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5706A -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5706A
CN115675706A CN202210866515.4A CN202210866515A CN115675706A CN 115675706 A CN115675706 A CN 115675706A CN 202210866515 A CN202210866515 A CN 202210866515A CN 115675706 A CN115675706 A CN 115675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device
lever
pair
brak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65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埃塔诺·达拉瓜尔达
克里斯蒂安·马兰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pagnolo SRL
Original Assignee
Campagnolo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pagnolo SRL filed Critical Campagnolo SRL
Publication of CN115675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5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具体地,用于弯曲式自行车车把的集成式控制装置(1),包括:支撑体(2),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车把;制动杆(5),该制动杆用于控制制动器;以及一对控制杆(10,11),所述一对控制杆优选地负责控制变速比,每个控制杆(10,11)具有布置在制动杆(5)后方的控制区域(12,13),该控制区域旨在施加手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彼此重叠布置。

Description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手动控制装置的电子自行车系统。为简洁起见,下文将省略术语“手动”。
背景技术
控制装置用于向自行车的一个或多个机械和/或液压和/或气动和/或机电和/或电气电子装置发出一个或多个命令,诸如与车轮相关的制动器、与后轮的轮毂相关的变速器、与中轴主轴相关的拨链器、悬架、鞍座设定调节器、照明系统、卫星导航器、训练装置、防盗装置、自行车计算机,该自行车计算机能够提供关于自行车状态、骑车人和/或路线等的信息。
已知的用于自行车的控制装置包括杠杆型的(即,通过旋转运动促动)或按钮型的(即,通过线性运动促动)一个或多个手动促动构件,用一个手指或多个手指可促动该手动促动构件。能够根据运动的方向和/或幅度和/或其持续时间和/或其重复性发出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命令的手动促动构件也是已知的。
通常,一个或多个手动促动构件由适于附接到自行车的支撑体支撑,该支撑体靠近或位于车把的抓握部分或用于速度竞赛的专用车把中的向前突出的支承把(所谓的“把端”控制装置),或者在车把或框架的其它位置。
所谓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负责控制制动器和变速比的一至三个手动促动构件,此外可能还有负责控制其它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手动促动构件。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表述“变速比”下,其通常意味着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中轴主轴与环形传动元件(特别是链条或皮带)之间的变速比,-环形传动元件与后轮的轮毂之间的变速比,-中轴主轴与后轮的轮毂之间的总变速比(例如通过一些类型的电子器件可控制)。
在一些情况下,受控装置直接响应于通过控制装置发出的手动力,例如在通过鲍登线缆或其它护套线缆促动的机械制动器和变速器的情况下;在其它情况下,手动力通过使用液压流体来放大,例如在液压制动器或液压悬架的情况下;在又一些情况下,使用电动马达,例如在电子变速器的情况下,并且手动动作限于电开关的控制。
在至少部分电气/电子的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可以包含用于处理所发出的信号的部分或全部电气和/或电子部件,并且它可以经由线缆或无线与受控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受控零件连接,直接连接或通过中央处理单元、自行车计算机或智能手机或其它设置有合适应用程序的通用装置连接。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如“近”、“远”、“上”、“下”、“右”、“左”的形容词指的是控制装置在自行车上的安装状态。特别地,“近”用于表示靠近车把中心、面向车把中心,而形容词“远”用于表示远离车把中心、背离车把中心。反之亦然,形容词“内”和“外”用于表示控制装置本身:“内”用于表示靠近控制装置的中心,并且形容词“外”用于表示远离控制装置的中心。
集成式控制装置是已知的,电子的或机械的,其中,变速器杆布置在制动杆后方,变速器小杆布置在支撑体的近面上,旨在用拇指促动。申请人已经发现,例如从紧密密封的角度来看,除了使支撑体的生产复杂化之外,小杆可能会令骑车人烦恼,因为它需要足够大的狭缝以允许其运动。
用于弯曲式自行车车把的集成式控制装置也是已知的,通常是电子的或机械的,其包括:支撑体,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车把;制动杆,该制动杆用于控制制动器,该制动杆在其上端处铰接,制动杆的枢转轴线基本水平并且相对于车把在行进方向上向前,使得通过将制动杆拉向车把的弯曲端来促动制动杆;以及一对控制杆,这一对控制杆负责控制变速比,每个控制杆具有布置在制动杆后方的旨在施加手动力的控制区域。
这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彼此相邻布置,即,一个在制动杆的正后方,一个在更远的后方,并且可以在骑车人抓握车把和/或当他/她抓握支撑体时用除拇指以外的其它手指促动。申请人发现,变速器杆的这种布置容易导致非故意的动作,因为骑车人很难区分这些杆;此外,一个杆可能会变得过于靠近手掌和/或另一个杆可能会变得离手掌过远。
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改进用于弯曲式自行车车把的集成式控制装置的人体工程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其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弯曲式自行车车把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支撑体,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车把,-制动杆,该制动杆用于控制制动器,该制动杆在其上端处铰接,在控制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制动杆的枢转轴线基本水平并且相对于车把在行进方向上向前,使得通过将制动杆拉向车把的弯曲端来促动制动杆,以及-一对控制杆,所述一对控制杆优选地负责控制变速比,每个控制杆具有布置在制动杆后方的控制区域,该控制区域旨在施加手动力。
所述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彼此重叠布置。
因此,每个控制杆相对于制动杆在行进方向上向后。
通过这种布置,具有上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例如用食指促动,并且具有下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例如用中指促动。骑车人的手指可以“专化”,并且避免了非故意的促动。提供两个不同的杆进一步允许优化相应的枢转点,以便在促动期间更好地利用杠杆效应。
具有上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旨在用食指施加手动力,并且具有下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旨在用中指施加手动力。
具有上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旨在发出升挡命令,并且具有下控制区域的控制杆可以旨在发出降挡命令。
所述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由狭缝分开。
制动杆可以具有远面和纵向方向,该远面具有后边缘,该纵向方向由与后边缘相切并与枢转轴线相交的线限定。狭缝可以沿与制动杆的纵向方向形成介于15°和6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介于25°和55°之间的角度、更优选地介于35°和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在表面上延伸,该表面在制动杆的后边缘处与制动杆的远面相切。
所述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或在具有恒定或均匀变化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上延伸。以这种方式,在两个控制区域之间不存在急剧的过渡。
上控制区域可以相对较短且较宽,并且下控制区域可以相对较高且较窄。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它们与车把的距离基本相同。
