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6052A - 聚合物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6052A
TW202336052A TW112101350A TW112101350A TW202336052A TW 202336052 A TW202336052 A TW 202336052A TW 112101350 A TW112101350 A TW 112101350A TW 112101350 A TW112101350 A TW 112101350A TW 202336052 A TW202336052 A TW 2023360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cross
group
mass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1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知野圭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引能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引能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引能仕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05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5Alcohols; Metal alcoholates
    • C08K5/053Polyhydroxylic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7Thi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L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含有選自由聚合物(A)、以及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上述聚合物(A)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B)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特定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

Description

聚合物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合物組成物。
先前,為發揮根據用途之特性,研究有各種聚合物組成物。例如,於國際公開第2020/027109號(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樹脂組成物,其含有選自由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樹脂(A)、以及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樹脂(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樹脂成分,且上述樹脂(A)及上述樹脂(B)均為熔點為68℃~134℃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5~2.5質量%之順丁烯二酸酐改性熱塑性樹脂與交聯劑之反應物。此種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可兼顧對壓縮永久變形之耐受性及流動性之兩個特性,該兩個特性均充分優異。
又,於日本專利特開2021-172765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其含有選自由聚合物(A)、以及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上述聚合物(A)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B)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A)及上述聚合物(B)均為熔點為64℃以下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3.0質量%之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熱塑性聚合物與交聯劑之反應物,且根據JIS K6253-3:2012於20±5℃之溫度條件下測定之A型硬度計硬度為0~49。此種專利獻2中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可兼顧低硬度與對壓縮永久變形之耐受性之兩個特性,該兩個特性均充分優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20/027109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21-17276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此種專利文獻1~2中記載之組成物中,於如下方面尚存在改良之餘地:使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充分低之值。再者,通常已知流動性較高(MFR之值較大)之聚合物存在硬度變高並且壓縮永久變形亦變大之傾向。如此,於聚合物組成物之領域中,已知流動性與硬度及壓縮永久變形之特性處於若一方提高則另一方下降之互為取捨之關係,先前一直期望以充分高之水準平衡良好地具有該等之聚合物組成物(兼具(兼顧)高流動性、低硬度、低壓縮永久變形之聚合物組成物)之出現。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技術所具有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充分低之值,可平衡良好地兼具高流動性、低硬度、及低壓縮永久變形之三個特性的聚合物組成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達成上述目的而反覆潛心研究,結果發現於含有選自由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聚合物(A)、以及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的聚合物組成物中,藉由使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可使組成物之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組成物之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充分低之值,於該組成物中可平衡良好地兼具高流動性、低硬度、及低壓縮永久變形之三個特性,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態樣。
[1]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含有選自由聚合物(A)、以及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上述聚合物(A)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B)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 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
[2]如[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於主鏈進而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之結構單元(III)。
[3]如[2]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中之上述結構單元(III)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4]如[2]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中之上述結構單元(III)之含量為2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
[5]如[2]至[4]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結構單元(III)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係熔點為120℃以下之聚合物。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交聯劑係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進而含有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9]如[1]至[8]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組成物,其進而含有選自由加工處理油、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丁烯、及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異丁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塑化劑。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使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充分低之值,可平衡良好地兼具高流動性、低硬度、及低壓縮永久變形之三個特性的聚合物組成物。
以下,對本發明根據其較佳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只要無特別說明,則關於數值X及Y之「X~Y」之記法係指「X以上Y以下」。於該記法中,於僅對數值Y賦予單位之情形時,該單位亦適用於數值X。
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 含有選自由聚合物(A)、以及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上述聚合物(A)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B)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 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
於此種聚合物(A)~(B)中,所謂「側鏈」係指聚合物之側鏈及末端。又,所謂「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係指於形成聚合物之主鏈之原子(通常為碳原子)上化學性穩定地鍵結(共價鍵結)有作為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更佳為含羰基之基及含氮雜環)。又,所謂「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其概念中除包含藉由含有具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以下,方便起見,有時稱為「側鏈(a')」)與具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以下,方便起見,有時稱為「側鏈(b)」)之兩種側鏈而於聚合物之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情形外,亦包含藉由含有具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側鏈(於一個側鏈中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側鏈:以下,方便起見,有時將此種側鏈稱為「側鏈(c)」)而於聚合物之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情形。
作為此種聚合物成分,就可謀求更低之硬度化之觀點而言,更佳為選自由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於此種聚合物成分中,由於上述聚合物(A)~(B)為上述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因此上述聚合物(A)~(B)之主鏈係源自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者。再者,關於此種共聚物(X),下文敍述。
