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6851B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6851B
TW546851B TW091107619A TW91107619A TW546851B TW 546851 B TW546851 B TW 546851B TW 091107619 A TW091107619 A TW 091107619A TW 91107619 A TW91107619 A TW 91107619A TW 546851 B TW546851 B TW 5468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node
transfer layer
cathode
col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7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ukaram K Hatwar
Ralph H Young
Original Assignee
Eastman Koda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man Kodak Co filed Critical Eastman Kodak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6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68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3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oxygen as heteroato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本發明係關於有機冷光裝置,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以適 當的色彩中立摻雜物摻雜一電洞轉移層及/或一電子轉移層 ,以改善這些裝置的操作壽命而不影響其冷光色彩。 有機冷光裝置(OLED)的一共同型式包括一基板及其上配 置的一多層結構,其包括一陽極、一選擇性電洞注入層、 一電洞轉移層、一發光層、一選擇性電子轉移層及一陰極 ’該多層結構的各層皆包括一個以上有機或有機金屬化合 物。冷光(EL)裝置之所以吸引人,因為其低驅動電壓、高 免度、寬視角及可用於全彩色平板發射顯示器的能力。 Tang及其同伴揭露這種〇LED結構於美國專利US-A-4,769,292及US-A-4,885,21 1中。有鑒於膝上型電腦、數位 個人萬用記事薄、蜂巢式電話等使用0led作為顯示螢幕的 前景,極需要改善這些裝置的操作壽命。 下列專利及刊物揭露具有改善之操作壽命的〇LED的製造 方法。多層結構的修改、穩定的陰極材料及限制發射區内 各載體及其再組合,已達成裝置操作壽命的重大改善。§〇 及其同伴在美國專利US-A-5,853,905中討論由單一有機發射 層組成之一 EL裝置,包括電子轉移及電洞轉移材料之混合 物’夾疊在陽極及陰極之間。不過,這種裝置具有較低效 率。Popovic及同伴於SPIE會議會報,第3476冊,第68·72頁 ,1998年中發表一EL裝置,具有改良的效率及操作壽命, 由一發光電子轉移材料及一電洞轉移材料混合成一發光芦 而製成。Xie及其同伴於美國專利US-A-5,989,737令揭露1 OLED,其中之電洞轉移層包括一三元芳香胺摻雜多環芳香 • 4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爱) ----— _ 546851
故氧化合物如^^总,嗅 、 如紅登稀,會改變二 =的問題即某些摻雜物,例 至那嘗改變該裝置的冷光色彩。 的mtn本發明的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改善之操作壽命 、 ^本目標的達成係藉由提供一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基板; b) 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基板上方; c) 一發射層,其位於陽極及陰極之間; d) 一電洞轉移層,其位於陽極及發射層之間,·及 e) —電子轉移層,其位於陰極及發射層之間, f) 該電洞轉移層包括至少兩子層,最靠近發射層的該子層 包含一色彩中立摻雜物,及至少一子層不含色彩中立摻^ 物;及 / g)包括一蒽衍生物的色彩中立摻雜物。 同時,本目標的達成也藉由提供一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 —基板; b) —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基板上方; 0—發射層,其位於陽極及陰極之間; d) 一電洞轉移層,其位於陽極及發射層之間;及 e) —電子轉移層,其位於陰極及發射層之間; f) 該電子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至少一子層含有一色 彩中立捧雜物;及 g) 該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一蒽衍生物。 同時’本目摞的達成也藉由提供一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基板; 546851
b) —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基板上方; c) 一發射層,其位於陽極及陰極之間; d) —電洞轉移層,其位於陽極及發射層之間·,及 e) —電子轉移層,其位於陰極及發射層之間, f) 忒電子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至少一子層含有一色 彩中立摻雜物; g) 该電洞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最靠近發射層的該子 層含有一色衫中立摻雜物;及 h) 該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一蒽衍生物。 比較省略摻雜物的相同裝置,色彩中立摻雜物為一種實 質上不影響裝置的冷光色彩的摻雜物。 發明的優點 使用色彩护立摻雜物容許本發明〇LED的冷光色彩的調整 只耑调整發射層的成分便可達成。已經發現某些蒽衍生物 可以用來作為一OLED電洞轉移及/或電子轉移層中的色彩 中立摻雜物,且所完成的裝置比不含色彩中立摻雜物的相 同裝置具有较長的操作壽命。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及優點包括下列各項: 本發明的OLED具有各種冷光色彩,例如紅、綠、藍或白 ’由包含適當摻雜物的發射層構成。因而,·製成的〇 led可 同時具有最佺壽命及色度。 本發明的OLED具有高發光效率。 本發明的OLED可以使用低電壓驅動源。 本發明可以在電洞轉移層及電子轉移層兩者之内包含色 -6 - 本紙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546851 A7
表中立摻雜物,以提供一 〇LED,其具有比色彩中立摻雜物 八包括在電洞轉移層或電子轉移層的OLED長的操作壽命。 根據本發明製造之裝置具有長操作壽命及優異的發光性 質。 圖1顯示先前技藝的一 OLED ; 圖2顯示先前技藝的另一 OLED ;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 OLED ;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 OLED ;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 〇led ;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綠色發光〇led的一曲線,顯示其作 為相對原始亮度的操作時間之函數的亮度; 圖7為OLED的一曲線,顯示其作為相對原始驅動電壓的 操作時間之函數的驅動電壓,用以產生圖6中的資料;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藍色發光〇LED的一曲線,顯示其作 為操作時間之函數的相對亮度;及 圖9為OLED的一曲線,顯示其作為操作時間之函數的相 對驅動電壓,用以產生圖8中的資料。 圖1-5必需為示意圖之性質,因為各層都很薄,且各元件 的厚度差太大無法按尺寸或比例顯示。 一 OLED的發射層(EML)包括能產生光的一有機或有機金 屬材料’稱為冷光,其為電子·電洞在發射層内重新組合的 結果。此後’有機一詞包括:纯有機及有機金屬材料。在圖1 所示的先前技藝的最簡單構造中,一發射層140係夾疊在陽 極120及陰極150之間。該發射層可以為一具有高發光效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46851
