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4501B - Back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 Google Patents

Back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4501B
TW544501B TW090109920A TW90109920A TW544501B TW 544501 B TW544501 B TW 544501B TW 090109920 A TW090109920 A TW 090109920A TW 90109920 A TW90109920 A TW 90109920A TW 544501 B TW544501 B TW 5445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incident
incid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9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ru Suzuki
Yoshihiro Katsu
Original Assignee
Ib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bm filed Critical Ibm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4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45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544501 A7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在液晶顯示器或類似產品中的後照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單元、-種液晶顯示器、及—種用以製造導光板的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廣泛地徒用你、含—,^ 〃 仗用作馬個人電腦與各種其他監視器 的影像顯示裝置。此_〉、存曰怒一口口 ^ 〜履日日_不态一般包括位於液晶顯示 面板後表面之後照光、昭明胡认 一 ^ …、明用的千面光源以便用可提供均 勻亮度之方式將光源以預定分散方式加諸液晶表面,藉此 使形成在液晶表面上的影像可被看到。 此種後照光使用具有熱或冷陰極之螢光燈做光源並須用 來自包含此種螢光燈之所謂線性光源的光線照射液晶顯示 面板的正個表面。所以,後照光傳統上使用兩種方法,即 直射型光線型與側射I線型(邊緣㈣型)。直射光線型的勞 光燈=靠放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下方且有一均勾板和擴散 板安裝於其上。而側射光線型的營光燈安裝在由透明樹脂 製士的導光板之兩侧或一側上,以使入射到導光板之光線 被藉由先成在導光板後表面上的反射區段導引射向液晶顯 二面板表面,然後光線被擴散乘均勻平面光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ί、丨射光線型後照光可較直射光線型後照光爲薄,所以適 合作爲諸如筆記型電腦等可攜式裝置的顯示裝置。 圖3(ah、員7F側射光線型後照光的一種範例。如該圖所示 ’ $照光1包括—包含螢光燈且當作光源之燈2及一導光板3 。導光板3具有面對燈2且來自12的光線入射於其上的入射 面對液曰曰頭示面板(未顯示)且由其上發出平面光線 297公釐) -4 - 544501 Α7 _ Β7 五、發明説明(2 ) 的出射表面3b、及面對出射表面3b之對面表面3c。 對面表面3c具有譬如加諸其上之點狀印刷(未顯示)當作反 射光線用的反射區段。一反射片4配置於對面表面3()上,且 一擴散片(其功能是擴散光線並壓抑亮線)5、一個或更多個 棱鏡片6、一稜鏡保護片7、及類似物件堆疊在出射表面3b 上。此外,一金屬反射器8安置於導光板3的對面表面虹上 以反射光線。 在導光板3中,來自燈2從入射表面3a入射來的光線在被 全反射於導光板3的内部期間大體上朝向另一末端側上的側 端表面前進。但當光線碰到加諸對面表面氕的點狀印刷或 類似物時,全反射即因漫反射而減弱了。由於導光板3的對 面表面3c上之反射片4的作用,漫反射光線即從導光板3之 出射表面3b射出。加諸對面表面3(:之點狀印刷或類似物在 靠近入射表面3a處有較粗的點而在另一末端則有較密的點 ,以便光線能均勻地從出射表面3b射出(亦即獲得均勻的照 明分佈)。 、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雖然已有企圖如上文所述般藉著加點狀印刷到導光板3來 使射出的光線均勻,亮線K仍會如圖14中所示般地在螢幕上 發生一尤其是在接近燈2處。當一系列的各與燈^平行線性 延伸之高照度部分與-系列的各線性延伸之低照度部分交 替出現時,就會發生亮線K。 已有嘗試企圖找出亮線K發生的原因,且已找 燈2處之結構的發生機制;亦即已對個別原因採取^施。但 -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4501 五、發明説明( =實上儿線K發生的原因尚未完全釐清且仍是精於本技術領 域者要解決的問題之—。 /、 /斤以本發明的-個目的是提供-種後照光單元、-種顯 示器、及—種製造導光板的方法,其中亮線之發生率可被 減低。 [發明概要] 本發明者檢視売線機制而了解到形成於導光板3的入射表 面3a與出射表面3b或對面表面之間的邊緣部分被形成成 和成型後原始設計不同的形狀,亦即造成亮線κ發生之成型 期間的製造誤差被形成。 亦即,導光板3 —般係由丙烯酸樹脂或類似物射出成型而 形成,而本發明者假設在成型之後,邊緣部分E和預定的設 計角度比起來被捲曲像做斜角(圖13(b)中的範例)般或削 薄(如圖13(c)中的範例)般。此現象假設若樹脂材料在射出 成型期間因其不足的填充能力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填滿模具 的每個角落而造成"缺膠"時發生。 