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2716A - 抗菌構件 - Google Patents

抗菌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2716A
TW202142716A TW110111040A TW110111040A TW202142716A TW 202142716 A TW202142716 A TW 202142716A TW 110111040 A TW110111040 A TW 110111040A TW 110111040 A TW110111040 A TW 110111040A TW 202142716 A TW202142716 A TW 2021427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copper
layer
substrate
copp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1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優樹
長友義幸
歳森悠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綜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571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5460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94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0690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168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1449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綜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綜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71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4Shaped forms, e.g. sheet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ub-group of this main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01N59/20Cop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00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r mix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3Solid substances, e.g. granules, powders, blocks, tablets
    • A61L2/238Metals or alloys, e.g. oligodynamic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23C14/024Deposition of sublayers, e.g. to promot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23C14/087Oxides of copper or solid solution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18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 C23C14/185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by cathodic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20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 C23C14/205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by cathodic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23C14/3414Metallurgical or chemical aspects of target preparation, e.g. 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Abstract

具有基板(111)、和成膜於此基板(111)上之基底層(112)、和形成於與此基底層(112)之基板(111)相反側之面的同時,配置於最表層之銅層(113),銅層(113)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基底層(112)係以金屬氧化物構成,基板(111)係以可撓性樹脂材料所構成為特徵。實施100次曲率半徑6mm之彎曲試驗之後,未確認到龜裂為佳。

Description

抗菌構件
本發明係有關抗菌性及彎曲性優異之抗菌構件者。 又,本發明係有關低成本下抗菌性及耐久性優異之抗菌構件者。 又,本發明係有關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且抗菌性優異之透明抗菌構件者。 本發明係根據2020年3月27日在日本申請之特願2020-057131號、2020年6月25日在日本申請之特願2020-109482號及2020年7月7日在日本申請之特願2020-116807號,主要優先權,將該內容援用於此。
一般而言,醫療機關、公共設施、衛生管理嚴格之研究設施(例如食品、化妝品、醫藥品等)中所使用之桌子、椅子、擱板等之器物,或扶手、門把等中,有不特定多數人接觸之疑慮之故,從傳染病之預防、病毒或細菌之擴散防止之觀點視之,期望能具有抗菌性。
在此,做為在桌子、椅子、擱板等之器物,或扶手、門把等之各種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者,例如有提案專利文獻1、2所示抗菌薄膜(抗病毒性薄膜)。 於專利文獻1中,提案有在於可撓性高分子薄膜基材之表面,形成抗菌性金屬薄膜(例如銅、銀、銅合金、銀合金)之抗菌薄膜。 於專利文獻2中,提案有在於成為基材之薄膜上,Cu及Pd所成金屬粒子散布成島狀之抗病毒薄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47450號公報(A)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8-134753號公報(A)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揭示於專利文獻1、2之抗菌性薄膜中,做為基材,使用樹脂薄膜,藉由從構成基材之樹脂材料之水分,阻礙了基材與金屬薄膜之密合性。為此,在彎曲抗菌性薄膜之時,會有基材與金屬薄膜剝離,於基材或金屬薄膜產生龜裂之疑慮。
本發明係將以上之情事為背景而成者,提供抗菌性及彎曲性優異,可安定使用之抗菌構件為目的。
又,揭示於專利文獻1、2之抗菌性薄膜中,於最表面配置有金屬。 在此,形成於抗菌構件之表面之金屬層係如上所述,以銅、銀、鈀等所構成。製造成本上較為高昂。又,金屬層之厚度變厚時,重量會增加,為了支持此部分,需將薄膜之厚度變厚,以確保剛性。為此,有需求將金屬層較薄之形成。 但是,減薄成膜最表層之金屬層時,會有金屬凝聚產生變色,產生外觀之不良,耐久性大為下降之問題。
本發明係將以上之情事為背景而成者,提供低成本下抗菌性優異,且耐久性優異之抗菌構件為目的。
又,揭示於專利文獻1、2之抗菌性薄膜中,於最表面配置有金屬之故,有金屬光澤,無法識別配置此抗菌性薄膜之各種製品之表面,會有設計性下降的問題。 又,減薄成膜最表層之金屬層時,會由於使用環境,金屬凝聚產生變色,產生外觀之不良之疑慮。
本發明係將以上之情事為背景而成者,提供抗菌性及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可安定使用之透明抗菌構件為目的。 [為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此課題,本發明之一形態之抗菌構件(以下稱「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係具有基板、和成膜於此基板上之基底層、和形成於與此基底層之前述基板相反側之面的同時,配置於最表層之銅層,前述銅層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前述基底層係以金屬氧化物所構成,前述基板係以可撓性樹脂材料或可撓性玻璃材料所構成為特徵。
