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7299A -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7299A
TW202307299A TW111125878A TW111125878A TW202307299A TW 202307299 A TW202307299 A TW 202307299A TW 111125878 A TW111125878 A TW 111125878A TW 111125878 A TW111125878 A TW 111125878A TW 202307299 A TW202307299 A TW 2023072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urethane elastic
elastic fiber
ppm
dma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5198B (zh
Inventor
後藤英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7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7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1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2Polyhydroxy compounds; Polyamines; Hydrox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7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other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兼具回復性與解卷性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以及包含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構件及衛生材料。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包含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特徵在於: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聚胺酯彈性纖維用於內衣、長統襪、壓力運動服、尿布等。於上述用途中,要求聚胺酯彈性纖維具有伸長後之回復性,又,要求自捲紗體解卷之性能良好,以避免於製造上述用途時之加工步驟中出現斷紗。 以下之專利文獻1中提出,若為含有平滑劑及吉布特醇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則促進利用乾式紡紗法製造該聚胺酯彈性纖維時使用之DMAc(dimethyl acetamide,二甲基乙醯胺)自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中之釋出,使DMAc之殘存量為300~900 ppm左右,藉此解卷性得到提昇。 又,以下之專利文獻2中提出,含有胺基改性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之油劑於製造彈性纖維(尤其是利用熔融紡紗法進行製造)之情形時,使筒紗之內層-外層中之解卷良好地平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867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4936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尚未揭示利用熔融紡紗獲得回復性及解卷性良好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點,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兼具回復性與解卷性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包含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包含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案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進行了銳意研究並不斷實驗,結果意外發現,藉由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含有特定量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能夠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如下所述。 [1]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特徵在於: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2]如上述[1]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0.05 ppm以上1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3]如上述[2]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0.05 ppm以上5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包含聚合物多元醇、二異氰酸酯、及低分子量二醇之熱塑性聚胺酯。 [5]如上述[4]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低分子量二醇之分子量為60以上120以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為複絲紗,構成之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1以上2.0以下。 [7]如上述[6]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單紗繊度為5 dtex以上40 dtex以下。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利用流動測試儀測得之流出起始溫度為150℃以上220℃以下。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20℃下之100%伸長應力相對於80℃下之100%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3.00以下。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用於衛生材料。 [12]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其係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 [13]一種皺褶,其包含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14]一種衛生材料,其包含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15]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上述[1]至[11]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步驟。 [16]如上述[15]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聚胺酯樹脂含有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17]如上述[16]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聚胺酯樹脂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18]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上述[11]所記載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之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藉由具有上述結構,而成為兼具回復性與解卷性之適於皺褶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又,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皺褶及包含該皺褶之衛生材料之回復性較高,故易於穿脫,服貼感良好,不易偏移脫落。
