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3803A -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3803A
TW202203803A TW109139246A TW109139246A TW202203803A TW 202203803 A TW202203803 A TW 202203803A TW 109139246 A TW109139246 A TW 109139246A TW 109139246 A TW109139246 A TW 109139246A TW 202203803 A TW202203803 A TW 2022038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pull
stopper
conveying direction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5408B (zh
Inventor
佐伯亮祐
奥拓実
金本陽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4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不依賴於拉片的形狀而能夠對被安裝於拉鍊鏈條的拉頭進行穩定操作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用於將被安裝於連續的拉鍊鏈條(10)的具有鎖定功能並且安裝有拉片(4)的拉頭(3)的鎖定功能解除。拉片(4)能夠取得使拉頭(3)發揮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記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鎖定解除系統包括:拉頭停止機構,其包含控制部(150),用於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下游側移動中的拉鍊鏈條(10)的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拉片止擋件(180、183),其與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接觸或接近;以及按壓構件(190、193),其用於使接觸或接近拉片止擋件(180、183)的拉頭(3)向拉鍊鏈條(10)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或下游側移位。拉片止擋件(180、183)針對通過按壓構件(190、193)移位的拉頭(3)限制拉片(4)的移位,使拉片(4)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Description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在基於連續的拉鍊鏈條連續地製造拉鍊的過程中將被安裝於拉鍊鏈條的拉頭的鎖定功能解除的系統及方法。
在基於連續的拉鍊鏈條連續地量產具有合成樹脂製嚙合元件(鏈牙)列的拉鍊的情況下,通常依序進行如下所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鍊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拉鍊鏈條的步驟;在拉鍊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部分地去除來形成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鍊鏈條中的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接著加強膜的步驟;對加強膜的一部分進行穿孔來形成穿孔部的步驟;射出成形出打開件的步驟;組合打開件的步驟;在與穿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鍊鏈條的步驟;以及射出成形出上止件的步驟。
作為拉頭的一種類型,已知具有鎖定功能的拉頭。鎖定功能通常以如下方式發揮作用:通過使鎖定構件的頂端的爪與配置在拉頭內的鏈牙列接觸,來阻止相對於拉頭鏈牙列的相對移動。鎖定構件的爪根據包含拉片相對於拉頭的姿態、位置而成為鎖定狀態或鎖定解除狀態。因此,在拉頭為具有鎖定功能類型的情況下,在使拉頭穿到上述的切斷後的拉鍊單位上的步驟中需要將拉頭在解除了鎖定功能的狀態下穿到拉鍊單位上。
另外,本發明人發現,在組合打開件的步驟之前使拉頭單側穿通於在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鏈牙列所得到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中的一方的拉鍊牙鏈帶,並且一邊使左右拉鍊牙鏈帶的鏈牙列穿過該拉頭一邊組合打開件,由此能夠提高拉鍊的生產效率。此時,在組合打開件之前需要解除拉頭的鎖定功能。
作為解除拉頭的鎖定功能的技術,已知如下技術:使拉頭固定,將鉤子鉤掛在被安裝於拉頭的拉片的環孔中並使鉤子移動,由此解除鎖定。另外,國際公開第2019/003318號公開了通過鎖定解除部使拉片相對於固定的拉頭移位來解除鎖定的技術。
但是,上述的鎖定功能解除技術均使拉片移位,因此存在因環孔的大小等拉片的形狀不同而無法適用的情況。另外,無論哪種技術均不以被安裝於拉鍊鏈條的拉頭為對象,如果在拉鍊的製造過程中使用,則需要緻密且複雜的調整,被認為難以實現穩定操作。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9/003318號
本發明是鑒於如上所述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依賴於拉片的形狀而能夠對被安裝於拉鍊鏈條的拉頭進行穩定操作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側面,提供一種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用於將被安裝於連續的拉鍊鏈條的具有鎖定功能並且安裝有拉片的拉頭的所述鎖定功能解除,所述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拉片能夠取得使所述拉頭發揮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所述鎖定解除系統包括:拉頭停止機構,其包含控制部,用於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鍊鏈條的所述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拉片止擋件,其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接觸或接近;以及按壓構件,其用於使接觸或接近所述拉片止擋件的所述拉頭向所述拉鍊鏈條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或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所述拉片止擋件針對通過所述按壓構件移位的所述拉頭限制所述拉片的移位,使所述拉片朝向所述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在本發明中,首先,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被安裝於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連續的拉鍊鏈條的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拉頭停止機構包括控制部。控制部例如通過在感測器檢測到拉頭時使拉鍊鏈條的驅動輥停止,能夠使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在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之後,拉頭被按壓構件保持。此時,通過按壓構件來調整拉頭的姿態。接著,使拉片止擋件與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接觸或接近。通過按壓構件使該拉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此時,拉片止擋件針對通過按壓構件來移位的拉頭限制拉片的移位。由此,使拉片相對於移位的拉頭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能夠解除鎖定功能。此外,通常,在按壓構件使拉頭移位之前,拉片位於鎖定位置,拉片相對於通過按壓構件來移位的拉頭從鎖定位置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但也可以是在按壓構件使拉頭移位之前拉片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即使在後者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相對於拉頭的相對移位而將拉片可靠地配置於鎖定解除位置。
