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1783A -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1783A
TW202021783A TW108141299A TW108141299A TW202021783A TW 202021783 A TW202021783 A TW 202021783A TW 108141299 A TW108141299 A TW 108141299A TW 108141299 A TW108141299 A TW 108141299A TW 202021783 A TW202021783 A TW 2020217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iquid
lining material
turn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嶋達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78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6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 F16L55/162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from inside the pipe
    • F16L55/165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from inside the pipe a pipe or flexible liner being inserted in the damaged section
    • F16L55/1651Devices for covering leaks in pipes or hoses, e.g. hose-menders from inside the pipe a pipe or flexible liner being inserted in the damaged section the flexible liner being eve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26Lining or sheathing of internal surfaces
    • B29C63/34Lining or sheathing of internal surfaces using tubular layers or sheathings
    • B29C63/36Lining or sheathing of internal surfaces using tubular layers or sheathings being turned inside ou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8Appliances for use in repairing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1/00Uses or applications of pigs or moles
    • F16L2101/10Treating the inside of pipes
    • F16L2101/18Lining other than co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課題] 不限定內襯材的長度,將內襯材連續翻轉。 [解決手段] 翻轉容器1具有形成內襯材60可插入而通過的開口31的開口部2及氣密地安裝於內襯材的一端的翻轉嘴12。於翻轉容器填充非壓縮性的液體40至超過開口部的開口的指定位準40a,在液體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壓縮氣體是供給至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內襯材翻轉。給液泵50將液槽內的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以補充受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開口部流出的液體,使液體保持於指定位準。壓縮氣體不會自開口部漏出,可將內襯材連續翻轉。

Description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將管狀的內襯材的一端折回,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使翻轉壓作用於翻轉嘴,將內襯材翻轉的裝置及方法。
過去,在埋設於地下的下水道管等既設管(現有管)老化的情形下,使用將硬化性樹脂浸漬於管狀的柔軟的不織布所製成的樹脂吸收材的內襯材來加襯既設管內面,對於既設管進行修復。
內襯材翻轉而插入至既設管,或藉由引入來插入。在將內襯材翻轉而插入至既設管的情形下,會使用內襯材翻轉裝置。下述專利文件1記載:將內襯材捲起成卷狀,收納於密閉的收納容器,將其一端折回而安裝於翻轉嘴,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收納容器,將內襯材翻轉的構造。
下述專利文件2記載:將內襯材的一端折回,安裝於翻轉管子的一端,使內襯材的他端通過安裝於翻轉管子的他端的密封開口部,將壓縮空氣供給至管子內,將內襯材翻轉的構造。
下述專利文件3記載:將一定長度的內襯材引入至具備翻轉嘴及內襯材的入口與出口的腔體內後,密閉入口,開放出口,將壓縮空氣送入至腔體內,將內襯材翻轉的構造。在此構造中,將一定長度的內襯材翻轉,插入至既設管內後,密閉出口,開放入口,將新的一定長度的內襯材引入至腔體內,藉由重複上述動作,將內襯材在既設管內連續翻轉,加以插入。 [先行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 日本特開2006-205722號公報 [專利文件2] 美國專利第6390795號公報 [專利文件3] 日本特表2012-51625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專利文件1的構造中,只可翻轉收納於收納容器的內襯材,故可翻轉的內襯材的長度受限,存在這樣的缺點,在想要翻轉很長的內襯材的情形下,必須對應於其長度來擴大收納容器的收納容積,存在這樣的問題。
