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1125A -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1125A
TW202101125A TW109101923A TW109101923A TW202101125A TW 202101125 A TW202101125 A TW 202101125A TW 109101923 A TW109101923 A TW 109101923A TW 109101923 A TW109101923 A TW 109101923A TW 202101125 A TW202101125 A TW 2021011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attern
mode
measurement
ma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1940B (zh
Inventor
稲村詠史
川上武人
米田慎吾
栗田裕介
今野悠
白尾紘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1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1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9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2022Multi-step exposure, e.g. hybrid; backside exposure; blanket exposure, e.g. for image reversal; edge exposure, e.g. for edge bead removal; corrective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03F9/7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for microlithography
    • G03F9/7003Alignment type or strategy, e.g. leveling, global alignment
    • G03F9/7019Calib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03F9/7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for microlithography
    • G03F9/7073Alignment marks and their environment
    • G03F9/708Mark form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03F9/7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for microlithography
    • G03F9/7088Alignment mark detection, e.g. TTR, TTL, off-axis detection, array detector, video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Apparatuses And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種形成方法,其為使用第1裝置與第2裝置在基板上的1個層形成圖案者,按基板進行包含以下程序的處理:標記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標記者;第1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1圖案者;和第2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2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者;前述處理的模式方面,包含進行在前述第1裝置就前述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程序,並根據該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而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1模式、和省略前述計測程序,而根據前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2模式。

Description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在基板上的1個層形成圖案的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近年來,尤其於液晶顯示裝置是基板尺寸大型化,現今需要不浪費地利用基板。為此,已提出稱為所謂的MMG(Multi Model on Glass)的技術,使用複數個裝置,以複數個裝置分擔進行往在基板上的1個層之複數個區域的圖案形成(專利文獻1參照)。
在MMG技術,透過複數個裝置形成於基板上的1個層的複數個圖案整體的尺寸與位置可被用作為圖案形成精度的評估指標。為了使如此的圖案形成精度提升,在專利文獻1,透過複數個裝置中的一者將對準標記形成於基板上,以該對準標記的位置為基準而以各裝置在基板上形成圖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09213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MMG技術,雖由於往基板上的圖案形成以複數個裝置分擔效率佳地進行因而在處理量方面有利,惟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量的提升。
所以,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為了使處理量提升時有利的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作為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形成方法為一種形成方法,其為使用第1裝置與第2裝置在基板上的1個層形成圖案者,按基板進行包含以下程序的處理:標記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標記者;第1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1圖案者;和第2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2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者;前述處理的模式方面,包含進行在前述第1裝置就前述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程序並根據該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而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1模式、和省略前述計測程序而根據前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2模式。
