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3896A - 盤式制動器轉子 - Google Patents

盤式制動器轉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3896A
TW202033896A TW109106174A TW109106174A TW202033896A TW 202033896 A TW202033896 A TW 202033896A TW 109106174 A TW109106174 A TW 109106174A TW 109106174 A TW109106174 A TW 109106174A TW 202033896 A TW202033896 A TW 2020338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rake
brake rotor
layer
braking
ro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細見悠介
桑山和也
浴畑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389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adapted for mounting of friction p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04Structure
    • F16D2065/132Structure layer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92Conne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盤式制動器轉子(10)包含核心層(22)及制動層(24),核心層(22)被形成在參考平面(P)上且可繞著與參考平面(P)垂直的旋轉軸線(R)旋轉,制動層(24)被耦接於核心層(22)且具有制動表面(24A),制動表面(24A)被形成在制動層(24)的外部側上且與旋轉軸線(R)不平行。盤式制動器轉子(10)還包含指示結構(26),指示結構(26)在處於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使用前狀態未穿過制動表面(24A)露出之情形下被設置在參考平面(P)與制動表面(24A)之間。在一些範例組態中,指示結構(26)還可包含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由比製造制動層(24)所使用的第一材料更硬的第二材料所製成,其中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制動層(24)中。

Description

盤式制動器轉子
此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2月28日所申請的德國專利申請案DE 10 2019 105 070.7的優先權。德國專利申請案DE 10 2019 105 070.7的整個揭示藉此以參照方式被併入於此。
盤式制動器系統被普遍地被併入於像是自行車的人力車輛中,以提供制動功能。盤式制動器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盤式制動器轉子,其在使用以後由摩擦所磨損。一旦磨損,盤式制動器轉子如果未被及時地替換可能導致制動失敗。
一種盤式制動器轉子在此被揭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盤式制動器轉子包含核心層、制動層及指示結構。核心層被形成在參考平面上且可繞著與參考平面垂直的旋轉軸線旋轉。制動層被耦接於核心層且具有制動表面,制動表面被形成在制動層的外部側上且與旋轉軸線不平行。指示結構在處於盤式制動器轉子的使用前狀態未穿過制動表面露出之情形下被設置在參考平面與制動表面之間。
利用根據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至盤式制動器應被替換的預定點時對使用者於視覺上指示。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指示結構包括被設置在制動層中的內部空間,內部空間與制動表面偏位。
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只在制動層已經被磨損既定量以後提供指示給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包括被設置在內部空間與制動表面之間的罩蓋部分。
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只在制動層已經被磨穿罩蓋部分以後提供指示給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直接地面對核心層。
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只在制動層已經被磨損既定量以後提供指示給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以一距離與參考平面偏位。
利用根據第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對於核心層提供足夠剛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距離介於0.2 mm與1 mm之間。
利用根據第六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提供剛度與重量之間的適當平衡、及經由核心層的熱傳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六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包括具有第一制動表面的第一制動層及具有第二制動表面的第二制動層。內部空間包括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中的第一內部空間,第一內部空間與第一制動表面偏位。
利用根據第七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兩側上提供制動功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還包括被設置在第二制動層中的第二內部空間,第二內部空間與第二制動表面偏位。
利用根據第七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對於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每一側提供分開的磨損指示。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第一內部空間及第二內部空間被設置成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彼此重疊。
利用根據第九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藉由在重疊位置處設置第一內部空間及第二內部空間而維持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平衡及剛度。此外,能在兩側之間更均勻地進行熱傳,且能減少由於不均勻剛度所造成的撓曲之發生。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七至第九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第二制動層具有與第一制動層相同的厚度。
利用根據第十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兩側之間預期均等的壽命,以避免一個制動層的一部分被浪費之情況。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十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以選自於由空氣、塗料、聚合物及屬於與制動層不同的材料的金屬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被至少部分地填充。
利用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至盤式制動器轉子應該被替換之一點時對使用者以高對比方式於視覺上指示。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的與制動表面平行的剖面尺寸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變化。
