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1436A - 釘打機 - Google Patents

釘打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1436A
TW202031436A TW109103120A TW109103120A TW202031436A TW 202031436 A TW202031436 A TW 202031436A TW 109103120 A TW109103120 A TW 109103120A TW 109103120 A TW109103120 A TW 109103120A TW 202031436 A TW202031436 A TW 2020314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mber
passage
cylinder
val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駒崎義一
石沢禎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4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於擊打部向第一方向動作的行程中可抑制擊打部的動作能量的損失的釘打機。釘打機包括:觸發器;擊打部;活塞上室,當對觸發器施加操作力時被供給氣體,且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擊打部向第一方向動作;活塞下室,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擊打部向第二方向動作;以及罩殼,於內部有形成活塞下室,且所述釘打機包括:襯套,於擊打部向第一方向動作的行程中,將活塞下室的氣體排出至罩殼的外部;以及襯套當於擊打部向第一方向動作之後解除對觸發器的操作力時,自活塞上室將氣體供給於活塞下室,藉此利用活塞下室的壓力使擊打部向第二方向動作。

Description

釘打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釘打機,該釘打機具有被供給有氣體的罩殼(housing)、及藉由被供給至罩殼內的氣體的壓力而動作的擊打部。
下述釘打機的一例已記載於專利文獻1,所述釘打機具有被供給有壓縮氣體的氣體室、及藉由被供給至氣體室的壓縮氣體的壓力而動作的擊打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釘打機具有罩殼、把手(handle)、氣缸(cylinder)、頭閥室(head valve room)、作為第一氣體室的氣缸上室、作為第二氣體室的活塞下室、蓄壓室、擊打部、觸發器(trigger)、推桿(push lever)、觸發器閥(trigger valve)、回返室、通路、射出部、釘匣(magazine)、緩衝器(bumper)及擋止器(stopper)。
氣缸可移動地配置於罩殼內。緩衝器設於罩殼內。擊打部具有活塞及驅動板(driver plate)。活塞於氣缸內可移動。氣缸上室於氣缸內形成於活塞與頭閥之間。活塞下室於氣缸內形成於活塞與緩衝器之間。回返室於罩殼內形成於氣缸外。通路設於氣缸。通路將氣缸下室與回返室相連。擋止器設於罩殼內。自罩殼的外部向蓄壓室供給壓縮氣體。於罩殼內將壓縮氣體封入至活塞下室及回返室。釘匣收容固定件,固定件被供給至射出部。
當使用者解除對觸發器或推桿的至少一者的操作力時,觸發器閥將蓄壓室的壓縮氣體供給於頭閥室。頭閥被按壓於氣缸,頭閥將蓄壓室與活塞上室阻斷,且將活塞上室與罩殼的外部相連。活塞由氣缸下室的空氣壓施力,活塞接觸擋止器,且停止於上止點。
當使用者對觸發器及推桿施加操作力時,觸發器閥將頭閥室的壓縮氣體排出至罩殼外。頭閥因蓄壓室的空氣壓而離開氣缸,頭閥將蓄壓室與活塞上室連接,且將活塞上室與罩殼的外部阻斷。蓄壓室的壓縮氣體被供給至活塞上室,擊打部向下止點動作,驅動板擊打射出路的固定件。當活塞向下止點動作時,活塞下室及回返室的壓縮氣體被壓縮,壓力上升。
於驅動板擊打固定件之後,活塞碰撞緩衝器,擊打部停止於下止點。當使用者自觸發器或推桿的至少一者解除操作力時,觸發器閥將蓄壓室的壓縮氣體供給於頭閥室。頭閥將蓄壓室與活塞上室阻斷,且將活塞上室與罩殼的外部相連。擊打部由氣缸下室的空氣壓施力而自下止點上升,當活塞接觸擋止器時,擊打部停止於上止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4323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申請案發明者認識到下述課題,即:當擊打部以擊打固定件的方向而動作時,第二氣體室的壓力成為擊打部的動作阻力,擊打部的動作能量損失等。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釘打機,該釘打機於擊打部以擊打固定件的方向而動作的行程中,可抑制擊打部的動作能量的損失。 [解決課題之手段]
一實施形態的釘打機具有:操作構件,供使用者施加及解除操作力;擊打部,可向擊打固定件的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動作;第一氣體室,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被供給氣體,且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第二氣體室,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動作;以及罩殼,於內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氣體室,且所述釘打機包括:排氣機構,於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的行程中,將所述第二氣體室的氣體排出至所述罩殼的外部;以及回返機構,當於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之後解除對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力時,自所述第一氣體室將氣體供給於所述第二氣體室,藉此利用所述第二氣體室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動作。 [發明的效果]
一實施形態的釘打機於擊打部以擊打固定件的方向動作的行程中,可抑制擊打部的動作能量的損失。
繼而,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釘打機所含的若干實施形態中具代表性的釘打機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1) 參照圖1至圖7對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進行說明。釘打機10具有罩殼11、氣缸12、擊打部13、觸發器14、射出部15及推桿16。另外,設有安裝於釘打機10的釘匣17。罩殼11具有筒形狀的主體部18、固定於主體部18的頂蓋(head cover)19及連接於主體部18的把手20。
