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346A -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0346A
TW202200346A TW110106805A TW110106805A TW202200346A TW 202200346 A TW202200346 A TW 202200346A TW 110106805 A TW110106805 A TW 110106805A TW 110106805 A TW110106805 A TW 110106805A TW 202200346 A TW202200346 A TW 2022003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resin
manifold
inflow port
width direction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前通宏
山下裕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0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34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8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haping by orienting, stretching or shrinking, e.g. film blo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29C48/19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the layers being joined at their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05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49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two or more extruders to feed one die or nozz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49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two or more extruders to feed one die or nozzle
    • B29C48/495Feed-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擠製成形裝置具有:供第1熔融樹脂通過之第1流徑;供第2熔融樹脂通過之第2流徑及第3流徑;第1歧管;以及吐出口,係吐出通過第1歧管之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第2流徑係與寬度方向上之第1歧管之一端部連接。第3流徑係與寬度方向上之第1歧管之另一端部連接。

Description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以往,已知有一種用以擠製成形出中央由脆性樹脂構成且兩端由韌性樹脂構成之薄膜之擠製成形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該擠製成形裝置具有供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流過之第1流徑、供靭性樹脂之熔融樹脂流過之第2流徑、及與第1流徑相通之歧管。第2流徑係在第1流徑之途中匯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315275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以如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擠製成形裝置來說,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係在第1流徑之途中與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匯流。因此,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與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匯流時,脆性樹脂之行進與韌性樹脂之行進便會紊亂。
然後,通過第1流徑之熔融樹脂會在歧管中朝寬度方向擴展。此時,便會更助長脆性樹脂之行進與韌性樹脂之行進的紊亂。
結果,有所成形之薄膜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之情形。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的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擠製成形裝置,其具有:供第1熔融樹脂通過之第1流徑;供第2熔融樹脂通過之第2流徑及第3流徑;第1歧管,其具有與前述第1流徑相通之第1流入口、與前述第2流徑相通之第2流入口及與前述第3流徑相通之第3流入口;以及吐出口,係吐出通過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及前述第2熔融樹脂;前述第1歧管係朝從前述第1流入口往前述吐出口之行進方向延伸,且朝與前述行進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延伸;前述第1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上游端,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兩端部之間;前述第2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較前述第1流入口更下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一端部;前述第3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較前述第1流入口更下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另一端部。
根據所述構成,可在第1歧管之兩端部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
因此,可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已在第1歧管中朝寬度方向擴展之第1熔融樹脂之兩端部。
因此,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結果,可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本發明[2]包含如上述[1]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一端部及前述另一端部係沿前述行進方向延伸,且前述第2流徑中之與前述第2流入口連接的部分及前述第3流徑中之與前述第3流入口連接的部分係沿前述行進方向延伸。
根據所述構成,可將第2熔融樹脂沿著行進方向供給至第1歧管,且可使供給至第1歧管之第2熔融樹脂沿著行進方向行進。
因此,可更抑制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本發明[3]包含如上述[1]或[2]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歧管具有:自前述第1流入口朝前述寬度方向擴展之上游部分;及自前述行進方向上之前述上游部分之下游端朝前述行進方向延伸之下游部分;前述第2流入口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下游部分之一端部,且前述第3流入口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端部。
