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0426A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0426A
TW202040426A TW109107229A TW109107229A TW202040426A TW 202040426 A TW202040426 A TW 202040426A TW 109107229 A TW109107229 A TW 109107229A TW 109107229 A TW109107229 A TW 109107229A TW 202040426 A TW202040426 A TW 2020404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iris
sigh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0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042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根據本發明的資訊處理裝置,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包括:取得部,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控制部,控制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技術文獻1中揭示,利用近紅外線攝影機拍攝使用者的虹膜影像,根據從上述虹膜影像產生的虹膜碼與登錄者的登錄虹膜碼的類似度,認證使用者的系統。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公開第2008-19771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專利文獻1中例示的系統,進行使用者本身對近紅外線攝影機的眼睛位置相合,以使用者在靜止狀態下拍攝虹膜影像為前提。因此,根據使用者的便利性觀點,有改善的餘地。
於是,本發明,鑑於上述課題,目的在於提供可以提高虹膜認證中的使用者便利性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一觀點,提供資訊處理裝置,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包括:取得部,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控制部,控制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提供資訊處理系統,包括:第1攝影裝置,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之第1影像;第2攝影裝置,拍攝包含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之第2影像;以及資訊處理裝置;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具有:取得部,根據上述第1影像,取得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資訊處理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上述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根據本發明的又另一觀點,提供資訊處理方法,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方法,包括: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的又另一觀點,提供非暫時性儲存媒體,記錄用以使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電腦實行下列步驟的程式: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可提高虹膜認證中的使用者便利性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例示實施形態。圖面中同樣的要素或對應的要素附上相同的符號,有時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系統1的全體構成例圖。虹膜核對系統1,包括一種活體核對的虹膜核對機能。虹膜核對系統1,拍攝核對對象者的使用者的虹膜,藉由與登錄的虹膜影像核對進行虹膜核對。虹膜的圖案,眾人不同且終身不變。因此,藉由核對核對時取得的虹膜圖案與資料庫內預先登錄的虹膜影像,可以確認本人。
本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1,例如可以應用於機場.海港.國境中用於入出國的本人確認,行政機關中的本人確認、用於進出工廠.企業場所的本人確認、活動會場入場時的本人確認等。
如圖1所示,虹膜核對系統1,包括資訊處理裝置10、視線檢出攝影機20、虹膜拍攝攝影機30、距離感應器40、通知裝置50、核對裝置60以及虹膜資料庫70。各裝置,連接至LAN(區域網路)或網際網路等的網路NW。
資訊處理裝置10,係形成虹膜核對系統1核心的控制裝置。資訊處理裝置10,例如是伺服器電腦。資訊處理裝置10,根據從視線檢出攝影機20接收的核對對象者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資訊處理裝置10,控制虹膜核對系統1的構成機器,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又,資訊處理裝置10,當上述角度滿足既定的判定基準(角度的容許範圍)值時,控制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核對對象者的虹膜影像。於是,資訊處理裝置10,控制核對裝置60,核對拍攝的核對對象者的虹膜影像與虹膜資料庫70內預先記憶的登錄者的虹膜影像。相反地,資訊處理裝置10,當上述角度不滿足既定的判定基準(容許範圍)值時,控制通知裝置50,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使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朝向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即,本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10,控制通知裝置50,使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降低。
視線檢出攝影機20,利用可見光拍攝核對對象者的臉、眼睛,係可以取得影像的攝影裝置(第1攝影裝置)。視線檢出攝影機20,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至少的一部分臉的第1影像。視線檢出攝影機20中,為了適合拍攝後的影像處理,可以使用利用CMOS(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應器、CCD(電荷耦合裝置)影像感應器等的數位攝影機。又,視線檢出攝影機20,可以包括向核對對象者照射照明光的光源。
虹膜拍攝攝影機30,係紅外線照射裝置30a及紅外線攝影機30b構成的攝影裝置(第2攝影裝置),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虹膜的第2影像。紅外線照射裝置30a,包含發出紅外線LED等的紅外線的發光元件。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的攝影波長,與視線檢出攝影機20中的攝影波長不同。具體地,從紅外線照射裝置30a照射的紅外線波長,例如,可以是800nm(毫微米)左右的近紅外線區域。
紅外線攝影機30b,可以使用數位攝影機,利用包括構成為對紅外線具有感度的受光元件之CMOS影像感應器、CCD影像感應器等。藉由從紅外線照射裝置30a照射核對對照者的眼睛,以紅外線攝影機30b拍攝虹膜反射的紅外線,可以拍攝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藉由以紅外線取得虹膜影像,不論膜虹的顏色,都得到高對比的影像,且可以降低角膜引起的反射影響。又,本實施形態中,第2影像的解析度將比第1影像的解析度高。
距離感應器40,向對象物照射紅外線等的光線,根據照射的光線往返距離感應器40與對象之間需要的時間,檢出距離,輸出指示檢出距離的信號至資訊處理裝置10。
通知裝置50,根據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的通知控制資訊,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將視線方向朝向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的裝置。通知裝置50,包含顯示器50a、LED50b以及揚聲器50c中的至少一個。本實施形態中的通知控制資訊,包含用以誘導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至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例如,顯示器50a、LED50b以及揚聲器50c,根據通知控制資訊進行如下的通知。
顯示器50a,藉由在顯示區域顯示文字訊息、影像,通知核對對象者是否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攝影方向形成的角度滿足既定的判定基準。例如,顯示器50a中,可以通知畫面的顏色是綠色時OK,黃色時提醒,紅色時要修正。
LED50b,藉由進行亮燈和非亮燈的切換、亮燈顏色的切換,通知核對對象者是否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攝影方向形成的角度滿足既定的判定基準。例如,LED50b中,可以通知亮燈顏色是綠色時OK,黃色時提醒,紅色時要修正。
揚聲器50c,藉由輸出警報音以及引導聲音,通知核對對象者是否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攝影方向形成的角度滿足既定的判定基準。例如,可以輸出像「請看亮燈的攝影機」、「請視線稍微向右移」的引導聲音。
核對裝置60,根據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的控制資訊,實行以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虹膜影像(或是特徵量)與虹膜資料庫70內登錄的登錄虹膜影像(或是特徵量)的核對處理,進行核對對象者認證。
虹膜資料庫70,係將核對處的登錄者的眼睛影像、從眼睛影像檢出的虹膜影像、根據虹膜影像算出的虹膜特徵量等,與登錄者的ID連結並記憶的資料庫。又,核對裝置60以及虹膜資料庫70,也可以與資訊處理裝置10構成一體裝置。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以及核對裝置60的硬體構成例方塊圖。資訊處理裝置10,作為進行演算、控制及記憶的電腦,包括CPU(中央處理單元)151、RAM(隨機存取記憶體)152、ROM(唯讀記憶體)153、HDD(硬碟)154、通訊I/F(界面)155、顯示裝置156以及輸入裝置157。CPU151、RAM152、ROM153、HDD154、通訊I/F155、顯示裝置156以及輸入裝置157,經由匯流排158互相連接。又,顯示裝置156以及輸入裝置157,經由用以驅動這些裝置的未圖示驅動裝置連接至匯流排158也可以。
