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456A - 電子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456A
TW202233456A TW110146146A TW110146146A TW202233456A TW 202233456 A TW202233456 A TW 202233456A TW 110146146 A TW110146146 A TW 110146146A TW 110146146 A TW110146146 A TW 110146146A TW 202233456 A TW202233456 A TW 2022334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disposed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建庸
金東俊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72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82370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758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8560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3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45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3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ubular housing wherein the PCB is inserted longitudinal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3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n integrally preformed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3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mounted passive compon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 H05K1/0233Filters, inductors or a magnetic substan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5Arrangements wherein electric components are disposed between and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to two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g. Cordwood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295Metallic connector elements partly mounted in a hole of the PCB
    • H05K2201/10303Pin-in-hole mounted pi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409S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控制裝置包括:一外殼;一第一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一第二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且具有面向該第一板之內表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一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及一第二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其中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一第一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一個側面及該第二板之一個側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一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二板之一外表面上;及一第一EMI濾波器,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一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與該第一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相對,且其中該第二控制模組包括:一第二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另一側表面及該第二板之另一側表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二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一板之一外表面上;及一第二EMI濾波器,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二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面向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

Description

電子控制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係關於一種電子控制裝置。
作為汽車之電裝置,引擎電裝置(起動裝置、點火裝置及充電裝置)及照明裝置為常見的,但近年來,隨著車輛之電子控制愈來愈普及,包括底盤電裝置之大多數系統正變得電氣化及電子化。
一般而言,電子控制裝置為對車輛之內部操作進行各種控制的電子控制裝置,且主要存在當車輛處於熄火狀態時操作的兩種類型之ECU及當車輛處於熄火狀態時不操作的一種ECU。
電子控制裝置連接至馬達,且可經由控制馬達來控制車輛之操作。儘管許多電子組件安置於電子控制裝置內部,但考慮到外殼中之狹窄空間,難以配置電子組件。