所述一对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纹理,以使它们能够通过感觉来区分。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可以围绕与制动杆的枢转轴线基本正交的轴线铰接。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基本沿控制杆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从动区域可以布置在控制区域的中间地带中。因此,每个控制杆可以根据骑车人将他/她的手指放在哪里和/或他/她使用哪个手指而用作二等杆或三等杆。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可以在其上端处铰接。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两个控制杆可以在制动杆后方的搁置位置与相对于搁置位置在近侧的促动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可以铰接在制动杆上。
每个控制杆可以控制电开关。
每个电开关可以容纳在支撑体上,设置有从相应控制杆的从动区域到电开关的运动传递装置。
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的从动区域可以具有凸轮表面,该凸轮表面被配置成将由控制杆的旋转引起的从动区域的位移放大成与凸轮表面相关联的凸轮从动件的更大位移。
所述凸轮从动件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开关来促动所述开关。
推动器可以铰接在凸轮从动件中,以便在凸轮从动件在凸轮表面中的移动期间能够保持沿一个且同一个方向延伸。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支撑体,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车把,-推动操作型开关,-控制杆,该控制杆可促动以用于切换开关以发出命令。
控制杆的从动区域可以具有凸轮表面,该凸轮表面被配置成将由控制杆的旋转引起的从动区域的位移放大成与凸轮表面相关联的凸轮从动件的更大位移,所述凸轮从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开关来促动所述开关。
申请人观察到,在已知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杆,该控制杆可促动以用于切换推动操作型开关(通常为微型开关型或包括可变形圆顶形膜片的类型))中,控制杆的行程非常短,对应于开关的行程,并且骑自行车的人几乎察觉不到,而且可能是非故意促动的原因。为了增加手动运动,需要相当长的杠杆臂,但这并不总是可行或期望的。
通过提供凸轮表面,尽管开关的行程很短,但仍可能允许控制杆的移动大到足以被骑车人察觉;此外,因为控制杆的如此大的移动是必要的,所以由振动或由骑车人的手或手指的小运动引起的控制杆的小振动不会导致开关的任何非故意促动。
凸轮表面的存在使得推动开关的线性位移的幅度独立于杠杆臂的幅度、其角行程以及支点相对于开关的位置。
推动器可以铰接在凸轮从动件中,以便在凸轮从动件在凸轮表面中的移动期间能够保持沿一个且同一个方向延伸。
控制杆的从动区域可以具有设置有形成所述凸轮表面的孔口的突起。
当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弯曲式自行车车把(所谓的弯把)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制动器的制动杆,该制动杆在其上端处铰接,制动器的枢转轴线基本水平并且相对于车把在行进方向上向前,使得通过将制动杆拉向车把的弯曲端来促动制动杆。
控制杆可以与制动杆铰接。
控制杆可以布置在制动杆的后方。
开关可以容纳在支撑体中。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好地强调了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以从控制装置远侧的视角示出了没有覆盖护套的控制装置,
-图1A和图1B示出了沿图1的A-A和B-B平面的横截面,
-图2以从控制装置近侧的视角示出了没有覆盖护套的图1的控制装置,
-图3以从控制装置近侧的视角示出了设置有覆盖护套的图1的控制装置,
-图4以分解图示出了部分剖开的图1的控制装置的支撑体以及控制装置的一些其它部件,
-图5示出了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部件的等距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控制装置的另一部件的等距视图,
-图7是部分剖开的图1的控制装置的支撑体及其一些组装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8是部分剖开的图1的控制装置的支撑体以及其中的一些组装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9示出了部分剖开的图1的控制装置的支撑体以及其中的一些组装部件,
-图10以分解和部分剖视图示出了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部件,
-图11示出了穿过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部件的横截面图,
-图12和图13示出了在两种不同的操作配置中的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剖视图,
-图14至图17示出了图1的控制装置的部件子集的一些变体,
-图18是穿过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部件的横截面图,并且
-图19是穿过图1的控制装置的一些替代部件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仅说明性而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控制装置1。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下文描述的所有部件都应当理解为可选地存在于控制装置1中。
在所示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是左侧控制装置,右侧控制装置是其镜像。
在所示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是用于弯曲式车把(所谓的“弯把”型)或用于竞赛自行车的控制装置。
在所示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是电子类型的控制装置。
在所示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是无线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1包括支撑体2,在所示情况下,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车把。在所示的用于弯曲式车把的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支撑体2在其后部区域3处附接,从而以本身众所周知的方式从车把的凸形抓握区域在行进方向上向前突出。支撑体2而不是车把也可以由骑车人抓握,以将他/她的手掌搁置在其上部区域4上。
作为示例,所示的控制装置1是集成型的,其负责控制制动器和变速比。
此外,作为示例,所示的控制装置1负责发出其它命令,如下文更好地描述的。
如图所示,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制动杆5形式的手动促动构件,以用于控制制动器,制动杆在其上端处铰接,制动杆5的枢转轴线6基本水平并且相对于车把在行进方向上向前,使得通过将制动杆5拉向车把的弯曲端(即,总体上拉向支撑体2的后部区域3)来促动制动杆5,如箭头X所示。
在图1中,制动系统的液压箱9是可见的,但制动系统不一定是液压型的。
如图所示,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控制杆10、11形式的一对手动促动构件,其负责控制变速比,优选地,在所示的左侧控制装置的情况下,用于控制中轴主轴与环形传动构件(特别是链条或皮带)之间的变速比。
例如,控制杆10、11在控制杆10、11的上端处铰接。
控制杆10、11具有相应的控制区域12、13,其旨在施加手动力,在所示的情况下布置在制动杆5的后方,即,相对于制动杆5在行进方向上向后。
控制杆10、11被促动,例如,通过大致在从远到近的方向上推动它们,如箭头Y、Z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杆10、11在制动杆5后方的搁置位置(即,相对于制动杆5在行进方向上向后)与相对于搁置位置在近侧的促动位置之间可移动。
在所示的用于控制拨链器或变速器或其它电气电子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控制杆10、11控制相应开关的闭合,在图1至图3中不可见;在其它情况下,控制杆10、11可以设置用于向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机械和/或液压和/或气动和/或机电零件发出一个或多个命令,并且例如它们可以控制带护套线缆的牵引、活塞的推动等。
如图所示,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按钮16、17形状的一对手动促动构件,其控制相应开关的命令,例如闭合,在图1至图3中不可见,并且例如其负责向受控装置的电子器件发出命令,特别是在所示的左侧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向前拨链器的电子器件发出命令,在右侧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向变速器的电子器件发出命令。
