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9433B - Projection zoom lens - Google Patents

Projection zoom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9433B
TW579433B TW091108759A TW91108759A TW579433B TW 579433 B TW579433 B TW 579433B TW 091108759 A TW091108759 A TW 091108759A TW 91108759 A TW91108759 A TW 91108759A TW 579433 B TW579433 B TW 5794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lenses
projection zoom
zoom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8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ji Narimatsu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9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94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2Telecentric objectives or len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02B15/14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451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87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index gradi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579433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之背景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發明之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投影變焦透鏡,適合使用在一用於 將一形成在軟片,幻燈片或液晶顯示器之影像,在螢幕投 影在放大圖像之投影機。 相關技藝之說明 用於將一形成在軟片,幻燈片或液晶顯示器之影像’ 在螢幕投影在放大圖像之大多數投影機,具有一種採用遠 心變焦透鏡之投影光學系統。 大多數先前技藝遠心變焦透鏡,諸如在 JP — A137165/200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6 2 35/1998,206409/2000, 019400/2000,190821/1999, 168193/1998,243917/1997 及 2 3 1 2 1 9/1 9 9 9號所揭示者,在設定供最大角視 場時,有一約爲2 5 °之半視場角。在例如 JP—A206409/2000號所揭示之一種具有半 視場角約爲3 0 °之遠心變焦透鏡,使用一非球面透鏡作 爲第一透鏡群或最後透鏡群之比較大透鏡,以減低由在視 場角之增加所產生之像差,特別是畸變。 投影變焦透鏡有一變焦比約爲例如1 · 4,以及大多 數投影變焦透鏡爲一種二透鏡群型式,三透鏡群型式,四 透鏡群型式或五透鏡群型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 ) 在投影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群具有高功率,以在寬廣 視場角接收光線,並因而會導致畸變。 廣角遠心變焦透鏡採用一種非球面透鏡以減低畸變。 非球面透鏡在螢幕之側面配置在前透鏡之附近,或在影像 平面之側面配置在後透鏡以減低畸變。因此,習知廣角遠 心變焦透鏡設有非球面透鏡,配置在其射出或射入側面, 以減低畸變。 有時候,非球面透鏡不僅實行減低畸變之功能,而且 也實行減低其他像差排除色像差之功能。 然而,由於非球面透鏡在習知遠心變焦透鏡配置在射 出側面或射入側面,遠心變焦透鏡之設計主要僅針對減低 畸變,並且因而遠心變焦透鏡無法滿意減低其他像差。 發明之槪述 因之,本發明之一項目的爲解決在先前技藝投影變焦 透鏡之上述問題,並提供一簡單構造之廣角投影變焦透鏡 ,包括有限數之透鏡,並能滿意減低像差,以及提供一種 具有高品質影像之投影機。 爲達成該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變焦透鏡,包括 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一透鏡群,一有正折射率之第二透鏡群 ,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三透鏡群,以及一有正折射率之第四 透鏡群;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透鏡群以該順序自 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沿一光軸配置;第一及第四透鏡 群保持靜止,以及第二及第三透鏡群沿光軸移動,以自極 限廣角功率向極限遠攝功率改變功率;第二透鏡群包括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3 ) 第二群第一正透鏡,一將一在影像平面側面有凸面表面之 第二群第二正透鏡及一在螢幕側面有凹面表面之第二群第 一負透鏡接合,藉以所形成之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及一 第二群第三正透鏡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 置。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在影像平面有凹面表面之第三群第 一彎月面透鏡,一將一有相反凹面表面之第三群第一負透 鏡及一有相反凸面表面之第三群第一正透鏡接合,藉以所 形成之第三群第一複合透鏡,以及一在影像平面側面有凸 面表面之第三群第二彎月面透鏡,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 影像平面側面配置。第一透鏡群有一焦距f 1 ,第二群第 一正透鏡及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有一符號相反於焦距f 1 者之複合焦距f 2 A B,以及焦距f 1及複合焦距 f 2 A B滿足一不等式: 0.5<|fl/f2AB|<2.0。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 之影像平面之側面之一表面與在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之 螢幕側面之一表面間之距離d,在一供極限廣角功率之値 d W與一供極限遠攝功率之値d T之間變化,以及値d W 及dT滿足一不等式: 2.0<dT/dW<4.0o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第二群第三正透鏡及 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配置在一孔徑位置附近之位置,其 中一自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與光軸相交。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6-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4 ) 鏡爲一非球面透鏡。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所有透鏡均爲球面透 鏡。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第二透鏡群包括一第 一透鏡子群及一第二透鏡子群,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影 像平面側面配置,第一透鏡子群有第二群第一正透鏡,以 及第二透鏡子群有第二群第二正透鏡,第二群第一複合透 鏡及第二群第三正透鏡。 在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群之焦距 f1以及第二群第一正透鏡及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之複合 焦距f 2 A B分別具有相反符號,並且滿足一不等式: 〇 . 