本發明的進一步之目的或其他態樣將透過在以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之優選實施方式從而加以明確化。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依本發明時,例如可提供為了使處理量提升時有利的技術。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及優點將透過參照圖式下的以下的說明而明朗化。另外,圖式中,對相同或同樣的構成,標注相同的參考符號。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實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實施方式非限定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者。於實施方式雖記載複數個特徵,惟不限於此等複數個特徵的全部為發明必須者,此外複數個特徵亦可任意進行組合。再者,圖式中,對相同或同樣的構成標注相同的參考符號,重複之說明省略。
[系統構成] 就涉及本發明的形成系統100(形成裝置)進行說明。形成系統100為執行所謂的MMG(Multi Model on Glass)技術的系統,使用複數個光刻裝置,在基板上的1個層(相同層)之彼此不同的位置分別形成圖案。光刻裝置方面,舉例如就基板進行曝光而將遮罩的圖案轉印於基板的曝光裝置、使用模具在基板上形成壓印材的圖案的壓印裝置、使用帶電粒子束在基板上形成圖案的描繪裝置等。
此外,適用涉及本發明的MMG技術的「基板上的1個層」例如可為在尚未形成圖案的裸板上最初形成的層(所謂的第1層),惟不限於此,亦可為第2層以後。在本實施方式,使用具有複數個曝光裝置的形成系統100,就在基板上的一個抗蝕層(感光劑)形成圖案(潛在圖案)之例進行說明。於此,基板W方面,例如可適用玻璃板、半導體晶圓等,而在本實施方式,就使用玻璃板作為基板W之例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有時僅將「基板上的1個層」稱為「基板上」。
圖1為就形成系統100的整體構成進行繪示的示意圖。形成系統100可包含第1曝光裝置10(第1裝置)、第2曝光裝置20(第2裝置)、搬送部30、和主控制部40。搬送部30將基板W搬送至第1曝光裝置10及第2曝光裝置20。主控制部40例如以具有CPU、記憶體之電腦而構成,總體地控制形成系統100的整體,同時可控制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之間的資料、資訊的轉送。
第1曝光裝置10例如可包含圖案形成部11(第1形成部)、標記形成部12、標記計測部13(第1計測部)、和控制部14。圖案形成部11將遮罩M的圖案轉印於基板上從而在基板上形成第1圖案P1。例如,圖案形成部11根據顯示應形成第1圖案P1的目標位置座標之第1資訊(例如設計資料),在基板上的第1區域形成第1圖案P1。標記形成部12根據顯示應形成對準標記的目標位置座標之資訊(例如設計資料),在基板上形成對準標記。標記計測部13就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的對準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控制部14例如由具有CPU、記憶體等的電腦構成,依裝置座標系而控制圖案形成部11、標記形成部12及標記計測部13(亦即,控制透過第1曝光裝置10所為之各處理)。在示於圖1之例,控制部14雖設為與主控制部40是不同形體,惟亦可設為主控制部40的構成要素。
第2曝光裝置20例如可包含圖案形成部21(第2形成部)、標記計測部23(第2計測部)、和控制部24。在本實施方式的第2曝光裝置20,雖未設置標記形成部,惟亦可設置標記形成部。圖案形成部21將遮罩M的圖案轉印於基板上從而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P2。例如,圖案形成部21根據顯示應形成第2圖案P2的目標位置座標之第2資訊(例如設計資料),在與形成第1圖案P1的第1區域不同的基板上的第2區域形成第2圖案P2。標記計測部23就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形成部12形成的對準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控制部24例如由具有CPU、記憶體等的電腦構成,依裝置座標系而控制圖案形成部21及標記計測部23(亦即,控制透過第2曝光裝置20所為的各處理)。在示於圖1之例,控制部24雖設為與主控制部40是不同形體,惟亦可設為主控制部40的構成要素。
接著,就第1曝光裝置10的具體的構成例進行說明。圖2為就第1曝光裝置10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於此,第2曝光裝置20比起第1曝光裝置10,雖在未設置標記形成部12方面不同,惟其他構成可為相同。亦即,第2曝光裝置20的圖案形成部21及標記計測部23可構成為分別與第1曝光裝置10的圖案形成部11及標記計測部13相同。
第1曝光裝置10作為圖案形成部11可包含照明光學系統11b、遮罩台11c、投影光學系統11d、和基板載台11e。照明光學系統11b使用來自光源11a的光而就遮罩M進行照明。遮罩台11c被構成為可保持遮罩M而移動。投影光學系統11d將形成於遮罩M的圖案投影於基板W。基板載台11e被構成為可保持基板W而移動。在如此般構成的第1曝光裝置10,遮罩M與基板W隔著投影光學系統11d分別被配置於光學上共軛的位置(投影光學系統11d的物面及像面),透過投影光學系統11d在基板上投影遮罩M的圖案。藉此,可在基板上的抗蝕層形成潛在圖案。
此外,在示於圖2的第1曝光裝置10,設置上述的標記形成部12(12a、12b)與標記計測部13(13a、13b)。標記形成部12將帶電粒子束等的能量照射於基板上從而在基板上形成對準標記。在以下,有時將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對準標記稱為「標記AM」。標記計測部13就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標記AM進行檢測從而就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例如,標記計測部13包含具有影像感測器與光學元件的範圍顯示器(離軸檢測器),可根據基板W的位置(XY方向)與在該範圍顯示器的視野內的標記AM的位置而就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於此,在示於圖2之例,雖設置標記形成部12與標記計測部13各2個,惟不限於2個,亦可為3個以上,亦可為1個。
[關於圖案形成精度] 接著,就透過形成系統100(第1曝光裝置10、第2曝光裝置20)之往基板上的第1圖案P1、第2圖案P2、及標記AM的形成進行說明。圖3為就透過形成系統100形成於基板上的第1圖案P1、第2圖案P2及標記AM的配置例進行繪示的圖。