利用根據第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不只指示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還藉由隨著時間注意到目前露出的尺寸而指示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達到的程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沿著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朝向核心層變得更寬。
利用根據第十三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指示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達到的程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沿著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朝向核心層變得更窄。
利用根據第十四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指示盤式制動器轉子已經被磨損達到的程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二至第七方面及第十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是被定位在制動層中的單一個內部空間。
利用根據第十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降低盤式制動器轉子的製造複雜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在沿著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
利用根據第十六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正繞著旋轉軸線旋轉時均勻地磨穿制動層至內部空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內部空間被形成為在盤式制動器轉子的磨損狀態下於沿著旋轉軸線觀看時以一個或更多個字元或以圖示來出現。
利用根據第十七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對使用者非常清楚地指示盤式制動器轉子應該被替換。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的厚度與核心層的厚度不同。
利用根據第十八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藉由選擇制動層厚度相對於核心層厚度的比例而改變盤式制動器轉子的重量、穩定性及熱傳性質。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由不銹鋼所製成。
利用根據第十九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制動表面處增加對於制動器墊的耐磨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核心層由選自於由鋁、鋁合金、銅及銅合金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所製成。
利用根據第二十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減少盤式制動器轉子的重量且提供好的熱傳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由第一材料所製成。指示結構包含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由比第一材料更硬的第二材料所製成。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制動層中。
利用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一旦置入物隨著制動層磨損而被露出,置入物與制動層之間的硬度上的差異允許產生磨損型態上的差異,且這些磨損型態可在制動器卡鉗的致動及制定器墊與制動器轉子的接觸之期間經由所感覺的振動及/或所聽到的聲音來作為觸覺或聽覺指示而被傳送至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核心層包括與參考平面平行的一對的側表面。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被設置在核心層中,以從核心層的至少一個側表面朝向制動層凸出。
利用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將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錨固在核心層中以提供強度,同時將置入物延伸至制動層中以提供觸覺及/或聽覺磨損指示,如在此所討論。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制動層包括面對側表面中的一者之第一制動層及面對側表面中的另一者之第二制動層。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從核心層的側表面兩者凸出,以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及第二制動層的兩者中。
利用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兩側上更有效地提供摩擦性振動指示給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的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的每一個端部分別於第一制動層及第二制動層中終結。
利用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將置入物部分地嵌在核心層的兩側上的制動層中,以在制動層中的每一者已經被磨損各別預訂量以後從每一側提供振動回饋。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四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的幾何形狀是在沿著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之圓柱體或球體。
利用根據第二十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使用像是鑽頭或銑刀的搪孔工具來形成供圓柱形或球形置入物被放置於內之孔洞,以供容易製造。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之設置在制動層中的端部處包括與制動表面平行的平坦表面。
利用根據第二十六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位在置入物的端部處之與制動表面平行的平坦表面促進置入物與接觸制動器墊的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端部處包括彎曲表面,彎曲表面面對制動層且被設置在制動層中。
利用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置入物的彎曲表面剛開始在小的接觸區塊處接觸制動器墊且在使用期間逐漸地磨損,以致接觸制動器墊的接觸區塊在制動期間隨著磨損而在尺寸上增加。這能在它磨損時增加由置入物所引起的振動之效果,此效果能變得對於使用者更為顯著。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第二材料是陶瓷。
利用根據第二十八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陶瓷材料可提供給置入物優異的硬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第二材料是硬化鋼。
利用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硬化鋼能提供足夠的硬度,同時亦提供與包括陶瓷、樹脂、金屬及半金屬的多種制動器墊類型之相容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九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包括複數個置入物。
利用根據第三十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提供由於例如位在盤式制動器轉子上的複數個置入物位置處的磨損型態差異所造成的振動,或者是在一個通用位置處將複數個置入物歸在一起成群組來提供較久的磨損型態。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據第三十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複數個置入物在尺寸上變化。