CPU151,係根據記憶在ROM153、HDD154等之內的程式進行既定動作的同時,具有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0的各部之機能的處理器。RAM152,由揮發性記憶媒體構成,提供CPU151的動作需要的暫時性記憶區域。ROM153,由非揮發性記憶媒體構成,記憶資訊處理裝置10的動作中使用的程式等的必需資訊。HDD154,由非揮發性記憶媒體構成,進行處理需要的資料、資訊處理裝置10的動作程式等記憶的記憶裝置。
通訊I/F155,係根據乙太網路(Ethernet)(註冊商標)、Wi-Fi(註冊商標)、4G等規格的通訊界面,用於與其它裝置進行通訊的模組。顯示裝置156,係液晶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等,用於動畫、靜止畫、文字等的顯示。輸入裝置157,係鍵盤、指向裝置等,用於使用者操作資訊處理裝置10。作為指向裝置的例,舉出滑鼠、軌跡球、觸控面板、數位板(Pen Tablet)等。顯示裝置156以及輸入裝置157,作為觸控面板一體形成也可以。
同樣地,核對裝置60,作為進行演算、控制及記憶的電腦,包括CPU651、RAM652、ROM653、HDD654、通訊I/F655。這些裝置,因為與資訊處理裝置10的CPU(中央處理單元)151、RAM(隨機存取記憶體)152、ROM(唯讀記憶體)153、HDD(硬碟)154、通訊I/F(界面)155相同,省略詳細的說明。CPU651、RAM652、ROM653、HDD654及通訊I/F655經由匯流排658互相連接。
又,圖2所示的硬體構成是例示,追加此外的裝置也可以,一部分的裝置不設置也可以。又,一部分的裝置置換成具有同樣機能的其它裝置也可以。還有,本實施形態的一部分機能經由網路NW由其它裝置提供也可以,本實施形態的機能分散成複數裝置實現也可以。例如,HDD(硬碟)154,置換成使用半導體記憶體的SSD(固態硬碟)也可以,置換成雲端儲存也可以。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以及核對裝置60的機能方塊圖。資訊處理裝置10,包括影像取得部11、視線資訊取得部12、距離資訊取得部13、控制部14、記憶部15。CPU(中央處理單元)151,將ROM(唯讀記憶體)153、HDD(硬碟)154等記憶的程式載入RAM(隨機存取記憶體)152實行。藉此,CPU(中央處理單元)151,實現影像取得部11、視線資訊取得部12、距離資訊取得部13、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角度檢出部14b、判定部14c、通知控制部14d、驅動控制部14e)等的機能。之後敘述關於這些各部實行的處理細節。還有,CPU(中央處理單元)151,藉由控制HDD(硬碟)154,實現記憶部15的機能。記憶部15,記憶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視線方向的判定基準、從臉部影像取得的視線資訊等的資料等。
另一方面,核對裝置60,包括影像取得部61、虹膜影像抽出部62、座標轉換部63、區塊分割部64、特徵量算出部65、核對部66、記憶部67。CPU(中央處理單元)651,將ROM(唯讀記憶體)653等記憶的程式載入RAM(隨機存取記憶體)652實行。藉此,CPU(中央處理單元)651,實現影像取得部61、虹膜影像抽出部62、座標轉換部63、區塊分割部64、特徵量算出部65及核對部66的機能。之後敘述關於這些各部實行的處理細節。還有,CPU651,藉由控制HDD654,實現記憶部67的機能。記憶部67,記憶影像取得部61取得的眼睛影像、從眼睛影像抽出的虹膜影像、根據虹膜影像算出的特徵量等的資料等。
接著,說明關於如上述構成的虹膜核對系統1在各裝置的動作。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的一處理例流程圖。又,圖4的處理是一例,處理順序可適當變更。
首先,影像取得部11,接收視線檢出攝影機20中拍攝的拍攝影像(步驟S101)。又,上述拍攝影像,因為用於視線方向的推斷,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部。
其次,距離資訊取得部13,從距離感應器40接收指示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間距離的信號作為距離資訊(步驟S102)。
其次,視線資訊取得部12,解析步驟S101中接收的拍攝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步驟S103)。又,本實施形態中的視線資訊,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影像內眼睛區域的位置資訊、外眼角、瞳孔及虹膜的位置資訊等。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間的距離,選擇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推斷方法(步驟S104)。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視線方向的推斷方可以選擇2種方法。具體地,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當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視線方向(第1方法)。又,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當距離未達基準距離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視線方向(第2方法)。
第1方法,例如,如下。首先,視線資訊取得部12,根據從臉部影像抽出的臉部區域,利用任意方法抽出臉部方向。視線資訊取得部12,根據從臉部影像抽出的臉部區域,透過模板匹配(template matching)取得左右眼(瞳孔)的位置及鼻子的位置。其次,視線資訊取得部12,以左右眼的位置中點與鼻子位置的連結線作為臉部中心線,求出從上述中心線到臉部區域左端的距離與上述中心線到臉部區域右端的距離之比率。於是,視線資訊取得部12,根據預先記錄的左右比率與臉部方向的關係指示表,利用臉部區域中的左右比率,算出左右方向的臉部方向。左右比率與臉部方向的關係指示表,預先透過實驗或模擬決定,保持在記憶區域內。
同樣地,視線資訊取得部12,利用臉部構成部分的位置,算出上下方向的臉部方向。例如,以左右眼睛位置的連結線作為臉部水平線,求出從上述水平線到臉部區域上端的距離與上述水平線到臉部區域下端的距離之比率。於是,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預先記錄的上下比率與臉部方向的關係指示表,利用臉部區域中的上下比率,算出上下方向的臉部方向。臉部方向,例如,以平移角、傾斜角、側傾角3個角度表示。視線資訊取得部12,保持檢出的臉部方向在記憶區域內作為視線資訊。於是,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當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算出(推斷)視線方向。
圖5顯示,根據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視線方向的情況。在此,核對對象者的正面方向(圖中X軸方向)存在視線檢出攝影機20時,顯示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只以角度θ朝向上方的狀態。上述方法中,以核對對象者在直立狀態朝向正前時為基準,檢出臉部傾斜多少,根據臉部方向推斷視線方向。
但是,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與視線方向,不一定一致。因此,根據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適用於不是虹膜拍攝區間內而是核對對象者位於離攝影機遠的區間(例如,視線調整區間的入口附近)時,適合讓核對對象者調整拍攝準備。
第2方法,例如同下。首先,視線資訊取得部12,例如,從臉部影像抽出的臉部區域,透過模板匹配(template matching)取得左右眼的瞳孔位置作為視線資訊。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分別關於左右眼,根據離人臉上的既定基準點的瞳孔相對位置,算出視線方向。既定基準點,例如角膜上的光反射點的樸金耶(Purkinje)像位置、內眼角位置等。
於是,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離預先記錄的既定基準點的瞳孔相對位置與視線方向的關係之指示表,利用臉部區域中離既定基準點的瞳孔相對位置,算出視線方向。
瞳孔相對位置與視線方向的關係之指示表,預先透過實驗或模擬決定,保持在記憶區域內。視線方向,分別關於左右眼,例如以方位角及仰角2個角度表示。視線方向以左右眼的視線方向平均值表示也可以。視線方向推斷部14a,保持算出的視線方向在記憶區域內。
圖6A及6B顯示,在核對對象者的眼睛影像中,以內眼角C為基準點,虹膜I為動點,根據內眼角C與虹膜I的位置關係,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情況。圖6A中,在核對對象者的左眼中,虹膜I離開內眼角C。此時,推斷核對對象者看外眼角側。相對於此,圖6B中,在核對對象者的左眼中,虹膜I位於內眼角C側。此時,推斷核對對象者看內眼角C側。
圖7A及7B顯示,對核對對象者的臉照射紅外線LED等的照射光時,在核對對象者的眼睛影像中,以角膜反射點R為基準點,以瞳孔P為動點,根據角膜反射點R與瞳孔P的位置關係,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情況。圖7A中,在核對對象者的左眼中,瞳孔P位於比角膜反射點R更往外眼角側。此時,推斷核對對象者看外眼角側。相對於此,圖7B中,在核對對象者的左眼中,瞳孔P位於比角膜反射點R更往內眼角C側。此時,推斷核對對象者看內眼角C側。
圖5、圖6A、圖6B、圖7A以及圖7B中,說明複數視線方向的推斷方法,但這些方法適於綜合考慮選擇核對對象者與攝影機的距離、導入成本。例如,根據圖5所示的臉部方向的推斷方法,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遠,不能以高解析度拍攝眼睛內部時有效。相對於此,圖6A、圖6B、圖7A以及圖7B的推斷方法,具有比圖5的推斷方法可以以更高精度推斷的優點,尤其核對對象者近距離存在時有效。還有,圖6A及圖6B所示的推斷方法,因為可以只以視線檢出攝影機20(可見光攝影機)組裝,具有可以抑制組裝時的成本之優點。圖7A以及圖7B的推斷方法,需要紅外線LED等作為另外的光源,但比圖6A及圖6B所示的推斷方法具有更高推斷精度的優點。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按照選擇的推斷方法,根據視線資訊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步驟S105)。
其次,控制部14(角度檢出部14b),檢出在步驟S105中推斷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以下,稱作「檢出角度」)(步驟S106)。
其次,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檢出角度是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步驟S107)。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檢出角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步驟S107:YES),處理移至步驟S108。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檢出角度未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步驟S107:NO),處理移至步驟S109。