第1圖案P1可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圖案形成部11,形成於基板上的第1區域。第2圖案P2可透過第2曝光裝置20的圖案形成部21,形成於與形成第1圖案P1的第1區域不同的基板上的第2區域。在示於圖3之例,第1圖案P1及第2圖案P2雖被以相同的尺寸(size)形成於基板上各1個,惟不限於此,亦可為彼此不同的尺寸、方向、個數。
此外,標記AM可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在與形成第1圖案P1及第2圖案P2的區域(第1區域、第2區域)不同的區域之複數處。在示於圖3之例,以3個標記AM1~AM3未被配置於相同直線上的方式,形成於基板W的角部附近。如此般將3個標記AM1~AM3形成於基板上時,可根據3個標記AM1~AM3的位置的計測結果,求出X方向偏移、Y方向偏移、旋轉、X方向倍率、Y方向倍率。
於此,透過形成系統100(MMG技術)之圖案的形成精度可根據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整體的尺寸與位置進行評價。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整體的尺寸例如可由表示在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整體之對角線的長度的第1指標TP(Total Pitch)而界定。在示於圖3之例,將透過第1曝光裝置10形成於基板上的第1圖案P1的右下的端點EP1、和透過第2曝光裝置20形成於基板上的第2圖案P2的左上的端點EP2連結的直線的長度被界定為第1指標TP。另一方面,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整體的位置例如可由表示在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整體之中心點的位置的第2指標CS(Center Shift)界定。在示於圖3之例,將端點EP1與端點EP2連結的直線之中心點被界定為第2指標CS。
[歷來的圖案形成方法] 接著,就使用了採用MMG技術的上述的形成系統100的圖案形成處理,一面參照圖4~圖6一面進行說明。於此,使用圖4~圖6D在以下說明的圖案形成處理為可成為本發明的前提之技術。
圖4為就使用了MMG技術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示於圖4的流程圖的各程序可被基於透過主控制部40之控制而執行。圖5為就在形成系統100之處理流程(數據流)進行繪示的圖。此外,圖6A~6D為就以圖案形成處理在基板上形成圖案的樣子隨時間推移進行繪示的圖。在圖6A~6D,示出基板W與標記計測部13a、13b的位置關係、及透過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10形成於基板上的圖案。在以下,就於基板上的Shot1~Shot3中的各者透過第1曝光裝置10形成第1圖案、於基板上的Shot4透過第2曝光裝置20形成第2圖案之例進行說明。
在S101,透過搬送部30將基板W搬送至第1曝光裝置10(圖5的處理(1))。在S102,根據顯示應形成標記AM的目標位置之資訊(例如設計資料),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形成部12a、12b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標記AM(圖5的處理(2))。透過標記形成部12a、12b之標記AM的形成可被基於第1曝光裝置10的座標系而控制。藉此,如示於圖6A,可在基板W的角部附近形成3個標記AM1~AM3。
在S103,根據第1曝光裝置10的座標系,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計測部13a、13b,就在S102的程序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圖5的處理(3))。例如,如示於圖6B,一面使標記計測部13a、13b與基板W相對移動於XY方向,一面透過標記計測部13a、13b就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如此般透過標記計測部13就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使得可從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關係,求出在第1曝光裝置10內之基板W的X方向偏移、Y方向偏移、旋轉(θ方向)、X方向倍率及Y方向倍率。此外,在S103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被對第2曝光裝置20通知(圖5的處理(4))。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如後述般可用於算出一校正值,該校正值為就因裝置內的溫度(例如投影光學系統的溫度)等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的裝置內環境的差所致的基板W的倍率差進行校正者。
在S104,根據顯示應形成第1圖案P1的目標尺寸及目標位置的第1資訊(例如設計資料),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圖案形成部11在基板上形成第1圖案P1(圖5的處理(5))。目標位置例如指相對於標記AM之目標相對位置。此外,透過圖案形成部11之第1圖案P1的形成可被基於第1曝光裝置10的座標系而進行。例如,在S104的程序,根據在S103的程序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以第1圖案P1被形成於第1資訊所示的目標位置的方式,透過基板載台11e進行基板W的定位(XY方向)。並且,如示於圖6C,依示於第1資訊的目標尺寸,在基板上的Shot1~Shot3中的各者形成第1圖案P1。
在S105,透過搬送部30將基板W從第1曝光裝置10搬送至第2曝光裝置(圖5的處理(6)~(7))。在S105的程序,例如為了使第2曝光裝置形成於基板上的第2圖案的方向與以第1曝光裝置10形成於基板上的第1圖案的方向不同之方式,將基板W搬送至第2曝光裝置20。具體而言,透過搬送部30,將從第1曝光裝置10搬出的基板W旋轉90度而搬送至第2曝光裝置20。
在S106,根據第2曝光裝置20的座標系,透過第2曝光裝置20的標記計測部23,就在S102的程序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圖5的處理(8))。例如,如示於圖6D,一面使標記計測部23與基板W在XY方向上相對移動,一面透過標記計測部23就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如此般透過標記計測部23就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使得可從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關係,求出在第2曝光裝置20內之基板W的X方向偏移、Y方向偏移、旋轉(θ方向)、X方向倍率及Y方向倍率。