基於此假設,本發明者製造如圖15中所示般在入射表面 3 a上具有故意做斜角的部分c之導光板3,並使用此導光板3 以進行光路徑模擬,此種做法係對應於譬如圖13(b)中所示 的範例(具有像是已被做斜角之形狀的範例)。亦即若導光板 3之邊緣邵分E被修整成一不會有斜角或類似狀況之預定形 狀’則理論上不會發生亮線K ;所以在此模擬中,被做斜角 的位置C形成於邊緣部分上以判斷是否有亮線發生。 僅只棱鏡片6配置在導光板3的出射表面3 b上以便消除其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544501 A7 B7 五、發明説明(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他發生亮線κ的因素。如圖15(b)中所示,棱鏡片6有交互連 續形成於其底部表面上的凹陷6&與凸起6b,其間距爲5〇微 米且截面大體上呈三角形而頂角爲68度。此外,如圖15c中 所不,形成於導光板3上的斜角邵分c與入射表面及出射 表面3b形成45度角且斜角尺寸Ci,q爲〇1毫米。如圖i5(a) 中有關燈2所示,有8個點光源以相等間距排列在以導光本 體中心爲圓心的想像2毫米直徑圓周上。 然後,燈2在上述模擬條件下點亮以觀察在棱鏡片6之前 表面上的光線強度。稜鏡片6之表面在導光板3之入射表面 3a與相對末端之間被分割成1〇〇〇個部分,以便對每個部分 測量光線強度。 圖16顯示從導光板3之入射表面3a算起的第丨到第ι〇〇個部 分之觀察結果。橫座標軸表示相對於末端側之位置(距離)而 縱座標軸表示以介於80度與1〇〇度之間的角度發出之光線亮 的累計値(單位爲流明)。 由孩圖明顯可見模擬結果顯示在大體相等間距:4 .丨㈤队 9.1 mm,處有。亦即模擬結果顯示當 導光板3有斜角部分C形成於其内時,觀察到有亮線尺於 射表面3b上。 所以在上述條件下製造的導光板3被用以實際生產液晶 示器,該液晶顯示器則被測量其螢幕上的照度。圖17顯 測量的結果,其中橫座標軸表示螢幕上相對於燈(2)側的 置(距離)’而縱座標軸表示發出光線亮的累計値。 測量結果明顯地顯示在使用具有形成於其内之斜角部分C 出 顯 示 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7- 544501 \ i A7
門硯蔡到有党線κ週期性地發 的導光板3之實際液晶顯示器内 生。 如上文所述,本發明者發現亮線發生的原因是導光板的 邊緣邵分無法在射出成型㈣正確地再生其原始設計的形 狀,亦即所謂的製造誤差。 基於此了解的根據本發明之後照光單元包括一用來把從 其入射表面射入的光線導引到其出射表面以便以平面光線 發出光線的導光板、-位於導m表面上相對於出射 表面的反射片、-用來把來自光導板之㈣表面的平面光 線擴散的擴散片、及-具有—棱鏡表面以把從導光板支出 射表面發出的光線之一部份從出射表面返回到導光板之内 部做擴散,該後照光單元的特點是形成於導光板入射表面 與出射表面和對面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個之間的邊緣部分 具有尺寸爲140微米或更小的半徑曲線或斜角。此外,當作 棱鏡片的特定組態,該種後照光單元的特點可在於棱鏡片 之棱鏡表面相對於導光板。 導光板較佳地僅由具有高光穿透率的丙烯酸樹脂形成, 1¾種材料譬如可由聚甲基丙晞酸甲酯代表(折射係數爲i .49 而臨界反射角爲42度),而明確地是以丙晞酸爲基礎之單分 子體或共聚單分子體。 光導板之邊緣部分的”半徑曲線"或,,斜角尺寸”是藉著在與 入射表面正交的截面上測量光導板。此外,”做斜角”一詞 意指提供一介於兩表面之間的傾斜或圓的角,且斜角尺寸 對應於介於一入射表面延長線和出射表面延長線交又點位 -8- 本成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H I ϋ ϋ^OJ瞳 a···. MM Μ. Μ»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 置與一入射表面或出私本 離P青見A 做斜角的位置之間的距 雖U目見圖6中的尺寸c Γ、扣城丄 — Tei,c2)。根據本發明,邊緣部分不— 角以獲得上述的尺寸。所以,根據本㈣ Γ、:;透明導❹已被成型或藉由成型後的骸機械加 :產纟’邊緣㈣不需以具有相同連續半徑曲線表面 射表面與出射表面之斜角尺寸C“2不需完全一樣 。曲線半經與斜角尺寸僅需在諸如上述的範圍内即可。 、豕本^月’藉著*定導光板之邊緣部分的曲線半徑或 斜角尺寸寺於14G微米或更小,就可防止導光板之邊緣部分 勺光反射^ ;兄不同於原始設計的情況,以使從人射表面入 射的光線可均勻地從出射表面發出,藉以降低亮線的發生 率〇 再者,將此導光板與擴製片及棱鏡片組合,來自導光板 的平面光可被擴散以進一步有效地降低亮綠的發生率。 另方面,如果導光板之邊緣部分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 寸被设疋馬10微米或更多,則當一反射器被安裝在導光板 内且使用孩導光板組成後照光時,可防止邊緣部分被納入 反射器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f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將來自光源之光線導引 加諸液晶面板上成爲平面光線的後照光單元,該後照光單 兀的特點是包含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包括一讓來自相對於 導光板之光源的光線入射於其上且由經機械加工之表面形 成的入射表面、一讓從入射表面入射的光線從其上以平面 光線方式發出的出射表面、一具有擴散元件以擴散光線的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公釐) 544501 A7
片狀擴散元件、及一在相對於導光板上具有凹陷與凸+、 片狀棱鏡元件。依照此方式,當導光板之入射表面被:
