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3020A - 水龍頭 - Google Patents
水龍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03020A TW202303020A TW111124444A TW111124444A TW202303020A TW 202303020 A TW202303020 A TW 202303020A TW 111124444 A TW111124444 A TW 111124444A TW 111124444 A TW111124444 A TW 111124444A TW 202303020 A TW202303020 A TW 20230302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ucet
- cold water
- outlet
- hot
- area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4—Water-basin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sh-basins or baths
- E03C1/044—Water-basin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sh-basins or baths having a 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in the supply l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16K11/05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e.g. butterfly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水龍頭,具備:冷熱水混合閥,混合熱水及冷水;切換閥,將以冷熱水混合閥混合過的冷熱水的出水量,予以變更;以及幹管部,使冷熱水混合閥與切換閥在軸向上排列,而安裝於其內部,並形成有連通至冷熱水混合閥的熱水流入口、連通至切換閥的冷水流入口、以及在熱水流入口與冷水流入口之間連通至切換閥的出水口;切換閥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第1區域包含與出水口連通的流出口,第2區域從第1區域隔離、且順著通過冷水流入口而朝向冷熱水混合閥的冷水之水流。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水龍頭。
於習知之水龍頭,已知有例如記載於專利文獻1者。於專利文獻1,記載了一種結構,其具有:水龍頭主體部,收納冷熱水混合閥及切換閥;以及金屬管,收納水龍頭主體部。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688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習知之水龍頭,由於是在金屬製的水龍頭主體部本身設置熱水、冷水的內部流路,而使水龍頭主體部具有複雜的結構,所以有時會有難以製造水龍頭主體部的情形。因此,就提升水龍頭之設計自由度的觀點而言,可謂依舊存在改善的空間。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課題,提供一種可以提升設計自由度的水龍頭。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依本發明一態樣之水龍頭,具備:冷熱水混合閥,混合熱水及冷水;切換閥,將以冷熱水混合閥混合過的冷熱水的出水量,予以變更;以及幹管部,使冷熱水混合閥與切換閥在軸向上排列,而安裝於其內部,並形成有連通至冷熱水混合閥的熱水流入口、連通至切換閥的冷水流入口、以及在熱水流入口與冷水流入口之間連通至切換閥的出水口;切換閥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第1區域包含與出水口連通的流出口,第2區域從第1區域隔離、且順著通過冷水流入口而朝向冷熱水混合閥的冷水之水流。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的水龍頭,可提升水龍頭的設計自由度。
[實施形態]
以下將根據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又,本發明並不以此實施形態限定。
圖1是依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的立體圖。圖2是從不同於圖1之方向觀察下的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龍頭的立體圖。以下在圖中的X、Y、Z方向,分別表示水龍頭1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於本實施形態,水龍頭1係安裝於浴室之壁面的水龍頭。
如圖1及圖2所示,水龍頭1具備:水龍頭單元2、連接構件3、以及把手單元4。水龍頭單元2,是用以進行出水的單元。本實施形態的水龍頭單元2,具有進行蓮蓬頭出水及水龍頭出水的功能。
連接構件3,是對於水龍頭單元2,連接設置在浴室壁面的熱水供給源及冷水供給源(未圖示)的構件。連接構件3,具備:供給熱水的熱水供給管31、以及供給冷水的冷水供給管32。熱水供給管31,是於內部形成了流路的管狀構件,以通入熱水供給源所供給的熱水。冷水供給管32,是於內部形成了流路的管狀構件,以通入冷水供給源所供給的冷水。
於本實施形態,熱水供給管31及冷水供給管32,如圖2所示般,於水龍頭單元2的背面,在相對於水龍頭單元2的中心呈對稱的位置而受到連接。所謂水龍頭單元2的中心,意指沿著軸向(Y方向)之水龍頭單元2的兩端之間的中心。
把手單元4,是可變更水龍頭單元2之出水方法的單元。把手單元4,具備:調溫把手4A、以及切換把手4B。調溫把手4A,是用以調整冷熱水之混合比例的把手,會使後述之冷熱水混合閥10的旋轉位置變更。切換把手4B,是用以調整出水量及出水方向的把手,會使後述之切換閥11的旋轉位置變更。
圖3是將圖1之水龍頭單元2之一部分加以分解的立體圖。如圖3所示,水龍頭單元2具備:水龍頭主體部5、保溫材料6、正面外殼7、背面外殼8、以及肘管9。
水龍頭主體部5,是構成水龍頭單元2之主體的構件。水龍頭主體部5,具有將前述之供給自熱水供給管31(圖2)的熱水、與供給自冷水供給管32(圖2)的冷水加以混合的功能。水龍頭主體部5,受到保溫材料6包覆。
保溫材料6,是藉由包覆水龍頭主體部5的外周部,以防止水龍頭主體部5內部的水凍結的構件。水龍頭主體部5及保溫材料6,受到正面外殼7及背面外殼8包覆。
正面外殼7及背面外殼8,以包覆水龍頭主體部5及保溫材料6的方式構成,而形成水龍頭1的外觀。背面外殼8,形成複數個開口81、82、83。具體而言,形成用以連接肘管9的開口81、用以連接熱水供給管31的開口82、以及用以連接冷水供給管32的開口83。
圖4是水龍頭主體部5的分解圖。
如圖4所示,水龍頭主體部5,容納著冷熱水混合閥10、以及切換閥11。於水龍頭主體部5,係由一側的端部插入冷熱水混合閥10而加以安裝,並由另一側的端部插入切換閥11而加以安裝。
