 取手段,及 使用由抽取手段所抽出的各表面反射光強度來測定構 造物的測定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式測定裝置,其中具備輸入 測定對象之構造物的排列週期的輸入手段;及使用由輸入 手段所輸入之排列週期,算出上述攝像元件之各次的表面 反射光的入射位置的間隔的算出手段;
上述抽取手段係從由攝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之與受光 畫素的排列方向相關的分布資料中排列最大峰値及第2大 峰値的部分,將由基板所反射之繞射光中對應接近投光部 的峰値特定爲〇次表面反射光之入射位置,同時,將相距 該入射位置僅相當於由算出手段算出的間隔的m倍(m坤) 距離的位置特定爲m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且基於此 等特定之各入射位置抽取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強度。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測定裝置,其中具備針對 來自投光部的光照射在與未排列有構造物的測定對象同 種的基板上時所產生的反射光入射於攝像元件上的有關 上述受光畫素的排列方向的位置,預先予以登錄的登錄手 段; 針對測定對象之基板,從入射於攝像元件之登錄於登錄 手段的位置的受光量的分布資料求得最大値,並基於該最 大値及投光部與受光部的位置關係,從攝像元件全體之受 光量分布資料中個別抽取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強度的抽 取手段;及 -39- 1263769 使用由抽取手段抽取的各表面反射光的強度測定上述 構造物的測定手段。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式測定裝置,其中具備輸入 測定對象之構造物的排列週期的輸入手段;及使用由輸入 手段所輸入之排列週期’算出上述攝像兀件之各次的表面 反射光的入射位置的間隔的算出手段;
登錄手段係登錄有基於來自投光部的光照射在與未排 列有構造物的測定對象同種的基板上時所產生的反射光 入射於攝像元件上的有關上述受光畫素的排列方向的位 置而預先求得的範圍; 抽取手段係從針對上述受光畫素的排列方向而在攝像 元件之登錄於上述登錄手段的範圍排列有最大及第2大峰 値的部分,將由基板所反射之繞射光中對應接近投光部的 峰値特定爲〇次表面反射光之入射位置,同時,相對攝像 元件全體之受光量的分布資料,將相距0次表面反射光之 入射位置僅相當於由算出手段算出的間隔的m倍距離的位 置特定爲m次表面反射光的入射位置,且基於此等特定之 各入射位置抽取各次之表面反射光的強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測定裝置, 其中具備對垂直於構造物排列方向之方向的投光部位置 進行調整用的位置調整手段;及使用由上述攝像元件獲得 的受光量分布資料,控制依位置調整手段的位置調整處理 的控制手段; 控制手段包含,在位置調整手段進行位置調整處理的過 -40- 1263769 程中,從在該狀態下獲得之受光量分布資料抽取未對應ο 次表面反射光及0次背面反射光兩方的範圍的受光量的手 段;將所抽取之受光量與指定基準値比較的手段;及使用 比較處理之結果,針對基板及投光部判斷適合測定之位置 關係的手段。 7 · —種光學式測定方法,係以在具透光性基板上呈週期性排 列之構造物爲測定對象,且接收將光照射於排列於基板表 面之複數週期構造物時所產生的繞射光,其特徵爲: 將包含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朝向基板表面照 射之照射光的光軸方向的面之剖面中的集束光,以該剖面 成爲入射面的方式傾斜入射照射於基板表面; 在具有排列之複數受光畫素,且該排列方向爲含於藉由 沿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及由基板表面所正反射的光 的光軸方向所決定的面內的方向的攝像元件上,以在入射 有藉由照射光所產生的繞射光之表面反射光的m次繞射光 (m爲任意的整數,將在由基板所反射之繞射光中遠離投光 部側設爲正向)及(m+ 1)次繞射光的位置之間,入射背面反 射光之m次繞射光的方式配備上述攝像元件,接收相對照 射光之基板反射光。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光學式測定方法,其中基於依據 攝像元件接收反射光之後獲得之受光量之分布資料中的 最大値及朝基板表面照射光之投光部與包含攝像元件之 受光部的位置關係,從受光量之分布資料中個別抽取各次 的表面反射光強度,使用抽出的各表面反射光強度來測定 -41 - 1263769 構造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光學式測定方法,其中反復 執行邊沿垂直構造物之排列方向的方向使相對構造物之 光的照射位置移動,邊使用由攝像元件所獲得之受光量的 分布資料,判斷上述照射位置是否爲適合測定之位置的步 驟; 在該判斷步驟中’執行從利用攝像元件獲得之受光量的 分布資料,抽取未對應0次表面反射光及0次背面反射光 兩方的範圍內的受光量的步驟’及將所抽取的受光量與指 定基準値比較的步驟’在獲得超過上述基準値之受光量 時,即判斷該時點之光1照射位置適合於沏】定°
-42 -
TW094104387A 2004-02-17 2005-02-16 A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tical testing TWI26376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0313 2004-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8699A TW200538699A (en) 2005-12-01
TWI263769B true TWI263769B (en) 2006-10-11

Family

ID=3500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4387A TWI263769B (en) 2004-02-17 2005-02-16 A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tical testing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22243B1 (zh)
CN (1) CN1321316C (zh)
TW (1) TWI263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781B (zh) * 2009-03-06 2012-02-2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测试装置
JP5672709B2 (ja) * 2010-02-04 2015-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検出器、生体情報測定装置および生体情報検出器における反射部の設計方法