利用根據第三十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盤式制動器轉子中的不同點或位置處改變振動的等級及程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據第三十一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複數個置入物至少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的長度上變化。
利用根據第三十二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將設置不同長度的置入物,使得它們在制動層中的不同深度處終結。隨著制動層磨損而在不同深度處露出額外的置入物,這產生振動上的增加。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三方面,根據第三十至第三十二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複數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之設置在制動層中的端部處包括表面,表面在形狀上與複數個置入物中的其他置入物的表面不同。
利用根據第三十三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使用置入物的端部表面的不同形狀,以隨著制動表面磨損而改變振動的等級。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四方面,根據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三方面中任一者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核心層包括被建構成分別接收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之一個或更多個凹部或孔洞。
利用根據第三十四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在核心層中的凹部中支撐置入物。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五方面,根據第三十四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核心層包含選自於由通孔或有底孔所組成的群組之孔洞。
利用根據第三十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將置入物定位在核心層中的孔洞中,以提供在其內的牢固錨固。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六方面,根據第三十五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被建構,使得核心層包含有底孔。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被設置在有底孔中且從核心層的側表面朝向制動層凸出,核心層的側表面與制動層平行。
利用根據第三十六方面的盤式制動器轉子,有可能將置入物定位成被錨固在核心層中,且在一個方向上延伸至制動層中。
此發明內容被提供來以簡化形式介紹進一步在以下於實施方式中描述的觀念的選集。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識別所請求的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非旨在被使用來限制所請求的標的之範圍。此外,所請求的標的不受限於解決此揭示的任何部分中所提的任何或全部的缺點之施作。在此所使用的用語「人力車輛」是指不管其車輪數量為何之電動或非電動車輛,但不包括具有作為用來驅輪子的動力源的內燃引擎之四輪車輛、或需要執照以在公共道路上操作之四輪電動車輛。
現在將參照圖式來解釋所選的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在遍及各種不同圖式中標示對應或相等元件。對於熟習本領域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以下實施例說明僅被提供來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先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所揭示實施例之前盤式制動器系統1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10被顯示。盤式制動器轉子10可被固定地附接於人力車輛的車輪的輪轂。人力車輛例如可為像是公路自行車、碎石路自行車、越野自行車或登山自行車之自行車。以下方向性用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截」、「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性用語是指基於例如直立地坐在人力車輛的座位上並面向車把之使用者(以下稱「騎士」)所決定的那些方向。
前盤式制動器系統1可包括盤式制動器卡鉗2及制動操作(致動)裝置3。盤式制動器卡鉗2可被安裝於前叉4,而制動操作裝置3可被附接於車把5。除了盤式制動器轉子10以外,前盤式制動器系統1的操作及構造是習知的,因此,其詳細說明被省略。此外,雖然前盤式制動器系統1在此實施例中被繪示成液壓制動系統,將會明白的是,盤式制動器轉子10亦可與其他類型的制動系統一起使用。
繼續參照圖1,盤式制動器轉子10可包含外部分12及內部分14。內部分14可從外部分12徑向地向內延伸。內部分14包括複數個臂16及輪轂附接部件18。輪轂附接部件18被與臂16的內端部一體地形成。附接部件18被建構成根據所謂「中央鎖定安裝」的習知方式藉由鎖定環20而被安裝於輪轂。替代地,例如「六螺栓安裝」的其他安裝類型可被應用於盤式制動器轉子10。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外部分12及內部分14是未被一體地形成的分開的部件。然而,外部分12及內部分14可被一體地形成為單件金屬構件。外部分12藉由複數個鉚釘19而被耦接於內部分14。更詳細地,外部分12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藉由鉚釘19被耦接於臂16的外端部。然而,其他組態是可能的,像是繞著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圓周交替使用臂16的一體成形側及緊固件附接側。在其他範例中,至少一個臂16可與外部分12一體成形,且此至少一個臂16可被分開地形成且稍後藉由像是鉚釘或螺栓的附接結構而被緊固於輪轂附接部件18。如以上所描述且在圖式中所繪示,將會明白的是,臂16的至少一部分(典型地為全部)被形成為與外部分12及輪轂附接部件18中的至少一者一體成形。
如圖1及圖2中所示,盤式制動器轉子10包含核心層22,核心層22被形成在參考平面P上且可繞著與參考平面P垂直的旋轉軸線R旋轉。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參考平面P是將核心層22軸向地平分的中心平面。盤式制動器轉子10還包含制動層24,制動層24被耦接於核心層22且具有制動表面24A。制動表面24A被形成在制動層24的外部側上且與旋轉軸線R不平行。因此,核心層22及制動層24在與旋轉軸線R平行的方向(軸向方向)AD上被堆疊。
在第一實施例中,僅一個制動層24及制動表面24A被包括在盤式制動器轉子10中。此外,盤式制動器轉子包含指示結構26,其在處於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使用前狀態未穿過制動表面24A露出之情形下被設置在參考平面P與制動表面24A之間。因此,當騎士首先使用盤式制動器轉子10時,指示結構26由制動層24所覆蓋,使得它無法被從外部看到。指示結構26包括被設置在制動層24中的內部空間26A。內部空間26A與制動表面24A偏位。又,制動層24包括被設置在內部空間26A與制動表面24A之間的罩蓋部分26B。罩蓋部分26B用來在使用前狀態下及亦在初始磨損期間將內部空間26A與制動表面24A分開。一旦制動層24由於使用而被磨穿罩蓋部分26B,內部空間26A可變得露出,這提供給騎士盤式制動器轉子被磨掉且應該被替換之清楚視覺指示。對比於開始為可看到的且在磨損以後消失之指示結構,騎士可更加察覺到被建構成在磨損以後變得可看到的之指示結構26。