以下,詳細地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以下稱為「本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本實施方式,可於其主旨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化。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特徵在於: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DMAc、DMF、DMSO、及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以下亦稱為「特定化合物」)。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藉由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成為回復性及解卷性優異者,又,可抑制於尿布製造步驟中自不織布或吸收劑所產生之微粉附著於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所造成之噴嘴堵塞。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藉由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可提昇回復性之原因尚未明確,但發明人作出以下推定。藉由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該等化合物作為熱塑性聚胺酯之硬鏈段區域與軟鏈段區域之相容劑發揮作用,使硬鏈段區域於紗中細微地分散,藉此發揮較高之回復性。又,可提昇解卷性之原因尚未明確,但發明人作出以下推定。藉由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該等化合物作為熱塑性聚胺酯之硬鏈段區域與軟鏈段區域之相容劑發揮作用,軟鏈段區域於紗中細微地分散,使造成解卷性變差之原因之一之紗間之軟鏈段區域彼此之接觸面積變小,藉此發揮較高之解卷性。又,可抑制噴嘴堵塞之原因亦尚未明確,但發明人作出以下推定。藉由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該等化合物作為熱塑性聚胺酯之硬鏈段區域與軟鏈段區域之相容劑發揮作用,極性較高之硬鏈段區域於紗中細微地分散,容易釋出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所儲存之電荷。因此,可抑制於尿布製造步驟中自不織布或吸收劑所產生之微粉附著於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所造成之噴嘴堵塞。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上述特定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0.05 ppm以上10 ppm以下,更佳為0.05 ppm以上5 ppm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就使硬鏈段區域與軟鏈段區域相容而提高使解卷性及回復性提昇之效果之觀點而言,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所含之上述特定化合物較佳為DMAc或DMF,更佳為DMAc。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包含熱塑性聚胺酯。熱塑性聚胺酯具有熱塑性即可,例如具有由二異氰酸酯、聚合物多元醇、低分子量二醇、及低分子量二胺等聚合而成之結構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又,其聚合方法亦無特別限定。作為熱塑性聚胺酯,例如可為由二異氰酸酯、聚合物多元醇、及作為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延長劑之低分子量二胺等聚合而成之聚胺酯(以下亦稱為「聚胺酯脲」);又,亦可為由二異氰酸酯、聚合物多元醇、及作為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延長劑之低分子量二醇等聚合而成之聚胺酯(以下亦稱為「聚胺酯胺甲酸酯」)。於不妨礙本發明之所需效果之範圍內,可使用3官能性以上之二醇或異氰酸酯。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熱塑性」意指可藉由在分解溫度以下進行加熱而熔融,具有處於熔融狀態時表現出塑性流動,且藉由冷卻而固化之可逆性質。一般情況下,聚胺酯樹脂於230℃以上開始分解。
作為聚合物多元醇,可例舉:聚醚系二醇、聚酯系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聚合物二醇,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就耐水解性之觀點而言,聚合物多元醇較佳為聚醚系多元醇,進而較佳為聚醚系二醇。
作為聚醚系多元醇,例如可例舉:聚環氧乙烷、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醚二醇、包含四氫呋喃(THF)及新戊二醇之共聚二醇、包含THF及3-甲基四氫呋喃之共聚物二醇。該等聚醚系多元醇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又,聚合物二醇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上8000以下。藉由使用該範圍之聚合物二醇,可容易地獲得伸長率、伸縮回復性、耐熱性優異之彈性纖維。就光脆化性之觀點而言,聚醚系多元醇較佳為聚四亞甲基醚二醇、作為四氫呋喃(THF)與新戊二醇之共聚物之共聚二醇、及將該等摻合而成之多元醇。
作為二異氰酸酯,例如可例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環族二異氰酸酯、及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等。作為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例如可例舉: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以下亦稱為「MDI」)、甲苯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2,6-萘二異氰酸酯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脂環族二異氰酸酯、及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例如可例舉: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以下亦稱為「H12M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2,4-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2,6-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六氫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六氫甲苯二異氰酸酯、八氫-1,5-萘二異氰酸酯等。該等二異氰酸酯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尤其是就彈性纖維之伸縮回復性之觀點而言,二異氰酸酯較佳為芳香族二異氰酸酯,進而較佳為MDI。