蓄壓室21遍及把手20的內部、主體部18的內部及頂蓋19的內部而形成。空氣軟管(air hose)連接於把手20。作為壓縮氣體的壓縮空氣通過空氣軟管而被供給至蓄壓室21內。作為一例,氣缸12設於主體部18及頂蓋19內。氣缸12以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設置。
擋止器22安裝於頂蓋19。作為一例,擋止器22為合成橡膠製。排氣路23形成於擋止器22與頂蓋19之間。排氣路23與罩殼11的外部B1相連。頭閥24設於頂蓋19內。頭閥24為合成橡膠製,頭閥24於沿著氣缸12的中心線A1的方向上可移動。頭閥24為環狀,頭閥24具有密封唇(seal lip)25及襯套(sleeve)26。密封唇25形成於頭閥24的外周面。於頭閥24與頂蓋19之間形成有頭閥室27,密封唇25將頭閥室27氣密地密封。頭閥24由蓄壓室21的壓力以遠離氣缸12的方向施力。
施力構件28設於擋止器22與頭閥24之間。作為一例,施力構件28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力構件28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對頭閥24以靠近氣缸12的方向施力。
擊打部13具有活塞29及固定於活塞29的驅動板30。活塞29配置於氣缸12內。擊打部13沿著中心線A1而於第一方向E1及第二方向E2上可動作,即,可進行線性運動。第二方向E2與第一方向E1相反。第一方向E1於圖1中可定義為下降。第二方向E2於圖1中可定義為上升。於活塞29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31。
活塞上室32於氣缸12內形成於頭閥24與活塞29之間。頭閥24如圖1般,由施力構件28的力按壓於氣缸12的端部,頭閥24將活塞上室32與蓄壓室21阻斷。另外,襯套26將活塞上室32與排氣路23連接。
當頭閥24如圖3般離開氣缸12的端部時,頭閥24將活塞上室32與蓄壓室21連接。另外,襯套26將活塞上室32與排氣路23連接。
如圖2般,射出部15固定於主體部18。射出部15接觸氣缸12的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的端部。環狀的緩衝器33設於氣缸12內。緩衝器33的一部分接觸射出部15。緩衝器33為合成橡膠製或矽橡膠製。緩衝器33具有軸孔34,驅動板30於軸孔34內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可移動。於氣缸12內,於活塞29與緩衝器33之間形成有活塞下室35。密封構件31將活塞下室35與活塞上室32氣密地隔開。
隔離壁36設於主體部18內。隔離壁36為環狀。隔離壁36配置為包圍氣缸12的外周。設有將氣缸12於徑向上貫通的通路37、通路38。通路37、通路38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於隔離壁36與射出部15之間。通路37、通路38於氣缸12的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地分別設有多個。
通路37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於隔離壁36與射出部15之間。通路38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於通路37與射出部15之間。襯套39設於主體部18內。襯套39配置於主體部18與氣缸12之間,且襯套39與氣缸12配置成同心狀。襯套39相對於主體部18及氣缸12而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可動作。
通路40形成於襯套39與氣缸12之間。通路40於氣缸12的徑向上,環狀地形成於氣缸12之外。於襯套39與氣缸12之間設有密封構件41、密封構件42,密封構件41、密封構件42將通路40氣密地密封。施力構件43設於通路40。作為一例,施力構件43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力構件43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對襯套39以靠近射出部15的方向施力。
控制室44及控制室45形成於主體部18內。控制室44形成於主體部18與氣缸12之間。隔離壁36將控制室44與蓄壓室21隔開。壓縮空氣被供給至控制室44。當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控制室44時,襯套39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以靠近射出部15的方向受到施力。
如圖4般,控制室45形成於主體部18與氣缸12之間。控制室45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配置於射出部15與襯套39之間。於主體部18設有通路46,通路46將蓄壓室21與控制室45一直連接。經由空氣軟管而供給於蓄壓室21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通過通路46而流入控制室45。襯套39由控制室45的壓力以遠離射出部15的方向施力。
通路47將襯套39於徑向上貫通而設置。通路47於襯套39的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地設有多個。排氣室48設於主體部18與襯套39之間。排氣路80貫通主體部18而設置。排氣路80將排氣室48與外部B1一直相連。排氣路80於主體部18的全周空開間隔地設有多個。當襯套39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動作時,活塞下室35連接於通路40或外部B1的任一者。
於氣缸12的外周面安裝有閥49。閥49為合成橡膠製的圓環(ring),且於氣缸12的徑向上可彈性變形。當閥49因通路37的空氣壓而打開時,氣缸12內的空氣通過通路37而流入通路40。當閥49關閉時,閥49阻止通路40的空氣流入氣缸12內。閥49可定義為止回閥。
如圖2般,觸發器14安裝於罩殼11。觸發器14相對於罩殼11,以支持軸50為中心而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能夠旋轉。臂51安裝於觸發器14。臂51相對於觸發器14而以支持軸52為中心可動作。
如圖1般,觸發器閥53設於主體部18與把手20的連接部位。觸發器閥53具有柱塞(plunger)54、主體(body)55、閥體56及施力構件57。主體55及閥體56均為筒形狀,主體55及閥體56均以中心線A2為中心而配置成同心狀。閥體56配置於主體55內,閥體56相對於主體55而於沿著中心線A2的方向上可動作。
柱塞54配置於閥體56內。主體55具有通路58。通路59設於罩殼11。通路58經由通路59而連接於頭閥室27。另外,通路58連接於控制室44。進而,排氣路60設於主體55與閥體56之間。排氣路60與外部B1相連。作為一例,施力構件57為壓縮彈簧,施力構件57對柱塞54於中心線A2方向上以靠近臂51的方向施力。