的單純材料。大家熟知用於這種用途的材料為三化經基奎 林-川,(^8)叙(Alq),能產生極佳的綠色冷光。該發射層也可 以3 量的其他材料,傳統上稱為摻雜物,其功能為改變 L的政率或發射光的色彩。基板丨1〇提供及連接〇LED 至電/;IL源的電導線的機械支撐。層11 〇至丨50構成整個 O LED 1〇〇 ^陰極,或&極及基板兩者,對冷光為透明,容 許看得見該光。透明一詞表示傳輸8〇%以上的冷光的能力。 在本結構的一變化中,陰極,而非陽極係位於該基板上面 。在該變化中,不論陽極,或陰極及支撐,對冷光為透明 。當陽極及陰極連接至一電流源(未顯示)時,電洞從陽極注 入’電子從陰極注入’它們在發射層重新組合以產生冷光。 在圖2所禾的先前技藝的較精巧的構造中,一發射層25〇 係位於電洞轉移層240及電子轉移層260之間。各層主要由 有機材料組成。该一轉移層分別從陽極2 2 0運送電洞及從陰 極270傳送電子至發射層。一選擇性電洞注入層23〇促使電 洞從陽極注入電洞轉移層。該發射層係作為電子-電洞重新 組合及發射所形成的冷光的主要埸所。對此,各有機層的 功能不同,戶斤以,可以獨立作最佳化的組成。如此,可獲 得最佳的發射層以達理想的EL色彩及高發光效率。發射層 也可以含少量的摻雜物,其功能為改變EL的效率或發射光 的色彩。同樣,電洞及電子轉移層可以獲得最佳的電荷轉 移性質。基板210提供0LED及連接0LED至一電流源的電導 線的機械支撐《層210至270構成0LED 200。陰極,或陽極 及基板兩者,對冷光為透明。在本結構的一變化中,陰極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_— B7__ 五、發明説明(6 ) — ,而非陽極孫位於該基板上面。在該變化中,陽極,或陰 極及支撐兩者,對冷光為透明。在本結構的另外變化中, 發射層及電子轉移層可以結合以形成一單層,以執行兩種 功能。在本結構的另一變化中,一額外的電洞注入層可以 插入陽極及電洞轉移層之間^本額外層的一項功能為促使 電洞注入電洞轉移層。同樣,電洞轉移層可能包括至少兩 個不同成分的子層,分別選擇陽極的電荷注入介面最佳化 及使電洞轉移層其餘部份的電流載送性質最佳化。 如果在陽極220及陰極270之間施加一電位差(未顯示),陰 極注入電子至電子轉移層26〇,其經過該層遷移至發射層 250。同時,電洞從陽極22〇注入電洞轉移層24〇 ,其經過該 層遷移至發射層。電洞及電子在發射層25〇内重新組合,通 常靠近電洞轉移層及發射層之間的連結。由重新組合過程 釋放的部份能量係作為冷光發射,經該透明陽極或陰極及/ 或基板逸散。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 〇LED。此〇LED 3〇〇與圖2所示先 前技藝的OLED 200相似,但其電洞轉移層34〇係由兩個子 層341及342紐成’且靠近發射層35〇的子層342係摻雜本發 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另外的組件包括基板3丨〇、陽極32〇 、選擇性電洞注入層33〇、電子轉移層(ETL)36〇及陰極37〇 。各層或子屬進一步細分成具有不同成分的子層係屬於本 發明範圍之内,前提為該發射層與電洞轉移層的一子層相 鄰’遠子層含有本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同樣地,也能 用陰極’而非陽極,置於該基板上面。電功能及光學要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S家梯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與圖2中所示的先前技藝的OLED相同。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OLED。此OLED 400與先前技 藝的OLED 200相似,但其電洞轉移層460係由兩個子層461 及462組成,且靠近發射層450的子層461係摻雜本發明的色 彩中立摻雜勒。另外的組件包括基板410、陽極420、選擇 性電洞注入層430、電子轉移層440及陰極470。電子轉移層 的子層462為7選擇性。即是,整個電子轉移層460可包含本 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各層或子層的進一步細分係屬於 本發明範圍之内。同樣地,也能用陰極,而非陽極,置於 該基板上面。電功能及光學要求與圖2中所示的先前技藝的 OLED相同。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 OLED。此OLED 500與先前技 藝的OLED 200相似,但其包括OLED 300及400的發明特徵 。電洞轉移層540係由兩個子層541及542組成,且靠近發射 層550的子層542係摻雜本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電子轉 移層560係臼兩個子層561及562組成,且靠近發射層550的 子層561係掺雜本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相同或不同的色 彩中立摻雜4勿可用於子層542及561中。子層541及562為選 擇性。即是,整個電洞轉移層540及/或整個電子轉移層560 可含有本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其他組件包括基板5 10、 陽極520、逖擇性電洞注入層530、及陰極570。各層或子層 的進-步細分係屬於本發明範圍之内。同樣地,也能用陰 極,而非陽極,置於該基板上面。電功能及光學要求與圖2 中所示的先前技藝的OLED相同。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546851 A7 B7
一 OLED的基板可用玻璃、石英或塑膠材料製成,或可以 選擇性包括韻外層以提供額外功能,例如色彩濾波器層以 除去有害的冷光光譜成分。 一 OLED可視為一二極體,當陽極的電位高於陰極時即正 向偏移。OLED的陽極及陰極可以為任何便利的傳統型式, 例如美國專利US-A-4,885,21 1中所揭露的各種型式的任何_ 種。操作電歷可藉由使用低功函數陰極及高功函數陽極而 大幅減少。 對大多數的用途而言,較理想的陰極係由一具有功函數 小於4.0eV的金屬及至少一種其他金屬結合製成。Tang及同 伴於美國專利US-A-4,885,21 1提出的理想陰極材料為Mg : Ag合金。Hung及同伴於美國專利US-a_5,776,622揭露使用 一種LiF|Al雙層以增強電子注入oled。這種或類似的雙層 可用於本發明作為陰極。在某些情況中,使用一不透明的 支撐例如一碎基板來製造0LED較理想。在此情況下,最好 使用一種陰極材料其係在OLED發射的波長範圍中呈現透明 ,如Gu及其同伴在應用物理雜誌,第68冊,第2606頁, 1996年及Hung及其同伴在應用物理雜誌,第74冊,第32〇9 頁,1999年中所述。 傳統陽極係由一種導電且透明之金屬氧化物製成。氧化 銦錫(ITO)已經廣泛地用作陽極材料,因其透明、導電性良 好且高功函數。其亦為本發明的理想陽極材料。 在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一電洞注入層位於陽極及電洞 轉移層之間。在此電洞注入層中較理想的材料為碳氟化物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CFX),如在Hung及其同伴共同委託的美國專利113-八-6,208,075及Hatwar及其同伴委託的美國專利US-A-6,127,004 中所揭露。 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發射層包括一主材料,其能轉移電 子及電洞,JL摻雜很少量的一或多種螢光分子的所謂摻雜 物,如Tang及其同伴在美國專利US-A-4,769,292中所述。傳 統發射層的主材料包括含8-羥基奎林鹽陽離子的金屬複合 物,也稱為金屬螯合8-羥基奎林型化合物,及含8-羥基奎林 鹽衍生物的金屬複合物。範例包括三(8-羥基奎林-Nl,08)鋁 (Alq)、三(8-羥基奎林-Nl,08)鎵(Gaq)、雙(8-羥基奎林-1^1,08)鎂(%§9)、雙(8-羥基奎林屮1,08)鋅(2叫)及類似者。 這些複合物之中最理想為Alq。 其他等級的發射層傳統主材料包括9,10-二芳基-取代E, 例如9,10-雙(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蒽,及ADN與 TBADN,其結構如下:
