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9453B - Digital camera - Google Patents

Digital camer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9453B
TW579453B TW092122413A TW92122413A TW579453B TW 579453 B TW579453 B TW 579453B TW 092122413 A TW092122413 A TW 092122413A TW 92122413 A TW92122413 A TW 92122413A TW 579453 B TW579453 B TW 5794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cylinder
lens
digital camera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2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4743A (en
Inventor
Takamasa Sakamoto
Original Assignee
Asia Optical Co Inc
Op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Optical Co Inc, Op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Optical Co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9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94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042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7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579453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乃是關於具有沉體式之鏡體的數位式照相機。 【先前技術】 近年來,就數位式照相機而言,在畫數值以及變焦比 加以提昇的另一方面,為了將攜帶性加以提昇,薄形化乃 被加以重視。就數位式照相機加以薄形化的手法上,習用 的實施手法乃是於不使用時(也就是電源關閉時),將透 鏡組及攝像元件之間的間隙加以減少,並使得鏡體成為沉 體狀態。 另外,如同非專利文獻1所示一般,其數位式照相機 之薄形化實施手法乃是於沉體時,將被照物體侧起之第2 組的透鏡組迴避至攝像元件之一側。 (非專利文獻1 ) 「數位CAPA」,(股)學習研究社,2〇〇3年 3月1曰,第19卷,第3號,第20頁以及第22頁。 然而,並不僅只有畫數值以及變焦比而已,光學系統 的性能(以下稱作「光學性能」)也是決定數位式照相機 之性能的重要因素。就大多數之數位式照相機的光學系統 而言’由被照物體側起第1組之透鏡組以及第2組之透鏡 組的光軸偏差對光學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如非專利 文獻1 一般,僅將第2組之透鏡組移動至攝像元件一側之 手法,很容易使得該透鏡組產生傾斜以及平行偏心的情形 發生,由光學性能的觀點來看,並不能說是一個好的手法 5 579453 【發明内容】 本發明有鑒於上述之問題,乃是將可維持光學性能, 同時實現數位式照相機之薄形化作為目的。 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一種數位式 照相機,其特徵在於該數位式照相機具備有可沿光軸變換 配置位置之移動透鏡組、㉟前述移動透鏡組加卩收納之沉 一弋之鏡體經由則述移動透鏡組接受光線而產生被照物 體之〜像Λ號的攝像元件、以及前述鏡體在沉體時,將包 含有2述移動透鏡組最靠近被照物體側透鏡之對物透鏡組 ’在刖述鏡體m該光軸平行之預定旋轉轴為中心旋轉 使之朝别述攝像元件之側方迴避之迴避機構。 伙申明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請專 利乾圍第1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前述之 移動透鏡組具有由被照物體側起排列之第i透鏡组、第2 =組以及第3透鏡組,而前述之對物透鏡組則是指前述 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組。 申明專利靶圍第3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請專 =第2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前述之 第3透鏡組乃是焦點透鏡。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請專 :圍第2或3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前 述之紅轉㈣是前述鏡體之中心轴,於沉體時,第 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細之第1 鏡乃疋與前述鏡體同時沿前述旋轉軸
