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8514A -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8514A
TW202328514A TW112111994A TW112111994A TW202328514A TW 202328514 A TW202328514 A TW 202328514A TW 112111994 A TW112111994 A TW 112111994A TW 112111994 A TW112111994 A TW 112111994A TW 202328514 A TW202328514 A TW 2023285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crystal
clamp
switching
clip
s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1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俊宏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大陸商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大陸商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大陸商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51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7/00Single-crystal growth under a protective fluid
    • C30B27/02Single-crystal growth under a protective fluid by pulling from a melt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籽晶夾,用於固定籽晶,籽晶夾的至少部分外周面為回轉形的配合面;軟軸,下端連接籽晶夾並構造成能夠牽引籽晶夾旋轉和升降;限位件,為一個或多個且環繞籽晶夾設置分佈,限位件構造成能夠繞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且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可豎向移動,限位件的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的至少部分表面為限位面;在第一位置時限位件的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上方,在第二位置時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本發明能夠快速穩定籽晶夾的晃動,減少對晶棒生長的影響。

Description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涉及單晶生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在直拉單晶製造法(CZ法)的單晶生長中,利用提拉機構和籽晶夾將籽晶浸漬於坩堝內所積存的原料熔湯中,並利用提拉機構將所浸漬的籽晶緩慢提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於籽晶的下方生長出單晶晶體。
相關技術中,提拉機構為軟軸(如鉬絲繩),利用軟軸的牽拉,可以實現籽晶夾的旋轉和升降,以帶動籽晶進行旋轉和升降。但是,在旋轉或升降過程中,容易出現籽晶的晃動,而且無法快速穩定,影響單晶的生長。 [相關申請案的參考]
本發明要求於2022年03月31日提交至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申請號為202210342263.5,申請名稱為“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的專利申請的優先權。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提拉機構在旋轉和升降籽晶夾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穩定籽晶夾的晃動,減少對晶棒生長的影響。
本發明還旨在提出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使用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包括:籽晶夾,籽晶夾用於固定籽晶,以將籽晶吊在熔湯中生成晶棒,籽晶夾的至少部分外周面為回轉形的配合面;軟軸,軟軸下端連接籽晶夾,軟軸構造成能夠牽引籽晶夾旋轉和升降;限位件,限位件為一個且環繞籽晶夾設置,或者限位件為多個且環繞籽晶夾分佈,限位件構造成能夠繞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且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可豎向移動,限位件的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的至少部分表面為限位面;在第一位置時,限位件的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上方,在第二位置時,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當籽晶夾未出現晃動或者晃動幅度較小而不影響結晶生長時,限位件位於第一位置,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上方,此時限位件不影響籽晶夾的旋轉與升降。當籽晶夾出現一定幅度的晃動時,限位件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限位面位於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限位件能夠與籽晶夾圍繞軟軸同步旋轉和升降,使限位面和配合面在籽晶夾的周向上不發生相對的移動,從而通過限位面與配合面的配合,對籽晶夾進行徑向上的限位,可實現對籽晶夾晃動的快速穩定,減少對晶棒生長過程的影響。
在一些實施例中,限位件為限位管,限位管的內周面為回轉形面,回轉形面的至少一部分構成限位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拉機構還包括:硬軸,硬軸設置在籽晶夾的水平一側或者套在籽晶夾的外側,限位件安裝在硬軸上;硬軸被構造成能夠繞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限位件可升降地安裝在硬軸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拉機構還包括:切換組件,切換組件設置在限位件上,當限位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切換組件與籽晶夾相連,以使限位件與籽晶夾同步運動。
進一步地,籽晶夾包括:下夾體,下夾體用於固定籽晶;上夾體,上夾體可分離地連接在下夾體上,上夾體與軟軸相連;離合結構,離合結構設置在上夾體和下夾體之間,離合結構在分離狀態和結合狀態之間可切換,在分離狀態時下夾體和上夾體之間可分離,在結合狀態時離合結構將下夾體和上夾體結合為一體;限位件在第二位置且切換組件連接籽晶夾時,離合結構由結合狀態切換至分離狀態。
