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2903A - 環境形成裝置及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環境形成裝置及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2903A
TW202122903A TW109139266A TW109139266A TW202122903A TW 202122903 A TW202122903 A TW 202122903A TW 109139266 A TW109139266 A TW 109139266A TW 109139266 A TW109139266 A TW 109139266A TW 202122903 A TW202122903 A TW 2021229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forming
ventilation space
environment
camera
tub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7667B (zh
Inventor
寺尾公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愛斯佩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愛斯佩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愛斯佩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2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6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01L1/02Air-pressure chambers; Air-locks therefor
    • B01L1/025Environmental cha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02Test cha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3Quality control, feedback systems
    • B01L2200/147Employing temperatur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01L2300/183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using fluid heat transfer medium
    • B01L2300/184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using fluid heat transfer medium using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案發明之課題在於:開發一種攝影機之故障少且可長期使用的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本案發明之解決手段在於: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並具有攝影機36、內筒構件31、覆蓋上述內筒構件31的外筒構件30、及送風機48,藉由上述內筒構件31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40,藉由上述內筒構件31與上述外筒構件30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41,藉由上述送風機48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40及上述第二通風空間41之一者朝向上述攝影機36被進行送風,並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40及第二通風空間41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

Description

環境形成裝置及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被安裝於環境形成裝置並對其內部進行攝影。
作為環境形成裝置的一個例子已知有環境試驗裝置。環境試驗裝置具有試驗室(環境形成室),可在試驗室內以人工之方式製造出溫度環境(例如,高溫、低溫)、濕度環境(例如,高濕度、低濕度)等之既定之環境。 環境試驗裝置之試驗室為大致密封之空間,存在有看不見裡面的情況。 在環境試驗裝置之領域中,存在有以下之要求:利用攝影機攝影試驗室內的情況而在外部進行監視,或連續地攝影試驗室內的情況並進行記錄。 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試驗室內插入有攝影機的環境試驗裝置。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環境試驗裝置中,將供氣用氣體管與排氣用氣體管連接至收納有攝影機的殼體,並向殼體內供給乾燥空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6-4355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環境試驗裝置在試驗室內配置有攝影機,因此,可攝影試驗室內之情況。 但是,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環境試驗裝置存在有攝影機之耐久性變低的疑慮。 即,環境試驗裝置的試驗室內多為高溫、低溫等之嚴酷的環境,被配置在試驗室內的攝影機則會被暴露在此一嚴酷的環境。攝影機為精密機器,可使用之溫度範圍與濕度範圍受限。大多情況下,在環境試驗中試驗室內之溫度等,其超過攝影機可使用的溫度範圍等的情形很多。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環境試驗裝置中,提出有溫度對策。即,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環境試驗裝置中,如上所述,將供氣用氣體管與排氣用氣體管連接至收納有攝影機的殼體,並向殼體內供給乾燥空氣。 但是,根據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造,在殼體內新鮮之空氣與熱交換後之空氣被混合,其存在有無法以新鮮之空氣覆蓋攝影機之周圍的可能。 因此,根據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成,存在有攝影機會早期損壞的疑慮。
