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0698A -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0698A
TW202220698A TW110129179A TW110129179A TW202220698A TW 202220698 A TW202220698 A TW 202220698A TW 110129179 A TW110129179 A TW 110129179A TW 110129179 A TW110129179 A TW 110129179A TW 202220698 A TW202220698 A TW 2022206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onally substituted
formula
heteroalkyl
buffer
alk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9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倫 柏查德特
羅伯特 麥可 休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席達拉醫療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0/05002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50612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席達拉醫療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席達拉醫療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0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6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07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or compound being a sugar, nucleoside, nucleotide, nucleic acid, e.g. RNA antisen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中間體及方法,該等蛋白質-藥物結合物可用於治療疾病及相關病狀。

Description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本揭示案係關於合成可用於治療相關疾病及疾患之結合物之方法。
許多治療劑(諸如小分子治療劑)及生物製劑(諸如肽、多肽及多核苷酸)之效用存在血清半衰期不足之問題。此需要以高頻率及/或更高劑量投與此等治療劑,或使用持續釋放調配物以維持治療效應所需之血清水準。頻繁全身投與藥物伴隨相當大之負面副作用。舉例而言,頻繁全身注射給個體帶來顯著不適,造成投與相關之高感染風險且可能需要住院或頻繁去醫院就診,尤其是當治療劑靜脈內投與時。此外,在長期治療中,每日靜脈內注射亦可導致組織瘢痕形成之顯著副作用及由重複刺穿血管引起之血管病況。已知所有頻繁之治療劑全身投與均存在類似問題。所有該等因素均導致患者依從性降低且使醫療系統成本增加。增加治療半衰期及功效之有效方式包括使治療劑(例如小分子治療劑及諸如肽、多肽及多核苷酸等生物製劑)與多肽結合,以形成(例如)蛋白質-藥物結合物。
因此,業內需要允許商業規模生產此等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便捷合成方法。該等方法可為現有合成方法之可用替代方法,且可達成更高之產率、更高之純度、消除雜質(例如誘變雜質)、減少廢物流或上述之任何組合。
本揭示案係關於用於製備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及中間體,該等蛋白質-藥物結合物可用於治療疾病及相關病狀。
在一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合成式(M-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2_image001
, (M-I) 其中n為1或2;W為O、S、NR N
Figure 02_image004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
Figure 02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L 1為連接體,其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T為1至20之整數;且式(M-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2_image007
共價連接至每一E,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括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括式(F-I)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09
(F-I), 其中m為0、1、2、3或4,且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或Fc結合肽。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離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離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NR N。在一些實施例中,R N為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N為H。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半胱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半胱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S。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脯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脯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為
Figure 02_image00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06
Figure 02_image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2。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源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源自一種單體之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單體獨立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丙烯醯胺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環氧乙烷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例如醣,亦即碳水化合物(例如源自或包括葡萄糖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胺(例如NR NR N,其中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硫醇或羥基。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胺(例如NR NR N,其中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NH 2
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NH。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單體,例如小分子之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二聚體,例如小分子之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或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單體,例如小分子之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二聚體,例如小分子之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單體或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L 1為:
Figure 02_image013
其中g為0或1;a1、a2、a3、a4、a5、a6、a7及a8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且R 8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2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2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3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3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4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4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5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5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6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6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7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7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8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8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
Figure 02_image018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8為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鹵烷基或
Figure 02_image020
,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或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F、Cl、Br或I。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為F。
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1、2、3、4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4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或4。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Figure 02_image028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Figure 02_image03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Figure 02_image028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Figure 02_image03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化合物由式(F-I-A)描述:
Figure 02_image045
(F-I-A)。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化合物由式(F-I-B)描述:
Figure 02_image047
(F-I-B)。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化合物(其中每一R為鹵基(例如F))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化合物(其中m為3)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化合物(其中m為3且每一R為鹵基(例如F))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硼酸鹽或碳酸鹽。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硼酸鹽。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碳酸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10.0 (例如約7.0至7.5、7.5至8.0、8.0至8.5、8.5至9.0、9.0至9.5、9.5至10.0、7.0至8.0、7.5至8.5、8.0至9.0、8.5至9.5、9.0至10.0、7.0至9.0、7.5至9.5或8.0至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1。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2。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3。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4。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1。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2。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3。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4。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係在5℃至50℃、諸如20℃至30℃ (例如20℃至25℃、21℃至26℃、22℃至27℃、23℃至28℃、24℃至29℃或25℃至30℃)之溫度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係在約25℃之溫度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至24小時,諸如1至12小時(例如1至2小時、1至5小時、2至3小時、2至5小時、2至10小時、2至12小時、3至4小時、4至5小時、1至3小時、2至4小時或3至5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3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5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6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7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9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0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1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2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合物包括磷酸鹽緩衝鹽水緩衝液。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8.0 (例如約7.0至7.5、7.5至8.0、7.0至7.2、7.2至7.4、7.4至7.6、7.6至7.8或7.8至8.0)。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5。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合物包括DMF (二甲基甲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純化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純化步驟包括透析,例如在精胺酸緩衝液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純化步驟包括緩衝液交換。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合成式(M-I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2_image049
, (M-II) 其中n為1或2;W為O、S、NR N
Figure 02_image004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Figure 02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L 2為連接體,其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L 3為連接體,其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T為1至20之整數;且式(M-I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2_image052
共價連接至每一E,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括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括式(F-II)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54
(F-II), 其中m為0、1、2、3或4,且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
Figure 02_image056
Figure 02_image058
,其中R a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5伸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C 2-C 5伸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為伸三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I)結合物具有式(M-II-A)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060
, (M-II-A) 且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括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括式(F-II-A)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62
(F-II-A), 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A)化合物之合成包括: (d) 提供包括式(G1-A)或其鹽之第三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64
(G1-A); (e) 提供包括式(G1-B)或其鹽之第四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66
(G1-B); 及 (f) 組合該第三組合物及該第四組合物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I)結合物具有式(M-II-B)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068
, (M-II-B) 且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括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括式(F-II-B)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70
(F-II-B), 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B)化合物之合成包括: (d) 提供包括式(G2-A)或其鹽之第三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72
(G2-A); (e) 提供包括式(G2-B)或其鹽之第四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74
(G2-B); 及 (f) 組合該第三組合物及該第四組合物以形成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f)包括使用Cu(I)源。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A)化合物由式(F-II-A-1)描述:
Figure 02_image076
(F-II-A-1)。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A)化合物由式(F-II-A-2)描述:
Figure 02_image078
(F-II-A-2)。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G1-A)化合物由式(G1-A-1)描述:
Figure 02_image080
(G1-A-1)。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G1-A)化合物由式(G1-A-2)描述:
Figure 02_image082
(G1-A-2)。
在一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合成式(M-I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2_image084
, (M-II) 其中n為1或2;W為O、S、NR N
Figure 02_image004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Figure 02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L 2為連接體,其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L 3為連接體,其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T為1至20之整數;且式(M-I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2_image086
共價連接至每一E,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括式(G3-A)或其鹽之第一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88
(G3-A) 其中G a係與G b反應形成G之官能基; (b) 提供包括式(G3-B)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2_image090
(G3-B) 其中G b係與G a反應形成G之官能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及該第二組合物以形成第一混合物, 其中m為0、1、2、3或4;且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包括使用Cu(I)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d) 提供包括E之第三組合物;及 (e) 組合該第三組合物、該第一混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第二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G a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 b包括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 a包括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 b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 a包括疊氮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 b包括炔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G a包括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G b包括疊氮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G3-A)化合物由式(G3-A-1)描述:
Figure 02_image092
(G3-A-1)。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G3-A)化合物由式(G3-A-2)描述:
Figure 02_image094
(G3-A-2)。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多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或Fc結合肽。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離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離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NR N。在一些實施例中,R N為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N為H。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半胱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半胱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S。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至少一個脯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脯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為
Figure 02_image00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06
Figure 02_image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2。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源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E為源自一種單體之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單體獨立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丙烯醯胺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環氧乙烷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例如 醣,亦即碳水化合物(例如源自或包括葡萄糖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胺(例如NR NR N,其中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硫醇或羥基。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胺(例如NR NR N,其中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E包括-NH 2
在一些實施例中,W為NH。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單體,例如小分子之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包括二聚體,例如小分子之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或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包括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單體,例如小分子之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為二聚體,例如小分子之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單體或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 1藉助連接體為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L 2為:
Figure 02_image098
其中a1、a2及a3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且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2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2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3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3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1且a3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1為1且a3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L 3為:
Figure 02_image101
