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37060B - Integrated circuit-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a transistor and th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 Google Patents

Integrated circuit-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a transistor and th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37060B
TW437060B TW088116406A TW88116406A TW437060B TW 437060 B TW437060 B TW 437060B TW 088116406 A TW088116406 A TW 088116406A TW 88116406 A TW88116406 A TW 88116406A TW 437060 B TW437060 B TW 4370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enerated
auxiliary
sequenc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16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mmerich Bertagnolli
Bernd Goebe
Franz Hofmann
Wolfgang Roesner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37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37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5Making the transistor
    • H10B12/053Making the transistor the transisto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in a trench in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1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4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the transistor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in a trench in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7ROM only
    • H10B20/40ROM only having the source region and drain regio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vertica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Description

^3706 0 ^__案號 88116406 五、發明說明(1)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晶體之積體電路 及其製造方法。 置 就積體電路配置(即,積體化於基板中之電子電路)而言, 父兩之裝置德度疋有利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會由於各組件 之間較短間距而使組件之切換速率較快且另一方面是其大 小可較小。 八 在L.Risch 等多人所發表之"Verticai M〇s Transis1;〇rs with 70nm Channel Length”,ESSDERC(1995)101 中描述一 種電晶體,其源極/汲極區和通道區是上下重疊地配置著 。此種所謂垂直式電晶體所占用之面積較傳統之平面式電 晶體者小,平面式電晶之源極/汲極區和通道區是相鄰而 配置著,因此對積體電路配之封裝密度之提高是有助益 的。但須擔心的是:在此種電晶體中會發生一些浮體效應 (floating body effect ),例如,由於寄生性雙載子電晶 體所產生之漏電流。特別是在高頻時通道區可能會充電。 在H.Takato 等人所發表之"High Performance CMOS Surrounding Gate Transistor (SGT) f〇r Ultra High Density LSIs",IE DM (1998)222中描述一種垂直式電晶體, 其中下部源極/ ί及極區不是直接配通道區下方,而疋在通道 區下方但在側面處偏離通道而配置著。通道區在電性上是 與基板相連接。為了產生此種電晶體,須對基板中之矽島 (i s 1 and )進行钱刻,然後產生一種閘極介電質及間隔層 (s p a c e r )形式之閘極電極(其在侧面處圍繞此石夕島)。藉由 植入法而在石夕島之上部中產生一種上部源極/汲極區且在
43 70 6 Ο 五、發明說明(2) 石夕島外部及側面上與矽島相鄰處產生上述之下部源極/沒 極區。通道區配置於上部源極/>及極區下方之破島中。通 道長度因此是在矽島產生時由蝕刻深度所決定。 在德國專利文件1 9 5 1 91 6 0 C1中建議一種])R Α Μ晶胞配 置,其中每一記憶胞含有一種突出式之半導體結構,其包 含:第一源極及極區,配置於其下之通道區以及配置於通 道區下方之第二源極汲極區,且此半導體結構是由閘極電 極以環形方式圍繞著^記憶胞之此種半導體結構配置成列 和行。為了以自我對準(即,不需使用對準用之遮罩)之方 式來產生子元線,則沿著各行而配置之半導體結構之間的 間距須小於此種沿著各列而配置之半導體結構之間的間 距。子兀線是藉由導電材料之沈積及回蝕刻而產生,其形 式是一些沿著各行而相鄰弋閘極電極。 本發明之目疋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晶體之積體電路 配置,其可防止電晶體中之浮體效應且和先前技藝比較時 能以較高之封裝密度及製程準確性來製成。此外,本發明 亦涉及此種電路配置之製造方法。 ν 上述目的疋由具有至少—個垂直式M0S電晶體之積體電 路配置來達成,積體電路配置是設置在基板上,此種與基板 之表面相鄰接之層是以第—導電型式來摻雜。在基板上配 置一種已結構化之層序列’其包括:下層,中間層(以第一導 電型式來摻雜)以及上層。此種層序列具有至少一個第一 侧面以及一個第二側面,它們分別由下層,中間層及上層所 構成。下層可用作電晶體之第一源極/汲極區,中間層可用
第7頁 "43706 0' -- 一_-^ -------~' ! 五 '發明說明(3) 作電晶體之通道區,上層可用作電晶體之第二源極/汲極 區。為了使通道區與基板在電性上相連接,則須在此種層 序列之至少第一面上配置一榷由第一導電型式所摻雜之連 接結構,使此速接結構在側面上至少鄰接於中間層及下層 且抵達基板中。閘極介電質系·少鄰接於層序列之第二面, 且電晶體之閘極電極鄰接於閘極介電質。 此外,上述問題是藉由積體電路配置(其具有至少一個垂 直式MOS電晶體)之製造方法來達成,其中為了在基板上形 成一種層序列(鄰接於基板表面之層是以第一導電型式來 摻雜),首先須產生一種摻雜之下層(其可用作電晶體之第 —源極/汲極區),其上是第一導電型式之摻雜之中間層(其 可用作電晶體之通道區),其上又產生一種摻雜之上層(其
~T用作電晶體之第二源極/汲極區)。為了使通道區在零 上與基板相連接,則須在層序列之第一面上產生一種由 了導電型所摻雜之連接結構,夜此連接結構至少在侧面 1接於中間層及下層且到達基板中。須對此種層序列途 、、、。構化,使第_面中之—產生於此層序列之第S面之對 面。至少在此種層序列之第;面上產生閘極介電質及與 相鄰接之閘極電極。 ’、 二庚才目=於H_ Takato等多人所發表之電晶體(其中- 長度是由蝕刻深疮私4 ^ 、八Τ β 較準確地調整 所決定)而言,本案電晶體之通道4 來製Ϊ。 種電路配置因此能以較大之製程2