於此構成之抗菌構件中,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之故,抗菌性優異。 又,前述基板以可撓性樹脂材料構成之時,於此基板與銅層間,配設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之故,來自構成基板之可撓性樹脂材料之水分,則抑制向銅層側移動,確保基板與銅層之密合性。因此,即使彎曲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之時,亦可抑制基板與銅層之剝離或龜裂之產生,可安定加以使用。又,前述基板以可撓性玻璃材料構成之時,於此基板與銅層間,配設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之故,確保基板與銅層之密合性。因此,即使彎曲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之時,亦可抑制基板與銅層之剝離或龜裂之產生,可安定加以使用。 然而,銅層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於該表面,形成氧化膜亦可。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銅層之厚度為5μm以下為佳。 此時,銅層之厚度係如上述被加以抑制之故,於彎曲時,在於銅層可抑制龜裂之產生的同時,亦可抑制從基底層剝離,更可提升彎曲性。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銅層之厚度為35nm以下亦可。
於此構成之抗菌構件中,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之故,抗菌性優異。又,前述銅層係厚度成為35nm以下之故,可將製造成本抑制在較低水準。 然後,於基板與銅層間,形成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之故,銅層之厚度即使為35nm以下,亦可抑制銅層之銅凝聚,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耐久性優異。 然而,銅層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成,於該表面,形成氧化膜亦可。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基板係透明基板,前述金屬氧化物係可為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
於此構成之透明抗菌構件中,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之故,抗菌性優異。 又,於透明基板之上,形成以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所構成之基底層,形成於與此基底層之前述透明基板相反側之面之銅層之厚度為35nm以下之故,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可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之各種製品之表面,設計性則優異。 然後,銅層之厚度減薄形成至35nm以下,於透明基板與銅層之間,形成以金屬氧化物所構成之基底層之故,可抑制銅層之銅凝聚,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耐久性優異。
在此,於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實施100次曲率半徑6mm之彎曲試驗之後,未確認到龜裂為佳。 此時,即使實施如上述彎曲試驗之時,不產生龜裂之故,可對於各種形狀之製品之表面密接配置,可於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
更且,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500nm以下為佳。 此時,基底層之厚度係如上述被加以抑制之故,於彎曲時,在於基底層可抑制龜裂之產生,更可提升彎曲性。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100nm以下為佳。 此時,金屬氧化物所成前述基底層之厚度限制於100nm以下之故,可將製造成本更抑制在較低水準。
又,本發明之透明抗菌構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50nm以下為佳。 此時,前述基底層之可見光之透過率可充分確保,可充分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之各種製品之表面。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基板之厚度為500μm以下為佳。 此時,基板之厚度係如上述被加以抑制之故,可確保基板本身之彎曲性,更可提升彎曲性。
更且,於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構成前述基底層之前述金屬氧化物係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為佳。 此時,前述基底層以上述之金屬氧化物構成之故,可確實抑制來自構成基板之樹脂材料之水分向銅層側移動,更可提升基板與銅層之密合性,更可提升彎曲性。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銅層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為佳。 此時,銅層之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故,可充分確保抗菌性。又,銅層係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之故,可抑制銅層之變色。
更且,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於前述銅層之表層,形成Cu氧化膜,此Cu氧化膜之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為佳。 此時,形成於銅層之表層之Cu氧化膜中,Cu2 O較CuO含得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於與前述基板之前述基底層相反側之面,設置黏著層為佳。 此時,使用黏著層,可於各種製品之表面,容易配置抗菌構件。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前述基板則以玻璃或樹脂加以構成為佳。 此時,可將較大型之抗菌構件,較容易以低成本加以製作。
又,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中,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的透過率為5%以上為佳。 此時,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之透過率成為5%以上之故,可充分辨識配置此抗菌構件之各種製品之表面,可確實提升設計性。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時,可提供抗菌性及彎曲性優異,可安定使用之抗菌構件。
又,根據本發明時,可提供低成本下抗菌性優異,且耐久性優異之抗菌構件。
又,根據本發明時,可提供抗菌性及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可安定使用之透明抗菌構件。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係例如配置於桌子、椅子、擱板等之器物,或扶手、門把等之各種製品之表面,於各種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者。
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係如圖1所示,具備配設於基板111之一面(圖1中之上面)之基底層112、和層積於與此基底層112之基板111之相反側之面側的銅層113。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於與基板111之基底層112相反側之面,形成黏著層115。
在此,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係彎曲性優異,可密接配設於各種形狀之製品之表面。 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中,實施100次曲率半徑6mm之彎曲試驗之後,未確認到龜裂為佳。
基板111係支持基底層112及銅層113者,本實施形態,以彎曲性優異之可撓性樹脂材料加以構成。 做為構成基板111之可撓性樹脂材料,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烯烴(PO)、丙烯酸、聚氯乙烯等。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更確保抗菌構件110之彎曲性,基板111之厚度係500μm以下為佳,更佳為400μm以下,更甚者為300μm以下。另一方面,為確保基板111之剛性,基板111之厚度係10μm以上為佳,較佳為25μm以上,更佳為50μm以上。