通常,拉頭的鎖定功能以如下方式發揮作用:通過使鎖定構件的頂端的爪(參照圖27)與拉頭內的鏈牙列接觸,來阻止拉頭相對於鏈牙列的相對移動。這樣的鎖定功能根據包括被安裝於拉頭的拉片相對於拉頭的姿態在內的位置情況而成為鎖定狀態或鎖定解除狀態。即,拉片能夠取得使拉頭發揮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單側穿通於構成所述拉鍊鏈條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中的一方的拉鍊牙鏈帶。即使在該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使拉片止擋件與該拉頭接觸或接近之後通過按壓構件使拉頭移位,由此使拉片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按壓構件包括左右一對按壓構件,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通過按壓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使所述拉頭移位。拉頭包括由連結柱連結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上下翼板通常具有左右寬度隨著從後口朝向左右一對肩口側而逐漸擴大的左右傾斜側部(參照圖17)。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左右一對按壓構件按壓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拉頭的傾斜側部相對於按壓構件進行移動,從而拉頭從左右按壓構件間被壓向肩口側,由此能夠使拉頭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能夠取得初始位置、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接觸來調整所述拉頭的姿態的保持位置、以及對所述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進行按壓的按壓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左右按壓構件通過從初始位置移動至保持位置,以較弱的力、即不會使拉頭移位的程度的力與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接觸,由此發揮調整拉頭的姿態的作用。接著,通過使左右按壓構件從保持位置向按壓位置移動,拉頭從左右按壓構件間被壓向肩口側,能夠使拉頭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分別包括圓板狀的按壓部。在該情況下,通過由圓板狀的按壓部的周側面對拉頭的傾斜側部進行按壓,易於使拉頭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能夠對所述拉頭進行檢測的感測器,在所述感測器檢測到所述拉頭時,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拉鍊鏈條的移動停止。在該形態中,當感測器檢測到拉頭時,向控制部發送檢測信號,根據該檢測信號,控制部通過使拉鍊鏈條的驅動輥停止而使拉鍊鏈條停止,由此能夠使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拉頭止擋件,該拉頭止擋件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向輸送方向下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進行限制。在該情況下,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向輸送方向下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被拉頭止擋件限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對所述拉片止擋件、所述按壓構件及所述拉頭止擋件的移動進行控制。在該情況下,控制部對拉片止擋件、按壓構件及拉頭止擋件在初始位置與動作位置之間的移動進行控制。按壓構件的動作位置能夠包含上述的保持位置和按壓位置。拉片止擋件的動作位置是與拉頭接觸或接近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包括用於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的姿態進行調整的姿態調整機構。通過由姿態調整機構對規定位置處的拉頭的姿態進行調整,能夠對拉頭精確地適用拉片止擋件、或者通過按壓構件使拉頭可靠地移位。作為姿態調整機構,能夠使用上述的左右一對按壓構件。左右按壓構件能夠在上述的保持位置處有助於拉頭的姿態的調整。作為姿態調整機構,能夠針對左右一對按壓構件替代性或附加地使用可支承拉頭的構件(拉頭支承構件)等。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側面,提供一種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用於將被安裝於連續的拉鍊鏈條的具有鎖定功能並且安裝有拉片的拉頭的所述鎖定功能解除,所述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的特徵在於:所述拉片能夠取得使所述拉頭發揮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所述鎖定解除方法包括: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鍊鏈條的所述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步驟A;使拉片止擋件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接觸或接近的步驟B;以及使接觸或接近所述拉片止擋件的所述拉頭向所述拉鍊鏈條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或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所述拉片止擋件針對在所述步驟B中移位的所述拉頭限制所述拉片的移位,使所述拉片朝向所述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的步驟C。
在本發明中,首先,使被安裝於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連續的拉鍊鏈條的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步驟A)。接著,使拉片止擋件與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接觸或接近(步驟B)。使該拉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步驟C)。在步驟C中,拉片止擋件針對移位的拉頭限制拉片的移位。由此,能夠針對移位的拉頭使拉片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從而解除鎖定功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驟A之後並且在所述步驟B之前包括使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由左右一對按壓構件保持的步驟D,在所述步驟D中通過所述按壓構件調整所述拉頭的姿態。通過由左右一對按壓構件保持並調整規定位置處的拉頭的姿態,能夠在步驟B中針對拉頭精確地適用拉片止擋件、或者在步驟C中使拉頭可靠地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單側穿通於構成所述拉鍊鏈條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中的一方的拉鍊牙鏈帶。即使在該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使拉片止擋件與該拉頭接觸或接近之後使拉頭移位,而使拉片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C通過左右一對按壓構件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進行按壓來實施。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由左右一對按壓構件對拉頭的左右傾斜側部進行按壓,拉頭的傾斜側部相對於按壓構件進行移動,由此拉頭從左右按壓構件間被壓向肩口側,從而能夠使拉頭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A包括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的姿態進行調整。通過對規定位置處的拉頭的姿態進行調整,能夠針對拉頭精確地適用拉片止擋件、或者使拉頭可靠地移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A包括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處的所述拉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的移動進行限制,在所述步驟C中,所述拉頭的移動限制被解除。在該情況下,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在步驟A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的移動被限制。通過在步驟C中解除該移動的限制,能夠實現拉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的移位。