)J 為中心加以旋轉。 利範3=圍第5項所記载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請專 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該數位 式:Μ目機進-步具有使得前述移動透鏡組加以移動之馬達 Μ:馬達以進行沉體動作,及前述鏡體於沉趙時之旋 轉動作。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請專 利乾圍第5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該數位 式照相機進-步具有支揮前述鏡體之固定筒,前述之迴避 :構乃是設置在前述鏡體以及該固定筒之間的圓筒凸輪機 構0 申請專利範㈣7項所記載之本發明乃是關於申 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前述之 鏡體具備有支擇前述第1透鏡組之第1筒體、支撐前述第 2透鏡組以及該第丄筒趙之第2筒體、支撐前述第2筒體 且經由前述固定筒加以支撐之第3筒體。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乃至第7項的發明,可容易的維 持光學性能,並同時達成數位式照相機的薄型化。 另外,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以及第3項的發明,可以 防止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組之光轴間的差移。 另外’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乃至第6項的發明,其可 將數位式照相機的構造加以素簡化。 另外’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明,可藉由比較容易 的設計達成薄型化之目的。 579453 【實施方式】 第一圖乃是關於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實施型態的數位式 照相機(1 )之剖面圖。該數位式照相機(1 )乃是將被 照物體側(也就是第一圖中所示箭頭Z所指方向之反側) 所入射之光線,經由設置位置可加以改變之複數組透鏡組 朝攝像元件加以引導,以獲得被照物體之影像。 在數位式照相機(1 )之框體(2 )内,朝著第一圖 中之箭頭Z方向,以中心轴(】2)為中心設置有固定筒 (34) ’在該固定筒(34)之底部(35)上,組裝 有經2次元排列的攝像元件之c c D ( 4 2 ),而該c c D ( 4 2 )的被照物體側上,進一步組裝有低通路過濾器 (43)。 另外,本發明之數位式照相機(i )具備有由被照物 體側起依序排列之第1透鏡組(5 i )、第2透鏡組(5 2 )、以及為焦點透鏡(4 4 )之第3透鏡組。其中第1 透鏡組(5 1 )、第2透鏡組(5 2 )、焦點透鏡(4 4 )以及CCD (42)乃是朝著箭頭Z的方向,沿著預設 之光轴(J 1)加以配置。第1透鏡組(5 1 )以及第2 透鏡組(5 2 )乃是沿著光軸(j 2 )移動以改變攝影倍 率,而焦點透鏡(4 4 )則是沿著光轴(j i )移動以使 得C C D ( 4 2 )之攝像面與被照物體之影像焦點加以吻 〇。CCD (4 2)可將所接受之光線轉換成為電子訊號 ,並經由設置於框體(2 )内部之記憶體(圖中未示)以 將被照物體影像之訊號加以紀錄。 8 579453 本發明之數位式照相機^ 、1 )進一步具備有由被照物 體側起依序排列,且可收納铨, 第1透鏡組(51)以及第2 - 透鏡組(52),並以遠離伞- 先軸(J 1 )之中心軸(J 2 )為中心的同心圓筒狀體之坌 - 〈第1筒體(31)、第2筒體 (32)以及第3筒體(37、 ^ 05 } ’其中第1筒體(31) 、第2筒體(32)以及第^ v 琦體(33)乃是依序分別 插入第2筒體(32)、第q样μ, 、 _ - 离體(33)以及固定筒( 3 4 )之内側而被加以支撐。拉 又保。藉由該第1筒體(31) 、 * 第2筒體(32)以及第3筒體(33)(亦可以包含有· 固定筒(34))以構成實質上可將第丄透鏡組(5工) 、第2透鏡組(5 2 )以及焦點透鏡(4 4 )加以收納之 沉體式的鏡體(3)。其中第2筒體(32)乃是由外筒 體(32a)及内筒體(32b)所加以構成的,而第3 筒體(3 3 )'亦是由外筒體(3 3 a )以及内筒體(3 3 b )所加以構成。 另外’第一圖所示者乃是將圖面表示加以適度簡化之 鏡體(3)内部的結構。