使用;者如末端研磨或研磨切割機等工具獲#的經# I 足表面形成時,&果在導光板的成型期間、'成型不足 ^似^況造成與原始設計不同之製造誤差而譬如使邊^ 分變薄或捲曲,則這可被修正以獲得原設計的形狀。q ,從入射表面入射之光線可均勾地從出射表面發出,= 降低亮線的發生率。 ‘此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其導光板的入射表面由經機械加工 〈表面形成的後照光單元之特點爲介於導光板人射表面與 出射表面〈間和介於導光板入射表面與一相對於出射表面 的表面之間的邊緣部分之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爲140微米或 更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層面,本發明可被視爲提供一種液 晶顯示器。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包括一用來顯示影像 ^夜晶顯示面板及—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後表面上用來以 光,照射液晶_示面板的後照光單力,且其特點爲該後照 光早兀包括-用來提供光線的光源、一具有相對於光源之 入射表面和面對液晶'頻示面板之出射表面且其中介於入射 表面與出射表面之間和介於入射表面與一相對於出射表面 ,表面之間的邊緣部分具有14 0微米或更小之曲線半徑或斜 月尺寸的導光板、及一用以限制肇因於從導光板之出射表 面發出之平面光線的亮線發生之亮線發生限制片。此外, 該種液晶顯示器的特點爲導光板之入射表面被以機械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210 X 297 公釐) 10- 叶JU丄 A7 五、發明說明(8 ) 工〇 根據此種液晶顯示器, 内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具有在'預定尺寸範圍 ^ * ‘ 、且冗線發生限制片讓從導光板 足入射表面入射的光待沾 少奋笋生在、广曰口 …:勻也從出射表面發出,藉此減 ^曰毛生在敗晶顯示器螢幕上的亮線。 亮線發生限制片可包括 物、$去 ,、政片、棱鏡片、或適當的類似 物、或§然也可g括撼矣 人。 匕括擴政片與稜鏡片或複數個稜鏡片的組 。^’本發明可被視爲提供一種製造導光板的方 射::本i明棱供—種製造包含一讓從光源發出的光線 二、上的入射表面之導光板的方法,該方法的特點爲 :精由射出成型獲得導光材料及使用機械加工方法以對 光板材料《人射表面做機械加工謂得該種導光板等步 。此:法的特點也可爲在對入射表面做機械加工的步驟 間位於入射表面與一鄭接於入射表面的表面之間的邊 部分被機械加工以具有刚微米或更小之曲線半徑或斜角 寸。使用此方法獲得之導光板使能組成可讓從導光板之' 射表面入射的光線能均勾地從出射表面發出的後照光單 或液晶顯示器。 义本發明還可被視爲提供_種製造導絲的方法。亦即; 發明提供-種製造用以把從人射表面人射的光線從出射^ ^ 乂平面光線方式發出(光導板的方法,本方法之特點^ 7成杈具以使介於入射表面與出射表面之間和介於入身 表面與—相對於出射表面之對面表面之間的邊緣部分具痛 -11 - 本、’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⑵G X 297公髮)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450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9 140微米或更小之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且該模具被用以射 出成型該導光板。藉著使用此模具射出成型導光板,被带 成之導光板在其邊緣邵分具有14 0微米或更小的曲線半押戈 斜角尺寸。使用此方法獲得的導光板使能組成可讓從導光 板之入射表面入射的光線能均勻地從出射表面發出的後照 光單元或液晶顯示器。 [較佳具體實例] 下文中將參考顯示諸具體實例的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 在下又的描述中,與圖13中所示結構中相同的結構部件將 以相同編號標示且其描述就被省略了。 圖1疋對為明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的整體結構甚爲有 用的立體透視圖。編號41表示一形成上部框架的金屬屏蔽 機殼,該屏蔽機殼形成界定液晶顯.示模組之有效螢幕的顯 示窗42。編號43表示包含兩個玻璃結構之液晶顯示面板,、 該二玻璃結構之間有具備源電極、汲電極、閘電極、多晶 矽層以及類似物形成於其上的薄膜電晶體(tft)、彩色濾光 片、及類似物疊層。汲電路基底44、閘電路基底45、及介 面電路基底46形成於液晶顯示面板43上方,且接合器叨 48, 49被提供以將諸電路基底連接在一起。這些電路基底 44, 45, 46經由絕緣片5〇固定至屏蔽機殼41。 一 另一万面,一擋光分隔器52經由一橡膠緩衝器51提供於 =顯示面板43的下方’且—後照光單元1〇提供於擋光分 隔备52的下方以平面光線照射液晶顯示面板43。 圖2是一區段圖顯示後照光單元1〇的結構。如圖工與圖二中 -12- 本紙張尺度_㈣格⑽X 297公髮)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4501
所示,後照光單元Π)包含—透明導光板u、在 板之前表面上譬如爲兩個相疊的棱鏡片12(棱鏡元件= =)的擴散片5、-棱鏡保護片軸2中顯示):: 提供在透明導光板U下方 )及 且有㈣产甘, 反射片4。此外,透明導光板11 具有-配置在其一侧上的燈單元13。而且,如圖】中所于, -具有開口 53之下部機殼54配置在反射片4的下方。, 擴散片5的功能是把來自光導板的光線 物便獲得均勻的平面光線。擴散片5包括片狀基礎= ,狀基礎材料譬如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脂(PET)且且有 直徑譬如介於約30與50微米之間配置在其前表面上當作擴 政材料的丙晞酸球珠,以使擴散片5之表面上由丙缔酸球珠 形成的凹陷與凸出可提供擴散效果。擴散片5包括一片狀基 礎材料,該片狀基礎材料包含譬如聚碳酸脂(pc)且且有直 徑譬如介於約30與5〇微米之間混入於其内之丙婦酸球珠當 作擴散材料,以使基礎材料(聚碳酸脂)與被混入的丙缔酸球 珠間之折射係數差異造成擴散效果。 