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463U - 內輸送機構 - Google Patents

內輸送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463U
TWM621463U TW110209379U TW110209379U TWM621463U TW M621463 U TWM621463 U TW M621463U TW 110209379 U TW110209379 U TW 110209379U TW 110209379 U TW110209379 U TW 110209379U TW M621463 U TWM621463 U TW M6214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sms
carrier
lifting
power sourc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仲平
謝忠明
吳東芳
黃仲緯
劉奎延
Original Assignee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9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463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46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種內輸送機構,設置於一生產設備內,包括兩對接定位機構及至少一移載機構,兩對接定位機構分別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兩出入口處,移載機構設置於兩對接定位機構之間。兩對接定位機構各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上,兩校正機構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搬運裝置能運送載具進入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載具抬起舉升,使搬運裝置能退出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兩校正機構將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載具能準確的取放,並由移載機構搬運載具,使載具能輸送至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由此,能用以銜接搬運裝置,完成內部輸送,以達到全自動化生產,不會磨屑,且便於生產設備的擴充。

Description

內輸送機構
本創作涉及一種內輸送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能用以銜接搬運裝置(如AGV或手推車)運送來的載具,並於生產設備內部輸送,以利自動化生產製程使用的內輸送機構。
現今自動化生產製程中,已有業者使用AGV或手推車來運送物料(載具)至各生產設備,但由於AGV或手推車運送物料至生產設備後,AGV或手推車必須等待物料取放完畢後,才能再次移動也是會造成不便,且AGV或手推車位移的精準度較差,對於物料的取放造成困擾,且物料在運送過程中,容易產生磨屑。現有生產設備的各工作站大多為外部輸送,增加輸送的時間,且物料容易造成汙染。另,現有生產設備在擴充時,輸送機構往往難以適用。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內輸送機構,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生產設備在擴充時,亦具有較佳的適用性。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內輸送機構,設置於一生產設備內,該內輸送機構包括:兩對接定位機構,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分別設置於該生產設備的兩出入口處,用以銜接搬運裝置運送來的載具,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各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該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上,該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位於該容置空間的兩側;以及至少一移載機構,該移載機構設置於該兩對接定位機構之間;其中該搬運裝置能運送該載具進入該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該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使該搬運裝置能退出該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該兩校正機構將該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該載具能準確的取放,並由該移載機構搬運該載具,使該載具能輸送至該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
