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959A -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5959A
TW202405959A TW112125137A TW112125137A TW202405959A TW 202405959 A TW202405959 A TW 202405959A TW 112125137 A TW112125137 A TW 112125137A TW 112125137 A TW112125137 A TW 112125137A TW 202405959 A TW202405959 A TW 2024059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ifting
molded product
moves
resin mol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5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周平
奥西祥人
小河冬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ow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9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2Transfer moulding, i.e. transferr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by a plunger from a "shot" cavity into a mould cav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50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e.g. sealing of a cap to a base of a container
    • H01L21/56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layers,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自設置有具有伸出部的槽區塊的下模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的同時,可靠地回收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搬送機構19具有:第一保持部20,保持樹脂成形品W2;第二保持部21,保持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以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在伸出部141b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的方式使第一保持部20上升;以及水平移動機構23,在第一保持部20藉由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上升的狀態下,以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伸出部141b的外側的方式使第一保持部20沿水平方向移動,在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較伸出部141b更靠外側處,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下,藉由合模機構17使下模15下降,並且藉由轉注機構142使柱塞142a相對於下模上升。

Description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先前,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示,考慮將上模與下模合模,且在設置於下模的槽區塊的伸出部在與下模的上表面之間夾著成形對象物的一部分的狀態下,自槽區塊的上表面與上模的下表面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將熔融的樹脂注入至上模的模腔來進行樹脂密封。
在該樹脂成形裝置中,在樹脂成形後,使用具有成形品用吸附部及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部的搬送裝置(卸載機),進行樹脂成形品及不需要的樹脂的搬出。此處,成形品用吸附部及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部均包含樹脂製的吸附墊。
並且,藉由成形品用吸附部來吸附樹脂成形品,使吸附有該樹脂成形品的成形品用吸附部向遠離槽區塊的方向水平移動,並使樹脂成形品移動至伸出部之外。另外,藉由在使不需要的樹脂吸附部與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使柱塞上升,將不需要的樹脂自槽區塊抬起並使不需要的樹脂吸附部吸附不需要的樹脂。再者,不需要的樹脂吸附部的吸附墊由於不需要的樹脂被抬起而在保持與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發生彈性變形並收縮。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22-3970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例如在下模形成模腔,在成形對象物的下側形成樹脂密封部的樹脂成形品中,若不使下側的樹脂密封部自下模的模腔向上方伸出,則無法使其水平移動。另外,於在下模存在基板(成形對象物)的對位用銷的情況下,若不使樹脂成形品向上方移動並自對位用銷取出樹脂成形品(基板),則無法使其水平移動。進而,例如即便是在下模不存在模腔的結構,亦存在在下模設置脫模膜的情況,僅藉由利用成形品用吸附部來吸附樹脂成形品,無法將樹脂成形品與脫模膜可靠地分離。
根據該些問題,可考慮,使吸附了樹脂成形品的成形品用吸附部向上方向移動後,向遠離槽區塊的方向移動。此處,為了在使成形品用吸附部向上方向移動時樹脂成形品不觸碰到伸出部,可考慮增大槽區塊的伸出部與下模的模面的距離。
且說,若增大槽區塊的伸出部與下模的模面的距離,槽區塊的上表面與上模的下表面的距離相對變小。其結果,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部的吸附墊的尺寸受到制約,無法確保用於將不需要的樹脂自槽中取出的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部的彈性變形量,從而難以穩定地回收不需要的樹脂。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所述問題點而成,其主要課題在於在自設置有具有伸出部的槽區塊的下模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的同時,可靠地回收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 [解決課題之手段]
即,本發明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成形模,具有上模及下模,在它們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模腔;合模機構,將所述上模與所述下模合模;槽區塊,設置於所述下模,形成有收容樹脂材料的槽;轉注機構,使柱塞在所述槽內移動而向所述模腔注入所述樹脂材料;以及搬送機構,將樹脂成形後的樹脂成形品自所述下模搬出,所述槽區塊具有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上模之間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搬送機構具有:第一保持部,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第二保持部,保持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在所述伸出部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以及水平移動機構,在所述第一保持部藉由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沿水平方向移動,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較所述伸出部更靠外側處,所述第二保持部與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藉由所述合模機構使所述下模下降,並且藉由所述轉注機構使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下模上升。 [發明的效果]
