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83194B -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during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during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83194B
TW583194B TW091102084A TW91102084A TW583194B TW 583194 B TW583194 B TW 583194B TW 091102084 A TW091102084 A TW 091102084A TW 91102084 A TW91102084 A TW 91102084A TW 583194 B TW583194 B TW 5831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tor
product stream
patent application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2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se M Sosa
Aron Griffith
Original Assignee
Fina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na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n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83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831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01Removal of residual monomers by physica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06Removal of residual monomers by chemical reaction, e.g. scaveng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583194 A7 _ B7 五、發明説明(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乙烯之低分子量組份的方法,其使用預熱器、熱交換機和 低壓相分離器。Toekes的專利案中,預熱器加熱反應混合 物,熱交換機使反應混合物於相分離器產生的低壓維持此 溫度。此方法製得泡沬,其可用以迅速移除揮發物並使得 單體和乙苯濃度低於約1 OOOppm。 1^1^:111261*的美國專利案第3,865,67 2號提出一種使用單 階段真空蒸餾系統自聚合物移除揮發物的方法。更重要地 ’此方法使用於下流型構造中操作的直立式熱交換機。在 下流型構造中,聚合物混合物餵至直立式熱交換機頂部, 揮發性組份以向下流動至熱交換機末端的混合物形式移出 。此系統中,混合物在朝下流交換機底端移動時處於較高 溫度。Mertzinger報導此方法所能達到的揮發物濃度降至約 3000ppm 0 下流型下降停頓(falling strand)蒸發器揭示於Hagberg 的美國專利案第3,928,300號。此方法中,受熱的聚合物受 壓通過位於低壓槽頂部的多個狹縫。聚合物受壓通過狹縫 會提高混合物的表面積,藉此有助於揮發性組份之.移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Sosa等人的美國專利案第5,540,8 1 3號(茲將其中所述者 倂入參考)提出一種方法和設備,藉由串聯的熱交換機和脫 揮發器與聚合反應系統之組合而降低殘留單體含量。離開 反應器系統之後,聚合物混合物進入上流型熱交換機,之 後於低壓下進入下流型熱交換機。之後,此混合物進入含 有環形噴嘴歧管的第二個脫揮發器。藉由控制在各個模組 中之溫度,此方法不僅能夠移除大部分揮發性組份,同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583194 A7 B7 _ 五、發明説明(3) 也能夠控制參數,如:分子量分佈和熔流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在產製溫度接近其上限時,提高反應和脫揮發溫度 以達改善產製效果的問題相當嚴重。因此,此技術須要一 種可以去除大部分揮發性組份並能嚴格控制分子量、分子 量分佈和熔流率,且不須高溫也不須額外處理步驟的方法 1明槪述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爲克服以前技術的缺點,本發明提出一種製造聚合物 的方法。較佳實施例中,此方法包括自一乙烯基芳族聚合 系統取得產物流,其中,產物流包含聚合的單體和單體。 有引發劑(如:過氧化物)存在時,產物流引至上流型熱交換 機中,引發劑會影響單體於上流型熱交換機中之聚合反應 。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引發劑包括第一種引發劑和第二種 引發劑,第二種引發劑與第一種引發劑之間的比例可由約0 :600至約50 : 600。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第二種引發劑與第 一種引發劑之間的比例由約0 : 400至約50 : 400。剩餘部分 中,第二種引發劑與第一種引發劑之間的比例約〇 : 200。 特別的實施例中,第一種引發劑可以是低溫引發劑, 而第二種引發劑可以是高溫引發劑。或者,第二種引發劑 可以是中溫引發劑。 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此方法另包括在上流型熱交換機 中形成已聚合單體,以形成第二個產物流,及將第二個產 物流予以脫揮發,以形成分子量分佈由約2.8至約3.3的已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58319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 —_五、發明説明(4) 合單體。 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以製造聚苯乙烯的 方法,其包括自苯乙烯聚合系統取得產物流(其包括聚苯乙 烯和苯乙烯),及在會影響苯乙烯之聚合反應的引發劑存在 時,將產物流引至上流型熱交換機中。 前文已相當廣泛地描述本發明的較佳和其他特徵,因 此,嫻於此技術者由下文會更瞭解本發明的詳細描述。下 文將描述構成本發明之申請專利項之本發明的其他特徵。 嫻於此技術者瞭解他們能夠由所提出的觀念和特定實施例 作爲設計或修飾用以實施與本發明相同之目的的基礎。廣 義言之,嫻於此技藝者也暸解這樣的對等構成不會違背本 發明之精神和範圍。 