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1390B - 變焦鏡頭 - Google Patents

變焦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1390B
TWI431390B TW097115917A TW97115917A TWI431390B TW I431390 B TWI431390 B TW I431390B TW 097115917 A TW097115917 A TW 097115917A TW 97115917 A TW97115917 A TW 97115917A TW I431390 B TWI431390 B TW I4313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oom lens
optical axis
common optical
lens
pl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5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4917A (en
Inventor
Takamasa Sakamoto
Original Assignee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to TW097115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1390B/zh
Priority to US12/402,669 priority patent/US791171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94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4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3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Description

變焦鏡頭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變焦鏡頭,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上的變焦鏡頭,經收納後薄型化的方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攜帶型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器(PDA)或掌上型投影機等,與光電技術互相整合已成爲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之一。例如,可拍照行動電話即係將行動電話與鏡頭整合在一起,這可做為此一整合技術潮流的典型代表。可拍照手機的鏡頭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還需要有較小的體積及較低的成本。
爲了減小鏡頭體積及製造成本,目前的鏡頭設計中,常會採用非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可以避免球面透鏡所產生的球面像差,而且單一片非球面透鏡可以取代多片球面透鏡來補償像差,能夠非常明顯地簡化鏡頭的光學設計,減小鏡頭的體積和重量。但是光學設計來縮小鏡頭的體積有它的極限;特別是當鏡頭的變焦範圍大時。
另外,日本專利第3742645號中,在收納狀態時,變焦透鏡的一部份從攝影光軸轉移而被拉入以沉胴,以達到在收納狀態下的鏡頭鏡筒的薄型化。又,在日本公開專利第2004-341154號,也有為了不犧牲透鏡群的移動量,而將透鏡伸出用的凸輪 筒薄型化的方法。
雖然已有公開的文獻揭露變焦鏡頭薄型化的方法,但是從光學性能的角度來看,並不能說是一個好的手段。因此,仍需要一種能進一步縮小變焦鏡頭的方法,並要避免變焦鏡頭使用時的鏡頭偏心的情形發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變焦鏡頭,並獲得低成本、低公差敏感度、短總長及高解析度等特點的薄型變焦鏡頭。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包括複數透鏡群,於變焦操作時,複數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至少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包括N個透鏡群,依序為第1透鏡群至第N透鏡群;其特徵在於,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N個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除第1透鏡群以外之任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以及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 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具有鄰近第二平面設置的一基座,自該基座凸出而朝向第一平面延伸且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一凸出柱,至少一透鏡群之框架外設置與該共同光軸垂直的一轉動插銷軸,以及於該轉動插銷軸上具有包含一凸輪的一齒輪組。當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凸輪與該凸出柱相抵,使得該透鏡群以該轉動插銷軸翻轉並朝向第一平面運動。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更具有一鏡群外框,與上述轉動插銷軸結合,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鏡群外框朝向該基座不轉動地移動,並使該凸輪與該凸出柱相抵。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更具有一彈性元件,當上述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籍由該彈性元件儲存一彈性位能。當該變焦鏡頭欲進行變焦操作時,上述至少一透鏡群藉由該彈性元件翻轉至共同光軸上。較佳地,該彈性元件係一鈕簧,設置於轉動插銷軸上並與該鏡群外框相抵,於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且該至少一透鏡群以該轉動插銷軸翻轉朝向第一平面運動時,該扭簧儲存一彈性位能,使得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件時,迫使上述至少一透鏡群翻轉至共同光軸上。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更包括與該基座結合的一固定筒、設置於該固定筒內且繞該共同光軸旋轉以及沿該 共同光軸移動的一迴轉筒、以及不轉動地設置於該迴轉筒內且沿該共同光軸移動的一直進筒。其中,上述固定筒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一凸輪槽,並藉由該第一凸輪槽使該迴轉筒旋轉與移動;上述迴轉筒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二凸輪槽;上述直進筒內壁具有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三凸輪槽。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鏡群外框更具有一凸輪插銷,同時與第二凸輪槽與第三凸輪槽囓合,使得該鏡群外框可於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沿共同光軸不轉動地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更包括一馬達,其間接地驅動該迴轉筒旋轉與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變焦鏡頭,其中該至少一透鏡群繞該轉動軸朝第一平面翻轉後,其光軸與該共同光軸垂直。
