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449A -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449A
TW201945449A TW108114266A TW108114266A TW201945449A TW 201945449 A TW201945449 A TW 201945449A TW 108114266 A TW108114266 A TW 108114266A TW 108114266 A TW108114266 A TW 108114266A TW 201945449 A TW201945449 A TW 2019454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layer
prototype
shielding
shielding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8470B (zh
Inventor
西村一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4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6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 rotating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遮光膜係具備至少一層於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之遮光層者,遮光層含有黑色微粒子、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及藉由光照射使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並且藉由於表面形成有凹凸而使表面具有防眩性。

Description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作為智慧型手機或數位攝錄影機等光學機器之快門、光圈構件、或配置於多個透鏡間之間隙調整構件,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般使用遮光膜。
遮光膜具備例如含有黑色顏料、填料粒子、及黏合劑樹脂且於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之遮光層。遮光層具有使入射光散射而防止映入之防眩性及遮擋進入至光學機器內之外光之遮光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0-53434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就遮光層之厚度調整之難易度或確保遮光膜之製造時及操作時之耐擦傷性之觀點等而言,較理想為於遮光層中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黏合劑樹脂。然而,若遮光層含有如黑色顏料之遮光性成分,則於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黏合劑樹脂之情形時,有光照射變得不充分而難以使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硬化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於在遮光膜中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遮光層之黏合劑樹脂之情形時亦可良好地製造遮光膜,該遮光膜於表面具備具有防眩性之遮光層。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遮光膜係具備於至少一層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之遮光層者,上述遮光層含有上述黑色微粒子、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及藉由光照射使上述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並且藉由在表面形成有凹凸而使上述表面具有防眩性。
根據上述構成,遮光層含有藉由光照射使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因此,於聚合起始劑被黑色微粒子遮光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經光照射之光活性化合物使聚合起始劑活化而促進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聚合。藉此,可良好地製造具備遮光層之遮光膜,該遮光層藉由在表面形成有凹凸而具有防眩性並且含有光硬化性樹脂。
上述遮光層之上述表面之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亦可設定為20%以下之值。藉此,可賦予遮光層之表面以優異之低光澤性(抗映入性),而可使入射至遮光層之表面之入射光更好地散射。
上述遮光層中上述黑色微粒子以外之無機微粒子之含量或有機微粒子之含量亦可設定為0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之範圍之值。藉此,可防止由於黑色微粒子以外之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而使遮光層著色為白色等顏色。由此,可防止遮光層之遮光性由於該等微粒子而下降。又,可防止遮光層之耐擦傷性由於含有該等微粒子而下降,因此,例如可防止遮光層之一部分失落而混入至光學機器內部。
上述遮光層之上述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亦可設定為0.03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藉此,可賦予遮光層之表面以微細凹凸,而可使該表面處之入射光進而更好地散射。
上述黑色微粒子亦可為球狀且一次粒徑設定為1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藉此,可使黑色微粒子均勻分散於遮光層之內部,而可於整個遮光層中獲得均勻之遮光性。
上述黑色微粒子亦可為奈米碳管。藉此,可擴大作為黑色微粒子之材料之選擇範圍。
亦可將上述遮光層之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且將上述遮光層之表面電阻值設定為1×1012 Q/□以下之值。如此,藉由將遮光層之光學密度及表面電阻值設定為上述各特定值,可賦予遮光層以較高之遮光性,並且可更適當地調整遮光層之電阻值從而可更好地防止灰塵等雜質由於遮光層帶電而附著於遮光層。
亦可進而於表面具備與上述遮光層相接地配置之基材膜。藉此,而可利用基材膜良好地支持遮光層。又,可容易調整遮光膜之厚度尺寸,並且可提昇其操作性。
上述基材膜之厚度尺寸亦可設定為1 μm以上且188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藉此,可適當地調整遮光膜之厚度尺寸,並且可更好地提昇其處理性。
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之遮光膜係具備至少一層於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之遮光層者,上述遮光層之鉛筆硬度設定為2H以上之值,且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藉此,可獲得具備具有優異之硬度及遮光性之遮光層之遮光膜。
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之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包括:覆著步驟,其使未硬化材料覆著於藉由形成有凹凸而表面具有防眩性之原型之上述表面;上述未硬化材料含有黑色微粒子、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上述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及藉由光照射使上述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及硬化步驟,其藉由使上述未硬化材料於覆著於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的狀態下光硬化,而形成表面轉印有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之形狀之遮光層。