基底層112係以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所構成,基底層112則做為抑制來自基板111之氣體成分・水分到達銅層113的阻障層加以工作,具有抑制界面之剝離現象之作用效果。又,於基板111與銅層113之間,做為基底層112配置金屬氧化物,銅層113(Cu)與基底層112(金屬氧化物)間之界面能量則下降,具有抑制銅層113之Cu之凝聚之作用效果。
構成基底層112之金屬氧化物係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為佳。 具體而言,可列舉In-Sn氧化物、Al-Zn氧化物、In-Zn氧化物、Zn-Sn氧化物、Zn-Sn-Al氧化物、Ga-Zn氧化物、Zn-Y氧化物、Ga-Zn-Y氧化物、In-Ga-Zn氧化物等。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更確保抗菌構件110之彎曲性,基底層112之厚度係500nm以下為佳,較佳為400nm以下,更佳為300nm以下。另一方面,更可發揮做為阻障層之作用效果,基底層112之厚度係2nm以上為佳,較佳為5nm以上,更佳為10nm以上。
銅層113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在此,銅或銅合金中,已知有抗菌作用(包含滅菌之作用)。於多數人接觸之構件,經由使用有抗菌性(滅菌作用)之銅合金,可預防各種菌、病毒所造成之感染。
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更確保抗菌構件110之彎曲性,銅層113之厚度係5μm以下為佳,較佳為4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下。另一方面,為充分確保抗菌性,銅層113之厚度係5nm以上為佳,較佳為10nm以上,更佳為15nm以上。
又,本實施形態中,述銅層1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亦可。 又,經由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可大為提升成膜時之銅層113之均勻性或耐久性。然而,為充分發揮此作用效果,令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之合計含有量成為0.2mass%以上為較佳,成為0.3mass%以上則更佳。 又,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時,可充分確保Cu所造成之抗菌性。然而,Cu之含有量之下限係47.5mass%以上為佳,更佳為50mass%以上。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於銅層113之最表面,有形成Cu氧化膜之情形。於此銅層113之最表面,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為佳。即,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為佳。經由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然而,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係不足0.9為佳,,更佳為不足0.8。
以下,對於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準備形成黏著層115之基板111。
接著,經由濺鍍法,於基板111之一方之面(與黏著層115相反側之面),成膜基底層112。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基底層112之氧化物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例如,可使用構成基底層112之金屬氧化物所成氧化物濺鍍靶,亦可使用構成基底層112之金屬氧化物之金屬濺鍍靶,導入氧,適用反應性濺鍍法。然而,考量濺鍍靶之導電性,適切選擇使用DC(直流)濺鍍、RF(高頻)濺鍍、MF(中頻)濺鍍、AC(交流)濺鍍等為佳。
接著,於成膜之基底層112上,經由濺鍍法,成膜銅層113。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銅層113之銅或銅合金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此時,使銅層113之厚度可成為指定之厚度,適切調整濺鍍條件。然而,於濺鍍時,將一定時間成膜時之膜厚,以階差測定計(DEKTAK-XT)測定,測定濺鍍率,從該值調整成膜時間,成為目標膜厚進行成膜。
經由上述之工程,可製造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
根據如以上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時,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113之故,抗菌性優異。 又,基板111以可撓性樹脂材料構成,於此基板111與銅層113間,配設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112之故,來自構成基板111之可撓性樹脂材料之水分,則抑制向銅層113側移動,確保基板111與銅層113之密合性。因此,即使彎曲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110之時,亦可抑制基板111與銅層113之剝離,可安定加以使用。 又,前述基板以可撓性玻璃材料構成之時,於此基板與銅層間,配設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之故,確保基板與銅層之密合性。因此,即使彎曲本發明之抗菌構件之時,亦可抑制基板與銅層之剝離或龜裂之產生,可安定加以使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在100次實施曲率半徑6mm之彎曲試驗後,未確認龜裂時,可對於各種形狀之製品之表面密接配置,可於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113之厚度為5μm以下之時,或基底層112之厚度係500nm以下為佳,或基板111之厚度為500μm以下之時,更可提升抗菌構件110之彎曲性。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1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之時,可充分確保抗菌性之同時,可提升銅層113之耐久性,可抑制變色之產生。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113之表層形成Cu氧化膜,此Cu氧化膜之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之時,Cu2 O較CuO含得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與基板111之基底層相反側之面,設置黏著層115之時,使用黏著層115,可於各種製品之表面,容易配置抗菌構件110。
以上,雖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了說明,但本發明非限定於此,在不脫離該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下,可適切加以變更。 例如,本實施形態中,以形成黏著層者做了說明,但亦可為不形成黏著層。
又,構成銅層之銅或銅合金係非限定於記載在實施形態者,可使用各種銅合金。例如,於Cu與Zn為主成分之黃銅,添加Sn、Ni、Al、Pb、Mn、Si、P等亦可。於此時,令Cu之含有量成為45mass%以上為佳。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係例如配置於桌子、椅子、擱板等之器物,或扶手、門把等之各種製品之表面,於各種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者。
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210係如圖3所示,具備配設於基板211之一面(圖3中之上面)之基底層212、和層積於與此基底層212之基板211之相反側之面側的銅層213。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於與基板211之基底層212相反側之面,形成黏著層215。
基板211係支持基底層212及銅層213者。本實施形態中,以玻璃材或樹脂材等構成為佳。 在此,做為構成基板211之樹脂材,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烯烴(PO)、丙烯酸、聚氯乙烯等。使用此等樹脂材所成基板211時,可彎曲抗菌構件210。尤其,令樹脂材所成基板211之厚度成為300μm以下之時,更可確保彎曲性。 又,即使令基板211以玻璃材構成之時,經由令厚度成為200μm以下,可獲得彎曲性。
