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6838A -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6838A
TW202306838A TW111125634A TW111125634A TW202306838A TW 202306838 A TW202306838 A TW 202306838A TW 111125634 A TW111125634 A TW 111125634A TW 111125634 A TW111125634 A TW 111125634A TW 202306838 A TW202306838 A TW 2023068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device
lever
pair
brake le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艾塔諾 達拉瓜爾達
克里斯坦 馬拉貢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6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8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彎曲式自行車車把的集成式控制裝置(1),包括: -支撐體(2),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該自行車車把; -制動桿(5),該制動桿用於控制該制動器;及 -一對控制桿(10、11),該一對控制桿優選地負責控制變速比,每個控制桿(10、11)具有佈置在該制動桿(5)後方的控制區域(12、13),該控制區域旨在施加手動力, 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彼此重疊佈置。

Description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以及一種包括該手動控制裝置的電子自行車系統。為簡潔起見,下文將省略術語「手動」。
控制裝置用於向自行車的一或多個機械及/或液壓及/或氣動及/或機電及/或電氣電子裝置發出一或多個命令,諸如與車輪相關的制動器、與後輪的輪轂相關的變速器、與中軸主軸相關的撥鏈器、懸架、鞍座設定調節器、照明系統、衛星導航器、訓練裝置、防盜裝置、自行車電腦,該自行車電腦能夠提供關於自行車狀態、騎車人及/或路線等的資訊。
已知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裝置包括槓桿型的(即,藉由旋轉運動促動)或按鈕型的(即,藉由線性運動促動)一或多個手動促動構件,用一個手指或多個手指可促動該手動促動構件。能夠根據運動的方向及/或幅度及/或其持續時間及/或其重複性發出兩個或更多個不同命令的手動促動構件也是已知的。
通常,一或多個手動促動構件由適於附接到自行車的支撐體支撐,該支撐體靠近或位於車把的抓握部分或用於速度競賽的專用車把中的向前突出的支承把(所謂的「把端」控制裝置),或者在車把或框架的其它位置。
所謂的「集成式」控制裝置包括負責控制制動器和變速比的一至三個手動促動構件,此外可能還有負責控制其它裝置的一或多個手動促動構件。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在表述「變速比」下,其通常意味著包括以下一項或多項: - 中軸主軸與環形傳動元件(特別是鏈條或皮帶)之間的變速比, - 環形傳動元件與後輪的輪轂之間的變速比, - 中軸主軸與後輪的輪轂之間的總變速比(例如藉由一些類型的電子裝置可控制)。
在一些情況下,受控裝置直接回應於藉由控制裝置發出的手動力,例如在藉由鮑登線纜或其它護套線纜促動的機械制動器和變速器的情況下;在其它情況下,手動力藉由使用液壓流體來放大,例如在液壓制動器或液壓懸架的情況下;在又一些情況下,使用電動馬達,例如在電子變速器的情況下,並且手動動作限於電開關的控制。
在至少部分電氣/電子的控制裝置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可以包含用於處理所發出的信號的部分或全部電氣及/或電子部件,並且它可以經由線纜或無線與受控裝置的一或多個受控零件連接,直接連接或藉由中央處理單元、自行車電腦或智慧手機或其它設置有合適應用程式的通用裝置連接。
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如「近」、「遠」、「上」、「下」、「右」、「左」的形容詞指的是控制裝置在自行車上的安裝狀態。特別地,「近」用於表示靠近車把中心、面向車把中心,而形容詞「遠」用於表示遠離車把中心、背離車把中心。反之亦然,形容詞「內」和「外」用於表示控制裝置本身:「內」用於表示靠近控制裝置的中心,並且形容詞「外」用於表示遠離控制裝置的中心。
集成式控制裝置是已知的,電子的或機械的,其中變速器桿佈置在制動桿後方,變速器小桿佈置在支撐體的近面上,旨在用拇指促動。申請人已經發現,例如從緊密密封的角度來看,除了使支撐體的生產複雜化之外,小桿可能會令騎車人煩惱,因為它需要足夠大的狹縫以允許其運動。
用於彎曲式自行車車把的集成式控制裝置也是已知的,通常是電子的或機械的,其包括:支撐體,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自行車車把;制動桿,該制動桿用於控制制動器,該制動桿在其上端處鉸接,制動桿的樞轉軸線基本水平並且相對於車把在行進方向上向前,使得藉由將制動桿拉向車把的彎曲端來促動制動桿;及一對控制桿,這一對控制桿負責控制變速比,每個控制桿具有佈置在制動桿後方的旨在施加手動力的控制區域。
這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彼此相鄰佈置,即,一個在制動桿的正後方,一個在更遠的後方,並且可以在騎車人抓握車把及/或當他/她抓握支撐體時用除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促動。申請人發現,變速器桿的這種佈置容易導致非故意的動作,因為騎車人很難區分這些桿;此外,一個桿可能會變得過於靠近手掌及/或另一個桿可能會變得離手掌過遠。
基於本發明的技術問題是改進用於彎曲式自行車車把的集成式控制裝置的人體工程學。
本發明在其一態樣涉及一種用於彎曲式自行車車把的集成式控制裝置,包括: -支撐體,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自行車車把, -制動桿,該制動桿用於控制制動器,該制動桿在其上端處鉸接,在控制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制動桿的樞轉軸線基本水平並且相對於車把在行進方向上向前,使得藉由將制動桿拉向車把的彎曲端來促動制動桿,以及- 一對控制桿,所述一對控制桿優選地負責控制變速比,每個控制桿具有佈置在制動桿後方的控制區域,該控制區域旨在施加手動力。
所述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彼此重疊佈置。
因此,每個控制桿相對於制動桿在行進方向上向後。
藉由這種佈置,具有上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例如用食指促動,並且具有下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例如用中指促動。騎車人的手指可以「專化」,並且避免了非故意的促動。提供兩個不同的桿進一步允許最佳化相應的樞轉點,以便在促動期間更好地利用槓桿效應。
具有上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旨在用食指施加手動力,並且具有下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旨在用中指施加手動力。
具有上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旨在發出升擋命令,並且具有下控制區域的控制桿可以旨在發出降擋命令。
所述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由狹縫分開。
制動桿可以具有遠面和縱向方向,該遠面具有後邊緣,該縱向方向由與後邊緣相切並與樞轉軸線相交的線限定。狹縫可以沿與制動桿的縱向方向形成介於15°和60°之間的角度、優選地介於25°和55°之間的角度、更優選地介於35°和50°之間的角度的方向向下傾斜延伸。所述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在表面上延伸,該表面在制動桿的後邊緣處與制動桿的遠面相切。
所述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或在具有恆定或均勻變化的曲率半徑的曲面上延伸。以這種方式,在兩個控制區域之間不存在急劇的過渡。
上控制區域可以相對較短且較寬,並且下控制區域可以相對較高且較窄。以這種方式,可以使它們與車把的距離基本相同。
所述一對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紋理,以使它們能夠藉由感覺來區分。
所述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可以圍繞與制動桿的樞轉軸線基本正交的軸線鉸接。
所述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基本沿控制桿的整個長度延伸,並且從動區域可以佈置在控制區域的中間地帶中。因此,每個控制桿可以根據騎車人將他/她的手指放在哪裡及/或他/她使用哪個手指而用作二等桿或三等桿。
所述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可以在其上端處鉸接。