對此,在專利文件2所記載的構造中,可翻轉內襯材而內襯材的長度不受限。但,在專利文件2的構造中,翻轉內襯材的壓縮空氣會自密封開口部洩漏,翻轉效率劣化。為了防止此事,提高密封開口部的密封性的話,內襯材變得難以通過密封開口部,故必須提高空氣壓。但,提高空氣壓的話,更促進自密封開口部的洩漏,翻轉效率變差,同時,壓縮空氣的洩漏所引起的噪音變得明顯,存在這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件3的構造中亦藉由交替重複內襯材的引入與翻轉,可翻轉內襯材而長度不受限。但,在專利文件3的構造中,需要只引入一定長度的內襯材的機構,同時,必須使內襯材的引入與翻轉的交替動作同步,交替開放或密閉內襯材的入口與出口,機械負擔及能量損失變大,存在這樣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而作成者,故課題是提供翻轉裝置及方法,可縮小內襯材的翻轉空間,同時,內襯材翻轉的壓縮氣體不會洩漏,可將內襯材連續翻轉,而不限定內襯材的長度。 [為了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請求項1)是: 將管狀的內襯材的一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使翻轉壓作用於翻轉嘴,將內襯材翻轉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開口部,其具備內襯材可接觸而通過的開口; 翻轉容器,其中,內襯材的一端具有氣密地安裝的翻轉嘴,非壓縮性的液體是填充至超過前述開口的指定位準,在該液體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 壓縮氣體源,其將壓縮氣體供給至前述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安裝於翻轉嘴的內襯材翻轉至翻轉容器外,將其排出; 液槽,其貯藏填充至前述翻轉容器的液體; 給液機器,其補充受到前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前述開口與內襯材間的間隙流出至翻轉容器的外部的液體,使翻轉容器內的液體保持於前述指定位準,將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
又,本發明(請求項10)是: 使用上述翻轉裝置,將內襯材翻轉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 將內襯材自開口部引導至翻轉嘴,將內襯材的一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的步驟; 於翻轉容器填充非壓縮性的液體至超過前述開口部的開口的指定位準,在液體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的步驟; 將壓縮氣體供給至前述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安裝於翻轉嘴的內襯材翻轉至翻轉容器外,將其排出的步驟; 補充受到前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前述開口流出至翻轉裝置外的液體,使翻轉容器內的液體保持於前述指定位準,將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在本發明中,於翻轉容器內填充指定位準的非壓縮性液體,在該液體上部形成將內襯材翻轉的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壓縮氣體供給至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內襯材翻轉時,即使液體受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翻轉容器流出,液體會補給至翻轉容器內,於翻轉容器內恆常填充指定位準的液體。從而,供給至氣密的密閉空間的壓縮氣體不會漏出,可連續利用於內襯材的翻轉,可不限定內襯材的長度,將內襯材持續翻轉。又,翻轉容器只收納自內襯材所插入的開口部至翻轉嘴的內襯材即可,故明顯減少其容積。
以下,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是使用於將補修老化的下水管等埋設於地下的既設管的內襯材加以翻轉的情形,但亦適用於將補修其他管路的內襯材加以翻轉的例子。 [實施例1]
圖1~圖6顯示具備將內襯材翻轉的翻轉容器1的內襯材的翻轉裝置。翻轉容器1是金屬製耐壓容器,具備中空的圓柱部10。翻轉容器1的上部透過側管11而安裝有翻轉嘴12。翻轉嘴12的安裝是藉由將翻轉嘴12的凸緣12a與側管11的凸緣11a以複數螺栓與螺帽(各者皆未繪示)的固定手段來氣密地連結(連接)而進行。再者,在各圖中,描繪於凸緣或圓盤等的小圓顯示螺栓通過的孔洞。
以下,將2個元件以螺栓與螺帽的固定手段來氣密地連結而固定稱為螺固、或被螺固。為了確保氣密的連結,亦可以封裝(packing)元件來介接。螺固的2個元件是藉由解開螺栓與螺帽的螺合來分離,故亦意味著2個元件是自由裝拆地氣密地連結。
於翻轉容器1的側管11的相對側,側管13是延伸於側管11的反方向,而圓盤14是螺固於其凸緣13a。圓盤14安裝有供給下述壓縮氣體源所供給的氣體的氣體供給口15、在翻轉作業完成後供給用於使內襯材硬化的熱水的熱水供給口16、將熱水排出的熱水排出口17。又,側管13的下方安裝有將下述非壓縮性的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供給口18。
於翻轉容器1的上部,設置安裝管20的圓盤狀的蓋體21是螺固於圓柱部10的凸緣10a,而圓盤22是螺固於安裝管20的凸緣20a。
翻轉容器1的下部設置有具備內襯材可插入且內襯材所接觸而通過的開口的開口部2。開口部2具有例如,由滑性良好的MC尼龍、或研磨成滑性良好的金屬(例如不鏽鋼)所製成的開口元件30。如圖7a、圖7b所示,開口元件30形成有對應於壓扁的內襯材60的剖面形狀,寬度w1與高度h1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開口31。
如圖8a、圖8b所示,內襯材60是將硬化性樹脂浸漬於管狀的柔軟的不織布所製成的樹脂吸收材60a而將外表面塗布氣密性的塑膠膜60b的內襯材。作為不織布的材質,使用塑膠纖維或玻璃纖維等,作為硬化性樹脂,使用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或光硬化性樹脂、或混合熱硬化性樹脂與光硬化性樹脂的樹脂。樹脂吸收材60a亦存在不形成一層,而形成多層的情形。
如圖8b所示,將內襯材60壓扁的話,內襯材60的寬度為w2,高度為h2。為了使內襯材60可接觸而通過開口31,開口31的寬度w1是設定成約等於或略大於w2,又,開口31的高度h1是設定成約等於或略大於h2。
如圖8c所示,內襯材60的終端形成有氣密地封口的封口部60c。沒有樹脂浸漬於此內襯材60的封口部60c,故封口部60c的厚度是設定成小於h2。又,封口部60c透過厚度小於h2的連結件62而安裝有直徑小於h2的軟管。在熱硬化性樹脂浸漬於內襯材20的情形下,連結至此內襯材20的終端的小直徑的軟管是供給使該熱硬化性樹脂硬化的熱媒體的軟管,以下稱為熱水軟管。熱水軟管63具有多數噴出孔,隨同內襯材60的翻轉,引導至既設管內,藉由自噴出孔噴出的熱水浴來使既設管內的內襯材60的熱硬化性樹脂硬化。
