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3269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63269B TW463269B TW89119405A TW89119405A TW463269B TW 463269 B TW463269 B TW 463269B TW 89119405 A TW89119405 A TW 89119405A TW 89119405 A TW89119405 A TW 89119405A TW 463269 B TW463269 B TW 46326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xide layer
-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teos
- layer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4 6 32 6 9 五、發明說明(l) 發明領域: 本發明與一種半導體高壓元件有關,特別是一種藉著 疏解過度密集的電場,以有效提高崩潰電壓之LM〇s元件 製作方法。 發明背景: 在半導體工業中’金屬氧化半導體電晶體(Metal_
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MOS)可算是應用最廣 泛的元件了。因此’對新一代的超大型積體電路 吕,其中M0S元件的設計與製作,往往會決定此積體電路 的性能與效率。並且,由於各種M〇s元件的結構、物理特 性、與操作原理皆不盡相同,是以可隨著應用領域的不 同’而選擇適當類型的M0S元件。例如,當應用於高操作 電壓的工作環境時’可使用側向擴散M〇s(Lateral
Diffuse MOS; LDM0S)元件’來作為驅動裝置或放大器使 用。 凊參照第一圖,此圖即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側向擴散 M0S元件10。其中,區域氧化層12形成於半導體底材14 上,並曝露出部份半導體底材14上表面,以作為定義元件 的主動區域使用。一閘極結構丨6由區域氧化層丨2上方,朝 著主動區域沿伸’而覆蓋住部份區域氧化層1 2與半導體底
第5頁 463269 五'發明說明(2) -- 村1 4。其中’在此閘極結構1 6的下方’並事先形成—閉極 氧化層18,以便使閘極結構16與半導體底材14產生所需的 絕緣效果。在製作完閘極結構1 6後,可再藉著使用離子接 雜程序,以閘極結構丨6與區域氧化層丨2作為罩冪,而形成 汲極區域2 0與源極區域2 2於主動區域中。然後,可形成介 電層24於半導體底材14上方’以覆蓋住閘極結構16、區域 氧化層12 ’且曝露出上述源極區域22與汲極區域2〇。 要特別指出的,在製作區域氧化層1 2時,於區域氧化 層1 2的兩側,往往會由於氧化矽的橫向擴張,而產生鳥嘴 效應(Bird’s Beak)。亦即,區域氧化層12的邊緣,會向 兩旁凸出而形成圖中所示的尖端部份26。因此,在後續製 作間極結構1 6時,閘極結構1 6亦會沿著尖端部份26沿伸至 區域氧化層12的上方。如此一來,當此LDMOS元件10在進 行操作時,於尖端部份26下方的半導體底材14中,將會產 生極為密集、且分佈不均的電場,而造成整個LDMOS元件 所能承受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大幅下降。 接者’請參照第二A圖及第二B圊,此部份圊示顯現了 上述LDM0S元件1〇中電壓等位線的分佈情形。在第二a圖 中’所製作區域氧化層之寬度S約等於2/zm。並且,在此 區域氧化層的邊緣亦會發生上述鳥嘴效應,而向兩侧延伸 出約0·5//ιπ的尖端。如此一來,由於通過區域氧化層的電 位線’往往具有沿著區域氧化層形狀分佈的趨勢。因此,
463269 五、發明說明(3) — 在LDMOS元件中的電位線,會沿著鳥嘴尖端而貫入其下的 半導體底材中,而使得區域氧化層與半導體底材接面 的,位線過度密集且分佈不肖。同樣的,參照第二b圖, 此區域氧化層之寬度s增加至,以便進一步提昇此 LDM0S元件的操作電壓。此時,由區域氧化層其尖端貫入 半導體底材的電位線將更趨密集,而使得此元 壓大幅下降。 明,貝1: 發明目的及概述: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製作LDM〇s元件的方法, 以製作具有高崩潰電壓之LDMOS元件。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提供—種使用TE〇s氧化層來提言 LDMOS元件其崩潰電壓之方法β ^ 在本發明中揭露了一種製作LDMOS元件之方法、首 先’可形成區域氧化層於半導體底材上,以曝露出部份半 導體底材而定義主動區域的位置。接著,可先在溫度高於 800 C的環境中,形成犧牲氧化層於區域氧化層與半導體 底材之表面。並且在6〇〇至800 °C的環境中,沉積氧化 層於此犧牲氧化層上表面。然後’進行姓刻程序以定義圖 案於TEOS氧化層上’其中TE0S氧化層會沿著區域氧化層的 邊緣向外延伸’而覆蓋住部份半導體底材上表面。再使用