在S107,求出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的基板W的倍率差,決定為了校正該倍率差用的校正值(圖5的處理(9))。例如,主控制部40根據在S103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關係求出在第1曝光裝置10的基板W的倍率,根據在S106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關係求出在第2曝光裝置20的基板W的倍率。藉此,可求出在裝置間的基板W的倍率差,決定為了校正該倍率差用的校正值。
在S108,根據顯示應形成第2圖案P2的目標尺寸及目標位置的第2資訊(例如設計資料),透過第2曝光裝置20的圖案形成部21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P2(圖5的處理(10))。目標位置例如指相對於標記AM之目標相對位置。此外,透過圖案形成部21之第2圖案P2的形成可被基於第2曝光裝置20的座標系而進行。例如,在S108的程序,根據在S106的程序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以第2圖案P2被形成於第2資訊所示的目標位置的方式,透過基板載台進行基板W的定位(XY方向)。並且,根據在S107決定的校正值,校正第2資訊所示的目標尺寸,依校正的目標尺寸,在基板上的Shot4形成第2圖案P2。
在S109,透過搬送部30從第2曝光裝置10搬出基板W。在S110,判定是否存在接下來要進行圖案形成處理的基板W(下個基板W)。存在下個基板W的情況下返回S101,無下個基板W的情況下結束。
在上述的圖案形成處理,透過第1曝光裝置10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標記AM,以第1曝光裝置10及第2曝光裝置20中的各者就該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並且,從該計測結果,決定為了校正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的基板W的倍率差用的校正值,依透過該校正值而校正的目標尺寸在基板上形成圖案。藉此,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發生裝置內環境的差的情況下,仍可使第1指標TP及第2指標CP落入期望的精度範圍,使圖案的形成精度提升。另一方面,在使用了MMG技術之形成系統100,雖以複數個裝置分擔效率佳地進行往基板上的圖案形成,故在處理量方面有利,惟包含將標記AM形成於基板上的程序的部分處理量會降低。因此,在形成系統100,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量的提升。
所以,涉及本發明的形成系統100連續進行往複數個基板W的圖案形成處理而在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已穩定的情況下,省略在第1曝光裝置10的該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藉此,可使處理量提升。
具體而言,按基板進行的圖案形成處理的模式方面,可包含第1模式與第2模式。第1模式為如下的模式:進行在第1曝光裝置10就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程序,根據在該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而控制在第2曝光裝置20的第2圖案P2的形成。另一方面,第2模式為如下的模式:省略在第1曝光裝置10的計測程序,根據前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在第2曝光裝置20的第2圖案P2的形成。在第1模式的過去複數次的圖案形成處理中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使圖案形成處理的模式從第1模式轉移至第2模式。
例如,在曝光裝置,對複數個基板W連續進行曝光時,隨之致使裝置內的溫度(例如投影光學系統的溫度)上升,同時搬送至該裝置內的基板W的溫度亦上升而引起熱脹。一般情況下,裝置內的溫度上升至既定的溫度時飽和而穩定,故隨之基板W的熱脹飽和而穩定,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亦會穩定。亦即,基板W的熱脹飽和後可對複數個基板W在大致上相同的基板上的位置形成複數個標記AM。為此,可將在往一個基板W的圖案形成處理時進行計測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利用於往後續的基板W的圖案形成處理時。
<第1實施方式> 就使用了採用MMG技術的上述的形成系統100的第1實施方式的圖案形成處理,一面參照圖7~圖8一面進行說明。圖7為就使用了MMG技術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示於圖7的流程圖的各程序可被基於透過主控制部40之控制而執行。圖8為就在形成系統100之處理流程(數據流)進行繪示的圖。
在S201,透過搬送部30將基板W搬送至第1曝光裝置10(圖8的處理(1))。在S202,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形成部12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標記AM(圖8的處理(2))。S201~S202的程序與示於圖4的流程圖的S101~S102的程序相同,故此處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S203,判斷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是否穩定(亦即,形成於基板上的標記AM的位置的穩定性)。該判斷例如可由主控制部40進行。判斷為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未穩定的情況下進至S204,執行在就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的第1模式下的圖案形成處理。另一方面,判斷為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已穩定的情況下進至S205,執行省略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的第2模式下的圖案形成處理。
於此,就判斷標記AM的位置的穩定性的一例進行說明。例如,主控制部40就過去進行標記AM的計測程序的複數個基板W中的各者,取得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結果。並且,在過去複數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判斷為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