附圖簡述 爲更暸解本發明,現參考下列描述和附圖,其中·· 附圖1所示者是本發明之聚合系統; 附圖2所示者是平均分子量與殘留引發劑濃度之間的關 係;而 附圖3所示者是分子量分佈與殘留引發劑濃度之間的關 係。 100 聚合反應系統 110 攪拌槽反應器系統 120 管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83194 A7 B7 五、發明説明(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1 管線 122 管線 123 管線 124 管線 125 管線 126 管線 127 管線 128 管線 140 儲槽 141 儲槽 142 儲槽 150 熱交換機單元 160 下流型熱交換機 170 閃蒸脫揮發槽 175 蒸汽移除管線 180 第二個下游脫揮 185 蒸汽管線 190 最終操作 發明詳述 先參考附圖1,所示者是本發明之聚合系統i 〇〇,其具 有攪拌槽反應器系統1 1 0。反應器系統1 1 0可包含一系列的 一或多個用以製造聚苯乙烯的反應器。管線120、121和122 使反應器110與儲槽140、141和142連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8 - 583194 A7 B7 五、發明説明(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管線120將乙烯基苯自儲槽140運 至反應器110。同樣地,此實施例中,管線121將第一種引 發劑自儲槽141送至反應槽110。管線123將第二種引發劑引 至反應器110。這樣的實施例中,反應器系統110可以於約 100°C至約160°C操作。反應器110中的聚合法進行約4小時至 約6小時。可藉反應器系統中的固體%定出此方法的特別條 件。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離開反應器系統丨丨〇的固體%由約 60%至約 7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特別的實施例中,引發劑可以是過氧化物。特別有用 的過氧化物包括過酯、過縮酮和過氧基碳酸酯。市售的這 些化合物可得自 Akzo Nobel,300South Riverside Rd.,伊利諾 州芝加哥市;ATOFINA Chemicals,Market Street,賓州費城; Aztec Peroxides,Inc.,7600 West Tidwell,德州休士 頓市。 如嫻於此技藝者習知者,這樣的過氧化物之選擇以它們於 不同溫度的分解速率爲基礎。這樣的半生期資訊可得自供 應商。就欲描述的方法而言,低溫過氧化物引發劑是半生 期約1小時發生於約litre至約i2(rc者。中溫引發劑可以是 半生期約1小時發生於約120°C和約130°C之間者。高溫引發 劑是半生期約1小時發生於高於約130°C者。 較佳實施例中,低溫引發劑可以是如:1,1-二(第三戊 基過氧基)環己烷(Atofina Lupersol 531),其爲用於此方法之 特別有用的低溫引發劑。在反應器系統110中的低溫引發劑 濃度可由約Oppm至約600ppm。更特別地,低溫引發劑濃度 可由約200ppm至約600ppm。其他實施例中,引發劑可以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 — -9- 583194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或第二份引至反應器系統110中。這些實施例中,第二份 可於第一份之後引至反應器系統110的相同反應器中,或者 可於第一份之後引至反應器系統110的接續反應器中。任一 情況中,第一份引發劑足以使得在聚合物產物流中之濃度 由約200ppm至約400ppm。第二份引發劑足以使得在聚合物 產物流中之濃度由約Oppm至約200ppm。 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可以包括嫻於此技藝者已知的過 氧化物引發劑作爲高溫引發劑。特別有用的高溫引發劑包 括3,3-二(第三丁基化過氧)丁酸酯(人丨〇衍!^1^1^^8〇15 3;3)。摻 有局溫引發劑的實施例中,反應混合物中的高溫引發劑濃 度可由約Oppm至約300ppm。特別的實施例中,高溫引發劑 濃度可由約Oppm至約50ppm。另一實施例可以含括中溫引 發劑。特別有用的中溫引發劑包括0-異丙基一過氧基碳酸 〇〇-第三丁酯(TBIC)、2,2-二(第三丁基過氧基)丁烷(BU-50) 和第三丁基過氧基苯甲酸酯(TBP),其濃度由約〇PPm至約 300ppm 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旳另一實施例中,引發劑可以是引發劑組合。 這樣的實施例中,第一個引發劑可以是低溫引發劑,第二 個引發劑可以是中溫或高溫引發劑。或者,引發劑組合可 以是中溫引發劑和高溫引發劑。這樣的實施例中,低溫引 發劑濃度可由約Oppm至約600ppm,中溫引發劑足以使得在 聚合物產物流中之濃度由約〇至約300ppm,而高溫引發劑可 由約Oppm至約300ppm。較佳實施例中,低溫引發劑濃度可 由約200ppm至約600ppm,中溫或高溫引發劑可由約〇ppm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0 - 58319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8) 約50ppm。嫻於此技藝者知道這些濃度不受限,能夠使用使 得聚合物產物具下文中所討論之所欲性質的任何濃度。 較佳實施例中’添加引發劑之後,所得聚合物產物流 經由管線125進入熱交換機單元150。熱交換機150以上流型 爲佳’受熱的聚合物產物流由槽的底部進入向上流經熱交 換機150,於槽頂部離開。此聚合物產物流在熱交換機15〇 中的停留時間以約15至約20分鐘爲佳。以分子在聚合物流 中自熱交換機150入口流至熱交換機150出口所須的平均時 間量定出停留時間。此熱交換機150可於約100°C至約230°C 操作,或者於足以負擔聚合反應的溫度操作。 另一實施例中,引發劑可以與產物流分別引至熱交換 機中。這樣的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引發劑可以自管線122和 124引至熱交換機150中。引發劑引至熱交換機150而非引至 反應器系統11 0中時,存在於產物流中之低溫引發劑濃度可 由約Oppm至約70ppm,高溫引發劑濃度可由約5ppm至約 50ppm ° 如前述者,引發劑可以引至反應器系統110的聚合法中 或直接引至熱交換機150。引發劑引至反應器系統11〇時, 其濃度足以使得在產物流進入熱交換機150時有引發劑存在 。令人訝異地,引發劑存在於熱交換機中有助於改善所得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佈和熔流性質之控制情況。 聚合物產物流通過熱交換機150之後,其可流經管線 126至一或多個下游熱交換機(如:下流型熱交換機160)。