進一步地,離合結構包括:結合件,結合件可活動地設在上夾體上;結合槽,結合槽形成在下夾體上;離合結構處於結合狀態時,結合件插入配合在結合槽的一端;離合結構處於分離狀態時,結合件完全退出結合槽;切換組件能夠從結合槽的另一端伸至結合槽內以與下夾體結合,且將結合件推出結合槽。
具體地,下夾體包括:豎向設置的夾體管段,結合槽沿徑向形成在夾體管段上;上夾體包括:豎向設置的夾體柱段,夾體柱段配合在夾體管段內;其中,離合結構還包括第一彈性件、形成在夾體柱段內的安裝槽,安裝槽在夾體柱段的外周面上具有安裝口,安裝口正對結合槽的一端設置,結合件可活動地設置在安裝槽內,第一彈性件位於安裝槽內且連接結合件,第一彈性件用於驅動結合件沿徑向外移以插入結合槽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限位件的限位面上設有收納槽,切換組件包括:切換件,切換件的兩端為轉動端和觸發端,切換件於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收納槽內,切換件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連接切換件,用於驅動切換件朝向初始位置轉動;其中,在收納位置,切換件位於收納槽內,且切換件的觸發端位於轉動端上方;在初始位置,切換件的觸發端位於收納槽外,且位於限位面的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的一側,切換件由轉動端到觸發端向上且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設置,在初始位置時觸發端能夠位於結合槽內;在觸發位置,切換件的觸發端位於收納槽外,且切換件的觸發端與軟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小於初始位置時的距離,在觸發位置時切換件的觸發端能夠頂在結合件上以將結合件推出結合槽。
具體地,切換件為切換柱,結合槽的上表面為與軟軸的旋轉軸線垂直的平面,結合槽的下表面在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的方向上向上延伸設置,在切換組件與籽晶夾相連時,切換件位於觸發位置且止抵在結合槽的上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提拉機構還包括管形的硬軸,硬軸套在籽晶夾和軟軸的外側,硬軸上端設有朝向軟軸的旋轉軸線延伸的止擋件,當上夾體和下夾體脫離時,上夾體能夠上升且止抵在止擋件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拉機構還包括連接在軟軸或者籽晶夾上的重力檢測件,重力檢測件用於檢測籽晶夾的重量,當檢測重量大於等於判定值時切換組件與籽晶夾相連。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提拉機構具有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軟軸牽引籽晶夾旋轉和升降,限位件保持在第一位置;當籽晶夾的晃動幅度超出設定範圍時,限位件下降至第二位置,且限位件保持與籽晶夾同步轉動。
進一步地,當提拉機構包括切換組件,切換組件設置在限位件上,當限位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切換組件與籽晶夾相連,以使限位件與籽晶夾同步運動時,提拉機構具有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限位件位於第二位置,切換組件與籽晶夾相連,限位件帶動籽晶夾同步升降和同步旋轉。
具體地,當提拉機構還包括硬軸,硬軸套在籽晶夾、軟軸的外側,硬軸上端設有止擋件;當籽晶夾包括:下夾體,下夾體用於固定籽晶;上夾體,上夾體可分離地連接在下夾體上,上夾體與軟軸相連;離合結構,離合結構包括:結合件,結合件可活動地設在上夾體上;結合槽,結合槽形成在下夾體上;限位件的限位面上設有收納槽,切換組件包括:切換件,切換件的兩端為轉動端和觸發端,切換件的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收納槽內,切換件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連接切換件,用於驅動切換件朝向初始位置轉動;提拉機構從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切換的步驟包括:步驟S1:控制限位件繞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使切換件與結合槽在周向上相對,並保持限位件與籽晶夾的轉速相同;步驟S2:控制限位件相對籽晶夾下降,讓限位件的限位面逐漸落於籽晶夾的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使配合面將切換件由初始位置擠壓進位於收納槽內的收納位置;繼續控制限位件相對籽晶夾下降,使切換件的觸發端落於結合槽內,切換件到達初始位置;控制限位件相對籽晶夾上升,使切換件的觸發端接觸結合槽的上表面且逐漸轉至觸發位置,切換件的觸發端將結合件推出結合槽;步驟S3:向上收捲軟軸,將上夾體從下夾體上分離下來,將上夾體提升至止抵在止擋件上。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瞭解到。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 “上”、“下”、 “豎直”、“水平”、“內”、“外”、 “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100。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提拉機構100,包括:籽晶夾10、軟軸20和限位件31。
籽晶夾10用於固定籽晶200,以將籽晶200吊在熔湯中生成晶棒。軟軸20下端連接籽晶夾10,軟軸20構造成能夠牽引籽晶夾10旋轉和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在直拉單晶製造法的單晶生長中,在合適的溫度下,當籽晶200吊在原料熔湯中,熔湯中的原子會順著籽晶200的原子排列結構在固液交界面上形成規則的結晶,成為單晶體。通過軟軸20牽引籽晶夾10上升,使籽晶200緩慢生長,持續結晶,生成晶棒。通過軟軸20牽引籽晶夾10旋轉,帶動晶棒旋轉,可以控制晶棒生長時的直徑。
由於軟軸20的剛性較小,在軟軸20牽引籽晶夾10旋轉和升降的過程中,籽晶夾10容易產生晃動,使晶棒下端與熔湯液面距離不穩,且晶棒生長直徑變化,即影響了晶棒生長。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申請中提出的提拉機構100還包括限位件31。
限位件31為一個且環繞籽晶夾10設置,或者限位件31為多個且環繞籽晶夾10分佈,限位件31被構造成能夠繞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旋轉,且限位件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可豎向移動。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
如圖1所示,籽晶夾10的至少部分外周面為回轉形的配合面10S,限位件31的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至少部分表面為限位面31S。在第一位置時限位件31的限位面31S位於配合面10S的上方,在第二位置時限位面31S位於配合面10S的高度範圍內。
在本申請的提拉裝置中,當籽晶夾10未出現晃動時,參照圖1所示,限位件31位於第一位置,限位面31S位於配合面10S的上方,此時限位件31不影響籽晶夾10的旋轉與升降。當籽晶夾10出現晃動時,參照圖2所示,限位件31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限位面31S位於配合面10S的高度範圍內,限位件31能夠與籽晶夾10圍繞軟軸20同步旋轉和升降,使限位面31S和配合面10S在籽晶夾10的周向上不發生相對的移動,從而通過限位面31S與配合面10S的配合,對籽晶夾10進行徑向上的限位,可實現對籽晶夾10晃動的快速穩定,減少對晶棒生長過程的影響。
