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9046A -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 Google Patents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9046A
TW202119046A TW108139813A TW108139813A TW202119046A TW 202119046 A TW202119046 A TW 202119046A TW 108139813 A TW108139813 A TW 108139813A TW 108139813 A TW108139813 A TW 108139813A TW 202119046 A TW202119046 A TW 2021190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st
circuit board
wafer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9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775B (zh
Inventor
振龍 蔡
基因 羅森塔爾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9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5775B/zh
Priority to US16/847,668 priority patent/US1136615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19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9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7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56External testing equipment for static stores, e.g.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Interfaces therefor
    • G11C29/56016Apparatus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01Tes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backplanes, motherboards, hybrid circuits or carriers for multichip packages [MCP]
    • G01R31/281Specific types of tests or tests for a specific type of fault, e.g. thermal mapping, shorts testing
    • G01R31/2817Environmental-, stress-, or burn-in tes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33Sockets for IC's or transistors
    • G01R1/0441Details
    • G01R1/0458Detail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6External aspects, e.g. related to chambers, contacting devices or handlers
    • G01R31/2863Contacting devices, e.g. sockets, burn-in boards or mounting fix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6External aspects, e.g. related to chambers, contacting devices or handlers
    • G01R31/2865Holding devices, e.g. chucks; Handlers or transport devices
    • G01R31/2867Handlers or transport devices, e.g. loaders, carriers, tray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4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memory elements, e.g. cell constructio details, timing of test signals
    • G11C29/06Acceleration tes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4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memory elements, e.g. cell constructio details, timing of test signals
    • G11C29/50Marginal testing, e.g. race, voltage or current tes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56External testing equipment for static stores, e.g.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Interfac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33Sockets for IC's or transistors
    • G01R1/0483Sockets for un-leaded IC's having matrix type contact fields, e.g. BGA or PGA devices; Sockets for unpackaged, naked chi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4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memory elements, e.g. cell constructio details, timing of test signals
    • G11C29/50Marginal testing, e.g. race, voltage or current testing
    • G11C2029/5002Characterist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06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at wafer scale level, i.e. wafer scale integration [W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晶片測試系統包含晶片測試裝置及環境控制設備。晶片測試裝置的電路板的一側設置有多個電連接座,電路板的另一側設置有多個測試模組。電路板被第一固定構件及第二固定構件夾持,且第一固定構件及第二固定構件將多個電連接座夾持固定於電路板的一側,而電連接座與電路板之間無須透過鎖固件相互鎖固。當晶片測試裝置取得電力時,各測試模組能對其所連接的電連接座所承載的晶片進行測試。各晶片設置於電連接座後,將可隨晶片測試裝置一同設置於高溫環境或低溫環境進行測試,而晶片無須反覆地拆裝。

Description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特別是一種適合應用於對記憶體進行測試的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一般來說,記憶體在出廠前,必須通過高溫測試、預燒(Burn-In)測試,或高溫測試、預燒測試及低溫測試。現有的記憶體測試設備,記憶體在進行高溫測試、預燒測試或低溫測試時,必須反覆地被插拔於不同的電連接座,為此,容易造成記憶體接腳的毀壞,且反覆地插拔亦浪費大量的時間,而造成測試效率低落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其用以改善現有的記憶體設備,在讓記憶體處於不同溫度環境中進行測試時,必須反覆地拆裝晶片,而造成測試效率低落,且容易造成記憶體的接腳損壞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晶片測試裝置,其用以承載多個晶片,且晶片測試裝置能被移載裝置載運而於多個工作站之間傳遞,晶片測試裝置包含:一電路板,其彼此相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電路板具有多個定位孔及多個電路板鎖孔,各個定位孔不貫穿電路板設置,各個電路板鎖孔貫穿電路板設置;一固定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固定構件及一第二固定構件,第一固定構件設置於第一側面,第二固定構件固定設置於第二側面,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鎖孔,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二鎖孔,多個第一鎖孔、多個電路板鎖孔及多個第二鎖孔相對應地設置;多個鎖固件鎖固於多個第一鎖孔、多個電路板鎖孔及多個第二鎖孔,而電路板被固定於第一固定構件及第二固定構件之間;多個電連接座,各個電連接座具有一電連接座本體;各個電連接座本體的一側用以承載一個晶片,電連接座本體的另一側具有至少兩個定位件,各個定位件與多個定位孔相互卡合,而各個電連接座固定設置於電路板的第一側面;其中,第一固定構件包含多個抵壓結構體,多個抵壓結構體對應抵壓於多個電連接座的一部分,而各個電連接座被第一固定構件抵壓而固定於電連接座的第一側面上,且第一固定構件包含有多個穿孔,而各個電連接座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各個穿孔;一控制機組,其設置於電路板的第二側面,控制機組包含多個測試模組,各個測試模組與一部分的電連接座連接;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避讓孔,多個測試模組的一部分穿設於多個避讓孔;至少一供電構件,其連接電路板;其中,晶片測試裝置必須透過供電構件與一供電設備連接,以取得各個測試模組運作時所需的電力;供電設備與至少一個工作站連接;其中,當晶片測試裝置通過供電構件由供電設備取得電力時,各個測試模組能對其所連接的多個電連接座上的晶片進行一預定測試程序。
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一種晶片測試系統,其包含:一晶片測試裝置、一中央控制裝置及一環境控制設備。一晶片測試裝置,其包含:一電路板,其彼此相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電路板具有多個定位孔及多個電路板鎖孔,各個定位孔不貫穿電路板設置,各個電路板鎖孔貫穿電路板設置;一固定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固定構件及一第二固定構件,第一固定構件設置於第一側面,第二固定構件固定設置於第二側面,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鎖孔,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二鎖孔,多個第一鎖孔、多個電路板鎖孔及多個第二鎖孔相對應地設置;多個鎖固件鎖固於多個第一鎖孔、多個電路板鎖孔及多個第二鎖孔,而電路板被固定於第一固定構件及第二固定構件之間;多個電連接座,各個電連接座具有一電連接座本體;各個電連接座本體的一側用以承載一個晶片,電連接座本體的另一側具有至少兩個定位件,各個定位件與多個定位孔相互卡合,而各個電連接座固定設置於電路板的第一側面;其中,第一固定構件包含多個抵壓結構體,多個抵壓結構體對應抵壓於多個電連接座的一部分,而各個電連接座被第一固定構件抵壓而固定於電連接座的第一側面上,且第一固定構件包含有多個穿孔,而各個電連接座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各個穿孔;一控制機組,其設置於電路板的第二側面,控制機組包含多個測試模組,各個測試模組與一部分的電連接座連接;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避讓孔,多個測試模組的一部分穿設於多個避讓孔;至少一供電構件,其連接電路板。一環境控制設備,其包含:一設備本體,其包含多個容置室,設備本體連接一供電設備;各個容置室中設置有另一供電構件,各個容置室中的供電構件與供電設備連接;一抽氣裝置,其連接各個容置室,抽氣裝置連接中央控制裝置;抽氣裝置能被控制裝置控制,而將晶片測試裝置所承載的多個晶片的周圍的空氣向外抽出;多個溫度調節裝置,其設置於設備本體,各個容置室中設置有一個溫度調節裝置;各個溫度調節裝置能被中央控制裝置控制,而提升或降低晶片測試裝置所承載的多個晶片的周圍的溫度。其中,當晶片測試裝置設置於其中一個容置室中時,供電設備能通過容置室中的供電構件及晶片測試裝置的供電構件,提供電力給晶片測試裝置;當供電設備供電給晶片測試裝置時,各個測試模組將能對其所連接的多個電連接座所承載的晶片進行一預定測試程序。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及包含有此晶片測試裝置的晶片測試系統,應用於記憶體測試作業中,可以是透過相關機械手臂,將晶片測試裝置與其所承載的多個晶片一同設置於高溫環境或是低溫環境(例如是環境控制設備的容置室中),再使晶片測裝置通電後,即可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亦即,多個晶片無論是在高溫環境中進行測試或是在低溫環境中進行測試,皆無需由電連接座上拆卸下來,如此,將可大幅縮減整體測試的時間,且可避免習知記憶體測試設備,記憶體因為要不斷的拆裝而容易發生損壞的問題。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5,圖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方塊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晶片測試裝置的示意圖,圖4、圖5為本發明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圖。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E用以對多個晶片C進行測試。晶片測試系統E包含:一中央控制裝置E1、一晶片安裝設備E2、至少一晶片測試裝置1、多個環境控制設備E3、一移載設備E4及一分類設備E5。
中央控制裝置E1連接晶片安裝設備E2、多個環境控制設備E3、移載設備E4及分類設備E5,而中央控制裝置E1能控制各個設備的作動;中央控制裝置E1例如是伺服器、各式電腦設備等,於此不加以限制。在實際應用中,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包含有多個環境狀態控制裝置(例如是各式處理器、電腦等),而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設備本體E31(如圖17)可以是對應設置有一個環境狀態控制裝置,也就是說,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可以是包含有一個環境狀態控制裝置。晶片安裝設備E2可以是包含一機械手臂(圖未示),機械手臂能受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以將設置載盤(tray)上的多個晶片C逐一取出後,逐一置放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
晶片測試裝置1用以承載多個晶片C,且晶片測試裝置1能被移載設備E4載運而於多個工作站(例如晶片安裝設備E2、多個環境控制設備E3、移載設備E4及分類設備E5)之間傳遞。