根據上述方法之覆著步驟及硬化步驟,因未硬化材料含有藉由光照射使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故而於聚合起始劑被黑色微粒子遮光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經光照射之光活性化合物使聚合起始劑活化而促進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聚合。藉此,可良好地製造具備遮光層之遮光膜,該遮光層藉由在表面形成有凹凸而具有防眩性並且含有光硬化性樹脂。
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亦可使用透光性之原型膜作為上述原型。藉此,例如可藉由隔著原型膜對未硬化材料進行光照射來效率良好地製造遮光膜。又,由於原型為膜,故而操作較容易,可容易將原型自遮光層剝離。
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亦可使用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作為上述透光性之原型膜。
藉由將此種原型膜用作原型,可將因海島結構產生之凹凸高精度地轉印至遮光層之表面。又,藉由使用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可製造具有優異之防眩性之遮光膜1。
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亦可將上述未硬化材料塗佈於支持構件之表面,於利用上述支持構件支持上述未硬化材料的狀態下,使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覆著於上述未硬化材料,於上述硬化步驟後,將上述遮光層自上述原型及上述支持構件剝離。藉此,可良好地製造於表面轉印有原型之表面之凹凸之遮光層所構成遮光膜。
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亦可於將上述未硬化材料塗佈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狀態下,使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覆著於上述未硬化材料,於上述硬化步驟後,將上述遮光層自上述原型剝離。藉此,可以正確且穩定品質而製造具有遮光層之遮光膜,該遮光層為基材膜所支持,且於表面轉印有原型之表面之凹凸。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各態樣,於在遮光膜中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遮光層之黏合劑樹脂之情形時亦可良好地製造遮光膜,該遮光膜於表面具備具有防眩性之遮光層。
以下,參照圖式對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遮光膜]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遮光膜1之剖視圖。作為一例,遮光膜1於光學機器所具備之多個光學構件(透鏡等)間以包圍光軸之方式配置。如圖1所示,遮光膜1具備至少一層於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5之遮光層3。本實施形態之遮光膜1具備基材膜2及遮光層3。
基材膜2與遮光層3相接地配置於表面。作為一例,基材膜2由含有黑色顏料之樹脂膜構成。藉此,基材膜2著色為黑色。再者,基材膜2亦可被著色為黑色以外之顏色(例如白色),亦可為透明。
基材膜2所含之樹脂可為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或光硬化性樹脂中之任一者。其中,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烯烴、苯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縮醛、聚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碸系樹脂、聚苯醚系樹脂、聚苯硫系樹脂、氟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等。該等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其中,就確保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狀聚烯烴、聚伸烷基芳酸酯(Polyalkylene ary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雙酚A型聚碳酸酯、纖維素酯。
又,作為熱固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脲樹脂、苯胍樹脂、聚矽氧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乙烯酯樹脂、聚胺酯等。該等熱固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其中,就確保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聚矽氧樹脂、聚胺酯。
又,作為光硬化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光硬化性聚酯、光硬化性丙烯酸系樹脂、光硬化性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光硬化性(甲基)丙烯酸胺酯等。該等光硬化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其中,就確保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光硬化性丙烯酸系樹脂、光硬化性(甲基)丙烯酸胺酯。再者,所謂「光硬化性樹脂」,包含利用活性能量線(紫外線或電子束等)而硬化之樹脂。
基材膜2藉由含有黑色顏料而厚度方向側面成為黑色。藉此,基材膜2使入射光變得不易通過基材膜2內。基材膜2之厚度尺寸可適當設定,此處設定為1 μm以上且188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本實施形態之基材膜2之厚度尺寸大於遮光層3之最大厚度尺寸。再者,基材膜2之厚度尺寸亦可小於遮光層3之最大厚度尺寸。
又,亦可於基材膜2之表面設置用於提昇與遮光層3之接著性之接著層。即,基材膜2亦可具有樹脂層及重疊於樹脂層地配置之接著層。
遮光層3含有黑色微粒子5、黏合劑樹脂6、及藉由光照射使該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藉由自由基聚合反應進行聚合。聚合起始劑被光活性化合物活化而使該聚合反應開始。黏合劑樹脂6係光硬化性樹脂。即,遮光層3係藉由作為光硬化性樹脂之黏合劑樹脂6硬化而形成。作為黏合劑樹脂6,例如可列舉與基材膜2相同之光硬化性樹脂。藉由包含此種光硬化性樹脂,遮光膜1之遮光層3之鉛筆硬度設定為2H以上之值且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
於遮光層3之內部分散地配置有黑色微粒子5。作為黑色微粒子5,例如可列舉碳黑、燈黑、葡萄黑(vine black)、桃黑(peach black)、骨炭、奈米碳管、氧化銀、氧化鋅、磁鐵礦型四氧化三鐵、銅與鉻之複合氧化物、銅、鉻、鋅之複合氧化物、黑色玻璃等。遮光層3藉由含有黑色微粒子5,而將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藉由將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遮光層3之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而良好地防止遮光層3之遮光性下降。
光活性化合物係利用選自活性能量線、酸及鹼中之至少一種而產生硫醇之化合物。光活性化合物包含利用活性能量線產生硫醇之化合物(A1)、利用酸產生硫醇之化合物(A2)及利用鹼產生硫醇之化合物(A3)。
化合物(A1)包含以於200 nm~800 nm之波長具有吸收區域之保護基、或以甲基保護硫醇基之化合物,該甲基至少一個氫原子被於300 nm~800 nm之波長具有吸收區域之有機基取代。例如,可列舉三{S-(9-甲基茀基)}三聚硫氰酸及S-苄基-3-巰基-1,2,4-三唑等。