其中a4、a5、a6、a7及a8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且R 8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a4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4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5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5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6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6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7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7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a8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a8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a4為1,a5為1,a6為1,a7為1,且a8為1。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為:
Figure 02_image018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8為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鹵烷基或
Figure 02_image020
,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或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獨立地為F、Cl、Br或I。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R為F。
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1、2、3、4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4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或4。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Figure 02_image028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Figure 02_image03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26
Figure 02_image028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30
Figure 02_image032
Figure 02_image03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24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22
Figure 02_image036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化合物(例如式(F-II-A)或(F-II-B)之化合物)及/或式(G1-A)或(G2-A)之化合物(其中每一R為鹵基(例如F))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化合物(例如式(F-II-A)或(F-II-B)之化合物)及/或式(G1-A)或(G2-A)之化合物(其中m為3)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F-II)化合物(例如式(F-II-A)或(F-II-B)之化合物)及/或式(G1-A)或(G2-A)之化合物(其中m為3且每一R為鹵基(例如F))在合成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例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提供技術優勢(例如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穩定性增加容許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硼酸鹽或碳酸鹽。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硼酸鹽。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包括碳酸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10.0 (例如約7.0至7.5、7.5至8.0、8.0至8.5、8.5至9.0、9.0至9.5、9.5至10.0、7.0至8.0、7.5至8.5、8.0至9.0、8.5至9.5、9.0至10.0、7.0至9.0、7.5至9.5或8.0至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1。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2。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3。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4。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1。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2。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3。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4。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8.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0。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5。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6。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7。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8。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係在5℃至50℃、諸如20℃至30℃ (例如20℃至25℃、21℃至26℃、22℃至27℃、23℃至28℃、24℃至29℃或25℃至30℃)之溫度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係在約25℃之溫度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至24小時,諸如1至12小時(例如1至2小時、1至5小時、2至3小時、2至5小時、2至10小時、2至12小時、3至4小時、4至5小時、1至3小時、2至4小時或3至5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3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5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6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7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9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0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1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c)進行約12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合物包括磷酸鹽緩衝鹽水緩衝液。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8.0 (例如約7.0至7.5、7.5至8.0、7.0至7.2、7.2至7.4、7.4至7.6、7.6至7.8或7.8至8.0)。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液之pH為約7.5。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合物包括DMF。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純化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純化步驟包括在精胺酸緩衝液中透析。在一些實施例中,純化步驟包括緩衝液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T為1至20之整數(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一些實施例中,T之平均值為1至20 (例如T之平均值為1至2、1至3、1至4、1至5、5至10、10至15或15至20)。在一些實施例中,T之平均值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10 (例如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5 (例如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5至10 (例如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7.5、7.6、7.7、7.8、7.9、8、8.1、8.2、8.3、8.4、8.5、8.6、8.7、8.8、8.9、9、9.1、9.2、9.3、9.4、9.5、9.6、9.7、9.8、9.9或10)。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2.5至7.5 (例如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或7.5)。
在一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藉由本文所闡述之任一方法產生之結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T為1至20之整數(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闡述之任一方法產生之結合物之平均T值為1至20 (例如T之平均值為1至2、1至3、1至4、1至5、5至10、10至15或15至20)。在一些實施例中,T之平均值為1至20 (例如T之平均值為1至2、1至3、1至4、1至5、5至10、10至15或15至20)。在一些實施例中,T之平均值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10 (例如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5 (例如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5至10 (例如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7.5、7.6、7.7、7.8、7.9、8、8.1、8.2、8.3、8.4、8.5、8.6、8.7、8.8、8.9、9、9.1、9.2、9.3、9.4、9.5、9.6、9.7、9.8、9.9或10)。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2.5至7.5 (例如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或7.5)。
在一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藉由本文所闡述之任一方法產生之結合物群體。在一些實施例中,T為1至20之整數(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闡述之任一方法產生的任一結合物之群體之平均T值為1至20 (例如T之平均值為1至2、1至3、1至4、1至5、5至10、10至15或15至20)。在一些實施例中,T之平均值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10 (例如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在某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1至5 (例如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或5)。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5至10 (例如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7.5、7.6、7.7、7.8、7.9、8、8.1、8.2、8.3、8.4、8.5、8.6、8.7、8.8、8.9、9、9.1、9.2、9.3、9.4、9.5、9.6、9.7、9.8、9.9或10)。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T為2.5至7.5 (例如2.5、2.6、2.7、2.8、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4.9、5、5.1、5.2、5.3、5.4、5.5、5.6、5.7、5.8、5.9、6、6.1、6.2、6.3、6.4、6.5、6.6、6.7、6.8、6.9、7、7.1、7.2、7.3、7.4或7.5)。 定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約」係指為具體值± 10%之值範圍。舉例而言,「約150 mg」包括150 mg ± 10%,或135 mg至165 mg。此一範圍執行期望功能或達成期望結果。舉例而言,「約」可指在所述量之小於10%內、小於5%內、小於1%內、小於0.1%內及小於0.01%內之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介於」係指在所指示範圍內之任何量且包括所指示範圍之每一端值。舉例而言,介於5與7之間的pH係指在5與7內之任何量,以及pH 5及pH 7。
以值範圍提供之任何值包括上界及下界,以及在上界與下界內所含之任何值。
術語「共價連接」係指結合物之兩個部分藉由該結合物之該兩個部分中之兩個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共價鍵彼此連接。
如本文所用,術語「一致性百分比(%)」係指在將序列對齊且視需要引入空位以達成最大一致性百分比(亦即,可將空位引入候選序列及參考序列中之一者或兩者中以獲得最佳對齊且出於對比目的可忽視非同源序列)之後,候選序列(例如Fc-IgG或其片段)之胺基酸殘基與參考序列之胺基酸殘基一致之百分比。出於確定一致性百分比之目的,對齊可以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各種方式來達成,例如使用可公開獲得之電腦軟體,諸如BLAST、ALIGN或Megalign (DNASTAR)軟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確定用於量測對齊之適當參數,包括在所比較序列之全長範圍內達成最大對齊所需要之任何演算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下計算給定候選序列相對於(to)、與(with)或針對(against)給定參考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或者其可表述為給定候選序列相對於、與或針對給定參考序列具有或包括一定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 100 × (A/B分率) 其中A為在候選序列與參考序列之對齊中評分為一致之胺基酸殘基數,且其中B為參考序列中之胺基酸殘基總數。在候選序列之長度不等於參考序列之長度之一些實施例中,候選序列與參考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將不等於參考序列與候選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
若在如上文所闡述進行對齊以獲得最大對應時,兩個多核苷酸或多肽序列中之核苷酸或胺基酸之序列相同,則將該兩個序列描述為「一致」的。通常藉由比較對比窗口內之序列以鑑別並比較具有序列相似性之局部區來實施兩個序列之間的對比。如本文所用,「對比窗口」係指具有至少約15個鄰接位置、約20個鄰接位置、約25個鄰接位置或更多(例如約30至約75個鄰接位置或約40至約50個鄰接位置)之區段,在該對比窗口中,可在將一個序列與具有相同鄰接位置數之參考序列進行最佳對齊後比較該兩個序列。
如本文所用,術語「X酯」係指包括基團X之酯(例如「四氟苯基酯」係指包括四氟苯基之酯)。
如本文所用,術語「小分子」係指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小於900 Da之化合物(例如有機化合物)),其可調控生物學過程,大小為約1 nm。在一些情況中,治療劑為小分子治療劑。在一些情況中,小分子劑介於約300 Da與約700 Da之間(例如約325 Da、約350 Da、約375 Da、約400 Da、約425 Da、約450 Da、約475 Da、約500 Da、約525 Da、約550 Da、約575 Da、約600 Da、約625 Da、約650 Da或約675 Da)。
如本文所用,「表面暴露之胺基酸」或「暴露於溶劑之胺基酸」,諸如表面暴露之半胱胺酸或表面暴露之離胺酸,係指可接近蛋白質之周圍溶劑之胺基酸。表面暴露之胺基酸可為蛋白質之天然或工程化變異體(例如取代或插入)。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暴露之胺基酸係在取代時不會實質上改變蛋白質之三維結構之胺基酸。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可為人類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或其他哺乳動物,諸如(但不限於)狗、貓、馬、牛、豬、火雞、山羊、魚、猴、雞、大鼠、小鼠或綿羊。
如本文所用,術語「Fc結構域單體」係指至少包括以下之多肽鏈:鉸鏈結構域以及第二及第三抗體恆定結構域(C H2及C H3)或其功能片段(例如能夠(i)與另一Fc結構域單體二聚化以形成Fc結構域及(ii)與Fc受體結合之片段)。Fc結構域單體可為任何免疫球蛋白抗體同型,包括IgG、IgE、IgM、IgA或IgD (例如IgG)。另外,Fc結構域單體可為IgG亞型(例如IgG1、IgG2a、IgG2b、IgG3或IgG4) (例如IgG1)。Fc結構域單體不包括免疫球蛋白中能夠用作抗原識別區之任何部分,例如可變結構域或互補決定區(CDR)。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含有野生型Fc結構域單體序列之一或多個變化(例如1-10個、1-8個、1-6個、1-4個胺基酸取代、添加或缺失),其改變Fc結構域與Fc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適宜變化之實例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Fc結構域單體(例如IgG重鏈,諸如IgG1)包括自Asn201或Glu216 (例如Asn201、Val 202、Asn203、His204、Lys 205、Pro206、Ser207、Asn208、Thr209、Lys210、Val211、Asp212、Lys 213、Lys214、Val215或Glu216)中之任一者延伸至重鏈之羧基末端(例如在Gly446或Lys447處)之區域。Fc區之C末端Lys447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其不影響Fc區之結構或穩定性。Fc區之C末端Lys447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其不影響Fc區之結構或穩定性。C末端Lys 447可在多肽表現時以蛋白水解方式裂解。在本文所闡述之任一Fc結構域單體之一些實施例中,C末端Lys 447視情況存在或不存在。Fc區之N末端N (Asn)可存在或可不存在,其不影響Fc區之結構或穩定性。N末端Asn可在多肽表現時去醯胺。在本文所闡述之任一Fc結構域單體之一些實施例中,N末端Asn視情況存在或不存在。除非本文中另有指定,否則IgG或Fc結構域單體中胺基酸殘基之編號係根據如(例如) Kabat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中所闡述之抗體之EU編號系統,亦稱為Kabat EU索引。
如本文所用,術語「Fc結構域」係指兩個Fc結構域單體之二聚體,其能夠結合Fc受體。在野生型Fc結構域中,兩個Fc結構域單體藉由兩個C H3抗體恆定結構域之間的相互作用二聚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兩個二聚化Fc結構域單體之鉸鏈結構域之間形成一或多個二硫鍵。
如本文所用,術語「Fc結合肽」係指具有5至50個(例如5至40個、5至30個、5至20個、5至15個、5至10個、10至50個、10至30個或10至20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肽,其對Fc結構域(諸如本文所闡述之任一Fc結構域)具有親和力且具有結合Fc結構域之功能。Fc結合肽可具有不同起源,例如合成、人類、小鼠或大鼠。本揭示案之Fc結合肽包括已經工程化以納入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Fc結合肽,該等殘基可提供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例如式(F-I)或(F-II)之化合物)結合之位點。最佳地,Fc結合肽將含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由此使得能夠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位點特異性結合。Fc結合肽可僅包括天然胺基酸殘基,或可包括一或多個非天然胺基酸殘基。倘若包括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例如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之側鏈),則其可用作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連接點。本揭示案之Fc結合肽可為線性或環狀的。本揭示案之Fc結合肽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Fc結合肽。
如本文所用,術語「白蛋白」係指包括對應於天然白蛋白(例如人類血清白蛋白)或其變異體(諸如天然白蛋白之工程化變異體)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肽。白蛋白之變異體包括多型性、片段(諸如結構域及亞結構域)及融合蛋白(例如具有C末端或N末端融合物(諸如多肽連接體)之白蛋白)。較佳地,白蛋白具有人類血清白蛋白(HSA)或其變異體或片段、最佳地其功能變異體或片段之胺基酸序列。本揭示案之白蛋白包括已經工程化以納入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白蛋白,該等白蛋白可提供與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結合位點。最佳地,白蛋白將含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由此使得能夠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位點特異性結合。白蛋白可僅包括天然胺基酸殘基,或可包括一或多個非天然胺基酸殘基。倘若包括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例如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之側鏈),則其可用作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連接點。
如本文所用,術語「白蛋白結合肽」係指具有5至50個(例如5至40個、5至30個、5至20個、5至15個、5至10個、10至50個、10至30個或10至20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肽,其對白蛋白(諸如本文所闡述之任一白蛋白)具有親和力且具有結合白蛋白之功能。較佳地,白蛋白結合肽結合至天然血清白蛋白、最佳地人類血清白蛋白。白蛋白結合肽可具有不同起源,例如合成、人類、小鼠或大鼠。本揭示案之白蛋白結合肽包括已經工程化以納入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白蛋白結合肽,該等殘基可提供與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結合位點。最佳地,白蛋白結合肽將含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由此使得能夠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位點特異性結合。白蛋白結合肽可僅包括天然胺基酸殘基,或可包括一或多個非天然胺基酸殘基。倘若包括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例如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之側鏈),則其可用作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連接點。本揭示案之白蛋白結合肽可為線性或環狀的。本揭示案之白蛋白結合肽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白蛋白結合肽,本文中提供其實例。其他例示性白蛋白結合肽提供於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5/0287153號中,該專利申請案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連接體」係指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兩種或更多種組分之間的共價鍵聯或連結(例如W與A 1之間、W與G之間、G與A 1之間及/或式(F-I)或(F-II)之化合物與E之間)。
可用作連接體之分子包括至少兩個官能基,其可相同或不同,例如兩個羧酸基、兩個胺基、兩個磺酸基、一個羧酸基及一個馬來醯亞胺基、一個羧酸基及一個炔烴基、一個羧酸基及一個胺基、一個羧酸基及一個磺酸基、一個胺基及一個馬來醯亞胺基、一個胺基及一個炔烴基或一個胺基及一個磺酸基。第一官能基可與結合物中之第一組分形成共價鍵聯,且第二官能基可與結合物中之第二組分形成共價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馬來醯亞胺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馬來醯亞胺基可與結合物組分中之半胱胺酸形成碳-硫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炔烴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炔烴基可與結合物組分中之疊氮基形成1,2,3-三唑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疊氮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疊氮基可與結合物組分中之炔烴形成1,2,3-三唑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雙碸基團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雙碸基團可與結合物組分中之胺基形成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磺酸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磺酸基可與結合物中之組分形成磺醯胺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異氰酸酯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異氰酸酯基可與結合物中之組分形成脲鍵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鹵烷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鹵烷基可與結合物中之組分形成共價鍵聯,例如C-N及C-O鍵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一或多個苯基酯基(例如三氟苯基酯基或四氟苯基酯基)之分子可用作連接體,其中苯基酯基(例如三氟苯基酯基或四氟苯基酯基)可與結合物組分(例如多肽)中之胺形成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在兩種或更多種組分之間提供空間、剛性及/或撓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可為鍵,例如共價鍵。術語「鍵」係指化學鍵,例如醯胺鍵、二硫鍵、C-O鍵、C-N鍵、N-N鍵、C-S鍵或自化學反應(例如化學結合)產生之任何種類之鍵。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包括不超過250個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包括不超過250個非氫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之主鏈包括不超過250個原子。連接體之「主鏈」係指連接體中一起形成自結合物之一部分至結合物之另一部分之最短路徑(例如連接多肽與治療劑之最短路徑)之原子。連接體主鏈中之原子直接參與將結合物之一部分連接至結合物之另一部分(例如連接多肽與治療劑)。舉例而言,與連接體主鏈中之碳連接之氫原子則不視為直接參與結合物之一部分與結合物之另一部分之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可包含源自(例如)合成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PEG)聚合物)之合成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可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諸如D-或L-胺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可為胺基酸序列之殘基(例如1-25個胺基酸、1-10個胺基酸、1-9個胺基酸、1-8個胺基酸、1-7個胺基酸、1-6個胺基酸、1-5個胺基酸、1-4個胺基酸、1-3個胺基酸、1-2個胺基酸或1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體可包含一或多個(例如1-100個、1-50個、1-25個、1-10個、1-5個或1-3個)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烷基(例如PEG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雜芳基(例如吡啶)、O、S、NR i
Figure 02_image121
