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4530B - Engine - Google Patents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4530B
TWI244530B TW93106810A TW93106810A TWI244530B TW I244530 B TWI244530 B TW I244530B TW 93106810 A TW93106810 A TW 93106810A TW 93106810 A TW93106810 A TW 93106810A TW I244530 B TWI244530 B TW I2445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shaft
flange portion
outside
ma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06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4437A (en
Inventor
Yasushi Ohkawa
Hiroyuki Nakajima
Tsugio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24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4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4530B/zh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Description

1244530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關於使軸方向外方被形成為閉合碗狀,且和 柄軸同軸配置之飛輪的閉塞端,安裝在被固定在前述曲 軸軸端的飛輪轂所具備的凸緣部内面之引擎,特別是關 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的配設位置之改良。 【先前技術】 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被設在飛輪上, 此之引擎,例如專利文獻1等已為人所知。 〈專利文獻〉 日本專利實公平1 - 2 4 3 7 9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先前之構成為,在被形成為碗狀之飛輪的 周面上,刻設有前述標記。因此,要辨認前述標記而實 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修護工作時,必須自側方觀看 輪,對於在飛輪周圍配置輔助引擎之狀態,該辨認性並 理想。 本發明為鑑於上述情況而所完成,其目的為提供可提 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所需標記的辨認性之引擎。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為, 軸方向外方被形成為閉合碗狀,且和曲柄軸同軸配置之 輪的閉塞端,安裝在被固定在前述曲柄軸軸端的飛輪較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曲 柄 於 如 外 施 飛 不 兩 使 7% 所 6 1244530 具備的凸緣部内面如此之引擎,在此一引擎中,在基板上 立設有複數個散熱片(f i η )而構成冷卻扇的前述基板,被安 裝在前述飛輪的閉塞端外面或前述凸緣部的外面,在靠近 前述飛輪的閉塞端的外周緣外面或靠近前述凸緣部的外周 緣外面,被設有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在前 述冷卻扇的基板上,設有使前述標記臨近軸方向外方之缺 口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儘管在飛輪或飛輪轂 安裝有冷卻扇時,自軸方向外方亦可容易辨認為了對準曲 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而且藉冷卻扇的缺口所產生之框 緣修飾效果更可提高前述標記的辨認性,而可提高其維修 性。 又,為達上述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為,使 軸方向外方被形成為閉合碗狀,且和曲柄軸同軸配置之飛 輪的閉塞端,安裝在被固定在前述曲柄軸軸端的飛輪轂所 具備的凸緣部内面之引擎中,在自前述飛輪的閉塞端外周 緣突出至外側方所形成之靠近前述凸緣部之外周面緣外 面,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被設成可自軸方向 外方辨認。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自軸方向外方可容易 辨認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而可提高其維修 性,且可藉飛輪轂之重量增大而得到卓越的飛輪效果。