化合物(A2)包含以利用酸分解之保護基保護硫醇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S-乙醯硫脲、S-苯甲醯基-2-巰苯并咪唑、S-(2-吡啶基乙基-2-巰基嘧啶及S-(第三丁氧基羰基)-4,6-二甲基-2-巰基嘧啶等。
化合物(A3)包含以利用鹼分解之保護基保護硫醇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巰基苯并咪唑之二硫化物、三聚硫氰酸之二硫化物及S-(9-茀基甲基)-5-巰基-1-甲基四唑等。
利用選自活性能量線、酸及鹼中之至少一種產生硫醇之光活性化合物之中,就硫醇之產生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者為下述通式(1)~(4)所示之化合物。(A)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上述式中,R1~R3、R5~R8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數為1以上且20以下之範圍之值之1價烴基,R4為碳數為2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之值之2價烴基,X1~X6為1價之取代基,該取代基係利用選自由酸及鹼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切斷與該等鍵結之硫原子之鍵者。
通式(1)~(4)所示之化合物具有共通骨架(-S-C=(N)-N),藉由具有該骨架,抑制氧阻礙之效果提高。藉此,於低曝光量下之曝光時及薄膜形成時之至少任一條件下,硬化性均提昇。
於遮光層3中以例如0.1重量%且以上5重量%以下之範圍之值含有光活性化合物。若於遮光層3中以1重量%以上且4重量%以下之範圍之值含有光活性化合物,則更佳。如下所述,光活性化合物於製造遮光層3時使分散於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中之聚合起始劑活化。因此,即便不直接對聚合起始劑進行光照射,亦藉由對光活性化合物進行光照射使聚合起始劑活化。
遮光層3之厚度尺寸可適當設定,此處可設定為1 μm以上且2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作為一例,遮光層3之厚度尺寸設定為3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本實施形態之黑色微粒子5為球狀且一次粒徑設定為1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又,遮光層3之表面電阻值設定為1×1012 Ω/□以下之值。藉由將遮光層3之表面電阻值設為1×1013 Ω/□以上,可將遮光膜1較佳地用作絕緣構件。
於遮光層3之表面3a形成有凹凸。藉此,遮光層3之表面3a具有防眩性。如下所述,形成於遮光層3之表面3a之凹凸係藉由在製造遮光膜1時轉印原型4之表面4a之凹凸而形成。藉此,遮光層3之表面3a抑制外光之反射。
具體而言,遮光層3藉由進行以下之各設定而具有防眩性。遮光層3係表面3a之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設定為20%以下之值。又,遮光層3係表面3a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設定為0.03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又,遮光層3係表面3a之算術平均粗糙度(Sa)設定為0.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藉由將遮光層3之表面3a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設定為0.1 μm以上之值,可容易賦予遮光層3之表面3a以防眩性。又,藉由將遮光層3之表面3a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設定為3.0 μm以下之值,可相對容易地製造遮光層3。
再者,關於一次粒徑,可如下測定:拍攝利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JSM-6700F」)放大為10萬倍之粒子表面之照片,將該放大照片視需要進而放大,使用規尺或游標卡尺等測定50個以上之粒子之平均粒徑作為一次粒徑。
又,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光學密度可如下設定:使用光學密度計(Videojet X-Rit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X-Rite341C」),對試樣照射垂直穿透光束,以log(對數)表示與無試樣之狀態之比作為上述光學密度。
又,可測定光束寬度為直徑2 mm之圓形。又,光澤度係藉由依據JIS K7105之測定方法測得之值。又,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中心線平均表面粗糙度,係根據JIS B 0601(1994年版)之定義算出之值。
如上所述,根據遮光膜1,遮光層3含有藉由光照射使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因此,於聚合起始劑被黑色微粒子5遮光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經光照射之光活性化合物使聚合起始劑活化而促進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聚合。藉此,可良好地製造具備遮光層3之遮光膜1,該遮光層3藉由在表面3a形成有凹凸而具有防眩性並且含有光硬化性樹脂。
又,遮光層3係表面3a之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設定為20%以下之值,因此,可賦予遮光層3之表面3a以優異之低光澤性(抗映入性),而可使入射至遮光層3之表面3a之入射光更好地散射。
又,遮光層3中黑色微粒子5以外之無機微粒子之含量或有機微粒子之含量設定為0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之範圍之值。藉此,可防止由於黑色微粒子5以外之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而使遮光層3著色為白色等顏色。由此,可防止遮光層3之遮光性由於該等微粒子而下降。又,可防止遮光層3之耐擦傷性由於含有該等微粒子而下降,因此,例如可防止遮光層3之一部分脫落而混入至光學機器內部。
又,由於遮光層3即便不使用黑色微粒子5以外之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亦可發揮防眩性,故而可實現白色色調更少之黑色之遮光膜1。藉此,例如可抑制來自遮光膜1之無用光入射至光學機器之透鏡之內部。
又,遮光層3係表面3a處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設定為0.03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因此,可賦予遮光層3之表面3a以微細凹凸,而可使入射至表面3a之入射光進而更好地散射。
又,本實施形態之黑色微粒子5為球狀且一次粒徑設定為1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因此,可使黑色微粒子5均勻分散於遮光層3之內部,而可於整個遮光層3獲得均勻之遮光性。又,於另一例中,黑色微粒子5為奈米碳管,因此,可擴大作為黑色微粒子5之材料之選擇範圍。
又,遮光層3之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遮光層3之表面電阻值設定為1×1012 Ω/□以下之值,因此,可賦予遮光層3以較高之遮光性,並且可更適當地調整遮光層3之電阻值從而可更好地防止灰塵等雜質由於遮光層帶電而附著於遮光層。
又,遮光膜1具備基材膜2,因此,可利用基材膜2更好地支持遮光層3。又,可容易調整遮光膜1之厚度尺寸,並且可提昇其操作性。藉此,例如可容易將遮光膜1配置於光學機器之多個光學構件間。
又,遮光膜1係基材膜2之厚度尺寸設定為1 μm以上且188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因此,可適當地調整遮光膜1之厚度尺寸,並且可更好地提昇其處理性。
又,遮光膜1之遮光層3其鉛筆硬度設定為2H以上之值且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因此,可獲得具備具有優異之硬度及遮光性之遮光層3之遮光膜1。