如圖3至圖5所示,晶片測試裝置1包含:一電路板10、一固定組件11、多個電連接座2、一控制機組3及至少一供電構件4。電路板10彼此相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側面101及一第二側面102(如圖9所示)。多個電連接座2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各個電連接座2用以承載一個晶片C。關於電連接座2的形式可以是依據不同晶片C變化,於此不加以限制。
固定組件11包含一第一固定構件111及一第二固定構件112。第一固定構件111設置於第一側面101,第二固定構件112固定設置於第二側面102。第一固定構件111具有多個第一鎖孔1111,第二固定構件112具有多個第二鎖孔1121,而電路板10具有多個電路板鎖孔103,各個第一鎖孔1111貫穿第一固定構件111設置,各個第二鎖孔1121貫穿第二固定構件112設置,各個電路板鎖孔103貫穿電路板10設置,且多個第一鎖孔1111、多個電路板鎖孔103及多個第二鎖孔1121相對應地設置。在實際應用中,多個第一鎖孔1111、多個電路板鎖孔103及多個第二鎖孔1121的數量、外型、分布位置皆可以是依據需變化,圖中所示僅為其中一示範態樣。
多個鎖固件(圖未示,例如是螺絲)鎖固於多個第一鎖孔1111、多個電路板鎖孔103及多個第二鎖孔1121,而電路板10是被固定於第一固定構件111及第二固定構件112之間。也就是說,電路板10是被夾持於第一固定構件111及第二固定構件112之間,透過第一固定構件111及第二固定構件112的設置,電路板10的整體結構強度將被提升。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固定構件111及第二固定構件112,例如可以是由不銹鋼等高硬度材質所製成;電路板10可以是僅有各個所述電路板鎖孔103是貫穿電路板10設置,除此之外,電路板10不具有其他貫穿電路板10的孔洞。
特別說明的是,在實際應用中,各個第一鎖孔1111也可以是不貫穿第一固定構件111設置,而各個第一鎖孔1111可以是盲孔,或者,也可以是部分的第一鎖孔1111為貫穿孔而另一部分的第一鎖孔1111為盲孔;在第一鎖孔1111為盲孔的情況下,相對應的第二鎖孔1121則是貫穿第二固定構件112的貫穿孔,相對地,在第一鎖孔1111為貫穿孔的情況下,第二鎖孔1121則可以是盲孔。換言之,各個第二鎖孔1121也可以是不貫穿第二固定構件112設置,而各個第二鎖孔1121可以是盲孔,或者,也可以是部分的第二鎖孔1121為貫穿孔而另一部分的第二鎖孔1121為盲孔。
請一併參閱圖4、6、7所示,圖6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抵壓結構體與固定本體的分解示意圖。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固定構件111可以是包含有多個抵壓結構體1112及一固定本體1114,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與固定本體1114是彼此獨立的構件,且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是可拆卸地固定於固定本體1114上。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大致呈現為格欄狀,而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對應形成有多個穿孔1113。第一固定構件111固定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時,多個抵壓結構體1112對應抵壓於多個電連接座2的電連接座本體21的一部分,而各個電連接座2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各個穿孔1113。也就是說,第一固定構件111除了用以與第二固定構件112相互配合以夾持電路板10外,第一固定構件111還用以使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的多個電連接座2固定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
固定本體1114包含有多個群組容置孔1115,各個所述群組容置孔1115貫穿固定本體1114設置。各個群組容置孔1115用以容置多個電連接座2。固定本體1114還包含有多個輔助固定部1116,各個所述輔助固定部1116由形成各個所述群組容置孔1115的側壁,向所述群組容置孔1115中央延伸形成。當固定本體1114固定於電路板10時,各個輔助固定部1116相對於電路板10的高度,是小於各個所述群組容置孔1115的深度。
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及輔助固定部1116可以是分別具有相對應的多個鎖孔11121、1117,而各個抵壓結構體1112可以是透過多個鎖固件(圖未示,例如是螺絲)鎖固於各個群組容置孔1115中的輔助固定部1116。當抵壓結構體1112與輔助固定部1116相互鎖固時,抵壓結構體1112將對應抵壓位於群組容置孔1115中的多個電連接座2的電連接座本體21的抵頂部213(如圖7所示,於後詳述),而多個電連接座2的一部分則對應通過所述抵壓結構體1112上的多個穿孔1113露出。其中,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是以抵壓結構體1112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是低於固定本體1114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即,抵壓結構體1112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至電路板10設置有電連接座2的一側的高度,是低於固定本體1114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至電路板10設置有電連接座2的一側的高度,但不以此為限;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抵壓結構體1112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也可以是與固定本體1114相反於電路板10的一側齊平。
依上所述,由於第一固定構件111是透過多個鎖固件,鎖固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且第一固定構件111的多個抵壓結構體1112是對應抵壓各個電連接座2的一部分,因此,各個電連接座2可以不使用螺絲,直接被第一固定構件111以抵壓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10上。
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8,圖8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及電路板的分解示意圖。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上,形成有多組電接觸結構1011(圖8中僅繪示有兩組電接觸結構1011,但電接觸結構1011的數量是對應於電連接座2的數量)。各組電接觸結構1011包含多個接觸墊10111(例如金屬墊)。當各個電連接座2被抵壓結構體1112抵壓而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上時,電連接座2的多個探針組件20(於後詳述)的一端,將對應抵壓於一組電接觸結構1011所包含的多個接觸墊10111,藉此,在晶片測試裝置1被供電的情況下,電連接座2的多個探針組件20將可通過多個接觸墊10111,與設置於電路板10的電子零組件電性連接。關於電接觸結構1011的數量、排列方式、設置位置,各組電接觸結構1011的接觸墊10111的數量、外型、排列方式等,皆可依據需求變化,圖中所示僅為其中一示範態樣。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本實施例的說明,是以多個抵壓結構體1112與固定本體1114為相互獨立的構件為例,但在實際應用中,抵壓結構體1112與固定本體1114也可以是一體成形地設置,亦即,第一固定構件111整體即呈現為柵欄狀。
在實際應用中,各個接觸墊10111可以是大致平坦地形成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而為了便於相關人員或是機械,將各個電連接座2正確地設置於各組接觸結構上,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於各組接觸結構的周圍還可以是內凹形成有至少兩個定位孔104,各個定位孔104是不貫穿電路板10設置。相對地,各個電連接座2用以抵靠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的一側,可以是對應具有一定位件25,各定位件25可以與定位孔104相互卡合,如此,透過定位件25及定位孔104的相互配合,相關人員或是機械將可以輕易地將電連接座2正確地設置於各組接觸結構上。其中,在實際應用中,定位件25與電連接座2可以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構件,或者,定位件25也可以是與電連接座2的底座結構231一體成形地設置。
如前所述,由於各個電連接座2是僅透過抵壓結構體1112的抵壓而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因此,在組裝電連接座2、第一固定構件111、第二固定構件112及電路板10時,必須先將多個電連接座2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而後,再將第一固定構件111鎖固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在此過程中,各電連接座2透過定位件25及定位孔104的輔助限位,各個電連接座2將不易相對於電路板10移動,而相關人員或是機械,將可輕易地將第一固定構件111鎖固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關於單一個電連接座2與電路板10之間設置的定位件25的數量,不以圖中兩個為限,其數量可以依據需求變化,且定位件25、定位孔104的外型亦可依據需求變化。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晶片測試裝置1,利用第一固定構件111及第二固定構件112配合多個鎖固件,將多個電連接座2夾持固定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上,而使各個電連接座2與電路板10之間可以不再另外透過鎖固件相互鎖固,如此,將可以大幅降低電路板10的貫穿孔的數量。
請一併參閱圖5及圖9,圖9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測試模組、電路板及第二固定構件的分解示意圖。控制機組3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二側面102。控制機組3包含多個測試模組30,各個測試模組30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二側面102。第二固定構件112具有多個避讓孔1122。當第二固定構件112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二側面102時,各個測試模組30的一部分能對應穿設於相對應的避讓孔1122。
在實際應用中,電路板10的第二側面102可以是具有多個第一接觸結構1021。各個測試模組30可以是具有一測試模組本體32及兩個第二接觸結構33,測試模組本體32內設置有用來對設置於電連接座2上的晶片C進行測試的電子零組件,第二接觸結構33外露於測試模組本體32的一側,各個測試模組本體32的第二接觸結構33用來與電路板10的第一接觸結構1021相接觸。當各個測試模組30的第二接觸結構33與電路板10的第一接觸結構1021相接觸時,各個測試模組30內的相關電子零組件,將可以與設置於電路板10的相關電子零件相連接。在具體的應用中,第一接觸結構1021及第二接觸結構33例如可以是板對板連接器,其形式例如可以為Pogo pin 或是簧片等結構,但不以此為限。其中,各個測試模組30所具有的第二接觸結構33的數量不以兩個為限,其可以是依據第二接觸結構33的樣式不同而變化。
透過第一接觸結構1021及第二接觸結構33的設計,各個測試模組30將可以是可拆卸地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二側面102,透過使各個測試模組30可拆卸地設置於電路板10的設計,將可以讓使用者依據需求更換測試模組30,且相關維修人員亦可以輕易地對特定的測試模組30進行拆裝、維修。如圖5及圖9所示,在實際應用中,測試模組本體32可以是具有兩個輔助固定結構321,各輔助固定結構321可以是具有多個固定孔3211,而第二固定構件112可以是對應具有多個固定孔1123。各個測試模組本體32可以是透過多個鎖固見(例如螺絲),與多個固定孔3211及多個固定孔1123相互配合,以使測試模組30可拆卸地固定設置於第二固定構件112。在實際應用中,輔助固定結構321可以是與測試模組本體32一體成形地設置,或者,輔助固定結構321也可以是獨立於測試模組本體32的構件(例如類似角鋼結構)。當然,測試模組本體32不侷限於利用螺絲等構件鎖固於第二固定構件112,任何可以使測試模組本體32可拆卸地組裝於第二固定構件112的方法,皆屬於本實施例可據以實施的範圍中,舉例來說,測試模組本體32及第二固定構件112可以是分別具有能相互卡合的卡合結構,而測試模組本體32可以是利用該些卡合結構,而與第二固定構件112相互固定。
請復參圖3,在實際應用中,多個電連接座2可以是區隔為多個電連接座群組,各個電連接座群組包含至少一個電連接座2,而各個測試模組30是對應與一個電連接座群組的所有電連接座2相連接。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圖3中,電路板10上設置有72個電連接座2,其可以是區分為6組電連接座群組,各個電連接座群組包含12個電連接座2,而各個電連接座群組中的12個電連接座2是位於同一個群組容置孔1115中,且各個電連接座群組中的12個電連接座2是連接於同一個測試模組30;如圖5所示,相對地,電路板10則是設置有6個測試模組30。當然,電路板10上設置的電連接座2的數量及其對應被區隔為多少個電連接座群組,皆可以是依據需求變化。
如圖6所示,特別說明的是,透過抵壓結構體1112及固定本體1114的設計,各個電連接座2是直接以抵壓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10上,且各組電連接座群組是對應被一個抵壓結構體1112抵壓,因此,在任一個電連接座2故障時,相關人員僅需卸除該電連接座2所對應的抵壓結構體1112與固定本體1114之間的螺絲後,即可直接取下、更換該電連接座2。也就是說,透過抵壓結構體1112及固定本體1114的設計,可以讓相關維修人員或是機械可以輕易地、快速地對特定的電連接座2進行維修、更換、安裝。
各個測試模組30被供電時,能對其所連接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的多個晶片C進行一預定測試程序,舉例來說,晶片C可以是各式記憶體(例如是NAND FlaSh等),而各個測試模組30能對各個記憶體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在各個測試模組30用以測試記憶體的實施例中,各個測試模組30的測試模組本體32內可以包含圖形產生器(Pattern Generator, PG)、參數量測單元(Parametric Measurement Unit, PMU)、元件電源供應模組(Device Power Supplies, DPS)及驅動電路(Driver)。