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发光指示器18作为与用户的输出接口装置。
按钮16、17和发光指示器18例如布置在支撑体的近面19上以便骑车人的拇指容易接近,并且处于骑车人可见的位置。
如图3所示,护套20可以覆盖支撑体2的一部分。护套20具有区域21、22,这些区域具有更大的柔性(例如更薄),或者在按钮16、17处的孔以及在发光指示器18处的孔23,如果提供的话。
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具有天线功能的同轴线缆24,以用于与由控制装置1控制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零件和/或与其它电子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同轴线缆24例如具有四分之一波长天线的功能。
同轴线缆24可以延伸到支撑体2的外表面并且还可以具有延伸到其上的端部24a。
同轴线缆24可以延伸到(并且可能用端部24a延伸到)支撑体2的近面19。
在支撑体2或车把的正常抓握期间,同轴线缆24可以到达(并且其端部24a可以延伸到)骑车人的手和/或手指不涉及的位置。
在图2至图3中,运动传递装置25、26也是部分可见的,其可以插入在控制杆10、11与相应的开关之间,在这些图中不可见的。
由手动促动构件10、11、16、17控制的可能的开关被容纳在支撑体2的腔体内,在图1中示出了该腔体的封闭件,该封闭件例如通过框架状覆盖件27和插入其中的覆盖件28形成,该腔体还用于固定电池,该电池用于为容纳在支撑体2的腔体内的电气/电子部件供电。例如,覆盖件28布置在控制装置1的远面29上,使得电池可以容易地接近以进行更换。
远面29还可以承载由覆盖件30封闭的维修开口。
如图所示,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可以彼此重叠布置。例如,具有上控制区域12的控制杆10旨在用食指施加手动力,并且具有下控制区域13的控制杆11旨在用中指施加手动力。例如,具有上控制区域12的控制杆10旨在发出升挡命令,并且具有下控制区域13的控制杆11旨在发出降挡命令。因此,骑车人的手指可能会“专化”,并且避免了非故意的促动。
控制区域12、13可以具有不同的表面纹理,以允许它们通过感觉来区分。
此外,因为存在两个独立的控制杆10、11,所以可以优化相应的枢转点,以便在促动期间更好地利用杠杆效应。
控制区域12、13可以由狭缝32分开。
狭缝32可以基本沿与制动杆5的纵向方向8形成介于15°和6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介于25°和55°之间的角度、更优选地介于35°和5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32a向下倾斜延伸。
制动杆5的纵向方向8由与制动杆5的远面7的后边缘7a相切并与制动杆5的枢转轴线6相交的线限定。
控制区域12、13可以在如图所示的一个且同一个平面上延伸,或者在具有恒定或均匀变化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上延伸,使得在两个控制区域之间不存在急剧过渡。然而,这并不是严格必要的。
控制区域12、13优选地都始于制动杆5的远面7的后边缘7a;可替代地,它们可以是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后。
还参考图1A和图1B,控制区域12、13可以在制动杆5的后边缘7a处与制动杆5的远面7相切的表面上延伸。
在所示的控制装置1中,上控制区域12相对较短且较宽,并且下控制区域13相对较高且较窄,尽管这不是严格必要的。因为制动杆5通常朝向车把倾斜,所以通过对控制区域12、13进行如此成形,可以使它们与车把的距离基本相等。
然而,设置在制动杆5后方的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可以具有甚至与所示的配置和/或位置显著不同的配置和/或位置;也可以提供不同于控制杆的手动促动构件(例如按钮型的)以用于促动可能的开关(在所示的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这些开关由控制杆10、11促动)或发送非电气命令;在制动杆5后方也可以完全没有控制杆或其它手动促动构件,仅提供支撑体2上的控制手动促动构件或按钮。
如所提及的,控制装置1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和/或其它电气/电子部件,其中例如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
还参考图4至图9,多个电气/电子装置可以容纳在支撑体2内。
所述多个电气电子装置可以分布在至少两个印刷电路板PCB 34、35上。所述PCB中的一对两个PCB 34、35可以彼此平行并且彼此间隔开。以这种方式,这两个PCB可以例如容纳在支撑体2的腔体33内,该腔体相对于支撑体2的范围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横向尺寸。
PCB中的一对两个PCB 34、35可以彼此电连接,例如如下文讨论的。
由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PCB中的PCB 34、35承载的电气电子装置可以代表控制装置1的大部分或甚至全部的电气/电子部件。
然而,其它电气电子装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它PCB承载,例如在不平行于这一对PCB的第三PCB上,如将在下文中例如参考图11描述的,或者也例如直接固定到支撑体。
上面已经讨论了其封闭件的腔体33可以在支撑体2的远面29上敞开。
腔体33可以从支撑体2的远面29延伸到近面19附近。腔体33的底部36可以具有分别在控制按钮16、17处、在发光指示器18处以及用于同轴线缆24穿过(如果提供的话)的通孔或开口37、38、39、40。
两个PCB中的一个PCB(以下称为辅助PCB 35)在其面向腔体33的底部36的近面41(图5中所示)上并且在对应于孔37、38的位置上承载分别由控制按钮16、17控制的开关42、43。辅助PCB 35例如通过螺纹盲孔45中的螺钉44固定在腔体33的底部36附近。
例如由硅树脂制成的柔性膜片46可以插入在辅助PCB 35与腔体的底部36之间,以确保气密性。膜片的放置使得用于发光指示器18和用于同轴线缆24穿过(如果提供的话)的孔39、40自由。
膜片46可以在孔37、38处和在开关42、43(如果提供的话)处具有凹座47、48,这些凹座朝向辅助PCB 35敞开,刚性推动器49、50容纳在这些凹座中。
具有刚性推动器49、50的膜片46实现了手动促动构件或控制按钮16、17。
间隔件51可以围绕开关42、43固定到辅助PCB 35的近面41,例如通过将其突起52压配到辅助PCB 35的孔53中,以便在控制按钮16、17的搁置状态下保持膜片46和刚性推动器49、50与开关42、43间隔开;此外,间隔件51通过朝向腔体33的底部36压缩膜片46而允许紧密性。
推动器49可以具有比另一推动器50更大的高度,使得控制按钮16从支撑体2的近面19突出以促进其促动,并且使得控制按钮17与近面19齐平或凹入近面19中以避免其非故意的促动。突出的控制按钮16旨在在自行车的正常使用期间输入命令,例如其是用于选择受控装置的操作模式的按钮(“模式”按钮),而控制按钮17例如旨在输入设定命令。
控制按钮17可以旨在通过断开由电池供应的电力来打开和关闭一些或所有电气/电子部件,如所提及的,该电池可以固定到支撑体2的远面29上的覆盖件28,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好地描述。而且例如,当电子器件设置有低消耗模式(所谓的睡眠或待机模式)并且因此该电子器件例如通过运动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被唤醒从而返回到完全操作(即,在完全操作操作模式下)而它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和/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低消耗模式时,这一规定允许节省能量。这一规定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无线通信模块具有显著的消耗。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或设置有低消耗模式的电子控制装置上提供开/关按钮本身是创新的,而与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其它创新特征的存在与否无关。
还参考图7,辅助PCB 35的面向腔体33的底部36的远面54可以具有连接器55以用于与匹配连接器(106)耦接,该匹配连接器连接到由控制杆10、11控制的开关(如果提供的话),如下文更好的描述。连接器55可以是卡扣型的,例如EZ匹配型的连接器。然而,该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进行。
辅助PCB 35的远面54可以具有用于与设置在主PCB 34的近面58上的匹配连接器57耦接的连接器56,该近面58在图6中可见并且面向腔体33的底部36。连接器55、56可以是卡扣型的,例如销带型的。
连接器55、56的设置有助于安装操作,并且还用作两个PCB 34、35的相互机械连接以避免部件的振动和碰撞风险,以及用作间隔件从而确保PCB 34、35上的电气电子部件的通风。然而,该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进行。
主PCB 34的近面58还可以承载无线通信模块59(例如根据蓝牙或ANT+协议)。该模块可以具有集成式微控制器。
无线通信模块59通常设置有内部天线。为了避免骑车人的手遮挡天线,上文提及的同轴线缆24可以设置有天线功能。同轴线缆24可以通过同轴连接器60与无线通信模块59连接,该同轴连接器例如设置在主PCB 34的远面61上,并且通过例如穿过主PCB 34的印刷连接而与无线通信模块59连接。