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延長劑較佳為選自由低分子量二胺、及低分子量二醇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再者,鏈伸長劑可如乙醇胺般,為分子中具有羥基及胺基兩者。就獲得適於熔融紡紗之熱塑性聚胺酯之觀點而言,活性氫化合物較佳為低分子量二醇。
作為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伸長劑之低分子量二胺,例如可例舉:肼、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1,2-丁二胺、1,3-丁二胺、1-胺基-3,3,5-三甲基-5-胺基甲基環己烷、2,2-二甲基-1,3-丙二胺、1,3-二胺基-2,2-二甲基丁烷、2,4-二胺基-1-甲基環己烷、1,3-戊二胺、1,3-環己二胺、雙(4-胺基苯基)氧化膦、六亞甲基二胺、1,3-環己基二胺、六氫間苯二胺、2-甲基戊二胺、雙(4-胺基苯基)氧化膦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延長劑之低分子量二醇,可例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雙羥基乙氧基苯、對苯二甲酸雙羥基乙二酯、1-甲基-1,2-乙二醇、1,6-己二醇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該等低分子量二醇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就提昇彈性纖維之解卷性、回復性,抑制尿布製造步驟中之噴嘴堵塞之觀點而言,低分子量二醇較佳為分子量為60以上120以下之二醇,更佳為1,4-丁二醇。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藉由將分子量為60以上120以下之二醇作為鏈延長劑,可使硬鏈段之氫鍵變得牢固,可提昇解卷性及回復性。
熱塑性聚胺酯可使用公知之聚胺酯化反應之技術,可藉由一步法、預聚物法中之任一工藝進行製造。於預聚物法之情形時,於氮氣沖洗下,向具有溫水套及攪拌機之反應槽中添加以莫耳比計較佳為1.0:1.8~3.0,更佳為1.0:2.0~2.5之聚合物多元醇與二異氰酸酯,於較佳為40℃以上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上80℃以下進行預聚物反應,獲得兩末端異氰酸基預聚物。其次,向該兩末端異氰酸基預聚物中以與異氰酸酯末端基之官能基數大致相等之當量添加活性氫化合物,進行擴鏈反應。以當量比計,相對於異氰酸酯末端基,較佳為0.95以上1.1以下,更佳為0.99以上1.05以下。其後,進行固相聚合,可獲得規定分子量之熱塑性聚胺酯。關於擴鏈反應及固相聚合之方法,可向添加了預聚物之批次式反應容器中在較佳為40℃以上100℃以下之溫度下,直接添加活性氫化合物,然後進行抽出,於較佳為60℃以上200℃以下、更佳為70℃以上150℃以下之溫度下進行固相聚合,造粒而獲得小片狀聚合物。亦可將預聚物與活性氫化合物均勻混合後,使用圓筒狀管形態或雙軸擠出機,將聚合區域之筒溫度較佳設為160℃以上240℃以下,以連續或半連續之方式獲得聚合物後,於較佳為60℃以上220℃以下、更佳為70℃以上150℃以下之溫度下進行固相聚合。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於藉由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法),以聚苯乙烯為標準進行測定時,較佳為8萬以上80萬以下,更佳為8萬以上50萬以下,進而較佳為10萬以上30萬以下。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於藉由GPC,以聚苯乙烯為標準進行測定時,較佳為4萬以上40萬以下,更佳為4萬以上25萬以下,進而較佳為5萬以上15萬以下。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多分散指數(Mw/Mn)於藉由GPC,以聚苯乙烯為標準進行測定時,較佳為1.8以上3.5以下,更佳為1.8以上3以下,進而較佳為1.8萬以上2.5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若構成複紗之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1以上2.0以下,則可進一步提高回復性及解卷性之提昇效果,故而較佳。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1以上,可提昇解卷性,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2以上,該效果更為有效。認為,如此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比為1.1以上,而使單紗直徑適度地不均,藉此紗彼此之接觸面積變小,可提昇解卷性。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2.0以下,可提昇回復性與解卷性,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8以下,該效果更為有效。如此,藉由使單紗直徑之比為2.0以下,單紗間之物性偏差變小,因此可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控制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適宜使用將自孔數不同之2個紡紗嘴所紡出之紗線進行併紗而製造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具體有如下方法:將於擠出機內熔融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自孔數不同之2個紡紗嘴以分別成為相同重量之方式紡出,形成相同繊度且長絲數不同之2根紗線後,於假撚步驟中進行併紗,製成1根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更具體而言,例如,於以分別成為310 dtex之紗線之重量,自孔數為40及20之紡紗嘴中紡出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而形成2根紗線,於假撚步驟中進行併紗,此時,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整體達到620 dtex且長絲數量成為60,來自孔數為20個之紡紗嘴之單紗之單紗直徑約為來自孔數40之單紗之1.5倍,故可將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設為約1.5。又,作為控制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之另一方法,亦適宜使用如下方法:調整模頭之溫度、冷風室之冷風長度、冷風風速、冷風溫度,於紡紗時適度搖晃紗之方法;調整集束位置、紡紗速度,縝密地控制紡紗時之纖維之溫度分佈之方法;調整捲取時之導引輥之速度,控制紡紗筒內之彈性纖維之張力之方法。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就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之觀點而言,單紗繊度較佳為5 dtex以上40 dtex以下,更佳為5 dtex以上20 dtex以下,進而較佳為8 dtex以上20 dtex以下。藉由使單紗繊度為5 dtex以上40 dtex以下,於紡紗時容易對單紗均勻施加張力,故可使單紗間之物性偏差變小,可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藉由使單紗繊度為8 dtex以上20 dtex以下,該效果更為有效。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繊度及長絲數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可獲得適於皺褶或衛生材料之物性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即可。繊度較佳為100 dtex以上2000 dtex以下,更佳為300 dtex以上1500 dtex以下。又,長絲數較佳為10以上120以下。