而就以下之說明而言,其中鏡體鲁 (3 )、固定筒(3 4 )以及該等構件之内部構造則整合 稱之為「透鏡單元(3a)」。 - 在第1筒體(3 1 )的被照物體側前端處設置有閉塞· 部(36) ’而第1透鏡組(5 1)則是支撐在閉塞部( 36)上。在第2筒體(32)内部設置有支撐第2透鏡 組(52)之透鏡支撐部(37),而第2透鏡組(52 )之被照物體側處則組裝有可遮斷光線之快門(5 3 )。 9 )/9453 第二圖所示者乃是由箭 耵碩z之反方向側朝箭碩2之太 向-侧所見之透鏡單元(3a)的内部以及其週邊二: :為了將圖式清楚的表示而加以簡略化。纟第二圖所示中 第圖中所不之閉塞部(36)、透鏡支_ 以及快門(5 3 )則加以省略,#矣$目山^_ 、d广) 上之結構,而透鏡組(51) r . 0 . 乂 治 )(5 2 )在圖式之中則以 線加以表示。 丁⑷W虛 如第二圖所示,於固宕钤 達"β…世 (3 4 )内部組裳有焦 f (46) ’該焦點馬達(46) 導體等之傳送機構(圖 $螺4及弓丨 守疋偶稱、圖中位不)與焦點透鏡(4 4 )加以 接續。當焦點馬達(4 β彳& 6 )運作旋轉時,焦點透鏡 )便會沿著光軸(J ])孩 1 )移動(參照第一圖所示)。 在固定筒(34)的 也丨占 ^ m 、、 1 2 )的一側處設置有變化焦距用以及沉 體用之減速齒輪組(38 ^、 速齒輪組(381、 變焦馬達(38),該減 、、 乃可將變焦馬達(3 8 )的旋轉動作 加以減速,且和报士、& # λ 成於第3筒體(33)之外筒體(33 a)外週面處的齒輪(19 上人 铷(331)(如第一圖中所示)加以 卞σ°另外,減速齒於、 加w 疋茴輪組(381)之第3筒體(33) 側的齒輪乃是經由 Q . u疋缚(34)的開口與第3筒體(3 的外筒體(3 3 a )加以卡合,在後面陳述之沉體狀 Γ古’其亦是維持卡合狀態般,而可沿光轴(J 1 )的平 仃=(箭頭Z方向)進行滑動。 10 1 :尤本發明之數位式照相機(1 )而言,其中C C D ( 4 Z )、快門(R Q、 2 )、變焦馬達(3 8 )以及焦點馬達 6 )乃疋與圖式中加以省略的控制部互相接續,隨著 桑作者的操作而控制數位式照相機(1 )的各元件。例如 ’在操作者進行變化焦距操作的場合時,t焦馬達(38 )乃被加以驅動,而透鏡組(51) (52)則沿光軸( )移動以進行光學系統的倍率調整,另外,對應於透 鏡、且(5 1 ) ( 5 2 )移動後之配置,焦點馬達(4 6 ) 乃被加以驅動’使得焦點透鏡(4 4 )進行移動。藉此, 光線便可經由透鏡組(51) (52)以及焦點透鏡(4 4)使得CCD (42)的攝像面適切的進行受光。因此 ,依照釋放㈣操作便可錢得倍率變換後的被照物體之 影像訊號藉由C C D ( 4 2 )加以生成。 另外,當使用者將電源進行關閉操作的場合時,可藉 由變焦馬達(3 8 )的動作以進行沉體動作,使得第丄筒 體(31)、第2筒體(32)以及第3筒體(33)收 納至固定筒(34)中。 再來,就倍率變更時以及沉體時,藉由變焦馬達(3 8 )的驅動使得透鏡單元(3 a )作動之情形進一步的加 以詳細說明。第二圖所示者乃是透鏡單元(3 a )剖面之 一部份(第一圖剖面的上方部位)的放大圖,其乃是顯示 透鏡單元(3 a )作動時之相關部位。 在第1筒體(31)之CCD (42)側(箭頭Z方 向側)的端部處,設置有朝向外側突出之突起(6 1 1 ) ,該突起(6 1 1)乃是與形成於第2筒體(3 2)之内 筒體(32b)上的直線槽(622)(平行於光轴(j 11 579453 1))相互卡合。相同的,第2筒體(32)内筒體(3 2 b )之c C D ( 4 2 )側的端部處,設置有朝向外側突 出之突起(621) ’該突起(621)乃是與形成於第 3筒體(33)之内筒體(33b)上的直線槽(632 )(平行於光軸(J1))相互卡合,而於第3筒體(3 3 )内筒體(3 3 b )之C C D ( 4 2 )側的端部處,設 置有朝向外側突出之突起(631),該突起(β3ι) 乃是與形成於固定筒(34)之内側面上的凸輪槽(64 2 )相互卡合。 凸輪槽(642)雖在CCD(42)側時乃是形成 為曲線形狀者,然遠離C C D ( 4 2 )後之部位則是形成 為平行光轴(J 1)之直線狀。藉由突起(6 3 1 )以及 凸輪槽(642)所構成之圓筒凸輪機構(663a), 第3筒體(3 3 )便會相對於固定筒(3 4 )而沿中心袖 (J 2 )(配合參照第一圖以及第二圖)移動,而第3筒 體(33)之内筒體(33b)則會相對固定筒(34) ,以中心轴(J 2 )為中心作相對的轉動。此時,藉由突 起(61 1)以及直線槽(622)和突起(621)以 及直線槽(6 3 2 )所構成之兩個直進引導機構,第1筒 體(31)以及第2筒體(32)之内筒體(32b)便 會和第3筒體(33)的内筒體(33b) —同的以中心 軸(J 2 )為中心作轉動。 另一方面,在第3筒體(33)的外筒體(33a) 上,設置有朝形成於固定筒(3 4)之内周面的凸輪槽突 12 579453 出之插梢(6 5 3 ),藉由固定筒(3 4 )以及插梢(6 5 3 )以構成圓筒凸輪機構(6 6 3 )。