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3037A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Google Patents

可變色黏著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3037A
TW202223037A TW110133741A TW110133741A TW202223037A TW 202223037 A TW202223037 A TW 202223037A TW 110133741 A TW110133741 A TW 110133741A TW 110133741 A TW110133741 A TW 110133741A TW 202223037 A TW202223037 A TW 2022230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meth
color
adhesive layer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0650B (zh
Inventor
水野大輔
仲野武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6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適於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變色並且抑制該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劣化的可變色黏著片材。 本發明之黏著片材S(可變色黏著片材)具備黏著劑層10。黏著劑層10含有基礎聚合物及單體成分、或含有作為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之聚合物。於黏著片材S中,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且黏著劑層10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或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且黏著劑層10含有酸產生劑。或者,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Description

可變色黏著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
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面板等顯示器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覆蓋構件等之積層構造。於此種顯示器面板之製造過程中,為了將積層構造中所包含之元件彼此貼合,例如使用透明之黏著片材。
又,作為配置於顯示器面板中之像素面板之光出射側(圖像顯示側)之透明黏著片材,業界提出使用於該片材之特定部位預先形成有用以賦予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之著色部分的黏著片材。此種黏著片材例如記載於下述專利文獻1。於專利文獻1中,具體而言,記載有具有含有碳黑顏料之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2038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在顯示器面板之製造過程中使用預先形成有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之情形時,於將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後,無法確切地檢查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於顯示器面板之製造過程中之黏著片材之貼合時,要求能夠於該貼合後確切地檢查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另一方面,就確保設置於顯示器面板用透明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功能之觀點而言,要求抑制著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適於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變色並且抑制該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劣化的可變色黏著片材。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具備含有基礎聚合物及單體成分或作為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之聚合物的黏著劑層,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或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酸產生劑,或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本發明[2]包含如上述[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相對於上述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含有上述基礎聚合物及上述單體成分之上述黏著劑層中之上述單體成分之含量為5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
本發明[3]包含如上述[1]或[2]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含有上述基礎聚合物及上述單體成分之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上述酸產生劑為光酸產生劑,且上述黏著劑層於波長3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吸光度Y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之吸光度X之比率為2以上之波長區域。
本發明[4]包含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具有1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之厚度。
本發明[5]包含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方向一側之基材。 [發明之效果]
於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中,黏著劑層以上述特定形態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因此,於將可變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後,於黏著劑層之變色預定部分(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可藉由對該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而使酸產生劑產生酸,並藉由該酸使顯色性化合物顯色。藉由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可於貼合後並且形成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前檢查該片材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如上所述,可變色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以組入至基礎聚合物中之狀態或可作為單體成分共聚之狀態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之至少一者(於採用後一狀態之情形時,藉由經過黏著劑層內之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可將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之至少一者組入至聚合物網中)。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適於在黏著劑層形成變色部分後(即,顯色性化合物藉由與源自酸產生劑之酸反應而顯色後),抑制已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擴散。藉由抑制已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擴散,而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退色、色調之不均勻化等)得到抑制。
作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黏著片材S如圖1所示,具備黏著劑層10。黏著片材S具有特定厚度之片形狀,且沿與厚度方向正交之方向(面方向)延伸。黏著片材S例如用作配置於有機EL面板等顯示器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覆蓋構件等之積層構造)中之像素面板之圖像顯示側之透明黏著片材。
黏著劑層10係由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之具有透明性(可見光透過性)之感壓接著劑層。黏著性組合物係如以下第1~第6中任一項之黏著性組合物。
第1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單體成分(聚合性化合物)、及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且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
第2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單體成分、及酸產生劑,且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第3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及單體成分(聚合性化合物),且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第4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及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且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
第5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及酸產生劑,且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第6黏著性組合物含有基礎聚合物,且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之基礎聚合物於室溫區域中顯示出橡膠彈性。作為基礎聚合物,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膠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胺基甲酸酯聚合物、聚醚聚合物、聚矽氧聚合物、聚醯胺聚合物、及氟聚合物。就確保黏著劑層10中之良好之透明性及黏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