藉由如此構成的本發明,可在自設置有具有伸出部的槽區塊的下模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的同時,可靠地回收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
接著,舉例對本發明的技術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以下技術所限定。
本發明的技術1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成形模,具有上模及下模,在它們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模腔;合模機構,將所述上模與所述下模合模;槽區塊,設置於所述下模,形成有收容樹脂材料的槽;轉注機構,使柱塞在所述槽內移動而向所述模腔注入所述樹脂材料;以及搬送機構,將樹脂成形後的樹脂成形品自所述下模搬出,所述槽區塊具有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上模之間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搬送機構具有:第一保持部,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第二保持部,保持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在所述伸出部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以及水平移動機構,在所述第一保持部藉由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沿水平方向移動,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較所述伸出部更靠外側處,所述第二保持部與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藉由所述合模機構使所述下模下降,並且藉由所述轉注機構使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下模上升。
若為該樹脂成形裝置,則使保持於第一保持部的樹脂成形品在伸出部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之後,使樹脂成形品移動至伸出部的外側,因此,例如即便是在成形對象物的下側形成樹脂密封部的樹脂成形品或在下模設置脫模膜的情況下,亦可自下模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 另外,在樹脂成形品移動至較伸出部更靠外側處,且第二保持部與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使下模下降並且使柱塞相對於下模上升,因此,在第二保持部與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自槽區塊剝離不需要的樹脂。其結果,可防止因不需要的樹脂在槽區塊上傾斜等而產生的回收不良。
本發明的技術2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1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第二保持部具有用於吸附所述不需要的樹脂的波紋管型的吸附墊。 若為該結構,則可使所述技術1的結構(使下模下降並且使柱塞相對於下模上升的結構)的效果更進一步顯著。即,無需使用彈性變形量大的吸附墊,槽內殘留的樹脂的殘留量(槽殘留部)不會受到吸附墊的彈性變形量的限制。 再者,「殘留於槽內的樹脂的殘留量(槽殘留部)」與樹脂量的偏差或由有無電子零件引起的樹脂量的變化相對應。例如,於在無電子零件的虛擬成形與有電子零件的安裝成形中使用相同量的樹脂材料進行樹脂成形的情況下,由有無電子零件引起的樹脂材料的變化被槽殘留部所吸收。
本發明的技術3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1或2的結構的基礎上,藉由利用所述轉注機構使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下模上升,來維持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第二保持部的高度位置。 若為該結構,則與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第二保持部與柱塞的相對位置關係不會變化。例如,在為第二保持部具有吸附墊的結構的情況下,在將不需要的樹脂自槽中擠出時,吸附墊的彈性變形量幾乎不變化。因此,無需使用彈性變形量大的吸附墊。另外,在將不需要的樹脂自槽中擠出時,不需要的樹脂的位置幾乎不變化,因此可藉由第二保持部可靠地保持不需要的樹脂,從而能可靠地回收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
本發明的技術4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1至3的任一個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基座構件,供所述第一保持部能夠移動地設置;第一移動體,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二移動體,與所述第一移動體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動,且相對於所述第一移動體沿上下方向移動;以及連結構件,將所述第二移動體與所述第一保持部連結。 根據該結構,藉由第一移動體相對於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二移動體與該第一移動體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動,與該第二移動體連結的第一保持部沿水平方向移動。另外,藉由第二移動體相對於第一移動體沿上下方向移動,與第二移動體連結的第一保持部沿上下方向移動。
作為第一升降移動機構的具體的實施形態,可考慮以下內容。 即,本發明的技術5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4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具有:第一滑動構件,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及第一升降凸輪機構,藉由使所述第二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一滑動構件的移動向上方向移動而使所述第一保持部向上方向移動。
作為水平移動機構的具體的實施形態,可考慮以下內容。 即,本發明的技術6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4或5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水平移動機構具有:第二滑動構件,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及連桿機構,使所述第一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二滑動構件的移動向遠離所述槽區塊的方向移動。 若為該結構,則由於水平移動機構具有連桿機構,因此可將第二滑動構件的移動順利地傳遞給保持構件的移動。
作為搬送機構的具體的實施形態,可考慮以下內容。 即,本發明的技術7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1至6中的任一個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第二升降移動機構,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在所述樹脂成形品藉由所述水平移動機構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