又,此種聚合物(A)~(B)之玻璃轉移溫度均如上所述為25℃以下。於本發明中,「玻璃轉移溫度」係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而測定之玻璃轉移溫度。再者,測定時,將升溫速度設為10℃/分鐘而進行測定。藉由使此種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可於通常之使用溫度區域(室溫(25℃)以上)下賦予柔軟性。
又,上述聚合物(A)~(B)如上所述係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及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b);以及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c);中之至少一種作為側鏈者。再者,於本發明中,側鏈(c)可謂可作為側鏈(a')而發揮功能並且亦可作為側鏈(b)而發揮功能之側鏈。以下,說明各側鏈。
〈側鏈(a'):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 此種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只要為具有可形成藉由氫鍵之交聯之基(例如羥基、下述側鏈(a)中所含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等),基於該基而形成氫鍵的側鏈,則其結構並無特別限制。此處,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係藉由氫鍵而使該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交聯之部位。再者,藉由氫鍵之交聯係因存在氫之受體(含有包含孤電子對之原子之基等)與氫之供體(具有與陰電性較大之原子共價鍵結之氫原子之基等)方可形成,因此於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不存在氫之受體與氫之供體之兩者之情形時,無法形成藉由氫鍵之交聯。因此,藉由使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存在氫之受體與氫之供體之兩者,方於系統中存在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再者,於本發明中,依據於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存在可作為氫之受體而發揮作用之部分(例如羰基等)與可作為氫之供體而發揮作用之部分(例如羥基等)之兩者,可將其側鏈之可作為氫之受體而發揮作用之部分與可作為氫之供體而發揮作用之部分判斷為氫鍵結性交聯部位。
作為此種側鏈(a')中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就形成更牢固之氫鍵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下述側鏈(a)。又,就相同之觀點而言,作為上述側鏈(a')中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更佳為具有含羰基之基及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
〈側鏈(a):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 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只要為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者即可,其他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此種氫鍵結性交聯部位,更佳為具有含羰基之基及含氮雜環者。
此種含羰基之基只要為含有羰基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其具體例,可例舉:醯胺、酯、醯亞胺、羧基、羰基、硫酯基、酸酐等。再者,於本發明中,聚合物(A)及(B)均為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因此該共聚物(X)中之主鏈部分中所含之「順丁烯二酸酐基」與交聯劑反應而形成側鏈,故而上述反應物中形成之側鏈係至少具有源自「順丁烯二酸酐基」之基(亦根據所反應之交聯劑之種類等而有所不同,例如酯基、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羧基、酸酐基等)者。
又,於上述側鏈(a)具有含氮雜環之情形時,上述含氮雜環只要直接或經由有機基而導入上述側鏈(a)即可,其構成等並無特別限制。此種含氮雜環只要為於雜環內含有氮原子者,則亦可使用於雜環內具有氮原子以外之雜原子,例如硫原子、氧原子、磷原子等者。再者,此種含氮雜環可具有取代基。此處,於上述側鏈(a)中使用含氮雜環之情形時,起因於該雜環結構而形成交聯之氫鍵變得更強,聚合物組成物之延伸性、耐衝擊性進一步提高,故而較佳。又,作為此種含氮雜環,就氫鍵變得更牢固,對壓縮永久變形之耐受性或機械強度進一步提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員環及/或6員環。又,作為此種含氮雜環,可為使含氮雜環與苯環縮合者、含氮雜環彼此縮合者。作為此種含氮雜環,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例如,日本專利第5918878號公報之段落[0054]~[0067]中記載者、日本專利特開2017-206604號公報之段落[0035]~[0048]中記載者等)。再者,此種含氮雜環可為具有取代基者。
作為此種含氮雜環,例如可例舉:吡咯啶酮、羥基吲哚(2-羥基吲哚)、吲哚酚(3-羥基吲哚)、二羥基吲哚、靛紅、苄甲內醯胺(phthalimidine)、β-異靛藍、卟啉、氮雜卟啉、酞菁、血紅蛋白、尿紫質(uroporphyrin)、葉綠素、藻紅素、咪唑、吡唑、三唑、四唑、苯并咪唑、苯并吡唑、苯并三唑、咪唑啉、咪唑酮、2-四氫咪唑酮、乙內醯脲、吡唑啉、吡唑咔、吡唑啶酮、吲唑、吡啶并吲哚、嘌呤、㖕啉、吡咯、吡咯啉、吲哚、吲哚啉、咔唑、啡噻𠯤、假吲哚(indolenine)、異吲哚、㗁唑、噻唑、異㗁唑、異噻唑、㗁二唑、噻二唑、㗁三唑、噻三唑、啡啉、㗁𠯤、苯并㗁𠯤、呔𠯤、喋啶、吡𠯤、啡𠯤、四𠯤、苯并㗁唑、苯并異㗁唑、鄰胺苯甲基、苯并噻唑、苯并呋呫、吡啶、喹啉、異喹啉、吖啶、啡啶、蒽唑啉、㖠啶、噻𠯤、嗒𠯤、嘧啶、喹唑啉、喹㗁啉、三𠯤、組胺酸、三唑啶、三聚氰胺、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異氰尿酸羥基乙酯及該等之衍生物等。
作為此種含氮雜環,就再利用性、壓縮永久變形、硬度之調整之容易性及機械強度(尤其拉伸強度)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分別可具有取代基之三唑環、異氰尿酸酯環、噻二唑環、吡啶環、咪唑環、三𠯤環及乙內醯脲環中之至少一種,較佳為選自分別可具有取代基之三唑環、噻二唑環、吡啶環、咪唑環及乙內醯脲環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此種含氮雜環可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例舉:羥基、胺基、亞胺基、羧基、異氰酸基、環氧基、烷氧基矽烷基、硫醇基(巰基)等。又,作為此種取代基,亦可使用:甲基、乙基、(異)丙基、己基等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等烷氧基;包含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之基;氰基;胺基;亞胺基;芳香族烴基;酯基;醚基;醯基;硫醚基;等。又,該等取代基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取代基數亦無限定。
又,於上述側鏈(a)中含有上述含羰基之基及上述含氮雜環之兩者之情形時,上述含羰基之基及上述含氮雜環可相互作為獨立之側鏈而導入主鏈,但較佳為上述含羰基之基與上述含氮雜環相互作為經由不同之基鍵結而成之1個側鏈而導入主鏈。作為此種側鏈(a)之結構,例如可為如日本專利第5918878號公報之段落[0068]~[0081]中記載之結構等。
又,此種側鏈(a)基本上係藉由上述共聚物(X)中之主鏈中所含之上述結構單元(II)所具有之順丁烯二酸酐基與交聯劑之反應而形成。因此,作為形成此種側鏈(a)時所利用之交聯劑,可較佳地使用可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而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簡稱為「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作為可用作此種交聯劑之「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可較佳地利用可導入含氮雜環之化合物。作為此種「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更佳為可導入含氮雜環之化合物)」,例如較佳為具有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之取代基(例如羥基、硫醇基、胺基、亞胺基等)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又,作為該化合物,尤佳為具有含氮雜環者。
〈側鏈(b):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 於本說明書中,「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b)」係指含有藉由共價鍵而將形成主鏈之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交聯之部位(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例如可藉由使順丁烯二酸酐基與交聯劑反應而獲得的,藉由選自由醯胺基、酯及硫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鍵等化學性穩定之鍵(共價鍵)等而將聚合物彼此交聯之部位)的側鏈。再者,側鏈(b)係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而於具有共價鍵結性部位並且進而具有可氫鍵結之基,於側鏈間形成藉由氫鍵之交聯之情形時,可用作下述側鏈(c)(再者,於上述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不含可形成氫鍵之氫之供體與氫之受體之兩者之情形時,例如於系統中僅存在僅含有酯基(-COO-)之側鏈之情形時,酯基(-COO-)彼此並未特別形成氫鍵,故而該基不作為氫鍵結性交聯部位而發揮功能;另一方面,例如,於上述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中分別含有如羧基或三唑環之具有氫鍵之成為氫之供體之部位與成為氫之受體之部位之兩者之結構之情形時,於上述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形成氫鍵,故而認為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又,例如,於上述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之側鏈間,共存有酯基與羥基,藉由該等基而於側鏈間形成氫鍵之情形時,形成該氫鍵之部位成為氫鍵結性交聯部位;故而,根據側鏈(b)所具有之結構本身、或側鏈(b)所具有之結構與其他側鏈所具有之取代基之種類等,有時用作側鏈(c))。又,此處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係藉由共價鍵而將聚合物之分子彼此交聯之部位。
此種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b)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藉由使上述共聚物(X);與包含可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官能基)反應而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之交聯劑反應而形成的含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此種側鏈(b)之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交聯較佳為藉由選自由醯胺基、酯及硫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鍵而形成。
