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9221A -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9221A
TW201929221A TW106143443A TW106143443A TW201929221A TW 201929221 A TW201929221 A TW 201929221A TW 106143443 A TW106143443 A TW 106143443A TW 106143443 A TW106143443 A TW 106143443A TW 201929221 A TW201929221 A TW 201929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rrier layer
electrode
barrier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3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577B (zh
Inventor
陳明欽
吳俊儀
王淞丞
杜尚儒
沈豫俊
劉家呈
Original Assignee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3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05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9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9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577B/zh

Links

Landscapes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一基板;一緩衝層、一電子傳輸層及一第ㄧ障壁層,依序形成於該基板上;一第一凹陷區,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及該第ㄧ障壁層中,該第一凹陷區自該第ㄧ障壁層延伸至該電子傳輸層的一部分;一第二障壁層,覆蓋該第ㄧ障壁層與該第一凹陷區的側壁及底面;一第三障壁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二障壁層上; 一p型半導體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三障壁層上;一第一閘極電極,位於該p型半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間隔開的位於該緩衝層上。

Description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加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Enhancement-Mo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E-mode HEMT) 及其製作方法。
氮化鎵(GaN)因為具有寬能隙,除了可做為發光材料之外,氮化鎵/氮化鋁鎵(GaN/ AlGaN)材料由於兩者之能隙差異,可於氮化鎵/氮化鋁鎵間造成能帶彎曲與能帶不連續,進而局限大量的電子以形成二維電子氣(2DEG),藉此,可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 HEMT)。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具有耐高溫、耐高壓,可於高電流密度及高頻操作的效果,目前已成功地應用於高功率或高頻之元件當開關使用。
對電路設計者而言, 加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E-mode HEMT)因不需施加額外的負電壓以關閉電晶體而受其青睞。目前市售的E-mode HEMT有疊接式 (cascode)及p型氮化鎵披覆層式(p-GaN-cap)兩種。疊接式加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cascode E-mode HEMT)係由一高壓空乏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Depletion-mo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D-mode HEMT)與一低壓矽基金氧半場效電晶體(Si MOSFET)組成,但其間的連接線會增加元件的電感及電阻,且製程亦較複雜。為克服上述問題,也可使用p型氮化鎵披覆層式加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p-GaN-cap E-mode HEMT), 惟p-GaN-cap E-mode HEMT之製程易因蝕刻p-GaN披覆層時而傷害到其底下的AlGaN層,造成2DEG濃度與設計值有差異。
另外,反相器(Inverter)是數位電路邏輯閘的核心元件,傳統是以矽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程為主,但因矽的能隙較低,因此在高溫操作時,其邏輯閘之雜訊容限(noise margin)及電壓擺幅(voltage swing)就會縮小,導致影響整個電路的表現。
