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7911B - Auxiliary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 Google Patents

Auxiliary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7911B
TWI257911B TW92100234A TW92100234A TWI257911B TW I257911 B TWI257911 B TW I257911B TW 92100234 A TW92100234 A TW 92100234A TW 92100234 A TW92100234 A TW 92100234A TW I257911 B TWI257911 B TW I2579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transmission
bicycle
cam surfa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0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2799A (en
Inventor
Yoshihisa Iwasaki
Fujio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akae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ae En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Sakae Engineer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302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2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7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79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6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auxiliary shift assis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内容、實施方式及圊式簡單說明)
【發明所屬技術領域;J 相關申請之參照 包含曰本專利申請2002年第026588號(平成14年2 5 月4日申請)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示及摘要之全部 揭示内容係參照這些全部揭示内容而結合於本發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詳而言 之,係有關於一種利用設置於自行車之旋轉構件之力以辅 10助自行車用變速機之作動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 【先前】 習知技藝 具有分配齒輪之例如於橫向同時設置齒數不同之内齒 輪與外齒輪之自行車自以往即廣為人所知。於該分配齒輪 文掛鏈條時,例如,右經由變速機操作用鋼索操作與前變 速機連接之變速桿而拉長變速機操作用鋼索時,則前變速 機自内齒輪侧移動至外齒輪側,藉此,可將鏈條自内齒輪 改掛至外齒輪。另-方面,若操作變速桿而放鬆變速機操 作用鋼索,則藉由設置於前變速機之回動彈菁之力,前變 2〇速機自外齒輪側返回至内齒輪側,藉此,可將鍵條自外齒 輪改掛至内齒輪。此時,若增加回動彈簧之力,則可順利 且確實地將鏈條自外齒輪改掛至内齒輪。 然而,若增加回動彈簧之力,於將鏈條自内齒輪改掛 至外齒輪時,則必須抗拒回動彈簧之強大力量而操作變速 6 !2579ΐι 坟、發明說明 桿且拉長變速機操作用鋼索,故產生操作不易之問題。又 ,有關裝配於自行車之前變速_進-步於後段說明。 作為解決前述問題點者有:例如於腳〇1一ΐ9ΐ974Α 5 h提an如第17圖所示’此係—種自行車變速機切換 助裝置’包含#:套管_,係岐於構成自行車 敦架之-部分之底把架者;凸輪構件ι〇ι,係組裝於該套 〇〇而可自由旋轉者,凸輪從動件繼係經由變速機 操作用鋼索102a而連接變速機(未示於圖中)並滑動通過凸 輪構件101之周面者;接合器ι〇5 ,係具有可自約束旋轉 冓件104外周側與上述凸輪構件1〇1内周側之徑向内側之 、’·、束位置至t向外侧作成非約束之非約束位置間移動之爪 構件l〇5a,且該旋轉構件104係固定於自行車之曲柄臂而 與曲柄臂同時旋轉者;控制構件106,係用以使接合器105 之爪構件105a向約束位置移動者;及解除構件,係對應於 15凸輪構件101之旋轉而使接合器105之爪構件l〇5a向非約 束位置活動者。 其次,使用自行車變速機切換用之輔助裝置而使變速 機進行變逮操作時,係經由操作鋼索106a而操作與控制構 件〗〇6連接之變速桿(未示於圖中)^藉此,控制構件⑺6 2〇係抗拒設置於控制構件106之彈簧106b而作動,且接合器 1〇5之爪構件l〇5a移動至約束位置而約束旋轉構件1〇4與 凸輪構件101。藉此,凸輪構件1〇1與旋轉構件1〇4同時 旋轉’且凸輪從動件102自設置於凸輪構件1〇1周面之大 徑部向小彳至部,或自小徑部向大徑部滑動。隨著該凸輪從 7 ^57911 玖、發明說明 動件搬之滑動,變速機操作 變速機作動。 μ系^2a拉長或放鬆且使 =,該裝置中係具有如下述之問題點。 5 10 15 百先,必須將λ輪構件101知壯 旋轉。且,於該组事作㈣、、裝於套管100且可自由 件rnw 相對於套管100而凸輪構 件101向僅向移動,則滑動通過 輪構 = ::::一。:== 轉.故爛地旋 之^件Γ作成具有約束旋轉構件m與凸輪構件101 以職予/檨^之接合器1〇5 ’且必須於接合器105附設用 咖而丨11向徑向内側移動之勢能之賦與勢能構件 吏成本提高。又,若爪構…損’則: 於無法約束凸輪構件101與旋轉構件104,因此必須由不 易磨損之材質來構成。且由於爪構件咖係配置於凸輪構 件1〇1之内周側,因此若於約束凸輪構件1〇1與旋轉構件 10之狀態下則會承受強大之剪切力,故必須由具有充分 強度者來構成爪構件敝,結果使成本提高。 再者,由於凸輪從動# 102係以常時按遷狀態下抵接 於凸輪構件1G1之周面’因此凸輪構件1G1之周面容易磨 扣故必須由不易磨損之材質來構成凸輪構件1〇1。該方 面亦使成本提高。 例如,若於自行車行走時輔助裝置產生任何不便 20 1257911 坎、發明說明 且無法操作變速機時, 走之、。又11 、、、稷數齒輪中常於容易行 走之特疋錄场 m κ #、土 ^ ^ w而,該裝置中, 右連接控制構件1〇6盥 行車行走日_|^ a 彳㈣射驗於自 10 鋼索制構件106脫離,且無法經由操作 件105 a呆控制構件106時,或者於接合器105之爪構 斑3折斷或磨損等,且無法約束旋轉構件1〇4之外周側 =輪構件而之内周侧時,則凸輪從動件逝係於抵接 維持复牛ι〇1之小從部時維持其狀態,並於抵接大徑部時 之:其狀態。故此時並不清楚鏈條懸掛於内齒輪或外齒輪 可者依此,於該裝置中,若於行走時產生前述不便時 ’則無法進行如常於容易行走之特定齒輪上懸掛鏈條之設 計。 、又,如控制構件106之彈簧l〇6b因使用而產生疲勞之 15水久變形等故障時,旋轉構件1〇4與凸輪構件1〇1成為約 束狀態而無法成為非約束狀態。結果,凸輪構件101亦與 旋轉構件104之旋轉同時地旋轉,凸輪從動件102成為可 動而反覆無限制地進行變速機之變速。因此,如自行車行 走時控制構件106之彈簧106b發生故障時,實f上無法持 續行走β 20【發日月内容】 發明之揭示 發月之第1目的係解決前述問題點,提供一種毋須 於套s自由旋轉地組裝凸輪部且不需具有爪構件之接合器 同夺零件數少而可藉由低成本來製作之自行車用變速輔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助裝置。 又此發明之第2目的係提供一種即使於自行車行走 時於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產生不便之情況下亦可繼續行走 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 5 X,此發明之第3目的係提供一種可對自行車決定上 下左右方向而將前變速機安裝於自行車之自行車用變速輔 助裝置。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具有凸輪部、 支持部、變速機作動部及控制部。 10 凸輪部係具有固定於旋轉構件之凸輪面,且該旋轉構 件具有設置於自行車之旋轉軸。 支持部係固定於自行車之車架。 變速機作動部係可連動地與設置於自行車之變速機連 接,同時可移動地支持於支持部以追隨與旋轉構件同時旋 15轉之凸輪部之凸輪面,又,具有可相對於凸輪部而在自無 法抵接凸輪面之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面之可 抵接凸輪面位置之範圍内移動之抵接部。 