第8頁 :’ 43 70 6 0 五、發明說明(4) .上述之連接結構可使電荷由通道區往外流出,因此在和 Risch等人所發表之電晶體比較時可防止浮體效應。在高 頻率時此通道區亦不會充電。 為了防止漏電流,此種連接結構較佳是由單晶之半導體 材料(例如,矽及/或鍺)所構成。此種連接結構例如是藉由 磊晶法而產生於溝渠(其將此種層序列進行切割)中。此種 連接結構有利的是設置一種低的摻雜物質濃度(例如,不大 於3 X 1 017 cnr3 ),以便使基板和閘極電極之間的電容保持很 另一方式是多晶半導體材料(例如,多晶石夕)可用於此連 接結構中。在此種情況下溝渠中是以半導體材料填入。另 一種方式是半導體材料可沈積成一種厚度,此種厚度不足 以填滿溝渠。然後對此半導體材計進行回姓刻.使產生一 種間隔層(spacer)形式之連接結構。若此種連接結構包含 多晶材料或包含一種具有很多缺陷之材料,則有利的是設 置一種高摻雜物質濃度(例如,5 X 1 〇18 cm_3至1 〇2〇 cm-3 )之連 接結構,以便使一種向連接結構内部延伸之空間電荷區滅 少 。 為了提1¾此連接結構和源極/ ί及極區之間的擊穿電壓且 同時減少空間電荷區之擊穿現象,則本發明之範圍亦包括: 連接結構產生時須提高其摻雜物質濃度,使連接結構之内 部所受到之摻雜度較外部者還高。 若連接結構之寬度及/或層序列之第一面和第二面(其面 對第一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此電路配置在製造時所用之微
’ ^3 7§6 Ο 五、發明說明(5) 影術中所可製成之結構大小F之最小值時,則此電路配置可 達成一種特別高之封裝密度。 為了產生此種狹窄之層序列,則可使用一種間隔層 spacer)作為遮罩。 由於在層序列之第—面上產生上述之連接結構且在層序 列之第二面上產生閘極介電質且此二個面會受到各種不同 之製程步驟,則此種層序列以二種不同之製程步驟來產生 ¥疋有利的。於是在表面上施加一種遮罩,此種遮罩使上 屠釋放(release)至少F2之面積。此種遮罩藉由間隔層 (spacer)而擴大,其中須沈積材料且進行回(back)蝕刻。 這樣可使上層裸露之面積縮小或參次(s u b )微影術之大 小。為了產生此溝渠及此種層序列之第一面,則上層裸露 之面須受到第一姓刻過程,其中須選擇性地對間隔層和遮 罩來進行蝕刻。然後產生上述之連接結構。選擇性對間隔 層而將遮罩去除。藉由第二蝕刻過程而產生此種層序列之 第二面,其中須選擇性地對間隔層進行银刻^, 若上述之連接結構是由與上層,中層或下層相同之半導 體材料所構成,則須在連接結構上方產生一種辅助結構,以 便在產生此種層序列之第二面時可保護上述之連接結構。 若連接結構之上部平面位於遮罩之上部平面之下方時,則 產生上述之辅助結構,其中須沈積材料且將之整平直至遮 罩裸露為止。 ~ 此種電路配置可具有一種類似於此種層序列而構成之另 一種序列,其第一面須鄰接於上述之連接結構,使此連接結
第10頁 437〇6 ο 五、發明說明—--— 間層在ΐί::f f f列之間且上述之另-種層序列之中 一種層庠列夕〜"板相連接。另—閘極介電質鄰接於該另 閘極介電質。至少第二面,且另一閘極電極鄰接於該另一 中另-種層序列較佳是藉由唯-之上層, 此種屑岸二Υ,、,'°構化而產生以便使製程簡化。另一方式是 之遮=藉由選擇性之蟲晶(⑽…)而在適當 之:層下是用來表示此種製法開始時所產生 用於"*声"t: 列是由此種部份所產生)。類似情况適 列之“的層若之上層,,只表示層序 上層,1所表示之童/θ=疋由上層所產生,則"廣序列之 胃=;h /列之上層及另一種層序列之上層用作此電晶tl t 用二序列之中層和另-種層序㈡二 之下層用:此電第此層//之下層及另“種層w :種特別大之通道寬度。閉極電極另-間極電;; 共同之閘極電極。 找办戍一種 可對上述之上層’中層和下層進行結構化,使它們 述之連接結構,此種層序列和另一種層序列即可合。 n 序列和另一種層序列可藉由連接結構來 開在第一種情況中,遮罩可釋放一種例如是正之 區域,以便在遮罩擴大時可形成一種封閉之間隔層 43?(^6 〇 五、發明說明(7) - (spaced且因此可產生一種已適當結構化 二種和況中此種遮罩例如是條形的,以便產/序列。在第 離之間隔層及二個互相隔離之層序列。 一個及相隔 -種由與第- |電型式減之第^ 域可配置於連接結構上方,則更在電性上使此層所序換歹雜之區 層和另一種層序列之上層互相連接。 之上 入 為了產生該擦雜區,則須對此連接結構之上部進行 過程,使該上部轉換成該摻雜區。 若該另一種層序列之上層用作另一電晶體之第二源極/ 淡極區,中層用作另一電晶體之通道區且下層用作另— 晶體之第一源極/没極區,則咚電路配置之封裝密度可特別 高,這是因為此連接結構一方面可用作二種層序列之共同 之連接結且另一方面可使务電晶體互相隔開。此處亦可設 置上述之摻雜區,使此二個電晶體串聯。 此電路配置例如可用作記憶胞配置。此種層序列和另一 種層序列形成一對(pair),其中此層序列之第匕面是與此 層序列之第一面相面對且另一種層序列之第一'面是與此種 層序列之第一面相面對。多個類似於一對之這些對(pa i r ) 配置在xy -網目(Raster)中。這些對(pair)中至少一部份 是藉由基本上互相平行而延伸之第一隔離溝渠而互相隔 離,這些對(pair)中之一和第一離溝渠中之一交替地相鄰 而配置者,且這些對之此種層序列之第二面鄰接於第一隔 離溝渠。字元線(其垂直於第一隔離溝渠而延伸)是與閘極 電極相連接。下部之位元線較佳是下層之一部份且垂直於
第12頁 i! 7 ii) ^ Ο " 五、發明說明(8) 字元線而延伸。一些溝渠(其中產生上述屬於各對(pair) 之連接結構)是以條形之形式而產生。第一隔離溝渠平行 於上述這些構渠而延伸。至少藉由這些溝渠而對下廣進行 結構化。使下部之位元線鄰接於上述之連接結構且與其相 平行而延伸。 若須產生第一隔離溝渠,使其到達下層中而不會將此下 層切割,則下部之位元線之一及溝渠之一須交替地相鄰而 配置著。此種電路配置例如可用作ROM晶胞配置。各對(其 配置在二個相鄰之第一隔離溝渠之間)須互相合併,使所屬 之連接結構形成一種共同之連接結構,其具有平行於表面 之橫切面,這些橫切面是條形的且基本上是平行於第一隔 離薄渠而延伸。類似情況亦適用於這些形成上部位元線所 用之摻雜區。閘極電極是字元線之一部份,其具有一種平 行於表面之條形之橫切面。每一對是二個串聯之電晶體之 一部份,這些電晶體分別連接在上部位元線之一和下部位 元線之一之間。記憶胞包含一個電晶體且能以〃2F2之面積 來製成。資訊是以通道區之摻雜物質濃度之形,.式(因此是 以電晶體之導通電壓之形式)儲存著。為了讀出電晶體之 資訊,則須須控制所屬之字元線且須測定電流是否在所屬 之上部位元線和所屬之下部位元線之間流動。電晶體之通 道區之摻雜物質濃度可藉由以遮罩來進行之傾斜式植入來 調整。 若須產生第一隔離溝渠,使其可切割下層,則下部位元線 之一須配置在溝渠之一和第一隔離溝渠之一之間。此種電
第13頁 43706 Ο Α '蝥明說明(9) > S置例如可用作DR AM晶體配置。若這些對(pair)之連接 ^構(其配置在二個相鄰之第一隔離溝渠之間)形成一種共 構^連接結構,則在此種記憶胞配置中是有利的。連接結 〜具'有一種平行於表面之橫切面,其是條形的且平行於第 &卩南離'溝渠而延遲。但在DRAM晶胞配置中這些對(其配置 第二個相鄰之第一隔離溝渠之間)並不互相合併,而是藉由 嘴隔離溝、而互相隔開。第二隔離溝渠垂直於第一隔離 層渠而延伸且抵達下層中。第二隔離溝渠並未切割成此下 ’下部之位元線因此不會被中斷。連接結構亦不會被第 二隔離溝渠所中斷。 亦若這些對(Ρδ 1 Γ )之一分別是一個電晶體之一部份,則此 ^為本七明之範圍。在此種情況下設置上述之摻雜區是有 接的’此種播雜區使此對(pa丨r )之層序列之上層互相連 構。電晶體是與二條下部位元線(其鄰接於所屬之連接結 配晋二條下部位元線例如共同連接在DRAM晶i 之周邊中且用作唯一之一條位元線。 明^及ίί區用作電容器之第一電極,則此亦為本發 介電ϊ且立在此上層及此摻雜區上方配置一種電容器 之= 置電容器第二電極(其可構成所有電容器 相對於_晶胞配置(其中字元線分別延伸於 方)而言,DRAM晶胞配之字元線較佳9 ' 層之上 因為這些字元線另外延伸於電容器 〜種形式構成, 層之上方。字元線例如是由閘極電,電容器配置於上 览極所構成,閘極電極在 '43 70 6 0 五、發明說明(10) ~ —~ ---- 内部方式圍繞上述之各對(pair)且在第一隔離溝渠 内部互相鄰接。 一:AM ::配置之記憶胞包括一個電晶體和一個電容器, U串聯。記憶胞能以4F2之面積來製成。 A i ^ ^貝5孔疋以電荷之形式儲存在所屬之電容器中。 ,二,2裂密度提高,則一對(pair)中之一分別是二個 _L | °卩伤時亦是本發明之範圍。在此情況下不設置 , 區’於是各電晶體互相隔開,下部之位元線用 位兀線。此種DRM晶胞配置之記憶胞可只具有 ^ I' I&J 積。 當ί 器介電質含有一種鐵電性材料,則須產生FRAM(鐵 冤負KAM)晶胞配置。 序列及上述連接結構時所用之遮罩可含有第一輔 性二觀ρΐί於其上之第二辅助層,纟+帛一輔助層可選擇 分Μ,B 5層而被蝕刻,第二辅助層可選擇性地對半導體 柯科而被|虫刻。 f