於本實施方式中,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利用流動測試儀測得之流出起始溫度較佳為150℃以上、或180℃以上,又,較佳為220℃以下、200℃以下、或180℃以下。藉由使流出起始溫度為150℃以上,可抑制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黏著性,可獲得充分之解卷性,如加工時不會產生斷紗。藉由使流出起始溫度為220℃以下,可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其原因尚未明確,發明人作出以下推定。藉由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流出起始溫度為220℃以下,而硬鏈段及軟鏈段之移動性提高,硬鏈段區域及軟鏈段區域容易相容,藉此硬鏈段區域及軟鏈段區域於紗中細微地分散,而發揮較高之回復性及解卷性。使流出起始溫度為150℃以上220℃以下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有:使聚胺酯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處於一定範圍內之方法、調整聚合物中之硬鏈段含率之方法等。關於使聚胺酯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處於一定範圍內之方法,例如於預聚物法中,可藉由調整相對於兩末端異氰酸基預聚物之異氰酸酯末端基之官能基數之所添加之活性氫化合物之當量比而進行控制。一般而言,相對於異氰酸酯末端基,使當量比接近1時,可使數量平均分子量變大。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就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抑制噴嘴堵塞之觀點而言,於20℃下之100%伸長應力相對於80℃下之100%伸長應力之比(以下亦稱為「伸長應力之比」)較佳為1.30以上3.00以下,更佳為1.30以上2.70以下,最佳為1.50以上2.50以下。藉由使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3.00以下,可提昇回復性及解卷性,抑制噴嘴堵塞之原因尚未明確,但發明人作出以下推定。藉由使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紗於解卷之室溫狀態下之物性不會變得過低,故以適度之張力便可使紗解卷,而可提昇解卷性。又,藉由使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可降低於塗佈熱熔接著劑之高溫狀態下之物性,噴嘴與紗之摩擦阻力變小,紗之靜電量減小,故成為噴嘴堵塞之原因之紙粉不易附著於紗。又,藉由使伸長應力之比為3.00以下,可使伸長過程中之紗之化學結構之變化減少,可提昇回復性。尤其是伸長應力之比為1.50以上且上述特定化合物之含量為0.05 ppm以上5 ppm以下時,噴嘴堵塞得到明顯抑制。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3.00以下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如下方法:藉由對熔融紡紗之步驟中之冷卻及加熱之分佈進行控制,而控制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硬鏈段區域之結晶結構。例如可例舉如下方法:藉由設置於紡紗嘴正下方之冷卻室吹出冷風,使自噴絲頭紡出之紗線冷卻後,使用加熱筒再次對紗線加溫,經由導引輥進行捲取。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中,就提昇解卷性及回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實質上不具有異氰酸基發生反應而與胺酯鍵交聯而成之脲基甲酸酯鍵。此處,「實質上不具有脲基甲酸酯鍵」是指根據下述「有無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之判定方法」,判定為「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之情況。藉由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而具有防止因熱穩定性較低之脲基甲酸酯鍵分解而生成之異氰酸基與單紗間之胺酯基交聯,導致解卷性變差之效果。又,藉由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可防止熱穩定性較低之脲基甲酸酯鍵分解,具有防止回復性變差之效果。再者,作為異氰酸基反應所形成之交聯,除脲基甲酸酯鍵以外,亦可例示異氰酸基與脲鍵反應所形成之縮二脲鍵,本實施方式之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脲鍵之量較少,故能形成之縮二脲鍵之量亦極少,可忽略縮二脲鍵所造成之影響。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適宜使用由控制聚合物多元醇與包含活性氫化合物之鏈延長劑之合計莫耳數以使其達到異氰酸酯之莫耳數以上之方式進行聚合而得之熱塑性聚胺酯來製造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
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無損本發明之所需之效果之情況下,可含有除熱塑性聚胺酯以外之聚合物、或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耐光劑、紫外線吸收劑、氣體變色防止劑、染料、活性劑、消光劑、潤滑劑等。
於本實施方式中,就解卷性、步驟性等之觀點而言,可於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塗佈油劑等處理劑。作為處理劑,例如可例舉:二甲基矽酮等矽酮系油、礦物油系油、及該等之組合,但並不限定於該等。處理劑之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利用加油輥等進行塗佈之方法。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紡紗之方式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可獲得所需之物性即可,較佳為藉由熔融紡紗而製造。作為熔融紡紗之具體方法,例如可例舉:將熱塑性聚胺酯樹脂之碎片投入至擠出機,加熱而熔融紡紗之方法;此外還可例舉:將熱塑性聚胺酯樹脂之碎片熔融後,混合聚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紡紗之方法;及向兩末端異氰酸基預聚物中添加兩末端異氰酸基預聚物與活性氫化合物之反應物,不經由碎片化而連續紡紗之方法。
投入至擠出機中之熱塑性聚胺酯藉由計量泵進行計量後導入至紡紗頭。視需要,於紡紗頭內藉由使用了金屬絲網或玻璃珠等之過濾,將異物去除後,自噴絲頭紡出,於冷風室中進行空氣冷卻,賦予處理劑之後,經由導引輥實施捲取。
於紡紗步驟中,調整模頭溫度、冷風風速、冷風溫度、加熱筒溫度、集束位置、紡紗速度,縝密地控制纖維之溫度分佈及紡紗張力。模頭溫度較佳為180℃~220℃,更佳為200℃~210℃。關於冷風,使用自紡紗嘴正下方向紗之移行方向垂直吹送之方法等一般之熔融紡紗之冷卻方法,冷風風速較佳為0.2 m/s~2.0 m/s,更佳為0.5 m/s~1.2 m/s,冷風溫度較佳為5℃~20℃,更佳為7℃~15℃。作為將複紗集束之方法,可例舉如下方法:於噴絲頭至導引輥之間設置假撚機,根據加撚之強弱大小,自下部傳遞加撚,使長絲相互集束,控制其集束點之高度。假撚方法可選擇一般之方法,可利用空氣噴嘴進行之空氣假撚、或使用與旋轉之環錠接觸之環錠式假撚機等。
於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對預先含有規定量之上述特定化合物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方法、向擠出機中添加規定量之上述特定化合物之方法、於捲取時將含有上述特定化合物之處理劑賦予至紗線之方法等。就上述特定化合物之含量控制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對含有上述特定化合物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方法,於此情形時,特佳為使用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上述特定化合物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樹脂。
