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534A -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534A
TW202406534A TW112105589A TW112105589A TW202406534A TW 202406534 A TW202406534 A TW 202406534A TW 112105589 A TW112105589 A TW 112105589A TW 112105589 A TW112105589 A TW 112105589A TW 202406534 A TW202406534 A TW 2024065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aluronic acid
skin
mass
cosmetic
magnesium sa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5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村美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6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5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經緊湊化之玻尿酸,可呈現出更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之化妝料;以及使用該化妝料之美容方法。 本發明之化妝料包含玻尿酸、及鎂鹽,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又,本發明之美容方法包括將該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

Description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例如為了使皮膚保濕,化妝料等領域中利用具有保濕功能之玻尿酸。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化妝料,其包含擔載有玻尿酸之奈米粒子,該擔載有玻尿酸之奈米粒子係於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及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之任一者所形成之奈米粒子之內部或表面的至少一者擔載有玻尿酸。
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皮膚外用劑,其包含複合奈米粒子,該複合奈米粒子包含(A)玻尿酸及(B)兩性離子化合物,且粒徑為100 nm以下。
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化妝料,其含有水性介質、及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玻尿酸粒子,且玻尿酸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00 nm以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501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8/182003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21/033725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玻尿酸因存在羧基,而具有負電荷。因基於該負電荷之靜電排斥,而玻尿酸一般呈絲狀擴散。
如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經緊湊化之玻尿酸與呈絲狀擴散之玻尿酸相比,例如容易留在皮膚之溝表皮部或毛孔等中。然而,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粒子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低至約3質量%左右,又,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粒子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亦僅限於50質量%以下,因此存在無法確保充分之保濕性之情形。
本申請人即研究人員發現,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藉由利用氯化鈉之靜電屏蔽效應,在表觀上中和基於玻尿酸之羧基之負電荷,使發揮吸引作用之基於玻尿酸中之羥基等之氫鍵結優先,可抑制玻尿酸之擴散,使玻尿酸緊湊化。
專利文獻3實質上使用氯化鈉使玻尿酸緊湊化,業界期望一種可呈現出較如此製備之玻尿酸更優異之保濕性的玻尿酸之緊湊化技術。
因此,本發明之主題在於提供一種使用經緊湊化之玻尿酸,可呈現出更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之化妝料;以及使用該化妝料之美容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態樣1> 一種化妝料,其包含玻尿酸、及鎂鹽, 上述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上述鎂鹽相對於上述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 <態樣2> 如態樣1所記載之化妝料,其中相對於上述化妝料之總量,上述玻尿酸包含0.005質量%以上。 <態樣3> 如態樣1或2所記載之化妝料,其中上述鎂鹽為氯化鎂。 <態樣4> 如態樣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妝料,其中上述玻尿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00以下。 <態樣5> 如態樣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妝料,其中上述化妝料為駐留型化妝料。 <態樣6> 如態樣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妝料,其中上述化妝料呈現出90以上之L值。 <態樣7> 如態樣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妝料,其用以使玻尿酸滲透至體表或體毛。 <態樣8> 一種美容方法,其包括將如態樣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 <態樣9> 如態樣8所記載之美容方法,其中上述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係實施2天以上。 <態樣10> 如態樣8所記載之美容方法,其中上述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係連續實施2天以上。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使用經緊湊化之玻尿酸,可呈現出更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之化妝料;以及使用該化妝料之美容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敍述。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方式,可於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而實施。