與本發明之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之變焦鏡頭中,至少一透鏡群朝第一平面翻轉後,可使得變焦鏡頭收納時的厚度變小;達到輕薄短小的功效。
第1A圖與第1B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分別處於變焦操作及收納狀態之概要示意圖。請參照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該變焦鏡頭具有四個透鏡群,依序為第一透鏡群1、第二透鏡群2、孔徑光闌S、第三透鏡群3及第四透鏡群4。 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該等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OA,並使一第一平面P1與一第二平面P2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舉例而言,當該變焦鏡頭係使用於一照相裝置時,第一平面P1為物端且第二平面P2為像端;當該變焦鏡頭係使用於一投影裝置時,第一平面P1為放大端且第二平面P2為縮小端。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至少一透鏡群可沿共同光軸OA移動。
當本發明之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至少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移動。請參照第1A圖,第三透鏡群3先移動至該共同光軸OA外,接著以垂直於共同光軸OA的軸翻轉後,再朝向第一平面P1移動。或者,請參照第1B圖,第三透鏡群3直接以垂直於共同光軸OA的軸翻轉,並同時朝向第一平面P1運動。
請參照第1A圖與第1B圖,本發明之變焦鏡頭進行收那時,因為第三透鏡群3已翻轉至共同光軸OA外且朝向第一平面P1運動,使得第一透鏡群1、第二透鏡群2、孔徑光闌S可朝向第二平面P2移動,並使第二透鏡群2與第四透鏡群4毗鄰。故,本發明之變焦鏡頭可大幅減少收納時的厚度。
第2圖概要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變焦鏡頭之爆炸圖。請 參照第2圖,該變焦鏡頭包括第一透鏡群G1、第二透鏡群G2、第三透鏡群G3、一基座62、一固定筒41、一第一直進筒30、一第一迴轉筒29、一第二直進筒35及一第二迴轉筒34,孔徑光闌S設置於第一透鏡群G1及第二透鏡群G2之間。第一透鏡群G1又包括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及第一透鏡群框架19,其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藉由第一透鏡群框架承載並固定於其中。第一透鏡群框架19之外緣側壁上具有一第一凸輪插銷191。
第二透鏡群G2又包括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二透鏡群框架24、第二透鏡群外框架20、扭簧21、轉動插銷軸22及一齒輪組23。第四透鏡L4及第五透鏡L5藉由第二透鏡群框架24承載並固定於其中。第二透鏡群框架24具有一對支撐臂241a、b,當該第二透鏡群框架24進行變焦操作時,此對支撐臂241a、b大致與共同光軸OA平行。第二透鏡群外框架20之外緣側壁上具有一第二凸輪插銷201、一軸孔202及一固定臂203,轉動插銷軸22穿過該軸孔202與扭簧21後,與其中一支撐臂241a固定;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另一支撐臂241b亦採取與支撐臂241a相同之方式與第二透鏡群外框架20結合(未顯示),使得第二透鏡群框架24可藉由該轉動插銷軸22,以垂直於共同光軸OA之軸進行翻轉。齒輪組23包含一第一扇型齒輪231及一第二扇型齒輪232,其中第二扇型齒 輪更具有一凸輪2321,且第一扇型齒輪231固定於支撐臂241b,而第二扇型齒輪232藉由一插銷2322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臂203上,並使得第一扇型齒輪231與第二扇型齒輪232囓合。
第三透鏡群G3又包括第六透鏡L6及第一驅動模組31,藉由第一驅動模組31驅動第六透鏡L6沿共同光軸OA移動並進行調焦。
基座62上具有與共同光軸OA平行延伸的突出柱621,並且固定筒41與該基座62結合。固定筒41內具有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一凸輪槽411及不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二凸輪槽412。第一迴轉筒29之鄰近基座62之外側壁底緣具有周圍齒輪291,其內側壁具有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三凸輪槽292及第四凸輪槽293;此外,第一迴轉筒29之鄰近基座62之外側壁底緣更具有第三凸輪插銷294,且第三凸輪插銷294與第二凸輪槽412囓合,使得第一迴轉筒29於固定筒41內繞共同光軸OA轉動並沿共同光軸OA移動。
第一直進筒30之內壁具有不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五凸輪槽301及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六凸輪槽302。第一直進筒30鄰近基座62之外側壁底緣具有第四凸輪插銷303,其遠離基座62之外側壁頂緣具有第五凸輪插銷304。第五凸輪插銷304與第三凸輪槽292囓合後再與第一迴轉筒29之遠離 基座62之內側壁頂緣部295卡合;第四凸輪插銷303與固定筒41內的第一凸輪槽411囓合。故,當第一迴轉筒29於固定筒41內繞共同光軸OA轉動並沿共同光軸OA移動時,第一迴轉筒29同時帶動第一直進筒30沿共同光軸OA移動。
第二迴轉筒34之內壁具有不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七凸輪槽345與第八凸輪槽346;第二迴轉筒34鄰近基座62之外側壁底緣具有第六凸輪插銷341。第五凸輪槽301係一破溝,使得第六凸輪插銷341穿過第五凸輪槽301並與第四凸輪槽293囓合。因此,當第一迴轉筒29繞共同光軸OA旋轉時,同時帶動第二迴轉筒34繞共同光軸OA旋轉。
