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5073B -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5073B
TWI255073B TW093120850A TW93120850A TWI255073B TW I255073 B TWI255073 B TW I255073B TW 093120850 A TW093120850 A TW 093120850A TW 93120850 A TW93120850 A TW 93120850A TW I255073 B TWI255073 B TW I2550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ntenna device
conductor layer
conduct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0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8390A (en
Inventor
Naoki Otaka
Shigeya Aoyama
Noriyasu Sugimoto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Publication of TW200518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8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50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Description

125507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天線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相關技藝中’已發展有一被用來當作超短波通信之用的小 型天線(miniature antenna)。尤其是在一種被稱之爲UWB (超寬頻)的通訊標準之中,該通信速率(rate )可被提高, 但是被使用的頻帶通常寬度爲3.1 GHz到10.6 GHz。因 此,已設計發展一種天線裝置,其可有效率的拾起這樣寬範 鲁 圍的電波。在習知技藝中,雙錐形天線或碟錐形(雙極)天線 被認知爲具有寬頻頻率特性的天線裝置。例如,在日本專利 第3,273,463號中,揭示一種使用半圓形輻射碟(semicircular radiation plate )的寬頻天線裝置。並且,在降低天線裝置 尺寸的角度來看,已提出許多形狀的天線裝置以降低寬頻天 線的尺寸,諸如蝴蝶結形雙極天線(bow_tie antenna) (JP-A-2002-135037) ° 【發明內容】 春 然而,在此種天線裝置中,雙錐形天線或碟錐形(雙極)天 線具有大的形狀,使得其之使用變的困難,如要被安裝在一 裝置中之類型的天線裝置。並且,揭示於日本專利第 3,273,463號與JP-A-2002-135037中的天線,具有複雜的形 狀,且他們佔據的容積對於天線裝置並不算小。此外,許多 形狀的電極雖被結合,但他們基本上是平板形(flat-shaped ) 輻射電極。因此假使各該等電極是窄的,他們的頻帶也會變 1255073 窄。因此,習知技藝中的天線裝置已發現其在小型化上的極 限。此外,平板形導體構件藉其本身突出,且常不能維持足 夠的強度, 本發明預期解決那些問題,且具有一目的,即爲提供一種 天線裝置,其可優異的降低尺寸且具安裝性(mountability ) 同時維持強度。本發明之其他目的爲提供一天線裝置,其能 對應超寬頻帶(ultra-wide frequency bands)同時減低其之 天線之尺寸。 爲達上述特定目的,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觀點,提供一天線 裝置,其包含:一基板;一輻射部分,其包含一被設置於該 基板的一主要表面上(one principal face)的介電塊,與 一在該介電塊上被形成爲立體(stereoscopic)形狀的第一 導體層。與一接地(earthing)導體,其包含一在形成在該 基板之其他主要表面上的第二導體層。本天線裝置更可包含 一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的餽送部分延伸至基板之 主要表面之上的餽送線。此外,接地導體可被形成在基板之 其他主要表面的部分區域上,且該輻射部分可被設置在避開 形成有該接地導體的一主要表面之此類的區域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觀點,提.供了 一種天線裝置,其包 含:一天線元件,包含:一基板;一輻射部分,其具有一被 曰又置於該基板的一主要表面上(one principal face)的介電 塊’與一在該介電塊上被形成爲立體(stereoscopic)形狀 的桌一導體層;與一接地(earthing)導體,其具有一在形 成在該基板之其他主要表面上的第二導體層;與一從設置在 1255073 * 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的餽送部分延伸至基板之主要表面之 V’ 上的餽送線。該接地導體係被形成在該基板之其他主要表面 之部分區域中,且該輻射部分係被設置在靠近該基板之周邊 邊緣部分與在對應到避開形成有該接地導體的部分區域之 一主要表面上。在此天線裝置中,該輻射部分亦可被設置在 靠近沿著相對於跨越該基板的輻射部分之接地導體之側面 部分之方向的基板之任一側。 本發明中’該第一導體層被形成在至少介電塊之三面的表 面上,除了一個接觸該基板的接觸面之外。此外,該第一導 H 體層亦可被連續的形成在一在介電塊內之接觸面的部分,與 基板接觸。可選的,該第一導體層亦可被形成在該接觸基板 之介電塊之表面之一接觸面上,與該鄰近該接觸面的面上。 此外,在本發明中,該第一導體層亦可被形成從設置在第 一導體層之一端朝向其他端的餽送部分的一放射形狀。 此外,該第一導體層可從一被設置在遠離該形成有接地導 體的區域之第一導體的一邊緣部分的餽送部分而被形成爲 -放射形狀。 ^ 在本發明中之介電塊可被以氧化鋁、鈦酸鹽鈣(calcium tit anate)、欽 g変鹽鎂(magnesium titanate)與鈦酸鹽鋇 (bariumtitanate)所形成。此外,該介電塊可具有15或更 少的特定介電常數。 此外,本發明之第一導體層可被形成爲一放射形狀,其具 有一 80度(或大於)及18〇 (或小於)的中央角度(其相對 於一直線,其接合該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與該第一導 1255073 體層之其他端的餽送部分)。 此外’本發明之接地導體更可沿著該基板之一主要表面上 之餽送線形成,且該餽送線可被建造爲一共面的線(〇:0?131^1* line)。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觀點,提供了一種用於製造該天線裝置 的方法’其包含:將該介電構件形成爲一預定形狀的步驟; 形成該餽送電極以扮演一在該介電構件之預定部分之一天 線餽送部分的步驟;在該介電構件之表面上形成一導體,使 得該導體可全部的從該介電構件反向之餽送電極之位置,被 形成爲一立體形狀之步驟;以及在形成有接地導體之基板之 其他主要表面上設置該形成有導體的介電構件的步驟。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降低天線尺寸與擴大天線(頻率)範 圍兩者。 【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之天線裝置用以至少部分解決上述指明之問 遍’其具有一^要點’其中一導體係被形成在一圓柱型介電構 件之上,以形成一天線電極,且其中該天線電極係從形成在 天線電極之一端的餽送部分朝向該天線電極之其他端,以一 個立體的形狀被一體(entirely )的形成。 在此天線裝置中,該天線電極係被形成在該介電構件之表 面上’且具有立體的形狀。因此,該天線裝置具有小的尺寸, 但功能可如一寬頻天線。在此天線裝置中,電磁波之波長λ 能被當作在具有介電常數ε之介電構件中的λ ε處理。 因此,本發明之天線裝置在跟沒有使用介電材料之天線裝置
V 1255073 相比之下’能夠減低其整體尺寸。此天線裝置之介電構件可 爲圓柱形或多邊形,例如四邊形角柱、五邊形或六邊形,且 可爲在餽送端與引導側之間具有不同截面積之圓柱形(或是 在形成該餽送端之一端與其他端之間)。該介電材料能夠使 用許多材料,像是除了氧化鋁之外,亦可使用calcium titanate (CaTi〇3),rnagnesium titanate (MgTi〇3)或 barium titan ate (BaTi〇3)。任何材料之導電體可被用爲天線電極。 銅、鋁、鐵或錫可被選爲材料,用於像是用途或價格的因素。 這裡,天線電極最佳被形成爲圓錐形。該頻帶特性係藉由 鲁 叉開該天線電極朝向引導端而改善,即是,從一形成在天線 電極之一端的餽送部分到該天線電極的其他端叉開。爲此圓 錐形,該天線電極係被形成在一圓柱形(諸如四邊形)之介 電構件之個別表面之上。此外,一平截頭體圓錐 (frus to-coni cal)形狀亦可被經由從具有朝向其他端設置的 餽送部分之一端,分叉該形成在至少一表面上的天線電極來 形成。假使該天線電極在至少三個連續表面上被形成,該立 體形狀能夠被整體製造。此整體圓錐形可被藉由在一表面上 β 的電極之形狀來形成。此圓錐形狀亦可被藉由形成該介電構 件本身於一三角形或四邊形圓錐中而製成,與藉由形成該天 線電極在該圓錐形之表面上來製成。 此外,該天線電極亦可藉由不只在三個表面上(即是,四 邊形角柱之頂面與鄰接該頂面之複數側面)形成電極,亦可 在諸如在相對該頂面之至少一部份表面之電極或在餽送側 爲形成在該側面或該頂面之連續的天線電極上的相對面上 1255073 形成電極。天線電極因而被形成在該頂面上與該相反面之至 少一部份上或在一餽送側上之表面部分與該相對表面,以致 於該天線電極能夠整體的加強其之立體性以覆蓋該寬頻帶。 本發明之用於製造該天線裝置之方法到目前爲止已描述 其所具有之主旨:其中該介電構件係被形成爲一預定的形 狀;其中該扮演爲一天線餽送部分之餽送電極係被形成在一 介電構件的預定部位(例如在天線電極的一端);且其中該 導體係被形成在該介電構件之一表面上,使得該導體可整體 的被形成爲立體的形狀,其從該餽送電極的位置,自該介電 €1 構件反向延伸(例如,朝向該天線電極之其他端)。根據此 製造方法,該涵蓋寬頻之小型天線裝置能夠被該些簡單的製 程輕易的製造。 本發明之實施例將參考伴隨的圖式於此詳細的描述。第i 圖爲一立體圖,顯示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 〇的架構,且取自天線電極的方向(或輻射部分), 且第2圖爲一取自相反方向的立體圖。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該天線裝置1 〇 〇係被構成爲包 β 含:一設置在一基板110之一主要表面上的輻射部分12〇; 一魏送線130,用於輸入與輸出來自以及到達輻射部分12〇 的發-收信號;一餽送連結器14〇,用於連接該未顯示的餽送 電線與該餽送線1 3 0 ;與一接地導體1 5 〇,形成在基板1 1 〇 之他主要表面之上。輻射部分i 20係設置在一個靠近基板 1 ίο之一主要表面的近中央的一較短側的位置。該餽送線13〇 被开< 成爲其之一端係電性的連接到一形成在輻射部分1 2 0的 -10- 1255073 天線電極之一部份(或該餽送部分)’且其係朝向該基板1 1 ϋ 之其他短側延伸爲帶狀。此外,該餽送線1 3 0係與餽送連結 器1 4 0連接。接地導體1 5 0被形成爲三角形平面狀 (rectangular plane shape) ’其在該其他主要表面之一域 上,並爲對應跨越該基板110到該形成有餽送線13 0的區 域。更特定地,該接地導體1 50被形成在一個區域’該區域 係被該基板11 〇的兩個相對側包圍,該穿越兩個相對側與基 板1 1 0 —側的直線,被該兩個相對側限制住。這裡,輻射部 分1 20亦可被形成爲對應至一區域,其中該區域避開了形成 有接地導體1 5 0之區域。 