在第3筒體(3 3 )之外筒體(3 3 a )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如第二圖所示 之減速齒輪組(381)以及嵌合嗇輪(331),當變 ,馬達(3 8 )的驅動力傳遞使得第3筒體(3 3 )的外 =體(33a)轉動時’藉由圓筒凸輪機構(663)使 得第3筒體(3 3 )相對於較冑(3 4 )而沿中心轴( J 2 )作相對的移動。 *刖述第3筒體(33)的外筒體(33a)乃是與第 2筒體(32)的外筒體(32a)以及連結插梢(65 加以連結,而第3筒體(33)的外筒體(33a )乃是與第2筒體(32)的外筒體(32a) 一體以中 〜軸(J 2 )為中心進行轉動。另外,於第三圖中加以省 略未不之連結插梢(6 5 2 a )乃是與形成於第3筒體( 33)之外筒體(33a)上的直線槽加以卡合,第2筒 體(3 2 )的外筒體(3 2 a )則可以相對於第3筒體( 3 3 )的外筒體(3 3 a )而沿著中心軸(】2 )進行滑 動0 在第2筒體(32)的外筒體(32a)上,設置有 朝形成於第三筒體(33)之外筒體(33a)内周面的 凸輪槽突出之插梢(6 5 2 ),藉由外筒體(3 3 a )以 及插梢(6 5 2 )以構成圓筒凸輪機構(6 6 2 )。當第 3筒體(3 3 )的外筒體(3 3 a )之轉動傳達至第^筒 體(32)的外筒體(32a),且第2筒體( 二 13 外筒體(3 2 a )相對认& 3b)進行相對之轉動時3筒體(33)的内筒體(3 凸輪機構㈠62彳"筒體(32)便藉由圓筒 ……Cl::第3筒體(33),沿著中 體(3 2)之:上設置有朝形成在第2筒 梢(651),夢由^2a)内周面的凸輪槽突出之插 )以構成圓筒凸=:(32a)以及插稍]… 1筒體Μη! 61)。如所述一般,由於第 广是相對於第2筒體(32) =:加以直線的引導,故當第2筒 疴體(3 2 a )相對於内㈣r Q 〇 κ^ h 時,第1詩h )進行相對的轉動 肖體(31)便會藉由圓筒 :::第2筒想(32)—( 如第一圖所示,在支撐第2透鏡組(5 2 )之透鏡支 (37)上,設置有與形成在第2筒體(32)的外 筒體(3 2 a )内周面之凸輪槽相互卡合之插梢72 ’ H &外筒H ( 3 2 a )以及插梢(3 7 2 )以構成圓 筒,輪機構(6 6 4 )。該插梢(3 7 2 )亦被形成於第 2筒體(32)之内筒體(32b)上的直線槽(623 )加以引導,在第2筒體(3 2 )的内筒體(3 2 b )被 加以固定的狀態下,當外筒體(3 2 a )進行轉動時,第 2透鏡組(5 2 )便會沿著中心軸(j 2 )且相對於第2 筒體(3 2 )作相對的移動。 另外’第一圖以及第三圖乃是分別表示一個複數之種 類的圓筒凸輪機構的樣子,實際上,各種類的圓筒凸輪機 構乃疋以中心軸(J 2 )作為中心而設置在複數個位置上 (例如3個位置),以使得第1筒體(3 1 )、第2筒體 ^32)、第3筒體(33)以及透鏡支撐部(37)可 文定的進行移動。 第四圖是用於表示位於鏡端時的透鏡單元(3 a )之 結構示意圖,該第四圖乃是顯示未繪有平行斜線之剖面。 另外,第一圖表示的則是位於廣角端時的透鏡單元(3 a )之結構。 如第一圖以及第四圖所示,第3筒體(3 3)在相對 於固定筒(3 4)帛外側充分的突出時(也就是攝影時) ’於第3圖中所示位在第3筒體(33)的内筒趙(33 b )以及固定筒(3 4 )之間的圓筒凸輪機構(6 6 3 a )會藉由凸輪槽(642)&直線部分而僅進行直線的引 導’藉由變化焦距的操作動作,使得即使變焦馬達(3 8 )被加以驅動,第3筒f Q 〇、^ 币0间體(33)的内筒體(33b)、 第2筒體(32)的内筒體、, 肢、052b)以及第1筒體(3 1 )也不會進行轉動,並藉由坌 丄稽田第3南體(3 3)之外筒體 (33a)以及第 2 筒體μ J之外筒體(32a)的 轉動,使得第剛(33)、第2筒體(32)以及第 1肖體(3 1 )分別的相對固定筒(3 4 )、第3筒體( 3 3 )以及第2筒體(3 2 );隹^ l ύ匕)進仃平行於中心軸(j 2 ) 之相對移動。此時’如第一圖以Λ楚 圓从及第四圖所示,透鏡支撐 15 579453 (32)進行移動,而 組(5 2 )則會沿光軸 第 ( 部(3 7 )也會相對於第2筒體 1透鏡組(5 1)以及第2透鏡 J 1 )進行移動。 第五圖以及第六圖乃是表示沉體時,第i透鏡組(5 1)以及第2透鏡組(52)之轉動狀態示意圖,第七圖 則是沉體後,數位式照相機(i )之剖面圖。如第五圖及 第/、圖所示,在沉體時,第1透鏡組(5 1 )以及第2透 鏡組(52)乃是藉由第1筒體(31)以及第2筒體( 32)之内筒體(32b)的轉動,以中心轴(j 2)為 中心一體進行1 80度的轉動,如第七圖所示,第2透鏡 系且(5 2 )則移動至c C D ( 4 2 )之下側。 具體而言,第二圖所示者為藉由變焦馬達(3 8)的 驅動以使得第3筒體(3 3)的外筒體(3 3 a )進行轉 動者’而第三圖所示者則為藉由第3筒體(3 3)以及固 (34)之間的圓筒凸輪機構(663)以使得第3 筒體(33)朝固定筒(34)内側被拉入,並藉由第3 筒體(33)之内筒體(33b)的突起(631)沿著 固定筒(34)内側面之凸輪槽(642)的CCD (4 2 ) 一側部分之引導(也就是藉由圓筒凸輪機構(6 6 3 a)) ’使得内筒體(33b)進行18〇度的轉動。