5< 丨 i l/f2AB | <2 · 0。並且第二群第一 正透鏡及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之複合功率,在第二透鏡群 之螢幕側面,實際等於第一透鏡群者,並有一符號相反於 第一透鏡群之功率者。因此,第一及第二透鏡群所產生之 畸變彼此消除,即使第一透鏡群具有大功率。在I f 1 / f 2 A B丨不小於2 · 0或不大於0 · 5時,便難以限制 在投影變焦透鏡予以設定供廣角功率至一小値及其他像差 ,諸如視場之曲率及慧形像差時,所可能產生之畸變增加 〇 第二透鏡群之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功能如一用於減低 放大倍率之色像差之消色差透鏡。 而第二透鏡群之第二群第三正透鏡,以及第三透鏡群 之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彼此獨立移動,在第二群第三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透鏡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以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 爲彼此比較接近,並且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之影像平面側 面之表面,與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間之位置關係符合不 等式:2 _ 0<dT/dW<4 · 0。第二透鏡群之複合 焦距長,第二透鏡群之移動距離增加,並且在d T/dW 不小於4 · 0時,投影變焦透鏡之長度過度長’並且第一 透鏡群之複合焦距短。 由於第二群第三正透鏡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在位 置配置在孔徑位置附近,其中自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 與光軸相交,在孔徑大時所可能形成之耀斑,其構造可能 被抑制,而不需要將孔徑光闌配置在一在習知投影變焦透 鏡配置孔徑光闌處之位置。特別是,在投影變焦透鏡設定 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可有效抑制耀斑之構造。孔徑位置一 詞,表示一適合配置孔徑光闌之位置,對應於一自影像平 面射出之主要光束及光軸之交點。第二群第三正透鏡及第 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之位置,孔徑位置爲較靠近於其他透 鏡者,並爲在一自主要射線及光軸之交點之距離等於透鏡 之若干倍厚度,諸如透鏡之三倍厚度內。 當功率自極限廣角功率向極限遠攝功率變化時,在第 二群第三正透鏡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在第三群第一彎 月面透鏡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ci增加,並且在距離 dW及dT符合不等式·· 2 . 0<dT/dW<4 _ 0時 ,第二群第三正透鏡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可在位置配 置在孔徑位置之附近。因此,在孔徑大時所可能形成之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 斑,其構造可能被抑制,而不需要將孔徑光闌配置在一在 習知投影變焦透鏡配置孔徑光闌處之位置。特別是’在投 影變焦透鏡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可有效抑制耀斑之構 造。 使用一非球面透鏡作爲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可更 有效率改進像差。如與在最靠近螢幕之前透鏡附近或在最 靠近影像平面之後透鏡附近之透鏡使用非球面透鏡作爲透 鏡比較,採用非球面透鏡之目的並不僅針對減低畸變’以 及使用球面透鏡之目的不限於減低畸變,並且可用以減低 其他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及散光。由於非球面透鏡具有直 徑小於非球面透鏡如前及後透鏡者,並且在前及後透鏡附 近之透鏡可由不昂貴材料形成,投影變焦透鏡可以低成本 製成。 由於第二透鏡群包括第一及第二透鏡子群,其爲個別 可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一透鏡子群有第二群第一正透鏡, 及第二透鏡子群有第二群第二正透鏡,第二群第一複合透 鏡及第二群第三正透鏡,可滿足不等式: 0·5<| fl/f2AB|<2.0,而無困難,第二 群第三正透鏡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可在位置配置在孔 徑位置之附近,而無困難,並且可抑制在孔徑增加時,所 可能形成之耀斑之構造。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7,8,9,1 1及1 2項,藉'' 近似"所修改之値爲.下列諸値。例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 7項a大約0 · 9 4 〃指示一値大於約0 . 9 3及小於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 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9 -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0 . 9 5。同樣,、、大約3 · 3 1 〃 ,指示一値大於約 3 · 2及小於約3 · 4,、、大約1 · 〇 1 〃 ,指示一値大 於0 . 9及小於1 . 1,、、大約3 · 1 〃 ,指示一値大於 3 · 0及小於3 . 2,、、大約〇 · 7 3 〃 ,指示一値大於 0 _ 7 2及小於0 · 7 4,、、大約2 · 7 ",指示一値大 於2 · 6及小於2 . 8,、、大約2 8毫米〃 ’指示一長度 大於2 7毫米及小於2 9毫米,以及★大約2 9 ° 〃,指 示一角大於2 8 °及小於3 0 ° 。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投影機,包括一用於形成影像之 影像形成裝置,及一用於投影影像之投影器變焦透鏡’其 中投影器變焦透鏡係由以上所述投影器變焦透鏡之任何一 種所求得。投影機能提供高品質影像。此種影像形成裝置 可爲一種光調變裝置,諸如一種液晶顯示器或一種由例如 微鏡,軟片或幻燈片所構成之裝置。 附圖之簡要說明 自下列說明,配合附圖,將更明白本發明之以上及其 他諸多目的,特色及優點,在附圖中: 圖1 (a) ,1 (b)及1 (c)爲在一根據本發明 之第一實施例,一投影變焦透鏡分別在供極限廣角功率之 極限廣角設定,供正常功率之正常設定,及供極限遠攝功 率之極限遠攝設定之示意側視圖; 圖2爲在圖1中所示關於投影變焦透鏡之透鏡資料之 淸單,其中〇B J代表表面數,RDY代表曲率半徑(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棄--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tv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米),Τ Η I代表透鏡厚度或各在相鄰表面間之空隙之厚 度,* 1,* 2及* 3分別指示圖1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鏡,在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正常功率及極限遠攝功率時 ,在透鏡群間之距離。 圖3 (A) ,3 (Β)及3 (C)爲曲線圖,示圖1 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在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圖1 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散光及 畸變; 圖4 (A) ,4 (Β)及4 (C)爲曲線圖,示在投 影變焦透鏡在圖1中所示予以設定爲供遠攝末端功率時’ 圖1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散 光及畸變; 圖 5(A),5(B),5(C),5(D)及 5( Ε )爲曲線圖,示在相對視場高度分別爲1 . 0 0, 0.80,0.60,0.40及0.00時,圖1中所 示之投影變焦透鏡設定爲供極限廣角功率時之橫向像差; 圖 6(A),6(B),6(C),6(D)及 6( Ε )爲曲線圖,示在相對視場高度分別爲1 . 