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8294A -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8294A
TW202028294A TW108133599A TW108133599A TW202028294A TW 202028294 A TW202028294 A TW 202028294A TW 108133599 A TW108133599 A TW 108133599A TW 108133599 A TW108133599 A TW 108133599A TW 202028294 A TW202028294 A TW 2020282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iloxane
formula
carbon atoms
group
poly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059B (zh
Inventor
金志恩
申景茂
李載焄
許成賢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8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8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0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hydr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及更具體地,涉及包含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特定結構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具有特定結構的線性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具有優異的阻燃性及透光度,並具有改善的機械強度如抗衝擊性,以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本發明涉及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及更具體地,涉及包含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特定結構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具有特定結構的線性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具有優異的阻燃性及透光度,並具有改善的機械強度如抗衝擊性,以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聚碳酸酯樹脂由於其優異的耐熱性、機械性(特別是衝擊強度)和透光度而被廣泛用作電氣部件、機械部件和工業用樹脂。特別地,當聚碳酸酯樹脂用作電視外殼、計算機顯示器外殼、複印機、印表機、筆記型電腦電池、鋰電池等的外殼材料時,它們在電氣和電子領域產生大量熱量,不僅需要耐熱性和機械性,還需要出色的阻燃性。
用於賦予聚碳酸酯樹脂阻燃性的最常見方法是將溴或氯基化合物(其是鹵素阻燃劑)與聚碳酸酯樹脂混合。當使用鹵素阻燃劑時,著火時充分發 揮阻燃功能。然而,在樹脂加工過程中會產生鹵化氫氣體,這會導致模具腐蝕和環境污染,並且會產生戴奧辛(dioxin),這是一種燃燒過程中對人體有害的有毒氣體。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行動來規範其使用。為了解決該問題,已開發同時使用鹼金屬鹽作為非鹵素阻燃劑和使用氟化聚烯烴樹脂作為防滴劑的阻燃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然而,在這種情況,由於使用氟化乙烯類樹脂和金屬鹽類阻燃劑來確保聚碳酸酯樹脂的阻燃性,存在透光度(這是聚碳酸酯樹脂的優點之一)降低的問題。
為了克服這種透光度下降,已提出具有聚矽氧系添加劑和聚矽氧系共聚物的合金。儘管使用基於有機矽的添加劑之技術具有作為非鹵素阻燃劑對環境友善的優勢,但它也具有以下缺點:透光度仍然很低,價格相對昂貴,且當將其用作外部材料時,各種顏色的實現方式有限。另外,由於缺少要注入大的注射成型產品中的流動性,存在的問題是限制了在大型產品上的應用。
因此,需要開發能夠在充分發揮阻燃性的同時實現優異的透光度、流動性、衝擊強度(特別是低溫衝擊強度)等協調特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先前技術:(專利出版物1)美國專利公開第2003/0105226號。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的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為了達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包含下列者作為重複單元: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3-2
於式1中,
R1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2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3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基,
k獨立表示1至4的整數, l、m和n中之各者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條件是l、m和n中的至少一個不為0,且
x和y分別代表0至100的整數。
為了達到技術目的,本發明再提供一種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
通過使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oligomeric polycarbonate)在界面反應條件下反應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和
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聚合所述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4-3
於式1中,
R1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2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3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基,
k獨立表示1至4的整數,
l、m和n中之各者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條件是l、m和n中的至少一個不為0,且
x和y分別代表0至100的整數。
為了達到技術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使用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製備的模製品。
有利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在不添加阻燃劑的情況顯著提高阻燃性,且同時可以保持聚碳酸酯的優異的固有性能,例如耐衝擊性和透光度。 因此,本發明可在要求阻燃性的領域中各種各樣地應用,例如,建築材料、汽車部件、辦公設備、電氣/電子產品的殼體等。
下面將詳細描述本發明。
如本文所用,術語「反應產物」是指通過兩種或更多種反應物的反應形成的材料。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第一」,「第二」等是用於說明聚合催化劑的,但聚合催化劑不受這些術語的限制,僅用於區分聚合催化劑。例如,第一聚合催化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可以是相同種類的催化劑,或者可以是不同種類的催化劑。