較佳的,該移載機構包含兩第一移載單元及一第二移載單元,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移載方向相互平行,該第二移載單元設置於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一端之間,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分別設置於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另一端。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內輸送機構,能利用升降機構卸載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讓搬運裝置可不必等待載具的取放,以便進行其他工作,使搬運裝置的利用率佳,且能利用移載機構搬運載具,使載具能輸送至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可利用校正機構與定位件讓載具的定位更加精準,以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兩升降機構及兩校正機構皆間隔的設置,且均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可便利於生產設備的擴充,可具有較佳的擴充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4,本創作提供一種內輸送機構,設置於一生產設備內,包括兩對接定位機構100及至少一移載機構200,兩對接定位機構100分別設置於生產設備的兩出入口處,移載機構200設置於兩對接定位機構100之間。
如圖5及圖6所示,該兩對接定位機構100各包括兩升降機構1、多個定位件2及兩校正機構3。該兩升降機構1間隔的設置,亦即兩升降機構1分設於兩側,兩升降機構1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300,可供搬運裝置等容置及移動,兩升降機構1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兩升降機構1各具有一升降座11,兩升降座11可由一第一驅動機構12驅動升降,該第一驅動機構12可包含一第一動力源121,第一動力源121可為馬達等,第一動力源121可通過一第一皮帶組122、一第一傳動軸123及兩第二皮帶組124連接於兩升降座11,第一傳動軸123連接於第一皮帶組122及兩第二皮帶組124之間。當第一動力源121啟動時,第一動力源121的動力能依序通過第一皮帶組122、第一傳動軸123及兩第二皮帶組124而傳遞至兩升降座11,使升降座11受驅動而升降移動。
該升降座11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升降座11包含兩支臂111,每一升降座11的兩支臂111間隔的設置,使兩支臂111之間可形成用以容置搬運裝置的空間,而能將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舉升,然而升降座11的支臂111數量並不限制,例如每一升降座11亦可包含一支臂111等。另,第一驅動機構12驅動升降座11升降移動的結構並不限制,例如該第一動力源121亦可為氣缸等,而能直接驅動升降座11升降,或者第一動力源121亦可通過鏈條組或齒輪組等傳動機構驅動升降座11升降移動。
該些定位件2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上,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定位件2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升降座11上,該些定位件2可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該些支臂111上。該些定位件2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定位件2為氣浮盤,該些定位件2各具有一定位部21,定位部21可位於定位件2的頂面,以便利用該些定位件2的定位部21承接載具,該些定位件2能設定為可位移狀態或定位狀態。具體而言,可輸送氣體至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使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的定位部21產生氣浮移動效果,而使該些定位件2呈可位移狀態,而便於校正機構3能對載具進行校正,使載具精準的定位,而後該些定位件2(氣浮盤)的定位部21可利用真空吸力產生吸附效果,使定位件2呈定位狀態,使校正後的載具可以穩固的定位。由於氣浮盤可使用市售品,且氣浮盤的結構並非本創作訴求的重點,故不再予以贅述。另,該些定位件2亦可為動力滾輪等其他型式的定位裝置,使載具可移動及定位於該些定位件2上。所述載具內能放置多個板件,以便將板件輸送至各工作站。
該兩校正機構3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1的一側,該兩校正機構3形成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3位於容置空間300的兩側。兩校正機構3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兩校正機構3各包含一第二動力源31及一第一推移板32,第二動力源31可為氣缸等,第一推移板32連接於第二動力源31,第二動力源31能驅動第一推移板32移動,兩校正機構3的第一推移板32形成間隔的設置且相對應,可利用兩第二動力源31推動兩第一推移板32相向或反向移動,亦即可利用兩第二動力源31推動兩第一推移件32朝向靠近或遠離的方向移動,用以調整兩校正機構3的第一推移板32的間距,以便利用兩第一推移板32推移校正載具的兩側(左、右兩側),可使載具準確的定位。
在本實施例中,該兩校正機構3還各包含兩第三動力源33及兩第二推移板34,兩第三動力源33分別設置於第一推移板32的兩端處,兩第二推移板34分別連接於兩第三動力源33,第三動力源33可為馬達等,第三動力源33能驅動第二推移板34轉動,使該些第二推移板34能推移校正載具的另兩側(前、後兩側),使得載具的前、後、左、右四側皆可校正定位。
當AGV或手推車等搬運裝置A運送載具B(如圖9所示)進入兩升降機構1之間的容置空間300後,第一驅動機構12可驅動升降座11上升,以使該些定位件2同步向上移動,該些位移件2可抵靠於載具B的底側,並將載具B抬起舉升,搬運裝置A即可退出兩升降機構1之間,而於載具B由搬運裝置A上舉升後,該些位移件2呈可位移狀態,並使兩校正機構3的第一推移件32相互靠近,以及兩校正機構3的各第二推移件34轉動呈水平狀,進而讓第一推移件32及第二推移件34將載具B推移校正至定位,而後使該些定位件2呈定位狀態,以便讓取放裝置能準確的取放載具B上的物料(如板件)。