[皺褶、衛生材料] 包含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亦為本發明之一態樣。作為衛生材料之具體例,可例舉:以拋棄式紙尿布或生理用品為代表之吸收性物品;口罩;繃帶等。於紙尿布中,於腰部或腳邊部使用由彈性纖維經由熱熔接著於不織布而成之皺褶,本實施方式之皺褶適宜用於此種部位。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解卷性良好,故於加工步驟中,可以較高產率製造皺褶及衛生材料。又,本實施方式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較高,故可製造容易穿脫、服貼感良好且不易偏移脫落之皺褶及衛生材料。 [實施例]
根據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用之評價方法如下所述。
(1)GC(gas chromatography,氣相層析)測定(紗中之特定化合物之含量之測定) 準確稱量0.2 g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浸漬於10 g之丙酮中,用時5小時萃取而進行分析。特定化合物之濃度可藉由與使用GC另外製作之該特定化合物之校準曲線之面積進行比較,算出重量%。 GC裝置:Agilent Technologies 7890A 注入口溫度:320℃ 管柱:DB-1MS(30 m×0.25 mmϕ),液相厚度0.25 μm 管柱溫度:40℃(滯留時間5分鐘),20℃/分鐘升溫,320℃(滯留11分鐘) MS裝置:Agilent Technologies 5975C MSD 離子源溫度:230℃ 離子化方法:電子離子化法 再者,於所能採集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量不足0.2 g之情形時,可以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濃度與上述試驗相同之方式調整丙酮之量。
(2)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測定(低分子量二醇之定性) 量取規定量之於-0.1 MPa之真空下且80℃下乾燥了5小時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下述條件下進行NMR測定,對低分子量二醇定性(特定出種類及分子量)。 [NMR測定條件] 測定裝置:Bruker Japan公司製造 AVANCE NEO600 測定核: 1H 共振頻率:600 MHz 累計次數:256次 測定溫度:室溫 溶劑:氘代二甲基甲醯胺 測定濃度:0.5重量% 化學位移基準:二甲基甲醯胺(8.0233 ppm)
(3)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之測定 取樣1 m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任意選取之5個部位之截面中測定所有單紗之直徑,將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設為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關於各單紗直徑,使用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電子顯微鏡JSM-6510,觀察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截面而測定。再者,於單紗之截面形狀為橢圓形或啞鈴形等異形截面而非圓形之情形時,繪製完全包含截面在內之最小直徑之圓(以下亦稱為「最小覆蓋圓」),將最小覆蓋圓之直徑設為單紗直徑。
(4)單紗繊度之測定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單紗繊度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測定及計算。自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捲紗體解卷出以鬆弛狀態之長度(以下亦稱為「鬆弛長度」)計為0.5 m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將其設為樣品,測定其樣品重量(g)。根據以下之計算式,計算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鬆弛狀態下之繊度(鬆弛繊度A(dtex))。進行4次測定,取其平均值。再者,「鬆弛狀態」是指將紗自筒紗解卷後,於無負荷下放置2小時以上之狀態。 鬆弛繊度A(dtex)=樣品重量(g)×10000/鬆弛長度(m) 使用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電子顯微鏡JSM-6510,觀察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截面,測定單紗之數量B。 ·根據以下之計算式,計算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單紗繊度(dtex)。 單紗繊度(dtex)=A/B
(5)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流出起始溫度測定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流出起始溫度係使用流動測試儀CFT-500D型(島津製作所(股)製造)進行測定。未對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進行去除油劑等處理劑等之預處理,於一次測定中取樣1.5 g,測定流出起始溫度。模頭(噴嘴)使用直徑0.5 mm、厚1.0 mm者,施加49 N之擠出負載,於初始設定溫度120℃下預熱240秒後,以3℃/分鐘之速度等速升溫至250℃,求出此時之行程長度(mm)及溫度曲線。隨著溫度上升,增色劑內之聚合物被加熱,模頭開始流出聚合物。將此時之溫度設為流出起始溫度。
(6)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之測定 藉由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製造之EZ-SX AUTOGRAPH),於20℃、65%RH(relative humidity,相對濕度)環境下,將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以初始長度5 cm放置於拉伸試驗機,以1000%/分鐘之速度重複進行3次之至伸長率200%之伸長、回復時,測定第3次伸長時之伸長率90%下之應力R(cN)、及第3次回復時之伸長率90%下之應力R'(cN)。 ·根據以下之計算式,計算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 回復性(%)=(R'/R)×100。
(7)有無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之判定方法 將於下述DMAc溶解試驗中溶解,且,於下述NMR測定中無法確認到脲基甲酸酯鍵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判定為本說明書中之用語「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將於下述DMAc溶解試驗中不溶解,或於下述DMAc溶解試驗中溶解但於下述NMR測定中確認到脲基甲酸酯鍵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判定為「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DMAc溶解試驗> 準確稱量0.2 g之聚胺酯彈性纖維,浸漬於10 g之DMAc中,於20℃下攪拌48小時。攪拌後,於未能目視確認到直徑1 mm以上之塊狀聚合物之情形時,判定已溶解於DMAc中。 <NMR測定(脲基甲酸酯鍵之定性)> 量取規定量之於-0.1 MPa之真空下以80℃乾燥了5小時之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內部標準之二甲基亞碸,於下述條件下測定NMR。藉由該測定,確認脲基甲酸酯鍵相對於胺酯鍵之比率。上述脲基甲酸酯鍵與胺酯鍵之比率可比照各自之氫之積分值而算出,於該比率未達0.05%之情形時,定義為不含脲基甲酸酯基。一般情況下,脲基甲酸酯鍵之氫訊號大多於10.5~11.0 ppm被觀測到,但並不限定於此。 [NMR測定條件] 測定裝置:JEOL公司製造 ECS400 測定核: 1H 共振頻率:400 mHz 累計次數:256次 測定溫度:室溫 溶劑:氘代二甲基甲醯胺 測定濃度:1.5重量% 化學位移基準:二甲基甲醯胺(8.0233 ppm)