另外,在本文描述的化學式中用於表示氫、鹵素原子和/或烴基等的英文字母「R」具有由數字表示的下標,但是「R」不受限於下標。每個「R」獨立地表示氫,鹵素原子和/或烴基等。例如,無論兩個或更多個「R」是否具有相同或不同的下標,這些「R」均可表示相同或不同的烴基。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包含下列者作為重複單元: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
分枝鏈聚矽氧烷
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作為重複單元。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是其中的矽氧烷經連接的化合物,該矽氧烷包含在側鏈上具有羥苯基的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6-4
於式1中,
R1可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2可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3可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R4可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基,
k可獨立表示1至4的整數,
l、m和n中之各者可獨立地表示0到4的整數,較佳0到2,前提是l、m和n中至少一個不為0,且
x和y中之各者可獨立地表示0至100的整數,較佳0至50,且更佳0至10,或2至100的整數,較佳2至50,且更佳2至10。
更具體地,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可以是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具有2至13個碳原子的烯基或烯氧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的環烷基或環烷氧基、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氧基、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芳烷基或芳烷氧基、或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烷芳基或烷芳氧基。
更具體地,烷基可以是甲基、乙基或丙基;伸烷基可以是伸乙基或伸丙基。鹵素原子可以是Cl或Br;烷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芳基可以是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較佳為苯基)。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式1的聚矽氧烷可以是下述式4的聚矽氧烷與下述式5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7-5
於式4中,
R1、R2、l、m、n、x和y與該等在式1中定義者相同。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7-6
於式5中,
R4和k與該等在式1中定義者相同,且h表示1至7的整數。
較佳為將式4的化合物與式5的化合物的莫耳比保持在1:4至1:1之間,更佳為在1:3至1:2範圍內。當式4的化合物與式5的化合物的莫耳比在上述範圍之外時,可能影響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的聚合度,這可能是降低阻燃性和透光度的因素。
線性聚矽氧烷
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作為重複單元,且具體地包含下述式2的聚矽氧烷。下述式2的聚矽氧烷是具有下述特徵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化合物: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8-7
於式2中,
R5可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20個碳原子的芳基,
R6可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7可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A可為X或NH-X-NH,其中X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直鏈或分枝鏈脂族基團;具有3至20個碳原子的伸環烷基;或未被取代或被鹵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羧基取代的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單核或多核伸芳基,
m可獨立地表示0至10,較佳0至4的整數,且
n可獨立地表示2至1,000,較佳2至500,更佳5至100的整數。
具體地,在式2的R5中,鹵素原子可以是Cl或Br;且烷基可以是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或丙基。烷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等碳數1至13的烷氧基。芳基可以是碳原子數為6至10的芳基,例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
在式2的R6中,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可以是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2至13個碳原子的烯基、具有2至13個碳 原子的烯氧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的環烷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的環烷氧基、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氧基、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芳烷基、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烷芳基或具有7至13個碳原子的烷芳氧基;
在式2的A中,X可以是例如未被取代或被鹵素原子取代的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脂族基團、在主鏈中包含氧、氮或硫原子的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脂族基團、可衍生自雙酚A、間苯二酚、對苯二酚或二苯酚的具有3至6個碳原子的伸環烷基或伸芳基,其可例如由下述式Aa至Ah表示。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8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9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10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11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12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09-13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0-14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0-15