根據所述構成,在第1歧管之上游部分使第1熔融樹脂朝寬度方向擴展後,可在第1歧管之下游部分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朝行進方向行進之第1熔融樹脂之寬度方向兩端。
因此,可更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本發明[4]包含如上述[3]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流入口為圓形;前述吐出口為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之扁平形狀;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下游部分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為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之扁平形狀。
根據所述構成,可利用第1歧管使第1熔融樹脂擴展成與吐出口之扁平形狀近似之扁平形狀,並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經第1歧管擴展之第1熔融樹脂之寬度方向兩端。
因此,可在第1歧管與吐出口之間更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本發明[5]包含如上述[4]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具有沿循前述下游部分之前述寬度方向之一端部形狀的形狀,且前述第3流入口具有沿循前述下游部分之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形狀的形狀。
根據所述構成,在第2熔融樹脂從第2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階段中,第2熔融樹脂具有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一端部形狀的形狀。
結果,即便從第2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內之第2熔融樹脂在下游部分內未朝寬度方向擴展,仍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同樣地,在第2熔融樹脂從第3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階段中,第2熔融樹脂具有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形狀的形狀。
結果,即便從第3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內之第2熔融樹脂在下游部分內未朝寬度方向擴展,仍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本發明[6]包含如上述[5]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
根據所述構成,即便從第2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第2熔融樹脂不朝寬度方向擴展,仍可使第2熔融樹脂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一端部的形狀。
結果,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又,即便從第3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第2熔融樹脂不朝寬度方向擴展,仍可使第2熔融樹脂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的形狀。
結果,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之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本發明[7]包含如上述[6]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與前述行進方向及前述寬度方向兩者正交之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
根據所述構成,可防止從第2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第2熔融樹脂及從第3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之第2熔融樹脂朝厚度方向擴展。
因此,可在第2熔融樹脂從第2流入口及第3流入口進入下游部分時,更抑制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本發明[8]包含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更具有第2歧管,該第2歧管係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與前述吐出口之間且與前述第1歧管相通,並且前述第2歧管在前述寬度方向上比前述第1歧管更長。
根據所述構成,可使通過第1歧管之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在第2歧管中更朝寬度方向擴展。
結果,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同時可形成在寬度方向上較大的基材。
本發明[9]包含如上述[8]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具備:進料塊,其具有前述第1歧管;及模具,其具有前述吐出口且與前述進料塊連接。
本發明[10]包含如上述[9]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模具更具有前述第2歧管。
本發明[11]包含如上述[1]~[10]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及前述第3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為前述第1歧管中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的0.5倍以上且2.0倍以下。
根據所述構成,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時,可使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接近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
結果,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本發明[12]包含如上述[11]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前述第3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及前述第1歧管中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為0.1m/分鐘以上且10m/分鐘以下。
本發明[13]包含如上述[1]~[12]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熔融樹脂及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黏度為100Pa・s以上且10000Pa・s以下。
本發明[14]包含如上述[1]~[13]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熔融樹脂為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且前述第2熔融樹脂為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