Hi生記憶胞配置,須以條形方式對第-輔助層和第 層進行,構化,使上層之一部份裸露出來。在產生 須去除第二辅助層及間隔層直至第一辅助層 為遮罩用。 牡座生弟一隔離溝渠時可作 為了保濩上層,則可在上層和第—辅助層之間產生一種
第15胃 43706 Ο 五、發明說明(11) 保層。此種保護 含有Si02。第一 若垂直於第一 行於第一隔離溝 配置之字元線可 罩)之方式而產4 沈積某種厚度之 渠)被填滿。然毛 產生一些間隔層 種材料所覆蓋。 極,其以環形方3 鄰接。 為了較高之封 可在去除第一輔 隔層,其中須沈考 之間隔層較佳是 些第一隔離溝渠 結構是作為遮罩 ROM晶胞配置之! 微影術_已結構 渠之寬度大很多 本發明之顯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在下層, 層,第二輔助層,間 .甫助層例如可含有/ f和輔助結構例如可 夕晶硬。 隔離溝渠而相鄰夕々^ 渠而相鄰之各斟之ί對之間的距離小於平 以自我對準(即的距離,則DRAM晶胞 :。在此種情况下為需使用—些對準用之遮 材料,使第-隔離::產生字元線’則可 ,^ ,、溝渠(但不是第二隔離溝 t錯由回(back)蝕刻而在第二隔離 '而第-隔離溝渠之底部另外仍保持:: 這樣在無遮罩時因此仍可產生一些閘極電 (圍繞各對(pair)且在第一溝渠内部互相 裝也、度時達成各種不同之較大之間距,則 助之後在該間隔層上產生其它相鄰接之間 賣一種材料且進行回蝕刻。上述這些其它 由與該間隔層相同之材料所構成。產生一 ’其中該間隔層,上述之其它間'隔層及輔助 用 這樣所產生之第一隔離溝渠較上述 ~~隔離溝渠還狹窄。第二隔離溝渠能以 化之遮罩來產生,使其寬度較第一隔離溝 且例如是F。 在圖式中之實施例以下將作詳細描述。
+層,上層,保護層,第一輔助層,第二輔助
第16頁 43 70 6 Ο 五、發明說明(12) 層,間隔層和溝渠產生之後第一基板之橫切面。 第2圖在連接結構,摻雜區和辅助結構產生之後以及第二 輔助層去除之後第1圖之橫切面。 第3圖在第一輔助層,保護層,間隔層以及輔助結構去除 之後以及電晶體之隔離溝渠及層序列產生之後第2圖之橫 切面。 第4a圖在閘極介電質及字元線產生之後第3圖之橫切 面〇 第4b圖在第一基板之俯視圖,其中顯示上層,摻雜區,隔 離溝渠以及字元線。 第5圖在下層,中層,上層,間隔層,連接結構,掺雜區, 輔助結構以及其它間隔層產生之後第二基板之橫切面。 第6a圖在第一隔離溝渠,第二隔離溝渠和各電晶體之層 序列產生之後,第5圖之橫切面。 第6b圖在第6a圖之製程步驟之後第二基板之與第6a圖之 橫切面相垂直之橫切面。 , 第6c圖第二基板之俯視圖,其中顯示上層,據.雜區,第— 隔離溝渠及第二隔離溝渠。 第7a圖在隔離結構,閘極介電,字元線,電容器介電質和 電容器電極產生之後第6a圖之橫切面。 第7b圖在第7a圖之製程之後第6b圖之橫切面。 在第一實施例卡使用25〇11111-技術,即,可製成之最小微¥ 術之結構大小F是2 5 0 nm。設置第一基板1以作為原始材。 在一鄰接於第一基板1 之表面之層中此原始材料是以大約
第17頁 一在3 / υ ο u ^LA37〇6J__ 五、發明說明~ ~ - 10 =之摻雜物質濃度來進行口摻雜。藉由原處(in SltLl /雜之蟲晶而產生大約5〇〇nm厚之n-摻雜之下層u。 之^雜物濃度大約是1(pcm_3。—種大/約?⑽㈣厚之ρ — 之層Μ藉由原處摻雜之遙晶而產生於下層。上。中層 Μ之摻雜物質濃度大約是3 X 1 017 cm-3。然後在中層Μ上藉由 原處摻雜之磊晶而產生大約2〇〇nm厚之η —摻雜之上層〇,其 摻雜物處濃度大約是1 〇2i cm_3 (請參閱第1圖)^為了產生一 種保護層s,1須以TE0S方法沈積—種厚度大約是5〇龍之 Si〇2’其上則藉由多晶矽之沈積而產生厚度大約是之 第一辅助層H1。在第一輔助層耵上藉由沈積厚度大約是 l〇〇nm之Si〇2而產生第二輔助層h2(請參閱第1圖)。 藉由微影術之方法而使保護層s,第一辅助層H1和第二辅 助層H2結構化成一種條形夯遮罩。此種遮罩之條形大约 2 50nm寬且相互間之距離大約是25〇nm。例如CHh +%和 C2 Fe + 〇2適合在結構化時作為触刻劑用。 為了在遮罩之各面上產生一些間隔層Sp,須沈積一種厚 度大約是8〇nm之S%且以CHF3 +02進行回蝕刻ΐ此遮罩於 是可藉由間隔層sp而擴大(第1圖)。 藉助於此種由間隔層Sp所擴擴大之遮罩例如以+ NF3 + He +〇2選擇性地對si〇2來對矽進行蝕刻大約丨.ium深以 便產生一些平行於此遮罩條形的溝渠〇(第1圖)^ 在溝渠G中藉由選擇性為晶以3 X 1 〇17cm-3之摻雜物質濃度 來產生P-摻雜之連接結構V,其在電性上可使中層M與第一 基板1相連接(第2圖)。連接結構V之上部平面大約與上層〇
第18頁 43?〇β〇 ί^~發明說明~^4~) __ 之上部平面位於相同高度處。連接結構y之寬 〇nm。連接結構¥之寬度因此是次(SUB)微 、”’疋 鄰^連接結射相互間所具有之間距大约是成。相 藉由以η 4雜之離子來進行之植入而在連接結 面部&中產生η -摻雜區Ge,其摻雜物質濃度 5x i(Pcra-3(第2 圖)。 4 疋 光然ί = 大;是3_之叫且以化學-機槭方式抛 先於疋去除第二辅助層H2將且間隔層Sp之一部份整平。 在摻雜HGe上方產生—種由叫所構成之辅助結構2 圖)。 =”::助層H1,其中例如以Μ +〇2選擇性地對Μ 來對夕s曰矽進行蝕刻,間隔層犯和輔助結構H作為遮罩用。 然以CHFS +〇2來對Si〇2進行蝕刻至大約5〇11111深以便去除該 保護層S且使上層〇之一部份裸露出來。 為了產生上述之隔離溝渠τ,須例如以Ηβ『+N& +“ + 來對石夕進行钮刻,其中輔助結構11和間隔層如作為遮罩用。 隔離溝渠T大約60〇nm深且抵達下層u中但不切割此下層(第 3圖)。於是由上層〇,中層M和下層u而產生一些層序列 SF,SF,其第一面鄰接於連接結構第二面鄰接於隔離溝 渠T。層序列SF,SF^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的距離大約是 8〇nm且因此是以次(sub)微影術製成的。隔離溝渠τ是以自 我對準於溝渠G之方式而產生。 然後選擇性地對矽來對S L 〇2進行蝕便去除該間隔層Sp及 辅助結構Η。 43706 Ο 五、發明說明(15) 人藉由二Ί雜之離子來進行之遮罩式傾斜式植入以便植 入一些所選取之層序列SF*,使中層Μ之所屬 乂便植 質濃度上升_至大約1 〇〜一(請參閱第3圖-伤c之摻雜物 藉由熱氧化作用而產生大約5nm Gd(第4a圖)。 予度之閘極;I電質 η ίΐίΐϊ元線W,須沈積—種厚度大約是2 0 0㈣之; η -推雜之多晶石夕日蕊由料影f片七、+ <原處 ^ a —社m 籍影術方法以條形方式來對此容曰 矽進仃、-·〇構化(第4 a和4 b圓)。 此多曰a 二元Λ:;直於溝渠“延伸。¥元線^存在於隔離溝 木 刀可用作垂直式電晶體之閘極電極。字元少 :行於=且延伸於上層。上方之橫切面是條形的。二之 層U用作下部之位元線且用作電晶體之源極"及: 區。下淖之位元線及連接結構v交替地相鄰而配置 " 用Λ電Λ體之通道區。上層G以及摻雜區Ge以及捧雜區 Ge用作電曰曰體之另一源極/汲極區且用作上部之位元 些上部之位元線是條形的且平行於下部之位元線而延伸= 每一,層序列SF,SF*是一些電晶體中之一個電,晶體之— 伤。這些電晶體在字元線方向中互相串聯。這些電晶體分 別配置在上部位元線中之一和下部元線中之一之間。所^ 生之電路配置適合用作R0M晶胞配置。一個記憶胞包含— 個電晶體。每一記憶胞之空間需求只有2f2。 為了潰出電晶體之資訊,須控制所屬之字元線W且檢查電 流是否在上部位元線和下部位元線之間(電晶體連接在此 二種位元線之間)流動。若對中層站之一部份(其屬於相關
第20頁