基底層212係以金屬氧化物構成,於基板211與銅層213之間,做為基底層212配置金屬氧化物,銅層213(Cu)與基底層212(金屬氧化物)間之界面能量則下降,具有抑制銅層213之Cu之凝聚之作用效果。又,基底層212則做為抑制來自基板211之氣體成分・水分到達銅層213的阻障層加以工作,具有抑制界面之剝離現象之作用效果。
在此,構成基底層212之金屬氧化物係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為佳。 具體而言,可列舉In-Sn氧化物、Al-Zn氧化物、In-Zn氧化物、Zn-Sn氧化物、Zn-Sn-Al氧化物、Ga-Zn氧化物、Zn-Y氧化物、Ga-Zn-Y氧化物、In-Ga-Zn氧化物等。
又,為達成製造成本之削減時,基底層212之厚度之上限成為100nm以下為佳,更佳為50nm以下。 另一方面,為充分發揮做為基底層212之作用效果,基底層212之厚度之下限係5nm以上為佳,較佳為8nm以上,更佳為10nm以上。
銅層213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在此,銅或銅合金中,已知有抗菌作用(包含滅菌之作用)。於不特定多數人接觸之構件,經由使用有抗菌性(滅菌作用)之銅合金,可預防各種菌、病毒所造成之感染。
在此,銅層213之厚度超過30nm時,不會更提升抗菌性,增加製造成本之外,還增加重量。為此,本實施形態中,令銅層213之厚度之上限為30nm以下。然而,銅層213之厚度之上限成為27nm以下為佳,更佳為25nm以下。 另一方面,銅層213之厚度過薄時,銅層213之體積之表面比例相對為高,在能量上不安定,銅易於凝聚,耐久性會有下降之疑慮。為此,銅層213之厚度之下限係2nm以上為佳,較佳為5nm以上,更佳為10nm以上。
又,本實施形態中,述銅層2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亦可。 又,經由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可大為提升成膜時之銅層213之均勻性或耐久性。然而,為充分發揮此作用效果,令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之合計含有量成為0.2mass%以上為較佳,成為0.3mass%以上則更佳。 又,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時,可充分確保Cu所造成之抗菌性。然而,Cu之含有量之下限係47.5mass%以上為佳,更佳為50mass%以上。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於銅層213之最表面,有形成Cu氧化膜之情形。於此銅層213之最表面,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為佳。即,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為佳。經由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然而,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係不足0.9為佳,更佳為不足0.8。
以下,對於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210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準備形成黏著層215之基板211。
接著,經由濺鍍法,於基板211之一方之面(與黏著層215相反側之面),成膜基底層212。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基底層212之氧化物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例如,可使用構成基底層212之金屬氧化物所成氧化物濺鍍靶,亦可使用構成基底層212之金屬氧化物之金屬濺鍍靶,導入氧,適用反應性濺鍍法。然而,考量濺鍍靶之導電性,適切選擇使用DC(直流)濺鍍、RF(高頻)濺鍍、MF(中頻)濺鍍、AC(交流)濺鍍等為佳。
接著,於成膜之基底層212上,經由濺鍍法,成膜銅層213。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銅層213之Cu或Cu合金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此時,使銅層213之厚度可成為指定之厚度,適切調整濺鍍條件。然而,於濺鍍時,將一定時間成膜時之膜厚,以階差測定計(DEKTAK-XT)測定,測定濺鍍率,從該值調整成膜時間,成為目標膜厚進行成膜。
經由上述之工程,可製造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210。
根據如以上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210時,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213之故,抗菌性優異。 又,銅層213之厚度成為30nm以下之故,可將製造成本抑制在較低水準。 然後,銅層213之厚度雖減薄形成至30nm以下,於基板211與銅層213之間,形成以金屬氧化物所構成之基底層212之故,可抑制銅層213之銅凝聚,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耐久性優異。
本實施形態中,基底層212之厚度成為100nm以下時,可將製造成本更抑制在較低水準。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基底層212之金屬氧化物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時,更抑制銅層213之銅之凝聚,可更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更提升耐久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2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之時,可充分確保抗菌性之同時,更可提升銅層213之耐久性,可抑制變色之產生。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基板211以玻璃或樹脂構成之時,可將較大型之抗菌構件210,較容易以低成本加以製作。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213之表層形成Cu氧化膜,此Cu氧化膜之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之時,Cu2 O較CuO含得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與基板211之基底層相反側之面,設置黏著層215之時,使用黏著層215,可於各種製品之表面,容易配置抗菌構件210。
以上,雖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了說明,但本發明非限定於此,在不脫離該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下,可適切加以變更。 例如,本實施形態中,以形成黏著層者做了說明,但亦可為不形成黏著層。
又,構成銅層之銅或銅合金係非限定於記載在實施形態者,可使用各種銅合金。例如,於Cu與Zn為主成分之黃銅,添加Sn、Ni、Al、Pb、Mn、Si、P等亦可。於此時,令Cu之含有量成為45mass%以上為佳。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係例如配置於桌子、椅子、擱板等之器物,或扶手、門把等之各種製品之表面,於各種製品之表面賦予抗菌性者。
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係如圖4所示,具備配設於透明基板311之一面(圖4中之上面)之基底層312、和層積於與此基底層312之透明基板311之相反側之面側的銅層313。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於與透明基板311之基底層312相反側之面,形成黏著層315。
透明基板311係以玻璃材或樹脂材等之可見光之透過率高之材料構成為佳。 在此,做為構成透明基板311之樹脂材,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烯烴(PO)、丙烯酸、聚氯乙烯等。使用此等樹脂材所成透明基板311時,可彎曲透明基板311。尤其,令樹脂材所成透明基板311之厚度成為300μm以下之時,更可確保彎曲性。 又,即使令透明基板311以玻璃材構成之時,經由令厚度成為200μm以下,可獲得彎曲性。 為此,透明基板311之厚度之下限雖無特別限制,從確保剛性之觀點視之,10μm以上為佳,更佳為20μm以上。
基底層312係以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所構成,於透明基板311與銅層313之間,做為基底層312配置金屬氧化物,銅層313(Cu)與基底層312(金屬氧化物)間之界面能量則下降,具有抑制銅層313之Cu之凝聚之作用效果。又,基底層312則做為抑制來自透明基板311之氣體成分・水分到達銅層313的阻障層加以工作,具有抑制界面之剝離現象之作用效果。