本發明的技術8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7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第二升降移動機構,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在所述樹脂成形品藉由所述水平移動機構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具有第二升降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升降凸輪機構藉由使所述第二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二滑動構件的移動向上方向移動而使所述第一保持部向上方向移動。 若為該結構,則可使用水平移動機構的第二滑動構件構成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因此不僅可簡化結構,亦能夠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技術9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7或8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搬送爪,所述搬送爪鉤掛並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藉由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使用所述搬送爪來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 若為該結構,可更穩定地搬送樹脂成形品,從而能夠抑制使樹脂成形品落下。另外,在第一保持部藉由第二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使用搬送爪來保持樹脂成形品,因此可保持樹脂成形品的下表面。另外,可防止搬送爪與下模的模面接觸而使其損傷。
本發明的技術10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技術1至9中的任一個結構的基礎上,在所述下模形成有所述模腔,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直至由所述下模的所述模腔形成的樹脂密封部位於較所述下模的分模線更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如下的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亦為本發明的一形態,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使用所述技術1至10中的任一個樹脂成形裝置來製造樹脂成形品,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包括:成形步驟,對成形對象物進行樹脂成形;以及搬出步驟,將經樹脂成形的樹脂成形品搬出。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樹脂成形裝置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為了容易理解,對以下所示的任一個圖均適宜省略或者誇張地示意性地描繪。對同一構成部件標註同一符號並適宜省略說明。
<樹脂成形裝置的整體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樹脂成形裝置100是藉由使用樹脂材料J的轉注成形來對固定有電子零件Wx的成形對象物W1進行樹脂成形。
此處,作為成形對象物W1,例如為金屬製基板、樹脂製基板、玻璃製基板、陶瓷製基板、電路基板、半導體製基板、引線框架、矽晶圓、玻璃晶圓等,且不論有無配線。另外,用以樹脂成形的樹脂材料J例如是包含熱硬化性樹脂的複合材料,且樹脂材料J的形態為顆粒狀、粉末狀、液狀、片材狀或小片狀等。另外,作為電子零件Wx,例如可列舉半導體晶片、電阻元件、電容器元件等電子元件、或者該些電子元件中的至少一個經樹脂密封的形態的電子零件。
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樹脂成形裝置100分別包括以下構件作為構成部件:供給模組100A,供給成形前的成形對象物W1及樹脂材料J;成形模組100B,進行樹脂成形;以及收納模組100C,收容成形後的成形對象物W2(以下為樹脂成形品W2)。再者,供給模組100A、成形模組100B及收納模組100C分別相對於其他構成部件可相互裝卸,且可更換。
在供給模組100A設置有以下構件:成形對象物供給部11,供給成形對象物W1;樹脂材料供給部12,供給樹脂材料J;以及搬送機構13(以下為裝載機13),自成形對象物供給部11接收成形對象物W1並搬送至成形模組100B,自樹脂材料供給部12接收樹脂材料J並搬送至成形模組100B。
裝載機13在供給模組100A與成形模組100B之間往返,且沿著遍及供給模組100A與成形模組100B而設置的軌道(未圖示)移動。
如圖2的(a)至(c)所示,成形模組100B具有:下模15,供設置樹脂注入部14,且形成有供樹脂材料J注入的模腔15a;上模16,與下模15相向地設置,形成有供樹脂材料J注入的模腔16a;以及合模機構17,將下模15與上模16合模。下模15經由下壓板102而設置於藉由合模機構17升降的可動盤101。上模16經由上壓板103而設置於上部固定盤(未圖示)。再者,圖2的(a)至(c)僅示出樹脂注入部14的其中一側(左側),而省略了另一側(右側),但在圖2的(a)至(c)中,另一側的結構與其中一側的結構相同。
本實施方式的樹脂注入部14包括:槽區塊141,形成有收容樹脂材料J的槽141a;以及轉注機構142,具有設置於槽141a內的柱塞142a。此處,轉注機構142具有:柱塞142a,用於對收容於槽141a中的樹脂材料J進行壓送;以及柱塞驅動部142b,對該柱塞142a進行驅動。再者,柱塞142a對在槽141a中經加熱並熔融的樹脂材料J進行壓送。
槽區塊141設置於下模15,並藉由彈性構件144彈性支撐為能夠相對於下模15升降。另外,在槽區塊141的上端部形成有在下模15的上表面即模面上伸出的伸出部141b。伸出部141b在將上模16與下模15合模的狀態下,其上表面與上模16接觸,並且其下表面在與下模15的模面之間夾著成形對象物W1(參照圖2的(b))。另外,伸出部141b在樹脂成形後,成為在樹脂成形品W2的至少一部分與上模16之間伸出的部分(參照圖2的(c))。進而,亦可在槽區塊141的上表面形成將自槽141a注入的樹脂材料J導入至模腔15a、模腔16a中的作為樹脂流路的剔除(cull)部及澆口部(均未圖示)。
下模15的模腔15a用於對成形對象物W1的下表面進行樹脂密封,上模16的模腔16a用於對成形對象物W1的上表面進行樹脂密封。此處,在下模15的模腔15a或上模16的模腔16a中的至少一者收容成形對象物W1的電子零件Wx。
另外,在上模16,在與槽區塊141的伸出部141b相向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6b,且形成有將槽區塊141的剔除部及澆口部與模腔15a、模腔16a連接的流道部16c。再者,亦可在下模15形成將槽區塊141的剔除部及澆口部與模腔15a、模腔16a連接的流道部。另外,雖未圖示,但在下模15或上模16,在與槽區塊141相反的一側形成有排氣口。
並且,如圖2的(b)所示,當藉由合模機構17將下模15與上模16合模時,槽區塊141下降,成形對象物W1的槽側端部被夾在槽區塊141的伸出部141b的下表面與下模15的上表面之間。在該狀態下,當藉由柱塞142a將熔融的樹脂材料J注入至模腔15a、模腔16a中時,成形對象物W1的電子零件Wx被樹脂密封。
在收納模組100C設置有:收納部18,收納樹脂成形品W2;以及搬送機構19(以下為卸載機19),自成形模組100B接收樹脂成形品W2並搬送至收納部18。
卸載機19在成形模組100B與收納模組100C之間往返,且沿著遍及成形模組100B及收納模組100C設置的軌道(未圖示)移動。再者,卸載機19的詳細情況將在後文敘述。
參照圖2的(a)至(c)對該樹脂成形裝置100的基本動作進行簡單說明。以下的動作例如是藉由設置於供給模組100A的控制部COM對各部進行控制來進行。
在下模15及上模16經開模的狀態下,藉由裝載機13搬送成形對象物W1,並如圖2的(a)所示般載置於下模15。此時,上模16及下模15升溫至可使樹脂材料J熔融並硬化的溫度。另外,藉由裝載機13搬送樹脂材料J,並將其收容於槽區塊141的槽141a內。
在該狀態下,當藉由合模機構17使下模15上升時,如圖2的(b)所示,槽區塊141觸碰到上模16,並相對於下模15下降,伸出部141b的下表面與成形對象物W1的槽側端部接觸。另外,上模16的下表面與成形對象物W1的排氣側端部接觸。藉此,下模15與上模16經合模。在當在該合模後藉由柱塞驅動部142b使柱塞142a上升時,槽141a內的熔融的樹脂材料J經由樹脂通路而注入至模腔15a、模腔16a內。然後,於在模腔15a、模腔16a內樹脂材料J硬化後,如圖2的(c)所示,藉由合模機構17開模。藉由該開模,槽區塊141相對於下模15上升,並且槽區塊141的彈性構件144伸長。藉由柱塞142a配合該彈性構件144的伸長而上升,自樹脂成形品W2分離出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澆口斷開)。然後,藉由卸載機19搬出樹脂成形品W2,並將其搬送至收納部18。