本發明之化妝料包含玻尿酸及鎂鹽,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
藉由以特定之比率一起調配玻尿酸與鎂鹽,而使玻尿酸緊湊化,此外,與進而使用鈉鹽等其他鹽之情形相比,可呈現出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認為其作用原理如下,但並不受原理限定。此處,於本發明中,「緊湊化」意指與未添加鎂鹽之狀態下之1分子玻尿酸或複數個玻尿酸分子相互纏繞而成之狀態之結構物相比收縮。典型地,若與玻尿酸同時包含規定量之鎂鹽,則可謂1分子玻尿酸或複數個玻尿酸分子相互纏繞而成之狀態之結構物收縮。
玻尿酸一般存在羧基,故具有負電荷。因基於該負電荷之靜電排斥,例如玻尿酸之分子有容易呈絲狀擴散而難以緊湊化之傾向。因此,為了使玻尿酸分子之結構收縮而緊湊化,如專利文獻1及2需要一種能夠擔載玻尿酸分子之奈米級支持材料。結果,經緊湊化之結構物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根據專利文獻3之技術,藉由利用氯化鈉之靜電屏蔽效應,在表觀上中和玻尿酸之負電荷,使氫鍵結優先,可抑制玻尿酸分子之擴散,即便為單一玻尿酸分子亦可實現緊湊化。藉由專利文獻3之技術所製備之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結構物可不使用如上所述之支持材料而製備,因此能夠在理論上使該結構物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為100質量%。
藉由專利文獻3之技術所製備之經緊湊化之玻尿酸具有200 nm以下之平均粒徑,因此與未經緊湊化之玻尿酸相比,容易滲透至皮膚,從而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提昇。然而,本發明人發現,若使用各種鹽中之鎂鹽作為使玻尿酸緊湊化時所使用之鹽,則與專利文獻3中所使用之氯化鈉之情形相比,可呈現出更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
其原因雖不確定,但認為其一個原因在於受到所用之鹽之結晶性之差異的影響。即,鈉鹽係鹽中相對容易結晶化之鹽,相對於此,鎂鹽由於具有潮解性,因此係較鈉鹽不易結晶化之鹽。因此,認為於包含玻尿酸、鈉鹽及水之化妝料之情形時,若將該化妝料應用於皮膚,則隨著所應用之化妝料中之水分乾燥,藉由鈉鹽於皮膚表面上形成結晶化膜。結果,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中之至少一部分固定於該結晶化膜中,認為無法滲透至皮膚內部。另一方面,認為於包含玻尿酸、鎂鹽及水之化妝料之情形時,將該化妝料應用於皮膚,即便所應用之化妝料中之水分蒸發,鎂鹽亦會吸收空氣中之水分,溶解於該水分中而液體化,因此成為水合膜之類的狀態而非結晶化膜。結果,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大部分或全部不固定於膜中而高效率地滲透至皮膚內部,因此認為與使用鈉鹽等之情形相比,可呈現出更優異之保濕性。
《化妝料》 本發明之化妝料包含玻尿酸及鎂鹽,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此種構成使得本發明之化妝料能夠提供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能夠有助於改善皺紋等皮膚問題。
<玻尿酸> 本發明之玻尿酸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而言,玻尿酸意指N-乙醯基-D-葡萄糖胺殘基與D-葡萄糖醛酸殘基交替地鍵結而成之直鏈狀高分子,該玻尿酸例如可藉由自雞冠或其他動物組織中單離提取而獲得,或者藉由使用鏈球菌屬等微生物之醱酵法而獲得。
玻尿酸亦可為其衍生物。作為玻尿酸之衍生物,例如可使用玻尿酸鹽,具體而言,可使用:玻尿酸鈉鹽、玻尿酸鉀鹽、玻尿酸鎂鹽、玻尿酸鈣鹽、玻尿酸鋁鹽等玻尿酸金屬鹽,又,例如可使用將玻尿酸之羥基、羧基等進行醚化、酯化、醯胺化、乙醯化、縮醛化、縮酮化而獲得之玻尿酸或玻尿酸鹽之衍生物等。此處,本發明中之「玻尿酸」可包括玻尿酸及其衍生物之概念。
玻尿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設為10,000,000以下。認為不限於玻尿酸,一般而言,低分子量之藥劑容易滲透至皮膚。低分子量之玻尿酸存在如下情形:難以留在皮膚內部,與高分子量之玻尿酸相比,水分之保持性能較差,因此難以長期維持皮膚內部之保濕效果。因此,於長期維持皮膚內部之保濕效果之情形時,有利的是使用高分子量之玻尿酸。就玻尿酸之水分之保持性能、及玻尿酸之緊湊化之觀點而言,玻尿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可設為500以上、1,000以上、5,000以上、10,000以上、50,000以上、100,000以上、300,000以上、500,000以上、800,000以上、或1,000,000以上,且可設為10,000,000以下、8,000,000以下、5,000,000以下、3,000,000以下、2,000,000以下、或1,500,000以下。此處,重量平均分子量意指凝膠滲透層析儀測定中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玻尿酸可單獨使用玻尿酸及其衍生物,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玻尿酸及其衍生物。又,所使用之玻尿酸及其衍生物之分子量可相同亦可不同。
玻尿酸亦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之玻尿酸,例如可例舉:玻尿酸HA-LQ(Kewpi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玻尿酸FCH(Kikkoman Biochemif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玻尿酸IW120(IWAK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生物玻尿酸鈉HA12N(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認為本發明之玻尿酸藉由基於鎂鹽之靜電屏蔽效應及氫鍵之作用而收縮,呈現玻尿酸之分子單獨或複數個相互纏繞而凝集之形態(有時將該形態稱為「玻尿酸凝集收縮物」)。此種形態之玻尿酸可不使用如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支持材料而製備,因此可在理論上使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為100質量%。即,本發明之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中,聚合物成分可由玻尿酸分子單獨構成。
