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410A -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 Google Patents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4410A
TW202024410A TW108135243A TW108135243A TW202024410A TW 202024410 A TW202024410 A TW 202024410A TW 108135243 A TW108135243 A TW 108135243A TW 108135243 A TW108135243 A TW 108135243A TW 202024410 A TW202024410 A TW 2020244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monofilament
yarn
dtex
printing
monofila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阪俊祐
篠川恒
市川智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41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4Forme preparation for stencil-printing or silk-screen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4Forme preparation for stencil-printing or silk-screen printing
    • B41C1/148Forme preparation for stencil-printing or silk-screen printing by a traditional thermographic exposure using the heat- or light-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e pattern on the original, e.g. by using a fl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24Stencils; Stencil materials; Carriers therefor
    • B41N1/247Meshes, gauzes, woven or similar screen materials; Preparation thereof, e.g. by plasma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6Humidity control, or oiling,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係頗適用於不需要染色步驟且未經由正片進行直接製版的直接數位製版,藉由縮短乳劑硬化時間,便可依短時間施行高精細的網版印刷,且雷射穿透性優異、織造時的高階順暢性亦優異。本發明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係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為30%以上,且斷裂強度係4.3~9.0cN/dtex、斷裂伸度係11.0~50.0%、10%模數係2.5~9.0cN/dtex者。

Description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本發明係關於頗適用於網紗用途高網目織物的聚酯單絲。更詳之,頗適用於藉由使用電腦的數位處理,便可在不需經由正片且不需要染色步驟情況下施行直接製版、印刷,屬於新穎高精細印刷技術之直接數位製版用的網紗用聚酯單絲。
習知網版印刷用織物係廣泛使用由天然纖維、無機纖維構成的網眼織物。但是,近年廣泛使用柔軟性、耐久性及成本效益優異的合纖網眼,尤其係由聚酯構成的網眼織物,使用於例如:印染印刷、銘版印刷、光碟標籤印刷等平面設計物的高精密印刷、電子基板電路印刷等等廣範圍用途。近年,隨加速進展的電子機器高機能化與小型化,就連基板電路亦講求精密化、小型化,針對網紗強烈要求高印刷精度。
為滿足此種提升印刷精度的要求特性,便有朝構成要件的單絲高強度、高模數化進展,另一方面關於製版步驟亦朝技術革新演進。習知的網版印刷係為抑制利用整經、織造所獲得原布的暈光(halation),而染成黃色,再施行熱定型而製成加工底布。將該加工底布依高張力拉伸於版框上,經塗佈以重氮類為主的感光乳劑後,經由曝光步驟將正片與網版預以壓接,再利用紫外線照射使感光乳劑固化。然後,除去感光乳劑的不固化部分而製成負片,在版 框內填充塗佈材料後,利用擠壓將塗佈劑塗佈於受轉印物上而施行印刷。在製版、印刷步驟中,就從印刷精度的觀點,最重要事項在於正片與印刷版的對位步驟。二者的對位係直接關聯於印刷精度,另一方面,對位操作大幅依賴操作員的經驗、知識、感覺,因為受人為要件影響頗大,而亦容易發生變動。
為解決此項問題,有朝通稱直接數位製版的新穎製版、印刷技術開發進展。所謂直接數位製版,係印刷圖案利用電腦數位化,再利用光學性輸出,使用雷射對製版面的感光乳劑施行處理,施行直接曝光而在印刷版上形成圖案的製版、印刷技術。因為直接利用電腦形成印刷圖案,而不需要正片,可減少正片的成本,且因為不需要與正片對位,而相較於習知網版印刷手法之下,可提升印刷精度。
再者,習知網版印刷手法,因為在曝光與感光乳劑硬化的步驟中會產生暈光,導致印刷精度降低,而為採行防止暈光的處理係必要不可或缺。例如一般網紗用單絲的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使含有已知亦屬消光劑的氧化鈦,且藉由在染色步驟中將網紗染成黃色,藉此防止暈光。另一方面,亦有除氧化鈦之外,尚使聚合物本體含有防止暈光之化學物質的例子。專利文獻3有提案使有機化合物系黃色顏料含於聚合物中的原始單絲,除防止暈光的效果之外,尚不需要染色步驟,而可降低環境負荷。又,專利文獻4係藉由使聚合物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並將網紗染成黃色,再施行曝光與感光乳劑硬化,俾提升防止暈光效果。
依此,習知網版印刷手法為防止暈光,使含有氧化鈦,且將網紗染成黃色便屬必要不可或缺步驟。另一方面,衣料用 複絲便無此種限制,例如專利文獻5有提案藉由降低氧化鈦含量,而提高透明性使審美性優異的衣料用織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281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1/086954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22162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1-1627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6-41859號公報
依如上述,習知網版印刷採行防止在曝光與感光乳劑硬化時出現暈光的處理係必要不可或缺,但因為若採直接數位製版的話則暈光影響較少,而不會有含氧化鈦、網紗色調之類的限制。結果藉由將曝光時所使用雷射穿透性優異的透明原絲使用於網紗,便可大幅縮短感光乳劑的硬化時間。藉由縮短感光乳劑的硬化時間,便可達製版步驟的效率化,可依短時間進行高精度印刷。就從此項觀點,直接數位製版所使用的網紗用單絲,較佳係雷射穿透性優異的透明亮光單絲。
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單絲,如上述,使含有氧化鈦,且利用染色步驟將網紗染成黃色。此情況,因為氧化鈦、染料會妨礙雷射穿透,而尚難謂適用於直接數位製版。專利文獻3雖除氧化鈦之外,尚使其含有有機化合物系顏料,但仍舊會阻 礙雷射穿透,就從此項觀點,亦難謂適用於直接數位製版。關於專利文獻4亦是除黃色染料會成為妨礙雷射穿透的要因之外,尚因染色加工時的收縮導致網紗的強度與模數降低,造成網紗的尺寸安定性與印刷精度降低。所以,針對網紗色調無限制的直接數位製版而言,仍舊難謂適當。
再者,專利文獻5所記載的衣料用複絲,為改善透明性與審美性,而降低氧化鈦含量,但網紗相較於衣料用織物之下,對品質要求較高,即便將專利文獻5所記載技術應用於網紗用單絲,在織造時仍無法承受與筘的摩擦阻力。即,因為氧化鈦等會在纖維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的金屬粒子含量少,而原絲與金屬的摩擦係數變高,可輕易思及在織造時會發生起毛、織疵等印刷缺點。又,因為相對於單絲之下,複絲的纖維徑均勻性較差,而不適用為網紗用的原絲。