〇 〇, 0.80,0.60,0.40及0.00時,圖1中所 示之投影變焦透鏡設定爲供極限遠攝功率時之橫向像差; 圖7 (a) ,7 (b)及7 (c)爲在一根據本發明 第二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在供極限廣角功率之極 限廣角設定,供正常功率之正常設定,及供極限遠攝功率 之極限遠攝設定之示意側視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襲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1 -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圖8爲在圖7中所示關於投影變焦透鏡之透鏡資料之 淸單,其中〇B J代表表面數,R D Y代表曲率半徑(毫 米),Τ Η I代表透鏡厚度或各在相鄰表面間之空隙之厚 度,* 1,* 2及* 3分別指示圖7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在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正常功率及極限遠攝功率時 ’在透鏡群間之距離之値。 圖9 (A) ,9 (Β)及9 (C)爲曲線圖,示在圖 7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在圖7 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散光及 •畸變; 圖10 (Α) ,1〇 (Β)及1〇 (C)爲曲線圖, 示在投影變焦透鏡在圖中所示設定爲供遠攝末端功率時, 在圖7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散 光及畸變; 圖 11(A),11(B),11(C),11(D )及1 1 ( E )爲曲線圖,示在圖7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鏡設定爲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〇 〇 時之橫向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0 . 8 0時之像差,在 相對視場高度爲0 . 6 0時之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 0 · 4 0時之像差,及在相對視場高度爲0 . 〇 〇時之像 差; 圖 12(A),12(B),12(C),12(D )及1 2 ( E )爲曲線圖,示在圖7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鏡設定爲供極限遠攝功率時,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0 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297公釐) " -1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0) 時之橫向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0 · 8 0時之像差,在 相對視場高度爲0 · 6 0時之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 0 . 4 0時之像差,及在相對視場高度爲〇 · 〇 〇時之像 差; 圖13 (a) ,13 (b)及13 (c)爲爲在一根 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在供極限廣角 功率之極限廣角設定,供正常功率之正常設定,及供極限 遠攝功率之極限遠攝設定之示意側視圖; 圖1 4爲在圖1 3中所示,關於投影變焦透鏡之透鏡 資料之淸單,其中OB J代表表面數,RDY代表曲率半 徑(毫米),ΤΗ I代表透鏡厚度或各在相鄰表面間之空 隙之厚度,* 1,* 2及* 3分別指示圖7中所示之投影 變焦透鏡,在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正常功率及極限遠攝 功率時,在透鏡群間之距離之値。 圖15 (A) ,15 (B)及15 (C)爲曲線圖, 示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 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 散光及畸變; 圖16A) ,16 (B)及16 (C)爲曲線圖,示 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設定爲供遠攝功率時,圖 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分別所導致之球面像差,散光 及畸變; 圖 17(A),17(B),17(C),17(D )及1 7 ( E )爲曲線圖,示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3- 579433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〇 鏡設定爲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0 0 時之橫向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0 . 8 0時之像差,在 相對視場高度爲0 _ 6 0時之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 〇 . 4 0時之像差,及在相對視場高度爲〇 · 0 0時之像 差; 圖 18(A),18(B),18(C),18(D )及1 8 ( E )爲曲線圖,示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 鏡設定爲供極限遠攝功率時,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0 0 時之橫向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0 . 8 0時之像差,在 相對視場高度爲0 . 6 0時之像差,在相對視場高度爲 0 · 4 0時之像差,及在相對視場高度爲〇 . 0 0時之像 差;以及 圖19爲在包括在圖13中所示投影變焦透鏡之第二 群第三正透鏡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在位置配置在孔徑 位置附近時,有助於解釋光線之路徑之示意側視圖,其中 自一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與投影變焦透鏡之光軸相交 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主要元件對照表 2 投影變焦透鏡 10 第一透鏡群 11 正透鏡 12 彎月面透鏡 13 負透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14-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14 負透鏡 20 第二透鏡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0 a 第一透鏡子群 20b 第二透鏡子群 2 1 第二群 第一正透鏡 2 2 第二群 第二正透鏡 2 3 第二群 第一複合透鏡 2 4 第二群 第三正透鏡 2 5 第二群 第一複合透鏡 30 第三透鏡群 3 1 第三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一彎月面透鏡 3 2 第三群 第一負透鏡 3 3 第三群 第一正透鏡 3 4 第三群 第二彎月面透鏡 3 5 第三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5-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第一複合透鏡 4 0 第四透鏡群 4 1 正透鏡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6 0 孔徑位置 70 複合稜鏡 較佳實施例之說明 圖1,7及13分別不在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之 投影變焦透鏡2,分別在供極限廣角功率((a ))之極 限廣角設定,供正常功率((b ))之正常設定,及供極 限遠攝功率((c))之極限遠攝設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圖1 3中所示之投影變焦透鏡2,包括四透鏡群, 亦即,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一透鏡群,一有正折射率之第二 透鏡群2 0,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三透鏡群3 0,以及一有 正折射率之第四透鏡群4 0,其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如 在圖1中所見左側)向影像平面側面(如在圖1中所見右 側)予以配置。