本案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一基板;一緩衝層、一電子傳輸層及一第ㄧ障壁層,依序形成於該基板上;一第一凹陷區,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及該第ㄧ障壁層中,該第一凹陷區自該第ㄧ障壁層延伸至該電子傳輸層的一部分;一第二障壁層,覆蓋該第ㄧ障壁層與該第一凹陷區的側壁及底面;一第三障壁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二障壁層上; 一p型半導體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三障壁層上;一第一閘極電極,位於該p型半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間隔開的位於該緩衝層上。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半導體元件作詳細說明。應了解的是,以下之敘述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例子,用以實施本發明之不同樣態。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儘為簡單描述本發明。當然,這些僅用以舉例而非本發明之限定。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能使用重複的標號或標示。這些重複僅為了簡單清楚地敘述本發明,不代表所討論之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具有任何關連性。再者,當述及一第一材料層位於一第二材料層上或之上時,包括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直接接觸之情形。或者,亦可能間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層之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之間可能不直接接觸。
此外,實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對性的用語,例如「較低」或「底部」及「較高」或「頂部」,以描述圖示的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關係。能理解的是,如果將圖示的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較低」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較高」側的元件。
在此,「約」、「大約」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意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之含義。另,「層」、「層別」之用語通常意謂在一區域內具有特定厚度的材料,其可由單一層或複數子層組成,只要該組成提供相同的功能即屬之。
第1A-1E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一半導體元件1的製程方法。半導體元件1包含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於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1為一加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E-mode HEMT)。參照第1A圖,本實施例的製程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101,基板101可以是矽、藍寶石(Al2O3)或碳化矽(SiC)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1是矽基板。接著在基板101上磊晶形成一緩衝層105、一電子傳輸層107、以及一第一障壁層109。於本實施例中,緩衝層105的厚度約3μm ~ 4μm。由於後續形成之電子傳輸層107的半導體材料跟作為基板101的材料,往往有不同的晶格常數(lattice constant)與熱膨脹係數(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故可設置緩衝層105,用來降低因為熱膨脹係數所產生的應力(strain),也可用來減少晶格常數不匹配(mismatch)所可能產生的晶格缺陷(defects)。緩衝層105可以是由單一材料所構成的單一層,或是由不同材料的複數子層所構成的一複合層。舉例來說,緩衝層105可以是由氮化鋁鎵(Alx Ga1-x N)子層與氮化鎵(GaN)子層交互堆疊所構成。在較佳實施例中,緩衝層105之靠近基板101的層別可選用晶格常數與基板101之晶格常數相近的材料,而緩衝層105之靠近電子傳輸層107的層別可選用晶格常數與電子傳輸層107之晶格常數相近的材料。緩衝層105靠近基板101側可進一步包含一層或是複數子層構成的成核層103,成核層103材料的晶格常數與基板101之晶格常數相近。舉例來說,成核層103可由氮化鋁(Aluminum Nitride,AlN)所構成,其厚度約50nm ~ 500nm。在較佳實施例中,成核層103可為一複合層,例如一低溫磊晶成長的AlN子層(厚度約40nm)及一高溫磊晶成長的AlN子層(厚度約150nm)。
於本實施例中,電子傳輸層107的厚度約100nm ~ 300nm,電子傳輸層107的材料可以是GaN。第一障壁層109的厚度約10nm ~ 30nm,第一障壁層109的材料可選自Alx Ga1-x N(x=0.2~0.25)。由於在電子傳輸層107及第一障壁層109間因兩者能帶隙(energy band-gap)的差異而形成異質接面,造成能帶彎曲與不連續,因此,在電子傳輸層107及第一障壁層109之界面的能帶彎曲部分會局限大量的電子,而在靠近界面的電子傳輸層107中形成二維電子氣(2DEG)108。參照第1B圖,接著藉由光微影(photolithography)及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 (ICP etching)於電子傳輸層107及第一障壁層109中形成一第一凹陷區111。第一凹陷區111的寬度約1μm ~3μm,且自第ㄧ障壁層109表面109-1向下延伸至電子傳輸層107的一部分,其深度為D1 ,D1約為20nm ~ 50nm。