如圖7b所示,為了使內襯材60可順暢地移動於呈現狹縫狀而水平延伸的開口31,在通過的內襯材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開口31的垂直方向的上端及下端是以內襯材60與其上端及下端線接觸而通過的方式,在內襯材的方向上設定成圓弧狀地彎曲的彎曲部30a。內襯材60的外周與上端及下端的彎曲部30a線接觸而通過開口31,內襯材60與開口31的接觸面積變小。藉此,內襯材60可順暢地通過開口31。
開口31是對應於內襯材的剖面形狀的形狀,使內襯材60可通過,設計成內襯材通過時,與內襯材的外表面(外周面)接觸的形狀,但開口31與通過它的內襯材60之間會產生不可避免的間隙。如下所述,於翻轉容器1填充非壓縮性的液體,故高壓作用於液體時,液體會透過此間隙或接觸不充分的部分,自翻轉容器1流出至外部。為了防止這種流出,提高液體密封性,開口31是作成使流至間隙的液體的流路面積盡可能變小,亦即使流路阻力變大的形狀。如此,開口元件30具備內襯材可順暢地通過的功能,同時亦具備使液體不會透過開口31而漏出的密封功能,而亦可稱為密封元件。
開口元件亦可為一個,但為了提高密封性,又為了防止內襯材60的蛇行,如圖7b所示,相鄰於開口元件30,翻轉容器1之側設置有與開口元件30相同形狀的開口元件30’。開口元件30’的開口31’是與開口31相同大小,而配合開口31位置對齊。各開口元件30、30’設置有複數螺栓插入穴30b、30b’,又,用於安裝各開口元件30、30’的安裝板32形成有相同數目的螺栓插入穴32a及大於中心處的開口31的開口32b。開口元件30、30’的開口31、31’是配合安裝板32的開口32b,以內襯材可通過的方式來位置對齊,加以螺固。
再者,內襯材60的封口部60c、連結件62、熱水軟管63各者的厚度皆小於h2,故可通過開口元件30、30’的開口31、31’。又,熱水軟管63是由柔軟的材質所製成,加以壓扁,故亦可使用稍微超過h2的直徑。
開口部2的安裝板32是螺固於延伸於翻轉容器1內的矩形狀的導管33的凸緣33a,內襯材60是通過開口元件30、30’、導管33而引導至翻轉容器1內。
如圖2、圖4所示,翻轉容器1的內部設置有以軸承24、24’來軸承的自由旋轉的導輥25,其下方設置有以軸承26、26’來軸承的自由旋轉的導輥27。通過開口31、31’的內襯材60是引導至導輥27、25,其一端60d被折回,藉由帶子61來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12(圖6)。
如圖1所示,翻轉容器1是以垂直站立的狀態而配置於貯藏非壓縮性的液體40(例如水或油壓機器所使用的作動油)的液槽41內。液槽41內設置有以軸承42、42’來軸承的導輥43,內襯材60導入至液槽41內後,以導輥43來引導至翻轉容器1的開口部2的方向。又,液槽41的下方部安裝有將液槽內的液體40排出至外部的液體排出口44。
液槽41的外部配置有將液體40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的給液機器,例如給液泵50。在液體是水的情形下,給液泵50是利用市售的給水泵。給液泵50的吐出口是透過管道51、接頭52而連接至翻轉容器1的液體供給口18,其吸入口是透過管道53、接頭54而連接至液槽41的液體排出口44。給液泵50是藉由驅動馬達55,將液槽41內的液體40透過液體排出口44、管道53而抽出,自吐出口,透過管道51、液體供給口18,將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
液槽41的附近配置有供給壓縮氣體,例如,壓縮空氣、壓縮二氧化碳等地壓縮氣體源。本實施例是說明使用壓縮空氣作為壓縮氣體的例子,故作為壓縮氣體源,使用空氣壓縮機56。空氣壓縮機56透過管道57、接頭58、氣體供給口15,將壓縮空氣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40的上部。氣體供給口15的上部安裝有氣壓計59,以測量供給的壓縮空氣的氣壓。再者,除了以壓縮機來將氣體壓縮之外,壓縮氣體亦可供給自貯藏壓縮的氣體的水箱、汽缸等,故壓縮氣體源亦包括貯藏壓縮的氣體的水箱、汽缸等。
翻轉容器1安裝有測量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40的位準(level)的液面計45。圖9顯示例如由透明的丙烯酸樹脂所製成而作成管道45a的形狀的液面計45。管道45a以連通至翻轉容器1內的方式,一端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容器1的上部,而他端是氣密地安裝於其下部。管道45a內設置有安裝磁鐵的浮標45b,而管道45a的外部安裝有磁氣感測器45c。
於翻轉容器1填充液體40至超過開口31、31’的指定位準40a。加襯開始時,壓縮空氣是供給至翻轉容器1的液體40的上部,藉由此壓縮空氣所引起的氣壓作用於液體40,液體40通過開口部2的開口與內襯材60間的間隙,自翻轉容器1流出至液槽41。由於此流出,液體40低於位準40a的話,藉由磁氣感測器45c檢測該降低,透過驅動回路65來驅動馬達55,直到液體比起位準40a高出Δh的位準40b。每當液體低於位準40a時,可藉由驅動馬達55,將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約保持於位準40a,將位準40a的液體40填充於翻轉容器1。再者,液體位準亦可藉由控制給液泵50的流量調整閥來調整。又,作為液面計,亦可使用電極式液面計,當接地電極與檢測電極間接觸於液體時,電流會流過,以檢測液體位準。
如此,除了使馬達55對應於液體的位準自動開關之外,亦可由作業員以液面計45來監視位準,在液體降低至低於位準40a的情形下,驅動給液泵50經歷指定時間,將液體維持於位準40a。或者,亦可推測液體的流出量(漏出量),調節給液泵50的流量調整閥,使給液泵50連續運轉,以補償流出物,將液體約維持於位準40a。
再者,液槽41是構造成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40維持於位準40a時,可將等於或低於位準40a的位準40c的液體40貯藏在液槽41內。
接著,說明如此構成的內襯材的翻轉裝置的動作。在如圖1所示的狀態下,翻轉容器1、液槽41、給液泵50、空氣壓縮機56等是搭載於作業卡車(未繪示)的載台,搬運至現場,作業卡車移動至使翻轉嘴12來到與須加襯的既設管連接的人孔上的位置。
將開口部2的安裝板32、蓋體21(或圓盤22)移除,因應需要,亦將圓盤14、翻轉嘴12移除,如圖6所示,透過導輥43、27、25,將內襯材60引導至翻轉嘴12,將其一端60d折回,以帶子61來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12。移除的元件是藉由螺固而恢復氣密狀態。
再者,在本發明中,不限定內襯材60的長度,即可連續將內襯材翻轉,插入至既設管內,故可將內襯材只以必要的長度來捲起成卷狀,或以折疊來收納於收納容器,將該收納容器搭載於作業卡車。在搭載翻轉容器1等的作業卡車無法搭載的情形下,可搭載於別的作業卡車。
