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3811A - 液晶顯示元件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3811A
TW202003811A TW108109488A TW108109488A TW202003811A TW 202003811 A TW202003811 A TW 202003811A TW 108109488 A TW108109488 A TW 108109488A TW 108109488 A TW108109488 A TW 108109488A TW 202003811 A TW202003811 A TW 202003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formula
group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坂和義
片山雅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8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38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即使長時間曝露於高溫高濕或光照射之惡劣的環境中,亦可抑制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及光學特性之降低之液晶顯示元件。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係具有液晶層,且基板之至少一方具備有樹脂膜,於無施加電壓時,成為散射狀態,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明狀態,該液晶層係對配置於具備有電極之一對基板之間的包含液晶及聚合性化合物之液晶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其特徵為, 前述液晶係具有正的介電異向性, 前述液晶組成物係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且前述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構造之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
Figure 108109488-A0101-11-0001-1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過狀態之透過散射型之液晶顯示元件。
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係以TN(Twisted Nematic)模式已被實用化。該模式中,利用液晶之旋光特性來進行光的切換,有需要使用偏光板。使用偏光板,則光的利用效率變低。 作為不使用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有在液晶之透過狀態(亦稱透明狀態)與散射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之元件。一般而言,已知有使用高分子分散型液晶(亦稱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或高分子網絡型液晶(亦稱PNLC: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者。
此等的液晶顯示元件中係在具備有電極之一對基板之間配置包含藉由紫外線進行聚合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液晶組成物,並藉由紫外線之照射來進行液晶組成物之硬化,形成液晶與聚合性化合物之硬化物(例如聚合物網絡)之複合體。因此,於該液晶顯示元件中,藉由電壓之施加來控制液晶之散射狀態與透過狀態。
使用PDLC或PNLC之液晶顯示元件,為於無施加電壓時,因液晶分子朝向無規則的方向,故成為白濁(散射)狀態,於施加電壓時,液晶朝向電場方向配列,使光透過而成為透過狀態(亦稱為正常型元件)。該情形時,無施加電壓時之液晶因為無規則,故不必使液晶於一個方向配向之液晶配向膜或配向處理。因此,於該液晶顯示元件中,電極與液晶層(前述之液晶與聚合性化合物之硬化物之複合體)成為直接接觸之狀態(參考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5523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第463095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液晶組成物中之聚合性化合物係使聚合物網絡形成,而有可得到作為所期望之光學特性之功能、與提高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之功能。然而,為了實現此等,必須使綿密的聚合物網絡形成,故可阻礙對於施加電壓之液晶分子之驅動。因此,本元件係與TN模式等之液晶顯示元件相比,驅動電壓為高。
又,於本元件中,因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等之無機系之電極,故有與有機物之聚合性化合物之相容性,即,密著性成為低之傾向。密著性為低,則由於長時間之使用、特別是高溫高濕或被曝露在光的照射之環境等惡劣的環境下,容易引起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進而,散射狀態與透明狀態之光學特性之降低。 就以上之點而言,本發明係以提供表現良好的光學特性,並且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為高,進而,液晶顯示元件之驅動電壓成為低之液晶顯示元件為目的。特別是,即使是在長時間、高溫高濕或被曝露在光的照射之惡劣的環境下,仍可控制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及光學特性之降低之液晶顯示元件作為目的。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們,為達前述目的經過重複深入研究結果,進而完成具有以下要旨之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係具有液晶層,且基板之至少一方具備有樹脂膜,於無施加電壓時,成為散射狀態,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明狀態之液晶顯示元件,該液晶層係對配置於具備有電極之一對基板之間的包含液晶及聚合性化合物之液晶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而成,其特徵為在於, 前述液晶係具有正的介電異向性, 前述液晶組成物係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且前述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構造之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
Figure 02_image001
(X1 表示為下述式[1-a]~式[1-j],X2 表示為單鍵、-O-、-NH-、-N(CH3 )-、-CH2 O-、-CONH-、-NHCO-、 -CON(CH3 )-、-N(CH3 )CO-、-COO-或-OCO-,X3 表示為單鍵或-(CH2 )a -(a係1~15之整數),X4 表示為單鍵、-O-、 -OCH2 -、-COO-或-OCO-,X5 表示為選自由苯環、環己烷環或雜環所成之群的2價之環狀基、或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且前述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係可以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烷氧基、碳數1~3的含氟烷基、碳數1~3的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所取代,X6 表示為單鍵、-O-、-CH2 -、-OCH2 -、-CH2 O-、-COO-或 -OCO-,X7 表示為選自由苯環、環己烷環或雜環所成之群的環狀基,且此等之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係可以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烷氧基、碳數1~3的含氟烷基、碳數1~3的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所取代,X8 表示為碳數1~18的烷基、碳數2~18的烯基、碳數1~18的含氟烷基、碳數1~18的烷氧基或碳數1~18的含氟烷氧基,Xm表示為0~4的整數),
Figure 02_image003
(XA 表示為氫原子或苯環)。
Figure 02_image005
(YA 表示為氫原子或苯環)。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表現良好的光學特性,並且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為高,進而,液晶顯示元件之驅動電壓成為低之液晶顯示元件。特別是,即使是在長時間、高溫高濕或被曝露在光的照射之惡劣的環境下,仍成為可控制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及光學特性之降低之液晶顯示元件。因此,本發明之元件,可被使用於以顯示作為目的之液晶顯示器或控制光的遮斷與透過之調光窗或光快門元件等中。
藉由本發明為何獲得具有上述之優異的特性之液晶顯示元件之機制,不一定明白,但可推定大致如下。 本發明所使用之液晶組成物係含有具有正的介電異向性之液晶、聚合性化合物及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亦稱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合物係具有苯環或環己烷環等剛硬構造之部位與具有藉由式[1]中之X1 所表示之紫外線來進行聚合反應之部位。因此,當如此的特定化合物包含於液晶組成物中時,特定化合物之剛硬構造的部位可提高液晶之垂直配向性,促進施加電壓伴隨之液晶之驅動,並且可降低液晶顯示元件之驅動電壓。且,式[1]中之X1 之部位藉由與聚合性化合物反應,可將聚合物網絡保持於綿密的狀態。
又,液晶顯示元件所使用之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選自由前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構造(亦稱特定構造)之聚合物(亦稱特定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 此等特定構造,於作為製作液晶顯示元件之時之步驟之照射紫外線之步驟中,與液晶組成物中之聚合性化合物之反應基進行光反應,並且液晶層與樹脂膜之密著性成為強固。又,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特定構造之特定聚合物之樹脂組合物而得,故與由低分子量之聚合性化合物而成之液晶層相比,可認為與電極之密著性變高。 就以上之點而言,使用本發明中液晶組成物及樹脂膜之液晶顯示元件係光學特性良好、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高,進而,液晶顯示元件之驅動電壓變低。特別是,即使是在長時間、高溫高濕或被曝露在光的照射之惡劣的環境下,仍成為可控制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及光學特性之降低之正常型元件。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於本發明中之液晶組成物係具有液晶、聚合性化合物及前述式[1]所表示之特定化合物。 對於液晶,可使用向列型液晶、層列型液晶或膽固醇型液晶。其中,本發明中,具有正的介電異向性。又,就低電壓驅動及散射特性之點而言,以介電率之異向性大,且折射率之異向性大者為佳。又,對於液晶,可因應前述之轉相溫度、介電率異向性及折射率異向性之各物性值,混合2種類以上的液晶來使用。 為了使液晶顯示元件作為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的主動元件來驅動,而要求液晶的電阻高且電壓保持率(亦稱為VHR)為高。因此,對於液晶以使用電阻高,且藉由紫外線等的活性能量線而不會降低VHR之氟系或氯系的液晶為佳。