接著,參照第1C圖,藉由磊晶再成長法(epitaxial regrowth)於第一障壁層109及第一凹陷區111上依序形成一第二障壁層113 、一第三障壁層115及一p型半導體層117,其中第二障壁層113覆蓋第ㄧ障壁層109與第一凹陷區111的側壁及底面,第三障壁層115覆蓋第二障壁層113,及p型半導體層117覆蓋第三障壁層115。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障壁層113順應覆蓋第一凹陷區111,形成一凹陷區。第三障壁層115順應覆蓋第二障壁層113之凹陷區,亦形成一凹陷區。p型半導體117覆蓋填平第三障壁層115的凹陷區。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障壁層113可為厚度約2nm ~ 4nm的氮化鋁(AlN),第三障壁層115可為厚度約5nm ~ 10nm的Alx Ga1-x N(x=0.2~0.25)且p型半導體117層可為厚度約100nm ~ 200nm之摻鎂(Mg)的氮化鎵(GaN)。其中,第一障壁層109的材料與第三障壁層115的材料都選自AlGaN 系列材料,意即第ㄧ障壁層109的材料組成包含Alx Ga1-x N,x=0.2-0.25,第三障壁層115的材料組成包含Aly Ga1-y N,y=0.2-0.25,兩層的Al及Ga的成分比例x、y可相同或互為不相同。此外,p型半導體層117的的摻雜雜質為鎂,鎂的摻雜濃度可為2 x 1019 cm-3~ 3 x 1019 cm-3。
參照第1D圖,在形成p型半導體層117後,再利用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 (ICP etching)移除部分的第三障壁層115及p型半導體117層至露出部分的第二障壁層113。於本實施例中,於第二障壁層113之對應第一凹陷區111以外處之上的第三障壁層115及p型半導體117皆被移除。於一實施例中,在此蝕刻步驟中,第一凹陷區111外的第二障壁層113會自其上表面向下部分被蝕刻掉,第一障壁層109上仍留有相對蝕刻前一較薄的第二障壁層113。於本實施例中,因為第二障壁層113為AlN材料,與第三障壁層115及p型半導體117層的材料相比,ICP蝕刻選擇比高達1:20,故於蝕刻第三障壁層115及p型半導體117層時,第二障壁層113可作為蝕刻停止層,使得蝕刻反應速度在蝕刻至第二障壁電子供應層113減緩,可以及時終止蝕刻不去傷害到第一障壁層109,確保2DEG 108的濃度及精準控制半導體元件1的閥值電壓(Vth)。蝕刻結束後,對應第一凹陷區111處會露出第二障壁層113的上表面113-1、第三障壁層115的上表面115-1與p型半導體117層的上表面117-1,而於非對應第一凹陷區111之處僅會露出第二障壁層113的上表面113-1。
接著,參照第1E圖,於p型半導體117層的上表面117-1上形成一第一閘極電極119,及於第二障壁層113的上表面113-1上分別形成一第一源極電極123及一第一汲極電極121,以形成半導體元件1。在一剖視圖中,本實施例之第一閘極電極119係完全位於p型半導體117層內,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9的邊緣與p型半導體117層的邊緣相距距離介於0μm至0.15μm。於一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凹陷區111製程中,同時也分別在對應第一源極電極123及第一汲極電極121處形成源極凹陷區與汲極凹陷區(圖式未顯示),在接下來的磊晶再生成長製程中,第二障壁層113、第三障壁層115及p型半導體117層不填入源極凹陷區與汲極凹陷區,接著在電極形成製程中,第一源極電極123及第一汲極電極121分別填入源極凹陷區與汲極凹陷區,以與2DEG 108達到更佳的電性接觸或降低接觸電阻,例如形成歐姆接觸 (ohmic contact)以降低之間的歐姆電阻(ohmic resistance)。
第1F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1的俯視圖,第一閘極電極119的左右側自內朝外分別依序露出p型半導體117層的上表面117-1及第三障壁層115的上表面115-1,且第一閘極電極119與第一源極電極123之間及第一閘極電極119與第一汲極電極121之間亦露出第二障壁電子供應層113的上表面113-1。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9具有一長度LG,LG介於0.5μm與2μm之間,第一源極電極123具有一長度LS,LS介於10μm與20μm之間,第一閘極電極119具有一長度LD,LD介於10μm與20μm之間,第一閘極電極119與第一源極電極123間具有一長度LGS,LGS介於0.5μm與2μm之間,且第一閘極電極119與第一汲極電極121間具有一長度LGD,LGD介於5μm與20μm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在第一閘極電極119、第一源極電極123與第一汲極電極121為條狀電極的型態下,其寬度與半導體元件1的寬度W相同,且寬度W係隨所需要的電流大小來決定。於另一實施例中(圖式未顯示),第一閘極電極119由俯視圖觀之,其形狀可為環形,第一源極電極123與第一汲極電極121為條狀電極,由俯視圖觀之,第一源極電極123或第一汲極電極121之一穿過第一閘極電極119,而第一源極電極123或第一汲極電極121之另一位於第一閘極電極119兩側;或,第一源極電極123或第一汲極電極121之一亦為環形電極,圍繞於環型第一閘極電極119外側,而第一源極電極123或第一汲極電極121 之另一則位於環型第一閘極電極119內側。在不增大半導體元件尺寸的情況下,藉此增加第一閘極電極119、第一源極電極123與第一汲極電極121的總寬度,來提高電流。