將具體的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結果(dx、dy、dθ)、和計測結果的變動的容許範圍(tx、ty、tθ)示於以下。在以下之例,作為標記AM的位置的過去的計測結果,示出在最後進行圖案形成處理的基板W(最後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和比其之前進行圖案形成處理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此外,計測結果方面,採用透過標記計測部13計測出的標記AM的位置與應形成標記AM的目標位置(基準)的偏移量。再者,在與最後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的比較中使用的計測結果的個數(亦即,比最後的基板W之前進行圖案形成處理的基板W的個數)設定為3個。因此,在以下之例,示出比最後的基板W還1個~3個前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以下之例的情況下,最後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與比其1個~3個前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的差全部落入容許範圍內,故可判斷為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
・計測結果的變動的容許範圍 X方向的容許範圍tx:2μm Y方向的容許範圍ty:2μm θ方向的容許範圍tθ:2度 作為比較對象之過去的基板的個數:3個 ・最後的基板方面的計測結果 X方向的偏移量dx:1μm Y方向的偏移量dy:1μm θ方向的偏移量dθ:1度 ・1個前的基板方面的計測結果 X方向的偏移量dx:1μm Y方向的偏移量dy:1μm θ方向的偏移量dθ:1度 ・2個前的基板方面的計測結果 X方向的偏移量dx:1.5μm Y方向的偏移量dy:1.5μm θ方向的偏移量dθ:1.5度 ・3個前的基板方面的計測結果 X方向的偏移量dx:2μm Y方向的偏移量dy:2μm θ方向的偏移量dθ:2度
在上述之例中,雖進行最後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與比其之前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的比較,惟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在包含最後的基板W的過去的複數個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的平均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判斷為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此外,亦可不斷累積在第1曝光裝置10的複數個標記AM的計測結果、裝置內環境的狀態、標記計測時的裝置設定等,根據就計測結果的傾向進行分析的結果,判斷為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計測結果的傾向的分析手段方面,例如可使用過去的基板W方面的計測結果的近似資料,或使用累積複數個曝光裝置的計測結果、裝置內環境的資料而透過機器學習進行分析的結果。再者,對既定的個數的基板進行計測結果時,亦可比較最近的數個份的基板W的計測結果彼此,在該差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判斷為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
其他穩定性判斷的方法方面,亦可採用根據設於第1曝光裝置10的複數個標記形成部12a、12b的物理上的相對位置進行穩定性判斷的方法。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複數個標記形成部12a、12b安裝於投影光學系統11d,因投影光學系統11d的溫度變動使得投影光學系統11d的形狀發生變化,隨此複數個標記形成部12a、12b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為此,亦可設置就複數個標記形成部12a、12b的相對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機構,根據該計測機構的計測結果,在該相對位置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判斷為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此外,亦可設置就投影光學系統11d的熱變形量進行計測的計測機構,根據該計測結果,判斷為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
S204為在第1模式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的程序,為與示於圖4的流程圖的S103同樣的程序。在S204,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計測部13,就在S202的程序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圖8的處理(3-2)),將計測出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向第2曝光裝置20通知(圖8的處理(4))。
S205為在第2模式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的處理。在S205,透過標記計測部13之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被省略(圖8的處理(3-1)),將在前次的計測程序獲得的計測結果(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向第2曝光裝置20通知(圖8的處理(4))。
S206~S208為與示於圖4的流程圖的S104~S106同樣的程序,故該程序的說明省略。另外,S206~S208的程序對應於圖8的處理(5)~(8)。
在S209,求出在第1曝光裝置10與第2曝光裝置20的基板W的倍率差,決定為了校正該倍率差用的校正值(圖8的處理(9))。例如,主控制部40根據在S204或S205從第1曝光裝置10通知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求出在第1曝光裝置10的基板W的倍率。此外,根據在S208計測出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求出在第2曝光裝置20的基板W的倍率。藉此,可求出在裝置間的基板W的倍率差,決定為了校正該倍率差用的校正值。
