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2253A - 透光性導電膜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導電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2253A
TW202042253A TW109103513A TW109103513A TW202042253A TW 202042253 A TW202042253 A TW 202042253A TW 109103513 A TW109103513 A TW 109103513A TW 109103513 A TW109103513 A TW 109103513A TW 202042253 A TW202042253 A TW 2020422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transmitting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condu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原大輔
藤野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2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22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08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4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兼具良好之導電性及蝕刻性之透光性導電膜。 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透明基材2、及配置於透明基材2之上側之透光性導電層5,透光性導電層5之厚度超過40 nm,於將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載子密度設為n×1019 (/cm3 ),將霍爾遷移率設為μ(cm2 /V・s)時,n相對於μ之比(n/μ)為4.0以上。

Description

透光性導電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光性導電膜,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較佳地用於光學用途之透光性導電膜。
先前,具備透明導電層之透明導電膜用於圖像顯示裝置內之觸控面板用基材等。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具備高分子膜、及含有銦-錫複合氧化物(ITO)之透明導電層的透明導電膜。
一般而言,為了用作觸控面板用基材,藉由蝕刻將透明導電層圖案化為觸控輸入區域之所需圖案(例如,電極圖案或配線圖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7185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透明導電膜中,為了低電阻化,使導電性良好,而研究使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銦錫)等透明導電層厚膜化。然而,若將透明導電層變厚,則會產生蝕刻時間增加之不良情況。即,蝕刻性較差。其結果,具備所需圖案之觸控面板用基材之生產性較差。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可兼具良好之導電性及蝕刻性之透光性導電膜。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透光性導電膜,其具備透明基材、及配置於上述透明基材之厚度方向一側之透光性導電層,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厚度超過40 nm,於將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中之載子密度設為n×1019 (/cm3 ),將霍爾遷移率(Hall mobility)設為μ(cm2 /V・s)時,n相對於μ之比(n/μ)為4.0以上。
本發明[2]包含[1]所記載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為結晶質。
本發明[3]包含[1]或[2]所記載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含有銦系無機氧化物。
本發明[4]包含[3]所記載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於厚度方向上具備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為0.05以上之第1區域、及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未達0.05之第2區域。
本發明[5]包含[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載子密度為50×1019 (/cm3 )以上、170×1019 (/cm3 )以下,霍爾遷移率為5(cm2 /V・s)以上、40(cm2 /V・s)以下。
本發明[6]包含[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被圖案化。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膜,導電性良好,且能以良好之速度蝕刻透光性導電層。