射出部15具有筒部61及連接於筒部61的外周面的凸緣81。凸緣81相對於主體部18藉由固定部件而固定。筒部61具有射出路62。中心線A1位於射出路62內,驅動板30於射出路62內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可移動。筒部61的內表面接觸驅動板30的外周面,防止活塞下室35內的空氣向射出路62洩漏。
釘匣17固定於射出部15。釘匣17收容釘63。釘匣17具有供釘器(feeder)64,供釘器64將釘匣17內的釘63送至射出路62。
推桿16相對於射出部15而於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於既定範圍可動作。軸構件65相對於推桿16而可傳遞動力地連接。推桿16的作動力傳遞至軸構件65。軸構件65由施力構件66以遠離臂51的方向施力。作為一例,施力構件66為壓縮彈簧。
繼而,對使用釘打機10將釘63打入對象構件67的示例進行說明。於進行對觸發器14的操作力的解除或推桿16遠離對象構件67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形時,釘打機10的觸發器閥53、頭閥24分別處於初始狀態。另外,擊打部13停止於待機位置。
觸發器閥53的閥體56將蓄壓室21與通路58連接,且將通路58與排氣路60阻斷。蓄壓室21的壓縮空氣被供給至頭閥室27。因施力構件28的施加力及頭閥室27的壓力,頭閥24被按壓於氣缸12的端部。頭閥24將活塞上室32與蓄壓室21阻斷。另外,頭閥24將活塞上室32與外部B1連接。活塞上室32的壓力為大氣壓,活塞29由活塞下室35的壓力施力而接觸頭閥24。因此,擊打部13停止於待機位置、即上止點。
蓄壓室21的一部分壓縮空氣通過通路58而被供給至控制室44。蓄壓室21的一部分壓縮空氣通過通路46而被供給至控制室45。如圖2般,襯套39承受施力構件43的施加力、控制室44的壓力及控制室45的壓力。因和控制室44的受壓面積與控制室45的受壓面積之差相應的施加力、及施力構件43的施加力,襯套39被按壓於凸緣81,襯套39停止於待機位置。當襯套39處於待機位置時,襯套39經由通路38而將活塞下室35與通路40連接,且將活塞下室35與外部B1阻斷。
繼而,當使用者對觸發器14施加操作力,且將推桿16按壓於對象構件77時,觸發器14及推桿16的作動力傳遞至柱塞54。柱塞54抵抗施力構件57的施加力而動作,觸發器閥53自初始狀態切換為動作狀態。當觸發器閥53成為動作狀態時,閥體56將蓄壓室21與通路58阻斷,且閥體56將通路58與排氣路60連接。
因此,頭閥室27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59及排氣路60而排氣至外部B1。因蓄壓室21的壓力,頭閥24抵抗施力構件28的施加力而動作。因此,如圖3般,頭閥24將活塞上室32與蓄壓室21連接,且將活塞上室32與排氣路23阻斷。
於是,活塞上室32的壓力上升,擊打部13自上止點向下止點沿著中心線A1動作。如圖4般,驅動板30擊打射出路62內的釘63。
另外,當觸發器閥53成為動作狀態時,控制室44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58及排氣路60而排出至外部B1。於是,因控制室45的壓力,襯套39抵抗施力構件43的施加力而以遠離射出部15的方向動作。襯套39停止於圖4所示的排氣位置。當襯套39處於排氣位置時,襯套39將活塞下室35與通路40阻斷,且經由通路38、通路47而將活塞下室35與外部B1連接。另外,襯套39的內表面被按壓於閥49,阻止閥49於徑向上向外側彈性變形。即,襯套39保持閥49關閉通路37的狀態。
因此,當擊打部13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活塞下室35內的壓力上升時,活塞下室35的空氣通過通路38、排氣室48及排氣路80而向外部B1排出。襯套39保持於閥49關閉通路37的狀態,活塞下室35的空氣並未通過通路37向通路40流入。
然後,如圖5般,於驅動板30將釘63打入對象構件67的動作完成之後,活塞29碰撞緩衝器33。緩衝器33吸收擊打部13的一部分運動能量,擊打部13停止於下止點。當於擊打部13到達下止點的狀態下,觸發器閥53保持於動作狀態時,控制室44通過通路58而與罩殼11的外部B1相連。因此,如圖5般,襯套39停止於排氣位置。
當於擊打部13到達下止點之後,使用者進行對觸發器14的操作力的解除或使推桿16離開對象構件67中的至少一者時,觸發器閥53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初始狀態。於是,蓄壓室21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59而被供給至頭閥室27。如圖6般,頭閥24被按壓於氣缸12的端部,將活塞上室32與蓄壓室21阻斷,且將活塞上室32與排氣路23連接。
另外,當觸發器閥53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初始狀態時,蓄壓室21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58而被供給至控制室44。於是,襯套39因控制室44的壓力及施力構件43的施加力而以靠近射出部15的方向動作,襯套39停止於待機位置。
當襯套39停止於待機位置時,如圖6及圖7般,襯套39遠離閥49的外周面。因此,閥49因活塞上室32的空氣壓而打開通路37,活塞上室32內的一部分空氣通過通路37、通路40及通路38而流入活塞下室35。通路37的開口面積寬於排氣路23的開口面積。因此,自活塞上室32通過通路37流入活塞下室35的空氣量多於自活塞上室32通過排氣路23排出至外部B1的空氣量。
擊打部13因活塞下室35的壓力而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活塞上室32的一部分空氣通過排氣路23而向外部B1排出。然後,當如圖1般活塞29接觸頭閥24時,擊打部13停止於上止點。
釘打機10於以擊打部13擊打釘63的方向、即第一方向E1動作的行程中,如圖4般,活塞下室35內的空氣通過通路38及排氣路80而排出至外部B1。因此,可抑制下述情況,即:於擊打部13以第一方向E1動作的行程中,活塞下室35的壓力上升。因此,可抑制擊打部13的動作能量的損失。另外,為了將擊打部13的動作能量設為目標值,可減少供給於蓄壓室21的壓縮空氣的量,或減小蓄壓室21的容積。
進而,釘打機10如圖6及圖7般,活塞上室32內的一部分空氣通過通路37、通路40及通路38而流入活塞下室35,藉此擊打部1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因此,通路40為空氣可通過的容積便可。換言之,通路40無需產生使擊打部1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的壓力般的、空氣的儲存容積。因此,釘打機10可抑制罩殼11於以中心線A1為中心的徑向、或沿著中心線A1的方向上大型化。進而,釘打機10可減少空氣消耗量。