藉 it匕 ’相對於第3筒體(33)之内筒體(33b)而被直 丨導的第2筒體(32)之内筒體(32b)以及第1 筒體r 〇 u l 3 i )亦會以中心轴(j 2 )為中心作1 8 〇度的 轉動。 16 579453 藉由第32筒體(32)之外筒體a)的轉動 ,第2筒體(3 2 )之外筒體(3 2 a )亦經由連結插梢 (652a)而轉動,並藉由第2筒體的外筒體 (32a)以及第3筒體(33)的内筒體(33b)之 間的圓筒凸輪機構(6 6 2 ),使得第2筒體(3 2 )被 拉入第3筒體(33)内部。再者,藉由第2筒體(32 )的外筒體(32a)之轉動,以及第丄筒體(3丄)和 第2筒體(32)的外筒體(32a)之間的圓筒凸輪機 構(661),使得第i筒體(31)被拉入第2筒體( 3 2 )内部。其結果使得第i透鏡組(5卫)及第2透鏡 組(5 2 )之間被加以壓縮,且這些透鏡組會由光軸(】 1 )處離開,並以中心轴(j 2 )為中心轉動以迴避至c C D ( 4 2 )以及焦點透鏡(4 4 )之下側。 藉由上述之沉體動作,沉體後之透鏡單元(3a)( 或者疋鏡體(3))内部空間的中心# ( j 2)方向長度 =為第1透鏡組(51)以及第2透鏡組(52)之長度 總和,因此可以使得沉體後之透鏡單元(3 a )的長度變 =非常的短。換言之,在不進行攝影時的數位式照相機( 之厚度可以加以變薄…卜,在考量到各透鏡組以及 & C D ( 4 2 )之大小時,可以如數位式照相機()一 般’將第1透鏡組(5 1 )以及第2透鏡組(5 2 )加以 轉動,而焦點透鏡(4 4 )則不加以移動之方 谪人如 々式,可谓敢 、。數位式照相機(1)的薄型化。 另外,雖說已有為了將數位式照相機(1 、丄 >> 加以溥裂 17 579453 化、,而僅將第2透鏡組(52)朝CCD (42)之 迴避之習用技術被加接 機⑴而…I甘 第一圖所示之數位式照相 械(1)“,由於其乃是將Η透鏡 2透鏡組(52) —髅66 士、 1)乂及第 -的加Μ進行迴避動作,因此 複雜的調整作業,且可以使 而要 …替… 透鏡組(51)的光轴 與第2透鏡組(52…軸確實的加以一致。 得數位式照相機(1 )的亦風 八、、呆便 u 能可以容易的加以維持。 再者’即使重複的進行鏡趙(3)的伸縮動作後,零件之 間的摩耗亦幾乎不會對第i透 ,乐丄返鏡組(5 1 )以及第2透鏡 、·且(52)的同軸精度有任何 _践。 ’因此可容易的維持 另外,由於將變焦馬達(38)作為驅動源,而使得 圓筒凸輪機構( 6 6 3 a)進行沉體以及η透鏡組(5 1 )年第2透鏡組(52)的轉動(也就是鏡趙(3)的 實質轉動因此數位式照相機(1)内部沒有設置特別 之驅動源的必要,故結構上也不會變的複雜。 ,以上乃是就本發明之實施的態樣加以進行說明,本發 月並不僅限於上述實知的樣態’亦可能做其他種種的變化 例如,數位式照相機(1)的光學系統並不-定要由 3組之透鏡組加以構成,該透鏡組可以為2組亦可以為 4組以上之型_。藉由將包含最靠近被照物體側之透鏡, 也就是扮演光學性能最重要之透鏡組(即相#於數位式照 相機(1)之第1透鏡組(5工)以及第2透鏡組(5 2 579453 J ’以下稱作為「對物透鏡組」)加以迴避至c c D ( 4 2 )之一側,使得光學性能不會被降低,且可以實現數位 式照相機(1 )之薄型化。 另外,迴避之對物透鏡組不一定要隨著鏡體一起轉動 ’右結構上允許的話,在鏡體内部亦可以另外設置有將對 物透鏡組平行著光軸,且由光軸加以遠離,並以旋轉軸為 中〜進行轉動之轉動機構。再者,對物透鏡組在沉體時, , 並不一定要迴避至CCD(42)的下側(如第一圖中之 . 箭頭Y的反向側),其亦可以迴避至上側(箭頭γ之正向 _ 侧)’或者是左右側(箭頭X之正反向側)。 鏡體最好是以可以達成薄型化之較簡單的設計為重點 ,而藉由3個可移動之筒體加以構成,其亦可以是藉由2 個可移動之筒體加以構成。 【圖式簡單說明】 (一)圖式部分 第一圖為本發明數位式照相機之剖面圖。 第一圖為本發明透鏡單元之内部及周邊結構示意圖。 春 第三圖為本發明透鏡單元剖面之部分放大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位於鏡端之透鏡單元示意圖。 - 第五圖為本發明於沉體時,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_ 組之位置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於沉體後,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 組之位置示意圖。 第七圖為本發明數位式照相機於沉體後之剖面圖。 19 579453 (二)元件代表符號 (1 )數位式照相機 : (3 )鏡體 , (3 1 )第1筒體 (3 2 )第2筒體 (3 3 )第3筒體 (3 4 )固定筒 (3 8 )變焦馬達 ’ (42) C C D 參 (4 4 )焦點透鏡 (5 1 )第1透鏡組 (5 2 )第2透鏡組 (663a)圓筒凸輪機構 ' (·! 1 )光轴 (J 2 )中心轴
20

Claims (1)