圖8及圖9,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圖。圖8中顯示,核對對象者T存在於視線調整區間S1內,檢出角度是θ。檢出角度θ未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上述通知控制部14d對通知裝置50輸出控制資訊,喚起核對對象者T注意在視線調整區間S1內調整視線方向。
相對於此,圖9中,核對對象者T,存在於設定比視線調整區間S1更靠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虹膜拍攝區間S2內。又,因為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視線方向大致在一直線上一致,顯示檢出角度θ(未圖示)夠小。即,視線方向收納在既定範圍內。這樣的情況下,核對對象者的眼睛部分會收納在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視角內。上述驅動控制部14e,接受判定部14c的判定結果,對虹膜拍攝攝影機30為了使其拍攝虹膜影像輸出控制資訊。
步驟S108中,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核對對象者是否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108:YES),處理移至步驟S110。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不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108:NO),處理回到步驟S101。
步驟S109中,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產生用以通知核對對象者根據檢出角度的各種資訊之通知控制資訊,控制通知裝置50時,處理回到步驟S101。即,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決定通知裝置50中的通知方法的同時,通知裝置50中利用畫面顯示、聲音、光等的通知方法,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將視線方向朝向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
步驟S110中,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對虹膜拍攝攝影機30輸出控制資訊。即,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當角度在既定角度以下且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下時,使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虹膜影像。
於是,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對核對裝置60輸出控制資訊(步驟S111),使其實行以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虹膜影像與虹膜資料庫70內預先登錄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處理,結束處理。
圖10,係本實施形態中核對裝置60的一處理例流程圖。又,圖11係顯示虹膜核對處理的概略模式圖。圖10的處理,當核對裝置60從資訊處理裝置10接收控制資訊時開始。
步驟S201中,影像取得部61,取得核對對象者的眼睛影像。此處理對應圖11(a)。取得的影像記憶在記憶部67內。典型地,此影像係利用紅外線取得,是灰階影像。
步驟S202中,虹膜影像抽出部62,從核對對象者的眼睛影像中,判別虹膜區域,進行虹膜影像的抽出。此處理對應圖11(b)及圖11(c)。
說明虹膜區域的一判別方法例。虹膜影像抽出部62,從眼睛影像檢出瞳孔,明確指定其位置。明確指定的瞳孔位置,記憶在記憶部67內。瞳孔形狀可以近似圓形。因此,瞳孔位置,例如,可以利用瞳孔的中心座標與半徑表現。又,瞳孔區域,例如,可以藉由抽出比既定值低亮度的畫素檢出。
之後,虹膜影像抽出部62,根據眼睛影像,檢出虹膜,明確指定虹膜位置。明確指定的虹膜位置,記憶在記憶部67內。虹膜形狀,可以近似內包瞳孔的圓環形狀,因此,虹膜位置,例如,可以利用虹膜的中心座標、外周半徑及內周半徑表現。虹膜的內周半徑,因為相當於瞳孔半徑,根據指示虹膜位置的資訊省略也可以。又,虹膜,例如,可以藉由抽出膜虹外周與鞏膜(即白眼珠)間的邊界中的亮度變化檢出。
之後,虹膜影像抽出部62,藉由提出明確指定的虹膜部分,抽出虹膜影像。抽出的虹膜影像記憶在記憶部67內。
步驟S203中,座標轉換部63,藉由轉換座標,進行虹膜影像的變形。此處理對應圖11(d)及圖11(e)。座標轉換部63,如圖11(d)及圖11(e)所示,轉換成形成圓環狀的虹膜影像成為長方形。此處理,例如,將虹膜影像的座標系從xy平面座標系轉換成rθ極座標系。透過此座標轉換,因為單純化虹膜影像形狀,簡化特徵算出的處理。
步驟S204中,區塊分割部64,分割轉換成長形的虹膜影像成複數區塊。此處理對應圖11(f)。分割數,例如可以是橫方向上128個,縱方向上16個(即,合計2048個)等。又,圖11(f)中,為了容易理解,切斷虹膜影像本身分割成複數個表現,但分割影像成複數個不是必須。步驟S204的處理,例如,也可以是取得虹膜影像的各區塊亮度與各區塊座標的對應關係之處理。
步驟S205中,特徵量算出部65,對分割成複數區塊的虹膜影像進行算出特徵量的處理。此處理對應圖11(g)。以下,說明特徵量算出的一具體處理方法例。
特徵量算出部65,取得各區塊中的虹膜影像亮度。此時,某區塊(以下,稱作「第1區塊」)的特徵量編碼,根據與第1區塊的右鄰區塊(以下,稱作「第2區塊」)的亮度大小關係設定。從第1區塊的亮度減去第2區塊的亮度之差異比第1臨界值大時,第1區塊的特徵量編碼為「1」。從第1區塊的亮度減去第2區塊的亮度之差異在第1臨界值以下,比第2臨界值大時,第1區塊的特徵量編碼為「2」。從第1區塊的亮度減去第2區塊的亮度之差異在第2臨界值以下時,第1區塊的特徵量編碼為「3」。這樣,特徵量編碼至少有3種值。
又,第1區塊或第2區塊由於睫毛、眼臉等覆蓋特徵量的算出中不能使用時,使特徵量編碼為「4」也可以。此時,特徵量編碼,具有4種值。以下的說明中,特徵量編碼,視為上述4種。
圖11(g)中,顯示在各區塊位置上圖示特徵量編碼的特徵量影像。圖11(g)的特徵量影像中,特徵量編碼的值「1」、「2」、「3」、「4」分別以不同的圖案顯示。此顯示,例如顏色、亮度、圖案等的影像圖案可以根據編碼值改變。抽出的特徵量或特徵量影像記憶在記憶部67。
又,上述例中,例示第2區塊是第1區塊的右鄰之位置關係,但左鄰等也可以,更一般地,第2區塊可以是鄰接第1區塊之位置關係。
步驟S206中,核對部66,進行核對步驟S205中算出的特徵量與預先登錄的特徵量之處理。此處理中,步驟S205,比較算出的特徵量與預先登錄的特徵量,判定一致的區域(一致區域)、不一致的區域(不一致區域)、不能核對的區域(不能核對區域)。例如,比較對象的編碼都是「1」或「3」的區域,可以判定為一致區域。比較對象的編碼中的一方是「1」,另一方是「3」的區域,可以判定為不一致區域。因為比較對象的編碼中都是「4」的區域不能用於核對,可以判定為不能核對區域。根據一致區域及不一致區域的大小等算出的一致度分數超過既定臨界值時,判定對應比較對象的2個特徵量之2個虹膜影像是同一人。核對結果以及一致區域、不一致區域及不能核對區域的資訊,記憶在記憶部67內。又,特徵量、一致區域、不一致區域及不能核對區域的資訊有時更一般稱作關於虹膜核對的核對資訊。 步驟S207中,核對部66,輸出步驟S206中的核對結果至資訊處理裝置10,結束處理。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1,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從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超過既定臨界值偏離時,利用聲音或影像顯示等通知方法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藉此,核對對象者即使不是靜止狀態,走過也能有效率地進行虹膜影像拍攝。結果,可以縮短虹膜認證需要的時間。
又,本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1,以核對對象者存在於離虹膜拍攝攝影機30遠的位置的情況以及存在於近的位置的情況,可以切換視線方向的推斷方法。藉此,虹膜核對系統1,根據距離可以選擇適當的推斷方法。
[第2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2。又,與第1實施形態的圖中附與的符號共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對象。省略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共同之處的說明,詳細說明關於不同之處。
圖1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系統2的全體構成例圖。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系統2,包括不是1台而是複數(N≧2)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
圖13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圖。在此,4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30a〜30d)的拍攝方向分別不同。4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虹膜拍攝攝影機30c的拍攝方向與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形成的角度成為最小值。這樣的情況下,本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控制部14),從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為了使根據檢出角度選擇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c拍攝虹膜影像,輸出控制資訊至虹膜拍攝攝影機30c。
圖1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的一控制處理例流程圖。又,圖14的處理係一例,處理順序可以適當變更。
首先,影像取得部11,接收視線檢出攝影機20中拍攝的拍攝影像(步驟S301)。又,上述拍攝影像,因為在視線方向的推斷中使用,包含核對對象者至少一部分的臉。
其次,距離資訊取得部13,從距離感應器40接收指示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之間距離的信號作為距離資訊(步驟S302)。