另外,當使用者進行解除對觸發器14的操作力或使推桿16離開對象構件67中的至少一者時,自控制室44排出壓縮空氣,襯套39自排氣位置向待機位置動作,且擊打部1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
進而,於解除對觸發器14的操作力,且推桿16遠離對象構件67的狀態下,如圖2般,襯套39停止於將活塞下室35與排氣路80阻斷的待機位置。因此,擊打部13藉由活塞下室35的壓力而可靠地停止於上止點。
(實施形態2) 參照圖8及圖9對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進行說明。釘打機100具有罩殼101、射出部102、擊打部103、推桿閥104及觸發器閥105。罩殼101具有主體部106、把手107及頂蓋108。主體部106為筒形狀,把手107連接於主體部106。頂蓋108於主體部106的長度方向上固定於第一端部。另外,射出部102於主體部106的長度方向上固定於第二端部。於把手107連接有空氣軟管。擊打部103設於主體部106的內部。擊打部103沿著中心線C1而於第一方向E1及第二方向E2上可動作,即,可進行線性運動。
於主體部106內設有氣缸109。中心線C1為氣缸109的中心線。氣缸109相對於罩殼101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可移動。遍及把手107內、主體部106內及頂蓋108內而設有蓄壓室110。壓縮空氣通過空氣軟管進入蓄壓室110。
架置部115設於頂蓋108內,閥座(valve seat)119設於架置部115。閥座119具有通路117。頂蓋108具有排氣路112及排氣閥室114。排氣路112與罩殼101的外部D1相連。架置部115支持排氣閥(exhaust valve)118。排氣閥118相對於架置部115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可移動。排氣閥118開閉通路117。閥座119安裝於架置部115。閥座119為合成橡膠製,且為環狀。
擊打部103具有活塞121及驅動板122。活塞121設於氣缸109內,活塞121於氣缸109內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可動作。於氣缸109內,於架置部115與活塞121之間形成有活塞上室120。
活塞上室120的壓力施加於活塞121。藉由活塞上室120的壓力,擊打部103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向遠離閥座119的方向受到施力。於活塞121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121A。密封構件121A接觸氣缸109的內周面。
進而,緩衝器128設於主體部106內。緩衝器128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設於活塞121與射出部102之間。緩衝器128為合成橡膠製的緩衝構件。緩衝器128具有軸孔129。緩衝器128接觸射出部102,且緩衝器128的一部分配置於氣缸109內。沿著氣缸109的中心線C1的方向的端部中,位於接近緩衝器128的部位的端部可接觸及離開緩衝器128。
於氣缸109內的中心線C1方向上,於活塞121與射出部102之間設有活塞下室123。密封構件121A將活塞上室120與活塞下室123氣密地隔開。
主體部106及氣缸109形成通路124。通路124形成於主體部106的內表面與氣缸109的外表面之間。通路124於氣缸109的徑向上,環狀地形成於氣缸109之外。
設有將氣缸109於徑向上貫通的通路125、通路126。通路125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位於閥座119與射出部102之間。通路125於氣缸109的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地設有多個。通路126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位於通路125與射出部102之間。閥127安裝於氣缸109的外周。作為一例,閥127為合成橡膠製的圓環。閥127於氣缸109的徑向上可彈性變形,閥127開閉通路125。當閥127打開通路125時,氣缸109內的空氣通過通路125而向通路124流動。當閥127關閉通路125時,閥127阻止通路124的空氣流入氣缸109內。閥127可定義為止回閥。
進而,收容室200形成於主體部106與氣缸109之間。收容室200於氣缸109的徑向上形成於氣缸109之外。施力構件130設於收容室200。收容室200與通路124相連。施力構件130對氣缸109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以靠近閥座119的方向施力。作為一例,施力構件130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
主體部106具有排氣路201。排氣路201將主體部106於徑向上貫通。排氣路201於主體部106的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地設有多個。排氣路201與外部D1相連。
射出部102具有凸緣131、筒部132及射出路133。凸緣131固定於主體部106,凸緣131連接於筒部132。射出路133形成於筒部132內。射出路133與軸孔129相連。驅動板122於軸孔129及射出路133內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可移動。筒部132的內表面接觸驅動板122的外表面,阻止活塞下室123的空氣向射出路133洩漏。
推桿134安裝於射出部102,推桿134相對於射出部102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可移動。推桿134連接於軸構件166。
固持器(holder)135設於主體部106內。固持器135為環狀,固持器135於氣缸109的徑向上配置於氣缸109的外側。固持器135相對於主體部106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不移動。固持器135具有通路136,通路136連接於蓄壓室110。固持器135將通路124與控制室139隔開。於氣缸109的外周面設有凸緣137、凸緣138。凸緣137、凸緣138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位於不同位置。控制室139在氣缸109與固持器135之間,且設於凸緣137與凸緣138之間。通路136將控制室139與蓄壓室110連接。
隔離壁140設於主體部106內,且以包圍氣缸109的外周的方式設置。隔離壁140為環狀,且於隔離壁140與凸緣137之間形成有控制室141。隔離壁140將控制室141與蓄壓室110隔開。
凸緣137承受控制室141及控制室139的壓力,凸緣138承受控制室139的壓力。因此,氣缸109因控制室141及控制室139的壓力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受到施力。