為能獲得適用於直接數位製版的亮光單絲,認為對原絲賦予優異穿透性,同時如何抑制織造時發生起毛、織疵缺點之事係屬重要。
緣是,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頗適用於未經由正片、且不需要染色步驟而是直接製版的直接數位製版,能縮短乳劑硬化時間、雷射穿透性優異、且織造時的高階順暢性亦優異之單絲。
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具備有下述(1)~(3)任一項構成。
(1)一種網紗用聚酯單絲,係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為30%以上,且斷裂強度係4.3~9.0cN/dtex、斷裂伸度係11.0~50.0%、10% 模數係2.5~9.0cN/dtex。
(2)如上述(1)所記載的網紗用聚酯單絲,其中,原絲與噴砂金屬間的動摩擦係數為0.100~0.170。
(3)一種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係將上述(1)或(2)所記載的聚酯單絲,配置於經紗與緯紗中至少其中一者的至少其中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在曝光時所使用波長405nm下具有優異穿透性的本發明單絲,頗適用於直接數位製版、能縮短乳劑硬化時間、可依短時間施行高精細網版印刷、且可抑制織造時發生起毛、織疵等印刷缺點。
Y‧‧‧單絲
d‧‧‧噴砂金屬製輥直徑
1‧‧‧透明壓克力板
2‧‧‧對齊繞圈評價裝置
3‧‧‧退繞絲導
4‧‧‧夾輥
5‧‧‧皮圈梢
6‧‧‧方向轉換輥
7‧‧‧導絲路徑規範絲導
8‧‧‧板捲試料
9‧‧‧平衡器
10‧‧‧方向轉換絲導
11‧‧‧噴砂金屬製固定銷
12‧‧‧方向轉換絲導
13‧‧‧張力計
14‧‧‧牽引輥
15‧‧‧紡絲吐絲口
16‧‧‧絲線冷卻送風裝置
17‧‧‧供油輥
18‧‧‧導絲輥
19‧‧‧未延伸絲捲裝
20‧‧‧供應輥
21‧‧‧第1熱輥
22‧‧‧第2熱輥
23‧‧‧冷導絲輥
24‧‧‧延伸絲捲裝
25‧‧‧複合吐絲口
26‧‧‧保溫筒
27‧‧‧絲線冷卻送風裝置
28‧‧‧供油輥
29‧‧‧紡絲導絲輥
30‧‧‧第1熱輥
31‧‧‧第2熱輥
32‧‧‧第3熱輥
33‧‧‧冷導絲輥
34‧‧‧冷導絲輥
35‧‧‧絲線捲取裝置
36‧‧‧延伸絲捲裝
圖1係測定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之穿透率時,試料製作方法的說明概略圖。
圖2係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原絲與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的測定方法說明概略圖。
圖3係本發明所使用二步驟法的紡絲裝置一例概略圖。
圖4係本發明所使用二步驟法的延伸裝置一例概略圖。
圖5係本發明所使用一步驟法(直接紡絲延伸法)的製紗裝置一例概略圖。
本發明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主要構成成分的聚酯單絲。此處所謂「主要構成成分」係指在總構成成分中佔達60wt%以上的成分,所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為主要構成成分」,係表示相對於構成單絲的樹脂成分,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達60wt%以上。
本發明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係對在厚2mm透明壓克力板上,依0.018g/cm2密度朝一定方向且均勻繞圈的單絲,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為30%以上。
圖1所示係測定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穿透率時,試料製作方法的說明概略圖。
如圖1所示,將厚2mm透明壓克力板1設置於對齊繞圈評價裝置2上,使透明壓克力板1一邊進行橫動往復運動一邊旋轉。經由退繞絲導3,使通過夾輥4、皮圈梢5、方向轉換輥6及導絲路徑規範絲導7進行退繞游走的單絲Y,依0.018g/cm2密度,朝一定方向且均勻地捲繞於旋轉中的透明壓克力板1,而製作板捲試料8。然後,在分光測色計上設置板捲試料8後,測定在乳劑硬化時所使用雷射波長405nm下的板捲試料8之穿透率T1。另一方面,因為透明壓克力板1單體亦對波長405nm呈現一定的吸收,而同樣地測定透明壓克力板1單體的405nm穿透率(T0=10%),依照下式(1),計算出405nm下的網紗用聚酯單絲穿透率(T2)。
T2(%)=T1+(100-T0)…(1)
本發明者等經深入鑽研,結果得知直接數位製版用途的網紗用聚酯單絲,將對波長405nm的穿透率設為30%以上之事係屬重要。藉由使用穿透率為30%以上的單絲,當照射乳劑硬化所必要的雷射時,可縮短乳劑硬化時間,能依短時間進行高精度網版印刷。當穿透率低於30%時,短時間內的乳劑硬化不足,會有無法依照設計圖案施行印刷的情況。照射波長405nm時,單絲的更佳穿透 率係35%以上。穿透率的上限並無特別的限定,就從織造步驟的高階順暢性觀點,較佳係80%以下、更佳係70%以下。
為能此種對波長405nm具高穿透率的單絲,最好使用例如經抑制聚酯中所含氧化鈦含量的亮光聚酯。雖其他手法亦可獲得高穿透率的亮光單絲,但最好將一般眾所周知當作消光劑用的氧化鈦含量極小化,氧化鈦含量較佳係0.030wt%以下、更佳係0.027wt%以下。
本發明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係由以對苯二甲酸主要的酸成分,且以乙二醇為主要的二醇成分,且達90莫耳%以上係由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重複單元所構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但,在不阻礙本發明特徵之對波長405nm穿透率的前提下,亦可依未滿10莫耳%的比例含有其他能形成酯鍵的共聚合成分。又,在不阻礙本發明特徵之穿透率的範圍內,視需要亦可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添加金屬觸媒或無機粒子、滑劑、抗氧化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等。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絲之固有黏度,就從所獲得單絲的強度與製紗安定性之觀點,較佳係設為0.60~0.90、更佳範圍係0.60~0.82。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絲橫切面形態係可採取單成分、芯鞘複合等任一形態。但,芯鞘複合絲的情況,因為在芯鞘界面處會有出現雷射反射、散射的可能性,而單絲最好係單成分絲。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4.3~9.0cN/dtex、斷裂伸度係11.0~50.0%。若強度提高、伸度過低,則變為沒有展距,製紗與織造的步驟順暢性降低,且容易發生斷絲 情形,而設為斷裂強度在9.0cN/dtex以下、斷裂伸度達11.0%以上,較佳係斷裂強度在6.2cN/dtex以下、斷裂伸度25.0%以上。又,若強度低、伸度過高,則成為網紗時會發生紗伸長情形,導致無法獲得優異的尺寸安定性,造成印刷精度降低,而設為斷裂強度達4.3cN/dtex以上、斷裂伸度在50.0%以下。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10%模數係2.5~9.0cN/dtex。若10%模數過低,便無法獲得拉伸安定性,會有印刷精度降低的情況。另一方面,若10%模數過高,則纖維表面成為高配向,會有頗難抑制在織造時發生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的情況。所以,10%模數係2.5~9.0cN/dtex,較佳10%模數係2.8~5.0cN/dtex。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單纖維纖度,就從網紗用途的需求觀之,較佳係65.0dtex以下,就從製紗性觀之,較佳係4.0dtex以上。更佳係8.0~62.0dtex。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沸水收縮率較佳係5.0~12.0%。若單絲的結晶化過度進行時,雖沸水收縮率會降低,但因過度進行結晶化會有導致絲出現白化的情況。此情況,因為會有阻礙本發明特徵之對波長405nm穿透率的可能性,而沸水收縮率較佳係5.0%以上。又,藉由將沸水收縮率設在12.0%以內,便可獲得熱定型時的尺寸安定性,而沸水收縮率較佳係12.0%以內。更佳沸水收縮率係6.0~10.0%。