發明說明(16) 43706 0 案號 之層序列S F *)進行傾斜式植入,則由於此種電晶體較高之 導通電壓而不會有電流流動。若中層Μ之此一部份(其屬於 相關之層序列SF)來進行傾斜式植入,則會有電流流動。資 訊於是以電晶體之通道區之摻雜物質濃度之形式儲存著。 在第二實施例中同樣使用2 5 0 n m〜技術。設置一種由石夕構 成之第二基板2以作為原始材料,此種原始材料類似於第 一實施例在一種鄰接於表面之層中是?_摻雜的。 就像第一實施例一樣,須產生下層u ’,中層M,,上層〇,, 間隔層s ρ Γ,連接結構V ’,摻雜區g e,及輔助結構η,(第5 圖)。為了產生另一間隔層Sp2(其鄰接於第一間隔層spl), 則須沈積一種厚度大約是8〇nm之y 〇2且以CHF3 +〇2進行回 银刻(第5圖)。這樣可使上層〇 ’之裸露區域變小。 藉由選擇性地對S i 〇2來對矽進行蝕刻而產生大約丨.丨um 沬之第一隔離溝渠T1,其可切割該下層^!,,其中間隔層3?1 ,另一間隔層SP2及辅助結構η’是作為遮罩用(第“圖)。 為了產生第一隔離結構π,須沈積一種厚度大约是3〇11111 之S ij2且藉由化學機械式拋光法而整平直至上層〇,裸露為 止(第6a圖)。於是將間隔層spi,另一間隔層sp2及輔助結 構H’去除。 ,藉助於條形之光阻遮罩(未顯示,其條形大約25〇nmt,條 形,互間之距離是大約25〇nm且垂直於溝渠G,而延伸)而產 生第一隔離溝渠T2,其抵達下層u’中但不切割此下層u,。 第二隔離溝渠T2是與第一隔離溝渠n相交且在第一隔離溝 渠τι外部大約是6 0 0nm深。HBr +He +化適合用作蝕刻
第21頁 w 43 70 6 0 I ____ _ 五、發明說明(17) 劑(第6b,6c圖)。 由上層0’,中層Μ’和下層u’產生一些層序列”,,這些層 序列S F ’是由連接結構V ’,第一隔離結構〗1和第二隔離溝渠 T2而互相隔開。 相鄰之層序列SF’(其藉由連接結構v,而互相隔開)之間 所具有之距離大約是90nm,而相鄰之層序列SF’(其相互之 間藉由第二隔離溝渠T 2 ’而互相隔開)之間所具有之距離大 約是2 5 0 n m。 為了在第二隔離溝渠T2中產生第二隔離結構I 2,則須沈 積一種厚度大約是3 0 0nm之Si02且藉由化學機械式拋光法 ( 而整平真至上層〇,裸露為止。然後對以〇2進行回蝕刻使 第一隔離結構II和第二隔離結構12之上部平面大約位於基 板2表面下方50 〇nm處。第一隔離結構〖丨所具有之厚度因此 大約疋6 0 0nm而第二隔離結構I 2所具有之厚度大約是 10 Onm。藉由此種製程可確保:在第一隔離溝渠n和第二隔 離溝渠T 2内部可產生一種由§ i 〇2所構成之柵格,形之平坦底 部。由於此種平坦之底部,則可在相鄰之字元線^之間避 免不期離之導電性間隔層(spacer)之形成。 藉由熱氣化作用而產生一種大約5nm厚之閘極介電質
Gd’(第 7a,7bg)。 / 為了產生字元線W’,須沈積一種厚度大约是8〇nm之原處 n_摻雜之多晶矽且大約回(back)蝕刻1 50nm深。因此可以 自我對準之方式產生一些相鄰之閘極電極形式之字元線 w’,其以環形方式圍繞各對(pair)層序列SF’ 。字元線w,之
第22頁 I · Λ3^〇6° - ;------------ 五、發明說明(18) 存在於第二隔離溝渠T2中之這些份是間隔層形式的(第几 圖)。 / 一個相鄰之層序列SF’(其藉由連接結構V’而互相隔開) 形成一對(pa 1 r )此種對(pa i Γ)是一個電晶體之一部份。下 ,U之屬於此對之部份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一源極/汲極 區。中層Μ之屬於此對之部份可用作此電晶體之通道區。 上層0及摻雜區Ge’之屬於此對之部份適合用作此電晶體 之第二源極/沒極區。連接結構v’使電晶體之通道區與基 板2相連接,這樣可防止浮體(F1〇ating_B〇dy)效應。 然後產生第三隔離結構I 3,其中須沈積一種厚度大約是 ( 3OOnm之Si02且藉由化學機械式拋光法而整平直至上層〇’ 裸露為止(第73,713圖)。然後施加一種厚度大约是2〇11111之 敛酸链顧,這樣可形成一種電容器介電質kd。電晶體之第 二源極/汲極區同時用作電容器之第—電極。 為了產生一種所有電容器所共同之電容器第二電極p,須 沈積一種厚度大約是2〇 〇ntn之原處n -摻雜之多1晶矽(第 7 a,7 b 圖)。 ' 所產生之電路配置是一種DRAM晶胞配置,其中每一個記 憶胞都包含一個電晶體及一個電容器(其與電晶體串聯)。 配置於二個相鄰之第一隔離溝渠Ή之間的電晶體具有第一(. 源極/汲極區,這些區域互相連接且形成各條位元線。這些 位元線劃分成二部份,使上述之各電晶體可與二條互相隔 開之位元線相連接,但這些位元線是共同連接在⑽―晶胞 配置之周邊中。記憶胞所具有之面積是4P。
第23頁
> 43 70 6 0 _案號 88116406 五、發明說明(19) 可以有很多不同之實施例,其同樣亦在本 t , 中。各層結構以及溝渠之大小可依據各別之需求之^圍 電容器介電質亦可由其它材料所構成或包含々整。 如,包括一種0N0-層序列形式之多個層。 °夕層,例 連接結構亦可藉由溝渠中填入 生。 夕日日矽而產 在連接結構產生時可造缝^ j ± 提高,以便使連接結構之內 ^ 、、'灵地使摻雜物質濃声 高。 構之内部所受到之摻雜度較外部者農還度 略上述之接雜區,每一個電晶體 凡線操作成各別之位元線且並不 周邊中。s己憶胞在此種情況中所 在DRAM晶胞配置中可省 包含一個層序列。各條位 是以成對方式一起連接在 具有之面積只有2F2。 符號之說明 1,2.... 基板 C...... 中層M所屬之部, G.....* 溝渠 G 6 , G Θ * -._摻雜區 Gd,Gd’ . • * ·閘極介電質 H,Η,… -· ·補助結構 HI, H2.. •,·辅助層 11,12,1 3..隔離結構 Kd..... _ . ·電容器介電 0, 0,,M, M,,U,U’ .....層
!;ί 43 706 〇
第25頁

Claims (1)

  1. >11 ^ -:c N! I示 '-f- !· ‘弓 k f- 卜柝 是 3之 liQ 6 0 _ES__M1164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8116406號「具有至少一個電晶體之雜减兩 制a 士、+ ^ 藤之積體電路配置及其 製造方法」專利案 , _ (90年1月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晶體之積體電路配置,其特徵為: -此電晶體構成一種垂直式MOS電晶體 -設有一個基板(1),在一與基板(1)之表面相鄰接之層 中此基板是由第一導電型式所摻雜, ~在基板U)上配置一種已結構化之層序列(SF,SF*),其 具有:下層(U),一層由第一導電型式所摻雜之上 層(〇), s, -此種層序列(SF, SF灼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側面及一個第 二侧面,這些側面分別由不層(U),中層(M)及上層(〇) 所形成, s -下層(U)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一源極/汲極區,中層(M) 可用作此電晶體之通道區且上層(〇)可用作此電晶體 之第二源極/汲極區, -為了使通道區在電性上與基板(1)相連接,則須在層序 列(SF,SF*)之至少第一面上配置一種由第—導電型式 所摻雜之連接結構(V ),使其在侧面上至少鄰接於中層 (M)和下層(U)且抵達基板(1)中, -閘極介電質(Gd)至少鄰接於層序列(SF,SF*)之第二 面, -電晶體之閘極電極鄰接於閘極介電質(Gd)。