根據所述結構,可於已成形之基材中,以韌性樹脂補強由脆性樹脂構成之部分的寬度方向兩端。
本發明[15]包含一種薄膜之製造系統,其具備:如上述[1]~[14]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及延伸裝置,係將經前述擠製成形裝置擠製成形之基材予以延伸者。
本發明[16]包含一種薄膜之製造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擠製成形步驟,係利用如上述[1]~[14]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將基材擠製成形;及延伸步驟,係將藉由前述擠製成形步驟而得之前述基材予以延伸。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可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1.薄膜之製造系統 針對薄膜F之製造系統1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薄膜F具備基材S與被膜C。基材S在基材S之厚度方向上具有第1面S1及第2面S2。被膜C配置於基材S之第1面S1上。被膜C覆蓋基材S之第1面S1。被膜C亦可為易接著層。被膜C為易接著層時,薄膜F為易接著薄膜。易接著薄膜例如係用於行動機器、汽車導航裝置、個人電腦用螢幕、電視機等影像顯示裝置之偏光板。詳細來說,易接著薄膜係作為保護偏光板之偏光件的保護薄膜來使用。易接著薄膜係透過接著劑層與偏光件貼合。易接著薄膜係利用易接著層與偏光件貼合。
如圖2所示,薄膜F之製造系統1具備:擠製成形裝置2、作為延伸裝置一例之第1延伸裝置4A、塗敷裝置3、作為延伸裝置一例的第2延伸裝置4B、切割加工裝置5、滾紋形成加工裝置6及捲取裝置7。
(1)擠製成形裝置 擠製成形裝置2係用以將基材S擠製成形(擠製成形步驟)。從擠製成形裝置2擠製出之基材S具有薄片形狀。
基材S係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熱塑性樹脂可舉例如丙烯酸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聚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碳酸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乙酸酯樹脂(二醋酸纖維素、三醋酸纖維素等)等。
製造作為偏光件之保護薄膜使用之易接著薄膜時,基材S之材料宜舉丙烯酸樹脂。
又,製造作為偏光件之保護薄膜使用之易接著薄膜時,丙烯酸樹脂亦可為具有戊二酸酐結構之丙烯酸樹脂、具有內酯環結構之丙烯酸樹脂。具有戊二酸酐結構之丙烯酸樹脂及具有內酯環結構之丙烯酸樹脂具有高耐熱性、高透明性及高機械強度,故適於製造偏光度高且耐久性優異之偏光板。具有戊二酸酐結構之丙烯酸樹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6-28301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590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74118號公報中。具有內酯環結構之丙烯酸樹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0-2300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1518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12032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5454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146084號公報中。
又,基材S除了丙烯酸樹脂,亦可含有丙烯酸樹脂以外之其他熱塑性樹脂。藉由含有其他熱塑性樹脂,可消除丙烯酸樹脂之雙折射而獲得光學各向同性優異之易接著薄膜。且還可使易接著薄膜之機械強度提升。
此外,基材S亦可含有抗氧化劑、穩定劑、補強材、紫外線吸收劑、阻燃劑、抗靜電劑、著色劑、填充劑、塑化劑、滑劑、填料等添加劑。
(2)第1延伸裝置 第1延伸裝置4A係將藉由擠製成形步驟所得基材S在加熱後,朝基材S之行進方向MD予以延伸(第1延伸步驟)。
(3)塗敷裝置 塗敷裝置3係對經擠製成形步驟擠製成形之基材S之第1面S1塗佈塗敷液(塗佈步驟)。此外,於基材S之第1面S1,亦可在擠製成形步驟之後且在塗佈步驟之前施行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
塗敷裝置3可舉例如棒塗機、凹版塗佈機、接觸式塗佈機等。
製造易接著薄膜時,塗敷液係用以形成易接著層之易接著組成物。
易接著層含有黏結劑樹脂與微粒子。
黏結劑樹脂可舉例如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可舉例如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易接著薄膜作為偏光件之保護薄膜使用時,黏結劑樹脂宜為熱硬化性樹脂。黏結劑樹脂可併用複數種。
微粒子可舉例如氧化矽(silica)、氧化鈦(titania)、氧化鋁(alumina)、氧化鋯(zirconia)等氧化物;可舉例如碳酸鈣等碳酸鹽;可舉例如矽酸鈣、矽酸鋁、矽酸鎂等矽酸鹽;可舉例如滑石、高嶺土等矽酸鹽礦物;可舉例如磷酸鈣等磷酸鹽等。易接著薄膜作為偏光件之保護薄膜使用時,微粒子宜為氧化物,較宜為氧化矽。微粒子可併用複數種。
塗敷液(易接著組成物)含有樹脂成分、上述微粒子及分散介質。
樹脂成分係藉由後述延伸步驟而形成上述黏結劑樹脂之被膜(易接著層)。黏結劑樹脂為胺甲酸酯樹脂時,樹脂成分可舉例如水系胺甲酸酯樹脂。水系胺甲酸酯樹脂可舉例如屬胺甲酸酯樹脂之乳化物的非反應型水系胺甲酸酯樹脂,可舉例如屬經以封端劑保護異氰酸酯基之胺甲酸酯樹脂之乳化物的反應型水系胺甲酸酯樹脂等。黏結劑樹脂為胺甲酸酯樹脂時,塗敷液亦可含有胺甲酸酯硬化觸媒(三乙胺等)、異氰酸酯單體。
分散介質可舉例如水;可舉例如甲醇、乙醇等醇;可舉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等。
(4)第2延伸裝置 第2延伸裝置4B係將經塗敷步驟塗佈之塗敷液乾燥。藉此,塗敷液會成為上述被膜C。且,第2延伸裝置4B係將形成有被膜C之基材S在加熱後朝基材S之寬度方向TD延伸(第2延伸步驟)。寬度方向TD係與行進方向MD正交。藉由第2延伸步驟,形成有被膜C之基材S被延伸,而可獲得上述薄膜F。
(5)切割加工裝置 切割加工裝置5係將經延伸步驟延伸之薄膜F切斷成預定寬度(切割步驟)。
(6)滾紋形成加工裝置 滾紋形成加工裝置6係在藉由切割步驟而被切斷成預定寬度之薄膜F的寬度方向兩端形成滾紋(滾紋形成步驟)。滾紋係藉由雷射而形成。滾紋亦可藉由經加熱之壓紋輥來形成。
(7)捲取裝置 捲取裝置7係捲取經滾紋形成步驟形成有滾紋之薄膜F(捲取步驟)。藉由捲取步驟完成,可獲得薄膜F之捲材。
2.擠製成形裝置之詳細內容 接著,說明擠製成形裝置2之詳細內容。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擠製成形裝置2成形之基材S於寬度方向TD上具有本體部M與2個補強部R1、R2。
本體部M係朝寬度方向TD延伸。本體部M係由脆性樹脂構成。
所謂脆性樹脂係上述熱塑性樹脂中在彎曲時容易破裂之樹脂。詳細而言,脆性樹脂係指在JIS P 8115:2001中將荷重變更成200g重之耐折強度試驗中,耐折次數小於50次的樹脂。
耐折強度試驗係使用BE-202(TESTER SANGYO CO ,.LTD.製)作為試驗機,按以下條件來實施。
<耐折強度試驗條件> 試驗片之尺寸:寬15mm、長110mm 試驗速度:175cpm 彎折角度:135° 荷重:200g重 彎折夾鉗之曲率半徑R:0.38mm 彎折夾鉗之間隙:0.25mm 在本實施形態中,本體部M為未延伸之狀態且由脆性樹脂構成。所謂未延伸之狀態係在擠製成形步驟之後,將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朝行進方向MD或寬度方向TD延伸前之狀態。
