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6872A - 對接定位機構 - Google Patents

對接定位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6872A
TW202306872A TW110129362A TW110129362A TW202306872A TW 202306872 A TW202306872 A TW 202306872A TW 110129362 A TW110129362 A TW 110129362A TW 110129362 A TW110129362 A TW 110129362A TW 202306872 A TW202306872 A TW 2023068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ource
lifting
mechanisms
position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9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7175B (zh
Inventor
楊仲平
謝忠明
柯富騰
黃仲緯
顏妤婕
Original Assignee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9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717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17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對接定位機構,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出入口處,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上,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兩校正機構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搬運裝置能運送載具進入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載具抬起舉升,使搬運裝置能退出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兩校正機構將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載具能準確的取放。由此,能達到全自動化生產,不會磨屑,且便於生產設備的擴充。

Description

對接定位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接定位機構,尤指一種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出入口處,能用以銜接搬運裝置(如AGV或手推車)運送來的載具,以利自動化生產製程使用的對接定位機構。
現今自動化生產製程中,已有業者使用AGV或手推車來運送物料(載具)至各生產設備,但由於AGV或手推車運送物料至生產設備後,AGV或手推車必須等待物料取放完畢後,才能再次移動也是會造成不便,且AGV或手推車位移的精準度較差,對於物料的取放造成困擾,且物料在運送過程中,容易產生磨屑。另,現有生產設備在擴充時,輸送機構往往難以適用。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接定位機構,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亦可使生產設備具有較佳的擴充性。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接定位機構,其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出入口處,用以銜接搬運裝置運送來的載具,該對接定位機構包括:兩升降機構,該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多個定位件,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上;以及兩校正機構,該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位於該容置空間的兩側;以及其中該搬運裝置能運送該載具進入該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該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使該搬運裝置能退出該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該兩校正機構將該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該載具能準確的取放。
較佳的,該兩升降機構各具有一基座、至少一第一動力源及一升降座,該第一動力源設置於該基座上,該升降座連接於該第一動力源,該升降座能受該第一動力源驅動而升降移動,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的升降座上,該第一動力源能驅動該升降座上升,以使該些定位件同步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
較佳的,該升降座包含兩支臂,該兩支臂間隔的設置,所述支臂沿著一縱向方向延伸而形成長形臂體,所述支臂在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的長度,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些支臂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能利用升降機構卸載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讓搬運裝置可不必等待載具的取放,以便進行其他工作,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可利用校正機構與定位件讓載具的定位更加精準,以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兩升降機構及兩校正機構皆間隔的設置,且均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生產設備可具有較佳的擴充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接定位機構,其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出入口處,用以銜接搬運裝置(如AGV或手推車)運送來的載具,本實施例的圖式中揭示有兩組對接定位機構(如圖3至圖5所示),可分別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入口及出口處。該對接定位機構包括兩升降機構1、多個定位件2及兩校正機構3。
該兩升降機構1間隔的設置,亦即兩升降機構1分設於兩側,兩升降機構1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100,可供搬運裝置等容置及移動,兩升降機構1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兩升降機構1各具有一基座11、至少一第一動力源12及一升降座13,該第一動力源12設置於基座11上,第一動力源12可為氣缸等,第一動力源12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其數量並不限制,該升降座13連接於第一動力源12,該升降座13能受第一動力源12驅動而升降移動。該升降座13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升降座13包含兩支臂131,較佳的,支臂131沿著一縱向方向C延伸而形成長形臂體,支臂131可呈水平狀,該支臂131在縱向方向C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D的長度,較佳的,支臂131在縱向方向C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D的長度至少一倍。每一升降座13的兩支臂131間隔的設置,使兩支臂131之間可形成用以容置搬運裝置的空間,而能將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舉升,然而升降座13的支臂131數量並不限制,例如每一升降座13亦可包含一支臂131等。另,第一動力源12驅動升降座13升降移動的結構並不限制,例如該第一動力源12亦可為馬達等,並可通過皮帶組、鏈條組或齒輪組等傳動機構驅動升降座13升降移動。
該些定位件2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上,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定位件2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升降座13上,該些定位件2可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該些支臂131上,較佳的,定位件2設置於支臂131上遠離第一動力源12的一端,亦即定位件2可設置於支臂131的自由端處,定位件2遠離支臂131的固定端,可便於承接各種尺寸的載具,以具有較佳的適用性。該些定位件2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定位件2為氣浮盤,該些定位件2各具有一定位部21,定位部21可位於定位件2的頂面,以便利用該些定位件2的定位部21承接載具,該些定位件2能設定為可位移狀態或定位狀態。具體而言,可輸送氣體至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使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的定位部21產生氣浮移動效果,而使該些定位件2呈可位移狀態,而便於校正機構3能對載具進行校正,使載具精準的定位,而後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的定位部21可利用真空吸力產生吸附效果,使定位件2呈定位狀態,使校正後的載具可以穩固的定位。由於氣浮盤可使用市售品,且氣浮盤的結構並非本發明訴求的重點,故不再予以贅述。另,該些定位件2亦可為動力滾輪等其他型式的定位裝置,使載具可移動及定位於該些定位件2上。