(8)伸長應力比之測定方法 藉由拉伸試驗機(Orientec(股)製造之RTG-1210型Tensilon),使用恆溫恆濕試驗裝置,分別於20℃、65%RH環境下及80℃環境下,將彈性纖維以初始長度5 cm、初始負載0 cN之方式無彎曲地放置於拉伸試驗機中,以500%/分鐘之伸長速度伸長至伸長率200%,測定伸長率100%之應力(cN)。此處,將20℃環境下之伸長率100%之應力設為R,將80℃環境下之伸長率100%之應力設為R',根據以下之計算式,計算彈性纖維之伸長應力之比: 伸長應力之比=R'/R。 再者,20℃及80℃之拉伸試驗分別使用不同樣品進行。
(9)皺褶之製造例 將4根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以7 mm之間距平行排列,伸長至原本長度之2.5倍,於伸長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以V字狹縫連續塗佈經150℃熔融之熱熔接著劑(Henkel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765E),以使每根伸長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具有0.04 g/m之附著量,並且將塗佈有該熱熔接著劑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連續折入至2片寬30 cm、單位面積重量17 g/m 2之不織布(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LTAS GUARD)中,自其上方利用外徑16 cm、寬40 cm之一組輥,藉由供給0.5 MPa之氣壓之氣缸(SM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Q2WB100-50DZ)壓入其中一個輥,同時連續地進行壓接,製作皺褶。
(10)皺褶之穿著感 使(9)中所製作之皺褶於無伸長狀態下放置1天,使彈性纖維之應力充分緩和。其後,由緩和狀態之皺褶製作長度42 cm之環。請10名腰圍75 cm~80 cm之受驗者將該環穿著於腰部位,對緊繃程度進行判斷,將判斷為何種程度之人數設為分數。
(11)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解卷性之評價方法 從紙管剝離彈性纖維直至卷厚達到1 cm,將彈性纖維之捲紗體放置於圖1所示之裝置,將彈性纖維進給輥2設為速度50 m/分鐘之條件、將捲繞3周彈性纖維之預牽伸輥3設為速度80 m/分鐘、及將捲取輥4設為速度85 m/分鐘,於該條件下進行移行。用時3分鐘,對觀察部位5處之彈性纖維之行為進行目視觀察,根據以下之評價基準,評價紗線搖晃。於本評價中,紗線搖晃幅度越小,紗之使用時之摩擦阻力越小,越不容易產生斷紗等。 (評價基準) 10:紗線搖晃幅度為0 mm以上且未達1 mm。 9:紗線搖晃幅度為1 mm以上且未達2mm。 8:紗線搖晃幅度為2mm以上且未達3 mm。 7:紗線搖晃幅度為3 mm以上且未達4mm。 6:紗線搖晃幅度為4mm以上且未達5 mm。 5:紗線搖晃幅度為5 mm以上且未達6 mm。 4:紗線搖晃幅度為6 mm以上且未達7 mm。 3:紗線搖晃幅度為7 mm以上且未達8 mm。 2:紗線搖晃幅度為8 mm以上且未達9 mm。 1:斷紗寬為9 mm以上或有斷紗。 再者,在3分鐘之目視觀察中,於紗線搖晃幅度徘徊於上述評價基準之2個基準之間之情形時,例如採用如「3~4」般之有範圍之評價結果。
(12)噴嘴之堵塞難易性之評價方法 將10根聚胺酯彈性纖維隔開7 mm之間距平行地排列,伸長至原本長度之3倍長度,除此以外藉由與(9)同樣之方法用時10小時製造皺褶,將表面未附著污垢之噴嘴之個數設為分數。
[實施例1] 於乾燥氮氣環境、60℃下使數量平均分子量1800之聚四亞甲基醚二醇2400 g與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750.75 g於攪拌下反應3小時,獲得經末端異氰酸酯封端之聚胺酯預聚物。向該聚胺酯預聚物中添加1,4-丁二醇150.95 g,攪拌15分鐘,獲得黏度2000泊(30℃)之聚胺酯。 其後,抽出至鐵氟龍(註冊商標)托盤中,使該聚胺酯保持置於托盤中之狀態,於110℃之熱風烘箱中退火19小時,獲得熱塑性聚胺酯樹脂。
藉由HORAI公司製造之粉碎機UG-280型,將如此所得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粉碎至3 mm左右之粉末。藉由除濕乾燥機,於110℃之溫度條件下將粉碎之碎片乾燥至含水率100 ppm後,向料斗中投入熱塑性聚胺酯樹脂粉末及DMAc,以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DMAc之含量達到1 ppm,於擠出機內進行熔融。利用設置於紡紗頭之齒輪泵進行計量、加壓,利用過濾器過濾後,於模頭溫度210℃下,自直徑0.23 mm、60孔之噴嘴以紡出量620 dtex進行紡出。其後,為了調整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適當自調節了冷風長度及冷風風速之冷風室吹出冷風,並垂直吹至纖維,藉此使紗適度搖晃,進行熔融紡紗。其後,使其通過設置於冷卻室正下方之同心圓形且長度50 cm、同心圓之中心溫度為130℃之加熱筒,使用環錠式假撚機,對複絲傳遞加撚,一面賦予以聚二甲基矽氧烷及礦物油為主成分之處理劑,一面捲取於紙製紙管,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DMAc之含量為1 ppm,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5,流出起始溫度為160℃。
[實施例2~6] 除了增減投入至料斗之DMAc量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DMAc之含量為0.05 ppm至100 ppm,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5,流出起始溫度為159~161℃。
[實施例7~11] 將用以使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聚合之低分子量二醇由1,4-丁二醇變更為等莫耳量之乙二醇(實施例7)、1,3-丙二醇(實施例8)、1,3-丁二醇(實施例9)、1,6-己二醇(實施例10)、1,8-辛二醇(實施例11)進行聚合,使用所得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2~16] 除了增減來自冷風室之冷風長度及冷風風速而吹出冷風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17~24] 除了增減噴嘴之孔數及紡出量而進行熔融紡紗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310~930 dtex、14~12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25~29] 增減用以使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聚合之1,4-丁二醇之使用量而進行聚合,使用所獲得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30~32] 除了將投入至料斗之化合物由DMAc變更為DMF(實施例30)、DMSO(實施例31)、NMP(實施例32)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33~38] 除了變更加熱筒之同心圓之中心溫度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實施例39] 除了使用將用以使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聚合之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增量進行聚合而得之熱塑性聚胺酯樹脂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NMR測定中確認到脲基甲酸酯鍵。
