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2057A - 線路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線路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2057A
TW202142057A TW109113855A TW109113855A TW202142057A TW 202142057 A TW202142057 A TW 202142057A TW 109113855 A TW109113855 A TW 109113855A TW 109113855 A TW109113855 A TW 109113855A TW 202142057 A TW202142057 A TW 2021420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etal block
metal
heat dissip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307B (zh
Inventor
吳明豪
李少謙
Original Assignee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3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8307B/zh
Priority to CN202010468775.7A priority patent/CN113556861B/zh
Priority to US16/907,298 priority patent/US10939538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3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2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05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1/0204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means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onnectio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1/0204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means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onnectio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 H05K1/0206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means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onnectio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by printed thermal vi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16Porous, e.g. foa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416Metallic blocks or heatsinks completely inserted in a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38Through-connections; 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 [VIA] connections
    • H05K3/4046Through-connections; 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 [VIA] connections using auxiliary conductive elements, e.g. metallic spheres, eyelets, pieces of w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種線路板結構包括線路板、至少一貫孔以及至少一散熱結構。線路板具有內層線路板以及堆疊於內層線路板的相對兩個表面上的多個線路增層。貫孔設置於線路板中,且貫穿線路板。散熱結構設置於貫孔內。散熱結構包括第一金屬塊以及第二金屬塊。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在貫孔內接合。

Description

線路板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線路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散熱結構的線路板結構。
近年來,為了增加印刷線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應用,現已有許多技術是將印刷電路板製作成多層式的線路結構,以增加其內部用來線路佈局的空間。多層線路板的製作方式是將由銅箔(copper foil)與半固化膠片(prepreg,pp)所組成的疊層結構反覆堆疊並壓合於核心板(core board)上,以增加線路板的內部佈線空間,並利用電鍍製程在各疊層結構的通孔或盲孔中填充導電材料來導通各層。此外,許多不同種類的元件,例如是晶片、連接器、光電元件或是散熱元件等,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在多層線路板中,以增加多層線路板的使用功能。
以在線路結構中配置高功率電子元件為例,由於高功率電子元件在運作時會產生大量熱能,因此會造成線路板可靠度的問題。故,如何提升線路板的散熱能力為本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線路板結構,其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且製程簡單並具有良好的品質。
本發明的線路板結構包括線路板、至少一貫孔以及至少一散熱結構。線路板之相對二表面具有金屬層。貫孔設置於線路板中,且貫孔貫穿線路板。散熱結構設置於貫孔內。散熱結構包括第一金屬塊以及第二金屬塊。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在貫孔內接合且具備接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板結構更包括接面材料,充填於貫孔內,並環繞散熱結構。散熱結構與貫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且接面材料設置於空隙中,以將散熱結構固定至線路板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散熱結構的側表面為無凸出的平整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上述的第一金屬塊接合第二金屬塊後,散熱結構產生橫向形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之間具有接面。接面的一側的第一金屬塊的晶格與接面的相對另一側的第二金屬塊的晶格呈非連續的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面於剖面呈平面、曲面或互為互補的其他形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的材料包括選自鉑、鈦、鋁、銅、金、銀、錫、或鎳的金屬材料或合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為相同或分別為不同的金屬材料或合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板具有內層線路板以及堆疊於內層線路板的相對兩個表面上的多個線路增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板結構更包括第一金屬層以及第二金屬層。第一金屬層設置於線路板的第一表面之金屬層上。第二金屬層設置於線路板的相對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之金屬層上。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重疊散熱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為多孔性的金屬塊。