本申請中,配合面10S為回轉形面,可以是圓柱面、圓錐面甚至球面等,這裡不作限制。限位件31上的限位面31S,其形狀與限位件31對籽晶夾10的設置結構相匹配。例如,當限位件31為一個且環繞籽晶夾10設置時,限位面31S可以是圓環面、圓弧面、錐面等各種柱面。當限位件31為多個且環繞籽晶夾10分佈時,對於單個限位件31上的限位面31S形狀不限,可以是弧面等。
在本申請中,在第二位置時,限位面31S位於配合面10S的高度範圍內,如圖2所示,指的是限位面31S處於配合面10S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高度之間,這樣使限位面31S限制在配合面10S的徑向外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限位件31為限位管,限位管的內周面為回轉形面,回轉形面的至少一部分構成限位面31S。在這樣的結構下,限位面31S與配合面10S均為回轉形面,可使限位面31S對籽晶夾10在360度的角度範圍內都能限制,提高限位件31對籽晶夾10的穩定效果。這樣設置限位件31,限位件31結構強度及剛度較大,在與籽晶夾10碰觸時不易變形、斷裂。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提拉機構100還包括硬軸40,硬軸40設置在籽晶夾10的水平一側或者套在籽晶夾10的外側,限位件31安裝在硬軸40上。硬軸40的剛性較大,限位件31安裝在硬軸40上,使限位件31不易產生水平方向的晃動,從而限位件31在第二位置能夠更好地對籽晶夾10的水平位置進行限定,有效穩定籽晶夾10。
採用硬軸40連接限位件31,硬軸40豎向設置,可以減少佔用面積,方便提拉機構100在整個設備的安裝。
進一步地,硬軸40被構造成能夠繞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旋轉,限位件31可升降地安裝在硬軸40上。由此,限位件31可與籽晶夾10實現同步升降,同時,硬軸40能夠帶動限位件31旋轉,在這樣的設置下,限位件31也能夠圍繞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與軟軸20同步旋轉,從而限位件31在第二位置時能夠將籽晶夾10的旋轉軸線L1限定為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有效地減少籽晶夾10的晃動。
而且限位件31的旋轉和移動,運動位置分開。限位件31需要升降時沿硬軸40升降,限位件31需要旋轉時由硬軸40旋轉,兩個運動的驅動源分開,可以簡化驅動結構,提高對運動精度的控制。
具體地,硬軸40、限位件31均為圓管體,硬軸40套在限位件31的徑向外側,軟軸20位於硬軸40的中心軸線L2上。將硬軸40和限位件31設置為圓管體,在工藝上較為簡單,且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限位件31連接在硬軸40上時,硬軸40套在限位件31外側,對限位件31具有限位效果,限位件31相對於硬軸40不易發生晃動。硬軸40、限位件31均為圓管體,其結構剛度大,在受力衝擊時變形、震動幅度小,可進一步提高限位件31運動控制的準確性。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硬軸40結構不限於圓管體,例如,硬軸40也可設置為方管體,此時,限位件31可設置為圓管體,也可在硬軸40內側設置多個限位件31相對中心軸線L2呈中心對稱,均可實現限位件31與硬軸40的可靠連接。
本申請中,將硬軸40套在籽晶夾10的外側,能夠對籽晶夾10形成一定保護,防止硬軸40外側的環境對籽晶夾10的穩定性和籽晶200產生影響,例如,防止硬軸40外側氣流使籽晶夾10產生晃動,又例如,可防止因硬軸40氣流帶來雜質附著在籽晶200上,而對籽晶200造成污染的問題。
本申請中,限位件31相對硬軸40豎向移動的驅動方式不限,例如硬軸40上設有豎向設置的升降槽,限位件31包括滑座32,滑座32可上下滑動地配合在升降槽44內。又例如,限位件31通過絲杠-螺母結構連接在硬軸40上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5所示,提拉機構100還包括:切換組件60,切換組件60設置在限位件31上,當限位件31位於第二位置時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以使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同步運動。由此,當限位件31位於第二位置時,籽晶夾10通過切換組件60與限位件31連接,此時限位件31通過切換組件60承受籽晶夾10的重量,相對軟軸20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
當軟軸20不適合再提拉籽晶夾10時,達到判定條件,可以將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使限位件31切換至與籽晶夾10硬接觸,讓限位件31帶動籽晶夾10升降和旋轉,代替軟軸20的作用。當限位件31連接在硬軸40上時,籽晶夾10及籽晶200、晶棒的負荷,可以由軟軸20切換至硬軸40,籽晶夾10的運動由軟驅動切換至硬驅動。
本申請中,判定條件的設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例如,當軟軸20超過設定使用壽命時,可以將籽晶夾10由軟軸20切換至硬軸40。又例如,當軟軸20的負荷過大導致容易斷裂或者使用壽命減短,可以將籽晶夾10由軟軸20切換至硬軸40。
這樣,在軟軸20不適合提拉時切換為由限位件31提拉,從而提高了晶棒生長的安全性,降低晶棒掉落砸進熔湯的風險。
本申請中,判定條件可以由人工確定,也可以通過設備自動確定。例如當工人發現軟軸20有斷裂風險時由工人輸出指令,將籽晶夾10由軟軸20提拉切換成由硬軸40提拉。又例如,當測得晶棒達到設定長度,設備自動將籽晶夾10由軟軸20提拉切換成由硬軸40提拉。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提拉機構100還包括連接在軟軸20或者籽晶夾10上的重力檢測件(圖未示出),重力檢測件用於檢測籽晶夾10的重量,當檢測重量大於等於判定值時,即滿足判定條件,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通過限位件31承受籽晶夾10的重量,防止軟軸20承受的重量超出負載能力而斷裂,降低了晶棒等砸進熔湯的風險。採用重力檢測件檢測,相對於其他方式,對於判定條件的判斷更加準確,而且可以實現切換自動化。
這裡,重力檢測件設在軟軸20上或者設在籽晶夾10上,都可以測量帶籽晶200的籽晶夾10的重量。而籽晶200上會生成晶棒,隨著晶棒的生長重量增加,因此,重力檢測件的測量結果會有變化。當超過判定值時,表明軟軸20懸掛的重量過重,對軟軸20造成斷裂風險,此時切換可以降低風險。
在本申請中,當籽晶夾10由軟軸20提拉,切換成由限位件31提拉後,軟軸20可以繼續保持連接在籽晶夾10上,也可以離開籽晶夾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5所示,籽晶夾10包括:下夾體11、上夾體12和離合結構13。下夾體11用於固定籽晶200,上夾體12可分離地連接在下夾體11上,上夾體12與軟軸20相連。離合結構13設置在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之間,離合結構13在分離狀態和結合狀態之間可切換。