S210為與示於圖4的流程圖的S108同樣的程序,對應於圖8的處理(10)。在S210,根據在S209決定的校正值,校正第2資訊所示的目標尺寸,依校正的目標尺寸,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P2。在S211,透過搬送部30從第2曝光裝置10搬出基板W。在S212,判定是否存在接下來要進行圖案形成處理的基板W(下個基板W)。存在下個基板W的情況下返回S201,無下個基板W的情況下結束。於此,於S203,判斷為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的位置已穩定的情況下,於下個基板W亦選擇第2模式。
如上述,在本實施方式,判斷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是否穩定,判斷為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已穩定的情況下,省略透過標記計測部13之標記AM的計測。藉此,可削減透過標記計測部13之標記AM的計測所需的時間,可使處理量提升。
<第2實施方式> 就使用了採用MMG技術的上述的形成系統100的第2實施方式的圖案形成處理,一面參照圖9A~圖10一面進行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於第2模式,按事前設定的複數個基板中的各者在第1曝光裝置10(標記計測部13)進行標記AM的計測程序。並且,在第2模式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使圖案形成處理的模式從第2模式轉移至第1模式。
圖9A~9B為就使用了MMG技術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示於圖9A~9B的流程圖的各程序可被基於透過主控制部40之控制而執行。圖10為就在形成系統100之處理流程(數據流)進行繪示的圖。於此,相對於示於圖7的流程圖,示於圖9A~9B的流程圖是S201~S212為同樣的程序,新追加S213~S217。S213~S217為判斷是否從第2模式往第1模式轉移的程序,對應於圖10的處理(4)。在以下,就與示於圖7的流程圖不同點進行說明。
於S203,判斷為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未穩定的情況下進至S204,執行第1模式下的圖案形成處理。另一方面,判斷為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已穩定的情況下進至S213,執行第2模式下的圖案形成處理。
在S213,判斷是否為進行透過標記計測部13之標記AM的位置的計測(計測程序)的基板W。如上述,在第2模式,按事前設定的複數個基板中的各者進行在標記計測部13的標記AM的計測程序。非進行計測程序的基板W的情況下進至S205,為進行計測程序的基板W的情況下進至S214。
在S214,透過第1曝光裝置10的標記計測部13,就在S202的程序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進行計測,將計測出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資訊向第2曝光裝置20通知。在S215,判斷在第2模式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是否落入容許範圍。具體而言,判斷在第2模式今次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與前次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差是否落入容許範圍。計測結果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進至S216,決定在第2模式進行對於下個基板W之圖案形成處理後,進至S206。另一方面,計測結果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進至S217,決定以第1模式進行對於下個基板W之圖案形成處理後,進至S206。
於此,在上述之例中,雖根據在第2模式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而判斷是否往第1模式轉移,惟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置就基板的溫度或裝置內的溫度進行計測的機構,在基板的溫度變動或裝置內的溫度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從第2模式往第1模式轉移。此外,亦可設置就投影光學系統11d的聚焦特性進行計測的機構,在聚焦特性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從第2模式往第1模式轉移。再者,亦可在複數個標記形成部12a、12b的相對位置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從第2模式轉移至第1模式。
如上述,在本實施方式,判斷在第2模式進行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是否落入容許範圍。並且,在計測結果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使第2模式繼續,在計測結果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予以轉移至第1模式。藉此,於轉移至第2模式後,亦可在透過標記形成部12形成於基板上的複數個標記AM的位置變不穩定的情況下轉移至第1模式,使往基板上的圖案形成精度提升。
<物品之製造方法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相關的物品之製造方法適於製造例如半導體裝置等之微型裝置、具有微細構造的元件等之物品。本實施方式的物品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程序:在塗佈於基板的感光劑利用上述的曝光裝置形成潛像圖案(將基板進行曝光);和將以該程序形成潛像圖案的基板進行顯影(加工)。再者,如此之製造方法包含其他周知的程序(氧化、成膜、蒸鍍、摻雜、平坦化、蝕刻、抗蝕層剝離、切割、接合、封裝等)。本實施方式的物品之製造方法比起歷來的方法,在物品的性能、品質、生產性、生產成本中的至少一者方面有利。
<其他實施例> 本發明亦可將實現上述的實施方式的1個以上的功能的程式透過網路或記憶媒體而提供至系統或裝置,以該系統或裝置的電腦中的1個以上的處理器將程式讀出並執行的處理從而實現。此外,亦可透過實現1個以上的功能的電路(例如,ASIC)而實現。
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從發明的精神及範圍脫離之下,可進行各種的變更及變形。因此,撰寫申請專利範圍以公開發明的範圍。
10:第1曝光裝置 11:圖案形成部 12:標記形成部 13:標記計測部 20:第2曝光裝置 21:圖案形成部 23:標記計測部 30:搬送部 40:主控制部 100:形成系統