就適當地表現出黏著劑層10中之基礎聚合物之功能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0中之基礎聚合物之含有比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
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係藉由使以50質量%以上之比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成分(第1單體成分)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具有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具有碳數1~12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更佳為將丙烯酸甲酯與具有碳數2~12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併用,進而較佳為將丙烯酸甲酯與丙烯酸2-乙基己酯併用。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可例舉具有碳數1~4之烷氧基及碳數1~4之伸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及(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作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甲酯,更佳為使用丙烯酸2-乙氧基甲酯。
(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就於黏著劑層10中適當地表現出黏著性等基本特性之觀點而言,第1單體成分中之(甲基)丙烯酸酯之比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該比率例如為99質量%以下。
第1單體成分亦可包含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之共聚性單體。作為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具有極性基之單體。作為含極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含羥基單體、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及含羧基單體。含極性基單體有助於交聯點向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導入、確保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凝集力等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改質。
共聚性單體較佳為包含選自由含羥基單體、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及含羧基單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共聚性單體包含含羥基單體及/或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
作為含羥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作為含羥基單體,較佳為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更佳為例舉丙烯酸2-羥基乙酯及丙烯酸4-羥基丁酯。
就交聯結構向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導入、及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第1單體成分中之含羥基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聚合時之聚合反應溶液之黏度、及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10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相溶性相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例如可例舉: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𠯤、N-乙烯基吡𠯤、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㗁唑、N-(甲基)丙烯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啶、N-乙烯基𠰌啉、N-乙烯基-3-𠰌啉酮、N-乙烯基-2-己內醯胺、N-乙烯基-1,3-㗁𠯤-2-酮、N-乙烯基-3,5-𠰌啉二酮、N-乙烯基吡唑、N-乙烯基異㗁唑、N-乙烯基噻唑、及N-乙烯基異噻唑。作為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較佳為使用N-乙烯基-2-吡咯啶酮。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10之對被黏著體密接力之觀點而言,第1單體成分中之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10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相溶性相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含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及異丁烯酸。
就交聯結構向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導入、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10之對被黏著體密接力之觀點而言,第1單體成分中之含羧基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規避因酸而產生之被黏著體之腐蝕風險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第1單體成分亦可包含其他共聚性單體。作為其他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酸酐單體、含磺酸基單體、含磷酸基單體、含環氧基單體、含氰基單體、含醯胺基單體、具有丁二醯亞胺骨架之單體、順丁烯二醯亞胺類、伊康醯亞胺類、乙烯酯類、乙烯醚類、及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
作為酸酐單體,例如可例舉順丁烯二酸酐及伊康酸酐。
作為含磺酸基單體,例如可例舉: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乙烯基磺酸鈉、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及(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
作為含磷酸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磷酸2-羥基乙基丙烯醯酯。
作為含環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縮水甘油醚等含環氧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及(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醚。
作為含氰基單體,例如可例舉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
作為含醯胺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醯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乙醯胺等N-乙烯基羧醯胺類;N-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甲基)丙烯醯基𠰌啉。作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例舉: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N-二(第三丁基)(甲基)丙烯醯胺。作為N-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例舉: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作為N-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例舉:N-(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1-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作為N-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例如可例舉: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
作為具有丁二醯亞胺骨架之單體,例如可例舉:N-(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丁二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6-氧基六亞甲基丁二醯亞胺、及N-(甲基)丙烯醯基-8-氧基六亞甲基丁二醯亞胺。
作為順丁烯二醯亞胺類,例如可例舉: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異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月桂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及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作為伊康醯亞胺類,例如可例舉:N-甲基伊康醯亞胺、N-乙基伊康醯亞胺、N-丁基伊康醯亞胺、N-辛基伊康醯亞胺、N-2-乙基己基伊康醯亞胺、N-環己基伊康醯亞胺、及N-月桂基伊康醯亞胺。
作為乙烯酯類,例如可例舉乙酸乙烯酯及丙酸乙烯酯。
作為乙烯醚類,例如可例舉甲基乙烯醚及乙基乙烯醚。
作為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例如可例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乙烯基甲苯。作為烯烴類,例如可例舉:乙烯、丁二烯、異戊二烯、及異丁烯。