在此,構成基底層312之金屬氧化物係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為佳。 具體而言,可列舉In-Sn氧化物、Al-Zn氧化物、In-Zn氧化物、Zn-Sn氧化物、Zn-Sn-Al氧化物、Ga-Zn氧化物、Zn-Y氧化物、Ga-Zn-Y氧化物、In-Ga-Zn氧化物等。 此等之金屬氧化物係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
又,於基底層312中,為充分確保可見光之透過率,基底層312之厚度之上限成為100nm以下為佳,更佳為50nm以下。 另一方面,為充分發揮做為基底層312之作用效果,基底層312之厚度之下限係3nm以上為佳,較佳為4nm以上,更佳為5nm以上。
銅層313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在此,銅或銅合金中,已知有抗菌作用(包含滅菌之作用)。於不特定多數人接觸之構件,經由使用有抗菌性(滅菌作用)之銅合金,可預防各種菌、病毒所造成之感染。
在此,本實施形態中,令銅層313之厚度之上限為35nm以下。由此,可確保銅層313之可見光之透過率。然而,為更確保銅層313之可見光之透過率,銅層313之厚度之上限成為30nm以下為佳,更佳為25nm以下。 另一方面,銅層313之厚度過薄時,銅層313之體積之表面比例相對為高,在能量上不安定,銅易於凝聚,耐久性會有下降之疑慮。為此,銅層313之厚度之下限係2nm以上為佳,較佳為3nm以上,更佳為4nm以上。
又,本實施形態中,述銅層3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亦可。 又,經由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可大為提升成膜時之銅層313之均勻性或耐久性。然而,為充分發揮此作用效果,令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之合計含有量成為0.2mass%以上為較佳,成為0.3mass%以上則更佳。 又,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時,可充分確保Cu所造成之抗菌性。然而,Cu之含有量之下限係47.5mass%以上為佳,更佳為50mass%以上。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於銅層313之最表面,有形成Cu氧化膜之情形。於此銅層313之最表面,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為佳。即,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為佳。經由令Cu2 O較CuO含得更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然而,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係不足0.9為佳,更佳為不足0.8。
然後,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中,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的透過率為5%以上為佳。 然而,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中,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的透過率為7%以上為佳,更佳為10%以上。
以下,對於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首先,準備形成黏著層315之透明基板311。
接著,經由濺鍍法,於透明基板311之一方之面(與黏著層315相反側之面),成膜基底層312。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基底層312之氧化物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例如,可使用構成基底層312之金屬氧化物所成氧化物濺鍍靶,亦可使用構成基底層312之金屬氧化物之金屬濺鍍靶,導入氧,適用反應性濺鍍法。然而,考量濺鍍靶之導電性,適切選擇使用DC(直流)濺鍍、RF(高頻)濺鍍、MF(中頻)濺鍍、AC(交流)濺鍍等為佳。
接著,於成膜之基底層312上,經由濺鍍法,成膜銅層313。此時,使用對應於構成銅層313之Cu或Cu合金之組成之濺鍍靶為佳。此時,使銅層313之厚度可成為指定之厚度,適切調整濺鍍條件。然而,於濺鍍時,將一定時間成膜時之膜厚,以階差測定計(DEKTAK-XT)測定,測定濺鍍率,從該值調整成膜時間,成為目標膜厚進行成膜。
經由上述之工程,可製造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
根據如以上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310時,於最表層配置銅或銅合金所成銅層313之故,抗菌性優異。 又,於透明基板311之上,形成以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所構成之基底層312,銅層313之厚度為35nm以下之故,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可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310之各種製品之表面,設計性則優異。 然後,銅層313之厚度雖減薄形成至35nm以下,於透明基板311與銅層313之間,形成以金屬氧化物所構成之基底層312之故,可抑制銅層313之銅凝聚,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
本實施形態中,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之透過率成為5%以上之時,可充分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310之各種製品之表面,可確實提升設計性。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基底層312之金屬氧化物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時,充分確保基底層312之可見光之透過率,可充分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310之各種製品之表面。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令基底層312之厚度成為50nm以下時,可充分確保基底層312之可見光之透過率,可充分辨識配置此透明抗菌構件310之各種製品之表面。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313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之時,可充分確保抗菌性之同時,可提升銅層313之耐久性,可抑制變色之產生。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銅層313之表層形成Cu氧化膜,此Cu氧化膜之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之時,Cu2 O較CuO含得多,可充分確保抗菌性。
更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與透明基板311之基底層相反側之面,設置黏著層315之時,使用黏著層315,可於各種製品之表面,容易配置透明抗菌構件310。
以上,雖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了說明,但本發明非限定於此,在不脫離該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下,可適切加以變更。 例如,本實施形態中,以形成黏著層者做了說明,但亦可為不形成黏著層。
又,構成銅層之銅或銅合金係非限定於記載在實施形態者,可使用各種銅合金。例如,於Cu與Zn為主成分之黃銅,添加Sn、Ni、Al、Pb、Mn、Si、P等亦可。於此時,令Cu之含有量成為45mass%以上為佳。 [實施例]
[第1實施例] 以下,對於確認本發明之效果所進行之確認實驗結果加以說明。
將於成膜銅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以如下所述手序加以製造。 首先,做為原料,將純度99.9mass%以上之Cu原料、和純度99mass%以上之金屬原料秤量成為特定之組成。接著,於熔解爐中,將Cu原料在高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於所得熔湯,添加特定之含有量之金屬原料。之後,在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製作熔解鑄造錠。將所得鑄錠冷軋之後,在大氣中,例如施加600℃,保持2小時之熱處理,接著經由機械加工,製作成具有直徑152.4mm,厚6mm之尺寸之圓板狀,製作形成銅層之濺鍍靶。