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原絲與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以下亦稱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較佳係0.100~0.170。所謂噴砂金屬,係指表面經施行微細凹凸的金屬,本 發明係測定使用表面粗糙度6S的噴砂金屬時,原絲與噴砂金屬間的動摩擦係數。藉由將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設在0.170以下,便可抑制在織造時因與範間之摩擦阻力導致絲表面遭切削情形,可抑制因切削處的起毛缺點、粉狀織疵缺點而造成之印刷缺點,能提升網紗的印刷精度。例如將具潤滑劑功能的氧化鈦等無機粒子含量極小化之亮光單絲,抑制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對提升織造時的步驟順暢性而言係屬重要,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較佳係0.170以下。另一方面,藉由將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設在0.100以上,便可抑制製紗與織造步驟中因張力不足而造成步驟順暢性降低,所以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較佳係0.100以上。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更佳係0.130以上。
再者,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延伸絲油份附著量較佳係0.10~0.70wt%。藉由將油份附著量設為0.10wt%以上,便可抑制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上升,同時可抑制因油膜形成不足造成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另一方面,藉由將油份附著量設在0.70wt%以下,便可抑制在織造步驟中因與筘摩擦而導致油份脫落,亦可抑制織疵缺點。故,油份附著量較佳係0.10~0.70wt%、更佳係0.10~0.50wt%。
其次,針對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本發明聚酯單絲的紡絲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定,可根據公知技術實施。例如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施行熔融擠出,在既定噴絲組件內過濾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後,將從紡絲吐絲口吐出的絲線利用冷卻風固化,再利用供油輥使附著油劑後,經由導絲輥進行牽引,獲 得未延伸絲。可採行先將該未延伸絲捲取後,再利用延伸機施行延伸的二步驟法,亦可採行在未先將未延伸絲捲取情況下,接著施行延伸的一步驟法(直接紡絲延伸法)。在抑制纖維表面配向目的下,亦可在從紡絲吐絲口吐出後,使其通過積極加熱的保溫筒中。
對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所賦予的油劑,在乳液中除水分以外的油成分濃度,就從高階順暢性的觀點,脂肪酸烷基酯系平滑劑較佳係含有45~65wt%、更佳係50~60wt%。例如具潤滑劑機能的氧化鈦等無機粒子含量極小化的亮光聚酯單絲,相較於一般的網紗用聚酯單絲之下,因為較難在纖維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而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會上升,若僅依靠添加脂肪酸烷基酯系平滑劑,在織造時頗難抑制因與筘的摩擦阻力而造成之起毛缺點、織疵缺點。
此處,藉由乳液中除水分以外的油成分濃度,係含有屬於平滑劑的聚矽氧改質物6~8wt%,便可抑制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藉由含有聚矽氧改質物達6wt%以上,針對亮光聚酯單絲可抑制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達可承受織造時與筘的摩擦阻力。另一方面,若聚矽氧改質物含量超過8wt%,但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已達飽和(saturation),會有無法獲得更好的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抑制效果的情況。藉由將聚矽氧改質物含量設在8wt%以下,便可抑制因表面張力降低造成供油輥上的油膜呈不安定化、及油劑均勻附著性降低,亦能防止起毛、織疵缺點。所以,針對亮光聚酯單絲,在乳液中含有的聚矽氧改質物含量,依水分除外的油成分濃度計,較佳係6~8wt%、更佳係7~8wt%。
對本發明聚酯單絲所賦予的油劑,在不致損及平滑性範圍內,亦可添加例如:磺酸烷基酯等去靜電劑(antistatic agent);磷酸烷基酯等極壓劑;油膜強化劑、乳化劑、pH調節劑、防腐劑等。
對本發明聚酯單絲所賦予油劑的乳液濃度,就從油劑飛散與供油輥上的油膜安定性觀點,較佳係2~12wt%、更佳係2~10wt%。
本發明聚酯單絲的紡絲速度,即為獲得未延伸絲的導絲輥速度,較佳係500~1300m/分。藉由將導絲輥的速度設為500m/分以上,便可使絲的游走性呈安定化,又,藉由將導絲輥的速度設在1300m/分以內,便可抑制在延伸前促進纖維表面配向、以及抑制因該促進結果導致起毛、織疵缺點情形。紡絲速度更佳係700~1200m/分。
本發明聚酯單絲的延伸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定,可根據公知技術實施,例如在第1熱輥與第2熱輥間施行一段式加熱延伸後,再經由冷導絲輥進行捲取,獲得延伸絲。又,亦可不採1段加熱延伸,而是在第1熱輥與第2熱輥間施行第1段加熱延伸,再於第2熱輥與第3熱輥間施行第2段加熱延伸的二段式加熱延伸方法。
本發明聚酯單絲的延伸之溫度,當一段式加熱延伸時,最好將第1熱輥的溫度設為芯成分聚酯的玻璃轉移溫度+10℃~玻璃轉移溫度+30℃,並將第2熱輥的溫度設為130℃~200℃範圍。藉由第2熱輥的溫度達130℃以上,便可控制纖維配向,而促進纖維結晶化,藉此可使絲達高強度化。另一方面,藉由設在200℃以下,不僅可使製紗性呈良好,亦可抑制因過度促進結晶化而導致絲 出現白化情形。第2熱輥的溫度更佳係130℃~150℃。
本發明聚酯單絲的延伸倍率,為能依目標高強度獲得高模數的絲,最好總計達3.0倍以上。又,為能抑制在製紗步驟與織造步驟中的步驟順暢性降低,便必需抑制絲殘留展距、並抑制在織造時發生起毛、織疵缺點,而最好總計設為6.0倍以下。總計延伸倍率更佳係3.5~5.0倍。又,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施行延伸時,可在最終熱輥與冷導絲輥間依同速進行捲取,亦可在抑制非晶部分之配向目的下,亦可對二輥間設置速度差施行鬆弛處理。
使用本發明聚酯單絲所製作的網眼織物,頗適用於直接數位製版。本發明的聚酯單絲最好配置於網眼織物的經紗與緯紗中至少其中一者的至少其中一部分,更佳係網眼織物的經紗與緯紗中至少其中一者係由本發明的聚酯單絲形成,特佳係經紗與緯紗均由本發明的聚酯單絲形成。
[實施例]
其次,針對本發明網紗用聚酯單絲利用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中的評價係依照下述方法。
(1)單絲及網眼織物之穿透率
如圖1所示,將厚2mm透明壓克力板1(MISUMI GROUP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製:型式ACSH系列),設置於英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對齊捲繞評價裝置2。使透明壓克力板1一邊進行橫動往復運動,一邊依550rpm旋轉,將經由退繞絲導3再通過夾輥4、皮圈梢5、方向轉換輥6、及導絲路徑規範絲導7,而賦予10g張力的游走單絲Y,依0.018g/cm2密度朝一定方向且均勻地合計4往復 (8層)捲繞於透明壓克力板1上,獲得板捲試料8。另外,使絲捲繞於橫動往復運動的透明壓克力板1時,往復次數係依照絲的纖度(纖維徑)決定,當32dtex(54μm)的情況便設為4往復(8層)。當捲繞不同纖度(纖維徑)絲的情況,便依捲繞樣品密度成為同等的方式調整往復次數(層數),例如8dtex(27μm)的情況便為8往復(16層),20dtex(43μm)的情況便為5往復(10層),6dtex(24μm)的情況便為9往復(18層)。