<一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2,對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膜1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圖1中,紙面上下方向為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第1方向),且紙面上側為上側(厚度方向一側、第1方向一側),紙面下側為下側(厚度方向另一側、第1方向另一側)。又,紙面左右方向及深度方向係與上下方向正交之面方向。具體而言,依據各圖之方向箭頭。
1.透光性導電膜 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具有特定厚度之膜形狀(包括片狀),於與厚度方向正交之特定方向(面方向)上延伸,具有平坦之上表面及平坦之下表面。透光性導電膜1例如為圖像顯示裝置所具備之觸控面板用基材等一零件,亦即,並非圖像顯示裝置。即,透光性導電膜1係用以製作圖像顯示裝置等之零件,不包含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模組等圖像顯示元件,包含下述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零件單獨流通,為產業上能夠利用之器件。
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透明基材2、配置於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厚度方向一面)之硬塗層3、配置於硬塗層3之上表面之光學調整層4、及配置於光學調整層4之上表面之透光性導電層5。更具體而言,透光性導電膜1依序具備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透光性導電膜1較佳為由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構成。又,透光性導電膜1為透明導電膜。
2.透明基材 透明基材2係用以確保透光性導電膜1之機械強度之透明基材。即,透明基材2與硬塗層3及光學調整層4一起支持透光性導電層5。
透明基材2為透光性導電膜1之最下層,且具有膜形狀。透明基材2以與硬塗層3之下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硬塗層3之整個下表面。
作為透明基材2,例如可列舉高分子膜、無機板(玻璃板等),就兼有透明性及可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可列舉高分子膜。
作為高分子膜之材料,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樹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樹脂(丙烯酸樹脂及/或甲基丙烯酸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環烯烴聚合物等烯烴樹脂;例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芳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纖維素樹脂、聚苯乙烯樹脂等。該等高分子膜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關於透明基材2,就透明性、可撓性、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環烯烴聚合物膜。
透明基材2之全光線透過率(JIS K 7375-2008)例如為80%以上,較佳為85%以上。
關於透明基材2之厚度,就機械強度、將透光性導電膜1作為觸控面板用膜時之打點特性等觀點而言,例如為2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50 μm以下。透明基材2之厚度例如可使用微計測器式厚度計進行測定。
亦可於透明基材2之下表面設置隔離件等。
3.硬塗層 硬塗層3係於製造透光性導電膜1時用以抑制於透明基材2產生損傷之保護層。又,於積層複數個透光性導電膜1之情形時,硬塗層3係用以抑制於透光性導電層5產生擦傷之耐擦傷層。
硬塗層3具有膜形狀。硬塗層3以與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透明基材2之整個上表面。更具體而言,硬塗層3以與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及光學調整層4之下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透明基材2與光學調整層4之間。
硬塗層3由硬塗組合物形成。硬塗組合物含有樹脂,較佳為由樹脂構成。
作為樹脂,例如可列舉硬化性樹脂、熱塑性樹脂(例如,聚烯烴樹脂)等,較佳為可列舉硬化性樹脂。
作為硬化性樹脂,可列舉例如藉由活性能量線(具體而言為紫外線、電子束等)之照射而硬化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例如藉由加熱而硬化之熱固性樹脂等,較佳為可列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例如可列舉於分子中具有具備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官能基的聚合物。作為此種官能基,例如可列舉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及/或丙烯醯基)等。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系紫外線硬化性樹脂。
又,作為除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以外之硬化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胺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醇酸樹脂、矽氧烷系聚合物、有機矽烷縮合物等熱固性樹脂。
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硬塗組合物亦可含有粒子。藉此,可將硬塗層3設為具有耐黏連特性之抗黏連層。