冷熱水混合閥10,是用以調整熱水與冷水之混合比率的閥。冷熱水混合閥10,亦稱為恆溫閥芯。切換閥11,是用以使得以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過的冷熱水之出水量及出水方向變更的構件。本實施形態的切換閥11,會將冷熱水的出水方向在蓮蓬頭出水與水龍頭出水之間予以變更。於冷熱水混合閥10的端部,安裝著嚙合於調溫把手4A(圖2)的齒輪部40A。於切換閥11的端部,安裝著嚙合於切換把手4B(圖2)的齒輪部40B。
水龍頭1,是具備冷熱水混合閥10及切換閥11的恆溫式水龍頭。
接著,使用圖5~圖7,針對水龍頭主體部5詳加說明。圖5是水龍頭主體部5的立體圖,圖6則是從不同於圖5的方向觀察下之水龍頭主體部5的立體圖。圖7是水龍頭主體部5的剖面圖。
圖5~圖7所示之水龍頭主體部5,係以樹脂一體形成。水龍頭主體部5,例如係以PPS樹脂(PPS-GF30)而藉由射出成形來形成。
如圖5及圖6所示,水龍頭主體部5具備:幹管部12、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以及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
幹管部12,是將前述之冷熱水混合閥10及切換閥11收容在其內部的構件,而形成為筒狀。如圖4所示,於幹管部12,係使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在軸向K(Y方向)上排列,而嵌合於內部來安裝。幹管部12的內壁,形成了將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包在裡面的空間,而沿著軸向K(Y方向)延伸。在幹管部12的軸向K(Y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了用以插入冷熱水混合閥10及切換閥11的開口50、51。在該兩端部,形成了用以安裝帽蓋構件33的螺紋溝槽21。帽蓋構件33,是用以防止冷熱水混合閥10及切換閥11脫落的構件。
在幹管部12的外周面,形成了複數個凹部。複數個凹部,具有抑制幹管部12與保溫材料6之間之熱傳導的隔熱功能,以輔助保溫材料6所達成之幹管部12的保溫功能。
如圖5所示,在幹管部12之兩端部的外周,設有凸條22。凸條22,與螺紋溝槽21鄰接,在比螺紋溝槽21更為靠近幹管部12中心之處,沿著周向延伸。螺紋溝槽21及凸條22,係以樹脂而與幹管部12一體形成。
再者,如圖7所示,在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設有凸條23。凸條23,以隔開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的方式,而在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之間,於周向L延伸而形成。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會抵接於凸條23,以進行冷熱水混合閥10及切換閥11相對於幹管部12的對位。凸條23,係以樹脂而與幹管部12一體形成。
亦可為了使用模具的樹脂成形,而使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從軸向K的中心側朝向端部側傾斜,而微微往外側擴張(例如使傾斜角度為0.2~0.5度)。
再者,在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形成了熱水流入口20A、冷水流入口20B、蓮蓬頭出水口20C、以及水龍頭出水口20D。
熱水流入口20A,是用以使得熱水從熱水供給源流入幹管部12的開口,其使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圖6)與幹管部12連通。熱水流入口20A,形成在冷熱水混合閥10(圖4)的周圍,而與冷熱水混合閥10的外周面相向。冷水流入口20B,是用以使得冷水從冷水供給源流入幹管部12的開口,其使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圖6)與幹管部12連通。冷水流入口20B,形成在切換閥11(圖4)的周圍,而與切換閥11的外周面相向。
蓮蓬頭出水口20C,是用以使得冷熱水從幹管部12進行蓮蓬頭出水的開口,其使幹管部12與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圖6)連通。蓮蓬頭出水口20C,在軸向K上形成於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蓮蓬頭出水口20C,形成在切換閥11(圖4)的周圍,而與切換閥11的外周面相向。於本實施形態,蓮蓬頭出水口20C,形成在幹管部12的兩端部之間的中心。
水龍頭出水口20D,是用以使得冷熱水從幹管部12進行水龍頭出水的開口,其使幹管部12與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圖6)連通。水龍頭出水口20D與蓮蓬頭出水口20C一樣,形成於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於本實施形態,水龍頭出水口20D,係與蓮蓬頭出水口20C在周向L上排列,而形成在幹管部12的兩端部之間的中心。水龍頭出水口20D,與蓮蓬頭出水口20C一樣形成在切換閥11(圖4)的周圍,而與切換閥11的外周面相向。
回到圖6,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是從幹管部12之包含熱水流入口20A的位置分歧,而朝向浴室的牆壁(朝X方向)延伸的管狀構件。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從熱水流入口20A延伸至第1連接口30A,而在第1連接口30A連接著熱水供給管31(圖2)。
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是從幹管部12之包含冷水流入口20B的位置分歧,而朝向浴室的牆壁(朝X方向)延伸的管狀構件。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從冷水流入口20B延伸至第2連接口30B,而在第2連接口30B連接著冷水供給管32(圖2)。
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及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是在幹管部12上,於軸向K空出間隔而設置。再者,在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與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之間,形成了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是從幹管部12之包含蓮蓬頭出水口20C的位置分歧,而朝向浴室的牆壁(朝X方向)延伸的管狀構件。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設在幹管部12之軸向K上的中心。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於內部形成流路,以供冷熱水從靠近牆壁而形成的第3連接口30C出水。於本實施形態,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是用以進行蓮蓬頭出水的出水管。