<卸載機19的具體結構> 接著,參照圖3~圖10對本實施方式中的卸載機19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再者,圖3、圖6的(a)至(c)~圖10僅示出了槽區塊141的其中一側(左側),而省略了另一側(右側),但在各圖中另一側的狀態與其中一側的狀態相同。
如圖3~圖10所示,卸載機19包括:第一保持部20,保持樹脂成形品W2;第二保持部21,保持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以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在伸出部141b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的方式使第一保持部20上升;水平移動機構23,在第一保持部20藉由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上升的狀態下,以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伸出部141b的外側的方式使第一保持部20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及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在樹脂成形品W2藉由水平移動機構23移動至伸出部141b的外側的狀態下,使第一保持部20上升。
第一保持部20對分離出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的樹脂成形品W2進行保持,具有對載置於下模15的樹脂成形品W2進行吸附的成形品用吸附墊20a。該成形品用吸附墊20a設置於第一保持部20的下表面,在成形品用吸附墊20a連接有用於對樹脂成形品W2進行吸附的抽吸機構(未圖示)。本實施方式的成形品用吸附墊20a是波紋管型的吸附墊。再者,抽吸機構例如具有形成於第一保持部20的內部的抽吸流路及與該抽吸流路連接的抽吸泵。
第二保持部21具有對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進行吸附的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21a。該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21a設置於第二保持部21的下表面,在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21a連接有用於對不需要的樹脂K進行吸附的抽吸機構(未圖示)。本實施方式的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21a是波紋管型的吸附墊。再者,抽吸機構例如具有形成於第二保持部21的內部的抽吸流路及與該抽吸流路連接的抽吸泵。
並且,第一保持部20及第二保持部21設置於基座構件25。具體而言,第一保持部20能夠移動地設置於基座構件25,第二保持部21固定於基座構件25。再者,亦可將第二保持部21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設置於基座構件25。
作為能夠使第一保持部20在基座構件25移動的結構,卸載機19包括:第一移動體31,相對於基座構件25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二移動體32,與第一移動體31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動且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沿上下方向移動;以及連結構件33,將第二移動體32與第一保持部20連結。
第一移動體31呈在基座構件25上沿水平方向移動的例如平板狀。該第一移動體31設置為,藉由引導部(未圖示)能夠相對於基座構件25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或者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再者,所述引導部具有:軌道,在基座構件25中沿相對於槽區塊141進退的前後方向設置;以及滑塊,設置於第一移動體31並在軌道上移動。
第二移動體32呈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沿上下方向移動的例如平板狀。該第二移動體32以在與第一保持部20之間夾著第一移動體31的狀態設置。
並且,將第二移動體32與第一保持部20連結的連結構件33設置成,能夠經由形成於第一移動體31的貫通孔31h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升降移動。此處,連結構件33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在設置多個的情況下,第二移動體32與第一保持部20在多個部位處連結。另外,形成於第一移動體31的貫通孔31h與連結構件33作為對第二移動體32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引導部241發揮功能。
根據此種結構,藉由第一移動體31相對於基座構件25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二移動體32與該第一移動體31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動,與該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沿水平方向移動。另外,藉由第二移動體32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沿上下方向移動,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沿上下方向移動。
另外,基座構件25設置成能夠沿著軌道(未圖示)沿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動。在該基座構件25設置有搬送爪26,所述搬送爪26用於防止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的落下或保持樹脂成形品W2。該搬送爪26是以鉤掛於樹脂成形品W2的兩端部的方式設置的成對者,藉由未圖示的驅動部使該搬送爪26彼此的間隔擴大或縮小。藉由利用驅動部縮小搬送爪26的間隔來鉤掛於樹脂成形品W2,並藉由擴大搬送爪26的間隔以不妨礙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對樹脂成形品W2的升降移動。
<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 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使第一保持部20升降移動,且使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在伸出部141b的下方朝上方向直線移動。再者,在藉由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進行移動時,第一保持部20為吸附保持著樹脂成形品W2的狀態。
此處,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使第一保持部20上升,直至由下模15的模腔15a形成的下側的樹脂密封部位於較下模15的分模線(模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參照圖4)。另外,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對第一保持部20的抬起量為樹脂成形品W2不與槽區塊141的伸出部141b接觸的程度。再者,槽區塊141的伸出部141b相對於下模15的高度位置被設定為藉由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抬起的樹脂成形品W2不接觸的程度。