本實施形態適於本體部M之耐折次數小於10次之情況,且較適於本體部M之耐折次數小於5次時之情況。
具體而言,脆性樹脂可舉丙烯酸樹脂。
補強部R1係補強寬度方向TD上之本體部M之一端部。補強部R1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基材S之一端部。補強部R1係覆蓋寬度方向TD上之本體部M之一端部。補強部R1係由韌性樹脂構成。
所謂韌性樹脂係指在上述熱塑性樹脂中,於上述耐折強度試驗中耐折次數為50次以上的樹脂。
韌性樹脂可舉例如聚碳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與聚酯樹脂之混合物等。
補強部R2係補強寬度方向TD上之本體部M之另一端部。補強部R2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基材S之另一端部。補強部R2在寬度方向TD上相對於本體部M配置於補強部R1之相反側。補強部R2係覆蓋寬度方向TD上之本體部M之一端部。補強部R2係由韌性樹脂構成。
詳細而言,擠製成形裝置2具備第1料筒21、第2料筒22、進料塊23及模具24。
(1)第1料筒 第1料筒21係將屬基材S之本體部M之原料的第1樹脂熔融。第1樹脂藉由熔融而成為第1熔融樹脂。第1樹脂可舉例如上述脆性樹脂。亦即,第1熔融樹脂為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
第1熔融樹脂之黏度例如為100Pa・s以上,宜為500Pa・s以上,且例如為10000Pa・s以下,宜為2000Pa・s以下。
(2)第2料筒 第2料筒22係將屬基材S之補強部R1、R2之原料的第2樹脂熔融。第2樹脂藉由熔融而成為第2熔融樹脂。第2樹脂可舉上述韌性樹脂。亦即,第2熔融樹脂為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
第2熔融樹脂之黏度例如為100Pa・s以上,宜為500Pa・s以上,且例如為10000Pa・s以下,宜為2000Pa・s以下。
(3)進料塊 進料塊23係與第1料筒21及第2料筒22連接。進料塊23係將來自第1料筒21之第1熔融樹脂及來自第2料筒22之第2熔融樹脂供給至模具24。
進料塊23具有第1流徑231、第2流徑232、第3流徑233及第1歧管234。換言之,擠製成形裝置2具有第1流徑231、第2流徑232、第3流徑233及第1歧管234。
(3-1)第1流徑 第1流徑231係與第1料筒21連接。第1熔融樹脂係自第1料筒21被供給至第1流徑231。從第1料筒21供給之第1熔融樹脂會通過第1流徑231。第1流徑231係與第1歧管234之第1流入口P1連接。針對第1流入口P1將於後說明。
(3-2)第2流徑 第2流徑232係與第2料筒22連接。第2熔融樹脂係自第2料筒22被供給至第2流徑232。從第2料筒22供給之第2熔融樹脂會通過第2流徑232。第2流徑232係與第1歧管234之第2流入口P2連接。針對第2流入口P2將於後說明。第2流徑232中之與第2流入口P2連接的部分係沿著行進方向MD延伸。藉此,可將通過第2流徑232之第2熔融樹脂沿著行進方向MD供給至第1歧管234。
(3-3)第3流徑 第3流徑233係與第2料筒22連接。第2熔融樹脂係自第2料筒22被供給至第3流徑233。從第2料筒22供給之第2熔融樹脂會通過第3流徑233。第3流徑233係與第1歧管234之第3流入口P3連接。針對第3流入口P3將於後說明。第3流徑233中之與第3流入口連接的部分係沿著行進方向MD延伸。藉此,可將通過第3流徑233之第2熔融樹脂沿著行進方向MD供給至第1歧管234。
(3-4)第1歧管 第1歧管234係配置於第1流徑231與模具24之間。換言之,第1歧管234係配置於第1流徑231與吐出口241之間。針對吐出口241將於後說明。第1歧管234係與第1流徑231連接。第1歧管234係朝行進方向MD延伸。行進方向MD換言之係從第1流入口P1往吐出口241之方向。第1歧管234亦朝寬度方向TD延伸。第1歧管234係將進入第1歧管234之第1熔融樹脂朝寬度方向TD擴展。
詳細而言,第1歧管234具有上游部分234A、下游部分234B、第1流入口P1、第2流入口P2及第3流入口P3。
(3-4-1)上游部分 上游部分234A係與第1流徑231連接。上游部分234A在行進方向MD上配置於下游部分234B與第1流徑231之間。上游部分234A係自第1流入口P1朝寬度方向TD擴展。
詳細而言,上游部分234A在寬度方向上具有內表面S11與內表面S12。內表面S11係自第1流入口P1朝寬度方向TD之一側延伸。內表面S11係隨著朝寬度方向TD之一側,往行進方向MD彎曲。內表面S12係在寬度方向TD上,相對於第1流入口P1配置於內表面S11之相反側。內表面S12係自第1流入口P1朝寬度方向TD之另一側延伸。內表面S12係隨著朝寬度方向TD,往行進方向MD彎曲。上游部分234A係使從第1流入口P1進入第1歧管234之第1熔融樹脂沿內表面S11及內表面S12朝寬度方向TD擴展。
(3-4-2)下游部分 下游部分234B係自上游部分234A之行進方向MD上之下游端朝行進方向MD延伸。藉此,下游部分234B會使第1歧管234內的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朝行進方向MD行進。下游部分234B在寬度方向TD上之長度係與上游部分234A在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端之長度相同。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係沿行進方向MD延伸。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一端部係寬度方向TD上之第1歧管234之一端部,而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另一端部係寬度方向TD上之第1歧管234之另一端部。亦即,寬度方向TD上之第1歧管234之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係沿行進方向MD延伸。
如圖4A所示,下游部分234B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為朝寬度方向TD延伸之扁平形狀。藉此,可利用第1歧管234使第1熔融樹脂擴展成與吐出口241之扁平形狀近似之扁平形狀,並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經第1歧管234擴展之第1熔融樹脂之寬度方向TD之兩端。因此,可在第1歧管234與吐出口241之間更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更具體而言,下游部分234B係朝寬度方向TD延伸之長方形狀。
又,下游部分234B在與行進方向MD及寬度方向TD兩者正交之厚度方向上之寬度較第1流入口P1之直徑更短。
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中之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例如為0.1m/分鐘以上,宜為1m/分鐘以上,且例如為10m/分鐘以下,宜為5m/分鐘以下。
(3-4-3)第1流入口 如圖3所示,第1流入口P1係與第1流徑231相通。第1流入口P1係在行進方向MD上配置於第1歧管234點之上游端。第1流入口P1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第1歧管234之兩端部之間。第1流入口P1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第2流入口P2與第3流入口P3之間。第1流入口P1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第1歧管234之中央。第1流入口P1為圓形。