作為可用作此種交聯劑之「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較佳為具有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之取代基(例如羥基、硫醇基、胺基、亞胺基等)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羥基、胺基及亞胺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又,作為該化合物,尤佳為具有含氮雜環者。
又,作為可用作此種交聯劑之「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例如可例舉:於1分子中具有胺基及/或亞胺基為2個以上(於同時具有胺基及亞胺基之情形時為該等基合計2個以上)之多胺化合物;於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多元醇化合物;於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異氰酸(NCO)基之多異氰酸酯化合物;於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硫醇基(巰基)之多硫醇化合物;等。此處「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根據該化合物所具有之取代基之種類、或利用該化合物進行反應時之反應進行之程度等,而成為可導入上述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例如,於利用具有3個以上之羥基之化合物作為交聯劑,形成基於共價鍵之交聯部位之情形時,根據反應進行之程度,亦存在2個羥基與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中之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剩餘之1個羥基作為羥基而殘留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亦可一併導入形成氫鍵結性交聯之部位)。因此,此處例示之「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中亦有可能包含「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就此種觀點而言,於形成側鏈(b)之情形時,根據目標設計而自「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中適宜選擇化合物、或對反應進行之程度進行適宜控制等從而形成側鏈(b)即可。再者,於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具有雜環之情形時,亦可更高效率地同時製造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可高效率地形成具有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作為下述側鏈(c)。因此,關於該具有雜環之化合物之具體例,作為用以製造側鏈(c)之較佳化合物,特別與側鏈(c)一併說明。再者,側鏈(c)根據其結構,亦可認為其係側鏈(a)或側鏈(b)等側鏈之一較佳形態。
作為可用作此種「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之上述多胺化合物、上述多元醇化合物、上述多異氰酸酯化合物、上述多硫醇化合物,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例如日本專利第5918878號公報之段落[0094]~[0106]中記載者等)。
〈側鏈(c):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側鏈〉 此種側鏈(c)係於1個側鏈中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側鏈。此種側鏈(c)中所含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係與側鏈(a')中說明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相同者,較佳為與側鏈(a)中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相同者。又,作為側鏈(c)中所含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可利用與側鏈(b)中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相同者(其較佳之交聯亦可利用相同者)。
此種側鏈(c)較佳為藉由使上述共聚物(X)與包含與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中之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而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導入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之交聯劑反應而形成的側鏈。
作為可用作此種交聯劑之「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導入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較佳為具有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之取代基(例如,羥基、硫醇基、胺基、亞胺基等)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又,作為此種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導入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較佳為具有雜環(尤佳為含氮雜環)且可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其中,更佳為含雜環之多元醇、含雜環之多胺、含雜環之多硫醇等。再者,此種含有雜環之多元醇、多胺及多硫醇除具有雜環(尤佳為含氮雜環)者以外,亦可適宜使用與上述多元醇化合物、上述多胺化合物及上述多硫醇化合物相同者。又,作為含有雜環之多元醇、多胺及多硫醇,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例如日本專利5918878號公報之段落[0113]中記載者)。
(關於作為側鏈(b)~(c)中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較佳結構) 關於側鏈(b)及/或(c),於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交聯含有三級胺基鍵(-N=)、酯鍵(-COO-),且該等鍵結部位亦作為氫鍵結性交聯部位而發揮作用之情形時,就與其他氫鍵交聯部位進行氫鍵結從而使交聯變得更牢固之觀點而言較佳。如此,於具有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中之三級胺基鍵(-N=)或酯鍵(-COO-)與其他側鏈之間形成氫鍵之情形時,含有該三級胺基鍵(-N=)、酯鍵(-COO-)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亦具備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可作為側鏈(c)而發揮功能。
作為可與上述共聚物(X)中之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從而形成含有上述三級胺基鍵及/或上述酯鍵之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的化合物(可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兩者之化合物:交聯劑中之一種),可例舉:聚乙二醇月桂基胺(例如,N,N-雙(2-羥基乙基)月桂基胺)、聚丙二醇月桂基胺(例如,N,N-雙(2-甲基-2-羥基乙基)月桂基胺)、聚乙二醇辛基胺(例如,N,N-雙(2-羥基乙基)辛基胺)、聚丙二醇辛基胺(例如,N,N-雙(2-甲基-2-羥基乙基)辛基胺)、聚乙二醇硬脂胺(例如,N,N-雙(2-羥基乙基)硬脂胺)、聚丙二醇硬脂胺(例如,N,N-雙(2-甲基-2-羥基乙基)硬脂胺)作為較佳者。
作為上述側鏈(b)及/或側鏈(c)之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交聯,例如可為與日本專利特開2017-206604號公報之段落[0100]~[0109]中記載之結構相同者。例如,作為上述側鏈(b)及/或側鏈(c)之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交聯,可較佳地利用含有至少一個下述通式(1)~(3)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者(再者,於以下結構中,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情形時,具有該結構之側鏈係用作側鏈(c)者)。
[化1]
上述通式(1)~(3)中,E、J、K及L分別獨立為單鍵;氧原子、胺基NR'(R'為氫原子或碳數1~10之烷基)或硫原子;或可含有該等原子或基之有機基,G為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20之烴基。又,作為此種取代基G,較佳為下述通式(111)~(114)所表示之基。
[化2]
以上,對側鏈(a')、側鏈(a)、側鏈(b)、側鏈(c)進行了說明,此種聚合物中之側鏈之各基(結構)等可藉由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IR光譜等通常所使用之分析方法而確認。
又,上述聚合物(A)係具有上述側鏈(a)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聚合物,上述聚合物(B)係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之聚合物(具有側鏈(a')及側鏈(b)之兩者作為側鏈之聚合物、或於側鏈含有側鏈(c)之聚合物等)。並且,作為本發明之聚合物成分,可單獨利用上述聚合物(A)~(B)中之一種,或可混合利用該等中之兩種以上。
再者,上述聚合物(B)可為具有側鏈(a')及側鏈(b)之兩者之聚合物,亦可為具有側鏈(c)之聚合物,作為此種聚合物(B)之側鏈中含有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就形成更牢固之氫鍵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更佳為具有含羰基之基及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又,作為上述聚合物(B)之側鏈中含有之上述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交聯,就亦可於含有該交聯部位之側鏈間引起氫鍵結等分子間相互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選自由醯胺基、酯及硫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鍵而形成。
〈共聚物(X)〉 本發明之共聚物(X)係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
構成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之上述結構單元(I)係源自用作單體之烯烴並形成於聚合物之主鏈中之結構單元。作為此種烯烴,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此種烯烴中,就共聚物(X)更易於對交聯劑反應之方面而言,尤佳為乙烯、丙烯、1-丁烯、1-辛烯,尤佳為乙烯。
又,構成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之上述結構單元(II)係源自用作單體之順丁烯二酸酐並且形成於聚合物之主鏈中之結構單元。源於此種結構單元(II),共聚物(X)成為具有順丁烯二酸酐基者,且成為具有特定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者。並且,本發明之共聚物(X)係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聚合物。於此種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上述範圍外之情形時,交聯密度無法維持於適宜範圍內,無法獲得所期望之交聯效果。又,作為此種順丁烯二酸酐化率,考慮到於可不產生斷裂強度之下降而實現更低之壓縮永久變形之方面獲得更高效果,更佳為0.1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以上2.3質量%以下,尤佳為0.3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再者,於本發明中,「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值(單位:質量%)採用利用下述[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測定方法]而求得之值。