如上文提及的,同轴线缆24可以延伸到(以及可能还以其端部24a延伸到)支撑体2的外表面上,例如在其近面19上。例如,同轴线缆24可以经过辅助PCB 35旁边,行进到腔体33内的间隔件51和膜片46,并穿过腔体33的底部36上的通孔40。
同轴线缆24可以在支撑体2的区域中延伸到支撑体2的外表面,在控制装置1安装在车把上或通常安装在自行车上的安装状态下,该区域基本面向无线通信模块的预期位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59旨在与该无线通信模块通信,例如与受控装置(诸如拨链器或变速器)或另一电子装置(诸如布置在车把的中央区域中的自行车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同轴线缆24的端部24a可以在所述区域中延伸。
控制装置1和所述受控装置或其它电子装置形成自行车电子系统。
还参考图8,同轴线缆24的端部例如容纳在对应尺寸的凹槽62中,该凹槽的一端可以与孔40连通。因此,同轴线缆24证明是压配合的,或者在任何情况下没有在凹槽62内运动的任何实质可能性,以便保持在预期位置。
凹槽62可以形成在支撑体2的外表面的凹部63(该凹部63大于凹槽62)中,其例如设置用于容纳由粘性塑料材料制成的薄膜(未示出)以保持同轴线缆24。凹部63的尺寸可以对应于薄膜。为了清楚起见,这些细节已从图2中省略。
主PCB 34的近面58也可以承载光源64,例如LED。光导65可以在光源64与支撑体2的近面19上的通孔39之间延伸。散光器66或宝石可以设置在通孔39处。如果提供的话,光源64、光导65和散光器66实现所述发光指示器18。
主PCB 34的远面61还可以承载用于电池69(例如纽扣电池)的电触点68。
屏蔽件70可以耦接在主PCB 34的远面61上,以便隐藏主PCB 34不被看到并保护设置在所述远面61上的任何测试点71。贯通孔口72在电触点68的通道处设置在屏蔽件70上。
主PCB 34(可能的屏蔽件70耦接到其上)可以固定到框架状覆盖件27的近面74,该框架状覆盖件部分地封闭腔体33的口部73,例如通过将框架状覆盖件27的突起75压配合到主PCB 34的孔76中。
用于电池69的贯通座77可以设置在框架状覆盖件27中,例如它可以从框架状覆盖件27的近面74突出。
框架状覆盖件27固定在腔体33的口部73的周边区域中,例如通过在从腔体33的底部36直立的柱80中制成的螺纹盲孔79中的螺钉78。为了确保紧密性,可以在框架状覆盖件27与柱80之间插入框架状垫圈81。
主PCB 34证明固定在腔体33的中间位置(同时如上文提及的,辅助PCB 35可以固定在腔体33的底部36附近),并因此在所示的情况下在支撑体2的近面19附近。
电池69的上文提及的覆盖件28封闭贯通座77或框架状覆盖件27的开口,从而将电池69保持在其座中。为了确保覆盖件28与框架状覆盖件27之间的紧密性,可以设置O形环82。用于O形环82的座83可以设置在电池69的覆盖件28中。
覆盖件28将电池69压到电触点68上,以将其保持抵靠主PCB 34。如果电触点68是柔性叶片型的,则它们会弹性变形并帮助电池69弹出以进行更换。
电池69的覆盖件28例如是卡口型的,两个卡扣凸耳84在图4中可见。电池的覆盖件28例如设置有用于插入促动硬币的凹槽85。
电池69的覆盖件28(通常是腔体33的口部73的覆盖件28)在控制装置1的远面29上的布置有助于电池69的更换,因为这很容易接近。
图9以剖视图示出了支撑体2在腔体33处的细节,使得容纳在其中的部件(包括框架状覆盖件27)的安装状态显而易见,而电池69被示出为从其座脱离并且覆盖件28也被示出为脱离,其设置有O形环82。
在图7(该图还以剖视图示出了支撑体2在腔体33处的细节)中,容纳在其中的所有部件的安装状态显而易见。
应当理解,两个PCB 34、35上的各种电气/电子部件的布置也可以与所示出的有显著不同,其中一些可以被省略,反之亦然,可以提供其它电气/电子部件。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提供两个平行且间隔开的PCB 34、35不仅允许有大量空间可用于电气/电子部件,并且因此允许增加它们的数量,而且允许将各种电气/电子部件放置在支撑体2的最合适位置,在其暴露表面的合适区域附近。
在所示的控制装置1中,两个PCB 34、35平行于支撑体2的近面19和远面29,但可替代地,它们可以平行于支撑体2的下面和上面,或者它们可以平行于支撑体2的正面和背面,或者相对于支撑体2具有另一种配置。
应当理解,在控制装置不旨在用于弯曲式车把,而是旨在用于直车把或所谓的T形把,或者用于速度竞赛专用车把前方突出的支承把(“把端”控制装置),或者控制装置旨在用于附接到自行车框架的情况下,提供两个PCB 34、35可能仍然证明是方便的。在这些情况下,两个PCB仍然可以平行于支撑体的远面和近面,或者它们可以平行于支撑体的下面和上面,或者它们可以平行于支撑体的正面和背面,或者相对于支撑体可以具有另一种配置,根据以上描述,用于将两个PCB放置在支撑体中以及用于将各种电气/电子部件分布在两个PCB上的标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还参考图10至图13,如上文提及的,在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为了控制拨链器或变速器或其它电气电子装置,控制杆10、11控制相应开关90、91的闭合。
如上文提及的,在控制杆10、11与开关90、91之间可以插入运动传递装置25、26。以这种方式,可以将开关90、91布置在支撑体2上,其中,可以更方便地形成电气和紧密绝缘,而控制杆10、11可以布置在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例如在制动杆5后方。通过传动装置25、26,控制杆10、11与支撑体2铰接并为它们提供双铰接以便允许它们跟随制动杆5的移动是不必要的,但仍然是可能的。相反,例如可以将控制杆10、11铰接在制动杆5上,如下文更好地描述。
开关90、91可以连同下文中更好地描述的其它部件一起被容纳在由覆盖件93(例如卡扣型)紧密封闭的开关盒92中。
还参考图4和图9,开关盒92可以容纳在支撑体2内、在维修开口94中,该维修开口从其邻近腔体33的凹部95延伸穿过支撑体2。凹部95也可以设置用于容纳由制动杆5促动的机械装置和由其控制的液压箱9(如果提供的话)。
开关盒92可以例如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到支撑体2,该螺钉在封闭维修开口94的上文提及的覆盖件30的孔96、盒92的孔97和支撑体2的孔(不可见)之间延伸。
特别参考图10至图12,开关90、91可以是推动操作型的,例如微型开关型或可变形圆顶形膜片型。例如,在开关盒92中可以容纳包括导电轨道的开关印刷电路板或PCB 100和闭合由导电轨道形成的电路的一对可变形膜片101、102,所述一对可变形膜片101、102面向开关PCB 100以形成开关90、91。
开关PCB 100的另一面可以承载用于线缆系统104的可拆卸连接器103,该线缆系统包括例如三个线缆,该线缆系统在第一端处具有匹配的可拆卸连接器105并且在第二端处具有第二连接器106。线缆系统104可以穿过孔107(图4),该孔将凹部95与腔体33连通;可以在孔107处设置有垫圈108(图9)。覆盖件109(图9)可以例如通过螺钉110固定在凹部95内,以便密封线缆系统104。
在线缆系统104的第二端处的可拆卸连接器106耦接到辅助PCB35的远面54上的可拆卸连接器55。以这种方式,控制装置1的组装特别简单和快速,并且开关PCB 100的更换可以独立于主PCB 34和/或辅助PCB 35的更换。然而,例如,可拆卸连接器103、105和/或106、55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代替。
在所示的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如上文提及的,提供了运动传递装置25、26,每一个可操作地插入手动促动构件或控制杆10、11与相应的开关90、91之间。在未设置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情况下,手动促动构件或控制杆10、11可以通过直接推动开关90、91来起作用,例如以暂时闭合开关90、91。
每个运动传递装置25、26可以包括引导元件113、114,该引导元件设置有丝状贯通腔体115、116以及丝状体117、118,该丝状体基本纵向地不可压缩并且在引导元件113、114内滑动地引导。引导元件113、114可以具有:第一端119、120,该第一端例如以下文更好地描述的方式固定在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附近;以及第二端123、124,该第二段固定在开关90、91附近。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丝状”应理解为是指伸长和薄。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表述“从动区域”用于表示当骑车人向手动促动构件的控制区域施加力时手动促动构件移动的部分。在杠杆类型的手动促动构件的情况下,控制区域包括驱动力的施加点,并且从动区域包括从动力的施加点;在按钮的情况下,控制区域和从动区域是相对的面。
丝状体117、118可以具有:第一端125、126,如下文更好地描述,该第一端在其促动期间由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直接或间接推动;以及第二端127、128,该第二端通过按下开关90、91而起作用,例如暂时将其闭合。
丝状体117、118的第二端127、128可以直接作用在开关90、91上,或者如在所示的情况下,间接作用。
在所示的情况下,开关盒92具有用于容纳一对套管131、132的座129、130,套管用于保持引导元件113、114的端部凸缘133、134以防止其轴向滑动。
通孔135、136设置在座129、130的底部上以用于丝状体117、118穿过,该通孔与盒92的另一对座137、138连通并形成其开口。
在座137、138中可以容纳有一对刚性推动器139、140,它们位于座137、138的开口148、149侧上,并穿过开口148、149作用于可变形膜片101、102上。
第二对辅助推动器141、142可以容纳在座137、138中,在座137、138的开口135、136侧上。