然後,將單絲的板捲試料8設置於Konica Minolta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分光測色計(型式SPECTROP HOTOMETER CM-3700d)之後,測定在乳劑硬化所使用雷射波長405nm下的板捲試料8之穿透率T1。另一方面,因為透明壓克力板1單體亦對波長405nm呈一定的吸收,而同樣地對透明壓克力板1單體亦測定在405nm下的穿透率(T0=10%)。使用所獲得T0、T1,依照下式(1),計算出在405nm下的單絲單體之穿透率(T2)。
T2=T1+(100-T0)…(1)
另一方面,關於網眼織物的穿透率,在未使用透明壓克力板情況下,將1片網眼織物依照與上述同樣地設置於分光測色計之後,測定在波長405nm下的穿透率T3。
另外,分光測色計的穿透率測定,係依測定模式:穿透模式、幾何:di=0°、de=0°、正反射光處理:SCI、測定徑:LAV(25.4mm)、UV條件:100%Full實施。
(2)固有黏度(IV)
依照下式(2),計算出聚酯單絲的絲之固有黏度(IV)。
另外,式(2)中的相對黏度ηr係在溫度25℃、純度98%以上的鄰氯酚(以下簡稱「OCP」)10mL中溶解試料0.8g,於25℃溫度下使用奧士華黏度計,由下式(3)求取。
固有黏度(IV)=0.0242ηr+0.2634…(2)
ηr=η/η0=(t×d)/(t0×d0)…(3)式(3)中,
η:試料溶液黏度
η0:OCP之黏度
t:溶液掉落時間(秒)
d:溶液密度(g/cm3)
t0:OCP之掉落時間(秒)
d0:OCP之密度(g/cm3)
(3)玻璃轉移溫度(Tg)
採取所使用聚酯的粉末10mg,使用微分掃描熱量計(Perkinelmer公司:DSC-4型),依16℃/分升溫,將在升溫過程中所出現隨玻璃轉移產生的尖峰,利用Perkinelmer公司的資料處理系統施行處理,而求得玻璃轉移溫度Tg(℃)。
(4)強度、伸度、10%模數
使用ORIENTEC公司製張力拉伸試驗機,初期試料長20cm依拉伸速度2cm/分斷裂時的強度、伸度、及10%伸長時的模數,將分別測定3次值的平均值設為強度(cN/dtex)、伸度(%)及10%模數(cN/dtex)。
(5)單纖維纖度
將單絲利用捲絲管施行絞絲500m,將捲絲管質量乘上20的數值設為纖度。
(6)沸水收縮率
使用紗框周長100cm的測長機,將單絲施行捲絲管絞絲,製作捲繞數10圈的小捲絲管。對所獲得小捲絲管賦予一定荷重,測定初期捲絲管長L0(mm)。卸下錘,在100℃熱水中浸漬15分鐘,經乾燥30分鐘以上之後,賦予一定荷重並測定收縮後的捲絲管長L1(mm),依照下式(4)計算沸水收縮率(%)。
沸水收縮率=(L0-L1)/L0×100…(4)
另外,在測定初期捲絲管長與收縮後捲絲管長時所賦予的荷重(g),係與絲的總纖度T(dtex)均依照下式(5)設定。
荷重=T×0.9×(1/30)×20…(5)
(7)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
利用走紗法(running yarn method),使絲依接觸角θ=180°接觸於直徑d的35mm噴砂金屬製固定銷(表面粗糙度:6S(HRMS)),依絲速55m/分進行退繞游走。即,如圖2所示,將從捲裝(未圖示)經由退繞絲導(未圖示)進行退繞的單絲Y,利用平衡器9施加荷重N1(=10g)後,經由方向轉換絲導10通過噴砂金屬製固定銷11,再經由方向轉換絲導12後,利用張力計13測定經由張力計13利用牽引輥14進行牽引時的N2(g),依照下式(6)計算出。
原絲-噴砂金屬間之動摩擦係數=1/π×log e(N2/N1)…(6)
(8)烏斯特紗疵U%(N)
使用Zellweger公司製USTER TESTER UT-4CX,在未使用撚線機情況下,依下述測定條件獲得纖度變動圖(Diagram Mass),同時依正常模式測定平均偏差率(U%)。
供絲速度:200m/分
測定絲長:200m
圓盤張力強度:10%
刻度:-10%~10%
(9)網紗品質
經紗、緯紗均使用本發明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聚酯單絲,利用SULZER式織機,依織機轉速200轉/分織造寬2.2m、長300m的網紗。
使所獲得網紗依速度2m/分游走,由熟練的檢查技術者依目視驗布,依照網紗驗布規定,針對起毛、織疵評價,依下述4階段施行綜合性評價。合格程度係A與B。
A:起毛、織疵缺點數係長度每30m有0~1個
B:起毛、織疵缺點數係長度每30m有2~5個
C:起毛、織疵缺點數係長度每30m有6~9個
D:起毛、織疵缺點數係長度每30m有10個以上
(10)印刷精度
使用網紗,利用直接數位製版施行印刷評價。即,在依(9)所獲得的網紗上塗佈感光乳劑後,照射405nm雷射40秒鐘,依50μm間隔形成50μm線條圖案。然後,觀察印刷1000片時,因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造成的印刷圖案歪斜情形,並依下述4階段施行綜合性評價。合格標準為A、B及C。
A: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極良好
B:線條精度極良好、尺寸安定性良好
或者,線條精度良好、尺寸安定性極良好
C: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良好
D:線條精度良好、但尺寸安定性不佳
或者,線條邊界雖有出現凸凹,但尺寸安定性良好
(實施例1)
將依常法施行聚合與碎片化、且氧化鈦含量0.025w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轉移溫度80℃),使用擠出機(加壓熔化器),依287℃溫度熔融後,再施行泵計量,然後使流入於公知的單成分吐絲口中。聚合物的配管通過時間係30分鐘,對吐絲口施加的壓力係10MPa。然後,將從吐絲口吐出的絲線,使用具備有如圖3所示設備的紡絲裝置施行紡絲。即,將從紡絲吐絲口15吐出的聚酯單絲,利用絲線冷卻送風裝置16賦予20m/分的冷卻風而冷卻,再利用供油輥17賦予乳液濃度4wt%的油劑之後,依900m/分的速度由非加熱的導絲輥18牽引,獲得未延伸絲捲裝19。對未延伸絲所賦予的油劑中,含有平滑劑之脂肪酸烷基酯54wt%、聚矽氧改質物7wt%,其他尚含有極壓劑之磷酸烷基酯、去靜電劑之磺酸烷基酯、 乳化劑之酯非離子及醚非離子。
然後,使用未延伸絲捲裝19,利用具備有如圖4所示設備的延伸裝置施行延伸。即,經由供應輥20,先依174m/分速度利用經加熱至91℃溫度的第1熱輥21、再依710m/分速度經加熱至130℃溫度的第2熱輥22施行繞線,然後依延伸倍率4.1倍施行延伸與熱定型。又,依710m/分速度繞線於冷導絲輥23之後,控制主軸轉速進行捲取,獲得31.8dtex(纖維徑54μm)聚酯單絲的延伸絲捲裝24。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4.7cN/dtex、斷裂伸度係44.5%、10%模數係3.0cN/dtex、氧化鈦量係0.025wt%,其他物性係如表1所示。將所獲得31.8dtex(54μm)聚酯單絲在透明壓克力板上捲繞4往復(8層),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39%。
所獲得聚酯單絲利用網眼數#120進行織造時,依起毛、織疵缺點進行的網紗品質評價結果,以及照射405nm雷射40秒鐘時,依線條精度、尺寸安定性進行的印刷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網紗品質係起毛、織疵缺點在長度每30m出現0~1個,屬於極良好。另外,對網眼織物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82%。印刷評價結果係線條精度極良好,關於尺寸安定性亦獲得良好的結果,綜合性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2)