具體而言,如圖3、圖4、圖7~圖10所示,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具有:第一滑動構件221,相對於基座構件25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一驅動部222,使該第一滑動構件221移動;以及第一升降凸輪機構223,藉由使第二移動體32隨著第一滑動構件221的移動向上方向移動而使第一保持部20向上方向移動。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構件221構成為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或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另外,第一驅動部222例如是包括氣缸(未圖示)的區塊,第一滑動構件221及第一驅動部222包含氣動滑台。
如圖3、圖4、圖7~圖10所示,第一升降凸輪機構223包括:升降輥構件223a,設置於第二移動體32;以及升降輥接觸部223b,設置於第一滑動構件221,使升降輥構件223a隨著第一滑動構件221的移動而移動。另外,升降輥接觸部223b具有如下傾斜面,即隨著第一滑動構件221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與升降輥構件223a接觸而供該升降輥構件223a向上方向移動的傾斜面。再者,升降輥構件223a例如亦可包含能夠旋轉地設置於第二移動體32的滾動體(軸承)或軸襯。
當藉由此種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使第一滑動構件221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與升降輥接觸部223b的傾斜面接觸的升降輥構件223a向上方向移動(參照圖4)。藉此,第二移動體32及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向上方向移動(第一垂直移動)。
再者,當使第一滑動構件22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及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因自重而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向下方向移動(參照圖3)。
<水平移動機構23> 水平移動機構23使保持有樹脂成形品W2的第一保持部20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直線移動。再者,如上所述,藉由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使樹脂成形品W2位於較下模15的分模線(模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水平移動機構23使藉由吸附墊20a吸附保持的樹脂成形品W2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直線移動。
具體而言,如圖3~圖10所示,水平移動機構23具有:第二滑動構件231,相對於基座構件25沿水平方向移動;第二驅動部232,使第二滑動構件231移動;以及連桿機構233,使第一移動體31隨著第二滑動構件231的移動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本實施方式的第二滑動構件231構成為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或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另外,第二驅動部232例如使用氣缸。
如圖5及圖6的(a)至(c)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桿機構233設為如下結構,即,使第一保持部20(第一移動體31)隨著第二滑動構件2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而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此處,連桿機構233為如下結構,即具有能夠旋轉地設置於基座構件25的第一連桿臂233a、第二連桿臂233b,第二連桿臂233b隨著第一連桿臂233a的旋轉而向與第一連桿臂233a相反的方向旋轉。
進而,如圖5及圖6的(a)至(c)所示,水平移動機構23在第二滑動構件231與連桿機構233之間設置有第一水平凸輪機構234,在連桿機構233與第一移動體31之間包括第二水平凸輪機構235。
第一水平凸輪機構234具有:第一輥接觸部234a,設置於第二滑動構件231;以及第一輥構件234b,設置於第一連桿臂233a,且沿著第一輥接觸部234a移動。本實施方式的第一輥接觸部234a構成為,包含形成於第二滑動構件231的側面的傾斜面及平坦面,第一輥構件234b在該傾斜面及平坦面上滑動。藉由第一輥構件234b沿著第一輥接觸部234a的傾斜面移動,第一連桿臂233a沿一方向旋轉(參照圖6的(b))。另一方面,藉由第一輥構件234b沿著第一輥接觸部234a的平坦面移動,第一連桿臂233a不旋轉而維持其狀態(參照圖6的(c))。再者,第一輥構件234b例如可包含能夠旋轉地設置於第一連桿臂233a的內側端部的滾動體(軸承)或軸襯。
第二水平凸輪機構235具有:第二輥接觸部235a,設置於第一移動體31;以及第二輥構件235b,設置於第二連桿臂233b並沿著第二輥接觸部235a移動。再者,第二輥構件235b例如可包含能夠旋轉地設置於第二連桿臂233b的外側端部的滾動體(軸承)或軸襯。另外,第二輥接觸部235a設置於第一移動體31的朝向槽區塊141側的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平坦面。
藉由此種連桿機構233,當第二滑動構件2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圖6的(a)→圖6的(b)),第一輥構件234b沿著第二滑動構件231的第一輥接觸部234a的傾斜面移動而使第一連桿臂233a旋轉。然後,第二連桿臂233b隨著該第一連桿臂233a的旋轉沿與第一連桿臂233a相反的方向旋轉,第二連桿臂233b的第二輥構件235b將第一移動體31的第二輥接觸部235a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按壓。藉此,第一移動體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然後,當第一輥構件234b到達第一輥接觸部234a的平坦面時(圖6的(b)→圖6的(c)),第一連桿臂233a的旋轉停止,第一移動體31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動停止。
再者,第一移動體31例如被經由T型區塊27而設置的彈性構件28向槽區塊141側施力,當使第二滑動構件231朝向槽區塊141移動時,第一移動體31朝向槽區塊141移動。
<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 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在樹脂成形品W2藉由水平移動機構23移動至伸出部141b的外側的狀態下,使第一保持部20上升。該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使藉由水平移動機構23移動的第二移動體32向上方向直線移動,使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向上方向移動。
具體而言,如圖3、圖4、圖7~圖10所示,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具有:引導部241,對第二移動體32沿鉛垂方向(上下方向)進行引導;以及第二升降凸輪機構242,使第二移動體32隨著水平移動機構23的第二滑動構件231的水平移動而向上方向移動。
本實施方式的引導部241是藉由將連結構件33插通至第一移動體31的貫通孔31h中而由該貫通孔31h與連結構件33構成。再者,引導部241亦可具有:軌道,在第一移動體31中沿上下方向設置;以及滑塊,設置於第二移動體並在軌道上移動。
如圖3、圖4、圖7~圖10所示,第二升降凸輪機構242具有:升降輥構件242a,設置於第二滑動構件231;以及升降輥接觸部242b,設置於第二移動體32並隨著升降輥構件242a的移動而移動。另外,升降輥接觸部242b具有如下傾斜面,即升降輥接觸部242b隨著升降輥構件242a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而向上方移動的傾斜面。
藉由此種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當第二滑動構件2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圖6的(b)→圖6的(c)),升降輥構件242a與升降輥接觸部242b的傾斜面接觸(參照圖7),而使升降輥接觸部242b向上方向移動(參照圖8)。藉此,第二移動體32及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向上方向移動(第二垂直移動)。