[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測定方法] 首先,使作為測定對象之聚合物400 mg溶解於80 mL之四氫呋喃(以下,方便起見,有時簡稱為「THF」),獲得測定用之THF溶液。繼而,將上述測定用之THF溶液以求出小數點以下3位數以上之因數(factor)之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可利用容積分析用標準溶液:附帶修正之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記載有小數點以下3位數以上之因數(特性值:修正值)之市售者)進行滴定。此處,終點(中和點)係藉由利用機器之電位差滴定而求得。又,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之因數(特性值:修正值)可藉由利用草酸標準液之滴定而求得,於利用求出因數之市售品之情形時,可直接利用市售品之試劑中記載之因數(例如該試劑之檢查成績書中記載之因數等)。繼而,除不使用作為上述測定對象之聚合物以外,進行相同之測定(空白試驗)進行滴定,亦一併求出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相對於80 mL之THF之滴加量(空白值)。其次,利用所求得之滴定值(滴加量),基於下述「酸值之計算式」算出酸值,繼而,利用所獲得之酸值之值,基於下述「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計算式」算出順丁烯二酸酐化率,藉此求出順丁烯二酸酐化率(單位:質量%)。 <酸值之計算式> [酸值]=(A-B)×M 1×C×f/S (式中,A表示上述測定用之溶液之中和所需要之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之滴加量(滴定值:mL),B表示空白(空白試驗)下之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之滴加量(除不使用作為上述測定對象之聚合物以外,進行相同之測定而獲得之滴定值(空白值:mL)),M 1表示氫氧化鉀之分子量(56.1(常數)),C表示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中之氫氧化鉀之濃度(0.1莫耳/升(常數)),f表示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之因數(可直接利用修正值:市售品之試劑中記載之因數(例如該試劑之檢查成績書中記載之因數等)),S表示測定中所使用之聚合物之質量(400 mg(常數));再者,藉由該計算而求出之「酸值」之單位為「mgKOH/g」) <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計算式> [順丁烯二酸酐化率]=[酸值]÷M 1×M 2÷1000×100÷2 (式中,酸值表示藉由上述「酸值之計算式」而求出之值(單位:mgKOH/g),M 1表示氫氧化鉀之分子量(56.1(常數)),M 2表示順丁烯二酸酐之分子量(98.1(常數));藉由該計算而求出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單位為「質量%」)。
又,本發明之共聚物(X)較佳為於主鏈進而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之結構單元(III)者。即,本發明之共聚物(X)較佳為利用(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單體,進而含有源自該(甲基)丙烯酸酯而形成於聚合物之主鏈中之結構單元。藉由在主鏈中進而含有此種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之結構單元(III),可阻礙源自上述結構單元(I)之烯烴相(例如乙烯相)之結晶化,藉此,可實現進一步之低硬度化。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酯,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又,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酯,就位阻較低,可進一步抑制順丁烯二酸酐骨架之反應性之下降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其中尤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又,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中,上述結構單元(I)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於共聚物(X)中較佳為2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於此種結構單元(I)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之情形時,存在斷裂強度變得更高之傾向,另一方面,於上述上限以下之情形時,存在硬度進一步下降,斷裂伸長率之值變得更大之傾向。
進而,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中,上述結構單元(II)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於上述共聚物(X)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更佳為0.2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於此種結構單元(II)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之情形時,存在交聯密度變得更高,壓縮永久變形進一步下降之傾向,另一方面,於上述上限以下之情形時,存在斷裂強度及斷裂伸長率成為更大值之傾向。
又,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含有上述結構單元(III)之情形時,上述結構單元(III)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於共聚物(X)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更佳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45質量%以下,尤佳為2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於此種結構單元(I)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之情形時,存在阻礙結晶化,可進一步降低硬度之傾向,另一方面,於上述上限以下之情形時,存在斷裂強度變得更高之傾向。再者,上述共聚物(X)中之上述結構單元(I)~(III)之含量可藉由自溶液NMR之積分值之莫耳比換算為重量比而求得。
又,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中,更佳為上述結構單元(III)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如此,藉由在主鏈中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存在如下傾向:可阻礙結晶化,於低硬度化之方面獲得更高之效果,並且位阻較低,故而於不阻礙共聚物(X)中之酸酐基之反應之方面獲得更高之效果。又,結構單元(III)中之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考慮到就同樣之觀點而言獲得更高效果,更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100質量%,尤佳為90~100質量%。再者,最佳為上述結構單元(III)係僅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者。
又,上述共聚物(X)較佳為熔點為12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110℃以下,進而較佳為-80℃以上100℃以下)之聚合物。藉由利用熔點為上述範圍內之聚合物,存在於進一步降低硬度之方面獲得更高之效果之傾向。又,「熔點」採用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將升溫速度設為10℃/分鐘而測定之值。
再者,作為上述共聚物(X),可較佳地利用含有烯烴與順丁烯二酸酐之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共聚物),其中,更佳為烯烴與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共聚物),進而較佳為乙烯與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共聚物),尤佳為乙烯與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共聚物)。再者,上述單體混合物中,烯烴之含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順丁烯二酸酐之含量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更佳為0.2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尤佳為2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
又,作為用以製造此種共聚物(X)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除以滿足上述條件之方式適宜調整原料之種類或其使用量以外,可藉由適宜採用製造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與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之聚合物之公知之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6309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3-16310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47711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等)而容易地製造。又,此種共聚物(X)只要為滿足上述條件者,則可利用市售品。
再者,作為用以製造此種共聚物(X)之較佳方法,例如於共聚物(X)係含有上述結構單元(I)~(III)者之情形時,可採用藉由使烯烴(更佳為乙烯)與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酯進行自由基聚合而獲得共聚物(X)的方法。於此種方法中,可於自由基聚合時與單體一同利用酚系抗氧化劑,於該情形時,可於自由基聚合前製備含有烯烴(更佳為乙烯)、順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酯及酚系抗氧化劑之混合物(單體混合物),利用該混合物而進行聚合。作為此種酚系抗氧化劑,可適宜利用公知之化合物(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6309號公報中記載之酚系抗氧化劑等),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示:3,5-二甲苯酚、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等。又,單體混合物之製備方法或酚系抗氧化劑之添加方法等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6309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等)。又,上述自由基聚合時,較佳為利用所謂自由基(free radical)聚合起始劑,於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存在下進行聚合。作為此種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適宜利用公知之化合物(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6309號公報中記載之化合物等),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過氧化特戊酸二第三丁酯等。又,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添加方法等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採用公知之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6309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等)。又,上述自由基聚合時,較佳為於壓力:50~500 MPa(更佳為100~300 MPa)、溫度:80~350℃(更佳為100~300℃)之條件下進行聚合。