所述一對控制桿中的兩個控制桿可以在制動桿後方的擱置位置與相對於擱置位置在近側的促動位置之間可移動。
所述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可以鉸接在制動桿上。
每個控制桿可以控制電開關。
每個電開關可以容納在支撐體上,設置有從相應控制桿的從動區域到電開關的運動傳遞裝置。
所述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的從動區域可以具有凸輪表面,該凸輪表面被配置成將由控制桿的旋轉引起的從動區域的位移放大成與凸輪表面相關聯的凸輪從動件的更大位移。
所述凸輪從動件可以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所述開關來促動所述開關。
推動器可以鉸接在凸輪從動件中,以便在凸輪從動件在凸輪表面中的移動期間能夠保持沿一個且同一個方向延伸。
在另一態樣,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自行車的電子控制裝置,包括: -支撐體,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自行車車把, -推動操作型開關, -控制桿,該控制桿可促動以用於切換開關以發出命令。
控制桿的從動區域可以具有凸輪表面,該凸輪表面被配置成將由控制桿的旋轉引起的從動區域的位移放大成與凸輪表面相關聯的凸輪從動件的更大位移,所述凸輪從動件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所述開關來促動所述開關。
申請人觀察到,在已知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控制桿,該控制桿可促動以用於切換推動操作型開關(通常為微型開關型或包括可變形圓頂形膜片的類型))中,控制桿的行程非常短,對應於開關的行程,並且騎自行車的人幾乎察覺不到,而且可能是非故意促動的原因。為了增加手動運動,需要相當長的槓桿臂,但這並不總是可行或期望的。
藉由提供凸輪表面,儘管開關的行程很短,但仍可能允許控制桿的移動大到足以被騎車人察覺;此外,因為控制桿的如此大的移動是必要的,所以由振動或由騎車人的手或手指的小運動引起的控制桿的小振動不會導致開關的任何非故意促動。
凸輪表面的存在使得推動開關的線性位移的幅度獨立於槓桿臂的幅度、其角行程以及支點相對於開關的位置。
推動器可以鉸接在凸輪從動件中,以便在凸輪從動件在凸輪表面中的移動期間能夠保持沿一個且同一個方向延伸。
控制桿的從動區域可以具有設置有形成所述凸輪表面的孔口的突起。
當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彎曲式自行車車把(所謂的彎把)時,控制裝置還可以包括用於控制制動器的制動桿,該制動桿在其上端處鉸接,制動器的樞轉軸線基本水平並且相對於車把在行進方向上向前,使得藉由將制動桿拉向車把的彎曲端來促動制動桿。
控制桿可以與制動桿鉸接。
控制桿可以佈置在制動桿的後方。
開關可以容納在支撐體中。
在圖1至圖3中,圖示根據本發明的僅說明性而非限制性實施例的控制裝置1。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下文描述的所有部件都應當理解為可選地存在於控制裝置1中。
在所示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是左側控制裝置,右側控制裝置是其鏡像。
在所示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是用於彎曲式車把(所謂的「彎把」型)或用於競賽自行車的控制裝置。
在所示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是電子類型的控制裝置。
在所示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是無線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1包括支撐體2,在所示情況下,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自行車車把。在所示的用於彎曲式車把的控制裝置的情況下,支撐體2在其後部區域3處附接,從而以本身眾所周知的方式從車把的凸形抓握區域在行進方向上向前突出。支撐體2而不是車把也可以由騎車人抓握,以將他/她的手掌擱置在其上部區域4上。
作為示例,所示的控制裝置1是集成型的,其負責控制制動器和變速比。
此外,作為示例,所示的控制裝置1負責發出其它命令,如下文更好地描述的。
如圖所示,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制動桿5形式的手動促動構件,以用於控制制動器,制動桿在其上端處鉸接,制動桿5的樞轉軸線6基本水平並且相對於車把在行進方向上向前,使得藉由將制動桿5拉向車把的彎曲端(即,整體上拉向支撐體2的後部區域3)來促動制動桿5,如箭頭X所示。
在圖1中,制動系統的液壓箱9是可見的,但制動系統不一定是液壓型的。
如圖所示,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控制桿10、11形式的一對手動促動構件,其負責控制變速比,優選地,在所示的左側控制裝置的情況下,用於控制中軸主軸與環形傳動構件(特別是鏈條或皮帶)之間的變速比。
例如,控制桿10、11在控制桿10、11的上端處鉸接。
控制桿10、11具有相應的控制區域12、13,其旨在施加手動力,在所示的情況下佈置在制動桿5的後方,即,相對於制動桿5在行進方向上向後。
控制桿10、11被促動,例如,藉由大致在從遠到近的方向上推動它們,如箭頭Y、Z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控制桿10、11在制動桿5後方的擱置位置(即,相對於制動桿5在行進方向上向後)與相對於擱置位置在近側的促動位置之間可移動。
在所示的用於控制撥鏈器或變速器或其它電氣電子裝置的電子控制裝置的情況下,控制桿10、11控制相應開關的封閉,在圖1至圖3中不可見;在其它情況下,控制桿10、11可以設置用於向裝置的一或多個機械及/或液壓及/或氣動及/或機電零件發出一或多個命令,並且例如它們可以控制帶護套線纜的牽引、活塞的推動等。
如圖所示,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按鈕16、17形狀的一對手動促動構件,其控制相應開關的命令,例如封閉,在圖1至圖3中不可見,並且例如其負責向受控裝置的電子裝置發出命令,特別是在所示的左側控制裝置的情況下向前撥鏈器的電子裝置發出命令,在右側控制裝置的情況下向變速器的電子裝置發出命令。
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發光指示器18作為與使用者的輸出介面裝置。
按鈕16、17和發光指示器18例如佈置在支撐體的近面19上以便騎車人的拇指容易接近,並且處於騎車人可見的位置。
如圖3所示,護套20可以覆蓋支撐體2的一部分。護套20具有區域21、22,這些區域具有更大的撓性(例如更薄),或者在按鈕16、17處的孔以及在發光指示器18處的孔23,如果提供的話。
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具有天線功能的同軸線纜24,以用於與由控制裝置1控制的裝置的一或多個零件及/或與其它電子裝置進行無線通訊。同軸線纜24例如具有四分之一波長天線的功能。
同軸線纜24可以延伸到支撐體2的外表面並且還可以具有延伸到其上的端部24a。
同軸線纜24可以延伸到(並且可能用端部24a延伸到)支撐體2的近面19。
在支撐體2或車把的正常抓握期間,同軸線纜24可以到達(並且其端部24a可以延伸到)騎車人的手及/或手指不涉及的位置。
在圖2至圖3中,運動傳遞裝置25、26也是部分可見的,其可以插入在控制桿10、11與相應的開關之間,在這些圖中不可見的。
由手動促動構件10、11、16、17控制的可能的開關被容納在支撐體2的腔體內,在圖1中圖示該腔體的封閉件,該封閉件例如藉由框架狀覆蓋件27和插入其中的覆蓋件28形成,該腔體還用於固定電池,該電池用於為容納在支撐體2的腔體內的電氣/電子部件供電。例如,覆蓋件28佈置在控制裝置1的遠面29上,使得電池可以容易地接近以進行更換。
遠面29還可以承載由覆蓋件30封閉的維修開口。
如圖所示,控制桿10、11的控制區域12、13可以彼此重疊佈置。例如,具有上控制區域12的控制桿10旨在用食指施加手動力,並且具有下控制區域13的控制桿11旨在用中指施加手動力。例如,具有上控制區域12的控制桿10旨在發出升擋命令,並且具有下控制區域13的控制桿11旨在發出降擋命令。因此,騎車人的手指可能會「專化」,並且避免了非故意的促動。
控制區域12、13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紋理,以允許它們藉由感覺來區分。
此外,因為存在兩個獨立的控制桿10、11,所以可以最佳化相應的樞轉點,以便在促動期間更好地利用槓桿效應。
控制區域12、13可以由狹縫32分開。
狹縫32可以基本沿與制動桿5的縱向方向8形成介於15°和60°之間的角度、優選地介於25°和55°之間的角度、更優選地介於35°和50°之間的角度的方向32a向下傾斜延伸。
制動桿5的縱向方向8由與制動桿5的遠面7的後邊緣7a相切並與制動桿5的樞轉軸線6相交的線限定。
控制區域12、13可以在如圖所示的一個且同一個平面上延伸,或者在具有恆定或均勻變化的曲率半徑的曲面上延伸,使得在兩個控制區域之間不存在急劇過渡。然而,這並不是嚴格必要的。
控制區域12、13優選地都始於制動桿5的遠面7的後邊緣7a;可替代地,它們可以是一個相對於另一個向後。
還參考圖1A和圖1B,控制區域12、13可以在制動桿5的後邊緣7a處與制動桿5的遠面7相切的表面上延伸。