接著,將液體40供給至液槽41內,驅動給液泵50,將液體40供給至翻轉容器1,直到超過開口元件30、30’的開口31、31’的位準。朝向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供給是藉由驅動給液泵50,或除此之外,將圓盤22移除,自上部將液體40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而進行。再者,為了防止由於意外的液體40的漏出,該位準短時間低於開口31、31’,壓縮空氣自開口31、31’漏出,較佳是供給液體40至充分超過開口31、31’的位準。又,將液體40供給至太高的位準的話,液體40恐怕會流入翻轉嘴12內,故例如,如圖6所示,供給液體40至翻轉容器,直到充分超過開口31、31’的高度而液體不流入翻轉嘴12的指定位準40a。
在翻轉內襯材時,不使用翻轉容器1的熱水供給口16及熱水排水口17,故為了避免空氣漏出,以蓋子16a、17a來氣密地關閉(圖6)。翻轉容器1的螺固之處呈現氣密,將內襯材60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12後,翻轉容器1內分離成氣體空間及液體空間,在液體40更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
在此狀態下,驅動空氣壓縮機56,將壓縮空氣供給至翻轉容器1的氣密的密閉空間。如圖6的實線箭頭所示,壓縮空氣是作為翻轉壓,作用於翻轉嘴12,故如假想線所示,安裝於翻轉嘴12的內襯材60會翻轉至翻轉容器1外,加以排出,經由人孔66,隨著屈曲管69,插入至下水管等既設管67內。
例如,在將外直徑200mm的內襯材翻轉的情形下,如圖8b所示,將內襯材60壓扁時,寬度w2約為265mm,高度(厚度)h2約為10mm。在將壓縮空氣作用於這種內襯材60,將其翻轉的情形下,為了使壓扁的內襯材60可通過開口部2的狹縫狀開口31、31’,使其寬度w1、高度h1約等於或略大於壓扁的內襯材的寬度w2、高度h2。例如,在壓縮空氣約為0.7Mpa的情形下,內襯材60是以約3m/分的速度,自翻轉容器1翻轉,插入至既設管67內。再者,壓縮空氣壓可藉由控制空氣壓縮機56的流量調整閥來設定所需的氣壓。
內襯材60與開口部2的開口之間略產生間隙,故藉由壓縮空氣作用於液體40,液體40自翻轉容器1流出,液體40降低至低於位準40a。每當液面低於位準40a時,驅動給液泵50經歷指定時間,如點線的箭頭所示,吸出液槽41的液體40而補給至翻轉容器1內,故使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約保持於位準40a。從而,可將壓縮空氣連續利用於內襯材的翻轉,可不限定內襯材的長度,將內襯材持續翻轉。又,自開口漏出的只有液體40,故翻轉時流體漏出所引起的噪音明顯變少。又,藉由液體的潤滑性或開口31、31’的彎曲部32a、32a’,減低內襯材60通過開口31、31’時的摩擦阻力。又,內襯材60在液槽41內受到浮力,故重力所致的撓曲變少,可順暢地移送。
內襯材60的翻轉效率有賴於內襯材60通過開口部2的開口時的順暢性、及防止液體40自內襯材60與該開口間的間隙流出的密封功能。開口部2的順暢性與密封功能是相反功能,故為了提高順暢性,例如,開口變大的話,雖然順暢性提高,但間隙變大,密封功能降低。另一方面,開口變小的話,雖然密封功能提升,但順暢性喪失。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順暢性,開口元件30、30’的材質是使用滑性良好的MC尼龍、或研磨成滑性良好的金屬(例如不鏽鋼)。又,將彎曲部30a、30a’形成於開口31、31’,減少內襯材60的開口通過時的摩擦阻力。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密封功能,不只開口元件30,更設置開口元件30’,使密封功能加倍。又,亦可將CMC(羧甲基纖維素)或黃原膠等增黏劑添加於液體40,提高液體通過間隙時的黏性阻力。再者,使密封功能加倍的話,順暢性會喪失,故在重視順暢性的情形下,只設置開口元件30。
內襯材60的封口部60c通過開口31、31’,接續的熱水軟管63通過開口31、31’時,液體漏出變多。對此,可增加給液泵50的功率,增多來自給液泵50的供給量,維持液面。在即使增大給液泵50的功率亦無法維持液面的情形下,如下所述,可設置開口部,其設置適於熱水軟管的通過的開口。
又,壓縮空氣的氣壓愈高,翻轉速度愈大,對於內襯材60的翻轉較佳,但壓縮度愈大,來自開口31、31’的間隙的液體40的漏出量愈多。為此,以液面計45來測量液面,在漏出量很多的情形下,可增多給液泵50的供給量,維持液面。在因給液泵50的功率不足而無法維持液面的情形下,可調整空氣壓縮機56的壓縮度。
逐步翻轉全部長度的內襯材60,逐步插入至須加襯的既設管的全區,直到連接至其終端的熱水軟管63的前端突出自既設管的前端的地步,翻轉作業即完成。
翻轉作業完成後,進行翻轉容器1內的液體40的排水,開口部2是藉由蓋體(未繪示)來將氣密地關閉的熱水軟管63的終端引導至熱水供給口16,自熱水源將熱水供給至熱水軟管63內。再者,此時,自空氣壓縮機56將適量的壓縮空氣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使翻轉的內襯材60膨脹,壓向既設管的內壁面。熱水是自熱水軟管63噴出至內襯材60,使內襯材60硬化,加襯作業即完成。
在內襯材不連接熱水軟管,不使用熱水軟管來使內襯材硬化的情形下,自熱水供給口16直接將熱水供給至翻轉容器1內,於翻轉的內襯材60內填滿熱水,使內襯材硬化。
上述內襯材60的封口部60c、連結件62、熱水軟管63各者皆具有可通過開口元件30、30’的開口31、31’的形狀,但封口部60c及/或連結件62存在具有無法通過開口31、31’的厚度(高度)的內襯材。又,熱水軟管通過時,熱水軟管的直徑很小,導致來自開口31、31’的大量液體漏出,存在給液泵50的功率無法補償該漏出的情形。
圖10至圖19顯示解決內襯材的終端部或與它連接的軟管通過開口時的上述問題的翻轉容器70。翻轉容器70除了其開口部之外是與翻轉容器1相同,故對於相同部分,附上同一符號,省略其詳細說明。
翻轉容器70在其下方部具有第1開口部71,具備通過內襯材的可變開口、及第2開口部81,具備通過連接至內襯材的終端部的熱水軟管的可變開口。
圖12、圖13、圖14a、圖14b顯示第1開口部71的詳細構造。第1開口部71具有與開口部2開口元件30為相同材質且相同形狀的開口元件72。相對於開口元件30是一體成形元件,如圖14a、圖14b所示,開口元件72是上下對稱地二分成2個半體72a、72b。開口元件72是與開口元件30相同,具有對應於壓扁的內襯材60的剖面形狀,寬度w1與高度h1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狹縫狀的開口73,開口73的垂直方向上端及下端是與開口31相同,以內襯材60與其上端及下端線接觸而通過的方式,設定成圓弧狀地彎曲的彎曲部。