再者,當第二滑動構件231朝向槽區塊141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及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因自重而相對於第一移動體31向下方向移動(參照圖7)。
<卸載機19的搬出動作> 接著,參照圖3~圖10對卸載機19的搬出動作進行說明。
在上模16及下模15經開模的狀態下,如圖3所示,在使卸載機19移動至下模15的上方後,下降至用於吸附保持樹脂成形品W2及不需要的樹脂K的規定位置。然後,藉由第一保持部20的吸附墊20a來吸附保持樹脂成形品W2,並且藉由第二保持部21的吸附墊21a來吸附保持不需要的樹脂K。再者,搬送爪26的間隔是為了不妨礙樹脂成形品W2的吸附保持而擴大的狀態。另外,設置於基座構件25的第二保持部21成為與殘留於槽區塊141的上表面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
並且,如圖4所示,當使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的第一滑動構件221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隨著該移動而抬起。具體而言,當使第一滑動構件221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藉由第一升降凸輪機構223向上方向移動。當第二移動體32向上方向移動時,與該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向上方向移動(第一垂直移動)。藉由該第一垂直移動,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的下側的樹脂密封部位於較下模15的分模線(模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再者,在下模15設置有脫模膜的情況下,下側的樹脂密封部位於較分模線上的脫模膜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接著,如圖7所示,藉由水平移動機構23使第一移動體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具體而言,當使水平移動機構23的第二滑動構件2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第一移動體31藉由連桿機構233及水平凸輪機構234、水平凸輪機構235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圖6的(a)→圖6的(b))。當第一移動體31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及第一保持部20亦與該第一移動體31一起同時移動。藉由該移動,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較槽區塊141的伸出部141b更靠外側處。
進而,如圖8所示,當使水平移動機構23的第二滑動構件231移動時,第二移動體32隨著該移動而抬起。具體而言,當使第二滑動構件231自圖7的狀態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時(圖6的(b)→圖6的(c)),第二移動體32藉由第二升降凸輪機構242向上方向移動。當第二移動體32向上方向移動時,與第二移動體32連結的第一保持部20亦同時向上方向移動(第二垂直移動)。藉由該第二垂直移動,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可由搬送爪26保持的程度的高度。並且,如圖9所示,使搬送爪26的間隔縮小而使搬送爪26位於樹脂成形品W2的下側。再者,當第二垂直移動結束時,第二滑動構件231的移動結束。
如上所述,在設為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較伸出部141b更靠外側處,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之後,如圖10所示,藉由合模機構17使下模15下降,並且藉由轉注機構142使柱塞142a相對於下模15上升。再者,藉由使下模15下降,槽區塊141亦下降。
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轉注機構142使柱塞142a相對於下模15上升,藉此與下模15的下降無關,均維持柱塞142a相對於第二保持部21的高度位置。藉此,吸附保持了不需要的樹脂K的第二保持部21與柱塞142a的相對位置關係不變化。換言之,在將不需要的樹脂K自槽141a擠出時,第二保持部21的吸附墊21a的彈性變形量幾乎不變化。並且,藉由所述動作,由第二保持部21的吸附墊21a吸附保持的不需要的樹脂K自槽區塊141剝離並被抬起。
如上所述,當第一保持部20吸附保持樹脂成形品W2,第二保持部21吸附保持不需要的樹脂K時,卸載機19自上模16及下模15退出,將樹脂成形品W2搬送至收納模組100C的收納部18中,並且將不需要的樹脂K搬送至未圖示的廢棄箱中。
<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樹脂成形裝置100,使保持於第一保持部20的樹脂成形品W2在伸出部141b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然後,使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伸出部141b的外側,因此,例如即便是在成形對象物W1的下側形成樹脂密封部的樹脂成形品W2或在下模15設置脫模膜的情況下,亦可自下模15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W2。
另外,在樹脂成形品W2移動至較伸出部141b更靠外側處,且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下,藉由合模機構17使下模15下降,並且藉由轉注機構142使柱塞142a相對於下模15上升,因此在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下,自槽區塊141剝離不需要的樹脂K。其結果,可防止因不需要的樹脂K在槽區塊141上傾斜等而產生的回收不良。
<其他變形實施方式>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
例如,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是使用水平移動機構23的第二滑動構件231而構成,但亦可在不使用第二滑動構件231的情況下與水平移動機構23分開設置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
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為下模15具有模腔15a的結構,但亦可設為下模15不具有模腔15a的結構。即便在該情況下,在下模15設置脫模膜的結構中亦可自下模15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W2。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在使下模15下降而將不需要的樹脂K自槽141a擠出時,維持柱塞142a相對於第二保持部21的高度位置,但未必需要維持柱塞142a的高度位置。例如,在維持第二保持部21的吸附墊21a與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狀態的範圍內,柱塞142a相對於第二保持部21的高度位置亦可變化。
在所述實施方式的第一升降移動機構22的第一升降凸輪機構223中,亦可在第一滑動構件221設置升降輥構件223a,在第二移動體32設置升降輥接觸部223b。另外,在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的第二升降凸輪機構242中,亦可在第二移動體32設置升降輥構件242a,在第二滑動構件231設置升降輥接觸部242b。