透過使設置於電路板10上的多個電連接座2,分別連接至多個不同的測試模組30的設計,測試模組30及其所連接的電連接座2上的多個晶片C,彼此間的訊號傳遞可以更快速且不易發生衰減。更具體來說,若設置有72個電連接座2的電路板10僅連接一個訊號輸入源,則訊號輸入源所發出的訊號,由電路板10的一側傳遞至電路板10的另一側時,訊號將明顯發生衰減的問題,從而可能導致晶片測試結果不準確的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各個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電連接座2可以是以並聯的方式相連接,而屬於同一個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相互並聯的電連接座2則是連接至同一個測試模組30;換句話說,各個測試模組30所連接的所有電連接座2是以並聯的方式連接。另外,各個電連接座群組中的任一個電連接座2,是不與其他電連接座群組中的任一個電連接座2相連接。舉例來說,假設電路板10上設置有四個電連接座2分別為:Z1、Z2、Q1、Q2,四個電連接座2被區隔為兩組電連接座群組,第一組電連接座群組包含Z1、Z2,第二組電連接座包含Q1、Q2,則,Z1及Z2是以並聯方式連接,Q1及Q2是以並聯方式連接,而Z1不與Q1連接(無論是以並聯方式或是以串聯方式),Z1不與Q2連接(無論是以並聯方式或是以串聯方式),Z2不與Q1連接(無論是以並聯方式或是以串聯方式),Z2不與Q2連接(無論是以並聯方式或是以串聯方式)。
透過使不同電連接座群組的多個電連接座2,彼此之間不相互連接的設計,當晶片測試裝置1故障時,相關維修人員可以透過逐一測試各個電連接座群組,而快速地找出毀壞的電連接座2,且相關維修人員可以是僅更換毀壞的電連接座2、電連接座2的零組件、同群組的電連接座2或測試模組30,而相關人員無須更換整個電路板10的所有電連接座2或所有的測試模組30。
如圖5所示,在實際應用中,晶片測試裝置1還可以是包含一機殼31,機殼31固定設置於第二固定構件112,而機殼31對應包覆多個測試模組30,以保護多個測試模組30。在具體的實施中,機殼31還可以是依據需求設置有相關的散熱裝置,例如是風扇、散熱鰭片等。於本實施例的圖5中,是以晶片測試裝置1僅包含單一個機殼31,而機殼31是對應包覆多個測試模組30,但晶片測試裝置1的機殼31的數量不以單一個為限,在不同的應用中,晶片測試裝置1也可以是包含多個機殼31,而各個機殼31可以是包覆有單一個測試模組30或是兩個、三個等數量的測試模組30。
如圖4至圖6所示,供電構件4連接電路板10,且供電構件4可以通過電路板10連接多個測試模組30。供電構件4例如可以是板對板連接器,其形式例如可以為Pogo pin 或是簧片等結構,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的圖4中,是以供電構件4包含多個連接端子,且供電構件4設置於電路板10的第一側面101並外露於第一固定構件111為例,但供電構件4的形式、數量及供電構件4設置於電路板的位置等,不以圖中所示為限。
供電構件4用以與外部供電設備連接,而外部供電設備能通過供電構件4、多個第一接觸結構1021(如圖9所示)及多個第二接觸結構33(如圖5所示),供電給各個測試模組30,外部供電設備是指獨立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設備,外部供電設備可以是任何可以提供電力的設備,於此不加以限制。也就是說,晶片測試裝置1在沒有通過供電構件4與外部供電設備連接的情況下,各個測試模組30基本上是沒有電力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當然,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晶片測試裝置1也可以是設置有至少一電池,電池連接多個測試模組30,而電池能供電給多個測試模組30。
在另一實施例中,供電構件4可以是包括一接收天線,而供電構件4能以無線的方式接收電力,以提供電力給各個測試模組30。在供電構件4為接收天線的實施例中,晶片測試裝置1可以是包含一充電電池模組,且供電構件4連接充電電池模組,而供電構件4能以無線的方式接收電力,以對充電電池模組充電;而,在具體的實施中,各個測試模組30對其所承載的晶片C進行測試所需的電力,則可以是來自於充電電池模組及外部供電設備通過接收天線(供電構件4)提供。在供電構件4為接收天線的實施例中,供電構件4的設置位置可以是不外露於晶片測試裝置1,而是埋設於電路板10中或是藏設於晶片測試裝置1中。另外,各個晶片測試裝置1所具有的供電構件4的數量,可以是依據需求變化,不侷限為單一個,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
請參閱圖10,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方塊示意圖。晶片測試裝置1包含的供電構件4,可以是連接多個測試模組30,各個測試模組30連接多個電連接座2。晶片測試裝置1還可以包含多個第一資料傳輸端子8。各個第一資料傳輸端子8可以是與一個測試模組30連接。多個第一資料傳輸端子8用來與環境控制設備E3的容置室E311(如圖17所示,於後詳述)中的多個第二資料傳輸端子E32(如圖18所示)相連接,而晶片測試裝置1、環境控制設備E3及中央控制裝置E1(如圖1所示)則能藉此相互傳遞資料。在實際應用中,各第一資料傳輸端子8及各第二資料傳輸端子E32可以是Pogo pin 或是簧片等結構,但不以此為限。關於第一資料傳輸端子8及第二資料傳輸端子E32的數量及其設置位置,可以是依據需求變化,於此不加以限制。
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晶片測試裝置1也可以是包含至少一個第一資料傳輸天線(圖未示),而容置室E311中可以是對應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資料傳輸天線(圖未示)。第一資料傳輸天線能與第二資料傳輸天線相互作用,而以無線的方式相互傳輸資訊。在實際應用中,第一資料傳輸天線設置的位置不侷限於容置室E311中,只要第一資料傳輸天線可以與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第二資料傳輸天線相互傳遞資訊,第一資料傳輸天線可以是設置於任何於環境控制設備E3的任意位置。
請一併參閱圖11至圖14,圖1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的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的剖面分解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未設置有晶片的剖面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設置有晶片的剖面示意圖。
各個電連接座2包含:多個探針組件20、一電連接座本體21、一升降結構22、一支撐結構23及多個彈性組件24。各探針組件20包含針體201及彈簧202。針體201的一端用以與晶片C的電連接部C1(如圖14所示)相連接。彈簧202套設於針體201,且當針體201的一端受壓時,彈簧202將受壓而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藉此,當針體201不再受壓時,針體201將受彈性回復力作用而回復至未受壓的位置。
電連接座本體21具有一頂壁211、一環側壁212及一抵頂部213。頂壁211具有一開孔21A,環側壁212的一側連接於頂壁211的周緣,環側壁212的另一側固定設置於電路板10,頂壁211及環側壁212及電路板10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21B。頂壁211彼此相反的兩側面定義為一外側面2111及一內側面2112(如圖13所示)。在實際應用中,頂壁211及環側壁212可以是一體成型地設置。
環側壁212還向外凸出形成有一抵頂部213。如圖6及圖7所示,當抵壓結構體1112固定於固定本體1114時,抵壓結構體1112將對應抵靠於各個電連接座2的抵頂部213。也就是說,各個抵頂部213是為利於抵壓結構體1112抵壓而設置,而抵頂部213的外型,可以是對應於抵壓結構體1112及穿孔1113設計。
升降結構22包含一基部221及一承載部222。基部221完全地設置於容置槽21B中,基部221向一側延伸形成有承載部222,承載部222的部分能穿設於開孔21A。承載部222向遠離基部221的一側延伸形成有四個限位部223,四個限位部223可以是位於承載部222的四個邊角處,且四個限位部223與承載部222共同形成有一晶片容槽22B,晶片容槽22B用以提供晶片C設置,四個限位部223用以與晶片C相互卡合。升降結構22還具有多個連接孔22A(如圖12所示),各個連接孔22A貫穿基部221及承載部222設置。
多個探針組件20的一部分固定設置於支撐結構23中,且多個探針組件20固定設置於支撐結構23中的一端,用以與電路板10的電接觸結構1011(如圖8所示)相連接;多個探針組件20的另一端則位於多個連接孔22A中,位於多個連接孔22A中的探針組件20的一端用以與晶片C的電連接部C1相連接。
在實際應用中,支撐結構23可以是包含一底座結構231及一輔助結構232。底座結構231設置於容置槽21B中,且底座結構231與電連接座本體21相互固定(例如是配合多個螺絲而與電連接座本體21相互固定)。底座結構231具有多個穿孔2311,而多個探針組件20的一端固定設置於底座結構231的多個穿孔2311中。輔助結構232設置於容置槽21B中,且輔助結構232位於底座結構231及頂壁211之間,輔助結構232與底座結構231相互固定(例如是利用螺絲相互鎖固)。輔助結構232具有多個彼此間隔地設置的支撐孔2321,多個支撐孔2321與底座結構231的多個穿孔2311相互連通,且多個支撐孔2321與多個連接孔22A相對應地設置,而多個連接孔22A、多個支撐孔2321及多個穿孔2311將共同形成有多個探針通道,多個探針組件20則對應設置於多個探針通道中。
如圖8及圖1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底座結構231可以包含有多個定位孔2312,各個定位孔2312用以提供定位件25穿設。在實際應用中,各個定位孔2312可以是貫穿底座結構231設置,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3所示,支撐結構23設置於容置槽21B中,彈性組件24設置於支撐結構23及升降結構22之間。彈性組件24能使升降結構22的基部221抵靠頂壁211的內側面2112,並使基部221與支撐結構23之間對應形成有一間隙S。
於實際應用中,在電連接座2固定於電路板10上,且電連接座2的限位部223未受外力抵壓時,位於升降結構22及支撐結構23之間的四個彈性組件24可以是略為被壓縮,而彈性組件24被壓縮所對應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升降結構22穩固地抵靠於頂壁211的內側面2112。
如圖14所示,當晶片C固定設置於晶片容槽22B中,且升降結構22未被抵壓時,晶片C的多個電連接部C1將對應容置於多個連接孔22A中,且各個探針組件20是未與多個電連接部C1相連接(例如是不相互接觸)。當升降結構22被抵壓時,升降結構22的至少一部分將內縮於電連接座本體21中,即,升降結構22將相對於支撐結構23向電路板10的方向移動,而多個探針組件20將對應與晶片C的多個電連接部C1(如圖14所示)相連接。
請復參圖7,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抵壓結構體1112所具有穿孔1113的數量,是對應位於群組容置孔1115中電連接座2的數量,而當抵壓結構體1112設置於群組容置孔1115中時,各電連接座2的一部分將對應穿出相鄰的抵壓結構體1112的個穿孔1113。請參閱圖15,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抵壓結構體1112所具有的穿孔1113的數量也可以是不完全對應於電連接座2的數量。舉例來說,抵壓結構體1112可以是僅具有三個穿孔1113,而當抵壓結構體1112抵壓設置於群組容置孔1115中的多個電連接座2時,每一個穿孔1113將穿出有多個電連接座2的一部分。換言之,抵壓結構體1112的穿孔1113的數量或外型,可以是依據需求變化,不以圖7或是圖15所示的數量及外型為限。
請一併參閱圖15及圖16,在抵壓結構體1112為圖15所示的態樣時,各個電連接座2的外型可以如圖16所示。圖16所示的電連接座2與圖11所示的電連接座2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各個電連接座2的抵頂部213是具有一環狀抵頂面2131,而環側壁212則是對應位於環狀抵頂面2131所環繞的區域內。當抵壓結構體1112抵壓位於群組容置孔1115中的多個電連接座2時,抵壓結構體1112將對應抵壓於各個電連接座2的環狀抵頂面2131的部分區域。
請一併參閱圖10圖17及圖18,圖17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環境控制設備的示意圖,圖18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環境控制設備與中央控制裝置的方塊示意圖。多個環境控制設備E3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而中央控制裝置E1能控制任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獨立地運作。各環境控制設備E3用以使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於一預定溫度(例如是一預定高溫溫度或一預定低溫溫度)的環境中進行預定測試程序。
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包含一設備本體E31。設備本體E31包含多個容置室E311。於此所指的容置室E311主要是用來容置晶片測試裝置1,環境控制設備E3所包含的多個容置室E311可以是相互連通或是不相互連通,於此不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環境控制設備E3所包含的多個容置室E311彼此相互獨立,而不相互連通的實施例中,各個容置室E311可以是設置有一活動門,且環境控制設備E3可以是連接有一抽氣設備。當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時,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控制相對應的活動門作動,以使容置室E311成為密閉空間,而後,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控制抽氣設備作動,以使容置室E311呈現為近似於真空的狀態,如此,將可使容置室E311內的溫度不易受外在環境影響。
在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包含多個連接端子的實施例中,各個容置室E311中可以是對應設置有多個容置室端子E33,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用以與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連接端子相連接。關於容置室端子E33的設置位置,可以是依據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位置及其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的位置進行設計,於此不加以限制。在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為接收天線的實施例中,各容置室E311中則可以是對應設置有無線充電用的發射天線,發射天線連接外部供電設備,而當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時,容置室E311中的發射天線則能與晶片測試裝置1的接收天線(供電構件4)耦合,而外部供電設備得以提供電力給各測試模組30。
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能被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而使相對應的容置室E311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的晶片C的周圍溫度到達預定溫度。
在其中一個實際例中,多個溫度調節裝置E34可以區分為多個加熱裝置E34A及多個致冷裝置E34B。多個加熱裝置E34A設置於設備本體E31,多個致冷裝置E34B設置於設備本體E31;各個容置室E311中的溫度能被其中一個加熱裝置E34A或其中一個致冷裝置E34B改變,以到達預定的低溫溫度或是預定的高溫溫度。