開口元件72亦可為一個,但為了提高密封性,如圖11所示,相鄰於開口元件72,翻轉容器1之側設置有具備與開口元件72相同形狀的開口73’的開口元件72’。各開口73、73’是相同形狀,而各開口元件72、72’是配合各自的開口73、73’位置對齊。如圖14b所示,開口元件72’是與開口元件72相同,上下對稱地二分成2個半體72a’、72b’,而具備安裝開口元件72、72’的開口75的安裝板74同樣亦上下對稱地二分成2個半體74a、74b。開口元件72、72’的上半體72a、72a’是安裝於安裝板74的上半體74a,又,開口元件72、72’的下半體72b、72b’是安裝於安裝板74的下半體74b。
第1開口部71是配置在接續於連接至翻轉容器70的導管90的導管91內,而第1開口部71的上部配置有螺帽76與螺栓77(圖11)。螺帽76的下方端是固定在安裝板74的半體74a,而螺栓77是透過連結件92來與手柄93的桿子94結合。在這種構造中,旋轉手柄93的話,螺栓77會旋轉,變化朝向螺帽76的侵入程度,安裝板74的半體74a及安裝於該半體74a的開口元件72、72’的半體72a、72a’(以下稱為第1開口部71的上部)會對應於手柄93的旋轉,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
安裝板74的下半體74b是固定於內插至導管91的連接管95的底部95a、或因自身重量而坐落至導管91的底部,由導板來保持,故旋轉手柄93,使螺帽76上昇的話,第1開口部71的上部自如圖11、圖12所示的位置上昇至如圖13所示的位置。進行如此上昇直到開口元件72的半體72a鄰接至連接管95的上端95b,如圖13所示,開口元件72、72’的開口73、73’的垂直方向長度擴大成h3。如圖19所示,開口73、73’的垂直方向的長度h3大於連結內襯材60與熱水軟管63的連結件68的垂直方向長度,連結件68的長度是設定成可無障礙地通過開口73、73’。再者,雖然圖未繪示,但為了第1開口部71的上部的垂直方向移動可順暢地進行的導板是配置於導管91內。
圖15、圖16、圖17a、圖17b顯示第2開口部81的詳細構造。第2開口部81是與第1開口部71相同,具有開口元件82,上下對稱地二分成2個半體82a、82b,具備寬度w3與高度h4於水平方向延伸的狹縫狀的開口83,開口83的大小是設定成與熱水軟管63接觸,使熱水軟管63通過。開口元件82亦可為一個,但為了提高密封性,如圖17b所示,相鄰於開口元件82,設置有具備與開口元件82相同形狀的開口83’的開口元件82’。各開口83、83’是相同形狀,而各開口元件82、82’是配合各自的開口83、83’位置對齊。開口元件82’是與開口元件82相同,上下對稱地二分成2個半體82a’、82b’。開口元件82、82’的上半體82a、82a’是安裝於同樣二分的安裝板84的上半體84a,具備開口85,又,開口元件82、82’的下半體82b、82b’是安裝於安裝板84的下半體84b。
第2開口部81是配置在接續於連接管95的導管96內,而第2開口部81的上方部配置有固定於安裝板84的半體84a的螺帽86與螺栓87(圖11)。螺栓87是透過連結件92來與手柄93的桿子94結合。與第1開口部71相同,旋轉手柄93的話,安裝板84的半體84a及固定於它的開口元件82、82’的半體82a、82a’(以下稱為第2開口部81的上部)會對應於手柄93的旋轉,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
安裝板84的下半體84b是固定於內插至導管96的導管97的底部97a、或因自身重量而坐落於導管96的底部,由導板來保持,故旋轉手柄93,使螺帽86上昇的話,第2開口部81的上部自如圖11、圖15所示的位置上昇至如圖16所示的位置。進行如此上昇直到開口元件82的半體82a鄰接至導管97的上端97b,如圖16所示,開口元件82、82’的開口83、83’的垂直方向長度擴大成h5。如圖18所示,開口83、83’的垂直方向的長度h5是設定成大於內襯材60、熱水軟管63、及與它們連結的連結件68的垂直方向長度。再者,雖然圖未繪示,但為了第2開口部81的上部的垂直方向移動可順暢地進行的導板是配置於導管96內。
圖18、圖19是顯示內襯材60的終端部及熱水軟管63通過第1與第2開口部71、81時的開口變化的示意圖。內襯材60通過第1與第2開口部71、81時,如圖18的上半段所示,第1開口部71的上部下降成h1的開口73、73’,第2開口部81的上部上昇成h5的開口83、83’。在此狀態下,連結件68可通過第2開口部81的開口83、83’,故內襯材60可無障礙地翻轉。
另一方面,連結件68無法通過開口73,故連結件68自如圖18的下半段所示的位置到達如圖19的上半段所示的位置為止,作業員操作手柄93,使第1開口部71的上部上昇,將開口73、73’擴大直到h3,又,使第2開口部81的上部下降,將開口83、83’縮小至h4。此手柄操作的時間是基於內襯材60的翻轉速度及第1與第2開口部71、81間的距離來決定。如圖11所示,手柄93是位於液槽41內的液面40c更上部,故作業員操作手柄93沒有困難。
如圖19的下半段所示,連結件68通過第1開口部71的開口73、73’後,不變化開口73、73’、開口83、83’的大小,持續內襯材60的翻轉,直到熱水軟管63的前端突出自既設管的前端的地步,翻轉作業即完成。如圖17a所示,開口83、83’是寬度w3、高度h4的小狹縫開口,熱水軟管63因為是柔軟的材質,可壓扁而通過開口,故開口83、83’與熱水軟管63的間隙變得微小。從而,自此間隙的液體的漏出量變少,不增大給液泵50的功率,亦可維持翻轉容器70內的液面,推進翻轉作業。
如此,藉由設置2個開口部,各開口部的開口作成可變開口,即使在內襯材的直徑或內襯材的終端部(封口部及/或連結件)是相異大小的情形下,亦可確實地翻轉內襯材。 [實施例2]
在上述實施例1中,內襯材的長度並沒有限定,亦可插入至將內襯材翻轉的既設管內。但,插入至既設管內的內襯材的全長變長的話,與內襯材的既設管的摩擦阻力增大,同時,翻轉所需的空氣量增大,小型空氣壓縮機會因容量不足而難以翻轉。又,使用大型空氣壓縮機試圖應對的話,容易發生翻轉失控。
於是,在實施例2中,除了壓縮空氣所引起的翻轉壓之外,亦可將循環的液槽41的液體40注入至內襯材60內,利用液體40的液壓所引起的翻轉壓,進行內襯材的翻轉。
如圖20所示,轉容器1內的液位是控制成高於翻轉嘴12的液面40d,使液體40自翻轉嘴12溢出,將液體40供給至內襯材60內。在密閉的翻轉容器1內,即使將空氣壓縮機56停止,只要增加液量,亦可藉由液壓來進行內襯材的翻轉。再者,進行液壓翻轉時,會消耗自液量分液槽41供給至內襯材60內的液體40,故如圖20的假想線所示,自貯藏液體的水箱車(未繪示),使用給液泵50’來補給液體40,可在液槽41內總是貯藏超過開口31、31’的液量。又,設置流量調整閥50a,調整供給自調整給液泵50的液量、及流量調整閥56a,調整來自空氣壓縮機56的壓縮空氣的流量。
液壓翻轉比起空壓翻轉為低速,故最初是利用空壓翻轉。將內襯材60引導至翻轉嘴12,將其一端安裝於翻轉嘴12後,將流量調整閥50a全開,驅動給液泵50,翻轉容器1內的液面的位準設定成低於翻轉嘴12,將液體40供給至液槽41內。在此狀態下,將流量調整閥56a全開,驅動空氣壓縮機56。壓縮空氣是作為翻轉壓,作用於安裝於翻轉嘴12的內襯材60,故內襯材60是經由人孔66,透過屈曲管69,插入至既設管67內。