作為粒子,可列舉無機粒子、有機粒子等。作為無機粒子,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粒子;例如包含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錫等之金屬氧化物粒子;例如碳酸鈣等碳酸鹽粒子等。作為有機粒子,例如可列舉交聯丙烯酸樹脂粒子等。粒子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硬塗組合物可進而含有整平劑、觸變劑、抗靜電劑等公知之添加劑。
關於硬塗層3之厚度,就耐擦傷性之觀點而言,例如為0.1 μm以上,較佳為0.5 μm以上,又,例如為10 μm以下,較佳為3 μm以下。硬塗層3之厚度例如可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藉由剖面觀察進行測定。
4.光學調整層 光學調整層4係為了抑制透光性導電層5之圖案之視認並且確保透光性導電膜1優異之透明性,而調整透光性導電膜1之光學物性(例如折射率)之層。
光學調整層4具有膜形狀。光學調整層4以與硬塗層3之上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硬塗層3之整個上表面。更具體而言,光學調整層4以與硬塗層3之上表面及透光性導電層5之下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硬塗層3與透光性導電層5之間。
光學調整層4由光學調整組合物形成。光學調整組合物含有樹脂,較佳為含有樹脂及粒子。
作為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硬塗組合物中所例示之樹脂。較佳為可列舉硬化性樹脂,更佳為可列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進而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系紫外線硬化性樹脂。
樹脂之含有比率相對於光學調整組合物,例如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5質量%以上,又,例如為95質量%以下,較佳為60質量%以下。
作為粒子,可根據光學調整層所要求之折射率選擇較佳之材料,例如,可列舉硬塗組合物中所例示之粒子。就折射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可列舉無機粒子,更佳為可列舉金屬氧化物粒子,進而較佳為可列舉氧化鋯粒子(ZrO2 )。
粒子之含有比率相對於光學調整組合物,例如為5質量%以上,較佳為4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90質量%以下,較佳為75質量%以下。
光學調整組合物可進而含有整平劑、觸變劑、抗靜電劑等公知之添加劑。
光學調整層4之折射率例如為1.40以上,較佳為1.55以上,又,例如為1.80以下,較佳為1.70以下。折射率例如可利用阿貝折射計進行測定。
光學調整層4之厚度例如為5 nm以上,較佳為10 nm以上,又,例如為200 nm以下,較佳為100 nm以下。光學調整層4之厚度例如可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藉由剖面觀察進行測定。
5.透光性導電層 透光性導電層5係用以藉由蝕刻而形成為所需圖案(例如,電極圖案或配線圖案)之透明導電層。
透光性導電層5為透光性導電膜1之最上層,且具有膜形狀。透光性導電層5以與光學調整層4之上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於光學調整層4之整個上表面。
作為透光性導電層5之材料,例如可列舉銦系無機氧化物、銻系無機氧化物等,較佳為可列舉銦系無機氧化物。
透光性導電層5之材料中,較佳為含有(摻雜)選自由Sn、Zn、Ga、Ti、Si、Zr、Mg、Al、Au、Ag、Cu、Pd、W、Fe、Pb、Ni、Nb、Cr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雜質無機元素。作為雜質無機元素,較佳為可列舉Sn。
作為含有雜質無機元素之無機氧化物,例如於銦系無機氧化物之情形時,可列舉銦錫複合氧化物(ITO),例如於銻系無機氧化物之情形時,可列舉銻錫複合氧化物(ATO)。較佳為可列舉ITO。
於透光性導電層5由ITO形成之情形時,於透光性導電層5整體中,氧化錫(SnO2 )含量相對於氧化錫及氧化銦(In2 O3 )之合計量,例如為0.5質量%以上,較佳為3質量%以上,又,例如為15質量%以下,較佳為13質量%以下。
透光性導電層5可包含單層,或者亦可包含複數層(厚度方向區域)。層數不受限定,例如可列舉2層以上、5層以下,較佳為可列舉2層。
較佳為透光性導電層5包含複數層。
具體而言,如圖1之假想線所示,例如,透光性導電層5具備第1層(第1區域之一例)5a、及配置於第1層5a之上側之第2層(第2區域之一例)5b。
第1層5a及第2層5b較佳為皆由含有雜質無機元素之無機氧化物形成,較佳為皆由含有雜質無機元素之銦系無機氧化物形成,進而較佳為皆由ITO形成。
又,於該情形時,最遠離透明基材2之層(即第2層5b)之雜質無機元素(較佳為Sn)相對於銦之質量比於構成透光性導電層5之複數層(即第1層5a及第2層5b)之中,較佳為並非最大,更佳為最小。即,於透光性導電層5包含第1層5a及第2層5b之情形時,第2層5b之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小於第1層5a之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
具體而言,第1層5a較佳為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為0.05以上,第2層5b較佳為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未達0.05。藉此,能夠更加確實地於短時間內進行透光性導電層5之結晶轉變。
更具體而言,於第1層5a由ITO形成之情形時,於第1層5a中,氧化錫(SnO2 )含量相對於氧化錫及氧化銦(In2 O3 )之合計量,例如為5質量%以上,較佳為8質量%以上,又,例如為15質量%以下,較佳為13質量%以下。第1層5a之氧化錫之含量能夠提高透明性或表面電阻之穩定性。