基板1 1 〇係被一矩形的印刷電路板所例示,且其係由玻璃 環氧樹脂(glass epoxy)等所製成。基板110亦可作用爲一 印刷電路板,用以設置除了天線裝置1 00之外的其他電路。 特定的,一基板具有一部份,其諸如是一無線電路,而設置 在其上者,可爲基板1 1 0或一獨立基板用於該天線裝置i 00 (其可爲基板1 1 0 )。輻射部分1 20係由剪裁爲矩形平板狀 或塊狀的介電材料(或一基部129)所製成,且在其之表面 具有被形成爲一天線電極的導電材料所製的薄膜。當作天線 電極的傳導材料可爲一薄導電膜,像是一薄銅膜或一薄銀 膜,且介電材料可藉由形成爲片狀的陶瓷所例示。輻射部分 1 2〇功能爲一輻射體,用於輻射電波,且其聯合接地導體 150 ’以構成動作在四分之一波長模式的天線裝置1〇〇。 魏送線1 30係由薄導體膜所製成,像是薄銅膜或薄銀膜, 且動作爲魏送發送信號(send signal)到形成在輻射部分ι2〇 1255073 的天線電極,並取出接收信號(r e c e l v e s i g n a 1 )。餽送連結 器14〇係一高頻連結器,像是SMA連結器。餽送線130電 性的連接到餽送連結器1 40之信號線側(或核心線側),且 接地導體1 5 0電性連接到餽送連結器1 4〇之接地側。取決於 天線裝置1 〇 〇之實施例,餽送連結器1 4 0可被省略。接地導 體1 5 0係由導體薄膜所製成,諸如薄銅膜或薄銀膜,且在基 板1 1 〇之其他主要表面(即是,越過在形成有輻射部份i 2 〇 之主要表面的相對側上的基板1 1 0之主要表面)上被形成爲 矩形。接地導體150被形成來遮蓋形成餽送線13〇之基板110 · 之其他主要表面的該些區域的全部表面,即是,從連接有輻 射部分1 20的部分到連接有餽送連結器1 40的部分的區域。 接地導體1 5 0連同一餽送線1 3 0構成一微條線(m i c r o s t r i p line )。此外,接地導體150係被形成爲不跟該輻射部分120 跨越該基板1 1 〇的部份重疊。易言之,輻射部分1 20被設置 於一區域,其避開了如形成有接地導體150之跨越基板1 1〇 的部分。此外,輻射部分1 20之餽送部分係配置於如靠近該 接地導體1 5 0之輻射部分1 2 0之一端,且係電性的連接該餽 β 透線130。接地導體150具有一微條線或餽送線之地端兩者 的功能,且當作對應到輻射部分1 2 0之地端。 這裡,天線裝置1 〇 〇可被建構,使其被設置在設置有其他 謹路部分之電路基板的一端之上。特定地,天線裝置1 〇 〇可 被建構,使其不設有餽送連結器14〇,而是直接對餽送線13〇 從設置在基板 11 〇上的無線電路引入發收信號。這樣一 來,基板1 1 〇會在其之上設置該其他電路,且係置放於未顯 -12- 4 1255073 示的盒子中,例如,建構一個適合被放置電腦之卡匣的無線 LAN (局邰區域網路)。此無線區域網路卡根據UWB標準 透過未顯示的存取點傳輸資料。若是天線裝置1 00如此的被 設置在電路基板之一端,該基板1 1 0即爲一多層基板,其中 該內層具有電源線與地線形成爲實心圖案。再者,於基板1 1 0 之表面上,形成有餽送線1 3 0,其餽送電力到輻射部分1 20。 接著,在天線裝置1 00中的輻射部分1 20將參考第3圖至 第5圖描述。第3圖爲一立體圖,顯示一放大比例的輻射部 分120 ;第4圖爲輻射部分120之發展;且第5圖顯示接合 ® 面至基板 11〇之方向中的輻射部分 120。這裡,在第3圖 中的接地導體150之敘述省略,且建構輻射部分12〇之介電 部分(或基部)之敘述亦省略。 如第3圖所示,天線裝置1 〇〇中的輻射部分1 2〇被建構爲 包含由一氧化鋁所製的矩形板之基部1 2 9,與一形成在基部 1 2 9之五個表面上的天線電極i 6 〇。特定地,天線電極丨6 〇 被形成在除了接合至基板1 1 0之外的基部i 29之表面之所 有面上。這裡,天線電極1 6 0亦可形成在除了面對接觸基板 β 1 1 0的至少二個連續面之上。此實施例中,基部1 2 9被形成 爲片狀’其具有15 mmx 15 mmx 3 mm (厚度)的尺寸。基 邰129亦可被其他介電材料所製成。介電常數ε與基部129 之尺寸係根據使用的頻寬來設計的。 如第4圖所示,設置在實施例之輻射部分丨2〇中的天線電 極160係個別被形成當作電極ι61到165,其在基部129的 面上,即是一上表面121,兩個側面122與123,一個被與 -13- 1255073 餽送線1 3 0連接的前表面1 24,與跟前表面1 24相對的後表 面1:25。下述中,基部129的表面中,該”前表面”指的就 是一個面,在其之上餽送線130係連接於基部129,該”後 表面”指的就是一個面,在其之基部1 2 9被設置並連接於基 板1 1 〇。在底部表面1 26對應到上表面1 2 1的部分並未形成 有電極。在該實施例中,天線電極1 6 0係例如由銀所製。天 線電極160具有10到1 5 // m的厚度,其係藉由螢幕印刷 銀板(screen printing silver paste)於基部 129 之表面上, 然後接著在850°C對其燒結(sintering )所製備的。天線電 極亦可經由其他方法,像是沈積、濺鍍或電鍍等方法,將其 形成在基部129的表面上來製備。形成在上表面121,兩個 側面122與123,前表面124與後表面125之天線電極161、 162、163、164與165,係皆以互相電·性傳導的方式被製成。 電極161到 165中,連接餽送線130之電極164具有一如 同天線裝置1 00之餽送部分的功能。 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天線電極1 60被形成爲一(輻射 狀)形狀,以使其之面積(或區域)從形成在焊接至餽送線 130之一端的前表面 124上的天線電極 164逐漸的放大, 以朝向後表面1 25接收該餽送電源,且其藉由上表面 121 的電極 16q、該在兩側面122與123上的電極 162與163、 在前表面 124與後表面 125上之電極 164與165而被定爲 一立體形狀。再者,在被示於第5圖中的電極1 6 1到1 65所 形成的凹槽中,存在有一基部129,其係由具有介電常數 ε 的介電材料所製成。 -14- 1255073 因此,根據此實施例之發明,在輻射部分1 2 0中,天線電 極1 6 0包圍由介電材料所製的基部1 2 9。因此,即可能製造 出整體尺寸小於1 /4波長模式的一般天線之天線。再者,根 據本實施例之發明,天線電極1 6 0係被形成以具有從其之餽 送部分(或電極 1 64 )朝向相反側的電極 1 65 (或遠離接 地導體1 50的方向)放射狀的逐漸增大的區域。因此,其可 增大可適用的頻寬。 接著,一根據本發明之用於製造天線裝置1 00的方法將參 考第6圖被討論。第6圖爲一流程圖,顯示在天線裝置丨00 · 之製造方法中的輻射部分120之製程。如第6圖所示,一具 有介電常數 £之介電材料係被剪裁爲一預定的形狀(即是 在實施例中的 15 mmx 15 mmx 3 mm之四角形)而成爲基 部129 (於步驟S10 )。 接著,銀糊狀物(silver paste )藉由螢幕印刷方法被施加 至該基部 1 29的各別面上(於步驟20 )。在示於第1圖到 第4圖的實施例中,銀糊狀物被施加爲如第4圖所示之電極 1 6 1到1 65之形狀,分別爲除了與基板1 〇接觸的面之外的上 _ 表面121、側面122、側面123、前表面124與後表面125。 接著,具有施加至其上的銀糊狀物之基部1 29係被置入燒 結熔爐,且於8 5 0 ° C被燒結(於步驟3 0 )。藉由此燒結處 理,銀糊狀物係被形成作爲在基部 1 29之期望表面上的薄 銀膜,這樣一來即完成輻射部分1 2 0。 接著,一基板(例如一玻璃環氧化物(g 1 a s s e ρ ο X y )基板) 用以設置該輻射部分1 20係被剪裁爲一預定的尺寸,成爲一 1255073 基板 1 1 0。一薄銅膜係被形成爲在基板 1 1 0之一側上的接 地導體1 5 0。此時,該接地導體1 5 0不被形成在對應到輻射 部分1 20之設置的區域上,而是僅在除了該區域之外的部 分上。結果,接地導體1 50功能爲該天線之輻射元件,而不 造成該輻射部分 1 20之電磁波輻射動作的障礙。 另一方面,在基板 1 1 〇上,必要的餽送線1 3 0被由薄銅 膜形成,且係電性連接一預定的無線電路。接著,一完成的 輻射部分1 2 0係被設置在形成有接地導體1 5 0之基板上的 一個預定的位置。該輻射部分120藉由黏著劑(adhesive) 被固定在基板 110上。 天線裝置100可藉由目前描述的製程簡單的被製造。 於此,參考第7到第9圖,一根據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00 將被詳細描述。第7圖爲一圖式,顯示一根據實施例之範例 的頻率特性;第8圖爲一圖表,繪製基部 1 29之介電常數 與其可用頻帶之間的關係;以及,第9圖爲一圖表繪製形成 在基部 1 29之天線電極 1 60之形狀與天線特性之間的關 係。下述特性將使用參考顯示於第1與第2圖中的特性來描 述。 首先,藉由顯示於第6圖的程序,一陶瓷板被剪裁成爲一 基部 129,其爲正方形,並具有15mm之寬度Wrl,15 mm 之長度Wr2與3 mm之厚度,且示於第4圖之薄銀膜圖案被 形成在除了接觸基板1 1 0的面之外的其他五個面上,從而 形成輻射部分 1 20。接著,一具有 1 mm厚度的玻璃環氧化 物基板(FR-4)被剪裁爲具有1〇〇 mm之長度L與 50mm寬 -16- 1255073 度的矩形基板 110。 接者’具有7 0mm長度之帶狀薄銅膜被藉由從切割基板 1 1 0之一主要表面之一較短側之實質上中央部位朝向其他較 短側蝕刻’從而建造出微條線(micr〇 stri:p line)。此外, 具有30mm之長度與50mm之寬度的薄銅膜被從剪裁基板 1 1 〇之其他主要表面之其他較短側朝向一較短側飩刻掉。結 果’具有對應到微條線之7 0 m m之長度L q與5 0 m m寬度 W之區域被形成爲該接地導體15〇。 接著’該具有薄銀膜之輻射部分1 2 0被黏著到基板11〇 之形成該接地導體1 5 0相對面的面上。輻射部分i 2 〇係被設 置,使其可接觸形成在基板1 1 0之上的微條線之開放端 上’且係焊接於形成在_射部分1 2 0之前表面1 2 3上的電 極 1 6 4 〇 因此,示於第1圖與第2圖中的天線裝置1 〇〇就完成了。 該輪射部分120具有15 mmx 15 mmx 3 mm的尺寸,且該 基板 11〇具有l〇〇mmx50mm的尺寸。接地導體150與基 板1 1〇之三個連續側接觸,且具有70mm之長度與 5 0mm 之 寬度的尺寸大小。此外,輻射部分1 20係被設置使得其之前 表面1 24位於在基板1 1 〇之較長側中的實質相同位置,如 同接地導體1 5 0之較短側者。 弟7圖爲一圖表’顯不如此完成的天線裝置1 〇 〇之反射 特性(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如在第7圖中的實曲線 J所指出,此實施例中的天線裝置100在從3 GHz到1 1 GHz的寬頻帶上具有-i〇dB的反射特性,且具有優異的天 1255073 線特性。這裡,第7圖中的點曲線 B指出具有相同形狀之 天線之實例的特性,其中該天線電極1 6 1係僅形成在介電構 件之基部1 2 9之頂面1 2 1上。比較兩個曲線,其顯示出實 曲線 J在所有的頻帶上實質具有增進的反射特性。因此, 已發現該天線之特性藉由將天線電極1 6 0形成爲立體的形 狀以圍繞該如範例所示之介電材料所製成之基部 1 2 9,即可 獲得在寬闊的範圍上有所增進的特性。 另一方面,第8圖顯示介電構件之基部 129之特殊介電 常數 ε r與被使用的頻帶寬度之間的關係,即是,本例中 最適合用於天線裝置1 00的頻帶寬之變化,其中該基部 1 29 之特殊的介電常數 ε r係被變動的。在 VSWR < 2的條件 下,量測出最適用的頻帶寬度。 第8圖所示者,是顯示建造輻射部分 120之基部 129之 特殊介電常數 ε r與天線裝置 1 〇〇之頻帶寬度之間的相互 關係。特定的,已發現可用的頻帶寬度有一種隨著介電常數 變大而變窄的傾向。大約7.5 GHz之頻帶寬度需要用在UWB 之通訊之中。因此,這樣一來,特定的介電常數 er可爲 15或更小。再者,用於寬頻帶,特定介電常數 er可爲13 或更小。對於用於較小頻帶寬,其可能使用更高介電常數的 材料。此外,將被使用的頻帶寬係有不同的基部1 29尺寸。 假使特定介電常數 ε r與天線電極1 60之尺寸係對於使用 的目的被適恰的設計,則可提供一個具有更小的尺寸與更寬 的頻帶之天線裝置1〇〇。 延伸狀態與天線電極1 6 0之天線特性進一步的調查亦被 -18- Ϊ255073 製作。