第二直進筒35之內壁具有與共同光軸OA平行的第九凸輪槽353與第十凸輪槽354;第二直進筒35鄰近基座62之外側壁底緣具有第七凸輪插銷352。第七凸輪插銷352與第六凸輪槽302囓合,使得當第一直進筒30沿共同光軸OA移動時,可帶動第二直進筒35沿共同光軸OA移動。
第九凸輪槽353係一破溝,使得第一透鏡群框架19之第一凸輪插銷191穿過第九凸輪槽353並與第七凸輪槽345囓合;第十凸輪槽354係一破溝,使得第二透鏡群外框架20之第二凸輪插銷201穿過第十凸輪槽354並與第八凸輪槽346囓合。
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第一迴轉筒29帶動第二 迴轉筒34繞共同光軸OA旋轉,並藉由第一凸輪插銷191、第九凸輪槽353及第七凸輪槽345帶動第一透鏡群G1沿共同光軸OA移動;此外,並藉由第二凸輪插銷201、第十凸輪槽354及第八凸輪槽346帶動第二透鏡群G2沿共同光軸OA移動。
第二驅動模組50設置於固定筒41之外周壁上,並與第一迴轉筒29之周圍齒輪291囓合,當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利用第二驅動模組50驅動第一迴轉筒29繞共同光軸OA旋轉。
第3圖係自第一平面端朝第二平面端之概要示圖,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僅保留基座、第二透鏡群及孔徑光闌。
第4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第4B圖係將第3圖沿B'-B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第4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參照第4A圖至第4C圖,當本發明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將進行收納時,齒輪組23之第二扇型齒輪232之凸輪2321與基座62之突出柱621恰好相抵接。
第5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第5B圖係將第3圖沿B'-B 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第5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參照第5A圖至第5C圖,當本發明實施例之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齒輪組23之第二扇型齒輪232之凸輪2321與基座62之突出柱621相抵接並使第二扇型齒輪232驅動第二透鏡群框架24繞轉動插銷軸22朝第一平面之方向進行翻轉。
第6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第6B圖係將第3圖沿B'-B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第6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參照第6A圖至第6C圖,當本發明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完成收納時,第二透鏡群框架24已翻轉至共同光軸外;其中第二透鏡群框架24之軸線大致與共同光軸垂直。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舉凡熟習本案技術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涵蓋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第一透鏡群‧‧‧1
孔徑光闌‧‧‧S
第二透鏡群‧‧‧2
第一平面‧‧‧P1
第三透鏡群‧‧‧3
第二平面‧‧‧P2
第四透鏡群‧‧‧4
共同光軸‧‧‧OA
第一透鏡群‧‧‧G1
第二透鏡群‧‧‧G2
第三透鏡群‧‧‧G3
基座‧‧‧62
固定筒‧‧‧41
第一直進筒‧‧‧30
第一迴轉筒‧‧‧29
第二直進筒‧‧‧35
第二迴轉筒‧‧‧34
第二透鏡群‧‧‧G2
第一透鏡‧‧‧L1
第二透鏡‧‧‧L2
第三透鏡‧‧‧L3
第四透鏡‧‧‧L4
第五透鏡‧‧‧L5
第六透鏡‧‧‧L6
第一透鏡群框架‧‧‧19
第二透鏡群框架‧‧‧24
第二透鏡群外框架‧‧‧20
第一驅動模組‧‧‧31
第一凸輪插銷‧‧‧191
第二凸輪插銷‧‧‧201
扭簧‧‧‧21
轉動插銷軸‧‧‧22
齒輪組‧‧‧23
第一扇形齒輪‧‧‧231
第二扇形齒輪‧‧‧232
插銷‧‧‧2322
凸輪‧‧‧2321
固定臂‧‧‧203
扭簧‧‧‧21
轉動插銷軸‧‧‧22
支撐臂‧‧‧241a
支撐臂‧‧‧241b
軸孔‧‧‧202
第三凸輪插銷‧‧‧29A
第四凸輪插銷‧‧‧303
第五凸輪插銷‧‧‧304
第六凸輪插銷‧‧‧341
第七凸輪插銷‧‧‧352
第一凸輪槽‧‧‧411
第二凸輪槽‧‧‧412
第三凸輪槽‧‧‧292
第四凸輪槽‧‧‧293
第五凸輪槽‧‧‧301
第六凸輪槽‧‧‧302
第七凸輪槽‧‧‧345
第八凸輪槽‧‧‧346
第九凸輪槽‧‧‧353
第十凸輪槽‧‧‧354
第二驅動模組‧‧‧50
周圍齒輪‧‧‧291
突出柱‧‧‧621
第1A圖與第1B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變焦鏡頭,分別處於變焦 操作及收納狀態之概要示意圖。
第2圖概要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變焦鏡頭之爆炸圖。
第3圖係自第一平面端朝第二平面端之概要示圖,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僅保留基座、第二透鏡群及孔徑光闌。
第4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第4B圖係將第3圖沿B'-B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第4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即將進行收納之概要視圖。
第5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第5B圖係將第3圖沿B'-B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第5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進行收納中之概要視圖。
第6A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第6B圖係將第3圖沿B'-B剖面後,自A'端朝A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第6C圖係將第3圖沿A-A'剖面後,自B端朝B'端觀察變焦鏡頭完成收納之概要視圖。
第一透鏡群‧‧‧1
第二透鏡群‧‧‧2
第三透鏡群‧‧‧3
第四透鏡群‧‧‧4
孔徑光闌‧‧‧S
第一平面‧‧‧P1
第二平面‧‧‧P2
共同光軸‧‧‧OA

Claims (18)