(每一R i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P、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酸酯基、磷醯基或亞胺基。舉例而言,連接體可包含一或多個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例如PEG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例如C 2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例如伸環丙基、伸環丁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4-C 20伸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4-C 20伸雜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8-C 20伸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8-C 20伸雜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5-C 15伸芳基(例如C 6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5伸雜芳基(例如咪唑、吡啶)、O、S、NR i
Figure 02_image121
(每一R i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4-C 20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4-C 20雜環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8-C 20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8-C 20雜環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5-C 15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5雜芳基)、P、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酸酯基、磷醯基或亞胺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聚合物」係指包含重複結構亞單元(例如單體)之分子。單體之實例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丙烯醯胺之亞單元)、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例如源自或包括環氧乙烷之亞單元)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例如醣,亦即碳水化合物(例如源自或包括葡萄糖之亞單元))。聚合物可為合成或天然的。聚合物可源自一種單體(亦即均聚物)或一種以上單體(亦即共聚物)。聚合物可包括十個或更多個(例如十五個或更多個、二十個或更多個、二十五個或更多個、三十個或更多個、三十五個或更多個、四十個或更多個、四十五個或更多個、五十個或更多個或一百個或更多個)單體。例示性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醯胺、聚乙二醇及多醣,亦即聚碳水化合物(例如聚葡萄糖)。聚合物可溶於水或緩衝水溶液中。聚合物亦可安全地投與給個體(例如動物(例如人類))。另外,聚合物亦可包括反應基團,例如視情況經取代之胺(例如NR NR N,其中每一R N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硫醇或羥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多肽」係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本揭示案之多肽可由包括十個或更多個(例如十五個或更多個、二十個或更多個、二十五個或更多個、三十個或更多個、三十五個或更多個、四十個或更多個、四十五個或更多個、五十個或更多個或一百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例如天然胺基酸及/或非天然胺基酸)之任何連續肽鏈構成。 化學術語
在本說明書中之各個地方,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之取代基係以群組或以範圍揭示。本揭示案明確地意欲包括此等群組及範圍之成員之每一及每個個別亞組合。舉例而言,術語「C 1-C 6烷基」明確地意欲個別地揭示甲基、乙基、C 3烷基、C 4烷基、C 5烷基及C 6烷基。此外,當化合物包括複數個以群組或範圍揭示取代之位置時,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本揭示案意欲涵蓋個別化合物及含有每一位置處成員之每一及每個個別亞組合之化合物群組(例如類及亞類)。
如本文所用,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係指具有0、1或更多個取代基,諸如0-25個、0-20個、0-10個或0-5個取代基。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碳環基(例如環烷基、環烯基或環炔基)、烷芳基、醯基、雜芳基、雜環基(例如雜烷基、雜烯基或雜炔基)、雜烷芳基、鹵素、側氧基、氰基、硝基、胺基、烷胺基、羥基、烷氧基、烷醯基、羰基、胺甲醯基、胍基、脲基、脒基、本文所闡述基團或部分中之任一者及本文所闡述基團或部分中之任一者之雜形式。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 F、Cl、Br、I、鹵化烷基、甲基、苯基、苄基、OR、NR 2、SR、SOR、SO 2R、OCOR、NRCOR、NRCONR 2、NRCOOR、OCONR 2、RCO、COOR、烷基-OOCR、SO 3R、CONR 2、SO 2NR 2、NRSO 2NR 2、CN、CF 3、OCF 3、SiR 3及NO 2,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H、烷基、烯基、芳基、雜烷基、雜烯基或雜芳基,且其中同一或毗鄰原子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可經接合以形成含有3-8個成員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飽和或不飽和稠合環,或同一原子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可經接合以形成含有3-8個成員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飽和或不飽和環。
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或部分係指其中一個原子(例如氫原子)視情況經另一取代基置換之基團或部分(例如上文所闡述之基團或部分中之任一者)。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甲基,其中甲基之氫原子經(例如) OH置換。作為另一實例,雜烷基或其二價對應體伸雜烷基上之取代基可置換碳上之氫或雜原子(諸如N)上之氫。舉例而言,基團-R-NH-R-中之氫原子可經烷醯胺取代基取代,例如-R-N[(CH 2C(O)N(CH 3) 2]-R。
如本文所用,術語「醯基」係指具有結構
Figure 02_image020
之基團,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炔基、碳環基(例如環烷基、環烯基或環炔基)、芳基、烷芳基、烷胺基、雜烷基、雜烯基、雜炔基、雜環基(例如雜環烷基、雜環烯基或雜環炔基)、雜芳基、雜烷芳基或雜烷胺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之實例為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之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烷基之實例為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烷基之醯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烯基」及「炔基」包括直鏈及具支鏈單價取代基,以及該等取代基之組合,其在未經取代時僅含有C及H 。當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時,該烷基可分別稱為「烯基」或「炔基」。烷基、烯基或炔基之單價不包括烷基、烯基或炔基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舉例而言,若烷基、烯基或炔基連接至化合物,則該烷基、烯基或炔基之單價係指其與該化合物之連接,且不包括該烷基、烯基或炔基上可能存在之任何額外取代基。烷基、烯基及炔基可視情況經取代。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碳環基(例如環烷基、環烯基或環炔基)、烷芳基、醯基、雜芳基、雜環基(例如雜烷基、雜烯基或雜炔基)、雜烷芳基、鹵素、側氧基、氰基、硝基、胺基、烷胺基、羥基、烷氧基、烷醯基、羰基、胺甲醯基、胍基、脲基、脒基、本文所闡述基團或部分中之任一者及本文所闡述基團或部分中之任一者之雜形式。取代基亦包括F、Cl、Br、I、鹵化烷基、甲基、苯基、苄基、OR、NR 2、SR、SOR、SO 2R、OCOR、NRCOR、NRCONR 2、NRCOOR、OCONR 2、RCO、COOR、烷基-OOCR、SO 3R、CONR 2、SO 2NR 2、NRSO 2NR 2、CN、CF 3、OCF 3、SiR 3及NO 2,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H、烷基、烯基、芳基、雜芳基、碳環基或雜環基,且其中同一或毗鄰原子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可經接合以形成含有3-8個成員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飽和或不飽和稠合環,或同一原子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可經接合以形成含有3-8個成員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飽和或不飽和環。
術語「雜」在用於描述化學基團或部分時,係指具有至少一個不為碳或氫之雜原子,例如N、O及S。若本文所闡述之任一基團或部分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則可將其稱為雜的。舉例而言,雜環烷基、雜環烯基或雜環炔基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獨立地選自(例如) N、O及S之雜原子之環烷基、環烯基或環炔基。舉例而言,雜芳基環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獨立地選自(例如) N、O及S之雜原子之芳香族環。置換如本文所闡述之基團或部分中之氫原子之取代基中亦可包括一或多個雜原子。舉例而言,在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中,若雜芳基中之一個氫原子經取代基(例如甲基)置換,則該取代基亦可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例如甲醇)。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或雜烷基可含有(例如) 1-20個、1-18個、1-16個、1-14個、1-12個、1-10個、1-8個、1-6個、1-4個或1-2個碳原子(例如C 1-C 20、C 1-C 18、C 1-C 16、C 1-C 14、C 1-C 12、C 1-C 10、C 1-C 8、C 1-C 6、C 1-C 4或C 1-C 2)。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雜烯基、炔基或雜炔基可含有(例如) 2-20個、2-18個、2-16個、2-14個、2-12個、2-10個、2-8個、2-6個或2-4個碳原子(例如C 2-C 20、C 2-C 18、C 2-C 16、C 2-C 14、C 2-C 12、C 2-C 10、C 2-C 8、C 2-C 6或C 2-C 4)。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丙烯基及3-丁炔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伸烷基」、「伸烯基」及「伸炔基」係指具有指定大小之二價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伸烷基可含有(例如) 1-20個、1-18個、1-16個、1-14個、1-12個、1-10個、1-8個、1-6個、1-4個或1-2個碳原子(例如C 1-C 20、C 1-C 18、C 1-C 16、C 1-C 14、C 1-C 12、C 1-C 10、C 1-C 8、C 1-C 6、C 1-C 4或C 1-C 2)。在一些實施例中,伸烯基或伸炔基可含有(例如) 2-20個、2-18個、2-16個、2-14個、2-12個、2-10個、2-8個、2-6個或2-4個碳原子(例如C 2-C 20、C 2-C 18、C 2-C 16、C 2-C 14、C 2-C 12、C 2-C 10、C 2-C 8、C 2-C 6或C 2-C 4)。伸烷基、伸烯基及/或伸炔基包括直鏈及具支鏈形式,以及該等形式之組合。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之二價不包括該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就伸烷基、伸烯基及/或伸炔基之任一端上之兩個連接而言,連接體中之伸烷基、伸烯基及/或伸炔基中之每一者視為二價的。舉例而言,若連接體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烷基)-,則伸烯基就其在連接體之兩端與兩個伸烷基連接而言視為二價的。伸烯基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不包括在伸烯基之二價中。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例如連接體中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之二價性質係指基團之兩端,且不包括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中可能存在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由於該等基團係二價的,故其可將結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伸烷基、伸烯基及/或伸炔基可經通常適宜作為如本文所述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之取代基之基團取代。舉例而言,C=O係經側氧基(=O)取代之C1伸烷基。舉例而言,-HCR-C≡C-可視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炔基且視為二價基團,即使其具有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R。伸雜烷基、伸雜烯基及/或伸雜炔基係指包括一或多個(例如1-4個、1-3個、1個、2個、3個或4個)雜原子(例如N、O及S)之伸烷基、伸烯基及/或伸炔基。舉例而言,聚乙二醇(PEG)聚合物或PEG聚合物中之PEG單元-(CH 2) 2-O-視為含有一或多個氧原子之伸雜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胺基」表示-N(R x) 2或-N +(R x) 3,其中每一R x獨立地為H、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芳基、碳環基(例如環烷基),或兩個R x組合以形成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為-NH 2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基」係指任何單環或稠合多環(例如雙環或三環)碳原子環系統,其就在整個環系統之至少一個(例如一個、兩個或三個)環中之電子分佈而言具有芳香族性特徵,例如苯基、萘基、二氫茚基、1H-茚基、茀基或菲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系統就在整個環系統之每個環中之電子分佈而言具有芳香族性特徵,例如苯基、萘基或菲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系統含有6-22個環成員原子、6-16個環成員原子、6-10個環成員原子、5-15個環成員原子或5-10個環成員原子。芳基可具有(例如) 5至22個碳(例如C 5-C 6、C 5-C 7、C 5-C 8、C 5-C 9、C 5-C 10、C 5-C 11、C 5-C 12、C 5-C 13、C 5-C 14、C 5-C 15、C 5-C 22、C 6-C 10、C 6-C 14、C 6-C 18或C 6-C 22芳基)。
術語「雜芳基」係指單環或稠合多環(例如雙環或三環)環系統,其就在整個環系統之至少一個(例如一個、兩個或三個)環中之電子分佈而言具有芳香族性特徵,其中該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含有一或多個(例如1-4個、1-3個、1個、2個、3個或4個)選自O、S及N之雜原子之芳香族環,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喹啉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1 H-吲唑基、1,2-苯并異噁唑基、1,2-苯并異噻唑基、嘌呤基、二苯并呋喃基、吖啶基、吩嗪基、5,6,7,8-四氫喹啉基或吡啶并二氫茚基(pyrindanyl)。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系統就在整個環系統之每個環中之電子分佈而言具有芳香族性特徵,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喹啉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1 H-吲唑基、1,2-苯并異噁唑基、1,2-苯并異噻唑基、嘌呤基、二苯并呋喃基、吖啶基、吩嗪基。雜芳基可具有(例如) 3至21個環成員原子(例如C 2-C 3、C 2-C 4、C 2-C 5、C 2-C 6、C 2-C 7、C 2-C 8、C 2-C 9、C 2-C 10、C 2-C 11、C 2-C 12、C 2-C 13、C 2-C 14、C 2-C 15、C 2-C 16、C 2-C 17、C 2-C 18、C 2-C 19或C 2-C 20雜芳基)。納入雜原子允許將5員環納入視為與6員環一樣之芳香族。因此,典型雜芳基系統包括(例如)吡啶基、嘧啶基、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三唑基、異喹啉基、喹啉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呋喃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噻唑基、三唑基(例如1,2,3-三唑基或1,2,4-三唑基)、噁唑基、異噁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異噁唑基及咪唑基。雜芳基之一個或兩個環碳原子可經羰基置換(例如由於互變異構物係可能的,故諸如酞醯亞胺基之基團亦視為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或雜芳基係視情況含有1-2個氮原子之5員或6員芳香族環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或雜芳基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嘧啶基、嗒嗪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咪唑基、吡唑基、咪唑基、異噁唑基、噻唑基或咪唑并吡啶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可視情況經取代基取代,諸如芳基取代基,例如聯苯。
如本文所用,術語「伸芳基」係指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芳基。舉例而言,伸芳基內之一個碳可連接至化合物之一部分,而伸芳基內之另一碳可連接至化合物之另一部分。伸芳基可在伸芳基之芳基部分中具有(例如) 5至22個碳(例如C 5-C 6、C 5-C 7、C 5-C 8、C 5-C 9、C 5-C 10、C 5-C 11、C 5-C 12、C 5-C 13、C 5-C 14、 C 5-C 15、C 5-C 22、C 6-C 10、C 6-C 14、C 6-C 18或C 6-C 22伸芳基)。伸芳基可經通常適宜作為如本文所述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之取代基之基團取代。
如本文所用,術語「伸雜芳基」係指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雜芳基。伸雜芳基可具有(例如) 3至21個環成員原子,例如具有2至20個碳(例如C 2-C 3、C 2-C 4、C 2-C 5、C 2-C 6、C 2-C 7、C 2-C 8、C 2-C 9、C 2-C 10、C 2-C 11、C 2-C 12、C 2-C 13、C 2-C 14、C 2-C 15、C 2-C 16、C 2-C 17、C 2-C 18、C 2-C 19或C 2-C 20伸雜芳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碳環基」表示單環或多環(例如雙環或三環)非芳香族環系統,其中環係由碳原子形成。碳環基可具有(例如) 3至20個環成員原子(例如C 3-C 4、C 3-C 5、C 3-C 6、C 3-C 7、C 3-C 8、C 3-C 9、C 3-C 10、C 3-C 11、C 3-C 12、C 3-C 13、C 3-C 14、C 3-C 15、C 3-C 16、C 3-C 17、C 3-C 18、C 3-C 19或C 3-C 20碳環基)。碳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環烷基(例如環己基)、環烯基(例如環己烯基)及環炔基(例如環辛炔)。如本文所用,術語「環烷基」表示單價飽和環狀烷基。環烷基可具有(例如) 3至20個個碳(例如C 3-C 7、C 3-C 8、C 3-C 9、C 3-C 10、C 3-C 11、C 3-C 12、C 3-C 14、C 3-C 16、C 3-C 18或C 3-C 20環烷基)。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環庚基。當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雙鍵時,可將環烷基稱為「環烯基」。環烯基可具有(例如) 4至20個碳(例如C 4-C 7、C 4-C 8、C 4-C 9、C 4-C 10、C 4-C 11、C 4-C 12、C 4-C 14、C 4-C 16、C 4-C 18或C 4-C 20環烯基)。例示性環烯基包括(但不限於)環戊烯基、環己烯基及環庚烯基。當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三鍵時,可將環烷基稱為「環炔基」。環炔基可具有(例如) 8至20個碳(例如C 8-C 9、C 8-C 10、C 8-C 11、C 8-C 12、C 8-C 14、C 8-C 16、C 8-C 18或C 8-C 20環炔基)。術語「環烷基」亦包括具有橋接多環結構之環狀化合物,其中一或多個碳橋接單環之兩個非毗鄰成員,例如雙環[2.2.1.]庚基及金剛烷。術語「環烷基」亦包括雙環、三環及四環稠合環結構,例如十氫萘及螺環化合物。
「雜環基」係指單環或多環(例如雙環或三環)環系統,其具有至少一個含有1、2、3或4個選自N、O或S之環原子之非芳香族環,且不具有含有任何N、O或S原子之芳香族環。雜環基可具有(例如) 3至21個環成員原子,例如具有2至20個碳(例如C 2-C 3、C 2-C 4、C 2-C 5、C 2-C 6、C 2-C 7、C 2-C 8、C 2-C 9、C 2-C 10、C 2-C 11、C 2-C 12、C 2-C 13、C 2-C 14、C 2-C 15、C 2-C 16、C 2-C 17、C 2-C 18、C 2-C 19或C 2-C 20雜環基)。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雜環烷基、雜環烯基及雜環炔基。「雜環烷基」、「雜環烯基」或「雜環炔基」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環(例如1、2、3、4或更多個環)之環烷基、環烯基或環炔基,其具有一或多個獨立地選自(例如) N、O及S之雜原子。例示性雜環烷基包括吡咯啶基、硫雜環戊烷基、四氫呋喃基、六氫吡啶基、四氫吡喃基、吡咯里西啶基(pyrrolizidinyl)及吩噁嗪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伸碳環基」係指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碳環基。舉例而言,伸環烷基內之一個碳可連接至化合物之一部分,而伸環烷基內之另一碳可連接至化合物之另一部分。伸碳環基可在伸碳環基之環狀部分中具有(例如) 3至20個碳(例如C 3-C 7、C 3-C 8、C 3-C 9、C 3-C 10、C 3-C 11、C 3-C 12、C 3-C 14、C 3-C 16、C 3-C 18或C 3-C 20伸碳環基)。術語「伸環烷基」係指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環烷基。當伸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雙鍵時,可將伸環烷基稱為「伸環烯基」。伸環烯基可在伸環烯基之環狀部分中具有(例如) 4至20個碳(例如C 4-C 7、C 4-C 8、C 4-C 9、C 4-C 10、C 4-C 11、C 4-C 12、C 4-C 14、C 4-C 16、C 4-C 18或C 4-C 20伸環烯基)。當伸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三鍵時,可將伸環烷基稱為「伸環炔基」。伸環炔基可在伸環炔基之環狀部分中具有(例如) 4至20個碳(例如C 4-C 7、C 4-C 8、C 4-C 9、C 4-C 10、C 4-C 11、C 4-C 12、C 4-C 14、C 4-C 16、C 4-C 18或C 8-C 20伸環炔基)。伸碳環基(例如伸環烷基、伸環烯基及伸環炔基)可經通常適宜作為如本文所述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之取代基之基團取代。伸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伸環丙基及伸環丁基。
「伸雜環基」係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雜環基。舉例而言,伸雜環基內之一個原子可連接至化合物之一部分,而伸雜環基內之另一原子可連接至化合物之另一部分。伸雜環基可具有(例如) 3至21個環成員原子,例如具有2至20個碳(例如C 2-C 3、C 2-C 4、C 2-C 5、C 2-C 6、C 2-C 7、C 2-C 8、C 2-C 9、C 2-C 10、C 2-C 11、C 2-C 12、C 2-C 13、C 2-C 14、C 2-C 15、C 2-C 16、C 2-C 17、C 2-C 18、C 2-C 19或C 2-C 20伸雜環基)。術語「雜環烷基」係指將化合物之多個(例如兩個或三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之多價(例如二價或三價)雜環烷基。當伸雜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雙鍵時,可將伸雜環烷基稱為「伸雜環烯基」。伸雜環烯基可在伸雜環烯基之環狀部分中具有(例如) 4至20個碳(例如C 4-C 7、C 4-C 8、C 4-C 9、C 4-C 10、C 4-C 11、C 4-C 12、C 4-C 14、C 4-C 16、C 4-C 18或C 4-C 20伸雜環烯基)。當伸雜環烷基包括至少一個碳-碳三鍵時,可將伸雜環烷基稱為「伸雜環炔基」。伸雜環炔基可在伸雜環炔基之環狀部分中具有(例如) 4至20個碳(例如C 4-C 7、C 4-C 8、C 4-C 9、C 4-C 10、C 4-C 11、C 4-C 12、C 4-C 14、C 4-C 16、C 4-C 18或C 8-C 20伸雜環炔基)。伸雜環基(例如伸雜環烷基、伸雜環烯基及伸雜環炔基)可經通常適宜作為如本文所述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之取代基之基團取代。
術語「烷芳基」係指連結至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之芳基。一般而言,若化合物連接至烷芳基,則該烷芳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連接至該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烷芳基係C 6-C 35烷芳基(例如C 6-C 16、C 6-C 14、C 6-C 12、C 6-C 10、C 6-C 9、C 6-C 8、C 7或C 6烷芳基),其中碳數目指示烷芳基之芳基部分及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中之總碳數。烷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 1-C 8)伸烷基(C 6-C 12)芳基、(C 2-C 8)伸烯基(C 6-C 12)芳基或(C 2-C 8)伸炔基(C 6-C 12)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芳基為苄基或苯乙基。在雜烷芳基中,一或多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可存在於烷芳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中及/或可存在於烷芳基之芳基部分中。在視情況經取代之烷芳基中,取代基可存在於烷芳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上及/或可存在於烷芳基之芳基部分上。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胺基」係指如本文所闡述之連接至伸烷基(例如C 1-C 5伸烷基)、伸烯基(例如C 2-C 5伸烯基)或伸炔基(例如C 2-C 5伸炔基)之胺基。一般而言,若化合物連接至烷胺基,則該烷胺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連接至該化合物。烷胺基之胺基部分係指-N(R x) 2或-N +(R x) 3,其中每一R x獨立地為H、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芳基、環烷基,或兩個R x組合以形成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胺基之胺基部分為-NH 2。烷胺基之實例為C 1-C 5烷胺基,例如C 2烷胺基(例如CH 2CH 2NH 2或CH 2CH 2N(CH 3) 2)。在雜烷胺基中,一或多個(例如1-4個、1-3個、1個、2個、3個或4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可存在於雜烷胺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烷胺基可視情況經取代。在經取代之烷胺基中,取代基可存在於烷胺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上及/或可存在於烷胺基之胺基部分上。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醯胺」係指連接至伸烷基(例如C 1-C 5伸烷基)、伸烯基(例如C 2-C 5伸烯基)或伸炔基(例如C 2-C 5伸炔基)之醯胺基。一般而言,若化合物連接至烷醯胺基,則烷醯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連接至該化合物。烷醯胺之醯胺部分係指-C(O)-N(R x) 2,其中每一R x獨立地為H、烷基、烯基、炔基、芳基、烷芳基、環烷基,或兩個R x組合以形成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醯胺之醯胺部分為-C(O)NH 2。烷醯胺基可為-(CH 2) 2-C(O)NH 2或-CH 2-C(O)NH 2。在雜烷醯胺基中,一或多個(例如1-4個、1-3個、1個、2個、3個或4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可存在於雜烷醯胺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烷醯胺基可視情況經取代。在經取代之烷醯胺基中,取代基可存在於烷醯胺基之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部分上及/或可存在於烷醯胺基之醯胺部分上。