在結合狀態時離合結構13將下夾體11和上夾體12結合為一體,此時,軟軸20連接上夾體12控制籽晶夾10的旋轉與升降。限位件31在第二位置且切換組件60連接籽晶夾10時,離合結構13由結合狀態切換至分離狀態。在分離狀態時,下夾體11和上夾體12之間可分離,此時,上夾體12與軟軸20連接,下夾體11與限位件31連接,通過限位件31控制下夾體11和籽晶200的旋轉和升降。
由此,下夾體11在提拉機構100中具有兩種連接方式,當離合結構13處於結合狀態時,下夾體11與上夾體12連接,軟軸20連接在上夾體12上用於控制籽晶夾10的旋轉與升降,此時,軟軸20直接連接控制籽晶夾10的方式較為方便,但軟軸20能夠承受的重量有限。當離合結構13處於分離狀態時,下夾體11與限位件31連接。當限位件31連接在硬軸40上,硬軸40的結構強度高於軟軸20,使切換組件60在硬軸40上能夠帶動更大重量的下夾體11和籽晶200旋轉與升降。
本申請方案的提拉機構100,在實際使用中,可根據軟軸20的提拉重量控制籽晶夾10的連接方式,當籽晶夾10和籽晶200的重量較小時,下夾體11與上夾體12連接,通過軟軸20連接籽晶夾10,當籽晶夾10和籽晶200的重量較大,達到軟軸20承受重量的判定值時,可將限位件31移動到第二位置,下夾體11通過切換組件60與限位件31連接,離合結構13切換到分離狀態,通過限位件31和硬軸40承受更大的重量,防止籽晶夾10的重量超過軟軸20的負載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離合結構13和切換組件60的數量可對應設置為一個或多個,例如,在圖3至圖5的示例中,離合結構13和切換組件60均對應設置為四個,四個離合結構13在籽晶夾10的同高度上等間距設置,四個切換組件60也圍繞籽晶夾10在同一高度等間距設置。在這樣的設置下,離合結構13處於結合狀態時,四個離合結構13受力均勻,能夠使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的連接更為穩固,防止下夾體11與上夾體12脫離。離合結構13處於分離狀態時,切換組件60與離合結構13配合,四個切換組件60受力均勻,能夠使下夾體11與切換組件60的連接更為穩固。由此,在離合結構13處於兩種狀態時,下夾體11可分別與上夾體12和切換組件60穩固連接,下夾體11不易脫落,保證提拉機構100使用的可靠性。
在本申請的方案中,離合結構13可以採用現有技術已知的離合結構方案,離合結構13可以通過電控自動切換,離合結構13也可以通過外部觸發切換,例如通過限位件31的動作來自動切換。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5所示,離合結構13包括:結合件131和結合槽132。結合件131可活動地設在上夾體12上,結合槽132形成在下夾體11上。離合結構13處於結合狀態時,結合件131插入配合在結合槽132的一端,離合結構13處於分離狀態時,結合件131完全退出結合槽132。切換組件60能夠從結合槽132的另一端伸至結合槽132內以與下夾體11結合,且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
也就是說,離合結構13處於結合狀態時,通過結合件131和結合槽132的配合,上夾體12能夠卡接在下夾體11上,從而軟軸20可在帶動上夾體12的同時帶動下夾體11旋轉和升降。離合結構13處於分離狀態時,切換組件60與結合槽132配合,切換組件60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使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脫離,此時,軟軸20與上夾體12連接並控制上夾體12的旋轉和升降,限位件31與下夾體11連接並控制下夾體11的旋轉與升降,兩者互不影響,保證下夾體11旋轉和升降的穩定性。
這裡,離合結構13的切換通過切換組件60動作來實現,減少了離合結構13的結構複雜性。這樣,離合結構13零件數量少、重量輕,而且離合結構13由於位於籽晶夾10上,降低了軟軸20的提拉負擔,降低了工作損耗。
在本申請的方案中,切換組件60如何正對結合槽132並伸進結合槽132,可以採用檢測件獲取,例如設置霍爾感測器等方式來檢測。
具體地,如圖4和圖5所示,下夾體11包括:豎向設置的夾體管段111,結合槽132沿徑向形成在夾體管段111上。上夾體12包括:豎向設置的夾體柱段121,夾體柱段121配合在夾體管段111內。其中,離合結構13還包括第一彈性件133、形成在夾體柱段121內的安裝槽134,安裝槽134在夾體柱段121的外周面上具有安裝口1341,安裝口1341正對結合槽132的一端設置,結合件131可活動地設置在安裝槽134內,第一彈性件133位於安裝槽134內且連接結合件131,第一彈性件133用於驅動結合件131沿徑向外移以插入結合槽132內。在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連接時,夾體管段111和夾體柱段121配合,能夠使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固定,通過結合件131與結合槽132的配合,可實現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在豎直方向上的連接位置固定,此外第一彈性件133驅動結合件131插入結合槽132內,防止結合件131從結合槽132脫出,使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的連接更為穩固。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3的示例中,下夾體11還包括夾體內環112,夾體內環112用於將籽晶200固定在下夾體11上。夾體內環112在向下的方向上內徑逐漸減小,籽晶200上端部分向下的內徑也逐漸減小,從而籽晶200可通過自身的重量穩固地掛在夾體內環112上,實現籽晶200在下夾體11上的連接。
在本申請方案中,對第一彈性件133的結構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彈性件133可設置為彈簧。
具體地,結合件131的徑向外端表面為半球面1315。半球面1315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當切換組件60推動結合件131時,結合件131受到的壓力能夠在半球面1315上分散,使結合件131不易變形,具有更好的耐用性。此外,將結合件131的徑向外端設置為半球面1315,在夾體柱段121與夾體管段111配合時,結合件131可通過半球曲面直接被夾體柱段121上沿壓入安裝槽134內,方便上夾體12與下夾體11的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5所示,限位件31的限位面31S上設有收納槽,切換組件60包括:切換件61和第二彈性件62。
切換件61的兩端為轉動端和觸發端,如圖5中切換件61下端為轉動端,上端為觸發端。切換件61的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收納槽內,切換件61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在圖4的三個變化圖中,上圖切換件61處於收納位置,中圖切換件61處於初始位置,下圖切換件61處觸發位置。第二彈性件62連接切換件61,用於驅動切換件61朝向初始位置轉動。也就是說,當沒有籽晶夾10的束縛,切換件61會在第二彈性件62的彈力下保持在初始位置。
如圖4的上圖所示,在收納位置,切換件61位於收納槽內,且切換件61的觸發端位於轉動端上方。
如圖4的中圖所示,在初始位置,切換件61的觸發端位於收納槽外,且位於限位面31S的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一側,切換件61由轉動端到觸發端向上且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方向延伸設置,在初始位置時觸發端能夠位於結合槽132內。