在座137、138中可以容纳有一对弹簧143、144,它们分别围绕推动器139、141和140、142延伸。每个弹簧143、144的弹性常数被选择成使得弹簧143、144的负载小于开关90、91的促动负载。
然而,弹簧143、144的弹性常数可以但不一定必须被选择成使得它们在开关90、91的非促动方向上远离第一开口148、149推动或有助于推动推动器141、142并因此通常推动手动促动构件10、11。
辅助推动器141、142例如是杯形的,以便容纳丝状体117、118的端部。
间隔件145可以插入在可变形圆顶形膜片101、102与推动器139、140之间;间隔件145还将膜片101、102保持在它们的位置。
相对于开关90、91的行程,座137、138的尺寸可能过大。在弹簧143、144的搁置、未压缩状态下,推动器139、141和140、142进而可以通过间隙146、147间隔开,下文将更好地讨论。弹簧143、144的负载与弹簧143、144的弹性常数和间隙146、147的实体有关。
在所示的情况下,辅助体150固定到制动杆5,例如容纳在其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的区域中。辅助体150可以例如通过胶合或共模固定到制动杆5。因此,通过适当地成形制动杆5,辅助体150与制动杆5成为一体并且也可能丢失。
辅助体150可以具有控制杆10、11的一对枢转销151、152。因此,控制杆10、11铰接在制动杆5上,而不是在支撑体2上。
控制杆10、11可以具有突起153、154,该突起设置有带孔凸缘155、156,该带孔凸缘被配置成在枢轴151、152上旋转,例如由弹性环157、158轴向保持。
控制杆10、11的枢转销151、152基本正交于制动杆5的枢转轴线6延伸,几乎正交于制动杆5的上文限定的纵向方向8。
控制杆10、11可以具有行程末端突起159、160。
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可以具有突起161、162,该突起设置有形成凸轮表面165、166的孔口163、164。
凸轮表面165、166将由控制杆10、11的旋转引起的从动区域121、122的位移放大成与其相关联的凸轮从动件的更大位移,其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开关90、91来促动开关90、91,例如下文描述的。
通过提供凸轮表面165、166,可以允许控制杆10、11的移动大到足以被骑车人察觉,即使当用于通过推动开关90、91来促动开关的移动已经变小时也是如此;此外,因为控制杆10、11的这种足够大的移动是必要的,所以由骑车人的手或手指的振动或小幅运动引起的控制杆10、11的小振动不会导致开关90、91的任何非故意的促动。
凸轮表面165、166的存在使得推动开关90、91的线性位移的幅度独立于杠杆臂的大小、其角行程以及支点相对于开关90、91的位置。
事实上,在用于自行车的电子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置包括:支撑体,该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自行车;推动操作型开关;以及控制杆,该控制杆可促动以用于切换开关以便发出命令)中提出控制杆的从动区域具有凸轮表面(该凸轮表面被配置成将由控制杆的旋转引起的从动区域的位移放大成与凸轮表面相关联的凸轮从动件的较大位移,所述凸轮从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开关来促动所述开关)的事实本身是创新的,而与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其它创新特征的存在与否无关。
应当注意,突起161、162(通常是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布置在控制区域12、13的中间地带中,该控制区域基本沿控制杆10、11的整个长度延伸,使得控制杆10、11可以根据骑车人将他/她的手指搁置在哪里和/或他/她使用哪根手指而用作二等杆或三等杆。
凸轮从动件167、168在凸轮表面165、166中可移动。丝状体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可以与凸轮从动件167、168可操作地相关联。
凸轮从动件167、168可以包括优一对推动器169、170,其选地为杯形的以容纳丝状体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并且铰接在凸轮从动件167、168中以便能够在凸轮从动件167、168在凸轮表面165、166中的移动期间保持沿一个且同一个方向延伸。
辅助体150具有一对座171、172,以用于在其中卡扣一对衬套173、174,从而保持引导元件113、114的第一端119、120的端部凸缘(参见图13中可见的凸缘176)以便防止其轴向滑动。
衬套173、174还可以用作凸轮从动件167、168的推动器169、170的引导件。通孔177、178设置在座171、172的底部上以用于丝状体117、118穿过。
在第一端119、120和第二端123、124处,引导元件113、114可以没有凸缘133、134、176和对应凸缘(例如通过不可压缩的套筒固定,例如设置有与夹持套管的锥形表面耦接的锥形表面,或以其它合适的方式)以防止它们的轴向滑动。
还参考图12和图13,其中,示出了仅一个手动促动构件或控制杆11和仅一个运动传递装置26,并且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主要的附图标记,当在图12的状态下未促动控制杆11时,凸轮从动件168位于凸轮表面166的一端处。带有丝状体118的第一端126的推动器170处于向后位置,使得丝状体118的第一端126从引导元件114的第一端120突出相对较大的量。在盒开关92中,丝状体118的第二端128处于向后位置并从引导元件114的第二端124突出相对较小的量。辅助推动器142通过间隙147与推动器140间隔开,弹簧144未被压缩。推动器140不使可变形圆顶形膜片102变形,并且开关91断开。
当在图13的状态下促动控制杆11时,凸轮从动件168位于凸轮表面166的另一端处。带有丝状体118的第一端126的推动器170处于向前位置,使得丝状体118的第一端126从引导元件114的第一端120突出相对较小的量。在开关盒92中,丝状体118的第二端128处于向前位置并从引导元件114的第二端124突出相对较大的量。辅助推动器142已经靠近推动器140,并在完全吸收间隙147之后已经推动它,从而压缩弹簧144,以使可变形圆顶形膜片102变形,使得开关91闭合。
当控制杆11被释放时,弹簧144的回复力恢复上述图12的状态。
辅助推动器141、142可以被省略,丝状体117、118的第二端127、128直接作用在与开关90、91的膜片101、102接触的推动器139、140上。推动器139、140也可以被省略,丝状体117、118的第二端127、128直接作用在膜片101、102上。反之亦然,可以仅存在辅助推动器141、142并作用在膜片101、102上。
更一般地,在由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所示的情况下,每个座137、138是由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从动区域直接或间接推动的至少一个元件(例如,丝状体117、118和/或推动器139、140和/或推动器141、142)的滑动座。如已提及的,滑动座137、138具有面向开关90、91的第一开口148、149和与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135、136。
如图14和图15所示,运动传递装置25、26可以在丝状体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处也具有(图14)或仅具有(图15)一对弹簧179、180,该弹簧179、180在控制杆10、11被促动时缩短并在控制杆10、11被释放时回复到伸长状态,从而恢复(图14)或有助于恢复(图15)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搁置状态。弹簧179、180与弹簧143、144(如果提供的话)协作(图14),以在释放控制杆10、11时恢复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搁置状态。
如图16和图17所示,运动传递装置25、26不必具有在引导元件113、114内滑动引导的丝状体117、118。
在图16中,所示的运动传递装置25、26包括铰接体190、191,以代替由刚性段192、193、194形成的丝状体117、118;195、196、197,在仅作为示例示出的情况下为三个。中间刚性段193、196可以由两个平行的分支形成,如图所示。引导元件113、114被省略。
在这种情况下,套管131、132和衬套173、174仅起到引导铰接体190、191的作用,并且也可以被省略。
铰接体190、191能够跟随制动杆5的移动。
在图17中,示出了运动传递装置25、26,其包括刚性体188、189以代替丝状体117、118;引导元件113、114被省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套管131、132和衬套173、174仅起到刚性体198、199的引导作用并且也可以被省略。刚性体188、189不允许跟随制动杆5的移动,但该配置例如对于未配置用于弯把车把的控制装置而言可能证明是有用的。
在图16和图17的两种情况下,示出了弹簧143、144和弹簧179、180,在盒开关92中,弹簧143、144分别位于刚性体198、199的铰接体190、191的第二端127、128处,弹簧179、180分别位于刚性体188、189的铰接体190、191的第一端处,但它们不一定都存在。
在图14至图17中,为了简单起见,省略了对应于图10的其它参考标记。
应当注意,丝状体117、118、铰接体190、191和刚性体198、199都是基本上纵向不可压缩体。