在所示的控制裝置1中,上控制區域12相對較短且較寬,並且下控制區域13相對較高且較窄,儘管這不是嚴格必要的。因為制動桿5通常朝向車把傾斜,所以藉由對控制區域12、13進行如此成形,可以使它們與車把的距離基本相等。
然而,設置在制動桿5後方的控制桿10、11的控制區域12、13可以具有甚至與所示的配置及/或位置顯著不同的配置及/或位置;也可以提供不同於控制桿的手動促動構件(例如按鈕型的)以用於促動可能的開關(在所示的控制裝置1的情況下,這些開關由控制桿10、11促動)或發送非電氣命令;在制動桿5後方也可以完全沒有控制桿或其它手動促動構件,僅提供支撐體2上的控制手動促動構件或按鈕。
如所提及的,控制裝置1可以包括複數個開關及/或其它電氣/電子部件,其中例如還包括無線通訊裝置。
還參考圖4至圖9,複數個電氣/電子裝置可以容納在支撐體2內。
所述複數個電氣電子裝置可以分佈在至少兩個印刷電路板PCB 34、35上。所述PCB中的一對兩個PCB 34、35可以彼此平行並且彼此間隔開。以這種方式,這兩個PCB可以例如容納在支撐體2的腔體33內,該腔體相對於支撐體2的範圍可以具有相對較小的橫向尺寸。
PCB中的一對兩個PCB 34、35可以彼此電連接,例如如下文討論的。
由一對平行且間隔開的PCB中的PCB 34、35承載的電氣電子裝置可以代表控制裝置1的大部分或甚至全部的電氣/電子部件。
然而,其它電氣電子裝置可以由一或多個其它PCB承載,例如在不平行於這一對PCB的第三PCB上,如將在下文中例如參考圖11描述的,或者也例如直接固定到支撐體。
上面已經討論了其封閉件的腔體33可以在支撐體2的遠面29上敞開。
腔體33可以從支撐體2的遠面29延伸到近面19附近。腔體33的底部36可以具有分別在控制按鈕16、17處、在發光指示器18處以及用於同軸線纜24穿過(如果提供的話)的通孔或開口37、38、39、40。
兩個PCB中的一個PCB(以下稱為輔助PCB 35)在其面向腔體33的底部36的近面41(圖5中所示)上並且在對應於孔37、38的位置上承載分別由控制按鈕16、17控制的開關42、43。輔助PCB 35例如藉由螺紋盲孔45中的螺釘44固定在腔體33的底部36附近。
例如由矽樹脂製成的撓性膜片46可以插入在輔助PCB 35與腔體的底部36之間,以確保氣密性。膜片的放置使得用於發光指示器18和用於同軸線纜24穿過(如果提供的話)的孔39、40自由。
膜片46可以在孔37、38處和在開關42、43(如果提供的話)處具有凹座47、48,這些凹座朝向輔助PCB 35敞開,剛性推動器49、50容納在這些凹座中。
具有剛性推動器49、50的膜片46實現了手動促動構件或控制按鈕16、17。
間隔件51可以圍繞開關42、43固定到輔助PCB 35的近面41,例如藉由將其突起52壓配到輔助PCB 35的孔53中,以便在控制按鈕16、17的擱置狀態下保持膜片46和剛性推動器49、50與開關42、43間隔開;此外,間隔件51藉由朝向腔體33的底部36壓縮膜片46而允許緊密性。
推動器49可以具有比另一推動器50更大的高度,使得控制按鈕16從支撐體2的近面19突出以促進其促動,並且使得控制按鈕17與近面19齊平或凹入近面19中以避免其非故意的促動。突出的控制按鈕16旨在在自行車的正常使用期間輸入命令,例如其是用於選擇受控裝置的操作模式的按鈕(「模式」按鈕),而控制按鈕17例如旨在輸入設定命令。
控制按鈕17可以旨在藉由斷開由電池供應的電力來打開和關閉一些或所有電氣/電子部件,如所提及的,該電池可以固定到支撐體2的遠面29上的覆蓋件28,並且將在下文中更好地描述。而且例如,當電子裝置設置有低消耗模式(所謂的睡眠或待機模式)並且因此該電子裝置例如藉由運動感測器(例如加速度計)被喚醒從而返回到完全操作(即,在完全操作操作模式下)而它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及/或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進入低消耗模式時,這一規定允許節省能量。這一規定在設置有無線通訊模組的控制裝置1的情況下特別有用,因為無線通訊模組具有顯著的消耗。在設置有無線通訊模組及/或設置有低消耗模式的電子控制裝置上提供開/關按鈕本身是創新的,而與本文公開的主題的其它創新特徵的存在與否無關。
還參考圖7,輔助PCB 35的面向腔體33的底部36的遠面54可以具有連接器55以用於與匹配連接器(106)耦接,該匹配連接器連接到由控制桿10、11控制的開關(如果提供的話),如下文更好的描述。連接器55可以是卡扣型的,例如EZ匹配型的連接器。然而,該連接可以藉由焊接進行。
輔助PCB 35的遠面54可以具有用於與設置在主PCB 34的近面58上的匹配連接器57耦接的連接器56,該近面58在圖6中可見並且面向腔體33的底部36。連接器55、56可以是卡扣型的,例如銷帶型的。
連接器55、56的設置有助於安裝操作,並且還用作兩個PCB 34、35的相互機械連接以避免部件的振動和碰撞風險,以及用作間隔件從而確保PCB 34、35上的電氣電子部件的通風。然而,該連接可以藉由焊接進行。
主PCB 34的近面58還可以承載無線通訊模組59(例如根據藍芽或ANT+協定)。該模組可以具有集成式微控制器。
無線通訊模組59通常設置有內部天線。為了避免騎車人的手遮擋天線,上文提及的同軸線纜24可以設置有天線功能。同軸線纜24可以藉由同軸連接器60與無線通訊模組59連接,該同軸連接器例如設置在主PCB 34的遠面61上,並且藉由例如穿過主PCB 34的印刷連接而與無線通訊模組59連接。
如上文提及的,同軸線纜24可以延伸到(以及可能還以其端部24a延伸到)支撐體2的外表面上,例如在其近面19上。例如,同軸線纜24可以經過輔助PCB 35旁邊,行進到腔體33內的間隔件51和膜片46,並穿過腔體33的底部36上的通孔40。
同軸線纜24可以在支撐體2的區域中延伸到支撐體2的外表面,在控制裝置1安裝在車把上或通常安裝在自行車上的安裝狀態下,該區域基本面向無線通訊模組的預期位置,所述無線通訊模組59旨在與該無線通訊模組通訊,例如與受控裝置(諸如撥鏈器或變速器)或另一電子裝置(諸如佈置在車把的中央區域中的自行車電腦、智慧手機等)的無線通訊模組通訊。同軸線纜24的端部24a可以在所述區域中延伸。
控制裝置1和所述受控裝置或其它電子裝置形成自行車電子系統。
還參考圖8,同軸線纜24的端部例如容納在對應尺寸的凹槽62中,該凹槽的一端可以與孔40連通。因此,同軸線纜24證明是壓配合的,或者在任何情況下沒有在凹槽62內運動的任何實質可能性,以便保持在預期位置。
凹槽62可以形成在支撐體2的外表面的凹部63(該凹部63大於凹槽62)中,其例如設置用於容納由黏性塑膠材料製成的薄膜(未示出)以保持同軸線纜24。凹部63的尺寸可以對應於薄膜。為了清楚起見,這些細節已從圖2中省略。
主PCB 34的近面58也可以承載光源64,例如LED。光導65可以在光源64與支撐體2的近面19上的通孔39之間延伸。散光器66或寶石可以設置在通孔39處。如果提供的話,光源64、光導65和散光器66實現所述發光指示器18。
主PCB 34的遠面61還可以承載用於電池69(例如紐扣電池)的電觸點68。
遮罩件70可以耦接在主PCB 34的遠面61上,以便隱藏主PCB 34不被看到並保護設置在所述遠面61上的任何測試點71。貫通孔口72在電觸點68的通道處設置在遮罩件70上。
主PCB 34(可能的遮罩件70耦接到其上)可以固定到框架狀覆蓋件27的近面74,該框架狀覆蓋件部分地封閉腔體33的口部73,例如藉由將框架狀覆蓋件27的突起75壓配合到主PCB 34的孔76中。
用於電池69的貫通座77可以設置在框架狀覆蓋件27中,例如它可以從框架狀覆蓋件27的近面74突出。
框架狀覆蓋件27固定在腔體33的口部73的周邊區域中,例如藉由在從腔體33的底部36直立的柱80中製成的螺紋盲孔79中的螺釘78。為了確保緊密性,可以在框架狀覆蓋件27與柱80之間插入框架狀墊圈81。
主PCB 34證明固定在腔體33的中間位置(同時如上文提及的,輔助PCB 35可以固定在腔體33的底部36附近),並因此在所示的情況下在支撐體2的近面19附近。
電池69的上文提及的覆蓋件28封閉貫通座77或框架狀覆蓋件27的開口,從而將電池69保持在其座中。為了確保覆蓋件28與框架狀覆蓋件27之間的緊密性,可以設置O形環82。用於O形環82的座83可以設置在電池69的覆蓋件28中。
覆蓋件28將電池69壓到電觸點68上,以將其保持抵靠主PCB 34。如果電觸點68是撓性葉片型的,則它們會彈性變形並有助於電池69彈出以進行更換。
電池69的覆蓋件28例如是卡口型的,兩個卡扣凸耳84在圖4中可見。電池的覆蓋件28例如設置有用於插入促動硬幣的凹槽85。
電池69的覆蓋件28(通常是腔體33的口部73的覆蓋件28)在控制裝置1的遠面29上的佈置有助於電池69的更換,因為這很容易接近。
圖9以剖視圖圖示支撐體2在腔體33處的細節,使得容納在其中的部件(包括框架狀覆蓋件27)的安裝狀態顯而易見,而電池69被示出為從其座脫離並且覆蓋件28也被示出為脫離,其設置有O形環82。
在圖7(該圖還以剖視圖圖示支撐體2在腔體33處的細節)中,容納在其中的所有部件的安裝狀態顯而易見。
應當理解,兩個PCB 34、35上的各種電氣/電子部件的佈置也可以與所示出的有顯著不同,其中一些可以被省略,反之亦然,可以提供其它電氣/電子部件。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提供兩個平行且間隔開的PCB 34、35不僅允許有大量空間可用於電氣/電子部件,並且因此允許增加它們的數量,而且允許將各種電氣/電子部件放置在支撐體2的最合適位置,在其暴露表面的合適區域附近。
在所示的控制裝置1中,兩個PCB 34、35平行於支撐體2的近面19和遠面29,但可替代地,它們可以平行於支撐體2的下面和上面,或者它們可以平行於支撐體2的正面和背面,或者相對於支撐體2具有另一種配置。