圖式含於說明書中,構成其一部分,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與其記述一起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原理。 [圖1]就形成系統的整體構成進行繪示的示意圖。 [圖2]就第1曝光裝置的構成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3]就形成於基板上的第1圖案P1、第2圖案P2、及標記AM的配置例進行繪示的圖。 [圖4]就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5]就在形成系統之處理流程進行繪示的圖。 [圖6A]就將圖案形成於基板上的樣子隨時間推移進行繪示的圖。 [圖6B]就將圖案形成於基板上的樣子隨時間推移進行繪示的圖。 [圖6C]就將圖案形成於基板上的樣子隨時間推移進行繪示的圖。 [圖6D]就將圖案形成於基板上的樣子隨時間推移進行繪示的圖。 [圖7]就第1實施方式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8]就在第1實施方式的形成系統之處理流程進行繪示的圖。 [圖9A]就第2實施方式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9B]就第2實施方式的圖案形成處理進行繪示的流程圖。 [圖10]就在第2實施方式的形成系統之處理流程進行繪示的圖。
10:第1曝光裝置
11:圖案形成部
12:標記形成部
13:標記計測部
14:控制部
20:第2曝光裝置
21:圖案形成部
23:標記計測部
24:控制部
30:搬送部
40:主控制部
100:形成系統
W:基板

Claims (12)

  1. 一種形成方法,其為使用第1裝置與第2裝置在基板上的1個層形成圖案者, 按基板進行包含以下程序的處理: 標記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標記者; 第1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1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1圖案者;和 第2形成程序,其為在前述第2裝置在基板上形成第2圖案者; 前述處理的模式方面,包含進行在前述第1裝置就前述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程序並根據該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而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1模式、和省略前述計測程序而根據前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的第2模式。
  2. 如請求項1之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模式下的複數次的前述處理中的前述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將前述處理的模式從前述第1模式轉移至前述第2模式。
  3. 如請求項2之形成方法,其中,就前述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根據在前述第1模式下的複數次的前述處理中的前述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差而求出。
  4. 如請求項1之形成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2模式,在複數個基板中的各者的前述處理包含前述計測程序, 在前述第2模式下的前述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使前述處理的模式從第2模式轉移至前述第1模式。
  5. 如請求項1之形成方法,其中, 前述處理進一步包含在前述第2裝置就前述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的第2計測程序, 在前述第2計測程序,進一步根據前述第2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
  6. 如請求項5之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計測程序,根據在前述計測程序計測出的前述標記的位置資訊與在前述第2計測程序計測出的前述標記的位置資訊的差,控制前述第2圖案的形成。
  7. 如請求項6之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計測程序,根據前述差決定就在前述第1裝置與前述第2裝置之基板的倍率差進行校正的校正值,根據以前述校正值就顯示應形成前述第2圖案的目標位置的資訊進行校正的結果,在基板上形成前述第2圖案。
  8. 如請求項1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第1圖案與前述第2圖案具有相同的形狀,形成於基板上的方向彼此不同。
  9. 如請求項1之形成方法,其中, 在前述標記形成程序,透過在前述第1裝置之複數個形成部在基板上形成標記, 前述複數個形成部的相對位置的變動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將前述處理的模式從前述第1模式轉移至前述第2模式。
  10. 如請求項9之形成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形成部的相對位置的變動未落入容許範圍的情況下,將前述處理的模式從前述第2模式轉移至前述第1模式。
  11. 一種物品之製造方法,包含: 形成程序,其為使用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形成方法在基板上形成圖案者;和 加工程序,其為就在前述形成程序形成圖案的前述基板進行加工者; 從在前述加工程序被加工的前述基板製造物品。
  12. 一種形成裝置,其為在複數個基板中的各者形成圖案者, 包含: 形成部,其在基板上形成標記; 計測部,其就透過前述形成部形成於基板上的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和 控制部,其以複數個模式之中的任一者,就於基板上形成圖案的處理進行控制; 前述複數個模式包含進行透過前述計測部就標記的位置進行計測的計測程序並根據該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處理的第1模式、和省略前述計測程序而根據前次的計測程序的計測結果控制前述處理的第2模式。
TW109101923A 2019-02-18 2020-01-20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TWI791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6671A JP7336201B2 (ja) 2019-02-18 2019-02-18 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9-026671 2019-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1125A true TW202101125A (zh) 2021-01-01
TWI791940B TWI791940B (zh) 2023-02-11

Family