(3-4-4)第2流入口 第2流入口P2係與第2流徑232相通。第2流入口P2在行進方向MD上配置於較第1流入口P1更下游。第2流入口P2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第1歧管234之一端部。藉此,可在第1歧管234之一端部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因此,可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已在第1歧管234中朝寬度方向擴展之第1熔融樹脂。因此,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結果,可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詳細而言,如圖4A所示,第2流入口P2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下游部分234B之一端部。藉此,在第1歧管234之上游部分234A使第1熔融樹脂朝寬度方向TD擴展後,可在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朝行進方向MD行進之第1熔融樹脂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因此,可在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更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在此,通過第2流入口P2之第2熔融樹脂會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故其在下游部分234B內不會朝寬度方向TD擴展。因此,可能無法將第2熔融樹脂在下游部分234B內成形成所期望之形狀。例如,相對於下游部分234B之形狀為長方形狀,當第2流入口P2之形狀為圓形時,端部可能會變成圓形。
關於這點,第2流入口P2為四角形。亦即,第2熔融樹脂係從四角形之第2流入口P2進入長方形狀之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因此,在第2熔融樹脂從第2流入口P2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階段中,第2熔融樹脂具有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形狀。結果,即便從第2流入口P2進入下游部分234B內之第2熔融樹脂在下游部分234B內未朝寬度方向TD擴展,仍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此外,第2流入口P2之形狀只要為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形狀即可,不限於四角形。
較佳為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寬度方向TD上之第2流入口P2之一側內表面S31係與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一側內表面S21齊平。因此,即便從第2流入口P2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第2熔融樹脂不朝寬度方向TD擴展,仍可使第2熔融樹脂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的形狀。結果,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另,內表面S31亦可不與內表面S21齊平。亦可於內表面S31與內表面S21之間以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之程度具有高低差。
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厚度方向上之第2流入口P2之一側內表面S32係與厚度方向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一側內表面S23齊平。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厚度方向上之第2流入口P2之另一側內表面S33係與厚度方向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另一側內表面S24齊平。因此,可防止從第2流入口P2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第2熔融樹脂朝厚度方向擴展。結果,可在第2熔融樹脂要從第2流入口P2進入下游部分234B時,更抑制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另,內表面S32亦可不與內表面S23齊平,且內表面S33亦可不與內表面S24齊平。亦可於內表面S32與內表面S23之間、及內表面S33與內表面S24之間以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形狀的端部之程度具有高低差。
第2流入口P2中之第2熔融樹脂的流速係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中之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的例如0.5倍以上,宜為0.7倍以上,且例如為1.5倍以下。因此,在寬度方向TD之一端部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時,可使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接近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結果,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具體而言,第2流入口P2中之第2熔融樹脂的流速例如為0.1m/分鐘以上,宜為1m/分鐘以上,且例如為10m/分鐘以下,宜為5m/分鐘以下。
(3-4-5)第3流入口 如圖3所示,第3流入口P3係與第3流徑233相通。第3流入口P3在行進方向MD上配置於較第1流入口P1更下游。第3流入口P3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第1歧管234之另一端部。藉此,可在第1歧管234之另一端部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因此,可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已在第1歧管234中朝寬度方向TD擴展之第1熔融樹脂。因此,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結果,可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詳細而言,如圖4A所示,第3流入口P3係在寬度方向TD上配置於下游部分234B之另一端部。藉此,在第1歧管234之上游部分234A使第1熔融樹脂朝寬度方向TD擴展後,可在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朝行進方向MD行進之第1熔融樹脂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因此,可在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更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結果,可更抑制經擠製成形之基材S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第3流入口P3與第2流入口P2同樣為四角形。亦即,第2熔融樹脂會從四角形之第3流入口P3進入長方形狀之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因此,在第2熔融樹脂從第3流入口P3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階段中,第2熔融樹脂具有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形狀。結果,即便從第3流入口P3進入下游部分234B內之第2熔融樹脂在下游部分234B內未朝寬度方向TD擴展,仍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此外,第3流入口P3之形狀只要為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形狀即可,不限於四角形。