其次,視線資訊取得部12,解析步驟S301中接收的拍攝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步驟S303)。又,本實施形態中的視線資訊,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影像內的眼睛區域的位置資訊、外眼角、瞳孔及虹膜的位置資訊等。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間的距離,選擇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推斷方法(步驟S304)。具體地,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視線方向。又,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當距離未達基準距離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視線方向。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選擇的推斷方法,分別關於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根據視線資訊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步驟S305)。即,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在設置N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情況下,推斷N左右的視線方向。
其次,控制部14(角度檢出部14b),分別檢出在步驟S305中推斷的複數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步驟S306)。
其次,控制部14(判定部14c),從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選擇對應最小的檢出角度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步驟S307)。
其次,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檢出角度是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步驟S308)。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檢出角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步驟S308:YES),處理移至步驟S309。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檢出角度未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步驟S308:NO),處理移至步驟S310。
步驟S309中,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核對對象者是否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309:YES),處理移至步驟S311。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不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309:NO),處理回到步驟S301。
步驟S310中,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產生用以通知核對對象者根據角度的資訊之通知控制資訊,控制通知裝置50時,處理回到步驟S301。即,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決定通知裝置50中的通知方法的同時,通知裝置50中透過畫面顯示、聲音、光等的通知方法,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將視線方向朝向對應最小檢出角度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通知例,例如,舉出顯示器50a上顯示「請看LED亮燈的攝影機」、「請看3號攝影機」等訊息的方法。
步驟S311中,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輸出控制資訊至虹膜拍攝攝影機。即,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當角度在既定角度以下且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下時,使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虹膜影像。
於是,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對核對裝置60輸出控制資訊(步驟S312),使其實行以虹膜拍攝攝影機拍攝的虹膜影像與虹膜資料庫70內預先登錄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處理,結束處理。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的虹膜核對系統2,從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之中,根據檢出角度選擇實際拍攝虹膜影像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為了選擇對應接近核對對象者視線方向的拍攝方向之虹膜拍攝攝影機30,比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核對對象者較容易調整視線方向。藉此,可以更提高虹膜認證時核對對象者的便利性。
[第3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關於第3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又,與上述實施形態的圖中附與的符號共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對象。省略與上述實施形態共同之處的說明,詳細說明關於不同之處。
上述實施形態中,不論檢出角度的判定基準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都以固定為前提說明。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控制部14(判定部14c),根據檢出的距離,改變使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對向(降低檢出角度)的控制中使用的判定基準值方面,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不同。
圖15,係顯示實施形態中虹膜拍攝攝影機30與核對對象者之間的距離和檢出角度的判定基準值之關係圖。在此,以虹膜拍攝攝影機30與核對對象者之間的距離為橫軸,以根據距離的判定基準值作為縱軸,顯示距離與判定基準值的一關係性例。距離D1到D2的區間,顯示視線調整區間S1。又,距離D3到D2的區間,顯示視線調整區間S2。又,距離比D3短時或比距離比D1長時,因為不進行虹膜拍攝及視線檢出,不定義判定基準值。圖15的例中,視線調整區間S1內隨著核對對象者接近攝影機,顯示判定基準值從C1減少到C2。於是,虹膜拍攝區間S2中,判定基準值在C2成為固定。
圖1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的一處理例流程圖。又,圖16的處理是一例,處理的順序可以適當變更。
首先,影像取得部11,接收視線檢出攝影機20中拍攝的拍攝影像(步驟S401)。又,上述拍攝影像,因為在視線方向的推斷中使用,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
其次,距離資訊取得部13,從距離感應器40接收指示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之間距離的信號作為距離資訊(步驟S402)。
其次,視線資訊取得部12,解析在步驟S401中接收的拍攝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步驟S403)。又,本實施形態中的視線資訊,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影像內的眼睛區域的位置資訊、外眼角、瞳孔及虹膜的位置資訊。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根據核對對象者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間的距離,選擇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推斷方法(步驟S404)。具體地,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視線方向。相對於此,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當距離未達基準距離時,根據視線資訊內包含的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視線方向。
其次,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依照選擇的推斷方法,根據視線資訊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步驟S405)。又,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在設置N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情況下,推斷N左右的視線方向。
其次,控制部14(角度檢出部14b),檢出在步驟S405中推斷的複數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步驟S406)。
其次,控制部14(判定部14c),根據檢出的距離選擇檢出角度的判定基準值(步驟S407)。
其次,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檢出角度是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步驟S408)。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檢出角度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步驟S408:YES)時,處理移至步驟S409。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檢出角度未滿足既定判定基準時(步驟S408:NO),處理移至步驟S410。
步驟S409中,控制部14(判定部14c),判定核對對象者是否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在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409:YES),處理移至步驟S411。相對於此,控制部14(判定部14c),當判定核對對象者不存在於虹膜拍攝區間內時(步驟S409:NO),處理移回到步驟S401。
步驟S410中,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產生用以通知核對對象者根據角度的資訊之通知控制資訊,控制通知裝置50時,處理回到步驟S401。即,控制部14(通知控制部14d),決定通知裝置50中的通知方法的同時,通知裝置50中利用畫面顯示、聲音、光等的通知方法,喚起核對對象者注意將視線方向朝向虹膜拍攝攝影機30側。