    第1頁 2001.01.03. 027 4· '3 7β 6 Q 案號 88116406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路配置,其中 (SF,SFO而構成之已結構化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工i -具有一種類似於層 另一種層序列(SF, SF*) -該另一種層序列(SF,SF 0之至少第一側面須鄰接於連 接結構(V ),使連接結構(V )配置在層序列(SF, SF *)和 另一種層序列(SF, SF*)之間且使另一種層序列(SF, SF*) 之中層(Μ )在電性上可與基板(1 )相連接, -另一閘極介電質(Gd)鄰接於該另一種層序列(SF, SF*) 之至少第二側面, ’ _另一閘極電極鄰接於該^閘極介電質(G d ) 1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路配置,其中 ——種由與第一導電型式之第二導電型式所摻雜之 區域(Ge)配置於連接結構方,使層序列(SF,SF。 之上層與另一種層序列之上層(0)在電性上 互相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路配置,其中 -層序列(SF’)之上層(0’)和另一種層序列(SF’)之上層 (0 ’)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二源極/没極區, -層序列(SF’)之中層(M’)和另一種層序列(SF’)之中層 (Μ ’)可用作此電晶體之通道區, -渾極/》及極區, 一種共同之閘極電極 -層序列(SF’)之下層(Ru’)和另一種層序列(SF’)之下 層(Ru’)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 _閘極電極和另一閘極電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配置,其中
    2001. 01.03.028 第2頁 :1 ?0β ο _案號 88116406_年月日_Ifi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另一種層序列(SF,SF*)之上層(0)可用作另一電晶體 之第一源極/>及極區, -另一種層序列(SF,SF*)之中層(M)可用作另一電晶體 之通道區, -另一種層序列(SF, SF*)^}^ (U)可用作另一電晶體 之第一源極/汲極區。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靜路配置,其中 -其可用作記憶胞配 -層序列(SF,SF*)之第二面是與層序列(SF, SF*)之第一 面相面對,且層序列(SF,SF*)之第一面是與另一種層 序列(SF, SF*)之第一面相面對,…一 -層序列(SF,SF*)和另一種層序列(SF,SF*)形成一對, -具有許多類似於此對(pa i r)之各對(pa i r ),它們配置 在X〜Y-網目(Raster)中, -具有一些上互相平行而延伸之第一隔離溝渠(T), -上述這些對(pair)中之一與第一隔離溝渠门)中之一 交替地相鄰而配置著,使層序列(S F, S F * )之第二面鄰 接於第一隔離溝渠(T ), -具有字元線(W),其垂直於第一隔離溝渠(T)而延伸且 與閘極電極相連接,
    第3頁 2001. 01.03. 029 43 70 6|號™6 年 月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這些配置於二個相鄰之第一隔離溝渠之間的各對 (p a i r )互相合併,使所屬之連接結構(〇形成一種共同 之連接結構(V ),其具有一種平行於表面之橫切面,此 種橫切面是條形的且基本上平行於第一隔離溝渠(T)而延 伸, -第一隔離溝渠(T)抵達下層(U)中而不切割下層,使下 部之位元線之一和連接結構(V )之一交替地相鄰而配 置著, -具有上部之位元線,其是由層序列(SF,SF D之上層(0 ) 以及由換雜區(G e )所形成, -閘極電極是字元線(W)之一部份,閘極電極具有平行 於表面之橫切面,橫切面是條形的, -所選取之層序列(S F *)之中層(Μ )之一些部份(c )所具 有之摻雜物質濃度與層序列(SF )之其餘部份之中層 (Μ)之摻雜物質濃度不同,使資訊可以電晶體之通道 區之摻雜物質濃度之形式而儲存著_冷\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5或6項
    配置,其中 -其可用作DRAM晶胞配置 -第一隔離溝渠(T 1 )切割(U ), -這些對(p a i r )之連接結權i ( V ’)(其配置於二個相鄰之 第一隔離溝渠(Τ1 )之間)形成一種共同之連接結構 (V ’),其具有平行於表面之橫切面,橫切面是條形的且平行 於第一隔離溝渠(Τ1 )而延伸, -在連接結構(V’)之一和第一隔離溝渠(Τ1 )之一之間配
    第4頁 2001.01.03.030 43 ?〇6 Ο 案號 88116406 年 月 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置一條下部之位元線, -第二隔離溝渠(Τ2)垂直於第一隔離溝渠(Τ1)而延伸, 其抵達下層(ΙΓ )中而不切割此下層(U’), -閘極電極是字元線(W ’)之一部份t其在側面上以環形 方式圍繞這些對(pa i r )且配置在第一隔離溝渠(T 1 )和第二 隔離溝渠(T2)中, -電容器介電質(kd)配置在上層(0’),上層(0’)可用作 電容器第一電極, -在電容器介電質(kd 置電容器第二電極(ρ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路配置,其中 -垂直於第一隔離溝1 )而相鄰之各對之間的距離 小於這些平行於第一隔^^冓渠(T 1 )相鄰之各對之間的 距離, -字元線(W’)之在第二隔離溝渠T2中延伸之部份具有間 隔層形式。 ML·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3項皮魚一 路配置, -· II I 一. I II - 其中 Af -連接結構(V)之寬度小於此種可以所技術來製成 之最小結構大小。 @ 嗓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 , 5或§瘦路配置,其中 .....* * - · -層序列(SF, SF*)之第一面和第二面(其與第一面相面
    小之 配置,其 對)之間的距離小於此種可以所用之技術來製 結構大小。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3項中任一項
    第5頁 2001.01.03.031 /(〇) β Ο 年 月 曰 修正 ------88116406 、,利着 l7〇 60 六 中 -連接結構(v)基本上是由半導體材料所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配置,其中 “ Ϊ接結構⑴基本上*知t晶之半導體材料所構成且 所八有之摻雜物質濃度較氺1 〇 1Scm _還大。 1 4. 一種具有至少一個電晶體之積體電路 法,其特徵為: κw方 -形成此種電晶體以作為垂直式M〇s電晶體, 電型Ϊ : I :基,板(1 )之表面之層中此基板⑴是以第-導 電型式來摻雜,在此基板(1)上產生 等 /汲極Τ,種摻雜之下層⑻,其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源極 其上是—種由第一導電型式所摻雜之中層(Μ)中層 (Μ)可用作此電晶體之通道區, U),中層 二源= 上極是區—種摻雜之上層(〇),其可用作此電晶體之第 生層層Λ0)’中層⑷和下層⑻進行結構化,使產 s二2 )種層序列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面以 及一個與第一面相面對之第二面, 列(st 使在電性上與基板(1)相連接,則須在層序 連接結構(v)::二^產生一種由第一導電型式所擦雜之 且可抵達基板fr)中上至少鄰接於中層(M)和下層(U) _至少在層序列(sf,sf*)之二面上產生閘極介電質(Μ)
    第6頁 2001.01.03.032 I 43 70 6 Ο _案號88116406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_ 且產生一種閘極電極而介電質(Gd )相鄰接。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法,其中 -產生一種溝渠(G ),其上層(0),中層(M)及下層 (U ),以便產生此種層序列$ 、各F, SF 〇及另一種構造類似之層 序列(SF,SF*), -溝渠(G)中以一種材料填入,此種材料是由第一導電型 式所摻雜,以便產生該連接結構(V ),其鄰接於層序列 (SF, SF*)之第一面且鄰接於另一種層序列(SF, SF*)之第一 面, -在另一種層序列(SF,SF。之第二面上產生另一閘極介 電質(Gd)且鄰接於此閘極介電質(Gd)而產生另一閘極電 極。 _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去,其中 -在連接結構(V)上方產生由與第一導電型式相反 之第二導型所摻雜之區域(Ge)^接於上層(0 )。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或1 6項法,其中 -層序列(SF,SFD和另一種層序列(SF,SF。形成一對 (pair), -產生上述之許多對(pair), -溝渠(G )(其中產生一些屬於各對之連接結構(V ))以條 形之形式而產生, -產生多個平行於溝渠(G )之第一隔離溝渠(T),使各對 之一與第一第一隔離溝渠(T)之一交替地相鄰而配置著, -閘極電極之至少一部份產生於第一隔離溝渠(T)中,