應當理解,在控制裝置不旨在用於彎曲式車把,而是旨在用於直車把或所謂的T形把,或者用於速度競賽專用車把前方突出的支承把(「把端」控制裝置),或者控制裝置旨在用於附接到自行車框架的情況下,提供兩個PCB 34、35可能仍然證明是方便的。在這些情況下,兩個PCB仍然可以平行於支撐體的遠面和近面,或者它們可以平行於支撐體的下面和上面,或者它們可以平行於支撐體的正面和背面,或者相對於支撐體可以具有另一種配置,根據以上描述,用於將兩個PCB放置在支撐體中以及用於將各種電氣/電子部件分佈在兩個PCB上的標準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還參考圖10至圖13,如上文提及的,在所示的電子控制裝置1的情況下,為了控制撥鏈器或變速器或其它電氣電子裝置,控制桿10、11控制相應開關90、91的封閉。
如上文提及的,在控制桿10、11與開關90、91之間可以插入運動傳遞裝置25、26。以這種方式,可以將開關90、91佈置在支撐體2上,其中可以更方便地形成電氣和緊密絕緣,而控制桿10、11可以佈置在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位置,例如在制動桿5後方。藉由傳動裝置25、26,控制桿10、11與支撐體2鉸接並為它們提供雙鉸接以便允許它們跟隨制動桿5的移動是不必要的,但仍然是可能的。相反,例如可以將控制桿10、11鉸接在制動桿5上,如下文更好地描述。
開關90、91可以連同下文中更好地描述的其它部件一起被容納在由覆蓋件93(例如卡扣型)緊密封閉的開關盒92中。
還參考圖4和圖9,開關盒92可以容納在支撐體2內、在維修開口94中,該維修開口從其鄰近腔體33的凹部95延伸穿過支撐體2。凹部95也可以設置用於容納由制動桿5促動的機械裝置和由其控制的液壓箱9(如果提供的話)。
開關盒92可以例如藉由螺釘(未示出)固定到支撐體2,該螺釘在封閉維修開口94的上文提及的覆蓋件30的孔96、盒92的孔97和支撐體2的孔(不可見)之間延伸。
特別參考圖10至圖12,開關90、91可以是推動操作型的,例如微型開關型或可變形圓頂形膜片型。例如,在開關盒92中可以容納包括導電軌道的開關印刷電路板或PCB 100和封閉由導電軌道形成的電路的一對可變形膜片101、102,所述一對可變形膜片101、102面向開關PCB 100以形成開關90、91。
開關PCB 100的另一面可以承載用於線纜系統104的可拆卸連接器103,該線纜系統包括例如三個線纜,該線纜系統在第一端處具有匹配的可拆卸連接器105並且在第二端處具有第二連接器106。線纜系統104可以穿過孔107(圖4),該孔將凹部95與腔體33連通;可以在孔107處設置有墊圈108(圖9)。覆蓋件109(圖9)可以例如藉由螺釘110固定在凹部95內,以便密封線纜系統104。
線纜系統104的第二端處的可拆卸連接器106耦接到輔助PCB 35的遠面54上的可拆卸連接器55。以這種方式,控制裝置1的組裝特別簡單和快速,並且開關PCB 100的更換可以獨立於主PCB 34及/或輔助PCB 35的更換。然而,例如,可拆卸連接器103、105及/或106、55可以藉由焊接連接代替。
在所示的控制裝置1的情況下,如上文提及的,提供了運動傳遞裝置25、26,每一個可操作地插入手動促動構件或控制桿10、11與相應的開關90、91之間。在未設置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情況下,手動促動構件或控制桿10、11可以藉由直接推動開關90、91來起作用,例如以暫時封閉開關90、91。
每個運動傳遞裝置25、26可以包括引導元件113、114,該引導元件設置有絲狀貫通腔體115、116以及絲狀體117、118,該絲狀體基本縱向地不可壓縮並且在引導元件113、114內滑動地引導。引導元件113、114可以具有:第一端119、120,該第一端例如以下文更好地描述的方式固定在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附近;及第二端123、124,該第二段固定在開關90、91附近。
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絲狀」應理解為是指伸長和薄。
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表述「從動區域」用於表示當騎車人向手動促動構件的控制區域施加力時手動促動構件移動的部分。在槓桿類型的手動促動構件的情況下,控制區域包括驅動力的施加點,並且從動區域包括從動力的施加點;在按鈕的情況下,控制區域和從動區域是相對的面。
絲狀體117、118可以具有:第一端125、126,如下文更好地描述,該第一端在其促動期間由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直接或間接推動;及第二端127、128,該第二端藉由按下開關90、91而起作用,例如暫時將其封閉。
絲狀體117、118的第二端127、128可以直接作用在開關90、91上,或者如在所示的情況下,間接作用。
在所示的情況下,開關盒92具有用於容納一對套管131、132的座129、130,套管用於保持引導元件113、114的端部凸緣133、134以防止其軸向滑動。
通孔135、136設置在座129、130的底部上以用於絲狀體117、118穿過,該通孔與盒92的另一對座137、138連通並形成其開口。
在座137、138中可以容納有一對剛性推動器139、140,它們位於座137、138的開口148、149側上,並穿過開口148、149作用於可變形膜片101、102上。
第二對輔助推動器141、142可以容納在座137、138中,在座137、138的開口135、136側上。
在座137、138中可以容納有一對彈簧143、144,它們分別圍繞推動器139、141和140、142延伸。每個彈簧143、144的彈性常數被選擇成使得彈簧143、144的負載小於開關90、91的促動負載。
然而,彈簧143、144的彈性常數可以但不一定必須被選擇成使得它們在開關90、91的非促動方向上遠離第一開口148、149推動或有助於推動推動器141、142並因此通常推動手動促動構件10、11。
輔助推動器141、142例如是杯形的,以便容納絲狀體117、118的端部。
間隔件145可以插入在可變形圓頂形膜片101、102與推動器139、140之間;間隔件145還將膜片101、102保持在它們的位置。
相對於開關90、91的行程,座137、138的尺寸可能過大。在彈簧143、144的擱置、未壓縮狀態下,推動器139、141和140、142進而可以藉由間隙146、147間隔開,下文將更好地討論。彈簧143、144的負載與彈簧143、144的彈性常數和間隙146、147的實體有關。
在所示的情況下,輔助體150固定到制動桿5,例如容納在其具有大致U形橫截面的區域中。輔助體150可以例如藉由膠合或共模固定到制動桿5。因此,藉由適當地成形制動桿5,輔助體150與制動桿5成為一體並且也可能丟失。
輔助體150可以具有控制桿10、11的一對樞轉銷151、152。因此,控制桿10、11鉸接在制動桿5上,而不是在支撐體2上。
控制桿10、11可以具有突起153、154,該突起設置有帶孔凸緣155、156,該帶孔凸緣被配置成在樞軸151、152上旋轉,例如由彈性環157、158軸向保持。
控制桿10、11的樞轉銷151、152基本正交於制動桿5的樞轉軸線6延伸,幾乎正交於制動桿5的上文限定的縱向方向8。
控制桿10、11可以具有行程末端突起159、160。
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可以具有突起161、162,該突起設置有形成凸輪表面165、166的孔口163、164。
凸輪表面165、166將由控制桿10、11的旋轉引起的從動區域121、122的位移放大成與其相關聯的凸輪從動件的更大位移,其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開關90、91來促動開關90、91,例如下文描述的。
藉由提供凸輪表面165、166,可以允許控制桿10、11的移動大到足以被騎車人察覺,即使當用於藉由推動開關90、91來促動開關的移動已經變小時也是如此;此外,因為控制桿10、11的這種足夠大的移動是必要的,所以由騎車人的手或手指的振動或小幅運動引起的控制桿10、11的小振動不會導致開關90、91的任何非故意的促動。
凸輪表面165、166的存在使得推動開關90、91的線性位移的幅度獨立於槓桿臂的大小、其角行程以及支點相對於開關90、91的位置。
事實上,在用於自行車的電子控制裝置(該電子控制裝置包括:支撐體,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自行車;推動操作型開關;及控制桿,該控制桿可促動以用於切換開關以便發出命令)中提出控制桿的從動區域具有凸輪表面(該凸輪表面被配置成將由控制桿的旋轉引起的從動區域的位移放大成與凸輪表面相關聯的凸輪從動件的較大位移,所述凸輪從動件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所述開關來促動所述開關)的事實本身是創新的,而與本文公開的主題的其它創新特徵的存在與否無關。
應當注意,突起161、162(通常是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佈置在控制區域12、13的中間地帶中,該控制區域基本沿控制桿10、11的整個長度延伸,使得控制桿10、11可以根據騎車人將他/她的手指擱置在哪裡及/或他/她使用哪根手指而用作二等桿或三等桿。
凸輪從動件167、168在凸輪表面165、166中可移動。絲狀體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可以與凸輪從動件167、168可操作地相關聯。
凸輪從動件167、168可以包括一對推動器169、170,其優選地為杯形的以容納絲狀體117、118的第一端125、126,並且鉸接在凸輪從動件167、168中以便能夠在凸輪從動件167、168在凸輪表面165、166中的移動期間保持沿一個且同一個方向延伸。
輔助體150具有一對座171、172,以用於在其中卡扣一對襯套173、174,從而保持引導元件113、114的第一端119、120的端部凸緣(參見圖13中可見的凸緣176)以便防止其軸向滑動。