特定的,在關於與前表面1 24接觸之該側的第4圖 中的頂部表面 1 2 1上的電極 1 6 1之傾斜角度係被指定爲 Θ 。此角度0與在頻帶3·1 GHz到 10.6GHz中的VSWR 之最大値的量測,係繪製於第9圖。這裡,基部1 29係由具 有1 3之特定的介電常數 £ r之介電材料所製成。 如第9圖所示,VSWR之最大値係藉由變動角度0來改 變。一般用的話,期待的VSWR値爲2或更少。因此,期望 的角度 0爲約〇 $ Θ ^ 5 〇度。自然的,根據該特性, 此範圍外的使用亦不會造成問題。更特定的,藉由設定VSWR · 於1.9或更少,角度 0可被設在10 S Θ ^ 40度之範 圍內,或藉由設定VSWR在 1.8或更少,角度 (9可被設在 20 ^ Θ ^ 30 度之範圍內。 易言之,關於從天線電極1 6 4或在天線電極1 6 0之一端的 餽送點(f e e d e r ρ 〇 i n t )朝向電極 1 6 0或天線電極 l 6 0 (或 從接地導體 150分開)之直曲線(straight curve),如第4 圖所示,當天線電極160被形成爲具有80度或更大(180 -50 x2)與180度或更小(180-0x2)之中央角度之放射形狀 ® 時’天線電極1 6 0非常需要具有2或更小之値的v S W R之情 形。同樣的,天線電極1 6 0亦可被形成爲一放射形狀,其 具有100度或更大的與160度或更小的中央角度 θ,用於 1.9更小的VSWR値,以及120度或更大與14〇度或更小的 中央角度 Θ,用於1 ·8或更小的VSWR値。 接著,一根據本發明之天線裝置1 〇 〇的第2個實施例將參 考第1 〇圖被討論。第1 0圖爲根據該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00 -19- 1255073 中的輻射部分220之發展圖。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包 含:基板1 10、餽送線130、餽送連結器14〇、如第1圖與第 2圖所示的接地導體150,與如第10圖所示的輻射部分220。 與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〇〇之不同點僅在於該輻射部分 1 2〇之構造。因此,與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〇重複之部 分之描述將在此被刪去。 如第1 0圖所示,此實施例中之天線裝置的輻射部分 220 之頂部表面221、側面223、與前表面224與接觸基板 11〇 之底部表面 226各形成有電極261到264以及266與267。 形成在頂面221、側面222與223以及前表面 224的電極 26 1到264的形狀與位置,係相同於輻射部分120之電極 16 1 到 164 者。 此貫施例之天線裝置之輪射部分2 2 0係不同於第1實施例 之輻射部分1 20,其之不同點如下所示: [1] 沒有電極形成在後表面 225。 [2] 在兩個側面 222與 223上的電極 262與263係延 伸到頂面221對側之底面226,使得電極 26 6與 267形成 在底面 226。 因此,電極2 6 1 2 6 4,與2 6 6以及2 6 7全部被形成 爲天線電極 2 6 0,以使輻射部分 2 2 0之基部環繞比第1實 施例者更多的範圍。再者,這兩個電極2 6 6與2 6 7係朝向 後表面 225逐漸的變寬,且該天線電極是寬的,其全部爲 天線電極,其從魏送側成爲一三角形。 具有如此形成之天線電極 2 6 0的輸射部分 2 2 〇亦在—寬 1 1255073 頻帶上具有優異的天線特性。 接著’一根據本發明之天線裝置的第3個實施例將參考第 1 1圖被描述。第丨1圖爲根據該實施例之天線裝置中的輻射 部分3 20之發展圖。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包含:如第1 圖與第2圖所示的基板u 〇、餽送線1 3 〇、餽送連結器i 4〇、 接地導體1 5 0,與如第1 1圖所示的輻射部分3 2〇。與第1實 施例之天線裝置 1 00之不同點僅在於該輻射部分 1 2〇之構
造。因此’與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00重複之部分之描 述將在此被刪去。 H 如第1圖所示,此實施例中的輻射部分3 2 〇具有電極 3 6 2 到3 66,個別形成在側面3 22、側面3 23、前表面324與 底部表面 326上,以接觸基板11〇。 此貫施例之天線裝置之|g射部分3 2 〇係不同於第1實施例 之輻射部分1 2 0,其之不同點如下所示: [1 ]電極3 6 6係形成在底部表面3 2 6取代頂面3 2丄。 [2]前表面3 24之電極364係被形成爲適於被焊接之餽 送線1 3 0之尺寸。 _ 因此,電極3 62到366全部被形成爲天線電極36〇,成 爲一個從第1實施例之天線電極1 6 0上下顛倒翻轉的樣 子。因此該天線裝置提供一輻射部分3 20,其具有在基部 1 2 9中的上下顛倒設置的天線電極1 6 0,且同樣在寬頻帶上 具有優異的天線特性。 接著,一根據本發明之天線裝置的第3個實施例將參考第 1 2圖被描述。第1 2圖爲根據該實施例之天線裝置中的輻射 -2 1- 1255073 部分420之發展圖。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包含:基板 1 10、餽送線130、餽送連結器140、接地導體150(如第1圖 與第2圖所示),與輻射部分420(如第12圖所示)。與第! 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〇之不同點僅在於該輻射部分 1 20之 構造。因此,與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〇重複部分之描 述將在此被刪去。 如第1 2圖所示,此實施例中的輻射部分420具有電極 46 1 到4 6 5,個別形成在頂面 4 2 1、側面 4 2 2、側面 4 2 3前表 面 424 與後表面 425上。 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之輻射部分420係不同於第1實施例 之輻射部分1 20,其之不同點如下所示: [1] 頂面 421之電極 461到 463與側面 422與423 之電極並不是被形成爲朝向後側表面 425分歧的形狀,而 是成爲完全遮蓋個各面之形狀。 [2] 前表面 424之電極 464係連接到頂面 421之電極 4 6 1同時保持如同餽送線 1 3 0之相同的寬度。 因此,天線電極 4 6 0之全部電極 4 6 1到 4 6 5係全部被形 成爲四邊柱形。即使其未具有從餽送線分歧之形狀,在寬頻 帶上,該天線裝置依然具有優異的天線特性。 因此,用於由介電材料形成之基部,該天線電極可被形成 爲許多形狀。這些形狀能夠經由使用目的與頻率特性來決 定。舉例而言,如第1 3圖所示,拱形亦可採用。第1 3圖爲 一發展圖(development ),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5實施例 之天線裝置之輻射部分520。如第1 3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之 1255073 輻射邰分5 2 0係被從餽送線朝向後表面5 2 5形成爲拱形的 形狀。 舊 再者,藉由決疋一二角形、方形、矩形、不規則四邊形、 圓形、橢圓形、半圓形或扇形或一任意多邊形並且藉由分配 迨些形狀給基邰的各個面,將被形成在輻射部分之基部中的 天線電極可全部被形成爲立體的形狀。總之,如此形成的天 線電極亦可圍繞介電材料製成之基部。 接著,參考第1 4到第1 6圖,一根據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 天線裝置將被詳細描述。第1 4圖爲一立體圖,顯示在一轄 φ 射導體設置方向的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第 15圖爲一立體圖,顯示在接地導體方向中的天線裝置;且第 16圖爲一立體圖,顯示一輻射部分之架構。 如第14圖與第15圖所示,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6〇〇· 係被建構爲包含一基部6 2 9,其建構一設置在基板6 1 0之 一主要表面上之輸射部分 6 2 0 ; —餽送線6 3 0,用於輸入與 輸出來自以及到達輻射部分6 20的發-收信號;一餽送連結 器640,用於連接該未顯示的具有餽送電線的該餽送線63〇; _ 與一接地導體650,形成在基板610之他主要表面之上。 例如,建構該輻射部分6 2 0之基部 6 2 9係被設置在一個 位置,該位置位於靠近該矩形基板6 1 0之一主要表面之中 央到一長邊的部分。 這裡,建構該輻射部分620的基部 629亦可被設置在一 位置,其從形成有接地導體650(且靠近基板610之周邊 區域)之位置平行間隔開基板6 1 0之主要表面。可選的,基 -23- 1255073 部6 2 9可被設置在靠近基部 6 1 0之任何側,於一方向沿著 相對越過基板 610之接地導體 650之側部。餽送線63 0係 電性的連結其之一端與形成在基部62 9 (該基部6 29建構該 輻射部分 620 )中的天線電極之一部分,且其以一帶狀延伸 於一方向朝向接地導體 6 5 0之形成區域。此外,該餽送線 6 30之其他端係與餽送連結器640連接。餽送連結器640係 固定於該基板 6 1 0之一緣部上。接地導體6 5 0係形成爲一 平面狀,其在對應形成有餽送線 630之區域的基板 61〇之 其他主要表面之區域上,且其電性的連接至餽送連結器640。 在第1實施例中的個基板610、輻射部分620、基部 629、 餽送線630、餽送連結器 640與對應到基板 1 1〇的接地導 體 650、輻射部分 120、基部 129、餽送線 130、餽送連 結器 140與接地導體 150係由相同材料所製成,且具有相 同的特性。總之,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6 0 0係經由示於 第1到第4圖中的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1 〇修改而得, 其藉由從如第1到第4圖所示之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〇 改變輻射部分 1 20之形狀與基板 1 〇之位置配置。因此, 在下面的敘述中,與根據第1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1 〇〇相同 的部分將在下面的敘述中被省去。 如第1 4圖所示,根據此實施例的天線裝置 600中,輻射 部分 620 (或基部 629 )係被靠近設置,但位於從基板 610 之一長邊距離d 1上。此外,輻射部分6 2 0與接地導體6 5 0 係被設置在跨越該基板 6 1 0處於一預定的距離 d2於一基 板 6 1 0之長邊方向上。餽送線6 3 0亦同樣被設置,以平行 1255073 於基板6 1 0之長邊以對應至輻射部分62〇之位置。餽送連 結器6 4 0係被設置在對應到該餽送線6 3 〇之位置。 第1 6圖爲一立體圖,顯示一天線電極 6 6 0之立體的形 狀,該天線電極建構根據此實施例的天線裝置600之輻射 部分6 2 0。在第1 6圖中,該基部6 2 9係以虛線表示,以使 得天線電極6 6 0之形狀易於瞭解。 如第1 6圖所示,此實施例之輻射部分62〇中,類似於示 於第11圖之第3實施例之輻射部分32〇,電極662至666 亦形成在除了由介電材料製成之基部6 2 9之頂面之外的5 個面上,從而完全形成天線電極 660。更特定的,電極662 到6 6 6係分別的形成在雨個側面、前表面、後表面與基部 629接觸基板610之此類的底面。電極664係被形成爲具 有必須且充足的尺寸焊接至魏送線6 3 0。另一方面,形成在 基部6 2 9之底面上的電極6 6 6係線性的形成在傾斜0之角 度從與前表面624接觸的一側,其之區域可從接觸到電極 664朝向該形成在基部629之兩側面之電極662與663 逐漸的變寬。 易言之’電極6 6係線性的形成在中央角度0關於從電極 664 (即是電極660之一端).到電極665 (即是電極660 之其他端)的一直線,從而形成一線性對稱不規則四邊形。 