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06244B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6244B
TW406244B TW087110902A TW87110902A TW406244B TW 406244 B TW406244 B TW 406244B TW 087110902 A TW087110902 A TW 087110902A TW 87110902 A TW87110902 A TW 87110902A TW 406244 B TW406244 B TW 4062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field
mentioned
field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usumu Kusakabe
Masayuki Tak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61375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40624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6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62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1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together with a coded signal, e.g. in the form of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like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or biometric data
    • G07F7/1008Active credit-cards provided with means to personalise their use, e.g. with PIN-introduction/compariso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 G06F12/0246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in block erasable memory, e.g. flash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1Active cards, i.e. cards including their own processing means, e.g. including an IC or chip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0806Details of the card
    • G07F7/0813Specific details related to card security
    • G07F7/082Features i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on or in the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Description

406244 A7 B7
I ii >/; f: A ιί 、發明説明(1 ) 本發明係關於’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特別 是關於,例如使用在藉1 c ( Integrated Card )進行資料之 送收時很合適之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 目前開發成功有一種被期望會被利用在電子鈔票系統 或安全系統之I C卡(smart card)。 I C卡內設有可以進行各種處理之CPU,或記億處 理上所需要之資料等之記憶體’可以在令其接觸於一定之 讀寫器(R/W)之狀態下,進行資料之發送與接收。 但I C卡中有的是本身不具有電池之無電池型之I C 卡,這種I C卡必需由讀寫器(R/W)供應電力。 同時,I C卡也有一種是利用電磁波,與R/W間以 非接觸方式進行資料之送收,同時藉由該電磁波獲取必要 之電力。 然而,以非接觸方式與R/W間進行資料之發送與接 收時,若在擷取I C卡內之記憶器之中途,電磁波之接收 狀態變不良時,便無法獲得充分之電力,致有記憶器之資 料之整體性會產生缺陷(Mencory Corruption)之問題。 同時,令I C卡與R/W接觸以進行資料之送收時, 若使用者能夠自由將I C卡插出R/W或將其抽出,當在 擷取記憶器之中途,I C卡被抽出時,同時也會發生記憶 錯誤(記憶有缺陷)。 > 在 I C 卡,例如 M S — D 0 S ( Microsoft-Disk Operation System)(專利商標)之 F AT (File Allocation Table ),按資料被記憶之單位(M S - D 0 S時是扇形區 (¾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楨朽本页 'ϊτ 木紙张尺度诚州屮闷内家棍彳((,NS } Λ4«1格(2I0X297公漦) -4- 406244 kl Η 7
一 I. · I ·_ — , — I 五、發明説明(2 ) . )保持資訊時’若在F A T產生記憶錯誤,資料(檔案) 之位置資料會全部喪失,致無法擷取資料。 (劫先間讀背而之"意事項再項衿本页) 因之’產生記憶錯誤時,最嚴重時I C卡便無法使用 ,因而對記億錯誤必須要有某種對策。 因此可以考慮,將上次與上上次之資料留在I C卡, 以新的資料更新上上次之資料,俾在無法順利完成更新處 理時’(上上次之資料被破壞時),仍會留下上次之有效 資料。 然而’如此按排時,在更新上上次之資料時如果發生 例如電源中斷’則在讀出該更新之資料時,會將該資料當 作正確資料讀出,或不能將其當作錯誤資料讀出,而讀出 上次資料,成爲很不穩定之狀態。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狀況而完成者,俾能穩定地,恆常 讀出一項資料。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記憶器具有’以區塊單位記憶資料之資料領域,及記憶 多數分配給資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之第1及第2領域 ,而將對應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憶之區塊號 碼之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令第1或第2領域中之另 一方領域’記憶寫入該資料之區塊之區塊號碼,抹除第1 或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憶之資料」 同時’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記憶器具有,以區塊單位 記憶資料之資料領域,記憶多數分配給資料領域之區塊之 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以及,記憶多數分配給指標領域之 木紙认乂政捃彳(CNS ) ( 210X 297^# ) ~ 406244 A7 部 '1. -小 η ί f:: A 11 Η B7 五、發明说明(3 區塊之區塊號碼之第1及第2領域,而在對應第1及第2 領域中之一方領域之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 碼,所對應之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將寫入該資料之 區塊之區塊號碼,記憶在指標領域之區塊,再令第1或第 2領域中之另一方領域,記憶該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 碼,並抹除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億之資料。 第1圖表示,應用本發明之非接觸型卡片系統之一實 施形態之構成例子。 此非接觸型卡片系統係由,R/W1 ,I C卡2,及 控制器3,所構成,R /W 1與I C卡2之間,係利用電 磁波,以非接觸方式進行資料之送收。 亦即,由R/W1將一定之命令送給I C卡2 , I C 卡2接收該命令,進行對應該命令之處理。再由I C卡2 將對應其處理結果之回應資料送給R /W 1。 R/W1係經由一·定之介面(例如,RS — 4 8 5Α 規格之介面)連接在控制器3,由控制器3對R /w 1供 應一定之控制信號,而使其進行一定之處理。 第2圖表示第1圖之R/W1之構成例子。 在I C 2 1 ,介由匯流排連接有’追行資料處理之 D P U ( Data Processing Unit) 3 1,處理送給.1 c 卡 2 之資料及從I C卡2接收之資料之S P U ( Signal Processing Unit) 3 2,與控制器3進行通信之S C C (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3 3 ,及由預先記憶有 處理資料所必要之資訊之R 0 Μ部4 1 ,與暫時記憶處理 (兑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洱填'"本Κ )
本纸认>1蝻州|丨’内内家掠彳((.奶)/\4丨兄袼(2丨0><197公梦) -6 Ί:消 fA”M>;l,,,rr 406244 Λ7 _____ΒΊ 五、發明说明Ct ) . 途中之資料之R A Μ部4 2所構成之記憶器部3 4。 此匯流排也連接有用以記億一定資料之快閃記憶器 2 2 ° ! DPU3 1可將要送給I C卡2之命令輸出到SPU 32,同時’從SPU32接受由I C卡2接收之回應資 料。
S P U 3 2在對要送給I C卡2命令進行一定之處理 (例如,B P S K ( Biphase Shift Keying )調變等後,輸 出到調變電路2 3 ,同時,從調變電路2 5接受由I C卡 2送來之回應資料,對該資料進行一定之處理(B P SK 解調等)。 調變電路2 3以S P U 3 2所供應之資料,對振盪器 2 6供應之一定之頻率(例如1 3 . 5 6 Μ Η z )施加 A S K (Amplitude Shift Keying)調變,將所產生之調變 波經由天線2 7,以電磁波輸出到I C卡2。這時,調變 電路23使調變度爲未滿1,而進行ASK調變。即,資 料在低位準時,亦不使調變波之最大波幅成爲零。 調變電路2 5將經由天線2 7接收之調變波(A S K 調變波)解調,將解調之資料輸出到S P U 3 2。 第3圖表示第1圖之I C卡2之構成例子。在此I C 卡2,I C5 1可經由天線5 3接收由R/W1發送之調 變波。再者,電容器5 2配合天線5 3構成L C電路’可 以與一定頻率(載波頻率)之電磁波諧振(共振)。 在I C 5 1 ,R F介面部6 1以A S K解調部8 1檢 木纸张尺政坨川 t « C'NS ) A4iU?, ( 2T〇X 297公筇) 7 ("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項寫本頁) 、->ϊ.ι . 406244 A7 B7 五、發明説明) . (邛先閱绩许而之注意事項再填-JVr本H j 波經由天線5 3接收之調變波(A S K調變波)並加以解 調,將解調後之資料輸出到B P S K解調電路6 2及 P L L { Phase Locked Loop )部6 3,同時藉電壓調整器 8 2,使A S K解調部8 1檢波之信號穩定化,而以直流 電力供給各電路。 同時,RF介面部6 1以振盪電路8 3振盪與資料之 時鐘頻率相同頻率之信號,將此信號輸出到P L L部6 3 〇 而RF介面部6 1之ASK調變部8 4則對應由運算 部6 4供應之資料,使I C卡2之電源之天線5 3之負荷 變動,(例如,對應資料使一定之轉接元件〇 N /◦ F F ,而僅在轉接元件呈〇 N狀態時,在天線5 3並聯一定之 負荷),藉此,對經由天線53接收之調變波加以ASK 調變,再經由天線53,將該調變成分送給R/W1 (使 11/界1之天線2 7之端子電壓變動)。 PLL部6 3由ASK解調部8 1所供應之資料,產 生與該資料同步之時鐘信號,將該時鐘信號輸出到 BPSK解調電路6 2及BPSK調變電路6 8。 BP SK解調電路6 2在由ASK解調部8 1解調之 資料是經過B P S K調變時,依照P L L部6 3供應之時 <. 