此外,棱鏡片12被用以提高後照光單元之前表面處的照 度。如圖3⑷中所示,稜鏡片12是一種稱爲,,向上型"的具有 凹fe溝槽12b與凸出溝槽12c叉替形成在其頂部表面上當作 擴散棱鏡表面(-棱鏡表面、—凹陷與凸出區段ma。如圖 3(a)中所不,在向上棱鏡片12中,從底部表面i2d傾斜地入 射的光線從頂部表面發出,而從底部表面以大體與之垂直 的方向入射的光線被在棱鏡片丨2内部反射並從底部表面12d 再朝向透明導光板丨丨發出,藉此形成一新光源。此時光線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4501 五、發明說明(μ) 被擴散而難以戌漏看到。相反地,如113(b)中所示,在向下 棱鏡片P中,從其底部表面側(導光板側)入射的光線全部均 由其頂邵表面發出,藉此不會獲得擴散效果。 反射片4被組態以把從光單元13入射到透明導光板丨丨上 的光線反射到液晶顯示面板43。反射片4可爲白色的或由諸 如銀或鋁等金屬或鍍上此類金屬製成。 此外,燈單元13包括一包含螢光燈之燈(光源)及由諸如 不鏽鋼板或黃銅板製成覆蓋燈2之周圍部分的反射器8。反 射器8可包括一由諸如銀或鋁等高反射率的材料製成的反光 表面反射备8在明導光板1 1之入射表面1 1 a側有一開口 8a,來自燈2的光線被反射器8的内側週邊表面反射以使燈2 的所有光線都從開口 8a入射到透明導光板丨丨上。 較佳的是,導光板U包括一譬如厚度爲2到3毫米之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的丙晞酸樹脂,且僅由高光穿透率的丙晞酸 樹脂形成’丙烯酸樹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係數爲 1·49臨界反射角爲42度)爲代表且明確地是以丙烯酸爲基礎 ^單分子體或共聚單分子體。某些導光板包含二氧化鈦 (丁1〇2)以分散光線’但是根據本具體實例之透明導光板丨i不 包含二氧化鈦,即使有的話,其體積百分比含量也希望少 於 0.1%。 透明導光板11包括一讓來自燈2的光線入射於其上的入射 表面11a、入射於入射表面lla上之光線從其上發出到外部 的出射表面lib、及相對於出射表面iib之對面表面Η。。邊 緣部分E出現在入射表面11 a與出射表面nbi間和入射表面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n I ϋ flu an I n 一口、a m n n ϋ ϋ n II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544501 A7 五、發明說明(12) 部智慧財 員 工消費 Ϊ Π a與對面表面1 lc之間。 爲了漫反射目的,透明導光板u之對面表面uc宜有譬如 加諸其上用以反射光線的點狀印刷。此外,透明導光板η 可被做成像板的形狀從入射纟面山㈣另一端末侧有均勾 的厚度,但較佳的是做成從入射表面lla側向另—端末側逐 漸變薄以便改善光線擴散效果。 透明導光板1 1之入射表面i la是由機械加工形成的平滑表 面(經機械加工的表面)s。&括該平滑表面S的入射表面山 宜在出射表面Ub側上的邊緣部分£與對面表面iic側上的邊 緣部分E的二個E中的至少一個(最好是兩個都)有14〇微米或 更小的曲線半徑絲角尺寸。藉著以此方式把人射表心 形成T平滑表面S,邊緣部分£可再生成爲原設計的形狀。 一 k、’彖斗6 E中的至少一個(最好是兩個都)可有丨〇微米或更 大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 、要製造如上文所述包括包含平滑表面S之人射表面lla的 边月導光板1 1 ’光導板材料i! 0藉由射出成型步驟中射出成 型而獲得,構成人射表面lla之導光板材料ug的表面⑽ 被如圖4⑷中所示般使用譬如末端研磨或研磨切割機做機械 力 如圖4⑻中所不,藉由此機械加工形成於入射表面 ⑴上的平滑表面S應有使用顯微鏡或類似物觀察的機械加 工痕跡,該痕跡係由使用做機械加工的工具產生。 所以,在上述條件下生產的透明導光板11被實際與擴散 片焱鈿片12、及類似物合併以產生液晶顯示器,且螢幕 ❹圖17中相同的方式測量。圖5顯示測量結果, -15- a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44501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13 ) 其中橫座標軸表示勞幕上相對於燈⑺側之位置(距離)而縱 厓標轴表示發出光線量的累計値。從測量結果明顯可見, 在實際液晶顯7F器中觀察到❾亮線之週期性發生率減少 了。 此外,如上述方法形成的透明導光板丨丨藉著改變斜角尺 寸受到感測的亮線發生檢查。如圖6中所示,透明導光板Η 精著在10, 135, 150, 170, 200與260微米之間改變邊緣部分£ I斜角尺寸Cl5 C2而產生,且各被整合入具有擴散片5、棱 鏡片12、棱鏡保護片7、反射片4、與其他類似物之液晶顯 不器中。然後觀察螢幕上亮線的發生情況。在觀察之後, 宂線之強度位準被評估爲5中感測値,包括〇(沒有亮線被觀 察到),1,2,…5(觀察到明顯的亮線使用了兩個主體)。圖7 顯示其結果,該圖顯示當斜角尺寸Ci,q爲2〇〇微米或更小 時,僅有較少的亮線發生,且在14〇微米或更小時沒有亮線 被觀察到。 )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壳線的強度被在使用做感測檢查的各情況下實際測量。 圖8到圖10顯示其結果,圖8是顯示亮線強度和各斜角尺寸 Cl5 C2與燈2之距離間的關係圖。且圖9是顯示結果亮線之強 度的圖,該等亮線被編號爲丨,2,·6而以最靠近燈2者爲工開 始’每種斜角尺寸Cl5 C:2的強度被畫出。此外,圖1〇顯示斜 角尺寸C" C2與圖9中第一亮線處的亮線強度之間的關係, 該關係被畫出於圖中。這些圖表指出斜角尺寸C卜c2與亮線 強度之間具有大致線性的關係,且結果之亮線的強度隨著 斜角尺寸C i,C 2而線性地降低。 但是由人眼所實際看到之亮線的發生是如圖7中感剛檢查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楚) 544501
