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8092A - 電飯煲 - Google Patents
電飯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38092A TW201938092A TW107126536A TW107126536A TW201938092A TW 201938092 A TW201938092 A TW 201938092A TW 107126536 A TW107126536 A TW 107126536A TW 107126536 A TW107126536 A TW 107126536A TW 201938092 A TW201938092 A TW 20193809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cooker
- coils
- time
- energization
- r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飯煲,其通過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最佳的通電,從而能夠促進煮飯鍋內的對流,實現理想的煮飯。電飯煲(10)具備:有底筒狀的煮飯鍋(12);多個(3個)線圈(21A~21C),對煮飯鍋(12)進行感應加熱;溫度檢測部(36A、36B),其檢測煮飯鍋(12)的溫度;控制部(45),其包括按照規定的順序切換通電狀態的切換部(48),並執行包括預熱工序和升溫工序的煮飯處理。切換部(48)構成為,在預熱工序中每隔第一通電時間(Ts1)切換向多個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在升溫工序每隔比第一通電時間(Ts1)長的第二通電時間(Ts2)切換向多個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飯煲。
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電飯煲,其在煮飯鍋的底部,沿周向隔開間隔地配置有對煮飯鍋進行感應加熱的4個線圈。在該電飯煲中,以4個線圈中的一個線圈通電並且其餘的線圈斷開的方式,按照規定的順序切換通電狀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317172號公報
有鑒於此,吾等發明人乃潛心進一步研究,並著手進行研發及改良,期以一較佳設作以解決上述問題,且在經過不斷試驗及修改後而有本發明之問世。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雖然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每隔預定時間切換向線圈的通電狀態,但關於促進煮飯鍋內的對流的通電方式並沒有任何記載。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通過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最佳的通電,從而促進煮飯鍋內的對流,由此可實現理想的煮飯的電飯煲。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電飯煲,具備:有底筒狀的煮飯鍋;多個線圈,以所述煮飯鍋的軸線為中心沿周向排列配置,對所述煮飯鍋進行感應加熱;溫度檢測部,其檢測所述煮飯鍋的溫度;以及控制部,其包括以使所述多個線圈中的一個線圈通電並使其餘的線圈斷開的方式按照規定的順序切換通電狀態的切換部,所述控制部對所述多個線圈進行控制以執行包括預熱工序和升溫工序的煮飯處理,在所述預熱工序中,以使所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維持第一設定溫度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在所述升溫工序中,以使所述煮飯鍋內沸騰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所述切換部構成為,在所述預熱工序中每隔第一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在所述升溫工序中每隔比所述第一通電時間長的第二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在該電飯煲中,由於通過切換部以使多個線圈中的一個線圈通電的方式切換通電狀態,因此與通過一個線圈對煮飯鍋整體進行加熱的情況相比較,能夠增大每單位面積可投入的電力(即加熱量)。在預熱工序中,由於向線圈的通電狀態以第一通電時間(短的周期)被切換,因此能夠均勻地對煮飯鍋整體進行加熱。在升溫工序中,由於向線圈的通電狀態以第二通電時間(比預熱工序長的周期)被切換,因此能夠增加局部的加熱量。另外,在執行升溫工序時的煮飯鍋內,由於殘留有大量的水,因此通過因局部加熱所產生的氣泡而產生對流。因此,由於能夠有效地攪拌食用米,因此能夠實現沒有加熱不均的理想的煮飯。
所述升溫工序具有:將所述煮飯鍋加熱至比所述第一設定溫度高的第二設定溫度的第一步驟;以及使所述煮飯鍋內沸騰的第二步驟,當從所述第一步驟轉移至所述第二步驟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不會因該轉移而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而是從所述第一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向正在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根據該方式,在以發生沸騰的方式對煮飯鍋進行加熱的升溫工序中,能夠防止在第一步驟的最後所加熱的區域的加熱不足。其結果為,能夠均等地對煮飯鍋的周向全體進行局部加熱。