該兩校正機構3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一側,該兩校正機構3形成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3位於容置空間100的兩側。兩校正機構3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兩校正機構3各具有至少一第二動力源31、至少一第一推移件32、至少一第三動力源33及至少一第二推移件34,該兩校正機構3還可具有一第一固定座35及一第二固定座36。該第二動力源31可為設置於第一固定座35上,第一固定座35固定於基座11上,第二動力源31可氣缸等,第二動力源31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其數量並不限制,第一推移件32連接於第二動力源31。該第三動力源33可設置於第二固定座36上,第二固定座36固定於基座11上,第三動力源33可為氣缸等,第三動力源33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其數量並不限制,第二推移件34連接於第三動力源33。所述第一推移件32及第二推移件34設置的數量並不限制,可予以適當的增減,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校正機構3設置一第一推移件32及兩第二推移件34,該第一推移件32位於兩第二推移件34之間。
兩校正機構3的第一推移件32形成間隔的設置且相對應,可利用兩第二動力源31推動兩第一推移件32相向或反向移動,亦即可利用兩第二動力源31推動兩第一推移件32朝向靠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第一推移件32的移動方向平行於縱向方向C,且兩第二動力源31推動兩第一推移件32朝向靠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時,兩第一推移件32遠離或靠近兩升降機構1。兩校正機構3的第二推移件34亦形成間隔的設置且相對應,可利用第三動力源33推動第二推移件34朝向靠近或遠離第一推移件32的方向擺動。
如圖6所示,當AGV或手推車等搬運裝置A運送載具B進入兩升降機構1之間的容置空間100後,第一動力源12可驅動升降座13上升,以使該些定位件2同步向上移動,該些位移件2可抵靠於載具B的底側,並將載具B抬起舉升,搬運裝置A即可退出兩升降機構1之間,而於載具B由搬運裝置A上舉升後,該些位移件2呈可位移狀態,並使兩校正機構3的第一推移件32相互靠近,以及兩校正機構3的各第二推移件34朝向第一推移件32擺動靠近,進而讓第一推移件32及第二推移件34將載具B推移至定位,而後使該些定位件2呈定位狀態,以便讓取放裝置能準確的取放載具上的物料(如板件)。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對接定位機構,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上。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兩校正機構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搬運裝置能運送載具進入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載具抬起舉升,使搬運裝置能退出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兩校正機構將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載具能準確的取放。
本發明能利用升降機構卸載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讓搬運裝置可不必等待載具的取放,以便進行其他工作,使搬運裝置的利用率佳,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可利用校正機構與定位件讓載具的定位更加精準,以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兩升降機構及兩校正機構皆間隔的設置,且均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可便利於生產設備的擴充,可具有較佳的擴充性。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升降機構 11:基座 12:第一動力源 13:升降座 131:支臂 2:定位件 21:定位部 3:校正機構 31:第二動力源 32:第一推移件 33:第三動力源 34:第二推移件 35:第一固定座 36:第二固定座 100:容置空間 A:搬運裝置 B:載具 C:縱向方向 D:橫向方向
圖1為本發明對接定位機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對接定位機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兩組對接定位機構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兩組對接定位機構的前視圖。
圖5為本發明兩組對接定位機構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對接定位機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1:升降機構
11:基座
12:第一動力源
13:升降座
131:支臂
2:定位件
21:定位部
3:校正機構
31:第二動力源
32:第一推移件
33:第三動力源
34:第二推移件
35:第一固定座
36:第二固定座
100:容置空間
C:縱向方向
D:橫向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對接定位機構,其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出入口處,用以銜接搬運裝置運送來的載具,該對接定位機構包括: 兩升降機構,該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 多個定位件,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上;以及 兩校正機構,該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位於該容置空間的兩側;以及 其中該搬運裝置能運送該載具進入該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該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使該搬運裝置能退出該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該兩校正機構將該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該載具能準確的取放。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兩升降機構各具有一基座、至少一第一動力源及一升降座,該第一動力源設置於該基座上,該升降座連接於該第一動力源,該升降座能受該第一動力源驅動而升降移動,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的升降座上,該第一動力源能驅動該升降座上升,以使該些定位件同步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升降座包含兩支臂,該兩支臂間隔的設置,所述支臂沿著一縱向方向延伸而形成長形臂體,所述支臂在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的長度,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些支臂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支臂在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的長度至少一倍。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件設置於該支臂上遠離該第一動力源的一端。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兩校正機構各具有至少一第二動力源、至少一第一推移件、至少一第三動力源及至少一第二推移件,該第一推移件連接於該第二動力源,該第二推移件連接於該第三動力源,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二動力源能推動第一推移件朝向靠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三動力源能推動第二推移件朝向靠近或遠離該第一推移件的方向擺動,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一推移件及第二推移件能將載具推移至定位。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第一推移件的移動方向平行於該縱向方向。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二動力源推動該第一推移件朝向靠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時,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一推移件遠離或靠近該兩升降機構。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兩升降機構各具有一基座、至少一第一動力源及一升降座,該第一動力源設置於該基座上,該升降座連接於該第一動力源,該升降座能受該第一動力源驅動而升降移動,該升降座包含兩支臂,該兩支臂間隔的設置,所述支臂沿著一縱向方向延伸而形成長形臂體,所述支臂在縱向方向的長度大於橫向方向的長度,該些定位件為氣浮盤,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些支臂上遠離該第一動力源的一端,該第一動力源能驅動該升降座上升,以使該些定位件同步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對接定位機構,其中該些定位件能設定為可位移狀態或定位狀態。
TW110129362A 2021-08-10 2021-08-10 對接定位機構 TWI817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9362A TWI817175B (zh) 2021-08-10 2021-08-10 對接定位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9362A TWI817175B (zh) 2021-08-10 2021-08-10 對接定位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72A true TW202306872A (zh) 2023-02-16
TWI817175B TWI817175B (zh) 2023-10-01