五、發明說明( 1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其他具體實例 /在上述具體實例中,透明導光板丨1使其入射表面11a被機 械加工以形成平滑表面S且其邊緣部分E具有預定的曲線半 /或4角尺寸,但是也有下文所述的其他具體實例可能。 、1吓即,如圖12中所示,透明導光板u,在射出成型之後立 被成型以具有與透明導絲11相同的形狀而無需額外的 =加工m型模具被在事前設計與產生以使透 明導光板11,在成型之後具有一包含一平滑表面s,之入射表 面lla’,而邊緣部分E具有預定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爲 達此目的,模具B之邊緣部分Eb的形狀可在事前設定而將在 模具内部的冷卻期間之成型不足的塑模(一般約〇6%)與模 具内由樹脂材料之填充能力造成的模具,,缺膠,,之發生列入 考慮。 藉著使用如上文所述般設計的模具8來進行射出成型,入 射表面Ua,在被產生之透明導光板丨丨,被射出成型之:立列 包括平滑表面S,且邊緣部分E具有預定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 寸’藉此不需要額外的機械加工。 在使用透明導光板U,之後照光單元1〇與液晶顯示器中也 可發生作用以類似於上述透明導光㈣般降低亮線之發生 〇 在上述具體實例中,透明導光板u之入射表面lla被用諸 如末端研磨、研磨切割器、或類似方法做機械加工以形成 平滑表面S,但是爲此目的使用的工具或機械工具不受限制 。平滑表面S可進-步被磨光以消除毛頭或源自機械加工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裝 訂--- %| -18- 54450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16) 機械加工痕跡,但是應盡量注意因爲邊緣部分E在磨光期間 會被捲曲。 此外’雖然上述的具體實例僅舉例説明透明導光板i i, Π ’當作構成後照光單元的導光板,本發明不侷限於透明導 光板。譬如透明導光板不需僅包含以丙晞酸爲基礎之單分 子體或共聚單分子體但可能包含另一種材料,譬如體積百 分比0.1 %或更多的二氧化鈦(Ti〇2)。·但是在此情況下,後照 光單元也須與擴散片5及稜鏡片12合併。 此外,只要當作亮線限制片的擴散片5、棱鏡片12、或類 似物可限制亮線的發生,這些片的固定結構、數量、及其 堆疊次序不侷限於上文所述者。或者,只要可獲得亮線發 生率限制效果’與上文所述者不同的材料也可被使用做亮 線壓抑片。 此外,可使用沿著透明導光板1 1之兩側配置的兩個燈單 元1 3而不僅使用一個燈單元。 除了上文的描述之外’與上文所述者不同的組態可被適 當地採用而不背離本發明之原理,且可使用上述組態的夂 種組合。 [發明優點] 如上文所述,根據本發明,藉著譬如對入射表面做機械 加工以使導光板之邊緣部分具有在一預定尺寸範圍内的曲 線半徑或斜角尺寸,從導光板之入射表面入射的光線可從 出射表面均勻地發出。此外,藉著.把導光板與諸如擴散片 或稜鏡片等亮線壓抑片合併,螢幕上亮線的發生率可被降 -19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Ftv \p —Η0 an I— -Bn Mu Β_ϋ ϋ— ^ ^ ϋι an —ϋ mmmmmmm ϋ mmmmt ι 544501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五、發明說明(17 低 3. 圖示簡诚 圖1是對説明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的整個組態甚爲有 用的iL體透視圖, 圖2是顯示構成液晶顯示器之後照光單元的整體部分的側 視圖; 圖3是對比較都配置在後照光單元内之上部稜鏡片和下部 棱鏡片甚爲有用的説明性圖示; 圖4是顯示一種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導光板的方法之處理過 程圖; 圖5是顯示導光板内如何發生亮線的圖; 圖6是顯示導光板之斜角尺寸的圖; 圖7是顯示使用導光板做感測檢查的結果以及斜角尺寸與 亮線發生率之間的關係; 圖8是顯示使用導光板作測試的結果以及當斜角尺寸改變 時距離燈的距離與亮線強度之間的關係; 圖9是顯示當斜角尺寸改變時發生的各亮線之強度圖; 圖10疋頭示當斜角尺寸改變時測量到的第一亮線之強度 圖; 圖11是顯示導光板如何安裝在反射器上的圖; 圖12疋頭示製造根據本發明另一種具體實例之導光板的 方法之處理過程圖; 圖13(a)是顯示構成傳統液晶顯示器之後照光單元的説明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4501 五、發明說明(18 ) 性圖示,而圖13(b)與圖13(c)是顯示導光板之邊緣那分如何 在射出成型之後被做成形狀的圖; 圖14是顯示亮線如何發生於液晶顯示器内的立體透视 圖; 圖15是對解釋使用做亮線發生模擬之傳統導光板與稜鏡 片甚爲有用的圖; 圖16是顯示模擬結果的圖;且 圖1 7是顯示亮線如何在包含導光板之液晶顯示器内發生 的圖。 [符號描述] 2 燈(光源) 4 反射片 5 擴散片(擴散元件、亮線壓抑片) 8 反射器 10 後照光單元 11, 11, 透明導光板(導光板) 11 a,11 a’ 入射表面 lib 出射表面 11c 對面表面(相對表面) 12 棱鏡片(棱鏡元件、亮線壓抑片) 12a 擴散棱鏡表面·(棱鏡表面、凹陷血 43 液晶顯示面板 110 導光板材料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4501 A7 B7 五、發明說明(19) ii〇a 構成入射表面之表面 B 模具 E 邊緣部分 s 平滑表面(經機械加工之表面) s’ 平滑表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n n n in 一口, ϋ ϋ ϋ n ϋ Βϋ I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544501 第09010992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91年10月) A BCD 修正 播念努/年,吻 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後照光單元,包括: 導光板,用來把從其人射表面人射之光料?