進而,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設為如下結構,即,藉由使第二滑動構件231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而使第一保持部20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的結構,但亦可設為如下結構,即,藉由使第二滑動構件231向朝向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而使第一保持部20向遠離槽區塊141的方向移動的結構。在該情況下,例如可考慮由一個連桿臂(例如所述實施方式的第一連桿臂233a)構成連桿機構233。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為如下結構,即,當使卸載機19下降至用於吸附保持樹脂成形品W2的規定位置時,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結構,但亦可設為如下結構,即,藉由第二升降移動機構24使樹脂成形品W2上升之後,使第二保持部21與槽區塊141上的不需要的樹脂K接觸的結構。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搬送爪26防止經吸附保持的樹脂成形品W2的落下,但亦可設為在將樹脂成形品W2抬起後解除吸附保持而藉由搬送爪26保持樹脂成形品W2的結構。另外,只要是在搬送時進行吸附保持的結構,則亦可設為不具有搬送爪26的結構。
除此以外,本發明並不限於所述實施形態,當然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可在自設置有具有伸出部的槽區塊的下模可靠地搬出樹脂成形品的同時,可靠地回收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
100:樹脂成形裝置 100A:供給模組 100B:成形模組 100C:收納模組 101:可動盤 102:下壓板 103:上壓板 11:成形對象物供給部 12:樹脂材料供給部 13:搬送機構(裝載機) 14:樹脂注入部 141:槽區塊 141a:槽 141b:伸出部 142:轉注機構 142a:柱塞 142b:柱塞驅動部 144:彈性構件 15:下模 15a、16a:模腔 16:上模 16b:凹部 16c:流道部 17:合模機構 18:收納部 19:搬送機構(卸載機) 20:第一保持部 20a:成形品用吸附墊 21:第二保持部 21a: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吸附墊 22:第一升降移動機構 221:第一滑動構件 222:第一驅動部 223:第一升降凸輪機構 223a:升降輥構件 223b:升降輥接觸部 23:水平移動機構 231:第二滑動構件 232:第二驅動部 233:連桿機構 233a:第一連桿臂 233b:第二連桿臂 234:第一水平凸輪機構/水平凸輪機構 234a:第一輥接觸部 234b:第一輥構件 235:第二水平凸輪機構/水平凸輪機構 235a:第二輥接觸部 235b:第二輥構件 24:第二升降移動機構 241:引導部 242:第二升降凸輪機構 242a:升降輥構件 242b:升降輥接觸部 25:基座構件 26:搬送爪 27:T型區塊 28:彈性構件 31:第一移動體 31h:貫通孔 32:第二移動體 33:連結構件 J:樹脂材料 K:不需要的樹脂 W1:成形對象物 W2:樹脂成形品(成形後的成形對象物) Wx:電子零件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樹脂成形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2的(a)至(c)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成形模組中(a)合模前、(b)合模時、(c)開模後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搬送機構的結構的側面圖。 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藉由該實施方式的第一升降機構進行的升降動作(第一垂直移動)的側面圖。 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水平移動機構的結構的圖。 圖6的(a)至(c)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水平移動機構的動作的圖。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藉由該實施方式的水平移動機構進行的水平動作的側面圖。 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藉由該實施方式的第二升降機構進行的升降動作(第二垂直移動)的側面圖。 圖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該實施方式的搬送裝置中搬送爪的間隔縮小的狀態的側面圖。 圖10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不需要的樹脂的吸附動作的側面圖。
101:可動盤
102:下壓板
14:樹脂注入部
141:槽區塊
141b:伸出部
142:轉注機構
142a:柱塞
142b:柱塞驅動部
144:彈性構件
15:下模
15a:模腔
17:合模機構
19:搬送機構(卸載機)
20:第一保持部
20a:成形品用吸附墊
21:第二保持部
21a:不需要的樹脂用吸附墊/吸附墊
22:第一升降移動機構
221:第一滑動構件
222:第一驅動部
223:第一升降凸輪機構
223a:升降輥構件
223b:升降輥接觸部
23:水平移動機構
231:第二滑動構件
232:第二驅動部
233:連桿機構
24:第二升降移動機構
241:引導部
242:第二升降凸輪機構
242a:升降輥構件
242b:升降輥接觸部
25:基座構件
26:搬送爪
31:第一移動體
31h:貫通孔
32:第二移動體
33:連結構件
K:不需要的樹脂
W2:樹脂成形品/成形後的成形對象物

Claims (10)

  1. 一種樹脂成形裝置,包括: 成形模,具有上模及下模,在它們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模腔; 合模機構,將所述上模與所述下模合模; 槽區塊,設置於所述下模,形成有收容樹脂材料的槽; 轉注機構,使柱塞在所述槽內移動而向所述模腔注入所述樹脂材料;以及 搬送機構,將樹脂成形後的樹脂成形品自所述下模搬出, 所述槽區塊具有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上模之間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搬送機構具有: 第一保持部,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 第二保持部,保持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 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在所述伸出部的下方朝上方向移動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以及 水平移動機構,在所述第一保持部藉由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以保持於所述第一保持部的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方式使所述第一保持部沿水平方向移動, 在所述樹脂成形品移動至較所述伸出部更靠外側處,所述第二保持部與所述槽區塊上的不需要的樹脂接觸的狀態下,藉由所述合模機構使所述下模下降,並且藉由所述轉注機構使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下模上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藉由利用所述轉注機構使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下模上升,來維持所述柱塞相對於所述第二保持部的高度位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 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 基座構件,供所述第一保持部能夠移動地設置; 第一移動體,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 第二移動體,與所述第一移動體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動,且相對於所述第一移動體沿上下方向移動;以及 連結構件,將所述第二移動體與所述第一保持部連結。