本發明之課題著眼在習知技術之上述問題,而開發一種攝影機之故障少且可長期使用的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用於解決上述課題之態樣為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及送風機,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藉由上述送風機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朝向上述攝影機被進行送風,並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
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被裝著於具有貫通孔的環境形成裝置而被使用。 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外筒構件,於該外筒構件之中具有內筒構件。在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中,內置有內筒構件之狀態的外筒構件係被插入至環境形成裝置之貫通孔。 並且,藉由送風機經由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朝向攝影機送風。被吹向至攝影機的送風大多為新鮮之空氣。被送風的空氣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因此,新鮮之空氣與熱交換後被升溫的空氣之混合較少,而可將新鮮之空氣吹向至攝影機。
用於解決同樣的課題的另一個態樣為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及送風機,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上述攝影機位於上述第一通風空間或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前端側的位置,上述送風機位於上述第一通風空間或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基端側的位置。
在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中,攝影機位於第一通風空間或第二通風空間的前端側的位置,送風機位於第一通風空間或第二通風空間的基端側的位置。因此,送風機的送風從第一通風空間或第二通風空間的基端側被導入,並向被安裝於前端側的攝影機送風。吹向至攝影機的送風為新鮮之空氣。被送風的空氣經由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排氣。因此,新鮮之空氣與熱交換後被升溫的空氣之混合較少,可將新鮮之空氣吹向至攝影機。
用於解決同樣的課題的另一個態樣為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及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朝向上述攝影機進行送風,並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進行排氣。
本態樣亦與上述之態樣相同,經由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被進行送風。被吹向至攝影機的送風為新鮮之空氣。被送風的空氣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因此,新鮮之空氣與熱交換後被升溫的空氣之混合較少,可將新鮮之空氣吹向至攝影機。
在上述之各態樣中,較佳為在上述外筒構件之前端部安裝透明構件,該透明構件具有升溫功能。
根據本態樣,藉由提高透明構件之溫度,可防止於透明構件產生結露、模糊。
在上述之各態樣中,較佳為在上述外筒構件之前端部或其附近設置有照明構件。
根據本態樣,可一面利用照明構件照亮試驗室等之內部,一面進行攝影。
在上述之態樣中,較佳為上述照明構件相對於上述攝影機之入光部被設置成環狀。
根據本態樣,照明構件很難被攝入至攝影機中。
在上述之各態樣中,上述環境形成裝置係具有主體側卡合部的裝置,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結合構件,該結合構件具有開口及攝影裝置側卡合部,上述攝影裝置側卡合部可與上述主體側卡合部卡合,於上述開口插通有上述外筒構件與上述內筒構件。
安裝有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的對象之環境試驗裝置具有主體側卡合部。 本態樣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可利用主體側卡合部而固定至環境形成裝置。
與環境試驗裝置相關之態樣係一種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於該貫通孔安裝有上述任意一種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本態樣之環境試驗裝置可對環境形成室內進行攝影。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本發明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的攝影機故障較少,可長期地進行使用。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首先簡單地說明安裝有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1的環境形成裝置。 環境形成裝置具體為環境試驗裝置,以下稱為環境試驗裝置100。另外,亦有將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1簡稱為攝影裝置1的情形。