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一種電子控制裝置,其能夠藉由改良結構來緊密地配置複數個電子組件且能夠小型化。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電子控制裝置包含:一外殼;一第一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一第二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且具有面向該第一板之內表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一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及一第二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其中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一第一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一個側面及該第二板之一個側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一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二板之一外表面上;及一第一EMI濾波器, 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一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與該第一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相對,且其中該第二控制模組包括:一第二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另一側表面及該第二板之另一側表面的一內表面;一第二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一板之一外表面上;及一第二EMI濾波器,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二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面向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
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一電源基板垂直於彼此安置,且該第二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電源基板可垂直於彼此安置。
一第一接腳形成於該第一電源基板之一個側表面上,耦接該第一接腳之一第一接腳孔形成於該第一印刷電路板上,一第二接腳形成於該第二電源基板之一個側表面上,且耦接該第二接腳之一第二接腳孔可形成於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上。
該第一電源基板之兩個側表面面向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內表面,且該第二電源基板之兩個側表面可面向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內表面。
在該第一板之一內表面上,安置有向內突出之一第一耦接部分以及一第三耦接部分,該第一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一耦接部分,該第二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三耦接部分;且在該第二板之一內表面上,可安置向內突出之一第二耦接部分及一第四耦接部分,該第一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二耦接部分,該第二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四耦接部分。
該第一印刷電路板螺絲耦接至該第一板之一個側表面及該第二板,且該第二印刷電路板可螺絲耦接至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之另一側表面。
包括耦接至該外殼之一下表面的一下板,其中該下板包括相對於中心面向彼此之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且其中該第一端子可耦接至該第一電源基板,且該第二端子可耦接至該第二電源基板。
一第一電感器安置於該第一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上,一 第二電感器安置於該第二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上,且該第一電感器及該第二電感器可安置成在一上下方向上具有一階差。
該第一EMI濾波器包括向一側突出之一第一匯流條,該第一電源基板包括耦接該第一匯流條之一第一耦接孔,該第二EMI濾波器包括向一側突出之一第二匯流條,且該第二電源基板可包括耦接該第二匯流條之一第二耦接孔。
容納該第二匯流條之一第一溝槽安置於該第二板之一側表面上,且容納該第一匯流條之一第二溝槽可安置於該第一板之一側表面上。
經由此實施例,複數個控制模組可在單個外殼中相對於支架緊密地耦接,且存在產品小型化之優點。
另外,由於在多個電子組件之間不包括經由焊接之連接結構,因此存在促進製造製程之優點。
另外,其具有不僅緊密地連接EMI濾波器與穿過匯流條模組豎直地安置之電源基板,而且允許EMI濾波器牢固地固定在支架內部。
10:電子控制裝置
100:外殼
110:第二主體
111:端子耦接單元
112:端子溝槽
120:下板
125:第一端子
130:第一主體
132:底座
140:第一板/支架
142:第一耦接部分
144:第三耦接部分
147:第二溝槽
149:主體耦接部分
150:第二板/支架
152:第二耦接部分
154:第四耦接部分
157:第一溝槽
210:第一印刷電路板
212:接腳孔
220:第二印刷電路板
222:接腳孔
230:第一電源模組基板/第一電源基板
232:接腳
236:第一耦接孔
240:第二電源模組基板/第二電源基板
242:接腳
248:第二耦接孔
250:輔助基板
251:基板
260:第一EMI濾波器
261:板形基板
263:CM電感器
266:DM電感器
270:第二EMI濾波器
300:匯流條模組
310:主體
312:第二穿孔
313:空間
314:第一通孔
318:突出部分
320:延伸部分
322:第一突起
324:第二突起
340:第一匯流條/第二匯流條
342:第一端子
344:第一彎曲部分
346:第二彎曲部分
348:第二端子
S:螺絲
圖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之外觀的透視圖。
圖2為示出不包括外殼之圖1的透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之分解透視圖。
圖4為圖3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5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外殼之內部的平面圖。
圖6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支架及印刷電路板之耦接結構的透視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EMI濾波器之平面圖。