所述升溫工序在所述第二步驟之後,還具有在所述煮飯鍋的加熱不足時被執行的第三步驟,當從所述第二步驟轉移到所述第三步驟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不會因該轉移而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而是從所述第二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向正在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根據該方式,由於能夠防止在第二步驟的最後所加熱的區域的加熱不足,因此能夠均等地對煮飯鍋的周向全體進行局部加熱。
當從所述預熱工序轉移到所述升溫工序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使向所述預熱工序中所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無效,並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根據該方式,能夠簡化煮飯處理的程序。另外,在預熱工序中,由於切換通電狀態的第一通電時間比升溫工序短,因此即使在中途切換通電狀態,也不會對施加於食用米的熱量(米飯的煮熟)造成影響。
具體而言,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為5秒以上且15秒以下。根據該方式,能夠以在煮飯鍋內產生對流的方式,可靠地對煮飯鍋的一部分進行加熱。
另外,所述第一通電時間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根據該方式,能夠不對煮飯鍋的一部分集中地加熱,而是可靠地對煮飯鍋整體進行均等加熱。
所述煮飯處理在所述升溫工序之後,包括以維持沸騰狀態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的沸騰維持工序,所述切換部構成為,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中,每隔比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短的第三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當從所述升溫工序轉移到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使向所述升溫工序中所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無效,並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該情況下,所述第三通電時間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根據該方式,能夠不對煮飯鍋的一部分集中地加熱,而是可靠地對煮飯鍋整體進行均等加熱。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電飯煲中,在殘留有大量的水的升溫工序中,由於以比預熱工序大的加熱量對煮飯鍋進行局部加熱,因此能夠有效地使煮飯鍋內產生對流,從而可靠地攪拌食用米,因此能夠實現沒有加熱不均的理想的煮飯。
關於吾等發明人之技術手段,茲舉數種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於下文進行詳細說明,俾供 鈞上深入瞭解並認同本發明。
以下,按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1圖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10。該電飯煲10具備:配置有煮飯鍋12的電飯煲主體17;以及可開閉地安裝於電飯煲主體17的蓋體26,該電飯煲10為在電飯煲主體17配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線圈21A~21C的多線圈型。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對線圈21A~21C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最佳的通電,從而能夠促進煮飯鍋12內的對流,由此實現理想的煮飯。
(電飯煲的概要)
如第1圖所示,煮飯鍋12由磁性材料構成,並為通過壓制加工或鑄造所形成的一體構造。煮飯鍋12為有底筒狀,並具備:圓板狀的底部13;軸線A穿過底部13的中心的圓筒狀的外周部14;以及使底部13和外周部14連續的彎曲部15。
電飯煲主體17具備可拆裝地收容煮飯鍋12的收容部18。收容部18為具備金屬制的內殼19和樹脂(非導電性材料)制的保護框20的有底筒狀,並配置於形成在電飯煲主體17的上表面的開口的下部。在保護框20的外側,沿周向排列並配置有3個線圈21A~21C。在各個線圈21A~21C的外側,配置有保持鐵氧體磁芯22的保持架23,線圈21A~21C保持(固定)在該保持架23與保護框20之間。
線圈21A~21C為將多個繞組捲繞成橢圓環狀的形狀,通過通電高頻電流而產生渦電流,從而對煮飯鍋12進行感應加熱。將線圈21A~21C相對於煮飯鍋12的配置示於第2圖。參照該第2圖,線圈21A~21C以煮飯鍋12的軸線A為中心,在周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參照第1圖,各個線圈21A~21C從煮飯鍋12的底部13到外周部14,以將彎曲部15作為中心而配置的方式,固定於保護框20的外表面。但是,線圈21A~21C也可以以僅位於底部13的外側的方式配置於保護框20,還可以以從底部13到彎曲部15位於外側的方式配置於保護框20。
如第1圖所示,蓋體26可旋轉地安裝於位於第1圖中的右側的電飯煲主體17的背部的鉸鏈連接部24。蓋體26在面對煮飯鍋12的內表面側(第1圖中為下側)具備散熱板27。在散熱板27的下表面設置有封堵煮飯鍋12的上端開口的內蓋28。相對於蓋體26,內蓋28既可以可拆裝地配置,也可以不可拆卸地配置。在散熱板27的上表面設置有蓋加熱器29,該蓋加熱器29經由散熱板27對內蓋28進行加熱,以使附著在內蓋28的露水蒸發。