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為,除了上述申請專利範圍 第1或第2發明之構成外,其特徵為在前述飛輪轂的凸緣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部,隨著朝向前述曲柄軸的軸方向外方而逐漸變成大徑之 推拔面,形成可支持安裝在前述凸緣部之冷卻扇,根據該 構成,其可謀求提高對飛輪轂之凸緣部的冷卻扇之安裝定 位時之精確度,且可提高冷卻扇對前述凸緣的組裝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為,除了上述申請專利範圍 第2項發明之構成外,其特徵為,在和前述飛輪轂的凸緣 部具有同一外徑之基板上立設有複數個散熱片所構成之冷 卻扇之前述基板,被安裝在前述凸緣部上,在前述基板上 設置使前述標記臨近軸方向外方之.缺口 ,根據該構成,一 方面可謀求提高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的辨認 性,另一方面可謀求提高冷卻扇之大型化所由來的冷卻性 能。 【實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圖所示之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 施形態。 圖1〜圖8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圖1為二輪機車 之側視圖,圖2為二輪機車之後部擴大圖,圖3為圖2之 3 - 3線擴大剖面圖,圖4為圖3之4 - 4線剖面圖,圖5為 圖2之重要部份的一部份缺口擴大圖,圖6為圖5之6 - 6 線剖面圖,圖7為圖2之7 - 7線擴大剖面圖,圖8為圖7 之8 - 8線剖面圖。 首先在圖1中,此速克達型車輛之車架11為具備有: 可轉向地支承前輪叉1 2而被連設在前管1 3的前車架1 4 ; 及,自該前車架1 4的後端前低後高延伸的左右一對後車架 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15…。在前述前輪叉12之下端軸支有前輪WF。又,在前 述前車架14支持有踏板16,同時,安裝有可使車體起立 之支架 17,在前述後車架15···上支持有置物箱(luggage box) 1 8 ^乘騎者座墊1 9及燃料箱2 0。又,一邊支持後輪 W R —邊驅動該後輪W R之動力裝置P上下可搖動地被支持 於前車架1 4的後端,在後車架1 5…及動力裝置P間被設 有後避震器2 1。 在圖2〜圖5中,動力裝置P為由:強制空冷式之單氣 缸4行程式的引擎E ;及,齒輪變速機T ;所構成,在後 輪WR之左右一側,在此實施例中為被配置於右側,在齒輪 變速機T所具備之變速輸出軸2 2上安裝有後輪W R。 引擎E之引擎本體23為具備有:可迴轉自如地支承曲 柄軸2 7, 同時,可收容前述齒輪變速機T之曲柄箱2 4 ; 及,使汽缸軸線C呈大致水平之稍微前高後低傾斜結合於 前述曲柄軸箱2 4之汽缸體2 5 ;及,被結合在該汽缸體2 5 的前部之汽缸蓋2 6,而曲柄軸2 4為藉沿著鉛直面之分割 面以複數個螺栓 2 8…所結合之左箱半體 2 4 L及右箱半體 2 4 R所構成。 在汽缸蓋2 6之上側面介由進氣管2 9接續氣化器3 0,氣 化器3 0為被配置於引擎本體2 3的上方。亦即,在使汽缸 軸線C1呈大致水平之姿勢,配置於後輪W R右側之引擎本 體23上方,配置氣化器30。 被接續於汽缸蓋2 6下側面的排氣管3 1大大地迂迴彎曲 在後輪WR的前方,在夾著後輪WR和前述動力裝置P之間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之位置所配置的排氣消音器3 9被接續至排氣管3 1之下流端。 在前車架1 4的後端之左右兩端被固著托架3 2…,在此 等托架3 2上…介由水平的第1樞軸3 4可搖動地連結懸架 桿3 3。此懸架桿3 3之前部介由橡膠襯墊3 5被插入而支承 於前車架1 4的後端部内。 另一方面,曲柄箱24之左箱半體24L上,有在汽缸體 2 5的下方大致沿著汽缸軸線C 1而延伸之懸吊臂3 6的基端 部,例如,可一體連設,該懸吊臂3 6之先端部上下可搖動 地支承於車架1 1的後車架1 5。 亦即,被設在懸吊臂3 6的先端部之軸承部3 6 a為介由左 右一對橡膠襯套3 7…並藉水平之第2樞軸3 8可旋動自如 地被支承,第2樞軸3 8的兩端被結合在懸架桿3 3的後端。 因此,曲柄箱24亦即動力裝置P在第2樞軸38周圍可上 下搖動,自動力裝置P在懸架桿3 3所作用之搖動衝擊則藉 橡膠襯墊3 5而被吸收。 在曲柄箱2 4之左箱半體2 4 L,結合有在和該左箱半體2 4 L 之間形成運轉室4 2之左側蓋4 1,介由滾珠軸承4 3、4 4可 迴轉自如地被支承於曲柄箱2 4之左及右箱半體2 4 L、2 4 R 的曲柄轴2 7之一邊的軸端,則被突入至前述運轉室4 2。 合併參照圖6,在右箱半體2 4 R可迴轉自如且液密貫通 之前述曲柄軸27的另一邊之軸端上,固定有鋼色的飛輪轂 4 5。該飛輪轂4 5為一體具備有:圍繞著前述曲柄軸2 7的 軸端之圓筒部45a;及,自該圖筒部45a的外端突出在半 徑方向外方之凸緣部4 5 b ;而在被曲柄軸2 7的軸端部推拔 1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狀嵌合之圓筒部4 5 a及曲柄軸2 7間被插入鍵(k e y ) 4 6,自 外方繫合圓筒部4 5 a之螺母4 7藉螺合在曲柄軸2 7上而飛 輪轂4 5被固定在曲柄軸2 7上。 