較佳為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寬度方向TD上之第3流入口P3之另一側內表面S41係與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另一側內表面S22齊平。因此,即便從第3流入口P3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第2熔融樹脂不朝寬度方向TD擴展,仍可使第2熔融樹脂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的形狀。結果,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
另,內表面S41亦可不與內表面S22齊平。亦可於內表面S41與內表面S22之間以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之程度具有高低差。
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厚度方向上之第3流入口P3之一側內表面S42係與厚度方向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一側內表面S23齊平。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厚度方向上之第3流入口P3之另一側內表面S43係與厚度方向上之下游部分234B之另一側內表面S24齊平。因此,可防止從第3流入口P3進入下游部分234B之第2熔融樹脂朝厚度方向擴展。結果,可在第2熔融樹脂要從第3流入口P3進入下游部分234B時,更抑制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另,內表面S42亦可不與內表面S23齊平,且內表面S43亦可不與內表面S24齊平。亦可於內表面S42與內表面S23之間、及內表面S43與內表面S24之間以可形成沿循下游部分234B之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形狀的端部之程度具有高低差。
第3流入口P3中之第2熔融樹脂的流速係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中之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的例如0.5倍以上,宜為0.7倍以上,且例如為1.5倍以下。因此,在寬度方向TD之另一端部使第2熔融樹脂匯流至第1熔融樹脂時,可使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接近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結果,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
具體而言,第3流入口P3中之第2熔融樹脂的流速例如為0.1m/分鐘以上,宜為1m/分鐘以上,且例如為10m/分鐘以下,宜為5m/分鐘以下。
(4)模具 如圖3所示,模具24係與進料塊23連接。模具24具有吐出口241與第2歧管242。換言之,擠製成形裝置2具有吐出口241與第2歧管242。
(4-1)吐出口 吐出口241係吐出通過第1歧管234及第2歧管242之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
如圖4B所示,吐出口241係朝寬度方向TD延伸之扁平形狀。更具體而言,吐出口241係朝寬度方向TD延伸之長方形狀。吐出口241在寬度方向TD上較第1歧管234之下游部分234B更長。吐出口241之厚度方向上之寬度較第1歧管234之厚度方向上之下游部分234B的寬度更短。
(4-2)第2歧管 如圖3所示,第2歧管242配置於第1歧管234與吐出口241之間。第2歧管242係與第1歧管234相通。第2歧管242係朝行進方向MD延伸。第2歧管242亦朝寬度方向TD延伸。第2歧管242在寬度方向TD上較第1歧管234更長。藉此,可使通過第1歧管234之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在第2歧管242中更朝寬度方向TD擴展。結果,可抑制第1熔融樹脂之行進與第2熔融樹脂之行進紊亂,同時可形成在寬度方向TD上較大的基材S。
詳細而言,第2歧管242具有上游部分242A與下游部分242B。
(4-2-1)上游部分 上游部分242A係與第1歧管234相通。上游部分242A在行進方向MD上配置於下游部分242B與第1歧管234之間。上游部分242A係自第1歧管234朝寬度方向TD擴展。
詳細而言,上游部分242A在寬度方向TD上具有內表面S51與內表面S52。內表面S51係自第1歧管234朝寬度方向TD之一側延伸。內表面S51係隨著朝寬度方向TD之一側,往行進方向MD彎曲。內表面S52係在寬度方向TD上,相對於第1歧管234配置於內表面S51之相反側。內表面S52係自第1歧管234朝寬度方向TD之另一側延伸。內表面S52係隨著朝寬度方向TD之另一側,往行進方向MD彎曲。藉此,上游部分242A係使從第1歧管234進入第2歧管242之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沿內表面S51及內表面S52朝寬度方向TD擴展。
(4-2-2)下游部分 下游部分242B係自上游部分242A之下游端朝行進方向MD延伸。藉此,下游部分242B係使第2歧管242內的第1熔融樹脂及第2熔融樹脂朝行進方向MD行進。下游部分242B具有與上游部分242A之下游端相同寬度。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42B之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係沿行進方向MD延伸。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42B之一端部係寬度方向TD上之第2歧管242之一端部。寬度方向TD上之下游部分242B之另一端部係寬度方向TD上之第2歧管242之另一端部。亦即,寬度方向TD上之第2歧管242之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係沿行進方向MD延伸。下游部分234B從行進方向MD觀看時為與吐出口241相同之形狀。下游部分234B係與吐出口241相通。
3.變形例 (1)擠製成形裝置2亦可不具備進料塊23。此時,第1歧管234亦可設於模具24上。
(2)擠製成形裝置2亦可不具有第2歧管242。此時,第1歧管234亦可與吐出口241相通。
(3)第1熔融樹脂亦可非為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第1熔融樹脂亦可為與第2熔融樹脂不同之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
(4)薄膜F之製造系統1亦可不具備塗敷裝置3。
(5)薄膜F之製造系統1亦可不具備第1延伸裝置4A。基材S亦可藉由第2延伸裝置4B朝行進方向MD及寬度方向TD延伸(雙軸同時延伸)。
(6)薄膜F之製造系統1亦可不具備第1延伸裝置4A及第2延伸裝置4B。亦即,薄膜F之製造系統1亦可不延伸薄膜F。屆時,亦可不捲取薄膜F便裁切成預定尺寸後積載。
(7)薄膜F之製造系統1亦可不具備滾紋形成加工裝置6。亦可於薄膜F貼合遮蔽薄膜後捲取。
[實施例] 接下來,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來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
實施例 如圖3所示,在進料塊之歧管兩端,使聚碳酸酯(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匯流至丙烯酸樹脂(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並將基材擠製成形。於成形中,使用線上移動式紅外線膜厚計,於寬度方向上連續測定經成形之基材的厚度100次。