在一個實施例中,式2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可以是下述式2a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與醯基化合物的反應產物(即,具有酯鍵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0-16
於式2a中,R5、R6、R7、m和k與該等在式2中定義者相同。
式2a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可例如通過使用鉑催化劑合成具有莫耳比為2:1的具有羥基和雙鍵的下述式2b的化合物和含有矽氧烷的下述式2c的化合物來製備。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0-17
於式2b中,R5和m與該等在式2中定義者相同,且k表示1至7的整數。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0-18
於式2b中,R6和n與該等在式2中定義者相同。
具體地,可將道康寧(Dow Corning)的矽氧烷單體(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1-19
)用作式2a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但不必限於此。亦參見關於式2a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的製備的美國專利公開第6,072,011號。
用於製備式2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之醯基化合物可以具有例如芳族、脂族或包括芳族和脂族的混合型的結構。當醯基化合物是芳族或混合型時,其可具有6至30個碳原子,而若是脂肪族,則其可具有1至20個碳原子。另外,該醯基化合物還可包含鹵素、氧、氮或硫原子。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上述式2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可以是上述式2a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反應產物(即,具有氨基甲酸酯鍵的羥基封端的矽氧烷)。
在這種情況,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例如1,4-伸苯基二異氰酸酯、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或4,4’-伸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下述式3的聚碳酸酯嵌段作為重複單元,與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即,在側鏈上具有羥苯基的聚矽氧烷嵌段)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即,在末端具有羥基的聚矽氧烷嵌段作為式2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2-22
於式3中,
R8可表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芳族烴基,其未被取代或被烷基(例如,具有1至20,較佳1至13個碳原子的烷基)、環烷基(例如,具有3至20個,較佳3至6個碳原子的環烷基)、烯基(例如,具有2至20個,較佳2至13個碳原子的烯基)、烷氧基(例如,具有1至20個,較佳1至13個碳原子的烷氧基)、鹵素原子(例如Cl或Br)或硝基取代。芳族烴基可以衍生自例如下述式6的化合物。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2-23
於式6中,
X是不具有官能基的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伸烷基;或官能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例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的直鏈伸烷基、具有3至10個碳原子的分枝鏈伸烷基或具有3至10個碳原子的環狀伸烷基)中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硫化物、醚、亞碸、碸、酮、萘基或異丁基苯基的官能基之直鏈、分枝鏈或環狀伸烷基者,
R9和R10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例如Cl或Br);或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烷基(例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的直鏈伸烷基、具有3至10個碳原子的分枝鏈伸烷基或具有3至10個碳原子的環狀伸烷基)和
p和q各自獨立地表示0到4的整數。
具體地,上述式6的化合物可以例如選自雙(4-羥苯基)甲烷、雙(4-羥苯基)苯基甲烷、雙(4-羥苯基)萘甲烷、雙(4-羥苯基)-(4-異丁基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乙烷、1-乙基-1,1-雙(4-羥苯基)丙烷、1-苯基-1,1-雙(4-羥苯基)乙烷、1-萘-1,1-雙(4-羥苯基)乙烷、1,2-雙(4-羥苯基)乙烷、1,10-雙(4-羥苯基)癸烷、2-甲基-1,1-雙(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戊烷、2,2-雙(4-羥苯基)己烷、2,2-雙(4-羥苯基)壬烷、2,2-雙(3-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氟-4-羥苯基)丙烷、4-甲基-2,2-雙(4-羥苯基)戊烷、4,4-雙(4-羥苯基)庚烷、二苯基-雙(4-羥苯基)甲烷、間苯二酚、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又稱氫醌)、4,4'-二羥基二苯基醚[雙(4-羥苯基)醚]、4,4'-二羥基-2,5-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醚、雙(3,5-二甲基-4-羥苯基)醚、雙(3,5-二氯-4-羥苯基)醚、1,4-二羥基-2,5-二氯苯、1,4-二羥基-3-甲基苯、4,4'-二羥基二酚[p,p'-二羥苯基]、3,3'-二氯-4,4'-二羥苯基、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甲基-4-羥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氯-4-羥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甲基-4-羥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苯基)丁烷、1,1-雙(4-羥苯基)癸烷1,4-雙(4-羥苯基)丙烷、1,4-雙(4-羥苯基)丁烷、1,4-雙(4-羥苯基)異丁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3-氯-4-羥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苯基)甲烷、雙(3,5-二氯-4-羥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5-二溴-4-羥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苯基)丙烷、2,4-雙(4-羥苯基)-2-甲基丁烷、4,4'-硫代二酚[雙(4-羥苯基)碸]、雙(3,5-二甲基-4-羥苯基)碸、雙(3-氯-4-羥苯基)碸、雙(4-羥苯基)硫醚、雙(4-羥苯基)亞碸、雙(3-甲基-4-羥苯基)硫醚、雙(3,5-二甲基-4-羥苯基)硫醚、雙(3,5-二溴-4-羥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甲酮、3,3',5,5'-四甲基-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甲基氫醌、1,5-二羥基萘或2,6-二羥基萘, 但不限於此。通常,可以使用2,2-雙(4-羥苯基)丙烷(雙酚A)。其他官能二元酚可以參考美國專利號2,999,835、美國專利號3,028,365、美國專利號3,153,008、美國專利號3,334,154等等。二元酚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更多種結合使用。