控制部係用以將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自無法抵 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位置。 20 本發明之特徵係可如上述廣泛地表示,其構成與内容 係於將目的、特徵及圖示納入考慮後藉由以下揭示而更加 明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具有本案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變速辅 1257911 砍、發明說明 助裝置之自行車主要部分說明圖。 第2圖係將具有本案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變 速輔助裝置之自行車主要部分之一部分作成截面之右側視 5 10 15 第3圖係沿著第2圖之in線之截面說明圖。 第4A至4C圖係有關凸輪部之說明圖,第4A圖係其 正視圖’第4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4c圖係其左側視圖。 第5A至5C圖係有關套管之說明圖,第5a圖係其正 視圖’第5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圖係其左側視圖。 第6A至6C圖係有關定位構件之說明圖,第6A圖係 其正視圖’第6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6C圖係其平面圖。 第7圖係第5B圖之νπ — νπ線截面圖。 第8Α至8C圖係有關變速機作動部之說明圖,第8Α 圖係其右側視圖,第8Β圖係其底面圖,第8c圖係第8Α 圖之VIII—VIII線截面圖。 第9Α至9Β圖係有關控制部之說明圖,第9Α圖係其 正視圖,第9Β圖係其右侧視圖。 第10圖係滑動片於控制部之傾斜面受到按壓而向凸輪 部侧移動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1Α至11Β圖係有關滑動片受控制部之按壓操作部 按壓而向凸輪部側移動之狀態之說明圖,第UA圖係滑動 片向凸輪部小徑部之外周側突出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第 11B圖係滑動片抵接凸輪部側面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2圖係將滑動片追隨凸輪部大徑部之狀態之一部分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作成截面之主要部分側視圖。 第13圖係滑動片到達凸輪部大徑部之凸輪面終端之狀 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4圖係將滑動片自凸輪部大徑部脫離而卡止於控制 5部之卡止部之狀態之一部分作成截面之主要部分側視圖。 第15圖係滑動片自凸輪部之大徑部脫離而卡止於控制 部之卡止部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6A至16C圖係有關控制部之其他實施形態,第 16 A圖係卸下其他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控制軸之狀態之正視 10圖’第W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16C圖係第16B圖之XVI — XVI線截面圖。 第17圖係習知例之說明圖。 【貧方式;1 發明之詳細說明 15 以下依據圖示具體說明本案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第1圖係使用本案發明之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之自行 車主要部分說明圖,第2圖係將使用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 之自行車主要部分之一部分作成戴面之右侧視圖,第3圖 係沿著第2圖之III—III線之截面說明圖。X,以下說明 2〇 rb T ’將第1圖之上下左右方向以上下左右方向來說明。 如第1、2圖所示,本案發明之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1 係包含有:凸輪部2 ;配置於凸輪部2左側之套管3 ;用以 使裝配於自行車之變速機210(第1圖圖示)變速操作之變速 機作動部4 ;及用以控制變速機作動部4之控制部5。 12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如第4A、4B及4C圖所示,凸輪部2係由板狀者所構 成。於凸輪部2之外周側係具有凸輪面22。於該凸輪面22 係具有導引部22b、22b與大徑部22a、22a。 導引部22b、22b係用以將後述之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 5動片42導引至大徑部22a、22a者,且形成為隨著愈往第 4C圖圖示之順時針方向側之大徑部22a、22a側而直徑逐 漸地增加。又,導引部22b、22b中第4C圖圖示之逆時針 方向側之端部係成為凸輪面始端22d,該凸輪面始端22d 係於凸輪部2之第4C圖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開始與到達可 1〇抵接凸輪面位置之變速機作動部之滑動片42抵接者。 大徑部22a、22a係用以將後述之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 動片42向曲柄軸2〇2之徑向外侧按壓而移動者。該大徑部 22a 22a中第4C圖圖示之順時針方向側之端部係成為凸 輪面終端22e,該凸輪面終端22e係終止與業已抵接之變 15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之抵接者。 又,於凸輪部2之凸輪面終端22e側係具有使變速機 作動部4之滑動片42向套管3側按壓而移動之移動機構 23。該實施形態中之移動機構23包含有:平滑部饥,係 形成於凸輪部2右側面側之大徑部22a、22a之外周侧者; 20及傾斜按壓部23a,係由隨著自平滑部⑽愈往凸輪面終 端22e而逐漸地向左側傾斜之傾斜面所構成者。 又,於凸輪部2周方向之大徑部22a、22a與導引部 2沘、2213之間係設置有脫離部22。22(;。該脫離部22。、 22c <系用以使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不碰觸凸輪部2 13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而脫離,且形成比大徑部22a、22a及導引部22b、22b更 小之直徑者。 又,該實施形態中,大徑部22a、22a、導引部22b、 22b與脫離部22c、22c係於周方向依序地並設各二個。 5 依此形成之凸輪部2係固定於設於自行車200之右曲 柄部204。詳而言之,如第1圖所示,曲柄軸202係可自 由旋轉地組裝於構成該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自行車200車 架201 —部分之底托架201a。又,於該曲柄軸202,係設 置有以曲柄軸202為旋轉軸之可旋轉之旋轉構件之右曲柄 10 臂203及具有輪轂部205之右曲柄部204。其次,開設於 上述凸輪部2中心部之嵌插孔21於嵌插於右曲柄部204之 輪轂部205後,藉由通過穿設於凸輪部2之穿設孔24、24 之固定螺栓25、25使凸輪部2固定於輪轂部205。因此, 凸輪部2隨著右曲柄臂203之旋轉而與曲柄軸202同時旋 15 轉。 套管3係作為支持變速機作動部4及控制部5之支持 部,該實施形態中,如第5A、5B及5C圖所示,於右側面 開口且於收納並支持變速機作動部4及控制部5後藉由蓋 體(未示於圖中)堵塞開口。套管3係具有大略圓板狀之左 20 側壁30與自左側壁30外周一體地延設於右侧之周壁31, 且於内部形成可收納變速機作動部4及控制部5之收納部 34 ° 於收納部34之第5B圖圖示左下方部係具有收納控制 部5之控制構件收納部34a。該控制構件收納部34a之外 14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m系突設於徑向外侧,又,如第7圖所示,控制構件收納 部34a之左側壁30係比其他部分更向左側凹陷。 如第5B圖所示,於控制構件收納部34a之左侧壁3〇 係穿設有軸支控制部5之控制部用軸支孔3朴。又,於左 5侧壁30之控制部用軸支孔34b之第5B圖右侧,係穿設有 用以轴支變速機作動冑4之變速機作動部用轴支孔35。 又,於套管3係具有對自行車進行裝配於自行車2〇〇 之前變速機2H)(第!圖圖示)之定位之定位機構。於該實施 形態之定位機構係由固定於套管3之定位構件8所構成。 1〇如第6A、6M6C圖所示’該定位構件8係具有下部侧之 套管固定部81、上部侧之變速機定位片82,及設置於變速 機定位片82與套管固定部81之間之車架定位部83。 套管固定部81係、用以固定於上述套管3者,且於下端 側之左右兩侧分別設置有螺栓插通孔8U、81a。這些螺栓 15插通孔81a、81a係自第5A圖中之套管3左侧對準設置於 套管3之螺紋孔37、37(第5B圖圖示),並透過固定螺栓 固定於套管3。 