丨到 表面以平面光線方式發出; 、射 反射片’位於該導光板之對面側相對於該出射表面的表 擴散片’用以擴散來自該導光板之出射表面的該平面光 線; 棱鏡片’具有棱鏡表面用來把從該導光板之出射表面發 出的光線之-部份從該出射表面返回到該導光板^ 做擴散用; 其中形成於該導光板之該人射表面與該出射表面和該對 面表面二者中的至少-個之間的邊緣部分具有14〇微米 或更小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後照光單元,其中該棱鏡片在 其相對於該導光板之對面側上有該稜鏡表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後照光單元,其中該導光板之 孩邊緣部分有10微米或更大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 種後照光單元’用以把來自光源之光線導引以平面光 線方式加諸液晶顯示面板,包括·· 導光板,包括讓來自面對導光板之該光源的光線入射於 其上且由經機械加工之表面形成的入射表面、及讓從該 入射表面入射之光線從其上以平面光線發出的出射表 面; 具有用來擴散光線之擴散元件的片狀擴散元件;及 本紙張尺度適财S时標格㈣Χ297公爱)---- )44501
    具有相對於該導光板的凹陷與凸出之片狀稜鏡元件。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後照光單元,其中介於該導光 板之入射表面與該出射表面之間和介於該導光板之入射 表面與一相對於該輸出表面的表面之間的邊緣部分具有 140微米或更小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 6· 一種液晶顯不器,包括用以顯示影線的液晶顯示面板與 配置在該液晶顯示面板之後表面上用來以光線照射液晶 顯示面板的後照光單元, 其中該後照光單元包括: 發出光線的光源; 具有相對於孩光源的入射表面與面對該液晶顯示面板的 出射表面之導光板,且其中介於該入射表面與該出射表 面之間和介於該入射表面與一相對於該輸出表面的表面 之間的邊緣部分具有140微米或更小的曲線半徑或斜角 尺寸;及 用以限制肇因於從該導光板之該出射表面發出的平面光 線之亮線發生率的亮線壓抑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導光板之 該入射表面被以機械加工。 8· 一種製造導光板之方法,該導光板包括一讓從光源發出 的光線入射於其上的入射表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藉由射出成型獲得導光材料;及 使用機械加工裝置對該導光板材料之入射表面做機械力 工以獲得該導光板。
    裝 •線 •2- 544501 A8 B8 C8 二 ^------ -D8 K、申請專利範圍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製造導光板的方法,其中在對 孩入射表面做機械加工的步驟期間,該入射表面被機械 加工以使位於該入射表面與一鄰接於該入射表面的表面 之間的邊緣部分具有14〇微米或更小的曲線半徑或斜角 尺寸。 . 10. 一種製造導光板之方法,該導光板用以把從入射表面人 射的光線從出射表面以平面光線方式發出,該方法包括 下列步驟: ~ 形成-模具以使介於該入射表面與該出射表面之間和介 於該入射表面與-相對於該出射表面的表面纟間的邊緣 部分具有140微米或更小的曲線半徑或斜角尺寸;及 使用該模具以射出成型該導光板。 -3- 544501 ί冬正 第090109920號專利申請案 '、本9/年b对曰 中文圖式修正頁(91年10月)丨不㈣
TW090109920A 2000-04-26 2001-05-07 Back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TW54450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26706A JP2001312213A (ja) 2000-04-26 2000-04-26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4501B true TW544501B (en) 2003-08-01

Family

ID=1863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9920A TW544501B (en) 2000-04-26 2001-05-07 Back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572236B2 (zh)
JP (1) JP2001312213A (zh)
TW (1) TW54450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2424B2 (en) 2004-07-06 2007-08-07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apable of interchanging polarized states of light
CN11152217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83094B1 (ko) * 2002-07-04 2009-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093623A (ja) * 2002-08-29 2004-03-25 Olympus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4146132A (ja) * 2002-10-22 2004-05-2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面状光源