但是,本發明之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亦可於不會使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能等產生異常之範圍內含有除玻尿酸以外之其他聚合物成分。相對於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中所含之總聚合物量,其他聚合物成分之含有比率例如可設為20質量%以下、10質量%以下、5質量%以下、3質量%以下、1質量%以下、0.5質量%以下、0.1質量%以下、0.05質量%以下、或0.01質量%以下。即,於本發明中,「玻尿酸凝集收縮物」可意指如此高濃度地包含玻尿酸成分者,不含如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玻尿酸成分之比率為50質量%以下之粒子。此處,關於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例如可使用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進行測定。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例如可藉由調整鎂鹽之添加量等,而製成可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測定之線球狀粒子形態(有時將該形態進而稱為「玻尿酸粒子」)。玻尿酸粒子向皮膚或體毛之滲透存在個別差異,可能會根據角質層之狀態、毛髮之狀態、毛孔之數量或者大小等而變化,但只要為以平均粒徑計為200 nm以下之粒子,則可使粒子滲透至大部分皮膚或體毛。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就對皮膚或體毛之滲透性、粒子之製備之容易性等觀點而言,玻尿酸粒子之平均粒徑例如可設為150 nm以下、120 nm以下、或100 nm以下,且可設為10 nm以上、30 nm以上、或50 nm以上。此處,平均粒徑意指假定玻尿酸粒子之粒子形狀為球狀時藉由動態光散射法進行光學測定所得之玻尿酸粒子之Z平均粒徑。該平均粒徑例如可使用Zetasizer(Malvern Panalytical公司製造)、或動態光散射光度計DLS-8000(大塚電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該等測定裝置可基於各玻尿酸之重疊濃度適當選定。例如,若未達重疊濃度,則可使用動態光散射光度計DLS-8000,若為重疊濃度以上,則可使用Zetasizer。重疊濃度例如可藉由共焦光漂白螢光恢復法(Confocal-FRAP(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而算出。
認為平均粒徑為200 nm以下之玻尿酸粒子容易滲透至皮膚或體毛之內部,但另一方面,由於粒徑較小,故容易留在皮膚或體毛之內部。於本發明中,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可藉由調整玻尿酸及鎂鹽之調配量等,而使玻尿酸粒子之平均粒徑超過200 nm。可預測平均粒徑超過200 nm之玻尿酸粒子通常難以滲透至皮膚或體毛之內部,但於使用鎂鹽所製備之此種尺寸之玻尿酸粒子之情形時,意外地能夠滲透至皮膚或體毛之內部,又,如圖2所示,已滲透之玻尿酸粒子容易留在皮膚或體毛之內部,因此可長期維持皮膚內部之保濕效果。
就對皮膚或體毛之滲透性、容易留在皮膚或體毛內部等觀點而言,該玻尿酸粒子之平均粒徑可設為超過200 nm、210 nm以上、230 nm以上、250 nm以上、270 nm以上、或280 nm以上,且可設為500 nm以下、450 nm以下、400 nm以下、350 nm以下、或300 nm以下。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玻尿酸可呈現出線球狀粒子形態。使用鎂鹽所製備之該形態之玻尿酸容易滲透至皮膚或體毛內,例如容易通過皮膚之角質層或毛孔等而非侵入性地滲透至皮膚之內部。一般而言,認為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500之相對低分子量之玻尿酸即便不進行微粒子化,亦容易滲透至皮膚或體毛。然而,此種低分子量之玻尿酸存在如下情形:難以留在皮膚或體毛之內部,與高分子量之玻尿酸相比,水分之保持性能較差,因此難以長期維持皮膚或體毛之內部之保濕效果。另一方面,本發明之玻尿酸粒子可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之玻尿酸來製備,又,可於粒子中高濃度地含有該玻尿酸。結果,所獲得之玻尿酸粒子容易留在皮膚或體毛之內部,可長期維持皮膚或體毛之內部之保濕效果。
例如就緊湊化、保濕性、成本等觀點而言,相對於化妝料之總量,化妝料中之玻尿酸之含量可設為0.005質量%以上、0.01質量%以上、0.05質量%以上、0.10質量%以上、0.15質量%以上、0.20質量%以上、0.25質量%以上、0.30質量%以上、0.35質量%以上、0.40質量%以上、或0.45質量%以上,且可設為5.0%以下、4.0%以下、3.0%以下、2.0%以下、1.0質量%以下、0.90質量%以下、0.80質量%以下、0.70質量%以下、0.60質量%以下、0.50質量%以下、或0.45質量%以下。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化妝料中所含之玻尿酸例如可使用玻尿酸凝集收縮物中之玻尿酸之含有比率較高且保濕性優異的高分子量之玻尿酸,因此即便化妝料中之玻尿酸之含量相對較低,亦可呈現出充分之保濕效果。
<鎂鹽> 本發明之化妝料包含鎂鹽。作為鎂鹽,可例舉包含選自無機鹽及有機酸鹽中之至少一種之鎂鹽。於考慮用於化妝料之情形時,在無機鹽及有機酸鹽中,較佳為不易對皮膚或體毛造成不良影響之鹽。此處,「無機鹽」意指僅由無機成分構成之鹽,亦可稱為由自無機酸及無機鹼所產生之離子構成之鹽。又,「有機酸鹽」意指有機酸與金屬離子鍵結而成之鹽。再者,鹽在化妝料中一般以來自鹽之離子之形態存在。因此,於本發明中,例如「包含鎂鹽之化妝料」意指鎂鹽以此種離子之形態包含。
作為無機鹽之形態之鎂鹽,例如可例舉:硝酸鎂、硫酸鎂、及氯化鎂。該等鹽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有機酸鹽,例如可例舉:檸檬酸鹽、乙酸鹽、乳酸鹽、酒石酸鹽、琥珀酸鹽、蘋果酸鹽、乙醇酸鹽、水楊酸鹽、及吡咯啶酮羧酸鹽。作為有機酸鹽之形態之鎂鹽,具體而言,可例舉:檸檬酸、乙酸、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蘋果酸、乙醇酸、水楊酸、吡咯啶酮羧酸等有機酸與鎂離子鍵結而成之鹽。該等鹽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就對體表或體毛之滲透性、保濕效果之持續性等觀點而言,鎂鹽較佳為無機鹽之形態之鎂鹽,更佳為氯化鎂。
例如,考慮到玻尿酸之緊湊化之程度、以及對體表或體毛之滲透性及/或保濕效果之持續性之平衡性等,相對於化妝料之總量,化妝料中之鎂鹽之調配量可設為0.01質量%以上、0.05質量%以上、0.10質量%以上、0.15質量%以上、0.20質量%以上、0.25質量%以上、0.30質量%以上、0.35質量%以上、0.40質量%以上、0.45質量%以上、0.50質量%以上、0.55質量%以上、0.60質量%以上、0.65質量%以上、或0.70質量%以上,且可設為5.0質量%以下、4.0質量%以下、3.0質量%以下、2.0質量%以下、1.9質量%以下、1.8質量%以下、1.7質量%以下、1.6質量%以下、或1.5質量%以下。此處,於鎂鹽為水合物之形態之情形時,該調配量係除去水合物之水的部分之量。
化妝料中之鎂鹽之調配量亦可定義為鎂鹽之離子強度。例如,考慮到玻尿酸之緊湊化之程度、以及對體表或體毛之滲透性及/或保濕效果之持續性之平衡性等,鎂鹽之離子強度較佳為0.01以上、0.03以上、0.05以上、0.07以上、0.10以上、超過0.10、0.12以上、0.15以上、0.17以上、0.20以上、0.22以上、或0.25以上。作為該離子強度之上限值,例如可設為5.0以下、4.0以下、3.0以下、2.0以下、1.0以下、0.70以下、或0.50以下。
此處,例如,於向緩衝液中添加鎂鹽而製備化妝料之情形時,鎂鹽之調配量或離子強度係基於所有鎂鹽成分而算出,該所有鎂鹽成分包含緩衝液本身所含之鎂鹽成分、及另外添加至緩衝液中之鎂鹽成分。
本發明之化妝料以上述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鎂鹽,並且進而以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之比率包含鎂鹽。如此,以規定之比率平衡性較佳地包含可呈現出潮解性之鎂鹽,結果,本發明之化妝料與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般之包含使用氯化鈉等其他鹽進行緊湊化而成之玻尿酸的化妝料相比,不易於皮膚等表面上結晶化,可提供更優異之皮膚滲透性及保濕性。