襯套173、174還可以用作凸輪從動件167、168的推動器169、170的引導件。通孔177、178設置在座171、172的底部上以用於絲狀體117、118穿過。
在第一端119、120和第二端123、124處,引導元件113、114可以沒有凸緣133、134、176和對應凸緣(例如藉由不可壓縮的套筒固定,例如設置有與夾持套管的錐形表面耦接的錐形表面,或以其它合適的方式)以防止它們的軸向滑動。
還參考圖12和圖13,其中圖示僅一個手動促動構件或控制桿11和僅一個運動傳遞裝置26,並且為了清楚起見僅圖示主要的元件符號,當在圖12的狀態下未促動控制桿11時,凸輪從動件168位於凸輪表面166的一端處。帶有絲狀體118的第一端126的推動器170處於向後位置,使得絲狀體118的第一端126從引導元件114的第一端120突出相對較大的量。在盒開關92中,絲狀體118的第二端128處於向後位置並從引導元件114的第二端124突出相對較小的量。輔助推動器142藉由間隙147與推動器140間隔開,彈簧144未被壓縮。推動器140不使可變形圓頂形膜片102變形,並且開關91斷開。
當在圖13的狀態下促動控制桿11時,凸輪從動件168位於凸輪表面166的另一端處。帶有絲狀體118的第一端126的推動器170處於向前位置,使得絲狀體118的第一端126從引導元件114的第一端120突出相對較小的量。在開關盒92中,絲狀體118的第二端128處於向前位置並從引導元件114的第二端124突出相對較大的量。輔助推動器142已經靠近推動器140,並在完全吸收間隙147之後已經推動它,從而壓縮彈簧144,以使可變形圓頂形膜片102變形,使得開關91封閉。
當控制桿11被釋放時,彈簧144的回復力恢復上述圖12的狀態。
輔助推動器141、142可以被省略,絲狀體117、118的第二端127、128直接作用在與開關90、91的膜片101、102接觸的推動器139、140上。推動器139、140也可以被省略,絲狀體117、118的第二端127、128直接作用在膜片101、102上。反之亦然,可以僅存在輔助推動器141、142並作用在膜片101、102上。
更一般地,在由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所示的情況下,每個座137、138是由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從動區域直接或間接推動的至少一個元件(例如,絲狀體117、118及/或推動器139、140及/或推動器141、142)的滑動座。如已提及的,滑動座137、138具有面向開關90、91的第一開口148、149和與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135、136。
如圖14和圖15所示,運動傳遞裝置25、26可以在絲狀體117、118的第一端125、126處也具有(圖14)或僅具有(圖15)一對彈簧179、180,該彈簧179、180在控制桿10、11被促動時縮短並在控制桿10、11被釋放時回復到伸長狀態,從而恢復(圖14)或有助於恢復(圖15)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擱置狀態。彈簧179、180與彈簧143、144(如果提供的話)協調(圖14),以在釋放控制桿10、11時恢復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擱置狀態。
如圖16和圖17所示,運動傳遞裝置25、26不必具有在引導元件113、114內滑動引導的絲狀體117、118。
在圖16中,所示的運動傳遞裝置25、26包括鉸接體190、191,以代替由剛性段192、193、194形成的絲狀體117、118;195、196、197,在僅作為示例示出的情況下為三個。中間剛性段193、196可以由兩個平行的分支形成,如圖所示。引導元件113、114被省略。
在這種情況下,套管131、132和襯套173、174僅起到引導鉸接體190、191的作用,並且也可以被省略。
鉸接體190、191能夠跟隨制動桿5的移動。
在圖17中,圖示運動傳遞裝置25、26,其包括剛性體188、189以代替絲狀體117、118;引導元件113、114被省略。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套管131、132和襯套173、174僅起到剛性體198、199的引導作用並且也可以被省略。剛性體188、189不允許跟隨制動桿5的移動,但該配置例如對於未配置用於彎把車把的控制裝置而言可能證明是有用的。
在圖16和圖17的兩種情況下,圖示彈簧143、144和彈簧179、180,在盒開關92中,彈簧143、144分別位於剛性體198、199的鉸接體190、191的第二端127、128處,彈簧179、180分別位於剛性體188、189的鉸接體190、191的第一端處,但它們不一定都存在。
在圖14至圖17中,為了簡單起見,省略了對應於圖10的其它參考標記。
應當注意,絲狀體117、118、鉸接體190、191和剛性體198、199都是基本上縱向不可壓縮體。
具有一對推動器139、141;140、142且在控制桿10、11的擱置狀態下在其間具有間隙146、147的超大座137、138的配置實現了可操作地插入控制桿10、11與開關90、91之間的分離機構的示例。在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促動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間,分離機構有效地使手動促動構件10、11與開關90、91分離。
當絲狀體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在其促動期間被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推動(如圖所示,直接或間接)時,絲狀體117、118的第二端127、128僅在控制桿10、11的擱置狀態下在絲狀體117、118與所述開關90、91之間存在的間隙146、147被吸收之後,才藉由推動開關90、91而起作用。
藉由這種分離機構,儘管開關90、91的行程很小,但可以允許控制桿10、11或通常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移動大到足以被騎車人感知。例如,控制桿10、11旋轉10°。
此外,因為控制桿10、11(通常是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這種足夠大的移動是必要的,所以控制桿10、11(通常是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小振動(例如由騎車人的手或手指的振動或小幅運動引起)不會引起開關90、91的任何非故意的促動。應當注意,這種效果是對上文描述的凸輪表面165、166的類似效果的補充並與其獨立。
滑動座137、138和間隙146、147的尺寸可以設計為,例如,控制桿10、11的行程的70%,例如前7°,對應於間隙146、147的吸收,而控制桿10、11僅剩餘30%的行程用於有效地封閉開關90、91。
此外,藉由引入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空行程,分離機構還改進了騎車人的觸感,因為騎車人感知到分離機構停止有效的瞬間,以及此後開關90、91封閉的瞬間,例如可變形的圓頂形膜片101、102折斷。
如所提及的,分離機構的滑動座137、138中的上文提及的滑動元件並非都是必需的,並且實際上,當手動促動構件10、11的從動區域在座137、138中的直接滑動時,即,當運動傳遞裝置25、26完全不存在時,這些滑動元件可能完全不存在。當其是控制桿時,滑座沿一曲線延伸,以便允許控制桿的旋轉運動。
為了實現該分離機構,在手動促動構件的擱置狀態下,滑動座中的間隙或空隙通常可以形成在手動促動構件與開關之間;而手動促動構件在其促動期間僅在吸收所述間隙之後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開關而起作用。
間隙146、147可以被認為通常形成在第一推動器139、140(在滑動座137、138的具有面向開關90、91的開口148、149的一側上)與手動促動構件10、11(當其未被促動時)之間。
當手動促動構件10、11未被促動時,間隙146、147也可以被認為通常形成在第二推動器或輔助推動器141、142與開關90、91之間。
可以在不存在每個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推動器139、141; 140、142之一或兩者的情況下也提供間隙146、147,例如直接在絲狀體117、118或鉸接體190、191或剛性體198、199與開關90、91之間提供間隙。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另一間隙(未示出)可以設置在絲狀體117、118或鉸接體190、191或剛性體198、199的第一端125、126處。當在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兩端處存在兩個間隙時,控制桿10、11或通常手動促動裝置僅在吸收兩個間隙之後才開始有效地封閉開關90、91。
應當注意,彈簧143、144不是嚴格必要的。實際上,在不存在彈簧143、144的情況下,當手動促動構件10、11未被促動時,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藉由重力,在座137、138中滑動的元件(在其不存在時為推動器139、140或推動器141、142,或者在其不存在時為絲狀體117、118)面向開口148、149並進入或保持與開關90、91接觸,但不執行促動開關所需的推動動作。
此外,應當注意,作為彈簧143、144的替代或附加,可以為例如如上文描述的絲狀體117、118的第一端125、126處的其它彈簧提供其它回彈裝置。