下 流型熱交換機160可以維持於約245 °C且可位於壓力維持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_ 11 - 583194 A7 B7 五、發明説明(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約20托耳至約2000托耳的閃蒸脫揮發槽170中。熱和低壓組 合使得揮發性組份得以經由蒸汽移除管線175以聚合物流形 式離開脫揮發槽170。 在脫揮發槽170中至少一部分脫揮發之後,此聚合物混 合物亦可通過管線1 27到達第二個下游脫揮發器丨80。特別 的實施例中,下游脫揮發器1 80可以具有環狀下降停頓構形 。此第二個下游脫揮發器1 80的操作壓力由低於1托耳至約 20托耳。額外的揮發性組份可以經由蒸汽管線185移除。之 後,管線128將聚合物混合物自第二個下游脫揮發器180運 送至最終操作190(如··粒化器),聚合物產物流於此處冷卻 並用於進一步加工或運送至顧客處。此使化學引發劑與熱 聚合反應倂用的聚合物使得脫揮發化的一乙烯系芳族聚合 物(如:聚苯乙烯)得以於較低溫度製備,且使得聚合物產物 的熔流率和分子量分佈得以被嚴格地控制。 實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下面的附表I列出使用本發明之方法的試驗性設備操 作之特定操作參數及如何修正本方法的不同參數以得到具 不同特性的聚合物產物。 初步實驗於有低溫引發劑和高溫引發劑存在時進行。 這些實驗中,低溫引發劑1,1-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以 300ppm濃度與50ppm高溫引發劑3,3·二-(第三丁基過氧基) 丁酸乙酯置於反應器系統110中。產物移出系統的同時,反 應器系統110的溫度逐漸由105 °C提高至130°C。產物流離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 583194 A7 B7 五、發明説明(讼 反應器系統110之後,取得樣品以定出數均分子量(Μη)、重 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佈(MWD)。此處,Μη約15 1,000, Mw約361,000,MWD是2.4。亦於聚合物產物流通過熱交換 機150和脫揮發器之後測試。最終聚合物的Mn約1 24,000, Mw 約 3 22,000,MWD 是 2.6,熔流率約 1.66。 硏究提高反應系統110中之低溫引發劑濃度所造成的影 響。將反應器系統110中的低溫引發劑1,1-二-(第三戊基過氧 基)環己烷濃度提高至400ppm,但高溫引發劑3,3-二-(第三丁 基過氧基)丁酸乙酯濃度維持50ppm。產物流離開反應器系 統110之後取樣。於此階段,產物流的Mn約1 63,000,Mw約 363,000, MWD是2.2。產物流通過上游熱交換機和脫揮發器 之後,令人訝異地,產物的Mn約111,000,Mw約3 1 5,000, MWD是2.8。此產物的熔流率是1.79。 另一實驗中,低溫引發劑的量分成兩等份。第一份1,1-二_(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足以在維持於113 t的反應器系 統110中構成200ppm濃度。添加相同的高溫引發劑,使得在 反應器系統中的濃度是50ppm。之後於107 t添加第二份低 溫引發劑。令人訝異地,最終產物的“〜提高至約331,000, MWD未改變,仍是2.8。認爲此Mw提高係因聚合物離開反 應器系統110之後,留在產物流中的低溫引發劑量提高所致 〇 使用較高量低溫引發劑進行類似實驗。第一份改成兩 倍,使得在反應器系統中之濃度是400ppm,高溫引發劑濃 度仍維持50ppm。之後添加第二份低溫引發劑,其量足以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l·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3- 58319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 得產物流中的低溫引發劑濃度提高200ppm。這樣的條件下 ,在反應器系統110之後,Mw和MWD分別在約379,000至約 393,000及2.1至1.9的範圍內。但最終產物的Mw降至介於約 325,000和約322,000之間,MWD由約3.0至3.1。這些產物的 熔流率由約1.96至約1.92。 另一組實驗係使用低溫引發劑在無高溫引發劑存在的 情況下進行。這些情況中,引發劑的量足以使得反應器系 統110中的濃度是400ppm。此配方製得之在反應器系統110 之後的產物流之Mw約3 85,000至約443,000。此處的MWD是 2.1至1.9。通過上游熱交換機160和脫揮發程序之後,最終 產物的Mw約324,000至約363,000,MWD是3.0-3.3,熔流率 是1.79至1.36。認爲這些意料之外且全然不同的結果係因在 上流型熱交換機150中的轉化率提高所致。 另一實驗展現中溫引發劑的影響。這些實驗中,低溫 引發劑1,1-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以400ppm濃度與 50ppm 0-異丙基一過氧基碳酸〇0-第三丁酯(TBIC)置於反應 器系統110中。此情況下,產物流離開反應器系統11 〇之後 ,Mw是43 2,6 1 1。MWD提高至2.3。使用這樣的配方,最終 聚合物產物的Mw約355,000,MWD是3.1,熔流率是1.44。 硏究上流型熱交換機1 60中的引發劑濃度與數均分子量 Mn之間的關係。此處,評估在產物流離開反應器系統1丨〇時 ’留在產物流中之引發劑穩定狀態濃度。這些結果示於附 表II。 認爲上流型熱交換機1 60中之產物流的相當低溫顯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4- 583194 A7 _ B7 ___ 五、發明説明(1含 相較於參與反應的低溫引發劑量,方法的此一階段與高^ 引發劑的量可被忽略。附圖2指出數均分子量Mn變化與®ί 達上流型熱交換機但未反應的引發劑量之間的關係。令人 訝異地,此附圖指出:因爲熱交換機160中之殘留的引發劑 ,所以在反應器系統110之後,形成實質量的低分子量物種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5- 583194
A B 五、發明説明(讼