作為聚碳酸酯嵌段的其他單體,可使用碳酸鹽前體,例如碳醯氯(光氣)、碳醯溴、雙磺酸根、碳酸二苯酯或碳酸二甲酯等。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基於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式1的聚矽氧烷的含量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可以為0.5至20重量%,較佳為1至20重量%,更較佳為3至15重量%。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的含量小於0.5重量%,則阻燃性可能差。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的含量大於20重量%,則透光度和可加工性可能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含量可以為0.5至20重量%,較佳為1至20重量%。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較佳為2至15重量%,更較佳為2至15重量%。如果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含量小於0.5重量%,則耐衝擊性可能變差。如果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含量超過20重量%,則透光度可能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總含量可以為1至25%。相對於共聚物的總重量,較佳為3至20重量%,更較佳為5至20重量%,甚至更較佳為5至15重量%。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總含量小於1重量%, 則阻燃性和/或耐衝擊性可能變差。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總含量大於25重量%,則可加工性和透光度可能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作為重複單元包含的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重量比可以是1:9至9:1,較佳1:8至8:1,更較佳2:7至7:2,甚至更較佳2:7至6:3,最佳4:5至5:4。通過將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重量比調節在上述範圍內,可優異地顯示阻燃性、抗衝擊性和透光度。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的聚碳酸酯嵌段的含量可以為75至99重量%,較佳為80至97重量%,更較佳為80至95重量%,進一步較佳為佔共聚物總重量的85至95重量%。如果聚碳酸酯嵌段的含量小於75重量%,則透光度和可加工性可能降低。如果聚碳酸酯嵌段的含量大於99重量%,則阻燃性和抗衝擊性可能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黏均分子量(Mv)可以為15,000至200,000,更較佳15,000至100,000。如果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黏均分子量小於15,000,則機械性能可能顯著降低。如果黏均分子量超過200,000,則由於熔融黏度的增加,樹脂在加工中可能會出現問題。
本發明還涉及上述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其通過使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在由鹼水溶液和 有機相組成的界面反應條件下反應;及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聚合上述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可包括將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混合物與寡聚聚碳酸酯混合的步驟。聚碳酸酯的重量比為1:99至25:75,較佳為3:97至20:80,更較佳為5:95至20:80,甚至更較佳為5:95至15:85。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混合物之含量小於1重量%,則阻燃性和/或抗衝擊性可能變差。如果式1的聚矽氧烷和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的聚矽氧烷混合物的含量大於25重量%,則可加工性和透光度可能降低。
在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中使用的寡聚聚碳酸酯可以是黏均分子量為800至20,000,較佳1,000至15,000的寡聚聚碳酸酯。如果聚碳酸酯的黏均分子量小於800,則分子量分佈可能變寬並且物理性能可能降低。如果黏均分子量大於20,000,則反應性可能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寡聚聚碳酸酯可以通過將上述二元酚類化合物加到鹼水溶液中製成鹽狀態的苯酚,然後使鹽狀態的苯酚在注入光氣的二氯甲烷中反應來製備。為了製備聚碳酸酯寡聚物,希望將光氣與二元酚類化合物(例如雙酚A)的莫耳比保持在約1:1至1.5:1,更較佳約1:1至1.2:1的範圍內。如果光氣與二元酚類化合物的莫耳比小於1,則反應性可能降低。如果光氣與二元酚類化合物的莫耳比超過1.5,則由於分子量過度增加而在可加工性方面存在問題。
聚碳酸酯寡聚物的形成反應通常可以在約15至60℃的溫度下進行,且可使用鹼金屬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鈉)來調節反應混合物的pH。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包括形成包含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之混合物的步驟,其中混合物可進一步包含相轉移催化劑、分子量調節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second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可包括形成包含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之混合物的步驟;及在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的反應完成後,從所得混合物中萃取有機相的步驟;及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可包括向萃取的有機相提供第一聚合催化劑的步驟。
具體地,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以通過將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和上述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加入包含聚碳酸酯之有機物中來製備,且逐步添加分子量調節劑和催化劑。