在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的第3連接口30C,安裝有肘管9。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經由肘管9,而連接至未圖示的蓮蓬頭軟管。
更進一步地,有一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形成為在周向L上與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排列。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是從幹管部12之包含水龍頭出水口20D(圖7)的位置分歧,而朝向浴室地板(-Z方向)延伸的管狀構件。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與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一樣,係設在幹管部12之中心。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於內部形成流路,以供冷熱水從靠近地板而形成的第4連接口30D出水。於本實施形態,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是進行水龍頭出水的出水管。
再者,於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安裝有整流部16A(圖4)。整流部16A,是用以將水龍頭出水的水加以整流的構件。
於幹管部12,更形成有從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分歧的釋壓用支管部17。釋壓用支管部17,是用以使水龍頭主體部5內的壓力向外側釋放的管部,其安裝有釋壓閥(未圖示)。釋壓閥,是在釋壓用支管部17的內部壓力達到既定壓力以上時會自動開啟的閥,以防止釋壓用支管部17的內部壓力變得過高。
於幹管部12,更形成有從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分歧的洩水用支管部18。洩水用支管部18,是用以排出水龍頭主體部5內部的水的管部,其安裝有排水塞(未圖示)。藉由開啟排水塞以排水,可以防止水龍頭主體部5內部的水凍結。
接著,使用圖8A至圖8E,針對幹管部12的內部結構,更為詳加說明。圖8A是顯示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圖8B是冷熱水混合閥10的立體圖。圖8C是切換閥11的立體圖。圖8D是顯示從不同於圖8A之方向觀察下的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圖8E是顯示從不同於圖8A及圖8D之方向觀察下的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雖要留待後文敍述,但圖8A顯示第2區域P2,圖8D顯示第1區域P1,圖8E顯示第3區域P3。
如圖8A所示,冷熱水混合閥10朝著第1軸向K1插入切換閥11,以使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彼此連結固定。在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間的連結部分,設有O型環(未圖示),彼此密封。
如圖8B所示,冷熱水混合閥10形成有內部流路R0;如圖8C所示,切換閥11形成有內部流路R1。由於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係彼此連結,所以內部流路R0與內部流路R1會連通;而在內部流路R0、R1,冷熱水沿著第1軸向K1,從冷熱水混合閥10朝向切換閥11流動。藉由此種構成,以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過的冷熱水,會從冷熱水混合閥10流向切換閥11,再藉由例如使用者所選擇的出水方法,而從切換閥11出水。
如圖8B所示,冷熱水混合閥10,在外周面S0形成了通往內部流路R0的熱水流入口10A及冷水流入口10B。熱水流入口10A,是用以使熱水流入口20A(圖7)與內部流路R0連通,而將熱水導入冷熱水混合閥10的開口。冷水流入口10B,是用以使冷水流入口20B(圖7)與內部流路R0連通,而將冷水導入冷熱水混合閥10的開口。在熱水流入口10A與冷水流入口10B之間設有O型環(未圖示),彼此密封。
熱水流入口10A與冷水流入口10B的開口面積,可以藉由操作把手單元4(圖1)而分別變更。藉由此種構成,冷熱水混合閥10就能以任意的熱水與冷水比率,來混合冷熱水。
另一方面,如圖8C、圖8D及圖8E所示,切換閥11,在外周面S1形成了蓮蓬頭流出口11A(圖8D)及水龍頭流出口11B(圖8E)。蓮蓬頭流出口11A、水龍頭流出口11B分別連通至內部的內部流路R1(圖8C),而使得從冷熱水混合閥10流過來的冷熱水,流出至切換閥11的外側。
圖8D所示之蓮蓬頭流出口11A,係使內部流路R1(圖8C)連通至蓮蓬頭出水口20C(圖7),再使冷熱水從切換閥11流出至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圖5、圖6)的開口。圖8E所示之水龍頭流出口11B,係使水龍頭出水口20D(圖7)與內部流路R1(圖8C)連通,再使冷熱水從切換閥11流出至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圖7)的開口。蓮蓬頭流出口11A形成於後述之第1區域P1,水龍頭流出口11B形成於後述之第3區域P3。
若比較圖8D與圖8E,則蓮蓬頭流出口11A,比水龍頭流出口11B,更為位在水龍頭主體部5(未圖示)之軸向K的中心,亦即係在位於兩端之齒輪部40A、40B之間的中心附近。於本實施形態,蓮蓬頭流出口11A,以相向於蓮蓬頭出水口20C(圖7)的方式,形成於在水龍頭主體部5之中心處的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
回到圖8A,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沿著周向L,形成了3個區域P1、P2、P3。第1區域P1,形成有蓮蓬頭流出口11A(圖8D);第2區域P2,形成有外周流路R2;第3區域P3,形成有水龍頭流出口11B(圖8E)。
形成於第2區域P2的外周流路R2,係連通至冷水流入口20B(圖7),而使得從冷水流入口20B流入幹管部12(圖7)的冷水,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流動的流路。
再者,第1區域P1、第3區域P3、以及第2區域P2,沿著周向L而依序排列。周向L,從第1軸向K1觀察,係逆時針方向。第2區域P2,沿著周向L,而與第3區域P3和第1區域P1雙方鄰接設置。再者,第1區域P1和第3區域P3,沿著軸向K而形成邊界。