觸發器閥105及推桿閥104具有如下結構。推桿閥104具有壓力室180、柱塞144、閥主體145、閥構件146及施力構件147。作為一例,施力構件147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力構件147對閥構件146進行施力。閥主體145具有通路143及排氣路161。通路160遍及主體部106及頂蓋108而設置,通路160與控制室141及通路143相連。排氣路161與外部D1相連。設有對柱塞144進行施力的施力構件162。作為一例,施力構件162為金屬製的彈簧。
觸發器148安裝於罩殼101。觸發器148以觸發器軸149為中心而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能夠旋轉。觸發器閥105具有筒形狀的引導部151、球形狀的閥構件155及柱塞157。引導部151安裝於把手107。柱塞157相對於引導部151而可動作。
收容多根釘168的釘匣169安裝於射出部102。每當驅動板122打入一根釘168時,自釘匣169將下一根釘168送至射出路133。
對釘打機100的使用例進行說明。當解除對觸發器148的操作力或推桿134遠離對象構件170中的至少一者成立時,觸發器閥105及推桿閥104處於初始狀態。
處於初始狀態的觸發器閥105將蓄壓室110與壓力室180阻斷。處於初始狀態的推桿閥104將壓力室180與通路143阻斷,且將通路143與排氣路161連接。因此,排氣閥室114的壓縮空氣及控制室141的壓縮空氣自通路160、通路143及排氣路161排出至外部D1。另外,排氣閥118打開通路117。
因控制室139的壓力、施力構件130的施加力,氣缸109於中心線C1方向上以接近閥座119的方向受到施力。如圖8般,氣缸109停止於被按壓於閥座119的待機位置。停止於待機位置的氣缸109將蓄壓室110與活塞上室120阻斷。
當氣缸109停止於待機位置時,活塞上室120藉由通路117及排氣路112而與外部D1相連。另外,如圖9般,停止於初始狀態的氣缸109將通路126與排氣路201阻斷。擊打部103因活塞下室123的壓力而以接近閥座119的方向受到施力。如圖8般,活塞121被按壓於閥座119,擊打部103停止於上止點。
當使用者對觸發器148施加操作力,且推桿134按壓於對象構件170時,因觸發器148的作動力而觸發器閥105自初始狀態切換為動作狀態。另外,推桿閥104自初始狀態切換為動作狀態。動作狀態的觸發器閥105將蓄壓室110與壓力室180連接。進而,動作狀態的推桿閥104將排氣路161與通路143阻斷,且將通路143與壓力室180連接。
因此,蓄壓室110的壓縮空氣經由壓力室180及通路160而被供給至排氣閥室114。排氣閥118關閉通路117。即,將活塞上室120與排氣路112阻斷。另外,通路160的一部分壓縮空氣經由通路143而被供給至控制室141。
於是,藉由控制室141及控制室139的壓力,氣缸109抵抗施力構件130的力而於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向遠離閥座119的方向動作。因此,如圖10般,蓄壓室110連接於活塞上室120。壓縮空氣自蓄壓室110流入活塞上室120,活塞上室120的壓力上升。進而,遠離閥座119的氣缸109停止於圖11所示的接觸緩衝器128的排氣位置。
擊打部103因活塞上室120的壓力而以遠離閥座119的方向動作。如此,擊打部13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如圖11般,驅動板122擊打處於射出路133的釘168。
當氣缸109停止於排氣位置時,主體部106的內表面被按壓於閥127。即,主體部106阻止閥127因通路125的壓力而彈性變形,主體部106保持閥127關閉通路125的狀態。另外,停止於排氣位置的氣缸109將通路126與排氣路201連接。因此,於擊打部13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即以第一方向E1動作的行程中,活塞下室123的空氣通過通路126及排氣路201而排出至外部D1。
然後,將釘168打入對象構件170的動作完成之後,如圖12般,活塞121碰撞緩衝器128,擊打部103停止於下止點。緩衝器128吸收擊打部103的運動能量。
於擊打部103到達下止點之後,進行使用者解除觸發器148的操作力或使推桿134離開對象構件170中的至少一者。於是,觸發器閥105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初始狀態,且推桿閥104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初始狀態。因此,排氣閥室114及控制室141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160及排氣路161而向外部D1排出。因此,如圖13般,排氣閥118打開通路117。另外,藉由控制室139的壓力及施力構件130的施加力,氣缸109以接近閥座119的方向動作。當氣缸109接觸閥座119而停止於待機位置時,如圖13般,氣缸109將蓄壓室110與活塞上室120阻斷。
進而,當氣缸109停止於待機位置時,如圖14般,氣缸109將通路126與收容室200連接,且將通路126與排氣路201阻斷。另外,當氣缸109停止於待機位置時,如圖13般,主體部106的內表面離開閥127。即,閥127因通路125內的壓力而彈性變形,打開通路125。多個通路125的通氣面積寬於通路117的通氣面積。因此,自活塞上室120通過通路125排出至通路124的空氣量多於自活塞上室120通過通路117及排氣路112排出至外部D1的空氣量。
然後,排出至通路124的空氣通過收容室200及通路126而流入活塞下室123。擊打部103因活塞下室123的壓力而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當活塞121如圖8般接觸閥座119時,擊打部103停止於上止點。
釘打機100於擊打部103如圖10般以第一方向E1動作的行程中,如圖11般,活塞下室123內的空氣通過通路126及排氣路201而排出至外部D1。因此,可抑制下述情況,即:於擊打部103以第一方向E1動作的行程中,活塞下室123的壓力上升。因此,可抑制擊打部103的動作能量的損失。另外,為了將擊打部103的動作能量設為目標值,可減少供給於蓄壓室110的壓縮空氣的量。
進而,釘打機100如圖13及圖14般,活塞上室120內的一部分空氣通過通路124及通路126而流入活塞下室123,藉此擊打部10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因此,通路124為空氣可通過的容積便可。換言之,通路124無需產生使擊打部10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的壓力般的、空氣的儲存容積。因此,釘打機100可抑制罩殼101於以中心線C1為中心的徑向、或沿著中心線C1的方向上大型化。進而,釘打機100可減少空氣消耗量,或可減小蓄壓室110的容積。