在前述飛輪轂4 5所具備之凸緣部4 5 b的内面上,軸方向 外方形成閉合碗狀,而和曲柄軸2 7成同軸配置之飛輪4 8 的閉塞端,藉由例如複數個鉚釘4 9…而被安裝。 在前述飛輪48之内周面,被固著為了和飛輪48共同構 成發電機5 3的轉子5 1之複數個磁鐵5 0…,發電機5 3之 定子52為以被轉子51圍住般地繫緊在右箱半體24R上。 在前述飛輪轂4 5的凸緣部4 5 b,安裝有被塗上黑或白色 的合成樹脂製之冷卻扇5 4。此冷卻扇5 4為在基板5 4 a上 立設複數個散熱片5 4b…而所構成,在前述凸緣部45b的 外面,基板5 4 a可藉例如藉複數個螺栓5 5…而被繫緊。 而且飛輪轂4 5之凸緣部4 5 b被形成為自飛輪4 8的閉塞 端外周緣突出至外側方,前述冷卻扇5 4之基板5 4 a被形成 和凸緣部4 5 b呈同一外徑,在靠近基板5 4 a的外周部份立 設有前述散熱片54 b…。 又,在飛輪轂4 5的凸緣部4 5 b,形成有隨著朝往曲柄軸 2 7的軸方向外方逐漸變為大徑之推拔面5 6,在冷卻扇 5 4 的基板5 4 a上,形成有可接觸前述推拔面5 6之推拔面5 7。 亦即,冷卻扇5 4為被前述推拔面5 7所支持地被安裝在前 述凸緣部45b。 然而在靠近前述凸緣部4 5 b的外周緣外面,被設有為了 可對準曲柄軸 2 7的迴轉位置的標記(m a r k ) 5 8,在冷卻扇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5 4的基板 5 4 a中於臨接圓周方向的二個散熱片5 4 b、5 4 b 間,設有使前述標記5 8在臨近軸方向外方之缺口 5 9。 另一方面,在曲柄轴箱 24之右箱半體24R中’在和前 述飛輪轂4 5及冷卻冷卻扇5 4之外周對向部份的内周,突 設有可成為符合前述標記58對準用之基準的基準突起70。 又,在飛輪 4 8之開口端側的外周,一體被突設有突起 4 8 a,藉檢測出此突起4 8 a,而可得到曲柄軸2 7之迴轉角, 亦即為了得到曲柄角,曲柄角感測器6 0為在飛輪4 8的外 周呈對向而被安裝於曲柄箱24之右箱半體24R上。 又,在汽缸體2 5及汽缸蓋2 6上,沿著汽缸軸線C1隔 著間隔各別突設有為了空氣冷卻之複數個冷卻扇 25a···, 2 6 a···,在設有此些冷卻扇 25a··· ,2 6 a…之部份,圍住引 擎本體2 3的一部份之引擎護罩(s h r 〇 u d ) 6 1,在此實施例中 為圍住汽缸體2 5之全體及汽缸蓋2 6的一部份之引擎護罩 61,被支持在引擎23本體上。 又,前述冷卻扇 54為以扇蓋62所覆蓋,該扇蓋62為 在引擎本體23之曲柄箱24中被支持於右箱半體24R上, 同時,被連設在前述引擎護罩6 1上。 扇蓋62為由可因應冷卻扇54之迴轉而迴轉導引冷 空 氣之冷卻風導引通路6 3而在冷卻扇5 4之周圍形成,如圖 5所示,自沿著曲柄軸2 7的軸線方向觀看時,在自汽缸軸 線 C1隔開的一邊側之位置,在此實施例為,由於曲柄軸 27及冷卻扇 54的迴轉方向為如箭頭 64所示的方向,因 此,在自汽缸軸線C1離開的上側之位置的扇蓋6 2上,被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設有可送入冷卻空氣至引擎護罩6 1内之送風口 6 5。 又,曲柄軸2 7及冷卻扇 5 4之軸線C 2為,在和前述汽 缸軸線C1直交的平面内,於自前述汽缸軸線C1之前述一 邊側,在此實施例中為被配置於和上側僅有距離△ L偏位 (offset)之位置。 又,在扇蓋6 2之中央部,被設有複數個進氣孔6 6、6 6…, 自此些進氣孔6 6、6 6…被吸進的外氣可因應冷卻扇 5 4之 迴轉在以箭頭 6 4 表示的方向於冷卻風導引通路 6 3内流 通,再自送風口 65作為冷卻空氣而被送至引擎護罩61。 齒輪變速機T為具備有和曲柄軸2 7平行之變速輸入軸 7 1及變速輸出軸2 2 ;變速輸入軸7 1 —端被突入運轉室4 2 内且可迴轉自如地貫通曲柄箱24之左箱半體24L,在左箱 半體2 4 L及變速輸入軸7 1間介裝滾珠軸承7 2。又,變速 輸入軸7 1之另一端為介由滾珠軸承7 3可迴轉自如地被支 承在右箱半體2 4 R上。 變速輸出軸2 2之一端可迴轉自如地貫通左側蓋4 1,在 左側蓋4 1及變速輸出軸2 2之間介裝有滾珠軸承7 4及環狀 的密封元件7 5,自左側蓋41突出的變速輸出軸2 2之一端 安裝後輪WR。又,變速輸出軸22之另一端為介由滾珠軸 承76可迴轉自如地支承在右箱半體24R上。又,在運轉室 4 2内之曲柄軸2 7的一端部及變速輸出軸7 1之間介設有一 次減速裝置7 7、減震器7 8及多板離合器7 9。 合併參照圖7,在曲柄箱2 4内之變速輸入軸71及變速 輸出軸7 2間設有複數段例如4段之變速齒輪列,各變速齒 1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輪列之被動齒輪8 0、8 1、8 2、8 3可相對迴轉地被安裝在變 速輸出軸2 2上。 前述各變速齒輪列之被動齒輪8 0〜8 3為藉由大部份被配 置在曲柄箱 24中的右箱半體 24R的外方之轉換(change) 機構8 4,如此而可選擇性連結至變速輸出軸2 2,轉換機構 8 4為以結合在右箱半體2 4 R之右側蓋8 5所覆蓋。 