第2A-2H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2的製程方法。參照第2A圖,本實施例的製程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201,基板201可以是矽、藍寶石(Al2O3)或碳化矽(SiC)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基板201是矽基板。接著在基板201上磊晶形成一緩衝層205、一電子傳輸層207、以及一第一障壁層209。於本實施例中,緩衝層205的厚度約3μm ~ 4μm。由於後續形成之電子傳輸層207的半導體材料跟作為基板201的材料,往往有不同的晶格常數(lattice constant)與熱膨脹係數(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故可設置緩衝層205,用來降低因為熱膨脹係數所產生的應力(strain),也可用來減少晶格常數不匹配(mismatch)所可能產生的晶格缺陷(defects)。緩衝層205可以是由單一材料所構成的單一層,或是由不同材料的複數子層所構成的一複合層。舉例來說,緩衝層205可以是由氮化鋁鎵(Alx Ga1-x N)子層與氮化鎵(GaN)子層交互堆疊所構成。在較佳實施例中,緩衝層205之靠近基板201的層別可選用晶格常數與基板201之晶格常數相近的材料,而緩衝層205之靠近電子傳輸層207的層別可選用晶格常數與電子傳輸層207之晶格常數相近的材料。緩衝層205靠近基板201側可進一步包含一層或是複數子層構成的成核層203,成核層203材料的晶格常數與基板201之晶格常數相近。舉例來說,成核層203可由氮化鋁(Aluminum Nitride,AlN)所構成,其厚度約50nm ~ 500nm。在較佳實施例中,成核層203可為一複合層,例如一低溫磊晶成長的AlN子層(厚度約40nm)及一高溫磊晶成長的AlN子層(厚度約150nm)。
於本實施例中,電子傳輸層207的厚度約100nm ~ 300nm,電子傳輸層207的材料可以是GaN。第一障壁層209的厚度約10nm ~ 30nm,第一障壁層209的材料可選自Alx Ga1-x N(x=0.2~0.5)。由於在電子傳輸層207及第一障壁層209間因兩者能帶隙(energy band-gap)的差異而形成異質接面,造成能帶彎曲與不連續,因此,在電子傳輸層207及第一障壁層209的界面之能帶彎曲部分會局限大量的電子,而在靠近界面的電子傳輸層207中形成二維電子氣(2DEG)208。參照第2B圖,接著藉由光微影(photolithography)及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 (ICP etching)於電子傳輸層207及第一障壁層209中形成一第一凹陷區211。第一凹陷區211的寬度約1μm ~3μm且自第ㄧ障壁層209表面209-1向下延伸至電子傳輸層207的一部分,其深度為D2,D2約為20nm ~ 50nm。
接著,參照第2C圖,藉由磊晶再生長法(epitaxial regrowth)於第一障壁層209及第一凹陷區211上依序形成一第二障壁層213 、一第三障壁層215及一p型半導體層217,其中第二障壁層213覆蓋第ㄧ障壁層209與第一凹陷區211的側壁及底面,第三障壁層215覆蓋第二障壁層213,以及p型半導體層217覆蓋第三障壁層215。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障壁層213順應覆蓋第一凹陷區211,形成一凹陷區。第三障壁層215順應覆蓋第二障壁層213之凹陷區,亦形成一凹陷區。p型半導體217覆蓋填平第三障壁層215的凹陷區。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障壁層213可為厚度約2nm ~ 4nm的氮化鋁(AlN),第三障壁層215可為厚度約5nm ~ 10nm的Alx Ga1-x N(x=0.2~0.25),且p型半導體217層可為厚度約100nm ~ 200nm之摻雜鎂(Mg)的氮化鎵(GaN)。其中,第一障壁層209的材料與第三障壁層215的材料可選自AlGaN 系列材料, 意即第ㄧ障壁層209的材料組成包含Alx Ga1-x N,x=0.2-0.25,而第三障壁層215的材料組成包含Aly Ga1-y N,y=0.2-0.25, Al及Ga的成分比例x、y可相同或互不相同。此外,p型半導體層217的摻雜雜質為鎂,鎂的摻雜濃度可為2 x 1019 cm-3~ 3 x 1019 cm-3。
參照第2D圖,在形成p型半導體層217後,再利用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 (ICP etching)移除部分的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層至露出部分的第二障壁層213。於本實施例中,於第二障壁層213之對應第一凹陷區211以外處之上的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皆被移除。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凹陷區211外的第二障壁層213會自其上表面向下部分被蝕刻掉,第一障壁層209上仍留有相對蝕刻前一較薄的第二障壁層213。於本實施例中,因為第二障壁層213為AlN材料,與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層的材料相比,ICP蝕刻選擇比高達1:20,故於蝕刻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層時,第二障壁層213可作為蝕刻停止層,使得蝕刻反應速度在蝕刻至第二障壁電子供應層213減緩,可以及時終止蝕刻不去傷害到第一障壁層209,確保2DEG 208的濃度及精準控制半導體元件2的閥值電壓(Vth)。蝕刻結束後,對應第一凹陷區211處會露出第二障壁層213的上表面213-1、第三障壁層215的上表面215-1與p型半導體217層的上表面217-1,而於非對應第一凹陷區211之處僅會露出第二障壁層213的上表面213-1。