圖8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支架及EMI濾波器之耦接狀態的透視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之透視圖。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之分解透視圖。
圖1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中之匯流條及主體之間的耦接狀態之橫截面圖。
【最佳模式】
在下文中,將參看隨附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然而,本發明之技術想法不限於待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但可以各種形式實施,且在本發明之技術想法的範圍內,可在實施例之間選擇性地組合或替代構成元件中之一或多者。
另外,除非明確地定義及描述,否則用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術語(包括技術及科學術語)可解釋為通常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之含義,且可考慮相關技術之上下文之含義來解釋諸如詞典中所定義之術語的常用術語。
另外,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係用於描述實施例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在片語中特定陳述,否則單數形式可包括複數形式,且當經描述為「A及B及C中之至少一者(或多於一者)」時,其可包括可與A、B及C組合的所有組合中之一或多者。
另外,在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組件時,可使用諸如第一、第二、A、B、(a)及(b)之術語。此等術語僅意欲區分該等組件與其他組件,且該等術語並不限制組件之性質、次序或序列。
且當組件經描述為「連接」、「耦接」或「互連」至另一組件時,該組件不僅直接連接、耦接或互連至其他組件,而且可包括由於彼等其他組件之間的彼另一組件而「連接」、「耦接」或「互連」之狀況。
另外,當經描述為形成或配置在每一組件中、「上(上方)」或「下方(之下)」時,「上(上方)」或「下方(之下)」意謂其不僅包括兩個組件直接接觸之狀況,而且包括一或多個其他組件形成或配置於兩個組件之間的狀況。另外,當表述為在「上(上方)」或「下方(之下)」時,不僅可包括基於一個組件之向上方向的含義,而且可包括向下方向的含義。
圖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之外觀的透視圖,圖2為示出不包括外殼之圖1的透視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之分解透視圖,圖4為圖3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圖5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外殼之內部的平面圖,圖6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支架及印刷電路板之耦接結構的透視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EMI濾波器之平面圖,且圖8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支架及EMI濾波器之耦接狀態的透視圖。
參看圖1至圖8,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10之外部形狀可藉由耦接外殼100、第一主體130及第二主體110而形成。
外殼100可形成為具有圓形或卵形橫截面,且可具有開放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外殼100之橫截面形狀可對應於馬達之橫截面形狀。外殼100之材料可為塑膠。空間可形成於外殼100內部使得安置用於驅動電子控制裝置10之電子組件。
第二主體110可經耦接以覆蓋外殼100之上表面。複數個端子耦接單元111可安置於第二主體110上。端子耦接單元111可自第二主體110之上表面向上突出,且耦接外部端子之端子溝槽112可形成於其中。複數個端子耦接單元111中之每一者可具有端子溝槽之不同直徑,或自第二主體110之上表面突出的不同高度。當外部端子耦接至端子耦接單元111時,電子控制裝置10之內部組態與外部端子可電連接。因此,可傳輸或接收用於控制電子控制裝置10之信號,或可將電力提供至電子控制裝置10
第二主體110可包括底座132以及自底座132之上表面向上突出且安置於外殼100內部的支架140150。支架140150以及底座132可形成為一個主體。
底座132可經耦接以覆蓋外殼100之下表面。因此,形成於底座100之上表面中的開口可由第二主體110覆蓋,且形成於底座100之下表面中的開口可由底座132覆蓋。第二主體110及底座132可經由肋狀物及肋狀物溝槽耦接至外殼100。第二主體110及底座132可形成為具有對應於外殼100之橫截面形狀的橫截面形狀。
馬達(未圖示)可耦接至電子控制裝置10之下表面。因此,用於與馬達耦接之下板120可安置於底座132之下表面上。複數個端子125安置於下板120中,端子125之下端電連接至馬達,且上端可穿過底座132以電連接至電子控制裝置10
用於密封之密封部件(未圖示)可另外安置於下板120與底座132之間。端子125可包括連接至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一控制模組的第一端子及連接至第二控制模組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安置成相對於下板120之中心面向彼此。
同時,輔助基板250另外安置於下板120與底座132之間,且輔助基板250可電連接至第一控制模組或第二控制模組,其將在稍後描述。
用於驅動電子控制裝置10之複數個電子組件可安置於外殼100內部之空間中。複數個電子組件可包括第一控制模組及第二控制模組。第一控制模組及第二控制模組可耦接至支架140150
詳言之,支架140150自底座132之上表面向上突出,且可安置於外殼100內部。支架140150可包括安置成面向彼此之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可具有預定厚度,且可支撐第一控制模組及第二控制模組。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可安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可平行地安置。
向內突出之第一耦接部分142可安置於第一板140之內表面上。第一耦接部分142可鄰近於第一板140之內表面的一側而安置。向內突出之第二耦接部分152可安置於第二板150之面向第一板140的內表面上。第二耦接部分152可鄰近於第二板150之內表面的一側而安置。耦接部分142及第二耦接部分152分別以複數個來提供,且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第一耦接部分142及第二耦接部分152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舉例而言,第二耦接部分152可安置於第一耦接部分142上方。
螺絲孔形成於第一耦接部分142及第二耦接部分152中之 每一者中以允許螺絲S穿透,且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一EMI濾波器260可螺絲耦接至該螺絲孔。