鐘信號,進行該資料之B P S K解調,將解調後之資料輸 出到運算部6 4。 運算部6 4在由B P s K解調電路6 2供應之資料是 密碼化資料時,在密碼/解密碼部9 2將該資料解密後, -8 - 本紙认又度川小 1\11¾%2)0^297^# ) 406244 A7 137 —- 五、發明説明(6 ) · 再以定序器9 1處理該資料。再者,若資料未密碼化,由 B P S K解調電路6 2供應之資料並不經由密碼/解密碼 部9 2 (而直接供給定序部9 1。 定序部(Sequencer ) 9 1則進行對應所供應之命令之 資料之處理。即,例如,定序部9 1將進行對 E E P R 0 M ( 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 66之資料之寫入或讀出之處理。 運算部6 4之同位(Parr ity )運算部9 3,從擬記憶 於E EPROM6 6之資料,或記憶在EEPROM6 6 之資料,算出R S符號,當作同位。 而且,運算部6 4在以定序部9 1進行一定之處理後 ,將對應該處理之回應資料(要送給R /W 1之資料)輸 出到BPSK調變電路68。 B P S K調變電路6 8將由運算部6 4供應之資料加 以BPSK調變,將調變後之資料輸出到RF介面部61 之ASK調變部84。 R〇M6 5記憶有定序部9 1應執行之處理程式及其 他必要之資料。R A Μ 6 7暫行記憶有,定序部9 1進行 處理時,其處理途中之資料等。 EEPROM66係不揮發性之記憶器,1C卡2結 束與R /W 1之通信,停供電力後,仍可繼續記憶資料。 其次說明,R /W 1與I C卡2間之資料之送受信處 理。 R /W 1 (第2圖)由天線2 7發射一定之電磁波’ 先 閱 讀 背 而 之 注 意 $ 項 再 本 η ίτ 小.紙张广度珅川'丨,托孓行:彳(('奶)以悦格(21〇',297公势 9- 406244 B7 五、發明説明(7 ) ' (誚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楨{:,^本否) 監視天線2 7之負荷狀態’ 一直以待機狀態’等候到因 I C卡2靠近而負荷狀態改變。再者’ R/W1亦可發射 以一定之較短範式之資料A S K調變之電磁波’返覆對 I C卡2呼叫,一直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1 C卡2之回應 ,即亦可進行探詢(polling)處理。 在R/W1,當檢出I C卡2靠近時’ R/W1之 S P U 3 2則以一定頻率(例如’資料之時鐘頻率之兩倍 頻率)之矩形波當作載波’以送給1 c卡2之資料(對應 令I C卡2執行之處理之命令’或寫入1 C卡2之資料等 ),進行BPSK調變,將產生之調變波(BPSK調變 信號)輸出到調變電路3 2 ° 再者,在B P SK調變時,可利用差動變換,使資料 對應調變波之相位變化,如此做時,當B P S K調變信號 反轉時,亦可解調到原來之資料’因此在解調時,不必顧 慮到調變波之極性。 調變電路2 3以輸入之B P SK調變信號’以未滿1 (例如0 · 1 )之調變度(=資料之最大波幅/載波之最 大波幅)將一定之載波加以A s K調變’介由天線2 7 ’ 將所產生之調變波(ASK調變波)送給1 c卡2。 再者,不進行發送時,調變電路2 3係以數位信號之 兩個位準(高位準與低位準)中之例如高位準’產生調變 波。 I C卡2 (第3圖)以天線5 3及電容器5 2構成之 L C電路,將R/W1之天線2 7發射之電磁波之一部分 本纸 (、NS ) Λ视格(210X 297公 # ) - 10 - 406244 Λ7 )__________ Η7 · ' · , _ - _ι I ........,.. ’【 I I· I I I, ^ . v. 五、發明説明$ ) . 變換成電氣信號’該電氣信號(調變波)則輸出到I c 5 1之RF介面6 1。而RF介面6 1之ASK解調部 8 1則整流該調變波使其平滑,進行包絡線檢波,將藉此 產生之信號供給電壓調整器8 2 ,同時抑制該信號之直流 成分’抽出資料信號’將該資料信號輸出到B P S K解調 電路62及PLL部63。 電壓調整器8 2使A S K解調部8 1所供應之信號穩 定化,產生直流電力,供給各電路。 再者’這時,天線5 3之端子電壓V〇成爲,例如下 示0
、1T V〇 = Vl〇 (1+kXVs (t) cos (ω X) 其中,VlOcos (ωΐ)表示載波,k爲調變度 ’Vs (t)表示SPU32輸出之資料。 而’ A S K解調部8 1整流後之電壓V 1之低位準之 値V L R係,例如下示。 經濟部中夾標準局負工消资合竹社印絜 VLR = Vl〇 (1+kx (-1) ) - Vf 在此,V f係在A S K解調部8 1構成整流用之整流 電路之二極體之壓降,一般來講,係在0 · 7 V前後。 電壓調整器8 2接收到A S Κ解調部8 1整流平滑化 之信號後,則使該信號穩定化,作爲直流電壓,供給運算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栉卑(CNS ) Λ4规怙(2I0X 297':.>#. ) - 11 - ,,* -Λ il Μ) 消 ']ί' 合 ii >Γ 406244 A7 B7 五、發明説明) . 部6 4及其他各電路。再者,調變波之調變度k未滿1, 因此,整流後之電壓變動(高位準與低位準之差)不大。 因此,在電壓調整器8 2,可很容易產生直流電力。 舉例言之,以V 1 0在3 V以上之情況接收調變度K 爲5 %之調變波時,整流後之低位準電壓V L R爲 2 1 5 ( = 3x (1-0 . 05) — 0 . 7) V 以上 電壓調整器8 2可以當作電源向各電路供應充分之電壓。 而這個時候之整流後之電壓V 1之交流成分(資料成分) 之波幅2\匕父¥1〇(?6&1^〇-?631^直)爲 0 . 3 ( = 2x0 . 05x3) V以上,ASK 解調部 8 1能以充分高之S/N比進行資料之解調。 如此,由於利用調變度k比1小之A S K調變波,而 能夠進行錯誤率低(以S / N比高之狀態)之通信,同時 能夠作爲電源,向I C卡2供應充分之直流電壓。 BPSK解調電路62在從ASK解調部81接收到 資料信號(B P S K調變信號)時,則依照從P L L部 6 3供給之時鐘信號解調該資料信號,而將解調之資料輸 出到運算部6 4。 運算部6 4在從B P S K解調電路6 2供應之資料是 密碼化資料時’則在密碼/解密碼部9 2解密碼後’將該 資料(命令)供給定序部9 1 ,加以處理,再者,在此期 間內’即’將資料送給I C卡2後,到接收對此之回應之 期間’ R /W 1便以發送値爲1之資料之狀態在待機。因 此’在此期間中,I C卡2在接收最大波幅一定之調變波 ("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功S本Η ) 訂 木紙张尺度迠川屮阀代家榡今((,NS )以坭格(210X了97公筇 -12 406244 A7 ____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彳〇 ) ^ ~! 〇 定序部9 1在結束處理後’向B P SK調變電路6 8 輸出有關其處理結果之資料(送給R/W1之資料)。 B P SK調變電路6 8則與R/W1之s PU 3 2 —樣, 將該資料經B P S K調變後,向R F介面部6 }之a S κ 調變部8 4輸出。 而A S K調變部8 4則利用轉接元件,將接在天線 5 3兩端之負載’對應B P SK調變電路6 8之資料改變 ’藉此’對應發送之資料,對接收之調變波(由I C卡2 發送資料時’係如上述,R/W1所輸出之調變波之最大 波幅一定)施加A SK調變,藉此使R/W1之天線2 7 之端子電壓變動,而將該資料發送至R/W1。 另一方面,R/W1之調變電路2 3在從I C卡2接 收資料時,繼續在發送其値爲1 (高位準)之資料。而在 解調電路2 5 ,從以電磁方式耦合於I C卡2之天線5 3 之天線2 7之端子電壓之微小變動(例如,數十微伏特) ’檢出由1C卡2發送之資料。 而在解調電路2 5 ,檢出之信號(A S K調變波)由 高增益之放大器加以放大而解調,其結果獲得之數位資料 輸出到SPU32。SPU32將該資料(BPSK調變 信號)加以解調,而輸出到D P U 3 1 ^ D P U 3 1將 S P U 3 2送來之資料加以處理,依其處理結果,判斷是 否結束通信。若判斷要再度通信,則與上述時一樣,在 R /W 1與I C卡2之間進行通信。另一方面,若判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紙张八及鸿jfl屮KI.,,:!家榀今(('NS ) Λ41ί格(210X 297公# ) _ _ (計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¾本頁) ,>τ ΑΊ _ _ B7 五、發明説明(n ) . 要結束通信,R/W1便結束與I c卡2之通信處理。 如以上,R / W 1係利用調變度k未滿1之A S K調 變,向11 C卡2發送資料,I C卡2則接收該資料,進行 對應該資料之處理,將對應其處理結果之資料送返 R / W 1。 其次說明,I C卡2 (第3圖)之定序部9 1對 EEPR0M6 6之資料之讀寫處理,但在之前,先說明 其前一階段之準備工作之本發明對記憶錯誤時之對策方法 〇 首先說明記憶錯誤時之對策方法之基本原理。 例如,假設對記憶器之資訊之讀寫是以一定之區塊單 位來進行,而要更新記憶在某區塊B 1之資料(將記憶在 區塊B 1之資料,改寫成其他資料)。 這時,若在區塊B 1本身寫入新的資料(重疊寫在已 記憶之資料上時),在寫入中途發生對I C卡之電力供應 有不足等時,新資料將無法完全寫入,而產生記憶內容錯 誤。因此,要將應寫入區塊B 1之新的資料,實際寫入該 區塊B 1時,若發生記憶錯誤,便沒有對策。即,舉例言 之,記憶在區塊B 1之資料是電子鈔票之餘額,而買了東 西後,扣除其金額後之餘額要重行寫入成爲新的餘額時, 若依上述手法來進行,當發生記憶錯誤時,I C卡便無法 使用。 因此將應寫入區塊B 1之新的資料’寫入與區塊B 1 不相同之區塊B 2。如此做時,若在寫入區塊B 2中發生 :(ρτ -------------—_____- . - 川屮阶v家標彳(rNiS)格(2K)X 297公部) (銘先閱請背而之注意事項典瑣寫本頁) 訂 -14- A7 ____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2 ) , 記憶錯誤,新的資料無法完全寫入,其有效性無法保證, 但是至少可以防止記憶在區塊B 1之資料被破壞。最後, 在對區塊B 2之寫入結束後,抹除記憶在區塊b ]_之資料 〇 再者,若又供給新的資料時,該資料便寫入與區塊 B 2不相同之區塊,例如區塊b 1 。如此,由於在供給新 的資料時,將該新的資料寫入記憶有上一次寫入之資料之 區塊以外之區塊,藉此,至少不會因寫入新的資料而破壞 到上次寫入之資料,俾使I C卡在最嚴重時仍不至於無法 使用。 其次再參照第4圖,說明應用以上所述基本原理之記 憶器之讀寫方法。 在第4圖,爲了說明上之方便,假設是從前頭依序配 置1位元組(8位元)之最新資訊,8位元組之資料,及 2位元組之有效性資訊,共計以1 1位元組構成一個區塊 。但,一個區塊之位元數,而且分配給最新資訊,資料, 及有效性資訊之位元數,並不特別限定如上述。 最新資訊表示該區塊之記憶內容之新舊程度(最新性 ),可以使用,例如,絕對性之日期及時間,流水號碼或 其他。即,使用絕對性之日期及時間時,若將記憶資料之 曰期及時間當作最新資訊而記憶下來,則可以藉該最新資 訊,檢出記憶有資料之最新之區塊。而使用流水號碼時’ 若每當寫入資料時,以例如增加其値之號碼當作最新資訊 而記憶下來,則其値最大之區塊,便是寫入資料之最新之 -15- (铭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硪朽本頁 氺纸乐尺度询州屮闪丨气1家標冷.(rivs ) (2丨0><297公犮) 406244 Λ7 137 五、發明説明(13 ) 1 區塊。 再者,在此係至少能辨認兩個區塊中之那一個是最新 者便足夠,因此,最新資訊係至少能表示三種狀態便可以 。亦即,例如使用0,1 ’ 2之三個値爲表示三種狀態之 最新資訊,則可以每當在兩個區塊之任一方寫入時,將0 ,1 ,2 ,0……當作寫入之區塊之最新資訊。這時,兩 個區塊之最新資訊爲0及1時,1之區塊較新,1與2時 ,2之區塊較新,2與0時,則0之區塊較新。如此’最 新資訊使用0,1 ,2之三値時’只要3位元便夠用。此 外,亦可,例如使用3個一位元之旗標,而每當在區塊寫 入時,依次改變旗標。 以下假設最新資訊使用〇,1 ’ 2之三個値。 其次,有效性資訊係表示,該區塊之最新性資訊及資 料之寫入是否正常結束,而要表示最新性資訊及資料之有 效性(有效或無效),可以使用,例如R S符號等。 再者,有效性資訊並不限定是如R S符號等之錯誤更 正符號。即,有效性資訊係如上述,只要能表示最新性資 訊及資料是有效或無效即可,因此,例如一面寫入最新性 資訊及資料一面計算之同位性(parity ),或例如正常寫入 最新性資訊及資料後附加之一位元之旗標,均可以。 第4圖之記憶器有第1領域及第2½域之兩個區塊, 第4圖(A )在第1領域之區塊已經記憶有資料。0 1 Η 至〇8Η(Η表示16進位數),第2領域之區塊則表示 資料被抹除之情形。 木紙认尺度蝻m屮)Am!家捃蜱((.N S ) Λ 4丨见枱(2丨Ο X 2 9 7公^"5 对先間績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ftT本頁) '1Τ 406244 A7 η ii τ i[ /-\ V\ ,:! 印 V: B7 五、發明説明(14 ) . 這種情形時,例如1 1 Η至1 8 Η係所供應之應新寫 入之資料時,則首先參照有效新性資訊,判定第1及第2 領域之南個區塊之有效性。再者,在此假設是僅第1領域 之區塊有效。 要寫入新資料時,如上述,爲了避免破壞上次寫入之 資料,在未記錄有資料之區塊,進行新的寫入。因此,這 個時候之資料1 1 Η至1 8 Η係例如第4圖(Β )所示, 被寫入第2領域之區塊。結束資料1 1Η至1 8Η之寫入 後,首先更新進行該項寫入之區塊之最新資訊。即,最新 之區塊之第1領域之區塊之最新資訊爲Ο 1 Η,因此目前 寫入之第2領域之區塊之最新資訊,係將0 1 Η增値之 0 2 Η,並且寫入表示最新資訊0 2 Η之有效性之有效性 資訊。 而在最後,於結束對第2領域之區塊之寫入後’例如 第4圖(C )所示,抹除記錄在第1領域之區塊之所有資 料。 其次再參照第5圖,第6圖及第7圖之流程圖’進一 步說明對第4圖所示架構之記憶器之資料之讀寫處理。 首先參照第6圖之流程圖,說明讀出處理。 這時,首先在步驟S1 ’參照第1及第2領域之有效 性資訊,以判定其有效性。在步驟S 1 ’若判定僅當作第 1領域之區塊爲有效,則前進到步驟S 2 ’從有效之區塊 之第1領域讀出資料,而結束處理。若在步驟s 1判定僅 當作第2領域之區塊有效時’前進到步驟s 3 ’從有效之 ("先間讀背16之注意事項将"寫本莨)