例如,考慮到玻尿酸之緊湊化之程度、以及對體表或體毛之滲透性及/或保濕效果之持續性之平衡性等,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較佳為1.0以上、1.1以上、1.2以上、1.3以上、1.4以上、1.5以上、1.6以上、1.7以上、1.8以上、1.9以上、或2.0以上。該質量比之上限值例如可設為10以下、9.0以下、8.0以下、7.0以下、6.0以下、5.0以下、4.0以下、或3.0以下。
<水性介質> 典型地,本發明之化妝料可包含水性介質。該水性介質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化妝料、準藥品等中所使用之水性介質。例如可使用:離子交換水、蒸餾水、超純水、自來水、緩衝液等。水性介質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緩衝液,例如可例舉:檸檬酸緩衝液、乳酸緩衝液、磷酸緩衝液、乙酸緩衝液、酒石酸緩衝液、硼酸緩衝液、及三羥甲基胺基甲烷緩衝液。就緩衝能力較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檸檬酸緩衝液、乳酸緩衝液、及磷酸緩衝液,更佳為檸檬酸緩衝液。
緩衝液之pH值可設為7.0以下、6.8以下、或6.5以下。緩衝液之pH值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就對皮膚之刺激性之觀點等而言,較佳為4.5以上、5.5以上、或6.0以上。
<任意成分> 本發明之化妝料可於不會對本發明之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之範圍內適當調配各種成分。作為此種成分,例如可例舉: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保濕劑;皮膚或毛髮營養劑;維生素;能夠應用於醫藥品、準藥品、化妝品等中之水溶性藥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防腐劑;抗氧化助劑;增黏劑;界面活性劑(例如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顏料;染料;色素;及香料。任意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 本發明之化妝料亦可包含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化妝料中之其他鹽之調配量例如可設為未達0.50質量%、0.40質量%以下、0.30質量%以下、0.20質量%以下、0.10質量%以下、未達0.10質量%、0.05質量%以下、或0.01質量%以下。就對體表或體毛之滲透性、保濕效果之持續性等觀點而言,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較佳為不包含於化妝料中。此處,本發明中之「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不包括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玻尿酸鹽。
(兩性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之化妝料可包含兩性界面活性劑。化妝料中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例如可設為未達0.01質量%、0.005質量%以下、或0.001質量%以下。兩性界面活性劑亦可不調配於化妝料中。
《化妝料之劑型及製品形態》 本發明之化妝料之劑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液狀、乳液狀、乳霜狀、凝膠狀、薄霧(mist)、噴霧(spray)、氣溶膠、慕絲等。該等可為單相系形態,或者亦可為非乳化型或乳化型且水包油型或油包水型之二相系形態。此處,於本發明中,「噴霧(spray)」可包括霧(mist)型噴霧、氣溶膠型噴霧等。
本發明之化妝料之製品形態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乳液、乳霜、面部油、身體油、美容液等護膚化妝料;粉餅、妝前底霜、口紅、腮紅、眼影、睫毛膏、睫毛底膏等化妝用化妝料;防曬化妝料;身體化妝料;芳香化妝料;卸妝劑、洗面乳、沐浴露等皮膚清潔劑;髮膠、髮乳、洗髮劑、護髮素、洗髮精等毛髮化妝料。於化妝料中,有利的是使用聚焦於使玻尿酸滲透至皮膚等之不沖洗而使用之駐留型化妝料。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化妝料可製成助溶系或微乳液系化妝料(例如美容液)。該化妝料可呈現出半透明至透明之外觀。對於此種外觀,例如可藉由根據COLOR-EYE 7000A(Gretag Macbeth公司製造)等色差計所算出之L值進行評價。L值越接近100,意指透明度越高,一些實施方式中之本發明之化妝料可呈現出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5以上、90以上、92以上、或95以上100以下或未達100之L值。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化妝料不含有包含螯合劑之第2劑,該螯合劑係用以將上述玻尿酸應用於皮膚後使該玻尿酸膨潤。
《化妝料之製備方法》 本發明之化妝料例如可使用以下方法來製備。再者,關於化妝料之製備方法中可使用之玻尿酸、鎂鹽、水、任意成分等各種材料,可使用上述各種材料。
可於水或緩衝液中調配鎂鹽而製備溶液,於該溶液中調配玻尿酸,一面進行攪拌混合一面使玻尿酸溶解而製備化妝料。
或者,可將玻尿酸調配至水或緩衝液中,進行攪拌混合而使玻尿酸溶解後,進而調配鎂鹽而製備化妝料。
再者,於緩衝液本身藉由緩衝液中所含之鎂鹽之作用而呈現出上述鎂鹽之濃度或離子強度之情形時,可省略鎂鹽之添加。
於調配上述任意成分之情形時,該任意成分可於藉由鎂鹽使玻尿酸緊湊化之前調配,但較佳為於製備經緊湊化之玻尿酸後調配,以免影響經緊湊化之玻尿酸。
《化妝料之應用部位》 本發明之化妝料可應用於身體之所有部分,例如可應用於皮膚之表面(體表)上或體毛(毛髮)上之任何部位。具體而言,例如可適當應用於臉(唇、眼周、眼瞼、臉頰、額頭、眉間、鼻等)、頭(頭皮)、耳、手、手臂、頸、腿、腳、胸、腹、背等皮膚表面;或頭髮、睫毛、眉毛、鬍鬚等體毛。此處,皮膚亦包括皮膚之表皮之角質發生變化而硬化之指甲等。又,於本發明中,「體毛」與「毛髮」同義,包括身體中之所有毛。具體而言,作為體毛(毛髮),例如可例舉:頭髮、睫毛、眉毛、及鬍鬚等。
如此,本發明之化妝料可適宜用作體表或體毛用化妝料。進而,本發明之化妝料由於可使玻尿酸滲透至體表或體毛,因此可適宜用作玻尿酸之體表或體毛滲透用化妝料。
《使用化妝料之美容方法》 使用本發明之化妝料之美容方法包括上述將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再者,於本發明中,「美容方法」意指將本發明之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對體表或體毛髮之狀態進行美化之方法,不同於對人類進行手術、治療或診斷之方法。
一般而言,暴露於乾燥之皮膚或體毛會不知不覺地流失水分,成為無法保持皮膚或體毛之表面之含水量之狀態。例如,若皮膚表面之水分不足,則無法順利地產生皮膚本身所產生之保濕成分(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結果,認為皮膚表面之屏障功能及保濕功能降低,皮膚容易受損,因此失去滋潤而引起皺紋、皮膚粗糙等問題。又,認為例如若頭髮失去滋潤而乾燥,則會產生毛髮分叉或斷裂,或頭髮因靜電而容易分叉。
本發明之化妝料可使經緊湊化之玻尿酸適宜滲透至皮膚或體毛,因此可使皮膚或體毛良好地保濕。結果,例如改善皮膚本身產生之保濕成分之生成功能,並且亦改善角質層之代謝回轉不順利,或者改善頭髮滋潤度,因此不易產生皮膚粗糙、或者毛髮分叉或斷裂等問題,可提高美容效果。