接著,參照第2E圖,於p型半導體217層的上表面217-1上形成一第一閘極電極219,及於第二障壁層213的上表面213-1上分別形成一第一源極電極223、一第一汲極電極221、一第二閘極電極225、一第二源極電極229及一第二汲極電極227。在一剖視圖中,本實施例之第一閘極電極219係完全位於p型半導體217層內,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219的邊緣與p型半導體217層的邊緣相距距離介於0μm至0.15μm。於一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凹陷區211製程中,可分別在對應第一源極電極223、第一汲極電極221、第二源極電極229及第二汲極電極227處形成第一源極凹陷區、第一汲極電極凹陷區、第二源極凹陷區及第二汲極凹陷區(圖式未顯示),在磊晶再生成長製程中,第二障壁層213、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層不填入第一源極凹陷區、第一汲極電極凹陷區、第二源極凹陷區及第二汲極凹陷區,而在電極形成製程中,第一源極電極123、第一汲極電極121、第二源極電極229及第二汲極電極227分別填入第一源極凹陷區、第一汲極電極凹陷區、第二源極凹陷區及第二汲極凹陷區,以與2DEG 208達到更佳的電性接觸或降低接觸電阻,例如形成歐姆接觸以降低之間的歐姆電阻。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219、第一源極電極223及第一汲極電極221及其下對應的層疊組成一E-mode HEMT T1;第二閘極電極225、第二源極電極229、第二汲極電極227及其下對應的層疊組成一D-mode HEMT T2。
參照第2F圖,可於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間形成一絕緣區231,電性隔絕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以形成半導體元件2。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區231的形成方式係利用光阻(圖式未顯示)覆蓋對應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之處,然後藉由光微影及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於第一汲極電極221及第二源極電極229間形成絕緣溝道做為絕緣區231,絕緣溝道可自第二障壁層213之上表面213-1延伸至緩衝層205的一部分。於一實施例中,為達較佳的絕緣效果,絕緣溝道內亦可填入絕緣材料(圖式未顯示)。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區231的形成方式也可包括利用光阻(圖式未顯示)覆蓋對應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之處,接著藉由離子佈植(Ion Implantation)的方式,於第一汲極電極221及第二源極電極229間,選定的部份元件磊晶疊層區域內植入鐵(Fe)、硼(B)或碳(C)等元素,於此實施例中,離子佈植之深度達緩衝層205,以形成一離子佈植區作為絕緣區231。
第2G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2的俯視圖,E-mode HEMT T1中,第一閘極電極219的左右側自內朝外分別依序露出p型半導體217層的上表面217-1及第三障壁層215的上表面215-1,且第一閘極電極219與第一源極電極223之間及第一閘極電極219與第一汲極電極221之間亦露出第二障壁電子供應層213的上表面213-1;而在D-mode HEMT T2中,第二閘極電極225與第二源極電極229之間及第二閘極電極225與第二汲極電極227之間僅露出第二障壁電子供應層213的上表面213-1。於一實施例中,絕緣區231具有一長度Liso,Liso介於5μm與10μm之間,而第一閘極電極219、第一源極電極223、第一汲極電極221、第二閘極電極225、第二源極電極229、及第二汲極電極227的相關尺寸與半導體元件2的寬度可參考前文所述,不再贅述。
第2H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2的電連接示意圖,第2I圖說明第2H圖的等效電路圖。參照第2H圖,第ㄧ閘極電極219電連接ㄧ輸入電壓Vin、第ㄧ源極電極223接地、第二汲極電極227電連接ㄧ恆定電壓VDD,及第ㄧ汲極電極221、第二源極電極229與第二閘極電極229相互電連接以產生ㄧ輸出電壓Vout。。由第2I圖可知,當輸入電壓Vin為一高於E-mode HEMT T1之閥值電位(threshold voltage)的電位 Vth時,E-mode HEMT及D-mode HEMT將會導通,輸出電壓Vout為低電壓(例如,接地的電壓);反之,當輸入電壓Vin為一低於E-mode HEMT T1之閥值電位的電位Vth時,E-mode HEMT會關閉,但D-mode HEMT仍會導通,輸出電壓Vout為高電壓(例如,恆定電壓VDD)。如此,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2可構成一反相器(Inverter)。
第3A及3B圖分別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及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3及半導體元件3-1。半導體元件3或半導體元件3-1所用的材料、製程與上述半導體元件2所用的材料、製程為相同者,不再贅述。半導體元件3或半導體元件3-1與半導體元件2主要差異在於半導體元件3或半導體元件3-1在形成第一凹陷區311時同時形成第二凹陷區312,以作為後續電性隔絕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的絕緣區。參照第3A圖,藉由磊晶再生長法(epitaxial regrowth)於第二凹陷區312上依序形成第二障壁層213 、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層217,並經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蝕刻技術使得第二障壁層213覆蓋第ㄧ障壁層209與第二凹陷區的側壁及底面,而第三障壁層215及p型半導體217層依序填於第二凹陷區的第二障壁層213上。因p型半導體217層的作用,對應第二凹陷區312之2DEG會出現空乏(depletion)區,故第二凹陷區312可做為電性隔絕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的絕緣區。另,參照第3B圖,也可於第二凹陷區312中僅填入p型半導體層217,藉由p型半導體217層的作用,使得第二凹陷區312做為電性隔絕E-mode HEMT T1及D-mode HEMT T2的絕緣區。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3及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3-1也可如同第2H圖所示之半導體元件2的電連接方式以形成反相器,其連接方式及操作原理與上述相同,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2、3、3-1‧‧‧半導體元件