木纸张尺政垅川中丨31¾孓括'4 ( ('NS )以規梠(210X 297公f ) -17- 部 i'} l! i/i f,· A Vl it M' 406244 ΑΊ 137 五、發明説明(15 ) . 區塊之第2領域讀出資料,而結果處理。判斷第1及第2 領域之區塊雙方均無效時,則是I C卡2之硬體之壽命己 到’不進行讀出處理(進行錯誤處理)。/._· . 其次’參照第7圖之流程圖,說明寫入處理。 這時’在步驟S 1 1 ,與第6圖之步驟S 1時一樣’ 判定有效性。第1領域與第2領域之雙方均無效時,係 I C卡2之壽命等之致命性錯誤,而進行錯誤處理。在步 驟S 1 1 ,若當作第1領域之區塊被判定爲有效時,前進 到步驟S 1 2,判定不是有效之第2領域之資料是否已抹 除,判斷是尙未抹除時,前進到步驟S 2 0,判斷是已抹 除時,前進到步驟S 1 3。在步驟S20,抹除非有效之 區塊之第2領域之資料,而前進到步驟S 1 3。 在步驟S 1 3,在抹除資料之當作第2領域之區塊, 寫入新的資料,其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更新),前進 至步驟S14。在步驟S14,抹除當作第1領域之區塊 之資料。 而在步驟S 1 1,若判定當作第2領域之區塊爲有效 時,前進到步驟S 1 5,判定非有效之區塊之第1領域之 資料是否已抹除,若判斷爲未抹除,前進到步驟S 2 2, 判斷爲已抹除時,前進到步驟S16。在步驟S22,抹 除無效之區塊之第1領域之資料,而前進到步驟S 1 6。 在步驟S 1 6 ,在資料被抹除之第1領域之區塊,寫_ 入新的資料,其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更新),而前進 到步驟S 1 7。在步驟S 1 7,抹除當作第2領域之區塊 (1Λ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典稍、?5本界 本紙依尺度讳川十四( rNS ) Μ現核(210X297公f ) -18 406244 Λ7 B7 五、發明説明(16 ) · 之資料。 ("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巧本頁) 而當在步驟S 1 4或S 1 7抹除舊資料前,或在抹除 中,發生電力之供應中斷等情事時,舊的資料便不被抹除 而留下來,或如第5圖(A)所示發生,僅一部分資料被 更新,同位性卻偶然成爲正確之狀態時,會發生記憶錯誤 。這個時候,任一區塊之資料在步驟S 1 1均被判斷爲有 效,因而前進到步驟S 1 8。 在步驟S 1 8,若判定第2領域較第1領域新時,前 進到步驟S 2 1 ,在新的一方之第2領域之區塊,例如第 5圖(B )所示,寫入資料,最新資料及有效性資訊,而 前進到步驟S 2 2。以後則與上述說明一樣,在步驟 S22,例如第5圖(C)所示,抹除不是最新的區塊之 第1領域之資料,而前進到步驟S 1 6。 在步驟S16,例如第5圖(D)所示,在資料被抹 除之當作第1領域之區塊,寫入新的資料,其最新資訊及 更新之有效性資訊,而前進到步驟s 1 7。在步驟S 1 7 ,例如第5圖(E )所示,抹除當作第2領域之區塊之資 料。 同時,在步驟S 1 8,若判定爲第1領域較第2領域 新時,前進到步驟S 1 9 ,在較新一方之當作第1領域之 < 區塊,寫入資料,其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而前進到步· 驟S20。以後,與上述說明一樣,在步驟S20,不是 最新之區塊之第2領域之資料被抹除,而前進到步驟 S 1 3。在步驟S 1 3,在資料被抹除之當作第2領域之· 木紙ίΑ尺度诚川巾WR家標肀((,Ns )刎規牯(210X 297公筇) .-in _ 五、發明説明(17 406244 ΑΊ Β7 I') ij .1 ;/ί f: A fl 區塊,寫入新的資料,其最新之資料 ,而前進到步驟s 1 4。在步驟S 1 域之區塊之資料。 每當讀出資料時,將該資料當作 誤資料之不穩定狀態,可以藉花充分 而予以防止。藉上述處理,抹除第1 方,若換言之,係表示,另一方之殘 花充分之時間加以記錄者。因此可以 穩定狀讀出。 再者,當作第1領域及第2領域 辨認時,係屬同一邏輯區塊。即,當 域之區塊,係以物理方式存在之物理 各物理區塊分配有專用之物理區塊號 2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輯區塊用之邏輯區塊號碼,藉此,第 區塊從外部被辨認是一個邏輯區塊。 再者,以下係假定物理區塊號碼 一位元組來表示。 其次,在上述場合,係在結束一 寫入後,更新該物理區塊之最新資訊 ,將相關連之多數資料寫入多數物理 新舊混合存在之資料。即,從外部看 寫入多數資料之中途,若發生記憶錯 前寫入之邏輯區塊會有新資料存在, 及更新之有效性資訊 4,抹除當作第1領 正確資料,或當作錯 長的時間記錄該資料 領域及第2領域之一 留下之領域,係能夠 防止該記錄資料被不 之兩個區塊,從外部 作第1領域及第2領 區塊,而爲了識別, 碼。而當作第1及第 均有相對應之識別邏 1及第2領域之物理 與邏輯區塊號碼均用 個物理區塊之資料之 與有效性資訊,因此 區塊時,有時會產生 時,在多數邏輯區塊 誤,在發生記憶錯誤 但從發生記憶錯誤之 -先間讀背而之注总事項再項巧本π} i % 'τ 本紙认又政珣川屮阀丨枕彳(rN,s ) /\4現格(2丨0X297公;) 20 A7 406244 B7 五、發明説明(18 ) . 邏輯區塊’至若不發生記憶錯誤則必會寫入新資料之邏輯 .區塊,則會有舊資料存在。 相-連之多數資料爲整批具有意義之資料,因此其本 身則屬有用資料時’如上述’其中有新舊混雜時,便無法 取得其整體性。亦即,如果相關連之多數資料是,例如上 述之上車之車站與時間,下車之車站與時間,上下車之車 站間之票價等時,若上車之車站寫入新資料,上車之時間 則保持舊資料,便無法取得整體性,變成無意義。 因此,在多數邏輯區塊,寫入相關連之多數資料時, 如果在該等多數資料之寫入結束以前發生記憶錯誤,必須 要能從外部看出,在邏輯區塊內存在有其相關連之舊資料 方可。 因之,例如,將記憶器構成如第8圖所示。 亦即,以記憶資料之當作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及用 以記憶構成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第1及 第2領域之物理區塊,構成記憶器。 再者,第8圖亦與在第4圖及第5圖一樣,一個物理 區塊係由1 1位元組構成。 , 構成資料領域之各物理區塊’係以1 1位元組單位記 憶資料,而在第8圖,資料領域係由分別分配# 〇 〇 Η至 '丨 ' 0 7 Η之物理區塊號碼之8個物理區塊構成(#表示是物 理區塊)。 而在此,從外部可以看出4個邏輯區塊’各該4個邏 輯方塊分別分配有%0 0H至%0 3Η之邏輯方塊號碼。 -21 - 乂成鸿5屮内内家標彳((,NS ) Μ悅格(2ΙΟΧ297公# ) 406244 Λ 7 ΙΓ 五、發明説明彳9 ) ' 再者,第8圖所示之狀態,邏輯方塊號碼%〇 0Η至 %03H,與物理區塊號碼#〇〇H至#03H係分別相 對應。 當作第1及第2領域之物理區塊,其前頭之一位元組 分配給最新資訊,最後之兩個位元組分配給有效性資訊, 這一點與第4圖之情形相同。但在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 間之8個位元組配置有,資料領域之物理方塊之物理方塊 號碼,即對構成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指標(pointer )。 第1及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間之8位元 組中,前半部之4位元組配置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物理 區塊號碼,後半部之4位元組則配置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之物理區塊號碼。 在此,所謂對象區塊,指的是在寫入資訊時,本來應 成爲其寫入對象之物理區塊。即,例如,在基本原理,將 記憶在區塊B 1之資料,改寫成新的資料時,係將該新的 資料寫入區塊B 2,這個時候,本來應寫入新的資料之區 塊B 1,則相當於對象區塊。 而更新區塊係指,在某一物理區塊寫入資訊,而更新 其記憶內容時使用之更新用之物理區塊。即,例如在基本 原理,要將記憶在區塊B 1之資料,改寫成新的資料時, 實際寫入該新資料之區塊B 2,則相當於更新區塊。 在第1及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間之8位 元組中之前半部之4位元組所配置之4個物理區塊號碼, 係對應邏輯區塊號碼。即,例如配置在該第1至第4位元 ""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4填艿本石) 丁 、一* 經漓部中央榡準局另工消费合作社印狀 木纸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行:準(CNS ) Λ4悅怙(210Χ2*Π,;·>ΙΜ . 22 - 經漪部中央標枣局R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23- 406244 = 五、發明説明㈣) ' 組之物理區塊號碼,係分別對應邏輯區塊號碼%〇 〇 H至 % 0 3 Η。 再者,在第8圖,第1或第2領域之物理區塊號碼’ 係分別爲# F Ε或F F。 在如以上所述方式構成之記憶器,第8圖係將4個相 關連之資料記憶在物理區塊#〇〇Η (物理區塊號碼爲 #00Η之物理區塊)至#03Η,其物理區塊號碼 #0 0Η至#0 3Η依其順序,配置在第1領域之最新資 訊與有效性資訊間之8位元組中之前半部之4位元組(以 下,適宜稱作對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 因此,例如注意到第1領域時,物理區塊號碼 # 00Η至# 03Η係分別對應邏輯區塊號碼% 0 0 Η至% 03Η。 在此,若注意到第1領域時,對應邏輯區塊%0 0Η (邏輯區塊號碼爲%0 0Η之邏輯區塊)至%〇 3Η之物 理區塊# 0 0 Η至# 0 3 Η中之任一區塊均成爲擷取對象 之區塊,則成爲對象區塊。 更新區塊在該時不會成爲對象區塊 '所謂成空領域之 物理區塊可成爲對象區塊。因此,在第8圖,若注意到第 1領域,物理區塊# 0 4Η至# 〇 7Η可以成爲更新區塊 ,因此,該第1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間之8位元 組中之後半之4位元組(以下,適宜稱作對資料領域之更 新區塊之指標欄),配置有該等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4Η 至 #〇7Η。 假設,例如第1或第2領域中僅一方領域,例如,僅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 ( CNS )八4圯彷(210Χ297.公if.)