EP2908089B1 (en) 2012-10-12 2022-04-13 Toray Industries, Inc. Height dif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microarray analysis method and fluorescence reading device
JP6079697B2 (ja) * 2013-07-11 2017-02-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厚さ測定方法、これを用いる電子部品連の製造方法、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電子部品連、および、電子部品の検査装置
EP2894546B1 (en) * 2014-01-13 2018-07-18 Facebook Inc. Sub-resolution optical detection
WO2015174132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基体の光学特性を評価する方法および透明基体
US10445893B2 (en) * 2017-03-10 2019-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ot-based time of flight
US10508971B2 (en) * 2017-09-07 2019-12-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ptical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ize of gap between two substrates of optical element
CN112363180A (zh) * 2020-10-28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测距传感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9552A1 (de) * 1991-03-22 1992-09-24 Physikalisch Tech I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bestimmung von brechungsindex- und/oder spannungsprofilen transparenter inhomogener koerper
US5289267A (en) * 1991-10-04 1994-02-22 Kms Fusion, Inc. Electro-optical system for gauging surface profile deviations
US5671050A (en) * 1994-11-07 1997-09-23 Zyg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filing surfaces using diffracative optics
JPH08233532A (ja) * 1995-02-27 1996-09-13 Suinku:Kk 透明電極の検査方法
JP2003030111A (ja) * 2001-07-19 2003-01-31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22243B1 (ko) 2006-09-14
CN1321316C (zh) 2007-06-13
KR20060041943A (ko) 2006-05-12
CN1657873A (zh) 2005-08-24
TW200538699A (en) 200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3769B (en) A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tical testing
TWI684020B (zh) 探針裝置及探針方法
JP5265388B2 (ja) 光学的距離測定法により得られた液滴曲面半径に基づく接触角測定法および装置
TWI291013B (en) Digital-structured micro-optic three-dimensional confocal surface profile measuring system and technique
US201100508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three-dimensional shape
US200800022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uto-focussing infinity corrected microscopes
JP2009204991A (ja) 複眼撮像装置
TW20125019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nd an object with increased depth of field
KR100785802B1 (ko) 입체 형상 측정장치
CN104570616A (zh) 一种自参考散射测量装置及方法
JP2018528397A (ja) 静的縞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た干渉ロールオフ測定
JP2005265841A (ja) 光学式測定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測定方法
JP5508734B2 (ja) パターン描画装置およびパターン描画方法
JP2011220794A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治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13228264A (ja) 突出部高さ測定装置
TWI357973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ataneous confocal fu
JP6995062B2 (ja) 干渉測定のエッジ位置合わせ
TWI585360B (zh) 用於檢查半導體裝置之光學系統、藉此光學系統擷取半導體基板之影像的方法,及校正此光學系統之位置的方法
JP3848586B2 (ja) 表面検査装置
JP2010170602A (ja) レンズ偏芯測定方法およびレンズ組立方法
KR20070015310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오버레이 측정장치
JP3711892B2 (ja) 3次元表面形状測定方法
JP2019045399A (ja) 検査方法、検査プログラム及び検査装置
JP4995041B2 (ja) 印刷はんだ検査方法、及び印刷はんだ検査装置
JP2005069942A (ja) 位相シフト法による計測方法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