〈交聯劑〉 本發明之交聯劑只要為可與上述共聚物(X)中之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從而形成上述聚合物(A)及(B)中之任一者之交聯劑,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標設計,適宜選擇利用可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從而形成各種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可形成目標側鏈之化合物)。
作為此種交聯劑,可較佳地利用上述「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或「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又,作為此種交聯劑,就高效率地進行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又,作為此種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含氮雜環(作為該含氮雜環,更佳為選自三唑環、異氰尿酸酯環、噻二唑環、吡啶環、咪唑環、三𠯤環及乙內醯脲環中之至少一種)者(再者,此處之「含氮雜環」與上述相同)。
作為此種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例如可例舉:異氰尿酸三(2-羥基乙基)酯(簡稱:THI)、2,4-二胺基-6-苯基-1,3,5-三𠯤(苯并胍胺)、2,4-二胺基-6-甲基-1,3,5-三𠯤(乙胍𠯤)、3-胺基-1,2,4-三唑、胺基吡啶(2-、3-、4-)、3-胺基-5-甲基異㗁唑、2-胺基甲基哌啶、1-(2-羥基乙基)咪唑、2-丁基-5-羥基甲基咪唑、1,3-二氫-1-苯基-2H-苯并咪唑-2-硫酮、白屈菜胺酸、麴酸、2,5-二巰基-1,3,4-噻二唑、1-苯基-5-巰基-1,2,3,4-四唑、1-甲基-5-巰基-1,2,3,4-四唑、三羥基乙基三𠯤、異氰尿酸三[(3-巰基丙醯氧基)-乙基]酯、羥基吡啶(2-、3-、4-)、1-羥基苯并三唑、1-(2-胺基乙基)哌𠯤、雙(胺基丙基)哌𠯤、哌啶乙醇(2-、3-、4-)、哌啶甲醇(2-、3-、4-)、吡啶乙醇(2-、3-、4-)、吡啶甲醇(2-、3-、4-)、4-甲基-5-(2'-羥基乙基)噻唑、1-羥甲基-5,5-二甲基乙內醯脲、三聚氰胺、巰基吡啶(2-、3-、4-)。此種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作為此種交聯劑,就反應性較高,易於在工業上獲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可具有羥基、硫醇基、胺基及亞胺基中之至少一種取代基(以下,有時將該取代基簡稱為「取代基(A)」)之含氮化合物、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含氧化合物、及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含硫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再者,作為此種「形成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或「形成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化合物」,只要為可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者,則可自公知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2017-57322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第5918878號公報中記載之化合物)中適宜選擇利用。
又,此種交聯劑較佳為選自由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三唑;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吡啶;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噻二唑;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咪唑;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異氰尿酸酯;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三𠯤;可具有上述取代基(A)之乙內醯脲;季戊四醇;磺醯胺;以及聚醚多元醇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此種交聯劑,就耐壓縮永久變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THI、磺醯胺、季戊四醇、苯并胍胺、乙胍𠯤、聚醚多元醇,進而較佳為THI、季戊四醇、苯并胍胺、乙胍𠯤。
〈用以獲得聚合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之方法) 用以獲得上述共聚物(X)與上述交聯劑之反應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只要為可使上述共聚物(X)之主鏈中之順丁烯二酸酐基與交聯劑中之官能基反應,從而形成上述聚合物(A)及(B)之方法即可(只要為可形成上述聚合物(A)及(B)中說明之交聯部位之方法即可),只要根據交聯劑之種類等而適宜使之反應即可。例如可採用如下方法等:利用捏合機等混練機,可將上述聚合物(X)塑化,且於可使添加之交聯劑與順丁烯二酸酐基反應之溫度(例如100~250℃左右)下,一邊混練上述聚合物(X),一邊添加交聯劑而使之反應。
〈關於聚合物組成物之組成或特性〉 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係含有選自由上述聚合物(A)以及上述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者。此處,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
作為此種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就賦予根據用途之特性之觀點而言,可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含有上述聚合物成分以外之其他成分。於含有此種其他成分之情形時,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中之上述聚合物成分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99質量%,進而較佳為3質量%~95質量%,尤佳為5質量%~90質量%。若此種聚合物組成物中之聚合物成分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存在基於聚合物成分之效果變得更高之傾向,另一方面,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存在混合變得更容易之傾向。
又,關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就可進一步提高該組成物之流動性,使用時之作業性變得更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塑化劑作為上述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塑化劑,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加工處理油、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丁烯(更佳為以異丁烯(isobutene)為主體,一部分正丁烯反應而成之共聚物)、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異丁烯(異丁烯(isobutene)之均聚物)等。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係指不含形成藉由氫鍵、共價鍵、利用金屬離子-極性官能基間之螯合作用、金屬-不飽和鍵(雙鍵、三鍵)間之σ-π相互作用而形成之鍵等化學鍵之交聯之部位之狀態。又,作為此種塑化劑,較佳為選自由加工處理油、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丁烯、及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異丁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又,作為可用作此種塑化劑之加工處理油,可例舉:石蠟油、環烷油、香熏油,其中,更佳為石蠟油。又,作為此種塑化劑,就與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α-烯烴系聚合物、聚合物(A)及聚合物(B)之間(該等之中,尤其與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間)之相溶性進一步提高之觀點而言,更佳為含有石蠟油。至於作為此種塑化劑較佳之石蠟油,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利用公知之石蠟油,例如可較佳地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17-57323號公報之段落[0153]~段落[0157]中記載者。
又,作為可用作上述塑化劑之聚丁烯,只要為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就可進一步提高流動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以異丁烯(isobutene)為主體,一部分正丁烯(1-丁烯、2-丁烯)反應而成之共聚物。又,至於作為此種塑化劑之聚丁烯,可適宜利用市售品,例如可適宜利用ENEOS公司製造之商品名「Nisseki Polybutene」、日油公司製造之商品名「NOF polybutene- Emawet」、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Oppanol」等。
進而,作為可用作上述塑化劑之聚異丁烯,只要為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就可謀求進一步之低硬度化,並且可進一步提高流動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異丁烯(isobutene)之均聚物。又,至於作為此種塑化劑之聚異丁烯,可適宜利用市售品,例如可適宜利用ENEOS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etrax」及「Himol」等。
又,此種塑化劑中,就提高對聚合物之相溶性之觀點而言,尤佳為石蠟油。進而,作為此種塑化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0~5000質量份,更佳為30~300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30~1000質量份,尤佳為30~500質量份。藉由使塑化劑之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可更高效率地防止滲出並且充分獲得藉由添加塑化劑而獲得之效果(低硬度、高流動性)。