除將氧化鈦含量變更為0.001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0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氧化鈦量係0.001wt%,其他物性係如表1所 示。因氧化鈦含量降低,相較於實施例1之下,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提高至46%。另一方面,因氧化鈦含量降低而抑制纖維表面的微小凹凸形成,而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呈現略高於實施例1的結果,但網紗品質係起毛、織疵缺點呈現與實施例1同等級,屬於極良好的結果。另外,對網眼織物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86%。印刷評價結果亦是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呈現於實施例1同等級,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比較例1)
除藉由將氧化鈦含量變更為0.500wt%,而使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成為18%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5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氧化鈦量係0.500wt%,其他物性係如表1所示。因氧化鈦含量增加,雖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變為較低於實施例1,但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大幅降低至18%。網紗品質係與實施例1同樣呈現極良好結果。另一方面,對網眼織物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68%,而印刷評價結果,因為乳劑硬化所需時間不足,而線條邊界出現凸凹,就從線條精度的觀點,呈現印刷精度大幅劣於實施例1的結果。
(實施例3)
除變更固有黏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4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固有黏度係0.77、斷裂強度係5.5cN/dtex、 斷裂伸度係32.4%、10%模數係3.9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1所示,因較實施例1更高IV化,而在紡絲、延伸時賦予絲的應力增加,可獲得高強度、低伸度、高模數的絲。網紗品質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呈現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亦是線條精度極良好,此外亦因成為高強度、低伸度,而尺寸安定性亦較實施例1更獲提升,印刷精度極良好。
以上,實施例1~3與比較例1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21-1
(實施例4)
除變更固有黏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 31.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固有黏度係0.92、斷裂強度係6.3cN/dtex、斷裂伸度係21.3%、10%模數係5.1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2所示,如同實施例3,因較實施例1更高IV化,而可獲得高強度、低伸度、高模數的絲。網紗品質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呈現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係因固有黏度提高,導致紡絲吐絲口的剪切應力增加,而烏斯特紗疵U%(N)較實施例1略惡化,呈現纖徑均勻性差的結果,致使線條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另一方面,藉由成為高強度、低伸度,關於尺寸安定性較實施例1獲提升,綜合性印刷精度呈現與實施例1同等級的優異結果。
(比較例2)
除變更固有黏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3.0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固有黏度係0.55、斷裂強度係4.2cN/dtex、斷裂伸度係52.4%、10%模數係2.3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2所示,因相較於實施例1之下呈低IV化,而可獲得低強度、高伸度、低模數的絲。網紗品質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呈現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因較實施例1呈低模數,而拉伸安定性降低、線條精度較低於實施例1。關於尺寸安定性亦是因成為低強度、高伸度,因為發生紗伸長,導致尺寸安定性大幅降低,呈現印刷精度大幅劣於實施例1的結果。
(實施例5)
除變更紡絲速度(紡絲導絲輥速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3.0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6.0cN/dtex、斷裂伸度係26.5%、10%模數係4.7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2所示。藉由設為高紡絲速度,纖維表面的配向變大,導致相較於實施例1,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增加,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並不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線條精度呈現極良好,此外藉由成為高強度、低伸度,尺寸安定性亦較實施例1更獲提升,印刷精度呈極良好。
(實施例6)
除變更油劑中的脂肪酸烷基酯含量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7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2所示,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係0.190,呈現摩擦係數較高於實施例1的結果。藉由較實施例1呈現高摩擦化,導致織造步驟中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網紗品質雖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以上,實施例4~6與比較例2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24-2
(實施例7)
除將油劑中的聚矽氧改質物含量變更為2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3所示,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係0.203,呈現摩擦係數較高於實施例1的結果。藉由較實 施例1更高摩擦化,在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因為發生部分起毛,產生印刷缺點,而線條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尺寸安定性係呈現與實施例1同樣良好,雖綜合性印刷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但仍可獲得略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8)
除將油劑中的聚矽氧改質物含量變更為5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3.0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3所示,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係0.184,呈現摩擦係數較高於實施例1的結果。藉由較實施例1更高摩擦化,在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可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9)