如本文所用,術語「疊氮基」係指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24
如本文所用,術語「羰基」係指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26
如本文所用,術語「氰基」係指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28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基」或「鹵素」係指氟基(氟)、氯基(氯)、溴基(溴)或碘基(碘)。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鹵基取代之烷基。鹵烷基包括(但不限於)氟烷基(例如三氟甲基及五氟乙基)及氯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羥基」表示-OH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亞胺基」表示具有結構
Figure 02_image130
之基團,其中R為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硝基」係指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32
如本文所用,術語「 N-保護基團」表示意欲在合成程序期間保護胺基免於不期望反應之彼等基團。常用 N-保護基團揭示於Greene,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5版(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2014)中,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N-保護基團包括(例如)醯基、芳醯基及胺甲醯基,諸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特戊醯基、第三丁基乙醯基、2-氯乙醯基、2-溴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三氯乙醯基、酞醯基、鄰硝基苯氧基乙醯基、α-氯丁醯基、苯甲醯基、羧基苄基(CBz)、4-氯苯甲醯基、4-溴苯甲醯基、4-硝基苯甲醯基;及手性助劑,諸如經保護或未經保護之 D、L或D,L-胺基酸殘基,諸如丙胺酸、白胺酸、苯丙胺酸;含磺醯基之基團,諸如苯磺醯基及對甲苯磺醯基;胺基甲酸酯形成基團,諸如苄基氧基羰基、對氯苄基氧基羰基、對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對硝基苄基氧基羰基、2-硝基苄基氧基羰基、對溴苄基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3,5-二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2,4-二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4-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2-硝基-4,5-二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3,4,5-三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1-(對聯苯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α,α-二甲基-3,5-二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二苯甲基氧基羰基、第三丁基氧基羰基(BOC)、二異丙基甲氧基羰基、異丙基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烯丙基氧基羰基、2,2,2,-三氯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4-硝基苯氧基羰基、茀基-9-甲氧基羰基(Fmoc)、環戊基氧基羰基、金剛烷基氧基羰基、環己基氧基羰基及苯基硫羰基;烷芳基,諸如苄基、三苯基甲基及苄基氧基甲基;及矽基,諸如三甲基矽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側氧基」係指具有結構=O之取代基,其中在原子與氧原子之間存在雙鍵。
如本文所用,術語「磷酸酯基」表示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34
如本文所用,術語「磷醯基」表示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36
Figure 02_image138
如本文所用,術語「磺醯基」表示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40
如本文所用,術語「硫羰基」係指具有如下結構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142
如本文所用,術語「胺基酸」意指天然胺基酸及非天然胺基酸。
如本文所用,術語「天然胺基酸」意指包括以下之胺基酸:Ala、Arg、Asn、Asp、Cys、Gln、Glu、Gly、His、Ile、Leu、Lys、Met、Phe、Pro、Ser、Thr、Trp、Tyr及Val。
如本文所用,術語「非天然胺基酸」意指在哺乳動物中非天然產生或發現之α胺基酸。非天然胺基酸之實例包括D-胺基酸;乙醯基胺基甲基連接至半胱胺酸之硫原子之胺基酸;聚乙二醇化之胺基酸;式NH 2(CH 2) nCOOH之ω胺基酸,其中n為2-6;中性非極性胺基酸,諸如肌胺酸、第三丁基丙胺酸、第三丁基甘胺酸、N-甲基異白胺酸及正白胺酸;氧基甲硫胺酸;苯基甘胺酸;瓜胺酸;甲硫胺酸亞砜;氧化半胱胺酸;鳥胺酸;二胺基丁酸;3-胺基丙胺酸;3-羥基-D-脯胺酸;2,4-二胺基丁酸;2-胺基戊酸;2-胺基辛酸;2-羧基六氫吡嗪;六氫吡嗪-2-甲酸;2-胺基-4-苯基丁酸;3-(2-萘基)丙胺酸;及羥基脯胺酸。其他胺基酸為α-胺基丁酸、α-胺基-α-甲基丁酸酯、胺基環丙烷-甲酸酯、胺基異丁酸、胺基降莰基-甲酸酯、L-環己基丙胺酸、環戊基丙胺酸、L-N-甲基白胺酸、L-N-甲基甲硫胺酸、L-N-甲基正纈胺酸、L-N-甲基苯丙胺酸、L-N-甲基脯胺酸、L-N-甲基絲胺酸、L-N-甲基色胺酸、D-鳥胺酸、L-N-甲基乙基甘胺酸、L-正白胺酸、α-甲基-胺基異丁酸酯、α-甲基環己基丙胺酸、D-α-甲基丙胺酸、D-α-甲基精胺酸、D-α-甲基天冬醯胺、D-α-甲基天冬胺酸酯、D-α-甲基半胱胺酸、D-α-甲基麩醯胺酸、D-α-甲基組胺酸、D-α-甲基異白胺酸、D-α-甲基白胺酸、D-α-甲基離胺酸、D-α-甲基甲硫胺酸、D-α-甲基鳥胺酸、D-α-甲基苯丙胺酸、D-α-甲基脯胺酸、D-α-甲基絲胺酸、D-N-甲基絲胺酸、D-α-甲基蘇胺酸、D-α-甲基色胺酸、D-α-甲基酪胺酸、D-α-甲基纈胺酸、D-N-甲基丙胺酸、D-N-甲基精胺酸、D-N-甲基天冬醯胺、D-N-甲基天冬胺酸酯、D-N-甲基半胱胺酸、D-N-甲基麩醯胺酸、D-N-甲基麩胺酸酯、D-N-甲基組胺酸、D-N-甲基異白胺酸、D-N-甲基白胺酸、D-N-甲基離胺酸、N-甲基環己基丙胺酸、D-N-甲基鳥胺酸、N-甲基甘胺酸、N-甲基胺基異丁酸鹽、N-(1-甲基丙基)甘胺酸、N-(2-甲基丙基)甘胺酸、D-N-甲基色胺酸、D-N-甲基酪胺酸、D-N-甲基纈胺酸、γ-胺基丁酸、L-第三丁基甘胺酸、L-乙基甘胺酸、L-高苯丙胺酸、L-α-甲基精胺酸、L-α-甲基天冬胺酸酯、L-α-甲基半胱胺酸、L-α-甲基麩醯胺酸、L-α-甲基組胺酸、L-α-甲基異白胺酸、L-α-甲基白胺酸、L-α-甲基甲硫胺酸、L-α-甲基正纈胺酸、L-α-甲基苯丙胺酸、L-α-甲基絲胺酸、L-α-甲基色胺酸、L-α-甲基纈胺酸、N-(N-(2,2-二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基甘胺酸、1-羧基-1-(2,2-二苯基-乙基胺基)環丙烷、4-羥基脯胺酸、鳥胺酸、2-胺基苯甲醯基(鄰胺苯甲醯基)、D-環己基丙胺酸、4-苯基-苯丙胺酸、L-瓜胺酸、α-環己基甘胺酸、L-1,2,3,4-四氫異喹啉-3-甲酸、L-噻唑啶-4-甲酸、L-高酪胺酸、L-2-呋喃基丙胺酸、L-組胺酸(3-甲基)、N-(3-胍基丙基)甘胺酸、O-甲基-L-酪胺酸、O-聚醣-絲胺酸、間酪胺酸、正酪胺酸、L-N,N′,N″-三甲基離胺酸、高離胺酸、正離胺酸、N-聚醣天冬醯胺、7-羥基-1,2,3,4-四氫-4-氟苯丙胺酸、4-甲基苯丙胺酸、雙-(2-甲基吡啶)胺、五氟苯丙胺酸、吲哚啉-2-甲酸、2-胺基苯甲酸、3-胺基-2-萘甲酸、不對稱二甲基精胺酸、L-四氫異喹啉-1-甲酸、D-四氫異喹啉-1-甲酸、1-胺基-環己烷乙酸、D/L-烯丙基甘胺酸、4-胺基苯甲酸、1-胺基-環丁烷甲酸、2-或3-或4-胺基環己烷甲酸、1-胺基-1-環戊烷甲酸、1-胺基二氫茚-1-甲酸、4-胺基-吡咯啶-2-甲酸、2-胺基四氫化萘-2-甲酸、氮雜環丁烷-3-甲酸、4-苄基-吡咯啶-2-甲酸、第三丁基甘胺酸、b-(苯并噻唑基-2-基)-丙胺酸、b-環丙基丙胺酸、5,5-二甲基-1,3-噻唑啶-4-甲酸、(2R,4S)4-羥基六氫吡啶-2-甲酸、(2S,4S)及(2S,4R)-4-(2-萘基甲氧基)-吡咯啶-2-甲酸、(2S,4S)及(2S,4R)4-苯氧基-吡咯啶-2-甲酸、(2R,5S)及(2S,5R)-5-苯基-吡咯啶-2-甲酸、(2S,4S)-4-胺基-1-苯甲醯基-吡咯啶-2-甲酸、第三丁基丙胺酸、(2S,5R)-5-苯基-吡咯啶-2-甲酸、1-胺基甲基-環己烷-乙酸、3,5-雙-(2-胺基)乙氧基-苯甲酸、3,5-二胺基-苯甲酸、2-甲基胺基-苯甲酸、N-甲基鄰胺基苯甲酸、L-N-甲基丙胺酸、L-N-甲基精胺酸、L-N-甲基天冬醯胺、L-N-甲基天冬胺酸、L-N-甲基半胱胺酸、L-N-甲基麩醯胺酸、L-N-甲基麩胺酸、L-N-甲基組胺酸、L-N-甲基異白胺酸、L-N-甲基離胺酸、L-N-甲基正白胺酸、L-N-甲基鳥胺酸、L-N-甲基蘇胺酸、L-N-甲基酪胺酸、L-N-甲基纈胺酸、L-N-甲基-第三丁基甘胺酸、L-正纈胺酸、α-甲基-γ-胺基丁酸酯、4,4′-聯苯丙胺酸、α-甲基環戊基丙胺酸、α-甲基-α-萘基丙胺酸、α-甲基青黴胺、N-(4-胺基丁基)甘胺酸、N-(2-胺基乙基)甘胺酸、N-(3-胺基丙基)甘胺酸、N-胺基-α-甲基丁酸鹽、α-萘基丙胺酸、N-苄基甘胺酸、N-(2-胺甲醯基乙基)甘胺酸、N-(胺甲醯基甲基)甘胺酸、N-(2-羧基乙基)甘胺酸、N-(羧基甲基)甘胺酸、N-環丁基甘胺酸、N-環癸基甘胺酸、N-環庚基甘胺酸、N-環己基甘胺酸、N-環癸基甘胺酸、N-環十二烷基甘胺酸、N-環辛基甘胺酸、N-環丙基甘胺酸、N-環十一烷基甘胺酸、N-(2,2-二苯基乙基)甘胺酸、N-(3,3-二苯基丙基)甘胺酸、N-(3-胍基丙基)甘胺酸、N-(1-羥基乙基)甘胺酸、N-(羥基乙基))甘胺酸、N-(咪唑基乙基))甘胺酸、N-(3-吲哚基乙基)甘胺酸、N-甲基-γ-胺基丁酸酯、D-N-甲基甲硫胺酸、N-甲基環戊基丙胺酸、D-N-甲基苯丙胺酸、D-N-甲基脯胺酸、D-N-甲基蘇胺酸、N-(1-甲基乙基)甘胺酸、N-甲基-萘基丙胺酸、N-甲基青黴胺、N-(對羥基苯基)甘胺酸、N-(硫基甲基)甘胺酸、青黴胺、L-α-甲基丙胺酸、L-α-甲基天冬醯胺、L-α-甲基-第三丁基甘胺酸、L-甲基乙基甘胺酸、L-α-甲基麩胺酸酯、L-α-甲基高苯丙胺酸、N-(2-甲基硫乙基)甘胺酸、L-α-甲基離胺酸、L-α-甲基正白胺酸、L-α-甲基鳥胺酸、L-α-甲基脯胺酸、L-α-甲基蘇胺酸、L-α-甲基酪胺酸、L-N-甲基-高苯丙胺酸、N-(N-(3,3-二苯基丙基)胺甲醯基甲基甘胺酸、L-焦麩胺酸、D-焦麩胺酸、O-甲基-L-絲胺酸、O-甲基-L-高絲胺酸、5-羥基離胺酸、α-羧基麩胺酸酯、苯基甘胺酸、L-六氫吡啶甲酸(高脯胺酸)、L-高白胺酸、L-離胺酸(二甲基)、L-2-萘基丙胺酸、L-二甲基多巴(L-dimethyldopa)或L-二甲氧基-苯丙胺酸、L-3-吡啶基丙胺酸、L-組胺酸(苯甲醯基氧基甲基)、N-環庚基甘胺酸、L-二苯丙胺酸、O-甲基-L-高酪胺酸、L-β-高離胺酸、O-聚醣-蘇胺酸、鄰酪胺酸、L-N,N′-二甲基離胺酸、L-高精胺酸、新色胺酸、3-苯并噻吩基丙胺酸、異喹啉-3-甲酸、二胺基丙酸、高半胱胺酸、3,4-二甲氧基苯丙胺酸、4-氯苯丙胺酸、L-1,2,3,4-四氫去甲哈爾滿(tetrahydronorharman)-3-甲酸、金剛烷基丙胺酸、對稱二甲基精胺酸、3-羧基硫基嗎啉、D-1,2,3,4-四氫去甲哈爾滿-3-甲酸、3-胺基苯甲酸、3-胺基-1-羧基甲基-吡啶-2-酮、1-胺基-1-環己烷甲酸、2-胺基環戊烷甲酸、1-胺基-1-環丙烷甲酸、2-胺基二氫茚-2-甲酸、4-胺基-四氫噻喃-4-甲酸、氮雜環丁烷-2-甲酸、b-(苯并噻唑-2-基)-丙胺酸、新戊基甘胺酸、2-羧基甲基六氫吡啶、b-環丁基丙胺酸、烯丙基甘胺酸、二胺基丙酸、均環己基丙胺酸、(2S,4R)-4-羥基六氫吡啶-2-甲酸、八氫吲哚-2-甲酸、(2S,4R)及(2S,4R)-4-(2-萘基)、吡咯啶-2-甲酸、六氫菸鹼酸、(2S,4R)及(2S,4S)-4-(4-苯基苄基)吡咯啶-2-甲酸、(3S)-1-吡咯啶-3-甲酸、(2S,4S)-4-三苯甲基巰基-吡咯啶-2-甲酸、(2S,4S)-4-巰基脯胺酸、第三丁基甘胺酸、N,N-雙(3-胺基丙基)甘胺酸、1-胺基-環己烷-1-甲酸、N-巰基乙基甘胺酸及硒半胱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殘基可為帶電的或極性的。帶電胺基酸包括丙胺酸、離胺酸、天冬胺酸或麩胺酸或其非天然類似物。極性胺基酸包括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甲硫胺酸或色胺酸或其非天然類似物。特別考慮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中之末端胺基可為醯胺基或胺基甲酸酯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本文所闡述結合物(例如式(M-I)或(M-II)之結合物)之鹽,其在合理醫學判斷範圍內適用於本文所闡述之方法中而無過度毒性、刺激性及/或過敏反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舉例而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闡述於: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編輯P.H. Stahl及C.G. Wermuth), Wiley-VCH, 2008中。該等鹽可在本文所闡述結合物之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原位製備,或藉由使游離鹼基與適宜有機酸反應單獨製備。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勢自以下詳細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將顯而易見。
本文提供合成可用於治療疾病及相關病狀之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方法。本文所揭示之結合物(例如式(M-I)或(M-II)之結合物)包括多肽E (例如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及治療劑A 1。本文所闡述之化合物(例如式(F-I)或(F-II)之化合物)及方法在生成可用於治療疾病及其病狀之結合物方面具有價值。
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可提供多種優勢,諸如終產物(例如式(M-I)或(M-II)之結合物)之總產率較高且純度較高(例如有效消除雜質),以及廢物流減少(例如減少反應步驟之總數或減少起始材料(例如多肽E及/或式(F-I)或(F-II)之化合物)之損失)且反應條件溫和(例如本文所闡述方法之步驟(c)或步驟(e))。本揭示案之方法亦可能夠可靠地合成具有較佳特徵(例如藥物對抗體比率(DAR))之終產物(例如式(M-I)或(M-II)之結合物)。 序列表
本申請案含有序列表,其已以ASCII格式電子提交且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該ASCII拷貝創建於2021年8月4日,命名為50945-068TW2_Sequence_Listing_08_04_21_ST25且大小為12,515個位元組。 I. 蛋白質 - 藥物結合物之治療劑
本文所揭示之蛋白質-藥物結合物包括經由一或多個連接體(例如
Figure 02_image144
Figure 02_image146
)與一或多種治療劑(例如小分子或生物製劑,諸如肽、多肽及多核苷酸)結合之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T大於1時(例如T為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Figure 02_image148
Figure 02_image052
各自可獨立地經選擇(例如獨立地選自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治療劑及連接體,該等專利中之每一者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T大於1時(例如T為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每一治療劑A 1可獨立地經選擇(例如獨立地選自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E可與2種、3種、4種、5種、6種、7種、8種、9種、10種或更多種不同的治療劑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E與第一治療劑及第二治療劑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治療劑及第二治療劑之每一A 1獨立地選自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任何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包括單體,例如小分子之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包括二聚體,例如小分子之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或二聚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藉助連接體包括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藉助連接體包括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小分子抗病毒劑、抗細菌劑或抗真菌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小分子抗病毒劑。小分子抗病毒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包括(例如)扎那米韋(zanamivir)、帕拉米韋(peramivir)、替米沙韋(temsavir)、吡莫地韋(pimovidir)、奧司他韋(oseltamivir)、拉尼米韋(laninamivir)、CS-8958、金剛烷胺、金剛烷乙胺、藍藻抗病毒蛋白-N (cyanovirin-N)、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抑制劑(例如巴洛沙韋酸(baloxavir acid)或巴洛沙韋瑪波西酯(baloxavir marboxil))、聚合酶抑制劑(例如T-705)、PB2抑制劑(例如JNJ-63623872)、結合之唾液酸酶(例如DAS181)、噻唑化物(例如硝唑尼特(nitazoxanide))、COX抑制劑或PPAR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病毒劑選自阿糖腺苷(vidarabine)、阿昔洛韋(acyclovir)、更昔洛韋(gancyclovir)、纈更昔洛韋、核苷類似物反轉錄酶抑制劑(例如AZT (齊多夫定(Zidovudine))、ddI (地達諾新(Didanosine))、ddC (扎西他濱(Zalcitabine))、d4T (司他夫定(Stavudine))或3TC (拉米夫定(Lamivudine)))及非核苷反轉錄酶抑制劑(例如(奈韋拉平(nevirapine)或地拉韋定(delavirdine))、蛋白酶抑制劑(沙奎那韋(saquinavir)、利托那韋(ritonavir)、茚地那韋(indinavir)或奈非那韋(nelfinavir))、利巴韋林(ribavirin)或干擾素)。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病毒劑選自洛匹那韋(lopinavir)、利托那韋、瑞德西韋(remdesivir)、法維拉韋(favilavir)及伽利西韋(galidesivir)。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病毒劑為扎那米韋或其類似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病毒劑為帕拉米韋或其類似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病毒劑為替米沙韋或其類似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小分子抗細菌劑。小分子抗細菌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包括(例如)阿米卡星(amikacin)、慶大黴素(gentamicin)、卡那黴素(kanamycin)、新黴素(neomy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妥布黴素(tobramycin)、巴龍黴素(paromomycin)、鏈黴素(streptomycin)、大觀黴素(spectinomycin)、格爾德黴素(geldanamycin)、除莠黴素(herbimycin)、利福昔明(rifaximin)、氯碳頭孢(loracarbef)、厄他培南(ertapenem)、多尼培南(doripenem)、亞胺培南(imipenem)/西司他丁(cilastatin)、美羅培南(meropenem)、頭孢羥胺苄(cefadroxil)、頭孢若林(cefazolin)、頭孢噻吩(cefalotin)、頭孢胺苄(cefalexin)、頭孢可若(cefaclor)、頭孢孟多(cefamandole)、頭孢西丁(cefoxitin)、頭孢羅齊(cefprozil)、頭孢呋辛(cefuroxime)、希復欣敏(cefixime)、頭孢地尼(cefdinir)、頭孢托侖(cefditoren)、頭孢哌酮(cefoperazone)、頭孢噻肟(cefotaxime)、頭孢泊肟(cefpodoxime)、頭孢他啶(ceftazidime)、頭孢布烯(ceftibuten)、頭孢唑肟(ceftizoxime)、頭孢曲松(ceftriaxone)、頭孢吡肟(cefepime)、頭孢洛林酯(ceftaroline fosamil)、頭孢吡普(ceftobiprole)、替考拉寧(teicoplanin)、萬古黴素(vancomycin)、特拉萬星(telavancin)、達巴萬星(dalbavancin)、奧利萬星(oritavancin)、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林可黴素(lincomycin)、達托黴素(daptomyc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地紅黴素(dirithromycin)、紅黴素(erythromycin)、羅紅黴素(roxithromycin)、醋竹桃黴素(troleandomycin)、泰利黴素(telithromycin)、螺旋黴素(spiramycin)、胺曲南(aztreonam)、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利奈唑來(linezolid)、泊斯唑來(posizolid)、雷得唑來(radezolid)、特瑞唑來(torezolid)、阿莫西林(amoxicillin)、胺比西林(ampicillin)、阿洛西林(azlocillin)、卡本西林(carbeni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甲氧西林(methicillin)、萘夫西林(nafcillin)、扼噻西林(oxacillin)、盤尼西林g (penicillin g)、盤尼西林v、哌拉西林(piperacillin)、盤尼西林g、替莫西林(temo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moxicillin clavulanate)、胺比西林/舒巴坦(sulbacta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azobactam)、替卡西林/克拉維酸、桿菌肽(bacitracin)、黏菌素、多黏菌素b、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依諾沙星(en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諾氟沙星(nor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替馬沙星(temafloxacin)、磺胺米隆(mafenide)、磺乙醯胺、磺胺嘧啶(sulfadiazine)、磺胺嘧啶銀、磺胺地托辛(sulfadimethoxine)、磺胺甲噻二唑(sulfamethizole)、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磺胺二甲異噁唑(sulfanilimide)、磺胺塞拉金(sulfasalazine)、磺胺異噁唑(sulfisoxazole)、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磺醯胺柯衣定(sulfonamideochrysoidine)、地美環素(demeclocycline)、多西環素(doxycycline)、米諾環素(minocycline)、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四環素、氯法齊明(clofazimine)、胺苯碸(dapsone)、捲曲黴素(capreomycin)、環絲胺酸、乙胺丁醇(bs)、乙硫異菸胺、異菸酸肼(isoniazid)、吡嗪醯胺、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布汀(rifabutin)、利福噴丁(rifapentine)、鏈黴素、胂凡納明(arsphenamine)、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磷黴素(fosfomycin)、夫西地酸(fusidic acid)、甲硝唑(metronidazole)、莫匹羅星(mupirocin)、平板黴素(platensimycin)、奎奴普丁(quinupristin)/達福普丁(dalfopristin)、甲碸黴素(thiamphenicol)、替加環素(tigecycline)、替硝唑(tinidazole)及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小分子抗真菌劑。小分子抗真菌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包括(例如)瑞沙芬淨(rezafungin)、阿尼芬淨(anidulafungin)、卡泊芬淨(caspofungin)、米卡芬淨(micafungin)、兩性黴素B (amphotericin B)、殺念珠菌素(candicidin)、非律平(filipin)、哈黴素(hamycin)、納他黴素(natamycin)、制黴素(nystatin)、龜裂殺菌素(rimocidin)、聯苯苄唑(bifonazole)、布康唑(butoconazole)、克黴唑(clotrimazole)、益康唑(econazole)、芬替康唑(fenticonazole)、異康唑(iso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魯利康唑(luli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奧莫康唑(omoconazole)、奧昔康唑(oxiconazole)、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硫康唑(sulconazole)、噻康唑(tioconazole)、三唑、阿巴康唑(albaconazole)、艾氟康唑(efinaconazole)、氟環唑(epoxi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艾沙康唑(isav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丙環唑(propiconazole)、雷夫康唑(ravuconazole)、特康唑(ter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阿巴芬淨(abafungin)、阿莫羅芬(amorolfin)、布替萘芬(butenafine)、萘替芬(naftifine)、特比萘芬(terbinafine)、環匹羅司(ciclopirox)、氟胞嘧啶、灰黃黴素(griseofulvin)、托奈福特(tolnaflate)及十一碳烯酸。 II. 蛋白質 - 藥物結合物之蛋白質: Fc 結構域單體及 Fc 結構域
本文所揭示之蛋白質-藥物結合物包括經由一或多個連接體與一或多種治療劑結合之多肽E (例如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
Fc結構域單體包括鉸鏈結構域、C H2抗體恆定結構域及C H3抗體恆定結構域。Fc結構域單體可為免疫球蛋白抗體同型IgG、IgE、IgM、IgA或IgD。Fc結構域單體亦可為任何免疫球蛋白抗體同型(例如IgG1、IgG2a、IgG2b、IgG3或IgG4)。Fc結構域單體可為任何免疫球蛋白抗體同種異型(例如IGHG1*01 (亦即G1m(za))、IGHG1*07 (亦即G1m(zax))、IGHG1*04 (亦即G1m(zav))、IGHG1*03 (G1m(f))、IGHG1*08 (亦即G1m(fa))、IGHG2*01、IGHG2*06、IGHG2*02、IGHG3*01、IGHG3*05、IGHG3*10、IGHG3*04、IGHG3*09、IGHG3*11、IGHG3*12、IGHG3*06、IGHG3*07、IGHG3*08、IGHG3*13、IGHG3*03、IGHG3*14、IGHG3*15、IGHG3*16、IGHG3*17、IGHG3*18、IGHG3*19、IGHG2*04、IGHG4*01、IGHG4*03或IGHG4*02) (如例如Vidarsson等人,IgG subclasses and allotypes: from structure to effector functio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5(520):1-17 (2014))中所闡述。Fc結構域單體亦可為任何物種,例如人類、鼠類或小鼠。Fc結構域單體之二聚體係可結合至Fc受體(位於白血球表面上之受體)之Fc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具有如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序列之Fc結構域單體,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含有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添加及/或缺失。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包括如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係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Fc結構域單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包括額外部分,例如連接至Fc結構域單體之N末端或C末端之白蛋白結合肽、純化肽或信號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不含有任何類型之抗體可變區,例如V H、V L、互補決定區(CDR)或超變區(HVR)。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與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序列至少95%一致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包括C220S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包括K246X突變,其中X不為Lys,最佳地其中X選自Ser、Gly、Ala、Thr、Asn、Gln、Arg、His、Glu或Asp。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包括一或多種增強與Fc受體(例如FcRn受體)結合之突變,諸如M252Y/S254T/T256E (「YTE」)、V309D/Q311H/N434S (「DHS」)及/或M428L/N434S (「LS」),其中編號係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取代係相對於野生型Fc單體胺基酸序列,例如野生型人類IgG1或IgG2。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SEQ ID NO: 1-5中之任一者之序列,其中編號係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下文所示SEQ ID NO: 1之序列。