對於在成膜基底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使用經由高純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所購入之記載於表1及表2者。
將此等之濺鍍靶焊接於無氧銅製之支撐板,將此裝設於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於真空排氣裝置,將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內排氣至5×10-5 Pa以下之後,導入Ar氣體,於與標靶平行配置之已洗淨之表1及表2所示基板,和上述標靶之間,產生電漿,形成基底層及銅層。將基底層之成膜條件及銅層之成膜條件,示於如下。
<基底層之成膜條件> 使用氣體:Ar+2體積%氧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3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銅層之成膜條件> 到達真空度:5×10-5 Pa以下 使用氣體:Ar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2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對於如以上所述所得抗菌構件,對於以下之項目加以評估。
(形成銅層之濺鍍靶之成分組成) 自形成銅層之濺鍍靶採取分析用樣本,經由ICP發光分光分析法,測定成分。然而,確認形成銅層之濺鍍靶與成膜之銅層之組成為一致。 然而,做為表中之「他」之組成,可使用Pb、Mg、Zr、Te、Cr、Fe、Co、P等。
(膜厚測定) 基底層及銅層之厚度係經由透過電子顯微鏡(TEM),觀察銅層之剖面加以確認,確認到以目標值之厚度成膜。為TEM觀察之試體製作中,例如可使用離子束截面研磨(CP),或聚焦離子束(FIB)。
(彎曲性) 對於抗菌構件,於溫度30℃、相對濕度90%之環境下,保持24小時後,以曲率半徑6mm,凹凸交互地進行100次彎曲試驗,於試驗後觀察抗菌構件,確認剝離及內部之剝離(龜裂)之有無。 具體而言,如圖2A所示,將抗菌構件110,挾於立設在彎曲試驗用治具120之平台部120b上之一對挾持體120a之間,如圖2B及圖2C所示,各進行100次左1次,右1次之彎曲。然而,一對之挾持體120a係各別前端成為曲率半徑6mm之剖面圓弧形狀。即,於挾持體120a之曲率半徑6mm之前端,定位設定抗菌構件110,進行試驗。 對於龜裂之有無,進行5次試驗,自基板側觀察之龜裂,5次皆產生之時為「C」,1次~4次之時為「B」,1次也未確認到龜裂者為「A」。
(抗菌活性評估) 抗菌活性係評估形成於表面之濺鍍靶之銅及銅合金之抗菌活性,做為此特性。 將使用於濺鍍之標靶之表面以砂紙#1000進行研磨,露出新生面之後,調整表面氧化狀態,成為樣本。基準材係使用不含銅成分之不銹鋼板。之後,依據JIS Z 2801,於各試驗片之表面,接種一定之黃色葡萄球菌,定量30min後之生菌數(cfu)。以N=3實施,使用定量之生菌數,求得自以下之式所得菌之減少率,菌之減少率超過2之時為「A」,菌之減少率超過0,2以下之時為「B」,菌之減少率為0以下之時為「C」,進行評估。 菌之減少率=-log(2h後之試驗片之生菌數(cfu)/初期之接種菌數(cfu))
(表面之氧化物之存在形態) 準備與濺鍍靶同等之樣本,在氧化・還原環境下,進行熱處理,將存在於表面之氧化物之形態,如表3加以變化。由此,變化表面氧化物之CuO與Cu2 O之比率,測定該抗菌活性。表面氧化物之狀態係於XPS分析加以測定。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未形成基底層,於基板(PET樹脂基板)上,直接將銅層以厚度1000nm成膜之比較例A1中,彎曲性成為「C」。來自基板之水分則移動至銅層側,推測為基板與銅層之密合性下降之故。
對此,於可撓性樹脂材料所成基板與銅層之間,形成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之本發明例A1-A30中,彎曲性成為「A~B」。又,表1及表2所示組成之銅層中,菌之減少率超過2,成為「A」之評估。
更且,如表3所示,形成於銅層之表層之Cu氧化膜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不足1之本發明例A28中,相較Cu氧化膜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1以上之本發明例A31,確認到抗菌性之提升。
由以上確認,根據本發明例時,可提供抗菌性及彎曲性優異,可安定使用之抗菌構件。
[第2實施例] 以下,對於確認本發明之效果所進行之確認實驗結果加以說明。
將於成膜銅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以如下所述手序加以製造。 首先,做為原料,將純度99.9mass%以上之Cu原料、和純度99mass%以上之金屬原料秤量成為特定之組成。接著,於熔解爐中,將Cu原料在高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於所得熔湯,添加特定之含有量之金屬原料。之後,在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製作熔解鑄造錠。將所得鑄錠冷軋之後,在大氣中,例如施加600℃,保持2小時之熱處理,接著經由機械加工,製作成具有直徑152.4mm,厚6mm之尺寸之圓板狀,製作形成銅層之濺鍍靶。
對於在成膜基底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使用經由高純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所購入之記載於表4及表5者。
將此等之濺鍍靶焊接於無氧銅製之支撐板,將此裝設於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於真空排氣裝置,將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內排氣至5×10-5 Pa以下之後,導入Ar氣體,於與標靶平行配置之已洗淨之表4及表5所示基板,和上述標靶之間,產生電漿,形成基底層及銅層。將基底層之成膜條件及銅層之成膜條件,示於如下。
<基底層之成膜條件> 使用氣體:Ar+2體積%氧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3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銅層之成膜條件> 到達真空度:5×10-5 Pa以下 使用氣體:Ar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2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對於如以上所述所得抗菌構件,對於以下之項目加以評估。
(形成銅層之濺鍍靶之成分組成) 自形成銅層之濺鍍靶採取分析用樣本,經由ICP發光分光分析法,測定成分。然而,確認形成銅層之濺鍍靶與成膜之銅層之組成為一致。 然而,做為表中之「他」之組成,可使用Pb、Mg、Zr、Te、Cr、Fe、Co、P等。
(膜厚測定) 基底層及銅層之厚度係經由透過電子顯微鏡(TEM),觀察銅層之剖面加以確認,確認到以目標值之厚度成膜。為TEM觀察之試體製作中,例如可使用離子束截面研磨(CP),或聚焦離子束(FIB)。
(耐久性試驗) 對於抗菌構件,做為恆溫恆濕試驗,於溫度60℃、濕度90%之環境下,保持250小時,對於試驗後之表面之外觀上之色調變化,進行確認。對於色調變化,以目視進行判定。40mm×40mm大小之樣本中之變色部偏佈整面之時,評估為「D」,變色部為一半以下時,評估為「B」,未發現變色部之時,評估為「A」。
(抗菌活性評估) 抗菌活性係評估形成於表面之濺鍍靶之銅及銅合金之抗菌活性,做為此特性。 將使用於濺鍍之標靶之表面以砂紙#1000進行研磨,露出新生面之後,調整表面氧化狀態,成為樣本。之後,依據JIS Z 2801,於各試驗片之表面,接種一定之黃色葡萄球菌,定量2小時後之生菌數(cfu)。以N=3實施,使用定量之生菌數,求得自以下之式所得菌之減少率,菌之減少率超過2之時為「A」,菌之減少率超過0,2以下之時為「B」,菌之減少率為0以下之時為「C」,進行評估。 菌之減少率=-log(2h後之試驗片之生菌數(cfu)/初期之接種菌數(cfu))
(表面之氧化物之存在形態) 準備與濺鍍靶同等之樣本,在氧化・還原環境下,進行熱處理,將存在於表面之氧化物之形態,如表6加以變化。由此,變化表面氧化物之CuO與Cu2 O之比率,測定該抗菌活性。表面氧化物之狀態係於XPS分析加以測定。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未形成基底層,於基板(玻璃基板基板)上,直接將銅層以厚度10nm成膜之比較例B1中,耐久性成為「D」。推測為未能抑制銅層之凝聚之產生。
對此,於基板與銅層之間,形成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令銅層之厚度為30nm以下之本發明例B1-B30中,耐久性優異。 又,表所示組成之銅層中,菌之減少率超過2,皆成為「A」之評估。
更且,如表6所示,形成於銅層之表層之Cu氧化膜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不足1之本發明例B28中,相較Cu氧化膜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1以上之本發明例B31,確認到抗菌性之提升。