投影變焦透鏡2配置在投影機。投影機包 含一影像形成裝置。影像形成裝置有三液晶顯示器。由三 液晶顯示器所形成之三影像,係由複合稜鏡7 0所組成。 複合稜鏡配置在第四透鏡群4 0之影像平面側面。由複合 棱鏡7 ◦所組成之影像由投影變焦透鏡2投影至一螢幕。 三液晶顯示器配置在變焦透鏡2之影像平面之附近。在圖 1中之右側稱作影像平面側面,代替一物體點側面,因爲 一影像形成在軟片,幻燈片或一液晶顯示器置於在影像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R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4) 面側面。 使第二透鏡群2 0及第三透鏡群3 0向螢幕側面沿投 影變焦透鏡2之光軸移動,同時使第一透鏡群1 〇及第四 透鏡群4 0保持靜止,藉以使投影變焦透鏡2之功率自極 限廣角功率向極限遠攝功率改變。 第二透鏡群2 0包括一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 1,將一 有凸面表面面向影像平面側面之第二群第二正透鏡及一有 凹面表面面向螢幕側面之第二群第一負透鏡2 3接合藉以 所形成之一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2 5,,以及一以該順序 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置之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 。在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鏡2,第二透鏡 群2 0包括一第一透鏡子群2 0 a及一第二透鏡子群2 0 b,其爲可個別移動。 第三透鏡群3 0包括一有一凹面表面面向影像平面側 面之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一將一有相反凹面表面 之第三群第一負透鏡3 2及一有相反凸面表面之第三群第 一正透鏡3 3接合藉以所形成之第三群第一複合透鏡3 5 ,以及一有一凸面表面面向影像平面側面之第三群第二彎 月面透鏡3 4,其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 置。 第一透鏡群1 0包括一正透鏡1 1,一彎月面透鏡 1 2及一有相反凹面表面之負透鏡1 3,其以該順序自螢 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置。在第三實施例,第一透鏡群 1 0另包括一負透鏡1 4配置在負透鏡1 3之影像平面側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794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面。 第四透鏡群4 0有一單一正透鏡4 1。 第一透鏡群1 0有一焦距f 1,以及第二群第一正透 鏡2 1及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2 5有一符號相反於焦距 f 1者之複合焦距f 2 A B。焦距f 1及複合焦距 f 2 A B滿足一不等式: 0.5<lfl/f2AB|<2.0。 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 在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1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 d,自一在投影變焦透鏡2在極限廣角設定予以設定爲供 極限廣角功率之狀態之距離d W,向一在投影變焦透鏡2 在極限遠攝設定予以設定爲供極限遠攝功率之狀態之距離 dT增加。距離dW及dT滿足一不等式:2.0<dT / d W < 4 . 0。 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 在位置配置在孔徑位置6 0 (圖1 9 )之附近,其中一自 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分別與投影變焦透鏡2之光軸相 交。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與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 3 1之各別位置間之位置關係常適用於第一,第二及第三 實施例。意在作爲實例,圖1 9示在第三實施例之光線之 路徑。在表面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影像平面側面’ 與表面在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之螢幕側面間之距離 d,自在一在投影變焦透鏡2在極限廣角設定予以設定爲 供極限廣角功率之狀態之距離d W ’向在一在投影變焦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_五、發明説明(16) 鏡2在極限遠攝設定予以設定爲供極限遠攝功率之狀態之 距離d T增加。距離d W及d T滿足一不等式:2 · 0 < dT/dW<4.0o 將說明在一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鏡2 〇 圖1 (a) ,1 (b)及1 (c)爲在第一實施例之 投影變焦透鏡,分別在供極限廣角功率之極限廣角設定, 供正常功率之正常設定,以及供極限遠攝功率之極限遠攝 設定之示意側視圖。在第一實施例中之投影變焦透鏡2, 第一透鏡群1 0,第二透鏡群2 0,第三透鏡群3 0及第 四透鏡群4 0之所有組成透鏡均爲球面透鏡。 下列爲在第一實施例中關於投影變焦透鏡2之資料。 焦距f : 2 8 · 2毫米(極限廣角設定)至3 7 · 6 毫米(極限遠攝設定),f數FNO: 1.7至2.0, dT/dW: 3.29,|fl/f2AB|=0.94 投影變焦透鏡2符合必要條件:0 · 5 < I f 1 / f 2AB I <2 . 0,以及 2 · 0<dT/dW<4 · 0 ο 圖2爲圖1中所示投影變焦透鏡2之透鏡資料淸單, 其中〇 B J代表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順序指定至透 鏡之表面之表面數,RDY代表曲率半徑(毫米),以及 Τ Η I代表透鏡厚度或各在相鄰表面間之空隙之厚度。 G L Α代表D線折射率及透鏡材料之A b b e數。例如, GLA1 . 70200 — 40 · 2,表示透鏡材料有一 D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19 -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7) 線折射率1 · 70200及一Abbe數40 · 2。 在圖2中,* 1所規定之値爲在投影變焦透鏡予以設 定在極限廣角設定,正常設定及極限遠攝設定時’在負透 鏡13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在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1 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 * 2所規定之値爲在投影變 焦透鏡予以設定在極限廣角設定’正常設定及極限遠攝設 定時,在第二群第一負透鏡2 3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 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以 及* 3所規定之値爲在投影變焦透鏡予以設定在極限廣角 設定,正常設定及極限遠攝設定時,在第三群第二彎月面 透鏡3 4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在正透鏡4 1之螢幕側 面之表面間之距離。 圖3及5中示如在極限廣角設定所設定,由投影變焦 透鏡2所導致之像差,以及圖4及6中示如設定在極限遠 攝設定由投影變焦透鏡2所導致者。圖3 ( A )及4 ( A )示球面像差,圖3 (B)及4 (B)示散光,以及圖3 (C)及4 (C)示畸變。在圖3 (B)及4 (B)中, 曲線S及T分別指示相對於一弧矢影像表面及一切向影像 表面之像差。圖5 (A)及6 (A) ,5 (B)以及6 ( B) ,5(C)及6(C) ’5(D)及6(D),以及 5 ( E )及6 ( E )爲曲線圖,示在相對視場高度分別爲 1.00,0.80,0.60,0.40 及 0·00 時 之橫向像差。 