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中,通過使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拉頭移位,使拉片相對於拉頭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因此,能夠不依賴於拉片的形狀地解除鎖定功能,並且能夠對被安裝於拉鍊鏈條的拉頭進行穩定操作。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鍊製造裝置(以下也簡稱為「拉鍊製造裝置」)100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由拉鍊製造裝置100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將連續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11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5是將接著有加強膜12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13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拉鍊製造裝置100是用於對事先在左右一對長條狀的拉鍊帶1、1(參照圖3)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的鏈牙列2、2所得到的連續的拉鍊鏈條10實施後述的各種加工等來連續地量產圖17所示的作為完成品的拉鍊30的裝置。拉鍊鏈條10也可以說包括在左右拉鍊帶1、1的各相對緣部具有鏈牙列2、2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1a、1a。參照圖1,拉鍊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第3設備130;以及輸送機構140,其用於將拉鍊鏈條10向第1設備110、接下來向第2設備120、接下來向第3設備130輸送。以下,將拉鍊鏈條10被送往的一側稱為「下游」,將輸送方向上與下游相反的一側稱為「上游」。在拉鍊製造裝置100中的第1設備110與第2設備120之間及第2設備120與第3設備130之間,分別設置有能夠供加工過程中的拉鍊鏈條10停留的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輸送機構140包括:將拉鍊鏈條10在穿過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內外的輸送路徑中引導的引導輥141;將拉鍊鏈條10向輸送方向下游及向輸送方向上游給送的驅動輥142(參照圖18等)、張力輥等輥;使驅動輥142正向及反向旋轉的電動機等輥驅動部142a(參照圖21);以及構成輸送路徑的各種構件等。輸送機構140能夠使拉鍊鏈條10的輸送暫時停止、使輸送方向成為反向而向上游側輸送、或者改變輸送速度。通過設置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能夠分別相對於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獨立地驅動輸送機構140。
[第1設備] 通過輸送機構140將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的拉鍊鏈條10供給至第1設備110,但是也可以使鏈牙列2、2為非嚙合狀態(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在第1設備110內成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第1設備110具備:間隔生成機構111,其用於在拉鍊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而在拉鍊帶1的相對緣部間形成間隔部11;膜接著機構112,其用於在拉鍊鏈條10的左右拉鍊帶1、1中的位於間隔部11中的上游側的矩形區域接著加強膜12;以及穿孔機構113,其用於在加強膜12中的下游側形成矩形形狀的穿孔部13。在第1設備110中拉鍊鏈條10在嚙合狀態下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及穿孔部13,因此左右拉鍊帶1、1在輸送過程中不會發生偏移。
間隔生成機構111在拉鍊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閉合狀態的左右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由此,在左右拉鍊帶1、1的各相對緣部間形成表背貫穿的間隔部11。參照圖4,在間隔部11,在各拉鍊帶1的相對緣部殘留有比較厚的作為加強部分的芯部11a。鏈牙列2的有無、間隔部11、穿孔部13等成為此後步驟的定位的基準,由未圖示的感測器等檢測。膜接著機構112從拉鍊鏈條10的表背兩側接著加強膜12。加強膜12起到如下作用:在後述的打開件(20、21)的射出成形時能夠提高熔融樹脂的附著力,並且加強作為最終製品的單一拉鍊3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由此提高操作性。參照圖6,在形成穿孔部13時,穿孔機構113對加強膜12中的穿孔部13的上游側的左右拉鍊帶1、1的各相對緣部同時各打穿2個、共計4個貫通孔14。
[第2設備] 通過第1設備110而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穿孔部13等的拉鍊鏈條10在第1暫存部150a停留,並且通過輸送機構140被供給至第2設備120。第2設備120具備: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其用於使拉頭3從穿孔部13單側穿通在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中的一方(圖7中左側)的拉鍊牙鏈帶1a的鏈牙列上;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其用於同時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和2個上止件22,該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是拉頭3單側穿通的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打開件,該2個上止件22是相對於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隔著穿孔部13在下游側相鄰的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的2個上止件22;以及鏈條閉合機構123,其用於將上述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閉合。
圖7是將拉頭3單側穿通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20、21)和上止件22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在第1設備110中呈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至少在供拉頭3安裝的穿孔部13附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局部呈打開狀態。此外,也可以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使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完全呈打開狀態來進行拉頭3的單側穿通。為了使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成為打開狀態,例如通過在穿孔部13中貫穿銷等未圖示的嚙合解除構件的狀態下將拉鍊鏈條10向下游輸送,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嚙合解除構件為起點逐個分離而成為打開狀態。另外,例如也可以使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輸送路徑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分支,從而使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分支點為起點逐個分離。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中,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使拉頭3的左側的肩口3a從左側的拉鍊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穿通接著有加強膜12並且形成有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之後,相對於拉頭3將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向下游輸送,由此使拉頭3配置在(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左側的鏈牙列2上。
