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1247A -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 Google Patents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1247A
TW202111247A TW108134602A TW108134602A TW202111247A TW 202111247 A TW202111247 A TW 202111247A TW 108134602 A TW108134602 A TW 108134602A TW 108134602 A TW108134602 A TW 108134602A TW 202111247 A TW202111247 A TW 2021112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metal pipe
side wall
outer side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6101B (zh
Inventor
鄭燦雄
Original Assignee
鄭燦雄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鄭燦雄 filed Critical 鄭燦雄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1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1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124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主要包含有一第一金屬管體、一第二金屬管體、一連接件、一連接空間及一第一非金屬管體,該第一金屬管體一端設置有一第一結合段;該第二金屬管體設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的外側壁,內側壁並形成一第一卡固單元;該連接件將該第二金屬管體一端連接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上,並與該第一金屬管體及該第二金屬管體形成該容置空間;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一端具有一第二結合段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且外側壁對應形塑而具一第二卡固單元;該第二卡固單元與該第一卡固單元相互卡合限位固定,增加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的抗拉性。

Description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連接結構,尤指將金屬管體與非金屬管體進行接合之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習用之進行管體對接時,通常會依管體為金屬管體或非金屬管體而利用下述之熱熔對接、法蘭對接、車牙後螺接、電銲套熔接、熱熔帶纏繞熔接等方式來擇優實施,而非金屬管體,例如:塑膠管材,具有質量輕、耐腐蝕等主要特性,但某些塑膠管材由於其極性低,因此,當配管作業需要將兩種不同管材進行對接時,尤其是非金屬管體(例如:塑膠管材)與金屬管體(例如:鋼管)進行對接,往往會在對接之接合點產生強度不足之問題,甚至是非金屬管體與金屬管體彼此無法產生黏接之問題。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之問題,要如何開發一種可將異材管材利用簡單的結構就可以方便結合,並具適當的結構強度,即為相關業者所欲改善之課題所在。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習知異質管材其對接時,在連接結構處強度不足之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第一金屬管體、一第二金屬管體、一連接件、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一非金屬管體,該第一金屬管體,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第一結合段,該第一結合段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一直徑;該第二金屬管體,設置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二直徑,而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並形成有一第一卡固單元;該連接件,連接該第二金屬管體之一端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上,其中,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與該連接件形成該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於該第二金屬管體結合該連接件之另端形成一開口;該第一非金屬管體,至少一端設置有一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之第二結合段,該第一非金屬管體於該第二結合段容置在該容置空間之外側壁會被形塑而具一第二卡固單元;其中,該第二卡固單元與該第一卡固單元相互卡合限位固定,且該第一結合段之長度大於該第二結合段之長度。
進一步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於外側壁凸設形塑成有一凸環部,該凸環部環設於該第一非金屬管體的外側壁,且至少部份之該凸環部抵接該第二金屬管體。
進一步地,該凸環部會凸設超出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外側壁面。
進一步地,該第二結合段卡合限位固定於該第一卡固單元的外側壁之第一表面積大於該第二結合段相對於該第一卡固單元位置其內側壁之第二表面積。
進一步地,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直徑為一第三直徑,而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之管壁厚度為該第一直徑與該第三直徑之差值。
進一步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為高密度聚乙烯塑膠(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進一步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之管壁厚度沿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軸線剖面看時,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位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兩外側壁之該容置空間處的管壁厚度不同。
進一步地,該連接件設有至少一貫穿該連接件之通孔,該通孔會連接該容置空間與外部空間。
進一步地,該第一卡固單元為複數第一斜錐狀倒鉤環,該第二卡固單元為複數第二斜錐狀倒鉤環。
進一步地,該第一卡固單元為第一螺牙,該第二卡固單元為第二螺牙。
是以,本發明較先前技術具有以下有益功效:
1、本發明可藉由加熱第二金屬管體達到第一非金屬管體的熔融溫度來進行對接,並使其第二結合段外側壁被形塑而具該第二卡固單元與該第二金屬管體的該第一卡固單元形成卡合限位固定,而增加其抗拉性。
2、本發明可藉由先在該第一非金屬管體的第二結合段外側壁被形塑該第二卡固單元後再鎖入該第一卡固單元而形成卡合限位固定,藉此,增加施工的便利性。
茲就本申請案的技術特徵暨操作方式舉數個較佳實施態樣,並配合圖示說明謹述於后,俾提供審查參閱。再者,本發明中之圖式,為便於說明其比例未必按實際比例繪製,圖式中之比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欲請求保護之範圍。