101、201‧‧‧基板
103、203‧‧‧成核層
105、205‧‧‧緩衝層
107、207‧‧‧電子傳輸層
109、209‧‧‧第ㄧ障壁層
109-1、209-1‧‧‧表面
111、211‧‧‧第一凹陷區
113、213‧‧‧第二障壁層
115、215‧‧‧第三障壁層
117、217‧‧‧p型半導體層
113-1、115-1、117-1、213-1、215-1、217-1‧‧‧上表面
119‧‧‧閘極電極
121‧‧‧汲極電極
123‧‧‧源極電極
108、208‧‧‧2DEG
219‧‧‧第ㄧ閘極電極
221‧‧‧第ㄧ汲極電極
223‧‧‧第ㄧ源極電極
225‧‧‧第二閘極電極
227‧‧‧第二汲極電極
229‧‧‧第二源極電極
231‧‧‧絕緣區
311‧‧‧第一凹陷區
312‧‧‧第二凹陷區
D1、D2‧‧‧深度
T1‧‧‧E-mode HEMT
T2‧‧‧D-mode HEMT
VDD‧‧‧恆定電壓
Vin‧‧‧輸入電壓
Vout‧‧‧輸出電壓
第1A-1E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製程方法。
第1F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俯視圖。
第2A-2F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製程方法。
第2G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俯視圖。
第2H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的電連接方式。
第2I圖說明第2H圖的等效電路圖。
第3A-3B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及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 一基板; 一緩衝層、一電子傳輸層及一第ㄧ障壁層,依序形成於該基板上; 一第一凹陷區,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及該第ㄧ障壁層中,該第一凹陷區自該第ㄧ障壁層延伸至該電子傳輸層的一部分; 一第二障壁層,覆蓋該第ㄧ障壁層與該第一凹陷區的側壁及底面; 一第三障壁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二障壁層上; 一p型半導體層,填於該第一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三障壁層上; 一第一閘極電極,位於該p型半導體層上;以及 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間隔開的位於該緩衝層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ㄧ障壁層材料組成包含Alx Ga1-x N,x=0.2-0.25;該第三障壁層材料組成包含Aly Ga1-y N,y=0.2-0.25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二障壁層包含AlN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更包括: 一絕緣區; 一第二閘極電極,位於該第三障壁電子供應層;以及 一第二源極電極及一第二汲極電極,間隔開的位於該緩衝層上; 其中該絕緣區位於該第一汲極電極與該第二源極電極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絕緣區包括一絕緣溝道,該絕緣溝道自該第ㄧ障壁層延伸至該緩衝層的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絕緣區包括一離子佈植絕緣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絕緣區包括第二凹陷區,該第二凹陷區自該第ㄧ障壁層延伸至該電子傳輸層的一部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二障壁層覆蓋該第二凹陷區的側壁及底面;該第三障壁層,填於該第二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二障壁層上;及該p型半導體層,填於該第二凹陷區內,並位於該第三障壁層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p型半導體層填於該第二凹陷區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該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ㄧ閘極電極電連接ㄧ輸入電壓,該第ㄧ源極電極接地,該第二汲極電極電連接ㄧ恆定電壓,及該第ㄧ汲極電極、該第二源極電極與該第二閘極電極相互電連接以產生ㄧ輸出電壓。
TW106143443A 2017-12-12 2017-12-12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680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3443A TWI680577B (zh) 2017-12-12 2017-12-12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3443A TWI680577B (zh) 2017-12-12 2017-12-12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9221A true TW201929221A (zh) 2019-07-16