US7520652B2 (en) 2003-01-29 2009-04-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Area light source
KR100669370B1 (ko) * 2003-11-29 2007-0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182492B1 (en) * 2003-12-22 2007-02-27 Robert Louis Walter License plate system having enhanced illumination
KR100606968B1 (ko) * 2003-12-29 2006-08-01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사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14183B1 (ko) * 2004-07-21 2011-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60092491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Bwt Property, Inc. Optical pattern projection for lighting, marking and demarcation enhancement
KR101114854B1 (ko) 2004-12-24 2012-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배광장치
US7304694B2 (en) * 2005-01-12 2007-12-04 Cree, Inc. Solid colloidal dispersions for backlighting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KR20060116479A (ko) * 2005-05-10 2006-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585916B2 (ja) * 2005-05-30 2010-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895158B2 (ja) * 2005-08-26 2012-03-14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4440868B2 (ja) * 2005-10-25 2010-03-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562669B2 (ja) * 2006-02-24 2010-10-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のリフレクタ成形用金型の設計方法
KR20070096457A (ko) * 2006-03-24 2007-10-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파이프를 이용한 면 광원 장치,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32596B (en) * 2006-12-22 2010-11-01 Au Optronics Corp Lamp reflector for use in a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080297691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Shawn Kim Back 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JP2010205504A (ja) * 2009-03-02 2010-09-16 Hitachi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EP2764066A4 (en) 2011-10-05 2015-05-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ICROSTRUCTURED TRANSFER BELTS
CA2960629C (en) * 2017-03-14 2017-10-03 Lukas Ross A flat-shaped light device with a single-molded securing unit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102476A (zh) * 2017-06-12 2017-08-2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面光源组件、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36256A (en) * 1970-07-10 1973-10-30 R. Burgess John Electric lamp holders
JPH0751008A (ja) 1993-08-18 1995-02-28 Yukitaka Shimizu 秋刀魚を用いた寿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413965A (en) 1993-09-13 1995-05-09 Motorola, Inc. Method of mak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 package containing a liquid