於此,參考第1 7到第28圖,一根據此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6 0 0將被詳細描述。第1 7到第1 9圖爲圖表,其假設該基板 6 10之長度L係於此實施例中改變,而顯示適用之VSWR 特性、史密斯圖表與上限與下限頻率。第23到第25圖爲圖 -25- 1255073 表’假使在基板6 1 〇之短邊方向中的輻射部分6 20之位置 係於此實施例中改變,顯示適用之V S W R特性、史密斯圖表 與上限與下限頻率。第26到第28圖爲圖表,假使在基板610 之長邊方向中的輻射部分62〇與接地導體65〇係於此實施 例中改變,顯示適用之V S W R特性、史密斯圖表與上限與下 限頻率。這裡,下面的敘述使用示於第1 4圖中的參考符號。 用於幅射邰分6 2 0,一個氧化銘板具有1 m m之厚度可先 被切割當作介電材料,成爲具有8 mm之寬度Wr 1與10 mm長度Wr2之基部629。接著,切割基部629係被印刷 如第16圖所示之形狀的銀糊(膏)之天線電極6 6 0,且接 著受到燒結處理以製備該輻射部分620。基板6 10具有40 mm之寬度 W。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基板 6 10之長邊間的 距離 dl爲 2 mm,且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接地導體 650 間的基板之長邊距離 d2爲 1 mm。接著,特性之變動係例 示於基板 610之長度 L變動之實例。 結果,可獲得如第17圖所示的電壓駐波比(VSWR)特性, 與如第18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17圖與第18圖中, 實曲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 )曲線代表VSWR特 性與該例之史密斯圖表,其中基板 610之長度 L各爲 45mm、70mm與100 mm。此外,基於示於第17圖之VSWR 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係表列於第1 9圖 中〇 如第i 9圖所表列者,UWB標準之上下邊頻率(下面其標 示爲第9圖當中的’SPEC’)爲下邊頻率3,100 MHz,上邊頻 -26- 1255073 率10,600 MHz。從第9圖可發現,假使藉由設定VSWR< 2.5,藉由設定UWB標準之上限與下限頻率而不管長度 L 會爲何値,可滿足適用之條件。易言之,已發現足夠普遍匹 配該UWB標準的頻寬係被保留,而不管基板 6 1 0之長度 l 之値爲如何。 接著,將對於基板 6 1 0之寬度 W之變動做出檢驗。在這 些檢驗中,輻射部分 620之天線電極 6 60之圖案係不變動 的。然而:基板 610之長度 L爲 45 mm ;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基板 610之長邊間的距離 dl爲 2 mm;且介於輻 射部分 620與接地導體 650間的基板之長邊距離 d2爲 ι mm。接著,將對於該實例之特性之變動做出檢驗,其中基 板 610之寬度 W可變動。 結果,可獲得如第20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21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20圖與第21圖中,實 曲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曲線代表VSWR特性 與該例之史密斯圖表,其中基板 610之寬度 W各爲 30 mm、40 mm與50 mm。此外,基於示於第20圖之VSWR特 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係表列於第22圖中。 如第2〇圖所示,VSWR特性係依據基板 61〇之寬度.W 變動做大幅度的變動。然而,從下邊頻率滿足UWB標準之 觀點來看,已從第22圖發現假使寬度 w落在30 mm到 5 0 m m特別是約 4 〇 m m的範圍中,可獲得滿意的結果。 接著,在基板6 1 0上的輻射部分620之位置的變動將作 出檢驗。首先,特性之變動係藉由改變輻射部分 6 2 0與基 1255073 板 6 1 0之一長邊之間的距離 d 1來檢驗。沒有改變輻射部 分 620之天線電極 6 60之圖案,基板 610之長度 L與寬 度W各爲 45mm與 。此外,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 接地導體 650間的基板 6 10之長邊方向中的距離 d2爲1 mm。接著,在輻射部分 6 2 0與基板 6 1 0之長邊之間的距 離 d 1係變動的情況中,對特性的變動做出檢驗。 結果,可獲得如第23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24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23圖與第24圖中,實 曲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 )曲線代表實例中的 VSWR特性與該例之史密斯圖表,其中各曲線之距離 dl分 別爲 2mm、9mm、1 6mm (即是,假設輻射部分 620係設置 在基板 610之短邊方向的中央)。此外,基於示於第23圖 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係表列於 第2 5圖中。 如第2 3圖所示,隨著距離 d 1變動,V S W R特性亦劇幅 的變動。如第25圖所示,在距離 dl爲 9mm與16mm的 實例中,該標準係不滿足上限與下限頻率兩者。此外,隨著 距離 d 1小於 16mm、 9mm、 2 m m,可發現下限頻率(於 VSWR<2.5)轉換爲 3,510 MHz、 3,390 MHz 與 2,970 MHz,而上限頻率(於VSWR< 2. 5)轉換爲5,420 MHz、 8,6 00 MHz與 1 2,000 MHz。總之,輻射部分 620與基板 6 10之一長邊間的距離dl可涵蓋滿足UWB標準之寬頻帶, 假使dl至少爲 9mm或更少,期望爲 2 mm或更小所製成。 接著,在本例之特性變動中進行檢驗,其中輻射部分 620 1255073 與接地導體 6 5 0之間的基板 6 1 0之長邊中的距離 d2係變 動。沒有改變輻射部分 620之天線電極 660之圖案,但基 板 610之長度 L與寬度W各爲 45mm與 40mm。此外, 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基板 610之長邊間的距離 dl爲 2 mm。接著,特性之變化係在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接地導體 650之間的基板面方向中的距離 d2係改變的情況中做出檢 驗。 結果,可獲得如第26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27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26圖與第27圖中,實 曲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 )曲線代表該例之VSWR 特性與史密斯圖表,而其中各曲線之距離分別爲距離 d2爲 0mm、距離 d2 爲 1mm,距離 d2 爲 2mm。此外,基 於示於第26圖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 頻率係表列於第28圖中。 如弟2 6圖所不’隨著距離 d 2 變動,V S W R特性亦劇幅 的變動。當距離 d2被改變爲〇 mm, 1 mm與 2 mm時,已 發現V SWR特性整體的被移位至低頻側。因此,已發現可放 大距離 d2,以降低下限頻率。另一方面,從滿足 UWB標 準的觀點來看,從第28圖發現距離 d2係至少爲〇 mm或 更大,最佳爲 1mm或更大。 接著’參考第I4與第15圖,以及第29圖與第30圖,一 根據本發明第7與第8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將被詳細描述。第 29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 7 20,且第30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例中的 1255073 一輻射部分8 2 0的架構。這裡在第2 9與第3 0圖中,基部7 2 9 與829係以虛線(broken lines )顯示,使得天線電極76〇 與 8 60之形狀能夠更容易被理解。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7與第8實施例中,根據第6實施例的 天線裝置6 0 0中的輻射部分6 2 0係分別被顯示在第2 9圖 與第30圖的輻射部分72〇輻射部分820所取代。因此, 在敘述中跟第6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將被省略。 如第29與第30圖所示,在這些實施例之輻射部分72〇 與82〇中,電極 762到 766與電極 862到 866係被形成 在基部729與829之除了頂部的五個面上,使得他們同時 個別形成了天線電極 7 6 0與 8 6 0。更特定的,電極 7 6 2到 766與電極862到866係被形成在個別基部729與829 之兩各側面、前表面、後表面與底部表面上。另一方面,形 成在基部7 29與829之底部表面上的電極7 66與866 係被形成如拱形,其之區域係從與電極 764與 864接觸的 各側分別朝向電極 7 6 2與 7 6 3與形成在基部 7 2 9與 8 2 9 之兩側面上的電極 862與 863逐漸變寬。這裡,第7與第 8實施例之不同點在於弧形(a r c s )的方向。更特定的,第7 實施例中的電極 7 6 6之弧形爲凹形,且第8實施例中的電 極 866之弧形爲凸形。 這裡,參考第3 1到3 3圖,根據第7與第8實施例之天線 裝置之範例將被詳述。第31到33圖爲圖表,顯示VSWR特 性、史密斯圖表與適用之上限與下限頻率,以便個別跟第6 到第8實施例作比較。 -30- 1255073 用於輻射部分 720與820,一個氧化鋁板具有1 mm之厚 度可先被切割當作介電材料,成爲具有 8 mm之寬度 Wr 1 與 10mm長度 Wr2之基部 729與 829。接著,切割基 部 7 2 9與8 2 9係被印刷如第2 9與第3 0圖所示之形狀的銀 糊(膏)之天線電極 760與 860,且接著受到燒結處理以 製備該輻射部分 720與 820。基板710與810具有40mm 之寬度W與 45mm之長度L。輻射部分 720與820間的距 離 dl與基板 710與 810之個別的長邊爲 2mm,且在輻射 部分 720與820以及接地導體 750與8 5 0之間的長邊方向 中的距離 d2爲 1 mm。接著,特性之不同將與第6實施例 之輻射部分 620 —起被檢驗,來當作比較範例。 結果,可獲得如第3 1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32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31與第32圖中,實曲 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 )曲線分別代表第6、第7、 第8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此外,基於示於 第31圖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係 表列於第3 3圖中。 如第31圖所見,在輻射部分 620、720與820之中,該 VSWR特性幾乎沒有不同。此外,如第33圖之圖表所示, 任何輻射部分都能達到滿足於UWB標準之大頻帶寬度。 接著,參考第14與第15圖,第34圖與第35圖,一根據 本發明第9與第10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將被詳細描述。