TBADN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這些慧衍生勒之中最理想為ADN與TB ADN。 發射層主相料的選擇係部份根據理想的發射色彩及/或該 層使用的摻雜物(如有)。包括含8-羥基奎林鹽如(Alq)的金 屬複合物的主材料配合香豆素或奎亞錠級的摻雜物,適用 於綠色發射,而DCM衍生物則可用於紅色發射。較佳之綠 色發射香豆素為C545T,如Chen及同伴於美國專利US-A-6,020,078中所述。較佳之綠色發射奎亞錠為CFDMQA,如 Shi及同伴於美國專利US-A-5,593,788中所述。 較佳之綠色發射染料為DCJTB,即為DCM的衍生物。 DCJTB及DCM的結構顯示如下。
包括9,1 0-二芳基取代蒽主材料配合藍色發射摻雜物如芘 的衍生物待別有用。較佳的芘衍生物為TBP,即稱為 2,5,8,11-四-三-丁基芘。 發射層的#雜物量,相對於主材料,一般為0.01至10%之 -13· 本纸$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__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11 ) 間,較理想則為0.5至2%之間。本發明可使用其他主材料及 其他換雜物。 本發明電子轉移層之有用材料包括含8_羥基奎林鹽陽離子 的金屬複合物,例如上述美國專利US_A_4,885,21 1中所揭露 。此種材料具有高性能等級且容易製成薄層。可用其作無 換雜電子轉移層或電子轉移層的無摻雜子層的單一材料。 也可作為電子轉移層的摻雜子層的主材料。這種等級的材 料為目前較理想的材料。最理想者為Alq。本技藝中熟知的 其他材料亦可用於本發明的電子轉移層。例如TPBI,如shi 及同伴在美國專利US-A-5,645,948中所述。如果使用透明陰 極時,最好電子轉移層使用的材料也為透明。 本發明電洞轉移層可使用材料包括三元胺如 美國專利1;3-八-4,539,507中所述。可用作無摻雜電洞轉移層 或電洞轉移層的無摻雜子層的單一材料。也可作為電洞轉 移層的摻雜子層的主材料。這種等級的材料為目前較理想 的材料。最理想者為NPB,即稱為4,4,-雙[N-(l-奈基)-义笨 胺基]二笨基,如由VanSlyke及同件在美國專利US_A· 4,539,507 中所述。 比較省略糁雜物的相同裝置,色彩中立摻雜物為一種實 質上不影響裝置的冷光色彩的摻雜物。如果用於〇LED時, 摻雜物可為色彩中立並且不發光。它可能無法發光因為其 激發狀態的奇命太短不能放射’不論是因為摻雜物的固有 特性或OLED内部環境造成的結果任何一項發生的機率都考艮 大。如果能量增加至激發能量位準時,能量會轉移至〇Led * 14 - 本紙?Sl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46851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12 ) 的其他組件而不能發光。如此,為使摻雜物色彩中立,任 何忐篁轉移至發光的OLED的一組件必需產生與無色彩中立 摻雜物的OLED相同色彩的發光。如果在〇LED的正常操作 中色彩中立#雜物不能發光,摻雜物便達不到激發狀態。 如果摻雜物用在一 OLED能色彩中立,則摻雜物的任何發光 色彩便與省略摻雜物的相似OLED的發光色彩相同。 本發明有用的色彩中立摻雜物為取代蒽化合物。取代物 可以為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_化、氰化、 烧氧基或其他。其中較佳的化合物其固有發光位在光譜的 藍色區。較佳色彩中立摻雜物為蒽衍生物由芳基或取代芳 基群在9及10位置取代,如傳統設計。例如9,ι〇_二苯基蒽、 ADN、TBADN及9,10—雙[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蒽。目 前較理想的色彩中立摻雜物為ADN及TBADN。如果用作電 洞轉移層或電子轉移層的子層的色彩中立摻雜物,其蒽化 合物應為子層體積的0.1至25%之間,最好為體積的1至15〇/〇 之間。 電洞轉移層的厚度為20至200 nm之間,較理想則為7 〇至 150 nm之間。發射層的厚度為20至1〇〇 ηηι之間,較理想則 為20至75 nm之間。電子轉移層的厚度為2〇至1〇〇 nm之間, 較理想則為20至75 nm之間。如果電洞轉移層包括一子層, 其含有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且位置鄰接該發射層(圖3的子層 342或圖5的+層542),子層的厚度為2至200 nm之間,較理 想則為10至100 nm之間。如果電洞轉移層包括一子層,其 不含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且位置鄰接該陽極(圖3的子層341或 -15-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______ 一_B7 五、發明説明( ) 圖5的子層541),子層的厚度為2至2〇〇 nm之間,較理想則 為1〇至100 nm之間。同樣,如果電子轉移層包括一子層, 其含有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且位置鄰接該發射層(圖4的子層 461或圖5的子層561),子層的厚度為2至5〇 nm之間,較理 想則為10至3 5 nm之間。如果電子轉移層包括一子層,其不 3 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且位置鄰接該陰極(圖4的子層462或圖 5的子層562),子層的厚度為2至5〇 nm之間,較理想則為2〇 至40 nm之間。陰極層的厚度為2〇至2〇〇 nm之間,較理想則 為50至200 nm之間。 圖5所示的裝置結構,其中電洞轉移層的一子層及電子轉 移層的一子層都含本發明的色彩_立摻雜物,比其中只有 電洞轉移層或電子轉移層的一子層含有本發明的色彩中立 2參雜物的裝置,明顯具有較長的操作壽命。在此種結構的 4置中,含有本發明的色彩中立摻雜物的電洞轉移層的子 層可延伸至陽極,即是,子層541可以省略。在圖4及5所示 結構的裝置令,子層462及562也可以省略。 在本發明的任何OLED結構中,如上述,額外增加操作壽 命可藉由使用一發射層包括決定裝置發射性質的發光摻雜 物(如有),之外增加色彩中立摻雜物而獲得。發射層中色彩 中立摻雜物的體積百分率為〇U25%之間,較理/則為Μ 1 5%之間。 一種用於構建本發明0LED的有用方法包括在真空室内汽 相沉積。本方法容許有機層及金屬陰極順序沉積在陽極上 而沒有明顯干涉或混合各層。各層厚度及其成分可在沉積 本紙張人度相_家標準(CNS) “格(2謂97公爱) -16- 546851 A7 B7 ' 77 — 五、發明説明( ) 處理中準確控制。為了產生理想的各層成分,使用一沉積 速率監視器獨立控制各組件的沉積速率。 範例 本發明及其優點進一步由下列特定範例說明。在摻雜物 濃度的說明中,任何百分率係表示摻雜物對該層全部材料 的體積百分比。 對比範例1 一先前技藝的OLED係用下列方式製成。塗佈一層80 nm ITO作為陽極的玻璃基板,依序用一般清潔劑超音波清洗、 用去離子水沖洗及用甲苯蒸汽脫脂。ITO層用氧電漿處理約 一分鐘,然後由電漿輔助沉積CHF3塗佈一厚度1 nm的氟碳 層以產生一 CFX電洞注入層。將塗佈的基板轉移至一真空室 。然後,由真空汽相沉積依序沉積下列各增加層於電洞注 入層上面:150 nm之NPB作為電洞轉移層(HTL)、37.5 nm 之無摻雜Alq作為發射層(EML)、37.5 nm之無摻雜Alq作為 電子轉移層(ETL)及200 nm之MgAg合金(比率為90: 10%)。 以上依序完成OLED的製造。該OLED轉移至一充滿乾燥氮 氣的手套箱内,並與一乾燥劑一起包於密封的包裝中,避 免環境損害。 玻璃基板上的ITO塗佈經圖樣化致使一個基板上產生數個 OLED。使用一穩定電流源及一光度表估計這些OLED之一 的EL特性。