TWI680577B TWI680577B (zh) 2019-12-21

Family

ID=6804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443A TWI680577B (zh) 2017-12-12 2017-12-12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05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7751B (zh) * 2020-09-22 2023-04-01 中國商蘇州晶湛半導體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831494B (zh) * 2022-12-01 2024-02-01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7512B (zh) * 2011-05-16 2017-06-1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508281B (zh) * 2011-08-01 2015-11-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CN104011867B (zh) * 2011-12-23 2016-12-07 英特尔公司 用于栅极凹进晶体管的iii-n材料结构
TWI604605B (zh) * 2016-12-15 2017-11-01 國立交通大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7751B (zh) * 2020-09-22 2023-04-01 中國商蘇州晶湛半導體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831494B (zh) * 2022-12-01 2024-02-01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0577B (zh) 2019-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4069B1 (en)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s with recess reg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KR101045573B1 (ko) Ⅲ족 질화물 인헨스먼트 모드 소자
KR101813177B1 (ko) 고전자이동도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345216B1 (en) Iii nitride complementary transistors
US9859410B2 (e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697456B2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電力制御装置
TWI496285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7658334A (zh) 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JP2008166469A (ja)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21325A (ja)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7429B2 (ja) GaN系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CN107887383B (zh) GaN基单片功率逆变器及其制作方法
JP2013008969A (ja) Iii−窒化物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iii−窒化物デバイス
JP6834546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43807B2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31458A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US10283598B2 (en) III-V hetero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JP2010040828A (ja)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
TWI680577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JP2011171422A (ja) 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
CN116344586A (zh) 折叠沟道氮化镓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217361A (ja) 高電子移動度トランジスタ
JP2008219054A (ja)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
CN112133739A (zh)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和调整二维电子气体电子密度的方法
JP2007088186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