第34 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 9 2〇,且第35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例中 1255073 的一輻射部分1 〇2 〇的架構。這裡,在第3 4與第3 5圖中, 基部 929與1 029係以虛線表示。 在根據本發明之第9與第1 0實施例中,在根據地6實施 例之天線裝置 600中的輻射部分62〇,係分別以示於第34 與第35圖中的輻射部分 92〇與輻射部分1〇2〇來取代。因 此’在敘述中跟第6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將被省略。 如第3 4圖與第3 5圖所示,在這些實施例中的輻射部分 920與 1〇2〇中,電極 964到 966與電極 1064到 1066 係僅形成在個別基部9 2 9與1 0 2 9之前表面、後表面與底 部表面上。更具體的,在第9實施例中,個別對應到形成在 如示於第1 6圖之根據第6實施例之輻射部分620之側面 622與623上的電極662與663之電極係被省略。在第 1〇實施例中,相同的對應電極係與電極1 066發展 (dev el oped)與整合。另一方面,其係共用於在第6實施例中 的電極666,及將被形成在基部929與1029上的電極 9 6 6與 1 〇 6 6兩者,其係線性的被形成於傾斜 θ之角度(或 線性的形成在中心角度Φ )。 這裡,參考第3 6到3 8圖,根據第9與第10實施例之天 線裝置之範例將被詳述。第36到38圖爲圖表,顯示VSWR 特性、史密斯圖表與適用之上限與下限頻率,以便個別跟第 6、第9與第1 〇實施例作比較。 這裡’輻射部分之尺寸,基板之尺寸與在基板中輻射部分 之位置,係設定爲跟第7與第8實施例中的條件相同,且該 特性係與第6實施例的輻射部分620 一起被檢驗,來當作 1255073 一個比較範例。 結果,可獲得如第36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37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36與第37圖中,實曲 線、點曲線與單點(single-dotted )曲線分別代表第6、第9、 第1 0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此外,基於示 於第36圖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 係表列於第3 8圖中。 如第36圖所見,在輻射部分 620、920與1020之中,該 VSWR特性僅有一些不同。特別是該第1〇實施例係在頻帶 · 中,比第6與第9實施例更朝向低頻帶輕微移位。此外,該 第9實施例係在高頻側上有VSWE特性劣化。此外,如第 3 8圖所表列,該第1 〇實施例之下限頻率係比第6與第9實 施例的還要低,且已發現可保留較寬的頻帶。 接著,參考第14、15圖與第39圖,一根據本發明第n 實施例之天線裝置將被詳細描述。第39圖爲一立體圖,顯 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1120。在第39圖 中,基部1 1 29係以虛線表示。 Φ 在本發明之第1 1實施例中,根據第6實施例之天線裝置 6〇〇中的輻射部分62〇係分別被示於第39圖中的輻射部分 1 1 2〇所取代。因此,在敘述中跟第6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將被 省略。 如第3 9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的輻射部分 1 1 2 0中,電 極 1162到 1166係形成在基部1129之除了頂面之外的五 個面i: ’以致他們一起且整體的形成了天線電極 1丨60。特 -33- 1255073 定的,電極 1 1 6 2到 1 1 6 6係個別被形成在基部 1 1 2 9之兩 個側面、前表面、後表面與底部表面。當跟第6實施例之輻 射部分 6 2 0比較時,本實施例之輻射部分 1 1 2 0係僅於形 成在電極 11 62與形成在基部 1 1 29之兩個側面上之電極 1 1 6 2與電極 1 1 6 3之狹縫略有不同。 這裡,參考第40到42圖,根據第6與第9實施例之天線 裝置之範例將被詳述。第40到42圖爲圖表,顯示VSWR特 性、史密斯圖表與適用之上限與下限頻率,以便個別跟第6 與第1 1實施例作比較。 這裡,輻射部分之尺寸,基板之尺寸與在基板中輻射部分 之位置,係設定爲跟第7到第1 0實施例中的條件相同。在 輻射部分 1 120之電極 1 162與 1 163中,係個別形成有兩 個狹縫(slits),其具有該些電極1/5的寬度。接著,該特 性將與第6實施例之輻射部分 620 —起被檢驗,來當作比 較範例。 結果,可獲得如第4 0圖所示的駐波比(v S W R)特性,與 如第41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4〇與第41圖中,實曲 線與點曲線係分別代表第6實施例與第7實施例中的V S W R 特性與史密斯圖表。此外,基於示於第4 0圖之V S W R特性 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限頻率係表列於第42圖中。 如第40圖所見,在輻射部分620與112〇之間,該 VSWR 特性幾乎沒有不同。此外,如第4 2圖之圖表所示,任何輻 射部分都能達到滿足於UWB標準之大頻帶寬度。 這裡,參考第4 3到4 8圖,根據本發明之第1到第6實施 - 34- 1255073 例之天線裝置之範例將被詳述。第4 3到4 8圖爲圖表,顯示 V S W R特性、史密斯圖表與適用於第1到第6實施例之其他 範例之上限與下限頻率。在這些範例中,係在許多特性變化 之情形中做出檢驗,如第4圖所示,其中用以建構輻射部分 之天線電極係形成在所有五個表面除了與基板接觸的底部 表面上,且係形成在底部表面,以與基板接觸以及在所有鄰 接底部表面之4個面上(即是除了頂面的所有的面上)。 用於第1實施例之輻射部分 1 20, 一個氧化鋁板具有2 mm 之厚度可先被切割當作介電材料,成爲具有12mm之寬度 Wrl與 12mm長度 Wr2之基部 1 2 9。接著,該切基部 1 2 9 係被印刷上如第16圖所示(亦被稱之爲,上開形,(”upper open type”))與第4圖所示(亦被稱之爲,下開形,("lower open type”))之形狀的銀糊狀之天線電極 160,且接著被 以燒結處理,以製備兩種輻射部分 1 20。該基板 1 1 0具有 1mm的厚度、40mm的寬度 W、 1 0 〇mm的長度 L。介於輻 射部分 120與基板 110之長邊的距離 d爲 19mm(該輻射 部分 1 2 0係位於基板之短邊方向的中心),且介於輻射部 分 120與接地導體 150間的基板之長邊方向的距離爲 〇mm 〇 結果’可獲得如第43圖所示的駐波比(VSWR)特性,與 如第44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43與44圖中,實曲線 與點曲線表示某些例子的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其中輻 射部分 1 20之電極 1 60係爲上開放型與下開放型。此外, 基於示於第43圖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 1255073 限頻率係表列於第45圖中。如第43圖與第45圖所示,在 這些實施例的條件下,可獲得用於上開放型之足夠的寬頻帶 特性。 接著’用於在第6實施例的輻射部分6 2 0,一個氧化鋁板 具有1 mm之厚度可先被切割當作介電材料,成爲具有8 mm之寬度 Wrl與 10mm長度 Wr2之基部 629。接著, 切割基部629係被印刷如第1 6與第4圖所示之於上開放型 與下開放型的銀糊(膏)之天線電極6 6 0,且接著受到燒結 處理以製備兩種輻射部分6 2 0。該基板6 1 0具有1 mm的 厚度、40mm的寬度 W、 45 mm的長度 L。介於輻射部分 620與基板 610之較長側的距離 dl爲 2mm,且介於輻射 部分 6 2 0與接地導體 6 5 〇間的基板 6 1 0之長邊方向中的 距離 d2爲 1mm。 結果,可獲得如第46圖所示的駐波比(VS WR)特性,與 如第47圖所示的史密斯圖表。在第46與47圖中,實曲線 與點曲線表示某些例子的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其中輻 射部分 620之電極 660係爲上開放型與下開放型。此外, 基於示於第46圖之VSWR特性的適合用於UWB標準之上下 限頻率係表列於第48圖中。如第46圖所示,在這些實施例 白勺彳I条件下,可獲得用於上開放型與下開放型兩者之足夠的寬 頻帶特性。另一方面,假使該輻射部分 620被形成爲下開 $型’其結果爲上限頻率與下限頻率兩者都朝向低頻側位 移。 接著,參考第49到第64圖,一根據第6實施例之天線裝 -36- 1255073 置的其他範例將被詳細描述。第49圖到第64圖爲圖表,顯 示VSWR特性、史密斯圖表與適用該些實例的上限與下限頻 率,其中該些範例之形成在輻射部分 620之天線電極 660 之傾斜 Θ之角度以及在輻射部分 620與接地導體 650間 的基板 6 1 0之較長邊方向中的距離 d 2係會變動的。 如第14圖所示,用於輻射部分 620,一個氧化鋁板具有 0.8 mm之厚度可先被切割當作介電材料,成爲具有 8 mm 之寬度 Wrl與 8 mm長度 Wr2之基部 629。接著,切割 基部 629係被印刷如第1 6圖所示之形狀的銀糊(膏)之天 線電極 660,且接著受到燒結處理以製備該輻射部分 62〇。此時,電極 6 64之寬度(或在寬度W之方向的長度) 爲 2mm。基板 610具有40mm之寬度W與 45mm之長度 L,且介於輻射部分6 2 0與基板6 1 0之長邊側間的距離d 1 爲 2mm。接著,特性之變化,係藉由變化介於輻射部分 620 與接地導體6 5 0間的基板6 1 0之長邊中的距離d 2與電極 6 6 6之傾斜角度 Θ來檢驗。 結果,可獲得如第4 9圖到第5 6圖所示之V S W R特性與史 密斯圖表。第49、51、53圖與第55圖,以及第50、52、54 圖以及第5 6圖爲圖表,顯示傾斜角度㊀爲 〇度、2 0度、 4〇度與60度之情形中的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該實線 指出距離d2爲1 .Omm之情形;該點虛線指出距離d2爲 1 · 5 mm之情形;該點單點曲線指出距離d2爲2.5 mm之情 形。另一方面’如從該些結果所獲致者,第5 7圖指出適用 之上限與下限頻率。 -37- 1255073 如第4 9到第5 6圖所示,已發現在高頻帶的v s w R特性係 對較短距離 d 2較佳,但在低頻帶中的 V S W R特性爲較差 的。另一方面,假使距離 d2爲常數,已發現下限頻率用於 較大傾斜角度0爲較低的。另一方面,從滿足用於寬頻帶之 3,100 MHz之下限頻率到10,600 MHz之上限頻率的VSWR < 2.5的條件之觀點來看,已發現距離 d2適合在 1.5mm 到 2 · 5 mm的範圍內,期望値爲約2 mm,且該傾斜角度0期望 値爲在0度到40度的範圍之內。易言之,假使該電極 660 係被形成爲關於從電極 664 (或電極 660之一端)或朝向 相kt電極665之餽送點(或電極 660之其他端)之方向的 一直線的具有100度(180-40 X 2)或更多至 180度 (180-0x2) 或更少之中央角度的這樣的輻射形狀,即 可得到滿意的結果。 以适些結果爲基礎,更在距離 d 2從 2. 0 m m到 2.6 mm變動,然而傾斜角度 0從 0度到40度變化,且輻射部 分 6 20與基板 610之尺寸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做出更進一 步的檢驗。結果,可獲得如第58到第63圖所示之VSWR特 性與史密斯圖表。第59、6 1與63圖爲圖表,各顯示在傾斜 角度爲 0度、20度與 40度的情形中的VSWR特性與史密 斯圖表。