  1. 拾、申請專利範面: 1、 一種數位式照相機,其特徵在於該數位式照相機 具備有可沿光軸變換配置位置之移動透鏡組、將前述移動 透鏡組加以收納之沉體式之鏡體、經由前述移動透鏡組接 受光線而產生被照物體之影像訊號的攝像元件、以及前述 鏡體在沉趙時’將包含有前述移動透鏡組最靠近被照物體 側透鏡之對物透鏡組,在前述鏡體内沿與該光軸平行之預 定旋轉轴為中心旋轉,使之朝前述攝像元件之側方迴避之 迴避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式照相機,其 特徵在於前述之移動透鏡組具有由被照物體側起排列之第 1透鏡組、第2透鏡組以及第3透鏡組,而前述之對物透 鏡組則是指前述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數位式照相機,其 特徵在於前述之第3透鏡組乃是焦點透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 機,其特徵在於前述之旋轉軸乃是前述鏡體之中心軸,於 /儿體時,刖述第1透鏡組以及第2透鏡組乃是與前述鏡體 同時沿刚述旋轉轴為中心加以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 其特徵在於該數位式照相機進一步具有使得前述移動透鏡 組加以移動之馬達,藉由該馬達以進行沉體動作,及前述 鏡體於沉體時之旋轉動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數位式照相機, 21 1 ^於該數位式照相機進~步具有支揮前述鏡體之固 疋1,前述之迴避機構乃是設置在前述鏡體以及該固定筒 之間的圓筒凸輪機構。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 jh ^ 圯栽之數位式照相機, :特徵在於别述之鏡體具備有支撑前述第ι透鏡 商體、支樓前述第2透鏡組以及該第工筒體之第 支撐前述第2筒體且經由前述固定筒加3體、 。 |之第3筒體 拾壹、圖式: 如次頁
    22
TW092122413A 2003-05-15 2003-08-14 Digital camera TW57945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6833A JP4393107B2 (ja) 2003-05-15 2003-05-15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9453B true TW579453B (en) 2004-03-11
TW200424743A TW200424743A (en) 2004-11-16

Family

ID=3292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2413A TW579453B (en) 2003-05-15 2003-08-14 Digital camera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01577B2 (zh)
EP (1) EP1478173B1 (zh)
JP (1) JP4393107B2 (zh)
CN (1) CN1238760C (zh)
AT (1) ATE478520T1 (zh)
DE (1) DE602004028689D1 (zh)
TW (1) TW5794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8539C (zh) * 2004-05-14 2009-02-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镜筒抽出装置
CN1670603B (zh) * 2004-03-18 2011-08-03 Hoya株式会社 伸缩镜头系统以及采用该伸缩镜头系统的照相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8613B2 (en) * 2004-07-02 2008-06-17 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Usa, Inc. Pop up prism lens assembly
JP4645105B2 (ja) * 2004-09-02 2011-03-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沈胴式カメラ
JP2006243701A (ja) * 2005-02-07 2006-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及びレンズ装置
JP200628484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eiko Precisi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