比較例 如日本專利特開2006-315275號公報所記載,在進料塊之脆性樹脂流徑中,使聚碳酸酯(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匯流至丙烯酸樹脂(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並將基材擠製成形。以與實施例相同方式測定經成形之基材的厚度。
如圖5及圖6所示,實施例之基材的端部厚度的變動F1較比較例之基材的端部厚度的變動F2更小。亦即,相較於比較例,實施例更可抑制基材的端部厚度變得不均一。 另,上述發明雖提供作為本發明例示之實施形態,但僅為例示,不得作限定解釋。該技術領域之熟知此項技藝之人士明瞭可知本發明變形例包含於後述申請專利範圍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利用於製造易接著薄膜等薄膜。
1:薄膜之製造系統 2:擠製成形裝置 3:塗敷裝置 4A:第1延伸裝置 4B:第2延伸裝置 5:切割加工裝置 6:滾紋形成加工裝置 7:捲取裝置 21:第1料筒 22:第2料筒 23:進料塊 24:模具 231:第1流徑 232:第2流徑 233:第3流徑 234:第1歧管 234A:第1歧管之上游部分 234B:第1歧管之下游部分 241:吐出口 242:第2歧管 242A:第2歧管之上游部分 242B:第2歧管之下游部分 A-A:截面線 C:被膜 F:薄膜 F1:實施例之基材的端部厚度的變動 F2:比較例之基材的端部厚度的變動 S:基材 S1:基材之第1面 S2:基材之第2面 S11,S12,S21,S22,S23,S24,S31,S32,S33,S41,S42,S43,S51,S52:內表面 TD:寬度方向 M:本體部 MD:行進方向 P1:第1流入口 P2:第2流入口 P3:第3流入口 R1,R2:補強部
圖1係作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藉由薄膜之製造系統製造之薄膜的截面圖。 圖2係薄膜之製造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3係說明圖2所示擠製成形裝置之模具及進料塊的說明圖。 圖4中,圖4A係圖2所示進料塊之A-A截面圖,圖4B係圖2所示模具從行進方向下游側觀看的側視圖。 圖5係顯示實施例所得基材之厚度變動的相關圖。 圖6係顯示比較例所得基材之厚度變動的相關圖。
21:第1料筒
22:第2料筒
23:進料塊
24:模具
231:第1流徑
232:第2流徑
233:第3流徑
234:第1歧管
234A:第1歧管之上游部分
234B:第1歧管之下游部分
241:吐出口
242:第2歧管
A-A:截面線
S:基材
S11,S12,S51,S52:內表面
M:本體部
P1:第1流入口
P2:第2流入口
P3:第3流入口
R1,R2:補強部

Claims (16)

  1. 一種擠製成形裝置,特徵在於: 其具有: 供第1熔融樹脂通過之第1流徑; 供第2熔融樹脂通過之第2流徑及第3流徑; 第1歧管,其具有與前述第1流徑相通之第1流入口、與前述第2流徑相通之第2流入口及與前述第3流徑相通之第3流入口;以及 吐出口,係吐出通過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及前述第2熔融樹脂; 前述第1歧管係朝從前述第1流入口往前述吐出口之行進方向延伸,且朝與前述行進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延伸; 前述第1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上游端,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兩端部之間; 前述第2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較前述第1流入口更下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一端部; 前述第3流入口在前述行進方向上配置於較前述第1流入口更下游,且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之另一端部。
  2. 如請求項1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一端部及前述另一端部係沿前述行進方向延伸,且 前述第2流徑中之與前述第2流入口連接的部分及前述第3流徑中之與前述第3流入口連接的部分係沿前述行進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1或2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歧管具有: 自前述第1流入口朝前述寬度方向擴展之上游部分;及 自前述上游部分之下游端朝前述行進方向延伸之下游部分; 前述第2流入口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下游部分之一端部,且 前述第3流入口在前述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端部。
  4. 如請求項3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流入口為圓形; 前述吐出口為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之扁平形狀; 前述第1歧管之前述下游部分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為朝前述寬度方向延伸之扁平形狀。
  5. 如請求項4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具有沿循前述下游部分之前述寬度方向之一端部形狀的形狀,且 前述第3流入口具有沿循前述下游部分之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形狀的形狀。
  6. 如請求項5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 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寬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
  7. 如請求項6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與前述行進方向及前述寬度方向兩者正交之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 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2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 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一側內表面齊平;且 從前述行進方向觀看時,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第3流入口之另一側內表面係與前述厚度方向上之前述下游部分之另一側內表面齊平。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更具有第2歧管,該第2歧管係配置於前述第1歧管與前述吐出口之間且與前述第1歧管相通,並且 前述第2歧管在前述寬度方向上比前述第1歧管更長。
  9. 如請求項8之擠製成形裝置,其具備: 進料塊,其具有前述第1歧管;及 模具,其具有前述吐出口且與前述進料塊連接。
  10. 如請求項9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模具更具有前述第2歧管。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及前述第3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為前述第1歧管中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的0.5倍以上且1.5倍以下。