基於上述,由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具有貫穿線路板的散熱結構,以迅速且有效地將熱能由線路板的一側傳遞至另一側。因此,線路板結構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此外,散熱結構的製程可以簡單且降低公差的影響。故,線路板結構具有降低成本的優勢以及良好的品質。
下文列舉一些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來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了方便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另外,關於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用語,並非表示順序或順位的意思,應知其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於。
再者,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接觸」、「相接」、「接合」等等,如無特別說明,則可代表直接接觸或者透過其他膜層間接地接觸。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線路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1的線A-A’的上視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的上視示意圖。為了圖式清楚以及說明書方便說明,圖2及圖3省略繪示了若干膜層或元件。請先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10包括線路板100、至少一貫孔130以及至少一散熱結構200。貫孔130設置於線路板100中,且貫孔130貫穿線路板100。散熱結構200設置於貫孔130內。在上述的設置下,散熱結構200可迅速且有效地將電子零件(未繪示)所產生的熱能由線路板100的一側傳遞至另一側,因而使線路板結構10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
請參考圖1及圖2,線路板結構10例如是具有核心板的多層線路板,可作為印刷電路板(PCB)的應用。線路板結構10的線路板100包括內層線路板110以及堆疊於內層線路板110的相對兩個表面上的多個線路增層120。
詳細來說,內層線路板110例如是核心板,其具有核心層111。核心層111具有上表面113以及相對於上表面113的下表面115。內層線路板110還具有第一導電層112及第二導電層114。第一導電層112設置於上表面113上。第二導電層114設置於下表面115上。第一導電層112及第二導電層114例如是圖案化的導電層,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核心層111的材質例如是半固化膠片(prepreg,pp)或其他適用的介電材料。第一導電層112及第二導電層114的材質包括金屬材料、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例如是銅箔(copper foil)或其他適用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金屬材料可例如是鉑、鈦、鋁、銅、金、銀、錫、鈀或鎳或其合金,但不以此為限。因此,內層線路板110可採用銅箔基板(copper clad laminate,CCL)或其他具有上述組成的基板。然而,本發明不限制內層線路板110的種類與形成方式。
如圖1所示,多個線路增層120可以堆疊地設置於核心層111的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5上。具體來說,線路增層120包括介電層122以及導電層124。靠近核心層111的線路增層120的介電層122設置於上表面113或下表面115上。最外側遠離核心層111的線路增層120設置於靠近核心層111的線路增層120上。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層124可以是圖案化的導電層,且彼此堆疊的線路增層120的導電層124可以彼此電性連接。此外,導電層124也可與內層線路板110的第一導電層112或第二導電層114電性連接。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線路板100例如是包括四層線路增層120的多層線路板,但線路增層120的數量並不以圖1所示的數量為限,而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增加或減少。
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最外側遠離核心層111的線路增層120可分別具有線路板100的相對二表面,例如為第一表面102以及第二表面104。導電層124可設置於第一表面102或第二表面104上,以做為線路板100相對二表面所具有的金屬層。換句話說,具有多層線路增層120的線路板100也可為僅兩表面具金屬層的線路板,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介電層122的材質例如是半固化膠片或其他適用的介電材料。導電層124的材質包括金屬材料、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例如是銅箔或其他適用的導電材料。
請參考圖1及圖2,圖2是圖1中其中一個線路增層120於線A-A’的上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線路板100中設置有貫孔130。貫孔130貫穿線路板100的內層線路板110以及多個線路增層120。形成貫孔130的步驟可以是機械鑽孔(mechanical drill)製程、雷射鑽孔(laser drill)製程或其他適用的製程,本發明不限制形成貫孔130的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貫孔130的內壁133可以圍繞出圓形(如圖2所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貫孔130的圖案也可以是矩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
散熱結構200可以對應地設置於貫孔130內。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結構200包括第一金屬塊220以及第二金屬塊240。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在貫孔130內接合以形成散熱結構200(例如:散熱銅柱)。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之間具有接面210位於貫孔130中。在本實施例中,在接面210的一側的第一金屬塊220的晶格(crystal lattice),與在接面210的相對另一側的第二金屬塊240的晶格是呈非連續的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的材料包括選自鉑、鈦、鋁、銅、金、銀、錫或鎳的金屬材料或合金,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的材質可以相同,例如為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可以為相同或分別為不同的金屬材料或合金。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的接面210於剖面上呈平面,但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線路板100的最外側的兩個線路增層120分別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02及第二表面104。第一表面102及第二表面104之間的直線距離可定義出線路板100的高度H。由接面210至第一金屬塊220靠近第一表面102的頂面之間的直線距離可定義出第一金屬塊220的第一高度H1。由接面210至第二金屬塊240靠近第二表面104的頂面之間的直線距離可定義出第二金屬塊240的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的和可以大於或等於線路板100的高度H。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分別為高度H的0.5倍(也就是說,第一高度H1為0.5H,第二高度H2為0.5H),但不以此為限。