關於本發明之技術,請參照第1圖至第6-2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其主要包含有一第一金屬管體10、一第二金屬管體20、一連接件30、一容置空間40及一第一非金屬管體50。
該第一金屬管體10,請先參閱第5圖所示,其一端設置有一第一結合段11,該第一結合段11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一直徑D1;
該第二金屬管體20,設置於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該第一結合段11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二直徑D2,而其內側壁直徑為一第三直徑D3,而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內側壁並形成有一第一卡固單元21,其中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一卡固單元21為複數第一斜錐狀倒鉤環,而該第三直徑D3為該第一卡固單元21內徑的徑長,但不以此為限;
該連接件30,設有二貫穿該連接件30之通孔31,並連接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一端於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該第一結合段11上,也就是該連接件30一端會與該第二金屬管體20相連接,而另端會被連接於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該第一結合段11上,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是將該第二金屬管體20利用該連接件30而焊接在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該第一結合段11上而產生連接,因此,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該第一結合段11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內側壁與該連接件30會形成該容置空間40,而該容置空間40的深度可以依使用者的需求來改變,請再參閱第3圖與第5圖所示,該容置空間40於該第二金屬管體20結合該連接件30之另端形成一開口41,且該等通孔31及該開口41會連接該容置空間40與外部空間,也就是該等通孔31一端會連接該容置空間40,另端會連通外部空間;
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請再參閱第5圖、第6-1圖與第6-2圖所示,其一端設置有一容置於該容置空間40之第二結合段51,而該第二結合段51會依該容置空間40的深度來設計,也就是該容置空間40的深度愈深,則可容置的第二結合段51也就愈長,反之則愈短,其中,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其該第二結合段51容置在該容置空間40之外側壁會因為受熱而被形塑而形成對應該第一卡固單元21之一第二卡固單元52,而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管壁厚度為該第一直徑D1與該第三直徑D3之差值,其中,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為高密度聚乙烯塑膠(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但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亦可為一種熱塑性材質製成,且本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二卡固單元52為複數第二斜錐狀倒鉤環,該第二斜狀倒鉤環與該第一斜狀倒鉤環相互卡合限位固定;
請再參閱第6-1圖與第6-2圖所示,該第二卡固單元52與該第一卡固單元21彼此相互卡合限位固定;且該第一結合段11之長度大於該第二結合段51之長度,因此,該第二結合段51卡合限位固定於該第一卡固單元21外側壁之第一表面積大於該第二結合段51相對於該第一卡固單元21位置其內側壁之第二表面積。
再者,請再參閱第6-1圖所示,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管壁厚度沿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軸線剖面看時,於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位於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兩外側壁之該容置空間40處的管壁厚度係為相同,但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位於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兩外側壁之該容置空間40處的管壁厚度亦可為不同。
請再參閱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二金屬管體20利用該連接件30而焊接在該第一金屬管體10在外側壁所預設一適合長度的該第一結合段11上,因此,該第一金屬管體10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20的內側壁與該連接件30就會形成該容置空間40及該開口41,其中,預定要對接之該第一金屬管體10可以預先在第三地與該第二金屬管體20及該連接件30進行焊接;請再參閱第3圖至第6-2圖所示,當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要結合到具第二金屬管體20之該第一金屬管體10時,使用者僅需要先將該第二金屬管體20進行加熱,並使該第二金屬管體20的溫度達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熔融溫度後,再將該第一金屬管體10及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分別設置於套接機具(圖未示)上以液壓方式穩定推移該第一金屬管體10,如第5圖虛線箭頭所示方向推移,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由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朝該第一金屬管體10之方向推移,或者兩者皆朝彼此面對面的方向推移,使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該第二結合段51由該開口41沿該第一結合段11進入該容置空間40,當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該第二結合段51其外側壁接觸到已達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其熔融溫度之該第二金屬管體20其內側壁時,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外側壁就會被軟化而呈熔融狀並會持續推移使該第二結合段51會被容置於該容置空間40內,且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該第二結合段51在由該開口41被推移進入該容置空間40時,該容置空間40會利用該連接件30上的該等通孔31來將該容置空間40內的空氣由該等通孔31處而排除到該等通孔31另端所連通的外部空間,其中,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二結合段51是填滿該容置空間40,但也可以不用填滿該容置空間40,所以,待該第二結合段51被推移至該容置空間40後,此第一非金屬管體50其第二結合段51的外側壁也會對應該第一卡固單元21被形塑而具該第二卡固單元52,該第一卡固單元21與第二卡固單元52此時會呈緊密熱黏結狀態,再於冷卻後該第一卡固單元21與該第二卡固單元52會呈緊密卡合限位固定狀態。