共聚性單體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使上述第1單體成分聚合而形成。作為聚合方法,例如可例舉溶液聚合、塊狀聚合、及乳化聚合,較佳為例舉溶液聚合。於溶液聚合中,例如將第1單體成分與聚合起始劑調配於溶劑中而製備反應溶液後對該反應溶液進行加熱。接下來,藉由經過反應溶液中之第1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可獲得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使用熱聚合起始劑。相對於第1單體成分100質量份,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例如為0.05質量份以上,且例如為1質量份以下。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偶氮聚合起始劑及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作為偶氮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雙-4-氰基戊酸、偶氮二異戊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鹽、及、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二鹽酸鹽。作為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第三丁基、及過氧化月桂醯。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0以上,更佳為30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500000以上。該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00以下,更佳為30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00以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進行測定並藉由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
基礎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0℃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該玻璃轉移溫度例如為-80℃以上。
關於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可使用基於下述Fox式而求出之玻璃轉移溫度(理論值)。Fox式係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與構成該聚合物之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i之關係式。於下述Fox式中,Tg表示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Wi表示構成該聚合物之單體i之重量分率,Tgi表示由單體i形成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可使用文獻值,例如於「Polymer Handbook(聚合物手冊)」(第4版,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年)及「新高分子文庫7 塗料用合成樹脂入門」(北岡協三著,高分子刊行會,1995年)中例舉出各種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另一方面,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亦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7-51271號公報中具體記載之方法而求出。
Fox式 1/(273+Tg)=Σ[Wi/(273+Tgi)]
就交聯結構向基礎聚合物之導入之觀點而言,第1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異氰酸酯交聯劑、環氧交聯劑、㗁唑啉交聯劑、氮丙啶交聯劑、碳二醯亞胺交聯劑、及金屬螯合物交聯劑。交聯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及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又,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亦可例舉該等異氰酸酯之衍生物。作為該異氰酸酯衍生物,例如可例舉異氰尿酸酯改性體及多元醇改性體。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Coronate L(甲苯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體,Tosoh製造)、Coronate HL(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體,Tosoh製造)、Coronate HX(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異氰尿酸酯體,Tosoh製造)、及Takenate D110N(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體,三井化學製造)。
作為環氧交聯劑,可例舉:雙酚A、表氯醇型之環氧樹脂、伸乙基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胺縮水甘油胺、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及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劑之調配量例如為0.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7質量份以上。就於黏著劑層10中確保良好之黏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劑之調配量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質量份以下。
於將交聯結構導入至基礎聚合物中之情形時,為了使交聯反應有效地進行,亦可使用交聯觸媒。作為交聯觸媒。例如可例舉: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鈦酸四-正丁酯、鈦酸四異丙酯、三乙醯丙酮鐵、及氧化丁基錫;較佳為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為0.0001質量份以上,又,為1質量份以下。
於使用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亦可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調配事後可自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去除之交聯抑制劑。於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作為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作為交聯抑制劑,較佳為使用乙醯丙酮。於該情形時,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乙醯丙酮配位於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而交聯劑對基礎聚合物之交聯反應受到抑制。於黏著片材S之下述製造過程中,於剝離膜上塗佈黏著性組合物而形成塗膜後,以所需時序進行加熱,藉此可使乙醯丙酮揮發而自塗膜中去除。藉此,可使交聯劑之交聯反應進行。
相對於交聯觸媒100質量份,交聯抑制劑之調配量例如10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例如為5000質量份以下。
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與基礎聚合物一併調配之單體成分(第2單體成分)如上所述,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於本實施方式中,進而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其他化合物(其他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官能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作為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例舉:苯乙烯基等乙烯基、丙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意指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作為較佳之聚合性官能基,可例舉:苯乙烯基等乙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第1酸產生劑),較佳為使用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產生酸且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光酸產生劑(第1光酸產生劑)。活性能量線之種類取決於第1光酸產生劑之種類(具體而言,第1光酸產生劑產生酸之活性能量線之波長)。作為活性能量線,例如可例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X射線、α射線、β射線、及γ射線。就使用設備之多樣性及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作為活性能量線,較佳為例舉紫外線。
作為第1光酸產生劑,例如可例舉藉由照射紫外線而產生酸且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鎓化合物。鎓化合物例如係以鎓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鎓鹽之形態提供。作為鎓陽離子,例如可例舉錪及鋶。作為陰離子,例如可例舉:磺酸衍生物陰離子、磺醯亞胺衍生物陰離子、及磺甲基化物衍生物陰離子。較佳為陰離子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作為第1光酸產生劑,較佳為使用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磺酸衍生物陰離子與鋶之鎓鹽,更佳為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磺酸衍生物陰離子與鋶之鎓鹽,進而較佳為使用三苯基鋶・4-乙烯基苯磺酸鹽。該光酸產生劑之合成方法例如記載於「Novel polymeric anionic photoacid generators (PAGs) and corresponding polymers for 193 nm lithograph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6, Vol. 16, p3701-3707)。第1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相對於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6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作為第2單體成分中所包含之上述其他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具有一個聚合性官能基之單體(單官能單體)、及具有複數個聚合性官能基之單體(多官能單體)。