除將油劑中的聚矽氧改質物含量變更為9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3.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3所示,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係0.160,雖獲得與實施例1同等的摩擦係數,但在製絲步驟時,於供油輥上出現油膜龜裂。此項結果可認為係因油份在絲上的附著斑造成,導致在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 價結果係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可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10)
除將延伸絲的油份附著量變更為0.35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9dtex的聚酯單絲。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3所示。網紗品質係起毛、織疵缺點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呈現極良好的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亦是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可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以上,實施例7~10的結果係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27-3
(實施例11)
除將延伸絲的油份附著量變更為0.07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3.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4所示,原絲-噴砂金屬間動摩擦係數係0.191,呈現摩擦係數較高於實施例1的結果。藉由較實 施例1更高摩擦化,在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亦是因為發生部分起毛,導致產生印刷缺點,而線條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尺寸安定性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良好,雖綜合性印刷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但可獲得略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12)
除將延伸絲的油份附著量變更為0.75w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4所示,因延伸絲油份附著量較實施例1增加,導致在織造步驟中出現油份脫落而發生織疵缺點,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亦是因部分性出現織疵混入於織物中,導致發生印刷缺點,而線條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尺寸安定性呈現與實施例1同樣地良好,雖綜合性印刷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但可獲得略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13)
除在延伸步驟中,變更第1熱輥的溫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2.1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如表4所示。網紗品質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均呈現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係因延伸之預熱不足,導致烏斯特紗疵U%(N)略劣於實施例1,纖徑均勻性差的結果,而線條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關於尺寸安定性亦是與實施例1同樣地呈 現良好結果,雖綜合性印刷精度略劣於實施例1,但仍可獲得略優異的印刷精度。
(實施例14)
除在延伸步驟中,變更第1熱輥的速度,且將延伸倍率變更為4.7倍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31.8dtex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5.5cN/dtex、斷裂伸度係30.0%、10%模數係4.3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4所示。藉由相較於實施例1,設為高延伸倍率而使纖維表面配向變大,在織造步驟時的起毛缺點、織疵缺點略為增加。此項結果,雖網紗品質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上不會構成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線條精度與尺寸安定性均與實施例1同等級,可獲得優異的印刷精度。
以上,實施例11~14的結果係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30-4
(實施例15)
除變更第1熱輥速度而將延伸倍率變更為4.3倍,且利用變更吐出量而變更目標纖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20.0dtex(纖維徑43μm)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5.6cN/dtex、斷裂伸度係32.5%、 10%模數係4.1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5所示。依與將32dtex(54μm)進行4往復(8層)捲繞的板捲試料成為同等密度的方式,將20.0dtex(43μm)聚酯單絲在透明壓克力板上捲繞5往復(10層),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37%。
網紗強力應與實施例1同等,將所獲得聚酯單絲依網眼數#220織造,並施行紗品質與印刷精度的評價。網紗品質係呈現與實施例1同樣的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亦是線條精度呈極良好,此外因為相較於實施例1之下呈更高強度、高模數,而尺寸安定性亦獲提升,印刷精度極良好。
(實施例16)
除藉由變更第1熱輥速度而將延伸倍率變更為4.3倍,且藉由吐出量變更而變更目標纖度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8.0dtex(纖維徑27μm)的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5.4cN/dtex、斷裂伸度係37.0%、10%模數係3.8cN/dtex,其他物性係如表5所示。依與將32dtex(54μm)進行4往復(8層)捲繞的板捲試料成為同等密度的方式,將8.0dtex(27μm)聚酯單絲在透明壓克力板上捲繞8往復(16層),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38%。
網紗強力應與實施例1同等,將所獲得聚酯單絲依網眼數#380織造,並施行紗品質與印刷精度的評價。網紗品質係呈現與實施例1同樣的極良好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亦是線條精度呈極良好,此外因為相較於實施例1之下呈更高強度、高模數,而尺寸安定性亦獲提升,印刷精度極良好。
以上,實施例15~16的結果係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33-12
(實施例17)