SEQ ID NO: 1:成熟人類IgG1 Fc;X 1(位置201)為Asn或不存在;X 2(位置220)為Cys或Ser;X 3(位置246)為Lys、Ser、Gly、Ala、Thr、Asn、Gln、Arg、His、Glu或Asp;X 4(位置252)為Met或Tyr;X 5(位置254)為Ser或Thr;X 6(位置256)為Thr或Glu;X 7(位置297)為Asn或Ala;X 8(位置309)為Leu或Asp;X 9(位置311)為Gln或His;X 10(位置356)為Asp或Glu;且X 11(位置358)為Leu或Met;X 12(位置428)為Met或Leu;X 13(位置434)為Asn或Ser;X 14(位置447)為Lys或不存在 X 1 VNHKPSNTKVDKKVEPKS X 2 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 X 3 PKDTL X 4 I X 5 R X 6 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 X 7 STYRVVSVLTV X 8 H X 9 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 X 10 E X 11 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 X 12 HEALH X 13 HYTQKSLSLSPG X 14
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為Asn。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不存在。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2為Cys。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2為Ser。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3為Lys。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3選自Ser、Gly、Ala、Thr、Asn、Gln、Arg、His、Glu或Asp。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3為Ser。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4為Met,X 5為Ser,且X 6為Thr。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4為Tyr,X 5為Thr,且X 6為Glu。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7為Asn。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7為Ala。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8為Leu,X 9為Gln,且X 13為Asn。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8為Asp,X 9為His,且X 13為Ser。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0為Glu且X 11為Met。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0為Asp且X 11為Leu。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2為Met且X 13為Asn。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2為Leu且X 13為Ser。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4為Lys。在SEQ ID NO: 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4不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下文所示SEQ ID NO: 2之序列。
SEQ ID NO: 2:成熟人類IgG1 Fc,Cys至Ser取代(#),同種異型G1m(f) (粗斜體) NVNHKPSNTKVDKKVEPKSS(#)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 E E M 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下文所示SEQ ID NO: 3之序列。
SEQ ID NO: 3:成熟人類IgG1 Fc,Cys至Ser取代(#),同種異型G1m(fa) (粗斜體) NVNHKPSNTKVDKKVEPKSS(#)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 D E L 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下文所示SEQ ID NO: 4之序列。
SEQ ID NO: 4:成熟人類IgG1 Fc,Cys至Ser取代(#),YTE三重突變(粗體且加下劃線),同種異型G1m(f) (粗斜體) NVNHKPSNTKVDKKVEPKSS(#)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 Y I T R E 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 E E M 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闡述之結合物中之Fc結構域單體可具有下文所示SEQ ID NO: 5之序列。
SEQ ID NO: 5:成熟人類IgG1 Fc,Cys至Ser取代(#),YTE三重突變(粗體且加下劃線),同種異型G1m(fa) (粗斜體) NVNHKPSNTKVDKKVEPKSS(#)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 Y I T R E 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 D E L 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
如本文所定義,Fc結構域包括藉由C H3抗體恆定結構域之間的相互作用二聚化之兩個Fc結構域單體,以及一或多個在該兩個二聚化Fc結構域單體之鉸鏈結構域之間形成的二硫鍵。Fc結構域形成結合至Fc受體之最小結構,該Fc受體為例如Fc-γ受體(亦即Fcγ受體(FcγR))、Fc-α受體(亦即Fcα受體(FcαR))、Fc-ε受體(亦即Fcε受體(FcεR))及/或新生Fc受體(FcRn)。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Fc結構域結合至Fcγ受體(例如FcRn、FcγRI (CD64)、FcγRIIa (CD32)、FcγRIIb (CD32)、FcγRIIIa (CD16a)、FcγRIIIb (CD16b))、及/或FcγRIV及/或新生Fc受體(FcRn)。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為無糖基化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例如維持與Fc受體(例如FcRn)之接合之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舉例而言,Fc結構域為維持與Fc受體之接合之無糖基化IgG1變異體(例如在糖基化基元之N297及/或T299處具有胺基酸取代之IgG1)。例示性無糖基化Fc結構域及製備無糖基化Fc結構域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例如,如Sazinsky S.L.等人,Aglycosylated immunoglobulin G1 variants productively engage activating Fc receptors, PNAS, 2008, 105(51):20167-20172中所闡述,其以全文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本發明之Fc結構域或Fc結構域單體經工程化,以增強與新生Fc受體(FcRn)之結合。舉例而言,Fc結構域可包括對應於M252Y/S254T/T256E (YTE)之三重突變。Fc結構域可包括對應於M428L/N434S (LS)之雙重突變體。Fc結構域可包括對應於V309D/Q311H/N434S (DHS)之三重突變體。Fc結構域可包括對應於N434H之單一突變體(例如IgG1,諸如具有N434H突變之人類或人類化IgG1)。Fc結構域可包括對應於C220S之單一突變體。Fc結構域可包括增強與FcRn結合之上述一或多種突變之組合。增強與FcRn結合可增加含Fc結構域之結合物之半衰期。舉例而言,相對於具有相應Fc結構域而無增強FcRn結合之突變之結合物,併入一或多個增加與FcRn結合之胺基酸突變(例如YTE突變、LS突變或N434H突變)可使結合物之半衰期增加5%、10%、15%、20%、30%、40%、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或更多。與FcRN之結合增強之例示性Fc結構域及製備與FcRN之結合增強之Fc結構域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例如,如Maeda, A.等人,Identification of human IgG1 variant with enhanced FcRn binding and without increased binding to rheumatoid factor autoantibody, MABS, 2017, 9(5):844-853中所闡述,其以全文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所用,「對應於」特定胺基酸殘基(例如特定SEQ ID NO: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應理解為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與該特定殘基(例如該特定序列之殘基)對齊之任何胺基酸殘基。舉例而言,藉由對胺基酸序列之「對應殘基」進行突變,可使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任一序列突變,以包括YTE突變、LS突變及/或N434H突變。
如本文所用,「對應於」特定SEQ ID NO.之特定半胱胺酸殘基之硫原子應理解為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與該特定序列之該特定半胱胺酸對齊之任何半胱胺酸殘基之硫原子。人類IgG1 (UniProtKB: P01857)、人類IgG2 (UniProtKB: P01859)、人類IgG3 (UniProtKB: P01860)及人類IgG4 (UniProtKB: P01861)之蛋白質序列對齊提供於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容易地實施與本發明之任一IgG變異體之此一對齊,以確定對應於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特定SEQ ID NO:之特定半胱胺酸之任一硫原子之半胱胺酸硫原子。
如本文所用,「對應於」特定SEQ ID NO.之特定離胺酸殘基之氮原子應理解為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與該特定序列之該特定離胺酸對齊之任何離胺酸殘基之氮原子。人類IgG1 (UniProtKB: P01857)、人類IgG2 (UniProtKB: P01859)、人類IgG3 (UniProtKB: P01860)及人類IgG4 (UniProtKB: P01861)之蛋白質序列對齊提供於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容易地實施與本發明之任一IgG變異體之此一對齊,以確定對應於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特定SEQ ID NO:之特定離胺酸之任一氮原子之離胺酸氮原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包括少於約300個胺基酸殘基(例如少於約300個、少於約295個、少於約290個、少於約285個、少於約280個、少於約275個、少於約270個、少於約265個、少於約260個、少於約255個、少於約250個、少於約245個、少於約240個、少於約235個、少於約230個、少於約225個或少於約220個胺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小於約40 kDa (例如小於約35kDa、小於約30kDa、小於約25kDa)。
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包括至少200個胺基酸殘基(例如至少210個、至少220個、至少230個、至少240個、至少250個、至少260個、至少270個、至少280個、至少290個或至少300個胺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為至少20 kDa (例如至少25 kDa、至少30 kDa或至少35 kDa)。
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包括200至400個胺基酸殘基(例如200至250個、250至300個、300至350個、350至400個、200至300個、250至350個或300至400個胺基酸殘基)。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為20 kDa至40 kDa (例如20 kDa至25 kDa、25 kDa至30 kDa、35 kDa至40 kDa、20 kDa至30 kDa、25 kDa至35 kDa或30 kDa至40 KDa)。
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包括與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序列或其區域至少90% (例如至少95%、至少98%)一致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Fc結構域單體包括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區域包括至少4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5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6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7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8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9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0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1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2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3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4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5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6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7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8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90個胺基酸殘基或至少200個胺基酸殘基。 III. 蛋白質 - 藥物結合物之蛋白質: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本文所揭示之蛋白質-藥物結合物包括經由一或多個連接體與一或多種治療劑結合之多肽E (例如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白蛋白
本發明之白蛋白可為天然白蛋白或其變異體,諸如天然白蛋白之工程化變異體。變異體包括多型性、片段(諸如結構域及亞結構域)及融合蛋白。白蛋白可包括自任何來源獲得之白蛋白之序列。較佳地,該來源為哺乳動物來源,諸如人類或牛。最佳地,白蛋白為人類血清白蛋白(HSA)或其變異體。人類血清白蛋白包括具有天然人類胺基酸序列之任何白蛋白及其變異體。白蛋白編碼序列能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用於分離與人類基因對應之cDNA並對其進行測序之方法獲得。本發明之白蛋白可包括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提供之人類血清白蛋白(HSA)之胺基酸序列,或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提供之小鼠血清白蛋白(MSA)之胺基酸序列或其變異體或片段、較佳地其功能變異體或片段。片段或變異體可具有或可不具有功能性,或可在某種程度上保留白蛋白之功能。舉例而言,片段或變異體可保留與白蛋白受體(諸如HSA或MSA)結合之能力,其結合能力為母體白蛋白(例如該片段或變異體所源自之母體白蛋白)之能力的至少10%、20%、30%、40%、50%、60%、70%、80%、90%、100%或105%。相對結合能力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來測定,諸如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
白蛋白可為白蛋白之天然多型性變異體,諸如人類血清白蛋白。通常,人類血清白蛋白之變異體或片段將具有至少5%、10%、15%、20%、30%、40%、50%、60%或70%、且較佳地80%、90%、95%、100%或105%或更多之人類血清白蛋白或小鼠血清白蛋白之配位體結合活性。
白蛋白可包括牛血清白蛋白之胺基酸序列。牛血清白蛋白包括具有天然牛胺基酸序列(例如如Swissprot登錄號P02769所描述)之任何白蛋白,及如本文所定義之其變異體。牛血清白蛋白亦包括如本文所定義之全長牛血清白蛋白或其變異體之片段。
白蛋白可包含源自以下血清白蛋白中之一者之白蛋白之序列:狗(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49822-1)、豬(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08835-1)、山羊(例如Sigma產品號A2514或A4164)、貓(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49064-1)、雞(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19121-1)、卵白蛋白(例如雞卵白蛋白) (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01012-1)、火雞卵白蛋白(例如Swissprot登錄號O73860-1)、驢(例如Swissprot登錄號Q5XLE4-1)、天竺鼠(例如Swissprot登錄號Q6WDN9-1)、倉鼠(例如如DeMarco等人,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37(11): 1201-1208 (2007)中所闡述)、馬(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35747-1)、恆河猴(例如Swissprot登錄號Q28522-1)、小鼠(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07724-1)、鴿(例如如Khan等人,Int. J. Biol. Macromol. 30(3-4),171-8 (2002)所定義)、兔(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49065-1)、大鼠(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02770-1)或綿羊(例如Swissprot登錄號P14639-1),且包括如本文所定義之其變異體及片段。
白蛋白之許多天然突變體形式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白蛋白之天然突變體形式闡述於(例如) Peters等人, All About Albumin: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 Inc., San Diego, Calif.,第170-181頁(1996)中。
本發明之白蛋白包括天然白蛋白之變異體。變異體白蛋白係指具有至少一個胺基酸突變(諸如藉由插入、缺失或取代所生成之保守或非保守胺基酸突變)之白蛋白,條件係此等變化所產生之白蛋白之至少一種基本性質未顯著改變(例如改變不超過5%、10%、15%、20%、25%、30%、35%或40%)。可定義白蛋白活性之例示性性質包括結合活性(例如,包括對膽紅素或脂肪酸(諸如長鏈脂肪酸)之結合特異性或親和力)、滲透性或在一定pH範圍內之行為。
通常,白蛋白變異體與天然白蛋白(諸如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白蛋白)將具有至少40%、至少50%、至少60%且較佳地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
產生並純化重組人類白蛋白之方法已充分確立(Sleep等人,Biotechnology, 8(1):42-6 (1990)),且包括產生用於醫藥學應用之重組人類白蛋白(Bosse等人,J Clin Pharmacol 45(1):57-67 (2005))。HSA之三維結構已由X射線晶體學闡明(Carter等人,Science. 244(4909): 1195-8(1998));Sugio等人,Protein Eng. 12(6):439-46 (1999))。HSA多肽鏈具有35個半胱胺酸殘基,其形成17個二硫鍵,且在成熟蛋白質之34位具有一個不成對(例如游離)半胱胺酸。HSA之Cys-34已用於分子與白蛋白之結合(Leger等人,Bioorg Med Chem Lett 14(17):4395-8 (2004);Thibaudeau等人,Bioconjug Chem 16(4):1000-8 (2005)),且提供位點特異性結合之位點。 白蛋白之結合
本發明之白蛋白可(例如藉助共價鍵)與任何治療劑結合。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用於產生小分子-蛋白質結合物之任何方法使白蛋白與本發明之任何化合物結合。此結合可包括與暴露於溶劑之胺基酸共價結合,諸如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
本發明之白蛋白可藉助位於白蛋白之C末端或N末端10個胺基酸殘基內之胺基酸與本發明之任何化合物結合。白蛋白可包括1、2、3、4、5、6、7、8、9、10、15或2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之C末端或N末端多肽融合物。C末端或N末端多肽融合物可包括一或多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其可用於共價結合治療劑A 1
本發明之白蛋白包括已經工程化以納入一或多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任何白蛋白,該等殘基可提供與本發明化合物之結合位點(例如與治療劑A 1結合,包括藉助連接體)。最佳地,白蛋白將含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由此使得能夠與本發明之化合物位點特異性結合。
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17/0081389號中提供用於產生白蛋白工程化變異體之例示性方法,該等工程化變異體包括一或多個結合勝任半胱胺酸殘基,該專利申請案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簡言之,較佳白蛋白變異體係包含暴露於溶劑之單一不成對(例如游離)半胱胺酸殘基之彼等變異體,由此使得連接體能夠與半胱胺酸殘基位點特異性結合。
已經工程化以使得能夠與暴露於溶劑之不成對半胱胺酸殘基化學結合之白蛋白包括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白蛋白。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a)、(b)、(c)及/或(d)之取代、缺失、添加或插入事件之淨結果為多肽序列之結合勝任半胱胺酸殘基數相對於母體白蛋白序列增加。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a)、(b)、(c)及/或(d)之取代、缺失、添加或插入事件之淨結果為多肽序列之結合勝任半胱胺酸殘基數為一個,由此使得能夠進行位點特異性結合。
較佳白蛋白變異體亦包括具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離胺酸殘基之白蛋白,由此使得連接體能夠與該離胺酸殘基位點特異性結合。此等變異體可藉由對白蛋白進行工程化而生成,包括先前所闡述之任何方法(例如插入、缺失、取代或C末端或N末端融合)。 白蛋白結合肽
使生物活性化合物與白蛋白結合肽結合可改變該生物活性化合物之藥效學,包括改變組織攝取、滲透及擴散。在較佳實施例中,與單獨之化合物相比,使白蛋白結合肽與治療劑A 1結合增加該化合物之功效或降低其毒性。
本發明之白蛋白結合肽包括具有5至50個(例如5至40個、5至30個、5至20個、5至15個、5至10個、10至50個、10至30個或10至20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序列之任何多肽,其對白蛋白(諸如本文所闡述之任何白蛋白)具有親和力且具有結合白蛋白之功能。較佳地,白蛋白結合肽結合至天然血清白蛋白、最佳地人類血清白蛋白。白蛋白結合肽可具有不同起源,例如合成、人類、小鼠或大鼠。本發明之白蛋白結合肽包括已經工程化以納入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白蛋白結合肽,該等殘基可提供與治療劑A 1之結合位點(包括藉助連接體)。最佳地,白蛋白結合肽將含有單一暴露於溶劑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由此使得能夠與本發明之化合物位點特異性結合。白蛋白結合肽可僅包括天然胺基酸殘基,或可包括一或多個非天然胺基酸殘基。倘若包括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例如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之側鏈),則其可用作治療劑A 1之連接點。本發明之白蛋白結合肽可為線性或環狀的。本發明之白蛋白結合肽包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白蛋白結合肽,其實例提供於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
白蛋白結合肽及包括白蛋白結合肽之結合物較佳地以由小於約100 μM、較佳地小於約100 nM且最佳地不會實質上結合其他血漿蛋白質之解離常數Kd表徵之親和力結合白蛋白(例如人類血清白蛋白)。此等化合物之具體實例為線性或環狀肽,長度較佳介於約10個與20個胺基酸殘基之間,視情況在N末端或C末端或兩個末端均經修飾。
白蛋白結合肽包括WO 2020/051498、WO 2020/252393、WO 2020/252396、WO 2021/046549或WO 2021/050612中所闡述之線性及環狀肽。
其他例示性白蛋白結合肽提供於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5/0287153號中,該專利申請案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白蛋白結合肽之結合
本發明之白蛋白結合肽可與任何治療劑A 1結合(例如藉助共價鍵)。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用於產生肽-小分子結合物之任何方法使白蛋白結合肽與本發明之任何化合物結合。此可包括與胺基酸殘基(諸如半胱胺酸、離胺酸或非天然胺基酸)之側鏈基團共價結合。或者,共價結合可發生在C末端(例如與C末端羧酸或與C末端殘基之側鏈基團共價結合),或發生在N末端(例如與N末端胺基或與N末端胺基酸之側鏈基團共價結合)。 IV. 蛋白質 - 藥物結合物之連接體
連接體係指本文所闡述之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中兩種或更多種組分之間的鍵聯或連結(例如W與A 1之間、W與G之間、G與A 1之間、W與E之間及/或E與A 1之間)。 結合化學
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使用經苯基酯基(例如三氟苯基酯基或四氟苯基酯基)官能化之式(F-I)或(F-II)之中間體化合物,使式(M-I)或(M-II)之化合物與多肽E (例如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例如藉助連接體))結合。使E與中間體式(F-I)或(F-II)之化合物結合(例如藉由醯化)形成結合物,例如由式(M-I)及(M-II)中之任一者所描述之結合物。
式(F-I)或(F-II)之中間體化合物可藉由使苯酚(例如四氟苯酚或三氟苯酚)與包含治療劑A 1及連接體(包括活化羧酸)之化合物反應來合成。
式(F-I)或(F-II)之中間體化合物亦可藉由使包含官能基(例如G a)、連接體(例如L 2)及苯基酯(例如三氟苯基酯或四氟苯基酯)之化合物與包含官能基(例如G b)、連接體(例如L 3)及治療劑A 1之化合物反應來合成。
中間體化合物(例如式(F-I)或(F-II)之化合物)中兩種或更多種組分之反應可使用眾所周知之有機化學合成技術及方法來完成。兩種組分上之互補官能基(例如G a及G b)可彼此反應以形成共價鍵。兩種組分上之互補官能基(例如G a及G b)可彼此反應以形成化學部分,例如G。互補反應性官能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例如馬來醯亞胺及半胱胺酸、胺及活化羧酸(例如形成醯胺鍵聯)、硫醇及馬來醯亞胺、活化磺酸及胺、異氰酸酯及胺、疊氮化物及炔烴(例如點擊化學以形成三唑)以及烯烴及四嗪。
能夠與胺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其他實例包括(例如)烷基化劑及醯化劑。代表性烷基化劑包括:(i) α-鹵基乙醯基,例如XCH 2CO- (其中X=Br、Cl或I);(ii) N-馬來醯亞胺基,其可經由邁克爾式反應(Michael type reaction)或經由添加至環羰基之醯化與胺基反應;(iii)芳基鹵,例如硝基鹵基芳香族基團;(iv)烷基鹵;(v)能夠與胺基形成希夫鹼(Schiff’s base)之醛或酮;(vi)環氧化物,例如環氧氯丙烷及雙氧雜環丙烷,其可與胺基、硫氫基或酚式羥基反應;(vii)含氯均三嗪,其對諸如胺基、硫氫基及羥基等親核劑具有反應性;(viii)氮雜環丙烷,其藉由開環對諸如胺基等親核劑具有反應性;(ix)方酸二乙基酯;及(x) α-鹵烷基醚。