各個加熱裝置E34A可以包含一高溫接觸結構E34A1,高溫接觸結構E34A1用以與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的一側面相接觸。各個加熱裝置E34A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而中央控制裝置E1能控制各個加熱裝置E34A獨立地運作,而使各個加熱裝置E34A的高溫接觸結構E34A1的溫度提升至預定高溫溫度。其中,高溫接觸結構E34A1的材質可以是依據預定高溫溫度決定,且高溫接觸結構E34A1用以接觸多個晶片C的一側可以呈一平坦狀。
在具體的應用中,各個高溫接觸結構E34A1中可以是包含各式電熱加熱器(例如加熱線圈),或者,高溫接觸結構E34A1中也可以是包含多個流道,各流道提供高溫流體通過。當然,也可以是將電熱加熱器或具有多個流道的相關加熱器,設置於高溫接觸結構E34A1的一側。
各個致冷裝置E34B可以包含一低溫接觸結構E34B1,低溫接觸結構E34B1用以與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的一側相接觸。各個致冷裝置E34B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而中央控制裝置E1能控制各個致冷裝置E34B獨立地運作,而使各個致冷裝置E34B的低溫接觸結構E34B1的溫度降低至預定低溫溫度。其中,低溫接觸結構E34B1的材質可以是依據預定低溫溫度決定,且低溫接觸結構E34B1用以接觸多個晶片C的一側可以呈一平坦狀。在具體的應用中,各個低溫接觸結構E34B1中可以是包含多個流道,各流道提供低溫流體通過,或者,也可以是將具有多個流道的相關構件,設置於低溫接觸結構E34B1的一側。
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以各個加熱裝置E34A包含高溫接觸結構E34A1,各致冷裝置E34B包含低溫接觸結構E34B1,而加熱裝置E34A及致冷裝置E34B是分別透過高溫接觸結構E34A1及低溫接觸結構E34B1來接觸多個晶片C的一側面,以直接對各個晶片C進行熱傳遞或熱導出,而使多個晶片C的溫度到達預定溫度。但,在不同的應用中,各加熱裝置E34A及各致冷裝置E34B也可以以非接觸的方式,來使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的周圍溫度到達預定溫度,舉例來說,各加熱裝置E34A或致冷裝置E34B可以是直接提升或是降低相對應的容置室E311內的溫度。
在上述說明中,是以各個容置室E311中設置有加熱裝置E34A或是致冷裝置E34B為例,但各個容置室E311所設置的溫度調節裝置E34不侷限僅具有單一加熱功能,或是僅具有單一致冷功能。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可以是同時包含一加熱器E341及一致冷器E342,且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還可以是依據需求包含一接觸結構E343。加熱器E341及致冷器E342能被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而使接觸結構E343的溫度到達預定高溫溫度或預定低溫溫度。接觸結構E343用來與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相接觸,藉此用直接接觸的方式來使多個晶片C的溫度到達預定溫度。當然,在不同的應用中,各溫度調節裝置E34也可以是不具有接觸結構E343,而各溫度調節裝置E34是透過加熱器E341或是致冷器E342,以使相對應的容置室E311,到達預定高溫溫度或是預定低溫溫度。
請一併參閱圖13、圖18至圖23,圖19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的組裝示意圖,圖20、2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的分解示意圖,圖2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上的剖面示意圖,圖23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上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溫度調節裝置E34可以是與一罩體E35相互連接。罩體E35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凹槽E351,罩體E35具有一容置開孔E352,容置開孔E352與凹槽E351相連通。罩體E35還具有兩個抽氣孔E353。各環境控制設備E3可以是包含至少一抽氣裝置E37,而兩個抽氣孔E353則用以與抽氣裝置E37相連接。
溫度調節裝置E34例如可以是包含前述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且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一側可以是呈現為平坦狀,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內可以是包含至少一流道E344,而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對應具有一流體入口E345及一流體出口E346,藉此,高溫流體或是低溫流體將可通過流體入口E345進入流道E344中,再由流體出口E346流出,藉此,透過高溫流體或低溫流體不間斷地流動於流道E344中,將可使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溫度到達預定溫度。
在實際應用中,罩體E35還可以是固定設置有一蓋體E36,蓋體E36與溫度調節裝置E34之間可以是對應形成有一容置空間SP1,容置空間SP1則可以是填充有任何可以阻隔熱能傳遞的構件。
如圖22及圖23所示,圖22顯示晶片測試裝置1的電連接座2及設置於其上的晶片C,與溫度調節裝置E34的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相互接觸的示意圖,圖23為圖2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罩體E35抵靠於第一固定構件111的一側時,罩體E35、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及電路板10將共同形成一封閉空間SP2,而多個電連接座2將對應位於封閉空間SP2中;於此同時,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可以是對應與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相連接。
如圖14及圖23所示,在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抽氣設備作動,以通過罩體E35的抽氣孔E353,將封閉空間SP2中的氣體向外抽出,以使封閉空間SP2呈現為接近真空或是真空的狀態的過程中,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將抵壓各個電連接座2的升降結構22,而各個升降結構22將相對於電連接座本體21向靠近電路板10的方向移動,而多個探針組件20將對應與晶片C的多個電連接部C1相連接,且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將對應抵靠於多個晶片C的一側面;換言之,在封閉空間SP2中的氣體被向外抽出的過程中,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將抵壓各個電連接座2的升降結構22,而電連接座2的升降結構22將由圖14所示的狀態轉換為圖23所示的狀態。
在實際應用中,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抽氣設備,將封閉空間SP2中的空氣抽出的時間點,可以是依據需求設計。舉例來說,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在供電構件4所包含的多個連接端子與容置室端子E33(如圖18所示)相連接時,控制抽氣設備作動,以將封閉空間SP2中的空氣抽出;或者,中央控制裝置E1也可以是透過設置於容置室E311(如圖17所示)中的至少一個感測器(例如是光學感測器或機械式按壓感測器等),來判斷晶片測試裝置1是否已經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而中央控制裝置E1在通過感測器判斷晶片測試裝置1位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時,則控制抽氣設備作動,以將封閉空間SP2中的空氣抽出。
如圖18及圖23所示,當抽氣裝置E37將封閉空間SP2內的氣體向外抽出,而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對應抵靠於多個晶片C的一側面,且各個電連接座2的多個探針組件20與設置於其上的晶片C的多個電連接部C1相連接時,中央控制裝置E1將可控制溫度調節裝置E34作動,以使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到達預定溫度,且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在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溫度到達預定溫度時,控制各電連接座2所連接的測試模組30對該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
透過上述罩體E35及抽氣裝置E37的相互配合,可以大幅降低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同時抵壓多個電連接座2的升降結構22所需要的作用力,亦即,可以降低升降裝置E38(於後詳述)使晶片測試裝置1所承載的多個晶片C,同時抵靠於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所需的作用力。
特別說明的是,依據前述晶片測試裝置1的相關說明,由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電路板10,僅有多個電路板鎖孔103是貫穿電路板10設置,因此,當罩體E35抵靠於第一固定構件111時,封閉空間SP2的密封性,將容易被控制,而抽氣裝置E37在將封閉空間SP2中的空氣向外抽出的過程中,封閉空間SP2將相對容易到達近似真空的狀態。也就是說,本發明的晶片測試裝置1,透過第一固定構件111、第二固定構件112等設計,大幅地降低電路板10所具有的貫穿孔的數量,從而使抽氣裝置E37在對封閉空間SP2抽氣時,封閉空間SP2相對容易到達真空狀態。
請復參圖1及圖2,移載設備E4設置於多個環境控制設備E3之間,而移載設備E4用以載運晶片測試裝置1。移載設備E4可以是包含機械手臂及固持組件,固持組件用以固持晶片測試裝置1。中央控制裝置E1連接移載設備E4,而中央控制裝置E1能控制移載設備E4,以將承載有多個晶片C的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任一環境控制設備E3的任一容置室E311(如圖17所示)中。相對地,移載設備E4亦可被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以將設置於任一容置室E311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移出容置室E311。
分類設備E5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而分類設備E5能受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以將多個晶片C由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卸下,且分類設備E5能依據各個晶片C通過預定測試程序後的測試結果,將各個晶片C置放於一良品區A1的載盤或一不良品區A2的載盤。分類設備E5例如可以是包含機械手臂。在分類設備E5與晶片安裝設備E2設置於相鄰位置的實施例中,晶片安裝設備E2及分類設備E5可以是共用同一個機械手臂。在實際應用中,良品區A1還可以是依據需求,區隔有多個區域,而分類設備E5可以是依據各個晶片C通過預定測試程序後的測試結果,將晶片C設置於良品區A1的不同區域,舉例來說,可以是依據晶片C的運作效能進行區分。
如圖24所示,其為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晶片測試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是用以下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晶片測試方法包含: 一晶片安裝步驟S1:透過晶片安裝設備(E2),將多個晶片(C)由一載盤,移載至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 一移入步驟S2:將承載有多個晶片(C)的晶片測試裝置(1),移載至其中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其中一個容置室(E311); 一溫度調節步驟S3:控制容置室(E311)中的溫度調節裝置(E34)運作,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預定溫度的環境中; 一測試步驟S4:供電給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以使各個測試模組(30)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 一移出步驟S6:將晶片測試裝置(1)由容置室(E311)中移出,並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載至分類設備(E5); 一分類步驟S7:利用分類設備(E5),依據各個晶片(C)完成預定測試程序後的測試結果,將多個晶片(C)分別置放至良品區(A1)或不良品區(A2)。
在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包含多個連接端子的實施例中,於測試步驟S4前,還可以包含一連接步驟:使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與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相連接。在具體實施中,連接步驟可以是位於移入步驟S2及溫度調節步驟S3之間,或者連接步驟也可以是位於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之間。
如圖25所示,其為本發明的一種晶片測試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圖24所示的實施例的最大差異在於:在移入步驟S2及溫度調節步驟S3之間還可以是包含一抽氣步驟S21。於移入步驟S2中是使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罩體E35及晶片測試裝置1的電路板10相互連接,而使罩體E35與電路板10共同形成封閉空間SP2(如圖22所示),而後,於抽氣步驟S21中,則是使與封閉空間SP2相連接的抽氣裝置作動,以將封閉空間SP2內的空氣向外抽出。
如圖22所示及前述相對應的實施例說明,當罩體E35與電路板10共同形成封閉空間SP2時,各個電連接座2是對應位於封閉空間SP2中。在執行抽氣步驟S21後,各個電連接座2將是位於接近真空的環境中,因此,後續執行溫度調節步驟S3時,封閉空間SP2的溫度將不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電連接座2及其所承載的晶片C的周圍溫度,將容易維持在預定的溫度。
如圖26所示,其為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晶片測試方法的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於測試步驟S4及移出步驟S6之間則還可以包含以下步驟: 一分離步驟S5:在晶片測試裝置(1)對其所連接的所有晶片(C)完成預定測試程序後,控制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與容置室(E311)中的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相互分離。