進而,液晶顯示元件係亦可於液晶組成物中使二色性染料溶解來作為客主型之元件。對於此情形時,可得到無施加電壓時為吸收(散射),且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明之元件。又,於該液晶顯示元件中,液晶的指向矢之方向(配向之方向),係藉由施加電壓之有無來做90度變化。因此,此液晶顯示元件係藉由利用二色性染料之吸光特性之差異,可得到相較於以無規則的配向與垂直配向來進行切換的以往的客主型之元件為更高的對比度。又,使二色性染料溶解的客主型之元件中,若液晶為朝水平方向配向時,將成為有色,僅於散射狀態下成為不透明。因此,亦可得到隨著施加電壓,由無施加電壓時之有色不透明切換成有色透明、無色透明之狀態之元件。
液晶組成物中之聚合性化合物係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時,藉由紫外線照射,經聚合反應形成硬化性樹脂。因此,可將聚合性化合物預先進行聚合反應並使所得之聚合物導入液晶組成物中。但,即使是製成聚合物之情形時,仍必須具有藉由紫外線照射來進行聚合反應的部位。聚合性化合物,就液晶組成物之操作(即,液晶組成物之高黏度化的抑制或對於液晶之溶解性)之點而言,以使用包含聚合性化合物之液晶組成物為佳。 聚合性化合物,只要是能溶解於液晶中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但將聚合性化合物溶解於液晶中時,必須有存在液晶組成物的一部分或全體為顯示液晶相之溫度。即使是液晶組成物之一部分顯示液晶相之情形時,以用肉眼確認液晶顯示元件,且可得到元件內全體大致一樣的透明性與散射特性者即可。
聚合性化合物係只要是藉由紫外線來進行聚合之化合物即可,此時,以何種反應形式進行聚合來形成硬化性樹脂皆可。具體的反應形式係可列舉自由基聚合、陽離子聚合、陰離子聚合或聚加成反應。 其中,聚合性化合物之反應形式,就液晶顯示元件之光學特性之點而言,以自由基聚合為佳。此時,作為聚合性化合物,係可使用下述之自由基型之聚合性化合物、或其寡聚物。又,如同前述般,亦可使用使此等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反應所得之聚合物。 自由基型之聚合性化合物或其寡聚物之具體例,係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2015/146987的69頁~71頁所記載之自由基型之聚合性化合物。
自由基型之聚合性化合物或該寡聚物之使用比例,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之點而言,相對於液晶組成物中之液晶100質量份,以70~150質量份為佳。較佳為80~110質量份。又,自由基型之聚合性化合物,係亦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為了促進前述硬化性樹脂之形成,以促進聚合性化合物之自由基聚合之目的下,液晶組成物中係以導入藉由紫外線從而產生自由基之自由基起始劑(亦稱為聚合起始劑)為佳。 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第2015/146987的71頁~72頁所記載之自由基起始劑。
自由基起始劑之使用比例,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之點而言,相對於液晶組成物中之液晶100質量份,以0.01~20質量份為佳。較佳為0.05~10質量份。又,自由基起始劑,係亦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特定化合物係以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中,X1 ~X8 及Xm係如上述所定義般,但其中,各別以下述者為佳。 X1 係以前述式[1-a]、式[1-b]、式[1-c]、式[1-d]、式[1-e]或式[1-f]為佳。較佳的為式[1-a]、式[1-b]、式[1-c]或式[1-e]。最佳的為式[1-a]或式[1-b]。 X2 係以單鍵、-O-、-CH2 O-、-CONH-、-COO-或 -OCO-為佳。較佳的為單鍵、-O-、-COO-或-OCO-。
X3 係以單鍵或-(CH2 )a -(a為1~10之整數)為佳。較佳的為-(CH2 )a -(a為1~10之整數)。 X4 係以單鍵、-O-或-COO-為佳。較佳的為-O-。 X5 係以苯環、環己烷環、或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為佳。較佳的為苯環或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 X6 係以單鍵、-O-、-COO-或-OCO-為佳。較佳的為單鍵、-COO-或-OCO-。 X7 係以苯環或環己烷環為佳。 X8 係以碳數1~18之烷基或者烷氧基、或碳數2~18之烯基為佳。較佳的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烷氧基。 Xm係以0~2之整數為佳。
於式[1]中之佳的X1 ~X8 及Xm之組合係於下述之表1~9所表示。尚,表1~9中,a表示為1~10之整數。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02_image013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其中,以(1-3a)~(1-8a)、(1-11a)~(1-24a)、(1-27a)~(1-36a)、(1-39a)、(1-40a)、(1-43a)~(1-48a)、(1-51a)~(1-64a)、(1-67a)~(1-76a)、(1-79a)、(1-80a)、(1-83a)~(1-88a)、(1-91a)~(1-104a)、(1-107a)~(1-116a)、(1-119a)、(1-120a)、(1-123a)、(1-124a)、(1-129a)、(1-130a)、(1-133a)、(1-134a)、(1-137a)、(1-138a)、(1-141a)、(1-142a)、(1-145a),(1-146a)或(1-149a)~(1-172a)之組合為佳。
較佳的為以(1-3a)~(1-8a)、(1-11a)、(1-12a)、(1-15a)~(1-18a)、(1-21a)、(1-22a)、(1-27a)~(1-30a)、(1-33a)、(1-34a)、(1-39a)、(1-40a)、(1-43a)~(1-48a)、(1-51a)、(1-52a)、(1-55a)~(1-58a)、(1-61a)、(1-62a)、(1-67a)~(1-70a)、(1-73a)、(1-74a)、(1-79a)、(1-80a)、(1-83a)~(1-88a)、(1-91a)、(1-92a)、(1-95a)~(1-98a)、(1-101a)、(1-102a)、(1-107a)~(1-110a)、(1-113a)、(1-114a)、(1-119a)、(1-120a)、(1-123a)、(1-124a)、(1-129a)、(1-130a)、(1-133a)、(1-134a)、(1-137a)、(1-138a)、(1-141a)、(1-142a)、(1-145a),(1-146a)或(1-149a)~(1-172a)之組合為佳。
最佳的為以(1-3a)~(1-8a)、(1-15a)~(1-18a)、(1-29a)、(1-30a)、(1-43a)~(1-48a)、(1-55a)~(1-58a)、(1-69a)、(1-70a)、(1-83a)~(1-88a)、(1-95a)~(1-98a)、(1-109a)、(1-110a)、(1-123a)、(1-124a)、(1-133a)、(1-134a)、(1-141a)、(1-142a)、(1-149a)~(1-152a)或(1-161a)~(1-172a)之組合為佳。
更具體的特定化合物,可列舉下述式[1a-1]~式[1a-1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使用此等為佳。
Figure 02_image025
Xa 表示為-O-或-COO-。Xb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p1表示為1~10之整數。p2表示為1或2之整數。
Figure 02_image027
Xc 表示為單鍵、-COO-或-OCO-。Xd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烷氧基。p3表示為1~10之整數。p4表示為1或2之整數。
Figure 02_image029
Xe 表示為-O-或-COO-。Xf 係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Xg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2~18之烯基。p5表示為1~10之整數。
特定化合物之使用比例,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之點而言,對於液晶組成物中之液晶100質量份,以0.1~30質量份為佳。較佳的為0.5~20質量份。最佳的為1~10質量份。又,特定化合物係亦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類或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
液晶組成物之調製方法,可列舉將單獨或多種之聚合性化合物與特定化合物混合者添加於液晶之方法或預先調製於液晶中添加特定化合物者,並且於其中添加單獨或多種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方法。 使用多種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情形時,於混合該等之時,亦可因應聚合性化合物之溶解性,進行加熱。此時之溫度係以未達100℃為佳。又,混合聚合性化合物與特定化合物之情形及混合液晶與特定化合物之情形亦相同。
<樹脂組成物> 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前述式[2-a]~式[2-i]之特定構造之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 特定構造,以前述式[2-a]~式[2-c]、式[2-e]、式[2-h]或式[2-i]為佳。較佳的為式[2-a]、式[2-b]、式[2-h]或式[2-i]。 具有特定構造之特定聚合物,無特別限定,但以選自由丙烯酸聚合物、甲基丙烯聚合物、酚醛樹脂、聚羥基苯乙烯、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酯、纖維素及聚矽氧烷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聚合物為佳。較佳的為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或聚矽氧烷。