分離機構代表本文公開的主題本身的創新態樣。特別地,分離機構也可以獨立於運動傳遞裝置25、26而提供。
當運動傳遞裝置25、26包括在引導元件113、114內滑動引導的基本上縱向地不可壓縮的絲狀體117、118時,在用於彎曲式車把的控制裝置1的情況下,絲狀體117、118和引導元件113、114可以具有足夠的撓性以跟隨制動桿5的移動。它們的抗彎剛度模數E <= 20 GPa。在絲狀體117、118與引導元件113、114之間可以存在摩擦係數Mu <= 0.8。
絲狀體117、118和引導元件113、114可以由以下材料製成:金屬材料,例如鋼;或者熱塑性材料,例如聚醚酮(PEEK);或者彈性體材料,例如熱塑性彈性體(TPE);或者複合材料,例如玻璃/碳纖維增強聚醯胺(PA GF/CF增強);或者熱固性材料,例如聚氨酯;兩個部件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絲狀體117、118和引導元件113、114可以藉由擠壓或共擠壓、或注塑成型、或壓縮成型、或拉伸、或層壓、或編織以形成編織短襪的製程製成。
參考圖18和圖19,絲狀體117、118可以具有多邊形橫截面(圖18)或曲線橫截面以具有縱向凹槽(圖19)。可替代地,絲狀體117、118可以具有多邊形橫截面。此外,絲狀體117、118的橫截面可以是實心的或中空的。腔體的橫截面形狀可以與外套膜的橫截面形狀相同或不同。
引導元件113、114還可以具有中空曲線橫截面以具有縱向凹槽201(圖18),或者中空多邊形橫截面,或者中空圓柱形橫截面。腔體的橫截面形狀可以與外套膜的橫截面形狀相同或不同。
如圖19所示,其中絲狀體117、118和引導元件113、114的橫截面形狀僅作為示例,藉由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並排的絲狀貫通腔體115、116,單個引導元件113可以由設置在兩個或更多個開關90、91與相應的手動促動構件10、11之間的兩個(或更多個)運動傳遞裝置25、26共用。
此外,如圖18至圖19所示,在絲狀體117、118與引導元件113、114之間可以存在遊隙202、203,但這不是嚴格必要的。
遊隙202、203(如果存在的話)例如小於絲狀體117、118的最大橫向尺寸,在圖18至圖19中表示為d_o。更具體地,用D_o表示引導元件113、114的外接圓的直徑,用D_i表示引導元件113、114的內切圓的直徑,用d_o表示絲狀體117、118的外接圓的直徑,用d_i表示絲狀體117、118的內切圓的直徑,遊隙202、203可以使得公式D_i - d_o <= d_0適用。
絲狀體117、118不必是單個元件,而是它可以由沿引導元件113、114的絲狀貫通腔體115、116對準的複數個元件形成。例如,所述複數個元件可以選自由球體、圓柱體、圓盤和稜柱組成的組。以這種方式,運動傳遞裝置25、26的靈活性增加,因為複數個元件可以在引導元件113、114的橫向方向上相互滑動。
特別是在球體的情況下,上文提及的遊隙202、203不是必需的,因為引導元件113、114中的球體的低滾動摩擦有助於絲狀體117、118的滑動。
如上文描述的運動傳遞裝置25、26也可以證明對於控制裝置有用,該控制裝置被配置用於不同於彎把的車把,或者用於所謂的把端控制裝置或用於佈置在自行車框架上任何位置的控制裝置。實際上,同樣在所有這些情況下,例如,將手動促動構件佈置在相對於由其控制的電開關的遠端位置中可能是有用的。
再次強調,包括無線通訊裝置的上文所示的控制裝置1沒有朝向外部的線纜。
此外,由於控制桿10、11與開關90、91之間的運動傳遞裝置25、26,所有的電氣/電子部件都方便地容納在支撐體2中,其中它們可以很容易地電絕緣並保護元件免收除了衝擊和污垢之外的影響。
開關盒92的配置允許在開關90、91及/或運動傳遞裝置25、26損壞的情況下進行快速更換。
如已經強調的,並非所有上文描述的部件都必須存在於控制裝置1中及/或不必如所描述的那樣配置及/或佈置。下面僅討論各種可能的變化中的一些。
控制裝置1可以附接在自行車上的其它位置,例如在專用於速度競賽的車把中的向前突出的支承把(把端控制裝置)處,或者在車把或框架的其它位置處,支撐體2被相應地配置,甚至與所示出的完全不同。
並非所有手動促動構件5、10、11、16、17都是嚴格必要的,反之亦然,可能存在其它手動促動構件。
佈置在制動桿後方的控制桿的控制區域可以具有甚至與所示出的結構及/或位置顯著不同的結構及/或位置。
佈置在制動桿後方的控制桿也可以在支撐體上而不是在制動桿上樞轉。所述控制桿不必促動電開關,而是它們可以是機械控制桿。
即使當佈置在制動桿後方的控制桿控制遠離制動桿的相應電開關時,也不一定需要上文描述的類型的運動傳遞裝置。
在制動桿處還可以有不同於控制桿的手動促動構件,例如按鈕型的手動促動構件,以便促動可能的開關或發出非電氣命令。反之亦然,在支撐體上可以設置有槓桿型或小槓桿型或傾型的兩個手動促動構件,以便促動可能的開關或發出非電氣命令。
在電子控制裝置中,可以設置單個,或者沒有,或者多於兩個的藉由運動傳遞裝置控制的開關。
控制裝置不必包括無線通訊模組,並且當包括無線通訊模組時,不必包括如上文描述的同軸線纜。
已經描述的每個部件或部件組的各種替代實施例、變體及/或可能性意味著可以以任何方式彼此組合,除非它們相互不相容。
以上是對發明態樣的各種實施例、變體及/或可能性的描述,並且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進行進一步的改變。可以改變各種部件的形狀及/或尺寸及/或位置及/或方向及/或各種步驟的順序。元件或模組的功能可以由兩個或更多個部件或模組執行,反之亦然。示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的部件可以具有佈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結構。示出為直接在彼此之後的步驟可以在它們之間執行中間步驟。附圖中所示及/或參考附圖或實施例描述的細節可以應用於其它附圖或實施例。並非圖中所示或在相同上下文中描述的所有細節都必須出現在相同實施例中。相對於先前技術證明是創新的特徵或態樣,單獨或與其它特徵組合,應被視為本身描述,而與明確描述為創新的內容無關。
1:控制裝置 2:支撐體 3:後部區域 4:上部區域 5:制動桿 6:樞轉軸線 7:遠面 8:縱向方向 9:液壓箱 10:控制桿 11:控制桿 12:控制區域 13:控制區域 16:按鈕 17:按鈕 18:發光指示器 19:近面 20:護套 21:區域 22:區域 23:孔 24:同軸線纜 25:運動傳遞裝置 26:運動傳遞裝置 27:框架狀覆蓋件 28:覆蓋件 29:遠面 30:覆蓋件 32:狹縫 33:腔體 34:PCB 35:PCB 36:底部 37:孔 38:孔 39:孔 40:孔 41:近面 42:開關 43:開關 44:螺釘 45:螺紋盲孔 46:撓性膜片 47:凹座 48:凹座 49:剛性推動器 50:剛性推動器 51:間隔件 52:突起 53:孔 54:遠面 55:連接器 56:連接器 57:匹配連接器 58:近面 59:無線通訊模組 60:同軸連接器 61:遠面 62:凹槽 63:凹部 64:光源 65:光導 66:散光器 68:電觸點 69:電池 70:遮罩件 71:測試點 72:貫通孔口 73:口部 74:近面 75:突起 76:孔 77:貫通座 78:螺釘 79:螺紋盲孔 80:柱 81:框架狀墊圈 82:O形環 83:座 84:卡扣凸耳 85:凹槽 90:開關 91:開關 92:開關盒 93:覆蓋件 94:維修開口 95:凹部 96:孔 97:孔 100:PCB 101:可變形膜片 102:可變形膜片 103:可拆卸連接器 104:線纜系統 105:可拆卸連接器 106:第二連接器 107:孔 108:墊圈 109:覆蓋件 110:螺釘 113:引導元件 114:引導元件 115:絲狀貫通腔體 116:絲狀貫通腔體 117:絲狀體 118:絲狀體 119:第一端 120:第一端 121:從動區域 122:從動區域 123:第二端 124:第二端 126:第一端 127:第二端 128:第二端 129:座 130:座 131:套管 132:套管 133:端部凸緣 134:端部凸緣 135:通孔 136:通孔 137:座 138:座 139:剛性推動器 140:剛性推動器 141:輔助推動器 142:輔助推動器 143:彈簧 144:彈簧 145:間隔件 146:間隙 147:間隙 148:開口 149:開口 150:輔助體 151:樞轉銷 152:樞轉銷 153:突起 155:帶孔凸緣 156:帶孔凸緣 157:彈性環 158:彈性環 159:行程末端突起 160:行程末端突起 162:突起 164:孔口 166:凸輪表面 167:凸輪從動件 168:凸輪從動件 169:推動器 170:推動器 171:座 172:座 173:襯套 174:襯套 176:凸緣 177:通孔 178:通孔 179:彈簧 180:彈簧 190:鉸接體 191:鉸接體 192:剛性段 193:剛性段 194:剛性段 195:絲狀體 196:絲狀體 197:絲狀體 198:剛性體 199:剛性體 201:縱向凹槽 202:遊隙 203:遊隙 24a:端部 32a:方向 7a:後邊緣 D_i:內切圓的直徑 D_o:外接圓的直徑 d_o:外接圓的直徑 d_i:內切圓的直徑 X:箭頭 Y:箭頭 Z:箭頭
藉由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描述而更好地強調了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其中:
-圖1以從控制裝置遠側的視角圖示沒有覆蓋護套的控制裝置,
-圖1A和圖1B圖示沿圖1的A-A和B-B平面的橫截面,
-圖2以從控制裝置近側的視角圖示沒有覆蓋護套的圖1的控制裝置,
-圖3以從控制裝置近側的視角圖示設置有覆蓋護套的圖1的控制裝置,
-圖4以分解圖圖示部分剖開的圖1的控制裝置的支撐體以及控制裝置的一些其它部件,