在蓋體26形成有用於將煮飯鍋12內的蒸氣排出至外部的排氣通道30。排氣通道30的入口為形成於內蓋28的排氣口31,排氣通道30的出口為設置於蓋體26的背面側的蒸氣口組32的排氣口33。在內蓋28與散熱板27之間設置有預定間隔的空隙34,該空隙34構成使通氣口31與蒸氣口組32連通的連通通道。另外,包括蒸氣口組32在內的排氣通道30的結構可根據需要改變。
繼續參照第1圖,在電飯煲10,作為對煮飯鍋12進行溫度檢測的溫度檢測部,配置有兩個傳感器36A、36B。第一溫度傳感器36A配置於電飯煲主體17內,第二溫度傳感器36B配置於蓋體26內。第一溫度傳感器36A配置為貫穿收容部18並與煮飯鍋12的外表面接觸,第一溫度傳感器36A經由煮飯鍋12而對包括內部的水在內的食用米溫度或米飯溫度進行檢測。第二溫度傳感器36B配置為與散熱板27接觸,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經由散熱板27而對煮飯鍋12內(空隙34內)的溫度進行檢測。
一並參照第2圖,電飯煲10具備操作面板38,該操作面板38具有多個開關(輸入部)39和液晶面板(顯示部)40。雖然操作面板38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於電飯煲主體17的正面上部,但也可以形成於蓋體26的上表面,其配置可根據需要改變。多個開關39包括:開始煮飯處理的煮飯開關;開始保溫處理的保溫開關;及結束煮飯處理和保溫處理的取消開關。液晶面板40顯示煮飯菜單的選擇狀態及當前的工作狀態。
如第1圖所示,在電飯煲主體17的正面側,經由保持架42而配置有控制基板43。在控制基板43設置有用於控制電氣部件的控制部45(參照第2圖)。控制部45由單一或多個微型計算機及其他的電子器件構成。如第2圖所示,控制部45具備存儲有對用於執行煮飯處理和保溫處理的程序及程序中所使用的設定值(溫度或時間)等的存儲部(存儲器)46。另外,控制部45具備用於測量時間的計時部(計時器)47。
繼續參照第2圖,控制部45具備對向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進行切換的切換部48。線圈21A~21C分別獨立地與切換部48連接,並且向線圈21A~21C投入電力的逆變電路(電力供給部)49也與切換部48連接。切換部48例如由針對每個線圈21A~21C配置的開關元件構成,並形成於控制基板43或不同的電路基板。
切換部48以使3個線圈21A~21C中的一個通電並使其餘兩個的通電斷開的方式,按照規定的順序切換通電狀態。也就是說,切換部48按照第一通電狀態、第二通電狀態、第三通電狀態的順序進行切換,並反復進行該切換動作,其中,在第一通電狀態中,將第一線圈21A電連接並將其他的線圈21B、21C斷開,在第二通電狀態中,將第二線圈21B電連接並將其他的線圈21A、21C斷開,在第三通電狀態中,將第三線圈21C電連接,並將其他的線圈21A、21B斷開。
通常情況下,在日本,設置於家庭的配電板為20安培,插座為15安培的情況較多,在包括這種電飯煲10在內的電氣設備中,每單位時間可投入的額定功率最大為1500W。在使用了覆蓋底部13全體的一個線圈的電飯煲的情況下,以與額定功率相應的加熱量對煮飯鍋12整體進行感應加熱。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中,由於對3個線圈21A~21C中的一個投入額定功率,因此對應的煮飯鍋12的1/3的區域以與額定功率相應的加熱量被集中地進行感應加熱。因此,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與使用了一個線圈的電飯煲相比較,能夠增大煮飯鍋12的每單位面積的最大加熱量。
另外,越縮短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煮飯鍋12的加熱量越少,越延長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煮飯鍋12的加熱量越多。並且,在增多了加熱量的情況下,能夠在煮飯鍋12內產生從所加熱的局部朝向徑向上的對置位置的對流。但是,由於3個線圈21A~21C中的被斷開了通電的兩個線圈所對應的煮飯鍋12的區域未被加熱,因此在過度延長通電時間的情況下,煮飯鍋12整體的加熱效率有時會降低。也就是說,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過長或者過短均不為優選。
因此,本發明的發明者們發現了在多線圈型的感應加熱中與加熱目的相應的最佳的通電時間。
具體而言,在不是集中地加熱煮飯鍋12的一部分,而是均等地加熱(溫度調節)煮飯鍋12整體的情況下,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的第一周期優選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在小於0.3秒的情況下,無法加熱煮飯鍋12,在長於3秒的情況下,加熱會變得過度。因此,在對煮飯鍋12進行溫度調節的情況下,向各個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第一周期)優選設定為上述範圍。
另外,在為了產生引起煮飯鍋12內的對流的氣泡而集中地加熱煮飯鍋12的一部分的情況下,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的第二周期優選為5秒以上且15秒以下。在小於5秒的情況下,局部的加熱量會不足,在長於15秒的情況下,局部加熱會變得過度而其他部分會變得加熱不足。因此,在使煮飯鍋12內產生對流的情況下,向各個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第二周期)優選設定為上述範圍。