第7頁 4 632 6 9 五、發明說明(4) 氫敗酸溶液移除未被TE〇S氧化層遮覆的犧牲氧化層。隨 後,,成閘極氧化層於半導體底材上,且形成多晶矽層於 閘極氧化層上。接著再進行蝕刻程序以定義閘極結構。I =閘極結構可由TE0S氧化層上方,向外沿伸而覆蓋住^ 份半導體底材表面。隨後,使用閘極結構、TE〇s氧化層、 與區域氧化層作為罩幂,對半導體底材進行離子佈植,以 形成源極、没極區域於區域氧化層兩側之半導體底材中。 發明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作LDMOS元件之方法。其中藉著形 成一 TEOS氧化層於區域氧化層上方,將可遮蔽住區域氧化 層側邊的烏嘴尖端’而使通過此處的電位線分佈的更均 勻。如此將可有效的疏解、分散半導體底材中聚集的電 場’而有效提高LDMOS元件之崩潰電壓。有關本發明之詳 細說明如下所述。 請參照第三圖’根據本發明所揭露製作侧向擴散 元件(LDMOS)之方法’首先提供一半導體底材5〇。一般而 言,可使用具<1 〇〇>晶向的P型單晶矽,來作為半導體底材 50。至於其它種類的半導體材料,諸如神化鎵(gaHium arsenide)、鍺(germanium)或是位於絕緣層上之矽底材 (silicon on insulator,SOI)亦可作為此處的半導體底 材50使用。另外’由於半導體底材表面的特性對本發明而
463269 、發明說明(5^ ~~' *—-
:,並不會造成特別的影晌,是以其晶向亦可選擇<11〇> 或<π 1>。接著,可使用較高電壓來進行離子佈植程序’ 在半導體底材50中定義出高電壓N型井。並使用較低 電壓進打離子佈植程序,而定義低電壓?型井於上述N 隨後,形成彼此間隔的區域氧化層(L〇c〇s)52、54、 56於半導體底材5〇上,並曝露出部份半導體底材μ上表 面,以作為後續定義元件的主動區域(Active Area)。其 :L位於區域氧化層52與54間的主動區域58 ’正好曝露出 部份P型井的上表面。至於,位於區域氧化層54與56間的 主動區域60 ’則曝露出部份n型井的上表面。 一般而言’在製作區域氧化層時,可先形成一墊氧化 層(Pad Oxide)於半導體底材50上表面,再形成一氮化矽 層於此塾氧化層上方《然後’使用熟知的微影蝕刻製程移 除部份氮化矽層’以便定義出區域氧化層的位置。亦即, 在疋義氮化石夕層的圖案後,僅有上述主動區域的上方,會 有殘留的氤化矽層存在。接著’將半導體底材放置於氧 化爐管中’在含有水氣的環境中進行熱氧化程序,而形成 上述區域氧化層52、54與56。同時’對主動區域而言,由 於其為殘留的氮化石夕所遮蓋’因此在這些位置上,將不會 开> 成區域氧化層。與上述相同的,在進行製程時,這些區 域氧化層52〜56的邊緣,亦會向水平方向擴散,而形成圖
第9頁 463269 五、發明說明(6) 中的鳥嘴(bird’ s beak)外觀。在製作完區域氧化層52~56 後’可以熱磷酸去除殘餘之氮化矽層’再以稀釋的S氫氟酸 (50: 1)溶液去除上述墊氡化層’而形成圖中所示的區域氧 化層5 2〜5 6。 隨後,請參照第四圖’形成TEOS氧化層62,以覆蓋上 述區域氧化層54。其中,此TEOS氧化層62可沿著區域氧化 層54的邊緣向外延伸,而覆蓋住部份半導體底材上表 面。在本發明所舉的實施例中,此TE〇s氧化層62會由區域 氧化層54沿伸至P型井上表面,而遮蓋住部份半導體底材 5〇。一般而言,可在溫度約600至8〇〇它且壓力約〇. ι至 lj)torr的環境中,使用正矽酸乙酯(TE〇s)材料,進行化學 氣相沈積程序(CVD),而形成所需的TE〇s氧化層62。如此 一來,由於製作TEOS氧化層62的溫度較高,是以兑材質合 具有較佳的緻密性,且其階梯覆蓋能力亦會較佳,而^ 勻的塗佈於區域氧化層54與P型井之表面。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製作上述TE〇s氧化層62時,可 使用TEOS材料沉積一氧化層,以均勻 ?上方1著’再形成光阻層於此氧化層上表 微影製程疋義光阻層的圖案。然後 刻罩冪,對湖氧化層進行乾丄;用:$阻層作為姓 中的應氧化層62。另外,在較佳的實施例中, 程序後的TEOS氧化層62,會由卩碗,ν & 、蝕d ^ 會由&域巩化層54的邊緣,向外 463269 五 '發明說明(7) 延伸約0,3 ~ 〇.8vm的距離,而覆蓋住部份p型井之上表 面。 要特別說明的,在製作TEOS氧化層62前,往往會先進 行 道彳示準的清潔程序(standard clean),以便移除半導 體底材50上方的聚合物、或污染微粒。另外,在完成上述 清潔程序後,會再形成一犧牲氧化層(SAC 〇xide)於半導 體底材50表面’旋即移除此犧牲氧化層,以進一步清除半 導體底材50表面的缺陷或污染雜質。但值得注意的是,由 於犧牲氧化層往往是在溫度高於8〇〇它的環境中製作,因 此其材料的緻密程度,會比TEOS氧化層更佳。