Family

ID=8666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9362A TWI817175B (zh) 2021-08-10 2021-08-10 對接定位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1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42233U (zh) * 2017-09-21 2018-04-17 苏州杰锐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导光板自动组装设备
CN109455507A (zh) * 2018-11-19 2019-03-12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对位装置以及一种对接设备
TWM622126U (zh) * 2021-08-10 2022-01-11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對接定位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7175B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5794B2 (ja) 4つのロボットアームの可変ハンドを備えた搬送ロボット
KR101410246B1 (ko) 패널 반송용 트리플 암 로봇
WO2023155407A1 (zh) 半导体元件翻转设备
EP1845552B1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ransportation method
TWM622126U (zh) 對接定位機構
KR101483082B1 (ko) 8 로봇암을 구비한 반송 로봇
TW202306872A (zh) 對接定位機構
TWI664691B (zh) 搬運裝置
TWM621463U (zh) 內輸送機構
CN110577077B (zh) 具有缓存区的物料传送设备、物料传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TWI819351B (zh) 內輸送機構
CN108569516A (zh) 玻片运输装置及推片系统
CN210824578U (zh) 布料裁片用搬运装置
CN211224985U (zh) 货架
CN216996487U (zh) 输送装置
TWM632673U (zh) 具有氣浮盤舉升機構的輸送裝置
CN112374156B (zh) 一种硬盘基片自动搬运机
CN210972651U (zh) 输送带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自动转运设备
JPH04144811A (ja) 基板挿入装置
TWI792970B (zh) 能自動調整大小的取放裝置
CN214988444U (zh) 基板制程输送系统
CN219904448U (zh) 一种防脱型的转运装置
JPS59128117A (ja) 荷起こし装置
JPS6347036A (ja) 物品の移載装置
CN210456534U (zh) 送料装置及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