車木疋位:83係用以對自行車2〇〇之車架2〇1之變速 機定位片進行定位者。該車架定位部83之第6c圖左部侧 20係具有收容構成自行車200車架201 —部分之立管2〇lb( 第1圖圖示)之平面看大略呈半圓形之車架收容部83a。 變速機定位片82係於將前變速機21〇安裝於自行車時 用X對自行車進行别變速機21 〇之定位者。該變速機定位 片82係自車架定位部83 一體地向上方側延伸,於其上端 15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係具有用以嵌入設置於前變速機210之固定絞鍵梅之缺 孔206a(第1圖圖示)之絞鏈嵌入部82a。 如第1圖所示,組裝有依此構成之定位構件8之套管 3係於車架定位部83之車架收容部.收容自行車之 5立管2〇lb,同時,具有將曲柄轴2〇2装配於底托架咖 時所組裝之凸緣2〇7a之軸支持套筒2〇7係通於設置於套管 本體中央部之套筒後插孔36,且固定為夾持於轴支持 套筒207之凸緣施與底托架鳩之間。於該固定狀態 下’套管本體31之左侧壁30與凸輪部2係於曲柄軸2〇2 10 之軸方向隔著間隔相對。 又,藉由該固定,變速機定位片82之絞鏈嵌入部82& 係相對於自行車200而配置於上下、前後、左右方向之預 定位置。在此,簡單說明有關裝配於自行車2〇〇之前變速 機 210 〇 15 如第1圖所示,前變速機210係具有鏈條導夾211及 固定絞鏈206。又,藉由將固定絞鏈206固定於自行車2〇〇 之立管201b而將前變速機210安裝於自行車2〇〇。安裝於 自行車200之前變速機21〇之鏈條導夾211係可向左右方 向移動’且隨著向左右方向之移動,將鏈條(未示於圖中) 2〇自藉由組裝於曲柄部204之小齒輪所構成之左侧内齒輪 208向比内齒輪2〇8之齒數更多之右側外齒輪2〇9,或自外 齒輪209向内齒輪208導引移動。 又,鏈條導夾211係於内齒輪208懸掛鏈條之狀態下 ’於自行車200行走時至未與内齒輪208所懸掛之鏈條接 16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觸之位置(以下稱為内齒輪位置)。又,鏈條導夾211係於 外齒輪209懸掛鏈條之狀態下,於自行車200行走時至未 與外齒輪209所懸掛之鏈條接觸之位置(以下稱為外齒輪位 置)。 其次,鏈條導夾211係藉由設置於前變速機21〇之調 整螺釘(未示於圖中)而設定為内齒輪位置,且藉由拉長並 操作連接於前變速機210之變速機操作用鋼索,自内齒輪 位置移動至右側之外齒輪位置而將鏈條自内齒輪2〇8改掛 至外齒輪209。又,自外齒輪位置向内齒輪位置之移動係 1〇可藉由設置於前變速機210之回動彈簧(未示於圖中)之賦 予勢能力而返回。然而,第!圖中,鏈條導夾211係圖示 比内齒輪位置更靠左侧移動之藉調整螺釘調整前之狀態。 依此構成之前變速機210係如上述藉由固定絞鏈2〇6 固定於立管201b,此時,使前述變速機定位片82之絞鏈 15 20 嵌入部82a嵌入預先設置於固定絞鏈2〇6之缺孔2〇6a來進 行。藉此,可輕易且確實地將上下、前後、左右方向定位 而將前變速機210安裝於自行車之立管2〇lb。 如上所述,定位機構係具有設置於作為支持部之套管 3之定位構件8,該定位構件8包含有:變速機定位片a ’係用以於前變速機21G絲於自行車時對自行車進行前 變速機210之定位者;及車架定位部83,係用以對自行車 之變速衫位片82進行定位者。藉此,例如將套管3 固定於自行#時,若藉由車”料83對自行車進行套管 ;之定位並加以固定時,則可決定相料自行車之變 17 1257911 坎、發明說明 速機定位片82之位置。其次,將前變速機210安裝於自行 車時’若藉由變速機定位片82將前變速機210定位,則可 對自行車決定上下左右方向之位置而安裝前變速機。藉此 ’可輕易地決定上下左右方向之位置而將前變速機安裝於 5自行車。 又’疋位機構並未限定於使變速機定位片82之絞鏈嵌 入部82a嵌入預先設置於固定絞鏈2〇6之缺孔2〇6a之形態 ’例如’亦可作成於變速機定位片82上端設置基準線,並 使固定絞鏈206之下端抵接變速機定位片82,同時藉由將 1〇預先設置於變速機定位片82之對準線對照基準線來進行, 且可適當地加以變更。 又’疋位構件8並未限定於由其他異於套管3者來構 成’亦可為與套管3 —體地形成者。 回到本案發明之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1繼續說明,如 15第8A、8B及8C圖所示,收納於套管3之變速機作動部4 係具有滑動片42與可自由滑動地保持滑動片42之作動部 本體41。 滑動片42係作為移動片者,且由圓柱狀者所構成,第 8B圖下部側之第丨端部係構成卡止於後述控制部5之卡止 20部57之控制卡止部42b,以及與後述控制部5之傾斜面% 抵接之傾斜面抵接部42a。另一方面,滑動片42之第2端 部係構成抵接凸輪部2之凸輪面22之凸輪抵接部42c。 該滑動片42係可滑動地嵌插於自右侧面41a貫通左侧 面41b地穿設於作動部本體41之滑動用孔42d。又,滑動 18 1257911 坎、發明說明 片42係藉由裝備於滑動用孔42d内作 能 之第1螺旋彈…予向常時左側(第8C ::二= 丨、r 則之第2端邱焱 管3 有軸支於套管3之變速機作動部用軸支孔^之^具 料。該作動部軸44係插通穿設於作動部本體μ =部轴 孔43而無法旋轉。其次’作動部轴44係藉由軸支於^ 之變速機作動部用軸支孔35使作動部本體4ι支持於: 15 20 又,於該轴支狀態下’如第3圖所示,滑動片C 定為自作動部本體41之左侧面4lb向左側之控制部侧突出又 且未超出右側面41a侧之狀態,且與凸輪部2於軸方向隔 有間隔而位於凸輪部2之左側q,若自該狀態抗拒第】 螺旋彈箐45之賦予勢能力而滑動片42向右侧按壓,則自 右侧面4la向右側之凸輪部2侧突出。即,於作動部本體 41支持於套管3之狀態下,滑動片42係沿著曲柄轴2〇2 之轴方向而朝後退.接近凸輪部2之方向移動,藉此,可 自與ώ輪部2於曲柄軸2〇2之軸方向隔有間隔之無法抵接 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部2之凸輪面22之可抵接凸輪面 位置之範圍内移動。 又,藉由使作動部本體41之第2端部軸支於套管3, 滑動片42係可相對於曲柄轴2〇2,自與凸輪部2之脫離部 22c之直徑大略相同之曲柄軸徑向内側之徑内位置a(第2 圖所示)至與凸輪部2之大徑部22a大略相同之曲柄軸徑向 19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外侧之徑外位置B(第12圖 凸輪面22移動而旋轉。 所示)之範圍内追隨凸輪部 一认 一〜w又呷,如第3圖所 5 10 15 不,於開設以穿過作動部本體41之軸插通孔43 納用溝46係裝配有作為第2賦予勢能構件之第2螺旋科 47。其次’藉由該第2螺旋彈簧47,滑動片42自常時曲 柄軸202之徑向外侧向内側方向之第2圖圖示 側賦予勢能。 作動部本體41之第8A圖上部側之第i端部係具有用 以連接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第2圖圖示)之作為變速機連接 部之鋼索連接部48。該實施形態中,連接於鋼索連接部化 之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係連接裝配於自行車之前變速機 21〇。詳而言之,如第卜2圖所示,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 係藉由自前變速機21〇通於安裝於套管3之鋼索導引路% 而納於套管3並連接鋼索連接部48。 藉此,經由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而可連動地連接前變 速機210與變速機作動部4。其次,帛2端部相對於套管^ 旋轉時,連接於鋼索連接部48之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係進 仃拉長操作、放鬆操作,藉由該變速機操作用鋼索6之拉 2〇長操作、放鬆操作,前變速機210可進行變速操作。又, 於凸輪部2之中心部係配置曲柄軸2〇2及固定於曲柄軸 202之右曲柄部2〇4之輪轂部2〇5等,於第2圖中,為了 说明上之方便,整體地以包含曲柄軸2〇2之旋轉構件來表 示。以下於後述第12、14圖中亦相同。 20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如第9A及9B圖所示,控制部5係具有操作變速機作 動部4之操作片51及支持操作片51之臂狀物52。 操作片51係由可彈性變形之板狀體所構成,且形成為 以01為圓弧中心之圓弧狀。該操作片51係於圖示右下方 5 側具有操作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之操作部53,且 於圖示左上方侧具有連接操作部53與臂狀物52之連接部 54。又,操作部53包含有:按壓操作部55,係按壓操作 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者;傾斜面56,係將變速機 作動部4之滑動片42導引至按壓操作部55者;及卡止部 10 57,係卡止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且可自由卡脫者。 傾斜面56係自連接部54向按壓操作部55逐漸地傾斜 以接近第9A圖右侧之變速機作動部4側。按壓操作部55 係經由傾斜面56而比連接部54更向第9A圖右側突設。 