如此,通過根據目的來改變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的定時,能夠實現不同的加熱方式。因此,在執行煮飯處理時,控制部45對逆變電路49和切換部48進行控制,以在恰當的定時對線圈21A~21C投入最佳的電力,從而能夠實現理想的煮飯。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煮飯處理具體地進說明。
(煮飯處理的概要)
第3圖為表示煮飯處理的一例的時序圖。參照第3圖並結合第4圖,煮飯處理具有預熱工序(步驟S1)、中間強火工序(步驟S2)、沸騰維持工序(步驟S3)、煮熟工序(步驟S4)及燜工序(步驟S5),並按照該順序執行這些工序。當該煮飯處理完成時,繼續執行保溫處理。
預熱工序中,以將煮飯鍋12內維持在規定的溫度的方式進行溫度調節,使食用米吸收水。中間強火工序(升溫工序)中,對煮飯鍋12進行加熱而使內部的水在短時間內沸騰。另外,在中間強火工序中,實施煮飯容量的判斷。沸騰維持工序中,在不過度地加熱煮飯鍋12的條件下以維持沸騰狀態的方式進行溫度調節,直至水消失。煮熟工序中,提高輸出而將米飯煮熟。在燜工序中,以低輸出對煮飯鍋12進行溫度調節,對煮熟的米飯進行燜煮。
在這些工序中,對煮飯鍋12進行溫度調節的工序為預熱工序、沸騰維持工序、煮熟工序及燜工序。在這些工序中,為了以短的周期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預熱工序設定為第一通電時間Ts1,沸騰維持工序設定為第三通電時間Ts3,煮熟工序設定為第四通電時間Ts4,燜工序設定為第五通電時間Ts5。這些通電時間Ts1、Ts3~Ts5設定為上述第一周期的通電時間,本實施方式中全部設為0.5秒。
在煮飯處理中,煮飯鍋12內殘留有大量的水而需要對食用米全體施加大量的熱的工序為中間強火工序。為了在該中間強火工序中以比其他的工序長的周期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而設定為第二通電時間Ts2。該第二通電時間Ts2設定為上述第二周期的通電時間,本實施方式中設為10秒。
在執行的工序發生了改變時,切換部48構成為,使前面的工序中的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測量時間)T無效,並對接下來的線圈21A~21C中的任一個切換通電狀態。另外,在各工序所含的步驟轉移時,基本上使前面的步驟中的向線圈21A~21C中的任一個的通電時間T無效,並對接下來的線圈21A~21C中的任一個切換通電狀態。但是,在特定的步驟(工序)中,構成為不切換向線圈21A~21C中的任一個的通電狀態,而是繼續向線圈21A~21C中的任一個的通電狀態。
參照第3圖對煮飯處理的各工序更具體地進行說明,預熱工序具有第一步驟到第四步驟,中間強火工序具備第一步驟到第三步驟,沸騰維持工序具備第一步驟到第三步驟。
其中,在預熱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中,在轉移到下一個步驟時,切換部48使前面的步驟中的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T無效,並對接下來的線圈21A~21C切換通電狀態。另外,在中間強火工序中,在轉移到下一個步驟時(也就是說從第一步驟轉移到第二步驟時及從第二步驟轉移到第三步驟時),切換部48構成為,不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而是從前面的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通電時間T。
以下對預熱工序、中間強火工序及沸騰維持工序的各步驟的概要進行說明。
(預熱工序的概要)
預熱工序的第一步驟是為了使溫度傳感器36A、36B適應周圍的溫度而設置的。在該第一步驟中,線圈21A~21C及蓋加熱器29均不工作。第一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例如60秒)經過時結束。
預熱工序的第二步驟是為了將煮飯鍋12加熱至規定的預熱溫度(第一設定溫度)而設置的。在該第二步驟中,線圈21A~21C依次以額定功率的66%的輸出被進行占空比控制,並且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第二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一溫度傳感器36A的檢測結果成為比常溫高的第一設定溫度(例如40度)時結束。
預熱工序的第三步驟是為了將煮飯鍋12溫度調節為第一設定溫度而設置的。在該第三步驟中,線圈21A~21C依次以與第二步驟相同的輸出被進行占空比控制,並且根據溫度傳感器36A或36B的檢測結果而被實施接通斷開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第三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例如10分鐘)經過時結束。
預熱工序的第四步驟與第三步驟相同,是為了將煮飯鍋12溫度調節為第一設定溫度而設置的。在該第四步驟中,線圈21A~21C和蓋加熱器29以與第三步驟相同的方式被控制。第四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例如10分鐘)經過時結束。另外,在指定時刻使煮飯完成的預約煮飯的情況下,省略(跳過)該第四步驟。
(中間強火工序的概要)
中間強火工序的第一步驟是為了使煮飯鍋12升溫至判斷煮飯容量的規定的開始溫度(第二設定溫度)而設置的。在該第一步驟中,線圈21A~21C依次以由額定功率的100%的輸出維持接通狀態的方式被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第一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一溫度傳感器36A的檢測結果成為第二設定溫度(例如60~70度)時結束。