    第7頁 2001.01.03. 033 43了〇 6 0 修正 案號 881164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下部之位元線是由下層(U )之結構化而產生,使其鄰接 於連接結構(V )且與連接結構(V )相平行而延伸, ’ -產生一些垂直於下部位元延伸之字元線(W ),其是 與閘極電極相連接。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法,其中 -須產生第一隔離溝渠,使其抵達下層(U )中但不切 割此下層(u), -下部位元線是由下層(U )藉由溝渠(G )之產生而產生, 使下部位元線之一和溝渠(G)之一交替地相鄰而配置著, -摻雜區(G e )在第一隔離溝渠(T )產生之後藉由連接結 構(V)之上部之摻雜而產生,使上·之上部轉換成摻雜區 (Ge)。 /翁’ ' 「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 .¾^法,其中、 -須產生第一隔離溝1 ),使其切割下層(U ’), -部之位元線是由下層\ u’)藉由溝渠(G ’)和第一隔離溝 渠(Τ1 )之產生而產生,使下部位元線之一配置在溝渠(G’) 之 和第一隔離溝渠(Τ1 )之一之間 -第二隔離溝渠(Τ2)垂於第一隔離溝渠(Τ1)而產生,其 抵達下層(U ’)中但不切割此下層(u ’), -產生字元線(W’)以作為相鄰之閘極電極,閘極電極在 側面以環形方式圍繞層序列(F ’), -在上層(0’)(其可用作f容器之第〜一莩極)上方產生 電容器介電質(kd), -在電容器介電質(kd)上方產生電容器第二電極(p)。
    第8頁 2001.01.03. 034 43 706 Ο 修正 曰 案號 881164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法,其中 -在上層(0 )上產生第^ 層(H1 )且Η1上產生第二輔 助層(Η2), -第一輔助層(Η 1 )和第二輔助層(Η 2 )被結構化成條形, 使上層(〇 )之一部份裸露出來, -藉由材料之沈積和回蝕刻而產生間隔層(SP ), S Ρ鄰接 於已結構化之第一輔助層(Η1)及已結構化之第二輔助層 (Η2), -產生溝渠(G),其中此間隔層(sp)和第二輔助層(Η2)作 為遮罩用, -在產生該連接結構(ν )之後須沈積一種材料,以便在連 接結構(V)上方產生該輔助結構(Η), -然後進行整平直至第一辅助層(HI)裸露出來, 隔離溝渠(T),其中層(SP)和辅助結構 -去除第/輔助層(H1) -產生第, (H)作為遮罩用 助層(Η1 )且Η1上產生第二辅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 每法,其中 -在上磨(〇)上產生第一、_ 助層(Η 2 ), _第輔助層(Η1)和第二輔助層(Η 2 )被結構化成條形 使上層(0 )之一部份裸露出來, _藉由材料之沈積和回蝕刻而產生間隔層(SP ),SP鄰接 於已結構化之第一輔助層(Η1 )及已結構化之第二輔助層 (Η2),
    第9頁 2001.01.03.035 ^3 70 6 Ο _案號 88116406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產生溝渠(G),其中此間隔層(sp)和第二輔助層(H2)作 為遮罩用, -在產生該連接結構(V )之後須沈積一種材料,以便在連 接結構(V )上方產生該輔助結構(Η), -然後進行整平直至第一輔助層(Η 1 )裸露出來, -去除第一辅助層(Η1), -產生第一隔離溝渠(Τ),隔層(SP )和輔助結構 (Η )作為遮罩用。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法,其中 -在上層(0)上產生第$助層(Η 1 )且Η1上產生第二輔 助層(Η2), -第一輔助層(Η 1 )和第二辅助層(Η2 )被結構化成條形, 使上層(0 )之一部份裸露出來, -藉由材料之沈積和回蝕刻而產生間隔層(SP ),SP鄰接 於已結構化之第一輔助層(Η 1 )及已結構化之第二輔助層 (Η2), -產生溝渠(G),其中此間隔層(sp)和第二輔助層(Η2)作 為遮罩用, -在產生該連接結構(V)之後須沈積一種材料,以便在連 接結構(V )上方產生該輔助結構(Η ), -然後進行整平直至第一輔助層(Η 1 )裸露出來, -去除第一辅助層(Η1), -產生第一隔離溝渠(Τ),其中間隔層(SP)和輔助結構 (Η )作為遮罩用。
    第10頁 2001.01.03. 036 Ο 案號 88116406
    曰 方法,其中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在去除第一輔助層c^i^)之後,產生一種鄰接於間隔層 (sp 1 )之另一間隔層(sp2f其中須沈積一種材料且對此種 材料進行回蝕刻, -產生第一隔離溝渠(T 1 ),其中間隔層(s p 1 ),另一間隔 層(s ρ 2 )和輔助層(Η ’)作為遮罩用, -產生第二隔離溝渠(Τ2),使其寬度較第一隔離溝渠 (Τ 1 )之寬度還大, -產生字元線(W ),其中須沈積某·種厚度之材料且對此種 材料進行回蝕刻,使不需遮罩即生相鄰之閘極電極形 式之這些位元線(W )。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法,其中 -在去除第一辅助層(之後,產生一種鄰接於間隔層 (sp 1 )之另一間隔層(sp2 ),其中須沈積一種材料且對此種 材料進行回蝕刻, -產生第一隔離溝渠(T1 ),其中間隔層(spl ),另一間隔 層(s ρ 2 )和輔助層(Η ’)作為遮罩用, -產生第二隔離溝渠(Τ2),使其寬度較第一隔離溝渠 (Τ1 )之寬度還大, -產生字元線(W),其中須沈積某種厚度之材料且對此種 材料進行回蝕刻,使不需遮罩即可產生相鄰之|極電。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1 6項中j壬一項之,其中該 連接結構(V )藉由磊晶(E p i t a x y )而產生 κ.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至I 6項中任
    法,其中該
    第π頁 2001.01.03. 037 Ο 案號 88116406 年 月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連接結構(V )藉由多晶半導體材料之沈積而產生。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法,其中 -連接結構(V )以原處(i ηu)摻雜之方式而產生, -在產生該連接結構(V )時/胃$吏摻雜物質濃度提高,使連 接結構(V )之内部所受到之摻度較外部者還高。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左法,其中
    連接結構(V )以原處(i u)摻雜之方式而產生, -在產生該連接結構(V )時須使摻雜物質濃度提高,使連 接結構(V )之内部所受到之摻雜度較外部者還高。
    第12頁 2001. 01. 03.038
TW088116406A 1998-09-25 1999-10-15 Integrated circuit-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a transistor and th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TW4370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844083 1998-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37060B true TW437060B (en) 2001-05-28