作為單官能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丁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己內酯改性(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苯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四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壬基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酸式磷酸甲基丙烯醯氧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磷酸2-羥基乙酯磷酸酯、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烯醯基𠰌啉、(甲基)丙烯酸𠰌啉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
作為多官能單體,可例舉:二官能單體、三官能單體、及四官能以上之多官能單體。
作為二官能單體,例如可例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改性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異氰尿酸二(甲基)丙烯醯酯、及環氧烷改性雙酚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三官能單體,例如可例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異氰尿酸三(丙烯醯氧基乙基)酯。
作為四官能以上之多官能單體,例如可例舉: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單羥基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就黏著劑層10之速硬化性之觀點而言,作為上述其他聚合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多官能單體,更佳為使用四官能以上之多官能單體,進而較佳為使用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尤佳為使用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就於硬化後之黏著劑層10中確保充分之硬度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第2單體成分之調配量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7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9質量份以上,尤佳為10質量份以上。就於硬化後之黏著劑層10中確保充分之黏著力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之聚合性化合物之調配量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下。
第1黏著性組合物於本實施方式中進而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受到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使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開始。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安息香醚光聚合起始劑、苯乙酮光聚合起始劑、α-酮醇光聚合起始劑、芳香族磺醯氯光聚合起始劑、光活性肟光聚合起始劑、安息香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光聚合起始劑、醇酮光聚合起始劑、9-氧硫𠮿
Figure 110133741-0000-3
光聚合起始劑、及醯基氧化膦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係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無色色素、三芳基甲烷色素、二苯甲烷色素、螢烷色素、螺哌喃色素、及若丹明色素。顯色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作為無色色素,例如可例舉: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𠮿
Figure 110133741-0000-3
]、3-二丁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甲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二甲苯胺基螢烷、及3-(4-二乙基胺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作為三芳基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p,p',p"-三-二甲基胺基三苯甲烷。作為二苯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4,4-雙-二甲胺基苯基二苯甲基苄醚。作為螢烷色素,例如可例舉3-二乙胺基-6-甲基-7-氯螢烷。作為螺哌喃色素,例如可例舉3-甲基螺二萘并哌喃。作為若丹明色素,例如可例舉若丹明-B-苯胺基內醯胺。
就於黏著劑層10中確保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作為第1顯色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無色色素,更佳為使用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𠮿
Figure 110133741-0000-3
]。
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之調配量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質量份以下。
第1黏著性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例舉:矽烷偶合劑、黏著性賦予劑、塑化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界面活性劑、及抗靜電劑。
第2黏著性組合物具有除以下情況以外均與關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於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第2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第2顯色性化合物)代替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酸產生劑。第2黏著性組合物含有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第2酸產生劑)代替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
作為第2顯色性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例舉: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無色色素、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三芳基甲烷色素、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二苯甲烷色素、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螢烷色素、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螺哌喃色素、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若丹明色素。聚合性官能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作為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例舉:乙烯基、丙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意指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作為聚合性官能基之化合物用作第2單體成分。第2顯色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第2顯色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作為第2顯色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無色色素,更佳為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無色色素,進而較佳為使用具有丙烯醯基之無色色素。作為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無色色素,例如可例舉國際公開第2013/048993號所記載之含丙烯醯基之無色色素。
作為第2酸產生劑(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較佳為使用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產生酸之光酸產生劑(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2光酸產生劑)。作為第2光酸產生劑,例如可例舉藉由照射紫外線而產生酸之鎓化合物。鎓化合物例如係以鎓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鎓鹽之形態提供。作為鎓陽離子,例如可例舉錪及鋶。作為陰離子,例如可例舉Cl -、Br -、I -、ZnCl 3 -、HSO 3 -、BF 4 -、PF 6 -、AsF 6 -、SbF 6 -、CH 3SO 3 -、CF 3SO 3 -、C 4F 9HSO 3 -、(C 6F 5) 4B -、及(C 4H 9) 4B -。第2光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第2黏著性組合物較佳為包含包括鋶與C 4F 9HSO 3 -之鎓鹽(鎓化合物)作為第2光酸產生劑。
於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第2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2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於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之第2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6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第3黏著性組合物具有除以下情況以外均與關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於第3黏著性組合物中,第2單體成分進而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第3黏著性組合物於本實施方式中實質上不包含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
作為第3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可例舉作為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