[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圖2係圖1之遮光膜1之製造流程圖。圖3係表示製造圖1之遮光膜1時之情況之圖。如圖2所示,遮光膜1之製造方法包括製備步驟S1、覆著步驟S2、硬化步驟S3、及剝離步驟S4。遮光膜1係藉由依序進行步驟S1~S4而製造。以下,具體地對步驟S1~S5進行說明。
操作員製備成為遮光層3之材料之未硬化材料30。未硬化材料30含有黑色微粒子5、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及藉由光照射使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操作員將該等混合,並且添加溶劑,藉此以具有適於塗敷之流動性之方式製備未硬化材料30。藉此,進行製備步驟S1。
然後,操作員於基材膜2之一面均勻塗佈未硬化材料30。之後,藉由對未硬化材料30之表面吹送熱風,而將未硬化材料30之揮發成分去除一部分。
之後,操作員使原型4之表面4a覆著於基材膜2所支持之未硬化材料30之表面,該表面4a藉由形成有凹凸而具有防眩性。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具有表面4a之透光性之原型膜作為原型4。藉此,進行覆著步驟S2。
此處,原型4之表面4a具有微細之凹凸形狀。如下詳述,本實施形態之原型4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微細之凹凸形狀,該微細之凹凸形狀由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所構成。將該原型4之表面4a之形狀轉印至遮光層3之表面3a。即,賦予遮光層3之表面3a之防眩性係藉由該原型4之表面4a之形狀而設定。
然後,操作員隔著原型4對基材膜2所支持之未硬化材料30進行光照射(此處為紫外線(UV)照射)(圖3)。藉此,使未硬化材料30於覆著於原模4之表面4a的狀態下光硬化,而形成於表面3a轉印有原型4之表面4a之形狀的遮光層3。藉由以上進行硬化步驟S3。
此處,未硬化材料30所含之光活性化合物藉由光照射而使分散於未硬化材料30中之聚合起始劑活化。因此,即便不直接對聚合起始劑進行光照射,聚合起始劑亦會利用光活性化合物而活化。因此,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防止其聚合反應被黑色微粒子5妨礙,並且良好地聚合而硬化。
又,於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聚合反應為自由基聚合反應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用光活性化合物來效率良好地使自由基產生,可以相對較快之硬化速度獲得黏合劑樹脂6。又,光活性化合物由於會作用於聚合起始劑,故而可適用於作為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多種單體。因此,可提高遮光層3之設計自由度。然後,操作員將原型4自已硬化之遮光層3之表面3a剝離。藉此,進行剝離步驟S4。藉由以上獲得遮光膜1。
如上所述,根據上述製造方法之覆著步驟S2及硬化步驟S3,因未硬化材料30含有藉由光照射使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故而即便於聚合起始劑被黑色微粒子5遮光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經光照射之光活性化合物使聚合起始劑活化而促進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6之前驅物聚合。藉此,可良好地製造具備遮光層3之遮光膜1,該遮光層3藉由在表面3a形成有凹凸而具有防眩性並且含有光硬化性樹脂。
又,於覆著步驟S2中,藉由使用透光性之原型膜作為原型4,例如可藉由隔著原型膜對未硬化材料30進行光照射來效率良好地製造遮光膜1。又,由於原型4為膜,故而操作較容易,可容易地將原型4自遮光層3剝離。
又,於覆著步驟S2中,於將未硬化材料30塗佈於基材膜2之至少一面的狀態下,使原型4之表面4a覆著於未硬化材料30,於硬化步驟S3後,將已硬化之遮光層3自原型4剝離,因此,可以正確且穩定品質而製造具有遮光層3之遮光膜1,該遮光層3為基材膜2所支持且於表面3a轉印有原型4之表面4a之凹凸。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作為原型4。藉由將此種原型膜用作原型4,可將因海島結構產生之凹凸高精度地轉印至遮光層3之表面。又,藉由使用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可製造具有優異之防眩性之遮光膜1。
又,於硬化步驟S3後,將已硬化之遮光層3自原型4剝離,因此,可良好地製造具有遮光層3之遮光膜1,該遮光層3為基材膜2所支持且於表面3a轉印有原型4之表面4a之凹凸。
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可列舉省略基材膜2之遮光膜。該情形時之遮光膜僅由遮光層3構成。該遮光膜例如藉由在剝離步驟S4中將原型4及基材膜2自遮光層3剝離而獲得。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差異為中心對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2實施形態)
圖4係第2實施形態之遮光膜11之剖視圖。如圖4所示,遮光膜11具備基材膜2及重疊於基材膜2之兩面而配置之一對遮光層3。一對遮光層3係使各個表面3a朝向基材膜2側之相反側(即,遮光膜11之外側)而配置。遮光膜11之一對遮光層3係藉由於製造時對基材膜2之各個表面進行第1實施形態之步驟S2~S4而製造。
此種遮光膜11亦發揮與遮光膜1相同之效果。又,由於遮光膜11之兩面具有防眩性,故而例如於如下情形時亦可使遮光膜11發揮良好之遮光性及防眩性:於光在光路之往返方向上通過之光學機器中,遮光膜11被配置於該光路中途附近。
(第3實施形態)
圖5係第3實施形態之遮光膜21之剖視圖。如圖5所示,遮光膜21係其兩面(第1面21a、第2面21b)具有防眩性。遮光膜21由與遮光層3相同之組成所構成。第1面21a、第2面21b之表面形狀彼此相同。
具有此種構成之遮光膜21可一面確保由光硬化性樹脂產生之優異之強度一面使厚度尺寸減薄。藉此,於在製造光學機器時將遮光膜21配置於多個透鏡間之情形時等,可藉由遮光膜21具有良好之耐擦傷性來提昇良率,並且可謀求光學機器之小型化。
圖6係表示製造圖5之遮光膜21時之情況之圖。如圖6所示,於製造遮光膜21時,以使彼此之表面4a對向之狀態配置一對原型4,利用一對原型4夾持未硬化材料30。藉此,對未硬化材料30之兩面進行覆著步驟S2。
之後,自一對原型4之外側對未硬化材料30進行光照射使其硬化。藉此,對未硬化材料30之兩面進行硬化步驟S3。之後,進行將一對原型4剝離去除之剝離步驟S4,藉此獲得遮光膜21。
此處,一對原型4中之一者亦可用作於製造遮光膜21時支持未硬化材料30之支持構件。具體而言,於覆著步驟S2中,將未硬化材料30塗佈於作為一對原型4中之一者之支持構件之表面,於利用支持構件支持未硬化材料30的狀態下,使作為一對原型4中之另一者之原型4之表面4a覆著於未硬化材料30。硬化步驟S3後,進行將已硬化之遮光層(即,遮光膜21)自原型4及支持構件剝離之剝離步驟S4。藉此,獲得遮光膜21。
根據該方法,可良好地製造由遮光層構成之遮光膜21,該遮光層於表面3a轉印有原型4之表面4a之凹凸。又,於覆著步驟S2及硬化步驟S3中,可利用支持構件支持未硬化材料30,因此,可效率良好地製造遮光膜21。再者,亦可對支持構件實施剝離處理。
(關於原型)
以下,對原型4進行詳細說明。原型4之表面4a具有防眩性。作為一例,於原型4之表面4a,由於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有多個海島結構部。海島結構部分支且以密集狀態形成海島結構。原型4由於多個海島結構部及位於相鄰之海島結構部間之凹部而展現出防眩性。原型4之表面4a由於海島結構部形成為大致網狀而具有網狀構造,換言之,具有連續或一部分失落之不規則之多個環形構造。
具體而言,於原型4之表面4a,每1 mm2 存在1個以上之具有特定長度尺寸之海島結構部。該海島結構部之長度尺寸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定為100 μm以上之值。作為該海島結構部之長度尺寸之值,作為一例,更佳為200 μm以上之值,進而較佳為500 μm以上之值。再者,海島結構部亦可存在多個,但於整個表面4a具有海島結構之情形時,亦有該表面4a上之海島結構部之數量為1之情形。