藉由空壓,將內襯材60自既設管67的入口插入指定長度,例如,數公尺後,一度將流量調整閥56a關閉,中斷空壓翻轉。將流量調整閥50a保持全開,如圖20所示,使液體40自翻轉嘴12溢出,開始液壓翻轉。接著,開啟流量調整閥56a,恢復空壓翻轉。再者,用於液壓翻轉的給液量,亦即液體40的溢出量是以流量調整閥50a來進行,故如圖9所示的液面位準控制可中止。
空壓所引起的內襯材60的翻轉速度可藉由以流量調整閥56a來調整給氣量而控制。在朝向內襯材60內的給水量變多,內襯材內的液位上昇的情形下,以流量調整閥50a來減少給水量,另一方面,在翻轉速度變快,內襯材管內的液位降低的情形下,以流量調整閥50a來增加給水量。
如此,藉由調整流量調整閥56a的開啟度而調整空壓所引起的翻轉速度,同時,調整流量調整閥50a的開啟度而調整朝向內襯材60內的給液量,如圖21所示,進行空壓翻轉及液壓翻轉,使內襯材60內的液位40e超過地面至翻轉嘴12的下方端的指定高度H(例如,H=0至2m)。再者,內襯材內的液位40e可以地上的內襯材60的目視、觸碰、或敲打音來掌握其輪廓。
如圖21所明示,除了空壓翻轉之外,進行液壓翻轉的話,空壓翻轉所必要的密閉空間會減少,即使是全長很長的內襯材,亦可以小型空氣壓縮機來有效地翻轉內襯材。又,即使在將全長很長的內襯材翻轉的情形下,一邊進行給液,一邊進行翻轉,故可減輕內襯材的管內阻力。此外,可使用流量調整閥50a、56a,簡單調整給液量、翻轉速度,故翻轉操作可簡易化。
逐步翻轉全部長度的內襯材60,逐步插入至須加襯的既設管的全區時,停止翻轉操作。已在內襯材60內填充液體40,故將液體40引導至搭載鍋爐的作業卡車(不圖示),以鍋爐來加熱、循環,將內襯材60加熱、硬化。如此,可在翻轉完成的同時,移送至熱硬化作業,故節省時間,同時,如圖8c所示,不必將用於熱硬化的熱水軟管63安裝於內襯材60的終端,獲得這樣的效果。再者,為了將填充在內襯材內的液量設定成熱硬化所必要的量,將近翻轉完成時,較佳是調整給液量,使內襯材內的液面40e的位準是設定成稍微超過既設管67的上端。 [實施例3]
在上述實施例1、2中,翻轉容器1、70是垂直站立配置在液槽41內,而翻轉容器傾斜配置在液槽41內的例子是顯示於圖22、圖23。相同於各實施例的部分,附上相同符號,省略其詳細說明。
如圖22所示,翻轉容器110具有金屬製的構成耐壓管的圓柱部111及圓錐形的翻轉嘴112。翻轉嘴112是藉由將其凸緣112a與圓柱部111的凸緣111a螺固而安裝於圓柱部111。又,圓柱部111的底部設置有凸緣111b,而安裝開口元件30、30’的圓盤114’是螺固於其凸緣111b。開口元件30、30’、圓盤114’構成開口部113。
圖23顯示使用如圖22所示的翻轉裝置來將內襯材60翻轉的狀態。翻轉容器110是以倒臥狀態而傾斜配置在液槽41內,圓柱部111的下方部碰觸液槽41的底部,上方部碰觸液槽41的上部。
將翻轉嘴112移除自圓柱部111,將內襯材60透過導輥114、115引導至液槽41內,通過開口元件30、30’的開口31、31’。接著,將內襯材60的一端60d折回,使用帶子61來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112,將翻轉嘴112螺固於圓柱部111。
接著,將液體40供給至液槽41,使給液泵50作動,將液體40供給至翻轉容器110,直到翻轉容器110內的液體到達超過開口31、31’的指定位準40a。
接著,使空氣壓縮機56作動,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液體40的上部的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內襯材60翻轉,透過人孔,插入至既設管內。
壓縮氣體作用於液體40,液體40透過開口31、31’與內襯材60間的間隙流出,液面降低至低於位準40a的話,驅動給液泵50,使翻轉容器內的液體維持於位準40a。在液面計45是無法檢測位準降低的液面計的情形下,調整給液泵50的功率,將流出物送回至翻轉容器110。又,壓縮氣壓過高時,液體40的流出量亦變多,故以氣壓計59來監視壓縮氣壓,調節空氣壓縮機56的功率。
將與內襯材60連接的熱水軟管插入至既設管內後,翻轉作業即完成。於翻轉容器110內填充指定位準40a的液體,故壓縮空氣不會自開口部113的開口31、31’漏出,可連續利用於內襯材的翻轉,可不限定內襯材的長度,將內襯材持續翻轉。在這種構造中,在翻轉容器110內不使用導輥,即可將內襯材60約直線地而無接觸地引導至翻轉嘴112,故內襯材60的移動變得順暢。
再者,在翻轉相異直徑的內襯材的情形下,對應於內襯材的直徑來更換具備相異開口的開口部。具體來說,將開口元件30、30’連同安裝板32、或圓盤114’移除,更換成安裝具有相異直徑的內襯材可通過的開口的開口元件的安裝板或圓盤。
又,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開口部的開口是設定成具有對應於壓扁的內襯材的寬度與厚度的尺寸的狹縫狀的開口,但只要內襯材可插入而通過,與通過的內襯材略存在間隙的開口即可,可作成對應於通過的內襯材的剖面形狀的形狀。例如,在內襯材折疊有一部分變厚的情形下,可使用對應於該折疊的剖面形狀來形成開口的開口元件。
又,上述各實施例是將翻轉容器配置於液槽內,但亦可將翻轉容器配置於液槽外部。此時,自開口漏出的液體可使用別的回收容器來回收。在這種情形下,液槽41可貯藏液體,超過在完成翻轉作業前預期會自開口漏出的液量,或亦可將回收的液體以給液泵來送回至翻轉容器內。
1:翻轉容器 2:開口部 10:圓柱部 10a:凸緣 11:側管 11a:凸緣 12:翻轉嘴 12a:凸緣 13:側管 13a:凸緣 14:圓盤 15:氣體供給口 16:熱水供給口 16a:蓋子 17:熱水排出口 17a:蓋子 18:液體供給口 20:安裝管 20a:凸緣 21:蓋體 22:圓盤 24、24’:軸承 25:導輥 26、26’:軸承 27:導輥 30、30’:開口元件 30a、30a’:彎曲部 30b、30b’:螺栓插入穴 31、31’:開口 32:安裝板 32a、32a’:彎曲部 33:導管 33a:凸緣 40:液體 40a、40b、40c:位準 40d:液面 40e:液位 41:液槽 42、42’:軸承 43:導輥 44:液體排出口 45:液面計 45a:管道 45b:浮標 45c:磁氣感測器 50、50’:給液泵 50a:流量調整閥 51:管道 52:接頭 53:管道 54:接頭 55:驅動馬達 56:空氣壓縮機 56a:流量調整閥 57:管道 58:接頭 59:氣壓計 60:內襯材 60a:樹脂吸收材 60b:塑膠膜 60c:封口部 60d:一端 61:帶子 62:連結件 63:熱水軟管 65:驅動回路 66:人孔 67:既設管 68:連結件 69:屈曲管 70:翻轉容器 71:第1開口部 72、72’:開口元件 72a、72a’、72b、72b’:半體 73、73’:開口 74:安裝板 74a、74b:半體 75:開口 76:螺帽 77:螺栓 81:第2開口部 82、82’:開口元件 82a、82a’、82b、82b’:半體 83、83’:開口 84:安裝板 84a、84b:半體 85:開口 86:螺帽 87:螺栓 90、91:導管 92:連結件 93:手柄 94:桿子 95:連接管 95a:底部 96、97:導管 97a:底部 110:翻轉容器 111:圓柱部 111a、111b:凸緣 112:翻轉嘴 112a:凸緣 113:開口部 114:導輥 114’:圓盤 115:導輥