如圖3、圖17及圖18所示,在實際應用中,環境控制設備E3還可以包含多個升降裝置E38,各個容置室E311設置有一個升降裝置E38。各個升降裝置E38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的環境狀態控制裝置。各個升降裝置E38能被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而使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進行升降作動,進而使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與容置室端子E33相互連接或相互分離。
在實際應用中,各晶片測試裝置1被移載設備E4送入容置室E311中時,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供電構件4可以是不與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相連接,而當中央控制裝置E1判斷任一容置室E311中設置有晶片測試裝置1時,中央控制裝置E1則可以控制相對應的升降裝置E38作動,以使晶片測試裝置1於容置室E311中移動,從而使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與容置室端子E33相連接,藉此,外部供電設備將可透過供電構件4提供電力給多個測試模組30。
在實際應用中,關於中央控制裝置E1如何判斷任一容置室E311中是否設置有晶片測試裝置1的方式,可以是依據需求設計,於此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可以是於容置室E311中設置有感測器(例如是光學感測器或是任何機械式的按壓開關等),當晶片測試裝置1進入容置室E311中時,感測器將對應產生相關訊號並傳遞至中央控制裝置E1,而中央控制裝置E1則可以是依據感測器所傳遞的訊號來判斷容置室E311中是否設置有晶片測試裝置1。當然,感測器也可以是用來確認晶片測試裝置1是否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而感測器可以是依據晶片測試裝置1位於容置室E311中的位置,傳遞相對應的訊號至中央控制裝置E1,中央控制裝置E1則可以是依據感測器所傳遞的訊號,判斷晶片測試裝置1是否位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若中央控制裝置E1判斷晶片測試裝置1位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則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控制升降裝置E38作動;反之,若中央控制裝置E1判斷晶片測試裝置1不是位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則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控制相關的警示裝置作動以警示使用者,舉例來說,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控制相關警示燈發出特定顏色的燈光、控制相關顯示螢幕顯示錯誤訊息等。
在供電構件4為接收天線的實施例中,當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時,位於容置室E311中相對應的發射天線,即可以是與接收天線相互耦合,而晶片測試裝置1即可通過供電構件4得到電力。當然,在另一實施例中,接收天線也可以是在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預定位置時,才可對應與接收天線相互耦合,於此不加以限制。
如圖3及圖18所示,在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具有前述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實施例中,升降裝置E38被控制而作動時,晶片測試裝置1及其所承載的多個晶片C將被升降裝置E38帶動,而向靠近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方向移動或是向遠離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方向移動。
在溫度調節裝置E34連接有罩體E35的實施例中,當升降裝置E38被控制而使晶片測試裝置1向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的方向移動預定位置時,罩體E35將對應蓋設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電路板10上,而罩體E35將與電路板10共同形成封閉空間SP2。而後,在溫度調節步驟S3前,中央控制裝置E1將先控制抽氣裝置E37對封閉空間SP2進行抽氣,以使封閉空間SP2呈現為接近真空的狀態,如此,在溫度調節步驟S3後,封閉空間SP2中的溫度將不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在實際應用中,當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且升降裝置E38使晶片測試裝置1上升後,多個晶片C可以是不與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相互接觸,而當抽氣裝置E37開始抽氣後,多個晶片C及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才相互接觸,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多個晶片C也可以是在抽氣裝置E37未進行抽氣時,即與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相互接觸。
於測試步驟S4中,晶片測試裝置1是透過接收天線或是多個連接端子,與相對應的發射天線或是容置室端子相互耦合或相互連接,據以得到電力,從而各個測試模組30得以對其所連接的晶片C進行測試。
如圖17及圖18所示,在實際應用中,為了使晶片測試裝置1的供電構件4的多個連接端子能與多個容置室端子E33穩固地相互連接,環境控制設備E3還可以包含多個限位裝置E39,多個限位裝置E39設置於多個容置室E311中。各個限位裝置E39連接中央控制裝置E1。各個限位裝置E39能被中央控制裝置E1控制,以限制晶片測試裝置1於容置室E311中的活動範圍。關於限位裝置E39的具體結構可以是依據需求設計,舉例來說,可以是使晶片測試裝置1設置有卡合孔,而限位裝置E39包含相對應的卡勾結構,當限位裝置E39作動時,卡勾結構將可對應卡合於卡合孔中;又或者,限位裝置E39可以是包含多個伸縮銷,而伸縮銷能對應穿設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卡合孔中。
依上所述,在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各個容置室E311中具有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升降裝置E38及限位裝置E39的實施例中,上述晶片測試方法,於移入步驟S2中,可以是包含以下步驟: 一移入容置室步驟: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入容置室(E311); 一上升步驟:控制容置室(E311)中的升降裝置(E38),以使晶片測試裝置(1)向接觸結構(E34A1、E34B1、E343)方向移動; 一鎖定步驟:控制容置室(E311)中的限位裝置(E39),以使限位裝置(E39)限制晶片測試裝置(1)於容置室(E311)中的活動範圍。
依上所述,本發明的晶片測試方法簡單來說,可以是先將多個晶片安裝於晶片測試裝置1上;接著,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動至環境控制設備E3的其中一個容置室E311中;而後,控制升降裝置E38使晶片測試裝置1上升,以使晶片測試裝置1的多個晶片C的一側,鄰近於溫度調節裝置E34的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並且使溫度調節裝置E34所連接的罩體E35蓋設於晶片測試裝置1的電路板10,以形成封閉空間SP2;隨後,控制抽氣裝置E37對封閉空間SP2進行抽氣,以使晶片測試裝置1上的多個晶片C的一側貼附於高溫接觸結構E34A1、低溫接觸結構E34B1、接觸結構E343,同時,控制溫度調節裝置E34作動,以使晶片C到達預定的溫度;在溫度調節裝置E34作動時,供電給晶片測試裝置1,以使多個測試模組30對多個晶片C進行測試。
請參閱圖27,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利用此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記憶體(即前述晶片)進行測試。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與前述晶片測試方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於移入步驟S2後及分離步驟S5前,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可以是被重複執行兩次,其分別為溫度調節步驟S31、測試步驟S41及溫度調節步驟S32、測試步驟S42。
於溫度調節步驟S31及測試步驟S41中(即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被第一次執行),是先控制容置室E311所對應的溫度調節裝置E34,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115℃以上的溫度的環境中,再控制各個測試模組30對多個晶片C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於此所指溫度調節步驟S31及測試步驟S41即是對記憶體進行預燒(Burn-In)測試。
於溫度調節步驟S32及測試步驟S42中(即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被第二次執行),是先控制容置室E311所對應的溫度調節裝置E34,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75℃至95℃的溫度的環境中,再控制各個測試模組30對多個晶片C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於此所指溫度調節步驟S32及測試步驟S42即是對記憶體進行高溫測試。
特別說明的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上述測試步驟S41及溫度調節步驟S32之間,可以是包含一移出步驟及一移入步驟;移出步驟是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出於當下的容置室E311,移入步驟則是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入另一個容置室E311中。也就是說,晶片測試裝置1可以先後位於溫度在115℃以上及溫度介於75℃至95℃的兩個不同的容置室E311(可以是位於同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或是位於不同的環境控制設備E3)中進行測試作業。
請參閱圖28,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的第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利用此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記憶體(即前述晶片)進行測試。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與前述圖28所示的晶片測試方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於移入步驟S2後及分離步驟S5前,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可以是被重複執行三次,其分別為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1、前述測試步驟S41、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2、前述測試步驟S42、溫度調節步驟S33及測試步驟S43。
於執行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2及前述測試步驟S42後,所執行的溫度調節步驟S33及測試步驟S43(即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被第三次執行),是先控制容置室E311所對應的溫度調節裝置E34,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55℃至-35℃的溫度的環境中,再控制各個測試模組30對多個晶片C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換言之,本實施例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是對多個晶片C依序進行預燒(Burn-In)測試、高溫測試及低溫測試。
請參閱圖29,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的第六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利用此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記憶體(即前述晶片)進行測試。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與前述圖27所示的晶片測試方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於移入步驟S2後及分離步驟S5前,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可以是被重複執行四次,其分別為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1、前述測試步驟S41、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2、前述測試步驟S42、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3、前述測試步驟S43、溫度調節步驟S34及測試步驟S44。
於執行前述溫度調節步驟S33及前述測試步驟S43後,所執行的溫度調節步驟S34及測試步驟S44(即溫度調節步驟S3及測試步驟S4被第四次執行),是先控制容置室E311所對應的溫度調節裝置E34,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20℃至30℃的溫度(常溫)的環境中,再控制各個測試模組30對多個晶片C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換言之,本實施例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是對多個晶片C依序進行預燒(Burn-In)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及常溫測試。
依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晶片測試方法,可以是利用前述說明中,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中的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同時具有致冷器E342及加熱器E341的晶片測試系統E來執行。而,晶片測試裝置1被移入環境控制設備E3的容置室E311後,將依序於115℃以上的溫度的環境中、75℃至95℃的溫度的環境中、-55℃至-35℃的溫度的環境中、20℃至30℃的溫度的環境中,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亦即,對多個晶片C依序進行預燒(Burn-In)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及常溫測試。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晶片測試裝置1對多個晶片C進行預燒(Burn-In)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及常溫測試的順序,可以是依據需求排列,不以上述順序為限。