JP5252160B2 (ja) * 2005-04-15 2013-07-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及び該レンズ鏡胴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967270B2 (ja) * 2005-07-28 2012-07-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WO2008133943A1 (en) 2007-04-24 2008-11-06 Flextronics Ap Llc Small form factor modules using wafer level optics with bottom cavity and flip chip assembly
US7825985B2 (en) * 2007-07-19 2010-11-02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back-focal length adjustment method and ultra compact components packaging
US9118825B2 (en) * 2008-02-22 2015-08-25 Nan 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Attachment of wafer level optics
TWI431390B (zh) * 2008-04-30 2014-03-21 Asia Optical Co Inc 變焦鏡頭
WO2012056453A2 (en) * 2010-10-28 2012-05-03 Peermedical Ltd. Optical systems for multi-sensor endoscopes
US9419032B2 (en) 2009-08-14 2016-08-16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Wafer level camera module with molded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10009528B2 (en) 2011-02-24 2018-06-26 Nan 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Autofocus camera module packaging with circuitry-integrated actuator system
US8545114B2 (en) 2011-03-11 2013-10-0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Auto focus-zoom actuator or camera module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feature with integrated protective membrane
TWI471628B (zh) * 2011-12-07 2015-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JP6139880B2 (ja) * 2012-12-27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影装置
US20230171336A1 (en) * 2020-04-24 2023-06-01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9848A (en) * 1983-12-07 1987-06-02 Nippon Kogaku K. K. Camera having partially retractable taking optical system
US6256063B1 (en) 1996-10-02 2001-07-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unit an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JPH114371A (ja) *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3887081B2 (ja) * 1997-10-01 2007-02-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TWI229231B (en) * 2002-02-21 2005-03-11 Pentax Corp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058293B2 (en) * 2002-08-27 2006-06-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515182B2 (en) * 2003-03-14 2009-04-07 Fujin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with a hollow portion for saving an image taking lens