是以,對本 發明中的TEOS氧化層62而言,可以選擇性的保留部份SAC 氧化層於其下方’而藉著SAC氧化層高溫製作的材質緻密 特性’進一步提昇TEOS氧化層62與半導體底材50接面間的 材料特性。換言之,在製作SAC氧化層後,可進行上述製 作TEOS氧化層62的步驟。並在定義出TEOS氧化層62的圖案 後,以50:1的HF水溶液將未被遮蓋的SAC氧化層移除。如 此’可在TEOS氧化層62的下表面,保留部份SAC氧化層。 接著’可形成閘極氧化層64於半導體底材50上《其 中,此閘極氧化層64覆蓋於TEOS氧化層62上方,並且沿著 TEOS氧化層62的邊緣向外延伸,而覆蓋住部份p型井之上 表面。一般而言,此閘極氧化層64可以合適的氧化物化學 組合及程序來製作。例如,可以在溫度約8 〇 〇至1丨〇 〇充氧
46326 9
的蒸氣環境中,形成所需的氧化矽β或者,可使用化學氣 相沈積法來形成上述的閘極氧化層。 然後,製作閘極結構66於閘極氧化層64的上表面。在 較佳實施例中,可使用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法(LpcvD),在 «•度約在600至650 C、且壓力約0.3至0.6托耳的環境中, 將矽曱烷(s i 1 ane ; S i Η4 )加熱並解離,以沉積所需的多晶 石夕層再使用被影製程對多晶石夕層進行钱刻,以便定義閘 極結構66。 請參照第五圖’隨後可使用閘極結構66、TE〇s氧化層 62、與區域氧化層52〜56作為罩幂,對半導體底材50進行 離子佈植程序,以分別在區域氧化層54兩側的半導體底材 50中,形成源極區域68與汲極區域70,如此可定義出 LDNMOS元件100於半導體底材5〇上。其中,源極區域68是 形成於P型井的上表面,而汲極區域T0則是形成於N型井的 上表面。接著,可形成一介電層72以覆蓋於半導體底材50 上方’以作為層間介電層使用。其中,此介電層72會覆蓋 住區域氧化層52〜56、閘極結構66與TE0S氧化層62,且曝 露出源極區域68與汲極區域70。 值得注意的,由於區域氧化層54上方,具有TE0S氧化 層62,因此在整個LDNMOS元件1 00進行操作程序時,電位 線的分佈將會沿著整個氧化物結構(包括TE0S氧化層62與
第12頁 463269 五、發明說明(9) 區域氧化層54)的形狀’貫入其下的半導體底材5〇。如 此’將可使電位線的分佈,具有較為垂直的趨勢,而使分 佈於TEOS氧化層62下方的雷揚承氙: 幻电場更為均勻。從而有效的提昇 整個LDNMOS元件100的崩潰電壓β 請參照第六Α圖與第六Β圖’《中顯示使用本發明方法 製作LDNMOS元件100,所造成電壓等位線的分佈情形。在 第六A圖中,所製作區域氧化層之寬度s約為。並且, 以圖中的點A作為參考點時,此區域氧化層約分佈在座標6 // m至8 a m間。同樣的,此區域氧化層的邊緣亦會發生鳥 嘴效應,而向兩側延伸出約〇. 5 y m的尖端,是以就X此個區 域氧化層來s尤’其兩側的鳥嘴尖端會分別凸出至座標&. 5 V in與8. 5以m的位置。但是,由於在此結構中,使用了 TEOS氧化層來覆蓋區域氧化層,因此通過整個氧化物(包 括區域氧化層與TEOS氧化層)的電位線,在沿伸至其下的 半導體底材中,會具有較均勻且緩和的分佈。同樣的,參 照第六B圖’此區域氧化層之寬度s增加至6 v m,且分佈位 置約在座標6 " m至1 2 μ m間(以點A作為參考點)。此時,因 為源極區域與汲極區域的間隔較大,是以所製作的LDNM〇s 元件將具有較大的操作電壓。如圖中所示,電壓等位線雖 然較為密集’但由於分佈得很平均,是以可有效的提昇 LDNMOS元件的崩潰電壓。 请參照第七A圖與第七B圖,此部份附圖顯示當區域氧
第13頁 4 6 326 9 五、發明說明(10) 化層寬度s = 2eni時,傳統方法製作的LDNM0S元件’與使用 本發明方法製作的LDNMOS元件(加入了TE0S氧化層),其電 流/電壓曲線圖之比較。第七A圊顯示了没極電流(I d)相對 於汲極電壓(Vd)之情形。顯然,在使用本發明方法所製作 的元件,其汲極電流I d (庙線11 〇 )在進入飽和區後,會略 高於傳統元件的汲極電流I d (曲線1 1 5 )。特別是對高壓 LDMOS元件來說,其主要的應用往往作為驅動元件或放大 元件使用。換言之,在飽和區中的操作特性,往往會決定 所製作高壓LDM0S元件的好壞。因此,使用本發明所揭露 的LDMOS元件,將可在飽和區中提供較佳的操作特性q 至於’在第七B圖中’則顯示在閘極接地 上升造成汲極至源極穿透(punch through)的情形下,所 製作LDM0S元件其崩潰電壓的變化。其中,曲線 統瞻元件,在没極偏壓持續上昇時,其丄流;d丁的傳 變化情形。其中,當汲極偏壓上昇至約85伏特時,LM〇s 兀件將無法承受而崩潰。是以此時的汲極電流id將急速的 士昇相對的,參照曲線1 2 0 (本發明所提供的LD_元 汲極偏壓持續上昇至約1〇0伏特時’此[別⑽元 :才::近崩潰點…’使用本發明方法製作剛3元 件,的確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崩潰電壓值。 再請參照第八A圖與第八b圖