附表I 1 2 3 4 5 6 引發劑1 L531 L531 L531 L531 L531 L531 初量(ppm) 300 400 200 400 400 400 第二次用量(ppm) 0 0 200 200 0 0 引發劑2 L533 L533 L533 L533 L533 TBIC 用量(ppm) 50 50 50 50 50 Mw,ar(X 1 〇'3) 361 3 63 -- 379- 3 85- 433 393 443 Mn, ar(X 1 Ο*3) 151 163 -- 180- 179- 184 205 230 MWDar 2.4 2.2 -- 2.1- 2.1-1.9 2.3 1.9 Mw 最終(χ 1〇·3) 322 315 331 325- 324- 355 322 363 Μη 最終(x 10_3) 124 111 117 109- 107- 114 103 112 MWD最終 2.6 2.8 2.8 3.0- 3.0;3.3 3.1 3.1 MFI最終 1.65 1.79 1.62 1.96- 1.79- 1.44 1.92 1.3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L531 是指 Atofina Lupersol 531 ; L533是指 Atofina Lupersol 5 3 3 ; AR是指反應器系統110之後測得的相關値;Final是指 完全處理之後測得的相關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583194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今 的MWD改變趨勢與Μη的一般趨勢相同。同樣地,認爲 MWD改變與殘留於上流型熱交換機中的引發劑有關。 附圖2和3中所示趨勢指出:控制聚合物產物流特性與 引發劑濃度有關。通常,認爲留在反應器系統中之較多量 的引發劑會在上流型熱交換機中反應,會在產物流中製得 較多量的低分子量物種。 雖然已詳細描述本發明,嫻於此技術者應瞭解:能夠 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作出各式各樣的改 變、替代和變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8-

Claims (1)

  1. 58319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彳mW^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9 1 1 0208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無劃線替換本 民國93年1月 5日修正 1·一種用以製造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徵爲其包含: 自 乙細基方族聚合系統取得產物流,該產物流包含 聚合的單體和單體;及 在有引發劑存在時,將該產物流引至上流型熱交換機 中,該引發劑會影響該單體之聚合反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中含 有1 0 p p m至7 0 p p m該引發劑。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包括 該引發劑。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另包括將.一部 分的該引發劑引至第一個反應器中,及,在將該產物流引 至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之前,將剩餘的該引發劑引至第二 個反應器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 第一種引發劑和第二種引發劑。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 是低溫引發劑,第二種引發劑是高溫引發劑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 是低溫引發劑,第二種引發劑是中溫引發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 該引發劑包括 第一種引發劑 第一種引發劑 該第二種引發 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的比由〇 : 600至50 : 60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0Χ297公楚) ,---------Ψ------—,π—-----#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83194 ABICD 六、申請專利範圍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中, 該第二種引發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的比由〇 : 4〇〇至50 : 400 J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該剩餘的部分中,該第二種引發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的 比是0 : 200。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上流型熱交 換機的操作溫度由10CTC至230°C。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中,將該產物流引 至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包括該引發劑和該產物流分別引至 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在該 上流型熱交換機中的停留時間由15分鐘至20分鐘。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引發劑是過 氧化物。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過氧化物· 包括低溫過氧化物和高溫過氧化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過氧 化物是1,1-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該高溫過氧化物是 3,3-二(第三丁基過氧基)丁酸乙酯。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方法,其中,該過氧化物 包括低溫過氧化物和中溫過氧化物。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過氧 化物是1,卜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該中.溫過氧化物是 〇-異丙基一過氧基碳酸〇〇-第三丁酯。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另包括在該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 - 58319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3 流型熱交換機中形成已聚合的單體以形成第二個產物流, 使該第二個產物流脫揮發化,以形成分子量分佈由2·6至3.3 的已聚合單體。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脫揮發化處 理包括將該第二個產物流先後引至第一和第二個脫揮發器 中〇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 二個脫揮發器是下游脫揮發器。 