於第3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第2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第4黏著性組合物具有除以下情況以外均與關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於第4黏著性組合物中,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第1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第1酸產生劑)。第4黏著性組合物於本實施方式中實質上不含第2單體成分。
作為第4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1酸產生劑,可例舉作為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1酸產生劑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
於第4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第1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第1單體成分100質量份中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6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第5黏著性組合物具有除以下情況以外均與關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於第5黏著性組合物中,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第1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顯色性化合物(第2顯色性化合物)。第5黏著性組合物含有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2酸產生劑代替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第5黏著性組合物於本實施方式中實質上不含第2單體成分。
作為第5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可例舉作為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作為第5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酸產生劑,可例舉作為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酸產生劑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
於第5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第2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2酸產生劑(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於第5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之第2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6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第6黏著性組合物具有除以下情況以外均與關於第1黏著性組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於第6黏著性組合物中,形成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第1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第1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顯色性化合物(第2顯色性化合物)。第6黏著性組合物於本實施方式中實質上不含第2單體成分、及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第1顯色性化合物。
作為第6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1酸產生劑,可例舉作為第1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1酸產生劑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作為第6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可例舉作為第2黏著性組合物中之第2顯色性化合物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化合物。
於第6黏著性組合物中,相對於第2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第1單體成分100質量份中之第1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6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黏著片材S例如可藉由將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或第6黏著性組合物塗佈於剝離膜(第1剝離膜)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而製造(於圖1中,於假想線所示之剝離膜L上配置有黏著片材S)。
作為剝離膜,例如可例舉具有可撓性之塑膠膜。作為該塑膠膜,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及聚酯膜。剝離膜之厚度例如為3 μm以上,且例如為200 μm以下。剝離膜之表面較佳為經離型處理。
作為黏著性組合物之塗佈方法,例如可例舉:輥塗、接觸輥式塗佈、凹版塗佈、反向塗佈、輥刷、噴塗、浸漬輥塗、棒式塗佈、刮刀塗佈、氣刀塗佈、淋幕式塗佈、模唇塗佈、及模嘴塗佈。塗膜之乾燥溫度例如為50℃~200℃。乾燥時間例如為5秒~20分鐘。
於黏著性組合物包含交聯劑之情形時,與上述乾燥同時地或藉由其後之老化進行交聯反應。老化條件根據交聯劑之種類適當設定。老化溫度例如為20℃~160℃。老化時間例如為1分鐘至7天。
又,亦可於老化之前或後,於第1剝離膜上之黏著劑層10之上進而積層剝離膜(第2剝離膜)。第2剝離膜係實施有表面離型處理之可撓性之塑膠膜,可使用與關於第1剝離膜而於上文中說明過者相同者。
如此,可製造黏著面由剝離膜被覆保護之黏著片材S。於使用黏著片材S時,視需要將各剝離膜自黏著片材S剝離。
就確保對被黏著體之充分之黏著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0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就黏著片材S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0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尤佳為50 μm以下。
黏著劑層10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更佳為1%以下。此種構成適於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檢查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黏著劑層10之霧度可依據JIS K7136(2000年)並使用霧度計進行測定。作為霧度計,例如可例舉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之「NDH2000」、及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之「HM-150型」。
黏著劑層10於波長400~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對黏著劑層10賦予第2外部刺激之前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此種構成適於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檢查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黏著片材S經過對玻璃板之貼合後於23℃、剝離角度180°及剝離速度300 mm/min之剝離條件下之剝離試驗中對該不鏽鋼板顯示出之黏著力例如為1 N/25 mm以上,且例如為50 N/25 mm以下。
於黏著劑層10係由第1、第2或第3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且一併含有光酸產生劑及光聚合起始劑之情形時,該黏著劑層10較佳為於波長3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光聚合起始劑之吸光度Y相對於光酸產生劑之吸光度X之比率為2以上之波長區域。該比率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尤佳為100以上。該比率例如為100萬以下。
如圖2所示,黏著片材S亦可為除黏著劑層10以外亦具備基材20之附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於該情形時,具體而言,黏著片材S具備黏著劑層10、及配置於其厚度方向之一面側之基材20。較佳為基材20與黏著劑層10之厚度方向之一面接觸。
基材20係作為透明之支持體發揮功能之元件。基材20例如為具有可撓性之塑膠膜。作為塑膠膜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例舉:聚烯烴、聚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纖維素、聚苯乙烯、及聚碳酸酯。作為聚烯烴,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作為聚酯,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聚醯胺,例如可例舉:聚醯胺6、聚醯胺6,6、及部分芳香族聚醯胺。於基材20中,就兼顧其透明性與機械強度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塑膠材料較佳為聚酯,更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基材20具有透明性。基材20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基材20之霧度可依據JIS K7136(2000年)並使用霧度計進行測定。
基材20中之黏著劑層10側之表面亦可被施予用以提高與黏著劑層10之密接性之物理處理、化學處理或底塗處理。作為物理處理,例如可例舉電暈處理及電漿處理。作為化學處理,例如可例舉酸處理及鹼處理。
就確保用以使基材20作為支持體發揮功能之強度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又,就於黏著片材S中實現適度之可撓性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
圖2所示之黏著片材S例如可藉由除使用基材20代替第1剝離膜以外均與上述黏著片材製造方法相同之方法來製造。
圖3A至圖3D表示黏著片材S之使用方法之一例。本方法包括:準備步驟、接合步驟、及變色部分形成步驟。