  12. 如請求項11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2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前述第3流入口中之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流速及前述第1歧管中之前述第1熔融樹脂之流速,為0.1m/分鐘以上且10m/分鐘以下。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熔融樹脂及前述第2熔融樹脂之黏度為100Pa・s以上且10000Pa・s以下。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其中前述第1熔融樹脂為脆性樹脂之熔融樹脂,且 前述第2熔融樹脂為韌性樹脂之熔融樹脂。
  15. 一種薄膜之製造系統,特徵在於具備: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及 延伸裝置,係將經前述擠製成形裝置擠製成形之基材予以延伸者。
  16. 一種薄膜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擠製成形步驟,係利用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擠製成形裝置將基材擠製成形;及 延伸步驟,係將藉由前述擠製成形步驟而得之前述基材予以延伸。
TW110106805A 2020-06-16 2021-02-25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TW2022003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3772 2020-06-16
JP2020103772A JP6917503B1 (ja) 2020-06-16 2020-06-16 押出成形装置、フィルムの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346A true TW202200346A (zh) 2022-01-01

Family

ID=7717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805A TW202200346A (zh) 2020-06-16 2021-02-25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17503B1 (zh)
KR (1) KR20230023542A (zh)
CN (1) CN114144249A (zh)
TW (1) TW202200346A (zh)
WO (1) WO202125600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6171B2 (ja) * 2001-06-27 2003-11-10 清川 晋 導電性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006574B2 (ja) * 2001-12-27 2007-11-14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溶融樹脂の押出方法および押出装置
JP4425668B2 (ja) * 2004-03-01 2010-03-03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複層の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層樹脂被覆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JP2006130744A (ja) * 2004-11-04 2006-05-25 Toyo Kohan Co Ltd 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被覆金属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4628079B2 (ja) * 2004-12-10 2011-02-09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被覆金属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4643357B2 (ja) 2005-05-12 2011-03-02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脆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脆性樹脂フィルム
JP5492385B2 (ja) * 2008-04-16 2014-05-14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シート成形用ダイスおよびシート成形方法
JP5851795B2 (ja) * 2011-10-24 2016-02-03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ードブロック
WO2016043117A1 (ja) * 2014-09-16 2016-03-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整形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084850B1 (ko) * 2018-06-01 2020-04-23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필름 제조장치 및 수지 재활용성이 향상된 필름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94872A (ja) 2021-12-27
WO2021256006A1 (ja) 2021-12-23
JP6917503B1 (ja) 2021-08-11
CN114144249A (zh) 2022-03-04
KR20230023542A (ko)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141899A9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45537B1 (ko) 유연막의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및 용액제막 방법
KR101741378B1 (ko) 위상차 필름
TW202200346A (zh) 擠製成形裝置、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782383B (zh) 塗敷機、薄膜之製造系統、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JP2023090816A (ja) 塗工装置、フィルムの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407694B2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2202560A (zh) 薄膜之製造方法、薄膜之製造系統、及開縫加工裝置
KR20220076315A (ko) 필름의 제조 시스템
KR102481130B1 (ko) 필름 롤의 제조 방법
JP7249985B2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469459B1 (ko) 필름 롤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필름 롤의 제조 방법
JP7152378B2 (ja) 塗布装置
JP2021191606A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ムの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リット加工装置
JP2013176971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2013022742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