[圖1]是顯示內襯材的翻轉裝置的外觀的斜視圖。 [圖2]是沿著圖1的A-A線的翻轉容器的剖面斜視圖。 [圖3]是翻轉容器的側面圖。 [圖4]是翻轉容器的前視圖。 [圖5]是翻轉容器的後視圖。 [圖6]是顯示內襯材翻轉,插入至既設管內的狀態示意圖。 [圖7a]是開口元件的前視圖。 [圖7b]是沿著圖7a的B-B線的開口元件的剖面圖。 [圖8a]是內襯材的斜視圖。 [圖8b]是將內襯材壓扁折疊,沿著圖8a的C-C線來觀察內襯材的剖面圖。 [圖8c]是顯示內襯材的終端與熱水軟管連接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9]是顯示翻轉容器內的液體維持於指定位準狀態的示意圖。 [圖10]是具備第1與第2開口部的翻轉容器的斜視圖。 [圖11]是沿著圖10的D-D線的翻轉容器的剖面圖。 [圖12]是沿著圖11的E-E線的第1開口部的剖面圖。 [圖13]是顯示開口呈現擴大狀態的第1開口部的剖面圖。 [圖14a]是顯示第1開口部的開口元件的前視圖。 [圖14b]是沿著圖14a的G-G線來顯示第1開口部的開口元件的剖面圖。 [圖15]是沿著圖11的F-F線的第2開口部的剖面圖。 [圖16]是顯示開口呈現擴大狀態的第2開口部的剖面圖。 [圖17a]是顯示第2開口部的開口元件的前視圖。 [圖17b]是沿著圖17a的H-H線來顯示第2開口部的開口元件的剖面圖。 [圖18]是顯示內襯材、連結件、及熱水軟管通過第1與第2開口部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9]是顯示內襯材、連結件、及熱水軟管通過第1與第2開口部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0]是顯示液體填充至流入翻轉嘴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1]是顯示內襯材是藉由空壓(氣壓)與液壓來翻轉,插入至既設管內的狀態示意圖。 [圖22]是顯示翻轉容器的其他實施例的斜視圖。 [圖23]是顯示使用圖22的翻轉容器來將內襯材翻轉的狀態的示意圖。
1:翻轉容器
2:開口部
10:圓柱部
12:翻轉嘴
15:氣體供給口
16:熱水供給口
16a:蓋子
17:熱水排出口
17a:蓋子
18:液體供給口
22:圓盤
25、27:導輥
30、30’:開口元件
31、31’:開口
40:液體
40a、40c:位準
41:液槽
43:導輥
44:液體排出口
50:給液泵
56:空氣壓縮機
59:氣壓計
60:內襯材
60d:一端
61:帶子
66:人孔
67:既設管
69:屈曲管

Claims (12)

  1. 一種內襯材的翻轉裝置,是將管狀的內襯材的一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使翻轉壓作用於翻轉嘴,將內襯材翻轉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開口部,其具備內襯材可接觸而通過的開口; 翻轉容器,其中,內襯材的一端具有氣密地安裝的翻轉嘴,非壓縮性的液體是填充至超過前述開口的指定位準,在該液體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 壓縮氣體源,其將壓縮氣體供給至前述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安裝於翻轉嘴的內襯材翻轉至翻轉容器外,將其排出; 液槽,其貯藏填充至前述翻轉容器的液體; 給液機器,其補充受到前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前述開口與內襯材間的間隙流出至翻轉容器的外部的液體,使翻轉容器內的液體保持於前述指定位準,將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翻轉容器是配置在液槽內,使自前述開口流出的液體流入至液槽內,前述給液機器是吸取液槽內的液體,將吸取的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設置有測量前述翻轉容器內的液體位準的液面計,給液機器是作動成基於測量所得的位準,使液體保持於前述指定位準。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是安裝於翻轉容器,其允許對應於翻轉的內襯材的直徑,更換具備相異開口的開口部。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的開口是其大小可變的可變開口。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的開口是對應於壓扁的內襯材的剖面形狀的狹縫狀的開口。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的開口是以壓扁的內襯材的厚度方向的端部與內襯材外周面線接觸的方式,在內襯材的方向圓弧狀地彎曲。
  8.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具備另一開口,相鄰於前述開口,配置於翻轉容器之側,配合該開口位置對齊,與該開口相同形狀。
  9.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裝置,其中,前述開口部是由具備內襯材所接觸而通過的開口的第1開口部、及具備連結至內襯材的終端的軟管所接觸而通過的開口的第2開口部所構成,在內襯材通過時,第2開口部的開口是擴大成允許該通過。
  10. 一種內襯材的翻轉方法,是將管狀的內襯材的一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使翻轉壓作用於翻轉嘴,將內襯材翻轉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 將內襯材自開口部引導至翻轉嘴,將內襯材的一端氣密地安裝於翻轉嘴的步驟; 於翻轉容器填充非壓縮性的液體至超過前述開口部的開口的指定位準,在液體上部形成氣密的密閉空間的步驟; 將壓縮氣體供給至前述氣密的密閉空間,將安裝於翻轉嘴的內襯材翻轉至翻轉容器外,將其排出的步驟; 補充受到前述壓縮氣體的作用,自前述開口流出至翻轉裝置外的液體,使翻轉容器內的液體保持於前述指定位準,將液體供給至翻轉容器內的步驟。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的方法,其中,前述指定位準是液體不會流入至翻轉嘴的位準,藉由壓縮氣體來進行翻轉。
  12. 如請求項10所記載的方法,其中,前述指定位準是液體會流入翻轉嘴的位準,除了藉由壓縮氣體的翻轉之外,更藉由流入的液體來進行翻轉。
TW108141299A 2018-12-04 2019-11-14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TW2020217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589 2018-12-04