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將化妝料塗抹於體表或體毛來實施。作為將化妝料塗抹於體表或體毛之方法,例如,可使用投入有化妝料之噴霧容器噴灑於體表或體毛來實施,或者,亦可向不具有噴霧功能之容器中投入化妝料,自該容器採取適量之化妝料放在手指或手掌等,將其塗抹於體表或體毛來實施。
就提高美容效果之觀點而言,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較佳為實施2天以上、5天以上、7天以上、10天以上、15天以上、20天以上、或30天以上。就進一步提高美容效果之觀點而言,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更佳為連續實施2天以上、5天以上、7天以上、10天以上、15天以上、20天以上、或30天以上。此處,有時將連續實施稱為「連用」。 [實施例]
以下,舉出試驗例及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再者,以下,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調配量以質量%表示。
《試驗例1~5及參考試驗例1》 <化妝料之評價> 使用藉由下述製造方法所獲得之各化妝料之試驗樣品,實施以下所示之各種評價,將其結果彙總於表1~4及圖1~3中。再者,圖中之「HA」意指玻尿酸。
(滲透性試驗1:玻尿酸對人類皮膚之滲透量之評價) 按照下述(1)~(5)之順序,根據來自藉由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之角質層之玻尿酸回收量,評價玻尿酸之滲透性: (1)於擴散單元陣列系統(INTRO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放置人類皮膚(60多歲)後,將經除氣之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填充至接收器中,使皮膚水合1小時。 (2)確認到皮膚之表面溫度為32℃後,將化妝料之試驗樣品以10 μL/cm 2塗抹於皮膚。 (3)6小時後,將皮膚之表面(角質層)用含皂液之棉簽擦拭5次,用含MilliQ(商標)水(超純水)之棉簽擦拭5次,清潔角質層。 (4)將經清潔之角質層用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20次,將第6~10片膠帶浸漬於調配有5%甲醇之MilliQ(商標)水2.5 mL中之後,進行20分鐘超音波處理,提取玻尿酸。 (5)使用玻尿酸定量套組(Cosmo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藉由ELISA法分析提取液,對提取液中之玻尿酸量進行定量。
(滲透性試驗2:利用螢光顯微鏡進行之滲透至人類皮膚之玻尿酸之滲透性評價) 按照下述(1)~(5)之順序,直接觀察滲透至皮膚內之玻尿酸: (1)於擴散單元陣列系統(INTRO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放置人類皮膚(60多歲)後,將經除氣之PBS填充至接收器中,使皮膚水合1小時。 (2)確認到皮膚之表面溫度為32℃後,將化妝料之試驗樣品以10 μL/cm 2塗抹於皮膚。 (3)6小時後,用包含MilliQ(商標)水(超純水)之棉簽擦拭皮膚之表面(角質層)。 (4)切除皮膚,將所切除之皮膚包埋於O.C.T(Optimal Cutting Temperature,最佳切割溫度)化合物中,藉由低溫恆溫器(CM3050S,Leica Microsystem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作切片。 (5)用螢光顯微鏡(BX51,奧林巴斯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觀察所製作之切片。
再者,應用有作為螢光基之螢光素胺(FA)的螢光素胺(FA)標記玻尿酸(HA)如下所述製備: 使10 g之BIO HIARO 12(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均勻分散於500 mL之甲醇(Nacalai Tesqu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之後,添加500 mL之水,使其完全溶解。向其中一面攪拌一面添加溶解有100 mg之5-胺基螢光素(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甲醇溶液、及溶解有104 mg之作為脫水縮合劑之DMT-MM(4- (4,6-dimethoxy -1,3,5-triazin-2-yl) -4-methyl- morpholinium chloride,4-(4,6-二甲氧基三𠯤-2-基)-4-甲基嗎啉鹽酸鹽)(國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甲醇溶液,獲得FA標記HA。將所獲得之FA標記HA進而用純化水透析1週後,進行冷凍乾燥,獲得約6 g之經純化之FA標記HA。使用分光螢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測得之FA標記HA之極大吸收波長為494 nm,極大螢光波長為521 nm。
(滲透性試驗3:玻尿酸對人類皮膚之滲透量之評價) 按照下述(1)~(5)之順序,根據來自藉由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之角質層之玻尿酸回收量,評價玻尿酸之滲透性: (1)於擴散單元陣列系統(INTRO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放置人類皮膚(47歲,男性)後,將經除氣之PBS填充至接收器中,使皮膚水合1小時。 (2)確認到皮膚之表面溫度為32℃後,將化妝料之試驗樣品以10 μL/cm 2塗抹於皮膚。 (3)6小時後,將皮膚之表面(角質層)用含皂液之棉簽擦拭5次,用含MilliQ(商標)水(超純水)之棉簽擦拭5次,清潔角質層。 (4)將經清潔之角質層用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20次,分別將第1~5片膠帶、第6~10片膠帶、第11~15片膠帶浸漬於調配有5%甲醇之MilliQ(商標)水2.5 mL中之後,進行20分鐘超音波處理,提取玻尿酸。 (5)使用QnE玻尿酸(HA) ELISA分析套組(舟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藉由ELISA法分析提取液,對提取液中之玻尿酸量進行定量。
(滲透性試驗4:玻尿酸對人類皮膚之滲透量之評價) 按照下述(1)~(2)之順序,根據自模擬皮膚滲透至培養基之玻尿酸量,評價玻尿酸之滲透性: (1)將仿皮膚膜(Melano Derm MEL-300套組,Asian donor(MEL-300-A),MATTEK公司製造)移至分注有加熱至37℃之培養基(EPI-100-LLMM,MATTEK公司製造)5 mL之12孔板中,將25 μL之試驗樣品應用於仿皮膚膜之上表面後,於CO 2培養箱(37℃,5%CO 2,濕潤)中培養1天。 (2)將所培養之培養基取樣1 mL,藉由ELISA法進行分析,對培養基中之玻尿酸量進行定量。
(滲透性試驗5:連用1個月後之玻尿酸對人類皮膚之滲透量之評價) 按照下述(1)~(3)之順序,根據來自藉由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之角質層之玻尿酸回收量,評價連用1個月後之玻尿酸之滲透性: (1)用肥皂清潔12名20~30多歲之健康男性官能檢查員之前臂內側後,將化妝料之各樣品1 mL塗抹於經清潔之皮膚。 (2)連續1個月每天實施1次(1)之操作後,將應用有樣品之皮膚之角質層用D-squame(商標)盤之膠帶剝離5次,將第3~5片膠帶浸漬於調配有5%甲醇之MilliQ(商標)水中之後,進行20分鐘超音波處理,提取玻尿酸。 (3)使用玻尿酸定量套組(Cosmo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藉由ELISA法分析提取液,對提取液中之玻尿酸量進行定量。