作為分子量調節劑,可使用與用於製備聚碳酸酯的單體相似的單官能化合物。單官能化合物包括,例如,基於酚的衍生物,例如對異丙酚、對叔丁基苯酚(PTBP)、對枯基苯酚(p-cumylphenol)、對異辛基苯酚、對異壬基苯酚等;或脂族醇。較佳地,可使用對叔丁基苯酚(PTBP)。
作為催化劑,可使用聚合催化劑和/或相轉移催化劑。作為聚合催化劑,例如,可以使用三乙胺(TEA),並且作為相轉移催化劑,例如,可使用由下述式7表示的化合物。
[式7](R11)4Q+X-
於式7中,R11代表具有1至10個碳原子的烷基,Q代表氮或磷,X代表鹵原子或-OR12。R12代表氫原子、具有1至18個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6至18個碳原子的芳基。
具體地,相轉移催化劑可以是例如[CH3(CH2)3]4NX、[CH3(CH2)3]4PX、[CH3(CH2)5]4NX、[CH3(CH2)6]4NX、[CH3(CH2)4]4NX、CH3[CH3(CH2)3]3NX或CH3[CH3(CH2)2]3NX。在上式中,X表示Cl、Br或-OR12,其中R12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8個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6至18個碳原子的芳基。
相對於上述式1的聚矽氧烷,上述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具體地,式2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之混合物的總重量,相轉移催化劑的含量較佳為約0.01至10重量%。如果相轉移催化劑的含量小於0.01重量%,則反應性可能降低。如果含量超過10重量%,則可能發生沉澱或透光度降低。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後,可將分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機相鹼洗滌,然後分離。隨後,有機相可用0.1N鹽酸溶液洗滌,然後用蒸餾水重複洗滌兩次或三次。當洗滌完成時,不斷地調節分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機相之濃度,並通過在70至80℃使用一定量的純水進行製粒。如果純水的溫度低於70℃,則製粒速度會減慢,製粒時間可能會很長。如果純水的溫度超過80℃,則可能難以獲得尺寸均勻的聚碳酸酯。製粒完成後,較佳第一次應在100至110℃乾燥5至10小時,第二次在110至120℃乾燥5至10小時。
本發明還涉及使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製備的模製品。
使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製備成型品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通常用於製備樹脂成型品的方法(例如,擠出法或注射法等)可照原樣使用或適當修改。
根據本發明的模製品可不同地應用於需要阻燃性的領域,例如建築材料、汽車零件和辦公設備的零件(外殼)以及電氣/電子產品,但不限於此。
本發明將藉由下述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但是,本發明之範圍不因該實施例而受到任何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
<聚矽氧烷的製備>
製備實施例1:分枝鏈聚矽氧烷的製備
將冷凝器安裝在500mL三頸燒瓶中並在氮氣氛下將50.44g(0.1莫耳)對應於式4的聚矽氧烷(F5032,Damipolychem Co.Ltd.,無色透明液體,黏度:5cP)溶解在50ml甲苯中,向其中添加0.008g(100ppm)的鉑(Pt)催化劑(Damipolychem Co.Ltd的CP101)。在加熱溶液的同時,緩慢加入26.8g(0.2莫耳)的2-烯丙基苯酚1小時並回流5小時。反應完成後,從溶液中除去溶劑甲苯,並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以製備下述式8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19-24
製備實施例2:分枝鏈聚矽氧烷的製備
將冷凝器安裝在500mL三頸燒瓶中並將50.44g(0.1莫耳)對應於式4的聚矽氧烷(F5032,Damipolychem Co.Ltd.,無色透明液體,黏度:5cP)溶解在50ml甲苯中在氮氣氛下,向其中添加0.008g(100ppm)的鉑(Pt)催化劑(Damipolychem Co.Ltd的CP101)。在加熱溶液的同時,緩慢加入40.2g(0.3莫耳)的2-烯丙基苯酚1小時並回流5小時。反應完成後,從溶液中除去溶劑甲苯,並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以製備下述式9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20-25
製備實施例3:線性聚矽氧烷的製備
在將冷凝器安裝在500mL的三頸燒瓶中且在氮氣氛下將0.4mol的單體BY16-799(Dow Corning)溶解在300mL的氯仿中後,向其中添加67mL的三乙胺(TEA)催化劑。在溶液回流下,將0.2mol的對苯二甲酰氯(TCL)溶解在1,000mL的氯仿中,然後緩慢地添加到溶液中1小時,且將所得溶液回流12小時。反應完成後,從溶液中除去溶劑,並將產物溶於丙酮中,並用熱蒸餾水洗滌。通過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製備具有下述式10的具有酯鍵的羥基封端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20-26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
實施例1
使水溶液中的雙酚A與光氣在二氯甲烷的存在下界面反應,以製備具有約1,000的黏均分子量的寡聚聚碳酸酯混合物。從所獲得的寡聚聚碳酸酯混合物中收集有機相,並將氫氧化鈉水溶液、在實施例1中製備的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為8重量%)、在實施例3中製備的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按重量計1%)、氯化四丁基銨(TBACl,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按重量計0.1%)、二氯甲烷和對叔丁基苯酚(PTBP,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為0.4重量%)加入到有機相中並反應2小時。分離各層後,僅收集有機相,並將氫氧化鈉水溶液,二氯甲烷和三乙胺(TEA,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計為0.015重量%的量)加入到有機相中並反應3小時。將三乙胺(TEA,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為0.02重量%)再次添加至反應的有機相中,以進一步反應2小時。分離各層後,收集黏度升高的有機相,並向其中加入蒸餾水和二氯甲烷,用鹼洗滌,然後再次分離。隨後,有機相用0.1N鹽酸溶液洗滌,然後用蒸餾水重複洗滌2至3次。洗滌完成,且使用一定量的純水將有機相在76℃製粒。製粒完成後,將產物第一次在110℃乾燥8小時,然後第二次在120℃乾燥10小時。