在變速輸出軸2 2上其中心部開口在右側蓋8 5之導引孔 86,被在同軸上設置,同時,在前述各被動齒輪80〜83之 裝著部份橫跨前述導引孔8 6及變速輸出軸2 2的外面間而 設有複數條,例如4條導引溝87、87…。 前述轉換機構8 4為具備有:可摺動地嵌合於前述導引孔 86之變速軸88;及,被固著在該變速軸88的内端之繫合 棘爪(Do 1 e ) 8 9 ;而繫合棘爪8 9為可選擇性地繫合各被動齒 輪80〜83且在前述導引溝87、87…内可摺動。 變速軸8 8為由:可直接摺動嵌合在導引孔8 6之圓筒狀 的外軸9 0 ;及,嵌合於該外軸9 0之内軸9 1 ;如此所構成, 在内軸91的内端螺合有前述繫合棘爪8 9。又,在内軸91 之該外端所具有膨大頭部9 1 a之外周,形成有為了繫合對 繫合棘爪8 9的内軸9 1螺合時所使用的工具之倒角部9 2。 為了防止内軸9 1及繫合棘爪8 9的螺合狀態之鬆弛,在 繫合棘爪8 9及外軸9 0之抵接端面被設有防滑用之凹凸繫 合部9 3,同時,在内軸91之膨大頭部91 a及外軸9 0之間 介裝有防滑用墊片94。 合併參照圖8,前述轉換機構8 4為具備有繫合在前述内 1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軸9 1的膨大頭部9 1 a使變速軸8 8運轉的轉換臂9 5,此轉 換臂 95 在右側蓋 85 内被配置於反沖心軸(kick spindle)96及變速軸88之間。 反沖心軸 9 6為配置在變速輸入軸 71 之稍微前方且下 方,在自右側蓋8 5突出之反沖心軸9 6的軸端,為了使駕 駛者坐在座墊1 9上藉右腳即可反冲操作,因此反沖臂 9 7 為可以使踏板97a朝向前上向上之固定方式。 轉換臂 9 5為被固著於介由密封元件 9 8而被右側蓋 8 5 所支承並可自如地繞其迴轉之轉換心軸9 9的内端,使其形 成以轉換心軸9 9作為中心的扇形。在此轉換臂9 5之外周 側一端軸支有滾輪1 0 0,該滾輪1 0 0可轉動地被繫合於設 在變速軸8 8的内軸9 1之膨大頭部9 1 a的環狀溝1 0 1。因 此藉轉換臂95之迴動,介由滾輪100可使内軸91亦即變 速軸 8 8在軸方向變速,此時,藉滾輪 1 0 0在環狀溝 1 0 1 内轉動,而變成可容許變速軸8 8進行圓滑的迴轉。 在轉換臂 9 5之外周面,設有複數個制動凹口 104、 10 4···,在藉由安裝於右側蓋8 5的樞軸1 0 5所支樓且可以 旋動之制動臂1 0 6的先端部,被軸支有可和前述各制動凹 口 1 0 4、1 0 4…選擇性繫合之制動滾輪1 0 7。在制動臂1 0 6 及右側蓋 8 5之間,設有在前述制動滾輪1 0 7和制動凹口 1 0 4、1 0 4…的繫合方向可施加彈力之制動彈簧1 0 8。 然後,轉換臂9 5使變速軸8 8在軸方向變速,當繫合棘 爪8 9在和任一個被動齒輪8 0〜8 3繫合時,為了維持該繫 合狀態,制動滾輪1 0 7便和制動凹口 1 0 4、1 0 4…中之一凹 1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口 ,以制動彈簧1 0 8的彈力而繫合。 在自右側蓋8 5突出之轉換心軸9 9外端,固定有從動滑 輪1 0 9,被轉向桿1 1 0的轉向把手1 1 1連結之驅動滑輪1 1 2 及前述從動輪滑輪1 0 9,介由增速用纜線1 1 3及減速用纜 線11 4被連結。然後藉迴動轉向把手1 1 1而牽引前述纜線 1 1 3、1 1 4之任一纜線之操作,則轉換心軸9 9可在增速側 或減速側迴動。 在反冲心軸 9 6上,支承有在齒輪變速機 Τ中,屬合在 第1段變速齒輪列之驅動齒輪 1 0 2 (參照圖 3 )的始動齒輪 1 1 5,並使其可迴轉自如且在軸方向不能相對移動,在此始 動齒輪1 1 5及反冲心軸9 6間,被設有在反沖心軸9 6正轉 時可連結雙方1 1 5、9 6間之單向離合器機構1 1 6。 該單向離合器機構 1 1 6為具有:可使反沖心軸 9 6在軸 方向相對移動的同時使其不能相對迴轉之被嵌合的離合器 體117;及,可賦予該離合器體117在迴轉時,賦與其抵 抗摩擦力的摩擦彈簧118,在始動齒輪115及離合器體117 之對向面,形成有在嚅合時僅可傳達離合器體1 1 7亦即反 冲心軸9 6之正轉至始動齒輪1 1 5的棘輪1 1 9、1 2 0。 又,在右箱半體2 4 R及右側蓋8 5之間,設有兩端部被 支持之彈簧繫止棒1 2 1 ;及,和前述反沖心軸9 6之間配置 有内外雙層的由扭力螺旋彈簧(torsioncoil spring)構成 之反冲回程彈簧1 2 2、1 2 2,藉反沖回程彈簧1 2 2、1 2 2可 使反冲心軸9 6在後退反冲臂9 7側受到反彈力。 再回到圖3及圖4中,在曲柄軸27上,介由連桿69連 1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結來回運動自如地嵌合在汽缸體2 5内汽缸直徑6 7中 塞68。 在前述汽缸體2 5及汽缸蓋2 6之間,形成有臨近前 塞6 8頂部之燃燒室1 2 4,可控制對該燃燒室1 2 4之自 管2 9的混合氣之進氣的進氣閥1 2 5,及,可控制自前 燒室1 2 4對前述排氣管3 1排氣的排氣閥1 2 6,為以一 有和曲柄軸2 7平行之軸線並在汽缸蓋2 6内被支承且 迴轉之凸輪軸1 2 7之氣閥裝置1 2 8來開閉驅動。 