21·—種用以製造聚苯乙烯之方法,其特徵爲其包含: 自苯乙烯聚合系統取得產物流,該產物流包含聚苯乙 烯和苯乙烯;及 在有引發劑存在時,將該產物流引至上流型熱交換機 中,該引發劑影響苯乙烯之聚合反應。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中· 含有lOppm至7 0ppm該引發劑。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包 括該引發劑。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另包括將一 部分的該引發劑引至第一個反應器中,及,在將該產物流 引至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之前,將剩餘的該引發劑引至第 二個反應器中。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該引發劑包 括第一種引發劑和第二種引發劑。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種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 297公釐) I 1-· .....I I -I- -- - ili —I— i - ---—I— I........ \~> I _ _ ml !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83194 A8 B8 C8 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4 發劑是低溫引發劑,該第二種引發劑是高溫引發劑。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種引 發劑是低溫引發劑,該第二種引發劑是中溫引發劑。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種引 發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的比由〇 : 600至50 : 600。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中 ,該第二種引發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的比由0 : 400至50 : 400,該剩餘的部分中,該第二種引發劑與該第一種引發劑 的比是0 ·· 200 〇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該上流型熱 交換機的操作溫度由100°C至230°C。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將該產物流 引至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包括該引發劑與該產物流分別引 至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在 該上流型熱交換機中的停留時間由15分鐘至20分鐘。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該引發劑是 過氧化物。 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方法,其中,該過氧化物 包括低溫過氧化物和高溫過氧化物。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過氧 化物是1,1-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該高溫過氧化物是 3,3-二(第三丁基過氧基)丁酸乙酯。 3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3項之方法,其中,該過氧化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A4規格(2】0X29<?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 583194 A8 B8 C8 __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5 包括低溫過氧化物和中溫過氧化物。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過氧 化物是1,1-二(第三戊基過氧基)環己烷,該中溫過氧化物是 〇-異丙基一過氧基碳酸〇〇-第三丁酯。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方法,其中,另包括在該 上流型熱交換機中形成已聚合的單體以形成第二個產物流 ’使該第二個產物流脫揮發化,以形成分子量分佈由2.8至 3.3的聚苯乙烯。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方法,其中,脫揮發化處 理包括將該第二個產物流先後引至第一和第二個脫揮發器 中〇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 二個脫揮發器是下游脫揮發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f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 297公釐) -5-
TW091102084A 2001-03-09 2002-02-06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during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W58319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03,598 US6486271B1 (en) 2001-03-09 2001-03-09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during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83194B true TW583194B (en) 2004-04-11

Family

ID=2518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2084A TW583194B (en) 2001-03-09 2002-02-06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during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486271B1 (zh)