ID=7214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1923A TWI791940B (zh) 2019-02-18 2020-01-20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36201B2 (zh)
KR (1) KR102661409B1 (zh)
CN (1) CN113439238A (zh)
TW (1) TWI791940B (zh)
WO (1) WO20201706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4782A (ja) * 1996-08-14 1998-03-06 Nikon Corp 走査型露光装置
JP2000284492A (ja) * 1999-03-30 2000-10-13 Seiko Epson Corp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JP4353498B2 (ja) * 2002-04-30 2009-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び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4172471A (ja) * 2002-11-21 2004-06-17 Nikon Corp 露光方法及び露光装置
JP4694102B2 (ja) * 2003-03-27 2011-06-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露光方法
JP2005092137A (ja) 2003-09-19 2005-04-07 Nikon Corp 露光装置及び露光方法
WO2007077901A1 (ja) * 2005-12-28 2007-07-12 Nikon Corporation 露光システム、デバイス製造システム、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1009309A (ja) * 2009-06-23 2011-01-13 Canon Inc 露光システム、露光装置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I502623B (zh) * 2010-01-07 2015-10-01 Hoya Corp 光罩之製造方法、光罩、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JP5762072B2 (ja) * 2011-03-24 2015-08-1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位置検出方法、パターン描画方法、パターン描画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155483A1 (en) * 2014-06-12 2017-04-19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26066A (ko) 2021-10-19
JP7336201B2 (ja) 2023-08-31
JP2020134649A (ja) 2020-08-31
WO2020170631A1 (ja) 2020-08-27
CN113439238A (zh) 2021-09-24
TWI791940B (zh) 2023-02-11
KR102661409B1 (ko) 202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72541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基板の位置決め方法、位置決め装置、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201940982A (zh) 自參考與自校準之干擾圖型套疊測量
JP2013055157A (ja)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5087314A (ja) 計測装置、計測方法、リソグラフィ装置、及び物品製造方法
TWI791940B (zh) 形成方法、形成裝置及物品之製造方法
JP6774269B2 (ja) 計測方法、計測装置、露光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417666B2 (ja) 形成方法、物品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ソグラフィ装置
JP6356996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露光装置、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861693B2 (ja) 形成方法、システム、リソグラフィ装置、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88559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JP6688273B2 (ja)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リソグラフィ方法、決定方法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21006893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813941B (zh) 曝光裝置、圖案形成裝置及曝光方法
JP7022807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JP2016009767A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426845B2 (ja) 計測方法、露光方法、物品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露光装置
WO2022179739A1 (en) Novel interface definition for lithographic apparatus
CN114488724A (zh) 套刻图形、旋转误差校准方法和上片旋转精度测量方法
JP2015005666A (ja) 露光装置、情報管理装置、露光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7256687A (ja) フォトマスクおよびフォーカスモニター方法
KR20010061363A (ko) 스텝퍼와 스캐너 방식의 노광장치를 이용하는 반도체 소자제조 공정에서의 중첩도 향상 방법
JP2018151577A (ja)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プログラム、決定方法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6062921A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