為了轉動驅動凸輪軸127,在前述運轉室42内,前 柄軸2 7的一端部固定有驅動輪1 2 9,在固定於前述曲 1 2 7之被動輪1 3 0及前述驅動輪1 2 9捲掛有正時鏈條 在曲柄箱2 4、汽缸體2 5及汽缸蓋2 6,設有收容可 述正時鏈條1 3 1走行之正時鏈條通路1 3 2。 其次說明第1實施例之作用,被形成為閉塞軸方向 之碗狀的飛輪4 8之閉塞端,雖然被安裝在固定曲柄· 之軸端部的飛輪轂4 5所具備之凸緣部4 5 b的内面,但 凸緣部4 5 b為被形成自飛輪4 8之閉塞端外周緣在外側 出,因此藉飛輪轂4 5重量的增加可得到卓越之飛輪另 而且,由於構成和飛輪轂4 5的凸緣部 4 5 b具有同 徑之基板5 4 a上立設有複數個散熱片5 4 b…而構成之 扇54,其前述基板54a被安裝在前述凸緣部45b,因 冷卻扇5 4之大型化可謀求冷卻功能之提高。 又,在靠近凸緣部45b之外周緣,設有為了對準曲 27的迴轉位置之標記58,在冷卻扇54之基板54a上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之活 述活 進氣 述燃 具備 自由 述曲 柄轴 131。 使前 外端 〖由2 7 前述 方突 果。 一外 冷卻 此藉 柄轴 ,設 17 1244530 有自軸方向外方可辨認前述標記5 8之使該標記5 8臨近軸 方向的缺口 5 9。因此,即使在飛輪轂4 5上安裝冷卻扇5 4 時,自軸方向外方也可容易辨認為了對準曲柄軸2 7的迴轉 位置之標記5 8,而且藉冷卻扇5 4的缺口 5 9所產生之框緣 修飾效果,特別是設在飛輪轂4 5之鋼色標記5 8藉冷卻扇 5 4的顏色之黑或白色係加框緣般之框緣修飾效果,而可更 加提高前述標記5 8之辨認性且可提高其維修性。 又,在飛輪轂4 5之凸緣部 4 5 b上,由於隨著朝向曲柄 軸 2 7的軸方向外方逐漸變成大徑之推拔面5 6,而形成可 支持安裝在該凸緣部4 5 b的冷卻扇5 4之基板5 4 a之狀態, 因此,可謀求提高對飛輪轂4 5的凸緣部4 5 b之冷卻扇5 4 的安裝定位之精確度,而可提高對冷卻扇5 4之凸緣部4 5 b 的組裝性。 然而至少在設有冷卻散熱片25 a···,2 6 a…的部份,在包 圍該引擎本體2 3的一部份之引擎護罩61上,構成在前述 冷卻扇54的周圍形成冷卻風導引通路63且連設可覆蓋該 冷卻扇 5 4之扇蓋 6 2,自沿著曲柄軸 2 7之軸線方向觀看 時,在自汽缸軸線C1離開一邊側之位置的扇蓋6 2,雖然 設有可送入冷卻空氣至引擎護罩 61内的送風口 65,但曲 柄軸2 7為在和汽缸軸線C1直交之平面内被配置為自汽缸 軸線C 1偏離在一邊側之位置。 如此藉偏位配置曲柄軸2 7,自沿著曲柄軸2 7的軸線方 向觀看時,自汽缸軸線 C 1 遠離的位置可配置前述送風口 6 5。由此,在設有各冷卻散熱片2 5 a…,2 6 a…之部份,可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一面自送風口 6 5沿著拋物線而送入引擎護罩6 1内之冷卻 空氣的流通方向靠近沿著各冷卻散熱片 2 5 a…,2 6…間之 方向,因此,在引擎護罩61内,冷卻空氣可容易沿著汽缸 軸線C 1隔著間隔所配置之複數個冷卻散熱片2 5 a…,2 6 a… 之間流通,而可提高冷卻功能。 又,引擎本體2 3為以和該汽缸軸線C1大致呈水平之姿 勢配置在後輪W R的右側,由於在引擎本體2 3上方配置有 氣化器3 0,因此,其一方面可確保氣化器3 0之配置空間 而一方面可使引擎本體2 3配置在比較高的位置,而可使速 克達型車輛構成有比較大的側傾角(banking angle)。 又,在引擎本體23的曲柄箱24上,連接設置有使前述 引擎本體2 3之下方大致沿著前述汽缸軸線C 1延伸之懸吊 臂3 6的基端部,由於該懸吊臂3 6的先端部上下可搖動地 被支承在車架1 1上,因此,藉懸吊臂3 6 —方面可迴避最 低地上高度變低,同時一方面可謀求引擎本體 2 3之小型 化,又,以車架1 1支持汽缸體 2 5之構成雖然汽缸體 2 5 容易發生歪曲,但此種構成則可防止汽缸體2 5發生歪曲。 圖9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被固定在曲柄軸2 7之 軸端的飛輪轂4 5 ’,一體具備有:以鍵(k e y ) 4 6及螺母4 7 固著在曲柄軸27之圓筒部45a’ ;及,自該圓筒部45a’的 外端突出至半徑方向外方之凸緣部45b’;在具有鋼色的飛 輪 48之閉塞端的直徑一半程度的直徑所形成的前述凸緣 部4 5b’内面上,其藉由鉚釘49…而安裝飛輪48。 又,被著色為黑或白色的冷卻扇 5 4 ’為,由圍繞前述凸 1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緣部4 5 b ’之基板5 4 a ’上立設複數個散熱片5 4 b ’所構成, 基板54a’藉由螺栓55…緊繫在前述飛輪48之閉塞端。 而且為了對準曲柄軸2 7的迴轉位置之標記5 8被設在靠 近前述飛輪4 8之閉塞端外面的外周緣,為了自軸方向外方 可辨認該標記5 8之缺口 5 9,構成使前述標記5 8在臨近軸 方向外方,且缺口 59設在冷卻扇54’的基板54a’上。 根據該第2實施例,也和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即使在 飛輪48上安裝冷卻扇54’時,自軸方向外方仍可容易辨認 為了對準曲柄軸2 7的迴轉位置之標記5 8,而且藉冷卻扇 5 4 ’的缺口 5 9所產生之框緣修飾效果可更加提高前述標記 5 8的辨認性而提高其維修性。 