4 6 3269
發明說明(π) 壓曲線圖比較。第八A圖中,使用本發明方法所製作 件’其汲極電流Id(曲線130)在進入飽和區後,仍會言於 傳統元件的汲極電流Id(曲線135),而可提供[⑽的元"件較 佳的操作特性。至於,在第八3圓中,對傳統的L刪s元件 而舌’當沒極逆電壓持續上昇至約】5〇伏特時便會發生崩 潰,而使汲極電流Id(曲線145)急速上升。但對本^明方 法所製作的LDMOS元件而言,當汲極逆偏壓上升至大約18〇 伏特時才會發生崩潰,並使汲極電流1(1(曲線14〇)各速上 升。顯然,藉著運用TE0S氧化層’確實可以有效的提高元 件的崩潰電壓。 _ 參照第九圖,此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形成T £ 〇 s 氧化層時,其延伸長度所造成的影響。其中,當以高電壓 ,行離子佈植的N型井,具有雜質濃度為3· 5E12,且區域 氧化層的寬度S為6 時’如果TEOS氧化層的側壁位置(進 行蚀刻程序的位置)在座標4 · 8至4 2 # m間,則元件的崩潰 電壓可提高至1 8 0伏特左右。要特別強調的,此處的側壁 位置,是使用第六B圖中的點A作為基準點所進行的量測。 亦即’當區域氧化層位於座標時,可使TEOS 氧化層的側壁位置’位於座標4, 2至4. 8 β Π1之間,而有效 的提升元件崩潰電壓。另外,當TE〇s氧化層的侧壁座標為 5·2以m時’元件的崩潰電壓僅上升至158伏特左右。顯 然’當TE0S氧化層凸出於區域氧化層邊緣的長度愈短時’ 其提升崩潰電壓的效果愈差。另外,在此圖表中並顯示在
第15頁 463269 五、發明說明(12) 未使用T E 0 S氧化層的情況下,此L D Μ 0 S元件將祇有約1 5 5伏 特的崩潰電壓。是以在使用TEOS氧化層來疏解密集的電場 後’確實可有效的提昇崩潰電壓約16%。 同樣的,當以高電壓進行離子佈植的Ν型井具有雜質 濃度為4Ε12 ’且區域氧化層的寬度s為6 /ζιη時,如果不使 用TEOS氧化層’則所製作的LDMOS元件將僅有約11〇伏特的 崩潰電壓。但是,當使用了 TEOS氧化層,且令其側壁位置 位於座標4. 8以m時,則元件的崩潰電壓將立刻增加至丨4 j 伏特左右,而有效的提昇崩潰電壓約30%。 本發明雖以一較佳實例闡明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本發明精神與發明實體,僅止於此一實施例爾^特別是 上述實施例中,僅利用LDNMOS的製作來作為說明。{曰g $ 悉此領域技藝者’當可輕易了解本發明所提供之方法,& 可同時應用於半導體底材上的LDPMOS元件。是w' ^ Λ 在不脫 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内所作之修改’均應包含在下述之 申請專利範圍内。
第16頁 463269 圖式簡單說明 ------ 藉由以下詳細之描述結合所附圖示,將可輕 上述内容及此項發明之諸多優點,其中: 的了解 第一圖為半導體底材戴面圖 LDMOS元件其相關結構; 顯示以傳統方 法製作的 顯示傳統LDMOS元 第二A、B圖為半導體底材截面圖 件其電位線的分佈情形; 第三圖為半導體底材截面圖’顯示根據本發明, 成區域氧化層於半導體底材上之步驟; x ’形 第四圖為半導體底材截面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形 T E 0 S氧化層、閘極氧化層與問極結構之步驟; 第五圖為半導體底材截面圖,顯示根據本發明 極、没極區域於半導體底材上之步驟; "、 第六Α、β圖為半導體底材截面圖,顯示本發明 LDMOS元件其電位線的分佈情形; 第七A、B圖為電流曲線圖’分別顯示當區域氧化層的 寬度為2 a m時,其汲極電流Id相對於汲極電壓盥逆 ^ 情形; 八 义 第八A、Β圖為電流曲線圖,分別顯示當區域氧化層的 寬度為6 # m時,其汲極電流丨d相對於汲極電壓盥逆偏壓 情形;及 < 第九圖為實驗數據圖,顯示隨著TE0S氧化層凸出於區 域氧化層邊緣的距離改變,所造成元件崩潰電壓的變化 形。 ^
第17頁
Claims (1)
- 4632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製作側向擴散MOS元件(LDMOS)之方法,該方 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區域氧化層於半導體底材上; 沉積乳化層以覆蓋該區域氧化層,其中該氧化層沿著 該區域氧化層的邊緣向外延伸,而覆蓋住部份該半導體底 材上表面; 形成閘極氧化層於該半導體底材上,其中該閘極氧化 層並覆蓋該氧化層’且沿著該氧化層之邊緣向外延伸,而 覆蓋住部份該半導體底材表面; 製作閘極結構於該閘極氧化層上;且 使用該閘極結構、該氧化層、與該區域氧化層作為罩 冪,對該半導體底材進行離子佈植,以形成源極、汲極區 域於該區域氧化層兩側之該半導體底材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上述之氧化層 是由TEOS氧化層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上述氧化層沿 著該區域氧化層的邊緣向外延伸約〇. 