於第2層5b由ITO形成之情形時,於第2層5b中,氧化錫(SnO2 )含量相對於氧化錫及氧化銦(In2 O3 )之合計量,例如為0.5質量%以上,較佳為2質量%以上,又,例如未達8質量%,較佳為未達5質量%。若第2層5b之氧化錫之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則可容易地進行透光性導電層5之結晶轉變,確實地提高導電性。
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第1層5a之厚度方向上之比率例如為75%以上,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又,例如為99%以下,較佳為98%以下,更佳為97%以下。具體而言,第1層5a之厚度例如為5 nm以上,較佳為10 nm以上,更佳為20 nm以上,又,例如為200 nm以下,較佳為150 nm以下,更佳為50 nm以下。
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第2層5b之厚度方向上之比率例如為25%以下,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例如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以上。又,具體而言,第2層5b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上,較佳為1.5 nm以上,更佳為2 nm以上,又,例如為40 nm以下,較佳為20 nm以下,更佳為10 nm以下。
透光性導電層5之總厚度超過40 nm,較佳為42 nm以上,更佳為50 nm以上。總厚度之上限不受限定,例如為300 nm以下,較佳為180 nm以下,更佳為100 nm以下。若透光性導電層5之總厚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透光性導電層5之導電性良好。
透光性導電層5之厚度例如可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藉由剖面觀察進行測定。
透光性導電層5可為結晶質,亦可為非晶質,但就良好之導電性及蝕刻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結晶質。
關於透光性導電層為非晶質抑或結晶質,例如,於透光性導電層為ITO層之情形時,可藉由在20℃之鹽酸(濃度5質量%)中浸漬15分鐘後,進行水洗、乾燥,測定15 mm左右之間之端子間電阻而判斷。於本說明書中,於浸漬於鹽酸(20℃,濃度:5質量%)並進行水洗、乾燥後,於15 mm間之端子間電阻超過10 kΩ之情形時,ITO層設為非晶質,於15 mm間之端子間電阻為10 kΩ以下之情形時,ITO層設為結晶質。
6.透光性導電膜之製造方法 繼而,對製造透光性導電膜1之方法進行說明。為了製造透光性導電膜1,例如,於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厚度方向一面)依序設置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以下,進行詳細描述。
首先,準備公知或市售之透明基材2。
其後,視需要,就透明基材2與硬塗層3之密接性之觀點而言,可對透明基材2實施例如濺鍍、電暈放電、火焰、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化學處理、氧化等蝕刻處理或底塗處理。又,可藉由溶劑洗淨、超音波洗淨等對透明基材2進行除塵、淨化。
繼而,於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設置硬塗層3。例如,藉由在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濕式塗佈硬塗組合物,而於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形成硬塗層3。
具體而言,例如,製備利用溶劑稀釋硬塗組合物而得之溶液(清漆),繼而,將硬塗組合物溶液塗佈於透明基材2之上表面,並進行乾燥。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有機溶劑、水系溶劑(具體而言為水)等,較佳為可列舉有機溶劑。作為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化合物;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化合物;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化合物;丙二醇單甲醚等醚化合物;例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硬塗組合物溶液中之固形物成分濃度例如為1質量%以上,較佳為1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30質量%以下,較佳為20質量%以下。
塗佈方法可根據硬塗組合物溶液及透明基材2進行適當選擇。作為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浸漬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淋幕式塗佈法、滾筒塗佈法、線棒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擠壓塗佈法等。
乾燥溫度例如為50℃以上,較佳為70℃以上,例如為20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
乾燥時間例如為0.5分鐘以上,較佳為1分鐘以上,例如為60分鐘以下,較佳為20分鐘以下。
其後,於硬塗組合物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藉由在硬塗組合物溶液乾燥後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硬化。
再者,於硬塗組合物含有熱固性樹脂之情形時,可藉由該乾燥步驟,進行溶劑之乾燥,並且使熱固性樹脂熱硬化。