使用聚醯亞胺前驅物或聚醯亞胺(亦總稱為聚醯亞胺系聚合物)於特定聚合物之情形時,該等係以使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反應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或聚醯亞胺為佳。 聚醯亞胺前驅物係指具有下述式[A]之構造。
Figure 02_image031
R1 表示為4價之有機基。R2 表示為2價之有機基。A1 及A2 表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8之烷基。A3 及A4 表示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或乙醯基。n表示為正之整數。 二胺成分,係於分子內具有2個之1級或2級之胺基之二胺,且四羧酸成分,可列舉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四羧酸二鹵化合物、四羧酸二烷基酯化合物或四羧酸二烷基酯二鹵化合物。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係藉由將下述式[B]之四羧酸二酐與下述式[C]之二胺作為原料,就相對容易獲得之類理由而言,以使由下述式[D]之重覆單位之構造式而成之聚醯胺酸或該聚醯胺酸經醯亞胺化之聚醯亞胺為佳。
Figure 02_image033
R1 及R2 係與式[A]定義者相同。
Figure 02_image035
R1 及R2 係與式[A]定義者相同。
又,藉由通常之合成方法,亦可導入式[A]中之A1 及A2 之碳數1~8之烷基、及式[A]中之A3 及A4 之碳數1~5之烷基或乙醯基於前述所得到之式[D]之聚合物。 將特定構造導入於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方法,以將具有特定構造之二胺使用於原料之一部分為佳。特別是,以使用具有下述式[2]之構造之二胺(亦稱特定二胺)為佳。
Figure 02_image037
Y1 表示為單鍵、-O-、-NH-、-N(CH3 )-、 -CH2 O-、-CONH-、-NHCO-、-CON(CH3 )-、-N(CH3 )CO-、-COO-或-OCO-。其中,以單鍵、-O-、-CH2 O-、-CONH-、-COO-或-OCO-為佳。較佳的為單鍵、-O-、-CH2 O-或 -COO-。 Y2 表示為具有選自單鍵、碳數1~18之伸烷基、或苯環、環己烷環及雜環之環狀基之碳數6~24之有機基,此等環狀基上之任意之氫原子係可被碳數1~3之烷基、碳數1~3之烷氧基、碳數1~3之含氟烷基、碳數1~3之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取代。其中,以單鍵、碳數1~12之伸烷基、苯環或環己烷環為佳。較佳的為單鍵或碳數1~12之伸烷基。
Y3 表示為單鍵、-O-、-NH-、-N(CH3 )-、 -CH2 O-、-CONH-、-NHCO-、-CON(CH3 )-、-N(CH3 )CO-、-COO-或-OCO-。其中,以單鍵、-O-、-COO-或-OCO-為佳。較佳的為單鍵或-OCO-。 Y4 表示為選自由前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構造。其中,以式[2-a]~式[2-e]、式[2-h]或式[2-i]為佳。較佳的為式[2-a]、式[2-b]、式[2-d]、式[2-e]或式[2-i]。最佳的為式[2-a]、式[2-b]或式[2-i]。Ym表示為1~4之整數。其中,以1或2為佳。
特定二胺中,以使用下述式[2a]之二胺為佳。
Figure 02_image039
式[2a]中,Y表示為前述式[2]。又,式[2]中Y1 ~Y4 及Ym之詳細及佳的組合係如前述式[2]所述。 Yn表示為1~4之整數。其中,以1為佳。
更加具體的特定二胺,可列舉下述式[2a-1]~式[2a-12],以使用此等為佳。
Figure 02_image041
n1表示為1~12之整數。
Figure 02_image043
n2表示為0~12之整數。n3表示為2~12之整數。 其中,以式[2a-1]、式[2a-2]、式[2a-5]~式[2a-7]、式[2a-11]或式[2a-12]為佳。較佳的為式[2a-5]~式[2a-7]、式[2a-11]或式[2a-12]。 特定二胺之使用比例係對於二胺成分全體,以10~70莫耳%為佳。較佳的為20~60莫耳%。又,特定二胺係因應各特性,可使用1種類或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
用以製作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二胺成分,亦以使用下述式[3a]之二胺(亦稱為第2之二胺)為佳。
Figure 02_image045
W表示為下述式[3-a]~式[3-d]。 Wm表示為1~4之整數。其中,以1為佳。
Figure 02_image047
a表示為0~4之整數。其中,以0或1為佳。 b表示為0~4之整數。其中,以0或1為佳。 WA 及WB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 WC 表示為碳數1~5之烷基。
第2之二胺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 例如,可列舉除2,4-二甲基-m-伸苯基二胺、2,6-二胺基甲苯、2,4-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苄醇、2,4-二胺基苄醇、4,6-二胺基間苯二酚、2,4-二胺基苯甲酸、2,5-二胺基苯甲酸、3,5-二胺基苯甲酸之外,還有下述式[3a-1]及[3a-2]之二胺。
Figure 02_image049
其中,以2,4-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苄醇、2,4-二胺基苄醇、4,6-二胺基間苯二酚、2,4-二胺基苯甲酸、2,5-二胺基苯甲酸、3,5-二胺基苯甲酸、式[3a-1]或式[3a-2]為佳。較佳的為2,4-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苯酚、3,5-二胺基苄醇、3,5-二胺基苯甲酸或式[3a-1]。
用以製作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二胺成分,亦可使用除了式[2a]及式[3a]之二胺以外之二胺(亦稱為其他之二胺)。 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第WO2015/012368之27~30頁所記載之其他之二胺化合物及同公報之30頁~32頁所記載之式[DA1]~式[DA14]之二胺化合物。又,其他二胺係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用以製作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四羧酸成分,使用下述式[4]之四羧酸二酐或、作為其四羧酸衍生物之四羧酸、四羧酸二鹵化合物、四羧酸二烷基酯化合物或四羧酸二烷基酯二鹵化合物(將全部亦總稱為特定四羧酸成分)為佳。
Figure 02_image051
Z表示為下述式[4a]~式[4l]。
Figure 02_image053
ZA ~ZD 表示為氫原子、甲基、氯原子或苯環。ZE 及ZF 表示為氫原子或甲基。
式[4]中之Z係以式[4a]、式[4c]、式[4d]、式[4e]、式[4f]、式[4g]、式[4k]或式[4l]為佳。較佳的為式[4a]、式[4e]、式[4f]、式[4g]、式[4k]或式[4l]。特別佳的為式[4a]、式[4e]、式[4f]、式[4g]或式[4l]。
特定四羧酸成分之使用比例,相對於全四羧酸成分,以1莫耳%以上為佳。較佳的為5莫耳%以上。特別佳的為10莫耳%以上。最佳的為10~90莫耳%。
本發明中,於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中,可使用除了特定四羧酸成分以外之其他之四羧酸成分。其他之四羧酸成分,可列舉以下所示之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二羧酸二鹵化合物、二羧酸二烷基酯化合物或二烷基酯二鹵化合物。 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第WO2015/012368的34~35頁所記載之其他之四羧酸成分。 特定四羧酸成分及其他之四羧酸成分係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合成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通常使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進行反應而可得。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5/012368的35頁~36頁所記載之方法。 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係通常在包含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溶劑中進行。作為使用於此時之溶劑,只要是能溶解所生成的聚醯亞胺前驅物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具體而言,可舉出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γ-丁內酯、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或1,3-二甲基-咪唑啉酮等。又,若聚醯亞胺前驅物之溶劑溶解性為高時,可使用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環戊酮、4-羥基-4-甲基-2-戊酮或下述式[D1]~式[D3]之溶劑。
Figure 02_image055
D1 及D2 表示為碳數1~3之烷基。D3 表示為碳數1~4之烷基。
又,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來使用。進而,即使是無法溶解聚醯亞胺前驅物之溶劑,只要在所生成的聚醯亞胺前驅物不析出之範圍內,可混合於前述之溶劑中來使用。又,有機溶劑中之水分係因阻礙聚合反應,進而成為使所生成的聚醯亞胺前驅物水解之原因,故有機溶劑係以使用已脫水乾燥者為較佳。 聚醯亞胺係將聚醯亞胺前驅物進行閉環所得之聚醯亞胺,且該聚醯亞胺中醯胺酸基之閉環率(亦稱為醯亞胺化率)並不一定須要為100%,可因應用途或目的任意地調製。其中,就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對於溶劑之溶解性等之點而言,以30~80%為佳。較佳的為40~70%。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分子量,若考慮由該處所得之樹脂膜之強度、樹脂膜形成時之作業性及塗膜性時,以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法所測定之Mw(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5,000~1,000,000為佳,較佳的為10,000~150,000。 特定聚合物中若使用聚矽氧烷時,以使下述式[A1]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或使該式[A1]之烷氧基矽烷與下述式[A2]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為佳。
式[A1]之烷氧基矽烷:
Figure 02_image057