參照圖8,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在單側穿通拉頭3的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鍊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在右側的拉鍊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插棒21,同時在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上射出成形出上止件22。此外,拉鍊單位部(10A、10B)是指連續的拉鍊鏈條10中最終成為單一拉鍊30的部分,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同時成形出2個拉鍊單位部(10A、10B)中的一方的打開件(20、21)和另一方的上止件22。
圖10是在拉鍊鏈條10的背面側(圖10中裡側)示出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的下模124的俯視圖。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具備下模124、未圖示的上模、用於向下模124及上模的型腔內供給熔融樹脂的澆道125。下模124及上模的型腔被分成與插棒21、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2個上止件22、22對應的4個型腔部。澆道125從作為熔融樹脂的澆口的直澆道126向4個型腔部產生分叉。帶座棒的插座體20成形在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鍊牙鏈帶1a中的比穿孔部13靠上游側(圖10中上方)的接著有加強膜12的相對緣部。插棒21成形在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右側的拉鍊牙鏈帶1a中的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對應的相對緣部。2個上止件22、22與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的上游側端相鄰地成形。在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射出成形時,4個貫通孔14中也浸透熔融樹脂,在貫通孔14內固化的樹脂將拉鍊帶1的表背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連結。由此,能夠提高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相對於拉鍊帶1的固著力。在射出成形後的打開件(20、21)及上止件22固化後,使縮進下模124內的圖11所示的頂出銷127從下模124突出,由此能夠如圖12所示那樣使打開件(20、21)及上止件22從澆道125分離出來。接下來,如圖13所示,下模124(及上模)向拉鍊鏈條10的左右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圖13中右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在將拉鍊鏈條10向下游輸送時拉鍊鏈條10或拉頭3與澆道125及直澆道126的接觸。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123而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鏈條閉合機構123具備:左右一對棒狀的嚙合構件123a、123a和用於使各嚙合構件123a沿著左右方向移動的驅動部(未圖示)。通過驅動部,各嚙合構件123a能夠在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和彼此靠近而將拉鍊鏈條10以使左右鏈牙列2、2嚙合的方式夾持的接近位置之間移動。雖然未圖示,但是在各嚙合構件123a設置有在處於接近位置時收容拉鍊帶1的帶槽。在拉頭3單側穿通在拉鍊鏈條10上之後,在輸送方向上拉鍊鏈條10中與拉頭3單側穿通的位置相比配置在上游側的左右嚙合構件123a、123a從初始位置向接近位置移動,使左右鏈牙列2、2的一部分嚙合。在將左右嚙合構件123a、123a暫且維持在接近位置的狀態下,將拉鍊鏈條10向下游輸送,由此能夠使對應的上游側拉鍊單位部10B的左右鏈牙列2、2閉合至上端或上端附近為止。然後,左右嚙合構件123a、123a返回初始位置。
[第3設備]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鍊30的俯視圖,示出拉頭3被從上止件22下拉後的狀態。第3設備130具備:鏈條組合機構131,其用於組合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以及切斷機構133,其用於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將拉鍊鏈條10沿著寬度方向切斷。鏈條組合機構131將以圖15的狀態分離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在圖16中,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的未圖示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已經組合,在該組合後將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向下游側輸送,由此下游側拉鍊單位部10A的拉頭3與上止件22抵靠而移動至其進一步向上方(上游側)的移動被限制的上止件限制位置。此外,能夠使該拉頭3的相對的移動並非移動至與上止件22抵靠為止,而是移動至圖17所示的上止件22近前的位置為止。在如圖16所示那樣拉頭3位於上止件限制位置時,上止件22的大部分隱蔽在拉頭3內。也可以追加設置將位於該上止件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的拉頭下拉機構。拉頭下拉機構將位於上止件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而使上止件22露出。關於露出後的上止件22,能夠通過使用由攝像機等拍攝單元所取得的圖像的檢查機構、或者使用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感測器的檢查機構來自動地檢查其是否正常地形成。或者,也能夠通過操作員的目視來檢查是否正常地形成。通過目視進行的檢查,也可以在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鍊鏈條10切斷為拉鍊30之後進行。另外,上述檢查功能的檢查對象,不僅包含上止件22,還能夠包含打開件(20、21)或下止部。在使打開件(20、21)組合後的上述拉頭3進行相對移動至上止件22近前的位置(參照圖17)為止的情況下,如上所述的上止件22的檢查能夠不追加拉頭下拉機構,而在後步驟中進行。接下來,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鍊鏈條10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切斷,得到多個拉鍊30。方便起見,將通過拉頭下拉機構被從上止件限制位置下拉的狀態下的拉頭3示出在表示切斷後的拉鍊30的圖17中,但是在拉頭3下拉之後才由切斷機構133進行切斷。通過從穿孔部13被切斷,在拉鍊30的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上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a,在拉鍊牙鏈帶1a、1a的下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b。
接著,基於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一邊使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參照圖20)並使左右拉鍊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穿過該停止的拉頭3,一邊由上述的第3設備130的鏈條組合機構131進行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的組合。因此,在拉頭3對於鏈牙列2具有鎖定功能的情況下,需要將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的鎖定功能解除。鎖定功能通常以如下方式發揮作用:通過使鎖定構件的頂端的爪5(參照圖27)與拉頭3內的鏈牙列2接觸,來阻止拉頭3相對於鏈牙列2的相對移動。這樣的鎖定功能根據包含被安裝於拉頭3的拉片4相對於拉頭3的姿態在內的位置情況而成為鎖定狀態或鎖定解除狀態。即,拉片4能夠取得使拉頭3發揮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本發明涉及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在通過鏈條組合機構131組合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之前解除拉頭3的鎖定功能。