步驟S411中,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輸出控制資訊至虹膜拍攝攝影機。即,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當角度在既定角度以下且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下時,使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虹膜影像。
於是,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對核對裝置60輸出控制資訊(步驟S412),使其實行以虹膜拍攝攝影機拍攝的虹膜影像與虹膜資料庫70內預先登錄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處理,結束處理。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中的虹膜核對系統,根據距離,可以變更用以判定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即偏離量是否合適的判定基準值。因此,由於在不要求精度的位置放寬判定基準值,在要求精度的位置嚴格定義判定基準值,使視線方向的調整效率更高的同時,可以以高精度拍攝虹膜影像。
[第4實施形態] 圖1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機能方塊圖。資訊處理裝置100,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包括:取得部110,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控制部120,控制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中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根據本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可以提高虹膜認證中的使用者便利性。
[第5實施形態] 圖1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系統500的機能方塊圖。資訊處理系統500,包括:第1攝影裝置510,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之第1影像;第2攝影裝置520,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虹膜之第2影像;以及資訊處理裝置530;資訊處理裝置530,具有:取得部531,根據第1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控制部532,控制資訊處理系統500,使根據視線資訊得到的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根據本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系統500,可以提高虹膜認證中的使用者便利性。
[變形實施形態] 以上,參照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申請發明的構成及細節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以做熟悉此技藝者能理解的各種變形。例如,應理解,任何實施例的一部分構成追加其它實施形態的實施形態或與其它實施形態的一部分構成置換的實施形態也可以應用本發明。
上述實施形態中,以固定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狀態為前提說明。控制部14(驅動控制部14e),根據視線資訊,往降低角度的方向驅動虹膜拍攝攝影機30也可以。此時,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變得不必對核對對象者進行喚起注意。因此,具有設施的使用者(核對對象者)未意識認證處理就可以通行之優點。
上述第2實施形態說明關於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檢出角度成為最小的攝影裝置中拍攝虹膜影像的情況。但是,控制部14,從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中,根據角度選擇虹膜影像,根據選擇影像使核對裝置60實行核對處理也可以。例如,控制部14,從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攝影裝置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中,選擇對應最小檢出角度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虹膜影像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具有影像的選擇變得容易的優點。同樣地,選擇角度在容許範圍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虹膜影像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雖然角度不是最小,影像的品質高,具有可以選擇更適合虹膜核對的影像之優點。
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解析以視線檢出攝影機20(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拍攝影像(以下,稱作「第1影像」),說明關於檢出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方法。但是,根據不是以視線檢出攝影機20而是以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影像(以下,稱作「第2影像」),推斷視線方向也可以。例如,控制部14(視線方向推斷部14a),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第1影像推斷視線方向,距離未達既定基準距離時,根據第2影像推斷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也可以。虹膜拍攝攝影機30拍攝的第2影像的解析度,比視線檢出攝影機20拍攝的第1影像的解析度更高。因此,具有可以提高視線方向的推斷精度之優點。
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由距離感應器40檢出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的情況,但距離的檢出方法不限於此。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也可以是以視線檢出攝影機20(第1攝影裝置)取得的構成。即,也有可能以相同攝影機進行視線檢出與距離檢出。例如,視線檢出攝影機20拍攝的拍攝影像中,包含已知距離以及大小的物體時,藉由比較同影像中的核對對象者與物體大小,可以推斷距離。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省略距離感應器40,具有可以簡化硬體構成的優點。
上述實施形態中,只實行根據虹膜影像的認證處理,但也可以組合其它認證方法。例如,核對裝置60,實行根據第1影像與登錄者的登錄臉部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核對對象者的臉部認證以及根據第2影像與登錄者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核對對象者的虹膜認證構成的二要素認證也可以。藉由實行二要素認證,可以提高認證精度。
又,核對裝置60,也可以實行二階段認證,將臉部認證中作為登錄者認證的核對對象者視作虹膜認證中的認證對象。因為根據臉部認證減少核對對象者的數量,可以提高1對N的虹膜影像認證中的速度。
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選擇處理合併,說明關於實行對核對對象者的通知處理之情況,也可以有省略通知處理的系統構成。在此情況下,具有核對對象者不用調整視線方向的優點。
上述實施形態中,以角度表示視線方向,說明關於根據視線方向與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判定是否拍攝虹膜影像的情況。但是,視線方向,以瞳孔中心與瞳孔中映現的反射像的位置差表示也可以。即,瞳孔中心與瞳孔中映現的反射像一致時,可以判定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對向。資訊處理裝置10,作為視線方向,不一定算出角度也可以。
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拍攝的虹膜拍攝攝影機30是1台的情況,但N(N≧2)台虹膜拍攝攝影機30中,拍攝的攝影機預先暫時決定1台的構成也有可能。此時,只有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不在既定範圍內的情況下,算出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其它虹膜拍攝攝影機30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選擇適當的攝影機也可以。又,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算出N左右視線方向與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選擇對應最接近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的拍攝方向之攝影機也可以。
為了實現上述實施形態的機能,記錄使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動作之程式在記憶媒體內,讀出記憶媒體內記錄的程式作為編碼,在電腦中實行的處理方法也包含在各實施形態的範疇內。即,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也包含在各實施形態的範圍內。又,不只是記錄上述程式的記憶媒體,其程式本身也包含在各實施形態內。又,上述實施形態內包含的1或2以上的構成要素,可以是為了實現各構成要素機能而構成的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等的電路。
作為上述記憶媒體,例如可以使用Floppy(註冊商標)碟、硬碟、光碟、光磁碟、CD(小型光碟)-ROM、磁帶、非揮發性記憶卡、ROM。又,不限於以上述記憶媒體內記憶的程式單體實行處理,與其它的軟體、擴充板的機能共同在OS上動作實行處理也包含在各實施形態的範疇內。
上述實施形態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如以下的附記記載,但不限於以下。
(附記1) 資訊處理裝置,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取得部,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 控制部,控制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附記2) 附記1中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產生通知控制資訊,用以通知上述核對對象者根據上述視線方向的資訊。
(附記3) 附記2中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通知控制資訊,包含用以誘導上述視線方向至上述第2攝影裝置側的資訊。