請參閱圖30,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的第七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利用此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記憶體(即前述晶片)進行測試。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與前述圖27所示的晶片測試方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於移出步驟S6及分類步驟S7之間還可以包含以下步驟: 一移入步驟SX1:將承載有多個晶片(C)的晶片測試裝置(1),移載至另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容置室(E311); 一溫度調節步驟SX2:控制容置室(E311)中的溫度調節裝置(E34)運作,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55℃至-35℃的環境中; 一測試步驟SX3:供電給設置於容置室(E311) 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以使各個測試模組(30)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
本實施例的晶片測試方法,是使晶片測試裝置1先設置於其中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容置室E311中,並使多個晶片C依序處於115℃以上的溫度的環境中及75℃至95℃的溫度的環境中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而後,將晶片測試裝置1移出該容置室E311,並使晶片測試裝置1移入不同的環境控制設備E3的其中一個容置室E311(或是移入同一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另一個容置室E311);隨後,該容置室E311的控制溫度調節裝置E34運作,而使晶片測試裝置1所承載的多個晶片C處於-55℃至-35℃的溫度的環境中進行讀取測試、寫入測試及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
本實施例的晶片測試方法,可以是利用前述說明中晶片測試系統E來執行,特別是各個環境控制設備E3的各個容置室E311中僅設置有加熱裝置E34A或僅設置有致冷裝置E34B的晶片測試系統E。
本實施例的晶片測試方法,由於單一個容置室E311的溫度不會從100℃以上的溫度降至0℃以下的溫度,因此,可以大幅縮短使各個晶片C周圍的溫度到達預定高溫溫度及預定低溫溫度的時間,且亦可大幅降低各個溫度調節裝置E34使容置室E311到達預定溫度所需耗費的能源。
如圖31所示,其顯示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的第八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上述晶片測試系統E可以利用此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記憶體(即前述晶片)進行測試。本實施例所公開的晶片測試方法與前述晶片測試方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在溫度調節步驟SX2及測試步驟SX3後,還可以是包含溫度調節步驟SX4及測試步驟SX5。於溫度調節步驟SX4中是控制容置室E311中的溫度調節裝置E34運作,以使多個晶片C處於20℃至30℃的環境中。於測試步驟SX5中,則是供電給設置於容置室E311中的晶片測試裝置1,以使各個測試模組30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晶片C進行預定測試程序。也就是說,於溫度調節步驟SX2及測試步驟SX3中,是使多個晶片C在低溫環境下進行測試,而於溫度調節步驟SX4及測試步驟SX中,則是使多個晶片C在常溫環境下進行測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各個測試模組30在對其所連接的多個電連接座2上的晶片C完成預定測試程序後,測試模組30可以是將各個晶片C的測試結果資料及相對應的測試參數寫入各個晶片C中,以使各個晶片C中儲存有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更進一步來說,測試結果資料例如可以是包含:晶片C分別於高溫測試、預燒測試、低溫測試及常溫測試中的測試狀況,或者,也可以是僅記錄晶片C是否通過高溫測試、是否通過預燒測試、是否通過低溫測試及是否通過常溫測試。在具體的晶片測試方法中,可以是在各個測試步驟S41、S42、S43、S44(如圖29所示)後分別包含:一測試結果寫入步驟:將各個記憶體完成預定測試程序後的測試結果資料,及相對應的測試參數資料,儲存於各個記憶體中。
測試參數資料例如可以是包含:晶片測試裝置1的識別編號(ID Number)、測試模組30的識別編號、電連接座2的識別編號、環境控制設備E3的識別編號及其容置室E311的識別編號、高溫測試時的溫度值、高溫測試的時間、預燒測試時的溫度值、預燒測試的時間、低溫測試時的溫度值、低溫測試的時間、常溫測試時的溫度值及常溫測試的時間等。
透過上述使測試模組30將晶片C的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寫入晶片C中的設計,當任一個晶片C交到消費者手上時,消費者可以是透過相關的設備讀取晶片C內所儲存的資料,來確認其生產時所進行的檢測狀態;且相關生產人員在接收到任一個由消費者所退回的晶片C時,亦可以透過讀取晶片C內儲存的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來快速地追溯該晶片C的檢測歷程,從而可以有效地幫助生產人員,找出檢測流程中可能存在的缺失。
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晶片測試方法也可以是於分類步驟S7(如圖29所示)後包含:一測試結果寫入步驟:將各個記憶體完成預定測試程序後的測試結果資料,及相對應的測試參數資料,儲存於各個記憶體中。具體來說,當晶片測試裝置1所承載的記憶體,依據需求完成所有測試(例如是預燒測試及高溫測試,或預燒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常溫測試)時,中央控制裝置E1可以是先控制分類設備E5,依據各個記憶體的測試結果,對各個記憶體進行分類。而後,中央控制裝置E1再控制相關的讀寫設備,對已被分類至良品區A1的記憶體進行相關讀寫作業,以將其所對應的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儲存於各記憶體中。也就是說,只有被區分為良品的記憶體,其內部才儲存有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
晶片測試方法也可以是於分類步驟S7(如圖29所示)前包含:一測試結果寫入步驟:將通過各個預定測試程序的記憶體,所對應的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儲存於對應的記憶體中。具體來說,當晶片測試裝置1所承載的記憶體,依據需求完成並通過所有測試(例如是預燒測試及高溫測試,或預燒測試、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常溫測試)時,晶片測試裝置1會將該記憶體所對應的測試結果及相關的測試參數資料寫入該記憶體中;相反地,若記憶體未通過其中至少一個測試時,晶片測試裝置1則不會將該記憶體所對應的任何測試相關資料寫入於該記憶體中。如此,在分類步驟S7中,分類設備可以是透過判斷記憶體中是否寫入有上述任何測試相關資料,來快速判斷該記憶體是否通過測試,若分類設備判斷記憶體中沒有被寫入上述資料,分類設備則可以是直接將該記憶體分類至不良品區。
另外,需強調的是,在上述任何供電構件包含多個連接端子的實施例中,連接端子及容置室端子皆可以直接替換為接收天線及發射天線。當然,由於接收天線及發射天線是以無線的方式進行電力傳輸,因此,在直接使連接端子及容置室端子替換為接收天線及發射天線時,則可忽略在上述部份實施例中,使連接端子及容置室端子相接觸或相分離的相關流程步驟。
綜上,本發明所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晶片測試裝置,及適用於該晶片測試系統的晶片測試方法,相較於現有的晶片測試設備,不但具有成本的優勢,且具有更好的測試效率。另外,本發明所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是使多個晶片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上,而後是移載晶片測試裝置,以使晶片處於不同的溫度環境中進行相關的測試作業,因此,晶片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中進行測試的過程中,皆是設置於同一個晶片測試裝置上,而晶片在整個測試過程中,不會被反覆地拆卸、安裝,而晶片將不易發生不預期的損壞等問題。相反的,現有的記憶體檢測設備,是將記憶體反覆地拆卸、安裝於不同溫度環境中的電連接座上,因此,記憶體在經過反覆的拆卸、安裝後,容易發生不預期的損壞的問題。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內。
E:晶片測試系統 E1:中央控制裝置 E2:晶片安裝設備 E3:環境控制設備 E31:設備本體 E311:容置室 E32:第二資料傳輸端子 E33:容置室端子 E34:溫度調節裝置 E34A:加熱裝置 E34A1:高溫接觸結構 E34B:致冷裝置 E34B1:低溫接觸結構 E341:加熱器 E342:致冷器 E343:接觸結構 E344:流道 E345:流體入口 E346:流體出口 E35:罩體 E351:凹槽 E352:容置開孔 E353:抽氣孔 E36:蓋體 E37:抽氣裝置 E38:升降裝置 E39:限位裝置 E4:移載設備 E5:分類設備 1:晶片測試裝置 10:電路板 101:第一側面 1011:電接觸結構 10111:接觸墊 102:第二側面 1021:第一接觸結構 103:電路板鎖孔 104:定位孔 11:固定組件 111:第一固定構件 1111:第一鎖孔 1112:抵壓結構體 11121:鎖孔 1113:穿孔 1114:固定本體 1115:群組容置孔 1116:輔助固定部 1117:鎖孔 112:第二固定構件 1121:第二鎖孔 1122:避讓孔 1123:固定孔 2:電連接座 20:探針組件 201:針體 202:彈簧 21:電連接座本體 21A:開孔 21B:容置槽 211:頂壁 2111:外側面 2112:內側面 212:環側壁 213:抵頂部 2131:環狀抵頂面 22:升降結構 22A:連接孔 22B:晶片容槽 221:基部 222:承載部 223:限位部 23:支撐結構 231:底座結構 2311:穿孔 2312:定位孔 232:輔助結構 2321:支撐孔 24:彈性組件 25:定位件 3:控制機組 30:測試模組 31:機殼 32:測試模組本體 321:輔助固定結構 3211:固定孔 33:第二接觸結構 4:供電構件 8:第一資料傳輸端子 A1:良品區 A2:不良品區 C:晶片 C1:電連接部 SP1:容置空間 SP2:封閉空間 S:間隙
圖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另一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抵壓結構體與固定本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及電路板的分解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測試模組、電路板及第二固定構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的剖面分解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未設置有晶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電連接座設置有晶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抵壓結構體與固定本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座的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環境控制設備的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環境控制設備包含的裝置與中央控制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的組裝示意圖。
圖20、2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上的剖面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及蓋體設置於晶片測試裝置上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8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9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六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30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七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31為本發明公開的晶片測試系統利用晶片測試方法對多個晶片進行測試的第八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10:電路板
101:第一側面
103:電路板鎖孔
111:第一固定構件
1111:第一鎖孔
1112:抵壓結構體
11121:鎖孔
1113:穿孔
1114:固定本體
1115:群組容置孔
1116:輔助固定部
1117:鎖孔
2:電連接座
4:供電構件
8:第一資料傳輸端子
C:晶片

Claims (22)