以下,還將拉鍊鏈條10中單側穿通拉頭3的左側的拉鍊牙鏈帶1a稱為「第1牙鏈帶1A」,將右側的拉鍊牙鏈帶1a稱為「第2牙鏈帶1B」。在第1牙鏈帶1A射出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20,在第2牙鏈帶1B射出成形有插棒21。參照圖23、圖26等,拉頭3包含上述的鎖定功能。另外,拉頭3包括上翼板3b、下翼板3c、設置於上翼板3b的半環狀的拉片連結部3d、以及被安裝於拉片連結部3d的拉片4。此外,圖7~圖17中省略了拉片4的圖示。拉片4在基端側(與自由端相反的一側)具有環孔4a(參照圖26),拉片連結部3d穿通於該環孔4a而使拉片4與拉頭3連結。拉片4能夠以基端軸部4b(參照圖26)為中心進行轉動, 該基端軸部4b規定環孔4a的基端側。上下翼板3b、3c具有左右寬度隨著朝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即肩口(3a)側逐漸擴大的左右傾斜側部3e(參照圖24、圖28等)。後述的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被設定為對拉頭3的上翼板3b的左右傾斜側部3e起作用。單側穿通於第1牙鏈帶1A的拉頭3以如下姿態向輸送方向上游或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上翼板3b朝向下方且下翼板3c朝向上方,並且左右肩口(3a)朝向輸送方向上游側且後口朝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因此,拉片4來到拉鍊鏈條10的下方。
圖18是表示由第2感測器152檢測到在大致水平的輸送路徑中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拉鍊鏈條10的拉頭3的時刻的側面說明圖。第2感測器152將拉頭3的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部150(參照圖21),控制部150經由輥驅動部142a(參照圖21)使此前正向旋轉的驅動輥142反向旋轉。由此,拉鍊鏈條10開始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在該時刻,後述的拉頭止擋件160、拉頭支承構件170及拉片止擋件180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圖19是將圖18的時刻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示出位於初始位置的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此外,在圖19、圖22、圖24、圖28及圖34中省略了鏈牙列2的圖示。在圖19的時刻,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位於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左右按壓構件190在輸送方向上位於與拉頭3停止的規定位置S(參照圖20)對應的位置、嚴格來說位於與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對應的位置(傾斜側部對應位置)。各按壓構件190包括支承桿191、以及與支承桿191的一端側的軸部連結的圓板狀的按壓部192。支承桿191的另一端與按壓構件驅動部190a(參照圖21)連結。在輸送方向上的上述傾斜側部對應位置處,左右按壓構件190能夠移動至如下位置:各按壓部192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左右按壓部192彼此靠近而與位於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的傾斜側部3e接觸的保持位置(參照圖24);和左右按壓部192從保持位置進一步彼此稍稍靠近而對拉頭3的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的按壓位置(參照圖28)。左右按壓構件190能夠在保持位置處與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接觸來調整拉頭3的姿態。另外,左右按壓構件190通過從保持位置向按壓位置移位來對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能夠使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
圖20是表示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在輸送路徑中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過程中的拉鍊鏈條10的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時刻的側面說明圖。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鎖定解除系統中的控制結構的框圖。在圖18及圖20中示出了如下情況:由於拉鍊鏈條10以第2牙鏈帶1B的插棒21載置在第1牙鏈帶1A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上的狀態移動,所以第2牙鏈帶1B相對於第1牙鏈帶1A局部向上方偏移。圖18及圖20中的附圖標記153是構成組合機構131的一部分的插棒引導構件。插棒引導構件153是用於將第2牙鏈帶1B的插棒21向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拉頭3未被安裝的一側)的肩口的近前引導的構件。圖18及圖20中的附圖標記154是對拉鍊鏈條10的移動進行導向的移動導向件。在插棒引導構件153內置有第1感測器151。如果第1感測器151檢測到靠近規定位置S的拉頭3,則將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部150,控制部150使以下所述的動作產生。
控制部150經由輥驅動部142a使驅動輥142的旋轉停止。由此,拉鍊鏈條10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停止,拉頭3在規定位置S處停止(步驟A)。因此,可以說第1感測器151、控制部150、輥驅動部142a、驅動輥142構成拉頭停止機構。另外,控制部150經由拉頭止擋件驅動部160a使此前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的拉頭止擋件160向上方的動作位置移動。動作位置處的拉頭止擋件160限制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此外,也可以通過拉頭止擋件160使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拉頭止擋件160也可以說是拉頭停止機構的構成部分。進一步,控制部150經由拉頭支承構件驅動部170a使此前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的拉頭支承構件170向上方的動作位置移動。如圖18所示,拉頭支承構件170具有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大致水平的拉頭支承面171和從拉頭支承面171向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向下方傾斜的拉片支承面172。動作位置處的拉頭支承構件170的拉頭支承面171與前述的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一起發揮支承位於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而調整拉頭3的姿態的作用。因此,拉頭支承構件170及按壓構件190構成姿態調整機構。動作位置處的拉頭支承構件170的拉片支承面172使被安裝於拉頭3的拉片4相對於拉頭3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偏移,並且將該拉片4以向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向下方傾斜的狀態支承。拉片4相對於位於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偏移,因此後述的拉片止擋件180不會將拉片4夾在該拉片止擋件180與拉頭3之間。另外,支承在拉頭支承構件170的拉片支承面172上的拉片4位於使拉頭3發揮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另外進一步,控制部150經由按壓構件驅動部190a使左右按壓構件190從初始位置(參照圖19及圖22)向保持位置(參照圖24)移動。在圖20的時刻,拉片止擋件180尚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拉片止擋件180在輸送方向上配置在拉頭止擋件160與拉頭支承構件170之間。
圖22是將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時刻的與圖20對應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23是表示圖22的時刻的拉頭3和左右按壓構件190的正面說明圖,省略了拉鍊鏈條10的圖示。在圖22及圖23的時刻,通過控制部150使左右按壓構件190開始從初始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動。圖24是將左右按壓構件190移動至保持位置的時刻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在保持位置處,各按壓構件190的按壓部192以較弱的力與處於拉頭3下方的上翼板3b的傾斜側部3e接觸來調整拉頭3的姿態(步驟D)。在使左右按壓構件190從初始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動之後,控制部150經由拉片止擋件驅動部180a使此前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的拉片止擋件180向上方的動作位置上升。由此,拉片止擋件180與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接觸或接近(步驟B)(參照圖26)。此後,控制部150分別使位於動作位置的拉頭止擋件160及拉頭支承構件170返回下方的初始位置。