406244 at 137 _ * ' " ' _'. ' ------ I - 五、發明説明(21 ) _ 第1領域有效,而從外部要求將相關連之兩個資料寫入, 對應邏輯方塊號碼%0 〇1^與%〇 2H之各邏輯方塊。 這個時候,參照有效之第1領域中,對資料領域之對 象區塊之指標欄,則可辨認對應邏輯區塊號碼% Ο Ο Η與 %〇2Η之物理區塊號碼#〇〇Η與#02Η,而辨認該 等物理區塊#00Η與#〇2Η,係用以寫入相關連之兩 項資料之對象區塊。 而且,參照第1領域中,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 標欄,則可辨認與對象區塊同一數目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 塊號碼# Ο 4Η及# 0 5 Η。再者,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 號碼,係例如從配置在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之 左邊,依序加辨認。 而本未應寫入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 Ο Ο Η或 # 0 2 Η之兩項資料,則如第9圖所示,分別寫入更新區 塊之物理區塊#0 4Η或#〇 5Η。 在此,第9圖係表示,應寫入對應邏輯區塊號碼 %0 011與%0 2Η之物理區塊號碼#0 0Η與#0 2Η 之兩項資料,分別爲40Η至4ΑΗ,及50Η至5ΑΗ ,而此等被分別寫入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 0 4 Η及 # 0 5 Η之狀態。 然後,寫入新資料之更新區塊之物k區塊之區塊號碼 #〇4Η與#〇 5H,則被寫入非有效之第2領域之對資 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即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 對象區塊之指標欄,被複印至第2領域,其中之對象區塊 -1— U ·-'— 1---- I I- - ― - - ........ I— n T ("先,w,讀背而之注念事項存^¾本頁) 木紙iUl度砷川屮|.\ΐμ:;家樣彳(('NS >Λ4規你(21(>乂297公# ) -24- 406244 五、發明説明泛2 ) · 之物理區塊號碼# 0 Ο Η或# 0 2 Η被如第9圖所示’分 別改寫成實際寫入資料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典M、"本Η ) # 0 4 Η或# 0 5 Η。其結果,注意到第2領域時’物理 區塊號碼# 0 4Η或# 0 5Η係分別對應,物理區塊號碼 # Ο 0Η或# 0 2Η所對應之邏輯區塊號碼%〇 0Η或 % 0 2 Η。 而應寫入資料之物理區塊# 0 0 Η與# 0 2 Η被當作 更新區塊,其物理區塊號碼# Ο ΟΗ與# 0 2 Η被寫入’ 非有效之第2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亦 即,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被複印 到第2領域,而如第9圖所示,其中之寫入資料之物理區 塊之物理區塊號碼#04Η或#〇5Η,分別被改寫到對 象區塊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 Ο Η或# 0 2 Η。 其結果,若注意到第2領域時,物理區塊# 0 〇 Η及 #02Η成爲更新區塊。 如以上所述,更新第2領域後,與第4圖時一樣,依 序寫入該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改寫),然 後完全抹除第1領域之資料。 因此,這個時候,對第2領域,考對'資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指標欄之寫入未結束,表示有效之有效性資訊不會 寫入。亦即,在上述場合,對兩個邏輯區塊% 〇 〇 Η與 % 0 2 Η之資料寫入未線束,在第2領域不會寫入表示有 效之有效性資訊。 其結果、若在對兩個邏輯區塊%〇 〇1"1與%〇 2Η進 本紙?厂八政珅川屮K' 1¾ 榡呤(('NS ) AWSiL#, ( 2丨0 ;C 297公势) -25 - 406244 A7 ____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23 ) . 行資料之寫入中間發生記憶錯誤時,會成爲僅第1領域成 有效之狀態’而參照有效之第1領域,則可以讀出記憶在 分別對應邏輯區塊% 0 〇 ^1與% 〇 2 Η之物理區塊 #〇〇Η與#02Η之老資料。 因此’如果擬記憶在邏輯區塊% 〇 〇 ^1與% 〇 2 Η之 多數資料之兩項資料是有關連性時,雖發生記憶錯誤,仍 可維持各個資料之整體性,及兩資料間之整體性。 其次再參照第1 0圖及第1 1圖之流程圖,說明第8 圖及第9圖所示架構之記憶器之資料之讀寫處理。 首先參照第1 0圖之流程圖,說明讀出處理。 這時,首先在步驟S 3 1進行與第6圖之步驟S 1同 樣之判定處理。 而如果是第1領域有效,則前進到步驟S32,第2 領域有效時,前進到步驟S 3 4。 在步驟S 3 2,參照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對象區 塊之指標欄,即可辨認,對應應讀出之資料之邏輯區塊號 碼(此邏輯區塊號碼係,例如由外部所供給)之物理區塊 號碼,即,對對象區塊之指標之該物理區塊號碼,而前進 到步驟S 3 3。在步驟S 3 3。從對應在步驟S 3 2辨認 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讀出資料,而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 3 4,參照第2領域之對資料領 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則可辨認對應應讀出之資料之邏 輯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即,對對象區塊之指標之該 物理區塊號碼,而前進到步驟S35。在步驟S35,從 -26- 木紙爪尺度滴丨丨丨屮WR家榀彳(CNS ) Λ4规;ff, ( 210X 297公# ) ^06244 A7 郎 il 劝 13 .1 f: ft 印 B7 五、發明説明(24 ) · 對應在步驟s 3 4辨認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讀出資 料,而結束處理。 其次,參照第1 1圖之流程圖,說明寫入處理。 這時也是在步驟s 4 1 ’進行與第7圖之步驟s 1 1 同樣之判定處理。 若僅第1領域有效,則前進到步驟s 4 2 ,判定非有 效之區塊之第2領域之資料是否已抹除,判斷是未抹除時 ,前進到步驟S 5 4 ’判斷是已抹除時’前進到步驟 S 4 3。在步驟S 4 3時,參照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 更新區塊之指標欄,則可辨認能夠使其成爲更新區塊之物 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而前進到步驟S 44。在步驟 S 4 4,向對應該辨認之物理區塊之號碼之物理區塊,即 更新區塊,寫入從外部供給之應寫入之資料。 再者,從外部供應擬寫入多數邏輯區塊之資料時,在 步驟S 4 3,可辨認與該多數邏輯區塊相同數目之更新區 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而在這個時候,在步驟S 4 4,係向 分別對應如此辨認之多數物理區塊號碼之更新區塊,依次 寫入從外部供應之資料。 然後前進到步驟S 4 5,更新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 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及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 ,並更新其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將其複印到第2領域 〇 亦即,關於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 欄,對應擬寫入由外部供給之資料之邏輯區塊之邏輯區塊 (兑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Λτ本頁) . - I I -1-^:4^ —I— It !11 - - —!,ύτ—1— ·!ί _1 V--.---------1. 木纸沾尺度珅州屮:標彳((,NS )/\4*見恪(2IOX297公釐) 27- Μ 406244 五、發明説明(25 ) 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第8圖及第9圖之例子係#〇〇Η 及#02 Η),被更新成實際寫入資料之更新區塊之物理 區塊號鴣(第8圖及第9圖之例子係# 〇 4Η及# 0 5 Η )。同時,關於第1領域之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 欄,則寫入資料之物理區塊(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之物 理區塊號碼(第8圖及第9圖之例子係# 〇 4Η及 # 〇 5 Η ),被更新爲對應擬寫入資料之邏輯區塊之邏輯 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第8圖及第9圖之例子係 #◦ 0 Η及# 0 2 Η )。並進一步更新最新資訊及有效性 資訊,以上之更新結果被寫入第2領域’而前進到步驟 S 4 6。在步驟S 4 6,抹除當作第1領域之區塊之資料 〇 另一方面,在步驟S 4 1 ,若判定第2領域爲有效時 ,在步驟S47至S5 1 ,S56 ’除了第1或第2領域 之處理反過來對第2或第1領域分別施行以外’進行與步 驟S42至S46,S54時相同之處理。 發生記憶錯誤時,則與第7圖之步驟s 1 8同樣’在 步驟S 5 2,判定第1及第2領域之區塊之最新性。在步 驟S 5 2,若判定第2領域較第1領域新’則前進到步驟 s 5 5,於較新之第2領域之區塊’更新第2領域之對資 ^ 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及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 指標欄,在步驟S 5 6抹除非最新之第1領域。以後’之 步驟S48至S51與上述說明一樣。 而在步驟S 5 2,若判定第1領域較第2領域新’則 --- Ιί ----〜‘ - ....... - — —— - 木纸认八政砷川家捃石((.NS ) 現格(210X297公费) -28 - (对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本Η ) .裝. r' • 406244 ___ 五、發明说明(26 ) 在步驟S53,S54,S43至S46 ’除了對第1或 第2領域之處理,變成相反之對第2或第1領域之處理以 外,其餘則進行與步驟S55,S56 ,S48至S5 1 時相同之處理。 再者,以上之在第8圖至第1 1圖說明之對記億器之 讀寫方式,係對資料領域利用一段之指標,因此’以後貝!J 稱之爲單指標方式。 而利用單指標方式時,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對資 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能夠記憶4個物理區塊號碼 ,因此最多能維持4區塊分之資料之整體性。 在此,於第8圖及第9圖,使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之指標欄,與對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一樣’可記 憶4個物理區塊號碼之理由是,要寫入能夠維持整體性之 最多區塊數之4區塊分之資料,還是需要4個更新區塊之 故。 在第8圖及第9圖之記憶器架構應用單指標方式時’ 如上述,最多可以維持4區塊分之資料之整體性’倒過來 講,要維持較此爲多之區塊分之整體性很困難。即,只是 令當作第1及第2領域之物理區塊記憶構成資料領域之物 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而加以管理時,能夠維持資料之整 體性之區塊數,受到能夠使當作第1及第2領域之物理區 塊記憶物理區塊號碼之數目之限制。 因之,例如將記憶器構成如第1 2圖所示。 亦即,在此係以,記億資料之當作資料領域之物理區 冬紙仏从度砷⑴十( ΓΝ8 ) AWUS ( 210X 297公犮) -29- ^06244 B7 t-:::'^ir't"^??-":c^;/;f<z:;;::.v,rv 五、發明説φ: (27 ) I 塊 f 當 作 對 構 成 資 料領 域之 物 理區塊之指 標 > 而 記 憶 該 區 I I t-H-t 塊 號 碼 之 指 標 νΆ 域 之物 理區 塊 ,以及,對 當 作 構 成 指 標 領 1 1 域 之 物 理 區 塊 之 指 標, 而記 憶 該區塊號碼 之 第 1 及 第 2 領 ifi 1 1 域 之 物 理 區 塊 > 構 成記 億器. 〇 先 間 if; 1 1 再 者 J 在 第 1 2圖 係爲 a 簡化,一個 物 理 區 塊 由 8 個 if 而 1 位 元 組 構 成 〇 0 注 意 Jr ! 構 成 資 料 領 域 之各 物理 區 塊,係以8 位 元 組 單 位 記 億 Ψ 項 fy 1 1 資 料 在 第 1 2 圖 ,資- 料領域係由分配物理區塊號碼 >i\ Α· 本 I # 0 0 Η 至 # 1 7 Η之 2 4個物理區塊構成。 ίϊ I 1 再 者 » 在此 由 外部 可以見到1 6個邏輯區塊, 該第 1 1 1 6 個 邏 輯 區 塊 分 別分 配% 0 0 Η 至 % 〇 F Η 之 邏 輯 區 塊 1 1 〇s^ 碼 〇 但 ) 爲 了 說 明上 之方 便 ,假設所存 在 之 邏 輯 區 塊 之 if 1 數 百 與 構 成 資 料 領域 之物 理 區塊之數目 相 同 而 以 假 想 1 方 式 對 從 外 部 可 以看 成是 邏 輯區塊之物 理 區 塊 以 外 之 8 1 1 I 個 物 理 區 塊 分 別 分配 % 1 0 至% 1 7之 邏 輯 區 塊 號 碼 〇 1 1 在 第 1 2 圖 所 示 之狀態 ,邏輯區塊號碼% C C [至 ί Ί % 1 7 Η 與 物 理 區塊 號碼 # 0 0 Η 至 # 1 7 Η 分 別 相 對 ,1 應 〇 Γ 構 成 指 標 Ρ貝 域 (區 塊號 碼 領域)之各 物 理 區 塊 係 以 8 1 ι 位 元 組 單 位 對 當 作構 成資 料 領域之物理 區 塊 之 指 標 ♦ 而 1 1 記 憶 該 物 理 區 塊 號 碼, 在第 1 2圖,指- 領 域 係 由 分 別 分 1 r 配 # 1 8 至 # 1 D 之物 理區 塊 號碼之6個 物 理 區 塊 所 構 成 1 1 0 在 此 構 成 指 標 領域 之各 物 理區塊,係 以 8 位 元 單 位 記 1 I 憶 物 理 1品- 塊 而 物 理區 塊號 碼 係以一個位 元 組 來 表 示 » 因 1 1 1 木紙?/、尺,攻Μ:川 ( (’NS ) AMU?, ( :Μ()Χ297公犮) -30- A7 ^06244 五、發明说明(28 ) 此,在一個物理區塊記憶有8個物理區塊號碼。 再者,配置在指標領域之各物理區塊之8個物理區塊 號碼,係與邏輯區塊號碼成對應關係。即,配置在其第1 至第8位元組之物理區塊號碼,係以某邏輯區塊號碼(如 後述,係%00H,%0 8H,或%1 0H)爲基準’對 應偏移0至7之邏輯區塊號碼。 當作第1及第2領域之區塊,其前頭之一位元組分配 給最新資訊,最後之一位元組分配給有效性資訊。而在最 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間之8位元組配置有,對指標領域之 物理區塊之指標之物理區塊號碼。 亦即,在第1及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間 之6位元組中,前半部分之3位元組(以下’適宜稱作對 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配置有,指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其後半部之三位元組(以下適宜稱 之爲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配置有指標領域 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對應在第1及第2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 標欄所配置之三個物理區塊號碼,其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所記憶之物理區塊號碼,係對應邏輯區塊號碼。亦即’例 如,對應其配置在第1至第3位元組之物理區塊號碼之, 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所記憶之物理區塊_碼’係分別對應 於邏輯區塊號碼%0 01^至%0 7H ’ %0 8H至 %0FH,或%10H至%17H。 