實曲線、點曲線與單點(s i n g 1 e - d 〇 tt e d )曲線代表 該例之VSWR特性與史密斯圖表,而其中各曲線之距離分別 爲距離 d2爲 2.0 mm、距離 d2爲 2.2 mm,距離 d2爲 2.6 mm的情形。另一方面,如從該些結果所獲致者,第64 圖指出適用之上限與下限頻率。 -38- 1255073 如第58到第63圖所示,該VWSR特性係較佳用於短的距 離d 2,但對於低頻帶則較差。如第6 4圖所示,已發現在距 離 d2係固定的情形中,對於大的傾斜角度,下限頻率變的 較低,但對於高頻帶而言,VSWR特性卻變的更糟了。另一 方面,從滿足用於寬頻帶之3,100M Hz之下限頻率到1〇,6〇〇 MHz之上限頻率的VSWR < 2.5的條件之觀點來看,已發現 距離 d 2適合在 2.2 m m到 2 · 6 m m的範圍內,更佳爲約 2.2 mm到2.4mm的範圍內,且該傾斜角度β期望値爲在〇 度到2 0度的範圍之內。易言之,假使該電極 6 6 0係被形成 爲關於從電極 6 6 4 (或電極 6 6 0之一端)或朝向相對電極 6 65之餽送點(或電極 660之其他端)之方向的一直線的具 有 140 度(180-20 X 2)或更多至 180 度(180-0x2) 或更少之中央角度0的這樣的輻射形狀,即可得到滿意的結 果。 接著,參考第6 5到第6 6圖,一根據本發明第1 3實施例 之天線裝置將被詳細描述。第65圖與第66圖爲立體圖,各 顯示在輻射導體之設置方向中的根據本發明之第1 2實施例 的天線裝置 1 200與一根據本發明之第1 3實施例之天線裝 置 1300 〇 如第65圖與第66圖所示,該天線裝置12〇〇與 i 300係 被構成爲包含:用於建構輻射部分 122〇與 1320之基部 1229與 1329被設置在基板 1210與 1310之主要面上。 餽送線1 2 3 0與1 3 3 0,用於輸入與輸出來自以及到達輻射部 分1 2 2 0與 1 3 2 0的發-收(s e n d - r e c e i v e )信號;餽送連結器 1255073 1 240與134〇,用於連接該未顯示的餽送電線與該餽送線 1230及1330;以及接地導體1250與1350皆形成在沿著魏 送線1230與1330之基板1210與1310之主要表面之區域 上且各在其他主要表面之上。總之,示於第65圖與第66圖 之第12與第13實施例係用共面線(coplanar Hnes )來替代 顯示於第1到第1 4圖中的第1到第6實施例之當作餽送線 130 與 630 之微條線(micro-strip lines)。 如第6 5與6 6圖所示,根據本發明,即使天線裝置丨2 〇 〇 與1 300之餽送線1 23 0與1 3 3 0被共面線所取代,亦可獲 得小型化寬頻天線的特性。 目前所描述的實施例當中,爲介電構件之基部係被賦予簡 單製造的柱形。然而,爲立體形狀之天線電極亦可藉由模製 基部成爲圓柱狀、圓錐狀、六角形像是規則四面體或十二面 體、正六面體或橢球形,且藉由形成電極在已模製的基部上 來建構。此外,基部亦可形成爲內部具有空腔。在先前的實 方也例中’單極架構(mono-pole structure)係被採用以減少 佔據面積。然而,相同的天線裝置亦可被設置在兩個鏡像位 置’來製is —'個偶極天線。此外,該魏送線不被限制爲微條 線或共面線’而亦可爲長條線(s t r i p 1 i n e )。 雖然本發明經由其之實施例所描述,但並不被該等實施例 所限制。因此,在不背離本發明之要義之下,自然的本發明 可在許多的模(樣)式當中被實踐。例如,該天線電極能夠 由銅或氧化鋁來製成。此外,天線裝置不僅能夠被用在裝配 於1C卡中的LAN裝置,也可以當作行動電話的天線。本發 -40- 1255073 明係基於日本專利申請·案 JP 2003-196496 ( 2003年7月14 提出),以及日本專利申請案 JP 2004-179987 (2004年6 月17提出),其之所有內容在此倂入參考。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一立體圖,顯示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在從 一輻射部分120的方向中的天線裝置1〇〇 ; 第2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根據從該輻射部分12〇反向的方 向中的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00 ; 第3圖爲一放大圖,顯示該根據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〇〇之 鲁 輻射部分120的形狀; 第4圖爲根據該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0 0中的輻射部分1 2 0 之發展; 第5圖爲一圖式,顯示根據實施例之天線裝置1 〇〇中的輻 射部分120於從接合面到基板1 10的方向·, 第6圖爲一流程圖,顯示在實施例中的天線裝置1 〇〇之製 造方法之輻射部分12〇之製造程序; 第7圖爲一圖式,顯示一根據實施例之範例中的頻率特 _ 性; 第8圖爲一圖表,顯示根據實施例之基礎部分1 29之實施 例常數與一可用頻寬之間的關係; 第9圖爲一圖表,顯示在實施例之範例中的天線電極1 6 0 之形狀與天線特性之間的關係; 第10圖爲一發展圖(development),顯不根據本發明之 第二實施例之輻射部分22〇 ; -4 1 - 1255073 第1 1圖爲一發展圖(d e V e 1 〇 p m e n t ),顯示根據本發明之 第三實施例之輻射部分3 2 Ο ; 第12圖爲一發展圖(development),顯示根據本發明之 第四實施例之輻射部分4 2 0 ; 第13圖爲一發展圖(development),顯示根據本發明之 第五實施例之輻射部分520 ; 第14圖爲一 II體圖,顯不該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在 從一輻射部分6 2 0的方向中的天線裝置6 0 0 ; 第15圖爲一立體圖,顯示根據從該輻射部分620反向的 實施例之天線裝置600 ; 第1 6圖爲一立體圖,顯示該根據實施例之天線裝置6 〇 〇 之輻射部分6 2 0的架構; 第1 7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 S W R特性; 第18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 第1 9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20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 弟21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第22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2 3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 S W R特性; 第24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 第25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26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 第27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 第28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42- 1255073 第29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720 ; 第30圖顯示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820 ; 第3 1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 S W R特性; 第32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第3 3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34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920 ; 第35圖顯示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1020 ; 第36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 第37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第3 8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3 9圖顯示本發明之第1 1實施例中的一輻射部分1 1 2 0; 第40圖爲一圖表,顯示此實施例中的VSWR特性; 第41圖爲本實施例之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第42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此實施例之頻帶; 第43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一修改型 之VSWR特性; 第44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示本發明之 第一實施例之修改型; 第45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 修改型之頻帶; 第46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一修改型 之V S W R特性; 第47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顯不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修改型; -43- 1255073 第48圖爲一圖表,表列適合用於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 修改型之頻帶; 第49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 S W R特性; 第50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Uh chart ),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5 1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SWR特性; 第52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5 3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SWR特性; 第54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5 5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 S W R特性; 第56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57圖爲一圖表,表列該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之VSWR 特性; 第5 8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SWR特性; 第59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44- 1255073 