圖25是拉片止擋件180的立體圖。圖26是表示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0與拉頭3接觸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7是圖26的側面說明圖,拉片4僅示出基端軸部4b。拉片止擋件180包括向上方突出的左右2個腳部181和在2個腳部181間相對地向下方呈凹狀的凹部182。凹部182是向上方和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及輸送方向上游側開放的空間。參照圖26及圖27,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0的2個腳部181的上表面與拉頭3的上翼板3b接觸。也可以是2個腳部181的上表面與上翼板3b接近。如上所述,拉頭支承構件170的拉片支承面172使拉片4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圖27中右側)偏移,因此拉片止擋件180的腳部181不會將拉片4夾在該腳部181與拉頭3的上翼板3b之間。由此,拉片4與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0相比配置在輸送方向下游側。在表示將拉片止擋件180適用於拉頭3的時刻的圖26中,以被大致水平地抬起的方式示出的拉片4位於鎖定位置。但是,也可以是在圖26的時刻拉片4位於鎖定解除位置。另外,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0將拉頭3的拉片連結部3d部分地收容在凹部182內。換言之,拉片止擋件180通過凹部182避開拉片連結部3d而取得動作位置。凹部182容許從圖26及圖27的狀態起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圖27中左側)移位的拉頭3的拉片連結部3d的通過,但是不容許拉片4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即,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0容許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但是對拉片4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位進行限制。
圖28是將左右按壓構件190從保持位置移動至按壓位置的時刻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通過左右按壓構件190向按壓位置移動,各按壓構件190的按壓部192對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由此,拉頭3的傾斜側部3e相對於各按壓部192的周側面192a(參照圖23)移動,由此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圖28中左側)移位(步驟C)。圖29是表示通過按壓構件190使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後的狀態的側視圖。圖30是將圖29的局部放大的與圖27同樣的側面說明圖。左右按壓構件190在按壓位置處對拉頭3的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使拉頭3從圖27的位置朝向圖29及圖30的位置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圖27及圖28中左側)移位,此時拉片止擋件180保持靜止狀態。靜止狀態的拉片止擋件180對要追隨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的拉頭3的拉片4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位進行限制,使拉頭3的拉片連結部3d內的拉片4的基端軸部4b的位置如圖29所示那樣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即朝向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由此,圖27所示的爪5縮進,拉頭3的鎖定功能被解除。
圖31~圖33是表示包含拉片止擋件及拉頭支承構件的變形例的實施方式的側面說明圖。此外,在圖31~圖33中,對與基於圖18~圖30所述的實施方式共通的結構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圖31表示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步驟A)並且使拉頭止擋件160及拉頭支承構件173上升至動作位置的時刻。在該時刻拉片止擋件183位於下方的初始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拉頭支承構件173配置在拉頭止擋件160與拉片止擋件183之間,拉片止擋件183在拉頭支承構件173的輸送方向下游側與其相鄰地配置。拉片止擋件183具有在動作位置處會插入到拉片4的環孔4a(參照圖26)中的頂端部183a。在拉頭支承構件173設置有在動作位置處能夠部分地收容拉頭3的拉片連結部3d的凹部(未圖示)。動作位置處的拉頭支承構件173與拉頭3的上翼板3b之間夾著拉片4。由此,拉片4大致水平地被抬起。動作位置處的拉頭支承構件173是能夠經由拉片4來調整拉頭3的姿態的姿態調整機構。接著,如圖32所示,拉片止擋件183上升而來到動作位置處。由此,拉片止擋件183的頂端部183a插入到拉片4的環孔4a中。此外,移動至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183可以說與規定位置S處的拉頭3接近(步驟B)。另外,在即將達到圖32的時刻之前,左右按壓構件190來到保持位置而調整拉頭3的姿態(步驟D)。接著,當左右按壓構件190從保持位置移動至按壓位置時,如圖33所示,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步驟C)。此時,拉片4被拉片止擋件183限制其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位,相對於拉頭3相對地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由此,拉片4位於鎖定解除位置,拉頭3的鎖定功能被解除。此外,如圖33所示,在左右按壓構件190即將移動至按壓位置之前,拉頭止擋件160及拉頭支承構件173返回初始位置。
圖34是表示按壓構件的變形例的與圖24同樣的俯視圖。圖34的按壓構件193具有與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接觸的一側呈半球狀的按壓部194。這樣的按壓部194也與已述的圓板狀的按壓部192同樣地作用於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能夠使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
1:拉鍊帶 1a:拉鍊牙鏈帶 1A:第1牙鏈帶 1B:第2牙鏈帶 2:鏈牙列 3:拉頭 3a:肩口 3b:上翼板 3c:下翼板 3d:拉片連結部 3e:傾斜側部 4:拉片 4a:環孔 4b:基端軸部 5:鎖定功能的爪 10:拉鍊鏈條 10A:下游側拉鍊單位部 10B:上游側拉鍊單位部 11:間隔部 11a:芯部 12:加強膜 13:穿孔部 14:貫通孔 20:帶座棒的插座體 21:插棒 22:上止件 30:拉鍊 100:合成樹脂製拉鍊製造裝置 110:第1設備 111:間隔生成機構 112:膜接著機構 113:穿孔機構 120:第2設備 121: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122: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 123:鏈條閉合機構 123a:嚙合構件 124:下模 125:澆道 126:直澆道 127:頂出銷 130:第3設備 131:鏈條組合機構 133:切斷機構 140:輸送機構 141:引導輥 142:驅動輥 142a:輥驅動部 150:控制部 150a:第1暫存部 150b:第2暫存部 151:第1感測器(感測器) 152:第2感測器 153:插棒引導構件 154:移動導向件 160:拉頭止擋件 160a:拉頭止擋件驅動部 170、173:拉頭支承構件(姿態調整機構) 170a:拉頭支承構件驅動部 171:拉頭支承面 172:拉片支承面 180、183:拉片止擋件 180a:拉片止擋件驅動部 181:腳部 182:凹部 183a:頂端部 190、193:按壓構件(姿態調整機構) 190a:按壓構件驅動部 191:支承桿 192、194:按壓部 192a:周側面 S:規定的位置