環境試驗裝置(環境形成裝置)100例如為人工地製造高溫環境、低溫環境、高濕度環境等的裝置。 環境試驗裝置100具備有如圖10之環境調整系統。環境試驗裝置100具備有:試驗室(環境形成室)3、冷卻機5、加熱器6、加濕裝置7及送風機8。試驗室(環境形成室)3係藉由隔熱槽之一部分所構成,該隔熱槽係使用隔熱壁2所形成。 在環境試驗裝置100中,具有與試驗室3連通的空氣流路10,在該空氣流路10中設置有上述冷卻機5之蒸發器11、加熱器6、加濕裝置7以及送風機8。另外,在空氣流路10之出口側設置有溫度感測器12與濕度感測器13。在環境試驗裝置100中,藉由上述之空氣流路10內的構件與溫度感測器12以及濕度感測器13而構成空氣調和裝置15。
環境試驗裝置100藉由空氣調和裝置15於試驗室3形成所期望的溫度・濕度環境。
如圖9、圖10,環境試驗裝置100具有連通試驗室3與外部的貫通孔101。貫通孔101被稱為纜線孔,為用於插通感測器等之電線的孔。
環境試驗係將被試驗物16放置於上述之試驗室3,將被試驗物16暴露在嚴酷的環境中而觀察其變化。 在環境試驗中,為了觀察試驗中被試驗物16之變化的進展情況,存在有將感測器17安裝至被試驗物16的情形。例如,存在有安裝用來觀察外形變化的應變儀、安裝用來測量電阻變化的電極的情形。或者,亦存在有為了測量被試驗物16之表面溫度而安裝溫度感測器的情形。此外,亦存在有安裝用於通電至被試驗物16的電線。
貫通孔101主要被設置為用於插通如上述之電線。因此,在不需要插通電線的情況下,如圖9所示,可將蓋102安裝至貫通孔101。 在本實施形態中,貫通孔101係如圖2、圖5、圖6、圖7以管狀構件105所製作,其一端突出至試驗室3之外側。於管狀構件105之突出部107形成有外螺紋(主體側卡合部)106。另外,於管狀構件105具有凸緣110、111,試驗室3之隔熱壁2利用凸緣110、111被夾持。 如圖6,於蓋102形成有內螺紋109。 蓋102係使自身之內螺紋109卡合至環境試驗裝置100側之外螺紋(主體側卡合部)106,而被安裝至環境試驗裝置100。
接著,對攝影裝置1進行說明。 如圖5,攝影裝置1藉由筒體部20、送風單元21、外殼構件22以及安裝構件23所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筒體部20、送風單元21、外殼構件22之三者被一體化而構成主體部25。 如圖2、圖3,筒體部20具有外筒構件30、內筒構件31、攝影機單元32以及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另外,圖2係示意性地說明攝影裝置1之內部構造的圖,在繪圖的關係上,各部分已被簡化。另外,安裝構件23之一部分被省略。
外筒構件30係以具有耐熱性、耐寒性的材料被製作的管。外筒構件30亦可利用具有隔熱性的材料被製作。特別是在外筒構件30為較長的情況下,較佳為利用具有隔熱性的材料而被製作。 外筒構件30係具有與上述之環境試驗裝置100之貫通孔101的內徑大致相等的外徑,為具有幾乎可以無間隙地插入至貫通孔101的外徑的管。 內筒構件31係其之外徑為相較於外筒構件30之內徑而相當地小的管。內筒構件31之全長相較於外筒構件30之全長亦較短。
攝影機單元32藉由攝影機36、罩構件37及照明構件38所構成。 攝影機36係小型之數位攝影機,能夠對動態畫像與靜止畫像進行攝影。 攝影機36具有入光部51,能夠從入光部51取入光而進行攝影。 罩構件37係內表面為黑色的筒。 如圖3,照明構件38例如為發光元件50被配置成圓環狀的構件。發光元件50例如為LED,為點光源。照明構件38係在圓環狀之基板上安裝有多數個作為點光源的發光元件50的構件。 發光元件50之數量為任意,但是較佳為多數個。例如,推薦為3個以上,較佳為隔開間隔而被配置成環狀,但亦可僅為一個光源。 照明構件38不限於點光源,亦可為面狀發光體、線狀之發光體。對於發光原理亦不限於LED。照明構件38並不被限於以發光元件50所製作的構件。
攝影機36之入光部51及其前方的周圍藉由罩構件37被覆蓋。罩構件37以同心狀包圍攝影機36之入光部51。 照明構件38位於罩構件37之更外側。照明構件38以同心狀包圍罩構件37。 攝影機單元32係上述之攝影機36、罩構件37以及照明構件38被一體化的單元,可以作為一個構件來進行處理。
攝影機36、罩構件37及照明構件38的位置關係為重要。 罩構件37係被選擇為以下者:照明構件38之光不直接被入射至攝影機36且自攝影機36之視野角所脫離的內徑及長度。
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係被稱為加熱器玻璃的玻璃,具備有升溫功能。 具體而言,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係將膜狀之加熱器(未圖示)安裝至透明之耐熱玻璃,藉由通電至導線53而進行發熱。
筒體部20係在外筒構件30之內部內置有內筒構件31與攝影機單元32,在外筒構件30之前端安裝有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 外筒構件30與內筒構件31被配置成同心狀,外筒構件30覆蓋內筒構件31之外周。如圖2,內筒構件31之前端側被收納在外筒構件30內。 相對於此,如圖2,內筒構件31之基端側自外筒構件30之基端側突出。 內筒構件31之內部作為第一通風空間40而發揮功能。另外,在外筒構件30與內筒構件31之間具有間隙,藉由該間隙而構成第二通風空間41。
攝影機單元32被設置在外筒構件30內且在內筒構件31之前端部。在內筒構件31之前端開口部的內表面與攝影機36之間具有間隙42。另外,攝影機36被設置在內筒構件31之中心線之的延長上。 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係經由O型環等之密封構件43而被安裝在外筒構件30之前端。外筒構件30之前端側係藉由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而在具有氣密性的狀態下被封鎖。 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與攝影機單元32的距離係即使發光元件50之光在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之表面進行反射,亦不入射至攝影機36的距離。