又,卡止部57係形成於自按壓操作部55至傾斜面56之徑 15 向内側之壁面。因此,該實施形態之卡止部57係呈現以 01為圓弧中心之圓弧狀。 於臂狀物52之圖示上端側係經由固定銷52c、52c以 固定狀態與操作片51之連接部54連接。於臂狀物52之圖 示下端側係具有軸支於套管3之控制軸52b。 20 又,該控制軸52b係軸支於套管3之控制部用軸支孔 34b。其次,於軸支於套管3之狀態下,如第2、3圖所示 ,控制部5之連接部54係作成配位於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 動片42左側之狀態。又,如第2圖所示,於控制部5之圖 示右上側之第1端部之操作部53係以圖示左下端側之第2 21 1257911 玫、發明說明 端部為旋轉軸而可相對於套管3自由旋轉 態中,如第9B圖所示,相對於套管3之第2端:之= 中心〇2係形纽比卡止部57之圓財心⑴位於圖矛疋 下方側。因此,卡止部57自控制部5之㈣中^ 距離係隨著愈往圖示之逆時針方向側而逐漸地增加。 邻旋"1=57並未限定_成圓弧狀者,亦可為控制 4、之㈣中心02起之距離隨著愈往圖示之逆時針方向 侧而逐漸地增加之曲線或直線 11 之「曲線狀」亦包含直線。 專利申4範圍中 10 15 20 又,依此,如第2圖所示,將控制部5軸支於套管3 Γ制轴讲係附設有作為賦予勢能構件之控制部賦予勢 此用累旋彈只58 ’藉由該控制部賦予勢能用螺旋彈菁Μ, 控制部5向第2圖圖示之順時針方向側賦予勢能。再者, 該控制轴奶係透過卡止螺栓59等而與控制部操作用鋼索 1=連接。又,該控制部操作用鋼索7之另-端側 係連接未圖示但安裝於自行車之方向盤之鋼索操作部,且 藉由鋼索操作部之操作,使控制部操作用鋼索7 •放鬆操作。 ^ :說月本貫施形態之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之動作。 首先於第2圖所不之狀態下,前變速機21〇之鍵條 導夾2U係位於内齒輪位置,且為鍵條懸掛於内齒輪道 之狀態。 自4第2 ®卿之狀態操作鋼㈣作部餘長操作控 制指作用鋼索7。藉此’抗拒控制部賦予勢能用螺旋彈 22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簧58之賦予勢能力而控制…向 側旋轉。如第1〇圖所示,於該旋 τ之逆時針方向 5 10 滑動片42抵接控制部5之傾斜面56而=機作動部4之 面Μ滑動,滑動月42係抗拒第由該傾斜 圖示)之賦予勢能力而向右側凸輪部2_[(第圖 本體41緩慢地向右側突出。 且自作動部 nA :次,若控制冑5進-步向逆時針方向側旋轉,如第 …所不,滑動片42係自控制部5之傾斜面56導引至 文錢作部55,藉由該按塵操作部55,滑動片 部本體41向賴之突出量達到最大。 作動 11A =滑動片42咖操作部55 _作時,如該第 2圖所不,若凸輪部2之脫離部❿配位於滑動片^ 二則滑動片42之右前端向凸輪部2之脫離部&外周 5 《次,該狀態下,例如若藉由踩踏操作自行車之腳踏 板使右曲柄臂向第2圖順時針方向側旋轉,則可使凸輪部 2向順時針方向顯轉。藉此,於向凸輪部2之順時針方 向側之旋轉時,滑動片42與凸輪部2之導引部咖抵接, 2〇且'月動片42自導引部22b沿著大徑部22a追隨凸輪部2之 胃 2又⑺動片42係隨之向曲柄軸之經向外側按 壓。藉由該按Μ ’變速機作動部4係以作動部軸料為旋轉 而向第2圖之逆時針方向旋轉,且如第12圖所示,滑動 片42係通過操作部53之卡止部57而亦比卡止部57就預 疋距離t向曲柄軸之#向外側之位置(徑外位置Β)移動。 23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另一方面,滑動片42 如第UB 又扣壓刼作部55按壓操作時, 圖所不,凸輪部 99K 之大徑部22a、22a或導引部 、22b配位於滑動片42 觸几认加1 右側時,滑動片42之右前端碰 觸凸輪部2之左侧面而盔咖 ..…、去犬出,結果,操作部51彎曲而 成為將滑動片42之右俞被仏, 到凸輪部2左側面之狀態。 八次,若自該狀態凸輪 ^ 卩2叙轉且凸輪部2之脫離部 22c與滑動片42 一致 、σ第11A圖所示,藉由操作部 51之彈性力,滑動片42 右刖鳊向凸輪部2之脫離部22c 之外周侧突出。然後,盥 10 15 〇上述相同,於凸輪部2之旋轉時 ’滑動片42與凸輪部2之導引部22b抵接,且滑動片42 自導引部22b沿著大㈣仏追隨凸輪部2之凸輪面η。 又,依此,隨著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向曲柄軸 之控向外侧移動,連接變速機作動部4之變速機操作用鋼 索6進行拉長操作且前變速機21〇作動,前變速機训之 鏈條導夾211向第1圖之右侧移動。藉此,可將鍵條由内 齒輪細改掛至外齒輪2〇9,並可進行前變速機21〇之變 速操作。 又,該實施形態中,於滑動片42藉由凸輪面22之大 徑部22a向曲柄軸之徑向外側按壓之徑外位置b,前變速 2〇機210之鏈條導夾川係設定為比外齒輪位置稍微向右側 移動之所謂過度換檔(over shift)之狀態。藉此,可順利地 進行藉由前變速機210之鏈條之自内齒輪2〇8向外齒輪 209之改掛操作。 接著,凸輪部2進一步地旋轉,滑動片42自凸輪部2 24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之大m2a脫離’同時,如第15圖所示,向作動部本體 1右側大出之滑動片42係藉由第工螺旋彈簧45之賦予勢 月匕力向作動部本體41之左側突出,且如第Μ圖所示,向 按壓操作部55之徑向内側之位置突出。又,在此同時,由 於作動。P本體41係藉由第2螺旋彈簧47及前變速機2ι〇 之回動彈向第12圖之順時針方向側之勢能,因此, 士第14圖所不’滑動片42自第12圖所示之徑外位置b 就預疋距離向曲柄軸捏向内側之位置(C位置)移動。 若滑動片42移動至C位置,則由於位於操作部53之 卡止σρ 57 ’因此滑動片42係卡止於卡止冑57。該卡止狀 ,下’如第15圖所示,由於滑動片42之右前端係與凸輪 隔有間隔,因此不會碰觸旋轉之凸輪部2。因此,具 有滑動片42之變速機作動部4係維持該位置。又,藉由滑 動片42移動至C位置,前變速機21〇係移動至外齒輪位 15 置。 又,此時,滑動片42係藉由因自凸輪部2大徑部22a 之心壓之阻力而有不易向作動部本體41左側突出之情形產 生1此,如先行向滑動片42之作動部本體41左侧突出 2 ’藉由第2螺旋彈簧47及前變速機21〇之回動彈簧之賦予 20勢能力,滑動片42向前述之徑内位置A移動而無法卡止 於卡止部57。 然而,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凸輪部2之大徑部22a外 周侧具有傾斜按壓部23a,因此,如第13圖所示,若滑動 片42到達大徑部22a之凸輪面終端22e,則藉由傾斜按壓 25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部23a,滑動片4 強制地向作動部本體41側推出。因此 ’即使於藉由自凸於 ^之大徑部22a之按壓阻力比第1 予勢能力更《,亦可確實地使到達至大 =^之凸輪面終端22e之滑動片42向作動部本體41 之左側突出而可卡止於卡止部57。 | 月J遵速機210將鏈條自外齒輪2〇9改掛至 内齒輪208時,伤馗I* 土 ’、’、乍鋼索操作部並放鬆操作控制部操作 :索7 ^此’控制部$係藉由控制部賦予勢能用螺旋 10 15 20 p 58及刚變速機21()之回動彈簧,以控制軸⑽為轴而 向弟14圖圖示之順時針方向側旋轉。於該旋轉時,卡止變 速機作動部4之潛私y ^ 1 動片42之控制部5卡止部57係向圖示 下方側移動而解除滑動片42之卡止。 此時/月動片42係藉由第2螺旋彈簧47及前變 速機21〇之回動彈簧來賦予向第㈣之順時針方向側之勢 能’因此卡止部57係承受自滑動片42之按壓力。因此, 如卡^部57之圓弧中心與旋轉中心02-致時,於卡止部 A轉夺自'月動片42之按壓力成為旋轉阻力而卡止部 不易㈣。因此’為了使卡止部57藉由控制部賦予勢 月b用累旋彈簧58之職予勢能力來抗拒自滑動片Μ之按壓 力而可旋轉,必須由賦予勢能力強者來構成賦予控制部5 勢能之控制部賦予勢能用螺旋彈簧%,另一方面,若使用 騎予勢此力強之控制部騎予勢能用螺旋彈簧Μ,則變得不 易旋轉操作控制部5。 然而,該實施形態令’由於作成卡止部57之圓弧中心 26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CM比旋轉H位於第14關示之更上方侧 轉巾心、no S i ^ 一 卡止部57之距離係設定為逐漸地向第14圖 -之逆時針方向侧增加,因此,於向卡止部W之第μ 圖圖不之順時針方向侧之旋轉時,卡止部57係-面向相對 於曲柄^ 202之曲柄軸徑向内側脫離一面與滑動片42抵接 又’ 42係就卡止部57向曲柄難向内側脫離之 刀向曲柄軸202之徑向内側移動。藉此,卡止部57可- 面縮小自滑動片42所承受之旋轉阻力-面旋轉。因此,卡 ^ ^ 57係即使為賦予勢能力弱之控制部賦㈣能用螺旋彈 簧^亦可_地旋轉’且❹料勢能力弱之控制部賦予 勢月b用螺方疋彈簧58而可容易地旋轉操作控制部$。 如上所述,業已解除卡止之變速機作動部4係向第Μ 圖圖不之順時針方向側旋轉,且移動至第2圖所示之徑内 位置A。又,該狀態下,如第3圖所示,由於滑動片42係 15 與凸輪部2隔有間隔,因此於凸輪部2之旋轉時不會碰觸 凸輪"卩2。故,具有滑動片42之變速機作動部4維持該位 置〇 又,藉由該變速機作動部4之移動,鏈條導夾211因 前變速機210之回動彈簧自外齒輪位置移動至内齒輪位置 ’且可將鏈條自外齒輪209改掛至内齒輪208。