在下文將說明在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Yl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0-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Μ Β7五、發明説明(1S) 鏡2。 圖7 (a) ,7 (b)及7 (c)爲在第二實施例之 投影變焦透鏡2分別在供極限廣角功率之極限廣角設定, 供一正常功率之正常設定,以及供極限遠攝功率之極限遠 攝設定之示意側視圖。在第二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鏡2, 第三透鏡群3 0之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爲一非球面 透鏡,並且第一透鏡群10,第二透鏡群20,第三透鏡 群3 0及第四透鏡群4 0之所有其餘透鏡均爲球面透鏡。 非球面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在螢幕側面有一非 球面表面,及在影像平面側面有一球面表面。第三群第一 彎月面透鏡3 1之非球面表面係由公式(1 )所界定 Λν2 . ^ = —I—7 + v +By6 -^Cy^Dy10 ....../η 其中R指示14號表面之曲率半徑(RDY)。在圖 8中示係數K,A,B,C及D之値。 下列爲關於在第二實施例中之投影變焦透鏡2之資料 〇 焦距f ·· 2 8 · 1毫米(極限廣角設定)至3 7 · 3 (極限遠攝設定),f數FNO: 1.7至2.0,dT / d W : 3.08,|fl/f2AB|=1.0 投影變焦透鏡2符合必要條件:0 . 5 <丨f 1 / f2AB|<2.0,以及2.0<dT/dW<4.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1 -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9) 圖9及1 1中示如在極限廣角設定所設定投影變焦透 鏡2所導致之像差,及圖1 〇及1 2中示如在極限遠攝設 定所設定投影變焦透鏡2所導致者。圖9 ( A )及1 〇 ( A)示球面像差,圖9 (B)及1〇 (B)示散光,以及 圖9 (C)及10 (C)示畸變。在圖9 (B)及10 ( B )中,曲線S及T分別指示相對於一弧矢影像表面及一 切向影像表面之像差。圖11(Α)及12(Α) ,11 (Β)及 12(B),11(C)及 12(C) ,11( D )及1 2 ( D ),以及1 1 ( Ε )及1 2 ( Ε )爲曲線 圖,分別示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0 0,0 . 8 0, 〇 · 6 0,0 . 4 0及0 · 0 0時之橫向像差。 在下文將說明在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投影變焦透 鏡2 〇 圖13 (a) ,13 (b)及13 (c)爲在第三實 施例,分別在供極限寬廣角功率之極限廣角設定,供正常 功率之正常設定,以及供極限遠攝功率之極限遠攝設定之 投影變焦透鏡2之示意側視圖。在第三實施例之投影變焦 透鏡2,第二透鏡群2 0包括第一透鏡子群2 0 a及第二 透鏡子群2 0 b,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 置。第一透鏡子群2 0 a有一單一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 1 ,及第二透鏡子群2 0 b有一第二群第二正透鏡2 2,一 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2 3及一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 第一透鏡群1 0有負透鏡1 4配置在負透鏡1 3之影 像平面側面。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297公釐) -22-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d> 如圖1 9中所示,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及第三群第 一彎月面透鏡3 1在位置配置在孔徑位置6 0之附近,其 中一自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分別與投影變焦透鏡2之 光軸相交。因此,透鏡在位置配置在孔徑位置之附近,其 中一孔徑光闌配置在習知變焦透鏡,抑制在孔徑大時所可 能形成之耀斑之構造,特別是,在投影變焦透鏡設定爲供 極限廣角功率時,可有效抑制耀斑之構造。 下列爲在第三實施例關於投影變焦透鏡2之資料。 焦距f ·· 2 8 . 3毫米‘(極限廣角設定)至3 7 . 6 毫米(極限遠攝設定),f數FNO: 1.7至2.0, dT/dW: 2.73,|fl/f2AB|=0.73 投影變焦透鏡2符合必要條件:0 · 5 < I f 1 / f 2AB I < 2 · 0,以及 2 · 0<dT/dW<4 . 0 ο 圖1 5及1 7中示如在極限廣角設定所設定投影變焦 透鏡2所導致之像差,以及圖1 6及1 8中示如在極限遠 攝設定所設定投影變焦透鏡2所導致之者。圖1 5 ( A ) 及16 (A)示球面像差,圖15 (B)及16 (B)示 散光,以及圖15 (C)及16 (C)示畸變。在圖15 (B )及1 6 ( B )中,曲線S及T分別指示相對於弧矢 影像表面及切向影像表面之像差。圖17(A)及18 ( A),17(B)及 18(B),17(C)及 18(C ),17(D)及 18(D),以及 17(E)及 18( E )爲曲線圖,分別示在相對視場高度爲1 · 〇 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3- 5794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1) 〇·80,0·60,0·40及0·00時之橫向像差 〇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投影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群1 〇 之焦距f 1,以及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 1及第二群第一複 合透鏡2 5之複合焦距f 2 A B分別具有相反符號,並符 合不等式:0.5<|fl/f2AB|<2.0,並且 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 1及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2 5之複合 功率,在第二透鏡群2 0之螢幕側面實際等於第一透鏡群 1 0者,並有一符號相反於第一透鏡群1 〇之功率者。因 此,由第一透鏡群1 0及第二透鏡群2 0所產生之畸變彼 此消除,即使第一透鏡群1 0具有大功率。在| f 1 / f 2 A B |不小於2 · 0或不大於0 · 5時,難以限制在 投影變焦透鏡2設定供廣角功率至小値時所可能產生之畸 變及其他像差,諸如視場之曲率及慧形像差增加。 而第二透鏡群2 0之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以及第 三透鏡群3 0之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彼此獨立移動 ,但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以 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爲彼此比較接近,並且在第 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第三群第 一彎月面透鏡2 5間之位置關係符合不等式:2 · 0 < dT/dW<4 . 0。第二透鏡群2 0之複合焦距長,第 二透鏡群2 0之移動距離增加’並且在d T/dW不小於 4.0時,投影變焦透鏡2之長度過度長’以及在dT/ dW不大於2 · 0時’第一*透鏡群2 0之複合焦距短,並 -_辦衣--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4-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B7五、發明説明(22) 可能產生像差。因此,投影變焦透鏡之總長度短,並且在 投影變焦透鏡2符合必要條件:2 . 0 < d T/ d W < 4 · 0時,可抑制像差之產生。 由於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 3 1在位置配置在孔徑位置之附近,其中自影像平面所射 出之主要射線與光軸相交,可抑制由於一透鏡配置在將行 配置孔徑光闌之位置,由在孔徑之增加所可能產生之耀斑 之構造。