以上雖然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 述之實施例,只要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其可實施各種之設 計變更。 (發明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即使在飛輪或飛輪轂 上安裝冷卻扇時,自軸方向外方仍可容易辨認為了對準曲 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而且藉冷卻扇的缺口所產生之框 緣修飾效果可更加提高前述標記的辨認性而提高其維修 性。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自轴方向外方可 容易辨認為了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而提高其維修 性,且藉飛輪轂之重量增加而可得到卓越的飛輪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可謀求提高對飛輪轂 2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的凸緣部之冷卻扇的安裝定位之精確度,而可提高冷卻扇 對前述凸緣部之組裝性。 又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可一方面謀求為了 對準曲柄軸的迴轉位置之標記的辨認性,而另一方面謀求 冷卻扇大型化提高所產生之冷卻功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第1實施例之二輪機車旳側視圖。 圖2為二輪機車之後部的擴大側視圖。 圖 3 為 圖 2之3 -3 線 擴 大 剖 面 圖 〇 圖 4 為 圖 3之4 - 4 線 剖 面 圖 〇 圖 5 為 圖 2之重 要 部 份 的 一 部 份 缺口 擴 大圖 圖 6 為 圖 5之丨 B-( 3線 .剖 面 圖 〇 圖 7 為 圖 2之7 -7 線 擴 大 剖 面 圖 〇 圖 8 為 圖 7之8 - 8 線 剖 面 圖 〇 圖 9 為 對應於第 2 實 施 例 的 圖 6 之剖 面 圖。 元科 -符號說 明) 11 車 架 12 前 輪 叉 13 前 管 14 前 車 架 15 後 車 架 16 踏 板 17 支 架 18 置 物 箱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21 1244530
19 座 墊 20 燃 料 箱 2 1 後 避 震 器 22 變 速 輸 出軸 23 引 擎 本 體 24 曲 柄 軸 24L 左 々/τ 相 半 體 24R 右 /r/r 相 半 體 25 汽 缸 體 26 汽 缸 蓋 27 曲 柄 軸 28 螺 栓 29 進 氣 管 30 氣 化 器 3 1 排 氣 管 32 托 架 33 懸 吊 桿 34 第 1 框 轴 35 橡 膠 襯 墊 36 懸 吊 臂 37 橡 膠 襯 套 38 第 2 樞 軸 39 消 音 器 4 1 左 側 蓋 3 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 106810 22 1244530 42 運 轉 室 43 ^ 44 滾 珠 軸承 45 、 45’ 飛 輪 奎/L 車又 45a 圓 筒 部 45b 、 45b’ 凸 緣 部 46 鍵 47 螺 母 48 飛 輪 4 8a 突 起 49 鉚 釘 50 磁 鐵 51 轉 子 52 定 子 53 發 電 機 54 、 54’ 冷 卻 扇 54a、 54a’ 基 板 54b 、 54b’ 散 熱 片 55 螺 栓 56 ^ 5 7 推 拔 面 58 標 記 59 缺 π 60 感 測 器 6 1 引 擎 護罩 62 扇 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23 1244530 63 冷 卻 風 導 引 通 路 64 箭 頭 65 送 風 α 66 進 氣 孔 67 汽 缸 直 徑 68 活 塞 69 連 桿 70 變 速 TO 入 轴 72 > 73 ^ 74 > 7 6 滾 珠 軸 75 密 封 元 件 77 一 次 減 速 裝 置 78 減 震 器 79 多 板 離 合 器 8 0〜 83 被 動 齒 輪 84 軸 換 機 構 85 右 側 蓋 86 導 引 孔 87 導 引 溝 88 變 速 軸 8 9 繫 合 棘 爪 90 外 軸 9 1 内 軸 9 1a 膨 大 頭 部 92 倒 角 部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24 1244530 93 凹 凸 繫 合 部 94 防 滑 墊 片 95 轉 換 臂 96 反 冲 心 軸 97 反 沖 臂 97a 踏 板 98 密 封 元 件 99 轉 換 心 軸 100 滾 輪 10 1 環 狀 溝 102 馬^ 動 齒 輪 104 制 動 凹 V 105 枢 軸 1 06 制 動 臂 107 制 動 滾 輪 108 制 動 彈 簧 1 09 從 動 滑 輪 110 轉 向 桿 111 轉 向 把 手 112 馬區 動 滑 輪 113 增 