使用具備有如圖5所示設備的製紗裝置,利用一步驟法(直接紡絲延伸法)將芯鞘複合聚酯單絲進行製紗。即,高黏度聚合物係使用氧化鈦含量0.025wt%、固有黏度1.00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轉移溫度80℃),低黏度聚合物係使用氧化鈦含量0.025wt%、 固有黏度0.51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轉移溫度80℃),依照常法施行聚合並碎片化。使用所獲得的2種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利用擠壓機依298℃溫度施行熔融後,再依聚合物溫度295℃施行泵計量,依高黏度聚合物成為芯成分、低黏度聚合物成為鞘成分,且80:20芯鞘比率的方式,流入至公知的複合吐絲口25中。對吐絲口施加的壓力係芯成分為18MPa,芯成分聚合物的配管通過時間係10分鐘。然後,從複合吐絲口25吐出的聚酯單絲,利用380℃保溫筒26積極地加熱保溫,然後,利用絲線冷卻送風裝置27依風速10m/分提供冷卻風進行冷卻,再利用供油輥28賦予乳液濃度10wt%的油劑後,依500m/分速度由非加熱的紡絲導絲輥29牽引,在未先捲取狀態下,依505m/分速度繞線於加熱至91℃溫度的第1熱輥30,再依2092m/分速度繞線於加熱至91℃溫度的第2熱輥31,再依2929m/分速度繞線於更加熱至200℃溫度的第3熱輥32,而依延伸倍率5.8倍施行2段式延伸、熱定型。又,依2929m/分速度繞線於冷導絲輥33、34之後,利用絲線捲取裝置35,依捲取張力成為0.3cN/dtex的方式,控制主軸轉速進行捲取,獲得6.0dtex(纖維徑24μm)的芯鞘複合聚酯單絲之延伸絲捲裝36。賦予聚酯單絲的油劑係含有平滑劑之脂肪酸烷基酯54wt%、聚矽氧改質物7wt%,其他尚含有極壓劑之磷酸烷基酯、去靜電劑之磺酸烷基酯、乳化劑之酯非離子與醚非離子。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斷裂強度係8.5cN/dtex、斷裂伸度係13.7%、10%模數係8.1cN/dtex、氧化鈦量係0.025wt%、固有黏度係0.81,其他物性係如表6所示。依與將32dtex(54μm)進行4往復(8層)捲繞的板捲試料成為同等密度的方式,將6.0dtex(24μm)聚 酯單絲在透明壓克力板上捲繞9往復(18層),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31%,判斷藉由將絲橫切面形態設為芯鞘複合,波長405nm光線在芯鞘界面處會出現少許反射、散射,導致穿透率略劣於實施例1。
所獲得聚酯單絲依網眼數#420進行織造時,因起毛、織疵缺點造成的網紗品質評價結果,以及因線條精度、尺寸安定性造成的印刷評價結果,係如表6所示。網紗品質係雖在鞘成分中有摻合低黏度聚合物,但因高模數化,所以起毛、織疵缺點係長度每30m為2~5個,雖略劣於實施例1,但實際使用時並毫無問題。印刷評價結果係雖絲的穿透率略低於實施例1,但尚未達會影響線條精度的程度,且拉伸安定性有獲提升,而與實施例1同樣地可獲得極良好的線條精度。關於尺寸安定性,藉由高強度、低伸度化便可獲得極優異的尺寸安定性,可獲得綜合性較優於實施例1的印刷精度。
(比較例3)
依照與實施例17同樣,利用一步驟法(直接紡絲延伸法),將芯鞘複合聚酯單絲施行製紗。此時,將紡絲導絲輥的速度變更為475m/分、將第1熱輥的速度變更為480m/分、將延伸倍率變更為6.2倍。此外,將第3熱輥的溫度變更為220℃,其他製造條件均同實施例17,獲得6.0dtex(纖維徑24μm)的芯鞘複合聚酯單絲。
所獲得聚酯單絲的物性係斷裂強度9.2cN/dtex、斷裂伸度10.2%、10%模數9.1cN/dtex、沸水收縮率4.8%、氧化鈦量0.025wt%,其他物性係如表6所示。依與將32dtex(54μm)進行4往復(8層)捲繞的板捲試料成為同等密度的方式,將6.0dtex(24μm)聚 酯單絲在透明壓克力板上捲繞9往復(18層),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係26%,除因芯鞘複合截面化導致405nm光線出現反射、散射之外,尚因過度進行結晶化導致絲出現少許白化,結果呈現穿透率較劣於實施例1的結果。
所獲得聚酯單絲依網眼數#420進行織造時,因起毛、織疵缺點造成的網紗品質評價結果,以及因線條精度、尺寸安定性造成的印刷評價結果,係如表6所示。織造步驟中,因低伸度化導致紗的展距減少,造成斷絲增加。網紗品質亦是因較實施例17更高延伸倍率、高模數化,而起毛、織疵缺點係長度每30m會有6~9個,呈現大幅劣於實施例1的結果。印刷評價結果係呈現絲穿透率較劣於實施例1的結果,雖不至於比較例1的程度,但乳劑硬化略嫌不足,在線條邊界有發生凸凹,而就從線條精度的觀點,呈現遠不及實施例1的印刷精度。
以上,實施例17、比較例3的結果係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108135243-A0101-12-0037-6
針對本發明參照詳細且特定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惟在不脫逸本發明精神與範圍之前提下,均可進行各種變更與修正,此係熟習此技術者可輕易思及。本申請案係以2018年9月27日所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8-182614)為基礎,參照其內容並援引於本案中。

Claims (3)

  1. 一種網紗用聚酯單絲,其係照射波長405nm時的穿透率為30%以上,且斷裂強度係4.3~9.0cN/dtex、斷裂伸度係11.0~50.0%、10%模數係2.5~9.0cN/dtex。
  2. 如請求項1之網紗用聚酯單絲,其中,原絲與噴砂金屬間的動摩擦係數為0.100~0.170。
  3. 一種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係將請求項1或2之網紗用聚酯單絲,配置於經紗與緯紗中至少其中一者的至少其中一部分。
TW108135243A 2018-09-27 2019-09-27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TW202024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614 2018-09-27
JP2018-182614 2018-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410A true TW202024410A (zh) 2020-07-01

Family

ID=6994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243A TW202024410A (zh) 2018-09-27 2019-09-27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859057A4 (zh)
JP (1) JPWO2020067224A1 (zh)
CN (1) CN112752873A (zh)
TW (1) TW202024410A (zh)
WO (1) WO20200672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0799B2 (en) 2018-03-14 2023-12-12 Nbc Meshtec Inc. Mesh member, sieve, and screen printing pl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606B (zh) * 2021-07-26 2023-02-10 田菱精密制版(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统复合网版的改良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6941Y2 (zh) * 1985-08-02 1992-11-05
EP0391249B2 (de) * 1989-04-03 2002-01-02 Rhodia Industrial Yarns AG Monofilamente aus synthetischen Polymeren
JPH0382819A (ja) * 1989-08-21 1991-04-08 Toray Ind Inc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2001140128A (ja) * 1999-11-12 2001-05-22 Toray Ind Inc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3483868B2 (ja) * 2001-07-10 2004-01-06 株式会社鈴寅 印刷用スクリーン紗