此外,請再參閱第7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其主要結構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是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兩端各設有該第二結合段51,並將該第二結合段51分別嵌入已加熱且由二個不同的該第二金屬管體20、該第一金屬管體10及該連接件30所形成的二個不同的該容置空間40,使得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其兩端之該第二結合段51會在各自接觸到所對應且受熱為高溫狀態之該第二金屬管體20而熔融,並於第二結合段51之外側壁被形塑對應該第一卡固單元21之該第一卡固單元52,而呈緊密熱黏結狀態,並於冷卻後該等第一卡固單元21與該第一卡固單元52呈緊密卡合限位固定狀態。
請參閱第8圖與第9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其主要結構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係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於外側壁凸設形成有一凸環部53,該凸環部53環設於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外側壁,且至少部份之該凸環部53會抵接該第二金屬管體20,而該凸環部53會凸設超出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外側壁面,亦可僅凸出該第二金屬管體20之內側壁,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其主要結構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差異係該第一卡固單元21為具第一螺牙設計,而該第二卡固單元52相對該第一卡固單元21為具第二螺牙,藉此,請再參閱第10圖所示,在未進行對接時,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該第二結合段51之外側壁會先形塑出該第二卡固單元52之第二螺牙設計,請再參閱第11圖所示,待進行對接時,再將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該第二卡固單元52的第二螺牙螺鎖設至該第一金屬管體10與該第二金屬管體20間的該容置空間40內,使得該第一卡固單元21的第一螺牙與該第二卡固單元52的第二螺牙相互卡合限位固定;又,該第二卡固單元21之外側壁也可以先塗覆熱熔膠等熱塑性的黏著材料,不以此為限,待該第二卡固單元52與該第一卡固單元21相互卡合限位固定後,加熱該第二金屬管體20使熱塑性的黏著材料可以強化該第一卡固單元21與該第二卡固單元52間的黏著力。
茲,再將本發明之特徵及其可達成之預期功效陳述如下:
本發明之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透過在該第一金屬管體10預計要進行對接的一段先利用該連接件30而將該第二金屬管體20焊接在該第一金屬管體10的該第一結合段11上,並在配管作業進行時,可以依需求選擇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是否要先形塑該第二卡固單元52,也就是說若沒有先形塑該第二卡固單元52在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時,則可以先對該第二金屬管體20進行加熱使其達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所需的熔融溫度,再利用套接機器將該第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該第二結合段51由該第一結合段11經該開口41而推移進入該容置空間40內,使該第二結合段51外側壁在呈熔融狀態時會相對該第一卡固單元21而被形塑為對應該第一卡固單元21的該第二卡固單元52,待冷卻後該第一卡固單元21與該第二卡固單元52彼此會相互卡合限位固定,且該第二結合段51卡合限位固定於該第一卡固單元21外側壁之第一表面積大於該第二結合段51相對於該第一卡固單元21位置其內側壁之第二表面積,因此,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的外側壁與第二金屬管體20其內側壁之黏著力力會大於未形成該第二卡固單元52之黏著力,進而增加其抗拉性;而且此連接結構,不會受到需要進行對接之該第一金屬管體10其長度的限制,只要事前丈量其長度及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之長度,並將該第一金屬管體10、該第二金屬管體20、該連接件30及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在工廠內分別進行加工,於施工場所再利用套接機具進行施工,而達到可耐水壓等等之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又,該第一非金屬管體50可以先在該第二結合段51的外側壁先形塑出該第二卡固單元52,使得該第二卡固單元52可以被螺鎖進入該容置空間40內而與該第一卡固單元21彼此形成卡合限位固定。
以上已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內容,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10:第一金屬管體 11:第一結合段 20:第二金屬管體 21:第一卡固單元 30:連接件 31:通孔 40:容置空間 41:開口 50:第一非金屬管體 51:第二結合段 52:第二卡固單元 53:凸環部 D1:第一直徑 D2:第二直徑 D3:第三直徑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非金屬管體與第一金屬管體組合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例第一非金屬管體與第一金屬管體另一視角之組合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結合後之立體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結合前之剖面示意圖。 第6-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結合後之剖面示意圖。 第6-2圖:為第6-1圖其圈選處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樣對接完成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對接進行之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對接完成之剖面示意圖。
10:第一金屬管體
11:第一結合段
20:第二金屬管體
21:第一卡固單元
30:連接件
31:通孔
50:第一非金屬管體
51:第二結合段
52:第二卡固單元

Claims (10)