[比較例1] 除了未向料斗中投入DMAc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比較例2] 除了以使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DMAc之含量達到200 ppm之方式調節投入至料斗之DMAc量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620 dtex/60長絲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將以上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製造條件、所得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皺褶之各特性之測定結果等示於以下之表1~3中。
[表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特定化合物之種類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紗中之特定化合物之含量(ppm) 1 0.05 5 10 50 100 1 1 1 1 1 1 1 1
鏈延長劑之種類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乙二醇 1,3-丙二醇 1,3-丁二醇 1,6-己二醇 1,8-辛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鏈延長劑之分子量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62.07 76.09 90.12 118.17 146.23 90.12 90.12 90.12
繊度(dtex)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單紗直徑之最大值/最小值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1 1.2 1.8
長絲數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單紗繊度(dtex)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流出起始溫度(℃) 160 159 161 159 161 160 158 157 158 154 154 160 159 161
80℃與20℃之伸長應力之比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有無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解卷性 10 10 10 9 7 6 10 10 10 10 2 8 10 10
噴嘴之堵塞難易性 10 10 10 5 3 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 72 70 71 69 65 64 71 72 71 65 60 71 72 71
皺褶構件之穿著感 10 10 10 9 7 6 10 10 10 7 2 10 10 10
[表2]
[表2]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實施例20 實施例21 實施例22 實施例23 實施例24 實施例25 實施例26 實施例27 實施例28
特定化合物之種類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紗中之特定化合物之含量(ppm) 1 1 1 1 1 1 1 1 1 1 0.05 0.05 0.05 0.05
鏈延長劑之種類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鏈延長劑之分子量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繊度(dtex)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310 930 620 620 620 620
單紗直徑之最大值/最小值 2 2.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長絲數 60 60 120 90 75 32 16 14 30 90 60 60 60 60
單紗繊度(dtex) 10.3 10.3 5.2 6.9 8.3 19.4 38.8 44.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流出起始溫度(℃) 161 159 160 159 161 160 160 161 160 161 140 150 180 220
80℃與20℃之伸長應力之比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有無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解卷性 9 2 9 9 10 10 9 9 10 10 3 10 10 10
噴嘴之堵塞難易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 66 60 69 68 72 72 69 61 71 72 71 72 72 68
皺褶構件之穿著感 8 2 9 9 10 10 9 3 10 10 10 10 10 9
[表3]
[表3]
   實施例29 實施例30 實施例31 實施例32 實施例33 實施例34 實施例35 實施例36 實施例37 實施例38 實施例39 比較例1 比較例2
特定化合物之種類 DMAc DMF DMSO NMP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DMAc
紗中之特定化合物之含量(ppm) 0.05 1 1 1 1 1 1 1 1 1 1 0 200
鏈延長劑之種類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1,4-丁二醇
鏈延長劑之分子量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90.12
繊度(dtex)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620
單紗直徑之最大值/最小值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長絲數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單紗繊度(dtex)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流出起始 溫度(℃) 225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80℃與20℃之伸長應力之比 1.5 1.5 1.5 1.5 1 1.3 2.5 2.7 3 3.2 1.5 1.5 1.5
有無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解卷性 9 9 9 9 4 9 10 10 10 10 5 1 1
噴嘴之堵塞難易性 10 10 10 10 5 6 10 10 10 10 10 1 1
聚胺酯彈性纖維之回復性(%) 61 71 68 69 72 71 72 69 65 52 63 59 58
皺褶構件之穿著感 3 10 9 9 10 10 10 9 7 4 5 1 1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適宜用於製造內衣、長統襪、壓力運動服、及尿布等,尤其是於皺褶之製造步驟中,可製造解卷性較好,可減少斷紗之產生,且服貼性較高之皺褶。
1:彈性纖維之捲紗體 2:進給輥 3:預牽伸輥 4:捲取輥 5:觀察部位 6:陶瓷鉤導絲器 7:軸承張力調節輥
圖1係用於解卷性之評價之裝置之概略圖。

Claims (18)

  1. 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特徵在於: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0.05 ppm以上1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2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0.05 ppm以上5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含有包含聚合物多元醇、二異氰酸酯、及低分子量二醇之熱塑性聚胺酯。