如圖2,送風單元21具有小型之送風機48。送風單元21係送風機48被安裝於支撐構件45的單元。送風機48係具有螺旋狀之葉片46的軸流式送風機。葉片46藉由馬達47而旋轉。 如圖2,送風單元21被設置於內筒構件31之基端側。葉片46之位置大致收納在內筒構件31之開口圓的區域,未超出至第二通風空間41側。
如圖5,外殼構件22係一面開口而其他之五個面藉由壁而被覆蓋的四角形之殼體。 即,外殼構件22具有正面壁60、上面壁61、下面壁62以及左右之側面壁63、65。外殼構件22之背面側被開放。 在外殼構件22之正面壁60具有吸氣開口70。在外殼構件22之上面壁61與下面壁62形成有排氣開口71。
在外殼構件22之左右的側面壁63、65設置有卡止件72。卡止件72係具備有肘節機構的卡止構件之拉伸側構件。 上述之筒體部20與送風單元21藉由未圖示之螺絲等被固定於外殼構件22,筒體部20與送風單元21以及外殼構件22被一體化而構成主體部25。
接著,對安裝構件23進行說明。 如圖5、圖7,安裝構件23藉由安裝件73與結合構件75而被構成。 如圖5、圖7,安裝件73係大致形狀為凹型的金屬零件,具有與外殼構件22之正面壁60相對的正面壁76、及左右之側面壁77、78。 於正面壁76之中央設置有大的開口66。 於左右之側面壁77、78設置有卡止片80。
結合構件75係設置有開口81的圓形之構件,與蓋102同樣,於內表面形成有內螺紋(攝影裝置側卡合部)108。
安裝構件23被安裝在形成環境試驗裝置100之貫通孔101的管狀構件105。 具體而言,將安裝件73之開口66對準至自從環境試驗裝置100所突出的管狀構件105之突出部107,自其之外側將結合構件75卡合至管狀構件105之外螺紋106。即,將結合構件75之內螺紋108卡合至管狀構件105之外螺紋106,將結合構件75安裝至管狀構件105之突出部107,將安裝件73夾持在結合構件75與管狀構件105之凸緣110之間。 另外,在凸緣110與安裝件73之間、以及安裝件73與結合構件75之間,介設有O型環等之密封構件82、83。
攝影裝置1之安裝程序如圖6至圖8所示。 首先,將安裝構件23安裝至形成環境試驗裝置100之貫通孔101的管狀構件105。即,如圖6,從環境試驗裝置100之管狀構件105取下現有之蓋102。 接著,如圖7,將密封構件82、安裝件73、密封構件83及結合構件75依次安裝至管狀構件105之突出部107,鎖入結合構件75來固定安裝件73。
如此,如圖8,將安裝件73固定至管狀構件105之外側的端部。 之後,將主體部25安裝至安裝件73。具體而言,將主體部25之筒體部20插入至環境試驗裝置100之貫通孔101。 主體部25之筒體部20被插入至結合構件75之開口81及安裝件73之開口66,到達至環境試驗裝置100之貫通孔101。筒體部20之外筒構件30及內筒構件31均被插通至結合構件75之開口81、安裝件73之開口66及貫通孔101。
攝影裝置1之主體部25係以外殼構件22與安裝件73之凹側彼此相對之方式被安裝於安裝件73。並且,藉由使被設置於外殼構件22之側面壁63、65的卡止件72與安裝件73之卡止片80卡合,而主體部25與安裝構件23被一體化。 結果,在筒體部20被插入至貫通孔101的狀態下,攝影裝置1被安裝至環境試驗裝置100。
圖2係表示攝影裝置1被安裝於環境試驗裝置100之狀態之概略的剖面圖。 攝影裝置1之主體部25內的送風單元21位於隔熱槽外。筒體部20之大部分位於貫通隔熱壁2的貫通孔101內,其前端位於面對試驗室3的位置。 試驗室3與主體部25之外筒構件30內係利用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被分隔,兩者之間保持有氣密狀態。 主體部25內之攝影機36的入光部51朝向試驗室3側。另外,針對照明構件38亦朝向試驗室3側。
接著,說明攝影裝置1之功能。 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環境試驗裝置100,進行環境試驗,對該期間之試驗室3內的情況利用攝影裝置1進行攝影。 即,與習知之環境試驗同樣,試驗室3內被調節至所期望之高溫環境或低溫環境,在其中載置有物品,實施環境試驗。
在攝影時,攝影裝置1之照明構件38被點亮。照明構件38朝向試驗室3側,藉由照明構件38所發出的光,照亮試驗室3內之物品。 在此,攝影機單元32具有罩構件37,該罩構件37包圍攝影機36之入光部51。 因此,利用罩構件37遮擋照明構件38之光,且直接不入射至攝影機36。 另外,罩構件37被構成為相對於攝影機36之入光部51有足夠大,並且其全長較短的構成。藉此,罩構件37不進入至攝影機36之視野,於影像不會攝入罩構件37。 另外,照明構件38被配置為以環狀包圍罩構件37之外側,反射光進入至入光部51的疑慮亦很低。
在試驗室3內為高溫環境或低溫環境的情形,則驅動攝影裝置1之送風單元21的馬達47。 藉由送風單元21之送風機48,自外殼構件22之吸氣開口70吸入外部空氣。該外部空氣係通過在內筒構件31之內部所構成的第一通風空間40,而直接地吹向至攝影機36。
主體部25之外筒構件30的前端利用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被密封,因此送風在通過攝影機36之區域之後,進入至在外筒構件30與內筒構件31之間所形成的第二通風空間41,並返回至筒體部20之基端側。然後,該空氣從外殼構件22之排氣開口71被排出。即,在本實施形態中,攝影裝置1內以送風機48為起點被劃分為前進側流路及返回側流路而不容易產生空氣之滯留,該前進側流路係經由內筒構件31內之第一通風空間40、間隙42而到達至攝影機36之周圍空間,該返回側流路係自攝影機36之周圍空間,經由被形成在外筒構件30與內筒構件31之間的第二通風空間41而到達至排氣開口71。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攝影裝置1,總是將新鮮之外部空氣吹向至攝影機36,攝影機36之周圍氣體溫度則被控制在一定之容許範圍內。對於濕度亦同樣,攝影機36之周圍的濕度與外部空氣之濕度大致相同,被控制在一定之容許範圍內。 因此,對於攝影機36不容易產生故障。