於第2區域P2,形成有鯺片44。
在此,參照圖9A、圖9B及圖10,針對區域P1~P3及襯墊42,更為詳加說明。圖9A,是切換閥11之區域P1~P3的展開圖。圖9B是沿著圖9A之A-A線的剖面圖。圖10是襯墊42的立體圖。
區域P1~P3,分別被襯墊42隔開。襯墊42,係套入圖9B所示之切換閥11的凹部41A而安裝。凹部41A係以切換閥11之外周面S1的突出壁41而形成。
如圖10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襯墊42,具有圍繞第1區域P1的部分42A、以及圍繞第3區域P3的部分42B。藉由圍繞第1區域P1、並圍繞第3區域P3,而將第1區域P1與第3區域P3彼此隔開;同時相對於第1區域P1、第3區域P3,隔出位在第1區域P1與第3區域P3之外側的第2區域P2。因此,在第2區域P2,不需要額外設置壁體結構或襯墊42,就能使各區域P1~P3隔離。
本實施形態的襯墊42,係使部分42A、42B連續形成之一體的襯墊。藉由使用此種襯墊42,而相較於獨立設置部分42A、42B的情形,可以減少零件個數,而得以謀求成本降低。
部分42A所圍繞的第1區域P1、以及部分42B所圍繞的第3區域P3,係沿著襯墊42的中心部分42C,而彼此鄰接。再者,由於襯墊42係一體形成,所以凹部41A(圖9B)要橫跨第1區域P1與第3區域P3,而連續性地形成。
如圖9A所示,第1區域P1的面積,大於蓮蓬頭流出口11A的開口面積。同樣地,第3區域P3的面積,大於水龍頭流出口11B的開口面積。藉由此種構成,而可以在區域P1、P3,維持冷熱水的流量。
更進一步地,於第1區域P1,形成蓮蓬頭流出口11A的部分,在周向L上比其他部分更長。具體而言,形成蓮蓬頭流出口11A的部分,相對於長度L1,具有比長度L1更長的長度L2。同樣地,於第3區域P3,形成水龍頭流出口11B之部分的長度L4,在周向L上比其他部分的長度L3更長。藉由此種構成,尤其在流出口11A、11B的周圍,可以更進一步地減少相對於出水之冷熱水的阻力,而使冷熱水順暢地流出。
如圖9B所示,第1區域P1及第3區域P3,係藉由形成於切換閥11之外周面S1的突出壁41而分別被區劃出來。突出壁41,是從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突出的部分;在突出壁41,形成有用以套入襯墊42的凹部41A。
另一方面,於第2區域P2,形成有鯺片44。如圖9A及圖9B所示,鯺片44是從外周面S1突出的凸條,而沿著軸向K形成。鯺片44,具有維持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圖7)、與在第2區域P2之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間之間隔的功能,以抑制鬆動作響。更進一步地,如圖9A所示,藉由使鯺片44朝軸向K延伸,還具有使得在第2區域P2流動的冷水沿著第2軸向K2流動的整流功能。
在此,參照圖11A及圖11B,針對在水龍頭1的蓮蓬頭流出口11A與水龍頭流出口11B之配置,更為詳加說明。
圖11A是顯示在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龍頭的水流的橫剖面圖。圖11B是顯示在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龍頭的水流的縱剖面圖。
如圖11A所示,切換閥11容納在幹管部12的內部,而藉由襯墊42,使得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與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形成間隔。藉由使襯墊42抵接於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而使第1區域P1及第3區域P3水密性地密封。
如圖11A所示,蓮蓬頭流出口11A在周向L上,與蓮蓬頭出水口20C重疊。因此,沿著軸向K量測到的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之間的第1距離D1為0。當切換閥11位於蓮蓬頭出水用的旋轉位置時,切換閥11的內部流路R1,會經由蓮蓬頭流出口11A及蓮蓬頭出水口20C,而與形成於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的流路連通。在此狀態下,雖於圖11A並未顯示,但水龍頭出水口20D,會與不同於形成有水龍頭流出口11B之部分的切換閥11之外周面S1相向。
如圖11B所示,水龍頭流出口11B形成為在軸向K上比水龍頭出水口20D更為遠離冷熱水混合閥10。故而,水龍頭流出口11B不會與水龍頭出水口20D相向,而會比水龍頭出水口20D更為形成在水龍頭1的端部側。沿著軸向K量測到的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之間的第2距離D2大於0,亦即大於第1距離D1(圖11A)。
基於上述構成,針對在切換閥11的冷水及冷熱水的水流,進行說明。
如圖11A所示,通過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而流入幹管部12的熱水,會沿著箭頭A,而從熱水流入口20A,流入冷熱水混合閥10內部的內部流路R0。
再者,通過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而流入幹管部12的冷水,會沿著箭頭B,而從冷水流入口20B,流入切換閥11的第2區域P2。冷水如圖11B所示,會在藉由切換閥11之外周面S1的第2區域P2、以及幹管部12之內周面S2所形成的外周流路R2,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而在第2軸向K2上流動。
外周流路R2,在下游端,與藉由冷熱水混合閥10的第4區域P4(圖8A)、以及幹管部12之內周面S2所形成的外周流路R3連通。在第4區域P4,形成有冷水流入口10B。因此,冷水會從外周流路R2流入外周流路R3,而通過冷熱水混合閥10的冷水流入口10B,流入內部流路R0。
如圖11B所示,在冷熱水混合閥10的內部流路R0,會使熱水與冷水混合。混合過的冷熱水,會沿著箭頭C而在第1軸向K1上流動,並從冷熱水混合閥10的內部流路R0,流入切換閥11的內部流路R1。
流入了切換閥11的內部流路R1之冷熱水的流向,會由於在把手單元4以切換把手4B(圖2)所選擇的出水方法而有所變更。
首先,針對在切換把手4B(圖2)選擇了蓮蓬頭出水的情形,進行說明。在選擇了蓮蓬頭出水的情況下,圖8D所示之第1區域P1會位在與蓮蓬頭出水口20C相向的旋轉位置;如圖11A所示,第1區域P1的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係彼此連通。另一方面,圖8E所示之第3區域P3,係位於與蓮蓬頭出水口20C、水龍頭出水口20D皆不相向的旋轉位置,第3區域P3的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彼此並不連通。