首先,於準備步驟中,如圖3A所示,準備黏著片材S、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第1構件31例如係有機EL面板等顯示器面板。第1構件31亦可為其他電子裝置、及光學裝置。第2構件32例如為透明基材。作為透明基材,可例舉透明塑膠基材及透明玻璃基材。
繼而,於接合步驟中,如圖3B所示,經由黏著片材S將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接合。藉此,獲得積層體Z。於積層體Z中,黏著片材S係以與第1構件31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第2構件32係以與該黏著片材S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
接合步驟之後,視需要檢查構件31、32與黏著片材S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於具備由第1、第2或第3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之黏著劑層10之黏著片材S中,繼而如圖3C所示,使黏著劑層10硬化(硬化步驟)。具體而言,對積層體Z(於實施有上述檢查之情形時,通過檢查之積層體Z)中之黏著劑層10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進行。
本步驟之活性能量線係自透明之第2構件32側對黏著劑層10進行照射。作為本步驟中之活性能量線照射用之光源,例如可例舉:紫外線LED燈(UV-LED燈)、黑光燈、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化物燈。又,於本步驟之活性能量線照射中,亦可視需要使用用以截斷自光源出射之活性能量線中之一部分波長區域的波長截斷濾波器。
活性能量線(第1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與用以使酸產生劑產生酸之上述活性能量線(第2活性能量線)不同。第1活性能量線於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實質上不會使酸產生劑產生酸之波長。第1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之下限較佳為365 nm,更佳為370 nm,進一步較佳為375 nm,進一步更佳為380 nm,進而較佳為385 nm,進而更佳為390 nm,尤佳為395 nm。於本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於黏著劑層10中調配藉由受到此種波長之活性能量線照射而使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開始之光聚合起始劑。
於本步驟中,於受到第1活性能量線照射之黏著劑層10中,藉由光聚合起始劑而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開始,並進行該聚合反應。藉此,黏著劑層10之彈性模數上升。
黏著劑層10較佳為如上所述,於波長3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光聚合起始劑之吸光度Y相對於光酸產生劑之吸光度X之比率為2以上之波長區域(波長區域R)。波長區域R中之上述比率(Y/X)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以上。較佳為所照射之第1活性能量線之波長之至少一部分位於波長區域R內。更佳為所照射之第1活性能量線之所有波長均位於波長區域R內。將具有此種波長區域內之波長之第1活性能量線照射至黏著劑層10之構成適於在硬化步驟中抑制黏著劑層10中之變色,並且使黏著劑層10硬化。於硬化步驟中,就抑制黏著劑層10中之變色並且使黏著劑層10硬化之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之吸光度Y相對於光酸產生劑之吸光度X之上述比率較佳為較大。
繼而,於變色部分形成步驟中,如圖3D所示,對積層體Z之黏著劑層10中之變色預定部位照射第2活性能量線,而於黏著劑層10形成變色部分11。具體而言,自透明之第2構件32側經由用以遮蓋黏著劑層10中之特定區域之遮罩圖案(省略圖示)對黏著劑層10照射第2活性能量線。藉此,使黏著劑層10中之未由該遮蓋圖案遮蓋之部分變色。
作為第2活性能量線照射用之光源,例如可例舉:紫外線LED燈(UV-LED燈)、黑光燈、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化物燈。又,於第2活性能量線照射中,亦可視需要使用用以截斷自光源出射之活性能量線中之一部分波長區域之波長截斷濾波器。
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與上述第1活性能量線不同。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較佳為至少包含小於第1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之範圍(短波長側之波長範圍)(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亦可包含與第1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重疊之範圍)。於第2活性能量線於波長範圍內具有下限之情形或使用例如波長截斷濾波器於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內設置下限之情形時,該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之下限較佳為300 nm,更佳為305 nm,進一步較佳為310 nm,進一步更佳為315 nm,進而較佳為320 nm,進而更佳為325 nm,尤佳為330 nm。或者第2活性能量線中亦可包含波長未達300 nm之光。作為此種光之光源,例如可例舉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化物燈。於第2活性能量線於波長範圍內具有上限之情形或使用例如波長截斷濾波器於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內設置上限之情形時,該第2活性能量線之波長範圍之上限較佳為400 nm,更佳為395 nm,進一步較佳為390 nm,進一步更佳為385 nm,進而較佳為380 nm,進而更佳為375 nm,尤佳為370 nm。於本實施方式中,較佳為於黏著劑層10中調配藉由受到此種波長之活性能量線照射而產生酸之光酸產生劑。
於本步驟中,於黏著劑層10中受到第2活性能量線照射之部分,由光酸產生劑產生酸,且顯色性化合物藉由與該酸反應而顯色。藉此,於黏著劑層10形成變色部分11。
例如可如上所述般將黏著片材S用於構件間之接合。於第1構件31為有機EL面板等顯示器面板之情形時,以與形成於該面板所具備之像素面板上之金屬配線對應(即面對)之圖案形狀設置變色部分11,藉此可抑制外界光於該金屬配線反射。
於黏著片材S中,黏著劑層10(由上述第1、第2、第3、第4、第5或第6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之黏著劑層)以上述特定形態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因此,於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於黏著劑層10之變色預定部分(黏著劑層10之至少一部分),可藉由對該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而使酸產生劑產生酸,並藉由該酸使顯色性化合物顯色。藉由此種黏著片材S,可於貼合後並且形成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前檢查該片材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黏著片材S之黏著劑層10係以組入至基礎聚合物中之狀態或可作為第2單體成分共聚之狀態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之至少一者(於採用後一狀態之情形時,藉由經過黏著劑層10內之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可將顯色性化合物及酸產生劑之至少一者組入至聚合物網中)。此種黏著片材S適於在黏著劑層10形成變色部分後(即顯色性化合物藉由與源自酸產生劑之酸反應而顯色後),抑制已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擴散。藉由抑制已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擴散,而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退色、色調之不均勻化等)得到抑制。
如上所述,黏著片材S適於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使黏著劑層10之至少一部分變色,並且抑制該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劣化。黏著劑層10中之變色部分之劣化之抑制有助於維持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變色部分所承擔之功能特性。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第4、第5及第6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分別一併含有例如光聚合起始劑及關於第1~第3黏著性組合物之第2單體成分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聚合性化合物(單官能單體及多官能單體等)。又,該第4、第5及第6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分別含有上述第1酸產生劑及/或第2顯色性化合物作為第2單體成分。
藉由具備此種由第4、第5或第6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之黏著劑層10之黏著片材S,可參照圖3C實施上述硬化步驟。具體而言,對積層體Z中之黏著劑層10照射活性能量線,使第2單體成分之聚合反應進行,從而可提高黏著劑層10之彈性模數。
又,第1及第4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分別含有上述第2酸產生劑。第2及第5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分別含有上述第1顯色性化合物。第3及第6黏著性組合物亦可分別含有第2酸產生劑及第1顯色性化合物。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又,以下所記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代替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記載之與其等對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之上限(作為「以下」或「未達」而定義之數值)或下限(作為「以上」或「超過」而定義之數值)。
[實施例1] 〈基礎聚合物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質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13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5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233質量份之混合物於60℃下並於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液P 1)。該聚合物溶液P 1中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20萬。