  5. 如請求項4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低分子量二醇之分子量為60以上120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為複絲紗,構成之單紗直徑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1以上2.0以下。
  7. 如請求項6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單紗繊度為5 dtex以上40 dtex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利用流動測試儀測得之流出起始溫度為150℃以上220℃以下。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中上述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於20℃下之100%伸長應力相對於80℃下之100%伸長應力之比為1.30以上3.00以下。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實質上不具有包含脲基甲酸酯鍵之交聯。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其用於衛生材料。
  12. 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其係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捲紗體。
  13. 一種皺褶,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14. 一種衛生材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
  15. 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步驟。
  16. 如請求項15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聚胺酯樹脂含有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17. 如請求項16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聚胺酯樹脂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18. 一種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1之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對含有0.05 ppm以上100 ppm以下之選自由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亞碸(DMSO)、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之聚胺酯樹脂進行熔融紡紗之步驟。
TW111125878A 2021-07-13 2022-07-11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TWI835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5909 2021-07-13
JP2021-115909 2021-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7299A true TW202307299A (zh) 2023-02-16
TWI835198B TWI835198B (zh) 2024-03-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6651A1 (ja) 2023-01-19
JPWO2023286651A1 (zh) 2023-01-19
CN117580982A (zh) 2024-02-20
EP4372132A1 (en) 202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8672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68529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巻糸体
CN106222795A (zh) 双组分斯潘德克斯
JP7402246B2 (ja) リサイクル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その製法、該リサイクル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を含む繊維構造物、ギャザー部材、及び衛生材料
JP7467648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並びにそれを含むギャザー部材、及び衛生材料
CA2801568C (en) Melt spun elastic fibers having flat modulus
JP7410307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巻糸体、ギャザー部材、並びに衛生材料
TWI835198B (zh)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TW202307299A (zh) 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及其捲紗體、含有該熱塑性聚胺酯彈性纖維之皺褶及衛生材料、以及該聚胺酯彈性纖維之製造方法
JP5853065B1 (ja) ギャザー部材
US20210086473A1 (en) Nonwoven or fabric elasticized with a multiplicity of fiber strands in a close proximity
WO2023127753A1 (ja) ギャザー及びそれを含む衛生材料
JP6758089B2 (ja) ギャザー部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及び医療用品
JP2002348730A (ja) サニタリー用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JP4147547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56116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JP2004008324A (ja) サニタリー用品
JPH04316609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弾性糸
JP3968738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糸の製法
JP2023097202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並びにそれを含む巻糸体及び衛生材料
JP2002363823A (ja) 吸湿性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34431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5036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63822A (ja) 吸湿性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60919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の製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