EP (1) EP1238991B1 (zh)
JP (2) JP2002265503A (zh)
KR (1) KR100875725B1 (zh)
CN (1) CN1232540C (zh)
AT (1) ATE340808T1 (zh)
BR (1) BR0200686A (zh)
DE (1) DE60214918T2 (zh)
ES (1) ES2272634T3 (zh)
MX (1) MXPA02002458A (zh)
TW (1) TW583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8150B1 (en) * 2002-10-08 2003-08-19 Atofina Chemicals, Inc. Preparation of expandable styrene polymers
US20050256216A1 (en) * 2004-05-14 2005-11-17 Berti Douglas A Production of polystyrene for foaming application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eroxide initiators
US7754817B2 (en) * 2005-10-31 2010-07-13 Fina Technology, Inc. Low temperature initiators for improving the rubber phase volume of HIPS formulations
US8403925B2 (en) 2006-12-06 2013-03-26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lesions in tissue
US9492226B2 (en) 2005-12-06 2016-11-15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real-time RF lesion depth display
KR100982821B1 (ko) * 2006-08-21 2010-09-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안정성이 우수한 그라프트 고무 라텍스의 제조방법 및이의 응집방법
US9204927B2 (en) 2009-05-13 2015-12-08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ve of lesion formation in tissue during an ablation procedure
US7858729B2 (en) * 2008-05-29 2010-12-28 Novomer, Inc. Methods of controll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mer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CN102746424A (zh) * 2011-04-20 2012-10-24 南京华狮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86885A (fr) * 1971-07-30 1973-01-29 Basf Ag Procede d'elimination des constituants vaporisables de solutions polymeres
US4125696A (en) * 1977-01-06 1978-11-14 Pennwalt Corporat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di-t-butyl diperoxycarbonate as a finishing catalyst
JPS5918707A (ja) * 1982-07-24 1984-01-3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脱揮発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4777210A (en) 1986-07-25 1988-10-11 Cosden Technology, Inc.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US5274029A (en) * 1990-09-10 1993-12-28 Kelley Joseph M Styren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JPH06345810A (ja) * 1993-06-10 1994-12-20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スチレン系重合体からの揮発性物質の除去方法
US5540813A (en) * 1994-01-19 1996-07-30 Fina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volatiles in polymerized styrene
US6353066B1 (en) * 2001-02-09 2002-03-05 Fina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co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a chain transfer ag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265503A (ja) 2002-09-18
MXPA02002458A (es) 2004-06-22
JP2008179828A (ja) 2008-08-07
US6486271B1 (en) 2002-11-26
KR20020072194A (ko) 2002-09-14
EP1238991B1 (en) 2006-09-27
DE60214918D1 (de) 2006-11-09
CN1232540C (zh) 2005-12-21
ES2272634T3 (es) 2007-05-01
CN1374326A (zh) 2002-10-16
DE60214918T2 (de) 2007-06-06
KR100875725B1 (ko) 2008-12-26
JP4987763B2 (ja) 2012-07-25
EP1238991A3 (en) 2003-10-29
ATE340808T1 (de) 2006-10-15
BR0200686A (pt) 2002-12-03
EP1238991A2 (en) 200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7763B2 (ja) 分子量分布を重合過程中に調節する方法