(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平均粒徑之評價) 按照下述(1)~(2)之順序,對試驗樣品中之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平均粒徑進行評價: (1)用1 μm之膜濾器過濾試驗樣品。 (2)對於經過濾之樣品,使用Zetasizer(Malvern Panalytical公司製造),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求出Z平均粒徑。
<試驗例1:各種鹽之影響> 於試驗例1中,基於上述滲透性試驗1,對與玻尿酸一起調配之各種鹽之影響進行研究。將其結果示於表1及圖1中。
(比較例1)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5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A。使玻尿酸溶解後,將氯化鈉(重量平均分子量(Mw):58.4,純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金屬離子當量成為0.14 Eq之濃度(0.82質量%)添加至組合物A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比較例2~4及實施例1) 除變更為表1之鹽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分別製備比較例2~4及實施例1之試驗樣品。
(參考例1) 使用不含鹽之比較例1之組合物A作為參考例1之試驗樣品(對照樣品)。
[表1] 表1
   參考例1 比較例1 比較例2 實施例1 比較例3 比較例4
玻尿酸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NaCl 1) - 0.82 - - - -
KCl 2) - - 1.04 - - -
MgCl 2・6H 2O 3) - - - 1.42 - -
CaCl 2 4) - - - - 1.03 -
AlCl 3 5) - - - - - 1.13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玻尿酸量 (ng/cm 2) 43.7 69.4 61.8 251.5 47.2 104.2
1)氯化鈉:純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w:58.4) 2)氯化鉀:富士膠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w:74.6) 3)氯化鎂六水合物:富士膠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w:203.3) 4)氯化鈣:Nacalai Tesqu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w:147.0) 5)氯化鋁:Nacalai Tesqu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w:241.4)
(結果) 根據表1及圖1可確認到,即便於使用除鎂鹽以外之其他鹽之情形時,與不含鹽之參考例1相比,玻尿酸量亦增加,因此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性提昇,但於使用鎂鹽之情形時,與使用其他鹽之情形相比,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性大幅提昇。
<試驗例2:滲透至皮膚內之玻尿酸之直接觀察> 於試驗例2中,基於上述滲透性試驗2,對使用鎂鹽時之玻尿酸對皮膚內部之滲透情況進行研究。將其結果示於圖2中。
(試驗樣品) 使用試驗研究例1中之參考例1及實施例1之試驗樣品。
(結果) 根據圖2可確認到,與將未使用鎂鹽之含玻尿酸之水溶液應用於皮膚時(圖2(a))相比,於將使用鎂鹽所製備之含玻尿酸之水溶液應用於皮膚時(圖2(b)),於角質層部(箭頭部)堆積有許多玻尿酸。根據該結果可知,使用規定量之鎂鹽所製備之玻尿酸容易滲透至皮膚之內部而留在角質層附近,因此可提高皮膚內部之保濕效果。
<試驗例3:鎂鹽之調配比率之影響1> 於試驗例3中,基於上述滲透性試驗3,對鎂鹽之調配比率之影響進行研究。將其結果示於表2~4中。此處,表2~4中之「1~5」、「6~10」、及「11~15」意指藉由第1~5片膠帶、第6~10片膠帶、及第11~15片膠帶所採取之玻尿酸量。又,於本發明中,「MgCl 2換算量」意指自氯化鎂六水合物(MgCl 2・6H 2O)之調配量除去水合物之含水量所得之換算量,又,「MgCl 2換算量」記載於表中時之調配組成之合計量係除去MgCl 2換算量之各成分之合計量。再者,於表3所示之參考例3及比較例8中,將上述滲透性試驗3之(1)中之「人類皮膚(47歲,男性)」及(3)中之「6小時」變更為「人類皮膚(38歲,女性)」及「4小時」,又,於表4所示之參考例4及實施例4中,將上述滲透性試驗3之(1)中之「人類皮膚(47歲,男性)」及(3)中之「6小時」變更為「人類皮膚(34歲,女性)」及「4小時」。
(比較例5)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5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B。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B中添加0.17質量%之MgCl 2・6H 2O,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比較例6~7及實施例2~3) 除將MgCl 2・6H 2O之添加量變更為表2所示之值以外,以與比較例5相同之方式分別製備比較例6~7及實施例2~3之試驗樣品。
(參考例2) 使用不含鹽之比較例5之組合物B作為參考例2之試驗樣品(對照樣品)。
(比較例8)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1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B。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B中添加0.17質量%之MgCl 2・6H 2O,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參考例3) 使用不含鹽之比較例8之組合物B作為參考例3之試驗樣品(對照樣品)。
(實施例4)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1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B。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B中添加1.00質量%之MgCl 2・6H 2O,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參考例4) 使用參考例3之試驗樣品作為參考例4之試驗樣品(對照樣品)。
[表2] 表2
   參考例2 比較例5 比較例6 比較例7 實施例2 實施例3
玻尿酸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MgCl 2・6H 2O - 0.17 0.39 0.68 1.36 2.71
MgCl 2換算量 - 0.08 0.18 0.32 0.64 1.27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離子強度 - 0.03 0.06 0.10 0.20 0.40
Mg鹽/玻尿酸之質量 - 0.2 0.4 0.6 1.3 2.5
玻尿酸量 (ng/cm 2) 1~5 33.7 45.7 33.9 28.6 67.9 83.3
6~10 11.4 24.2 16.1 14.4 30.7 29.6