向內突出之第三耦接部分144可安置於第一板140之內表面上。第三耦接部分144可鄰近於第一板140之內表面的另一側而安置。第三耦接部分144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與第一耦接部分142具有階差。舉例而言,底座130自上表面至第三耦接部分144之長度可長於自上表面至第一耦接部分142之長度。向內突出之第四耦接部分154可安置於第二板150之面向第一板140的內表面上。第四耦接部分154可鄰近於第二板150之內表面的另一側而安置。第三耦接部分144及第四耦接部分154分別以複數個來提供,且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第三耦接部分144及第四耦接部分154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舉例而言,第四耦接部分154可安置於第三耦接部分144上方。
螺絲孔形成於第三耦接部分144及第四耦接部分154中之每一者中使得螺絲S穿透,且待在稍後描述之第二EMI濾波器270可螺絲耦接至該螺絲孔。
在第一板140之一個側表面上,可安置自另一區進一步向內凹入之第二溝槽147。上面安置有第二溝槽147之第一板140的一個側表面可為面向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的表面。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一EMI濾波器260的第一匯流條340可安置於第二溝槽147中。
相比其他區進一步向內凹入之第一溝槽157可安置於第二板140之一個側表面上。上面安置有第一溝槽157之第二板150的一個側表面可為面向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的表面。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二EMI濾波器270的第二匯流條340可安置於第一溝槽157中。
第一控制模組可包括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第一電源模組基板230及第一EMI濾波器260。第一控制模組可安置成相對於支架140150面向第二控制模組。
第一印刷電路板210可安置於支架140150之一個側表面上。第一印刷電路板210可控制第一電源基板230。用於第一控制模組之 操作的複數個元件可安置於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中。
詳言之,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內表面可安置成面向第一板140之一個側表面及第二板150之一個側表面。第一印刷電路板210可螺絲耦接至第一板140之一個側表面及第二板之一個側表面。為此目的,螺絲可穿透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以螺絲耦接至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一個側表面。第一印刷電路板210在第一方向上之長度可長於在第一方向上自第一板140之外表面至第二板150之外表面的長度。因此,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兩端可自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向外突出。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下端可與底座132之上表面接觸,且下表面可與第二主體110之下表面接觸。
第一電源基板230可安置於第二板150之外表面上。第一電源基板230可電連接至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第一電源基板230用於控制大電流,且可電連接至馬達。下板120中之第一端子125可穿透底座132以耦接至第一電源基板230
第一電源基板230可豎直地安置於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中。複數個接腳232可形成於第一電源基板230之一個側表面上,且接腳孔212可形成於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中以將接腳232耦接至彼此。藉由耦接接腳232與接腳孔212,第一電源基板230可電連接至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第一電源基板230之兩個側表面可由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內表面及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內表面支撐。第一電源基板230可螺絲耦接至第二板150之外表面。
第一EMI濾波器260可安置於將在稍後描述之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內部。第一EMI濾波器26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內表面。第一EMI濾波器260可安置成面向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內表面。
第一EMI濾波器260可螺絲耦接至第一耦接部分142及第二耦接部分152。第一EMI濾波器260之兩個側表面可安置成面向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內表面。第一EMI濾波器260之兩個側表面可與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內表面接觸。
第一EMI濾波器260可包括自一個側表面向外突出之第一匯流條340。第一匯流條340可由金屬材料形成。第一耦接孔236可安置於第一電源基板230中,使得第一匯流條340穿透第一耦接孔。因此,第一EMI濾波器260及第一電源基板230可藉由耦接第一匯流條340與第一耦接孔236而彼此電連接。第一匯流條340可容納於第一溝槽157中。
第二控制模組可包括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第二電源模組基板240及第二EMI濾波器270。第二控制模組可安置成相對於支架140150面向第一控制模組。
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可安置於支架140150之另一側表面上。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可控制第二電源基板240。用於第二控制模組之操作的複數個裝置可安置於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中。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印刷電路板210