-圖5圖示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部件的等距視圖,
-圖6圖示圖1的控制裝置的另一部件的等距視圖,
-圖7是部分剖開的圖1的控制裝置的支撐體及其一些組裝部件的局部視圖,
-圖8是部分剖開的圖1的控制裝置的支撐體以及其中的一些組裝部件的局部視圖,
-圖9圖示部分剖開的圖1的控制裝置的支撐體以及其中的一些組裝部件,
-圖10以分解和部分剖視圖圖示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部件,
-圖11圖示穿過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部件的橫截面圖,
-圖12和圖13圖示在兩種不同的操作配置中的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部件的剖視圖,
-圖14至圖17圖示圖1的控制裝置的部件子集的一些變體,
-圖18是穿過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部件的橫截面圖,並且
-圖19是穿過圖1的控制裝置的一些替代部件的橫截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控制裝置
2:支撐體
3:後部區域
4:上部區域
5:制動桿
6:樞轉軸線
7:遠面
8:縱向方向
9:液壓箱
10:控制桿
11:控制桿
12:控制區域
13:控制區域
27:框架狀覆蓋件
28:覆蓋件
29:遠面
30:覆蓋件
32:狹縫
96:孔
32a:方向
7a:後邊緣
X:箭頭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彎曲式自行車車把的集成式控制裝置(1),包括: -一支撐體(2),該支撐體被配置用於附接到該自行車車把, -一制動桿(5),該制動桿用於控制該制動器,以及 -一對控制桿(10、11),該一對控制桿優選地負責控制一變速比,每個控制桿(10、11)具有被佈置在該制動桿(5)後方的一控制區域(12、13),該控制區域旨在施加手動力, 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被佈置成彼此重疊。
  2.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由一狹縫(32)分開。
  3. 根據請求項2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制動桿(5)具有一遠面(7)和一縱向方向(8),該遠面具有一後邊緣(7a),該縱向方向由與該後邊緣(7a)相切並與樞轉軸線(6)相交的一線限定,並且其中該狹縫(32)沿與該制動桿(5)的縱向方向(8)形成包括在15°和60°之間的一角度、優選地包括在25°和55°之間的一角度、更優選地包括在35°和50°之間的一角度的一方向向下傾斜延伸。
  4.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在多個表面上延伸,該表面在該制動桿(5)的一後邊緣(7a)處與該制動桿(5)的遠面(7)相切。
  5.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在同一平面上延伸,或在具有一恆定或均勻變化的曲率半徑的一曲面上延伸。
  6.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上控制區域(12)相對較短且較寬,並且下控制區域(13)相對較高且較窄。
  7.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10、11)的該控制區域(12、13)具有一不同的表面紋理。
  8.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12、13)繞與該制動桿(5)的樞轉軸線(6)基本正交的一軸線(151、152)鉸接。
  9.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10、11)在其一上端處鉸接。
  10.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中的兩個控制桿(10、11)能夠在該制動桿(5)後方的一擱置位置與相對於該擱置位置在近側的一促動位置之間移動。
  11.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10、11)被鉸接在該制動桿(5)上。
  12. 根據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1),其中每個控制桿(10、11)控制一電開關(90、91)。
  13. 根據請求項12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10、11)被鉸接在該制動桿(5)上,並且其中每個電開關(90、91)被容納在該支撐體(2)上,設置有從相應的控制桿(10、11)的一從動區域(121、122)到該電開關(90、91)的一運動傳遞裝置(25、26)。
  14. 根據請求項12之控制裝置(1),其中該開關(90、91)是一推動操作型開關,並且其中該一對控制桿之每一者控制桿(10、11)的從動區域(121、122)具有一凸輪表面(165、166),該凸輪表面被配置成將由該控制桿(10、11)的旋轉引起的該從動區域(121、122)的一位移放大成與該凸輪表面(165、166)相關聯的一凸輪從動件(167、168)的一更大位移,該凸輪從動件(167、168)藉由直接或間接推動該開關(90、91)來促動該開關。
  15. 根據請求項14之控制裝置(1),其中一推動器(169、170)被鉸接在該凸輪從動件(167、168)中,以便在該凸輪從動件(167、168)在該凸輪表面(165、166)中移動期間能夠保持沿一個且同一個方向延伸。
TW111125634A 2021-07-27 2022-07-08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TW2023068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21000019967 2021-07-27
IT102021000019967A IT202100019967A1 (it) 2021-07-27 2021-07-27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38A true TW202306838A (zh) 2023-02-16

Family

ID=7798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634A TW202306838A (zh) 2021-07-27 2022-07-08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564B2 (zh)
EP (1) EP4124558A1 (zh)
CN (1) CN115675706A (zh)
IT (1) IT202100019967A1 (zh)
TW (1) TW2023068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100019979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88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5988B2 (ja) 1997-07-02 2001-01-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US6352486B1 (en) 2001-01-12 2002-03-05 Sram Corporation Semi-automatic shifting system
FR2882554B1 (fr) 2005-02-28 2007-05-04 Servier Lab Forme critalline beta d du chlorhydrate de l'ivabradine,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qui la contiennent
JP2008168751A (ja) * 2007-01-11 2008-07-24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ITMI20070399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ITMI20070397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JP2009029345A (ja) * 2007-07-30 2009-02-12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US20090188340A1 (en) 2008-01-24 2009-07-3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20100010709A1 (en) 2008-01-24 2010-01-14 Cannondale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distributed compu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EP2093438B1 (en) 2008-02-20 2011-08-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owden cable and casing therefore