速 用 纜 線 114 減 速 用 纜 線 115 始 動 齒 輪 116 單 向 離 合 器機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25 1244530 117 離 合 器 體 118 摩 擦 彈 簧 119^ 120 棘 輪 1 21 彈 簧 繫 止 棒 1 22 反 沖 回 程 彈簧 1 24 燃 燒 室 1 25 進 氣 閥 126 排 氣 閥 1 27 凸 輪 軸 128 氣 閥 裝 置 1 29 驅 動 輪 1 30 被 動 輪 1 31 正 時 鏈 條 1 32 正 時 鏈 條 通路 WF 前 輪 WR 後 輪 Ρ 動 力 裝 置 Ε 引 擎 Τ 齒 輪 變 速 機 Cl 汽 缸 車由 線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26

Claims (1)

1244530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引擎,係使軸方向外方被形成為閉合碗狀,且和 曲柄軸(2 7 )同軸配置之飛輪(4 8 )的閉塞端,安裝在被固定 在前述曲柄軸(2 7 )軸端的飛輪轂(4 5、4 5 ’)所具備的凸緣部 (45b、4 5 b ’)内面,如此所成之引擎中,其特徵為,在基板 (54a、54a’)上立設複數個散熱片(54a、54b’)所成冷卻扇 (54、54’)的前述基板(54a、54a’),被安裝於前述飛輪(48) 的閉塞端外面或前述凸緣部(4 5 b)的外面,在靠近前述飛輪 (4 8 )的閉塞端的外周緣之外面或是靠近前述凸緣部(4 5 b ) 的外周緣外面,設有為了對準曲柄軸(2 7 )的迴轉位置之標 記(58),在前述冷卻扇(54、54a’)的基板(54a、54a’)上, 設有使前述標記(5 8 )臨近軸方向外方之缺口( 5 9 )。 2. —種引擎,係使軸方向外方被形成為閉合碗狀,且和 曲柄軸(2 7 )同軸配置之飛輪(4 8 )的閉塞端,安裝在被固定 在前述曲柄軸(2 7 )軸端的飛輪轂(4 5 )所具備的凸緣部(4 5 b ) 内面,如此所成之引擎中,其特徵為,在自前述飛輪(4 8 ) 的閉塞端外周緣突出至外側方所形成之靠近前述凸緣部 (4 5 b )的外周緣外面,設有自軸方向外方可辨認之為了對準 曲柄軸(2 7 )的迴轉位置之標記(5 8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引擎,其中,在前述飛 輪轂(4 5 )的凸緣部(4 5 b ),隨著朝向前述曲柄軸(2 7 )的軸方 向外方逐漸變大徑之推拔面(5 6 ),被形成可支持安裝在前 述凸緣部(4 5 b )之冷卻扇(5 4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引擎,其中,在和前述飛輪 2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1244530 轂(4 5 )的凸緣部(4 5 b )具有同一外徑之基板(5 4 a )上立設有 複數個散熱片(5 4 b )而構成之冷卻扇(5 4 )的前述基板 (b4a),被安裝在前述凸緣部(45b),在前述基板(54a)上設 有使前述標記(5 8 )臨近軸方向外方之缺口( 5 9 )。
2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6/93106810
TW93106810A 2003-03-19 2004-03-15 Engine TWI24453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6173A JP4217089B2 (ja) 2003-03-19 2003-03-19 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4437A TW200424437A (en) 2004-11-16
TWI244530B true TWI244530B (en) 2005-12-01

Family

ID=3329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06810A TWI244530B (en) 2003-03-19 2004-03-15 Eng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17089B2 (zh)
CN (1) CN1303314C (zh)
IT (1) ITTO20040155A1 (zh)
TW (1) TWI2445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9873B2 (ja) * 2005-08-05 2012-07-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を搭載する鞍乗型車両、及び回転電機の取り付け方法
JP5039308B2 (ja) * 2005-08-05 2012-10-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770116B2 (ja) * 2012-01-25 2015-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103104395B (zh) * 2013-02-07 2015-12-02 重庆理工大学 大功率摩托艇舷外机飞轮