US7477308B2 (en) * 2003-03-14 2009-01-13 Fujifilm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having collapsable lens barrel
US7317487B2 (en) * 2003-03-31 2008-01-08 Fujinon Corporation Compact digital camera with zoom lens system
JP2005326628A (ja) * 2004-05-14 2005-11-24 Optech:Kk レンズ鏡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0603B (zh) * 2004-03-18 2011-08-03 Hoya株式会社 伸缩镜头系统以及采用该伸缩镜头系统的照相机
CN100458539C (zh) * 2004-05-14 2009-02-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镜筒抽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41154A (ja) 2004-12-02
EP1478173A2 (en) 2004-11-17
EP1478173A3 (en) 2006-03-29
CN1238760C (zh) 2006-01-25
CN1538197A (zh) 2004-10-20
TW200424743A (en) 2004-11-16
US20040227844A1 (en) 2004-11-18
JP4393107B2 (ja) 2010-01-06
DE602004028689D1 (de) 2010-09-30
US7301577B2 (en) 2007-11-27
EP1478173B1 (en) 2010-08-18
ATE478520T1 (de)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9453B (en) Digital camera
JP4969859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2083708A (ja) レンズ鏡筒
US7773871B2 (en) Retractable photographic lens
JP2007279310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3676073B (zh) 透镜镜筒组件和包括其的照相装置
CN209821475U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电机的摄像镜头
JP576595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H08297237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2083711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5173412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WO2004099870A1 (ja) カメラ
JPS63271306A (ja) ズ−ムレンズ付沈胴式カメラ
JP5566163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3601905B2 (ja) 固定焦点超小型カメラ
CN108040195B (zh) 一种基于连续变焦镜头的透雾电视系统
JP4876775B2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3185907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5882627B2 (ja) レンズ鏡筒
JP4974833B2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393167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3816086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197134A (ja) カメラ
JP3695752B2 (ja) 撮像装置
JP4429675B2 (ja) レンズ鏡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