  1. 一種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其包含有: 一第一金屬管體,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第一結合段,該第一結合段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一直徑; 一第二金屬管體,設置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外側壁直徑為一第二直徑,而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並形成有一第一卡固單元; 一連接件,連接該第二金屬管體之一端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上,其中,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該第一結合段的外側壁、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與該連接件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於該第二金屬管體結合該連接件之另端形成一開口;以及 一第一非金屬管體,至少一端設置有一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之第二結合段,其中,該第一非金屬管體於該第二結合段容置在該容置空間之外側壁形塑而具一第二卡固單元; 其中,該第二卡固單元與該第一卡固單元相互卡合限位固定; 其中,該第一結合段之長度大於該第二結合段之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進一步地該第一非金屬管體於外側壁凸設形成有一凸環部,該凸環部環設於該第一非金屬管體的外側壁,且至少部份之該凸環部抵接該第二金屬管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凸環部會凸設超出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外側壁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二結合段卡合限位固定於該第一卡固單元外側壁之第一表面積大於該第二結合段相對於該第一卡固單元位置其內側壁之第二表面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進一步地該第二金屬管體之內側壁直徑為一第三直徑,而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之管壁厚度為該第一直徑與該第三直徑之差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一非金屬管體為高密度聚乙烯塑膠(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所製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之管壁厚度沿該第一金屬管體之軸線剖面看時,該第一非金屬管體位於該第一金屬管體之兩外側壁之該容置空間處的管壁厚度不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進一地該連接件設有至少一貫穿該連接件之通孔,該通孔會連接該容置空間與外部空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一卡固單元為複數第一斜錐狀倒鉤環,該第二卡固單元為複數第二斜錐狀倒鉤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結構,其中,該第一卡固單元為第一螺牙,該第二卡固單元為第二螺牙。
TW108134602A 2019-09-03 2019-09-25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TWI706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1701 2019-09-03
TW108131701 2019-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6101B TWI706101B (zh) 2020-10-01
TW202111247A true TW202111247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09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602A TWI706101B (zh) 2019-09-03 2019-09-25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61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79507A (fr) * 1960-11-10 1961-12-22 Tuyaux Flexibles Rudolph Tuyau déformable
US5931510A (en) * 1997-06-17 1999-08-03 Teleflex Incorporated Hose end fitting assembly
DE10111557A1 (de) * 2001-03-10 2002-09-26 Optimel Schmelzgustechnik Gmbh Bauteilverbund
CN200972038Y (zh) * 2006-11-28 2007-11-07 天津市润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塑料管与金属管接头的夹紧件
JP2017067181A (ja) * 2015-09-30 2017-04-06 八千代水道株式会社 配管接続部と配管接続工法
CN207261904U (zh) * 2017-08-31 2018-04-20 温州市浩特钢业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管道
WO2020022178A1 (ja) * 2018-07-23 2020-01-30 株式会社アクシス 継手装置、継手構造及び継手構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6101B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8981B2 (ja) フランジ継手及び金属管結合構造
JP6553604B2 (ja) シールの完全性の非破壊圧力試験を可能にする管継手
US9631758B2 (en) Connecting piece for multilayered conduits, method of connecting, and assembly obtained by the method
KR20200031138A (ko) 접합 연결부를 구비한 파이프 장치
TWI706101B (zh) 異質管材之連接結構
JP5688282B2 (ja) 配管材の製造方法
KR200347935Y1 (ko) 배관 파이프용 열 융착 연결구
WO2015093257A1 (ja) 流体輸送用ヘッダー管継手
JP2007071323A (ja) コルゲート管の接続方法
JP2017227228A (ja) 加熱融着継手、そ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体
KR20050076881A (ko) 배관 파이프용 열 융착 연결구
RU2616723C2 (ru) Соединение труб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уб
KR100981917B1 (ko) 관 연결용 커플링
KR101664309B1 (ko) 폴리에틸렌 파이프 열융착용 파이프 클램핑 장치
JPH07317984A (ja) 管と継手の接合方法、及び配管用管
JP2017160925A (ja) 継手部材および配管構造
JPH07180786A (ja) バルブ部材
JP6921588B2 (ja) 樹脂管同士の仮固定構造
JP2004176739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チューブの接合構造
JP2021055745A (ja) 継手
JP2001187992A (ja) 樹脂管の接合方法及び樹脂管の接合構造
JPH0228760B2 (zh)
JPH0493A (ja) プラスチック継手
JP2023008547A (ja) 治具、配管融着構造、及び配管融着方法
JP200331183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管の熱融着接合補助材及び熱可塑性樹脂管の接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