中間強火工序的第二步驟是為了使煮飯鍋12內沸騰而設置的。在該第二步驟中,線圈21A~21C和蓋加熱器29以與第一步驟相同的方式被控制。第二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成為第三設定溫度(例如50~60度)時結束。另外,在第二步驟中,根據從第二設定溫度升溫到第三設定溫度所需要的時間(溫度上升斜率)來判斷煮飯容量。
中間強火工序的第三步驟是為了在煮飯容量為大容量(滿量)的情況下補償煮飯鍋12內的加熱不足而設置的。在該第三步驟中,線圈21A~21C和蓋加熱器29以與第一步驟相同的方式被控制。第三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成為第三設定溫度(例如60~70度)時結束。另外,第三步驟在煮飯容量不為滿量(一半以下)的情況下省略。第3圖的煮飯處理為省略了步驟3的例子。
(沸騰維持工序的概要)
沸騰維持工序的第一步驟是為了在煮飯容量為大容量的情況下防止煮開溢出(煮飯鍋12內的水經過排氣通道30向外部流出的情況)而設置的。在該第一步驟中,線圈21A~21C及蓋加熱器29均不工作。第一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例如60秒)經過時結束。另外,第一步驟在煮飯容量不為滿量的情況下省略。第3圖的煮飯處理為省略了該步驟1的例子。
沸騰維持工序的第二步驟是為了將煮飯鍋12溫度調節為沸騰狀態(維持在第四設定溫度(例如140度))而設置的。在該第二步驟中,線圈21A~21C依次以額定功率的85%的輸出被實施占空比控制,並且根據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而被實施接通斷開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第二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一溫度傳感器36A的檢測結果成為第五設定溫度(例如110度)時結束。
沸騰維持工序的第三步驟是為了抑制輸出以小火加熱煮飯鍋12而設置的。在該第三步驟中,線圈21A~21C依次以額定功率的40%的輸出被實施占空比控制,並且根據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而被實施接通斷開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第三步驟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例如5分鐘)經過時結束。
(煮熟工序的概要)
在煮熟工序中,線圈21A~21C依次以額定功率的75%的輸出被實施占空比控制,並且以使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維持第四設定溫度的方式被實施接通斷開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煮熟工序在作為轉移條件的第一溫度傳感器36A的檢測結果成為第五設定溫度時結束。
(燜工序的概要)
在燜工序中,線圈21A~21C依次以額定功率的10%的輸出被實施占空比控制,並且以使第二溫度傳感器36B的檢測結果維持第四設定溫度的方式被實施接通斷開控制。另外,蓋加熱器29以維持開啟狀態的方式被控制。燜工序在作為轉移條件的規定的時間經過時結束。
如以上所述,構成煮飯處理的各工序被劃分為多個步驟。並且,在預熱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中,當轉移到下一個步驟時,切換部48不拘泥於前面的步驟中的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T,而對接下來的線圈21A~21C切換通電狀態。另外,在中間強火工序中,當轉移到下一個步驟時,切換部48不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而是繼續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並進行測量。
另外,在預熱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中,具有通過占空比控制和溫度調節而使向全部的線圈21A~21C的通電斷開的時間帶。並且,切換部48構成為,當轉移到通電斷開的時間帶時,不拘泥於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T,而對接下來的線圈21A~21C切換通電狀態。
接下來,參照第5圖對切換部48的切換處理進行說明。
切換處理與第4圖所示的煮飯處理並行執行。在該切換處理中,切換部48在步驟S10中,切換通電的線圈21A~21C,之後,在步驟S11中,判斷煮飯處理是否處於中間強火工序的執行中。在不為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在步驟S12中,將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設定為0.5秒,在為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在步驟S13中,將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設定為10秒。
接下來,在步驟S14中,判斷測量時間是否經過了所設定的通電時間,在經過了通電時間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切換通電的線圈21A~21C。在未經過通電時間的情況下,在步驟S15中,判斷是否處於切斷通電的時間帶,在處於切斷時間帶的情況下,在步驟S16中,進行待機直至成為接通通電的時間帶。然後,在成為接通時間帶,並且煮飯處理處於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4,進行待機直至經過所設定的通電時間,在不為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切換通電的線圈21A~21C。