由以上確認,根據本發明例時,可提供低成本下抗菌性優異,且耐久性優異之抗菌構件。
[第3實施例] 以下,對於確認本發明之效果所進行之確認實驗結果加以說明。
將於成膜銅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以如下所述手序加以製造。 首先,做為原料,將純度99.9mass%以上之Cu原料、和純度99mass%以上之金屬原料秤量成為特定之組成。接著,於熔解爐中,將Cu原料在高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於所得熔湯,添加特定之含有量之金屬原料。之後,在真空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中熔解,製作熔解鑄造錠。將所得鑄錠冷軋之後,在大氣中,例如施加600℃,保持2小時之熱處理,接著經由機械加工,製作成具有直徑152.4mm,厚6mm之尺寸之圓板狀,製作形成銅層之濺鍍靶。
對於在成膜基底層之時使用之濺鍍靶,使用經由高純度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所購入之記載於表7及表8者。
將此等之濺鍍靶焊接於無氧銅製之支撐板,將此裝設於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於真空排氣裝置,將直流磁控管濺鍍裝置內排氣至5×10-5 Pa以下之後,導入Ar氣體,於與標靶平行配置之已洗淨之表7及表8所示透明基板,和上述標靶之間,產生電漿,形成基底層及銅層。將基底層之成膜條件及銅層之成膜條件,示於如下。
<基底層之成膜條件> 使用氣體:Ar+2體積%氧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3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銅層之成膜條件> 到達真空度:5×10-5 Pa以下 使用氣體:Ar 氣壓:0.67Pa 濺鍍電力:直流200W 標靶/基板間距離:70mm
對於如以上所述所得透明抗菌構件,對於以下之項目加以評估。
(形成銅層之濺鍍靶之成分組成) 自形成銅層之濺鍍靶採取分析用樣本,經由ICP發光分光分析法,測定成分。然而,確認形成銅層之濺鍍靶與成膜之銅層之組成為一致。 然而,做為表中之「他」之組成,可使用Pb、Mg、Zr、Te、Cr、Fe、Co等。
(膜厚測定) 基底層及銅層之厚度係經由透過電子顯微鏡(TEM),觀察銅層之剖面加以確認,確認到以目標值之厚度成膜。為TEM觀察之試體製作中,例如可使用離子束截面研磨(CP),或聚焦離子束(FIB)。
(透過率) 將透明抗菌構件之層積方向之透過率,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High-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 U-4100)加以測定。於表中,記載自波長530nm至550nm之透過率之平均值。然而,於測定時,將測定基準線以玻璃基板加以測定之故,表中記載之值係令玻璃基板之透過率為100時之相對透過率。
(耐久性試驗) 對於透明抗菌構件,做為恆溫恆濕試驗,於溫度60℃、濕度90%之環境下,保持250小時,對於試驗後之表面之外觀上之色調變化,進行確認。對於色調變化,以目視進行判定。40mm×40mm大小之樣本中之變色部偏佈整面之時,評估為「D」,變色部為一半以上時,評估為「C」,變色部為一半以下時,評估為「B」,未發現變色部之時,評估為「A」。
(抗菌活性評估) 抗菌活性係評估形成於表面之濺鍍靶之銅及銅合金之抗菌活性,做為此特性。 將使用於濺鍍之標靶之表面以砂紙#1000進行研磨,露出新生面,成為樣本。之後,依據JIS Z 2801,於各試驗片之表面,接種一定之黃色葡萄球菌,定量2小時後之生菌數(cfu)。以N=3實施,使用定量之生菌數,求得自以下之式所得菌之減少率,以菌之減少率超過2之時為「A」,未超過時為「C」,進行評估。 菌之減少率=-log(2h後之試驗片之生菌數(cfu)/初期之接種菌數(cfu))
Figure 02_image013
Figure 02_image015
未形成基底層,於透明基板(玻璃基板)上,直接將銅層以厚度10nm成膜之比較例C1中,耐久性成為「D」。推測為未能抑制銅層之凝聚之產生。 於透明基板(PET基板)與銅層之間,形成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令銅層之厚度為100nm成膜之比較例C2中,透過率成為0%。推測為銅層之厚度過厚。
對此,於透明基板與銅層之間,形成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所成基底層,令銅層之厚度為20nm以下之本發明例C1-C30中,透過率則充分為高。又,耐久性亦優異。 又,表所示組成之銅層中,菌之減少率超過2,皆成為「A」之評估。
由以上確認,根據本發明時,可提供抗菌性及可見光之透過率優異,可抑制外觀不良之產生,可安定使用之透明抗菌構件。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可提供抗菌性及彎曲性優異,可安定使用之抗菌構件。
110:抗菌構件 111:基板 112:基底層 113:銅層 115:黏著層 120:彎曲試驗用治具 120a:挾持體 120b:台部 210:抗菌構件 211:基板 212:基底層 213:銅層 215:黏著層 310:透明抗菌構件 311:透明基板 312:基底層 313:銅層 315:黏著層
[圖1]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之一例說明圖。 [圖2A]實施例中,評估彎曲性之試驗方法之說明圖。 [圖2B]實施例中,評估彎曲性之試驗方法之說明圖。 [圖2C]實施例中,評估彎曲性之試驗方法之說明圖。 [圖3]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抗菌構件之一例說明圖。 [圖4]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透明抗菌構件之一例說明圖。
110:抗菌構件
111:基板
112:基底層
113:銅層
115:黏著層

Claims (14)

  1. 一種抗菌構件,其特徵係係具有基板、和成膜於此基板上之基底層、和形成於與此基底層之前述基板相反側之面的同時,配置於最表層之銅層, 前述銅層係以銅或銅合金所構成,前述基底層係以金屬氧化物所構成, 前述基板係以可撓性樹脂材料或可撓性玻璃材料所構成。
  2. 如請求項1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銅層之厚度為5μ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銅層之厚度為35nm以下。
  4. 如請求項1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基板係透明基板, 前述金屬氧化物係透過可見光之金屬氧化物。
  5. 如請求項1至4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實施100次曲率半徑6mm之彎曲試驗之後,未確認到龜裂者。
  6. 如請求項1至5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500nm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100nm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基底層之厚度為50nm以下。
  9. 如請求項1至8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基板之厚度為500μm以下。
  10. 如請求項1至9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構成前述基底層之前述金屬氧化物係包含選自In氧化物、Sn氧化物、Zn氧化物、Nb氧化物、Ti氧化物、Al氧化物、Ga氧化物、W氧化物、Mo氧化物、S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Y氧化物、Ge氧化物、Cu氧化物、Ag氧化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
  11. 如請求項1至10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前述銅層係以包含合計0.1mass%以上選自Zn、Sn、Ni、Al、Si、Mn之一種或二種以上的同時,Cu之含有量為45mass%以上之銅合金所構成。
  12. 如請求項1至11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於前述銅層之表層,形成Cu氧化膜,此Cu氧化膜之CuO與Cu2 O之莫爾比率CuO/Cu2 O為CuO/Cu2 O<1。
  13. 如請求項1至12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於與前述基板之前述基底層相反側之面,設置黏著層。
  14. 如請求項1至13之任一項記載之抗菌構件,其中,對於層積方向之波長550nm之光的透過率為5%以上。