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變速機作動部4係設置有作為 可向軸方向移動之移動片之滑動片42,且藉由滑動片42 向軸方向移動,變速機作動部4無法抵接凸輪部2,然而 亦可作成如將變速機作動部4之凸輪抵接部固定於作動部 27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本體41,且變速機作動部4全體可向軸方向移動而適當地 加以變更。 又,本貫施形態係使作為移動片之滑動片42於作動部 本體41與作為旋轉軸之曲柄軸202之軸方向大略平行地滑 5動,然而,亦可於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面位 置之範圍内移動,例如,亦可作成藉由與曲柄軸2〇2之軸 方向具有角度地來滑動而於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 凸輪面位置之範圍内移動。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之所謂「 向軸方向移動」係指具有軸方向成分之移動。同樣地,申 10請專利範圍之所謂「軸方向之力」係指具有轴方向成分之 力。 又,移動片並未限定於由滑動通過作動部本體41之滑 動片42所構成,例如,亦可作成將移動片安裝於作動部本 體41而可於自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面位置之 15範圍内搖動者。 又,上述實施形態係將套管3之左側壁3〇作為支持變 速機作動部4及控制部5之支持部,然而亦可適當地加以 變更,例如由板狀體來構成支持部3等。又,並未限定為 固定於自行車200車架201之底托架2〇以之形態,例如, 亦可作成為呈一體地或藉由螺栓等而可卡脫地連接前變速 機210與支持部3者。又,此時,亦可如上述實施形態將 前變速機210及支持部3兩者組裝於自行車2〇〇,然而, 若將前變速機210及支持部3之一者組裝於自行車2〇〇, 則亦可將支持部3或前變速機210裝備於自行車2〇〇。藉 28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此而可輕易地組裝操作。 又,支持部3並未限定於由其他異於自行車200之車 架201者所構成,例如,亦可將自行車200之車架201之 一部分作為支持部並支持於車架201。因此,申請專利範 5 圍之「固定於車架之支持部」亦包含由車架201之一部分 所構成之支持部。 又,如上述實施形態,凸輪部2並未限定於由板狀所 構成之形態,例如,亦可作成於自行車200之右曲柄部 204形成具有導引部22b、22b與大徑部22a、22a之凸輪 10 面22者。 又,本實施形態係將控制部5軸支於支持部3,且於 控制部5之旋轉時,藉由使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沿 著傾斜面56而滑動,使滑動片42移動操作至凸輪部2側 ,然而並非限定於該形態,可適當地加以變更,例如,亦 15 可作成將控制部5支持於支持部3且可向曲柄軸202之軸 方向移動,於向控制部5之軸方向之移動時,使滑動片42 移動操作至凸輪部侧2者。 又,本實施形態係於自按壓操作部55至傾斜面56之 操作片51之側壁形成控制部5之卡止部57,然而並非限 20 定於該形態,例如,亦可作成於其他異於操作片51之臂狀 物52形成卡止部57者。詳而言之,如第16A、16B及 16C圖所示,作成由比操作片51之板厚更厚、比操作片 51更不易變形者來構成臂狀物52,且於該臂狀物52具有 延設於按壓操作部55側之延設部55a。其次,藉由使該延 29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設部55a之端部彎曲而形成卡止部52。如前述帛9a及吒 圖所示之控制部5 ’自按壓操作部55至傾斜面56之操作 片51之㈣形成卡止部57時’若卡止部卡止變速機作動 '4之’月動# 42 ,則有因複數次之使用而卡止部η緩慢 5地變形之虞。在此,藉由依此於臂狀物%之—部分形成卡 止邛57,可將卡止部57作成板厚厚而不易變形者,且即 使使用複數次亦無變形之虞。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控制部5之彈性力保存機構係 可彈I·生隻形之操作月51所構成,然而並非限定於該形態 例如’亦可作成由實質上無法變形者來構成操作片5丄, 且將操作片51隔有間隙連接於臂狀物52且可向軸方向移 動,同時於該間隙配置作為吸收並儲存力之彈性體之可自 由伸縮之螺旋彈簧。其次,例如,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 片42碰觸凸輪面22之大徑部仏而無法移動至可抵接凸 15輪面位置’若以預定以上之力施加於操作片51之按塵操作 部55,則螺旋彈簧縮緊而操作片51向臂狀物52侧移動。 又,若為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可移動至可抵接凸輪 面位置之狀態,則螺旋彈簧伸張,隨著該伸張,操作片Μ 按壓變速機作動部4之滑動片42而移動至可抵接凸輪面位 20 置。 又,使用作為彈性體之可自由伸縮之螺旋彈簧時,亦 可作成將控制部5隔有間隔支持於套管3且可向軸方向移 動,且於該間隙配置作為彈性體之自由伸縮之螺旋彈菁。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作成於變速機作動部4具有 30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第1賦予勢能構件45,係自常時可抵接凸輪面位置賦予 向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之方向之勢能者;及第2賦予勢能 構件47,係自常時旋轉軸之徑向外側賦予向内侧之勢能者 ,藉此,例如利用控制部5將變速機作動部4自無法抵接 5凸輪面位置移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面位置,藉此使變速機 作動4 4依凸輪部之凸輪面而向旋轉轴之徑向外側移動, 且例如於將前變速機210自内齒輪變速操作至外齒輪後, 將前變速機210自外齒輪變速操作至内齒輪時,可藉由利 用第1賦予勢能構件45自可抵接凸輪面位置移動至無法抵 1〇接凸輪面位置,並利用第2賦予勢能構件47而自旋轉軸之 徑向外側移動至内側來進行,且作成簡易之操作者。又, 例如將自内齒輪變速操作至外齒輪之前變速機21 〇自外齒 輪返回至内齒輪時,可作成使變速機作動部4抵接凸輪部 2之凸輪面22而不追隨凸輪部2之凸輪面22者。依此, 15如以往即使不使變速機作動部4於常時抵接凸輪部2之凸 輪面22,亦可就向旋轉軸之徑向外側移動時抵接凸輪面 而作成不易磨損凸輪面22者。 然而,並非限定於該形態,例如,於變速機作動部4 亦可不设置第2賦予勢能構件47。此時,變速機作動部4 20係藉由前變速機210之回動彈簧,可自常時可抵接凸輪面 位置赋予變速機作動部4向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方向之勢 能。然而,藉由設置第2賦予勢能構件47,可確實地自常 時可抵接凸輪面位置賦予變速機作動部4向無法抵接凸輪 面位置方向之勢能,該方面則較為理想。又,於變速機作 31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動部4亦可不設置第1賦予勢能構件45。此時,於凸輪部 2之凸輪面22之凸輪面終端22e具有作為使變速機作動部 4自可抵接凸輪面位置移動至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之移動 機構之傾斜按壓部23a時’可使凸輪2自可抵接凸輪面位 5 置移動至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 又,本案發明之裝置1係設置於自行車200之曲柄軸 202之右側,然而亦可設置於自行車200之曲柄軸2〇2之 左側且可適當地加以變更。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本案發明之裝置i係實施作為 10前變速機210用,然而,亦可實施作為後變速機用,且可 適當地加以變更。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藉由控制部將 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自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 至可抵接凸輪位置,藉此,可連動地與設置於自行車之變 15速機連接之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於可抵接凸輪面位 置抵接凸輪面並隨之移動。其次,藉由該移動,可使變速 機變速操作。因此,可將凸輪部固定於自行車之旋轉構件 並與旋轉構件同時旋轉,可輕易地進行對凸輪部之自行車 之安裝。且,可不需如以往用以卡止凸輪部與旋轉構件且 20可自由卡脫之爪構件,因此可減少零件數,並可輕易地以 低成本來製作。 