如圖4的下圖所示,在觸發位置,切換件61的觸發端位於收納槽外,且切換件61的觸發端與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距離小於初始位置時的距離,在觸發位置時,切換件61的觸發端能夠頂在結合件131上以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
由此設置,可以通過調節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的相對高度,就可以使切換組件60自動地與籽晶夾10結合,自動地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使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脫離。這種切換組件60,結構簡單,重量輕,且極地降低了控制難度。
在本申請方案中,對第二彈性件62的結構不做限制,例如,第二彈性件62可設置為扭簧。
此外,收納槽的形狀可根據切換件61設置為不同形狀,收納槽內具有一定提供切換件61轉動的空間,例如,在圖3至圖5的示例中,切換件61為切換柱,收納槽截面為徑向向外開口逐漸增大的擴口,切換柱在收納槽內可轉動至水平,同時擴口的上頂面保持水平,使收納槽與切換柱配合時能更穩定的連接籽晶夾10。又例如,切換件61為切換柱時,收納槽截面也可設置為四分之一圓,能夠實現同樣的效果。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5和圖6所示,切換件61為切換柱,結合槽132的上表面為與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垂直的平面,結合槽132的下表面在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方向上向上延伸設置,在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時,切換件61位於觸發位置且止抵在結合槽132的上表面上。這樣結合槽132的上表面為與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垂直的平面,使切換件61止抵在結合槽132的上表面後保持水平,不易脫離。結合槽132的下表面在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的方向上向上延伸設置,結合槽132不僅提供了充足空間供切換件61轉動,可以限制切換件61的轉動角度和轉動方向,而且結合槽132佔用體積小,有助於保持籽晶夾的結構強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上夾體12還包括上遮蓋122,上遮蓋122遮擋在下夾體11的上方,上遮蓋122的水平投影面積大於下夾體11的水平投影面積。
需要說明的是,在晶棒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向硬軸40中充入惰性氣體,以使晶棒生長環境充滿惰性氣體,降低環境中空氣含量,減少雜質混入,提高晶棒的純淨度。本文中以氬氣為例,氬氣吹向籽晶200,可能會使籽晶200和下方晶棒降溫。本申請中通過設置上遮蓋122,上遮蓋122能夠對下夾體11和籽晶200形成一定遮擋,減少直吹籽晶200、晶棒的氬氣量,減少籽晶200、晶棒的溫度波動,從而有利於提高結晶形成的速度穩定性。
具體地,硬軸40上端設有朝向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延伸的止擋件45,當上夾體12和下夾體11脫離時,上夾體12能夠上升且止抵在止擋件45上。這樣有助於對硬軸40內部管腔進一步密封,減少外部氣流對結晶影響。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當提拉機構100還包括圓管形的硬軸40,硬軸40套在籽晶夾10和軟軸20的外側,軟軸20位於硬軸40的中心軸線L2上時,上遮蓋122可以為圓形,通過軟軸20的提拉,上遮蓋122與硬軸40同軸設置,這樣上遮蓋122對籽晶200的遮蓋作用,在周向上較均勻。
具體地,上遮蓋122的直徑至少為硬軸40的內徑的0.8倍。這樣設置,可以保證上遮蓋122的覆蓋遮擋區域面積大,進一步減少惰性氣體直吹晶棒的機率,從而保證晶棒生長的穩定性。
可選地,上遮蓋122的直徑小於硬軸40的內徑,從而減少在軟軸20提拉籽晶夾10時,上遮蓋122與硬軸40之間的摩擦損失。當然,本申請方案不限於此,有的方案中上遮蓋122的邊緣為光滑面,甚至上遮蓋為軟性蓋,此時上遮蓋122的直徑可以接近硬軸40的內徑。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籽晶夾10外周面的上端設有倒角,可以倒圓角或者倒直角。限位件31為管狀且套在籽晶夾10外側時,限位件31的內周面下端設有倒角,可以倒圓角或者倒直角。由此,在限位件31於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間切換時,可以更加順暢,降低卡頓機率。
綜上,本申請的這種籽晶的提拉機構100,當籽晶200出現晃動時,可以通過限位件31的動作實現籽晶200的快速穩定,即快速停止晃動。當提拉重量較大時,可以將籽晶200從軟軸20連接切換至硬軸40連接,以保證提拉的可靠性。
下面參考圖1至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100的使用方法。這裡提拉機構100為上述實施例的提拉機構100,這裡對於提拉機構100的結構不作贅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提拉機構100具有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軟軸20牽引籽晶夾10旋轉和升降,限位件31保持在第一位置。當籽晶夾10的晃動幅度超出設定範圍時,限位件31下降至第二位置,且限位件31保持與籽晶夾10同步轉動。在這種模式下,當籽晶夾10晃動較小時,限位件31保持在第一位置,對籽晶夾10的旋轉和升降不產生干擾,當籽晶夾10的晃動幅度超出設定範圍時,限位件31可下降到第二位置,實現對籽晶夾10的快速穩定。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同步轉動,可保證限位件31對籽晶夾10的穩定效果,配合面10S和限位面31S接觸時不會產生摩擦力,從而避免使籽晶夾10的搖晃增大的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6所示,提拉機構100包括切換組件60,切換組件60設置在限位件31上,當限位件31位於第二位置時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以使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同步運動。此時,提拉機構100具有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限位件31位於第二位置,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相連,限位件31帶動籽晶夾10同步升降和同步旋轉。這種模式下,限位件31通過切換組件60與籽晶夾10固定連接,籽晶夾10不會產生相對限位件31的晃動,同時,限位件31相對於軟軸20能夠承受更大的籽晶夾10重量。