在步驟S15中未處於斷開時間帶的情況下,在步驟S17中,判斷執行中的工序的步驟的轉移條件是否成立。在步驟轉移條件成立,並且煮飯處理為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4,進行待機直至經過所設定的通電時間,在不為中間強火工序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切換通電的線圈21A~21C。另外,在步驟轉移條件不成立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4,進行待機直至經過所設定的通電時間。
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中,由於通過切換部48以使3個線圈21A~21C中的一個通電的方式進行切換,因此與通過一個線圈21A~21C來加熱煮飯鍋12整體的情況相比較,能夠增大每單位面積可投入的電力(即加熱量)。
在預熱工序、沸騰維持工序、煮熟工序及燜工序中,由於向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以短的周期被切換,因此能夠平均地對煮飯鍋12整體進行加熱。在中間強火工序中,由於向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以比預熱工序長的周期被切換,因此能夠增大局部的加熱量。並且,由於在執行中間強火工序時的煮飯鍋12內,殘留有大量的水,因此通過因局部加熱所產生的氣泡而產生對流。因此,能夠有效地攪拌食用米,因而能夠實現沒有加熱不均的理想的煮飯。
在中間強火工序中,當從第一步驟轉移到第二步驟時,切換部48不切換通電狀態,而是從第一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T。因此,在煮飯鍋12中,能夠防止在第一步驟的最後所加熱的區域的加熱不足。其結果為,能夠均等地對煮飯鍋12的周向全體進行局部加熱。
當煮飯處理的工序發生了轉變時,切換部48使前面的工序中的向線圈21A~21C的通電時間T無效,並切換線圈21A~21C的通電狀態。因此,能夠簡化煮飯處理的程序。另外,在除了中間強火工序以外的工序中,切換通電狀態的通電時間Ts1、Ts3~Ts5比中間強火工序的通電時間Ts2短,因此即使在中途切換通電狀態,也不會對施加於食用米的熱量(米飯的煮熟)造成影響。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中,通過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最佳的通電,從而能夠促進煮飯鍋12內的對流,對全部食用米均勻地施加熱量,因此能夠實現理想的煮飯(煮熟)。
另外,本發明的電飯煲10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的結構,而是能夠進行各種改變。
例如,線圈也可以以煮飯鍋12的軸線為中心在周向上僅配置有兩個,還可以配置有4個以上。另外,通電時間Ts1、Ts3~Ts5只要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的範圍,則也可以分別設定為不同的時間。
電飯煲10也可以為在排氣通道30的中途具有可動式的閥體,並能夠將煮飯鍋12內升壓至比大氣壓高的壓力的壓力電飯煲。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手段確能有效解決習知等問題,並達致預期之目的與功效,且申請前未見諸於刊物、未曾公開使用且具長遠進步性,誠屬專利法所稱之發明無誤,爰依法提出申請,懇祈 鈞上惠予詳審並賜准發明專利,至感德馨。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數種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本發明〕
10‧‧‧電飯煲
12‧‧‧煮飯鍋
13‧‧‧底部
14‧‧‧外周部
15‧‧‧彎曲部
17‧‧‧電飯煲主體
18‧‧‧收容部
19‧‧‧內殼
20‧‧‧保護框
21A~21C‧‧‧線圈
22‧‧‧鐵氧體磁芯
23‧‧‧保持架
24‧‧‧鉸鏈連接部
26‧‧‧蓋體
27‧‧‧散熱板
28‧‧‧內蓋
29‧‧‧蓋加熱器
30‧‧‧排氣通道
31‧‧‧通氣口
32‧‧‧蒸氣口組
33‧‧‧排氣口
34‧‧‧空隙
36A、36B‧‧‧溫度傳感器(溫度檢測部)
38‧‧‧操作面板
39‧‧‧開關
40‧‧‧液晶面板
42‧‧‧保持架
43‧‧‧控制基板
45‧‧‧控制部
46‧‧‧存儲部
47‧‧‧計時部
48‧‧‧切換部
49‧‧‧逆變電路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的概略圖。 第2圖為表示進行感應加熱的線圈的配置和電飯煲的結構的框圖。 第3圖為表示煮飯處理的一例的時序圖。 第4圖為煮飯處理的流程圖。 第5圖為切換處理的流程圖。
Claims (10)
- 一種電飯煲,具備: 有底筒狀的煮飯鍋; 多個線圈,以所述煮飯鍋的軸線為中心沿周向排列配置,對所述煮飯鍋進行感應加熱; 溫度檢測部,其檢測所述煮飯鍋的溫度;以及 控制部,其包括以使所述多個線圈中的一個線圈通電並使其餘的線圈斷開的方式按照規定的順序切換通電狀態的切換部,所述控制部對所述多個線圈進行控制以執行包括預熱工序和升溫工序的煮飯處理,在所述預熱工序中,以使所述溫度檢測部的檢測結果維持第一設定溫度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在所述升溫工序中,以使所述煮飯鍋內沸騰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 所述切換部構成為,在所述預熱工序中每隔第一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在所述升溫工序中每隔比所述第一通電時間長的第二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升溫工序具有:將所述煮飯鍋加熱至比所述第一設定溫度高的第二設定溫度的第一步驟;以及使所述煮飯鍋內沸騰的第二步驟, 