(附記4) 附記1至附記3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之中,使根據上述視線方向選擇的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附記5) 附記4中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之中,使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最小的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附記6) 附記1至附記3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往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減少的方向驅動上述第2攝影裝置。
(附記7) 附記1至附記3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之中,根據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選擇上述虹膜影像。
(附記8) 附記7中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之中,選擇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最小的上述虹膜影像。
(附記9) 附記1至附記8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距離變更使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對向的控制中使用的判定基準。
(附記10) 附記1至附記8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當上述視線方向包含在既定範圍內,而且上述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下時,使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附記11) 附記1至附記8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當上述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上時,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上述視線方向,當上述距離未達上述基準距離時,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上述視線方向。
(附記12) 附記1至附記10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上述視線方向。
(附記13) 資訊處理系統,包括: 第1攝影裝置,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之第1影像; 第2攝影裝置,拍攝包含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之第2影像;以及 資訊處理裝置; 其中,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具有: 取得部,根據上述第1影像,取得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資訊處理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上述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附記14) 附記13中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第2影像的解析度,比上述第1影像的解析度高。
(附記15) 附記14中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第2攝影裝置中的攝影波長,與上述第1攝影裝置中的攝影波長不同。
(附記16) 附記13至附記15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控制部,當到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上時,根據上述第1影像推斷上述視線方向,當上述距離未達既定基準距離時,根據上述第2影像推斷上述核對對象者的上述視線方向。
(附記17) 附記16中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更包括: 距離感應器,檢出上述距離,輸出至上述資訊處理裝置。
(附記18) 附記17中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距離,利用上述第1攝影裝置取得。
(附記19) 附記13至附記18中任一附記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更包括: 核對裝置,實行根據上述第1影像與登錄者的登錄臉部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上述核對對象者之臉部認證以及根據上述第2影像與上述登錄者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上述核對對象者之虹膜認證。
(附記20) 附記19中記載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核對裝置,將上述臉部認證中認證作為上述登錄者的上述核對對象者,視作上述虹膜認證中的認證對象。
(附記21) 資訊處理方法,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方法,包括: 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 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附記22) 非暫時性儲存媒體,記錄用以使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電腦實行下列步驟的程式: 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 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NW:網路 1:虹膜核對系統 2:虹膜核對系統 10:資訊處理裝置 11:影像取得部 12:視線資訊取得部 13:距離資訊取得部 14:控制部 14a:視線方向推斷部 14b:角度檢出部 14c:判定部 14d:通知控制部 14e:驅動控制部 15:記憶部 20:視線檢出攝影機(第1攝影裝置) 30:虹膜拍攝攝影機(第2攝影裝置) 40:距離感應器 50:通知裝置 50a:顯示器 50b:LED(發光二極體) 50c:揚聲器 60:核對裝置 61:影像取得部 62:虹膜影像抽出部 63:座標轉換部 64:區塊分割部 65:特徵量算出部 66:核對部 67:記憶部 70:虹膜資料庫 100:資訊處理裝置 110:取得部 120:控制部 151:CPU(中央處理單元) 152: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153:ROM(唯讀記憶體) 154:HDD(硬碟) 155:通訊I/F(界面) 156:顯示裝置 157:輸入裝置 500:資訊處理系統 510:第1攝影裝置 520:第2攝影裝置 530:資訊處理裝置 531:取得部 532:控制部 651:CPU(中央處理單元) 652:RAM(中央處理單元) 653:ROM(唯讀記憶體) 654:HDD(硬碟) 655:通訊I/F 658:匯流排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系統的全體構成例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以及核對裝置的硬體構成方塊圖; [圖3]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以及核對裝置的機能方塊圖; [圖4]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的一處理例流程圖; [圖5]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圖; [圖6A]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圖; [圖6B]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圖; [圖7A]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圖; [圖7B]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推斷方法圖; [圖8]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圖; [圖9]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圖; [圖10]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核對裝置的一處理例流程圖; [圖1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處理的概略模式圖; [圖1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虹膜核對系統的全體構成例圖; [圖13]係說明第2實施形態中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虹膜拍攝攝影機的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圖; [圖14]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的一處理例流程圖; [圖15]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中虹膜拍攝攝影機與核對對象者之間的距離和檢出角度的判定基準值之關係圖; [圖16]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的一處理例流程圖; [圖17]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的機能方塊圖;以及 [圖18]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系統的機能方塊圖。
NW:網路
1:虹膜核對系統
10:資訊處理裝置
20:視線檢出攝影機
30:虹膜拍攝攝影機
30a:紅外線照射裝置
30b:紅外線攝影機
40:距離感應器
50:通知裝置
50a:顯示器
50b:LED(發光二極體)
50c:揚聲器
60:核對裝置
70:虹膜資料庫

Claims (22)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取得部,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 控制部,控制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產生通知控制資訊,用以通知上述核對對象者根據上述視線方向的資訊。