11~15 7.9 12.7 12.6 14.3 24.9 25.3
合計 53.0 82.6 62.7 57.3 123.5 138.3
[表3] 表3
   參考例3 比較例8
玻尿酸 0.10 0.10
MgCl 2・6H 2O - 0.17
MgCl 2換算量 - 0.08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100 100
離子強度 - 0.03
Mg鹽/玻尿酸之質量 - 0.8
玻尿酸量 (ng/cm 2) 1~5 8.5 6.5
6~10 5.8 6.0
11~15 4.4 5.3
合計 18.6 17.8
[表4] 表4
   參考例4 實施例4
玻尿酸 0.10 0.10
MgCl 2・6H 2O - 1.00
MgCl 2換算量 - 0.47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100 100
離子強度 - 0.15
Mg鹽/玻尿酸之質量 - 4.7
玻尿酸量 (ng/cm 2) 1~5 6.7 7.9
6~10 2.9 6.2
11~15 5.3 4.8
合計 14.9 18.9
(結果) 根據表2可知,與參考例2及比較例5~7相比,實施例2~3中之玻尿酸量(合計量)增加,因此若以規定之比率包含鎂鹽(即,若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則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性大幅提昇。又,根據表3及表4之結果可確認到,關於該傾向,即便玻尿酸之調配量較低,亦顯現出同樣之傾向。
又,關於玻尿酸量,與第6~10片及第11~15片相比,第1~5片中之數值變高。根據該結果,可謂使用鎂鹽所製備之玻尿酸具有如下性能:滲透至皮膚之內部後,容易留在角質層附近,提高皮膚內部之保濕效果。該結果亦與試驗例2之結果一致。
<試驗例4:鎂鹽之調配比率之影響2> 於試驗例4中,基於上述滲透性試驗4,對鎂鹽之調配比率之影響進行研究。將其結果示於表5中。再者,表5中之玻尿酸量之數值係12孔板之4孔之資料之平均值。又,於試驗樣品中之玻尿酸之調配量較低(例如,0.10質量%左右)之情形時,有無法藉由上述滲透性試驗3進行評價之虞。因此,於玻尿酸之調配量較低之情形時,較佳為藉由滲透性試驗4進行評價。
(參考例5) 使用MilliQ(商標)水(超純水)作為試驗樣品。
(參考例6) 向離子交換水中添加0.34質量%之MgCl 2・6H 2O,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使MgCl 2・6H 2O溶解,製備試驗樣品。
(比較例9)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1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使玻尿酸溶解,製備試驗樣品。
(實施例5)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1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C。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C中添加0.34質量%之MgCl 2・6H 2O,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表5] 表5
   參考例5 參考例6 比較例9 實施例5
玻尿酸 - - 0.10 0.10
MgCl 2・6H 2O - 0.34 - 0.34
MgCl 2換算量 - 0.16 - 0.16
100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100 100 100 100
離子強度 - 0.05 - 0.05
Mg鹽/玻尿酸之質量比 - - - 1.6
玻尿酸量(ng/cm 2) 17.4 20.5 25.9 35.9
(結果) 根據表5可知,即便樣品中之玻尿酸之調配量較低,若以規定之比率包含鎂鹽(即,若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鎂鹽相對於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則亦提昇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性。
<試驗例5:連用1個月時之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效果> 於試驗例5中,基於上述滲透性試驗5,對連用1個月時之玻尿酸對皮膚之滲透效果進行研究。將其結果示於表6及圖3中。再者,玻尿酸量之數值係由12名官能檢查員給出之結果之平均值。
(參考例7) 對未對皮膚應用任何樣品之部位之玻尿酸量進行測定。
(比較例10)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5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D。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D中添加0.50質量%之苯氧基乙醇、1.00質量%之乙醇,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實施例6)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5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D。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D中添加1.42質量%之MgCl 2・6H 2O、0.50質量%之苯氧基乙醇、1.00質量%之乙醇,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表6] 表6
   參考例7 (未塗佈) 比較例10 實施例6
玻尿酸 - 0.50 0.50
MgCl 2・6H 2O - - 1.42
MgCl 2換算量 - - 0.66
苯氧基乙醇 - 0.50 0.50
乙醇 - 1.00 1.00
-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合計 - 100 100
離子強度 - - 0.21
Mg鹽/玻尿酸之質量比 - - 1.3
玻尿酸量(ng/cm 2) 9.2 13.0 40.2
(結果) 根據表6及圖3可知,若將包含使用規定量之鎂鹽所製備之玻尿酸之組合物長時間連續應用於皮膚,則可使玻尿酸適宜滲透至皮膚。
<參考試驗例1:鹽之種類及玻尿酸濃度對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粒徑所造成的影響> 於參考試驗例1中,研究鹽之種類及玻尿酸濃度對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粒徑所造成的影響。
(參考例8) 將玻尿酸(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IO HIARO 12:重量平均分子量120萬)以含量成為0.50質量%之方式添加至離子交換水中,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組合物E。使玻尿酸溶解後,向組合物E中以離子強度成為0.20之方式添加氯化鈉,藉由旋渦混合器進行攪拌混合,製備試驗樣品。
(參考例9) 除使用氯化鈉代替MgCl 2・6H 2O以外,以與參考例8相同之方式製備參考例9之試驗樣品。
(參考例10) 將比較例9之試驗樣品(玻尿酸:0.10質量%)用作參考例10之試驗樣品。
(參考例11) 將實施例5之試驗樣品(玻尿酸:0.10質量%、MgCl 2・6H 2O:0.34質量%)用作參考例11之試驗樣品。