第60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 S W R特性; 第61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顯不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62圖爲一圖表,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 型之VSWR特性; 第63圖爲一史密斯圖表(Smith chart ),顯示本發明之 第六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 第64圖爲一圖表,表列該實施例之其他修改型之VSWR 特性; 第65圖爲一立體圖,顯示該根據本發明之第12實施例在 從一輻射部分1220的方向中的天線裝置1200 ;且 第66圖爲一立體圖,顯示該根據本發明之第1 3實施例在 從一輻射部分1 320的方向中的天線裝置1 30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天線裝置 1 1 0…基板 1 2 0…射部分 121…頂面 122、123···側面 1 24…前表面 1 2 5…後表面 1 26…底面 129…基部 -45- 1255073 i 30…餽送線 140…餽送連接 150···接地導體 1 6 0…天線電極 161、162、163、164、165···電極 2 2 0…輻射部分 22 1…頂面 222、22 3…俱[J面 224…前表面 225…後表面 22 6…底面 2 6 0…天線電極 261、262、263、264、266、267···電極 3 2 0…輻射部分 3 2 1…頂面 3 22…側面 3 2 3…側面 324…前表面 3 2 6…底面 3 6 0…天線電極 362、363、364、365、366·.·電極 4 2 0…車虽射部分 42 1…頂面 4 2 2…側面 -46- 1255073 423…側面 424…前表面 4 2 5…後表面 4 6 0…天線電極 461、462、463、464、465·.·電極 5 2 0…輻射部分 5 25…後表面 6 0 0…天線裝置 6 10···基板 6 2 0…輪射部分 624…前表面 6 29…基咅β 630···餽送線 640···餽送連接器 650···接地導體 660、662、663、664.··電極 665…接地導體 6 6 6…電極 7 2 0…射部分 7 29…基部 760…天線電極 762、763、764、7 6 5、7 66···電極 8 2 0…車虽射部分 829···基部 1255073 8 6 0…天線電極 8 62、8 6 3、8 64、8 6 5、8 66·.·電極 9 2 0…輻射部分 929…基咅^ 964、965、966·.·電極 1 0 2 0…車虽身寸咅分 1 029…基部 1 064、1 065、1 066 …電極 1 120…輻射部分 1 129…基部 1 1 6 0…天線電極 1162、1163、1164、1165、1166···電極 1 200…天線裝置 1 2 1 0…基板 1 220…輻射部分 1 230··.餽送線 1 229·.·基部 1 240…餽送連接 1 250…接地導體 1 3 0 0…天線裝置 1 3 10."基板 1 3 2 0…輸射部分 1 3 29··.基部 1 3 30···餽送線 -48 - 1255073 1 340…餽送連接 1 3 5 0···接地導體 d 2…距離
-49-

Claims (1)

125507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天線裝置,其包含:一基板;一輻射部分,其包含 一被設置於該基板的一主要表面上(one pnncipal face) 的介電塊,與一在該介電塊的一表面上被形成爲立體 (stereoscopic )形狀的第一導體層;以及 一'接地(earthing)導體’其包含一在設置在該基板之其 他主要表面上的第二導體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裝置,其中更包含一從設 置在該弟一導體層之一*_的魏送部分延伸至基板之主要 表面之上的餽送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導體係 設置在該基板之該其他主要表面上的部分區域之上,且 該輻射部分係設置在避開形成有該接地導體之區域的該 —主要表面上的一區域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設置在該介電塊除了與該基板接觸之一接觸面的表面 之三個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被連續的形成在一在介電塊內之與基板接觸的接觸面 的一部分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1導體層 係被設置在與該基板接觸的該介電塊之表面的一接觸面 與臨近該接觸面的該等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1255073 係設置爲一輻射形狀,其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 之一餽送部分朝向該第一導體層之其他端。 8 .如申gra專利範Η弟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設置爲一輻射形狀,其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邊 緣端之一餽送部分遠離形成有該接地導體之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介電塊係包 含氧化鋁、鈦酸鹽鈣(calcium tit an ate ),鈦酸鹽鎂 (magnesium titanate )與鈦酸鹽鋇(barium titanate) 之至少一種。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介電塊具有 1 5或更少的特定的介電常數。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 層被形成爲一放射形狀,其具有一 80度(或大於)及180 (或小於)的中央角度(其相對於一直線,該直線接合 該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與該第一導體層之其他端 的餽送部分)。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導體更 被設置爲沿著在該基板之一主要面上的該餽送線,且該 魏送線建構一共面線(c ο p 1 a n a r 1 i n e )。 1 3 · —種天線裝置,其包含:一天線元件,包含:一基板; 一輻射部分,其包含一被形成於該基板的一主要表面上 (one principal face)的介電塊,與一在該介電塊的一 表囬上被設置爲立體(stereoscopic)形狀的第一導體層; -5 1- 1255073 一接地(earthmg )導體,其包含一設置在該基板之其他 主要表面上的第二導體層;以及 一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的餽送部分延伸至基板 之主要表面之上的餽送線,其中,該接地導體係被形成 在該基板之其他主要表面之部分區域中,且該輻射部分 係被設置在靠近該基板之周邊邊緣部分與在對應到避開 形成有該接地導體的部分區域之一主要表面上。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輻射部分係 以一延著跨越(across)該基板之與該輻射部份相對的該 接地導體之一側部之方向,而係被設置在靠近該基板之 任一側上。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設置在該介電塊除了與該基板接觸之一接觸面的表面 之三個面上。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可被連續的形成在一在介電塊內之與基板接觸的接觸面 的一部分上。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1導體層 係被形成在與該基板接觸的該介電塊之表面的一接觸面 與臨近該接觸面的該等面上。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設置爲一輻射形狀,其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端 之一餽送部分朝向該第一導體層之其他端。 -52- 1255073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層 係設置爲一輻射形狀,其從設置在該第一導體層之一邊 緣端之一餽送部分遠離形成有該接地導體之區域。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介電塊係包 含氧化銘、鈦酸鹽15 ( c a丨c i u xn t i t a n a t e ),欽酸鹽鎂 (magnesium titanate )與鈦酸鹽鋇(banum titanate ) 之至少一種。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介電塊具有 1 5或更少的特定的介電常數。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 層被形成爲一放射形狀,其具有一 80度(或大於)及180 (或小於)的中央角度(其相對於一直線,該直線接合 該設置在該桌一導體層之一端與該第一導體層之其他端 的餽送部分)。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接地導體更 被沿著在該基板之一主要面上的該餽送線設置,且該餽 达線建構一共面線(coplanar line)。 24· —種用於製造一天線裝置的方法,其包括:一將該介電 構件形成爲一預定形狀的步驟;一形成該餽送電極以扮 演一在該介電構件之預定部分之一天線餽送部分的步 驟;一在該介電構件之表面上形成一導體,使得該導體 可全部的被形成爲一立體形狀(從該介電構件反向之餽 送電極之位置)之步驟;以及 -53- 1255073 一在形成有接地導體之基板之其他主要表面上設置該形 成有導體的介電構件的步驟。
- 54-
TW093120850A 2003-07-14 2004-07-13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5507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6496 2003-07-14
JP2004179987A JP2005051747A (ja) 2003-07-14 2004-06-17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8390A TW200518390A (en) 2005-06-01
TWI255073B true TWI255073B (en) 2006-05-11

Family

ID=3347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0850A TWI255073B (en) 2003-07-14 2004-07-13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02574B2 (zh)
EP (1) EP1498985B1 (zh)
JP (1) JP2005051747A (zh)
CN (1) CN1577964A (zh)
TW (1) TWI255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3605B2 (ja) 2005-01-31 2011-02-1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装置、並びに、電子カメラ、電子カメラの発光装置、並びに、周辺装置