在上述的設置下,散熱結構200可以貫穿線路板100,而具有提升散熱能力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線路板結構10更包括接面材料140充填於貫孔130內並環繞散熱結構200。一般來說,於習知技術中,在線路板中設置散熱柱的方式主要是在散熱柱的側表面上設置凸塊,以使散熱柱可以透過凸塊固定於貫孔中。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可以透過先在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之間設置接面材料140,再將第一金屬塊220、第二金屬塊240及其之間的接面材料140設置於貫孔130中。然後,於一加熱的溫度下,在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的端點施加壓力,而在貫孔130中使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接合並形成接面210。於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接合後,所形成的散熱結構200與貫孔130的內壁133之間具有空隙132。受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擠壓的接面材料140可流動地充填於空隙132中。藉此,接面材料140的黏性可將散熱結構200保持於貫孔130內。待降溫後,接面材料140固化設置於空隙132中,以將散熱結構200固定至線路板100的貫孔130中。在上述的設置下,本發明的線路板結構10具有製程簡單及降低成本的優勢。
由於本實施例的散熱結構200在貫孔130中形成後,可直接由接面材料140固定至線路板100,因此散熱結構200的側表面202可為無任何凸出的平整表面。藉此,如圖1及圖2所示,接面材料140可以環繞散熱結構200而在貫孔130中呈環狀設置。如此一來,除了散熱結構200的製程可以簡單,接面材料140還可以自動地填滿空隙132,而在製程中降低散熱結構200或貫孔130的尺寸公差的影響。因此,線路板結構10可以進一步地具有良好的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接面材料140的材質包括環氧樹脂類(epoxy-based)的膠體,其具有溫度可控樹脂黏度(viscosity)的特性,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之間的接面材料140的體積可以大於或等於貫孔130的體積減掉散熱結構200的體積。在上述的設置下,可以確保接面材料140能夠充填滿空隙132,使線路板結構10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另外,多餘的接面材料140可流出貫孔130而殘留於線路板100的第一表面102或第二表面104上。在本實施例中,可透過研磨(grinding)或化學機械拋光(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CMP)以將殘留的接面材料140移除,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於第一金屬塊220接合第二金屬塊240後,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會受到來自Z方向的壓力,而使所形成的散熱結構200朝X方向及/或Y方向產生橫向形變。換句話說,散熱結構200的高度H可在Z方向上減少,而在X方向及/或Y方向增加寬度,而產生蒲松現象(Poisson effect)。藉此,散熱結構200的側表面202可以靠近或接觸貫孔130的內壁133,以進一步地提升散熱結構200與線路板100的接合力。如此一來,線路板結構10的可靠度及品質可被提升。在本實施例中,X方向垂直於Y方向及Z方向,且Y方向垂直於Z方向。
請參考圖1及圖3,線路板結構10還具有第一金屬層160以及第二金屬層180。第一金屬層160設置於線路板100的第一表面102之導電層124(亦即為線路板100一表面上的金屬層)上。第二金屬層180設置於線路板100的第二表面104之導電層124(亦即為線路板100另一表面上的金屬層)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160與第二金屬層180例如是分別整面地設置於線路板100的兩個表面(第一表面102及第二表面104)上的覆蓋銅層(copper capping layer)。如此一來,第一金屬層160與第二金屬層180會覆蓋並重疊散熱結構200(圖3以虛線繪示被第一金屬層160覆蓋的貫孔130及散熱結構20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160及第二金屬層180的材質包括金屬材料、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例如是銅箔(copper foil)或其他適用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金屬材料可例如是鉑、鈦、鋁、銅、金、銀、錫、鈀或鎳或其合金,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線路板結構10可以是雙面銅箔的線路板,但不以此為限。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層160的材質或第二金屬層180的材質還可與散熱結構200的材質相同或不同。舉例來說,散熱結構200的材質與第一金屬層160的材質或第二金屬層180可均為銅。或者,散熱結構200的材質可以是鋁,而第一金屬層160或第二金屬層180的材質可為銅。又或者,散熱結構200的材質可以是鈦,而第一金屬層160或第二金屬層180的材質可為銅。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實際應用情形,調整散熱結構200、第一金屬層160及第二金屬層180的材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金屬塊220及第二金屬塊240的材質還可以具體地為多孔性(porous)的金屬塊。在上述的設置下,在壓合第一金屬塊220接合至第二金屬塊240時,第一金屬塊220及第二金屬塊240可透過金屬塊中的孔洞自動壓縮產生的形變而對應貫孔130的尺寸。如此一來,於製程中,散熱結構200或貫孔130的尺寸公差值可進一步放寬。故,本發明於製程上的精度需求可降低,進而能簡化製程,並提升線路板結構10的良率及品質。
此外,由於第一金屬塊220及第二金屬塊240為多孔性的金屬塊,相較於實心的金屬塊來說,多孔性的金屬塊的散熱表面積更大。因此,第一金屬塊220及第二金屬塊240可透過這些孔洞來提升散熱的表面積,進而提升線路板結構10的散熱效率。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關於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部分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中不再重複贅述。
圖4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4A,本實施例的散熱結構200A與圖1的散熱結構2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結構200A的接面210A於剖面呈曲面。具體來說,第一金屬塊220A於接面210A處具有凸的曲面(convex),而第二金屬塊240A於接面210A處具有凹的曲面(concave)。藉此,接面210A為曲面,且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圖4B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4B,本實施例的散熱結構200B與圖1的散熱結構2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結構200B的接面210B於剖面呈互為互補形狀的表面。具體來說,第一金屬塊220B於接面210B處具有凸的輪廓,而第二金屬塊240B於接面210B處具有凹的輪廓。藉此,第一金屬塊220B於接面210B處的輪廓可以互補第二金屬塊240B於接面210B處的輪廓,且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圖4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4C,本實施例的散熱結構200C與圖1的散熱結構2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散熱結構200C的接面210C於剖面呈互為互補形狀的表面。具體來說,第一金屬塊220C於接面210C處具有凸起(bump),而第二金屬塊240C於接面210C處具有凹陷(dimple)。藉此,第一金屬塊220C於接面210C處的凸起可以互補第二金屬塊240C於接面210C處的凹陷,且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應能理解任何互為互補的其他形狀均可做為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於接面處的形狀,而不以本案的圖式為限。舉例來說,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於接面處的形狀還可以是互為互補的鋸齒形狀、互為互補的波浪形狀、互為互補的齒輪形狀或互為互補的星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5,本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10A與圖1的線路板結構1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線路板結構10A例如是雙面線路板。