具體上是,例如在第1 2圖,若注意其第1領域,則 • _____ _____________ - ·* 1 ’," _ · 家標呤((’NS > 格(210X297公# ) - 31 - U?先間讀背而之注*-事項/}填本s ) τ- -·» ^滅部中决樣綷^,-^:,消介合My ,!,'v 406244 B7 五、發明説明(29 ) · ,配置在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1位元組之 物理區塊號碼# 1 8 Η,所指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第 1至第18位元組之物理區塊號碼# 0 0 Η至# 0 7 Η,係 分別對應,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 第1位元組所對應之邏輯區塊號碼%0 〇1^至%〇 7Η。 亦即,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1位元組之物 理區塊號碼,其所指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第1至第8 位元組所配置之物理區塊號碼,係分別對應以邏輯區塊號 碼%0 0Η爲基準偏移0至7之邏輯區塊號碼%0 ΟΗ至 % 0 7 Η。 同樣地,配置在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 2位元組之物理區塊號碼,其所指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第1至第8位元組之物理區塊號碼,係分別對應,以邏輯 區塊號碼% 0 8 Η爲基準偏移。至7之邏輯區塊號碼 %08I^%0FH。 再者,在第1 2圖,第1或第2領域之物理區塊號碼 ,分別爲# 1 E或# 1 F。 經漪部中决標準局α:-τ消於合cd,11'; 4先閲讀背而之注4枣項與蛾,-(':?本页 -d 在如以上方式構成之記憶器,例如注意到第1領域時 ,對應記述在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物理區塊號 碼之物理區塊,成爲擷取對象之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因 此,在第1 2圖,物理區塊#1 8H至k 1AH成爲指標 領域之對象區塊。同時在第1 2圖,指標領域之剩下之物 理區塊# 1 B Η至# 1 D Η成爲更新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 ,而藉此,將該物理區塊號碼# 1 ΒΗ至# 1 DH,記述 木紙认八度坨州十《丨.^:^(「1^)/\^1格(210/ 297公释) -32 - A7 B7 406244 五、發明説明(30 ) ’ 在第1領域之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 n -- - -I— I - - I ...... —i 1"、 -- - I - - 令 (兑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¾再楨ftr本H ) 而且,在第1 2圖,對應記述之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 之物理區塊號碼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中,例如,對應 邏輯區塊%〇 0 H至%0 FH者成爲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 。因此在第1 2圖,物理區塊#00H至#〇FH成爲資 料領域之對象區塊,資料領域之剩下之物理區塊(對應邏 輯區塊01^至%1 7H之物理區塊)# 1 0H至 # 1 7H成爲,更新區塊領域之更新區塊。 在此,如上述,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其物理區塊號 碼記述在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因此,參照該 欄則可辨認。另一方面,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係對應邏輯 區塊0H至%1 7H之物理區塊,因此,參照對應記 述在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3位元組之物理 區塊號碼所對應在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便可從記述在該 處之物理區塊號碼加以辨認。 假設第1及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例如僅第1領域 爲有效,而從外部有要求,在例如對應邏輯區塊號碼 %0 Ο Η與%〇 2 Η之邏輯區塊,寫入相關連之兩項資料 〇 這時,可參照有效之第1領域中,對指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指標欄,再參照對應記述在該處^物理區塊號碼之 物理區塊,而辨認應寫入相關連兩項資料之資料領域之物 理區塊之對象區塊。亦即,首先由上述,而參照對第1領 域之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1位元組’而辨認 -33- 406244 A7 B7 _ 五、發明説明(31 ) · ,記述有對應邏輯區塊%0 〇11與%〇 2H之資料領域之 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 1 8 Ή。而參照該物理區塊# 1 8 Η之第1位元組與第 3位元組,辨認對應邏輯區塊% Ο Ο Η與% 0 2 Η之資料 領域之物理區塊(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 0 Η與 # 0 2 Η。 然後辨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即如上述,因參照第 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3位元組, 而辨認出,記述有對應在成爲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邏輯 區塊% 1 0只至% 1 7 Η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 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1 ΑΗ。而參照該物理區塊 # 1 4Η,便可辨認,成爲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 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0Η至#1 7Η。再者,在此,例 如從左依次參照物理區塊# 1 A Η,便可辨認,作爲資料 領域之更新區塊之,資料寫入對象之與資料領域之對象區 塊同數之物理區塊。因此,在此係對應物理區塊號碼 # 1 ΟΗ與# 1 1 Η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成爲更新區塊 〇 而,本來應寫入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 # Ο Ο Η或# 〇 2 Η之兩項資料,被分別如第1 3圖所示 乂. ,寫入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 1 〇 η或 # 1 1 Η。 在此’第1 3圖係表示,應寫入對應邏輯區塊號碼 %0 〇11與%〇 2Η之物理區塊號碼# Ο 〇Η與# 〇 2Η .一 - - -------- — - · — -- _ 木纸认尺政球州屮家標:+?( ('NS ) /V丨現抬(210X297'公犮) -34 - ~~ I n^n 1 I 1 n^i ml ϋ —ϋ t^n ---· 1 1 、'u (誚先閱讀背而之注意水項再4-iv'J本I ) 經满部中次樣ίν-^κ.·!.消开合Μ .ll.lpv A*/ B7 40624^ 五、發明説明(32 ) · 之兩項資料,分別爲8位元組之〇 〇 Η與8位元組之 Ο 2Η,而此等資料分別被寫入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 理區塊# 1 0 Η與# 1 1 Η之狀態。 如以上所述,將應寫入,第1領域所記憶之指標領域 之物理區塊號碼# 1 8 Η,所對應之物理區塊所記憶之資 料領域之物理區塊號碼#〇〇Η及#002Η ’所對應之 物理區塊之兩項資料,分別寫入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 1 0 Η與# 1 1 Η後,寫入該資料之資料領域之更新區 塊之物理區塊之區塊號碼#10Η與#1 1Η,被寫入指 標領域之更新區塊,同時,本來應寫入資料之資料領域之 物理區塊(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 0Η及0 2Η ,被寫入指標領域之其他更新區塊。 亦即,首先,藉參照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 塊之指標欄,以辨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再者,在此係 例如,從左依序參照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而 辨認,當作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中 ,與如上述之隨著在資料領域之寫入而有變更(更新)必 要者同一數目之物理區塊。因此,在上述之情況時,藉從 左依序參照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 則可辨認,數目與記憶有本來應寫入資料之物理區塊(資 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 〇 Η與# 〇 2 Η 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ί 8 Η,及記憶有實際寫入資料 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0 Η與# 1 1 Η之指標領 域之物理區塊# 1 A Η之兩個物理區塊相同之,指標領域 35 (誚先間讀背而之注念事項""'"本页) 經. 满 部 中 ± 標 消 t: A ίΐ 印 406泌 A 7 . B7 五、發明説明(33 ) ’ 之更新區塊# 1 BH及# 1 CH。 而在辨認之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 1 BH或# 1 CH 中之例如更新區塊# 1 B Η,複印記憶有資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〇 〇 Η與# 〇 2 Η之,指標領域之 物理區塊# 1 8 Η之記憶內容,而其中之資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Ο 0. Η或# 〇 2 Η便如第1 3圖所 示,分別被改寫成實際寫入資料之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 物理區塊號碼# 1 0 Η或# 1 1 Η。 而在辨認出之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 1 Β Η或 # 1 C Η中之剩下之更新區塊# 1 C Η,則複印上,記憶 有實際寫入資料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0 Η與 # 1 1 Η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1 ΑΗ之記憶內容,該 物理區塊號碼#10Η與11Η則如第13圖所示,被改 寫成,本來應寫入資料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資料 領域之對象區塊)#00Η或#〇2Η。 然後,物理區塊號碼被更新之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 •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ΒΗ與# 1 CH,被寫入非 有效之第2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亦即 ,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被複印到 第2領域,而其中之對應邏輯位址%〇 〇 Η至%0 7 Η之 第1位元組,被改寫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塊之物理區塊號 碼# 1 ΒΗ,同時,對應邏輯位址%1 0H至%1 7Η之 第3位元組,則被改寫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 號碼#1CH(第13圖)。 1 -I - m^l in ml 1^1^1 1 -r^m m \ J - - -呑 (刮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搏硝'"本奵) 經漓部中次 #^-^Ά,τ消费々-Μ.ιι,'Ί.'ν -36- 406244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34 ) ’ 其結果,若注意到第2領域,物理區塊# 1 B Η # 1 9 Η及# 1 C Η成爲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藉此’資 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 1 0 Η或# 1 1 Η ’便分 別對應於,資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 0 0 Η或 #0 2Η所分別對應之邏輯區塊號碼%0 011或%0 2Η ,同時,對象區塊之物理區塊#00Η或#〇2Η,則分 別對應於邏輯區塊0HS%1 1Η,而成更新區塊。 亦即,若參照第2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 標欄之第1位元組,記述有對應邏輯區塊% 0 0 Η與 % 0 2 Η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 域之物理區塊,成爲物理區塊# 1 ΒΗ,而且,若參照該 物理區塊# 1 ΒΗ之第1位元組與第3位元組時,對應邏 輯區塊%0 0 Η與%0 2 Η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則分 別爲物理區塊# 1 0 Η與# 1 1 Η。同時,若參照對資料 領域之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3位元組,則, 記述有對應邏輯區塊% 1 0 «與% 1 1 Η之資料領域之物 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成爲物理 區塊# 1 CH,而且,若參照該物理區塊# 1 CH之第1 位元組與第2位元組,則,對應邏輯區塊% 1 〇 Η與 % 1 1 Η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即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爲物理區塊#00Η與#02Η。 丨 而且,將指標領域中,記憶有本來應寫入資料之物理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0 〇 Η與# 〇 2 Η之物理區塊之物 理區塊號碼# 1 8 Η,以及’記憶有實際寫入資料之物理 -37- (兑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4瑣''':?本页) 木紙认尺度试川屮ΝΚ家栉丨?((,N'S ) ΛΊ规梠(21〇Χ2(Η公犮) 406244 37 五、發明説明(35 ) , ("^間讀背而之注悉事項洱瑣、"本頁)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Ο Η與# 1 1 Η之物理區塊之物 理區塊號碼# 1 ΑΗ ’被寫入非有效之第2領域之對指標 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亦即,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 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被複印到第2領域,其中之記憶內 容更新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Β Η或 # 1 C Η,便如第1 3圖所示,分別改寫到,記憶有對應 邏輯位址%0 〇Η_%〇 7 Η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 1 8Η,或記憶有對應邏輯位址%1 0H至%1 7Η之 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ΑΗ。 