又,關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就防止利用上述塑化劑時(尤其利用油時)之滲出之觀點等而言,較佳為含有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為上述其他成分。即,作為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為組合含有上述塑化劑(更佳為選自由上述石蠟油、上述聚丁烯及上述聚異丁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與上述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又,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中,較佳為組合含有作為上述塑化劑之上述石蠟油與上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藉此,可使上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吸收油,可更充分地抑制油之滲出等並且更高程度地提高所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流動性,可更高效率地調整硬度。作為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較佳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17-57393號公報之段落[0156]~段落[0163]中記載者。再者,所謂「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只要為於任一部位具有苯乙烯嵌段結構之聚合物即可。
作為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適宜利用公知者(例如SIS(Styrene-Isoprene-Styrene,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EPS(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IBS(Styrene-Isobutylene-Styrene,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SEEPS、SEBS等),就分子量之高低、工業上之獲取性、經濟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EP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此種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作為此種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適宜利用市售者。再者,於與上述塑化劑(尤其石蠟油、聚丁烯、聚異丁烯)組合利用之情形時,就進一步提高耐滲油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SEBS、SEEPS。再者,就製為更低硬度之聚合物組成物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尤佳為含有上述聚合物成分、上述聚丁烯及/或上述聚異丁烯、以及上述SEEPS者。
又,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中含有上述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情形時,作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3000質量份,更佳為5~200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10~1000質量份,尤佳為30~500質量份,最佳為50~300質量份。於此種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之情形時,存在防止滲出之效果變得更高之傾向,另一方面,於上述上限以下之情形時,存在於成形性之方面獲得更高效果之傾向。
又,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可進而含有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作為上述其他成分。此處之「α-烯烴系聚合物」係指α-烯烴之均聚物、α-烯烴之共聚物,所謂「α-烯烴」係指於α位具有碳-碳雙鍵之烯烴,例如可例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其中,於本發明中,利用上述聚丁烯及上述聚異丁烯作為塑化劑,因此作為此處之「α-烯烴系聚合物」,係指上述聚丁烯及上述聚異丁烯以外者。作為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例如可較佳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17-57322號公報之段落[0204]~[0214]中記載之α-烯烴系樹脂(其中,聚丁烯及聚異丁烯除外)。
又,作為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例如可較佳利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更佳為HDPE(High-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乙烯-丁烯共聚物(EBM)、乙烯-辛烯共聚物(EOM)。又,作為此種α-烯烴系聚合物,其中,可較佳利用結晶化度為10%以上之α-烯烴系聚合物(PP、PE、EPM、EBM等)。又,作為此種α-烯烴系聚合物,就由於熔點較高,故而可使組成物之耐熱性成為較高者之觀點而言,尤佳為PP。用以製造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採用公知之方法。又,作為此種α-烯烴系聚合物,可使用市售品。再者,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於聚合物組成物中含有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之情形時,該α-烯烴系聚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更佳為5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300質量份,最佳為35~200質量份)。於此種α-烯烴系聚合物之含量為上述範圍內之情形時,存在於提高耐熱性及流動性之方面獲得更高效果之傾向。再者,就可獲得更高之流動性及更高之成形性之觀點而言,此種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α-烯烴系聚合物較佳為與上述石蠟油及上述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一同組合含有於組成物中。
又,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為根據其用途而含有抗老化劑及/或抗氧化劑。作為此種抗老化劑及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利用公知者。再者,此種抗老化劑及抗氧化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相對於上述聚合物組成物整體,較佳為0.1~20質量%(更佳為0.3~10質量%)。
又,就提高斷裂物性(斷裂強度、斷裂伸長率)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為含有補強劑(填充劑)作為上述其他成分。作為此種補強劑,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利用公知之補強劑(再者,可為氫鍵結性之補強劑(填充劑)或導入胺基而成之填充劑(以下,有時簡稱為「胺基導入填充劑」))。作為此種補強劑,例如可例舉二氧化矽、碳黑、黏土(可為有機化黏土)、碳酸鈣(可為經表面處理者)等作為較佳者。
又,作為此種補強劑,其中,就可進一步改善拉伸物性並且可進一步改善耐滲出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黏土。作為此種黏土,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高嶺土、伊利石、蒙脫石、矽鎂石、膨潤土、多水高嶺土等。又,作為此種黏土,可適宜利用公知之黏土(例如日本專利第5918878號公報之段落[0146]~段落[0156]中記載者、日本專利特開2017-057393號公報之段落[0146]~[0155]中記載者等)。又,此種黏土中,就高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以矽及鎂為主成分之黏土、以及有機化黏土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尤佳為有機化黏土。如此,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為進而含有黏土,尤佳為含有易於單層剝離之有機化黏土。
又,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含有上述補強劑(較佳為黏土,進而較佳為有機化黏土)之情形時,該補強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01~10質量份。再者,此種補強劑根據用途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之依據JIS K6922-2(2010年發行)中記載之B法而測定之230℃、1.2 kg負載下之熔體流動速率(MFR)較佳為10 g/10分鐘以上,更佳為30 g/10分鐘以上,進而較佳為50 g/10分鐘。於此種MFR為上述下限以上之值之情形時,可謂具有極高之流動性者,成為可表現更高之加工性者。再者,此種MFR係依據JIS K6922-2(2010年發行)中記載之B法而測定之值,例如可以與下述實施例之欄中所採用之方法相同之方式而測定。
又,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為上述MFR為10 g/10分鐘以上(更佳為50 g/10分鐘)以上,且依據JIS K6253-3:2012之20±5℃之溫度條件下測定之A型硬度計硬度(JIS-A硬度)為0~50(更佳為0~45,進而較佳為0~40)者。於滿足此種條件之情形時,可謂具有極高之流動性並且硬度為充分低之值者。再者,此種A型硬度計硬度(JIS-A硬度)可藉由在聚合物組成物中含有上述特定之聚合物成分(根據聚合物成分之種類,有時藉由將該聚合物成分與其他成分進行混合)而容易地達成。又,於本發明中,A型硬度計硬度(JIS-A硬度)值之測定方法可採用將溫度條件設為20±5℃,依據2012年發行之JIS K6253-3(JIS K6253-3:2012年發行)之測定方法,例如可以與下述實施例之欄中所採用之方法相同之方式而測定。
又,關於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上述MFR為10 g/10分鐘以上(更佳為50 g/10分鐘),且依據JIS K6262(2013年發行)以專用治具壓縮25%,於70℃下放置22小時後測定之壓縮永久變形(單位:%)值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尤佳為40%以下。於滿足此種條件之情形時,可謂具有極高之流動性並且壓縮永久變形充分低之聚合物組成物。又,於本發明中,壓縮永久變形值之測定方法係依據JIS K6262(2013年發行),例如可以與下述實施例之欄中所採用之方法相同之方式而測定。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共聚物之合成] 首先,對以下實施例1~5中所使用之共聚物之合成方法進行說明。
(合成例1) 使用容器之入口與壓縮機連接之體積1 L之高壓釜反應器,如以下之方式,製備乙烯、丙烯酸甲酯及順丁烯二酸酐之共聚物(X1)。即,首先,將丙烯酸甲酯、順丁烯二酸酐及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化劑)之混合溶液注入上述壓縮機之上游後,與乙烯氣體一同壓縮,藉此製備含有抗氧化劑之單體混合物,將所獲得之單體混合物供給至高壓釜反應器。再者,此種單體混合物之製備時,以供給至高壓釜反應器之單體混合物(反應器之入口之單體混合物)中之各成分之比率成為乙烯69.8質量%、丙烯酸甲酯29質量%、順丁烯二酸酐1.2質量%、及上述抗氧化劑200 ppm之比率之方式,調整各成分之使用量(各成分之比率示於表1)。其次,於高壓釜反應器內之上述單體混合物中添加作為自由基起始劑之過氧化特戊酸二第三丁酯後,進行自由基共聚,其後,利用高壓分離器及低壓分離器,自所獲得之產物分離所生成之聚合物,獲得共聚物(X1)。再者,此種自由基共聚時,藉由將聚合之溫度條件設為200℃,將壓力條件設為1850氣壓而進行反應。如此,利用上述單體混合物,於如上述之條件下進行自由基聚合,故而明確上述共聚物(X1)係於主鏈具有源自乙烯之結構單元、源自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之共聚物。再者,上述共聚物(X1)之製造時,丙烯酸甲酯之使用量為100 g。