A1 表示為具有選自由前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構造之碳數2~12之有機基。其中,以式[2-a]~式[2-e]、式[2-h]或式[2-i]為佳。較佳的為式[2-a]、式[2-b]、式[2-d]、式[2-e]或式[2-i]。最佳的為式[2-a]、式[2-b]或式[2-i]。 A2 為氫原子或碳數1~5之烷基,且以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為佳。A3 為碳數1~5之烷基,且以碳數1~3之烷基為佳。m為1或2之整數,且以1為佳。n為0~2之整數。p為0~3之整數,且以1~3之整數為佳,以2或3之整數為較佳。m+n+p為4。
式[A1]之烷氧基矽烷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 例如,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二乙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二甲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三乙氧基乙烯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參(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丙烯酸酯或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且以使用此等為佳。 式[A1]之烷氧基矽烷係可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式[A2]之烷氧基矽烷:
Figure 02_image059
B1 為氫原子或碳數1~5之烷基,且以氫原子或碳數1~3之烷基為佳。 B2 為碳數1~5之烷基,且以碳數1~3之烷基為佳。n為0~3之整數。
式[A2]烷氧基矽烷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第WO2015/008846之24~25頁所記載之式[2c]之烷氧基矽烷之具體例。 又,式[A2]中,作為n為0之烷氧基矽烷,可列舉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丙氧基矽烷或四丁氧基矽烷。式[A2]之烷氧基矽烷,以使用此等之烷氧基矽烷為佳。 式[A2]之烷氧基矽烷係因應各特性,使用1種類或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
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係以利用使式[A1]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或使式[A1]之烷氧基矽烷與式[A2]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為佳。 其中,就縮聚合之反應性或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之對於溶劑之溶解性之點而言,以使多種的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為佳。即,以利用使式[A1]與式[A2]之2種類的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為佳。此時,式[A1]之烷氧基矽烷之使用比例,在全部的烷氧基矽烷中,以1~70莫耳%為佳,以1~50莫耳%為較佳,以1~30莫耳%為特別佳。 又,式[A2]之烷氧基矽烷之使用比例,在全部的烷氧基矽烷中,以30~99莫耳%為佳,以50~99莫耳%為較佳,以70~99莫耳%為特別佳。
將聚矽氧烷系聚合物進行縮聚合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5/008846的26頁~29頁所記載之方法。 於製作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之縮聚合反應中,若使用多種式[A1]及式[A2]之烷氧基矽烷時,即使是使用已預先混合的多種的烷氧基矽烷的混合物來進行反應,亦可一邊依序添加多種的烷氧基矽烷一邊來進行反應。
本發明中,可將前述方法所得之聚矽氧烷系聚合物的溶液直接使用作為特定聚合物,或是,可因應所需地濃縮前述之方法所得到之聚矽氧烷系聚合物的溶液、或加入溶劑進行稀釋來取代成其他的溶劑,從而可使用作為特定聚合物。 使用於稀釋時之溶劑(亦稱為添加溶劑)係可為使用於縮聚合反應之溶劑或其他的溶劑。只要是聚矽氧烷系聚合物能均勻地溶解即可,該添加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任意地選擇1種或2種以上。作為如此般的添加溶劑,除了使用於前述縮聚合反應之溶劑外,可列舉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酮等的酮系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的酯系溶劑等。
進而,於特定聚合物中若使用聚矽氧烷系聚合物與其以外之聚合物時,佳為:在將其以外之聚合物混合至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之前,以在常壓或減壓下,將聚矽氧烷系聚合物在進行縮聚合反應時所產生的醇予以餾除。 樹脂組成物係用以形成樹脂膜之溶液,且為含有具有特定構造之特定聚合物及溶劑之溶液。此時,特定聚合物係可使用2種類以上者。 樹脂組成物中之聚合物成分,可以全部為特定聚合物,亦可為混合其以外之聚合物。此時,其以外之聚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特定聚合物100質量份,以0.5~15質量份為佳。較佳的為1~10質量份。作為其以外之聚合物,可列舉不具特定構造之前述之聚合物。
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之含量,就樹脂組成物之塗佈方法或可得到作為目的之膜厚之觀點而言,可適當地選擇。其中,就藉由塗佈來形成均勻的樹脂膜之觀點而言,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之含量係以50~99.9質量%為佳。其中,以60~99質量%為佳。較佳的為65~99質量%。 使用於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只要是能使特定聚合物溶解之溶劑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其中,若特定聚合物為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或聚酯時,或是,丙烯酸聚合物、甲基丙烯聚合物、酚醛樹脂、聚羥基苯乙烯、纖維素或聚矽氧烷之對於溶劑之溶解性為低時,以使用下述的溶劑(亦稱為溶劑A類)為佳。
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二甲基亞碸、γ-丁內酯、1,3-二甲基-咪唑啉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環戊酮、4-羥基-4-甲基-2-戊酮等。其中,以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或γ-丁內酯為佳。又,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來使用。
若特定聚合物為丙烯酸聚合物、甲基丙烯聚合物、酚醛樹脂、聚羥基苯乙烯、纖維素或聚矽氧烷時,進而,若特定聚合物為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或聚酯,且此等的特定聚合物之對於溶劑之溶解性為高時,可使用下述的溶劑(亦稱為溶劑B類)。 溶劑B類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的58頁~60頁所記載之溶劑B類。其中,以1-己醇、環己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環己酮、環戊酮或前述式[D1]~式[D3]為佳。
又,使用溶劑B類時,為改善樹脂組成物之塗佈性之目的,以併用前述溶劑A類之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或γ-丁內酯來使用為佳。較佳的為γ-丁內酯。 此等溶劑B類係因為可提高塗佈樹脂組成物時之樹脂膜之塗膜性或表面平滑性,故若於特定聚合物中使用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或聚酯時,以與前述溶劑A類併用為佳。此時,溶劑B類係以樹脂組成物中所包含之溶劑全體的1~99質量%為佳,其中,以10~99質量%為佳。較佳的為20~95質量%。
樹脂組成物中為了提高樹脂膜之膜強度,以導入具有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氧雜環丁烷基、環狀碳酸酯基、羥基、羥基烷基及低階烷氧基烷基之化合物(亦總稱為特定交聯性化合物)為佳。此時,此等的基係於化合物中必須要具有2個以上。 具有環氧基或異氰酸酯基之交聯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的63頁~64頁所記載之具有環氧基或異氰酸酯基之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氧雜環丁烷基之交聯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1/132751的58頁~59頁所刊載之式[4a]~式[4k]之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環狀碳酸酯基之交聯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2/014898的76頁~82頁所刊載之式[5-1]~式[5-42]之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羥基、羥基烷基及低階烷氧基烷基之交聯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2014/171493的65頁~66頁所記載之三聚氰胺衍生物或苯并胍胺衍生物、及國際公開公報WO2011/132751的62頁~66頁所刊載之式[6-1]~式[6-48]之交聯性化合物。
樹脂組成物中之特定交聯性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全部的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以0.1~100質量份為佳。為了使交聯反應進行、並展現出目的之效果,相對於全部的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以0.1~50質量份為較佳,最佳的為1~30質量份。 樹脂組成物中,係以導入選自光自由基產生劑、光酸產生劑及光鹼產生劑之至少1種之產生劑(亦稱為特定產生劑)為佳。
特定產生劑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2014/171493的54頁~56頁所記載之特定產生劑。其中,特定產生劑中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之點而言,以光自由基產生劑為佳。 樹脂組成物中,只要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可使用使塗佈樹脂組成物時之樹脂膜之膜厚之均勻性或表面平滑性提昇之化合物。進而,亦可使用使樹脂膜與基板之密著性提昇之化合物等。
作為使樹脂膜之膜厚之均勻性或表面平滑性提昇之化合物,可列舉氟系界面活性劑、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或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的67頁所記載之界面活性劑。又,該使用比例,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全部之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以0.01~2質量份為佳,較佳的為0.01 ~1質量份。