  3. 如請求項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通知控制資訊,包含用以誘導上述視線方向至上述第2攝影裝置側的資訊。
  4.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之中,使根據上述視線方向選擇的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5. 如請求項4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之中,使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最小的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6.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往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減少的方向驅動上述第2攝影裝置。
  7.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之中,根據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的角度選擇上述虹膜影像。
  8. 如請求項7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從上述拍攝方向互不相同的複數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的虹膜影像群之中,選擇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形成角度最小的上述虹膜影像。
  9.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距離變更使上述視線方向與上述拍攝方向對向的控制中使用的判定基準。
  10.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當上述視線方向包含在既定範圍內,而且上述距離在既定距離以下時,使上述第2攝影裝置拍攝上述虹膜影像。
  11.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 距離資訊取得部,取得到達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 其中,上述控制部,當上述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臉部方向,推斷上述視線方向,當上述距離未達上述基準距離時,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上述視線方向。
  1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內包含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瞳孔或虹膜的位置資訊推斷上述視線方向。
  13.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包括: 第1攝影裝置,拍攝包含核對對象者的至少一部分臉之第1影像; 第2攝影裝置,拍攝包含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之第2影像;以及 資訊處理裝置; 其中,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具有: 取得部,根據上述第1影像,取得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資訊處理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視線方向與上述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
  14. 如請求項13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第2影像的解析度,比上述第1影像的解析度高。
  15. 如請求項14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第2攝影裝置中的攝影波長,與上述第1攝影裝置中的攝影波長不同。
  16. 如請求項13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控制部,當到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距離在既定基準距離以上時,根據上述第1影像推斷上述視線方向,當上述距離未達既定基準距離時,根據上述第2影像推斷上述核對對象者的上述視線方向。
  17. 如請求項16之資訊處理系統,更包括: 距離感應器,檢出上述距離,輸出至上述資訊處理裝置。
  18. 如請求項17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距離,利用上述第1攝影裝置取得。
  19. 如請求項13之資訊處理系統,更包括: 核對裝置,實行根據上述第1影像與登錄者的登錄臉部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上述核對對象者之臉部認證以及根據上述第2影像與上述登錄者的登錄虹膜影像的核對結果認證上述核對對象者之虹膜認證。
  20. 如請求項19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上述核對裝置,將上述臉部認證中認證作為上述登錄者的上述核對對象者,視作上述虹膜認證中的認證對象。
  2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資訊處理方法,包括: 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 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22. 一種非暫時性儲存媒體,記錄用以使控制虹膜核對系統的電腦實行下列步驟的程式: 從第1攝影裝置拍攝的影像取得核對對象者的視線資訊之步驟;以及 控制上述虹膜核對系統,使根據上述視線資訊得到的視線方向與拍攝上述核對對象者的虹膜核對使用的虹膜影像之第2攝影裝置中的拍攝方向對向之步驟。
TW109107229A 2019-03-14 2020-03-05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TW2020404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0697 WO2020183732A1 (ja) 2019-03-14 2019-03-14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PCT/JP2019/010697 2019-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426A true TW202040426A (zh) 2020-11-01

Family

ID=7242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229A TW202040426A (zh) 2019-03-14 2020-03-05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0173A1 (zh)
EP (1) EP3940627A4 (zh)
JP (1) JP7223303B2 (zh)
CN (1) CN113557519A (zh)
AR (1) AR118356A1 (zh)
BR (1) BR112021016773A2 (zh)
TW (1) TW202040426A (zh)
WO (1) WO2020183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0872B2 (ja) * 2017-07-19 2023-01-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3234003A1 (ja) * 2022-06-02 2023-12-0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2919B1 (en) * 1994-06-13 2007-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d-up display device with curved optical surface having total reflection
JPH1040386A (ja) * 1996-07-25 1998-02-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虹彩認識システム
JP2000011163A (ja) * 1998-06-18 2000-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虹彩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虹彩撮像方法
US6700998B1 (en) * 1999-04-23 2004-03-02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Iris registration unit
JP2003141516A (ja) * 2001-10-31 2003-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虹彩撮像装置及び虹彩認証装置
JP2005031711A (ja) * 2003-05-12 2005-02-03 Omron Corp 車載端末装置、車載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車載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車載端末装置の通信決済方法、決済管理システム、決済管理プログラム、決済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決済管理方法、料金収受システム、料金収受プログラム、料金収受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料金収受方法
WO2005063114A1 (ja) * 2003-12-25 2005-07-1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Shizuoka University 視線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三次元視点計測装置
JP4604190B2 (ja) * 2004-02-17 2010-12-22 国立大学法人静岡大学 距離イメージセンサを用いた視線検出装置
JP2005334402A (ja) * 2004-05-28 2005-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認証方法および認証装置
JP4622702B2 (ja) * 2005-05-27 2011-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監視装置
JP200701166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虹彩認証装置および虹彩認証方法
JP4976156B2 (ja) 2007-02-08 2012-07-18 富山県 画像識別方法