當從所述第一步驟轉移至所述第二步驟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不會因該轉移而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而是從所述第一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向正在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升溫工序在所述第二步驟之後,還具有在所述煮飯鍋的加熱不足時被執行的第三步驟, 當從所述第二步驟轉移到所述第三步驟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不會因該轉移而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而是從所述第二步驟中的測量時間繼續測量向正在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從所述預熱工序轉移到所述升溫工序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使向所述預熱工序中所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無效,並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為5秒以上且15秒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為5秒以上且15秒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第一通電時間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煮飯處理在所述升溫工序之後,包括以維持沸騰狀態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的沸騰維持工序, 所述切換部構成為,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中,每隔比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短的第三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當從所述升溫工序轉移到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使向所述升溫工序中所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無效,並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煮飯處理在所述升溫工序之後,包括以維持沸騰狀態的方式對所述煮飯鍋進行加熱的沸騰維持工序, 所述切換部構成為,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中,每隔比所述第二通電時間短的第三通電時間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當從所述升溫工序轉移到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時,所述切換部構成為,使向所述升溫工序中所通電的所述線圈的通電時間無效,並切換所述多個線圈的通電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飯煲,其中, 所述第三通電時間為0.3秒以上且3秒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51460 | 2018-03-19 | ||
JP2018051460A JP7009272B2 (ja) | 2018-03-19 | 2018-03-19 | 炊飯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8092A true TW201938092A (zh) | 2019-10-01 |
TWI762691B TWI762691B (zh) | 2022-05-01 |
Family
ID=6800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6536A TWI762691B (zh) | 2018-03-19 | 2018-07-31 | 電飯煲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09272B2 (zh) |
CN (1) | CN110279284B (zh) |
TW (1) | TWI76269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008232C (en) * | 1989-01-23 | 1994-07-19 | Atsushi Iguchi |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er |
JP3149538B2 (ja) * | 1992-03-16 | 2001-03-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炊飯器 |
JPH1085123A (ja) * | 1996-09-12 | 1998-04-0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誘導加熱炊飯方法及び装置 |
JPH10321360A (ja) * | 1997-05-21 | 1998-12-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