原始發光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全部使用 電流密度20 mA/cm2,如表I所示。本OLED的操作穩定性由 使用穩定電流密度20 mA/cm2操作同時監視其發光及雜動電 -17- 本紙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C 15 ) 壓而加以估計。相對原始值的發光及驅動電壓作為操作時 間函數分別由圖6及7顯示。以下說明的另外OLED的EL特性 及操作穩定性係使用相同的電流密度及本範例中相同的方 式估計。 範例2 本發明的一 OLED具有圖3所示的結構。電洞轉移層(340) 由一無摻雜120 nm NPB子層(341)及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立 摻雜物之ADN的30 nm NPB子層(342),其中該AND包含5% 的子層組成,其中該AND包含5%的子層。其他方面,本裝 置的結構及構造與對比範例1的OLED相同。原始發光效率 、CIE座標及驅動電壓,也在表I顯示。相對發光及驅動電 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別由圖6及7顯示。 範例3 本發明的一OLED具有圖4所示的結構。電子轉移層(460) 由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之ADN的20 ητη A19子層 (461),其中^該AND包含5%的子層,及一無摻雜的15 nm Alq子層(462)組成。其他方面,本裝置的結構及構造與對比 範例1的OLED相同。原始發光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 也在表I顯示。相對發光及驅動電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 別由圖61 7蔡頁示。 範例4 本發明的一 OLED具有圖5中所示的結構。電洞轉移層 (540)由一無摻雜的120 nm NPB子層(541)及一摻雜做為一色 彩中立摻雜物之ADN的30 nm NPB子層(542)組成,其中該 -18- 本紙系良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梯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AND包含5%的層。電子轉移層(560)由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 立摻雜物之ADN的20 nm Alq子層(561),其中該AND包含 5%的層,及一無摻雜的15 nm Alq子層(562)組成。其他方 面,本裝置的結構及構造與對比範例1的OLED相同。原始 發光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也在表I顯示。相對發光 及驅動電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別由圖6及7顯示。 表I。範例1-4的OLED的成分及EL性質。行2、3及4的核對 符號分別表示HTL、EML或ETL中含有色彩中立摻雜物 。行5-8表示使用電流密度20 mA/cm2的原始性能 範例 含色彩中立摻雜物 發光量 CIEx CIEy 驅動電壓 (cd/A) (V) HTL EML ETL 1 2.4 0.34 0.54 8.1 2 V 2.5 0.34 0.54 8.2 3 V 2.4 0.35 0.54 8.3 4 V V 2.4 0.34 0.54 8.1 在圖6及7护,曲線的右邊標示相對範例的號碼。圖6的資 料顯示延長操作期間本發明OLED的發光減少,範例2-4, 比先前技藝OLED,對比範例1者緩和許多。另外,範例4的 OLED,其中HTL及ETL包括含色彩中立摻雜物的子層,具 有比範例2及3的OLED更緩和的發光減少,其中只有HTL或 只有ETL包括子層。如此,本發明的OLED比先前技藝的發 -19 - 本紙强l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7 ) 光具有較大改善的操作穩定性。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 OLED及先前技藝OLED兩種的驅動電壓變化很小。所以, 發光的操作穩定度達到改善而沒有任何驅動電壓穩定度的 損失。所以,本發明的OLED比先前技藝的OLED具有較大 操作壽命。表I的資料顯示根據本發明使用一色彩中立摻雜 物不影響原韵EL性能。如此,操作壽命獲得改善而對EL性 能的其他參數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對比範例5 一先前技藝的OLED用類似對比範例1的方式製成,但下 列除外。EML為20 nm厚及由ADN摻雜2% TBP組成。EML 為35 nm厚及由無摻雜Alq組成。原始發光效率、CIE座標及 驅動電壓,在表II中顯示。相對原始值的發光及驅動電壓作 為操作時間函數分別由圖8及9顯示。 範例6 本發明的一OLED具有圖3所示的結構。電洞轉移層(340) 由一無摻雜的120 nm NPB子層(341)及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 立摻雜物之ADN的30 nm NPB子層(342)組成,其中該ADN 包含10%的子層。其他方面,本裝置的結構及構造與對比範 例5的OLED相同。原始發光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也 在表II顯示。相對發光及驅動電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別 由圖8及9顯示。 範例7 本發明的一 OLED具有圖4所示的結構。電子轉移層(460) 由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立摻雜物之ADN的20 nm Alq子層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五 A7 B7、發明説明(18 ) (461),其中該ADN包含10%的層,及一無摻雜的15 nm Alq 子層(462)組成。其他方面,本裝置的結構及構造與對比範 例5的OLED相同。原始發光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也 在表II顯示。相對發光及驅動電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別 由圖8及9顯示。 範例8 本發明的一 OLED具有圖5所示的結構。電洞轉移層(540) 由一無摻雜的120 nm NPB子層(541)及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 立摻雜物之ADN的30 nm NPB子層(542)組成,其中該ADN 包含10%的子層。電子轉移層(560)由一摻雜做為一色彩中 立摻雜物之ADN的20 nm Alq子層(561),其中該AND包含 10%的層,及一無摻雜的15 nm Alq子層(562)組成。其他方 面,本裝置的結構及構造與範例5的OLED相同。原始發光 效率、CIE座標及驅動電壓,也在表II顯示。相對發光及驅 動電壓作為操作時間函數也分別由圖8及9顯示。 表II :範例5-8的OLED的成分及EL性質。行2、3及4的核對 符號(A分另》i表示HTL、EML或ETL中含有色彩中立摻雜物 。行5-8表示使用電流密度20mA/cm2的原始性能 裝 訂
•21 -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851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範例 含色彩中立摻雜物 發光量 CIEx CIEy … —— ^ 驅動電壓 (cd/A) (V) HTL EML ETL 5 2.7 0.15 0.22 7.9 6 V 2.6 0.15 0.23 8.0 7 2.6 0.15 0.22 7.9 8 V V 2.3 0.15 0.23 8.1 在圖8及9中,曲線的右邊標示相對範例的號碼。從這些 圖獲仔的結論與關係範例1 -4的圖6及7獲得的結論相似。圖 8的資料顯示延長操作期間本發明〇leD的發光減少,範例 6-8,比較先前技藝QLED,對比範例5緩和許多。另外,範 例8的OLED,其中HTL及ETL包括含色彩中立摻雜物的子層 ,其具有的發光減少比範例6及7的OLED更緩和,其中只有 HTL或只有ETL包括子層。如此,本發明的〇led比先前技 藝的發光具有較大改善的操作穩定性。如圖9所示,驅動電 壓開始小量減少,約2%,然後非常緩和上升。本發明的 OLED及先前技藝0LED兩種的驅動電壓總變化很小。所以 ’發光的操作穩定度達到改善而沒有任何驅動電壓穩定度 的損失。所以,本發明的0LED比先前技藝的〇LED具有二 大操作壽命。表Π的資料顯示根據本發明使用一色彩中立摻 雜物明顯不影響原始EL性能。如此,操作壽命獲得改善而 對EL性能的其他參數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B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爱)------- 訂