使樹脂膜與基板之密著性提昇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的67頁~69頁所記載之化合物。又,該使用比例,相對於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全部之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以0.1~30質量份為佳。較佳為1~20質量份。 樹脂組成物中,除了前述以外之化合物外,亦可添加使樹脂膜之介電率或導電性等的電特性變化之目的之介電質或導電物質。
<樹脂膜及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方法> 作為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只要是透明性高的基板即可並無特別限定,除了玻璃基板以外,可使用丙烯酸基板、聚碳酸酯基板、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等的塑膠基板,進而可使用該等的薄膜。特別是,使用於調光窗等時,以塑膠基板或薄膜為佳。又,就製程之簡單化之觀點而言,以使用形成有液晶驅動用的ITO電極、IZO(Indium Zinc Oxide)電極、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電極、有機導電膜等之基板為較佳。又,製成反射型之液晶顯示元件時,若僅只單側的基板,則可使用矽晶圓或鋁等的金屬或形成有介電質多層膜之基板。
液晶顯示元件,係具有樹脂膜,該樹脂膜由於基板之至少一方具有特定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特別是,以兩方之基板有樹脂膜為佳。 樹脂組成物之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就工業上有網板印刷、轉印(offset)印刷、柔版印刷、噴墨法、浸漬法、輥塗佈法、狹縫塗佈、旋轉器法、噴霧法等,因應基板之種類或作為目的之樹脂膜之膜厚,可予以適當地選擇。
將樹脂組成物塗佈在基板上後,可藉由加熱板、熱循環型烘箱、IR(紅外線)型烘箱等的加熱方法,因應使用於基板的種類或樹脂組成物之溶劑,以30~300℃之溫度為佳。較佳的為30~250℃之溫度,且可使溶劑蒸發後來作為樹脂膜。特別是,基板若使用塑膠基板時,以在30 ~150℃下進行處理為佳。 燒成後之樹脂膜之厚度若過厚實,則在液晶顯示元件之消耗電力之方面將為不利,若過薄時則有降低元件之可靠性之情形,故佳為5~500nm,較佳的為10~300nm,特佳為10~250nm。
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組成物係如前述之液晶組成物,但其中,亦可導入用以控制液晶顯示元件之電極間隙(亦稱為間距(gap))之間隔件。 液晶組成物之注入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可例舉如以下之方法。即,基板若使用玻璃基板時,準備形成有樹脂膜之一對基板,將單側之基板的4邊除去一部分後塗佈密封劑,之後,使樹脂膜的面成為內側,並貼合另一單側之基板來製作空晶胞。然後,可例舉從未塗佈密封劑之處減壓注入液晶組成物來得到液晶組成物注入的晶胞之方法。進而,基板若使用塑膠基板或薄膜時,可列舉準備形成有樹脂膜之一對基板,於單側之基板之上,以ODF(One Drop Filling)法或噴墨法等滴入液晶組成物,之後,貼合另一單側之基板來得到液晶組成物注入的晶胞之方法。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元件中,因為液晶層與電極之密著性高,故於基板的4邊上可不必塗佈密封劑。
液晶顯示元件之間距係可以前述之間隔件等來控制。其方法可列舉:如前述般,於液晶組成物中導入作為目的之大小的間隔件之方法、或使用具有作為目的之大小的柱形間隔件之基板之方法等。又,基板若使用塑膠或薄膜基板並以層合來進行基板之貼合時,不用導入間隔件即可控制間距。 液晶顯示元件之間距之大小,係以1~100μm為佳,較佳的為1~50μm。特佳的為2~30μm。若間距過小時,液晶顯示元件之對比度為降低,若過大時則元件的驅動電壓將會變高。
液晶顯示元件係進行液晶組成物之硬化,並形成液晶層而得到。該液晶組成物之硬化係對於前述之液晶組成物注入的晶胞照射紫外線來進行。作為使用於此時之紫外線照射裝置之光源,可列舉例如金屬鹵素燈或高壓水銀燈。又,紫外線之波長以250~400nm為佳。其中,以310~370nm為較佳。又,於照射紫外線後,亦可進行加熱處理。此時之溫度以20~120℃為佳。較佳的為30~100℃。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進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並不限定於該等者。 以下使用之簡稱之意思係如下述般。 <特定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61
<聚合性化合物> R1:IBXA(大阪有機化学工業社製) R2: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R3:KAYARAD FM-400(日本化藥公司製) R4:EBECRYL 230(DAICEL-ALLNEX公司製) R5:KarenzMT PE1(昭和電工公司製) <光自由基起始劑> P1: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 <液晶>
L1:MLC-3018(默克公司製) <特定二胺>
Figure 02_image063
<第2之二胺>
Figure 02_image065
<其他之二胺>
Figure 02_image067
<特定四羧酸成分>
Figure 02_image069
<用以製作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之單體> E1: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E2:四乙氧基矽烷
<特定交聯性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71
<特定產生劑>
Figure 02_image073
<溶劑> NMP:N-甲基-2-吡咯啶酮 γ-BL:γ-丁內酯 BCS:乙二醇單丁基醚 PB:丙二醇單丁基醚 PGME:丙二醇單甲基醚 ECS:乙二醇單乙基醚 EC:二乙二醇單乙基醚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分子量測定」 使用常溫凝膠滲透色譜法(GPC)裝置(GPC-101)(昭和電工公司製)、管柱(KD-803、KD-805)(Shodex公司製),依如下述般之方式來進行測定。 管柱溫度:50℃ 溶離液:N,N’-二甲基甲醯胺(添加劑:溴化鋰-水合物(LiBr•H2 O):30 mmol/L(公升)、磷酸•無水結晶(o-磷酸):30 mmol/L、四氫呋喃(THF):10ml/L) 流速:1.0ml/分 檢量線製作用標準樣品:TSK標準聚氧化乙烯(分子量:約900,000、150,000、100,000及30,000)(Tosoh公司製)及聚乙二醇(分子量:約12,000、4,000及1,000) (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製)。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醯亞胺化率之測定」 將聚醯亞胺粉末20mg放入NMR(核磁共振)樣品管(NMR sampling tube standard,φ5(草野科學公司製))中,並添加氘化二甲基亞碸(DMSO-d6,0.05質量%TMS(四甲基矽烷)混合品)(0.53ml),利用超音波使其完全地溶解。藉由NMR測定機(JNW-ECA500)(日本電子datum公司製)測定該溶液的500MHz的質子NMR。醯亞胺化率係將來自於醯亞胺化前後未變化之構造的質子作為基準質子,使用該質子之波峰累積值、與在9.5ppm~10.0ppm附近所出現來自於醯胺酸的NH基之質子波峰累積值,藉由下述式而可求得。 醯亞胺化率(%)=(1-α•x/y)×100 (x係來自於醯胺酸之NH基之質子波峰累積值,y係基準質子之波峰累積值,α係聚醯胺酸(醯亞胺化率為0%)時之相對於醯胺酸之NH基質子1個的基準質子的個數比例)。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合成」 <合成例1> 混合D2(3.06g,12.2 mmol)、A1(4.10g,15.5 mmol)及C1(1.68g,15.5 mmol)於NMP(33.2g)中,以80℃使其反應4小時後,D1(3.60g,18.4 mmol)與NMP(16.6g),以40℃使其反應6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1)。該聚醯胺酸之數平均分子量(亦稱為Mn)為18,500、重量平均分子量(亦稱為Mw)為66,500。
<合成例2> 在以合成例1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1)(30.0g)中,加入NMP並稀釋成6質量%後,加入作為醯亞胺化觸媒之乙酸酐(3.60g)及吡啶(2.30g),以60℃使其反應1.5小時。將該反應溶液投入至甲醇(450ml)中,並濾取所得到之沉澱物。用甲醇洗淨該沉澱物,並以100℃進行減壓乾燥可得到聚醯亞胺粉末(2)。該聚醯亞胺之醯亞胺化率為51%,Mn為16,100,Mw為43,500。
<合成例3> 混合D4(1.01g,5.10 mmol)及A1(3.41g,12.9 mmol)於γ-BL(15.8g)中,以60℃使其反應6小時後,加入D1 (1.50g,7.65 mmol)與γ-BL(7.90g),以40℃使其反應8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3)。該聚醯胺酸的Mn為10,500,Mw為34,700。
<合成例4> 混合D2(1.70g,6.80 mmol)、A2(2.80g,13.8 mmol)及B1(0.52g,3.44 mmol)於γ-BL(18.7g)中,以60℃使其反應6小時後,加入D1(2.00g,10.2 mmol)與γ-BL(9.37g),以40℃使其反應8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4)。該聚醯胺酸的Mn為10,900,Mw為35,100。
<合成例5> 混合D2(1.62g,6.46 mmol)、A3(2.32g,6.54 mmol)、B1(1.00g,6.54 mmol)及C1(0.35g,3.27 mmol)於γ-BL (19.2g)中,以60℃使其反應6小時後,加入D1(1.90g,9.69 mmol)與γ-BL(9.58g),以40℃使其反應8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5)。該聚醯胺酸的Mn為13,200,Mw為45,100。
<合成例6> 混合D3(3.80g,17.0 mmol)、A1(2.72g,10.3 mmol)、A2(0.70g,3.44 mmol)及C1(0.37g,3.43 mmol)於NMP (30.4g)中,以40使其反應12小時後,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6)。該聚醯胺酸的Mn為15,800,Mw為52,500。
<合成例7> 在以合成例7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7)(30.0g)中,加入NMP並稀釋成6質量%後,加入作為醯亞胺化觸媒之乙酸酐(3.60g)及吡啶(2.35g),以60℃使其反應2小時。將該反應溶液投入至甲醇(450ml)中,並濾取所得到之沉澱物。用甲醇洗淨該沉澱物,並以100℃進行減壓乾燥可得到聚醯亞胺粉末(7)。該聚醯亞胺之醯亞胺化率為48%,Mn為14,600,Mw為40,900。