在本實施例中,線路板結構10A包括線路板100,且線路板100之相對二表面具有金屬層。具體來說,線路板100包括內層線路板110。線路板100的第一表面102(也可稱為內層線路板110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一導電層112(亦即做為線路板100一表面上的金屬層)。線路板100的第二表面104(也可稱為內層線路板110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第二導電層114(亦即做為線路板100另一表面上的金屬層)。貫孔130設置於線路板100中並貫穿線路板100。
第一金屬塊220與第二金屬塊240在貫孔130內接合且具備接面210,以構成散熱結構200。接面材料140充填於貫孔130的空隙132內並環繞散熱結構200。藉此,散熱結構200固定至線路板100中。
第一金屬層160設置於線路板100的第一表面102之導電層124上。第二金屬層180設置於線路板100的第二表面104之導電層124上。藉此,第一金屬層160與第二金屬層180可做為設置於線路板100的兩個表面(第一表面102及第二表面104)上的覆蓋銅層。如此一來,第一金屬層160與第二金屬層180會覆蓋並重疊散熱結構200,且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具有貫穿線路板的散熱結構,以迅速且有效地將熱能由線路板的一側傳遞至另一側。因此,線路板結構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此外,接面材料可簡單地充填於貫孔內並環繞散熱結構,以將散熱結構固定至線路板的貫孔中。如此一來,散熱結構的表面可以平整,且製程可以簡單。故,線路板結構具有降低成本的優勢。另外,接面材料還可以自動地填滿空隙,而在製程中降低散熱結構或貫孔的尺寸公差的影響。因此,線路板結構除了製程簡單外,還進一步地具有良好的品質。此外,本發明的線路板結構的第一金屬塊及第二金屬塊還可以為多孔性的金屬塊,除了能提升散熱效率外,還能使製程上的精度需求降低。藉此,本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能更進一步地提升良率及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線路板結構 100:線路板 102:第一表面 104:第二表面 110:內層線路板 111:核心層 112:第一導電層 113:上表面 114:第二導電層 115:下表面 120:線路增層 122:介電層 124:導電層 130:貫孔 132:空隙 133:內壁 140:接面材料 160:第一金屬層 180:第二金屬層 200、200A、200B、200C:散熱結構 202:側表面 210、210A、210B、210C:接面 220、220A、220B、220C:第一金屬塊 240、240A、240B、240C:第二金屬塊 A-A’:線 H:高度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X、Y、Z:方向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線路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線A-A’的上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4B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4C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線路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0:線路板結構
100:線路板
102:第一表面
104:第二表面
110:內層線路板
111:核心層
112:第一導電層
113:上表面
114:第二導電層
115:下表面
120:線路增層
122:介電層
124:導電層
130:貫孔
132:空隙
133:內壁
140:接面材料
160:第一金屬層
180:第二金屬層
200:散熱結構
202:側表面
210:接面
220:第一金屬塊
240:第二金屬塊
A-A’:線
H:高度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X、Y、Z: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線路板結構,包括: 線路板,所述線路板之相對二表面具有金屬層; 至少一貫孔,設置於所述線路板中,且所述至少一貫孔貫穿所述線路板;以及 至少一散熱結構,設置於所述至少一貫孔內,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包括: 第一金屬塊;以及 第二金屬塊,所述第一金屬塊與第二金屬塊在所述至少一貫孔內接合且具備一接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更包括接面材料,充填於所述至少一貫孔內,並環繞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其中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與所述至少一貫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且所述接面材料設置於所述空隙中,以將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固定至所述線路板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的側表面為無凸出的平整表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於所述第一金屬塊接合所述第二金屬塊後,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產生橫向形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塊與所述第二金屬塊之間具有一接面,且所述接面的一側的所述第一金屬塊的晶格與所述接面的相對另一側的所述第二金屬塊的晶格呈非連續的排列。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接面於剖面呈平面、曲面或互為互補的形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塊與所述第二金屬塊的材料包括選自鉑、鈦、鋁、銅、金、銀、錫或鎳的金屬材料或合金。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塊與所述第二金屬塊為相同或分別為不同的金屬材料或合金。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線路板具有內層線路板以及堆疊於所述內層線路板的相對兩個表面上的多個線路增層。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更包括: 第一金屬層,設置於所述線路板的第一表面之所述金屬層上;以及 第二金屬層,設置於所述線路板的相對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之所述金屬層上, 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重疊所述至少一散熱結構。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路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塊與所述第二金屬塊為多孔性的金屬塊。