JP2004242912A (ja) * | 2003-02-14 | 2004-09-02 |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 電気炊飯器 |
EP2131626B1 (en) * | 2008-06-05 | 2012-02-29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Cooking device for a cooking container |
JP5233654B2 (ja) * | 2008-12-19 | 2013-07-1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JP5358673B2 (ja) * | 2009-03-06 | 2013-1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CN101808433A (zh) * | 2010-03-26 | 2010-08-18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电磁炉的对流加热控制方法及加热控制装置 |
CN103650635B (zh) * | 2011-07-08 | 2015-09-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CN103931272B (zh) * | 2011-10-28 | 2016-01-0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装置 |
EP2846607B1 (en) * | 2013-09-05 | 2016-05-18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including a cooking area with three or more induction coils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area |
CN204181488U (zh) * | 2014-09-26 | 2015-03-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的电饭煲 |
-
2018
- 2018-03-19 JP JP2018051460A patent/JP70092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7-27 CN CN201810843063.1A patent/CN11027928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31 TW TW107126536A patent/TWI76269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79284B (zh) | 2022-02-18 |
JP2019162250A (ja) | 2019-09-26 |
TWI762691B (zh) | 2022-05-01 |
CN110279284A (zh) | 2019-09-27 |
JP7009272B2 (ja) | 2022-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58673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527962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H05293037A (ja) | 電気炊飯器 | |
TW201938092A (zh) | 電飯煲 | |
JP2004319350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03259973A (ja) | 炊飯器 | |
JP7193712B2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5679039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H10321360A (ja) |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 |
JP5029774B1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H1066643A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2576786B2 (ja) | 誘導加熱炊飯器 | |
JP2023175337A (ja) | 炊飯器 | |
JP5445628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2004146275A (ja) | 電磁調理装置 | |
JP4073825B2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2013097990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H0739456A (ja) | 炊飯器の加熱方法 | |
JPH10137117A (ja) | 炊飯器 | |
JP3258784B2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2007141746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2000325229A (ja) | 圧力調理器 | |
KR200357126Y1 (ko) | 전기압력보온밥솥 | |
TWI762689B (zh) | 烹調器 | |
JPH10113278A (ja) | 電気炊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