JP4664213B2 (ja) * 2005-05-31 2011-04-0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7027894A (ja) * 2005-07-12 2007-02-01 Omron Corp 広帯域アンテナおよび広帯域アンテナ搭載基板
TWI269483B (en) * 2005-09-23 2006-12-21 Ind Tech Res Inst Small size ultra-wideband antenna
TWI314371B (en) * 2006-05-29 2009-09-0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Ultra-wideband antenna structure
JP5058515B2 (ja) * 2006-05-31 2012-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Z型広帯域アンテナ
US9657944B2 (en) 2010-09-09 2017-05-23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Assembly for fossil fuel distribution
US9263792B2 (en) * 2013-03-12 2016-02-16 Raytheon Company Directive, instantaneous wide bandwidth antenna
CN113346221B (zh) * 2017-03-30 2024-03-1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线模块
US11050147B2 (en) * 2017-08-02 2021-06-29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Ceramic SMT chip antennas for UWB operation, methods of operation and kits therefor
KR102057315B1 (ko) * 2018-10-18 2019-12-18 주식회사 센서뷰 밀리미터파(mmWave) 대역용 전송선로 일체형 저손실 유연 안테나
KR102091739B1 (ko) 2019-02-01 2020-03-20 주식회사 센서뷰 밀리미터파(mmWave) 대역용 전송선로 일체형 저손실 유연 곡면형 및 직각형 다중 포트 안테나
CN114122697B (zh) * 2021-11-12 2023-06-02 长沙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宽带系统中的陶瓷芯片天线
CN115621723B (zh) * 2022-12-14 2023-03-21 长沙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三维测向的紧凑陶瓷芯片天线阵列
CN117335129B (zh) * 2023-07-10 2024-04-19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小天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4952A (en) * 1982-09-24 1987-08-04 Ball Corporation Microstrip reflectarray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radar cross-section enhancement or reduction
FR2751471B1 (fr) 1990-12-14 1999-02-12 Dassault Electronique Dispositif rayonnant a large bande susceptible de plusieurs polarisations
US5442366A (en) 1993-07-13 1995-08-15 Ball Corporation Raised patch antenna
JP3147681B2 (ja) * 1994-11-11 2001-03-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H0964628A (ja) 1995-08-23 1997-03-07 Murata Mfg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US5633646A (en) * 1995-12-11 1997-05-27 Cal Corporation Mini-cap radiating element
US6380895B1 (en) * 1997-07-09 2002-04-30 Allgon Ab Trap microstrip PIFA
GB9716033D0 (en) * 1997-07-30 1997-10-01 Discreet Logic Inc Processing edit decision list data
FR2778272B1 (fr) * 1998-04-30 2000-09-08 Alsthom Cge Alcatel Dispositif de radiocommunication et antenne bifrequence realisee selon la technique des microrubans
US6198437B1 (en) * 1998-07-09 2001-03-0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Broadband patch/slot antenna
US6408190B1 (en) * 1999-09-01 2002-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mi built-in multi-band printed antenna
FR2818811A1 (fr) * 2000-12-26 2002-06-28 France Telecom Antenne imprimee pastille compacte
JP2002232223A (ja) * 2001-02-01 2002-08-16 Nec Corp チップ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JP4507445B2 (ja) * 2001-04-25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3678167B2 (ja) * 2001-05-02 2005-08-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JP2002374115A (ja) * 2001-06-15 2002-12-26 Nec Corp アンテナ素子、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装置
US20030058176A1 (en) * 2001-07-05 2003-03-27 Don Keilen Miniature dielectric-loaded antenna resonator
JP4029274B2 (ja) * 2002-04-09 2008-0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広帯域アンテナ装置
KR100533624B1 (ko) * 2002-04-16 2005-1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듀얼 피딩 포트를 갖는 멀티밴드 칩 안테나 및 이를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장치
US6917334B2 (en) * 2002-04-19 2005-07-12 Skycross, Inc. Ultra-wide band meanderline fed monopole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51747A (ja) 2005-02-24
EP1498985A1 (en) 2005-01-19
CN1577964A (zh) 2005-02-09
TW200518390A (en) 2005-06-01
US20050030230A1 (en) 2005-02-10
EP1498985B1 (en) 2007-06-20
US7102574B2 (en) 2006-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5073B (en)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30528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408968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9755314B2 (en) Loaded antenna
JP2000022421A (ja) チップ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無線機器
KR20050098883A (ko) 평면형 다중-대역 안테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원격 통신 장치
TW201021287A (en) A wireless signal antenna
US6512493B2 (en) Chip antenna
JP2010087752A (ja)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JP2013530623A (ja) 平面導電素子を有するアンテナ
JPH1014512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130249A (ja) アンテナ
WO2005081364A1 (ja) 誘電体アンテナ
JP415870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WO200810811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TWI254493B (en) Dual-band inverted-F antenna
JP2004015500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6980172B2 (en) Multi-band cable antenna
JP4214887B2 (ja) モノコニカル・アンテナ
US11450969B1 (en) Compact slot-based antenna design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US7053855B2 (en) Structure of 3D inverted F-antenna
JP2007503149A (ja) 高周波およびマイクロ波域用の広帯域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JPH09199939A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20050088341A1 (en)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JP3838973B2 (ja) 積層誘電体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