這樣,可以在軟軸20不適合提拉時,將籽晶夾10由軟軸20驅動,切換成由限位件31帶動提拉、旋轉,降低了軟軸20斷裂風險,提高了晶棒生長的穩定性及可靠性。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提拉機構100還包括硬軸40,硬軸40套在籽晶夾10、軟軸20的外側,硬軸40上端設有止擋件45。而且籽晶夾10包括:下夾體11、上夾體12和離合結構13。下夾體11用於固定籽晶200。上夾體12可分離地連接在下夾體11上,上夾體12與軟軸20相連。離合結構13包括:結合件131和結合槽132,結合件131可活動地設在上夾體12上,結合槽132形成在下夾體11上。限位件31的限位面31S上設有收納槽,切換組件60包括:切換件61和第二彈性件62,切換件61的兩端為轉動端和觸發端,切換件61於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收納槽內,切換件61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第二彈性件62連接切換件61,用於驅動切換件61朝向初始位置轉動。
提拉機構100從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切換的步驟包括:
步驟S1:控制限位件31繞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旋轉,使切換件61與結合槽132在周向上相對,並保持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的轉速相同;
步驟S2:控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下降,讓限位件31的限位面31S逐漸落於籽晶夾10的配合面10S的高度範圍內,使配合面10S將切換件61由初始位置擠壓進位於收納槽內的收納位置;
繼續控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下降,使切換件61的觸發端落於結合槽132內,切換件61到達初始位置;
控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上升,使切換件61的觸發端接觸結合槽132的上表面且逐漸轉至觸發位置,切換件61的觸發端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
在圖4中,如其上圖所示,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下降過多,籽晶夾10的配合面10S會將切換件61約束在收納槽內,使切換件61處於收納位置。因此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下降過多時,可控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適應上升,將切換件61的觸發端正對結合槽132,切換件61在第二彈性件62的驅動下轉動,轉向初始位置,使切換件61的觸發端伸進結合槽13內,如圖4的中圖所示。之間再控制限位件31相對籽晶夾10上升,使切換件61的觸發端接觸到結合槽132的上表面後,由結合槽132的上表面壓制切換件61,讓切換件61逐漸轉至觸發位置。在圖4的下圖中,觸發位置時的切換件61平置,切換件61的觸發端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
步驟S3:向上收捲軟軸20,將上夾體12從下夾體11上分離下來,將上夾體12提升至止抵在止擋件45上。
在提拉機構100從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切換的步驟中,首先控制限位件31繞軟軸20的旋轉軸線L1旋轉,使切換件61與結合槽132在周向上相對,並保持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的轉速相同,保證切換件61能夠與結合槽132配合。然後驅動限位件31與籽晶夾10的相對高度變化,使切換組件60可以自動完成插入結合槽132,將離合結構13切換至分離狀態。這樣切換件61從結合槽132的另一端伸至結合槽132內以與下夾體11結合,且切換件61的觸發端將結合件131推出結合槽132,實現下夾體11與限位件31的連接,同時使上夾體12可與下夾體11分離。最後向上收捲軟軸20,將上夾體12從下夾體11上分離下來,並將上夾體12移動至下夾體11上方,軟軸20對籽晶夾10的旋轉與升降不產生影響,通過硬軸40控制籽晶夾10的旋轉與升降,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通過上夾體12提升至止抵在止擋件45上,有助於對硬軸40內部管腔進一步密封,減少外部氣流對結晶的影響。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100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 “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100:提拉機構 10:籽晶夾 10S:配合面 11:下夾體 111:夾體管段 112:夾體內環 12:上夾體 121:夾體柱段 122:上遮蓋 13:離合結構 131:結合件 1315:半球面 132:結合槽 133:第一彈性件 134:安裝槽 1341:安裝口 20:軟軸 L1:旋轉軸線; 31:限位件 31S:限位面 40:硬軸 L2:中心軸線 45:止擋件 60:切換組件 61:切換件 62:第二彈性件 200:籽晶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限位件在第一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限位件在第二位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與籽晶的截面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提拉機構的工作過程圖; 圖5是圖3所示提拉機構在切換組件正對結合槽時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圖3所示實施例的提拉機構的俯視截面示意圖; 圖7是圖3所示實施例的提拉機構在軟軸收捲後的截面示意圖。
100:提拉機構
10:籽晶夾
10S:配合面
11:下夾體
111:夾體管段
112:夾體內環
12:上夾體
121:夾體柱段
200:籽晶
20:軟軸
L1:旋轉軸線
31:限位件
31S:限位面
40:硬軸
L2:中心軸線
45:止擋件

Claims (14)

  1. 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包括: 一籽晶夾,所述籽晶夾用於固定一籽晶,所述籽晶夾的至少部分外周面為回轉形的一配合面; 一軟軸,所述軟軸下端連接所述籽晶夾,所述軟軸構造成能夠牽引所述籽晶夾旋轉和升降; 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為一個且環繞所述籽晶夾設置,或者所述限位件為多個且環繞所述籽晶夾分佈,所述限位件構造成能夠繞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且所述限位件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可豎向移動,所述限位件的朝向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的至少部分表面為一限位面; 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面位於所述配合面的上方,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限位面位於所述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所述限位件為一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內周面為一回轉形面,所述回轉形面的至少一部分構成所述限位面。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還包括:一硬軸,所述硬軸設置在所述籽晶夾的水平一側或者套在所述籽晶夾的外側,所述限位件安裝在所述硬軸上;所述硬軸構造成能夠繞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所述限位件可升降地安裝在所述硬軸上。