其次,於硬塗層3之上表面設置光學調整層4。例如,藉由在硬塗層3之上表面濕式塗佈光學調整組合物,而於硬塗層3之上表面形成光學調整層4。
具體而言,例如,製備利用溶劑稀釋光學調整組合物而得之溶液(清漆),繼而,將光學調整組合物溶液塗佈於硬塗層3之上表面,並進行乾燥。
光學調整組合物之製備、塗佈、乾燥等之條件可與硬塗組合物中所例示之製備、塗佈、乾燥等之條件相同。
又,於光學調整組合物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藉由在光學調整組合物溶液乾燥後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硬化。
再者,於光學調整組合物含有熱固性樹脂之情形時,可藉由該乾燥步驟,進行溶劑之乾燥,並且使熱固性樹脂熱硬化。
繼而,於光學調整層4之上表面設置透光性導電層5。例如,利用乾式方法,於光學調整層4之上表面形成透光性導電層5。
作為乾式方法,例如可列舉: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鍍覆法等。較佳為可列舉濺鍍法。可利用該方法形成薄膜之透光性導電層5。
作為濺鍍法,例如可列舉:二極濺鍍法、ECR(電子回旋共振)濺鍍法、磁控濺鍍法、離子束濺鍍法等。較佳為可列舉磁控濺鍍法。
用於濺鍍法之電源例如可為直流(DC)電源、交流中頻(AC/MF)電源、高頻(RF(radio frequency,射頻))電源、將直流電源重疊而得之高頻電源中之任一者。
於採用濺鍍法之情形時,作為靶材,可列舉構成透光性導電層5之上述無機物,較佳為可列舉ITO。關於ITO之氧化錫濃度,就ITO層之耐久性、結晶化等觀點而言,例如為0.5質量%以上,較佳為3質量%以上,又,例如為15質量%以下,較佳為13質量%以下。
作為濺鍍氣體,例如可列舉Ar等惰性氣體。又,較佳為併用氧氣等反應性氣體。於併用反應性氣體之情形時,反應性氣體相對於惰性氣體之流量比例如為0.0010以上、0.0100以下。
濺鍍法係於真空下實施。具體而言,關於濺鍍時之壓力,就抑制濺鍍速率降低、放電穩定性等觀點而言,例如為1 Pa以下,較佳為0.7 Pa以下,又,例如為0.1 Pa以上。
關於水之分壓,就提高結晶轉變之速度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0×10-4 Pa以下,較佳為5×10-4 Pa以下。
又,為了形成所需之透光性導電層5,亦可適當設定靶材或濺鍍之條件等而實施複數次濺鍍。
尤其是於本發明中,例如,藉由使用含有環烯烴系樹脂之基材作為透明基材,調整氧之導入量,並且以複數層(較佳為第1層5a及第2層5b)形成透光性導電層5,可較佳地製造具備所需之透光性導電層5之透光性導電膜1。
詳細而言,若列舉利用濺鍍法形成ITO層作為透光性導電層5之情形作為一例,則利用濺鍍法所獲得之ITO層一般成膜為非晶質ITO層。並且,藉由減少成膜氛圍之氧量,於ITO層產生氧空位部,可獲得能夠藉由加熱而結晶轉變之ITO層。此時,使其氧量略微不足於ITO層能夠結晶之程度。又,藉由在透明基材2使用環烯烴系樹脂,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相比,減少妨礙結晶轉變之水分之產生。又,藉由以複數層(例如,第1層5a及第2層5b)構成透光性導電層5,而於露出表面(最上表面)設置易於結晶轉變之層(第2層5b)。藉此,可於低溫且短時間內形成能夠結晶轉變之透光性導電層5。
更具體而言,例如,於使用環烯烴系膜作為透明基材2,將水平磁場強度設為50 mT以上、200 mT以下(較佳為80 mT以上、120 mT以下)之高磁場強度,且採用直流電源之情形時,如下所述。於形成第1層5a時,使用氧化錫濃度較高之ITO靶,將氧氣相對於Ar氣體之流量比(O2 /Ar)設定為例如0.0050以上、0.0120以下,較佳為0.0070以上、0.0090以下,又,將流量比相對於ITO厚度(nm)之「(O2 /Ar)/(ITO厚度)」設定為例如0.00010以上、0.00020以下。
再者,關於在ITO成膜環境下是否以合適之比率(稍微不足之氧量)導入了氧,例如,可於圖表中繪製氧供給量(sccm)(X軸)、及根據該氧供給量而獲得之ITO之表面電阻(Ω/□)(Y軸),根據該圖表進行判斷。即,由於該圖表之極小附近區域(底部區域)之表面電阻最小,ITO成為化學計量組成,因此可判斷較該極小附近區域略微靠近原點側之X軸之值為適合製作本發明中之透光性導電層5之氧供給量。
藉此,獲得於厚度方向上依序具備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之透光性導電膜1。
再者,於上述製造方法中,可利用卷對卷方式一面搬送透明基材2一面於該透明基材2形成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又,亦可利用分批方式(單片方式)形成該等層之一部分或全部。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利用卷對卷方式一面搬送透明基材2一面於透明基材2形成各層。
可視需要對透光性導電膜1進行加熱。藉此,使透光性導電層5結晶轉變,成為結晶質,從而導電性進一步提高。
具體而言,於大氣下對透光性導電膜1實施加熱處理。
加熱處理例如可使用紅外線加熱器、烘箱等實施。
加熱溫度例如為100℃以上,較佳為120℃以上,又,例如為200℃以下,較佳為150℃以下。
加熱時間係根據加熱溫度適當決定,例如為5分鐘以上,較佳為10分鐘以上,又,例如為120分鐘以下,較佳為100分鐘以下。
以此方式獲得之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以下特性。
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載子密度(Xa×1019 /cm3 )例如為50×1019 /cm3 以上,較佳為100×1019 /cm3 以上,更佳為130×1019 /cm3 以上,又,例如為170×1019 /cm3 以下,較佳為150×1019 /cm3 以下。
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霍爾遷移率(Ya cm2 /V・s)例如為5 cm2 /V・s以上,較佳為10 cm2 /V・s以上,更佳為20 cm2 /V・s以上,又,例如為40 cm2 /V・s以下,較佳為30 cm2 /V・s以下,更佳為23 cm2 /V・s以下。