在圖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內部空間26A直接地面對核心層22。此組態可藉由例如在制動層24的一側中形成內部空間26A且然後將制動層24結合於核心層22而將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組裝簡化。又,內部空間26A由於核心層22的出現而以一距離D1與參考平面P偏位。距離D1例如介於0.2 mm與1 mm之間。此距離可提供剛度(stiffness)與重量之間的適當平衡、及經由核心層22的熱傳特性。在所揭示實施例的任一者中,內部空間26A以選自於由空氣、塗料、聚合物及屬於與制動層24不同的材料的金屬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被至少部分地填充。因此,露出的內部空間26A的出現可藉由制動層24與內部空間26A的材料之間的視覺對比而被突顯。
圖3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二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200。在第二實施例中,制動層24包括具有第一制動表面124A的第一制動層124及具有第二制動表面224A的第二制動層224。因此,兩個制動表面(亦即,第一制動表面124A及第二制動表面124b)分別被設置於盤式制動器轉子200的兩側。又,內部空間26A包括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124中的第一內部空間1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與第一制動表面124A偏位。在此實施例中,內部空間26A還可包括被設置在第二制動層224中的第二內部空間226A。第二內部空間226A與第二制動表面224A偏位。因此,盤式制動器轉子200的每一側能對騎士做出磨損的指示。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被配置成在方向AD上彼此重疊。然而,如圖4中所示,在第三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轉子300中,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替代地可在方向AD上彼此完全地偏位。又,如圖5中所示,在第四實施例的盤式制動器轉子400中,對比於圖3中所示的鏡像,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可在方向AD上彼此部分地偏位。
第二制動層224具有與第一制動層124相同的厚度。因此,它能對於每一側提供相等的磨損性能。因此,能預期的是,在未浪費一側的一部分之情形下,兩側將隨著使用在大約相同的時間磨損。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替代地可具有不同的厚度。又,制動層24的厚度T1可與核心層22的厚度T2不同。例如,制動層24的厚度T1可小於核心層22的厚度T2。制動層24的厚度T1可介於0.2 mm與1 mm之間,較佳地介於0.5 mm與0.8 mm之間。核心層22的厚度T2可介於0.5 mm與1.5 mm之間,較佳地介於0.7 mm與1.3 mm之間。在制動層24包括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之案例中,此厚度差異能被應用於核心層22與第一制動層124之間的關係及核心層22與第二制動層224之間的關係兩者。
圖6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五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500。在第五實施例中,內部空間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的與制動表面24A(第一制動表面124A及第二制動表面224A)平行的剖面尺寸D2沿著方向AD變化。確切地,在此,第一內部空間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沿著方向AD朝向核心層22變得更寬。在盤式制動器轉子500中,相同的尺寸被應用於第二內部空間226B。隨著盤式制動器轉子500磨損,內部空間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亦開始磨損。因為剖面尺寸D2變化,隨著制動層24(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磨損,內部空間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變得露出,且目前露出的剖面尺寸D2將隨著時間增加。在此,隨著制動層24(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磨損時,剖面尺寸D2將隨著時間增加,且因此,騎士能接收磨損已經到達某點之初始指示及磨損已經繼續且盤式制動器轉子500應被替換之逐漸增加指示。騎士可能能夠基於目前露出的剖面尺寸D2而估計磨損。雖然梯形形狀被繪示,沿著方向AD朝向核心層22變得更寬的其他形狀可被採用,像是半圓形、半橢圓形、或三角形。
圖7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六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600。對比於圖6中所示的實施例,內部空間26A(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沿著方向AD朝向核心層22變得更窄。如同圖6中所示的實施例,梯形形狀以範例方式被繪示,但是沿著旋轉軸線R朝向核心層22變得更窄的其他形狀可被採用,像是半圓形、半橢圓形、或三角形。
圖8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七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700。在所描繪的實施例中,內部空間26A是被定位在制動層24的單一個內部空間,如同在圖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在此案例中,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兩者被設置,但僅第一制動層124包括內部空間26A。
圖9顯示盤式制動器轉子200,其分解成第一制動層124、核心層22、及第二制動層224、以及包括臂16及輪轂附接部件18的內部分14。為了提升硬度、結構強度、耐磨性、及耐腐蝕性,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層可藉由擴散結合處理、淬火硬化處理等而被結合。在一個範例中,制動層24(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由不銹鋼所製成。在另一個範例中,核心層22由選自於由鋁、鋁合金、銅及銅合金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所製成。
如能在第二制動層224處所見,在以上實施例的任一者中,內部空間26A(在此,第二內部空間226A)在沿著旋轉軸線R觀看時可具有圓形剖面。由於被形成在第二制動層224中的通孔H的出現,例如,適當數目的內部空間26A可繞著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圓周在通孔H之間被設置,或者是少至一個的內部空間26A可被設置。又,與所繪示者為不同數目或形狀的通孔H可被使用,或者是通孔H可被省略。
圖10繪示根據本揭示的在磨損狀態下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10的一部分X的制動層的放大局部視圖。在磨損狀態下,對比於使用前狀態,騎士已經廣泛地使用盤式制動器轉子10且磨損制動層24(例如,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以露出內部空間26A(例如,第一內部空間126A及第二內部空間226A)的剖面。在以上實施例的任一者中,內部空間26A可被形成為在沿著旋轉軸線R觀看時剖面以一個或更多個字元(character)或以圖示(icon)來出現。例如,圖10顯示由複數個內部空間26A所形成的字「REPLACE」。其他字元或圖示可被適當地選來告知使用者制動層24的磨損狀態。一個或更多個字元或圖示可藉由在至少部分地填充內部空間26A時使用不同材料、或不同顏色的相同材料而被形成。
圖11至圖23繪示本發明的附加實施例,其類似於圖1至圖10,除了以下所不同地描述。特別地,這些實施例是類似的,除了它們在指示結構26內包括硬質的插入物30,以引起振動且進一步有利於騎士需要替換制動器轉子之通知,如以下所描述。