具有一对推动器139、141;140、142且在控制杆10、11的搁置状态下在其间具有间隙146、147的超大座137、138的配置实现了可操作地插入控制杆10、11与开关90、91之间的分离机构的示例。在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促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分离机构有效地使手动促动构件10、11与开关90、91分离。
当丝状体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在其促动期间被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推动(如图所示,直接或间接)时,丝状体117、118的第二端127、128仅在控制杆10、11的搁置状态下在丝状体117、118与所述开关90、91之间存在的间隙146、147被吸收之后,才通过推动开关90、91而起作用。
通过这种分离机构,尽管开关90、91的行程很小,但可以允许控制杆10、11或通常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移动大到足以被骑车人感知。例如,控制杆10、11旋转10°。
此外,因为控制杆10、11(通常是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这种足够大的移动是必要的,所以控制杆10、11(通常是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小振动(例如由骑车人的手或手指的振动或小幅运动引起)不会引起开关90、91的任何非故意的促动。应当注意,这种效果是对上文描述的凸轮表面165、166的类似效果的补充并与其独立。
滑动座137、138和间隙146、147的尺寸可以设计为,例如,控制杆10、11的行程的70%,例如前7°,对应于间隙146、147的吸收,而控制杆10、11仅剩余30%的行程用于有效地闭合开关90、91。
此外,通过引入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空行程,分离机构还改进了骑车人的触感,因为骑车人感知到分离机构停止有效的瞬间,以及此后开关90、91闭合的瞬间,例如可变形的圆顶形膜片101、102折断。
如所提及的,分离机构的滑动座137、138中的上文提及的滑动元件并非都是必需的,并且实际上,当手动促动构件10、11的从动区域在座137、138中的直接滑动时,即,当运动传递装置25、26完全不存在时,这些滑动元件可能完全不存在。当其是控制杆时,滑座沿一曲线延伸,以便允许控制杆的旋转运动。
为了实现该分离机构,在手动促动构件的搁置状态下,滑动座中的间隙或空隙通常可以形成在手动促动构件与开关之间;而手动促动构件在其促动期间仅在吸收所述间隙之后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开关而起作用。
间隙146、147可以被认为通常形成在第一推动器139、140(在滑动座137、138的具有面向开关90、91的开口148、149的一侧上)与手动促动构件10、11(当其未被促动时)之间。
当手动促动构件10、11未被促动时,间隙146、147也可以被认为通常形成在第二推动器或辅助推动器141、142与开关90、91之间。
可以在不存在每个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推动器139、141;140、142之一或两者的情况下也提供间隙146、147,例如直接在丝状体117、118或铰接体190、191或刚性体198、199与开关90、91之间提供间隙。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另一间隙(未示出)可以设置在丝状体117、118或铰接体190、191或刚性体198、199的第一端125、126处。当在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两端处存在两个间隙时,控制杆10、11或通常手动促动装置仅在吸收两个间隙之后才开始有效地闭合开关90、91。
应当注意,弹簧143、144不是严格必要的。实际上,在不存在弹簧143、144的情况下,当手动促动构件10、11未被促动时,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通过重力,在座137、138中滑动的元件(在其不存在时为推动器139、140或推动器141、142,或者在其不存在时为丝状体117、118)面向开口148、149并进入或保持与开关90、91接触,但不执行促动开关所需的推动动作。
此外,应当注意,作为弹簧143、144的替代或附加,可以为例如如上文描述的丝状体117、118的第一端125、126处的其它弹簧提供其它回弹装置。
分离机构代表本文公开的主题本身的创新方面。特别地,分离机构也可以独立于运动传递装置25、26而提供。
当运动传递装置25、26包括在引导元件113、114内滑动引导的基本上纵向地不可压缩的丝状体117、118时,在用于弯曲式车把的控制装置1的情况下,丝状体117、118和引导元件113、114可以具有足够的柔性以跟随制动杆5的移动。它们的抗弯刚度模数E<=20GPa。在丝状体117、118与引导元件113、114之间可以存在摩擦系数Mu<=0.8。
丝状体117、118和引导元件113、114可以由以下材料制成:金属材料,例如钢;或者热塑性材料,例如聚醚酮(PEEK);或者弹性体材料,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PE);或者复合材料,例如玻璃/碳纤维增强聚酰胺(PA GF/CF增强);或者热固性材料,例如聚氨酯;两个部件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丝状体117、118和引导元件113、114可以通过挤压或共挤压、或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或拉伸、或层压、或编织以形成编织短袜的工艺制成。
参考图18和图19,丝状体117、118可以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图18)或曲线横截面以具有纵向凹槽(图19)。可替代地,丝状体117、118可以具有多边形横截面。此外,丝状体117、118的横截面可以是实心的或中空的。腔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外套膜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
引导元件113、114还可以具有中空曲线横截面以具有纵向凹槽201(图18),或者中空多边形横截面,或者中空圆柱形横截面。腔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外套膜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
如图19所示,其中,丝状体117、118和引导元件113、114的横截面形状仅作为示例,通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并排的丝状贯通腔体115、116,单个引导元件113可以由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开关90、91与相应的手动促动构件10、11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运动传递装置25、26共享。
此外,如图18至图19所示,在丝状体117、118与引导元件113、114之间可以存在游隙202、203,但这不是严格必要的。
游隙202、203(如果存在的话)例如小于丝状体117、118的最大横向尺寸,在图18至图19中表示为d_o。更具体地,用D_o表示引导元件113、114的外接圆的直径,用D_i表示引导元件113、114的内切圆的直径,用d_o表示丝状体117、118的外接圆的直径,用d_i表示丝状体117、118的内切圆的直径,游隙202、203可以使得公式D_i-d_o<=d_0适用。
丝状体117、118不必是单个元件,而是它可以由沿引导元件113、114的丝状贯通腔体115、116对准的多个元件形成。例如,所述多个元件可以选自由球体、圆柱体、圆盘和棱柱组成的组。以这种方式,运动传递装置25、26的灵活性增加,因为多个元件可以在引导元件113、114的横向方向上相互滑动。
特别是在球体的情况下,上文提及的游隙202、203不是必需的,因为引导元件113、114中的球体的低滚动摩擦有助于丝状体117、118的滑动。
如上文描述的运动传递装置25、26也可以证明对于控制装置有用,该控制装置被配置用于不同于弯把的车把,或者用于所谓的把端控制装置或用于布置在自行车框架上任何位置的控制装置。实际上,同样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例如,将手动促动构件布置在相对于由其控制的电开关的远程位置中可能是有用的。
再次强调,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上文所示的控制装置1没有朝向外部的线缆。
此外,由于控制杆10、11与开关90、91之间的运动传递装置25、26,所有的电气/电子部件都方便地容纳在支撑体2中,其中,它们可以很容易地电绝缘并保护元件免收除了冲击和污垢之外的影响。
开关盒92的配置允许在开关90、91和/或运动传递装置25、26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更换。
如已经强调的,并非所有上文描述的部件都必须存在于控制装置1中和/或不必如所描述的那样配置和/或布置。下面仅讨论各种可能的变化中的一些。
控制装置1可以附接在自行车上的其它位置,例如在专用于速度竞赛的车把中的向前突出的支承把(把端控制装置)处,或者在车把或框架的其它位置处,支撑体2被相应地配置,甚至与所示出的完全不同。
并非所有手动促动构件5、10、11、16、17都是严格必要的,反之亦然,可能存在其它手动促动构件。
布置在制动杆后方的控制杆的控制区域可以具有甚至与所示出的结构和/或位置显著不同的结构和/或位置。
布置在制动杆后方的控制杆也可以在支撑体上而不是在制动杆上枢转。所述控制杆不必促动电开关,而是它们可以是机械控制杆。
即使当布置在制动杆后方的控制杆控制远离制动杆的相应电开关时,也不一定需要上文描述的类型的运动传递装置。