又,於將載子密度設為n×1019 (/cm3 ),將霍爾遷移率設為μ(cm2 /V・s)時,n相對於μ之比(n/μ)為4.0以上,較佳為5.1以上,更佳為5.5以上,進而較佳為6.0以上。上限不受限定,例如為20.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若上述比(n/μ)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於短時間內將透光性導電層5蝕刻為所需之圖案,生產性優異。
透光性導電層5之表面電阻例如為60 Ω/□以下,較佳為55 Ω/□以下,又,例如為1 Ω/□以上,較佳為10 Ω/□以上。表面電阻可利用四端子法進行測定。
透光性導電膜1之全光線透過率(JIS K 7375-2008)例如為80%以上,較佳為85%以上。
透光性導電膜1之厚度例如為2 μm以上,較佳為10 μm以上,又,例如為100 μm以下,較佳為50 μm以下。
透光性導電膜1例如配置於光學裝置。作為光學裝置,例如可列舉圖像顯示裝置、調光裝置等,較佳為可列舉圖像顯示裝置。於圖像顯示裝置(具體而言為具有LCD模組等圖像顯示元件之圖像顯示裝置)中具備透光性導電膜1之情形時,透光性導電膜1例如用作觸控面板用基材。作為觸控面板之形式,可列舉光學方式、超音波方式、靜電電容方式、電阻膜方式等各種方式,尤其是較佳地用於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
並且,該透光性導電膜1於透光性導電層5中,厚度超過40 nm,n相對於μ之比(n/μ)超過4.0。可兼具透光性導電層5之導電性及蝕刻性。即,透光性導電層5之導電性良好,並且能夠於短時間內將透光性導電層5圖案化。因此,例如,具有良好之導電性之經圖案化之透光性導電膜1之生產性優異。
透光性導電膜1之圖案化可採用公知之蝕刻。作為蝕刻方法,可為濕式蝕刻及乾式蝕刻中之任一者,但就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可列舉濕式蝕刻。
濕式蝕刻係例如以與圖案部及非圖案部對應之方式,將被覆部(遮蔽膠帶等)配置於透光性導電層5之上,使用蝕刻液蝕刻自被覆部露出之透光性導電層5(非圖案部)。
作為蝕刻液,例如可列舉鹽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磷酸及其等之混合酸等酸。其後,例如藉由剝離等將被覆部自結晶質透光性導電層6之上表面去除。
透光性導電層5之圖案係根據應用透光性導電膜1之用途適當決定,例如,可列舉具有條紋形狀之電極圖案或配線圖案等。
藉此,可列舉透光性導電層5經圖案化之圖案化透光性導電膜1A。
<變化例> 於上述一實施形態中,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但透光性導電膜1亦可進而具備除其等以外之層。
例如,一實施形態之透明基材2之下表面露出,但例如透光性導電膜1亦可於透明基材2之下表面進而具備抗黏連層等其他功能層。
又,一實施形態之透光性導電膜1具備透明基材2、硬塗層3、光學調整層4及透光性導電層5,但例如亦可不具備硬塗層3及光學調整層4中之至少一者。就耐擦傷性、透光性導電層5中之圖案之視認抑制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具備硬塗層3及光學調整層4。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進一步具體地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任一實施例及比較例。又,以下記載中所使用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替代為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記載之與其等對應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相關記載之上限值(定義為「以下」、「未達」之數值)或下限值(定義為「以上」、「超過」之數值)。
(實施例1) 作為透明基材,準備環烯烴聚合物(COP)膜(瑞翁(ZEON)公司製造,商品名「ZEONOR」,厚度40 μm)。於透明基材之上表面,塗佈包含丙烯酸樹脂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照射紫外線,形成硬塗層(厚度1 μm)。繼而,於硬塗層之上表面塗佈含有氧化鋯粒子之紫外線硬化型組合物,照射紫外線,形成光學調整層(厚度90 nm,折射率1.62)。藉此,獲得具備透明基材、硬塗層及光學調整層之積層體。
使用真空濺鍍裝置,於積層體之光學調整層之上表面,形成包含銦錫複合氧化物(ITO)層之第1層(厚度43 nm)。具體而言,對真空濺鍍裝置內進行排氣直至水之分壓成為2.0×10-4 Pa以下為止,其後,導入氬氣與氧之混合氣體(流量比:O2 /Ar=0.00763,(O2 /Ar)/ITO厚度比:0.000178),於壓力0.4 Pa之氛圍下,對積層體實施DC磁控濺鍍法。作為靶,使用氧化錫10質量%/氧化銦90質量%之燒結體。又,將靶表面之水平磁場設定為100 mT。
繼而,將靶變更為氧化錫3質量%/氧化銦97質量%之燒結體,將氬氣與氧之混合氣體之流量比設為O2 /Ar=0.00160,除此以外,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進而實施濺鍍,於第1層之上表面形成第2層(厚度2 nm)。藉此,於光學調整層之上表面形成總厚度45 nm之透光性導電層(透明導電層)。
繼而,利用130℃之熱風烘箱加熱90分鐘,使透光性導電層結晶轉變。
以此方式,製造實施例1之透光性導電膜(透明導電膜)。
(實施例2~5及比較例1~3) 於形成第1層及第2層時,如表1所示般變更各層之厚度或氣體之流量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透光性導電膜。
(1)厚度之測定 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H-7650」),藉由剖面觀察測定硬塗層、光學調整層、第1層及第2層之厚度。
使用膜厚計(Peacock公司製造,「數位度盤規DG-205」)測定透明基材之厚度。