其結果,若注意到第2領域時,物理區塊# 1 8Η, # 1 4Η,及# 1 ΟΗ成爲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 如以上方式更新第2領域後,與單指標方式時一樣, 依序寫入該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 而在寫入該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後,抹 除第1領域之資料。 因此,如果在資料領域,甚或指標領域之寫入未結束 ,便不會寫入表示有效之有效性資訊。即,在上述場合, 苔對兩個邏輯區塊%〇 0^1與%0 2Η之資料寫入未結束 • ,則不會在第2領域寫入表示有效之有效性資訊。 其結果,如果在兩個邏輯區塊%0 0只與%0 2 Η進 行資料之寫入期間發生記憶錯誤,則成ik第1領域有效之 狀態,從邏輯區塊% ο ο Η與% 0 2 Η參照有效之第1領 域,便可以讀出,記億在分別對應該邏輯區塊% 〇 〇 Η與 %0 2Η之物理區塊# 〇 〇Η與# 0 2Η之老資料。 木纸 if、支询州屮 WW ( rN'S > /\4現格(Ti()x 2^7 公犮) -38 - A7 B7 406244 五、發明说明(36 ) 另一·方面’結束對兩個邏輯區塊%〇 〇只與%0 之資料之寫入’更新第2領域之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時 ,從邏輯區塊%〇 〇1~1與%0 2H參照有效且最新之第2 領域,便可以讀出’記億在分別對應該邏輯區塊% 0 0 H 與%〇 之物理區塊# 1 0H與# 1 1 Η之新的資料。 因此,如果記憶在邏輯區塊%〇 0H與%0 2Η之多 數資料之兩項資料具有關連性,則縱使發生記億錯誤與單 指標方式時一樣,可維持該兩項資料間之整體性。 而且,在第1及第2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 指標欄,可以記億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三個分之物理區塊 號碼,並可在指標領域之一個物理區塊’記憶資料領域之 物理區塊8個分之物理區塊號碼,因此,最多可以管理資 料領域之2 4 ( = 3 X 8 )個物理區塊。因此,最多可以 使2 4區塊中之一半之1 2個區塊爲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可以維持該區塊數份,即可以維持較單指標方式爲多之 區塊數之資料之整體性。再者,第12圖及第13圖係以 2 4區塊中之8個區塊爲更新區塊,最多可以維持8區塊 分之資料之整體性。 ‘ 以上參照第1 2圖及第1 3圖說明之對記憶器之讀寫
方式,係利用對資料領域之所謂兩段之指標者,因此適宜 稱作雙指標方式。 V 其次參照第1 4圖及第1 5圖之流程圖,說明雙指標 方式之資料之讀寫處理。 首先參照第1 4圖之流程圖,說明讀出處理。 木<+氏认夂度试川屮 ':樣彳(ΓΝ5; ) ( 210X297公 # ) - 39 - ("先間讀#而之注意事項再楨巧本页) 訂 ^•濟部中央样^^匁Η消介At竹""ff ^06244 a7 ___________ _____ B7 ___ 五、發明説明(37 ) ' 這時,首先在步驟S 6 1 ,進行與第6圖之步驟s 1 相同之判定處理。 若僅第1領域有效時,前進到步驟S 6 2,僅第2領 域有效,則前進到步驟S 6 5。 在步驟S 6 2,藉參照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 區塊之指標欄,辨認記憶有對應應讀出之資料之邏輯區塊 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 碼(指標),而前進到步驟S 6 3。即,例如第1 2圖所 說明之方式構成記憶器時,邏輯區塊號碼爲% 0 0 Η至 % 0 7 Η,或% 0 8 Η至% 〇 F Η時,可分別辨認記憶在 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1或第2位元組之物 理區塊號碼。 在步驟S 6 3,藉參照步驟S 6 2所辨認之物理區塊 所對應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而辨認對應應讀出資料之 邏輯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而前進到步驟S 6 4。即 ,如果應讀出之資料之邏輯區塊號碼,係從某基準値(第 1 2圖之例子,係%0 0«[或%〇 8Η)偏移0至7之値 時,則辨認,從對應步驟S 6 3所辨認之物理區塊號碼之 ‘ 物理區塊之左邊,偏離其偏移分之位置所記憶之物理區塊 號碼,爲對應應讀出資料之邏輯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號碼 \· 〇 而在步驟S 6 4,從對應步驟S 6 3所辨認之物理區 塊號碼之物理區塊讀出資料,而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 6 5,藉參照第2領域之對指標 m - 1 - n ! —I u 1 n I - - (对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本頁)
、1T 度冗爪屮闪W家樣々((、NS ) Λ4規格(2丨ο X W7公筇) .^40 _ 五、發明説明(38 ) ' 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辨認出,記憶有對應應讀出資 料之邏輯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 理區塊號碼,然後依次前進到步驟S 6 6 ,S 6 7 ’進行 分別相當於步驟S 6 3,S 6 4之處理,而結束處理。 其次再參照第1 5圖之流程圖,說明寫入處理。 這時也是在步驟S 7 1 ,進行與第7圖之步驟S 1 1 相同之判定處理。
經濟部中央標5?-而只工消费印V (对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1',?本頁) 而若第1領域有效,則前進到步驟S 7 2 ,判定非有 效區塊之第2領域之資料是否已抹除,若判斷尙未抹除’ 則前進到步驟S 8 8,判斷已抹除時,前進到步驟S 7 3 。在步驟S 8 8 ,抹除非有效區塊之第2領域之資料,而 前進到步驟S7 3。在步驟S7 3 ,藉參照第1領域之對 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辨認記憶有能作爲更新區 塊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物 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而前進到步驟S 7 4。亦即,例 如第1 2圖所示方式構成記憶器時,則可辨認第1領域之 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之第3位元組所記憶之物 理區塊號碼# 1 AH。 在步驟S 7 4,藉參照記憶在步驟s 7 3所辨認之物 理區塊號碼所對應之物理區塊之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 \' 理區塊號碼’而辨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而前進到步驟 S 7 5 ’在該資料領域之軍新區塊,寫入由外部等供應之 應寫入之資料。 再者’從外部供給擬寫入多數邏輯區塊之資料時,步 木纸张尺度砷川( ('NS ) Λ4%格(2IOX2M公# ) -41 - 137_________ 137_________ -42- A7 五、發明説明(39 ) _ 驟S 7 4係例如從左向右方依序搜尋對應步驟S 7 3所辨 認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而辨認與該多數邏輯區塊同數之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 理區塊號碼。而且,這時在步驟S 7 5 ,係在對應如此辨 認之多數物理區塊號碼之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從外部依 序寫入資料。 然後前進到步驟S 7 6 ,更新,記憶有當作資料寫入 對象之邏輯區塊之邏輯區塊號碼所對應之物理區塊號碼之 之物理區塊,而複印到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即,例如在 第1 2圖及第1 3圖所說明時,將記憶作爲資料寫入對象 之邏輯區塊之邏輯區塊號碼%〇 OH,%0 2H所對應之 物理區塊號碼#00H,#〇2H之物理區塊#18H予 以更新,使其中之物理區塊號碼#〇〇H,#02H分別 爲#10H,#1 1H者,被複印到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 # 1 B Η。 而且,在步驟S 7 6,將記憶有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之指標(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 '塊加以更新者,複印到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即,例如第 • 1 2圖及第1 3圖所說明時,將記憶有資料領域之更新區 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Ο Η至# 1 7 Η之物理區塊 # 1 A Η加以更新’使其中之物理區塊號>碼# 1 〇 η, # 1 1 Η分別爲# 〇 〇 Η,# 〇 2 Η者,複印到指標領域 之更新區塊# 1 CH。 而前進到步驟S77,更新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 )、纸张尺度珣州、丨,W Ρ3家# .今(rNS > Λ 規格(2 Η) X 297公龙) (对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蛸,r,:?本頁) 訂 400^44 五、發明説明(40 ) · 對象區塊之指標欄,及對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欄’ 並更新其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而將此等更新者複印到 第2領域。 亦即,例如以第1 2圖及第1 3圖說明者爲例子,關 於第1領域之對指標領域之對象區塊之指標欄,係寫入由 外部供應之資料之邏輯區塊所對應之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 # Ο Ο Η,# 0 2 Η之指標欄之指標之第1位元組所記億 之物理區塊號碼# 1 8 Η,被更新爲實際寫入資料之對資 料領域之物理區塊# 1 Ο Η,# 1 1 Η之指標欄之指標之 物理區塊號碼# 1 ΒΗ,同時,成爲實際寫入資料之資料 領域之物理區塊# 1 0Η, # 1 1 Η之指標欄之指標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ΑΗ,則更 新爲1成爲寫入資料之邏輯區塊所對應之對資料領域之物 理區塊#00Η,#02Η之指標欄之指標之物理區塊號 碼 # 1 C Η。 同時,關於對第1領域之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 欄,則,物理區塊號碼被更新區之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原來是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ΒΗ ’ # 1 C Η,被分別更新爲指標領域之變成更新區塊之物理 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1 8Η,# 1ΑΗ。 而且,第1領域之最新資訊及有效fe資訊更新,以上 之更新結果被寫入第2領域’而前進到步驟S 7 8。在步 驟S78,抹除第1領域之所有資料。 另一方面,在步驟S 7 1 ,若第2領域被判斷爲有效 訂- I I— ^ I ("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項'V?本頁) 木紙张反度((,NS ) ΛΊ現招(210x 297公# ) -43- A7 B7 40624 五、發明説明(41 ) ' — ^ Ί------ ^-- ("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4"'?5木頁) ,則在步驟S79至S85 ,S90 ,除了反過來對第2 或第1領域施加第1或第2領域之處理以外,其餘均進行 與步驟iS72至S78,S88時相同之處理。 發生記憶錯誤時,在步驟S 7 1判斷第1領域與第2 領域之雙方均有效。這時,前進到步驟S86,判斷第1 及第2領域之區塊之最新性。在步驟S 8 6 ,若判定第2 領域較第1領域新,則前進到步驟S 8 9,在其新的一方 之第2領域之區塊,更新第1領域中之對指標領域之指標 ,再度寫入更新之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而前進到步驟 S90。然後,在步驟S90,S80至S85 ,進行與 上述一樣之處理。 在步驟S 8 6,若判定第1領域較第2領域新,則在 步驟S87,S88,S73至S78 ,除了反過來對第 2或第1領域進行對第1或第2領域之處理以外,其餘均 與步驟S89,S90,S80至S85時同樣之處理。 再者,在雙指標方式時亦與單指標方式一樣,能夠維 持整體性之物理區塊之數目有限制,如果與單指標方式擴 展之雙指標方式一樣,擴展雙指標方式,使對資料領域之 指標成爲3段,4段.......’便能夠增加可維持整體性之 物理區塊數。因此,考量一區塊之長度,適當設定對資料 領域之指標之段數,便可以將能夠維持i體性之物理區塊 數之上限,設定在所希望之値。 實際上,藉第3圖所示之IC卡2之定序器91對 EEPROM6 6之資料之讀寫處理,係以上述之雙指標 木纸认尺度適川屮(.NS ) ,.\4说格(2丨0 X 297公# ) -44- 40624^ A7 __________________ 五、發明説明(42 ) 方式來執行’第1 6圖表示這時之E E PROM6 6之記 憶器分配情形之例子。 在第1 6圖,EEPROM6 6有2 5 6個物理區塊 。各物理區塊係由3 2位元組之資料部(D 〇 0至D 1 f )’及8位元組之同位部(p〇至P7)之共計40位元 組,所構成。 在第1 6圖,對2 5 6個物理區塊分別分配物理區塊 號碼# 0 011至# F FH,其中之物理區塊# 0 0H至 #EFH構成資料領域,物理區塊#FOH至#FDH構 成指標領域,物理區塊#FEH,#FFH構成第1,第 2領域。 而關於資料領域,則在2 4 0個物理區塊# 0 0 Η至 # E F Η中’ 2 2 4個物理區塊爲對象區塊(此後稱作資 料區塊)’剩下之16個物理區塊爲更新區塊。因此,可 以最多維持1 6區塊分之資料之整體性。再者,第1 6圖 所示之狀態,物理區塊#0 〇11至#0?11成爲資料區塊 ,物理區塊# Ε ◦ 11至# E F Η成爲更新區塊。 關於指標領域,1 4個物理區塊# F ΟΗ至FDH中 ,各7個分別成爲對象區塊(此後亦稱作指標領域)或更 新區塊。再者,第1 6圖所示之狀態,物理區塊#FOH 至#? 6H成爲指標區塊,物理區塊#^ 7^1至#?01{ 成爲更新區塊。 同時,第1 6圖之第1及第2領域係判定有效之區塊 〇 ΐί先間讀背而之注念事項再項-RT本页) 訂 |紙仏〇支迖川十INI'S家棍彳(rNS ) Adi格(210X297公犛) -45- 經滴部中喪標準局只二消於合什.11印^. 406244 at B7 _ 五、發明説明(43 ) 第17圖表示判定有效區塊(第1及第2領域)之構 成例子。 如該圖(A )所示,判定有效之區塊之資料部之第1 位元組(D 0 0 )配置有最新資訊(最新性判定資訊)’ 在第2至第8位元組(DO 1至D0 7)配置有指標領域 之對象區塊(指標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 判定有效區塊之資料部之第9至第2 4位元組( D 0 8至D 1 7 )配置有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 號碼。即,在上述場合,係在第1及第2領域記憶有,記 憶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之,指標領域之物 理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之 指標),但在此係直接在判定有效之區塊配置資料領域之 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對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指標 )° 因此,在此之指標領域並無記憶資料領域之更新區塊 之物理區塊號碼之物理區塊。 