另外,在試驗室3內被調節為低溫環境的情況下,對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之加熱器進行通電,將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之表面溫度保溫至較試驗室3內之溫度高的溫度。 其結果,可防止朝向密封玻璃(透明構件)33之內表面及外表面的結霜、模糊。
在本實施形態之攝影裝置1中,攝影機36、罩構件37以及照明構件38成為一個攝影機單元32。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之攝影裝置1中,對於送風單元21側亦被單元化。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攝影裝置的構件之互換性高,可適用於各種之環境試驗裝置。 即,安裝攝影裝置1的貫通孔101為纜線孔,在複數個環境試驗裝置中有使用相同內徑之纜線孔的情形。 另外,貫通孔101之長度取決於隔熱壁2之厚度,其可根據環境試驗裝置之用途、容量、等級等不同的情形調整。
為了能備用在纜線孔之直徑相同而隔熱壁之厚度不同的情形,預先準備複數根僅長度不同的外筒構件30用之管與內筒構件31用之管,並因應貫通孔101之長度而選擇管,並組裝攝影機單元32、送風單元21及外殼構件22,藉此則可完成與各環境試驗裝置100對應的攝影裝置1。
以上所說明的攝影裝置係將送風單元21安裝至內筒構件31之基端側,藉由內筒構件31所構成的第一通風空間40作為前進側流路,並朝向攝影機36進行送風。但本發明不被限定於該構成,其亦可將送風單元21安裝至被形成在外筒構件30與內筒構件31之間的第二通風空間41之基端側。根據本構成,送風係通過第二通風空間41被吹向至攝影機36,藉內筒構件31構成的第一通風空間40作為返回側流路而被排氣。
另外,亦可在遠離環境試驗裝置100的位置設置送風機,利用管道等對送風機與第一通風空間40或者第二通風空間41進行連接。另外,亦可使用送風機以外的送風裝置來進行送風。例如,亦可向攝影裝置供給藉由壓縮機被壓縮的空氣。在試驗室3內為低溫的情況下,亦可以向攝影裝置供給除濕後之空氣。亦可考慮將預先加熱或冷卻的空氣供給至攝影裝置,而防止結露等。 亦可向攝影裝置供給氮氣等之其他氣體來代替空氣。
在採用從外部供給氣體的構成的情況下,較推薦設置有與第一通風空間40或第二通風空間41相連的端口。例如,亦可將該端口設置在外殼構件22,或者,在另外的板上設置與第一通風空間40或第二通風空間41相連的端口,將該板固定在攝影裝置之主體部25,或者安裝在環境試驗裝置100之側面。
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雖利用被設置於管狀構件105之突出部107的現有之外螺紋(主體側卡合部)106,將攝影裝置1安裝至環境試驗裝置100,但亦可藉由其他之方法安裝攝影裝置1。 例如,亦可使用螺栓等之連結元件,直接將攝影裝置安裝至環境試驗裝置100之側面。 另外,亦可藉由粘著劑、磁鐵,將攝影裝置安裝至環境試驗裝置100之側面。
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已以環境試驗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對象並不被限定於環境試驗裝置,而可以廣泛地利用於加熱爐等進行加熱處理的裝置、具備有空調功能的保管庫等之環境形成裝置。
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攝影裝置1被安裝於纜線孔,但亦可活用其他之貫通孔。例如,亦可將攝影裝置1安裝於插通有用於對試驗室3內之物品施加外力之桿、臂等的貫通孔、用於以管道將被設置於外部的空調裝置與試驗室3連結的貫通孔、用於插入感測器的貫通孔。
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係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的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於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有主體側卡合部,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保持該攝影機的攝影機保持構件、及結合構件;該結合構件具有開口、及攝影裝置側卡合部;上述攝影裝置側卡合部可與上述主體側卡合部卡合,在將上述攝影機插入至上述貫通孔的狀態下,藉由使上述攝影裝置側卡合部與上述主體側卡合部卡合,則可將上述攝影機固定至上述環境形成裝置。
1:攝影裝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2:隔熱壁 3:試驗室(環境形成室) 5:冷卻機 6:加熱器 7:加濕裝置 8:送風機 10:空氣流路 11:蒸發器 12:溫度感測器 13:濕度感測器 15:空氣調和裝置 16:被試驗物 17:感測器 20:筒體部 21:送風單元 22:外殼構件 23:安裝構件 25:主體部 30:外筒構件 31:內筒構件 32:攝影機單元 33:密封玻璃(透明構件) 36:攝影機 37:罩構件 38:照明構件 40:第一通風空間 41:第二通風空間 42:間隙 43:密封構件 45:支撐構件 46:葉片 47:馬達 48:送風機 50:發光元件 51:入光部 53:導線 60:正面壁 61:上面壁 62:下面壁 63:側面壁 65:側面壁 66:開口 70:吸氣開口 71:排氣開口 72:卡止件 73:安裝件 75:結合構件 76:正面壁 77:側面壁 78:側面壁 80:卡止片 81:開口 82:密封構件 83:密封構件 100:環境試驗裝置(環境形成裝置) 101:貫通孔 102:蓋 105:管狀構件 106:外螺紋(主體側卡合部) 107:突出部 108:內螺紋(攝影裝置側卡合部) 109:螺紋 110:凸緣 111:凸緣