線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包括如下: 本裝置進一步包括位於該陽極及該電洞轉移層之間的一 電洞注入層。 本裝置中最接近陰極的電子轉移層的子層不含色彩中立 摻雜物。 本裝置中最接近陰極的電子轉移層的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 至50 nm之間,且最接近發射層的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至5〇 nm之間。 本裝置中電子轉移層包括Alq、Gaq、Inq或Mgq。 本裝置中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ADN或TBADN。 本裝置中鄰接發射層的子層包括體積心丨至乃%之間的色 彩中立摻雜物。 本裝置中發射層包括Alq、Gaq、Inq或Mgq。 本裝置中發射層包括ADN或TBADN。 本裝置進一步包括位於該陽極及該電洞轉移層之間的一 電洞注入層。 本裝置中最接近陽極的電洞轉移層的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 至200 nm之間,且最接近發射層的電洞轉移層的子層之厚 度範圍為2至200 nm之間。 本裝置中電洞轉移層的各子層包括一三元芳香胺。 本裝置中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ADN或TBADN。 本裝置肀電洞轉移層的各子層包括體積〇1至25〇//()之間的 色彩中立摻雜物。 本裝置中發射層包括Alq、Gaq、Inq或Mgq。 -23- 546851 A7 B7 五 、發明説明(21 ) 本裝置中發射層包括ADN或TBADN。 本裝置中最接近陰極的電子轉移層不含色彩中立掺雜物。 本裝置中最接近陰極的電子轉移層的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 至50 nm之間,且最接近發射層的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至50 nm之間。 本裝置中電子轉移層的各子層包括體積0.1至25%之間的 色彩中立摻雜物。 本裝置中之陰極為透明。 本裝置中之陽極為透明。 本裝置中之基板為透明。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 一種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 一基板; b) 一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該基板上方; c) 發射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陰極之間; d) —電洞轉移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發射層之間; e) 一電子轉移層,其位於該陰極及該發射層之間, 3δ亥電洞轉移層包括至少兩子層,最靠近發射層的子 ^ έ 色彩中立掺雜物,且至少有一子層不含色彩中 立摻雜物;及 g) α亥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一蒽衍生物。 2 ·如申請拳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進一步包括位於該陽極 及該電洞轉移層之間的一電洞注入層。 3 ·如申凊拳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最接近該陽極的子 層之厚度範圍為2至200 nm之間,且最接近該發射層的 子層之厚度範圍為2至200 nm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電洞轉移層的各 子層包括一三元芳香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色彩中立摻雜物 包括ADN或TBADN。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電洞轉移層的各 子層包括體積0.1至25%之間的色彩中立摻雜物。 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發射層包括Alq、 Gaq、Inq或 Mgq 〇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發射層包括ADN —_____嘗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董) 546851 申請專利範圍 9. 10 或TBADN 〇 一種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 —基板; b) —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該基板上方; c) 一發射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陰極之間; d) —電洞轉移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發射層之間; e) —電子轉移層,其位於該陰極及該發射層之間; f) 該電子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至少一子層含有 一色彩中立摻雜物;及 g) 该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一蒽衍生物。 一種有機發光裝置,包括·· a) —基板; b) —陽極及一陰極,其位於該基板上方; c) 發射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陰極之間; d) —電洞轉移層,其位於該陽極及該發射層之間· e) —電子轉移層,其位於該陰極及該發射層之·’ f) 該電子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至少 曰, 一色彩中立摻雜物; g) 該電洞轉移層包括一或多個子層,至少 一色彩中立摻雜物;及 h) 該色彩中立摻雜物包括蒽衍生物。 子層含有 子 層含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參赛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91107619A 2001-06-06 2002-04-15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TW54685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75,646 US6565996B2 (en) 2001-06-06 2001-06-06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6851B true TW546851B (en) 2003-08-11

Family

ID=2536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7619A TW546851B (en) 2001-06-06 2002-04-15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65996B2 (zh)
EP (1) EP1265298A3 (zh)