特別是,在投影變焦透鏡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 ,可有效抑制耀斑之構造。 在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之影像平面側面之表面與在 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1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d 隨功率自極限廣角功率向極限遠攝功率變化而增加,以及 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4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1,在 距離dW及dT符合必要條件:2·0<dT/dW< 4 . 0時,在位置配置在孔徑位置6 0之附近。因此,可 抑制由於一透鏡配置在將行配置孔徑光闌之位置,由在孔 徑之增加所可能產生之耀斑之構造。特別是,在投影變焦 透鏡設定供極限廣角功率時,可有效抑制耀斑之構造。 使用非球面透鏡作爲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藉 以可更有效率改進像差。如與使用非球面透鏡在最靠近螢 幕之前透鏡附近作爲透鏡,或在最靠近影像平面之後透鏡 附近作爲透鏡比較,採用非球面透鏡之目的不針對僅在減 低畸變,以及使用球面透鏡之目的不限於減低畸變,並可 用以減低其他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及散光。由於非球面透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5-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3) 具有直徑小於非球面透鏡如前及後透鏡者,以及在前及後 透鏡附近之透鏡可由不昂貴材料形成,投影變焦透鏡可以 低成本製成。 由於第二透鏡群2 0包括第一透鏡子群2 0 a及第二 透鏡子群2 0 b,其可個別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一透鏡子 群2 0 a有第二群第一正透鏡2 1,以及第二透鏡子群 2 0 b有第二群第二正透鏡2 2,第二群第一複合透鏡 2 5及第二群第三正透鏡2 4,可滿足必要條件: 0·5<| fl/f2AB|<2.0,而無困難,第二 群第三正透鏡2 4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3 1可在位置 配置在孔徑位置之附近,而無困難,以及在孔徑增加時可 抑制所可能形成之耀斑之構造。 如自上述說明明白,根據本發明之投影變焦透鏡具有 由少量之透鏡,諸如十二或十三透鏡所構成之簡單構造, 能滿意減低像差,並且具有一約2 9 °之大半視場角。 可採用以上所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作爲投影機之變 焦透鏡,其包含一影像形成裝置。此種影像形成裝置可爲 一光調變裝置,諸如一液晶顯示器或一由例如微鏡,軟片 或幻燈片所構成之裝置。 雖然本發明業經在其較佳實施例予以一定程度詳細說 明,在其中顯然可能有很多改變及變化,而不偏離本發明 之範圍及精神。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6 -

Claims (1)

  1.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___六、申請專利範圍 i 1 · 一種投影變焦透鏡,包含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一透 鏡群,一有正折射率之第二透鏡群,一有負折射率之第三 透鏡群,以及一有正折射率之第四透鏡群;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透鏡群以該順序自螢幕 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沿一光軸配置; 使第一及第四透鏡群保持靜止,以及使第二及第三透 鏡群沿光軸移動,以使功率自極限廣角功率向極限遠攝功 率改變; 第二透鏡群包括一第二群第一正透鏡’ 一將一影像平 面側面有凸面表面之第二群第二正透鏡及一在螢幕側面有 凹面表面之第二群第一負透鏡接合藉以所形成之一第二群 第一複合透鏡,以及一以該順序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 面配置之第二群第三正透鏡; 第三透鏡群包括一在影像平面側面有一凹面表面之第 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一將一有相反凹面表面之第三群第 一負透鏡及一有相反凸面表面之第三群第一正透鏡接合藉 以所形成之第三群第一複合透鏡,以及一在影像平面側面 有一凸面表面之第三群第二彎月面透鏡,以該順序自螢幕 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置; 第一透鏡群有一焦距f1 ,第二群第一正透鏡及第二 群第一複合透鏡有一符號相反於焦距f 1者之複合焦距 f 2AB,以及焦距f 1及複合焦距f 2AB滿足一不等 式: 〇.5<lfl/f2AB|<2.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7 - 5794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六、申請專利範圍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在 第二群第三正透鏡之影像平面之側面之表面與在第三群第 一彎月面透鏡之螢幕側面之表面間之距離d,在一供極限 廣角功率之値d W與一供極限遠攝功率之値d T之間變化 ,以及値dW及dT滿足一不等式:2.0<dT/dW <4.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第 二群第三正透鏡及第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在位置配置在一 自影像平面射出之主要射線與光軸相交處之孔徑位置之附 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第 三群第一彎月面透鏡爲一非球面透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所 有透鏡爲球面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第 二透鏡群包括一第一透鏡子群及一第二透鏡子群,以該順 序自螢幕側面向影像平面側面配置,第一透鏡子群有第二 群第一正透鏡,及第二透鏡子群有第二群第二正透鏡,第 二群第一複合透鏡及第二群第三正透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I f 1/f 2AB丨約爲〇 · 94及dT/dW約爲 3 · 3 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I fl/f2AB1約爲1.〇及dT/dW約爲3·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4 ,項再填. 裝— :寫本頁) 訂 579433 A8 Βδ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3 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1 f 1/f 2AB | 約爲 0 · 73 及 dT/dW約爲 2 · Ί。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總焦距爲在供極限廣角功率之約2 8毫米與一在供極限遠 攝功率之3 7毫米及3 8毫米間之値之間可變。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組成透鏡之數量爲十二或十三。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投影變焦透鏡,其中 半視場角約爲2 9 ° 。 1 3 · —種投影機,包含一影像形成裝置,用於形成 一影像;以及 一投影變焦透鏡,用於投影影像,其中該投影器變焦 透鏡爲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 1 2項之任何一項之投影器 變焦透鏡。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 J •項再填」 裝-- 一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9-
TW091108759A 2001-04-27 2002-04-26 Projection zoom lens TW57943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32168 2001-04-27