<合成例8> 混合D2(2.13g,8.50 mmol)及C1(2.33g,21.5 mmol)於NMP(18.5g)中,以80℃使其反應4小時後,加入D1 (2.50g,12.8 mmol)與NMP(9.27g),以40℃使其反應6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8)。該聚醯胺酸的Mn為22,800,Mw為70,200。
<合成例9> 混合D4(1.35g,6.80 mmol)、B1(1.31g,8.61 mmol)及C1(0.93g,8.61 mmol)於γ-BL(14.9g)中,以60℃使其反應6小時後,加入D1(2.00g,10.2 mmol)與γ-BL(7.45g),以40℃使其反應8小時,可得到樹脂固形分濃度為20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9)。該聚醯胺酸的Mn為14,800,Mw為43,200。
將合成例所得到之聚醯亞胺系聚合物表示於表10中。 尚,表10中,*1係表示聚醯胺酸。
Figure 02_image075
「聚矽氧烷系聚合物之合成」 <合成例10> 於裝設有溫度計及回流管的200ml的四頸反應燒瓶中,混合EC(29.0g)、E1(8.80g)及E2(36.2g),來調製烷氧基矽烷單體之溶液。對於該溶液中,以25℃下利用30分鐘滴入已預先混合EC(14.5g)、水(11.0g)、及作為觸媒之草酸(0.50g)而調製成的溶液,進而以25℃攪拌30分鐘。之後,利用油浴進行加熱並回流30分鐘後並放冷,從而可得到SiO2 換算濃度為12質量%的聚矽氧烷溶液(1)。
<合成例11> 於裝設有溫度計及回流管的200ml的四頸反應燒瓶中,混合ECS(29.0g)、E1(11.5g)及E2(33.5g),來調製烷氧基矽烷單體之溶液。對於該溶液中,以25℃下利用30分鐘滴入已預先混合ECS(14.0g)、水(11.0g)、及作為觸媒之草酸(0.50g)而調製成的溶液,進而以25℃攪拌30分鐘。之後,利用油浴進行加熱並回流30分鐘後並放冷,從而可得到SiO2 換算濃度為12質量%的聚矽氧烷溶液(2)。
將合成例10、11所得到之聚矽氧烷系聚合物表示於表11中。
Figure 02_image077
「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合成例12> 在以合成例1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1)(5.40g)中,加入NMP(12.1g),以25℃攪拌1小時。之後,加入BCS(10.4g)及PB(2.98g),以25℃攪拌4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1)。 <合成例13> 在以合成例2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亞胺粉末(2)(1.20g)中,加入NMP(15.8g),以70℃攪拌24小時並使其溶解。之後,加入BCS(4.32g)及PB(8.64g),以25℃攪拌4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2)。
<合成例14> 在以合成例3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3)(3.00g)中,加入γ-BL(0.15g)及PGME(22.9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3)。 <合成例15> 在以合成例3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3)(3.00g)中,加入γ-BL(0.15g)、PGME(22.9g)及K2(0.042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4)。
<合成例16> 在以合成例3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3)(3.00g)中,加入γ-BL(0.15g)、PGME(22.9g)、K2(0.042g)及N1 (0.018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5)。 <合成例17> 在以合成例4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4)(3.00g)中,加入γ-BL(3.97g)、PGME(19.1g)及K1(0.018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6)。
<合成例18> 在以合成例5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5)(3.00g)中,加入γ-BL(0.15g)、PGME(22.9g)、K2(0.060g)及N1 (0.03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7)。 <合成例19> 在以合成例6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6)(5.40g)中,加入NMP(13.6g),以25℃攪拌1小時。之後,加入PB (11.9g)及K2(0.054g),以25℃攪拌4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8)。
<合成例20> 在以合成例7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亞胺粉末(7)(1.20g)中,加入NMP(15.8g),以70℃攪拌24小時並使其溶解。之後,加入BCS(2.88g)、PB(10.1g)、K2(0.084g)及N1 (0.036g),以25℃攪拌4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9)。 <合成例21> 在以合成例10之方法所得到之聚矽氧烷(1)(10.0g)中,加入EC(3.93g)及PB(12.7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10)。
<合成例22> 在以合成例11之方法所得到之聚矽氧烷溶液(2) (10.0g)中,加入ECS(4.78g)、PGME(25.2g)及N1(0.036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11)。 <合成例23> 在以合成例8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8)(5.40g)中,加入NMP(12.1g),以25℃攪拌1小時。之後,加入BCS(10.4g)及PB(2.98g),以25℃攪拌4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12)。
<合成例24> 在以合成例9之方法所得到之聚醯胺酸溶液(9)(3.00g)中,加入γ-BL(0.15g)及PGME(22.9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樹脂組成物(13)。
將上述合成例12~24所得到之樹脂組成物之樣態表示於表12中。該等的合成例12~24所得到之樹脂組成物係皆可為未發現混濁或析出等的異常,為呈現均勻的溶液。 尚,表12中,關於樹脂組成物中所添加之特定交聯性化合物及特定產生劑之括弧內的數值,係表示相對於特定聚合物100質量份之含量。
Figure 02_image079
<液晶組成物(A)之製作> 混合R1(1.20g)、R2(0.30g)、R3(1.20g)、R4(0.90g)及R5(0.30g),以60℃攪拌2小時,製作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另一方面,混合S1(0.20g)及L1(5.80g),以25℃攪拌2小時,製作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之後,混合已製作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及P1(0.1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液晶組成物(A)。
<液晶組成物(B)之製作> 混合R1(1.20g)、R2(0.30g)、R3(1.20g)、R4(0.90g)及R5(0.30g),以60℃攪拌2小時,製作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另一方面,混合S1(0.80g)及L1(5.20g),以25℃攪拌2小時,製作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之後,混合已製作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及P1(0.1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液晶組成物(B)。
<液晶組成物(C)之製作> 混合R1(1.20g)、R2(0.30g)、R3(1.20g)、R4(0.90g)及R5(0.30g),以60℃攪拌2小時,製作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另一方面,混合S2(0.40g)及L1(5.60g),以25℃攪拌2小時,製作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之後,混合已製作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及P1(0.1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液晶組成物(C)。
<液晶組成物(D)之製作> 混合R1(1.20g)、R2(0.30g)、R3(1.20g)、R4(0.90g)及R5(0.30g),以60℃攪拌2小時,製作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另一方面,混合S1(0.20g)、S2(0.10g)及L1(5.70g),以25℃攪拌2小時,製作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之後,混合已製作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包含特定化合物之液晶、及P1(0.1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液晶組成物(D)。
<液晶組成物(E)之製作> 混合R1(1.20g)、R2(0.30g)、R3(1.20g)、R4(0.90g)及R5(0.30g),以60℃攪拌2小時,製作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之後,混合已製作之聚合性化合物之溶液、L1(6.00g)及P1(0.10g),以25℃攪拌6小時,得到液晶組成物(E)。