JP (1) JP2003051388A (zh)
KR (1) KR100884436B1 (zh)
CN (1) CN1269232C (zh)
TW (1) TW5468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24595D0 (en) * 2001-10-12 2001-12-05 Savair & Aro Ltd Pressure sensor
US7488986B2 (en) * 2001-10-26 2009-02-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0577179B1 (ko) * 2001-10-30 2006-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6773830B2 (en) * 2001-11-08 2004-08-10 Xerox Corporation Gre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3706605B2 (ja) * 2002-09-27 2005-10-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0306409D0 (en) * 2003-03-20 2003-04-23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7273643B2 (en) * 2003-06-24 2007-09-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Article having multiple spectral deposits
KR20050015902A (ko) * 2003-08-14 2005-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728309B2 (ja) 2003-09-30 2005-1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用有機化合物
US7211948B2 (en) * 2004-01-13 2007-05-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Using a crystallization-inhibitor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4823566B2 (ja) * 2004-05-21 2011-11-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像器
KR100669718B1 (ko) 2004-07-29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7449831B2 (en) 2004-08-02 2008-11-11 Lg Display Co., Ltd. OLEDs hav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anode capping layer
JP4829486B2 (ja) * 2004-08-04 2011-12-07 Jnc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7351999B2 (en) * 2004-12-16 2008-04-0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layer structure
TWI258881B (en) * 2005-01-06 2006-07-21 Au Optronics Corp Photoelectric device
CN1645641B (zh) * 2005-02-08 2010-07-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元件
TWI256855B (en) * 2005-02-16 2006-06-11 Au Optronics Corp Silane compou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ing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272036B (en) * 2005-02-23 2007-01-2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039122B2 (en) 2005-03-28 2011-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hracen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906517B2 (en) * 2005-04-04 2014-12-09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20060246315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Begley William J Phosphorescent oled with mixed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US8487527B2 (en) * 2005-05-04 2013-07-1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7777407B2 (en) 2005-05-04 2010-08-17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doped triazin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US7943244B2 (en) * 2005-05-20 2011-05-17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metal-organic mixed layer anodes
US7811679B2 (en) * 2005-05-20 2010-10-1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s with light absorbing metal nanoparticle layers
US7728517B2 (en) * 2005-05-20 2010-06-01 Lg Display Co., Ltd. Intermediate electrodes for stacked OLEDs
US7750561B2 (en) * 2005-05-20 2010-07-06 Lg Display Co., Ltd. Stacked OLED structure
US7795806B2 (en) 2005-05-20 2010-09-14 Lg Display Co., Ltd. Reduced reflectance display devices containing a thin-layer metal-organic mixed layer (MOML)
TWI257946B (en) * 2005-08-31 2006-07-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terial of hole transport layer
US20070092753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ment for low voltag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20070092759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Begley William J Organic element for low voltag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7977862B2 (en) * 2005-12-21 2011-07-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7645525B2 (en) * 2005-12-27 2010-01-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O2007095061A2 (en) * 2006-02-09 2007-08-23 Qd Vision, Inc.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nd a layer including a doped organic material and methods