  1. 一種變焦鏡頭,該變焦鏡頭包括:複數透鏡群,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複數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至少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以及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移動;一基座,鄰近第二平面設置;一承載上述至少一透鏡群之框架;一轉動插銷軸,可活動地設置於上述框架上且與該共同光軸垂直地轉動;一鏡群外框,與上述轉動插銷軸結合,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鏡群外框朝向該基座不轉動地移動;一固定筒,與該基座結合,其筒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一凸輪槽;一迴轉筒,設置於該固定筒內,並藉由該第一凸輪槽繞該共同光軸旋轉以及沿該共同光軸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進一步包括:一自該基座凸出而朝向第一平面延伸且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一突出柱;以及 一齒輪組,設置於上述轉動插銷軸上,該齒輪組具有一凸輪,並於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凸輪與該突出柱相抵,該突出柱產生的反作用力經由該凸輪帶動該齒輪組,再經由該齒輪組帶動該框架,進而使得該至少一透鏡群以該轉動插銷軸翻轉並朝向第一平面運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轉動插銷軸上,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使該至少一透鏡群翻轉至共同光軸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3項之變焦鏡頭,其中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鏡群外框朝向該基座不轉動地移動,並帶動該凸輪與該突出柱相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變焦鏡頭,其中,該彈性元件係一扭簧,並與該鏡群外框相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迴轉筒的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二凸輪槽;該變焦鏡頭更包括一直進筒,不轉動地設置於該迴轉筒內,藉由該迴轉筒帶動該直進筒沿該共同光軸移動,且其筒壁具有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三凸輪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鏡群外框具有一凸輪插銷,同時與第二凸輪槽與第三凸輪槽囓合,使得該鏡群外框可於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不轉動 地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馬達,驅動該迴轉筒旋轉與移動。
  9.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複數透鏡群,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複數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至少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以及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透鏡群翻轉後,其光軸與該共同光軸垂直。
  10.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N個透鏡群,依序為第1透鏡群至第N透鏡群,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N個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除第1透鏡群以外之任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以及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第二平面移動;一基座,鄰近第二平面設置;一承載上述至少一透鏡群之框架; 一轉動插銷軸,可活動地設置於上述框架上且與該共同光軸垂直地轉動;一鏡群外框,與上述轉動插銷軸結合,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鏡群外框朝向該基座不轉動地移動;一固定筒,與該基座結合,其筒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一凸輪槽;一迴轉筒,設置於該固定筒內,並藉由該固定筒之第一凸輪槽繞該共同光軸旋轉以及沿該共同光軸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變焦鏡頭,進一步包括:一自該基座凸出而朝向第一平面延伸且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一突出柱;以及一齒輪組,設置於上述轉動插銷軸上,該齒輪組具有一凸輪,並於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凸輪與該突出柱相抵,該突出柱產生的反作用力經由該凸輪帶動該齒輪組,再經由該齒輪組帶動該框架,進而使得該至少一透鏡群以該轉動插銷軸翻轉並朝向第一平面運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轉動插銷軸上,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使該至少一透鏡群翻轉至共同光軸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12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該鏡群外框朝向該基座不轉 動地移動,並帶動該凸輪與該突出柱相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彈性元件係一扭簧,並與該鏡群外框相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迴轉筒的內壁具有不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二凸輪槽;該變焦鏡頭更包括一直進筒,不轉動地設置於該迴轉筒內,藉由該迴轉筒帶動該直進筒沿該共同光軸移動,且其筒壁具有與該共同光軸平行的第三凸輪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鏡群外框具有一凸輪插銷,同時與第二凸輪槽與第二凸輪槽囓合,使得該鏡群外框可於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不轉動地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馬達,驅動該迴轉筒旋轉與移動。