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2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7重量%和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2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3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6重量%和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3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4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5重量%和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4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5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4重量%,以及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5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6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3重量%,以及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6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7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2重量%,以及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7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8
除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1重量%和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8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9
除使用在製備實施例2中製備的式9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的5重量%)代替在製備實施例1中製備的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總重量的8重量%),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4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10
除使用在製備實施例2中製備的式9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的4重量%)代替在製備實施例1中製備的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總重量的8重量%)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5%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1中。
比較例1
測量黏均分子量為30,000的線性聚碳酸酯(Samyang Corp.,TRIREX 3030IR)的性能,並將結果示於下表2中。
比較例2
除不使用聚矽氧烷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備黏均分子量為70,000的線性聚碳酸酯,並將結果示於下表2中。
比較例3
除不使用在製備實施例1中製備的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並且將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的含量從1重量%改變為9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2中。
比較例4
除不使用在製備實施例3中製備的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並將式8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含量從8重量%改變為9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2中。
比較例5
除不使用在製備實施例3中製備的式10的線性聚矽氧烷和使用在製備實施例2中製備的式9的分枝鏈聚矽氧烷(基於共聚物的總重量的9重量%)代替在製備實施例1中製備的式8的支化聚矽氧烷(按共聚物的總重量計為8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將結果示於下表2中。
[表1]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25-27
[表2]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26-28
如表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10中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具有優異的衝擊強度為30(kgcm/cm)或更高的低溫衝擊強度,優異的透射率為85%以上的透光度及優異的阻燃性。
然而,如表2所示,在線性聚碳酸酯樹脂(比較例1和2)的情況,透光度優異,但低溫下的衝擊強度和阻燃性非常差。在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具有具特定結構的分枝鏈聚矽氧烷的情況(比較例3),低溫下的透光度和衝擊強度優異, 但阻燃性差。而且,在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具有具特定結構的線性聚矽氧烷的情況(比較例4和5),透光度和阻燃性優異,但低溫下的衝擊強度相對較差。
表1和表2所示的性質的測定和評價方法如下。
(a)1 H-NMR(核磁共振波譜法):該分析通過使用Avance DRX 300(Bruker)進行。使用1 H-NMR,通過在0.2ppm處觀察到的二甲基矽氧烷的甲基峰、在2.6ppm處觀察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的鍵合部分的亞甲基峰和在3.9ppm下觀察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鍵合部分的甲氧基峰來確認共聚物。
(b)黏均分子量(Mv):使用Ubbelohde黏度計在20℃測量二氯甲烷溶液的黏度,並根據下述式計算出極限黏度[η]。
[η]=1.23x10-5Mv0.83
(c)透射率:使用霧度計(HAZE-GARD PLUS,BYK GARDNER Co.Ltd)測量透射率。
(d)阻燃性:阻燃性是由美國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UL)定義的UL-94阻燃性測試測得。該方法旨在從將燃燒器的火焰施加到一定尺寸的固定樣本10秒鐘後,根據燃燒時間或滴落性來評估阻燃性。燃燒時間是指火焰掉落後樣品繼續燃燒的時間。滴落引起的棉花著火是由用於標記的棉花確定,該棉花位於樣品底部下方約300mm處,而樣品底部則被來自樣品的燃燒顆粒滴落而燃燒。阻燃等級根據下表3劃分。
[表3]
Figure 108133599-A0202-12-0028-29
(e)衝擊強度:根據ASTM D256在-30℃的低溫下通過對試樣開槽來評估衝擊強度。將最終測試結果計算為10個樣品的測試結果的平均值。
Figure 108133599-A0202-11-0002-1

Claims (17)

  1. 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下列者作為重複單元:
    式1的聚矽氧烷;
    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及
    聚碳酸酯嵌段: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1-30
    於式1中,