「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玻璃基板)」 將前述之合成例方法所得到之樹脂組成物,用細孔徑1μm的薄膜濾器進行加壓過濾。將所得之溶液旋轉塗佈在已用純水及IPA(異丙醇)洗淨之附有ITO電極的玻璃基板(長:100mm、寬:100mm、厚度:0.7mm)的ITO面上,並藉由加熱板上以100℃下5分鐘、藉由熱循環型潔淨烘箱以210℃下30分鐘進行加熱處理,可得到膜厚為100nm的附有樹脂膜的ITO基板。準備2片之附有該樹脂膜的ITO基板,並在其中一方的基板之樹脂膜面上,塗佈粒徑為15μm的間隔件(商品名: Micropearl、積水化學公司製)。之後,在該基板之已塗佈間隔件之樹脂膜面上,藉由ODF(One Drop Filling)法,滴入前述之液晶組成物(A)~(E),接著,以使另一方的基板之樹脂膜面呈相對之方式來進行貼合,而得到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尚,在比較例1中,不製作樹脂膜就在ITO基板之ITO面上,塗佈粒徑為20μm的間隔件,以與前述相同之方法,滴入液晶組成物來進行貼合,製作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 對於該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使用照度20mW/cm2 的金屬鹵素燈,以截斷350nm以下之波長,並以照射時間60秒進行紫外線照射。據此,可得到液晶顯示元件(玻璃基板)。
「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塑膠基板)」 將前述之合成例所得到之樹脂組成物,用細孔徑1μm的薄膜濾器進行加壓過濾。將所得到之溶液棒式塗佈在已用純水洗淨之附有ITO電極的PET基板(長:150mm、寬:150mm、厚度:0.1mm)之ITO面上,並藉由熱循環型烘箱以120℃下2分鐘進行加熱處理,可得到膜厚為100nm的附有樹脂膜的ITO基板。準備2片之附有該樹脂膜的ITO基板,並在其中一方的基板之樹脂膜面上,塗佈前述之20μm的間隔件。之後,在該基板之已塗佈間隔件之樹脂膜面上,藉由ODF(One Drop Filling)法滴入前述之液晶組成物(A)~(E),接著,以使另一方的基板之樹脂膜界面呈相對之方式來進行貼合,而得到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尚,藉由ODF法,於進行液晶組成物之滴下及貼合之時,準備玻璃基板作為附有ITO電極之PET基板之支撐基板。之後,照射紫外線之前,卸下該支撐基板。又,在比較例2中,不製作樹脂膜就在ITO基板之ITO面上,塗佈粒徑為20μm的間隔件,以與前述相同之方法,滴入液晶組成物來進行貼合,製作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 對於該處理前之液晶顯示元件,藉由與前述之「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玻璃基板)」相同之方法,照射紫外線,得到液晶顯示元件(塑膠基板)。
「光學特性(散射特性與透明性)之評估」 本評估係藉由測定液晶顯示元件(玻璃基板及塑膠基板)之無施加電壓狀態(0V)及施加電壓狀態(交流驅動:10V~50V)之Haze(混濁度)下進行。此時,Haze依據JIS K 7136,以霧度計(HZ-V3,SUGA試驗機公司製)測定。尚,在本評估中,以無施加電壓狀態之Haze越高,散射特性為優異,以施加電壓狀態下之Haze越低,透明性為優異。 又,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之高溫高濕環境下之穩定性試驗,亦進行在溫度8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槽內保管24小時後之測定。具體而言,相對於初期之Haze,當在恆溫恆濕槽中保管後之Haze之變化越小者,於本評估中評估為優異。 進而,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之對於光照射之穩定性試驗,亦使用桌上型UV硬化裝置(HCT3B28HEX-1) (SEN LIGHT公司製),進行以波長365nm換算來照射5J/cm2 的紫外線後之觀察。具體而言,相對於初期值之Haze,當紫外線照射後之Haze之變化越小者,於本評估中評估為優異。 初期,將恆溫恆濕槽保管後(恆溫恆濕)及紫外線照射後(紫外線)之Haze之測定結果(%)彙整表示於表13~15中。
「液晶層與樹脂膜(樹脂膜與電極)之密著性之評估」 本評估係將液晶顯示元件(玻璃基板及塑膠基板),在溫度8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槽內保管24小時,並確認液晶顯示元件之剝離與氣泡之有無來進行(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之高溫高濕環境下之穩定性試驗)。具體而言,將未引起元件之剝離(液晶層與樹脂膜,或是樹脂膜與電極為呈剝落之狀態)者及元件內未產生氣泡者,於本評估中評估為優異(表中表示為良好)。此時,實施例3~5中,除了前述之標準試驗外,作為強調試驗,亦進行在溫度8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槽內保管72小時後之確認。尚,評估方法係與前述為相同。 又,對於液晶顯示元件,亦使用桌上型UV硬化裝置(HCT3B28HEX-1)(SEN LIGHT公司製),以波長365nm換算來照射5J/cm2 的紫外線之確認 (作為液晶顯示元件之對於光照射之穩定性試驗)。具體而言,將於未引起元件之剝離者及元件內未產生氣泡,於本評估中評估為優異(表中係表示良好)。 初期,將恆溫恆濕槽保管後(恆溫恆濕)及紫外線照射後(紫外線)之液晶層與樹脂膜(樹脂膜與電極)之密著性之結果(密著性)彙整表示於表16~18中。
<實施例1~15及比較例1~6> 使用以前述之合成例之方法所得到之樹脂組成物(1)~(13)中之任1者、與前述之液晶組成物(A)~(E),以前述之方法來進行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光學特性(散射特性與透明性)之評估、及液晶層與樹脂膜(樹脂膜與電極)之密著性之評估。此時,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11~13、比較例1、比較例3及比較例5係用玻璃基板來進行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與各評估,實施例3~10、實施例14、15、比較例2、4、6係用塑膠基板。又,如前所述,於比較例1及2係不製作樹脂膜就製作液晶顯示元件來進行各評估。 進而,於實施例3~5中液晶層與樹脂膜(樹脂膜與電極)之密著性之評估中,前述之標準試驗,同時作為強調試驗,亦進行在溫度8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槽內保管72小時之評估(其他條件係與前述條件相同)。
Figure 02_image081
Figure 02_image083
Figure 02_image085
Figure 02_image087
Figure 02_image089
Figure 02_image091
*1:於元件內可發現少量的氣泡。 *2:於元件內可發現氣泡(較*1為多)。 *3:於元件內可發現很多的氣泡(較*2為多)。
由上述可得知般,相較於比較例,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元件可得到良好的光學特性。即,於初期,於無施加電壓狀態下之Haze為低,恆溫恆濕槽保管後及紫外線照射後之Haze之變化變小。特別是,相較於比較例,實施例係於更低的電壓下,Haze變低。即,於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元件之驅動電壓變低。 進而,於實施例中,即使與恆溫恆濕槽保管後及紫外線照射後,未可發現液晶顯示元件之剝離或氣泡之產生。 該等之結果,即使使用塑膠基板於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亦相同。具體而言,為比較實施例1與比較例1、3、5、及比較實施例3與比較例2、4、6。
又,導入特定交聯性化合物於樹脂組成物之情形,特別是,於以強調試驗進行之長時間、恆溫恆濕槽保管後,於液晶顯示元件中產生之氣泡為少許。具體而言,為比較實施例3與實施例4。 進而,除了特定交聯性化合物之外,還導入特定產生劑於樹脂組成物之情形時,於強調試驗中,於液晶顯示元件中未產生氣泡。具體而言,於相同之條件下之比較,為比較實施例4與實施例5。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元件係可合適地使用於無施加電壓時,成為散射狀態,且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明狀態之正常型元件。因此,本元件,可被使用於以顯示作為目的之液晶顯示器,進而,控制光的遮斷與透過之調光窗或光快門元件等中,且於該正常型元件之基板中,可使用塑膠基板。 尚,於此援用2018年3月20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8-052663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面、及摘要之全部內容,並納入作為本發明之說明書之揭示內容。

Claims (15)

  1.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係具有液晶層,且基板之至少一方具備有樹脂膜,於無施加電壓時,成為散射狀態,於施加電壓時,成為透明狀態之液晶顯示元件,該液晶層係對配置於具備有電極之一對基板之間的包含液晶及聚合性化合物之液晶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而成,其特徵為, 前述液晶係具有正的介電異向性, 前述液晶組成物係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且前述樹脂膜係由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構造之聚合物之樹脂組成物而得,
    Figure 03_image097
    (X1 表示為選自下述式[1-a]~式[1-j]所成之群之構造,X2 表示為單鍵、-O-、-NH-、-N(CH3 )-、-CH2 O-、-CONH-、-NHCO-、-CON(CH3 )-、-N(CH3 )CO-、-COO-或-OCO-,X3 表示為單鍵或-(CH2 )a -(a係1~15之整數),X4 表示為單鍵、-O-、-OCH2 -、-COO-或-OCO-,X5 表示為選自由苯環、環己烷環或雜環所成之群的2價之環狀基、或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且前述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係可以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烷氧基、碳數1~3的含氟烷基、碳數1~3的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所取代,X6 表示為單鍵、-O-、-CH2 -、-OCH2 -、-CH2 O-、-COO-或 -OCO-,X7 表示為選自由苯環、環己烷環或雜環所成之群的環狀基,且此等之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係可以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烷氧基、碳數1~3的含氟烷基、碳數1~3的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所取代,X8 表示為碳數1~18的烷基、碳數2~18的烯基、碳數1~18的含氟烷基、碳數1~18的烷氧基或碳數1~18的含氟烷氧基,Xm係表示0~4的整數),
    Figure 03_image099
    (XA 表示為氫原子或苯環)
    Figure 03_image101
    (YA 表示為氫原子或苯環)。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相對於液晶100質量份而言,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含量為0.5~20質量份。