  1. 一種晶片測試裝置,其用以承載多個晶片,且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能被移載裝置載運而於多個工作站之間傳遞,所述晶片測試裝置包含: 一電路板,其彼此相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所述電路板具有多個定位孔及多個電路板鎖孔,各個所述定位孔不貫穿所述電路板設置,各個所述電路板鎖孔貫穿所述電路板設置; 一固定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固定構件及一第二固定構件,所述第一固定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側面,所述第二固定構件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鎖孔,所述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二鎖孔,多個所述第一鎖孔、多個所述電路板鎖孔及多個所述第二鎖孔相對應地設置;多個鎖固件鎖固於多個所述第一鎖孔、多個所述電路板鎖孔及多個所述第二鎖孔,而所述電路板被固定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及所述第二固定構件之間; 多個電連接座,各個所述電連接座具有一電連接座本體;各個所述電連接座本體的一側用以承載一個所述晶片,所述電連接座本體的另一側具有至少兩個定位件,各個所述定位件與多個所述定位孔相互卡合,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固定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側面;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包含多個抵壓結構體,多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對應抵壓於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的一部分,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被所述第一固定構件抵壓而固定於所述電連接座的所述第一側面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包含有多個穿孔,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其中一個所述穿孔; 一控制機組,其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二側面,所述控制機組包含多個測試模組,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一部分的所述電連接座連接;所述第二固定結件具有多個避讓孔,多個所述測試模組的一部分穿設於多個所述避讓孔; 至少一供電構件,其連接所述電路板; 其中,所述晶片測試裝置必須透過所述供電構件與一供電設備連接,以取得各個所述測試模組運作時所需的電力;所述供電設備與至少一個工作站連接; 其中,當所述晶片測試裝置通過所述供電構件由所述供電設備取得電力時,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能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上的所述晶片進行一預定測試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包含:圖形產生器(Pattern Generator, PG)、元件電源供應模組(Device Power Supplies, DPS)及驅動電路(Driver);所述晶片為記憶體,所述預定測試程序包含:一讀取測試、一寫入測試及一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其中,多個所述電連接座區隔為多個電連接座群組,各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包含至少一個所述電連接座;多個所述測試模組與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相連接,而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相對應的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所述電連接座相連接;多個所述測試模組與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相連接,而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相對應的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所述電連接座相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各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固定構件相固定,各個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群組容置孔,各個所述群組容置孔用以容置同一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所述電路板於所述第二側面形成有多個第一接觸結構,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觸結構,各個所述測試模組的所述第二接觸結構能與其中一個所述第一接觸結構可拆卸地相互接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所述供電構件包含多個連接端子,多個所述連接端子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側面,且多個所述連接端子露出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多個所述連接端子用以與其中一個所述工作站的多個容置室端子相連接;當多個所述連接端子與多個所述容置室端子相互連接時,與所述供電設備能提供電力給所述晶片測試裝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所述供電構件為一接收天線,所述接收天線用以與所述供電設備的一發射天線相互耦合,而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能通過所述接收天線,以無線的方式接收所述供電設備所傳輸的電力。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所述晶片測試裝置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資料傳輸端子,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設置於所述電路板,且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外露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用以與其中一個所述工作站的至少一第二資料傳輸端子相互接觸以相互傳輸資料。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所述晶片測試裝置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資料傳輸天線,所述第一資料傳輸天線用以與其中一個所述工作站的至少一第二資料傳輸天線以無線的方式傳輸資料。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在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上的所述晶片完成所述預定測試程序後,所述測試模組將會把各個所述晶片的測試結果資料及其測試參數資料寫入所述晶片中,以使各個所述晶片中儲存有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片測試裝置,其中,各個所述電連接座包含: 一電連接座本體,其具有一頂壁及一環側壁,所述頂壁具有一開孔,所述環側壁的一端與所述頂壁的周緣相連接,所述環側壁的另一端抵靠於所述電路板,所述頂壁、所述環側壁及所述電路板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頂壁彼此相反的兩側面定義為一外側面及一內側面,所述內側面位於所述容置槽中; 一支撐結構,其抵靠於所述電路板,且所述支撐結構位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支撐結構包含有多個定位孔,各個所述定位孔設置有一個所述定位件; 一升降結構,其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升降結構具有一基部及一承載部,所述基部位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基部向一側延伸形成所述承載部,所述承載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開孔中;所述承載部向遠離所述基部的一側延伸形成有多個限位部,多個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設所述開孔,且多個所述限位部及所述承載部共同形成有一晶片容槽,所述晶片容槽用以容置所述晶片;所述升降結構還具有多個連接孔,多個所述連接孔貫穿所述基部及所述承載部; 至少一彈性組件,其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各個所述彈性組件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升降結構,各個所述彈性組件的另一端固定於所述支撐結構,多個所述彈性組件受壓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使所述基部抵靠於所述頂壁的所述內側面,且所述升降結構與所述支撐結構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多個探針組件,各個所述探針組件的一端固定設置於所述支撐結構,且各個所述探針組件的另一端抵頂靠於所述電路板的接觸結構,多個所述探針組件的另一端穿設於多個所述連接孔; 其中,當所述晶片容槽設置有所述晶片,且所述限位部未被一抵壓裝置抵壓時,位於多個所述連接孔中的所述探針組件不與所述晶片的多個接點部相連接; 其中,當所述晶片容槽設置有所述晶片,且所述限位部被所述抵壓裝置抵壓而向所述電連接座本體內縮時,多個所述探針組件將抵頂多個所述接點部,且多個所述探針組件及所述晶片彼此相連接。
  11. 一種晶片測試系統,其包含: 一晶片測試裝置,其包含: 一電路板,其彼此相反的兩側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所述電路板具有多個定位孔及多個電路板鎖孔,各個所述定位孔不貫穿所述電路板設置,各個所述電路板鎖孔貫穿所述電路板設置; 一固定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固定構件及一第二固定構件,所述第一固定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側面,所述第二固定構件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鎖孔,所述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第二鎖孔,多個所述第一鎖孔、多個所述電路板鎖孔及多個所述第二鎖孔相對應地設置;多個鎖固件鎖固於多個所述第一鎖孔、多個所述電路板鎖孔及多個所述第二鎖孔,而所述電路板被固定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及所述第二固定構件之間; 多個電連接座,各個所述電連接座具有一電連接座本體;各個所述電連接座本體的一側用以承載一個晶片,所述電連接座本體的另一側具有至少兩個定位件,各個所述定位件與多個所述定位孔相互卡合,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固定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側面;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包含多個抵壓結構體,多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對應抵壓於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的一部分,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被所述第一固定構件抵壓而固定於所述電連接座的所述第一側面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包含有多個穿孔,而各個所述電連接座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各個所述穿孔; 一控制機組,其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二側面,所述控制機組包含多個測試模組,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一部分的所述電連接座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構件具有多個避讓孔,多個所述測試模組的一部分穿設於其中一個所述避讓孔;及 至少一供電構件,其連接所述電路板; 一中央控制裝置;以及 一環境控制設備,其包含: 一設備本體,其包含多個容置室,所述設備本體連接一供電設備;各個所述容置室中設置有另一供電構件,各個所述容置室中的供電構件與所述供電設備連接; 一抽氣裝置,其連接各個所述容置室,所述抽氣裝置連接所述中央控制裝置;所述抽氣裝置能被所述中央控制裝置控制,而將所述晶片測試裝置所承載的多個所述晶片的周圍的空氣向外抽出;及 多個溫度調節裝置,其設置於所述設備本體,各個所述容置室中設置有一個所述溫度調節裝置;各個所述溫度調節裝置能被所述中央控制裝置控制,而提升或降低所述晶片測試裝置所承載的多個所述晶片的周圍的溫度; 其中,當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設置於其中一個所述容置室中時,所述供電設備能通過所述容置室中的供電構件及所述晶片測試裝置的所述供電構件,提供電力給所述晶片測試裝置;當所述供電設備供電給所述晶片測試裝置時,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將能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所承載的所述晶片進行一預定測試程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包含:圖形產生器(Pattern Generator, PG)、元件電源供應模組(Device Power Supplies, DPS)及驅動電路(Driver);所述晶片為記憶體,所述預定測試程序包含:一讀取測試、一寫入測試及一電性測試中的至少一個;其中,多個所述電連接座區隔為多個電連接座群組,各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包含至少一個所述電連接座;多個所述測試模組與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相連接,而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相對應的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所述電連接座相連接;多個所述測試模組與多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相連接,而各個所述測試模組與相對應的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所有所述電連接座相連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固定構件相固定,各個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具有多個群組容置孔,各個所述群組容置孔用以容置同一個所述電連接座群組中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各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呈柵欄狀,而各個所述抵壓結構體具有多個穿孔,各個所述電連接座的一部分對應露出於各個所述穿孔。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所述電路板於所述第二側面形成有多個第一接觸結構,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觸結構,各個所述測試模組的所述第二接觸結構能與其中一個所述第一接觸結構可拆卸地相互接觸。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所述供電構件包含多個連接端子,多個所述連接端子設置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側面,且多個所述連接端子露出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各個所述容置室中設置有多個容置室端子;當多個所述連接端子與其中一個所述容置室中的多個所述容置室端子相互連接時,與所述供電設備能提供電力給所述晶片測試裝置。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所述供電構件為一接收天線,所述接收天線用以與所述供電設備的一發射天線相互耦合,而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能通過所述接收天線,以無線的方式接收所述供電設備所傳輸的電力。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所述晶片測試裝置還包含至少一第一資料傳輸端子,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設置於所述電路板,且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外露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各個所述容置室包含有至少一第二資料傳輸端子,所述第二資料傳輸端子與所述中央控制裝置連接;所述第一資料傳輸端子能與各個所述容置室中的所述第二資料傳輸端子相互接觸,而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能與所述中央控制裝置相互傳遞資訊。