於由海島結構部形成之海島結構中,具有相同程度之徑之網孔以不規則形狀排列。海島結構所具有之網孔之平均徑(於海島結構之網孔為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等各向異性形狀之情形時指長徑與短徑之平均值)例如設定為1 μm以上且7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作為該平均徑之值,作為一例,更佳為2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又,於其他例中,作為該平均徑之值,更佳為1 μm以上且4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3 μm以上且3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俯視表面4a之情形時之海島結構部之形狀為一部分以上具有曲線部分之繩狀。海島結構部之平均寬度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定為0.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作為海島結構部之平均寬度之值,作為一例,更佳為0.1 μm以上且2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且1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尤其是0.1 μm以上且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又,於其他例中,作為海島結構部之平均寬度之值,更佳為1.0 μm以上且2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且1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再者,若平均寬度過小則有防眩性下降之虞。
海島結構部之平均高度例如設定為0.05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作為海島結構部之平均高度之值,作為一例,更佳為0.07 μm以上且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0.09 μm以上且3 μm以下(尤其是0.1 μm以上且2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表面4a中之海島結構部之佔有面積例如設定為表面4a之總表面積之10%以上且未達100%之範圍之值。作為表面4a中之海島結構部之佔有面積之值,作為一例,更佳為表面4a之總表面積之30%以上且未達100%之範圍之值,進而較佳為表面4a之總表面積之50%以上且未達100%(尤其是70%以上且未達100%)之範圍之值。再者,若海島結構部間之面積過小則有防眩性容易下降之虞。
此處,表面4a之海島結構部之尺寸、形狀(有無分支等)、及面積可基於利用顯微鏡照片觀察到之二維形狀進行測定及評價。又,上述平均值、平均寬度、及平均高度之各者係將於表面4a中任意10個部位以上之位置測得之測定值進行平均所得之值。
原型4之表面4a藉由形成海島結構而得以防止形成透鏡狀(海島狀)之凸部。於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中之遮光層3之表面3a、及第2實施形態之遮光膜21之各面21a、21b轉印有此種原型4之表面4a之形狀。
再者,多個海島結構部可相互獨立,亦可相連。原型4之相分離及海島結構係藉由使用特定之原料溶液自液相進行旋節分解(濕式旋節分解)而形成。原型4之表面形狀及製造方法之詳情例如可參照日本第6190581號公報之記載。
此處,原型4所含之多種樹脂成分只要為可相分離者即可,但就獲得形成海島結構部且具有較高之耐擦傷性之原型4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聚合物及硬化性樹脂。
作為原型4所含之聚合物,可例示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例示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有機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含鹵素樹脂、烯烴系樹脂(包含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熱塑性聚胺酯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醚碸、聚碸等)、聚苯醚系樹脂(2,6-二甲苯酚之聚合物等)、纖維素衍生物(纖維素酯類、纖維素胺甲酸酯(cellulose carbamate)類、纖維素醚類等)、聚矽氧樹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等)、橡膠或彈性體(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等二烯系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膠、聚胺酯橡膠、聚矽氧橡膠等)等。
該等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又,作為聚合物,亦可例示具有與硬化反應相關之官能基、或與硬化性化合物進行反應之官能基者。該聚合物亦可於主鏈或側鏈具有官能基。
作為上述官能基,可例示縮合性基或反應性基(例如,羥基、酸酐基、羧基、胺基或亞胺基、環氧基、縮水甘油基、異氰酸基等)、聚合性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烯丙基等C2-6烯基、乙炔基、丙炔基、庚炔基等C2-6炔基、亞乙烯基等C2-6亞烯基、或具有該等聚合性基之基((甲基)丙烯醯基等)等)等。該等官能基之中,較佳為聚合性基。
又,原型4中亦可含有多種聚合物。該等各聚合物可藉由自液相旋節分解而相分離,亦可互不相溶。多種聚合物所含之第1聚合物與第2聚合物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於加工溫度附近互不相溶者。
例如,於第1聚合物為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之情形時,作為第2聚合物,可例示纖維素衍生物(例如,醋酸丙酸纖維素酯等纖維素酯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環式烯烴系樹脂(以降莰烯為單體之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C2-4伸烷基芳酸酯系共聚酯等)等。
又,例如於第1聚合物為纖維素衍生物(例如,醋酸丙酸纖維素酯等纖維素酯類)之情形時,作為第2聚合物,可例示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以降莰烯為單體之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C2-4伸烷基芳酸酯系共聚酯等)等。
多種聚合物中亦可含有至少纖維素酯類(例如,二醋酸纖維素酯、三醋酸纖維素酯、醋酸丙酸纖維素酯、醋酸丁酸纖維素酯等纖維素C2-4烷基羧酸酯類)。
此處,原型4之由於相分離產生之海島結構藉由在製造原型4時利用活性能量線(紫外線或電子束等)或熱等使多種樹脂成分所含之硬化性樹脂之前驅物硬化而固定。又,利用此種硬化性樹脂賦予原型4以耐擦傷性。
就獲得原型4之耐擦傷性之觀點而言,多種聚合物所含之至少一種聚合物較佳為於側鏈具有可與硬化性樹脂前驅物反應之官能基之聚合物。作為形成由於相分離產生之海島結構之聚合物,除上述互不相溶之兩種聚合物以外,亦可含有熱塑性樹脂或其他聚合物。第1聚合物之重量M1與第2聚合物之重量M2之重量比M1/M2、及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可適當設定。
作為硬化性樹脂前驅物,可例示具有利用活性能量線(紫外線或電子束等)或熱等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且利用該官能基硬化或交聯而形成樹脂(尤其是硬化性樹脂或交聯樹脂)之硬化性化合物。
作為此種化合物,可例示熱固性化合物或熱固性樹脂(具有環氧基、聚合性基、異氰酸基、烷氧基矽烷基(Alkoxysilyl group)、矽烷醇基等之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環氧系樹脂、不飽和聚酯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等))、利用紫外線或電子束等硬化之光硬化性(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光硬化性單體、低聚物等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等)等。