詳言之,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內表面可安置成面向第一板140之另一側表面及第二板150之另一側表面。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可螺絲耦接至第一板140之另一側表面及第二板150之另一側表面。為此目的,螺絲可穿透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以螺絲耦接至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另一側表面。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在第一方向上之長度可長於在第一方向上自第一板140之外表面至第二板150之外表面的長度。因此,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兩端可自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向外突出。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下端可與底座132之上表面接觸,且下表面可與第二主體110之下表面接觸。
第二電源基板240可安置於第一板140之外表面上。第二電源基板24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電源基板220。第二電源基板240可電連接至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第二電源基板240用於控制大電流,且可電連接至馬達。下板120中之第二端子125可穿透底座132以耦接至第二電源基板240
第二電源基板240可豎直地安置於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中。複數個接腳242可形成於第二電源基板240之一個側表面上,且接腳孔222 可形成於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中以將接腳242耦接至彼此。藉由耦接接腳242與接腳孔222,第二電源基板240可電連接至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第二電源基板240之兩個側表面可由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內表面及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內表面支撐。第二電源基板240可螺絲耦接至第一板140之外表面。
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安置於第一印刷電路板220之內側處。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EMI濾波器270。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安置成面向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之內表面。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安置成面向第一印刷電路板210之內表面。
第二EMI濾波器270可螺絲耦接至第三耦接部分144及第四耦接部分154。第二EMI濾波器270之兩個側表面可安置成面向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內表面。第二EMI濾波器270之兩個側表面可與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內表面接觸。
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包括自一個側表面向外突出之第二匯流條340。第二匯流條340可由金屬材料形成。第二耦接孔248可安置於第二電源基板240中,以允許第二匯流條340穿透第二耦接孔。因此,第二EMI濾波器270及第二電源基板240可藉由耦接第二匯流條340與第二耦接孔248而彼此電連接。
第一EMI濾波器260及第二EMI濾波器270可分別包括板形基板261、CM電感器263及DM電感器266。DM電感器266可安置於CM電感器263下方。DM電感器266及CM電感器263可分別安置於基板251之內表面上。安置於第一EMI濾波器260中之DM電感器及安置於第二EMI濾波器270中之DM電感器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呈階梯狀。安置於第一EMI濾波器260中之CM電感器及安置於第二EMI濾波器270中之CM電感器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呈階梯狀。EMI濾波器260270中之CM電感器263及DM電感器266轉換輸入電流,且可經由匯流條340將輸入電流分別遞送至第一電源基板220及第二電源基板240
根據如上文所描述之結構,複數個控制模組可在單個外殼中 相對於支架緊密地組合,且存在產品小型化之優點。
另外,由於在複數個電子組件之間不包括經由焊接之連接結構,因此存在促進製造製程之優點。
在下文中,將描述電連接第一EMI濾波器260與第一電源基板230以及第二EMI濾波器270與第二電源基板240的匯流條模組。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之透視圖,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之分解透視圖,且圖1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匯流條模組中之匯流條與主體之間的耦接狀態之橫截面圖。
參看圖1至圖11,第一EMI濾波器260與第一電源基板230、第二EMI濾波器270與第二電源基板240可經由匯流條模組300彼此電連接。匯流條模組300可安置於形成第一EMI濾波器260及第二EMI濾波器270之外部形狀的基板261(參看圖7)上。
詳言之,匯流條模組300可包括:匯流條340,其具有耦接至基板261之一端及耦接至第一電源基板230或第二電源基板240之另一端;及主體310,其用於將匯流條340耦接至基板261。主體310由塑膠材料形成且可稱為支架,此係因為匯流條340支撐於基板261上。
主體310可具有耦接至支架140150之內表面及耦接至基板261之外表面。穿透匯流條340之第一通孔314可形成於主體310之面向基板261的外表面上。另外,第二通孔312可形成於主體310之面向第一電源基板230或第二電源基板240的側表面上。在主體310之內側處,可形成用於容納匯流條340之至少一部分的空間313,該空間之兩端由第一通孔314及第二通孔312界定。因此,匯流條340之至少一部分安置於空間313中,且匯流條340可牢固地固定於主體310內部。
自其他區向外突出之第一突起322可安置於主體310之外表面上。自其他區向外突出之第二突起324可安置於主體310之內表面上。第一突起322及第二突起324可安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第一突起322及第二突起324可具有圓形橫截面形狀。主體310可包括自其他區向外突 出之延伸部分320,使得第一突起322安置於外表面上且第二突起324安置於內表面上。
另一方面,第一突起322及第二突起324可形成為單軸且耦接至主體310,且在此狀況下,延伸部分320可包括自內表面穿透外表面之孔使得耦接單軸。
基板261可包括耦接第一突起322之耦接孔。耦接孔可具有自外表面穿透內表面之孔形狀,使得耦接第一突起322。當匯流條模組300耦接至EMI濾波器260270時,第一突起322可耦接至耦接孔。