(2)載子密度、霍爾遷移率之測定 使用霍爾效應(Hall effect)測定系統(Bio-Rad公司製造,「HL5500PC」),測定透光性導電層之霍爾遷移率(μ cm2 /V・s)。使用透光性導電層之總厚度算出載子密度(n×1019 /cm3 )。
(3)蝕刻時間之評估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透光性導電膜於濃度7 wt%、35℃之鹽酸中浸漬特定時間(15秒間隔)後,進行水洗、乾燥,每次使用測試機測定15 mm間之端子間電阻。此時,將端子間電阻超過50 kΩ、或者表示絕緣(錯誤等)之時間設為蝕刻結束時間。算出蝕刻時間除以透光性導電層之值(厚度之值)而得之時間作為每1 nm厚度之蝕刻速率。
將蝕刻速率為20.0秒/nm以下之情形評估為◎,將蝕刻速率超過20.0秒/nm且為25.0秒/nm以下之情形評估為〇,將蝕刻速率超過25.0秒/nm且為31.0秒/nm以下之情形評估為△,將蝕刻速率超過31.0秒之情形評估為×。將結果示於表1。
(4)表面電阻 利用四端子法測定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透光性導電膜之表面電阻。將表面電阻為40 Ω/□以下之情形評估為◎,將表面電阻超過40 Ω/□且為60 Ω/□以下之情形評估為〇,將表面電阻超過60 Ω/□之情形評估為×。將結果示於表1。
又,根據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將n相對於μ之比(n/μ)繪製於橫軸,將蝕刻速率繪製於縱軸,將其等之關係式示於圖表中。將該圖表示於圖3。
[表1]
  
   ITO厚度(nm) O2 /Ar[流量比] (O2 /Ar)/ITO厚度 霍爾遷移率μ(cm2 /V・s) 載子密度n(×1019 /cm3 ) 比(n/μ) 蝕刻速率 導電性
第1層 第2層 總厚度 第1層 第1層 時間(秒/ nm) 判定
實施例1 43 2 45 7.63E-03 1.78E-04 20.9 144.0 6.9 16.4
實施例2 42 2 44 7.80E-03 1.86E-04 21.7 139.2 6.4 16.5
實施例3 41 - 41 6.33E-03 1.54E-04 22.2 127.0 5.7 20.8
實施例4 68 - 68 1.10E-02 1.62E-04 25.1 104.9 4.2 30.2
實施例5 42 - 42 6.40E-03 1.52E-04 22.5 125.3 5.6 21.2
比較例1 70 - 70 1.44E-02 2.06E-04 25.7 97.9 3.8 31.4 ×
比較例2 26 4 30 6.23E-03 2.39E-04 26 121.4 4.7 25.6 ×
比較例3 27 4 31 5.48E-03 2.03E-04 22 128.6 5.8 21.2 ×
1:透光性導電膜 1A:透光性導電膜 2:透明基材 3:硬塗層 4:光學調整層 5:透光性導電層 5a:第1層 5b:第2層
圖1表示本發明之透光性導電膜之一實施形態之剖視圖。 圖2表示將圖1所示之透光性導電膜圖案化所得之圖案化透光性導電膜之剖視圖。 圖3表示繪製n相對於μ之比與蝕刻速率之關係所得之圖表。
1:透光性導電膜
2:透明基材
3:硬塗層
4:光學調整層
5:透光性導電層
5a:第1層
5b:第2層

Claims (10)

  1. 一種透光性導電膜,其特徵在於:具備透明基材、及配置於上述透明基材之厚度方向一側之透光性導電層,且 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厚度超過40 nm, 於將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中之載子密度設為n×1019 (/cm3 ),將霍爾遷移率設為μ(cm2 /V・s)時, n相對於μ之比(n/μ)為4.0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為結晶質。
  3. 如請求項1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含有銦系無機氧化物。
  4. 如請求項2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含有銦系無機氧化物。
  5. 如請求項3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於厚度方向上具備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為0.05以上之第1區域、及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未達0.05之第2區域。
  6. 如請求項4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於厚度方向上具備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為0.05以上之第1區域、及雜質無機元素相對於銦之質量比未達0.05之第2區域。
  7. 如請求項1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載子密度為50×1019 (/cm3 )以上、170×1019 (/cm3 )以下, 霍爾遷移率為5(cm2 /V・s)以上、40(cm2 /V・s)以下。
  8. 如請求項2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載子密度為50×1019 (/cm3 )以上、170×1019 (/cm3 )以下, 霍爾遷移率為5(cm2 /V・s)以上、40(cm2 /V・s)以下。
  9. 如請求項3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之載子密度為50×1019 (/cm3 )以上、170×1019 (/cm3 )以下, 霍爾遷移率為5(cm2 /V・s)以上、40(cm2 /V・s)以下。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透光性導電膜,其中上述透光性導電層被圖案化。
TW109103513A 2019-02-22 2020-02-05 透光性導電膜 TW2020422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0123A JP7378938B2 (ja) 2019-02-22 2019-02-22 光透過性導電フィルム