請參閱圖7及圖8,該移載機構200可包含兩第一移載單元4及一第二移載單元5,兩第一移載單元4的移載方向相互平行,且兩第一移載單元4的長度可不同。該第二移載單元5可設置於兩第一移載單元4的一端之間,該兩對接定位機構100分別設置於兩第一移載單元4的另一端,使移載機構200可形成U型的輸送路徑,而使兩對接定位機構100位於相互靠近的一側。所述第一移載單元4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兩第一移載單元4各包含一第一滑軌41、一滑座42及一第二驅動機構43,滑座42可滑動的設置於第一滑軌41上,第二驅動機構43連接於滑座42,該第二驅動機構43能驅動滑座42在第一滑軌41上移動,該滑座42上可設置一承載座44,輸送至生產設備內的載具B(如圖9所示)即可放置於該承載座44上,以便利用該承載座44承載及移動載具B,使載具B及載具B內的板件能輸送至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
所述第二驅動機構43的結構並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驅動機構43可包含一第四動力源431,第四動力源431可為馬達等,第四動力源431可通過一第三皮帶組432、一第二傳動軸433及兩第四皮帶組434連接於滑座42,第二傳動軸433連接於第三皮帶組432及兩第四皮帶組434之間。當第四動力源431啟動時,第四動力源431的動力可依序通過第三皮帶組432、第二傳動軸433及兩第四皮帶組434而傳遞至滑座42,使滑座42受驅動而在第一滑軌41上移動,以便利用第一移載單元4輸送物料至第二移載單元5,或將第二移載單元5上的物料輸送至第一移載單元4。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移載單元5與兩第一移載單元4的移載方向相互垂直,該第二移載單元5可包含一第二滑軌51、一勾框機構52及一第五動力源53,該勾框機構52豎立的設置,勾框機構52可滑動的設置於第二滑軌51上,第五動力源53可為氣缸等,第五動力源53連接於勾框機構52,使第五動力源53能驅動勾框機構52在第二滑軌51上移動,較佳的,勾框機構52水平的移動。該勾框機構52能用以定位由載具B(母框)中抽起的子框,以便移動子框所承載的板件,進而以取放裝置進行放板或收板作業。是以,本創作的兩對接定位機構100能用以銜接搬運裝置A,以便於進料及出料,且設置於兩對接定位機構100之間的移載機構200,能移動載具B及板件,使板件快速的輸送至生產設備內的各工作站,且不會產生磨屑。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內輸送機構,包括兩對接定位機構及至少一移載機構,兩對接定位機構各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兩升降機構上。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兩校正機構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搬運裝置能運送載具進入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載具抬起舉升,使搬運裝置能退出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兩校正機構將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載具能準確的取放,並由移載機構搬運載具,使載具能輸送至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
本創作能利用升降機構卸載搬運裝置上的載具,讓搬運裝置可不必等待載具的取放,以便進行其他工作,使搬運裝置的利用率佳,且能利用移載機構搬運載具,使載具能輸送至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使自動化生產流程更加的順暢及便利,且可利用校正機構與定位件讓載具的定位更加精準,以使取放載具具有較佳的準確度,以利生產設備使用,且不會產生磨屑。另,兩升降機構及兩校正機構皆間隔的設置,且均位於容置空間的兩側,可便利於生產設備的擴充,可具有較佳的擴充性。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升降機構
11:升降座
111:支臂
12:第一驅動機構
121:第一動力源
122:第一皮帶組
123:第一傳動軸
124:第二皮帶組
2:定位件
21:定位部
3:校正機構
31:第二動力源
32:第一推移板
33:第三動力源
34:第二推移板
4:第一移載單元
41:第一滑軌
42:滑座
43:第二驅動機構
431:第四動力源
432:第三皮帶組
433:第二傳動軸
434:第四皮帶組
44:承載座
5:第二移載單元
51:第二滑軌
52:勾框機構
53:第五動力源
100:對接定位機構
200:移載機構
300:容置空間
A:搬運裝置
B:載具
圖1為本創作內輸送機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內輸送機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本創作內輸送機構的前視圖。
圖4為本創作內輸送機構的俯視圖。
圖5為本創作對接定位機構的立體圖。
圖6為本創作對接定位機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7為本創作移載機構的立體圖。
圖8為本創作移載機構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9為本創作內輸送機構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1:升降機構
11:升降座
2:定位件
21:定位部
3:校正機構
31:第二動力源
32:第一推移板
33:第三動力源
34:第二推移板
4:第一移載單元
42:滑座
44:承載座
5:第二移載單元
52:勾框機構
100:對接定位機構
200:移載機構
300:容置空間