    R1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2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3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基,
    k獨立表示1至4的整數,
    l、m和n中之各者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條件是l、m和n中的至少一個不為0,且
    x和y分別代表0至100的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式2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2-31
    於式2中,
    R5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20個碳原子的芳基,
    R6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7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A為X或NH-X-NH,其中X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直鏈或分枝鏈脂族基團;具有3至20個碳原子的伸環烷基;或未被取代或被鹵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羧基取代的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單核或多核伸芳基,
    m獨立地表示0至10的整數,且
    n獨立地表示2至1,000的整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式1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式4的聚矽氧烷與下述式5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2-32
    於式4中,
    R1、R2、l、m、n、x和y與該等在式1中定義者相同,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3-33
    於式5中,
    R4和k與該等在式1中定義者相同,且h表示1至7的整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聚碳酸酯嵌段由下述式3表示: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3-34
    於式3中,
    R8表示未被取代或被烷基、環烷基、烯基、烷氧基、鹵素原子或硝基取代的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芳族烴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式3的R8的芳族烴基衍生自下述式6的化合物: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3-35
    X是不具有官能基的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的伸烷基;或包含選自硫化物、醚、亞碸、碸、酮、萘基或異丁基苯基中的至少一個官能基的直鏈、分枝鏈或環狀伸烷基,
    R9和R10各自獨立地為鹵素原子;或直鏈、分枝鏈或環狀烷基,和
    p和q各自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式1的聚矽氧烷的含量為該共聚物總重量的0.5至20重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相對於該共聚物的總重量,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的含量為0.5至20重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基於該共聚物的總重量,該式1的聚矽氧烷和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的總含量為1至25重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式1的聚矽氧烷和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的重量比為1:9至9: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黏均分子量為15,000至200,000。
  11. 一種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
    通過使下述式1的聚矽氧烷、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寡聚聚碳酸酯在界面反應條件下反應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和
    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聚合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4-36
    於式1中,
    R1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2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3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的芳基,
    k獨立表示1至4的整數,
    l、m和n中之各者獨立地表示0至4的整數,條件是l、m和n中的至少一個不為0,且
    x和y分別代表0至100的整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式2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33599-A0202-13-0005-37
    式2中,
    R5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6至20個碳原子的芳基,
    R6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
    R7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的伸烷基,
    A為X或NH-X-NH,其中X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的直鏈或分枝鏈脂族基團;具有3至20個碳原子的伸環烷基;或未被取代或被鹵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羧基取代的具有6至30個碳原子的單核或多核伸芳基,
    m獨立地表示0至10的整數,且
    n獨立地表示2至1,000的整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包括以1:99至25:75的重量比混合該式1的聚矽氧烷和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之混合物與該寡聚聚碳酸酯的步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包括形成包含該式1的聚矽氧烷、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該寡聚聚碳酸酯之混合物的步驟,其中該混合物還包含相轉移催化劑、分子量調節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包括形成包含該式1的聚矽氧烷、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該寡聚聚碳酸酯之混合物的步驟;及在該式1的聚矽氧烷、該除了式1的聚矽氧烷以外的聚矽氧烷和該寡聚聚碳酸酯的反應完成後,從所得混合物中萃取有機相的步驟;及