Family

ID=788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16406A TW437060B (en) 1998-09-25 1999-10-15 Integrated circuit-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a transistor and th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50095B1 (zh)
EP (1) EP1116270A1 (zh)
JP (2) JP2002526928A (zh)
KR (1) KR100423765B1 (zh)
CN (1) CN1152425C (zh)
TW (1) TW437060B (zh)
WO (1) WO2000019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0391C2 (de) * 2000-06-21 2003-10-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nschlussfläche für vertikale sublithographische Halbleiterstrukturen
US6686604B2 (en) * 2001-09-21 2004-02-03 Agere Systems Inc. Multiple operating voltage vertical replacement-gate (VRG) transistor
KR20030060327A (ko) * 2002-01-08 2003-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집적 자성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구동 방법
DE10204871A1 (de) * 2002-02-06 2003-08-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ndensatorlose 1-Transistor-DRAM-Zell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S6838723B2 (en) * 2002-08-29 2005-01-0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rged MOS-bipolar capacitor memory cell
US7224024B2 (en) 2002-08-29 2007-05-29 Micron Technology, Inc. Single transistor vertical memory gain cell
US6804142B2 (en) * 2002-11-12 2004-10-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6F2 3-transistor DRAM gain cell
US6956256B2 (en) * 2003-03-04 2005-10-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Vertical gain cell
KR100610496B1 (ko) 2004-02-13 2006-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채널용 핀 구조를 가지는 전계효과 트랜지스터 소자 및 그제조방법
US7145186B2 (en) * 2004-08-24 2006-12-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ell with trenched gated thyristor
JP2007189008A (ja) * 2006-01-12 2007-07-26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39135B2 (en) * 2006-04-04 2008-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aligned body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trench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8138538B2 (en) * 2008-10-10 2012-03-20 Qimonda Ag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100090263A1 (en) 2008-10-10 2010-04-15 Qimonda Ag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pillars
JP4487221B1 (ja) * 2009-04-17 2010-06-23 日本ユニサンティ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9184281B2 (en) * 2013-10-30 2015-11-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ver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ver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397094B2 (en) 2014-09-25 2016-07-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with an L-shaped bottom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3365B2 (ja) * 1984-09-11 1995-10-0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939104A (en) * 1984-10-31 1990-07-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orming a buried lateral contact
US4914739A (en) * 1984-10-31 1990-04-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tructure for contacting devices in three dimensional circuitry
US4791463A (en) * 1984-10-31 1988-12-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tructure for contacting devices in three dimensional circuitry
JPH01125858A (ja) * 1987-11-10 1989-05-18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606857B2 (ja) * 1987-12-10 1997-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1227468A (ja) 1988-03-08 1989-09-1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5181089A (en) * 1989-08-15 1993-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5316962A (en) * 1989-08-15 1994-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rench capacitors and vertical switching transistors