  4.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還包括:一切換組件,所述切換組件設置在所述限位件上,當所述限位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切換組件與所述籽晶夾相連,以使所述限位件與所述籽晶夾同步運動。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所述籽晶夾包括: 一下夾體,所述下夾體用於固定所述籽晶; 一上夾體,所述上夾體可分離地連接在所述下夾體上,所述上夾體與所述軟軸相連; 一離合結構,所述離合結構設置在所述上夾體和所述下夾體之間,所述離合結構在一分離狀態和一結合狀態之間可切換,在所述分離狀態時所述下夾體和所述上夾體之間可分離,在所述結合狀態時所述離合結構將所述下夾體和所述上夾體結合為一體; 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切換組件連接所述籽晶夾時,所述離合結構由所述結合狀態切換至所述分離狀態。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所述離合結構包括: 一結合件,所述結合件可活動地設在所述上夾體上; 一結合槽,所述結合槽形成在所述下夾體上; 所述離合結構處於所述結合狀態時,所述結合件插入配合在所述結合槽的一端;所述離合結構處於所述分離狀態時,所述結合件完全退出所述結合槽; 所述切換組件能夠從所述結合槽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結合槽內以與所述下夾體結合,且將所述結合件推出所述結合槽。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 所述下夾體包括:豎向設置的一夾體管段,所述結合槽沿徑向形成在所述夾體管段上; 所述上夾體包括:豎向設置的一夾體柱段,所述夾體柱段配合在所述夾體管段內; 其中,所述離合結構還包括一第一彈性件、形成在所述夾體柱段內的一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在所述夾體柱段的外周面上具有一安裝口,所述安裝口正對所述結合槽的一端設置,所述結合件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第一彈性件位於所述安裝槽內且連接所述結合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用於驅動所述結合件沿徑向外移以插入所述結合槽內。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面上設有一收納槽,所述切換組件包括: 一切換件,所述切換件的兩端為一轉動端和一觸發端,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收納槽內,所述切換件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 一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連接所述切換件,用於驅動所述切換件朝向初始位置轉動;其中, 在收納位置,所述切換件位於所述收納槽內,且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位於所述轉動端上方; 在初始位置,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位於所述收納槽外,且位於所述限位面的朝向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的一側,所述切換件由所述轉動端到所述觸發端向上且朝向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的方向延伸設置,在初始位置時所述觸發端能夠位於所述結合槽內; 在觸發位置,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位於所述收納槽外,且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與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近於初始位置時的距離,在觸發位置時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能夠頂在所述結合件上以將所述結合件推出所述結合槽。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所述切換件為一切換柱,所述結合槽的上表面為與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垂直的平面,所述結合槽的下表面在朝向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的方向上向上延伸設置,在所述切換組件與所述籽晶夾相連時,所述切換件位於觸發位置且止抵在所述結合槽的上表面上。
  10.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當所述提拉機構還包括管形的一硬軸,所述硬軸套在所述籽晶夾和所述軟軸的外側,所述硬軸上端設有朝向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延伸的一止擋件,當所述上夾體和所述下夾體脫離時,所述上夾體能夠上升且止抵在所述止擋件上。
  11.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其中,還包括連接在所述軟軸或者所述籽晶夾上的一重力檢測件,所述重力檢測件用於檢測所述籽晶夾的重量,當檢測重量大於等於判定值時,所述切換組件與所述籽晶夾相連。
  12. 一種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使用方法,其中,採用根據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所述提拉機構具有一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 一軟軸牽引一籽晶夾旋轉和升降,一限位件保持在一第一位置; 當所述籽晶夾的晃動幅度超出設定範圍時,所述限位件下降至一第二位置,且所述限位件保持與所述籽晶夾同步轉動。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使用方法,其中,當提拉機構包括切換組件,所述切換組件設置在所述限位件上,當所述限位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切換組件與所述籽晶夾相連,以使所述限位件與所述籽晶夾同步運動時,所述提拉機構具有一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二模式下: 所述限位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切換組件與所述籽晶夾相連,所述限位件帶動所述籽晶夾同步升降和同步旋轉。