在制动杆处还可以有不同于控制杆的手动促动构件,例如按钮型的手动促动构件,以便促动可能的开关或发出非电气命令。反之亦然,在支撑体上可以设置有杠杆型或小杠杆型或倾型的两个手动促动构件,以便促动可能的开关或发出非电气命令。
在电子控制装置中,可以设置单个,或者没有,或者多于两个的通过运动传递装置控制的开关。
控制装置不必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并且当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时,不必包括如上文描述的同轴线缆。
已经描述的每个部件或部件组的各种替代实施例、变体和/或可能性意味着可以以任何方式彼此组合,除非它们相互不兼容。
以上是对发明方面的各种实施例、变体和/或可能性的描述,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改变。可以改变各种部件的形状和/或尺寸和/或位置和/或方向和/或各种步骤的顺序。元件或模块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模块执行,反之亦然。示出为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布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示出为直接在彼此之后的步骤可以在它们之间执行中间步骤。附图中所示和/或参考附图或实施例描述的细节可以应用于其它附图或实施例。并非图中所示或在相同上下文中描述的所有细节都必须出现在相同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证明是创新的特征或方面,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组合,应被视为本身描述,而与明确描述为创新的内容无关。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弯曲式自行车车把的集成式控制装置(1),包括:
-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自行车车把,
-制动杆(5),所述制动杆用于控制制动器,以及
-一对控制杆(10,11),所述一对控制杆优选地负责控制变速比,每个控制杆(10,11)具有被布置在所述制动杆(5)后方的控制区域(12,13),所述控制区域旨在施加手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被布置成彼此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由狭缝(32)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制动杆(5)具有远面(7)和纵向方向(8),所述远面具有后边缘(7a),所述纵向方向由与所述后边缘(7a)相切并与枢转轴线(6)相交的线限定,并且
其中,所述狭缝(32)沿与所述制动杆(5)的纵向方向(8)形成包括在15°和6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包括在25°和55°之间的角度、更优选地包括在35°和5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在多个表面上延伸,所述表面在所述制动杆(5)的后边缘(7a)处与所述制动杆(5)的远面(7)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在同一平面上延伸,或在具有恒定或均匀变化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上控制区域(12)相对较短且较宽,并且下控制区域(13)相对较高且较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10,11)的控制区域(12,13)具有不同的表面纹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12,13)绕与所述制动杆(5)的枢转轴线(6)基本正交的轴线(151,152)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10,11)在其上端处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两个控制杆(10,11)能够在所述制动杆(5)后方的搁置位置与相对于所述搁置位置在近侧的促动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10,11)被铰接在所述制动杆(5)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每个控制杆(10,11)控制电开关(90,9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10,11)被铰接在所述制动杆(5)上,并且
其中,每个电开关(90,91)被容纳在所述支撑体(2)上,设置有从相应的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到所述电开关(90,91)的运动传递装置(25,26)。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开关(90,91)是推动操作型开关,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控制杆中的每个控制杆(10,11)的从动区域(121,122)具有凸轮表面(165,166),所述凸轮表面被配置成将由所述控制杆(10,11)的旋转引起的所述从动区域(121,122)的位移放大成与所述凸轮表面(165,166)相关联的凸轮从动件(167,168)的更大位移,所述凸轮从动件(167,168)通过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开关(90,91)来促动所述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1),其中,推动器(169,170)被铰接在所述凸轮从动件(167,168)中,以便在所述凸轮从动件(167,168)在所述凸轮表面(165,166)中移动期间能够保持沿一个且同一个方向延伸。
CN202210866515.4A 2021-07-27 2022-07-22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5675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21000019967 2021-07-27
IT102021000019967A IT202100019967A1 (it) 2021-07-27 2021-07-27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5706A true CN115675706A (zh) 2023-02-03

Family

ID=7798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6515.4A Pending CN115675706A (zh) 2021-07-27 2022-07-22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564B2 (zh)
EP (1) EP4124558A1 (zh)
CN (1) CN115675706A (zh)
IT (1) IT202100019967A1 (zh)
TW (1) TW2023068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100019979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88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5988B2 (ja) 1997-07-02 2001-01-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US6352486B1 (en) 2001-01-12 2002-03-05 Sram Corporation Semi-automatic shifting system
FR2882554B1 (fr) 2005-02-28 2007-05-04 Servier Lab Forme critalline beta d du chlorhydrate de l'ivabradine,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l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qui la contiennent
JP2008168751A (ja) * 2007-01-11 2008-07-24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ITMI20070397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ITMI20070399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JP2009029345A (ja) * 2007-07-30 2009-02-12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US20100010709A1 (en) 2008-01-24 2010-01-14 Cannondale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distributed compu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090188340A1 (en) 2008-01-24 2009-07-3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TE519955T1 (de) 2008-02-20 2011-08-15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Bowdenzug und gehäuse dafür