在判定有效之區塊之資料部之第2 5至3 1位元組( D 18至Die),配置有指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 塊號碼,其第3 2位元組(D 1 f )爲備用。 而在判定有效之區塊之同位部,配置有相當於上述判 定有效資訊之例如R S符號等。 ' 第17圖(B)表示,EEPROM6 6之架構如第 1 6圖所示時之,判定有效之區塊之資料部之初期値之例 子。 (对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再) -π 本纸认尺度迠州屮( (’NS ) ΛΊ规格(210X297公f ) - 46 - Μ1%—部中次栉卑/(¾负 t,消 φ;/>,_ϊ;τ.^ή'ν 406244 A1 • B7 五、發明説明(44 ) ’ 其次,第1 8圖係表示,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 指標區塊及其更新區塊)之構成例子。 如第1 8圖(A )所示,在資料部(D 0 0至D 1 f ),以3 2個單位配置’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物理區塊 號碼。再者,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同位部,並不是 當作上述有效性資訊使用,只是普通之同位之作用,因此 ,配置在此同位部之資訊,最好具有錯誤更正能力。這是 因爲,在雙指標方式,配置在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 資料部之資訊是否有錯誤之有效性,並不是依據配置在其 同位部之資訊,而是依據有效性判定區塊之有效性資訊之 同位部,做最後之判定之故。 第1 8圖(B )表示,如第1 6圖所示方式構成 E E PR0M6 6時,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資料部 之初期値之例子。 再者,構成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資料區塊及其更新 區塊),除了在資料部配置讀寫用資料,而非物理區塊以 外,其架構與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一樣,因此其說明 從略。 如以上,結束在資料領域之寫入,並結束對記憶有構 成資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指標之指標領域之寫入後,再更 新記憶對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指^之判定有效區塊 (第1或第2領域)之記憶內容,因此可以應對一個以上 之物理區塊之物理性之記億錯誤。亦即,應付構成資料領 域之一個物理區塊之記憶錯誤之同時,亦可應付多數物理 川 ( ) Λ4規枋 Π10Χ297公筇) ~47 - ~ — --Γ---^--.裝------^訂------妒. (¾先間讀讣而之注意事項再坫';;;:本Η ) 辟濟部中央標準局兵工消贽印;^ 406244 A1 B7_____ 五、發明説明(45 ) _ 區塊之記憶錯誤。 同時如上述,記億在判定有效區塊,與指標領域之資 訊,具有將資料領域之邏輯區塊號碼變換成物理區塊號碼 之所謂變換表之作用,因此,如果在判定有效區塊,或指 標領域之寫入中途發生障礙,便會發生邏輯式之記憶錯誤 ,但對這種邏輯式之記憶錯誤仍可應付。 其結果,縱使在寫入多數有關連性之資料之中途發生 障礙,而引起記憶錯誤時,也可以維持該等多數資料之整 體性,對記憶錯誤可發揮有效之措施。 以上,係說明將本發明應用在非接觸型卡片系統之情 形,但本發明可以適合應用在將資料寫入記憶器或其他記 憶單元之任何裝置。本發明特別對,例如上述之非接觸型 卡片系統,或雖屬接觸型,但使用者能夠自由插入及抽出 卡片之系統等,所謂資料之送收在不穩定之狀態下進行之 系統,十分有用。 再者,本實施形態,係在判定有效之區塊或指標領域 ,分別記憶指標領域或資料領域,所謂當作空領域之,指 標領域之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或資料領域之更新區 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但這些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不一 定要記憶。但是,不記憶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時,在 寫入資料時,需要搜尋E E P R0M6 ^之記憶內容,俾 檢出成爲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因此,從處理之高速化之 觀點來講,記憶更新區塊之物理區塊號碼較理想。 同時,本實施形態係在E E P R Ο Μ 6 6之一定位置 ("先閱讀背而之注悫事項再填ftT本頁)
木紙依乂度进川十1句^家標彳((’!^)/\4規格(2丨0/297公犮) -48- A7 _______________ΑΆ^2Μ____ 五、發明説明(46 ) . ,分配記憶判定有效區塊之領域,指標領域,及資料領域 ,但分配此等領域之位置並不特別限定。而且,此等領域 也不需要在E E P R0M6 6上確保爲連續範圍之領域。 亦即,判定有效區塊之領域,指標領域,或資料領域可以 確保在E E P R0M6 6上之不連續之位置。 而且,本實施形態係在E E P R Ο Μ 6 6上僅保持上 —次之記憶內容,但亦可令其保持上次與上上次之記憶內 容。但如此則需要更大之記憶容量。 再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以有各種變 化形態,或各種應用例子。因此,本發明之主旨不受實施 形態之限定。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非接觸型卡片系統之一實 施形態之構成例子之方塊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之讀寫器1之構成例子之方塊圖 〇 第3圖係表示第1圖之IC卡2之構成例子之方塊圖 經滴部中次榡準^负工消贽合竹、1,印¥ — τ--------/ -- ("先閱"背而之泣谂事項-^4¾本哀) 〇 第4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基本原理用之圖。 ν 第5圖係說明本發明之基本原理用之圖。 第6圖係說明對第4圖所示架構之記憶器之讀出處理 用之流程圖。 第7圖係說明對第4圖所示架構之記憶器之寫入處理 ^ϋ凡度^ ( (,NS ) Μ現牯(2丨《 Χ297公f ) -49 - 406244 A7 U7_____ 五、發明説明f7 ) 用之流程圖。 第8圖係表示應用單指標方式之記憶器之構成例子之 圖。 第9圖係表示應用單指標方式之記憶器之構成例子之 面 圖。 第1 0圖係說明單指標方式之讀出處理之流程圖。 第11圖係說明單指標方式之寫入處理之流程圖。 第12圖係表示應用雙指標方式之記憶器之構成例子 之圖。 第13圖係表示應用雙指標方式之記億器之構成例子 之圖。 圖14圖係說明雙指標方式之讀出處理之流程圖。 第1 5圖係說明雙指標方式之寫入處理之流程圖。 第1 6圖係表示,藉雙指標方式寫入資料時之第3圖 之EEPROM6 6之構成例子之圖。 第17圖係表示成爲判定有效區塊之物理區塊之構成 例子之圖。 第18圖係表示構成指標領域之物理區塊之構成例子 之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讀寫器 2 I C卡
3 控制器 2 1 1C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囡家#準(CNS ) 枯(2丨〇 :< 2Mm ) - 50 - 誇先閲諫背面之ίΐ意事項再本頁 -装
•1T 線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trt工消资合作社印¾

Claims (1)

  1. A8 B8 C8 D8
    ..>·Μ請委員明示.'本案^^ .^後是否變更原實質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6244 々、申請專利範圍 附件1 : 第87 1 10902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89年2月修正 1 .—種資訊處理方法,係使用以區塊單位記憶資訊 之記憶器之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 上述記憶器具有,以上述區塊單位記憶資料之資料領 域,以及 記憶多數分配給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之號碼之區塊號 碼之第1及第2領域時, 在對應上述第1及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憶之上 述區塊號碼之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 並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另一方領域,記憶寫入 該資料之上述區塊之區塊號碼, 而抹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上述一方領域所記憶 之資料。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上述第1及第2領域除了多數上述區塊號碼之外, 另憶有關其記憶內容之新鮮度之最新資訊,或關於 有效性之有有效性資訊, 而依據上述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之至少—方,選擇 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上述一方之領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上述有效性資訊表示,上述第1領域與第2領域之雙 方均有效時,更新上述第1領域與第2領域中,由上述最 —r 訂------^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項再«寫本耳) 40624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新資訊指出是最新之一方領域之資料,抹除非最新之另一 方領域之資料後,在對應上述一方之領域所記憶之上述區 塊號碼之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之資訊處理方法’ 令上述另一方領域記憶寫入資料之區塊之區塊號碼, 更新上述另一方領域之上述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後’抹 除上述一方領域之資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依據上述有效性資訊,選擇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 一方領域時,若上述另一方領域之資料未被抹除,則在抹 除上述另一方領域之資料後,在對應上述一方領域所記憶 之上述區塊號碼之區塊寫入資料。 (單指標方式,裝置) 6 .—種資訊處理裝置,係使用以區塊單位記憶資料 之記憶器進行資訊處理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記憶器含有,以上述區塊單位記憶資料之資料領 域,以及,記憶多數構成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之號碼之區 塊號碼之第1及第2領域, 而備有, 將資料寫入,對應上述第1及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 所記憶之上述區塊號碼之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之資料寫入 單元: 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另一方領域,記憶寫入上 述資料之上述區塊之區塊號碼之區塊號碼寫入單元;以及 I 襄------^------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s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六、申請專利範圍 抹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上述一方領域所記億之 資料之抹除單元。 (雙指標方式,方法) 7 .—種資訊處理方法,係使用用以區塊單位記憶資 訊之記憶器之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 上述記憶器具有,以上述區塊單位記憶資料之資料領 域, 記憶多數分配給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之指 標領域,以及, 記憶多數分配給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之第 1及第2領域時, 在上述資料領域中之區塊寫入資料,該區塊對應於上 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而該指標領域之區塊對應 於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憶之上述區塊號 碼, 令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記憶寫入該資料之上述區塊之 區塊號碼,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另一方領域記憶上 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 並抹除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上述一方領域所記憶 之資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上述第1及第2領域除了多數上述區塊號碼之外’另 記憶有關該記億內容之新鮮度之最新資訊’或有關有效性 之有效性資訊, 406244 I---^------訂.------Φ (此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揲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 - B8 C8 D8 406¾44 六、申請專利範圍 而依據上述最新資訊及有效性資訊之至少一方,選擇 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上述有效性資訊表示上述第1領域與第2領域之雙方 均有效時,更新上述第1領域與第2領域中,因上述最新 資訊指出爲最新之一方領域之資料,抹除不被認爲最新之 另一方領域之資料後,在對應上述一方領域所記憶之上述 區塊號碼之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所對應之上 述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將寫入上述資料之區塊之區塊號碼記憶在指標領域之 區塊,復將該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記億在上述第 1領域與第2領域中之上述另一方領域,在更新上述另一 方領域之上述最新資訊與有效性資訊後,抹除上述一方領 域之資料。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依據上述有效性資訊,選擇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 一方領域時,若上述另一方領域之資料未被抹除時,則在 抹除上述另一方領域之資料後,在對應上述一方領域所記 憶之上述區塊號碼之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所對 應之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 ’ (雙指標方式,裝置) 1 2 . —種資訊處理裝置,係使用以區塊單位記憶資 訊之記憶器進行資訊處理之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I参------tr------^.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_ 4 - 406244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上述記憶器具有,以上述區塊單位記憶資料之資料領 域’記憶多數分配給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之指 標領域,以及’記憶多數分配給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 塊號碼之第1及第2領域, 而備有, 在對應上述第1及第2領域中之一方領域所記憶之上 述區塊號碼之上述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碼, 所對應之上述資料領域之區塊寫入資料之資料寫入單 元; 將寫入上述資料之上述區塊之區塊號碼,記憶在上述 指標領域之區塊,再將所記憶之指標領域之區塊之區塊號 碼,記憶在上述第1或第2領域中之另一方領域之區塊號 碼寫入單元;以及 抹除上述第1及第2領域中之上述一方領域所記憶之 資料之抹除單元。 ^------^---^------訂------線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贫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囤國家椹準(CNS ) Α4规格(210X297公釐) -5-