  18.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N個透鏡群,依序為第1透鏡群至第N透鏡群;其特徵在於,當該變焦鏡頭進行變焦操作時,N個透鏡群位於一共同光軸,並使一第一平面與一第二平面藉由該變焦鏡頭互為共軛面,當該變焦鏡頭進行收納時,除第1透鏡群以外之任一透鏡群以垂直於共同光軸之軸翻轉至共同光軸外且朝向第一平面運動,以及至少一剩餘之透鏡群以平行於共同光軸之方向自第一平面朝向 第二平面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透鏡群翻轉後,其光軸與該共同光軸垂直。
TW097115917A 2008-04-30 2008-04-30 變焦鏡頭 TWI431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15917A TWI431390B (zh) 2008-04-30 2008-04-30 變焦鏡頭
US12/402,669 US7911719B2 (en) 2008-04-30 2009-03-12 Zoom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15917A TWI431390B (zh) 2008-04-30 2008-04-30 變焦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4917A TW200944917A (en) 2009-11-01
TWI431390B true TWI431390B (zh) 2014-03-21

Family

ID=4125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5917A TWI431390B (zh) 2008-04-30 2008-04-30 變焦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911719B2 (zh)
TW (1) TWI431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1628B (zh) * 2011-12-07 2015-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CA2783099C (en) 2011-12-15 2017-08-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amera module having protruding lens barr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1909B2 (ja) 2002-02-21 2006-05-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JP4393107B2 (ja) 2003-05-15 2010-01-06 株式会社オプテック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326628A (ja) 2004-05-14 2005-11-24 Optech:Kk レンズ鏡筒
JP2005326631A (ja) 2004-05-14 2005-11-24 Optech:Kk レンズ鏡筒
JP4630000B2 (ja) 2004-05-14 2011-02-09 株式会社オプテック ズームファインダ駆動機構
JP4555607B2 (ja) 2004-05-14 2010-10-06 株式会社オプテック レンズ鏡筒繰出し機構
JP4722567B2 (ja) 2005-05-31 2011-07-13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JP4727300B2 (ja) 2005-05-31 2011-07-20 Hoya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可動部材支持構造
JP4537896B2 (ja) 2005-06-27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TW200817749A (en) * 2006-10-13 2008-04-16 Altek Corp Lens structure
US7706082B2 (en) * 2007-11-20 2010-04-27 Olympus Imaging Corp.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73847A1 (en) 2009-11-05
TW200944917A (en) 2009-11-01
US7911719B2 (en) 2011-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8571B2 (en) Optical system
US9007469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WO2006043376A1 (ja) 変倍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058455A (ja) 鏡筒駆動機構
TWI431390B (zh) 變焦鏡頭
JP5208855B2 (ja) レンズ鏡筒
US7746580B2 (en) Zoom lens module
JP2009265517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385142A (zh) 潜望式镜头
CN101087315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JP2002107598A (ja)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TWI494634B (zh) 鏡頭機構及其對焦模組
WO2005033761A1 (ja) レンズ鏡筒
TW201305644A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鏡頭模組
JP2005274837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の偏芯調整方法
WO2020001255A1 (zh) 光转向机构以及带有光转向机构的摄像单元及其应用
CN111796386A (zh) 光学成像装置
TWI509309B (zh) Telescopic lens module
JP2009181102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US20220030141A1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1571623B (zh) 变焦镜头
WO2011102360A1 (ja) 画像投影機能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469944B2 (ja) 撮像装置
TWM318736U (en) Focus structure of octagonal micro-lens
TW202411761A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