圖11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八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800。在第八實施例中,制動層24由第一材料所製成,且指示結構26包含由比第一材料更硬的第二材料所製成之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制動層24中。盤式制動器轉子800包含核心層22,核心層22包括與參考平面P平行的一對的側表面,參考平面P將核心層22平分。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被設置在核心層中,以從核心層22的至少一個側表面朝向像是第一制動層124的制動層24凸出。替代地,如以下描述,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可朝向第二制動層224凸出,如圖18及圖19的實施例中所示。在盤式制動器轉子800中,制動層24被設置在夾住核心層22之制動器轉子800的兩個平行側的每一者上,雖然它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僅被設置在核心層22的一側上。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制動層24包括具有第一制動表面124A的第一制動層124及具有第二制動表面224A的第二制動層224。指示結構26的內部空間可延伸至核心層22中,如所示在最上方的置入物30(在圖11中以虛線繪示)的後方。在盤式制動器轉子800中,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被設置在指示結構26的內部空間中。由每一個置入物30所佔據的內部空間係由制動層24中的內部空間26A及核心層22中的內部空間22A所形成。此配置被共用於圖11至圖18及圖21至圖23所繪示的實施例之中,其中置入物30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124中。對比地,在圖19及圖20的實施例中,置入物30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兩者中。亦即,在圖11至圖20的實施例中,置入物30被設置在制動層24及核心層22中所對應地設置之各別空間26A及22A中;而在圖21及圖22的實施例中,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僅被設置在制動層24的內部空間26A中,且未被設置在核心層22中,如以下進一步討論。
雖然小的間隙為了繪示緣故被顯示在置入物30與內部空間的邊緣之間,將會明白的是,置入物30在內部空間內典型地是摩擦配合或干涉配合,且因此緊緊地接觸其壁。雖然比第一材料更硬的其他材料是可能的,用於置入物的第二材料可例如為陶瓷或硬化鋼。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在硬度上的對比允許所造成的制動表面成為不均勻,因為制動層24在置入物30周圍的區域更緩慢地磨損。一旦置入物隨著制動層磨損而露出,置入物與制動層之間的硬度上的差異允許產生磨損型態上的差異,且這些磨損型態可在制動器卡鉗的致動及制定器墊與制動器轉子的接觸之期間經由所感覺的振動及/或所聽到的聲音來作為觸覺或聽覺指示而被傳送至騎士。因此,露出的置入物30的出現導致不均勻接觸表面,其在制動層24與制動器墊的各別壓擠表面進行接觸時產生振動。在一個實施例中,置入物30在從一側觀看時僅被設置在制動層24的一個區域,如圖1中的內部空間26A的位置所繪示且如圖23的增厚的區域R所繪示。在圖11的此第八實施例中,如同圖12至圖14及圖18至圖22的實施例,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端部處包括與制動表面平行的平坦表面,此平坦表面被設置在制動層中。在此實施例中,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的每一個置入物的幾何形狀是圓柱體,其在沿著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這允許容易製造,因為可安裝它們於內的孔洞可利用圓形搪孔工具而被銑或鑽。類似地,雖然球形或剖面是多邊形之置入物可在這些實施例的任一者中被替代地使用,置入物30在於此所描述的其他實施例(除了圖17以外)中是圓柱形。
如一般地繪示根據在此所揭示的第八至第十五實施例中的任一者的制動器轉子的厚度之圖23中所示,由於在此區域的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露出且以比制動層24的周圍表面更慢的速率磨損,不均勻的磨損可導致在制動層中出現高點或後點(被稱為增厚的區域R)。制動器轉子中的所造成的增厚區域將使抓持制動器墊在制動器轉子的每一迴轉中在區域R於制動器墊之間行進時振動,這產生隨著制動器轉子的旋轉速率而變化之低頻振動。此外,當置入物越過接觸的制動器墊而發出尖銳聲時,置入物30的表面粗糙度及/或硬度可引起高頻振動。這些振動,無論是高頻、低頻、或其組合,作用為聽覺及/或觸覺感覺指示器,以致騎士可被提醒盤式制動器轉子800被磨損且須被替換。雖然圖11的實施例中顯示三個置入物30,將會明白的是,可僅設置一個置入物30,或者是可設置不同數目的複數個置入物。又,雖然圖1及圖23的側視圖中顯示具有內部空間26A的一個區域,將會明白的是,更多這樣的具有置入物30的區域R(像是兩個或三個區域R)可繞著制動器轉子被設置。
圖12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九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900。此實施例及以下其他實施例繪示置入物30可藉由例如具有不同的長度、寬度、高度、體積等而在尺寸上變化。尺寸上的變化促進由置入物30所造成的振動型態上的變化。在第九實施例中,複數個置入物30被設置在制動層24及核心層22中,複數個置入物30相對於彼此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於長度上變化且亦於體積上變化。置入物30被定位成使得在置入物之中最接近制動層124的制動表面之置入物的端部表面在深度上變化。在不同長度的每一個各別置入物30被露出以後,此種方式的置入物30於長度及深度上的變化促進在制動層的表面中於增厚的區域的尺寸上之漸進增加。在使用期間,第一置入物30A將被露出,接著是置入物30B,然後是置入物30C。由於每一個置入物30A至30C被逐步地露出,在制動器轉子900的每一迴轉中,振動的持續時間增加,這指示騎士制動器轉子替換之越來越大的迫切性。以此方式,在盤式制動器轉子900中,不同尺寸的複數個置入物30可在一個或更多個位置處被歸在一起成群組,以隨著制動層磨損而改變振動持續時間,使得振動由於更多個置入物30被露出而增加,且替換盤式制動器轉子的迫切性增加。
圖13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000。在第十實施例中,複數個置入物30在與參考平面P平行且與制動器轉子的旋轉軸線垂直之方向上(亦即,在圖13中為垂直)於寬度上變化。當置入物30被露出時,較寬的置入物30提供較大的接觸制動表面,這能導致較久的振動持續時間。當置入物30被露出時,具有較小寬度的置入物30可提供較小的接觸區塊,這在密切間隔時能導致較短的振動持續時間。
圖14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一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100。在第十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置入物30在長度及寬度兩者上變化。藉由改變置入物30的多重尺寸,能在制動層中提供更多樣性的置入物尺寸,藉此,隨著制動層124磨損產生不同的振動型態。
圖15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二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200。在第十二實施例中,每一個置入物30在其端部處包括彎曲表面,此彎曲表面面對制動層24且被設置在制動層24中。相對於平坦的平行表面,當制動層24磨損且初始地露出置入物30時,置入物30的端部的彎曲形狀提供置入物30的與制動器墊接觸的較小接觸區塊。隨著制動層進一步磨損,接觸制動器墊之置入物30的露出的接觸區塊增加,藉此,隨著制動器轉子1200的迫切性增加而增加由置入物所產生的振動。因此,藉由提供面對制動層124的外表面之外凸彎曲表面,能達成在制動器轉子的不同磨損階段之振動持續時間上的變化。
圖16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三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300。在第十三實施例中,複數個置入物30被設置。複數個置入物30中的每一個置入物30在其端部處包括被設置在制動層24中的表面,此表面在形狀上與複數個置入物30中的其他置入物的表面不同。此實施例中所示的變化是,圖16中的最上方及最下方的置入物的最接近制動表面124A的端部表面各分別在相反方向上傾斜,而中間的置入物的表面與參考平面P平行。在制動層124的磨損期間,在制動期間接觸制動器墊之置入物30的合計露出表面將隨著時間逐漸地增加。以此方式,由於替換制動器轉子1300的迫切性增加,此實施例中的置入物30的端部的形狀上的變化致使振動增加。一般地,圖16中最接近制動層124的制動表面124A之最上方、中間、及最下方的置入物30的端部表面被定向成它們的整體形狀是外凸的。這促進隨著制動層124磨損而在尺寸上逐漸地增加之增厚的區域R的建立,如圖23中所示。