胺基-反應性醯化基團之實例包括(例如) (i)異氰酸酯及異硫氰酸酯;(ii)磺醯氯;(iii)醯鹵;(iv)活性酯,例如硝基苯基酯或N-羥基琥珀醯亞胺基酯;(v)酸酐,例如混合、對稱或N-羧基酸酐;(vi)醯疊氮;及(vii)亞胺酸酯。醛及酮可與胺反應以形成希夫鹼,其可經由還原胺化來穩定。
應瞭解,某些官能基可在反應之前轉化成其他官能基,例如以賦予額外反應性或選擇性。可用於此目的之方法之實例包括使用諸如二羧酸酐等試劑將胺轉化成羧基;使用諸如N-乙醯基高半胱胺酸硫代內酯、S-乙醯基巰基琥珀酸酐、2-亞胺基硫雜環戊烷或含硫醇之琥珀醯亞胺基衍生物等試劑將胺轉化成硫醇;使用諸如α-鹵基乙酸酯等試劑將硫醇轉化成羧基;使用諸如伸乙亞胺或2-溴乙胺等試劑將硫醇轉化成胺;使用諸如碳二亞胺、之後二胺等試劑將羧基轉化成胺;及使用諸如甲苯磺醯氯等試劑將醇轉化成硫醇,之後用硫代乙酸酯進行轉酯化且用乙酸鈉水解成硫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點擊化學合成中間體化合物(例如式(F-I)或(F-II)之化合物)(例如,其中式(G3-A)之G a為疊氮基且式(G3-B)之G b為炔基;或其中式(G3-A)之G a為炔基且式(G3-B)之G b為疊氮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點擊化學包括使用Cu(I)源。 實例
提出以下實例以向熟習此項技術者提供可如何使用、製備及評估本文所闡述之組合物及方法之描述,且僅意欲為本發明之例示而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者視為其發明之範圍。 實例 1. 使用四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之通用程序
將Fc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四氟苯基酯中間體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約8.5)將pH調整至約7.5至8.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溶液。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TOF測定DAR。 實例 2. 使用三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之通用程序
將Fc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三氟苯基酯中間體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約8.5至9.5)將pH調整至約8.5至9.5。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溶液。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TOF測定DAR。 實例 3. 使用四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遵循實例1中所闡述之通用程序製備以下結合物。 結合物 3A
Figure 02_image151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於PBS緩衝液(pH = 7.4)及DMF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四氟苯基酯(Int-3A)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 8.5)將pH調整至約7.5至8.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混合物。3小時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 (藥物對抗體比率)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 TOF測定DAR。產率=67%。Maldi-TOF = 61,737。DAR (平均) = 3.2。 結合物 3B
Figure 02_image153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於PBS緩衝液(pH = 7.4)及DMF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四氟苯基酯(Int-3B)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 8.5)將pH調整至約7.5至8.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混合物。3小時後,Maldi-TOF顯示平均DAR (藥物對抗體比率)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TOF測定DAR。產率= 66%。Maldi-TOF = 59,674。DAR (平均) = 1.3。 實例 4. 使用三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三氟苯基酯化合物(例如式(F-I)、(F-II)、(F-II-A)、(F-II-B)、(G1-A)及(G2-A)之化合物)可在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中提供進一步優勢。舉例而言,三氟苯基酯化合物可展現增加之穩定性,此容許(例如)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並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遵循實例2中所闡述之通用程序製備以下結合物。 結合物 4A
Figure 02_image155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於PBS緩衝液(pH = 7.4)及DMF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三氟苯基酯(Int-4A)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 8.5-9.5)將pH調整至約8.0至9.5。接著將混合物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小時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物之Maldi-TOF測定DAR。產率= 87%。Maldi-TOF = 59,779。DAR (平均) = 1.3。 結合物 4B
Figure 02_image157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於PBS緩衝液(pH = 7.4)及DMF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中之三氟苯基酯(Int-4B)溶液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pH 8.5-9.5)將pH調整至約8.0至9.5。接著將混合物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小時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藉由經純化物之Maldi TOF測定DAR。產率= 80%。Maldi-TOF = 61,821。DAR (平均) = 3.2。 實例 5. 使用四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遵循實例1中所闡述之通用程序製備以下結合物。 結合物 5A
Figure 02_image159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0.100 g於5.2 mL中,1.717 μmol, MW 58,218)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 (1 mL)中之四氟苯基酯(Int-5A)溶液(0.0273 g, 17.17 μmol)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120 μL, 1 M, pH 8.5)將pH調整至約7.5至8.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0 h後,Maldi-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產率 = 17.0 mg,55.0%。Maldi-TOF = 58,991。DAR = 1.0。 結合物 5B
Figure 02_image161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0.100 g於5.2 mL中,1.717 μmol, MW 58,218)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 (1 mL)中之四氟苯基酯(Int-5B)溶液(0.0273 g, 17.17 μmol)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120 μL, 1 M, pH 8.5)將pH調整至約7.5至8.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0 h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產率= 37.9 mg,41.0%。Maldi-TOF = 62,863。DAR = 4.4。 實例 6. 使用三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三氟苯基酯化合物(例如式(F-I)、(F-II)、(F-II-A)、(F-II-B)、(G1-A)及(G2-A)之化合物)可在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中提供進一步優勢。舉例而言,三氟苯基酯化合物可展現增加之穩定性,此容許(例如)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並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遵循實例2中所闡述之通用程序製備以下結合物。 結合物 6A
Figure 02_image163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0.100 g於5.2 mL中,1.717 μmol, MW 58,218)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 (1 mL)中之三氟苯基酯(Int-6A)溶液(0.0273 g, 17.17 μmol)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120 μL, 1 M, pH 8.5 )將pH調整至約8.5,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0 h後,Maldi-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產率 = 43.0 mg,78.0%。Maldi-TOF = 61,811。DAR = 3.5。 結合物 6B
Figure 02_image165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0.100 g於5.2 mL中,1.717 μmol, MW 58,218)於pH 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溶解於DMF (1 mL)中之三氟苯基酯(Int-6B)溶液(0.0273 g, 17.17 μmol)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120 μL, 1 M, pH 8.5 )將pH調整至約8.5,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0 h後,Maldi-TOF顯示平均DAR為3至5。藉由在精胺酸緩衝液(200 mM精胺酸、120 mM NaCl、1%蔗糖,pH 6.0)中透析來純化粗製結合物。產率 = 70.7 mg,88.0%。Maldi-TOF = 65,875。DAR = 6.2。 結合物 6C
Figure 02_image167
將2,4,6-三氟苯基活性酯(Int-6C) (0.0056 g, 0.0043 mmol)於DMF (0.5 mL)中之溶液添加至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0.030 g於1.56 mL PBS (pH 7.4)中),接著利用硼酸鹽緩衝液(60 µL, pH 8.5, 1.0 M)將pH調整至約8.0。反應係均勻的。4 h後,Maldi TOF質譜顯示平均MW = 65,345 (DAR為7.0)。藉由添加濃氫氧化銨(10 µL)終止結合反應。藉由使用Slide-d-lyzer G2透析盒(10,000 MWCO)將結合物透析至25 nM精胺酸、120 nM NaCL及1%蔗糖pH 6.3緩衝液中對其進行純化。 實例 7. Int-4B 之合成
遵循下文所闡述之程序製備Int-4B。
Figure 02_image169
Figure 02_image171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173
將(7-溴-4-甲氧基-1H-吡咯并[2,3-c]吡啶-3-基)(側氧基)乙酸(2.5 g, 8.6 mmol,闡述於 J. Med. Chem. 2018, 61(1):62-80中)、碳酸鉀(457 mg, 3.30 mmol)、碘化銅(I) (210 mg, 1.1 mmol)、1H-1,2,4-三唑-3-甲酸甲基酯(254 mg, 2 mmol)及(1R,2R)-N1,N2-二甲基環己烷-1,2-二胺(160 mg, 1.1 mmol)於1,4-二噁烷(10 mL)中之溶液在110℃下加熱13 h。將反應溶液用水(0.5 mL)處理15分鐘,接著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20%至8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產物產率270 mg,51%。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 512.2。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175
在室溫下向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1-{3-[{4-[氰基(苯基)亞甲基]六氫吡啶-1-基}(側氧基)乙醯基]-4-甲氧基-1H-吡咯并[2,3-c]吡啶-7-基}-1H-1,2,4-三唑-3-甲酸(50 mg, 0.1 mmol)及炔丙基-PEG4-胺(23 mg, 0.1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38 mg, 0.1 mmol)及N-甲基嗎啉(0.07 ml, 0.5 mmol),且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溶液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2%至100%乙腈及水(含有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產物產率21 mg,29.6%。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 725.3。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177
向Nα-Boc-Nδ-Cbz-L-鳥胺酸(1.00 g, 2.729 mmol)及N-甲基嗎啉(300 uL, 2.729 mmol)於THF (10.0 mL)中之-15℃攪拌溶液中添加氯甲酸異丁基酯(355 uL, 2.729 mmol)。攪拌5分鐘後,添加硼氫化鈉(310 mg, 8.188 mmol)於水(4.0 mL)中之新鮮製備溶液。在反應完成後,添加水(10 mL)且使溫度升至環境溫度,同時繼續攪拌1 h。用DCM (4 × 3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且使合併之有機物用硫酸鎂乾燥,過濾並經旋轉蒸發濃縮。使殘餘揮發物在高真空下蒸發。此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 + H]] += 353.2。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179
在氫氣氛下,攪拌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2.729 mmol,理論)及20%碳載氫氧化鈀(500 mg)於MeOH (20 mL)中之懸浮液,直至起始材料完全消耗為止。過濾混合物,且經旋轉蒸發濃縮濾液。使殘餘揮發物在高真空下蒸發。此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219.2。 步驟 e.
Figure 02_image181
向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150 mg, 0.687 mmol)、炔丙基-PEG4-酸(179 mg, 0.687 mmol)及DIPEA (0.359 mL, 2.061 mmol)於DMF (4.0 mL)及DCM (0.5 mL)中之0℃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266 mg, 0.701 mmol)。使溫度升至環境溫度且繼續攪拌直至如藉由LCMS所測定完成為止。經旋轉蒸發去除所有揮發物。藉由RP-C18管柱,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利用0%至100%水及甲醇(無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殘餘物。產率0.186 g,59%。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461.3。 步驟 f.
Figure 02_image183
將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186 mg, 0.404 mmol)在攪拌下用4.0 M HCl於二噁烷中之溶液(3.0 mL)處理。在完成後,經旋轉蒸發及高真空使所有揮發物蒸發。此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產率0.161 g,定量。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361.2。 步驟 g.
Figure 02_image185
向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31 mg, 0.078 mmol)、中間體i-5 (40 mg, 0.078 mmol)、HOBt水合物(36 mg, 0.235 mmol,約80%)及DIPEA (0.082 mL, 0.469 mmol)於DMF (3.0 mL)及DCM (0.5 mL)中之0℃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89 mg, 0.235 mmol)。使溫度升至環境溫度且繼續攪拌直至如藉由LCMS所測定完成為止。經旋轉蒸發去除所有揮發物。藉由RP-C18管柱,使用Isco ACCQ液相層析,利用0%至100%水及乙腈、0.1% TFA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殘餘物。產率0.051 g,76%。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854.2。 步驟 h.
Figure 02_image187
向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0.047 mg, 0.055 mmol)、疊氮基-PEG4-三氟苯基酯(24 mg, 0.058 mmol)、BTTAA (1.2 mg, 0.0027 mmol)、硫酸銅(0.2 mg, 0.0014 mmol)於DMF (1.0 mL)及水(1.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抗壞血酸鈉(5.4 mg, 0.028 mmol)。在完成後,添加乙酸(0.099 mL, 1.725 mmol),且經旋轉蒸發濃縮反應物。藉由RP-C18管柱,使用Isco ACCQ液相層析,利用0%至100%水及甲醇、0.1% TFA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殘餘物。產率0.047 g,60%。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2H)/2] += 638.3。 實例 8. Int-5A 之合成
遵循下文所闡述之程序製備Int-5A。 (2'- 側氧基 -1',2'- 二氫螺 [ 六氫吡啶 -4,3'- 吡咯并 [2,3-c] 吡啶 ]-1- 甲酸第三丁基酯 )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189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191
將T3P (41.6 mL, 69.9 mmol,50重量%於乙酸乙酯中)經10分鐘逐滴添加至冷卻至0℃之2-胺基-2-溴-吡啶(11 g, 63.6 mmol)、N-Boc-六氫吡嗪甲酸(16 g, 69.9 mmol)及DIPEA (16.4 g, 127.2 mmoL)於乙酸乙酯(75 mL)中之攪拌混合物中。移除冰浴,且將反應物攪拌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萃取至乙酸乙酯(3×, 25 mL)中。使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硫酸鈉乾燥,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15%至100% 乙酸乙酯於己烷中,25分鐘)上純化粗產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橙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61%。LC/MS [M+H] += 384.2。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193
將對甲氧基苄基氯(11.6 g, 74.2 mmol)添加至來自此實例之步驟a.之中間體(19.1 g, 49.4 mmol)及碳酸銫(24.1 g, 74.1 mmol)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中。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此時用水稀釋且萃取至乙酸乙酯(3×, 30 ml)中。將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用鹽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10%至100%乙酸乙酯於己烷中,25分鐘)上純化粗產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橙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68%。LC/MS [M+Na] += 526.0。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195
於密封管中將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17.0 g, 33.7 mmol)、乙酸鈀(II) (0.76 g, 3.4 mmol)、三環己基膦(1.9 g, 6.7 mmol)之混合物溶解於二噁烷(40 mL)中。使氮氣輕輕鼓泡穿過混合物持續10分鐘,此時添加第三丁醇鈉(4.9 g, 50.5 mmol),且使氮氣鼓泡穿過反應混合物再持續10分鐘。將管密封且在120℃下加熱16小時。使混合物冷卻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0%至10%甲醇於DCM中,25分鐘)上純化深色黏性產物混合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黃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84%。LC/MS [M+H] += 424.2。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197
將來自此實例之步驟c之中間體(3 g, 7.1 mmol)及茴香醚(3.8 g, 35.4 mmol)在10%三氟甲磺酸於TFA (25 mL)中之溶液中在70℃下攪拌12小時(LC/MS [M+H] += 204.2)。使混合物冷卻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並與甲苯(3×)一起共沸。使深色黏性產物混合物吸收於乙腈(50 mL)中且冷卻至0℃。藉由逐滴添加DIPEA將pH調整至8且添加boc酸酐(1.5 g, 7.1 mmoL),且將反應物攪拌40分鐘。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溶劑,且藉由RP HPLC (ISCO COMBI FLASH®,10%-95%乙腈於DI水中,0.1% TFA,40分鐘梯度)純化粗產物混合物。將純流份合併並凍乾,得到呈白色固體之產物。產率69%。LC/MS [M+H] += 304.2。 Int-5A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199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01
向八乙二醇(5 g, 13.5 mmol)於無水DMF中之0℃溶液中緩慢添加氫化鈉(0.32 g, 13.5 mmol,60%於礦物油中)。在冰浴上將溶液攪拌10 min,且接著添加2-(4-溴丁基)異吲哚啉-1,3-二酮(3.8 g, 13.5 mmol)。將反應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用第三丁醇(1 ml)淬滅並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DCM (50 ml)中,且將溶液用水(3 ×, 10 ml)、鹽水(10 ml)洗滌,接著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RPLC (5%至60%乙腈/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純化粗產物。產率2.78 g,36%。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572.8。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03
向步驟-a產物(1.78 g, 3.1 mmol)於DCM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0.86 ml, 6.2 mmol),之後添加甲磺醯氯(0.26 ml, 3.43 mmol)。將反應溶液攪拌2小時,且接著用HCl水溶液(1 N, 2 ×, 5 ml)、水(10 ml)、鹽水洗滌,且濃縮得到粗產物。產率1.9 g,97%。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649.8。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205
將步驟-b產物(0.65 g, 1 mmol)、3-(六氫吡嗪-1-基)丙酸甲基酯(0.63 g, 1 mmol)、K 2CO 3(0.55 g, 4 mmol)於無水乙腈(10 ml)中之混合物在70℃下加熱隔夜。將溶液冷卻,過濾,濃縮且藉由RPLC (5%至90%乙腈/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0.54 g,74%。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726.8。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207
向步驟-c產物(600 mg, 0.82 mmol)於EtOH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水合肼(205 mg, 4.1 mmol),且將溶液在50℃下攪拌2小時。將溶液冷卻,過濾,濃縮得到粗產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產率281 mg,57%,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596.0。 步驟 e.
Figure 02_image209
將步驟-d產物(140 mg, 0.24 mmol)、5-氯-2-氟硝基苯(165 mg, 0.94 mmol)、K 2CO 3(100 mg, 0.72 mmol)於無水DMF中之混合物在70℃下加熱2小時。將溶液冷卻,過濾,濃縮,且藉由RPLC (5%至4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100 mg,57%。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751.1。 步驟 f.
Figure 02_image211
將步驟-e產物(190 mg, 0.25 mmol)於乙酸(5 ml)中之溶液在70℃下加熱,且小心地添加鋅(82 mg, 1.26 mmol)。將溶液在70℃下攪拌10 min,藉由LCMS此時反應完成。過濾粗製混合物,且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H] += 720.8。 步驟 g.
Figure 02_image213
向步驟-f產物於乙酸(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300 mg, 1.5 mmol)。將反應物在70℃下攪拌1.5小時。將溶液冷卻,濃縮且藉由RPLC (5%至5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154 mg,79%。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778.8。 步驟 h.
Figure 02_image215
向中間體6 (2'-側氧基-1',2'-二氫螺[六氫吡啶-4,3'-吡咯并[2,3-c]吡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53.7 mg, 0.178 mmol)於無水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116 mg, 0.35 mmol),之後添加步驟-g產物(69 mg, 0.088 mmol)。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4小時且將溶液過濾,濃縮且藉由RPLC (5%至5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71 mg,76%。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1046.6。 步驟 i.
Figure 02_image217
向步驟-h產物(71 mg, 0.068 mmol)於THF:MeOH:H2O (v:v:v=3:1:1)溶劑混合物中之冰上溶液中添加LiOH (3.3 mg, 0.14 mmol)。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濃縮且藉由RPLC (5%至5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50 mg,72%。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1031.8。 步驟 j.