JP2018-227589 2018-1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783A true TW202021783A (zh) 2020-06-16

Family

ID=70974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299A TW202021783A (zh) 2018-12-04 2019-11-14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7038A1 (zh)
JP (1) JP7317378B2 (zh)
KR (1) KR20210097140A (zh)
CN (1) CN113165258A (zh)
TW (1) TW202021783A (zh)
WO (1) WO20201160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4059B1 (ko) * 2021-01-22 2022-03-16 주식회사 에스알이테크 내부 가이드관을 구비한 관로 보수용 튜브 반전장치
KR102374063B1 (ko) * 2021-01-22 2022-03-16 주식회사 에스알이테크 내부격벽을 구비한 관로 보수용 튜브 반전장치
CN116906728B (zh) * 2023-09-14 2024-02-23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口径柔性内衬软管的密封充气用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9141A (ja) * 1986-02-14 1987-08-18 Yano Giken Kk 管内面補修用ライニングホ−スの装填装置
JPH0677966B2 (ja) * 1987-08-26 1994-10-05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管路の内張り方法
JPH01204726A (ja) * 1988-02-10 1989-08-17 Japan Steel & Tube Constr Co Ltd 管路の内張り方法
JPH01242231A (ja) * 1988-03-25 1989-09-27 Toubu Kuriinaa Service:Kk 管路補修工法におけるライナー反転装置
JPH0780241B2 (ja) * 1990-03-06 1995-08-30 株式会社ゲット 帯状袋体の反転方法
JPH0516237A (ja) * 1991-07-10 1993-01-26 Getsuto:Kk 帯状袋体の反転方法
ES2141898T3 (es) * 1994-11-28 2000-04-01 Tokyo Gas Co Ltd Aparato de inyeccion de liquido, para un procedimiento de revestimiento de la superficie interior de un tubo.
US6390795B1 (en) 2000-06-21 2002-05-21 Repipe Holdings, Inc. Apparatus for everting a tube
JP4783622B2 (ja) 2004-12-28 2011-09-28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ライニング材反転装置
KR100776418B1 (ko) * 2006-07-06 2007-11-19 최재현 워터체크를 이용한 상하수도 비굴착 관로보수장치 및 공법
KR100951450B1 (ko) 2009-11-19 2010-04-07 반도건설주식회사 관로보수용 튜브재 반전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258A (zh) 2021-07-23
JPWO2020116097A1 (ja) 2021-10-21
KR20210097140A (ko) 2021-08-06
WO2020116097A1 (ja) 2020-06-11
US20220057038A1 (en) 2022-02-24
JP7317378B2 (ja) 202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21783A (zh) 內襯材的翻轉裝置及方法
KR0178139B1 (ko) 관로 보수공법
KR100951450B1 (ko) 관로보수용 튜브재 반전장치
JP4778775B2 (ja) ライニング材反転装置
JP2007125701A (ja) 管ライニング材の管路内への反転挿入方法及び管ライニング材の押圧装置。
JP2837384B2 (ja) 管ライニング工法
RU2362939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рукавов, затвердевающих на месте благодаря потоку воздуха и пара
WO2021010169A1 (ja) ライニング材を反転させる方法
KR101884590B1 (ko) 비굴착식 관로 보수용 튜브 반전장치
KR102300898B1 (ko) 하수관 보수용 가지 관 밀폐 팩 및 이를 가진 하수관 보수 장치
WO2021100344A1 (ja) ライニング材を反転させる装置及び方法
JP5362648B2 (ja) ポンプ用逆流防止弁、及びポンプ装置
JP2007283571A (ja) 管路更生工法
CN113146900A (zh) 一种插接式润滑剂加药装置
CN112293218A (zh) 一种灌溉水袋用智能检测修复设备
JP4256253B2 (ja) 管路の反転内張り方法
JP2021171956A (ja) ライニング材を反転させる装置及び方法
KR100615422B1 (ko) 관 라이닝재의 반전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 라이닝 공법
JPH0534917Y2 (zh)
JP3093047B2 (ja) 管路の反転内張り方法
JP4593746B2 (ja) 既設配管のライ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ライニング工法
CN207776080U (zh) 调节池渗沥液提升用泵车装置
CN21351255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连接构件
KR102374063B1 (ko) 내부격벽을 구비한 관로 보수용 튜브 반전장치
GB2071804A (en) Lining of passage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