DE102008019786B3 (de) 2008-04-18 2009-08-27 Küster Holding GmbH Betätigungszug mit kunststoffummanteltem Innenzug
US7760078B2 (en) 2008-06-20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501498U (zh) 2009-08-07 2010-06-09 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感应装置
US8655561B2 (en) 2010-06-23 2014-02-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alue generating unit
WO2012035651A1 (ja) 2010-09-17 2012-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周波数変更回路、回路装置の試験方法、及び周波数変更回路の制御方法
US8744699B2 (en) 2011-10-05 2014-06-03 Shimano,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bicycl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WI513620B (zh) 2012-12-18 2015-12-21 Kinpo Elect Inc 自行車的方向燈控制系統及其方向燈控制方法
US8905205B2 (en) * 2012-12-26 2014-12-0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3000089B4 (de) 2013-01-08 2014-12-31 Roland Balzereit Anordnung eines Bremslichtschalters
US20150259025A1 (en) 2014-03-14 2015-09-17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Shifter lever for a bicycle
US20150284049A1 (en) 2014-04-04 2015-10-08 Sram, Llc Control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electromechanical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KR101485753B1 (ko) 2014-08-26 2015-01-22 김태영 자전거용 안전 브레이크 장치
US9399500B1 (en) 2015-03-04 2016-07-26 Shimano Inc. Bicycle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US9491788B1 (en) 2015-06-17 2016-11-08 Shimano Inc. Bicycle wireless system
US10414463B2 (en) 2016-08-26 2019-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12678B2 (en) 2016-08-26 2018-10-3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759489B2 (en) 2016-04-21 2020-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604206B2 (en) 2016-04-21 2020-03-3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56637B2 (en) 2016-08-26 2020-02-11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IT201600081324A1 (it) 2016-08-02 2018-02-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DE102018202013A1 (de) 2017-02-10 2018-08-16 Sram, Llc Fahrrad-Kettenwerfer und -Verbindung
WO2019027832A1 (en) 2017-07-31 2019-02-07 Ecolab Usa Inc. TREATMENT OF WATER CONDENSING A PROCESS
TWI648194B (zh) * 2018-03-02 2019-01-2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剎車變速組件
TWI675776B (zh) 2018-04-13 2019-11-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剎車變速組件
US10807675B2 (en) 2018-06-15 2020-10-20 Sram, Llc Integrate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513311B1 (en) 2018-06-15 2019-12-24 Sram, Llc Integrated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829120B2 (en) 2018-06-18 2020-11-10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Proactive safe driving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US11155319B2 (en) 2019-06-28 2021-10-26 Sram, Llc Dual-sided brake controller housing
CN110282057B (zh) 2019-08-07 2024-03-19 梅州市明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于自行车或摩托车把手上的刹车警示装置
US11597466B2 (en) 2020-08-26 2023-03-0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IT202100020000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88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79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2100019991A1 (it) 2021-07-27 2023-01-2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38A (zh) 2023-02-16
US11958564B2 (en) 2024-04-16
EP4124558A1 (en) 2023-02-01
IT202100019967A1 (it) 2023-01-27
US20230030090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33073A1 (en)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US11884355B2 (en)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US20230032763A1 (en)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CN115675706A (zh) 用于自行车的手动控制装置
US11952074B2 (en)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JP5651287B2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5215001B2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4475860B2 (ja) 自転車用のモータ駆動変速機用電気制御装置
CN107856806B (zh) 用于无线机电自行车变速系统的控制组件
JP2008213832A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2016074418A (ja) 自転車制御装置
CN105480362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380446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
KR101126484B1 (ko) 스위치 장치
CN113665727A (zh) 电子换挡控制器、变速系统及自行车
JP5399092B2 (ja)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装置
TW201427863A (zh) 電子變速控制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自行車握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