US7638207B2 (en) * 2006-03-30 2009-12-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GB2440368A (en) * 2006-07-26 2008-01-30 Oled T Ltd Cathode coating for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80176099A1 (en) * 2007-01-18 2008-07-24 Hatwar Tukaram K White oled device with improved functions
US8541111B2 (en) * 2007-05-21 2013-09-24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877350B2 (en) 2007-12-11 2014-11-0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White OLED with two blue light-emitting layers
KR20090082778A (ko) * 2008-01-28 2009-07-3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947974B2 (en) * 2008-03-25 2011-05-2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device with hole-transport and electron-transport materials
CN102386341B (zh) * 2010-09-06 2015-11-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533497B2 (ja) * 2010-09-27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GB2485001A (en) * 2010-10-19 2012-05-0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LEDs
JP2012186257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eiko Epson Corp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559587B (zh) * 2011-03-24 2016-11-21 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照明器具、及食品保管裝置
KR101908384B1 (ko) 2011-06-17 2018-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KR101927943B1 (ko) 2011-12-02 2018-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다층 구조의 정공수송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KR101927941B1 (ko) 2011-12-19 2018-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다층 구조의 정공수송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TWI462902B (zh) * 2012-02-27 2014-12-01 Lg Chemical Ltd 有機發光二極體
US8546617B1 (en) 2012-03-23 2013-10-0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ioxaborinanes and uses thereof
US9290598B2 (en) 2012-03-29 2016-03-2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ioxaborinane co-polymers and uses thereof
US9095141B2 (en) 2012-07-31 2015-08-0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ntifouling compositions including dioxaborinanes and uses thereof
CN103022365B (zh) * 2012-12-18 2015-08-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7309B (zh) * 2014-10-14 2016-08-24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低压有机电致蓝光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101128A (ko) 2016-02-26 2017-09-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유기 화합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US20200028084A1 (en) * 2018-07-19 2020-01-23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7325731B2 (ja) 2018-08-23 2023-08-15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9507A (en)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US4885211A (en) 1987-02-11 1989-12-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cathode
US4720432A (en) * 1987-02-11 1988-01-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organic luminescent medium
US4769292A (en) 1987-03-02 1988-09-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modified thin film luminescent zone
US5593788A (en) 1996-04-25 1997-01-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high operational stability