又,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變速機作 動部之第2端部藉由可旋轉地支持於支持部,使變速機連 接部自旋轉軸之徑向内側追隨凸輪部之凸輪面而可向旋轉 32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軸之徑向外側移動。又,藉由變速機連接部自旋轉軸之徑 向内侧向外側移動而可使變速機變速操作。藉此,可簡易 作成對支持部之變速機作動部之安裝。 又’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隨著向操 5作部之一方向側之旋轉,變速機作動部之傾斜面抵接部使 傾斜面滑動而自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 位置’因此,可順利且確實地將變速機作動部自無法抵接 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位置。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由於控制部具 10有與追隨凸輪部之凸輪面而向旋轉軸徑向外側移動之變速 機作動部卡止且可自由卡脫之卡止部,因此,藉由一個控 制部,可兼具將變速機作動部自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移動 操作至可抵接凸輪面位置之操作部,以及與向旋轉軸徑向 外側移動之變速機作動部卡止之卡止部之用。藉此,毋須 15另外設置操作部與卡止部而可輕易地以低成本來製作。 又,例如,若連接控制部與鋼索操作部之控制部操作 用鋼索斷裂或與控制部間之連接脫離時,則藉由賦予勢能 構件而操作部旋轉且解除藉卡止部之變速機作動部之卡止 。藉此,變速機作動部可藉由例如與變速機作動部連接之 2〇月ij變速機之回動彈普等而自旋轉轴之徑向外側向内侧移動 因此,自行車行走時若發生控制部操作用鋼索斷裂或與 控制部間之連接脫離之故障時,變速機作動部係向旋轉轴 白内側移動且可作成藉由變速機而懸掛於常時預先設 定之容易行走之特定齒輪上之狀態。 33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再者,控制部之賦予勢能構件因使用而產生疲勞之永 久變形時,只要將變速機作動部自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移 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面位置,則變速機作動部未抵接凸輪 面,因此可防止如變速機反覆操作變速者。故,可作成即 5使行走時於控制部之賦予勢能構件產生故障,於行走中亦 無故障產生者。 又,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控制部之 卡止部形成為隨著操作部之旋轉中心之距離向操作部旋轉 方向之一方向側逐漸地增加之曲線狀,因此,即使變速機 1〇作動部例如藉由設置於前變速機之回動彈簧而對控制部之 卡止部施加按壓力,於向操作部之旋轉方向之一方向側之 旋轉時,卡止部可-面縮小自變速機作動部所承受之旋轉 阻力-面順利地旋轉。藉此,可輕易地解除變速機作動部 之卡止。 20 μ <〜a w干用雙迷稀助裝置係,例如, 若變速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到達徑内位置時,作為變速 機之前變速機之鏈條導㈣設定為内齒輪位置,同時變速 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到達與控制部之卡止部卡止之位置 時,前變速機之鏈條導央設定為外齒輪位置,藉此, 用前變速機將鏈條自㈣輪改掛至外齒輪之情況下,變 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係自細位置追隨凸輪而—度移^ =外位置。此時’前變速機之鏈條導夾係自内齒輪位置 ^卜齒輪位置而移動,成為所謂過度換播之狀 ,可順利地進行藉由前變速機之鍵條自内齒輪向外齒二 34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改掛操作。 其次,之後變速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係藉由設置於 前變速機t回動彈簧等之賦予勢能力而卡止於自徑外位置 至徑内位置侧配位為間隔預定距離之位置之卡止部。該卡 5止狀態下,前變速機之鏈條導夾係移動至外齒輪位置並維 持該狀態。藉此,將鏈條自内齒輪改掛至外齒輪後,可使 鍵條導夾維持於通常之外齒輪位置,且可防止行走時鏈條 碰觸鏈條導夾之情形。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於藉由操作 10部使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自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 操作至可抵接凸輪位置時,例如,如第丨丨B圖所示,若凸 輪部2之大徑部22a阻礙而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無 法移動至可抵接凸輪位置時,藉由操作部之彈性力保存機 構而可吸收並儲存自變速機作動部之傾斜面抵接部至操作 15部之力。藉此,即使於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無法移 動至可抵接凸輪位置時亦可順利地操作操作部。 又,其後,若凸輪部旋轉而成為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 抵接部可移動至可抵接凸輪位置之狀態,則操作部可藉由 利用彈性力保存機構所儲存之彈性力使變速機作動部之凸 2〇 輪抵接部移動至可抵接凸輪位置。藉此可防止如用以操作 控制部所連接之控制部操作用鋼索伸長或斷裂。又,可預 約操作操作部並作成操作便利者。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係於可彈性變形 之操作片形成操作部並於支持操作片之臂狀物之一部分形 35 !2579ll 玖、發明說明 之其他構件形成卡止 藉此,卡止部不會變 成卡止部,因此,可由不同於操作片 部且可形成實質上無法彈性變形者。 形而可確實地卡止變速機作動部。 又’例如’如第12圖所示,變速機作動部4藉由凸輪 5部2向旋轉抽之徑向外側之徑外位置B移動後,若先行藉 由作為第!賦予勢能彈簧之第1螺旋彈簧衫(第8C圖所示 )之賦予勢能力自可抵接凸輪位置向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 ’且藉由作為第2賦予勢能彈簧之第2螺旋彈簧⑽ι〇 圖所示)及前變速機之回動彈箸(未示於圖中)之賦予勢能力 10使變速機作動部4向作為旋轉軸之曲柄轴2〇2之徑向内側 移動,則無法卡止於卡止部57而返回第2圖所示曲柄轴 202徑向内側之原經内位置a。 然而,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係,例如 如第13圖所示,於凸輪部2之凸輪面22之凸輪面終端 15 22e係具有使變速機作動部4自可抵接凸輪面位置移動至 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之作為移動機構之傾斜按壓部23a, 因此,藉由傾斜按壓部23a可強制地使變速機作動部4移 動至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因此,即使於藉由凸輪面22按 壓到達於凸輪面終端22e之變速機作動部4之阻力大於第 20 1螺旋彈簧45之賦予勢能力,亦可作成確實地將變速機作 動部4卡止於卡止部之狀態。 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若相對於作動部 本體而使移動片自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面位 置之範圍内向旋轉軸之軸方向移動,則移動片於可抵接凸 36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輪面位置抵接凸輪面,且移動片向旋轉轴之捏向外側移動 ,於該移動時,可使變速機作動部與移動片同時向旋_ 之徑向移動。因此,亦可不將變速機作動部全體可移動地 配置於抽方向而僅使移動片向旋轉轴之轴方向移動,可作 5 成製作容易者。 又,由於變速機作動部係可連動地與變速機連接,因 此使變速機作動部全體不易向軸方向移動,然而,藉由僅 使移動片向軸方向移動,可順利地進行向軸方向之移動。 又,藉由此發明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襞置係於支持變 1〇速機作動部與控制部之支持部具有用以對自行車安裝有前 變速機之自行車進行定位之定位機構,因此,可決定上下 左右方向之位置而對自行車安裝前變速機。藉此,可簡易 地決定上下左右方向之位置而將前變速機安裝於自行車。 上述係以較佳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然而各用語並 15非用來限定而是用來說明,亦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及 精神而於附上之申請專利範圍内作變更。 