同時,向外側突出之突出部分318可另外設置於主體310之外表面上,且在此狀況下,突出部分318可安置成相對於第一通孔314面向第一突起322。另外,額外耦接孔可安置於基板261中以耦接至突出部分318。因此,突出部分318及第一突起322耦接至耦接孔,使得主體310及基板261可彼此耦接。
第一突起322及耦接孔可以複數個提供且安置成彼此對應。突出部分318及第一突起322之橫截面形狀可彼此不同。此時,突出部分318可安置成面向作為參考之連接複數個第一突起322及第一通孔314的假想線之中心區。
第二突起324可耦接至支架140150。耦接第二突起324之主體耦接部分149可形成於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內表面上,以相比其他區朝向內側進一步突出。孔安置於主體耦接部分149之側表面上以對應於第二突起324之橫截面形狀,且第二突起324可耦接至該孔。因此,除經由耦接部分142144耦接以外,第一EMI濾波器260及第二EMI濾波器270亦可藉由耦接第二突起324與主體耦接部分149而牢固地固定至支架140150
匯流條340可包括安置成自主體310之側表面向外突出的第一端子342及安置成自主體310之外表面向外突出的第二端子348。第一端子342可耦接至第一電源基板230或第二電源基板240。第二端子348可耦接至基板261。第二端子348可形成為接腳形狀以耦接至基板261之端子 孔(未圖示)。第二端子348可由複數個接腳之組合形成。
匯流條340可具有彎曲至少一次的區。第一端子342與第二端子348之間的區之至少一部分可安置於主體310內部之空間313中。
詳言之,匯流條340可包括自第一端子342之一端向內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分344,及連接第一彎曲部分344與第二端子348且自第一彎曲部分344之延伸末端彎曲的第二彎曲部分346。第一彎曲部分344可平行於第二端子348安置,且第二彎曲部分346可平行於第一端子342安置。第一彎曲部分344及第二端子348可垂直於第二彎曲部分346及第一端子342。第一彎曲部分344之內表面可與主體310之一個側表面接觸。如上文所描述,第一端子342可耦接至第一板140及第二板150之溝槽147157
根據以上結構,存在以下優點:經由匯流條模組彼此垂直地安置的EMI濾波器及電源基板可緊密地連接,且EMI濾波器亦可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中。
在上文中,即使構成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所有組件描述為組合成一個組件或組合地操作,但本發明未必限於此等實施例。亦即,在本發明之目標的範圍內,所有構成元件可選擇性地組合且以一或多個操作。另外,上文所描述之術語「包括」、「由……組成」或「具有」意謂除非另外陳述,否則可存在對應組件,因此排除其他組件。確切而言,其應解釋為能夠進一步包括其他組件。除非另外定義,否則包括技術或科學術語之所有術語皆具有與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相同的含義。諸如詞典中所定義之術語的常用術語應解釋為與相關技術之上下文的含義一致,且並不解釋為理想或過度正式的含義,除非在本發明中明確地定義。
以上描述僅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想法,且一般熟習本發明相關技術者將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基本特性的情況下進行各種修改及變化。因此,本發明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技術想法,而是解釋技術想法,且本發明之技術想法的範圍不受此等實施例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所有技術想法解釋。
10:電子控制裝置
100:外殼
110:第二主體
111:端子耦接單元
112:端子溝槽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控制裝置,其包含:
    一外殼;
    一第一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
    一第二板,其安置於該外殼中且具有面向該第一板之一內表面的一內表面;
    一第一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及
    一第二控制模組,其安置於該外殼中,
    其中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
    一第一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一個側面及該第二板之一個側面的一內表面;
    一第一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二板之一外表面上;及
    一第一EMI濾波器,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一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與該第一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相對,且
    其中該第二控制模組包括:
    一第二印刷電路板,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板之另一側表面及該第二板之另一側表面的一內表面;
    一第二電源基板,其安置於該第一板之一外表面上;及
    一第二EMI濾波器,其安置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該第二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面向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一內表面。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一電源基板垂直於彼此安置,且
    其中該第二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電源基板可垂直於彼此安置。
  3. 如請求項2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一第一接腳形成於該第一電源基板之一個側表面上,
    其中耦接該第一接腳之一第一接腳孔形成於該第一印刷電路板上,
    其中一第二接腳形成於該第二電源基板之一個側表面上,且
    其中耦接該第二接腳之一第二接腳孔形成於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上。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源基板之兩個側表面面向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內表面,且
    其中該第二電源基板之兩個側表面面向該第一印刷電路板及該第二印刷電路板之內表面。