  18.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所述晶片測試裝置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資料傳輸天線,所述設備本體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資料傳輸天線,所述第二資料傳輸天線與所述中央控制裝置連接;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能通過所述第一資料傳輸天線及所述第二資料傳輸天線,以無線的方式與所述中央控制裝置相互傳遞資料。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所述測試模組在對其所連接的多個所述電連接座上的所述晶片完成所述預定測試程序後,所述測試模組將會把各個所述晶片的測試結果資料及其測試參數資料寫入所述晶片中,以使各個所述晶片中儲存有測試結果資料及測試參數資料。
  20.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電連接座包含: 一電連接座本體,其具有一頂壁及一環側壁,所述頂壁具有一開孔,所述環側壁的一端與所述頂壁的周緣相連接,所述環側壁的另一端抵靠於所述電路板,所述頂壁、所述環側壁及所述電路板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頂壁彼此相反的兩側面定義為一外側面及一內側面,所述內側面位於所述容置槽中; 一支撐結構,其抵靠於所述電路板,且所述支撐結構位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支撐結構包含有多個定位孔,各個所述定位孔設置有一個所述定位件; 一升降結構,其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升降結構具有一基部及一承載部,所述基部位於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基部向一側延伸形成所述承載部,所述承載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開孔中;所述承載部向遠離所述基部的一側延伸形成有多個限位部,多個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設所述開孔,且多個所述限位部及所述承載部共同形成有一晶片容槽,所述晶片容槽用以容置所述晶片;所述升降結構還具有多個連接孔,多個所述連接孔貫穿所述基部及所述承載部; 至少一彈性組件,其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各個所述彈性組件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升降結構,各個所述彈性組件的另一端固定於所述支撐結構,多個所述彈性組件受壓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使所述基部抵靠於所述頂壁的所述內側面,且所述升降結構與所述支撐結構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多個探針組件,各個所述探針組件的一端固定設置於所述支撐結構,且各個所述探針組件的另一端抵頂靠於所述電路板的接觸結構,多個所述探針組件的另一端穿設於多個所述連接孔; 其中,當所述晶片容槽設置有所述晶片,且所述限位部未被一抵壓裝置抵壓時,位於多個所述連接孔中的所述探針組件不與所述晶片的多個接點部相連接; 其中,當所述晶片容槽設置有所述晶片,且所述限位部被所述抵壓裝置抵壓而向所述電連接座本體內縮時,多個所述探針組件將抵頂多個所述接點部,且多個所述探針組件及所述晶片彼此相連接。
  21.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所述容置室中還設置有一罩體;當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設置於其中一個所述容置室中,且所述晶片測試裝置被供電時,所述容置室中的所述罩體對應蓋設於所述第一固定構件上,而所述罩體、所述第一固定構件與所述電路板將共同形成一封閉空間,多個所述電連接座則對應位於所述封閉空間中,而所述抽氣裝置能被控制以將所述封閉空間中的空氣向外抽出。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晶片測試系統,其中,各個所述容置室中還設置有一升降裝置,各個所述升降裝置連接所述中央控制裝置;各個所述升降裝置能被所述中央控制裝置控制,以使所述晶片測試裝置向所述罩體靠近或遠離。
TW108139813A 2019-11-01 2019-11-01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TWI745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9813A TWI745775B (zh) 2019-11-01 2019-11-01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US16/847,668 US11366155B2 (en) 2019-11-01 2020-04-14 Chip testing device and chip testing system for testing memory chip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9813A TWI745775B (zh) 2019-11-01 2019-11-01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046A true TW202119046A (zh) 2021-05-16
TWI745775B TWI745775B (zh) 2021-11-11

Family

ID=7568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9813A TWI745775B (zh) 2019-11-01 2019-11-01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6155B2 (zh)
TW (1) TWI7457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266B (zh) * 2022-03-31 2023-05-21 品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治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5250B (zh) * 2019-07-17 2020-09-21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晶片測試裝置
US11163013B2 (en) * 2019-10-30 2021-11-0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 partial discharge monitoring
JP6901603B1 (ja) * 2020-03-27 2021-07-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11350525B2 (en) * 2020-05-18 2022-05-31 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DUT on a test board without use of socket or solder
TWI729822B (zh) * 2020-05-22 2021-06-01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環境控制設備及晶片測試系統
US11940478B2 (en) * 2020-12-07 2024-03-26 Duke University Electronic device character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5308563A (zh) * 2021-07-02 2022-11-08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集成电路的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13791337B (zh) * 2021-11-16 2022-03-04 吉安县鑫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电路板用质量分析监测系统
CN114397560A (zh) 2022-01-24 2022-04-26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载板的电性检测装置
CN116154500B (zh) * 2022-12-30 2023-09-19 北京京城清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陶瓷管壳吸气剂电激活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2144B2 (en) * 2000-09-13 2004-05-25 Kingston Technology Co. Local heating of memory modules tested on a multi-motherboard tester
JP4789125B2 (ja) * 2000-12-07 2011-10-12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電子部品試験用ソケ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JP4119104B2 (ja) * 2001-07-12 2008-07-16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ヒータ付プッシャ、電子部品ハンド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温度制御方法
MY140086A (en) * 2004-07-23 2009-11-30 Advantest Corp Electronic device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electronic device test apparatus
KR101217205B1 (ko) * 2011-09-23 2012-12-31 하이콘 주식회사 아이씨 테스트용 소켓장치
JP2013145134A (ja) * 2012-01-13 2013-07-25 Advantest Corp ハンドラ装置および試験装置
KR20140011438A (ko) * 2012-07-12 2014-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디바이스 테스트 소켓 및 그를 구비한 테스트 설비
MY190245A (en) * 2013-12-03 2022-04-08 Happyjapan Inc Ic handler
US9229041B2 (en) * 2014-01-29 2016-01-0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tomatic test system
TWM514004U (zh) * 2015-07-30 2015-12-11 Cheng Yun Technology Co Ltd 積體電路的檢測裝置及檢測設備
PH12017000234A1 (en) * 2016-09-02 2018-07-23 Knight Auto Prec Engineering Pte Ltd Handling assembly of semiconductor test equipment
TWI606244B (zh) * 2016-10-24 2017-11-21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影像感測晶片之測試座
JP2019008989A (ja) * 2017-06-23 2019-01-17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ソケット及び検査治具
TWM582137U (zh) * 2019-01-07 2019-08-11 新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e-burned board structure with independent large current supply layer
TWI714332B (zh) * 2019-11-01 2020-12-21 美商第一檢測有限公司 環境控制設備及晶片測試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266B (zh) * 2022-03-31 2023-05-21 品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32140A1 (en) 2021-05-06
TWI745775B (zh) 2021-11-11
US11366155B2 (en)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5775B (zh) 晶片測試裝置及晶片測試系統
TWI714332B (zh) 環境控制設備及晶片測試系統
TWI701450B (zh) 環境控制設備
TWI706148B (zh) 晶片測試方法
TWI700499B (zh) 晶片測試系統
TWI705250B (zh) 晶片測試裝置
TWI705257B (zh) 環境控制設備
KR20220059413A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의 대량 테스트를 위한 차폐형 소켓 및 캐리어
TWI745913B (zh) 系統級測試設備及系統級測試系統
TWI729822B (zh) 環境控制設備及晶片測試系統
TWI736201B (zh) 晶片測試電路及其測試方法
CN112802536A (zh) 芯片测试装置及芯片测试系统
TWI824687B (zh) 具有平行測試胞元之自動化測試設備及測試受測裝置的方法
CN112309489B (zh) 环境控制设备
US20090002007A1 (en) Universal cover for a burn-in socket
CN112798922A (zh) 环境控制设备及芯片测试系统
CN112309486B (zh) 芯片测试装置
CN112309491B (zh) 环境控制设备
CN112309487B (zh) 芯片测试系统
CN112309488B (zh) 芯片测试方法
CN113740701B (zh) 环境控制设备及芯片测试系统
US20120092035A1 (en) Adapted test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