Figure 02_image219
向步驟-i產物(50 mg, 0.049 mmol)於DCM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EDCI (27 mg, 0.145 mmol)及四氟苯基(32.5 mg, 0.196 mmol)。接著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濃縮且藉由ACCQ及RPLC (5%至50%乙腈及水,使用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純化。產率17.3 mg,31%。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1180.4。 實例 9. Int-6C 之合成
遵循下文所闡述之程序製備Int-6C。
Figure 02_image221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23
將溶解於乙腈(8 mL)中之吡唑起始材料(305 mg, 2.42 mmol)及炔丙基-PEG4-甲磺酸酯(0.50 g, 1.61 mmol)溶液用碳酸銫(0.787g, 2.42 mmol)在室溫下處理隔夜。攪拌12 h後,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且形成烷基化吡唑異構物之1:1混合物。藉由RPLC (5%至100%乙腈/水,含有0.1% TFA)分離該等異構物。期望異構物為經由RPLC首先溶析出之異構物。其結構由質子NMR中之NOE分析確定。產率為0.230 g,41%產率。LC/MS [M+H] += 341.2。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25
將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之溶液(0.230 g, 0.676 mmol)溶解於MeOH (2.0 mL)中,且用溶解於水(2.0 mL)中之氫氧化鉀溶液(0.152 g, 2.70 mmol)處理。3 h後,LCMS顯示完全水解。將產物用乙酸酸化,且接著直接加載至C18管柱上且藉由RPLC (10%至100%乙腈/水,含有0.1% TFA)進行純化。產率0.232 g,105%。LC/MS [M+H] += 327.2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227
將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0.024g, 0.0747 mmol)、先前所闡述之六氫吡啶核心(闡述於WO 2015158653中,其全文併入本文中) (0.030 g, 0.068 mmol)及二異丙基乙胺(0.071 mL, 0.407 mmol)之溶液溶解於DMF (100 µL)中,且用HATU (0.034 g, 0.088 mmol)在室溫下處理。10 min後,LCMS顯示完全轉化。將粗製反應物直接加載至C18管柱上且藉由RPLC (10%至100%乙腈/水,含有0.1% TFA)進行純化。產率0.033g,56%。LC/MS [M+H] += 749.8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229
將溶解於DMF (750 µL)中之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0.030 g, 0.0400 mmol)及1-[15-側氧基-15-(2,4,6-三氟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基]疊氮化物(0.020 g, 0.048 mmol)溶液用溶解於水(750 µL)中之THPTA (0.0069 g, 0.016 mmol)、抗壞血酸鈉(0.0079 g, 0.040 mmol)及硫酸銅(0.0016 g, 0.010 mmol)溶液在室溫下處理。20 min後,LCMS顯示完全轉化。將粗製反應物直接加載至C18管柱上且藉由RPLC (5%至100%乙腈/水,含有0.1% TFA)進行純化。將含有產物之流份合併且藉由旋轉蒸發乾燥。產率0.035 g,68%。LC/MS [(M+2H)/2] += 586.2 實例 10. 使用四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Figure 02_image231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33
將疊氮基-PEG4-TFP酯(0.1 g, 0.067 mmol)及炔烴官能化之二聚體(0.0383 g, 0.0871 mmol)於DMF (2.0 mL)中之溶液用硫酸銅(II) (0.0027 g, 0.0168 mmol)、抗壞血酸鈉(0.0133 g, 0.067 mmol)及THPTA (0.0116 g, 0.027 mmol)於水(1.5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處理。接著將反應物用氮氣真空吹掃3次且在氮氣氛下攪拌。30 min後,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反應物用400 µL乙酸酸化,且接著藉由反相層析,利用5%至100%乙腈/水(含有0.1% TFA)梯度溶析進行直接純化。將含有產物之流份合併,冷凍並凍乾隔夜。三重TFA鹽之產率為69%。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2H) +2= 795.4,(M+3H) +3= 530.8,(M+4H) +4= 398.4。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35
將具有SEQ ID NO: 2之序列之多肽 (0.100 g於5.2 mL中,1.717 µmol, MW = 58,218)於pH=7.4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用來自前一步驟之固體TFP酯(0.0273 g, 17.17 µmol)處理。利用硼酸鹽緩衝液(120 µL, 1 M, pH 8.5)將pH調整至約7.0,接著在室溫下輕輕搖晃。1.5 h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為3.3,其在進一步混合後未發生變化。24小時後,添加額外TFP酯(0.0073 g, 4.6 µmol)且再繼續搖晃3 h。根據通用純化方法,利用蛋白質A及SEC純化粗製結合物。蛋白質A後之總產率為約83%,且SEC後之總產率為約77%。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 TOF顯示平均質量為63,574,其相當於平均DAR為4.0。
此實例及其他實例中所闡述之合成係有利的,此乃因其避免使多肽暴露於銅+2及抗壞血酸鈉,從而產生更清潔之粗製結合物,在單獨之蛋白質A純化後,藉由分析型SEC其為98.9%純。在此純度水準下,可剔除SEC純化,其極耗時且昂貴。最初嘗試利用疊氮基-PEG4-NHS酯僅取得部分成功,此乃因NHS酯反應性太強而無法純化,且粗製點擊反應混合物必須與Fc混合,因此需要去除銅且去除高分子量聚集物(暴露於抗壞血酸鈉)。 實例 11. 使用三氟苯基酯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Figure 02_image237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39
使疊氮基-PEG4-TriFP酯(0.405 g, 0.96 mmol)及炔烴官能化之二聚體(0.850 g, 0.74 mmol)於DMF (4.0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向此溶液中添加硫酸銅(II) (0.030 g, 0.18 mmol)及抗壞血酸鈉(0.146 g, 0.74 mmol)於水(4.0 mL)中之溶液。接著將反應物用氮氣真空吹掃3次且在氮氣氛下攪拌。30 min後,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反應物用乙酸(0.1 mL, 1.75 mmol)酸化,且接著藉由反相層析,利用0%至80%乙腈/水(含有0.1% TFA)梯度溶析進行直接純化。將含有產物之流份合併,冷凍並凍乾。三重TFA鹽之產率為65%,920 mg。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2H) +2= 786.4,(M+3H) +3= 524.8,(M+4H) +4= 393.8。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41
將具有SEQ ID NO: 5之序列之多肽(2.0 g於100 mL中,0.034 mmol, MW = 58,200, YTE)於乙酸鹽緩衝液(pH 5.0)中之溶液用碳酸鹽緩衝液(pH 9.5, 0.1 M, 24-30 mL)處理,以將所需pH調整至9.0。接著添加來自前一步驟之固體TFP酯(0.710 g, 0.39 mmol),此時pH降回至6.0-7.0。利用碳酸鹽緩衝液(12-18 mL)將pH再次調整至約9.0-9.5。接著將溶液在室溫下輕輕搖晃3 h。1.5小時後,Maldi TOF顯示平均DAR為3.5-4.0。又1 h後,DAR升至4.4-4.6,且添加濃NH 4OH (0.100 mL)淬滅反應物。利用以下緩衝液透析粗製結合物:120 mM NaCl、250 mM精胺酸、0.1%蔗糖pH 6緩衝液。總產率為約80%。經純化結合物之Maldi TOF顯示平均質量為64,724,其相當於平均DAR為4.6。
三氟苯基酯化合物(例如源自此實例之步驟a之化合物或式(F-I)、(F-II)、(F-II-A)、(F-II-B)、(G1-A)及(G2-A)之化合物)可在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中提供進一步優勢。舉例而言,三氟苯基酯化合物可展現增加之穩定性,此容許(例如)藉由反相層析進行純化並凍乾,且使活化酯之水解最少。 實例 12. 使用炔烴中間體合成結合物
以下結合物係使用替代合成方法來製備,包括使用點擊化學以將炔烴中間體與經疊氮基官能化之多肽結合。 疊氮基多肽之合成
PEG4-疊氮基NHS酯於DMF/PBS中之溶液(0.050 M)之製備-在0℃下將PEG4-疊氮基NHS酯(16.75 mg)溶解於DMF (0.100 mL)中,且藉由在0℃下添加PBS 1×緩衝液稀釋至0.837 mL。此溶液用於製備具有多種DAR值之其他PEG4-疊氮基Fc,其係藉由調整此PEG4-疊氮基NHS酯PBS溶液之當量來實施。
多肽(SEQ ID NO: 2)之預處理-將多肽溶液轉移至四個離心濃縮機(30,000 MWCO, 15 mL)中,且用PBS ×1緩衝液稀釋至15 mL並濃縮至體積為約1.5 mL。將殘餘物以1:10稀釋於PBS pH 7.4中,且再次濃縮。將此洗滌程序重複總計四次,之後稀釋至8.80 mL。
PEG4-疊氮基多肽之製備-將0.050 M PEG4-疊氮基NHS酯PBS緩衝溶液(0.593 mL, 29.6 μmol,16當量)添加至上述多肽溶液(SEQ ID NO: 2)中,且將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旋轉振盪2小時。藉由使用四個離心濃縮機(30,000 MWCO, 15 mL)將溶液濃縮至體積為約1.5 mL。將粗製混合物以1:10稀釋於PBS pH 7.4中,且再次濃縮。將此洗滌程序重複總計三次。利用pH 7.4 PBS緩衝液將經濃縮之多肽-PEG4-疊氮化物稀釋至8.80 mL,且準備用於點擊結合。使用NANODROP™ UV可見分光光度計(使用基於h-IgG1之胺基酸序列計算之消光係數)對純化材料進行量化。在純化後,產率為定量的。 結合物 12A Int-12A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243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45
向參(羥基甲基)-胺基甲烷(1.22 g, 10 mmol)及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1-丙醛(2.1 g, 10 mmol)於DCM (20 mL)及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乙酸(1ml)。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接著在劇烈攪拌下用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4.2 g, 20 mmol)處理。將此混合物攪拌隔夜,接著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5%至80%乙腈及水(含有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產物產率2.3 g,72.0%。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 313.2。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47
在室溫下向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0.1 g, 0.32 mmol)及炔丙基-PEG4-酸(130 mg, 0.5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38 mg, 0.1 mmol)及N-甲基嗎啉(0.14 ml, 1 mmol),且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溶液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10%至100%乙腈及水(含有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產物產率120 mg,68%。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554.3。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249
將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0.2 g, 32 mmol)用TFA (3 mL)及茴香硫醚(0.2 ml)處理,且將所得溶液加熱至45℃持續隔夜。將溶液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10%至100%乙腈及水(含有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此步驟之產率為定量的。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421.3。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251
在室溫下向1-{3-[{4-[氰基(苯基)亞甲基]六氫吡啶-1-基}(側氧基)乙醯基]-4-甲氧基-1H-吡咯并[2,3-c]吡啶-7-基}-1H-1,2,4-三唑-3-甲酸(50 mg, 0.1 mmol,闡述於實例5 Int-2中)及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41 mg, 0.1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38 mg, 0.1 mmol)及N-甲基嗎啉(0.07 ml, 0.5 mmol),且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溶液濃縮,且藉由反相液相層析(RPLC),使用Isco CombiFlash液相層析儀利用10%至100%乙腈及水(含有0.1% TFA作為改質劑)進行溶析來純化。產物產率21 mg,24.0%。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H = 914.4。 點擊結合
在PBS緩衝溶液中製備0.0050 M CuSO 4以得到點擊試劑。簡言之,將10.0 mg CuSO 4溶解於12.53 mL PBS中,然後6.00 mL CuSO 4溶液且添加51.7 mg BTTAA (CAS編號1334179-85-9)及297.2 mg抗壞血酸鈉,得到點擊試劑溶液(0.0050 M CuSO4、0.020 M BTTAA及0.25 M抗壞血酸鈉)。
將疊氮基官能化之多肽溶液添加至含有炔烴中間體Int-12A (每一DAR 2當量)之15 mL離心管中。在輕輕振盪以將所有固體溶解後,利用(L-抗壞血酸鈉,0.25 M,400當量;硫酸銅(II) 0.0050 M,8當量;及BTTAA,0.020 M,32當量)點擊試劑溶液處理混合物。將所得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輕輕旋轉6小時。藉由在蛋白質A管柱上親和層析純化該混合物,之後進行粒徑篩析層析(如本文所闡述)。產率= 35%。Maldi-TOF = 60,152。DAR = 1.6。 結合物 12B 2'- 側氧基 -1',2'- 二氫螺 [ 六氫吡啶 -4,3'- 吡咯并 [2,3-c] 吡啶 ]-1- 甲酸第三丁基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253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191
將T3P (41.6 mL, 69.9 mmol,50重量%於乙酸乙酯中)經10分鐘逐滴添加至冷卻至0℃之2-胺基-2-溴-吡啶(11 g, 63.6 mmol)、N-Boc-六氫吡嗪甲酸(16 g, 69.9 mmol)及DIPEA (16.4 g, 127.2 mmoL)於乙酸乙酯(75 mL)中之攪拌混合物中。移除冰浴,且將反應物攪拌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萃取至乙酸乙酯(3×, 25 mL)中。使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硫酸鈉乾燥,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15%至100% 乙酸乙酯於己烷中,25分鐘)上純化粗產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橙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61%。LC/MS [M+H] += 384.2。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193
將對甲氧基苄基氯(11.6 g, 74.2 mmol)添加至來自此實例之步驟a.之中間體(19.1 g, 49.4 mmol)及碳酸銫(24.1 g, 74.1 mmol)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中。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此時用水稀釋且萃取至乙酸乙酯(3×, 30 ml)中。將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用鹽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10%至100%乙酸乙酯於己烷中,25分鐘)上純化粗產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橙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68%。LC/MS [M+Na] += 526.0。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257
於密封管中將此實例中所闡述之中間體b. (17.0 g, 33.7 mmol)、乙酸鈀(II) (0.76 g, 3.4 mmol)、三環己基膦(1.9 g, 6.7 mmol)之混合物溶解於二噁烷(40 mL)中。使氮氣輕輕鼓泡穿過混合物持續10分鐘,此時添加第三丁醇鈉(4.9 g, 50.5 mmol),且使氮氣鼓泡穿過反應混合物再持續10分鐘。將管密封且在120℃下加熱16小時。使混合物冷卻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藉由矽膠層析在ISCO COMBI FLASH® (0%至10%甲醇於DCM中,25分鐘)上純化深色黏性產物混合物。將純流份合併並濃縮,得到呈淺黃色油狀物之中間體。產率84%。LC/MS [M+H] += 424.2。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197
將來自此實例之步驟c之中間體(3 g, 7.1 mmol)及茴香醚(3.8 g, 35.4 mmol)在10%三氟甲磺酸於TFA (25 mL)中之溶液中在70℃下攪拌12小時(LC/MS [M+H] += 204.2)。使混合物冷卻且在旋轉蒸發儀上濃縮並與甲苯(3×)一起共沸。使深色黏性產物混合物吸收於乙腈(50 mL)中且冷卻至0℃。藉由逐滴添加DIPEA將pH調整至8且添加boc酸酐(1.5 g, 7.1 mmoL),且將反應物攪拌40分鐘。藉由旋轉蒸發儀去除溶劑,且藉由RP HPLC (ISCO COMBI FLASH®,10%-95%乙腈於DI水中,0.1% TFA,40分鐘梯度)純化粗產物混合物。將純流份合併並凍乾,得到呈白色固體之產物。產率69%。LC/MS [M+H] += 304.2。 Int-12B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260
步驟 a.
Figure 02_image262
將溶解於DMSO (20 mL)中之炔丙基-PEG4-醇(2.00 g, 8.61 mmol)及1,4-二溴丁烷(5.57 g, 25.83 mmol)之攪拌溶液在室溫下用粉狀KOH (0.966 g, 17.22 mmol)處理。反應物首先變暖,且變成深黃色。攪拌1 h後,LCMS顯示醇完全消耗。過濾反應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且用水萃取三次。用乙酸乙酯將水洗液萃取三次。使合併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經硫酸鈉乾燥,濃縮,且藉由RPLC (10%至100% ACN/水)進行純化。產率1.10 g,34.9%。 步驟 b.
Figure 02_image264
向來自前一步驟a之產物(1.100 g, 3.00 mmol)及酞醯亞胺(0.881 g, 6.00 mmol)於DMF (7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粉狀碳酸鉀(1.66 g, 11.98 mmol)。於70℃油浴中將混合物攪拌1 h,此時LCMS顯示起始溴化物完全消失。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且藉由RPLC (10%至100% ACN/水)進行純化。產率1.28 g,96.6%產率。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434.0。 步驟 c.
Figure 02_image266
將溶解於乙醇(3 mL)中之來自前一步驟b之產物溶液(1.10 g, 2.54 mmol)用40%甲胺水溶液(3 mL)處理,且在70℃油浴中加熱1 h,此時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藉由旋轉蒸發濃縮反應物,接著在高真空下儲存隔夜,且作為N-甲基-酞醯亞胺與期望產物之混合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 d.
Figure 02_image268
將來自前一步驟c之粗產物(2.538 mmol)溶解於DMF (5 mL)中,用DIEA (1.81 mL, 4 eq)及5-氯-2-氟硝基苯(0.535 g, 3.046 mmol)處理,且在50℃油浴中加熱。攪拌隔夜後,LCMS顯示胺基-PEG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粗製混合物濃縮且藉由RPLC (10%至100% ACN/水)進行純化。產率0.62 g,52%產率,兩步。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459.0。 步驟 e.
Figure 02_image270
將來自前一步驟d之產物(0.620 g, 1.35 mmol)溶解於乙酸(4 mL)中,在50℃油浴中加熱,且經15分鐘用鋅粉(1.77 g, 27.02 mmol)逐份處理。20 min後,反應物色彩自橙色變為無色,且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以去除鋅粉,且作為乙酸溶液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 f.
Figure 02_image272
將來自前一步驟e之粗產物(1.35 mmol)在50℃油浴中加熱,且用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1.25 g, 8.10 mmol)處理。1小時後,LCMS顯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藉由旋轉蒸發濃縮反應物,接著藉由急速層析(0%至10% MeOH/DCM)進行純化。產率0.45 g,68.3%產率,兩步。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486.8。 步驟 g.