【囷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具有本案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變速輔 助裝置之自行車主要部分說明圖。 20 第2圖係將具有本案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變 速輔助裝置之自行車主要部分之一部分作成截面之右側視 圖。 第3圖係沿著第2圖之III一III線之截面說明圖。 第4A至4C圖係有關凸輪部之說明圖,第4A圖係其 37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正視圖,第4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4C圖係其左侧視圖。 第5A至5C圖係有關套管之說明圖,第5A圖係其正 視圖,第5B圖係其右侧視圖,第5C圖係其左侧視圖。 第6A至6C圖係有關定位構件之說明圖,第6A圖係 5 其正視圖,第6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6C圖係其平面圖。 第7圖係第5B圖之VII — VII線截面圖。 第8A至8C圖係有關變速機作動部之說明圖,第8a 圖係其右侧視圖,第8B圖係其底面圖,第8C圖係第8A 圖之VIII—VIII線截面圖。 10 第9A至9B圖係有關控制部之說明圖,第9A圖係其 正視圖,第9B圖係其右側視圖。 第10圖係滑動片於控制部之傾斜面受到按壓而向凸輪 部侧移動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1A至11B圖係有關滑動片受控制部之按壓操作部 15按壓而向凸輪部側移動之狀態之說明圖,第11A圖係滑動 片向凸輪部小徑部之外周側突出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第 11B圖係滑動片抵接凸輪部側面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2圖係將滑動片追隨凸輪部大徑部之狀態之一部分 作成截面之主要部分側視圖。 2 0 々 第13圖係滑動片到達凸輪部大徑部之凸輪面終端之狀 怨之截面說明圖。 第14圖係將滑動片自凸輪部大徑部脫離而卡止於控制 #之卡止部之狀態之一部分作成截面之主要部分側視圖。 第15圖係滑動片自凸輪部之大徑部脫離而卡止於控制 38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部之卡止部之狀態之截面說明圖。 第16A至16C圖係有關控制部之其他實施形態,第 16A圖係卸下其他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控制軸之狀態之正視 圖,第16B圖係其右側視圖,第16C圖係第16B圖之XVI 5 —XVI線截面圖。 第17圖係習知例之說明圖。 【囷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1...自行車變速輔助裝置 23b…平滑部 2…凸輪部 24···穿設孔 3...套管,支持部 25...固定螺栓 4...變速機作動部 30...左側壁 5...控制部 31...周壁,套管本體 6...變速機操作用鋼索 34··.收納部 7...控制部操作用鋼索 34a···控制構件收納部 8".定位構件 34b...控制部用軸支孔 21···嵌插孔 35…變速機作動部用軸支孔 22···凸輪面 36…套筒篏插孔,鋼索導引路 22a···大徑部 37…螺紋孔 22b...導引部 41·.·作動部本體 22c…脫離部 41a...右側面 22d...凸輪面始端 41b...左侧面 22e·.·凸輪面終端 42...滑動片 23·.·移動機構 42a··.傾斜面抵接部 23a·.·傾斜按壓部 42b...控制卡止部 39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42c…凸輪抵接部 81a…螺栓插通孔 42d.··滑動用孔 82…變速機定位片 43…軸插通孔 82a…絞鏈嵌入部 44…作動部軸 83.··車架定位部 45…第1螺旋彈簧,第2賦予勢能 83a·.·車架收容部 構件 100...套管 46...彈簧收納用溝 101…凸輪構件 47…第2螺旋彈簧,第2賦予勢能 102…凸輪從動件 構件 102a··.變速機操作用鋼索 48…鋼索連接部 104…旋轉構件 51···操作片 105...接合器 52···臂狀物 105a…爪構件 52b...控制軸 105b...賦予勢能構件 52c…固定銷 106…控制構件 53·.·操作部 106a...操作鋼索 54…連接部 106b...彈簧 55…按壓操作部 200...自行車 55a···延設部 201···車架 56.. ·傾斜面 201a...底托架 57...卡止部 201b···立管 58···控制部賦予勢能用螺旋彈簧 202···曲柄軸 59…卡止螺栓 203…右曲柄臂 81…套管固定部 204...右曲柄部 40 1257911 玖、發明說明 205…輪轂部 206…固定絞鏈 206a···缺孔 207...軸支持套筒 207a...凸緣 208.. .内齒輪 209.. .外齒輪 210.. .前變速機 211…鏈條導夾
41

Claims (1)

125791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包含有: 凸輪部,具有固定於旋轉構件之凸輪面,且該旋 轉構件具有設置於自行車之旋轉軸; 支持部,係固定於自行車之車架者; 5 變速機作動部,係可連動地與設置於自行車之變 速機連接,同時可移動地支持於支持部以追隨與旋轉 構件同時旋轉之凸輪部之凸輪面,又,具有可相對於 凸輪部而在自無法抵接凸輪面之無法抵接凸輪面位置 至可抵接凸輪面之可抵接凸輪面位置之範圍内移動之 10 抵接部者;及 控制部,用以將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 自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可抵接凸輪位置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其 中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第1端部係具有連接於前述變 速機之變速機連接部,且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第2端 部係藉由可旋轉地支持於前述支持部,使前述變速機 連接部自前述旋轉軸之徑向内側追隨前述凸輪部之凸 輪面而可向該旋轉軸之徑向外側移動,又,前述變速 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係相對於前述凸輪部而在自無 20 、 法抵接凸輪面位置至可抵接凸輪面位置之範圍内向旋 轉軸之軸方向移動。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 ’其中前述控制部之第1端部包含有操作部,且前述 操作部具有將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自前述 42 1257911 拾、申請專利範圍 無法抵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前述可抵接凸輪位置之 傾斜面,又,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係具有抵接前述傾斜 面之傾斜面抵接部,且該操作部係以前述控制部之第2 端部為旋轉軸而可旋轉,藉此,隨著向該操作部之一 方向侧之旋轉,該變速機作動部之傾斜面抵接部使具 有傾斜面之操作部滑動而前述凸輪抵接部自該無法抵 接凸輪位置移動操作至該可抵接凸輪位置。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其 中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係具有卡止於前述控制部之控制 卡止部,且前述控制部更具有與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 控制卡止部卡止且可自由卡脫之卡止部,又,控制部 係藉由賦與勢能構件賦予向常時操作部旋轉方向之另 一方向側轉動之勢能,且隨著向前述操作部之一方向 側之旋轉,卡止部進入由前述旋轉軸之徑向内側朝外 側移動之該變速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之移動路徑, 並與朝旋轉軸之徑向外側移動之該變速機作動部之控 制卡止部卡止,藉此,該變速機作動部之變逮機連接 邛無法自該旋轉軸之徑向外側向内侧移動,又,隨著 向操作部之另一方向側之旋轉,卡止部離開變速機作 動部之移動路徑而與該變速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解 除卡止,藉此容許該變速機作動部之變速機連接部自 前述旋轉軸之徑向外側向内側移動。