US8159519B2 (en) * 2007-05-31 2012-04-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ersonal controls for personal video communications
WO2009016846A1 (ja) * 2007-08-02 2009-02-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虹彩認証装置および虹彩認証システム
CN102149574A (zh) * 2008-09-12 2011-08-10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照射系统及图像照射方法
JP5230748B2 (ja) * 2008-09-26 2013-07-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視線方向判定装置及び視線方向判定方法
US8570423B2 (en) * 2009-01-28 2013-10-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for performing visu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motely situated participants
JP2010267121A (ja) * 2009-05-15 2010-11-2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イリス撮影装置
JP2011113196A (ja) * 2009-11-25 2011-06-09 Olympus Corp 顔方向特定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101764633B1 (ko) * 2010-01-15 2017-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오디오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0017837A1 (de) * 2010-04-22 2011-10-27 Carl Zeiss Meditec Ag Anordnung zur Erzielung hochgenauer Messwerte am Auge
JP2012038106A (ja) * 2010-08-06 2012-02-23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44524B1 (ko) * 2010-12-16 2015-08-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차량용 증강현실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차량용 증강현실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5828167B2 (ja) * 2011-03-30 2015-12-02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視線方向の推定装置、視線方向の推定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当該視線方向の推定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WO2014051010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診断支援方法
CN104780834B (zh) * 2012-11-12 2016-12-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计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输入装置
KR101382772B1 (ko) * 2012-12-11 2014-04-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217445B2 (ja) * 2013-03-07 2017-10-2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診断支援方法
JP6176070B2 (ja) * 2013-11-13 2017-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視線方向検知装置
US9525817B2 (en) * 2013-11-22 2016-12-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ing direction and angle of view of camera
US20150346814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Vaibhav Thukral Gaze tracking for one or more users
KR20160051411A (ko) * 2014-11-03 2016-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의 물체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0048749B2 (en) * 2015-01-09 2018-08-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aze detection offset for gaze tracking models
JP6613740B2 (ja) * 2015-09-09 2019-12-04 富士通コネクテッド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7168543A1 (ja) * 2016-03-29 2017-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音声案内装置及び音声案内方法
JP6450709B2 (ja) * 2016-05-17 2019-01-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虹彩認証装置、虹彩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98481B1 (en) * 2017-09-28 2020-06-30 Apple Inc. Glint-assisted gaze tracker
US10825245B1 (en) * 2019-06-03 2020-11-03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rendering for a mobi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18356A1 (es) 2021-09-29
EP3940627A1 (en) 2022-01-19
CN113557519A (zh) 2021-10-26
JP7223303B2 (ja) 2023-02-16
JPWO2020183732A1 (zh) 2020-09-17
BR112021016773A2 (pt) 2021-11-16
US20220130173A1 (en) 2022-04-28
WO2020183732A1 (ja) 2020-09-17
EP3940627A4 (en) 2022-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617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US7693308B2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method, machine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thereon authentication program, certificate photograph taking apparatus, and certificate photograph taking method
JP2020523665A (ja) 生体検出方法及び装置、電子機器並びに記憶媒体
US2014016964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ive live person verification using real-time eye reflection
CN105659200A (zh) 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09064086A1 (e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adjusting pose at the time of taking photos of himself or herself
WO2019163066A1 (ja) なりすまし検知装置、なりすまし検知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WO2015136675A1 (ja) 検知装置、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51375B2 (ja) 虹彩照合システム、虹彩照合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9187130A (ja) 顔認証装置
TW202040426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JP2012208610A (ja) 顔画像認証装置
JP2003271940A (ja) アイリス認識装置
US2023038625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228316A (ja) 検知装置、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61266B1 (ko) 시선 추적 장치 및 이의 시선 추적 방법
US20230386256A1 (en)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face in facial recognition
CN107223255B (zh)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图像预览方法及装置
JP7482380B2 (ja) 撮像装置
TWI729679B (zh) 認證系統、認證裝置、及認證方法
JP2019133275A (ja) 顔認証装置及び顔認証方法
JP7207506B2 (ja) なりすまし検知装置、なりすまし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72418B2 (ja) なりすまし検知装置、なりすまし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09357A (ja) 情報取得装置、情報取得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WO2018122959A1 (ja) 撮影者特定システム、撮影者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