JP3778086B2 (ja) * 2002-01-16 2006-05-24 東レ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655967B2 (ja) * 2005-07-11 2011-03-23 東レ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4924495B2 (ja) * 2008-03-14 2012-04-25 東レ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紗用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4924504B2 (ja) 2008-03-25 2012-04-25 東レ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5251979B2 (ja) * 2008-06-11 2013-07-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製版用樹脂スクリーン印刷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樹脂スクリーン印刷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16279A (ja) 2009-07-08 2011-01-27 Teijin Fibers Ltd スクリーン紗
EP2524982B1 (en) 2010-01-13 2014-03-19 Toray Industries, Inc. Polyester monofilament package
CN103603069B (zh) * 2013-10-22 2017-10-13 无锡金通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低热损高强度涤纶筛网单丝及其生产方法
WO2016052269A1 (ja) * 2014-09-30 2016-04-0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ラメントパッケージ
JP2016041859A (ja) 2015-10-29 2016-03-31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透明性に優れた織物を側地とするダウンジャケット
CN206736416U (zh) * 2016-12-12 2017-12-12 江阴伟康纺织有限公司 高精密印刷用丝网
JP2018182614A (ja) 2017-04-18 2018-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圧板開閉検知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0799B2 (en) 2018-03-14 2023-12-12 Nbc Meshtec Inc. Mesh member, sieve, and screen printing plate
TWI826424B (zh) * 2018-03-14 2023-12-21 日商Nbc紗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網眼構件、篩及絲網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67224A1 (ja) 2021-08-30
EP3859057A1 (en) 2021-08-04
CN112752873A (zh) 2021-05-04
EP3859057A4 (en) 2023-04-05
WO2020067224A1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95136B1 (en) Polyester monofilam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monofilament
KR101542439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모노필라멘트,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스크린사의 제조방법
WO2016052269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ラメントパッケージ
TWI381074B (zh) (Liquid coloring) polyester monofilament fiber melt spinning method and its spinneret head assembly
US707809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extra fine multi-filament yarn and polyester extra fine false twist textured yarn, polyester extra fine multi-filament yarn, and polyester extra-fine false twist textured yarn
TW202024410A (zh) 網紗用聚酯單絲及直接數位製版用網眼織物
JP4870619B2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芯鞘型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2019203215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ラメント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4289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極細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溶融紡糸方法
JP5336615B2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4655967B2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388816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40266A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5633104B2 (ja) 細繊度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01627153B (zh) 聚酯纤维以及包含该聚酯纤维的纺织物
JP2010520384A (ja) ポリエステル原糸及びこれを含む織物
JP2005047020A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4024080B2 (ja) 粘着テープ基布用仮撚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45297B2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モノ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37227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極細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直接紡糸延伸方法
JP2006169680A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2008231590A (ja) 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紗用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2010077563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459650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紡糸直接延伸方法
JP2024053157A (ja) 高精細スクリーン印刷用芯鞘複合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