圖17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四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400。在第十四實施例中,盤式制動器轉子1400中的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的每一者的幾何形狀是球體,其在沿著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此實施例中的球體形式的置入物30被設置在指示結構26中的內部空間中,此內部空間由各為半球形之制動層中的內部空間26A及核心層中的內部空間22A所形成。用於置入物30的球形形狀允許供置入物30在制動層24及核心層22兩者中被嵌入於內之凹部的容易製造,且亦允許振動的變化,以致振動隨著制動層24磨損而增加。
圖18顯示作為本揭示的第十五實施例之盤式制動器轉子1500。在第十五實施例中,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從核心層22的兩個側表面凸出,以被設置在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兩者中。又,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的在與旋轉軸線平行的每一個端部分別於第一制動層及第二制動層中終結。因此,隨著每一個制動層124、224各別的制動表面124A、224A磨損且露出置入物30來接觸制動器墊,相較於使置入物30凸出至僅一個制動層中,圖23中所示的增厚的區域R能進一步在厚度上被增加。結果,指示磨損的振動能更確實地由盤式制動器轉子1500提供。將會明白的是,在替代的實施例中,從核心層的兩個側表面凸出的置入物30可被與僅從核心層的一側表面凸出的置入物30組合。
圖19是第十五實施例的制動器轉子1500的分解圖,其繪示使置入物30被置入於核心層22、第一制動層124、及第二制動層224中之方法。圖20是第八實施例的制動器轉子1000的分解圖,或者替代地是第九至第十四實施例中的任一者的分解圖,其繪示在這些實施例中使置入物30被置入於核心層22、及制動層24中之方法。如圖19及圖20所繪示,核心層22包含一個或更多個凹部或孔洞,以分別接收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凹部或孔洞可選自於由通孔32A(圖19)及有底孔32B(圖20)所組成的群組。雖然有底孔32A在這些視圖中被顯示成剖面為長方形,將會明白的是,其他剖面形狀的有底孔是有可能的,像是圖17的半球形形狀(剖面為半圓形)的有底孔。將會明白的是,當核心層22被耦接於制動層24時,核心層22中的凹部或孔洞32在核心層22中形成內部空間22A。有底孔32B在核心層22內含有置入物30,這允許置入物30從核心層22的僅一個側表面凸出。對比之下,圖19的通孔32A允許置入物30從核心層22的兩個側表面朝向制動層124及224凸出。箭號指出置入物30分別被置入於制動層24及核心層的內部空間26A及22A中。在圖19中,置入物的兩個端部在制動層124及224中的內部空間26A中終結。如圖20中所示,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可被設置在由核心層中的內部空間22A所形成之有底孔32B中,且從核心層22的側表面朝向制動層124或224突出,此側表面與制動層平行。在圖20中,置入物的端部在制動層24中的一者(像是制動層124)的內部空間26A中終結。替代地,如圖17中所繪示,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30亦可被設置在由核心層中的內部空間22A所形成之半球形凹部34中,且從核心層的一個側表面或兩個側表面凸出。在圖17中,從核心層的一側凸出的球形置入物30及其端部在制動層中的內部空間26A中終結。如這些各種不同的範例所示,凹部及孔洞32可容納不同類型及尺寸的置入物30。
現在轉參圖21及圖22,第十六實施例的制動器轉子1600被顯示,其中置入物30被設置在內部空間26A中,內部空間26A被主要地設置在制動層24中。如圖21中所示,內部空間26A被整個地形成在制動層24的第一制動層124內,且核心層22中未設有內部空間。如圖22中所示,第十六實施例的置入物30被整個地設置在制動層24內,且未延伸至核心層22中。這樣的組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能在不須加工核心層來安裝置入物30之情形下提供制動器轉子上的磨損之聽覺或觸覺指示,因此簡化了製造。
雖然僅所選的實施例已經被選來繪示說明本發明,對於熟習本領域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在不離開如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範圍的情形下,在此能作成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能依所需要及/或想要而被改變。被顯示成直接連接或互相接觸的組件能具有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且反之亦然。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能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被採用。所有的優點不必同時呈現在一個特別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這樣的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性及/或功能性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前述說明僅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前盤式制動器系統 2:盤式制動器卡鉗 3:制動操作裝置 4:前叉 5:車把 10:盤式制動器轉子 12:外部分 14:內部分 16:臂 18:輪轂附接部件 19:鉚釘 20:鎖定環 22:核心層 24:制動層 24A:制動表面 26:指示結構 26A:內部空間 26B:罩蓋部分 30:置入物 32:孔洞 32A:通孔 32B:有底孔 34:半球形凹部 124:第一制動層 124A:第一制動表面 126A:第一內部空間 224:第二制動層 224A:第二制動表面 226A:第二內部空間 200:盤式制動器轉子 300:盤式制動器轉子 400:盤式制動器轉子 500:盤式制動器轉子 600:盤式制動器轉子 700:盤式制動器轉子 800:盤式制動器轉子 9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0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1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2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3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4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500:盤式制動器轉子 1600:盤式制動器轉子 AD:方向 D1:距離 D2:剖面尺寸 H:通孔 P:參考平面 R:旋轉軸線,增厚的區域 T1:厚度 T2:厚度 X:部分 II:線
隨著本發明的更完整知曉及其許多伴隨優點藉由參照以下詳細說明並結合隨附圖式來考量而變得被更佳地瞭解,本發明的更完整知曉及其許多伴隨優點將會被容易地獲得。
[圖1]是根據本揭示的前盤式制動器系統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局部側視圖。
[圖2]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3]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二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4]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5]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四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6]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五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7]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六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8]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七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剖面圖。