如圖11A所示,冷熱水會沿著箭頭D,而從切換閥11的內部流路R1,通過蓮蓬頭流出口11A,流入第1區域P1。由於第1區域P1被襯墊42密封,所以會抑制冷熱水往其他區域P2、P3之流入。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由於蓮蓬頭流出口11A係與蓮蓬頭出水口20C相向(亦即D1=0),所以從蓮蓬頭流出口11A流出的冷熱水,會沿著箭頭D,而直接流入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藉此,會減少冷熱水從蓮蓬頭流出口11A流動至蓮蓬頭出水口20C之際的流路阻力,而可以抑制蓮蓬頭流量之減少。之後,冷熱水會經由連接至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的蓮蓬頭軟管,而從蓮蓬頭出水。
接著,探討在切換把手4B(圖2)選擇了水龍頭出水的情形。在選擇了水龍頭出水的情況下,藉由把手單元4之操作,切換閥11之座向,會不同於選擇了蓮蓬頭出水之情況下的切換閥11之座向。具體而言,在選擇了水龍頭出水的情況下,圖8E所示之第3區域P3會位在與水龍頭出水口20D相向的旋轉位置;如圖11B所示,第3區域P3的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係彼此連通。另一方面,圖8D所示之第1區域P1,係位於不與蓮蓬頭出水口20C相向的旋轉位置,第1區域P1的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彼此並不連通。
如圖11B所示,冷熱水會沿著箭頭E,而在切換閥11的內部流路R1,朝向水龍頭流出口11B流動。此時,冷熱水會通過蓮蓬頭流出口11A(圖11A)。亦即,相對於內部流路R1的水流,水龍頭流出口11B係形成於蓮蓬頭流出口11A的下游。冷熱水會通過水龍頭流出口11B,而流入第3區域P3。由於第3區域P3也被襯墊42密封,所以會抑制冷熱水往其他區域P1、P2之流入。
從水龍頭流出口11B流出的冷熱水,會在藉由切換閥11的第3區域P3、以及幹管部12之內周面S2所形成的外周流路R4,朝向水龍頭出水口20D而在與內部流路R1為相反方向的第2軸向K2上流動。外周流路R4,會從水龍頭流出口11B延伸至水龍頭出水口20D。外周流路R4的長度,相當於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之間的第2距離D2。雖然由於從水龍頭流出口11B到水龍頭出水口20D有段距離,而使流路阻力會增加;但在水龍頭出水的情況下會不同於蓮蓬頭出水,最終的流量不易下降。之後,從外周流路R4流出的冷熱水,會通過水龍頭出水口20D,而從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出水。
歸納上述說明,敍述本發明之特徴如下。
如圖1、圖2所示,藉由使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15與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16皆設在熱水供給管31、冷水供給管32之間,而配置於水龍頭1的中心處,就可以採取對稱結構,使水龍頭1的外觀更佳。為了要採取此種配置,於習知之水龍頭,會在金屬製的幹管部本身設置內部流路,而使熱水或冷水在幹管部裡流通以構成流路。
另一方面,於本發明的水龍頭1,在採用對稱結構的同時,並未在幹管部12設置內部流路,而是藉由在切換閥11與幹管部12之間形成流路,以形成用以混合熱水與冷水的流路。具體而言,相對於使熱水流入的熱水流入口20A係配置在與冷熱水混合閥10相向的位置,使冷水流入的冷水流入口20B則係配置在與切換閥11相向的位置,而在切換閥11與幹管部12之間,形成從冷水流入口20B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的外周流路R2。更具體而言,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形成了會形成外周流路R2的第2區域P2。第2區域P2從第1區域P1及第3區域P3隔離,而與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相向。因此,即使不在幹管部12的內壁形成獨立的流路,也會形成對冷熱水混合閥10供給冷水的外周流路R2。因此,幹管部12具有簡單的結構,變得可以藉由例如樹脂成形而形成,提升了水龍頭1的設計自由度。
再者,由於即使不在幹管部12的內壁形成獨立的流路,也會藉由第1區域P1及第3區域P3、與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而形成出水用的流路,所以在幹管部12,可以省下用以從切換閥11進行出水之流路的空間。因此,不用在水龍頭側的幹管部本身形成流路而損及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就能夠設計為設置出水用之外周流路R4。
更進一步地,區域P1~P3,形成為在周向L上鄰接。藉由此種配置,可以縮小切換閥11的尺寸,而得以節省在軸向K上的水龍頭1的空間。藉由節省水龍頭1的空間,再加上是可以在幹管部12及水龍頭主體部5呈對稱的結構,所以可以提升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並穩定地安裝水龍頭1。
在此種設計下,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在周向L上係重疊。藉此,相較於使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在軸向K上錯開而設置的情形,可以縮短從蓮蓬頭流出口11A到蓮蓬頭出水口20C為止的距離,而可以使得從蓮蓬頭出水之冷熱水,縮短在切換閥11外側的流動距離。因此,在蓮蓬頭出水下,可以減少相對於冷熱水的阻力,而抑制流量之降低。由於在蓮蓬頭出水的情況下,會以蓮蓬頭的散水板(未圖示)集中流量而出水,所以若在水龍頭主體部5等的上游側,流量有所下降,會使流量在下游側更進一步地下降,而使流量下降容易造成問題。因此,藉由採用抑制蓮蓬頭之出水流量下降的設計,而可以確保蓮蓬頭出水的流量。又,由於在水龍頭出水的情況下,流量之下降不易造成問題,所以使得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在軸向K上錯開配置。藉此,可以使蓮蓬頭流出口11A與水龍頭流出口11B配置在軸向K上錯開的位置,而可以將蓮蓬頭流出口11A配置在上游側、將水龍頭流出口11B配置在下游側。再者,如圖9A所示,可以使得在第1區域P1形成蓮蓬頭流出口11A的部分、與在第3區域P3形成水龍頭流出口11B的部分,在周向L分別設計得較長。在如此設計的情況下,可以使得第2區域P2不會一部分變窄,而使得在第2區域P2的冷水水流穩定。
[效果1]