JP2002119863A JP3503631B2 (ja) 2001-04-27 2002-04-22 投映用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9433B true TW579433B (en) 2004-03-11

Family

ID=2661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8759A TW579433B (en) 2001-04-27 2002-04-26 Projection zoom len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90716B2 (zh)
EP (1) EP1255145B1 (zh)
JP (1) JP3503631B2 (zh)
KR (1) KR100473258B1 (zh)
CN (1) CN1220090C (zh)
DE (1) DE60200226T2 (zh)
TW (1) TW5794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4401B2 (en) 2010-02-10 2012-03-27 Young Optics Inc. Zoom lens
TWI477839B (zh) * 2010-12-31 2015-03-21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4586B4 (de) * 2002-09-20 2016-09-08 Carl Zeiss Jena Gmbh Projektionsobjektiv
JP4508525B2 (ja) * 2002-12-25 2010-07-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路折り曲げズーム光学系
JP2004325975A (ja) * 2003-04-28 2004-11-18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0625970B1 (ko) * 2003-06-20 2006-09-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수소이온 전도성 복합막
JP2005266175A (ja) * 2004-03-17 2005-09-29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4526845B2 (ja) * 2004-03-29 2010-08-18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7532981A (ja) * 2004-04-15 2007-11-15 インフォーカ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広角投影レンズ
JP4703996B2 (ja) * 2004-09-24 2011-06-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4857576B2 (ja) * 2005-03-23 2012-01-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
TWI288290B (en) 2005-05-12 2007-10-11 Asia Optical Co Inc Variable focus projection lens
CN100376914C (zh) * 2005-07-08 2008-03-26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投影镜头
TWI274895B (en) * 2005-08-18 2007-03-01 Asia Optical Co Inc A convertible lens
TWI263074B (en) * 2005-08-24 2006-10-01 Asia Optical Co Inc Zoom lens
WO2008010563A1 (fr) * 2006-07-21 2008-01-24 Nikon Corporation Système optique à puissance variable, dispositif d'imagerie, procédé d'agrandissement variable d'un système optique à puissance variable
CN100590474C (zh) * 2007-08-13 2010-02-1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投影镜头
TWI408489B (zh) * 2008-03-14 2013-09-11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投影系統及投影方法
JP5244498B2 (ja) * 2008-08-14 2013-07-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416982B2 (ja) * 2009-01-30 2014-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TW201037352A (en) * 2009-04-10 2010-10-16 Young Optics Inc Fixed-focus lens
WO2012027064A2 (en) 2010-08-27 2012-03-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de-angle projection lens for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s
EP2609740A2 (en) * 2010-08-27 2013-07-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lens for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s
KR101761814B1 (ko) * 2010-09-07 2017-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형 줌 렌즈
CN103091937B (zh) * 2012-10-11 2015-09-16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5008978B (zh) * 2013-03-14 2017-05-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JP5607223B1 (ja) * 2013-08-29 2014-10-15 サーテック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スツォウ)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広角レンズ
US9429688B2 (en) * 2013-09-04 2016-08-30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having lens with low lens sag
JP6253437B2 (ja) * 2014-02-14 2017-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6289219B2 (ja) 2014-04-01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1458855B (zh) * 2015-01-30 2022-06-03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CN107850763B (zh) * 2015-05-29 2021-01-05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TWI556006B (zh) 2015-09-04 2016-11-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以及投影鏡頭
WO2019078222A1 (ja) * 2017-10-17 2019-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094731B2 (ja) * 2018-03-12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
TWI805585B (zh) * 2018-05-31 2023-06-2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變焦鏡頭