〈黏著性組合物之製備〉 向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P 1中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基礎聚合物)每100質量份而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交聯劑(商品名「Takenate D110N」,二異氰酸苯二甲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體之75%乙酸乙酯溶液,三井化學製造)0.25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商品名「OL-1」,1質量%乙酸乙酯溶液,東京精密化學公司製造)0.01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抑制劑(針對交聯觸媒之配位基)之乙醯丙酮3質量份、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之無色色素(商品名「S-205」,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𠮿
Figure 110133741-0000-3
],山田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質量份、可共聚之單體成分(第2單體成分)30.75質量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819」,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IGM Resins B.V.公司製造)0.38質量份並進行混合,製備黏著性組合物。第2單體成分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基礎聚合物)每100質量份而作為單官能單體之丙烯酸4-羥基丁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2.5質量份、作為多官能單體之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AICEL ALLNEX公司製造)2質量份、作為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光酸產生劑之三苯基鋶・4-乙烯基苯磺酸酯6.25質量份。
〈黏著劑層之形成〉 於表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膜)上藉由槽輥塗佈黏著性組合物而形成塗膜。繼而,將該塗膜於132℃下加熱3分鐘,藉此使之乾燥。藉此,於基材膜上形成厚度25 μm之黏著劑層。繼而,將隔離膜(一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之離型處理面貼合於基材膜上之黏著劑層。其後,於60℃下進行24小時老化處理,推進黏著劑層中之交聯反應。如此,製作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
[實施例2] 〈含聚合性官能基之無色色素之合成〉 首先,於燒瓶內,對於40 g濃硫酸(97%),一面對該濃硫酸進行攪拌,一面將5.5 mL之3-甲基-4-胺基苯酚甲醚逐次滴加添加1 μL。繼而,向所獲得之混合物中添加16.4 g 2-(2-羥基-4-二甲基胺基)苯甲醯苯甲酸。繼而,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35℃下攪拌72小時。繼而,將該混合物緩慢添加至加有320 g冰之1 L之燒瓶內。繼而,向該燒瓶內添加290 g 11%氫氧化鈉溶液。繼而,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96℃下攪拌4小時。繼而,向該混合物中添加80 mL之甲苯後,將該混合物於96℃下攪拌2小時。繼而,使該反應溶液靜置30分鐘後,使用吸管將作為反應溶液之上層而形成之有機層收集至燒瓶內。繼而,將該燒瓶之內容物於3.5℃之水浴中冷卻30分鐘。繼而,藉由濾紙(網眼尺寸2.5 μm)對該內容物進行過濾後,利用5 mL之甲苯進行洗淨。繼而,將過濾物於真空下並於65℃下乾燥4小時,獲得下述化學式(1)所示之化合物P 15.2 g。繼而,將30 mL之四氫呋喃、2 mL之二甲基甲醯胺、及2 mL之三乙胺與2.4 g化合物P 1一併添加至燒瓶內。繼而,將0.64 mL之丙烯醯氯逐次少量添加至燒瓶內之混合物中後,將該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24小時。繼而,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注入至20 mL之離子交換水中。繼而,藉由濾紙(網眼尺寸2.5 μm)對藉此而產生之沈澱物進行過濾。繼而,將固形物(過濾物)於真空下並於室溫下乾燥72小時,獲得由下述化學式(2)所示之化合物P 2(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無色色素)。
[化1]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化2]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基礎聚合物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氧基甲酯68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10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5質量份、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上述無色色素(化合物P 2)2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210質量份之混合物於60℃下並於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液P 2)。該聚合物溶液P 2中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4萬。
〈黏著性組合物之製備〉 向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P 2中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基礎聚合物)每100質量份而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交聯劑(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學製造)0.25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商品名「OL-1」,東京精密化學公司製造)0.01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抑制劑之乙醯丙酮3質量份、及光酸產生劑(商品名「CPI-310B」,鋶與(C 6F 5) 4B -之鎓鹽,SAN-APRO公司製造)7質量份並進行混合,製備黏著性組合物。
〈黏著劑層之形成〉 於表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基材膜)上藉由槽輥塗佈黏著性組合物而形成塗膜。繼而,將該塗膜於132℃下加熱3分鐘,藉此使之乾燥。藉此,於基材膜上形成厚度25 μm之黏著劑層。繼而,將隔離膜(一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之離型處理面貼合於基材膜上之黏著劑層。其後,於60℃下進行24小時老化處理,而推進黏著劑層中之交聯反應。如此,製作實施例2之黏著片材。
[比較例1] 除以下情況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
於黏著性組合物之調整中,使用作為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光酸產生劑之二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鋶・對甲苯磺酸酯(富士膠片和光純藥公司製造)6.25質量份代替含聚合性官能基之光酸產生劑6.25質量份。
<耐久性試驗> 針對實施例1,2及比較例1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以如下方式確認所形成之變色部分之滲出抑制之程度。
首先,針對實施例1,2及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各準備複數片黏著片材。
繼而,於23℃及相對濕度50%之環境下對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藉由照射該紫外線而使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硬化)。於該紫外線照射中,使用Quar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UV-LED照射裝置(型號「QEL-350-RU6W-CW-MY」)中之波長405 nm之UV-LED燈作為光源,隔著基材膜對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將照射累計光量設為2000 mJ/cm 2(波長395~445 nm之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
繼而,隔著具有線狀之開口部之光罩對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藉此於黏著劑層形成線狀之變色部分。光罩係由配置於黏著片材中之基材膜側表面之乾燥膜光阻形成,該光罩之開口部之線寬為230~270 μm左右(開口部之線寬針對各光罩而有所不同)。於紫外線照射中,將Quar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UV-LED照射裝置(型號「QEL-350-RU6W-CW-MY」)中之波長365 nm之UV-LED燈用作光源,隔著光罩及基材膜對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將照射累計光量設為2000 mJ/cm 2(波長320~390 nm之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
繼而,測定形成於黏著劑層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初始線寬之測定)。具體而言,首先藉由數位顯微鏡(商品名「VHX-900」,KEYENCE公司製造)對形成於黏著劑層之線狀變色部分進行觀察,並以50倍之倍率對包含該變色部分之一部分及其附近之區域進行拍攝。繼而,藉由圖像解析軟體對所拍攝之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繼而,於二值化處理後之圖像中測定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1)。
繼而,將於黏著劑層形成有線狀變色部分之黏著片材於85℃下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耐久性試驗)。
繼而,測定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具體測定方法與關於初始線寬之測定而於上文中說明過之測定方法相同。將耐久性試驗前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1、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2、及線寬W2相對於上述線寬W1之增加率(W2/W1)示於表1。