另外,當使用者進行解除對觸發器148的操作力或使推桿134離開對象構件170中的至少一者時,自控制室141排出壓縮空氣,氣缸109自排氣位置向待機位置動作,且擊打部103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進而,於解除對觸發器148的操作力且推桿134遠離對象構件170的狀態下,如圖9般,氣缸109停止於將活塞下室123與排氣路201阻斷的待機位置。因此,藉由活塞下室123的壓力,擊打部103可靠地停止於上止點。
圖15為將釘打機的實施形態與釘打機的比較例進行比對的線圖的一例。釘打機的比較例的特性示於圖15的左半部分。釘打機的實施形態的特性示於圖15的右半部分。圖15所示的通路相當於通路40、通路124。圖15所示的回返室是為了使擊打部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回返而蓄積壓縮空氣的空間。
擊打部於時刻T1位於下止點,擊打部於時刻T2位於上止點。可知實施形態的通路的壓力的最大值低於比較例的回返室的壓力的最大值。其原因在於:於釘打機的實施形態中,於擊打部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的行程中,氣缸下室的空氣並未流入通路,而是排出至罩殼的外部。
可知實施形態的空氣消耗量的最大值低於比較例的空氣消耗量的最大值。其原因在於:於釘打機的實施形態中,無需獲得使擊打部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的壓力般的、壓縮空氣的儲存容積。
可知實施形態的擊打能量的最大值高於比較例的擊打能量的最大值。其原因在於:於釘打機的實施形態中,於使擊打部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的行程中,將活塞下室的空氣排出至罩殼的外部。
若干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的技術含意的一例如下。釘打機10、釘打機100為釘打機的一例。擊打部13、擊打部103為擊打部的一例。觸發器14、觸發器148及推桿16、推桿134分別為操作構件的一例。推桿16、推桿134分別為接觸部件的一例。
本實施形態中,關於「使用者施加及解除操作力」,除了使用者將身體的一部分接觸操作構件而解除及施加操作力以外,還包括使用者使對象構件接觸或離開操作構件。操作構件包括相對於罩殼進行線性運動的操作構件、相對於罩殼而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旋轉的操作構件。
壓縮空氣為氣體的一例。氣體只要為壓縮氣體即可,壓縮氣體可為空氣或惰性氣體的任一種。惰性氣體例如可使用氮氣、稀有氣體。壓縮氣體可為空氣或惰性氣體的任一種。惰性氣體例如可使用氮氣、稀有氣體。第一方向E1為第一方向的一例,第二方向E2為第二方向的一例。
蓄壓室21、蓄壓室110分別為氣體收容室的一例。氣體收容室為收容自罩殼的外部所供給的氣體的空間。活塞上室32、活塞上室120為第一氣體室的一例。活塞下室35、活塞下室123為第二氣體室的一例。第一氣體室及第二氣體室為氣體可出入的空間。襯套39、排氣路80及通路38為排氣機構的一例。氣缸109、排氣路201及通路126為排氣機構的一例。罩殼11、罩殼101為罩殼的一例。罩殼為具有內部空間的外殼(casing)或體(body)。
襯套39、通路37、通路38、通路40、閥49、控制室44為回返機構的一例。氣缸109、通路124、通路125、收容室200、閥127、施力構件130、控制室141及控制室139為回返機構的一例。通路37、通路38、通路40、通路124、通路125及收容室200為通路的一例。通路37、通路125為第一通路的一例。通路40、通路124及收容室200為第二通路的一例。控制室44、控制室141分別為第一控制室及第二控制室的一例。襯套39及氣缸109為動作構件及開閉構件的一例。襯套39及氣缸109分別可定義為閥。擊打部13、擊打部103的上止點分別為第一位置的一例。擊打部13、擊打部103的下止點分別為第二位置的一例。閥49、閥127為止回閥的一例。襯套39及主體部106為保持構件的一例。襯套39為襯套的一例。
排氣路80、排氣路201為第一排氣路的一例。排氣路23、排氣路112為第二排氣路的一例。氣缸12、氣缸109分別為氣缸的一例。頭閥24為閥體的一例。緩衝器33、緩衝器128分別為緩衝器的一例。閥座119為閥座的一例。釘63、釘168為固定件的一例。固定件可為軸形狀、弓形狀的任一種。氣缸109具有具備下述功能的閥的作用,即:將對活塞上室120供給及排出氣體的路徑連接及阻斷的功能、以及將對活塞下室123供給及排出氣體的路徑連接及阻斷的功能。
釘打機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可於不偏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緩衝器除了合成橡膠以外,亦可為填充有氣體的可撓性的容器。操作構件只要藉由操作力而可動作即可,操作構件包括桿(lever)、觸發器、臂、柱塞等。通路、第一排氣路及第二排氣路只要分別氣體可通過即可,通路、第一排氣路及第二排氣路分別包括間隙、槽、空間、狹縫及孔。
10、100:釘打機 11、101:罩殼 12、109:氣缸 13、103:擊打部 14、148:觸發器 15、102:射出部 16、134:推桿 17、169:釘匣 18、106:主體部 19、108:頂蓋 20、107:把手 21、110:蓄壓室 22:擋止器 23、60、80、112、161、201:排氣路 24:頭閥 25:密封唇 26、39:襯套 27:頭閥室 28、43、57、66、130、147、162:施力構件 29、121:活塞 30、122:驅動板 31、41、42、121A:密封構件 32、120:活塞上室 33、128:緩衝器 34、129:軸孔 35、123:活塞下室 36、140:隔離壁 37、38、40、46、47、58、59、117、124、125、126、136、143、160:通路 44、45、139、141:控制室 48:排氣室 49、127:閥 50、52:支持軸 51:臂 53、105:觸發器閥 54、144、157:柱塞 55:主體 56:閥體 61、132:筒部 62、133:射出路 63、168:釘 64:供釘器 65、166:軸構件 67、170:對象構件 81、131、137、138:凸緣 104:推桿閥 114:排氣閥室 115:架置部 118:排氣閥 119:閥座 135:固持器 145:閥主體 146、155:閥構件 149:觸發器軸 151:引導部 180:壓力室 200:收容室 A1、A2、C1:中心線 B1、D1:外部 E1:第一方向 E2:第二方向 T1、T2:時刻