DE102008019786B3 (de) 2008-04-18 2009-08-27 Küster Holding GmbH Betätigungszug mit kunststoffummanteltem Innenzug
US7760078B2 (en) 2008-06-20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501498U (zh) 2009-08-07 2010-06-09 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感应装置
US8655561B2 (en) 2010-06-23 2014-02-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alue generating unit
EP2618167A1 (en) 2010-09-17 2013-07-24 Fujitsu Limited Circuit device, frequency altering circuit, method for testing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requency altering circuit
US8744699B2 (en) 2011-10-05 2014-06-03 Shimano,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bicycl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WI513620B (zh) 2012-12-18 2015-12-21 Kinpo Elect Inc 自行車的方向燈控制系統及其方向燈控制方法
US8905205B2 (en) * 2012-12-26 2014-12-0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3000089B4 (de) 2013-01-08 2014-12-31 Roland Balzereit Anordnung eines Bremslichtschalters
US20150259025A1 (en) 2014-03-14 2015-09-17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Shifter lever for a bicycle
US20150284049A1 (en) 2014-04-04 2015-10-08 Sram, Llc Control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electromechanical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KR101485753B1 (ko) 2014-08-26 2015-01-22 김태영 자전거용 안전 브레이크 장치
US9399500B1 (en) 2015-03-04 2016-07-26 Shimano Inc. Bicycle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US9491788B1 (en) 2015-06-17 2016-11-08 Shimano Inc. Bicycle wireless system
US10604206B2 (en) 2016-04-21 2020-03-3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12678B2 (en) 2016-08-26 2018-10-3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56637B2 (en) 2016-08-26 2020-02-1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414463B2 (en) 2016-08-26 2019-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759489B2 (en) 2016-04-21 2020-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IT201600081324A1 (it) 2016-08-02 2018-02-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DE102018202013A1 (de) 2017-02-10 2018-08-16 Sram, Llc Fahrrad-Kettenwerfer und -Verbindung
WO2019027832A1 (en) 2017-07-31 2019-02-07 Ecolab Usa Inc. TREATMENT OF WATER CONDENSING A PROCESS
TWI648194B (zh) * 2018-03-02 2019-01-2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剎車變速組件
TWI675776B (zh) 2018-04-13 2019-11-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剎車變速組件
US10807675B2 (en) 2018-06-15 2020-10-20 Sram, Llc Integrate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513311B1 (en) 2018-06-15 2019-12-24 Sram, Llc Integrate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829120B2 (en) 2018-06-18 2020-11-10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Proactive safe driving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US11155319B2 (en) 2019-06-28 2021-10-26 Sram, Llc Dual-sided brake controller housing
CN110282057B (zh) 2019-08-07 2024-03-19 梅州市明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于自行车或摩托车把手上的刹车警示装置
US11597466B2 (en) 2020-08-26 2023-03-0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IT202100019988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91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79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20000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2100019967A1 (it) 2023-01-27
US11958564B2 (en) 2024-04-16
CN115675706A (zh) 2023-02-03
EP4124558A1 (en) 2023-02-01
US20230030090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304768A (zh)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TW202304765A (zh)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TW202304766A (zh)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TW202306838A (zh)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TW202304767A (zh) 用於自行車的手動控制裝置
CN101254750B (zh) 用于自行车的控制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自行车
JP5215001B2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4475860B2 (ja) 自転車用のモータ駆動変速機用電気制御装置
EP1964762A2 (en)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comprising it
US20080168856A1 (en)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JP2016074418A (ja) 自転車制御装置
US9711304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CN113665727B (zh) 电子换挡控制器、变速系统及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