US5776622A (en) 1996-07-29 1998-07-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Bilayer eletron-injeting electrode for use in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5645948A (en) 1996-08-20 1997-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Blu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5989737A (en) 1997-02-27 1999-11-23 Xerox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418590B (en) * 1997-04-25 2001-01-11 Tdk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5853905A (en) 1997-09-08 1998-12-29 Motorola, Inc. Efficient single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6395409B2 (en) * 1997-09-29 2002-05-28 Minolta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5935721A (en) * 1998-03-20 1999-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for stable electroluminescent
JP3370011B2 (ja) * 1998-05-19 2003-01-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6208075B1 (en) 1998-11-05 2001-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ductive fluorocarbon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R2786915B1 (fr) * 1998-12-07 2001-01-12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electro-aimant, avec detection d'un deplacement intempestif du noyau mobile de l'electro-aimant
US6465115B2 (en) * 1998-12-09 2002-10-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anthracene derivatives hole transport layer
US6361886B2 (en) * 1998-12-09 2002-03-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hole transport layer
US6020078A (en) 1998-12-18 2000-02-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Gre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2000196140A (ja) * 1998-12-28 2000-07-14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法
US6127004A (en) 1999-01-29 2000-10-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Forming an amorphous fluorocarbon layer i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392250B1 (en) * 2000-06-30 2002-05-21 Xerox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US6720090B2 (en) * 2001-01-02 2004-04-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improved luminance efficienc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93579A (ko) 2002-12-16
JP2003051388A (ja) 2003-02-21
CN1389934A (zh) 2003-01-08
US6565996B2 (en) 2003-05-20
CN1269232C (zh) 2006-08-09
EP1265298A3 (en) 2006-10-18
EP1265298A2 (en) 2002-12-11
KR100884436B1 (ko) 2009-02-19
US20030049489A1 (en) 200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6851B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and/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EP1286569B1 (e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US6696177B1 (en) Whi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US672764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olor-neutral dopant in an emission layer and in a hole and/or electron transport sublayer
JP5117428B2 (ja) 二重ドープ層燐光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TWI487157B (zh) 具有藍光發射層之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
TWI282705B (e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rubrene layer
US6475648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WI338032B (en)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structures
JP4895742B2 (ja) 白色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6692846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a stabilizing dopant in a hole-transport layer or in an electron-transport layer distant from the emission layer
WO2002099008A1 (en) Organo-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organic compound
WO2011011501A1 (en) Oled device with stabilized yellow light-emitting layer
Qiao et al. Pure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a host material of binuclear gallium complex
KR100290859B1 (ko) 적색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H115427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546590B1 (ko) 녹색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10000972A (ko) 탠덤형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08172271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