若藉由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具備:冷熱水混合閥10、切換閥11、以及幹管部12。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熱水及冷水。切換閥11,將以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過的冷熱水的出水量,予以變更。在幹管部12,使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在軸向上排列,而安裝於其內部。幹管部12,形成有:連通至冷熱水混合閥10的熱水流入口20A、連通至切換閥11的冷水流入口20B、以及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連通至切換閥11的出水口20C。切換閥11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該第1區域P1包含與出水口20C連通的流出口11A,該第2區域從第1區域P1隔離、且順著通過冷水流入口20B而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的冷水之水流。
藉由此種構成,一方面會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設置出水口20C而採取均衡的配置,一方面使得從冷水流入口20B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的第2區域P2,與第1區域P1隔離而設於切換閥11的外周面。藉此,一方面會簡化幹管部12的形狀,一方面可以提升具有幹管部12之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再者,作為形成水龍頭1的材料,就連樹脂也可供選擇。故而,可以提升水龍頭1的設計自由度。
再者,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第1區域P1與第2區域P2,係在周向L上排列。
藉由此種構成,由於可以縮小切換閥11在軸向K的長度,所以可以縮小幹管部12的長度,而可以縮小水龍頭1的軸向K之尺寸。
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具備襯墊42,其以圍繞著第1區域P1的方式配置,而使第1區域P1與第2區域P2隔離。
藉由此種構成,能以簡單的結構,就使第1區域P1與第2區域P2隔離。再者,還可以設計成省略圍繞第2區域P2的襯墊。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幹管部12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更形成了連通至切換閥11的水龍頭出水口20D。切換閥11的外周面,形成有第3區域P3,其從第1區域P1及第2區域P2隔離,並包含與水龍頭出水口20D連通的水龍頭流出口11B。
藉由此種構成,則即使在形成有複數個出水口20C、20D的構成,也能一邊簡化幹管部12的形狀,一邊提升具有幹管部12之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第1區域P1、第2區域P2、以及第3區域P3,係在周向L上排列。
藉由此種構成,則即使在切換閥11的外周形成有3個以上之區域的情況下,也能設計成縮小水龍頭1的軸向K之尺寸。
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具備襯墊42,其具有圍繞第1區域P1的部分、以及圍繞第3區域P3的部分,並使第1區域P1、第2區域P2、以及第3區域P3隔離。
藉由此種構成,能以簡單的結構,就使第1區域P1、第2區域P2、以及第3區域P3彼此隔離。再者,亦可設計成省略圍繞第2區域P2的襯墊。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襯墊42係成一體,而第1區域P1與第3區域P3係隔著襯墊42而鄰接。
藉由此種構成,相較於使得密封第1區域P1的襯墊與密封第3區域P3的襯墊分別設置的情形,可以減少構成水龍頭1的零件個數。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於第1區域P1,形成蓮蓬頭流出口11A的部分,在周向L上比其他部分更長。再者,於第2區域P2,形成水龍頭流出口11B的部分,在周向L上比其他部分更長。
藉由此種構成,可藉由使流出口11A、11B的周邊區域保留較多,以確保冷熱水的流量;藉由縮小其他部分,以加大第2區域P2的面積。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於第2區域P2,形成鯺片44,其朝向幹管部12的內周面S2突出。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抑制切換閥11相對於幹管部12的鬆動作響。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冷熱水混合閥10的外周面具有第4區域,其連通至切換閥11的第2區域P2,而第2區域P2與第4區域P4就形成冷水的外周流路R2、R3。
藉由此種構成,由於冷水會往第2區域P2與第4區域P4所形成的外周流路R2、R3流動,所以不需使用幹管部12而為了朝向冷熱水混合閥10的冷水水流設置另一條流路,可以簡化幹管部12的形狀。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幹管部12係以樹脂一體形成。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輕易地製造水龍頭1。
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更進一步地具備: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以及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熱水供給用支管部13,從幹管部12之包含熱水流入口20A的位置分歧,並在其內部形成流路,以對熱水流入口20A供給來自熱水供給源(熱水供給管31)的熱水。冷水供給用支管部14,從幹管部12之包含冷水流入口20B的位置分歧,並在其內部形成流路,以對冷水流入口20B供給來自冷水供給源(冷水供給管32)的冷水。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使幹管部12連接至設在浴室等等的牆壁之熱水及冷水的供給源。
[效果2]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具備:冷熱水混合閥10、切換閥11、以及幹管部12。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熱水及冷水。切換閥11,將以冷熱水混合閥10混合過的冷熱水的出水量,予以變更。在幹管部12,使冷熱水混合閥10與切換閥11在軸向上排列,而安裝於其內部。幹管部12,形成有:連通至冷熱水混合閥10的熱水流入口20A、連通至切換閥11的冷水流入口20B、以及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而連通至切換閥11的出水口20C及水龍頭出水口20D。切換閥11的外周面S1,形成有:與蓮蓬頭出水口20C連通的蓮蓬頭流出口11A、以及與水龍頭出水口20D連通的水龍頭流出口11B。蓮蓬頭流出口11A,設置於比水龍頭流出口11B而在軸向K上更為靠近冷熱水混合閥10之處。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設計成縮短從蓮蓬頭流出口11A到蓮蓬頭出水口20C的距離。藉此,可以減少從蓮蓬頭流出口11A到達蓮蓬頭出水口20C為止的冷熱水的阻力,而可以抑制蓮蓬頭出水之流量降低。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蓮蓬頭流出口11A,在流動於切換閥11之內部的冷熱水的水流方向上,位在比水龍頭流出口11B更為上游側。