3 至〇. 8 。曰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上述氧化層可 覆蓋住該區域氧化層之烏嘴尖端。第18頁 4632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 層之程序’更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一犧牲氧化層(SAC Oxide)以覆蓋該半導體底材 沉積一TE0S氧化層於該犧牲氧化層上表面; 定義該TE0S氧化層之圖案;且 移除未被該TE0S氧化層遮蔽之該犧牲氧化層。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t上述之氧化層 包括位於上方的TE0S氧化層,以及位於下方的犧牲氧化 層,其中該TE0S氧化層是在溫度約6〇〇至8〇〇。〇的環境中形 成’而該犧牲氧化層則是在溫度高於8〇〇 t以上的環境中 形成。 其中上述製作閘極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 結構之程序更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多晶矽層於該閘極氧化層上;且 姓刻該多晶矽層以定義出閘極結構。 9. 一種製作侧向擴散M0S元件(LDM0S)之方法,該方 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 ^ 形成區域氧化層於半導體底材上; ’儿積TE0S氧化層以覆蓋住該區域氧化層與該半導體底第19頁 4632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材表面; 進行蝕刻程序以定義圖案於該TEOS氧化層上,其中該 TEOS氧化層會沿著該區域氧化層的邊緣向外延伸,而覆蓋 住部份該半導體底材上表面; 形成問極氧化層於該半導體底材上; 形成多晶矽層於該閘極氧化層上; 進行蝕刻程序以定義閘極結構,其中該閘極結構可由 該TEOS氧化層上方,向外沿伸而覆蓋住部份該半導體底材 表面;且 使用該閘極結構、該TEOS氧化層、與該區域氧化層作 為罩幂,對該半導體底材進行離子佈植,以形成源極、汲 極區域於該區域氧化層兩侧之該半導體底材中。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上述TEOS氧 化層是在溫度約600至800 °C的環境中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上述TEOS氧 化層沿著該區域氧化層的邊緣,向外延伸約〇 · 3仁m至〇 · 8 β ID 0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上述TEOS氧 化層可覆蓋住該區域氧化層之鳥嘴尖端。 1 3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在沉積上述 463269 六、申請專利範圍 TEOS氧化層之前,更 覆蓋該半導體底材。 包括形 成犧牲氧化層(SAC Oxide)以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方法,其中在蝕刻該 TE0S氧化層後,可使用氣氟酸溶液將曝露的犧牲氡化層移 除。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上述犧牲氧 化層是在溫度高於800 °C以上的環境中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89119405A TW463269B (en) | 2000-09-20 | 2000-09-20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89119405A TW463269B (en) | 2000-09-20 | 2000-09-20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63269B true TW463269B (en) | 2001-11-11 |
Family
ID=2166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89119405A TW463269B (en) | 2000-09-20 | 2000-09-20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46326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6387B2 (en) * | 2004-10-27 | 2008-1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igh voltage transis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2000
- 2000-09-20 TW TW89119405A patent/TW46326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6387B2 (en) * | 2004-10-27 | 2008-1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igh voltage transis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31567B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self-aligned floating gate in flash memory cell | |
JP2002506579A (ja) | 側部誘電体絶縁型半導体装置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るmos半導体装置 | |
JP2886126B2 (ja) | 半導体素子の素子隔離方法 | |
TW463269B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DMOS device having high breakdown voltage | |
TW200524091A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S6054450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TW200402099A (en) | Method of etching a dielectric material in the presence of polysilicon | |
CN208433411U (zh) | 半导体器件 | |
CN108389802A (zh)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TWI220273B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source/drain region | |
TWI267914B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2002170951A (ja) | Mos構造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H10321860A (ja) | Mos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241023B (e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H09148449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TW468200B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high isolation technique | |
KR101231251B1 (ko) | 모스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 |
JPS61502993A (ja) | 3ウェルcmos技術 | |
TWI271818B (e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I333677B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acer | |
TW513755B (en) | Manufacture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elf-aligned inter-well isolation | |
KR20100072514A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 |
JPS59124142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100589493B1 (ko) | 게이트 산화막 형성방법 | |
KR100772259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