  5.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板之一內表面上,安置有向內突出之一第一耦接部分以及一第三耦接部分,該第一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一耦接部分,該第二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三耦接部分,且
    其中在該第二板之一內表面上,安置有向內突出之一第二耦接部分以及一第四耦接部分,該第一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二耦接部分,該第二EMI濾波器螺絲耦接至該第四耦接部分。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印刷電路板螺絲耦接至該第一板之一個側表面及該第二板,且
    其中該第二印刷電路板螺絲耦接至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之該另一側表面。
  7.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包括耦接至該外殼之一下表面的一下板,
    其中該下板包括相對於中心面向彼此之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
    其中該第一端子耦接至該第一電源基板,且
    其中該第二端子耦接至該第二電源基板。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一第一電感器安置於該第一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上,
    其中一第二電感器安置於該第二EMI濾波器之一內表面上,且
    其中該第一電感器及該第二電感器安置成在一上下方向上具有一階差。
  9. 如請求項1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該第一EMI濾波器包括向一側突出之一第一匯流條,
    其中該第一電源基板包括一第一耦接孔,該第一匯流條耦接至該第一 耦接孔,
    其中該第二EMI濾波器包括向一側突出之一第二匯流條,且
    其中該第二電源基板包括一第二耦接孔,該第二匯流條耦接至該第二耦接孔。
  10. 如請求項9之電子控制裝置,其中容納該第二匯流條之一第一溝槽安置於該第二板之一側表面上,且
    其中容納該第一匯流條之一第二溝槽安置於該第一板之一側表面上。
TW110146146A 2020-12-10 2021-12-09 電子控制裝置 TW2022334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72219A KR20220082370A (ko) 2020-12-10 2020-12-10 전자제어 장치
KR10-2020-0172219 2020-12-10
KR10-2020-0175807 2020-12-15
KR1020200175807A KR20220085603A (ko) 2020-12-15 2020-12-15 전자제어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456A true TW202233456A (zh) 2022-09-01

Family

ID=8197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146A TW202233456A (zh) 2020-12-10 2021-12-09 電子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7687A1 (zh)
TW (1) TW202233456A (zh)
WO (1) WO20221246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6066B2 (ja) * 2009-06-24 2014-06-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KR101429499B1 (ko) * 2013-07-03 2014-08-13 주식회사 오리엔트전자 라인필터 조립체 및 그 조립방법
US20160254732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Jtekt Corporation Motor unit
KR102536589B1 (ko) * 2018-05-15 2023-05-25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전동 구동 제어 장치
JP2020141499A (ja) * 2019-02-28 2020-09-03 日本電産モビリティ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4649A1 (ko) 2022-06-16
US20240107687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4915B2 (ja) 電気接続箱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0269524B2 (en) Multiple fuse device
JP2002058134A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JP3679362B2 (ja) リレー、リレー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接続箱
US20070147017A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modul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6310791B2 (ja) スイッチボックス
JP2004080917A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01211527A (ja) 電気接続箱
TW202233456A (zh) 電子控制裝置
US20050219827A1 (en) Electrical circuit device
JP2017022809A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259571A (ja) 車両用電気接続箱
JP2019204577A (ja) コネクタ
JP7273077B2 (ja) 基板ユニット及び基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424042B2 (ja) 車載用リレー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2007228757A (ja) 電気接続箱
JP6090564B2 (ja) 複数の樹脂部品の基板固定構造
JP2010049815A (ja) 車載電装品制御ユニット及び制御部品
KR20220085603A (ko) 전자제어 장치
JP2003132979A (ja) 電力出力制御装置
KR20220082370A (ko) 전자제어 장치
JP2013065695A (ja) 電動機制御装置
CN105529662A (zh) 接线盒组件结构
CN114765919B (zh) 基板单元以及基板单元的制造方法
JP2002159119A (ja) 電気接続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