TW087110902A 1997-07-09 1998-07-06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4062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353497A JP3721725B2 (ja) 1997-07-09 1997-07-09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6244B true TW406244B (en) 2000-09-21

Family

ID=1613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0902A TW406244B (en) 1997-07-09 1998-07-06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330633B1 (zh)
EP (2) EP0890931B1 (zh)
JP (1) JP3721725B2 (zh)
KR (1) KR100553630B1 (zh)
CN (2) CN1773559B (zh)
AU (1) AU747688B2 (zh)
CA (1) CA2242740C (zh)
HK (1) HK1019253A1 (zh)
MY (1) MY124571A (zh)
TW (1) TW4062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1883A (ja) * 1999-08-12 2001-02-23 Nec Corp 不揮発性メモリにおける自己修復方法および不揮発性メモリ装置
US6763424B2 (en) * 2001-01-19 2004-07-13 Sandisk Corporation Partial block data programm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in a non-volatile memory
JP3820999B2 (ja) * 2002-01-25 2006-09-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近接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近接通信方法、データ管理装置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記憶媒体、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R2848702B1 (fr) * 2002-12-12 2005-03-18 A S K Procede securise de modification de donnees enregistrees dans une carte a memoire
JP4701618B2 (ja) 2004-02-23 2011-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023957A (ja) 2004-07-07 2006-01-26 Son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060253643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Delkin Devices, Inc. Memory with isolated master boot record
US7581142B2 (en) * 2006-01-03 2009-08-2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usable in sensor networks for handling memory faults
US20070271421A1 (en) * 2006-05-17 2007-11-22 Nam Sung Kim Reducing aging effect on memory
JP4229140B2 (ja) * 2006-06-16 2009-0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チップ、データ読み出し方法、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電話機
WO2008053053A1 (es) * 2006-11-03 2008-05-08 Intel Corporation Reducción del efecto de envejecimiento en los registros
CN100535935C (zh) * 2006-12-26 2009-09-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Cpu与逻辑加密双用智能卡及其数据同步方法
US20090048936A1 (en) * 2007-04-13 2009-02-19 Lerch John W Method and system for RFID transaction integrity utilizing an EEPROM
KR101336258B1 (ko) * 2007-05-29 2013-12-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의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223435A (ja) * 2008-03-13 2009-10-01 Denso Corp データ記憶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633125B2 (ja) * 2009-07-29 2014-1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74840A (ja) * 2010-02-25 2011-09-08 Alps Electric Co Ltd 無線センサ装置
JP5451682B2 (ja) * 2011-05-20 2014-03-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装置
JP6020377B2 (ja) * 2013-07-25 2016-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更新装置、icカード、icカード更新システム、及びicカード更新方法
JP2015225565A (ja) * 2014-05-29 2015-12-14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電子制御装置
CN104680095B (zh) * 2015-03-20 2017-07-25 山东威尔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ic卡多信息块安全更新方法
TWI650660B (zh) * 2017-09-21 2019-02-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式檔案存取方法與電子裝置
JP2021135563A (ja) * 2020-02-25 2021-09-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タグ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2668B1 (fr) * 1987-03-20 1992-08-07 Toshiba Kk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portable
EP0492450B1 (en) * 1990-12-25 2002-08-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mory card having an EEPROM
CA2087611C (en) * 1991-05-22 1996-09-17 Yoshinori Kobayashi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JP2582487B2 (ja) * 1991-07-12 1997-02-1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半導体メモリを用いた外部記憶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R2687816B1 (fr) 1992-02-24 1994-04-08 Gemplus Card International Procede de personnalisation d'une carte a puce.
US5682497A (en) * 1993-09-28 1997-10-28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file structures for a flash memory file system in a computer
FR2730833B1 (fr) * 1995-02-16 1997-03-28 Gemplus Card Int Procede de mise a jour securisee de memoire eeprom
US5860082A (en) * 1996-03-28 1999-01-12 Dataligh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torage in a flash memory
US5701492A (en) * 1996-03-29 1997-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il-safe flashing of EPROM
JPH09330598A (ja) * 1996-06-10 1997-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記憶装置及びその特性劣化状態判定方法
DE69716233T2 (de) * 1996-08-16 2003-02-20 Tokyo Electron Device Ltd Halbleiterspeicheranordnung mit fehlerdetektion und -korrektur
US5937423A (en) * 1996-12-26 1999-08-10 Intel Corporation Register interface for flash EEPROM memory arrays
JP3702923B2 (ja) * 1997-02-28 2005-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90931A2 (en) 1999-01-13
EP0890931B1 (en) 2016-12-07
CA2242740C (en) 2006-09-12
AU747688B2 (en) 2002-05-16
HK1019253A1 (en) 2000-03-31
CA2242740A1 (en) 1999-01-09
US6330633B1 (en) 2001-12-11
CN1208905A (zh) 1999-02-24
JPH1125003A (ja) 1999-01-29
MY124571A (en) 2006-06-30
CN1773559A (zh) 2006-05-17
KR100553630B1 (ko) 2006-05-25
CN1773559B (zh) 2010-10-06
EP0890931A3 (en) 2001-02-14
KR19990013719A (ko) 1999-02-25
CN1242361C (zh) 2006-02-15
AU7406798A (en) 1999-01-21
JP3721725B2 (ja) 2005-11-30
EP2293232A2 (en) 2011-03-09
EP2293232A3 (en)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06244B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75638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data recovery after failure
US5869823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integrity of data on a smartcard
US20080177966A1 (en) Method having data locations accessible by different devices having data locations accessible by different de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permissions
JPS6246483A (ja) Icカ−ドにおけるデ−タ書込み方式
KR20070037311A (ko) 휴대 가능 전자 장치 및 ic 카드
CN109685190B (zh) 一种ic卡掉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EP086212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processing
JP47062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633125B2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824101B (zh) 逻辑卡读写方法和系统
JP2007316870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メモリ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8569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71515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5074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3178281A (ja) Icカード及びその情報処理方法
JPH06309531A (ja) Icカードに与える命令フォーマットのチェック方法
ES2212102T3 (es) Procedimiento de almacenamiento de unidades de valor en una tarjeta de chip de manera asegurada y sistema de transaccion monetaria con dicha tarcetas.
CN117369723A (zh) 一种智能卡文件存储结构与管理方法
US20100164682A1 (en) Ic card, data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MXPA05006159A (es) Metodo seguro para modificar datos registrados en una tarjeta de memoria.
TW200536339A (en) Transaction system
JPH01220083A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JPH01166280A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