CN110471243A (zh) * 2019-08-21 2019-11-19 宁波锦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高分辨率大距离汽车logo投影光学系统
US20220358619A1 (en) * 2021-05-10 2022-11-10 Mediatek Inc. Automatic dolly zoom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N114137710A (zh) * 2021-12-06 2022-03-04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变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5315A (ja) 1981-11-30 1983-06-06 Minolta Camera Co Ltd 広角域を含む高変倍率ズ−ムレンズ系
JPS6087312A (ja) 1983-10-20 1985-05-17 Ricoh Co Ltd 超広角高変倍ズ−ムレンズ
JP2516522B2 (ja) 1992-04-21 1996-07-24 株式会社エルモ社 ワイドズ―ムレンズ
JP3310854B2 (ja) 1996-03-04 2002-08-05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ワイドズームレンズ
JP3926411B2 (ja) * 1996-07-09 2007-06-06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カラープロジェクタ用ズームレンズ
JPH10186235A (ja) 1996-10-24 1998-07-14 Koshina:Kk 投映用ズームレンズ
US5914820A (en) * 1996-10-30 1999-06-22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JP3690019B2 (ja) 1996-12-17 2005-08-31 東レ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08293B2 (ja) 1998-06-29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H1195098A (ja) * 1997-09-16 1999-04-09 Nitto Kogaku Kk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5963377A (en) 1997-10-02 1999-10-05 Minolta Co., Ltd. Taking optical system for video shooting
US6285509B1 (en) * 1997-12-25 2001-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0206409A (ja) 1999-01-08 2000-07-28 Canon Inc ズ―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JP4006073B2 (ja) 1997-12-25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4083856B2 (ja) 1998-02-18 2008-04-30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投射用ズームレンズ
JP3954736B2 (ja) 1998-11-02 2007-08-08 株式会社コシナ 投映用ズームレンズ
JP4658275B2 (ja) * 1999-04-08 2011-03-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6137638A (en) * 1999-07-28 2000-10-24 Nittoh Kogaku K.K. Projection zoom lens system and projector apparatus
US6633436B2 (en) * 2000-02-23 2003-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ystem,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it,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4401B2 (en) 2010-02-10 2012-03-27 Young Optics Inc. Zoom lens
TWI477839B (zh) * 2010-12-31 2015-03-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503631B2 (ja) 2004-03-08
JP2003015036A (ja) 2003-01-15
EP1255145A1 (en) 2002-11-06
EP1255145B1 (en) 2004-02-25
US6590716B2 (en) 2003-07-08
CN1220090C (zh) 2005-09-21
CN1384383A (zh) 2002-12-11
KR20020083514A (ko) 2002-11-02
KR100473258B1 (ko) 2005-03-08
US20020171942A1 (en) 2002-11-21
DE60200226T2 (de) 2004-12-02
DE60200226D1 (de) 200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9433B (en) Projection zoom lens
US8508853B2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EP1574890A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zoom lens
US8320048B2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lens
US7626764B2 (en) Projecting lens system
US9285564B2 (en) Lens for projection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20090219624A1 (en) Projection zoom lens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TWI408435B (zh) 投影鏡頭
US10082650B2 (en) Wide-angle lens,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00123955A1 (en) Projection lens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404971B (zh) 變焦鏡頭
US10701251B2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TW201348730A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及其攝像裝置
CN113419333B (zh) 投影镜组和投影装置
TW201350956A (zh) 攝像鏡片組及其攝像裝置
CN112255767A (zh) 投影镜头和投影设备
JP2009116106A (ja) 投射用レンズ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81072A (ja) 小型プロジェクタ用投射レンズ
TWI226452B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or with the same
US9753261B2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5060090A (ja) 投写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22160329A (ja) 投射光学系
JP455167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画像表示装置、撮像装置
JP441865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TWI422895B (zh) 鏡頭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