    其中該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包括向提取的有機相提供第一聚合催化劑的步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寡聚聚碳酸酯的黏均分子量為800至20,000。
  17. 一種模製品,為使用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製備者。
TW108133599A 2018-09-19 2019-09-18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TWI738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2049A KR102258391B1 (ko) 2018-09-19 2018-09-19 내충격성, 난연성 및 투명도가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8-0112049 2018-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8294A true TW202028294A (zh) 2020-08-01
TWI738059B TWI738059B (zh) 2021-09-01

Family

ID=6988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599A TWI738059B (zh) 2018-09-19 2019-09-18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58391B1 (zh)
TW (1) TWI738059B (zh)
WO (1) WO20200601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601B (zh) * 2020-04-24 2023-01-21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羥基-封端聚矽氧烷之混合物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CN115850944A (zh) * 2022-12-21 2023-03-28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0914B (zh) * 2022-06-30 2023-07-1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硅氧烷共聚碳酸酯、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9598B2 (ja) * 1994-02-07 2002-10-2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6576735B2 (en) * 1999-11-02 2003-06-1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US6762250B2 (en) * 2002-06-07 2004-07-13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KR101841684B1 (ko) * 2015-10-15 2018-03-26 주식회사 삼양사 투명성 및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5799B1 (ko) * 2018-04-04 2020-05-28 주식회사 삼양사 투명성 및 저온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601B (zh) * 2020-04-24 2023-01-21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羥基-封端聚矽氧烷之混合物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CN115850944A (zh) * 2022-12-21 2023-03-28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5850944B (zh) * 2022-12-21 2024-01-30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58391B1 (ko) 2021-06-01
WO2020060148A1 (ko) 2020-03-26
KR20200033365A (ko) 2020-03-30
TWI738059B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988B (zh)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造方法
CN108602958B (zh) 透明性和阻燃性得到提高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TWI498379B (zh) 阻燃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模製物件
TWI738059B (zh)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JP6235706B2 (ja) 難燃性と透明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共重合体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33078A (zh) 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之方法
KR101400348B1 (ko) 포스페이트-함유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5799B1 (ko) 투명성 및 저온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528362B1 (ko) 투명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95384B1 (ko) 우수한 난연성을 가진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45370B1 (ko)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CN108884220A (zh) 共聚碳酸酯和包含该共聚碳酸酯的组合物
KR101184801B1 (ko) 실록산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분지상 폴리카보네이트
KR102213376B1 (ko) 내충격성, 난연성 및 유동성이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615699A (zh) 具有改良之透度及低溫衝擊抗性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TWI790601B (zh) 利用羥基-封端聚矽氧烷之混合物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KR20230007182A (ko) 히드록시페닐-말단 폴리실록산, 이를 반복 단위로서 포함하는 투명성이 우수하고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공중합체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