(合成例2~5) 除將含有抗氧化劑之單體混合物之組成如表1所示進行變更以外,採用與合成例1相同之條件,分別製備共聚物(X2)~(X5)。
[表1]
   合成例1 合成例2 合成例3 合成例4 合成例5
單體 乙烯 (質量%) 70.1 60.5 63.4 79.5 91.6
丙烯酸甲酯 (質量%) 28.5 37.5 34.8 19.8 7.8
順丁烯二酸酐 (質量%) 1.4 2 1.8 0.7 0.6
抗氧化劑 BHT *1 (ppm) 200 200 200 200 200
自由基聚合之條件 溫度 (℃) 200 200 200 200 200
壓力 (氣壓)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所獲得之共聚物之簡稱 共聚物(X1) 共聚物(X2) 共聚物(X3) 共聚物(X4) 共聚物(X5)
*1:BHT係「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之簡稱
[關於各實施例等中所利用之聚合物之特性] 以下之實施例等中所利用之原料聚合物(實施例中利用共聚物(X1)~(X5)中之任一者)之特性示於表2。再者,表2中記載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係採用上述[順丁烯二酸酐化率之測定方法]而求得之值(再者,滴定時,利用京都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T-710M」作為電位差自動滴定裝置,利用Merc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氫氧化鉀乙醇溶液」作為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如此使用之0.1莫耳/升之氫氧化鉀之乙醇溶液之修正值(因數)自該溶液之檢查成績書中確認為1.00)。又,表2中記載之「熔點」係分別使用0.01 g之各聚合物,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Hitachi High-Tech Sci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DSC7000X」),將升溫速度設為10℃/分鐘而測定之值(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而求得之值)。再者,表2中記載之「MA含量」係藉由將以氘氯仿為溶劑之溶液NMR之積分值之莫耳比換算為重量比而求得之值。
[表2]
聚合物種 聚合物之簡稱等 熔點 (℃) 順丁烯二酸酐化率 (質量%) MA含量 *1(質量%)
乙烯-丙烯酸甲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共聚物(X1) (合成例1) 58 1.2 29
共聚物(X2) (合成例2) 39 1.8 38
共聚物(X3) (合成例3) 44 1.6 35
共聚物(X4) (合成例4) 75 0.6 20
共聚物(X5) (合成例5) 88 0.5 8
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聚合物 (順丁烯二酸酐化HDPE) 聚合物(C1) (商品名「Fusabond E265」 Du Pont公司) 131 1
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聚合物 (順丁烯二酸酐化EOM) 聚合物(C2) (商品名「AFFINITY GA 1000R」 Du Pont公司) 67 0.8
*1:MA含量表示源自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
[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特性之評價方法] 其次,對以下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特性之評價方法進行說明。再者,將各評價方法中求得之結果示於表2。
<測定用之片材之製備> 分別使用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如以下之方式,製備用於組成物之特性之評價之片材。即,首先,使用附有水冷式冷卻功能之加壓壓力機,將聚合物組成物43 g投入縱15 cm、橫15 cm、厚2 mm之大小之模具,於加壓前於180℃下加熱(預熱)3分鐘,繼而,於溫度:200℃、使用壓力:20 Mpa、加壓時間:5分鐘之條件下進行加壓(熱壓)後,於使用壓力:20 MPa、加壓時間:2分鐘之條件下進而進行水冷式冷卻加壓,自上述模具取出加壓後之聚合物組成物,獲得厚2 mm之測定用之片材。
<用於測定壓縮永久變形及硬度之樣品(測定用樣品)之製備> 分別使用如上述之方式獲得之測定用之片材,如以下之方式,製備用於測定組成物之壓縮永久變形及硬度之測定樣品。即,首先,自上述測定用之片材沖裁為直徑29 mm之圓盤狀而獲得圓盤狀片材,準備7片上述圓盤狀片材後,將該7片圓盤狀片材以高(厚)成為12.5±0.5 mm之方式重疊,藉此製備測定用樣品。
<壓縮永久變形(C-Set)之測定> 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壓縮永久變形(C-Set,單位:%)係藉由如下方式而求得:使用如上述之方式獲得之測定用樣品,且使用Dumbbell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硫化橡膠壓縮永久變形試驗器 SCM-1008L」作為壓縮裝置,將上述測定用樣品以專用治具壓縮25%,於70℃、22小時之條件下依據JIS K6262(2013年發行)而測定。
<硬度(JIS-A硬度)之測定> 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硬度係使用如上述之方式獲得之測定用樣品,如以下之方式進行測定。即,使用A型硬度計(Durometer A硬度計:Teclock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型硬度計GSD-719K」),於20±5℃之溫度條件下,對上述測定用樣品之表面之5處測定點(5點測定處),分別進行依據JIS K6253-3(2012年發行)之硬度之測定,求出各測定點之硬度之平均值(5點之平均值),藉此分別求出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JIS-A硬度。
<MFR之測定> 分別使用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依據JIS K6922-2(2010年發行)中記載之B法,測定MFR(單位:g/10分鐘)。即藉由如下方式而求得MFR:分別使用各實施例等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使用東洋精機製作所製造之商品名「Melt Indexer G-01」作為MFR測定裝置,於該裝置之爐體內添加聚合物組成物3 g後,將溫度設為230℃,保持5分鐘,繼而一邊將溫度維持為230℃一邊於負載1.2 kg之條件下,測定自與上述爐體之下部連接之直徑1 mm、長8 mm之筒狀之孔口構件之開口部(直徑1 mm之開口部),每單位時間流出之質量(g)(於上述爐體內將溫度設為230℃並保持5分鐘後,開始進行開始負載後流出之聚合物組成物之質量之測定),換算為10分鐘流出之聚合物組成物之質量(g)。
(實施例1~5及比較例1~2) 於實施例1~5及比較例1~3中,分別以成為下述表3中記載之組成之方式調整各成分之使用量,採用下述「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步驟」,藉此製造聚合物組成物。再者,下述表3中之組成之數值係於各實施例等中將聚合物成分之使用量設為100質量份而換算之值(質量份),於實施例1~5及比較例1~2中,聚合物成分用原料聚合物及比較用原料聚合物(以下,有時將該等聚合物簡稱為「原料聚合物」)之使用量均為10 g。再者,關於實施例1~5,組成物含有作為共聚物(X1)~(X5)中之任一者與交聯劑之反應物之聚合物,而可知作為該聚合物,由於共聚物(X1)~(X5)之主鏈之種類,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步驟〉 首先,將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李長英(LCY)公司之商品名「GP7533」,以下,有時稱為「SEBS」)投入加壓捏合機,一邊於180℃之條件下混合,一邊於上述加壓捏合機中滴加作為塑化劑之石蠟油(ENEO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300HV-S(J)」),將SEBS與石蠟油混合1分鐘。繼而,於上述加壓捏合機中進而添加原料聚合物、聚丙烯(SunAllo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VMD81M」:以下,有時稱為「PP」)及抗老化劑(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O-50」),於180℃下混合(混練)2分鐘使之塑化而獲得混合物。其後,對上述混合物添加作為交聯劑之異氰尿酸三(2-羥基乙基)酯(日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anac P」),於180℃下混合(混練)8分鐘,藉此製造聚合物組成物。
[表3]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比較例1 比較例2
組成 (質量份) 聚合物成分用原料聚合物 共聚物(X1)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1.2] 100.0 - - - - - -
共聚物(X2)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1.8] - 100 - - - - -
共聚物(X3)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1.6] - - 100 - - - -
共聚物(X4)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0.6] - - - 100 - - -
共聚物(X5) [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0.5] - - - - 100 - -
比較用原料聚合物 聚合物(C1) [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1] - - - - - 100 -
聚合物(C2) [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型,順丁烯二酸酐化率:0.80] - - - - - - 100
交聯劑 異氰尿酸三(2-羥基乙基)酯 1.1 1.60 1.42 0.53 0.44 0.89 0.46
α-烯烴系聚合物 PP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EBS 120.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塑化劑 石蠟油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抗老化劑 市售品(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O-50」) 1.9 1.93 1.93 1.93 1.93 1.93 1.93
總量 642.99 643.53 643.35 642.46 642.37 642.81 642.39
組成物之特性 JIS-A硬度 23 16 18 32 37 58 41
壓縮永久變形[單位:%] [測定條件:70℃、22 H、25%] 38 34 35 60 58 35 62
MFR[單位:g/10分鐘] [測定條件:溫度230℃、負載1.2 Kg] 266 176 173 202 168 0.5 5.6