Figure 02_image274
向2-側氧基螺[2-吡咯啉并[2,3-c]吡啶-3,4'-六氫吡啶]-10-甲酸第三丁基酯(31 mg, 0.10 mmol,如上文所闡述製備)於CH 3CN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s 2CO 3(100 mg, 0.30 mmol)。將溶液攪拌20 min。向此溶液中添加來自前一步驟之產物且將溶液攪拌16 h。去除過量CH 3CN,且藉由反相HPLC (0%-100% CH 3CN/H 2O,使用0.1% TFA)純化粗製材料。藉由LCMS之離子實驗值:[M + H] += 754.2。 點擊結合
將疊氮基官能化之多肽及炔烴中間體Int-12B之溶液用溶解於1 mL水中之BTTAA (19.4 mg, 50 eq)、CuSO4 (3.6 mg, 25 eq)、鹽酸胺基胍(25 mg, 250 eq)、氯化鋅(9.3 mg, 75 eq)及抗壞血酸鈉(44.8 mg, 250 eq)溶液(pH約6,利用氫氧化鉀(aq)調整)處理。藉由Maldi-TOF分析監測反應進展。產率= 21.0 mg,18.0%。MALDI-TOF = 61,283。DAR = 6.0。 其他實施例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併入程度如同每一獨立公開案或專利申請案明確且個別地指示為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一般。
儘管本揭示案已結合其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但應理解,本揭示案能夠進一步修改,且本申請案意欲涵蓋本揭示案之任何變化、用途或更改(通常遵循本揭示案之原理且包括自本揭示案之此等背離),該等變化、用途或更改在本揭示案所屬領域內之已知或慣用實踐內且可應用於上文所陳述之基本特徵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其他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內。
<![CDATA[<110>  美商席達拉醫療有限公司(Cidara Therapeutics, Inc.)]]>
          <![CDATA[<120>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CDATA[<130>  50945-068TW2]]>
          <![CDATA[<150>  US 63/154,514]]>
          <![CDATA[<151>  2021-02-26]]>
          <![CDATA[<150>  PCT/US20/50022]]>
          <![CDATA[<151>  2020-09-09]]>
          <![CDATA[<150>  US 63/062,377]]>
          <![CDATA[<151>  2020-08-06]]>
          <![CDATA[<160>  5     ]]>
          <![CDATA[<170>  PatentIn version 3.5]]>
          <![CDATA[<210>  1]]>
          <![CDATA[<211>  24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CDATA[<220>]]>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1)..(1)]]>
          <![CDATA[<223>  Xaa為Asn或不存在]]>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20)..(20)]]>
          <![CDATA[<223>  Xaa為Cys或Ser]]>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46)..(46)]]>
          <![CDATA[<223>  Xaa為Lys、Ser、Gly、Ala、Thr、Asn、Gln、Arg、His、Glu或Asp]]>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52)..(52)]]>
          <![CDATA[<223>  Xaa為Met或Tyr]]>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54)..(54)]]>
          <![CDATA[<223>  Xaa為Ser或Thr]]>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56)..(56)]]>
          <![CDATA[<223>  Xaa為Thr或Glu]]>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97)..(97)]]>
          <![CDATA[<223>  Xaa為Asn或Ala]]>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109)..(109)]]>
          <![CDATA[<223>  Xaa為Leu或Asp]]>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111)..(111)]]>
          <![CDATA[<223>  Xaa為Gln或His]]>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156)..(156)]]>
          <![CDATA[<223>  Xaa為Asp或Glu]]>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158)..(158)]]>
          <![CDATA[<223>  Xaa為Leu或Met]]>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228)..(228)]]>
          <![CDATA[<223>  Xaa為Met或Leu]]>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234)..(234)]]>
          <![CDATA[<223>  Xaa為Asn或Ser]]>
          <![CDATA[<220>]]>
          <![CDATA[<221>  MISC_FEATURE]]>
          <![CDATA[<222>  (247)..(247)]]>
          <![CDATA[<223>  Xaa為Lys或不存在]]>
          <![CDATA[<400>  1]]>
          Xaa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1               5                   10                  15      
          Pro Lys Ser Xaa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20                  25                  30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Xaa Pro Lys 
                  35                  40                  45              
          Asp Thr Leu Xaa Ile Xaa Arg Xaa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50                  55                  60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65                  70                  75                  80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85                  90                  95      
          Xaa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Xaa His Xaa Asp 
                      100                 105                 110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115                 120                 125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130                 135                 140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Xaa Glu Xaa Thr Lys 
          145                 150                 155                 160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165                 170                 175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180                 185                 190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195                 200                 205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210                 215                 220                 
          Cys Ser Val Xaa His Glu Ala Leu His Xaa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Xaa 
                          245         
          <![CDATA[<210>  2]]>
          <![CDATA[<211>  24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CDATA[<220>]]>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1               5                   10                  15      
          Pro Lys Ser Ser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20                  25                  30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35                  40                  45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50                  55                  60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65                  70                  75                  80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85                  90                  95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100                 105                 110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115                 120                 125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130                 135                 140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145                 150                 155                 160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165                 170                 175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180                 185                 190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195                 200                 205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210                 215                 220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245     
          <![CDATA[<210>  3]]>
          <![CDATA[<211>  24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CDATA[<220>]]>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1               5                   10                  15      
          Pro Lys Ser Ser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20                  25                  30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35                  40                  45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50                  55                  60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65                  70                  75                  80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85                  90                  95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100                 105                 110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115                 120                 125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130                 135                 140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Asp Glu Leu Thr Lys 
          145                 150                 155                 160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165                 170                 175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180                 185                 190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195                 200                 205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210                 215                 220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245     
          <![CDATA[<210>  4]]>
          <![CDATA[<211>  24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CDATA[<220>]]>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1               5                   10                  15      
          Pro Lys Ser Ser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20                  25                  30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35                  40                  45              
          Asp Thr Leu Tyr Ile Thr Arg Glu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50                  55                  60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65                  70                  75                  80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85                  90                  95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100                 105                 110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115                 120                 125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130                 135                 140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145                 150                 155                 160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165                 170                 175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180                 185                 190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195                 200                 205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210                 215                 220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245     
          <![CDATA[<210>  5]]>
          <![CDATA[<211>  24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CDATA[<220>]]>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5]]>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1               5                   10                  15      
          Pro Lys Ser Ser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20                  25                  30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35                  40                  45              
          Asp Thr Leu Tyr Ile Thr Arg Glu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50                  55                  60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65                  70                  75                  80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85                  90                  95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100                 105                 110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115                 120                 125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130                 135                 140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Asp Glu Leu Thr Lys 
          145                 150                 155                 160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165                 170                 175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180                 185                 190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195                 200                 205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210                 215                 220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2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10129179-A0101-11-0001-1

Claims (193)

  1. 一種合成式(M-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3_image001
    , (M-I) 其中 n為1或2; W為O、S、NR N
    Figure 03_image004
    ;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雜烷基;
    Figure 03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 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 L 1為連接體,其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 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T為1至20之整數;且 式(M-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3_image007
    共價連接至每一E, 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含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含式(F-I)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09
    (F-I), 其中 m為0、1、2、3或4,且 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E為多肽。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Fc結合肽、白蛋白或白蛋白結合肽。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或Fc結合肽。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離胺酸殘基。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離胺酸殘基。
  8. 如請求項6或7之方法,其中W為NR N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R N為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R N為H。
  11.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半胱胺酸殘基。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半胱胺酸殘基。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方法,其中W為S。
  14.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脯胺酸殘基。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脯胺酸殘基。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方法,其中W為
    Figure 03_image004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06
    Figure 03_image011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1。
  19.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2。
  2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E為聚合物。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E包含胺。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E包含-NH 2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W為NH。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 1為治療劑。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 1包含小分子。
  26.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L 1為:
    Figure 03_image013
    其中 g為0或1; a1、a2、a3、a4、a5、a6、a7及a8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 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 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 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 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 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且 R 8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g為0。
  28. 如請求項26或27之方法,其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R 1為C 1-C 20伸雜烷基。
  31.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R 1為:
    Figure 03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32. 如請求項26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34.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中R 3為C 1-C 20伸雜烷基。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R 3為:
    Figure 03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36. 如請求項26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37.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R 4為:
    Figure 03_image018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38. 如請求項26至3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
  39. 如請求項26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
  40. 如請求項26至3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41. 如請求項26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8為羰基。
  42. 如請求項1至4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鹵烷基或
    Figure 03_image020
    ,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雜烷基。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或鹵烷基。
  44. 如請求項43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F、Cl、Br或I。
  45. 如請求項44之方法,其中每一R為F。
  46. 如請求項1至4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m為1、2、3、4或5。
  47. 如請求項46之方法,其中m為3或4。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m為4。
  49.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Figure 03_image026
    Figure 03_image028
  50. 如請求項49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51.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m為3。
  52. 如請求項51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0
    Figure 03_image032
    Figure 03_image034
    Figure 03_image036
  53. 如請求項52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6
  54.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Figure 03_image036
  55. 如請求項54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6
  56. 如請求項1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式(F-I)化合物由式(F-I-A)描述:
    Figure 03_image045
    (F-I-A)。
  57. 如請求項1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式(F-I)化合物由式(F-I-B)描述:
    Figure 03_image047
    (F-I-B)。
  58. 如請求項1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包含硼酸鹽或碳酸鹽。
  59. 如請求項1至5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10.0。
  60. 如請求項59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至9.5。
  61. 如請求項59或60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
  62. 如請求項59或60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8.5。
  63. 如請求項59或60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9.5。
  64. 如請求項1至6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20℃至30℃之溫度下進行。
  65. 如請求項64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22℃至27℃之溫度下進行。
  66. 如請求項65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約25℃之溫度下進行。
  67.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步驟(c)進行2至12小時。
  68. 如請求項66之方法,其中步驟(c)進行約2小時。
  69. 如請求項1至6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組合物包含磷酸鹽緩衝鹽水緩衝液。
  70. 如請求項1至6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8.0。
  71. 如請求項70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
  72. 如請求項1至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組合物包含DMF。
  73. 如請求項1至7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純化步驟。
  74. 如請求項73之方法,其中該純化步驟包括在精胺酸緩衝液中透析。
  75. 如請求項73或74之方法,其中該純化步驟包括緩衝液交換。
  76. 一種合成式(M-I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3_image049
    , (M-II) 其中 n為1或2; W為O、S、NR N
    Figure 03_image004
    ;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Figure 03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 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 L 2為連接體,其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 L 3為連接體,其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 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 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T為1至20之整數;且 式(M-I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3_image052
    共價連接至每一E, 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含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含式(F-II)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54
    (F-II), 其中 m為0、1、2、3或4,且 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77. 如請求項76之方法,其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
  78. 如請求項77之方法,其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
  79. 如請求項78之方法,其中G為
    Figure 03_image056
    Figure 03_image058
    ,其中R a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80. 如請求項77之方法,其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
  81. 如請求項80之方法,其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5伸雜芳基。
  82. 如請求項81之方法,其中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C 2-C 5伸雜芳基。
  83. 如請求項82之方法,其中G為伸三唑基。
  84. 如請求項83之方法,其中該式(M-II)結合物由 式(M-II-A)描述:
    Figure 03_image060
    , (M-II-A) 且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含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含式(F-II-A)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62
    (F-II-A), 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85. 如請求項84之方法,其中式(F-II-A)化合物之合成包括: (d) 提供包含式(G1-A)或其鹽之第三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64
    (G1-A); (e) 提供包含式(G1-B)或其鹽之第四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66
    (G1-B); 及 (f)組合該第三組合物及該第四組合物以形成混合物。
  86. 如請求項84之方法,其中該式(F-II-A)化合物由式(F-II-A-1)描述:
    Figure 03_image076
    (F-II-A-1)。
  87. 如請求項84之方法,其中該式(F-II-A)化合物由式(F-II-A-2)描述:
    Figure 03_image078
    (F-II-A-2)。
  88. 如請求項85之方法,其中該式(G1-A)化合物由式(G1-A-1)描述:
    Figure 03_image080
    (G1-A-1)。
  89. 如請求項85之方法,其中該式(G1-A)化合物由式(G1-A-2)描述:
    Figure 03_image082
    (G1-A-2)。
  90. 如請求項83之方法,其中該式(M-II)結合物由式(M-II-B)描述:
    Figure 03_image068
    , (M-II-B) 且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含E之第一組合物; (b) 提供包含式(F-II-A)化合物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70
    (F-II-B), 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該第二組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混合物。
  91.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式(F-II-B)化合物之合成包括: (d) 提供包含式(G2-A)或其鹽之第三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72
    (G2-A); (e) 提供包含式(G2-B)或其鹽之第四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74
    (G2-B); 及 (f) 組合該第三組合物及該第四組合物以形成混合物。
  92.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式(F-II-B)化合物由式(F-II-B-1)描述:
    Figure 03_image324
    (F-II-B)。
  93.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式(F-II-B)化合物由式(F-II-B-2)描述:
    Figure 03_image326
    (F-II-B-2)。
  94. 如請求項91之方法,其中該式(G2-A)化合物由式(G2-A-1)描述:
    Figure 03_image328
    (G2-A-1)。
  95. 如請求項91之方法,其中該式(G2-A)化合物由式(G2-A-2)描述:
    Figure 03_image330
    (G2-A-2)。
  96. 如請求項85或91之方法,其中步驟(f)包括使用Cu(I)源。
  97. 一種合成式(M-II)結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方法,
    Figure 03_image084
    , (M-II) 其中 n為1或2; W為O、S、NR N
    Figure 03_image004
    ; R N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Figure 03_image006
    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 每一E為多肽或聚合物; L 2為連接體,其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 L 3為連接體,其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22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羰基、硫羰基、磺醯基、磷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及S; G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伸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0伸雜芳基; 每一A 1為治療劑,或每一A 1獨立地選自以下中之任一者: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雜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10碳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0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9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T為1至20之整數;且 式(M-II)中之每一波浪線指示
    Figure 03_image086
    共價連接至每一E, 該方法包括: (a) 提供包含式(G3-A)或其鹽之第一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88
    (G3-A) 其中G a係與G b反應形成G之官能基; (b) 提供包含式(G3-B)或其鹽之第二組合物:
    Figure 03_image090
    (G3-B) 其中G b係與G a反應形成G之官能基;及 (c) 組合該第一組合物及該第二組合物以形成第一混合物, 其中 m為0、1、2、3或4;且 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
  98. 如請求項97之方法,其中步驟(c)包括使用Cu(I)源。
  99. 如請求項97或98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d) 提供包含E之第三組合物;及 (e) 組合該第三組合物、該第一混合物及緩衝液以形成第二混合物。
  100. 如請求項97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G a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101. 如請求項100之方法,其中G b包含羰基。
  102. 如請求項97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G a包含羰基。
  103. 如請求項102之方法,其中G b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104. 如請求項97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G a包含疊氮基。
  105. 如請求項104之方法,其中G b包含炔基。
  106. 如請求項97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G a包含炔基。
  107. 如請求項106之方法,其中G b包含疊氮基。
  108. 如請求項97之方法,其中該式(G3-A)化合物由式(G3-A-1)描述:
    Figure 03_image092
    (G3-A-1)。
  109. 如請求項97之方法,其中該式(G3-A)化合物由式(G3-A-2)描述:
    Figure 03_image094
    (G3-A-2)。
  110. 如請求項76至10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為多肽。
  111. 如請求項110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白蛋白、白蛋白結合肽或Fc結合肽。
  112. 如請求項111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Fc結構域或Fc結合肽。
  113. 如請求項112之方法,其中E為Fc結構域單體或Fc結構域。
  114. 如請求項76至1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離胺酸殘基。
  115. 如請求項114之方法,其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離胺酸殘基。
  116. 如請求項114或115之方法,其中W為NR N
  117.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R N為H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烷基。
  118. 如請求項117之方法,其中R N為H。
  119. 如請求項76至1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半胱胺酸殘基。
  120. 如請求項119之方法,其中式(M-I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半胱胺酸殘基。
  121. 如請求項119或120之方法,其中W為S。
  122. 如請求項76至1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包含至少一個脯胺酸殘基。
  123. 如請求項122之方法,其中式(M-I)中之波浪線共價結合至每一E之脯胺酸殘基。
  124. 如請求項122或123之方法,其中W為
    Figure 03_image004
  125. 如請求項124之方法,
    Figure 03_image006
    Figure 03_image011
  126. 如請求項76至1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1。
  127. 如請求項76至1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n為2。
  128. 如請求項76至10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E為聚合物。
  129. 如請求項128之方法,其中E包含胺。
  130. 如請求項129之方法,其中E包含-NH 2
  131. 如請求項130之方法,其中W為NH。
  132. 如請求項76至1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 1為治療劑。
  133. 如請求項76至1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 1包括小分子。
  134. 如請求項76至1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L 2為:
    Figure 03_image098
    其中 a1、a2及a3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 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 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且 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135. 如請求項134之方法,其中a2為0。
  136. 如請求項134或135之方法,其中a1為1且a3為0。
  137. 如請求項134或135之方法,其中a1為1且a3為1。
  138. 如請求項134至13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139. 如請求項138之方法,其中R 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140. 如請求項139之方法,其中R 1為:
    Figure 03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141. 如請求項134至1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142. 如請求項141之方法,其中R 3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143. 如請求項142之方法,其中R 3為:
    Figure 03_image015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144. 如請求項76至14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L 3為:
    Figure 03_image101
    其中 a4、a5、a6、a7及a8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0或1; 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 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8伸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20伸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O或S;且 R 8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或羰基。
  145. 如請求項144之方法,其中a4為1,a5為1,a6為1,a7為1,且a8為1。
  146. 如請求項144或145之方法,其中R 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雜烷基。
  147. 如請求項146之方法,其中R 4為:
    Figure 03_image018
    其中b1為0、1、2、3、4、5、6、7或8。
  148. 如請求項144至14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20伸雜環烷基。
  149. 如請求項144至14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20伸烷基。
  150. 如請求項144至1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7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胺基。
  151. 如請求項144至15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R 8為羰基。
  152. 如請求項76至1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鹵烷基或
    Figure 03_image020
    ,其中R z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5雜烷基。
  153. 如請求項152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鹵基、氰基、硝基或鹵烷基。
  154. 如請求項153之方法,其中每一R獨立地為F、Cl、Br或I。
  155. 如請求項154之方法,其中每一R為F。
  156. 如請求項76至1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m為1、2、3、4或5。
  157. 如請求項156之方法,其中m為3或4。
  158. 如請求項157之方法,其中m為4。
  159. 如請求項158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Figure 03_image026
    Figure 03_image028
  160. 如請求項159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161. 如請求項157之方法,其中m為3。
  162. 如請求項161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0
    Figure 03_image032
    Figure 03_image034
    Figure 03_image036
  163. 如請求項162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6
  164. 如請求項163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24
    Figure 03_image036
  165. 如請求項164之方法,其中
    Figure 03_image022
    Figure 03_image036
  166. 如請求項76至16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包含硼酸鹽或碳酸鹽。
  167. 如請求項76至16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10.0。
  168. 如請求項167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至9.5。
  169. 如請求項167或168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
  170. 如請求項167或168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8.5。
  171. 如請求項167或168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9.5。
  172. 如請求項76至1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20℃至30℃之溫度下進行。
  173. 如請求項172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22℃至27℃之溫度下進行。
  174. 如請求項173之方法,其中步驟(c)係在約25℃之溫度下進行。
  175. 如請求項76至17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步驟(c)進行2至12小時。
  176. 如請求項175之方法,其中步驟(c)進行約2小時。
  177. 如請求項76至17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組合物包含磷酸鹽緩衝鹽水緩衝液。
  178. 如請求項76至17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0至8.0。
  179. 如請求項178之方法,其中該緩衝液之pH為約7.5。
  180. 如請求項76至17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組合物包含DMF。
  181. 如請求項76至18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純化步驟。
  182. 如請求項181之方法,其中該純化步驟包括在精胺酸緩衝液中透析。
  183. 如請求項181或182之方法,其中純化步驟包括緩衝液交換。
  184. 一種結合物,其由如請求項1至183中任一項之方法產生。
  185. 如請求項1至184中任一項之方法或結合物,其中T為1。
  186. 如請求項1至184中任一項之方法或結合物,其中T為2至20。
  187. 如請求項1至184中任一項之方法或結合物,其中T為2至10。
  188. 如請求項1至184中任一項之方法或結合物,其中T為2至5。
  189. 一種結合物群體,其由如請求項1至183中任一項之方法產生。
  190. 如請求項189之結合物群體,其中T之平均值為約1。
  191. 如請求項189之結合物群體,其中T之平均值為2至20。
  192. 如請求項189之結合物群體,其中T之平均值為2至10。
  193. 如請求項189之結合物群體,其中T之平均值為2至5。
TW110129179A 2020-08-06 2021-08-06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TW202220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2377P 2020-08-06 2020-08-06
US63/062,377 2020-08-06
PCT/US2020/050022 WO2021050612A1 (en) 2019-09-09 2020-09-09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WOPCT/US20/50022 2020-09-09
US202163154514P 2021-02-26 2021-02-26
US63/154,514 2021-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698A true TW202220698A (zh) 2022-06-01

Family

ID=8011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9179A TW202220698A (zh) 2020-08-06 2021-08-06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4251A1 (zh)
EP (1) EP4192512A1 (zh)
TW (1) TW202220698A (zh)
WO (1) WO20220321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7153A1 (en) 2002-06-28 2005-12-29 Genentech, Inc. Serum albumin binding peptides for tumor targeting
AUPR879701A0 (en) * 2001-11-09 2001-12-06 Biota Scientific Management Pty Ltd Novel chemical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CN106986933A (zh) 2009-02-11 2017-07-28 阿尔布梅迪克斯医疗公司 白蛋白变体和缀合物
TWI671299B (zh) 2014-04-14 2019-09-11 愛爾蘭商健生科學愛爾蘭無限公司 作為rsv抗病毒化合物之螺脲化合物
CN113194983A (zh) 2018-09-06 2021-07-30 奇达拉治疗公司 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组合物及方法
JP2022536740A (ja) 2019-06-13 2022-08-18 シダラ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ヒト免疫不全ウイルスの治療の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WO2020252396A1 (en) 2019-06-13 2020-12-17 Cidar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W202122117A (zh) 2019-09-06 2021-06-16 美商席達拉醫療有限公司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組合物及方法
WO2021050612A1 (en) 2019-09-09 2021-03-18 Cidar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2175A1 (en) 2022-02-10
EP4192512A1 (en) 2023-06-14
US20230364251A1 (en)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3999B2 (ja) 抗体に対する親和性物質、切断性部分および反応性基を有する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
US20210300972A1 (en) Compound having affinity substance to antibody, cleavable portion, and reactive group, or salt thereof
JP7222347B2 (ja) 可溶性タンパク質に対する親和性物質、切断性部分および反応性基を有する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
KR20210020015A (ko) 항체에 대한 친화성 물질 및 생체 직교성 관능기를 갖는 화합물 또는 이의 염
AU2009308163B2 (en) Biosynthetically generated pyrroline-carboxy-lysine and site specific protein modifications via chemical derivatization of pyrroline-carboxy-lysine and pyrrolysine residues
CN110891605A (zh) 免疫调节化合物的抗体缀合物及其用途
AU2014293386B2 (en) Cyclic polypept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KR20160031552A (ko) 합성 아펠린 폴리펩티드의 생체접합체
TW201709907A (zh) 位置專一性之具有ksp抑制劑之均質結合物
US20230082611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N114401731A (zh) 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组合物及方法
TW202122117A (zh)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組合物及方法
CN114630818A (zh) 蛋白-大分子偶联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14728937A (zh) 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组合物及方法
WO2004029018A1 (ja) グリセロール誘導体
TW202220698A (zh)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KR20230133331A (ko) 면역조절 항체-약물 컨쥬게이트
KR20220066276A (ko) 변이체 fc 도메인 및 이의 용도
TW202220697A (zh) 蛋白質-藥物結合物之合成方法
TWI840407B (zh)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組合物及方法
US20240115719A1 (en) Compound or salt thereof, and antibody obtained by using the same
RU2816717C2 (ru)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лечения вирусных инфекций
TW202104176A (zh)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組合物及方法
KR20240073035A (ko) 항체 및 기능성 물질의 컨쥬게이트 또는 그 염, 및 그 제조에 사용되는 항체 유도체 및 화합물 또는 그 염
KR20240073034A (ko) 항체 및 기능성 물질의 위치 선택적인 컨쥬게이트 또는 그 염, 및 그 제조에 사용되는 항체 유도체 및 화합물 또는 그것들의 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