(結果) 根據參考例8及9之結果,於使用0.50質量%之玻尿酸及鈉鹽來製備之情形時,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平均粒徑為68.9 nm。另一方面,於使用0.50質量%之玻尿酸及鎂鹽來製備之情形時,經緊湊化之玻尿酸之平均粒徑為295.9 nm。
再者,參考例9係與表2之實施例2相同之構成。先前認為若玻尿酸之平均粒徑超過200 nm,則對皮膚之滲透性降低,但根據參考例9及實施例2之結果可知,於使用規定量之鎂鹽所製備之玻尿酸之情形時,即便平均粒徑超過200 nm,亦可使玻尿酸適宜滲透至皮膚內部。
根據參考例10之結果可確認到,若不調配鎂鹽,則玻尿酸不會緊湊化,其尺寸為1,711 nm而粗大化。可知若如參考例11調配鎂鹽,且使玻尿酸之調配量低於參考例9,則玻尿酸進一步緊湊化至65.0 nm左右。
圖1係與將使用各種鹽所製備之玻尿酸水溶液應用於人類皮膚時之人類皮膚中之玻尿酸量有關的圖表。 圖2(a)係將不含鎂鹽之玻尿酸水溶液應用於人類皮膚,藉由螢光顯微鏡觀察該皮膚剖面時之照片;(b)係將包含使用鎂鹽進行緊湊化而成之玻尿酸之水溶液應用於人類皮膚,藉由螢光顯微鏡觀察該皮膚剖面時之照片。 圖3係與未塗抹玻尿酸之人類皮膚中之玻尿酸量、以及將玻尿酸水溶液或包含玻尿酸及鎂鹽之水溶液連用1個月塗抹於人類皮膚時之人類皮膚中之玻尿酸量有關的圖表。

Claims (10)

  1. 一種化妝料,其包含玻尿酸、及鎂鹽, 上述鎂鹽以0.01以上之離子強度之濃度包含,且上述鎂鹽相對於上述玻尿酸之質量比為1.0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化妝料,其中相對於上述化妝料之總量,上述玻尿酸包含0.005質量%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其中上述鎂鹽為氯化鎂。
  4.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其中上述玻尿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00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其中上述化妝料為駐留型化妝料。
  6.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其中上述化妝料呈現出90以上之L值。
  7.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其用以使玻尿酸滲透至體表或體毛。
  8. 一種美容方法,其包括將如請求項1或2之化妝料應用於體表或體毛。
  9. 如請求項8之美容方法,其中上述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係實施2天以上。
  10. 如請求項8之美容方法,其中上述化妝料對體表或體毛之應用係連續實施2天以上。
TW112105589A 2022-08-09 2023-02-16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TW202406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7207 2022-08-09
JP2022127207 2022-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534A true TW202406534A (zh) 2024-02-16

Family

ID=89851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5589A TW202406534A (zh) 2022-08-09 2023-02-16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6534A (zh)
WO (1) WO20240341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3378B2 (ja) * 1994-08-02 2002-01-07 花王株式会社 紫外線防御化粧料
JP5066342B2 (ja) * 2006-04-28 2012-11-07 キユーピー株式会社 新規なヒアルロン酸および/またはその塩、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化粧料、医薬組成物、食品組成物、および化粧料キット
JP2021169433A (ja) * 2020-04-16 2021-10-28 ロート製薬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CN117295486A (zh) * 2021-06-11 2023-12-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透明质酸盐的皮肤渗透用化妆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4159A1 (ja)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3377B2 (ja) 保湿性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
JP4767914B2 (ja) 皮膚をひきしめる効果のある化粧組成物
JP5273683B2 (ja) 化粧料的に又は医薬的に活性な化合物を与えられている多孔性粒子
Effiong et al. Nanotechnology in cosmetics: basics, current trends and safety concerns—A review
JP6495656B2 (ja) 美容方法
JP2002293718A (ja) 化粧品または皮膚科用組成物中における抗刺激剤としての繊維の使用
KR102265497B1 (ko) 클렌징 조성물
WO2017009206A1 (en) Compositions for topical use
WO2021033725A1 (ja) 化粧料
JPWO2020004649A1 (ja) 被膜形成組成物
KR20210023770A (ko) 공융 혼합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JP2009501209A (ja) シワの処理のための美容方法
JPH10298136A (ja) 新規なサリチル酸誘導体及びその化粧用及び/または皮膚用組成物における使用
WO2015147137A1 (ja) セラミド配合外用剤組成物
WO2022259901A1 (ja) ヒアルロン酸塩の皮膚浸透用化粧料
JP2018115124A (ja) リポソーム、リポソーム液及び化粧料、並びに上記リポソー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EP425711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picule coated with active ingredient for skin improvement and diamond, and diamond spicule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TW202406534A (zh) 化妝料及美容方法
CN106389160A (zh) 使皮肤光滑亮泽的身体乳
JP2009234986A (ja) 相乗効果水を含有する皮膚外用剤
WO2024116893A1 (ja) 組成物
WO2021163915A1 (zh) 含接近饱和、饱和、或超饱和活性成分的温和洁净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077675A (ja) ジェル状皮膚外用剤又は皮膚化粧料
WO2022172790A1 (ja) 化粧料
WO2023112678A1 (ja) 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