  3.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式[1]中之X1 為前述式[1-a]、式[1-b]、式[1-c]、式[1-d]、式[1-e]或式[1-f]。
  4.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選自由下述式[1a-1]~式[1a-11]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
    Figure 03_image103
    (Xa 表示為-O-或-COO-,Xb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p1表示為1~10之整數,p2表示為1或2之整數)
    Figure 03_image105
    Xc 表示為單鍵、-COO-或-OCO-。Xd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烷氧基,p3表示為1~10之整數,p4表示為1或2之整數,
    Figure 03_image107
    Xe 表示為-O-或-COO-。Xf 表示為具有類固醇骨架的碳數17~51的2價之有機基,Xg 表示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2~18之烯基,p5表示為1~10之整數。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包含選自由丙烯酸聚合物、甲基丙烯聚合物、酚醛樹脂、聚羥基苯乙烯、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酯、纖維素及聚矽氧烷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之聚合物。
  6. 如請求項5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包含將具有前述式[2-a]~式[2-i]之構造之二胺使用於原料之一部分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或聚醯亞胺。
  7. 如請求項6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二胺係具有下述式[2]之構造之二胺,
    Figure 03_image109
    Y1 表示為單鍵、-O-、-NH-、-N(CH3 )-、-CH2 O-、 -CONH-、-NHCO-、-CON(CH3 )-、-N(CH3 )CO-、-COO-或 -OCO-,Y2 表示為具有選自單鍵、碳數1~18之伸烷基、或苯環、環己烷環及雜環之環狀基之碳數6~24之有機基,且此等之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係可以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烷氧基、碳數1~3的含氟烷基、碳數1~3的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所取代,Y3 表示為單鍵、-O-、-NH-、 -N(CH3 )-、-CH2 O-、-CONH-、-NHCO-、-CON(CH3 )-、 -N(CH3 )CO-、-COO-或-OCO-,Y4 表示為選自由前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構造,Ym係1~4之整數。
  8. 如請求項7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二胺係下述式[2a]之二胺,
    Figure 03_image111
    Y表示為前述式[2],n表示為1~4之整數。
  9. 如請求項5~8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包含將下述式[4]之四羧酸成分使用於原料之一部分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或聚醯亞胺,
    Figure 03_image113
    Z表示為下述式[4a]~式[4l],
    Figure 03_image115
    ZA ~ZD 表示為氫原子、甲基、氯原子或苯環,ZE 及ZF 表示為氫原子或甲基。
  10. 如請求項5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包含使下述式[A1]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或使該式[A1]之烷氧基矽烷與下述式[A2]之烷氧基矽烷進行縮聚合所得之聚矽氧烷,
    Figure 03_image117
    A1 表示為具有選自由前述式[2-a]~式[2-i]所成之群之構造之碳數2~12之有機基,A2 表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5之烷基,A3 表示為碳數1~5之烷基,m表示為1或2之整數,n表示為0~2之整數,p表示為0~3之整數,但是,m+n+p係4,
    Figure 03_image119
    B1 表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5之烷基,B2 表示為碳數1~5之烷基,n表示為0~3之整數。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包含具有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氧雜環丁烷基、環狀碳酸酯基、羥基、羥基烷基或低階烷氧基烷基之化合物。
  12.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含有選自由1-己醇、環己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環己酮、環戊酮及下述式[D1]~式[D3]之溶劑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
    Figure 03_image121
    D1 及D2 表示為碳數1~3之烷基,D3 表示為碳數1~4之烷基。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含有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及γ-丁內酯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
  14. 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為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
  15. 如請求項1~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中,前述液晶顯示元件為調光窗或光閘元件。
TW108109488A 2018-03-20 2019-03-20 液晶顯示元件 TW2020038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2663 2018-03-20
JP2018052663 2018-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811A true TW202003811A (zh) 2020-01-16

Family

ID=67987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488A TW202003811A (zh) 2018-03-20 2019-03-20 液晶顯示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26429B2 (zh)
KR (1) KR20200134260A (zh)
CN (1) CN111868616B (zh)
TW (1) TW202003811A (zh)
WO (1) WO20191818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30954Y1 (zh) 1964-12-26 1971-10-26
JPS552328A (en) 1978-06-20 1980-01-09 Toshiba Corp Field system controller of synchronous motor
JP3355680B2 (ja) * 1993-02-12 2002-12-09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バイス
JP4132424B2 (ja) * 1999-06-22 2008-08-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液晶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6662780B (zh) * 2014-06-25 2019-12-31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元件
CN107003570B (zh) * 2014-09-25 2020-10-09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元件
TWI609052B (zh) * 2015-03-02 2017-12-21 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TWI598669B (zh) * 2016-06-20 2017-09-1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616B (zh) 2023-05-16
JPWO2019181885A1 (ja) 2021-03-25
KR20200134260A (ko) 2020-12-01
JP7226429B2 (ja) 2023-02-21
CN111868616A (zh) 2020-10-30
WO2019181885A1 (ja)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8317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KR102596591B1 (ko) 화합물, 액정 조성물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
WO2020184420A1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6409149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CN110945416B (zh) 树脂组合物、树脂膜及液晶表示元件
JP7424364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6406472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7226429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7494837B2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7424363B2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7424366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749483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