TW110111040A 2020-03-27 2021-03-26 抗菌構件 TW202142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7131 2020-03-27
JP2020057131A JP2021154607A (ja) 2020-03-27 2020-03-27 透明抗菌部材
JP2020-109482 2020-06-25
JP2020109482A JP2022006907A (ja) 2020-06-25 2020-06-25 抗菌部材
JP2020116807A JP2022014495A (ja) 2020-07-07 2020-07-07 抗菌部材
JP2020-116807 2020-07-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716A true TW202142716A (zh) 2021-11-16

Family

ID=77891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1040A TW202142716A (zh) 2020-03-27 2021-03-26 抗菌構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5585A1 (zh)
EP (1) EP4129646A4 (zh)
CN (1) CN115243545A (zh)
TW (1) TW202142716A (zh)
WO (1) WO20211939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8066A (ja) * 2000-03-03 2001-09-14 Supatta Kk 殺菌、抗菌効果のあるスパッタリング布
US8623446B2 (en) * 2006-02-25 2014-01-07 Metascape Llc Ultraviolet activated antimicrobial surfaces
JP2009541189A (ja) * 2006-06-21 2009-11-26 エージーシー フラット グラス ユーロップ エスエー 抗菌性を持つ基板
CA2753423A1 (en) * 2009-02-25 2010-09-02 Orthobond Corp. Anti- infective functionalized surfa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2010247450A (ja) * 2009-04-16 2010-11-04 Mitsui Chemicals Inc 抗菌フィルム
CN102294862B (zh) * 2011-07-11 2014-06-25 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955984B2 (ja) * 2013-01-16 2016-07-2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性薄膜つき基材
TWI516615B (zh) * 2013-09-26 2016-01-11 三菱伸銅股份有限公司 耐變色性銅合金及銅合金構件
CN103497544A (zh) * 2013-10-21 2014-01-08 绵阳师范学院 一种铜包覆电气石复合抗菌填料及其制备工艺
JP6627551B2 (ja) * 2015-11-30 2020-01-08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積層体基板、導電性基板、積層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134753A (ja) 2017-02-20 2018-08-30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性フィルム及び該抗ウィルス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83481B2 (ja) * 2017-07-03 2020-11-1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銅または銅合金の表面処理方法、銅または銅合金の殺菌用表面処理液、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って処理された銅または銅合金を用いる殺菌方法
JP7264611B2 (ja) 2018-10-01 2023-04-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買い物支援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9491050B (zh) 2018-12-28 2020-08-25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169543B2 (ja) 2019-01-23 2022-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29646A1 (en) 2023-02-08
EP4129646A4 (en) 2024-04-24
CN115243545A (zh) 2022-10-25
US20230115585A1 (en) 2023-04-13
WO2021193940A1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n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pper doped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JP5420328B2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配線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TWI275650B (en) Ag-Bi-base alloy sputtering targ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9514769A5 (zh)
JP2022008503A (ja) 積層膜、及び、Ag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3997177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Ag合金膜、電磁波シールド用Ag合金膜形成体および電磁波シールド用Ag合金膜の形成用のAg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TW202142716A (zh) 抗菌構件
JPH05229052A (ja) 熱線遮断膜
TWI506142B (zh) NiCu alloy target and laminated film for Cu electrode protective film
US8377569B2 (en) Coated article having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21154607A (ja) 透明抗菌部材
JP2022006907A (ja) 抗菌部材
TW201631166A (zh) 銅合金膜、銅積層膜、配線電極、輸入裝置及觸控面板感測器
JP2012138228A (ja) 透明導電薄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14495A (ja) 抗菌部材
JP4551516B2 (ja) 抗菌部材
US8663796B2 (en) Coated article having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20070824A1 (ja) 積層膜、及び、Ag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KR102565924B1 (ko) 항균활성을 가지는 합금, 합금분말 및 합금코팅체
JP2022148144A (ja) 酸化銅被覆部材
JP7474395B2 (ja) 抗菌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06070A (ja) 抗菌性チタン合金材の製造方法
JP7428753B2 (ja) 透明導電膜としての機能を有する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積層体製造用の酸化物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7257562B2 (ja) 透明導電膜としての機能を有する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積層体製造用の酸化物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WO2024075547A1 (ja) Ni合金膜およびNi合金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