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鍊製造裝置的說明圖。 圖2是表示由合成樹脂製拉鍊製造裝置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 圖3是將連續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5是將接著有加強膜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7是將單側穿通拉頭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和上止件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0是在拉鍊鏈條的背面側示出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 圖12是表示使頂出銷從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突出的狀態的與圖11同樣的截面圖。 圖13是表示使上止件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向拉鍊鏈條的右側移動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和插棒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鍊的俯視圖,示出拉頭從上止件被下拉後的狀態。 圖18是表示第2感測器檢測到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拉鍊鏈條的拉頭的時刻的側面說明圖。 圖19是將圖18的時刻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示出位於初始位置的左右一對按壓構件。 圖20是表示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過程中的拉鍊鏈條的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處的時刻的側面說明圖。 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鎖定解除系統中的控制結構的框圖。 圖22是將拉頭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的時刻的與圖20對應的拉鍊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23是表示圖22的時刻的拉頭和左右按壓構件的正面說明圖。 圖24是將左右按壓構件移動至保持位置的時刻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25是拉片止擋件的立體圖。 圖26是表示動作位置處的拉片止擋件與拉頭接觸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7是將圖26的局部放大的側面說明圖,拉片僅示出基端軸部。 圖28是將左右按壓構件從保持位置移動至按壓位置的時刻的拉鍊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29是表示通過按壓構件使拉頭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位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30是將圖29的局部放大的與圖27同樣的側面說明圖。 圖31是表示包含拉片止擋件及拉頭支承構件的變形例在內的實施方式的側面說明圖。 圖32是表示包含拉片止擋件及拉頭支承構件的變形例在內的實施方式的側面說明圖。 圖33是表示包含拉片止擋件及拉頭支承構件的變形例在內的實施方式的側面說明圖。 圖34是表示按壓構件的變形例的與圖24同樣的俯視圖。
3:拉頭
3d:拉片連結部
3e:傾斜側部
4b:基端軸部
160:拉頭止擋件
170:拉頭支承構件(姿態調整機構)
180:拉片止擋件

Claims (15)

  1. 一種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用於將被安裝於連續的拉鍊鏈條(10)的具有鎖定功能並且安裝有拉片(4)的拉頭(3)的所述鎖定功能解除,所述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的特徵在於: 所述拉片(4)能夠取得使所述拉頭(3)發揮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 所述鎖定解除系統包括: 拉頭停止機構,其包含控制部(150),用於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鍊鏈條(10)的所述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 拉片止擋件(180、183),其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接觸或接近;以及 按壓構件(190、193),其用於使接觸或接近所述拉片止擋件(180、183)的所述拉頭(3)向所述拉鍊鏈條(10)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或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 所述拉片止擋件(180、183)針對通過所述按壓構件(190、193)移位的所述拉頭(3)限制所述拉片(4)的移位,使所述拉片(4)朝向所述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拉頭(3)單側穿通於構成所述拉鍊鏈條(10)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1a)中的一方的拉鍊牙鏈帶。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按壓構件(190、193)包括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193),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193)通過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使所述拉頭(3)移位。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193)能夠取得初始位置、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接觸來調整所述拉頭(3)的姿態的保持位置、以及對所述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的按壓位置。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分別包括圓板狀的按壓部(192)。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能夠對所述拉頭(3)進行檢測的感測器(151),在所述感測器(151)檢測到所述拉頭(3)時,所述控制部(150)使所述拉鍊鏈條(10)的移動停止。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拉頭止擋件(160),該拉頭止擋件(160)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向輸送方向下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進行限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 所述控制部(150)對所述拉片止擋件(180、183)、所述按壓構件(190、193)及所述拉頭止擋件(160)的移動進行控制。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其中更包括: 姿態調整機構(170、173、190、193),其用於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的姿態進行調整。
  10. 一種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用於將被安裝於連續的拉鍊鏈條(10)的具有鎖定功能並且安裝有拉片(4)的拉頭(3)的所述鎖定功能解除,所述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的特徵在於: 所述拉片(4)能夠取得使所述拉頭(3)發揮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位置和解除所述鎖定功能的鎖定解除位置, 所述鎖定解除方法包括: 步驟A,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鍊鏈條(10)的所述拉頭(3)停止在規定位置(S)處; 步驟B,使拉片止擋件(180、183)與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接觸或接近;以及 步驟C,使接觸或接近所述拉片止擋件(180、183)的所述拉頭(3)向所述拉鍊鏈條(10)的輸送方向上游側或輸送方向下游側移位, 所述拉片止擋件(180、183)針對在所述步驟B中移位的所述拉頭(3)限制所述拉片(4)的移位,使所述拉片(4)朝向所述鎖定解除位置相對地移位。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驟A之後並且在所述步驟B之前包括步驟D,使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由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193)保持,在所述步驟D中通過所述按壓構件(190、193)調整所述拉頭(3)的姿態。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中 所述拉頭(3)單側穿通於構成所述拉鍊鏈條(10)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1a)中的一方的拉鍊牙鏈帶。