自表3所示之結果明確可知:含有組合藉由共聚而於主鏈導入有順丁烯二酸酐之共聚物(X1)~(X5)與交聯劑而獲得之聚合物成分的實施例1~5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均係於負載1.2 kg之條件下MFR(單位:g/10分鐘)為10以上之值(進而50以上之值),具有極優異之流動性,加工性充分高者。又,確認實施例1~5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雖均係如上述之具有極優異之流動性者,但亦係JIS-A硬度為50以下且壓縮永久變形為70%以下,JIS-A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充分低者。自此種結果可知:根據含有組合藉由共聚而於主鏈導入有順丁烯二酸酐之共聚物(X1)~(X5)與交聯劑而獲得之聚合物成分的聚合物組成物(實施例1~5),可成為流動性極高者,並且可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特定水準之值以下(JIS-A硬度:50以下,壓縮永久變形:70%以下),可兼具高度之流動性、低硬度、及低壓縮永久變形之特性。再者,實施例1~5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中,實施例1~3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硬度變得更低,並且壓縮永久變形變為更低之40%以下(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成為更低之值)。關於此種結果,本發明者推測原因如下:如表2所示,由於實施例1~3中所使用之共聚物(X1)~(X3)中源自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25%以上之較高值,因此所獲得之聚合物成分之結晶性下降,於低硬度化、低壓縮永久變形之方面獲得更高之效果。
另一方面,利用藉由接枝改性而於側鏈組入順丁烯二酸酐之聚合物的比較例1~2之聚合物組成物於負載1.2 kg之條件下MFR(單位:g/10分鐘)成為5.6以下之值(未達10之值),若與實施例1~5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相比較,則於流動性之方面變得不充分。又,比較例1中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之JIS-A硬度成為58,於低硬度之方面亦變得不充分。再者,於聚合物組成物之領域中,通常認為於藉由共聚而於主鏈導入順丁烯二酸酐之情形時,順丁烯二酸酐部分之反應性下降,故而流動性下降。相對於此,如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證實(如表3所示),於使用將順丁烯二酸酐共聚而成之聚合物之情形時(實施例1~5),雖其機制不明確,但令人驚奇的是:與使用將順丁烯二酸酐接枝改性而成之順丁烯二酸酐改性聚合物之情形(比較例1~2)相比較,顯示低硬度、低壓縮永久變形、及極高之流動性。
自此種結果可知:藉由含有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作為聚合物成分的聚合物組成物,與利用接枝改性型之順丁烯二酸酐化聚合物(順丁烯二酸酐化EOM或順丁烯二酸酐化HDPE)之聚合物組成物相比較,可使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更低之值。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使流動性極高,並且使硬度與壓縮永久變形均成為充分低之值,可平衡良好地兼具高流動性、低硬度、及低壓縮永久變形之三個特性的聚合物組成物。如此,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之加工性較高,且為低硬度,柔軟性亦優異,因此主要於需要人類所觸摸之柔軟觸感之機械類、電氣器具類之殼體/保護用具、住宅或汽車之內裝構件、人型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android)、仿人型機器人(humanoid))之皮膚類、玩具等用途中尤其有用。

Claims (9)

  1. 一種聚合物組成物,其含有選自由聚合物(A)、以及聚合物(B)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成分,上述聚合物(A)具備含有具有含羰基之基及/或含氮雜環之氫鍵結性交聯部位之側鏈(a)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上述聚合物(B)於側鏈含有氫鍵結性交聯部位及共價鍵結性交聯部位且玻璃轉移溫度為25℃以下, 上述聚合物(A)與上述聚合物(B)均為於主鏈具有源自烯烴之結構單元(I)及源自順丁烯二酸酐之結構單元(II)且順丁烯二酸酐化率為0.1質量%以上2.7質量%以下之共聚物(X)與交聯劑之反應物。
  2. 如請求項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於主鏈進而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之結構單元(III)。
  3. 如請求項2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中之上述結構單元(III)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4. 如請求項2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中之上述結構單元(III)之含量為2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
  5. 如請求項2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結構單元(III)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III-MA)。
  6. 如請求項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係熔點為120℃以下之聚合物。
  7. 如請求項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交聯劑係具有羥基、胺基、亞胺基及硫醇基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8. 如請求項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進而含有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9. 如請求項1之聚合物組成物,其進而含有選自由加工處理油、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丁烯、及不具有化學鍵結性交聯部位之聚異丁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塑化劑。
TW112101350A 2022-01-14 2023-01-12 聚合物組成物 TW2023360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4485A JP2023103770A (ja) 2022-01-14 2022-01-14 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22-004485 2022-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052A true TW202336052A (zh) 2023-09-16

Family

ID=8727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1350A TW202336052A (zh) 2022-01-14 2023-01-12 聚合物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03770A (zh)
TW (1) TW202336052A (zh)
WO (1) WO20231361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2091A (ja) * 1995-04-27 1996-11-19 Showa Denko Kk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体
JPH09187892A (ja) * 1996-01-11 1997-07-22 Nippon Poriorefuin Kk 多層積層体
JP2002241555A (ja) * 2001-02-15 2002-08-2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耐光性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EP3415581B8 (en) * 2016-02-12 2022-04-13 Toyobo Co.,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base with low-energy surface
WO2017188270A1 (ja) * 2016-04-26 2017-11-02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エラストマー成形体
JP6939616B2 (ja) * 2018-02-06 2021-09-22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改質アスファルト組成物及び改質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20027109A1 (ja) * 2018-07-30 2020-02-06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7218636B2 (ja) * 2019-03-20 2023-02-07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熱可逆架橋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172765A (ja) * 2020-04-28 2021-11-01 Eneos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3770A (ja) 2023-07-27
WO2023136162A1 (ja)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6377B (zh)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283429A1 (en) Nitrile oxide compound, composition, modified polyolef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lock copolymer
JP4040669B2 (ja) 発泡体用組成物および発泡体
CN111770944B (zh) 嵌段共聚物组合物
US11024440B2 (en) Conductiv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JP2008291083A (ja) 放熱材用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7348186B2 (ja) 樹脂組成物
CN101456935A (zh) 改性丁基橡胶组合物
EP3459976A1 (e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EP1837350A1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modified polymers and modified polymers produced thereby
TW202336052A (zh) 聚合物組成物
JP2019056033A (ja) ゴム組成物
US20230141015A1 (en) Polymer composition
JP2007167973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を用いた吸着パッド
JP2016003265A (ja) 非空気式タイヤ用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非空気式タイヤ
CA2388037A1 (en) Amine-containing graft polymers, a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their use
JP4957745B2 (ja) 2種以上の架橋基を形成し得るポリマーを含有するブレンドゴム組成物
JP2011148891A (ja) ジエン系ゴム組成物
JP2008266417A (ja) 改質アスファルト
JP2010202784A (ja) 2種以上の架橋性基を形成し得るゴム組成物
JP5259089B2 (ja) 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17222820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4311750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WO2010101106A1 (ja) 2種以上の架橋性基を形成し得るゴム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