藉由此種構成,會在切換閥11的內部,使得流動到蓮蓬頭流出口11A的距離,縮得比流動到水龍頭流出口11B的距離更小,藉此可以更進一步地減少對於冷熱水的阻力,而可以抑制蓮蓬頭出水的流量降低。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沿著軸向K,在蓮蓬頭出水口20C與蓮蓬頭流出口11A之間的第1距離D1,小於在水龍頭出水口20D與水龍頭流出口11B之間的第2距離D2。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更進一步地抑制蓮蓬頭出水的流量降低。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蓮蓬頭流出口11A,比水龍頭流出口11B,位於幹管部12的更為中心處。
藉由此種構成,在使蓮蓬頭出水口20C設在幹管部12的中心處的情況下,可以縮短從蓮蓬頭流出口11A到蓮蓬頭出水口20C的第1距離D1,同時可以提升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當切換閥11位於蓮蓬頭出水用的旋轉位置時,蓮蓬頭出水口20C與蓮蓬頭流出口11A會重疊。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在蓮蓬頭出水口20C與蓮蓬頭流出口11A之間抑制阻力,而可以更進一步地抑制蓮蓬頭出水的流量降低。
在實施形態之水龍頭1,蓮蓬頭出水口20C與水龍頭出水口20D,在幹管部的周向L上重疊。
藉由此種構成,可以提升水龍頭1的設計美觀性,同時可以使水龍頭1穩定地安裝在浴室的牆壁上。
又,「第3區域P3」,亦可稱為「第2區域」。
又,本發明並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能以其他各種態樣實施。例如,在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是以水龍頭1進行蓮蓬頭出水及水龍頭出水的水龍頭,但並不限定於此。
又,在實施形態中,針對以樹脂形成水龍頭1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
又,在實施形態中,針對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相向(第1距離D1=0)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在軸向K上,於蓮蓬頭流出口11A與蓮蓬頭出水口20C之間,形成第1距離D1。即使在此種情況下,仍可藉由使得第1距離D1,比水龍頭流出口11B與水龍頭出水口20D之間的第2距離D2更小,而得到同樣的效果。
又,在實施形態中,針對蓮蓬頭出水口20C與水龍頭出水口20D在周向L上重疊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使蓮蓬頭出水口20C與水龍頭出水口20D,設置在熱水流入口20A與冷水流入口20B之間即可。即使在此種結構下,仍可使水龍頭1穩定地安裝在浴室的牆壁上。
本發明,參照隨附圖式,而針對較佳實施的形態,充分地進行了記載;但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各種變形或修正乃顯而易見。應視該等變形或修正,在不脫離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本發明之範圍的情況下,皆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水龍頭,在具備冷熱水混合閥及切換閥的水龍頭中,具備有用性。
1:水龍頭
2:水龍頭單元
3:連接構件
4:把手單元
4A:調溫把手
4B:切換把手
5:水龍頭主體部
6:保溫材料
7:正面外殼
8:背面外殼
9:肘管
10:冷熱水混合閥
10A:熱水流入口
10B:冷水流入口
11:切換閥
11A:蓮蓬頭流出口
11B:水龍頭流出口
12:幹管部
13:熱水供給用支管部
14:冷水供給用支管部
15:蓮蓬頭出水用支管部
16:水龍頭出水用支管部
16A:整流部
17:釋壓用支管部
18:洩水用支管部
20A:熱水流入口
20B:冷水流入口
20C:蓮蓬頭出水口
20D:水龍頭出水口
21:螺紋溝槽
22,23:凸條
30A:第1連接口
30B:第2連接口
30C:第3連接口
30D:第4連接口
31:熱水供給管
32:冷水供給管
33:帽蓋構件
40A,40B:齒輪部
41:突出壁
41A:凹部
42:襯墊
42A,42B:部分
42C:中心部分
44:鯺片
50,51,81~83:開口
A~E:箭頭
D1:第1距離
D2:第2距離
K:軸向
K1:第1軸向
K2:第2軸向
L:周向
L1~L4:長度
P1~P4:區域
R0~R1:內部流路
R2~R4:外周流路
S0,S1:外周面
S2:內周面
【圖1】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龍頭的立體圖
【圖2】從不同於圖1之方向觀察下的水龍頭的立體圖
【圖3】水龍頭單元的分解圖
【圖4】水龍頭主體部的分解圖
【圖5】水龍頭主體部的立體圖
【圖6】從不同於圖5之方向觀察下的水龍頭主體部的立體圖
【圖7】水龍頭主體部的剖面圖
【圖8A】顯示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8B】冷熱水混合閥的立體圖
【圖8C】切換閥的立體圖
【圖8D】顯示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8E】顯示幹管部內部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9A】切換閥的展開圖
【圖9B】沿著圖9A之A-A線的切換閥的剖面圖
【圖10】環繞第1區域與第3區域的襯墊的立體圖
【圖11A】顯示在水龍頭的水流的橫剖面圖
【圖11B】顯示在水龍頭的水流的縱剖面圖
10:冷熱水混合閥
10A:熱水流入口
10B:冷水流入口
11:切換閥
33:帽蓋構件
40A,40B:齒輪部
41:突出壁
42:襯墊
44:鯺片
K:軸向
K1:第1軸向
K2:第2軸向
L:周向
R2:外周流路
P1~P4:區域
S0,S1:外周面
Claims (13)
- 一種水龍頭,包括: 冷熱水混合閥,混合熱水及冷水; 切換閥,將以該冷熱水混合閥混合過的冷熱水的出水量,予以變更;以及 幹管部,使該冷熱水混合閥與該切換閥在軸向上排列,而安裝於其內部,並在連通至該冷熱水混合閥的熱水流入口、連通至該切換閥的冷水流入口、以及在該熱水流入口與該冷水流入口之間,形成有連通至該切換閥的出水口; 該切換閥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該第1區域包含與該出水口連通的流出口,該第2區域與該第1區域隔離、且順著通過該冷水流入口而朝向該冷熱水混合閥的冷水之水流。