[圖9]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分解圖。
[圖10]繪示根據本揭示之圖9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一部分X的制動層的放大局部視圖,其處於磨損狀態。
[圖11]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八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2]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九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3]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4]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一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5]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二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6]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三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7]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四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8]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五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放大局部視圖。
[圖19]繪示圖18的第十五實施例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局部分解圖。
[圖20]繪示圖11的第八實施例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局部分解圖。
[圖21]繪示根據本揭示的第十六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的線II-II所取的範例盤式制動器轉子的分解局部視圖,其中置入物未被描繪。
[圖22]繪示圖21的第十六實施例,其中置入物被描繪。
[圖23]是圖11至圖22的第八實施例至十六實施例的範例盤式轉子之三維通用示意圖,其繪示由於制動器轉子的不均勻磨損所造成之在置入物周圍的增厚區域。
22:核心層
24:制動層
26:指示結構
124:第一制動層
124A:第一制動表面
126A:第一內部空間
224:第二制動層
224A:第二制動表面
226A:第二內部空間
200:盤式制動器轉子
AD:方向
P:參考平面

Claims (36)

  1. 一種盤式制動器轉子,包含: 核心層,其被形成在參考平面上且可繞著與該參考平面垂直的旋轉軸線旋轉; 制動層,其被耦接於該核心層且具有制動表面,該制動表面被形成在該制動層的外部側上且與該旋轉軸線不平行;及 指示結構,其在處於該盤式制動器轉子的使用前狀態未穿過該制動表面露出之情形下被設置在該參考平面與該制動表面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指示結構包括被設置在該制動層中的內部空間,該內部空間與該制動表面偏位。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包括被設置在該內部空間與該制動表面之間的罩蓋部分。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直接地面對該核心層。
  5.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以一距離與該參考平面偏位。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距離介於0.2 mm與1 mm之間。
  7.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包括具有第一制動表面的第一制動層及具有第二制動表面的第二制動層,且 該內部空間包括被設置在該第一制動層中的第一內部空間,該第一內部空間與該第一制動表面偏位。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還包括被設置在該第二制動層中的第二內部空間,該第二內部空間與該第二制動表面偏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第一內部空間及該第二內部空間被設置成在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彼此重疊。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第二制動層具有與該第一制動層相同的厚度。
  11.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以選自於由空氣、塗料、聚合物及屬於與該制動層不同的材料的金屬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被至少部分地填充。
  12.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的與該制動表面平行的剖面尺寸在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變化。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沿著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朝向該核心層變得更寬。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沿著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朝向該核心層變得更窄。
  15.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是被定位在該制動層中的單一個內部空間。
  16.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在沿著該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
  17.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內部空間被形成為在該盤式制動器轉子的磨損狀態下於沿著該旋轉軸線觀看時以一個或更多個字元或以圖示來出現。
  1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的厚度與該核心層的厚度不同。
  1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由不銹鋼所製成。
  2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核心層由選自於由鋁、鋁合金、銅及銅合金所組成的群組之材料所製成。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由第一材料所製成,且 該指示結構包含由比該第一材料更硬的第二材料所製成的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制動層中。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核心層包括與該參考平面平行的一對的側表面,且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被設置在該核心層中,以從該核心層的至少一個側表面朝向該制動層凸出。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制動層包括面對該等側表面中的一者之第一制動層及面對該等側表面中的另一者之第二制動層,且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從該核心層的該等側表面兩者凸出,以被設置在該第一制動層及該第二制動層的兩者中。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的在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的每一個端部分別於該第一制動層及該第二制動層中終結。