CN110494641B (zh) * 2017-03-30 2021-10-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JP6714771B2 (ja) * 2017-03-30 2020-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DE102019118206A1 (de) * 2018-07-06 2020-01-09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13721B1 (fr) * 1981-09-30 1988-09-09 Honda Motor Co Ltd Mecanisme de volant a capacite variable et moteur en comportant l'application avec un circuit de commande
CA2159158C (en) * 1994-09-27 1999-01-26 Masaki Tsunoda System for outputting power from a crankshaft
JP2000328957A (ja) * 1999-05-21 2000-11-28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発電機
JP2003004838A (ja) * 2001-06-27 2003-01-08 Nec Eng Ltd Gps受信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389A (zh) 2004-09-29
JP4217089B2 (ja) 2009-01-28
ITTO20040155A1 (it) 2004-06-10
JP2004285853A (ja) 2004-10-14
CN1303314C (zh) 2007-03-07
TW200424437A (en) 200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8680B (zh)
US20100243349A1 (en) Vehicle
JP5546302B2 (ja) 車速センサ取付構造
US7823678B2 (en) Motorcycle with vehicle speed sensor
TWI244530B (en) Engine
JP4420292B2 (ja)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4217088B2 (ja) 強制空冷エンジン
JPH08232981A (ja) 車両用クラッチ機構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JP2013068231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8190424A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412555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排気用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JP4007872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4270727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8381892B2 (en) Motorcycle
JP3966778B2 (ja)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組付け用開口部閉塞構造
WO2023084592A1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WO2023084591A1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2004345382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グリップ装置
JP2008190423A (ja) Ohc型内燃機関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JP6739483B2 (ja) 内燃機関
JP5770116B2 (ja) 内燃機関
EP1873050B1 (en) Scooter-type motorcycle
JP2017180344A (ja) キック始動装置付き鞍乗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901596B2 (ja) エンジン
JP5687136B2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