JP2019-030123 2019-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2253A true TW202042253A (zh) 2020-11-16

Family

ID=7219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513A TW202042253A (zh) 2019-02-22 2020-02-05 透光性導電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378938B2 (zh)
KR (1) KR20200102930A (zh)
CN (1) CN111607119A (zh)
TW (1) TW20204225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950B2 (ja) * 1985-11-22 1995-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4240471B2 (ja) * 2002-12-18 2009-03-18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成膜方法
JP2007226994A (ja) * 2006-02-21 2007-09-06 Univ Of Tokushima 透明導電膜の作製方法
JP5244331B2 (ja) * 2007-03-26 2013-07-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非晶質酸化物半導体薄膜、その製造方法、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5224073B2 (ja) * 2010-03-26 2013-07-03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酸化物蒸着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543907B2 (ja) * 2010-12-24 2014-07-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86633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透明導電膜、透明導電膜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60160345A1 (en) 2014-05-20 2016-06-0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N107533883B (zh) * 2015-09-30 2021-09-2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透光性导电膜、及经退火处理的透光性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JP6654865B2 (ja) * 2015-11-12 2020-0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非晶質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結晶質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90262B2 (ja) * 2017-05-09 2019-03-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層付きフィルム、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調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8938B2 (ja) 2023-11-14
CN111607119A (zh) 2020-09-01
JP2023164854A (ja) 2023-11-14
JP2020136148A (ja) 2020-08-31
KR20200102930A (ko)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8669B1 (ko) 비정질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그리고, 결정질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450467B1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ouch panel therewith
EP2450468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JP5543907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060139A1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7802B2 (ja) 光透過性導電フィルム
TW202035128A (zh) 透明導電膜
JP2020128054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2042253A (zh) 透光性導電膜
TW202042255A (zh) 透光性導電膜
JP7198096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TW202042254A (zh) 透光性導電膜
JP7466269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結晶性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