圖1為本發明的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擊打部停止於待機位置的局部剖面圖。 圖2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氣缸及射出部的局部剖面圖。 圖3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擊打部自待機位置動作的局部剖面圖。 圖4對應於圖3的釘打機,且為氣缸及射出部的局部剖面圖。 圖5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擊打部已完成固定件的擊打的局部剖面圖。 圖6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將壓縮空氣自氣缸上室排氣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7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1,且為氣缸上室的壓縮空氣流入氣缸下室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8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且為擊打部停止於待機位置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9對應於圖8的釘打機的狀態,且為氣缸及射出部的局部剖面圖。 圖10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且為擊打部自待機位置動作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1對應於圖10的釘打機的狀態,且為氣缸及射出部的局部剖面圖。 圖12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且為擊打部已完成固定件的擊打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3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且為將壓縮空氣自氣缸上室排氣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4為釘打機的實施形態2,且為氣缸上室的壓縮空氣流入氣缸下室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15為將釘打機的實施形態與釘打機的比較例比對的一例的線圖。
10:釘打機
11:罩殼
12:氣缸
13:擊打部
14:觸發器
18:主體部
19:頂蓋
20:把手
21:蓄壓室
22:擋止器
23、60:排氣路
24:頭閥
25:密封唇
26:襯套
27:頭閥室
28、43、57:施力構件
29:活塞
30:驅動板
31:密封構件
32:活塞上室
35:活塞下室
36:隔離壁
37、40、46、58、59:通路
39:襯套
41:密封構件
44:控制室
49:閥
50:支持軸
51:臂
52:支持軸
53:觸發器閥
54:柱塞
55:主體
56:閥體
A1、A2:中心線
B1:外部

Claims (11)

  1. 一種釘打機,包括:操作構件,供使用者施加及解除操作力;擊打部,能夠向擊打固定件的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動作;第一氣體室,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被供給氣體,且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第二氣體室,藉由氣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動作;以及罩殼,於內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氣體室,且所述釘打機包括: 排氣機構,於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的行程中,將所述第二氣體室的氣體排出至所述罩殼的外部;以及 回返機構,當於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動作之後解除對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力時,自所述第一氣體室將氣體供給於所述第二氣體室,藉此利用所述第二氣體室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回返機構包括: 通路,將所述第一氣體室與所述第二氣體室相連; 第一控制室,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被供給氣體,且當解除對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力時排出氣體;以及 動作構件,相對於所述罩殼而能夠動作地設置,且藉由所述第一控制室的壓力而動作,開閉所述通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擊打部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以所述第一方向動作,且自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以所述第二方向動作, 所述排氣機構包括: 排氣路,將所述第二氣體室與所述罩殼的外部相連;以及 開閉構件,相對於所述罩殼而能夠動作,且開閉所述排氣路, 當所述擊打部停止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開閉構件關閉所述排氣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包括: 氣缸,固定於所述罩殼內,且能夠動作地收容所述擊打部; 閥體,於所述罩殼內能夠動作地設置,且能夠接觸及離開所述氣缸;以及 緩衝器,設於所述罩殼內,且供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的所述擊打部接觸, 所述第一氣體室於所述氣缸內形成於所述閥體與所述擊打部之間, 所述第二氣體室於所述氣缸內形成於所述擊打部與所述緩衝器之間, 當所述閥體動作且所述閥體離開所述氣缸時,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一氣體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包括: 氣缸,於所述罩殼內能夠動作地設置,且能夠動作地收容所述擊打部; 閥座,固定於所述罩殼內而設置,且所述氣缸能夠接觸及離開;以及 緩衝器,設於所述罩殼內,且供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的所述擊打部接觸, 所述第一氣體室於所述氣缸內形成於所述閥座與所述擊打部之間, 所述第二氣體室於所述氣缸內形成於所述擊打部與所述緩衝器之間, 當所述氣缸動作且所述氣缸離開所述閥座時,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一氣體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更設有: 氣體收容室,設於所述罩殼的內部,且自所述罩殼的外部被供給氣體;以及 第二排氣路,自所述罩殼的內部將氣體排出至所述罩殼的外部, 