TW109113855A 2020-04-24 2020-04-24 線路板結構 TWI738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3855A TWI738307B (zh) 2020-04-24 2020-04-24 線路板結構
CN202010468775.7A CN113556861B (zh) 2020-04-24 2020-05-28 线路板结构
US16/907,298 US10939538B1 (en) 2020-04-24 2020-06-21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3855A TWI738307B (zh) 2020-04-24 2020-04-24 線路板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8307B TWI738307B (zh) 2021-09-01
TW202142057A true TW202142057A (zh) 2021-11-01

Family

ID=7468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855A TWI738307B (zh) 2020-04-24 2020-04-24 線路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9538B1 (zh)
CN (1) CN113556861B (zh)
TW (1) TWI7383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103B (zh) * 2022-01-24 2023-01-11 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電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8896A (zh) * 2022-07-27 2024-02-06 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2939B2 (en) * 2002-02-20 2004-07-13 Intel Corporation Thermal solution for a mezzanine card
TW200611612A (en) * 2004-09-29 2006-04-01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Process of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 structure
GB2461548B (en) * 2008-07-02 2010-10-13 Thales Holdings Uk Plc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2011165871A (ja) * 2010-02-09 2011-08-25 Denso Corp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00826B2 (ja) * 2011-04-08 2014-01-29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複合金属箔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5755B (zh) * 2012-04-13 2015-10-21 Subtron Technology Co Ltd 封裝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7734837B (zh) 2017-11-21 2019-12-20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散热的pcb
TWI713419B (zh) * 2018-02-09 2020-12-11 大陸商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印刷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和電子裝置
CN108990273A (zh) 2018-08-03 2018-12-11 诚亿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埋t型铜块pcb板制作方法
TWM575954U (zh) * 2018-11-02 2019-03-2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具有散熱結構之電路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103B (zh) * 2022-01-24 2023-01-11 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電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8307B (zh) 2021-09-01
US10939538B1 (en) 2021-03-02
CN113556861B (zh) 2023-06-06
CN113556861A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0081B2 (ja) 電子部品搭載多層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71622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用基板、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パワーモジュール用基板を製造する方法
JP4055717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32469B1 (ko) 배선 보드, 다층 배선 보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30058630A1 (en)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0034194A1 (zh) 多层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通信设备
JP2012079994A (ja) 部品内蔵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72095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11194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ならび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738307B (zh) 線路板結構
TW201815240A (zh) 元件埋入式電路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4460341B2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95261A (ja) インターポーザ及びインターポーザの製造方法
JP2008124247A (ja) 部品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6758B (zh) 層疊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09135391A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2199A (ja) 回路基板
JP6639934B2 (ja) 配線基板、半導体装置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539453B2 (ja) 電子部品搭載多層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97561B2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33157B2 (ja) 導電路形成方法
WO2021017980A1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的叠孔结构、散热结构及制作方法
JP2006135154A (ja) プリント配線版
JP2007201034A (ja) 多層配線基板の層間接続構造
WO2010095210A1 (ja) 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