作為較佳之硬化性樹脂前驅物,可例示利用紫外線或電子束等於短時間內硬化之光硬化性化合物。其中,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尤為實用。為了提昇耐擦傷性等耐性,光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於分子中具有2以上(較佳為2~15、進而較佳為4~10左右)之聚合性不飽和鍵。具體而言,光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胺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至少具有兩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多官能性單體。
硬化性樹脂前驅物中亦可含有與其種類相應之硬化劑。例如熱固性樹脂前驅物中亦可含有胺類、多元羧酸類等硬化劑,光硬化性樹脂前驅物亦可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例示慣用之成分、例如苯乙酮類或苯丙酮類、二苯乙二酮類、苯偶姻類、二苯甲酮類、9-氧硫 類、醯基氧化膦類(acylphosphine oxido)等。
又,硬化性樹脂前驅物中亦可含有硬化促進劑。例如光硬化性樹脂前驅物中亦可含有光硬化促進劑、例如三級胺類(二烷基胺基苯甲酸酯等)、膦系光聚合促進劑等。
(變化例1之原型)
圖7係表示變化例1之原型14之放大剖視圖。原型14包括基質樹脂15及分散於基質樹脂15中之多個微粒子16。
微粒子16呈真球狀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實質上形成為球狀或橢圓體狀。又,微粒子16形成為實心,但亦可形成為中空。於微粒子16形成為中空之情形時,亦可於微粒子之中空部填充空氣或其他氣體。於基質樹脂15中,多個微粒子16可以一次粒子之形式分散,亦可以多個微粒子16凝聚而形成之多個二次粒子之形式分散。
微粒子16之平均粒徑設定為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微粒子16之平均粒徑進而較理想為1.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更佳為1.0 μm以上且4.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又,微粒子16之粒徑之差異越小則越理想,例如較理想為於原型14所含之微粒子之粒徑分布中原型14所含之微粒子之50重量%以上之平均粒徑之差異均落於2.0 μm以內。
如此,利用粒徑相對一致且平均粒徑設定為上述範圍之微粒子16,於原型4之表面14a形成均勻且適度之凹凸。
分散於基質樹脂15中之微粒子16可為無機系及有機系中之任一者,較佳為具有良好之透明性者。作為有機系微粒子,可例示塑膠珠粒。作為塑膠珠粒,可例示苯乙烯珠粒(折射率1.59)、三聚氰胺珠粒(折射率1.57)、丙烯酸珠粒(折射率1.49)、丙烯酸-苯乙烯珠粒(折射率1.54)、聚碳酸酯珠粒、聚乙烯珠粒等。
苯乙烯珠粒亦可為交聯苯乙烯珠粒,丙烯酸珠粒亦可為交聯丙烯酸珠粒。塑膠珠粒較理想為於表面具有疏水基者。作為此種塑膠珠粒,可例示苯乙烯珠粒。
作為基質樹脂15,可例示利用活性能量線硬化之光硬化性樹脂、藉由在塗敷時添加之溶劑之乾燥而硬化之溶劑乾燥型樹脂、及熱固性樹脂中之至少任一者。
作為光硬化性樹脂,可例示具有丙烯酸酯系之官能基者、例如相對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spiroacetal resin)、聚丁二烯樹脂、多硫醇多烯樹脂(polythiolpolyene resin)、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等低聚物、預聚物、反應性稀釋劑。
作為該等之具體例,可例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單官能單體以及多官能單體、例如聚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於光硬化性樹脂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例示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米氏苯甲醯基苯甲酸酯(Michler benzoyl benzoate)、α-戊基肟酯(α-amyloxime ester)、一硫化四甲基秋蘭姆(tetramethylthiuram monosulfide)、9-氧硫 類。又,亦較佳為於光硬化性樹脂中混合使用光增感劑。作為光增感劑,可例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作為溶劑乾燥型樹脂,可例示公知之熱塑性樹脂。作為該熱塑性樹脂,可例示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含鹵素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聚矽氧系樹脂、及橡膠或彈性體等。作為溶劑乾燥型樹脂,較理想為於有機溶劑中可溶且成形性、製膜性、透明性、及耐候性尤為優異之樹脂。作為此種溶劑乾燥型樹脂,可例示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纖維素酯類等)。
(變化例2之原型)
圖8係表示變化例2之原型24之放大剖視圖。原型24具有於表面24a賦形有凹凸形狀之構造。作為一例,原型24由與原型14之基質樹脂15相同之樹脂17構成。
原型4例如藉由如下方法而獲得:於板材之表面塗佈特定之未硬化材料,利用模具使該未硬化材料之表面賦形為凹凸形狀後,使該未硬化材料硬化。模具亦可為滾筒狀模具以外者,例如亦可為板狀模具(壓紋板)。關於模具之材質,作為一例,可例示金屬、塑膠、及木。
可藉由利用噴砂粒子對模具之表面進行噴砂處理,而於模具之表面形成凹凸。作為噴砂粒子之材質,作為一例,可例示金屬、二氧化矽、氧化鋁、及玻璃。噴砂粒子例如可利用氣體或液體之壓力而擊打至模具之表面。
噴砂粒子之平均粒徑可適當設定,作為一例,可設定為1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噴砂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而較理想為20 μm以上且45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更理想為30 μm以上且4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如此,利用粒徑相對一致且平均粒徑設定為上述範圍之噴砂粒子,於模具之表面形成均勻且適度之凹凸。由此,藉由使用該模具進行賦形,獲得於表面24a轉印有凹凸形狀之原型24。
(確認試驗)
製作圖1所示之遮光膜1作為實施例1。使用由含有黑色顏料之PET所構成之膜作為基材膜2。藉由將作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聚胺酯丙烯酸系樹脂之前驅物(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UNIDIC V-4025」)72份、活性化合物(三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ANRAD SLP-003」)5份、黑色微粒子5(碳黑分散體(含有10重量%之禦國色素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MHI BLACK #273」作為碳黑者)20份、聚合起始劑(BASF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Irgacure 184」)3份進行混合,而製備遮光層3之未硬化材料30。
又,作為製作實施例1所用之原型4,使用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作為該原型膜,使用膜厚尺寸50 μm、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1.5、覆著於未硬化材料之表面(遮光層3之表面3a)之表面4a之入射角20度之光澤度設定為0.0%、入射角60度之光澤度設定為3.0%、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設定為20.0%者。
又,製作圖5所示之遮光膜21作為實施例2。遮光膜21之組成係設為與實施例1之遮光層3相同者。又,作為製作實施例2之遮光膜21所用之原型4,使用與實施例1之原型膜相同者。