[1]          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的環境試驗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圖1之環境試驗裝置之貫通孔部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圖1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之前端部分的立體圖,表示取下密封玻璃進行觀察筒狀體之內部的狀態。 圖4係從後方側觀察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的立體圖。 圖5係圖4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將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安裝至環境形成裝置的程序之貫通孔部分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接續圖6之步驟的貫通孔部分的立體圖。 圖8係表示接續圖7之步驟的貫通孔部分的立體圖。 圖9係安裝有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之前的環境試驗裝置的立體圖。 圖10係表示圖9之環境試驗裝置之內部構造的說明圖。
1:攝影裝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2:隔熱壁
3:試驗室(環境形成室)
20:筒體部
21:送風單元
22:外殼構件
30:外筒構件
31:內筒構件
32:攝影機單元
33:密封玻璃(透明構件)
36:攝影機
37:罩構件
38:照明構件
40:第一通風空間
41:第二通風空間
42:間隙
43:密封構件
45:支撐構件
46:葉片
47:馬達
48:送風機
50:發光元件
51:入光部
70:吸氣開口
71:排氣開口
101:貫通孔
105:管狀構件
107:突出部
110:凸緣
111:凸緣

Claims (8)

  1. 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及送風機, 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 藉由上述送風機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朝向上述攝影機被進行送風,並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
  2. 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及送風機, 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 上述攝影機位於上述第一通風空間或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前端側的位置,上述送風機位於上述第一通風空間或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基端側的位置。
  3. 一種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被使用於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攝影機、內筒構件、及覆蓋上述內筒構件的外筒構件, 藉由上述內筒構件之內部構成第一通風空間,藉由上述內筒構件與上述外筒構件之間構成第二通風空間, 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上述第二通風空間之一者朝向上述攝影機被進行送風,並經由上述第一通風空間及第二通風空間之另一者被進行排氣。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中, 在上述外筒構件之前端部安裝有透明構件,該透明構件具有升溫功能。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中, 在上述外筒構件之前端部或其附近設置有照明構件。
  6. 如請求項5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中, 上述照明構件相對於上述攝影機之入光部被設置成環狀。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其中,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具有主體側卡合部, 上述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具有結合構件,該結合構件具有開口及攝影裝置側卡合部, 上述攝影裝置側卡合部可與上述主體側卡合部卡合,於上述開口插通有上述外筒構件與上述內筒構件。
  8. 一種環境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可調節為既定之環境的環境形成室及將該環境形成室與外部連結的貫通孔,於該貫通孔安裝有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TW109139266A 2019-11-12 2020-11-11 環境形成裝置及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TWI787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433 2019-11-12
JP2019204433A JP7394589B2 (ja) 2019-11-12 2019-11-12 環境形成装置及び環境形成装置用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903A true TW202122903A (zh) 2021-06-16
TWI787667B TWI787667B (zh) 2022-12-21

Family

ID=7558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266A TWI787667B (zh) 2019-11-12 2020-11-11 環境形成裝置及環境形成裝置用攝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38450A1 (zh)
JP (2) JP7394589B2 (zh)
KR (1) KR20210057690A (zh)
CN (1) CN112866519A (zh)
DE (1) DE102020129555A1 (zh)