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其 中前述控制部之卡止部係形成為隨著前述操作部之旋 43 1257911 拾、申請專利範圍 轉中心之距離向前述操作部旋轉方向之一方向側逐漸 增加之曲線狀。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辅助裝置,其 中前述變速機作動部之控制卡止部係隨著自前述變速 5 機連接部之旋轉軸徑向内側向旋轉軸徑向外侧之移動 ,由該旋轉軸徑向内側之徑内位置至該旋轉軸徑向外 側之徑外位置移動,又,控制部之卡止部係隨著向操 作部之一方向侧之旋轉,於自徑内位置至徑外位置之 控制卡止部之移動路徑中之徑外位置至徑内位置側配 1〇 位為間隔預定距離之位置,藉此,前述變速機作動部 之控制卡止部與前述控制部之卡止部於自控制卡止部 之徑外位置至徑内位置側在間隔預定距離之位置處卡 止。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其 中别述控制部係具有吸收並儲存自前述變速機作動部 之傾斜面抵接部至前述操作部之旋轉軸軸方向之力之 彈性力保存機構者。 8·如申請專利範圍帛7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其 中刚述控制部包含有具操作部之可彈性變形之操作片 及支持该操作片之臂狀物,又,上述彈性力保存機構 係由該操作片所構成,且前述卡止部係形成為臂狀物 之一部分。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其 中前述凸輪部之凸輪面係具有凸輪面始端,係於向凸 44 1257911 拾、申請專利範圍 輪部之一方向側之旋轉時開始與到達前述可抵接凸輪 面位置之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抵接者;及凸輪 面終端,係終止與業已抵接之凸輪抵接部之抵接者, 再者,凸輪部係於該凸輪面終端側具有移動機構,該 移動機構係於向該凸輪部之一方向側之旋轉時使前述 變速機作動部之凸輪抵接部自可抵接凸輪面位 ' ▼ 7\%\ 法抵接凸輪面位置之方向移動者。 10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中前述變速機作叙都 項之自行車用變速輔助裝置,
45
TW92100234A 2002-02-04 2003-01-07 Auxiliary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TWI25791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26588A JP2003226285A (ja) 2002-02-04 2002-02-04 自転車用変速補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799A TW200302799A (en) 2003-08-16
TWI257911B true TWI257911B (en) 2006-07-11

Family

ID=1919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0234A TWI257911B (en) 2002-02-04 2003-01-07 Auxiliary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332958B1 (zh)
JP (1) JP2003226285A (zh)
CN (1) CN1436693A (zh)
DE (1) DE60330616D1 (zh)
TW (1) TWI257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4955B2 (en) 2007-09-28 2011-01-25 Patterson Bicycle Transmission, Ll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US8162340B2 (en) 2008-12-31 2012-04-24 Sam Patterson Spiral rotor chain shifting system
US8342553B2 (en) * 2009-05-27 2013-01-01 Patterson Bicycle Transmission Llc Mounting method for bottom bracket planeta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4077B2 (ja) * 1990-10-20 1999-08-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動作装置に対する操作力取出装置
FR2687977B1 (fr) * 1992-02-27 1994-04-22 Bg Innovation Dispositifs permettant les changements de vitesses sur bicyclettes.
JP3086180B2 (ja) * 1996-09-24 2000-09-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装置
TW358450U (en) * 1998-02-25 1999-05-11 Ind Res Technology Inst Electric derailleur for bike
US6443032B1 (en) * 1999-11-30 2002-09-03 Shimano, Inc.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6693A (zh) 2003-08-20
EP1332958A3 (en) 2007-04-04
JP2003226285A (ja) 2003-08-12
EP1332958B1 (en) 2009-12-23
EP1332958A2 (en) 2003-08-06
TW200302799A (en) 2003-08-16
DE60330616D1 (de)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0395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3933832B2 (ja) シリンジポンプ
US7360337B2 (en) Door closing apparatus
TWI297655B (zh)
JP2001301684A (ja) 自転車用シフト制御装置
JP4072111B2 (ja) 動力装置
JPH0328093A (ja)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レバー装置
GB2313408A (en) Powered clos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or with a safety mechanism
US5613321A (en) Releasable drive mechanism
US20100326234A1 (en) Device for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bicycle pedals and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by one step
TWI257911B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JP2547399B2 (ja) 魚釣用リ−ルのクラツチ機構
KR20080016499A (ko) 주차 브레이크 클러치용 해제 기구
JP3822874B2 (ja) 車両スライド扉用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3955013B2 (ja) 動力装置のクラッチ機構
US5467933A (en) Clutch mechanism in a fishing reel
JP2004514408A5 (zh)
JP3472647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リターン機構
JP3955014B2 (ja) 動力装置のクラッチ機構
JP2001240263A5 (zh)
JP2004008115A (ja)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3151763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US6328239B1 (en) Clutch mechanism of fishing line winder
JP3742680B2 (ja) ハンドル機構及び該ハンドル機構を備えた窓開閉操作装置
JPS6090675A (ja) 手動ねじドライ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