又,製作除入射角60度及85度之光澤度及表面粗糙度(Ra、Sa、Sq)與實施例1不同以外與實施例1相同之遮光膜1作為實施例3。於製作實施例3時,使用表面形狀與實施例1中所使用者不同之原型4。
又,準備具有表1所示之構成及物性之比較例1、2之遮光膜以用於比較。於比較例1、2之遮光膜所具備之遮光層中,使用熱固性樹脂作為黏合劑樹脂。
針對實施例1~3及比較例1、2之各遮光膜中之遮光層(於實施例2中為遮光膜本身),分別測定鉛筆硬度(基於依據JIS K5600之測定方法之鉛筆硬度)、入射角20度、60度、85度之各光澤度(基於依據JIS K7105之測定方法之光澤度)、光學密度、表面粗糙度(Ra、Sa、Sq)(基於依據JIS B 0601(1994年版)及ISO25178之測定方法之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電阻值(基於依據JIS K7194之測定方法之表面電阻值)。
此處,算術平均粗糙度(Sa)表示相對於表面之平均面之多處之高度差之絕對值之平均。均方根高度(Sq)相當於距平均面之距離之標準偏差之參數。將各測定結果示於表1。表1中之「CB」表示遮光層,「基材」表示基材膜,「黑PET」表示含有黑色顏料之PET。
[表1]
如表1所示,實施例1~3之任一者均獲得好於比較例1、2之結果。可知尤其是實施例1及3之鉛筆硬度顯著優於比較例1、2中之各鉛筆硬度,具有較高之耐擦傷性。作為實施例1及3如此具有較高之鉛筆硬度之原因,考慮係因遮光層3含有光硬化性樹脂。實施例2之鉛筆硬度與比較例1之鉛筆硬度為相同之HB,但由於實施例2之遮光膜21之組成與實施例1之遮光層3之組成相同,故而認為實施例2為具有與實施例1之遮光層3相同之耐擦傷性者。
又,實施例1~3之入射角85度之各光澤度之值均顯著低於比較例1、2之入射角85度之各光澤度之值,為20%以下(於本試驗中為9.5%以下)之值。
又,實施例1、3之遮光層3及實施例2之遮光膜21不含黑色微粒子5以外之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因此,可知實施例1、3之遮光層3及實施例2之遮光膜21在肉眼觀察下抑制可見發白並且著色為良好之黑色。
又,實施例1、2之表面粗糙度(Ra、Sa、Sq)之值均高於比較例1、2之表面粗糙度(Ra、Sa、Sq)之值。又,實施例3之表面粗糙度(Ra、Sa、Sq)之值與比較例1、2之表面粗糙度(Ra、Sa、Sq)之值大致同等。根據該結果,可知藉由使用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作為原型4,可以穩定品質而賦予遮光膜之表面以優異之防眩性。又,可知實施例1~3均具有與比較例1、2同等之光學密度及表面電阻值。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對其構成及方法進行變更、追加、或刪除。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具有如下優異效果,即,即便於在表面具備具有防眩性之遮光層之遮光膜中,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遮光層之黏合劑樹脂之情形時,亦具有可良好地製造遮光膜之優異效果。因此,若將本發明廣泛應用於可發揮該效果之意義之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則有益。
1、11、21‧‧‧遮光膜
2‧‧‧基材膜
3、13‧‧‧遮光層
4、14、24‧‧‧原型
5‧‧‧黑色微粒子
6‧‧‧黏合劑樹脂
30‧‧‧未硬化材料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遮光膜之剖視圖。
圖2係圖1之遮光膜之製造流程圖。
圖3係表示製造圖1之遮光膜時之情況之圖。
圖4係第2實施形態之遮光膜之剖視圖。
圖5係第3實施形態之遮光膜之剖視圖。
圖6係表示製造圖5之遮光膜時之情況之圖。
圖7係表示變化例1之原型之放大剖視圖。
圖8係表示變化例2之原型之放大剖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遮光膜,其係具備至少一層於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之遮光層者, 上述遮光層含有上述黑色微粒子、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及藉由光照射使上述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並且藉由在表面形成有凹凸而使上述表面具有防眩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遮光層之上述表面之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設定為20%以下之值。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遮光層中上述黑色微粒子以外之無機微粒子之含量或有機微粒子之含量設定為0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之範圍之值。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遮光層之上述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設定為0.03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黑色微粒子為球狀,且一次粒徑設定為10 nm以上且50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黑色微粒子係奈米碳管。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遮光層之波長38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範圍之值之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且上述遮光層之表面電阻值設定為1×1012 Ω/□以下之值。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遮光膜,其進而於表面具備與上述遮光層相接地配置之基材膜。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遮光膜,其中,上述基材膜之厚度尺寸設定為1 μm以上且188 μm以下之範圍之值。
  10. 一種遮光膜,其係具備至少一層於內部分散有黑色微粒子之遮光層者,且 上述遮光層之鉛筆硬度設定為2H以上之值,且光學密度設定為5.0以上之值。
  11. 一種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覆著步驟,其使未硬化材料覆著於藉由形成有凹凸而表面具有防眩性之原型之上述表面;上述未硬化材料含有黑色微粒子、光硬化性之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上述黏合劑樹脂之前驅物之聚合起始劑、及藉由光照射使上述聚合起始劑活化之光活性化合物;及 硬化步驟,其藉由使上述未硬化材料於覆著於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的狀態下光硬化,而形成表面轉印有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之形狀之遮光層。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使用透光性之原型膜作為上述原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覆著步驟中,使用含有多種樹脂成分且具有因多種樹脂成分之相分離而形成之海島結構之原型膜作為上述透光性之原型膜。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覆著步驟中,將上述未硬化材料塗佈於支持構件之表面,於利用上述支持構件支持上述未硬化材料的狀態下,使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覆著於上述未硬化材料,且 於上述硬化步驟後,將上述遮光層自上述原型及上述支持構件剝離。
  15.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遮光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覆著步驟中,於將上述未硬化材料塗佈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的狀態下,使上述原型之上述表面覆著於上述未硬化材料,且 於上述硬化步驟後,將上述遮光層自上述原型剝離。