US5010386A (en) * 1989-12-26 1991-04-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sulator separated vertical CMOS
JPH0425171A (ja) * 1990-05-21 1992-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DE4341667C1 (de) * 1993-12-07 1994-12-01 Siemens Ag Integrierte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mindestens einem CMOS-NAND-Gatte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3745392B2 (ja) 1994-05-26 2006-02-15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装置
DE19519160C1 (de) * 1995-05-24 1996-09-12 Siemens Ag DRAM-Zell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9617646C2 (de) * 1996-05-02 1998-07-09 Siemens Ag Speicherzellenanordnung und ei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EP0899790A3 (de) * 1997-08-27 2006-02-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RAM-Zel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75236A (ko) 2001-08-09
US6750095B1 (en) 2004-06-15
JP2007329489A (ja) 2007-12-20
CN1152425C (zh) 2004-06-02
EP1116270A1 (de) 2001-07-18
JP2002526928A (ja) 2002-08-20
WO2000019529A1 (de) 2000-04-06
CN1312955A (zh) 2001-09-12
KR100423765B1 (ko) 2004-03-22
JP4149498B2 (ja) 2008-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9329B2 (en) Three-dimensional NOR-typ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437060B (en) Integrated circuit-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a transistor and the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10381373B2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having a buried source line extending to scribe l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10381443B2 (en) Bulb-shaped memory stack structures for direct source contact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KR102612259B1 (ko) 수직 워드 라인들 및 개별 채널들을 포함하는 3차원 nor 어레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들
CN103681687B (zh) 三维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659946B2 (en) Self-aligned source for split-gate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US7442976B2 (en) DRAM cells with vertical transistors
TWI595631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0876957B1 (ko) 노어형 불 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를 형성하기 위한 형성방법
US10950626B2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lternating stack of source layers and drain layers and vertical gate electrodes
US11018153B2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lternating stack of source layers and drain layers and vertical gate electrodes
KR102414511B1 (ko) 3차원 반도체 소자
TW200406040A (en) Floating gate memory fabrication methods comprising a field dielectric etch with a horizontal etch component
US2009004777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1029916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lternating stack of source layers and drain layers and vertical gate electrodes
TW200406044A (en) Floating gate memory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CN104269404A (zh) 三维存储器及制备方法
TWI807270B (zh) 記憶胞、半導體元件及形成半導體元件的方法
TWI288462B (en)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1236178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uxilliary support pillar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200826282A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45793B1 (ko) 수직 채널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하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734706B2 (ja) メモリセ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26979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