TW (1) TWI787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3614B2 (en) * 2019-01-11 2023-08-01 Sp Technology Co., Ltd. Condensation prevention type transmission window for CMS module test chamber
JP7105519B1 (ja) * 2022-01-05 2022-07-25 エタ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環境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7393A (en) * 1976-11-02 1978-05-24 Fuji Electric Co Ltd Reactor observation system of nuclear reactor
JPS61178637A (ja) * 1985-02-01 1986-08-11 Kokusai Kikai Shindo Kenkyusho:Kk 試験装置
JPH0643552A (ja) 1992-05-29 1994-02-18 Minolta Camera Co Ltd 原稿走査光学系
JP2002243578A (ja) * 2001-02-21 2002-08-28 Akashi Corp 複合環境加振機
KR101417349B1 (ko) * 2012-09-25 2014-07-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복합재 특성 평가를 위한 통합형 비파괴 측정 장치
TWI484200B (zh) * 2013-05-28 2015-05-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測試操作機與測試載具以及相關測試方法
JP5865879B2 (ja) * 2013-09-19 2016-02-17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
JP6395087B2 (ja) * 2014-01-14 2018-09-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
JP6579301B2 (ja) * 2014-10-10 2019-09-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6410661B2 (ja) * 2015-04-21 2018-10-24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試験装置
CN105744123A (zh) * 2015-12-16 2016-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九工厂 耐复杂环境摄像机
CN209201174U (zh) * 2018-11-21 2019-08-02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试验室图像式火灾探测器或摄像机防护罩
CN110108967A (zh) * 2019-06-12 2019-08-09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四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64597A (ja) 2023-11-10
US20210138450A1 (en) 2021-05-13
DE102020129555A1 (de) 2021-05-12
CN112866519A (zh) 2021-05-28
TWI787667B (zh) 2022-12-21
JP2021076506A (ja) 2021-05-20
JP7394589B2 (ja) 2023-12-08
KR20210057690A (ko) 2021-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64597A (ja) 環境形成装置及び環境形成装置用撮影装置
TWI375005B (zh)
US11585562B2 (en) Air processing device
KR950034647A (ko) 반도체 기판의 제어장치
JP2009517628A (ja) 温度調節手段を備えた積分球
CN106555993A (zh) 发光设备
US11480357B2 (en) Air treatment device
JP5865879B2 (ja) 環境試験装置
CN115685649A (zh) 具有冷却的内部照明器的摄像机组件
JP4978375B2 (ja) 排気管内可視化装置
US20220170864A1 (en) Air treatment device
JP4993871B2 (ja) 検査装置
JP2020020824A (ja) 吸気温度センサ、及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投射型表示装置
CN220743764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中心标本存放装置
JPH08178852A (ja) 検査用照明装置
CN212645906U (zh) 一种具有恒温无风换气功能的医用红外热像系统
US20210071957A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sulated case and camera for high temperature settings
CN117716016A (zh) Led模块及培养装置
CN117425721A (zh) 培养装置
JPS6227788Y2 (zh)
JP686555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5065567A (ja) インキュベータ
JPH0643553U (ja) 環境試験装置
CN113301233A (zh) 一种双光谱成像系统
JPH05168583A (ja) 硬性内視鏡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