TW108114266A 2018-04-25 2019-04-24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TWI698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8-084314 2018-04-25
JP2018084314A JP6745295B2 (ja) 2018-04-25 2018-04-25 遮光フィルム及び遮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449A true TW201945449A (zh) 2019-12-01
TWI698470B TWI698470B (zh) 2020-07-11

Family

ID=6829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266A TWI698470B (zh) 2018-04-25 2019-04-24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45295B2 (zh)
TW (1) TWI698470B (zh)
WO (1) WO2019208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5243B1 (ko) * 2019-11-22 2020-03-04 태양쓰리시 주식회사 우수한 차광 특성을 갖는 차광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520347B2 (ja) 2020-07-01 2024-07-23 東山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遮光フィルム
CN118633042A (zh) * 2022-03-31 2024-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遮光膜、固体成像元件、图像显示装置、红外线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2048A (ja) * 1990-06-26 1992-02-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遮光シート
JP4709520B2 (ja) * 2004-10-04 2011-06-2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5097381B2 (ja) * 2006-11-02 2012-12-12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遮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37282A (ja) * 2006-12-01 2008-06-19 Fujifilm Corp 凹凸状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066469A (ja) * 2008-09-10 2010-03-25 Daicel Chem Ind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76243A (ja) * 2008-09-25 2010-04-08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 円筒状印刷原版の製造方法
JP5116623B2 (ja) * 2008-09-29 2013-01-09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円筒状印刷原版成形装置
JP5876869B2 (ja) * 2011-03-28 2016-03-02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学機器用遮光材
CN105705547A (zh) * 2013-09-18 2016-06-2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固化物、以及光学部件
JP6641720B2 (ja) * 2014-07-18 2020-02-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低反射シート
WO2016129381A1 (ja) * 2015-02-09 2016-08-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遮光膜、遮光膜付き赤外光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固体撮像装置
JP6593966B2 (ja) * 2016-06-29 2019-10-23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用遮光部材
JP6780363B2 (ja) * 2016-08-19 2020-11-04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91375A (ja) 2019-10-31
WO2019208136A1 (ja) 2019-10-31
TWI698470B (zh) 2020-07-11
JP6745295B2 (ja) 202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9967B1 (ko) 하드코팅 필름의 제조방법
TWI698470B (zh)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JP6745410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6486412B2 (ja) 転写用離型フィルム及びマット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194175A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1002759A (ja) 反射防止膜
KR100930781B1 (ko) 투명 하드 코오트 필름
CN1707351A (zh) 用于透射屏的表面保护元件
JP5616036B2 (ja) 基材、中間膜及び微細凹凸構造膜を積層してなる積層体
KR20150080208A (ko) 확산 시트 및 이를 적용한 표시 장치
JP2006163263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010164824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945181A (zh) 遮光膜及遮光膜之製造方法
TWI684897B (zh) 飛散防止薄片
JP2018173546A (ja) 転写用シート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157252A (ja) 光制御膜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40713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08133367A (ja) ハードコート層形成用組成物、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98428B2 (ja) モスア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164823A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KR101915338B1 (ko) 기능성 반사 방지 필름
JP4715993B2 (ja) 光硬化性塗工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0023083A (zh) 带涂覆层的膜的制造方法
KR101779189B1 (ko) 내지문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1808757B1 (ko) 임프린트 리소그래피용 광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