- 如請求項1之水龍頭,其中, 該第1區域與該第2區域,沿著周向排列。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更包括: 襯墊,以圍繞著該第1區域的方式配置,而使該第1區域與該第2區域隔離。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其中, 於該第1區域,形成該流出口的部分,沿著周向比其他部分更長。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其中, 該出水口,係蓮蓬頭出水口; 該流出口,係蓮蓬頭流出口; 該幹管部,在該熱水流入口與該冷水流入口之間,更形成有連通至該切換閥的水龍頭出水口; 該切換閥的外周面,形成有第3區域,該第3區域係與該第1區域及該第2區域隔離,並包含與該水龍頭出水口連通的水龍頭流出口。
- 如請求項5之水龍頭,其中, 該第1區域、該第2區域、以及該第3區域,係沿著周向排列。
- 如請求項5之水龍頭,更包括: 襯墊,具有圍繞該第1區域的部分、以及圍繞該第3區域的部分,並將該第1區域、該第2區域、以及該第3區域隔離。
- 如請求項7之水龍頭,其中, 該襯墊係成一體; 該第1區域與該第3區域,隔著該襯墊而鄰接。
- 如請求項5之水龍頭,其中, 於該第1區域,形成該蓮蓬頭流出口的部分,沿著周向比其他部分更長; 於該第3區域,形成該水龍頭流出口的部分,沿著周向比其他部分更長。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其中, 於該第2區域,形成有朝向該幹管部的內周面突出之鯺片。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其中, 該冷熱水混合閥的外周面具有第4區域,該第4區域連通至該切換閥的該第2區域,而該第2區域與該第4區域形成冷水的流路。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其中, 該幹管部,係以樹脂一體形成。
- 如請求項1或2之水龍頭,更包括: 熱水供給用支管部,從該幹管部之包含該熱水流入口的位置分歧,並在其內部形成流路,以將來自熱水供給源的熱水供給至該熱水流入口;以及 冷水供給用支管部,從該幹管部之包含該冷水流入口的位置分歧,並在其內部形成流路,以將來自冷水供給源的冷水供給至該冷水流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09268A JP2023006587A (ja) | 2021-06-30 | 2021-06-30 | 水栓 |
JP2021-109268 | 2021-06-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3020A true TW202303020A (zh) | 2023-01-16 |
Family
ID=8469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24444A TW202303020A (zh) | 2021-06-30 | 2022-06-30 | 水龍頭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006587A (zh) |
CN (1) | CN117616180A (zh) |
TW (1) | TW202303020A (zh) |
WO (1) | WO202327711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25284B2 (ja) * | 2002-10-15 | 2011-11-30 | 株式会社三栄水栓製作所 | 湯水混合水栓 |
JP5736586B2 (ja) * | 2011-01-27 | 2015-06-17 | 株式会社Lixil | シリンダ式弁装置 |
JP6730666B2 (ja) * | 2016-03-23 | 2020-07-29 | Toto株式会社 | 湯水混合水栓 |
JP6948648B2 (ja) * | 2017-10-31 | 2021-10-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水栓 |
-
2021
- 2021-06-30 JP JP2021109268A patent/JP2023006587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80045793.1A patent/CN1176161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6-30 TW TW111124444A patent/TW202303020A/zh unknown
- 2022-06-30 WO PCT/JP2022/026156 patent/WO20232771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16180A (zh) | 2024-02-27 |
WO2023277117A1 (ja) | 2023-01-05 |
JP2023006587A (ja) | 2023-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79866B (zh) | 冷热水混合水栓 | |
CN109654289A (zh) | 低压大流量淋浴器 | |
US5184777A (en) | Shower with manipulable head and selective outflows | |
TWI668384B (zh) | Hot and cold water mixing faucet | |
CN211796083U (zh) | 一种淋浴器 | |
JP6101030B2 (ja) | シャワー水栓 | |
TW202303020A (zh) | 水龍頭 | |
TW202303021A (zh) | 水龍頭 | |
KR101955859B1 (ko) | 조립식 샤워수전 | |
JP2019112841A (ja) | 水栓装置 | |
KR200313962Y1 (ko) | 온냉수 혼합수전 | |
JP2739467B2 (ja) | シングルレバー式の混合栓 | |
JP4334039B2 (ja) | 止水機能付シャワーヘッドを備えたシングルレバー式混合水栓 | |
CN112568761A (zh) | 淋浴器 | |
JP2019082077A (ja) | 水栓 | |
JP6861392B2 (ja) | 水栓 | |
JP6975947B2 (ja) | 水栓 | |
JP4583941B2 (ja) | 切替部材 | |
JP6948593B2 (ja) | 水栓 | |
JP6651138B2 (ja) | 水栓装置 | |
JP2006169762A (ja) | 分岐接続具 | |
KR0116837Y1 (ko) | 분리형 카트리지 커버를 갖는 냉, 온수 혼합 수전 | |
JP2005265103A (ja) | シール部材 | |
JPH09280402A (ja) | 湯水混合水栓 | |
KR200292566Y1 (ko) | 수도꼭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