  25.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的幾何形狀是在沿著該旋轉軸線觀看時具有圓形剖面之圓柱體或球體。
  26.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之設置在該制動層中的端部處包括與該制動表面平行的平坦表面。
  27.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端部處包括彎曲表面,該彎曲表面面對該制動層且被設置在該制動層中。
  28.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第二材料是陶瓷。
  29.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第二材料是硬化鋼。
  30.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包括複數個置入物。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複數個置入物在尺寸上變化。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複數個置入物至少在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的長度上變化。
  33. 如請求項30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複數個置入物中的每一個置入物在其之設置在該制動層中的端部處包括表面,該表面在形狀上與該複數個置入物中的其他置入物的表面不同。
  34.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核心層包括被建構成分別接收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之一個或更多個凹部或孔洞。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核心層包含選自於由通孔及有底孔所組成的群組之孔洞。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盤式制動器轉子,其中 該核心層包含該有底孔,且 該一個或更多個置入物在與該旋轉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被設置在該有底孔中且從該核心層的側表面朝向該制動層凸出,該側表面與該制動層平行。
TW109106174A 2019-02-28 2020-02-26 盤式制動器轉子 TW2020338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5070 2019-02-28
DE102019105070.7 2019-02-28
DE102019122613.9 2019-08-22
DE102019122613.9A DE102019122613A1 (de) 2019-02-28 2019-08-22 Scheibenbremsro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3896A true TW202033896A (zh) 2020-09-16

Family

ID=7204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174A TW202033896A (zh) 2019-02-28 2020-02-26 盤式制動器轉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9122613A1 (zh)
TW (1) TW2020338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8109A1 (de) * 2021-01-18 2023-11-22 C4 Laser Technology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remskörpers und bremskörper
CN116685784A (zh) * 2021-01-18 2023-09-01 C4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制动元件的方法和制动元件
DE102022127558A1 (de) 2022-10-19 2024-04-25 Shimano Inc. Scheibenbremsrotor für muskelkraftbetriebenes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7406A1 (de) * 1999-06-16 2000-12-21 Martin Eberle Bremsscheibe für Scheibenbremsen an Zweiradfahrzeugen
WO2006067816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Freni Brembo S.P.A. Braking band of disc brake
DE102010013343A1 (de) * 2010-03-30 2011-10-06 Daimler Ag Reibscheibe mit einer Verschleißschutzschicht und integrierter Verschleißindikation und Zusammensetzungen der Verschleißschutzschicht
DE102011089864B4 (de) * 2011-12-23 2022-12-01 Robert Bosch Gmbh Bremsscheibe
DE102014003986A1 (de) * 2014-03-19 2015-09-24 Man Truck & Bus Ag Bremsscheib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Verschleißindik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2613A1 (de)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3896A (zh) 盤式制動器轉子
US6283557B1 (en) Bicycle rim with wear indicator
TWI543905B (zh) 腳踏車碟式煞車轉子
US8522931B2 (en) Disk brake rotor
US8978842B2 (en)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EP1579122B1 (en) High friction brake shoe assembly
JP2009514741A (ja) 車輪ボルト用穴の間に形成される軸線方向切欠きを持つ車輪ボス
CN105221609A (zh) 自行车制动衬块
EP2435722B1 (en) Caliper body
JP2001163016A (ja) 層状スタッドを有する車両タイヤ
CN105393016A (zh) 用于重载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转子
CN106042771B (zh) 自行车轮缘
US7600614B2 (en) Assembly comprised of a brake disk with a hub
JP4348132B2 (ja) ブレーキロータ
EP2497967B1 (en) Brake drum
JP7052889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EP2060822A1 (en) Self-ventilated brake disc
JP4680729B2 (ja) 車両のホイール
WO2005106281A1 (en) Brake rotors with heat-resistant ceramic coatings
US20210381562A1 (en) Brake pad backing plate
CN110630660B (zh) 盘式制动转子
JP4509599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US20230375056A1 (en) Rotation asymmetric brake drum for a drum brake of a motor vehicle
CN213063572U (zh) 一种t型全圆周硬质合金盘形滚刀刀圈
JP3136459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ディスクロ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