關於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之增加率(W2/W1),實施例1,2之各黏著片材小於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即,實施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滲出較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進一步得到抑制。
[表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比較例1
顯色性化合物 未固定於聚合物 固定於聚合物 未固定於聚合物
光酸產生劑 固定於聚合物 未固定於聚合物 未固定於聚合物
初始線寬W1(μm) 231.14 266.71 253.33
耐久性試驗後之線寬W2(μm) 257.81 373.38 595.60
W2/W1 1.15 1.40 2.35
10:黏著劑層 11:變色部分 20:基材 31:第1構件 32:第2構件 L:隔離膜 S: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Z:積層體
圖1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剖面模式圖。 圖2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變化例(可變色黏著片材為附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之情形)之剖面模式圖。 圖3表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使用方法之一例。圖3A表示準備可變色黏著片材及構件(被黏著體)之步驟,圖3B表示經由可變色黏著片材將構件彼此接合之步驟。圖3C表示視需要使可變色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硬化之步驟,圖3D表示於可變色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形成變色部分之步驟。
10:黏著劑層
L:隔離膜
S: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Claims (5)

  1. 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具備含有基礎聚合物及單體成分或作為基礎聚合物之單體成分之聚合物的黏著劑層, 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或 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酸產生劑,或 上述單體成分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之酸產生劑、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且藉由與酸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2.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相對於上述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含有上述基礎聚合物及上述單體成分之上述黏著劑層中之上述單體成分之含量為5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含有上述基礎聚合物及上述單體成分之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光聚合起始劑, 上述酸產生劑為光酸產生劑,且 上述黏著劑層於波長30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吸光度Y相對於上述光酸產生劑之吸光度X之比率為2以上之波長區域。
  4. 如請求項1或2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具有1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之厚度。
  5. 如請求項1或2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方向一側之基材。
TW110133741A 2020-09-10 2021-09-10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I810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2238A JP7237900B2 (ja) 2020-09-10 2020-09-10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JP2020-152238 202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037A true TW202223037A (zh) 2022-06-16
TWI810650B TWI810650B (zh) 2023-08-01

Family

ID=8063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741A TWI810650B (zh) 2020-09-10 2021-09-10 可變色黏著片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37900B2 (zh)
KR (1) KR102572377B1 (zh)
CN (1) CN116157482B (zh)
TW (1) TWI810650B (zh)
WO (1) WO20220546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3377A (ja) * 1985-12-27 1987-07-08 F S K Kk ウェハ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シート
JPH02107681A (ja) * 1988-10-18 1990-04-19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感受性粘着シート
JP2003094818A (ja) * 2001-09-21 2003-04-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材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85145B2 (ja) * 2006-03-15 2012-11-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863779B2 (ja) * 2006-06-07 2012-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金属面貼付用感圧性接着シート類
JP5959867B2 (ja) * 2011-07-07 2016-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US2013008328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of creating a visible mark on lens using a leuco dye
CN106715477B (zh) * 2014-09-29 2018-10-12 三键有限公司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2017203810A (ja) 2016-05-09 2017-11-1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に含有される光吸収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ート
CN110832034B (zh) * 2017-08-18 2022-10-1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电子部件用粘接剂和显示元件用粘接剂
WO2020189390A1 (ja) 2019-03-15 2020-09-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7193401B2 (ja) 2019-03-28 2022-12-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6726789B2 (ja) * 2019-06-28 2020-07-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WO2021075401A1 (ja) 2019-10-18 2021-04-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中間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7482A (zh) 2023-05-23
CN116157482B (zh) 2024-02-06
WO2022054638A1 (ja) 2022-03-17
KR20230038297A (ko) 2023-03-17
JP2022046284A (ja) 2022-03-23
JP7237900B2 (ja) 2023-03-13
TWI810650B (zh) 2023-08-01
KR102572377B1 (ko)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23036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223019A (zh) 黏著片材貼附品之製造方法
TWI810650B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223026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WO2022054635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CN116075568B (zh) 可变色粘合片
WO2022054632A1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WO2022176383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JP2022046421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WO2022230222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WO2023042676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着色方法
JP2022046412A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TW202231817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CN116888231A (zh) 可变色粘合片
JP2022126585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KR20230154822A (ko) 가변색 점착 시트의 변색 억제 방법 및 적층 시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