  13.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C通過左右一對按壓構件(190、193)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的左右傾斜側部(3e)進行按壓來實施。
  14.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A包括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的姿態進行調整。
  15.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拉頭的鎖定解除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A包括對停止在所述規定位置(S)處的所述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或向輸送方向下游側的移動進行限制,在所述步驟C中,所述拉頭(3)的移動限制被解除。
TW109139246A 2020-07-15 2020-11-11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TWI765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8781.5A CN113940486B (zh) 2020-07-15 2020-07-15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CN202010678781.5 2020-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803A true TW202203803A (zh) 2022-02-01
TWI765408B TWI765408B (zh) 2022-05-21

Family

ID=7932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246A TWI765408B (zh) 2020-07-15 2020-11-11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486B (zh)
TW (1) TWI7654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602Y2 (zh) * 1985-12-12 1993-07-29
JP4068878B2 (ja) * 2002-04-18 2008-03-26 曹  昌文 閉口ファスナーの上下止め発射成型機
JP4064326B2 (ja) * 2003-09-26 2008-03-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装置
CN102934869B (zh) * 2011-08-15 2015-04-29 Ykk株式会社 拉头移动装置
WO2014171008A1 (ja) * 2013-04-19 2014-10-2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
CN104703771B (zh) * 2014-01-14 2017-04-12 Ykk株式会社 止挡构件成形装置
WO2015107619A1 (ja) * 2014-01-14 2015-07-2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検査装置
CN204682703U (zh) * 2015-06-08 2015-10-0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自锁拉头的自动装入拉片装置
CN106923455B (zh) * 2017-05-08 2023-02-03 东莞大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拉头的自动倒穿头机
WO2019003318A1 (ja) * 2017-06-27 2019-01-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を保持するための保持具及び保持方法
CN111374400B (zh) * 2018-12-27 2022-07-15 Ykk株式会社 拉头安装装置
CN209898446U (zh) * 2019-01-16 2020-01-07 池州美利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拉链穿拉头生产一体机
CN210988545U (zh) * 2019-12-17 2020-07-14 深圳市冠众科技有限公司 止动拉头穿头装置
CN213405092U (zh) * 2020-07-15 2021-06-11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486A (zh) 2022-01-18
CN113940486B (zh) 2024-04-30
TWI765408B (zh) 2022-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05092U (zh)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US553634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members
TWI765408B (zh)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EP00831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sliders on an uncut fastener chain
US449429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pin fittings to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CN104703771B (zh) 止挡构件成形装置
TWI774127B (zh)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JPS60236602A (ja) 開離嵌挿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製造装置
WO2015145568A1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I763104B (zh)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TWI764355B (zh)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TWI834056B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US458032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hread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hrough sliders
US449569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JPH0114171Y2 (zh)
KR101618569B1 (ko) 지퍼 슬라이더 자동 분리수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퍼 슬라이더의 자동 분리수거방법
TW202243609A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JPH07111906A (ja) 連続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止部材成形方法とチェーン割り装置
US460478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hread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hrough sliders
CN116784576A (zh) 拉头穿通机构
TW201517837A (zh) 滑件組裝機
JPS6127704Y2 (zh)
JP4193298B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装置
JPS59194848A (ja) 転写成形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