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具有: 第一滑動構件,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及 第一升降凸輪機構,藉由使所述第二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一滑動構件的移動向上方向移動而使所述第一保持部向上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 所述水平移動機構具有: 第二滑動構件,相對於所述基座構件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及 連桿機構,使所述第一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二滑動構件的移動而向遠離所述槽區塊的方向移動。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第二升降移動機構,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在所述樹脂成形品藉由所述水平移動機構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 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第二升降移動機構,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在所述樹脂成形品藉由所述水平移動機構移動至所述伸出部的外側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 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具有第二升降凸輪機構,所述第二升降凸輪機構藉由使所述第二移動體隨著所述第二滑動構件的水平移動向上方向移動而使所述第一保持部向上方向移動。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所述搬送機構更包括搬送爪,所述搬送爪鉤掛並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 在所述第一保持部藉由所述第二升降移動機構上升的狀態下,使用所述搬送爪來保持所述樹脂成形品。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其中,在所述下模形成有所述模腔, 所述第一升降移動機構使所述第一保持部上升,直至由所述下模的所述模腔形成的樹脂密封部位於較所述下模的分模線更靠上方的位置。
  10. 一種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使用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樹脂成形裝置,所述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包括: 成形步驟,對成形對象物進行樹脂成形;以及 搬出步驟,將經樹脂成形的樹脂成形品搬出。
TW112125137A 2022-07-20 2023-07-05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TW202405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5273 2022-07-20
JP2022115273A JP2024013299A (ja) 2022-07-20 2022-07-20 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5959A true TW202405959A (zh) 2024-02-01

Family

ID=89617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5137A TW202405959A (zh) 2022-07-20 2023-07-05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13299A (zh)
TW (1) TW202405959A (zh)
WO (1) WO20240187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8549B2 (ja) * 2013-10-17 2017-10-25 Towa株式会社 半導体封止型への半導体基板供給方法及び半導体基板供給装置
JP7068094B2 (ja) * 2018-08-10 2022-05-16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ワーク搬送装置、樹脂搬送装置及び樹脂モールド方法
JP6655150B1 (ja) * 2018-10-19 2020-02-26 Towa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樹脂成形装置、搬送方法、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7360369B2 (ja) * 2020-08-28 2023-10-12 Towa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3299A (ja) 2024-02-01
WO2024018760A1 (ja)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9785B (zh) 搬运装置、树脂成形装置、搬运方法及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TWI680527B (zh) 搬運機構、樹脂成型裝置、成型對象物向成型模的交接方法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TWI712101B (zh) 搬運裝置、樹脂成形裝置、搬運方法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TWI828702B (zh) 樹脂模製裝置及樹脂模製方法
TW201707162A (zh) 樹脂密封裝置以及樹脂密封方法
CN108688050B (zh) 成型模、树脂成型装置、树脂成型方法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TWI688055B (zh) 樹脂成型裝置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TWI728725B (zh) 樹脂成形裝置以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TWI688056B (zh) 樹脂成型裝置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TW201910088A (zh) 樹脂成型品的搬運機構、樹脂成型裝置以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WO2022130914A1 (ja) 搬送装置、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201910091A (zh) 樹脂成型裝置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TWI766729B (zh) 工件搬出裝置、樹脂塑封裝置
TW202405959A (zh)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WO2024018759A1 (ja) 搬送装置、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202039199A (zh) 樹脂成形裝置以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TW201932273A (zh) 成型模、樹脂成型裝置及樹脂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KR102571950B1 (ko) 수지 성형 장치 및 수지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JP7394798B2 (ja) 搬送機構、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I795862B (zh) 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JP7240339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成形装置
JP2694456B2 (ja) 予熱樹脂タブレットの搬送供給装置
TW202333246A (zh) 樹脂密封裝置、樹脂密封方法及樹脂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