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所述氣體收容室內的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一氣體室, 當解除對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力時,所述第一氣體室的氣體通過所述第二排氣路而排出至所述罩殼的外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操作構件包括: 觸發器,供使用者以手施加及解除操作力;以及 接觸部件,當接觸供使用者打入所述固定件的對象構件時被施加操作力,且當離開所述對象構件時解除操作力, 當使用者對所述觸發器施加操作力,且使所述接觸部件接觸所述對象構件而對所述接觸部件施加操作力時,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一氣體室, 當使用者解除對所述觸發器施加的操作力或對所述接觸部件施加的操作力中的至少一個操作力時,所述第一氣體室的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二氣體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通路包括: 第一通路,將所述氣缸於徑向上貫通,且與所述第一氣體室相連;以及 第二通路,形成於所述氣缸之外,且將所述第一通路與所述第二氣體室相連, 於所述氣缸的外周設有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能夠使所述氣缸內的氣體通過所述第一通路而排出至所述第二通路,且所述止回閥阻止所述第二通路的氣體通過所述第一通路進入所述氣缸內, 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所述止回閥關閉所述第一通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保持於所述止回閥關閉所述第一通路的狀態的保持構件於所述氣缸的徑向上配置於所述氣缸之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保持構件為藉由被供給至所述罩殼內的氣體而於沿著所述氣缸的中心線的方向上動作的襯套。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當對所述操作構件施加操作力時被供給氣體的第二控制室設於所述罩殼內, 當氣體被供給至所述第二控制室時,所述保持構件將所述止回閥保持於所述止回閥關閉所述第一通路的狀態。
TW109103120A 2019-02-27 2020-02-03 釘打機 TW202031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4106 2019-02-27
JP2019-034106 2019-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436A true TW202031436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120A TW202031436A (zh) 2019-02-27 2020-02-03 釘打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5612B2 (zh)
TW (1) TW202031436A (zh)
WO (1) WO20201750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7872U (ja) * 1984-02-04 1985-08-28 株式会社 マキタ電機製作所 釘打機
JPH0825246A (ja) * 1994-07-18 1996-01-30 Kanematsu Nnk Corp 空気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JPH08267373A (ja) * 1995-03-30 1996-10-15 Kanematsu Nnk Corp 空気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JP4539826B2 (ja) * 2004-07-09 2010-09-0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TWI317682B (en) * 2006-11-14 2009-12-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Air actuated nail driver
JP6211398B2 (ja) * 2013-11-19 2017-10-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75008A1 (ja) 2021-12-23
JP7205612B2 (ja) 2023-01-17
WO2020175008A1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3729B (zh) 打釘機
US5441192A (en) Fastener driving tool
US20120097730A1 (en) Nail-pushing rod restoring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nail gun
EP0052368A2 (en) Bumperless gun nailer
US4549344A (en) Method of driving fasteners with a bumperless pneumatic gun
US7490748B2 (en) Pneumatically operated fastener driving tool
JPH08318476A (ja) 固定具打ち込み工具
TW202031436A (zh) 釘打機
JP5842713B2 (ja) 打込機
TWI627033B (zh) 打入工具
WO2019171809A1 (ja) 打込機及び切替機構
JPS5949149B2 (ja) 緩衡装置
JP7006298B2 (ja) 打込み工具
JP7298710B2 (ja) 打込機
JP2017119330A (ja) 打込機
JP2019118989A (ja) 打込機
CN214560585U (zh) 一种射钉枪及其气缸单元
JP3918364B2 (ja) 打込機
TWI678269B (zh) 打入工具
JP3268131B2 (ja) エア釘打機のヘッドバルブ
JPS6125987Y2 (zh)
JPS6236621Y2 (zh)
JPS5848310B2 (ja) 空気式打撃工具のヘッドバルブ機構
JP2001096472A (ja) 釘打ち機のバンパ装置
JPS5939000Y2 (ja) 打撃工具における打撃用ドライバの保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