Claims (10)

  1. 一種內輸送機構,設置於一生產設備內,該內輸送機構包括:兩對接定位機構,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分別設置於該生產設備的兩出入口處,用以銜接搬運裝置運送來的載具,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各包括兩升降機構、多個定位件及兩校正機構,該兩升降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升降機構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上,該兩校正機構間隔的設置,該兩校正機構位於該容置空間的兩側;以及至少一移載機構,該移載機構設置於該兩對接定位機構之間;其中該搬運裝置能運送該載具進入該兩升降機構之間的容置空間,該升降機構能帶動該些定位件向上移動,將該載具抬起舉升,使該搬運裝置能退出該兩升降機構之間,並能以該兩校正機構將該載具推移至定位,讓該載具能準確的取放,並由該移載機構搬運該載具,使該載具能輸送至該生產設備內各工作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兩升降機構各具有一升降座,該兩升降座由一第一驅動機構驅動升降,該些定位件分別設置於該兩升降機構的升降座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第一驅動機構包含一第一動力源,該第一動力源通過一第一皮帶組、一第一傳動軸及兩第二皮帶組連接於該兩升降座,該第一動力源啟動時,能通過該第一皮帶組、該第一傳動軸及該兩第二皮帶組驅動該兩升降座升降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兩校正機構各包含一第二動力源及一第一推移板,該第一推移板連接於該第二動 力源,該兩校正機構的第一推移板形成間隔的設置且相對應,該第二動力源能推動該第一推移板,使該些第一推移板能推移校正該載具的兩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兩校正機構各包含兩第三動力源及兩第二推移板,該兩第三動力源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推移板的兩端處,該兩第二推移板分別連接於該兩第三動力源,該第三動力源能驅動該第二推移板轉動,使該些第二推移板能推移校正該載具的另兩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移載機構包含兩第一移載單元及一第二移載單元,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移載方向相互平行,該第二移載單元設置於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一端之間,該兩對接定位機構分別設置於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另一端。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第二移載單元與該兩第一移載單元的移載方向相互垂直。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兩第一移載單元各包含一第一滑軌、一滑座及一第二驅動機構,該滑座可滑動的設置於該第一滑軌上,該第二驅動機構連接於該滑座,該第二驅動機構能驅動該滑座在該第一滑軌上移動,該滑座上設置一承載座,該載具放置於該承載座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第二驅動機構包含一第四動力源,該第四動力源通過一第三皮帶組、一第二傳動軸及兩第四皮帶組連接於該滑座,該第四動力源能通過該第三皮帶組、該第二傳動軸及該兩第四皮帶組驅動該滑座在該第一滑軌上移動。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內輸送機構,其中該第二移載單元包含一第二滑軌、一勾框機構及一第五動力源,該勾框機構豎立的設 置,該勾框機構可滑動的設置於該第二滑軌上,該第五動力源連接於該勾框機構,該第五動力源能驅動該勾框機構在該第二滑軌上移動。
TW110209379U 2021-08-10 2021-08-10 內輸送機構 TWM621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379U TWM621463U (zh) 2021-08-10 2021-08-10 內輸送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379U TWM621463U (zh) 2021-08-10 2021-08-10 內輸送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463U true TWM621463U (zh) 2021-12-21

Family

ID=8068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379U TWM621463U (zh) 2021-08-10 2021-08-10 內輸送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1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351B (zh) * 2021-08-10 2023-10-21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內輸送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351B (zh) * 2021-08-10 2023-10-21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內輸送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5605B (en) In/out load port transfer mechanism
TWI487607B (zh) 板狀工件的移送設備與移送方法
JP5931389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7036227A (ja) 基板の保存用カセット、搬送コンベア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搬送システム
TWI544993B (zh) 具有可變機械手的四臂搬運機器人
US85114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bags to a packaging machine
US6688451B2 (en) Multi-head robo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W201311536A (zh) 流動板迴圈機構
KR102249114B1 (ko) 스토커
WO2023155407A1 (zh) 半导体元件翻转设备
TWM621463U (zh) 內輸送機構
KR101483082B1 (ko) 8 로봇암을 구비한 반송 로봇
TWI730134B (zh) 機器人、機器人之控制方法、教示用治具及機器人之教示方法
TWM622126U (zh) 對接定位機構
TWI819351B (zh) 內輸送機構
TWI817175B (zh) 對接定位機構
CN217457829U (zh) 物料转移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12573051B (zh) 物品传送装置
CN208856480U (zh) 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TWI720219B (zh) 搬送系統
CN111232639A (zh) 装运一体式物料自动装车装置
JP6689714B2 (ja) 容器処理装置
CN216996487U (zh) 输送装置
CN220333783U (zh) 自动输送装置及自动生产线
JPH02204214A (ja) 面材配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