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的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的使用方法,其中,當所述提拉機構還包括一硬軸,所述硬軸套在所述籽晶夾和所述軟軸的外側,所述硬軸上端設有一止擋件; 其中,所述籽晶夾包括: 一下夾體,所述下夾體用於固定所述籽晶; 一上夾體,所述上夾體可分離地連接在所述下夾體上,所述上夾體與所述軟軸相連; 一離合結構,所述離合結構包括: 一結合件,所述結合件可活動地設在所述上夾體上; 一結合槽,所述結合槽形成在所述下夾體上; 所述限位件的限位面上設有一收納槽,所述切換組件包括: 一切換件,所述切換件的兩端為一轉動端和一觸發端,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轉動端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收納槽內,所述切換件具有可切換的收納位置、初始位置和觸發位置; 一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連接所述切換件,用於驅動所述切換件朝向初始位置轉動; 所述提拉機構從所述第一模式向所述第二模式切換的步驟包括: 步驟S1:控制所述限位件繞所述軟軸的旋轉軸線旋轉,使所述切換件與所述結合槽在周向上相對,並保持所述限位件與所述籽晶夾的轉速相同; 步驟S2:控制所述限位件相對所述籽晶夾下降,使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面逐漸落於所述籽晶夾的一配合面的高度範圍內,使所述配合面將所述切換件由初始位置擠壓進位於所述收納槽內的收納位置; 繼續控制所述限位件相對所述籽晶夾下降,使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落於所述結合槽內,所述切換件到達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限位件相對所述籽晶夾上升,使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接觸所述結合槽的上表面且逐漸轉至觸發位置,所述切換件的所述觸發端將所述結合件推出所述結合槽; 步驟S3:向上收捲所述軟軸,將所述上夾體從所述下夾體上分離下來,將所述上夾體提升至止抵在所述止擋件上。
TW112111994A 2022-03-31 2023-03-29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TW202328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22635 2022-03-31
CN202210342263.5A CN114686979B (zh) 2022-03-31 2022-03-31 可竖移止晃的提拉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514A true TW202328514A (zh) 2023-07-16

Family

ID=8214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994A TW202328514A (zh) 2022-03-31 2023-03-29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6979B (zh)
TW (1) TW20232851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8274B (zh) * 2023-11-15 2024-01-26 常州臻晶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生长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4091A (ja) * 1998-11-16 2000-06-06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種ホルダ
US9593433B2 (en) * 2011-04-06 2017-03-14 Sumco Corporation Crystal holding mechanism of single crystal pul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ngle crystal ingot
CN206768274U (zh) * 2017-04-17 2017-12-19 上海新漫晶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拉炉生长大尺寸晶体的籽晶杆
CN208917339U (zh) * 2018-10-23 2019-05-31 宁夏旭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晶炉用籽晶绳调整装置
CN213266785U (zh) * 2020-07-29 2021-05-25 安徽环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拆装方便的籽晶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6979B (zh) 2023-03-28
CN114686979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328514A (zh) 可豎移止晃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TW202328515A (zh) 籽晶的提拉機構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17730U (zh) 一种单晶炉拉晶防掉棒装置
CN113061980A (zh) 一种生长氟化锂单晶的装置及生长方法
KR19990007931A (ko) 단결정의 성장방법 및 장치
KR100526657B1 (ko) 단결정 인상 장치
CN216838266U (zh) 一种用于提升单晶品质的导流筒提升装置
CN211250093U (zh) 机械臂及机器人
CN211036177U (zh) 一种反向提拉式单晶炉
WO2023179081A1 (zh) 一种拉晶方法及单晶炉
WO1998010125A1 (fr) Appareil pour tirage de monocristal
CN114717649B (zh) 上提拉开放式单晶炉
CN202717873U (zh) 一种拉制大直径半导体级单晶硅棒所用的导流筒
CN216039932U (zh) 一种石墨坩埚便于调节的支撑装置
CN213721452U (zh) 一种奶茶机自动落杯装置
US6217648B1 (en) Single crystal pull-up apparatus and single crystal pull-up method
US6099642A (en) Apparatus for pulling up single crystals and single crystal clamping device
CN210314559U (zh) 一种改善籽晶氧化的新型籽晶夹头
CN115976627A (zh) 防晶棒坠落装置、晶体生长设备及防止晶棒坠落方法
CN220827497U (zh) 单晶炉
CN21832382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吊篮
CN214890341U (zh)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监控摄像头支架
CN218367924U (zh) 一种可以稳定不同尺寸石英坩埚的装料小车
CN218345588U (zh) 硅料复投装置
CN216712308U (zh) 一种远程控制自动拉制区熔硅单晶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