JPH07239483A (ja) 1994-02-28 1995-09-12 Nec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BR9501003A (pt) 1994-03-09 1995-10-17 Bundy Int Ltd Mordente bloqueador de tubos particularmente para tubulações de alimentação de motores a combustão
US5600455A (en) * 1994-08-31 1997-02-04 Enplas Corporation Prismatic member with coarsened portions or triangular prismatic and semi-circular prismatic members arranged on a flat light emitting surface
US5635278A (en) * 1995-02-03 1997-06-0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cratch resistant optical film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3615355B2 (ja) * 1997-06-04 2005-02-0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導光板
JP2001035226A (ja) * 1999-07-16 2001-02-09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2424B2 (en) 2004-07-06 2007-08-07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apable of interchanging polarized states of light
CN11152217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36068A1 (en) 2001-11-01
US6572236B2 (en) 2003-06-03
JP2001312213A (ja) 200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4501B (en) Back 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US6788359B2 (en) Method for illumina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 back-light assembly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408241B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of side light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94071B (en) A backlight system
TW407216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cklighting light guide panel therefor
JP4351534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該プリズムシートを使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540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528910B1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장치
TW201219922A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TW200306442A (en) Optical deflection elements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TW200405093A (en) Light guiding apparatus,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6194716A1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17673A (zh) 透明顯示器
US20090122537A1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wo Optical Sheets
US10018327B2 (en) Optical sheet unit
JP20062085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102579A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241323A (ja)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526742B (zh) 曲型背光模組
US11487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53277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706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0535519A (en) Light guide for use i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JPH07198911A (ja) 面光源装置用光線制御シート
JPH11160504A (ja) 光制御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