TWI296628B (e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co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a chain transfer agnet
Wolpers et al. Iodine‐Transfer Polymerization (ITP) of Ethylene and Copolymerization with Vinyl Acetate
TW482772B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olymerizing monovinyl aromatic monomer compounds, method for removing undesirable species from a processing stream of polymerized and unpolymerized monovinyl aromatics in a polymerization reactor system, and monovinyl aromatic pol
Oliveira et al. Reversible Addition–F 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 in Bulk and Suspension Systems
Wolpers et al. H‐Phosphonic Acid Derivatives as Catalysts for Reversible Chain Transfer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RTCP) at Ambient and High Pressure
Passaglia et al. One‐step functionalization of an ethylene/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with two different reactive groups
Wang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controlled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acrylonitrile catalyzed by FeCl 3/isophthalic acid
Pimpan et al. Synthesis of cassava starch‐g‐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s with benzoyl peroxide as an initiator
Hashimoto et al. Living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2‐adamantyl vinyl ether
Berkenwald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using the symmetrical cyclic trifunctional initiator diethyl ketone triperoxide. I. Chemical initiation by sequential decomposition
Sheng et al. Free‐radical bulk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a new trifunctional cyclic peroxide initiator
JP4044228B2 (ja) 樹脂中の残存単量体の脱揮方法
Lei et al. Melt‐grafting mechanism study of maleic anhydride onto polypropylene with 1‐decene as the second monomer
Jiang et al. Degradation and 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α‐methylstyrene‐containing macroinitiators
Ya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coverage of the minidroplets on 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lundain et al. Modific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emulsion polymers
Yi et al. On the Cascad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onsisting of Metallocene Polymerization and ATRP to Prepare i‐PP‐Based Polar Block Copolymers
Pal et al. Kinetic and thermochemical study of the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α-substituted styrenes
Moghbeli et al. Bulk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 a spinning disc reactor
JPH04218512A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Saikia et al.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earyl methacrylate in the presence of carbon tetrabromide and a conventional radical initiator
Mermier et al. Solution styrene polymerizations performed with multifunctional initiators
Leimann et al. Poly (3‐hydroxybutirate‐co‐3‐hydroxyvalerate)–Polystyrene Hybrid Nanoparticles via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anghvi et al. Kinetic behaviour of styrene–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isation in microemul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